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银行征信管理范文

银行征信管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银行征信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银行征信管理

人民银行内审转型有效路径探索

职能部门是机关履行职责的执行机构,部门履职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机关运行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对部门负责人履职和离任审计,可以使决策层和主要领导全面掌握部门工作开展的成效,督促职能部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提高工作绩效。从2007年开始,中支结合下查单位少的特点,尝试在内审同级监督中开展部门负责人履职审计,先后对中心支行机关货币金银科、科技科、会计财务科、营业室、保卫科、外汇管理科等部门的负责人开展履职审计8次,平均每年1次以上。通过履职审计,对职能部门传达、贯彻国家金融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总行规章制度及上级行决定情况、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和履行业务管理职责情况进行了客观全面的评价;发现纠改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执法现场检查程序不规范、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56个,督促被审计部门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立健全,健全各项登记簿,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审计监督,促进部门负责人依法、公正、高效地履行职责。管理人、财、物、资金和枪枝弹药的部门是地市人民银行和县支行出现管理风险的高发区域,这些区域出现风险和事故诱因往往是制度执行不到位和违规操作。通过业务管理合规性审计,督促各业务岗位严格执行制度,规范操作,防业务风险于未然是内审监督的基础业务。2003年以来,中支根据一定时期业务风险发生的区域特点,及时开展了会计决算、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管理、再贷款管理、安全保卫枪弹管理、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电子化设备、征信管理、集中采购管理、后勤服务管理、国库业务风险管理等重要业务管理专项审计20项,平均每年审计2项业务。通过专项审计发现并纠改业务管理中存在的低值易耗品管理不规范、再贷款短贷长占、统筹基金检查监督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94个,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制度、完善操作程序、改进工作方法、严格制度执行,保证了各项重点业务操作的合规性,有效防范了业务风险。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发展,人民银行的各项重要业务都发展为电子系统,通过计算机和通讯网络运行和操作,业务系统的现代化为内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内部审计的监督领域、监督重点和监督方法也要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做出相应调整。从2003年开始,中支紧跟各重要业务系统的上线步伐,及时开展了各项重要业务系统运行和操作的专项审计。先后开展了业务应用系统及个人办公计算机联网运行管理、外汇业务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管理等重要业务系统专项审计,及时解决了各业务系统在运行载体发生变化后,各操作环节制度执行中的问题,督促业务部门规范业务系统口令设置管理,加强业务系统从看得见的纸上操作到看不到的电子操作过程中监督制约制度的落实,确保了各业务系统的合规、安全、有效运行。

科学的制度体系是地市人民银行规范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严格按制度操作各项业务是体现单位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人民银行从上到下,从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系、严密的业务操作系统为出发点,切实加强了各项制度建设。为了保证制度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中支先后开展对县支行内部制度建设、国库业务内控制度执行、货币信贷内部控制执行和中支全系统内控体系建设和执行的专项审计,对中支内控环境、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等进行了客观评价,对存在的制度不够健全、执行不够严格等20个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的意见,在全行开展了以落实制度为主题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活动,使全辖基础业务更加规范,业务运行更加安全,防止了各类业务风险和案件的发生。地市人民银行的工作安全尤为重要,但从事任何业务工作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安全,而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和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内部审计不能仅仅强调安全,而是要强调在保证安全前提下的履职绩效最大化。因此内部审计不仅要审业务的合规性,还要审履职的绩效。中支按照“内审工作要由传统的财务、业务合规性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转变”的要求,积极探索开展绩效审计。2011年开展了征信管理绩效审计,对中支和县支行推进征信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评价,鉴证了征信管理工作取得的实效,同时客观反映了影响高效履职的9个方面的不足和问题,为提高征信管理及履职绩效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内审转型积累了经验。

地市人民银行内审转型的制约因素

(一)风险管理工作和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建立滞后影响审计结论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对被审计对象的监督在执行审计内容上评价或鉴证的标准应该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在传统的合规性审计中,审计人员依据已执行的制度作为度量标准,用制度来衡量工作,做到了就是做到了,没做到就是没做到,拿事实对标准一目了然,说服力很强。而在风险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中,审计评价的内容从做没做延升到了做的程度的判定。目前,人民银行对分支机构还没有风险管理和绩效的判定标准,对风险大小、履职好坏要凭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评价,为了让被审计单位认可审计结论,容易使审计人员做出“风险判断就低不就高,履职绩效就好不就坏”的审计结论,使审计报告变成掩盖风险、歌颂成绩的“喜报”,向主要领导和决策层传达错误信息,可能造成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缺失。

(二)对内部审计促进管理作用的认识不足影响转型工作的开展。内审转型中,审计领域不断拓宽和延伸,凡是存在风险隐患的领域,凡是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领域都要纳入审计关注的视野,使审计的项目和被审计部门增加,对其它职能部门的“打扰”相应增多。许多部门负责人对审计的目的认识不足,没有建立起审计是为了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帮助自己提高管理和履职水平的认识,错误地认为审计就是挑毛病、找问题、添麻烦,是既分散管理精力,又向领导暴露管理中问题和不足的事,对内部审计虽不敢抵触,但也表现出了不欢迎的态度,提供资料不及时、配合工作找理由推拖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的审计人员对开展同级监督有畏难情绪,认为是出力不讨好的事,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内审转型工作的推进和审计绩效的提高。

(三)内部审计还没有造就素质权威的队伍影响内审转型的步伐。当前内审部门的人员大部分是在以“财务、业务合规性”为主的传统内审职能下配备的,以长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老同志为主,虽然他们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但在信息化的时代,央行业务日新月异,业务操作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审计人员对新业务、新知识的学习速度远远赶不上业务发展步伐,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及业务风险和履职绩效的判断能力。地市人民银行具有CIA资格证书的审计人员的比例更低,使内部审计队伍综合素质很难适应内审转型的需求。

点击查看全文

谈基层央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路径

摘要: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实施,标志着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开始进入全面推进的阶段。人民银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支出结果为导向,以成本控制为核心,以提高绩效为目标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管理体系。本文从人民银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程出发,分析基层央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预算体制独立性不强、账户体系亟待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和参与度不高、绩效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优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不充分、缺乏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专业人才等问题,探索基层央行实现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路径,提出增强预算体制的独立性、完善现行账户体系、提高责任主体的绩效理念和参与意识,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机制以及引入第三方机构等建议。

关键词:基层央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路径

一、引言

人民银行预算绩效管理自2012年起,在全系统地市中支以上机构开展预算绩效评价试点工作,2014年、2015年分别选取部分项目支出开展自评。2017年,人民银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工作转型实施方案》,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估机制,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绩效管理数据库”,要求项目支出年度预算绩效自评全覆盖,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当前,人民银行预算绩效管理按照转型方案要求,依据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二、基层央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行预算体制独立性不强。人民银行的经费来源以财政资金为主,实行部门预算,即收支两条线。财政部对人民银行的经费开支实行指标控制,不实际拨付资金。按照“二上二下”的预算审批流程,基层央行收到上级行年初预算指标时间较晚,基本为5、6月份,年中再调整预算指标,年末最后几天下达最终指标,且指标下达类别和数量与预算编制数不匹配。这种预算体制造成基层央行全年费用执行较为被动,特别是项目类支出,涉及电子设备购置费、发行机具购置费等各科目小指标,基层行只能根据年末各费用科目最终指标数决定项目是否开展。短期内要将年末调整指标用完,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层行对项目可行性的考查,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受到影响。近年人民银行基层行人员经费严重不足,为满足人员经费支出,势必导致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失去作用。

(二)账户体系及规章制度有待完善。目前,人民银行仍执行1998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预算管理的规定》,2005年在《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1999年版)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调整部分会计科目的通知》,对部分费用科目进行了修订、补充和完善。随着银行业监督管理职能的分设,人民银行职能重点不断扩展转换,现行账户核算体系(2005年版)的不完善性、不科学性凸显,未根据人民银行新的业务重点和履职需要,及时设置科目对国库管理、金融稳定、支付结算、征信管理、外汇管理等特殊职能进行核算,上级行以实拨资金方式下拨支付系统运行、外汇管理、征信管理等专项费用,但这部分专项资金目前未纳入绩效评价管理范围。同时,随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逐步推进,人民银行会计财务事业初步转型,预算管理缺乏一系列涉及预算编制、监控、执行、监督、评价等过程的整套制度设计和安排,与人民银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要求不配套。

点击查看全文

区块链技术对金融业影响探析

摘要:区块链技术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之一,不仅得到了政府、金融机构和广大投资者的关注,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对区块链技术给金融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区块链;金融业;影响

区块链技术将去信任化和去中心化作为基础,集体维护的一种数据库技术。任何参与到该技术的具体应用中的人都能够通过一个公开数据库进行数据的传输等相关操作,信用达成不需要第三方参与。所以也将其称作分布式账簿。区块链受到了金融领域的广泛关注,对其进行研究也是金融科技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对区块链技术给金融行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区块链技术概述

(一)内涵

区块链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方式,其技术应用原理为实现数据的分散性储存,达到对点传输的目的,并对数据进行加密计算,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共识机制,共识机制主要指在其操作系统中,可以有效联系系统内部的各个节点及各部分的内容,并得到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对其本质展开分析,区块链技术属于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通过对相关密码进行利用的数据块,并且各个数据块中都存在相应的交易信息,可以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并形成专门的区块数据。

(二)特点

点击查看全文

央行管理论文:央行预算管理强化措施研讨

本文作者:马晓亮、曾山 单位: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

预算编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基层行整合内部各项资源,与基层行下一年度的货币发行、支付清算、国库、征信、反洗钱等重点业务的开展息息相关,它的战略性和前瞻性要求全行各部门共同参与。由于基层央行预算编制人员一般较少参与基层行规划和决策,对基层行的整体工作任务和业务发展计划缺乏了解,易出现为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造成预算编制工作脱离实际。同时又造成需要资金支持的业务因得不到预算支持而难以开展,不利于央行事业的发展。

由于人民银行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尚在探索尝试阶段,缺乏可靠的定额标准,因此,多数基层行编制预算的方法主要是“基数增长法”。“基数增长法”不可避免地受以前历史数据的影响,使预算中的不合理因素得以长期沿袭。同时,使用“基数增长法”编制预算时,缺乏对岗位设置、资源占用、当地经济物价水平等因素科学、合理的考虑和测算,容易造成基层行预算编制与业务发展、预算执行脱节。

部分基层行预算执行和控制不严,存在一定随意性。由于预算编制与业务发展脱节,以及预算编制方法的不科学,导致预算执行时表现出随意性,与预算编制存在差距。同时,近年来人民银行业务发展与预算账户设置存在一定矛盾。如基层行承担大量的调研、经济数据监测、征信管理等工作,支付的费用无专门核算科目,一定程度上导致基层行产生预算科目之间挤占、改变预算资金用途、扩大预算科目支出范围、提高预算支出标准等情况,影响执行的严肃性。

加强基层央行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对预算工作的认识

基层行从上到下要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首先,基层行的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参与财务预算工作,发挥了解本部门实际情况的优势,对预算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保证预算的可行性。基层行的领导层应大力支持本基层行的财务预算工作,对本基层行的预算编制总体把关,使预算符合基层行的发展规划,确保预算全面、合理、到位。其次,必须改变预算工作就是“要钱”的错误观念,预算是反映基层行下一年度集预测与决策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只有将基层行的下一年度的工作规划好,才能编制出内容详实、说服力强、可操作性强的预算。

点击查看全文

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论文

一、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征信管理体系不完善,制约外贸企业的发展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良好的国外企业信用体系需要从国家层面加以建设,而且外部市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的效果。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主要靠银行对个人或企业的交易记录来对其资信情况进行判断,这种渠道的信用信息基本不对私人开放。那么,在对涉外经济活动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利用方面就更加参差不齐,因此外贸企业基本上是难以获取国外客户资信信息和信用管理服务;除此之外,我国外贸企业之间也存在壁垒。由于存在激烈的竞争,涉及国外客户的信息也基本上不予交流,很难及时共享到其他外贸企业被欺诈的信息,这就为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甚至出现同时在我国十多个口岸进行诈骗的荒唐事件。

(二)企业内部普遍缺乏信用管理专职机构

从大量的案例中不难发现,一些外贸企业因为内部没有专职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就不可能有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因此,引发我国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的重要原因是企业缺乏信用管理体系。即使部分企业建立了信用管理专职机构,但因公司管理层的不重视或专职人员的管理水平不高而未发挥实际作用。

(三)员工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资信调查对于任何外贸企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大量实践证明,做好资信调查工作可以规避很多交易风险。进口商的资信状况决定外贸企业能否顺利履行合同、安全收汇。由于同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许多外贸企业给予外商较为宽松的付款条件来独揽客户,从而忽略了资信调查工作,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