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银行会计论文范文

银行会计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银行会计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银行会计论文

第1篇:银行会计论文范文

银行在发展中涉及到资本充足率等核心监管指标,主要包括银行的核心资本、附属资本的风险加权资产总和和资本总和的比率不得低于8%。2013年,中国银监会对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提高到10.5%以上。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而在新会计准则实施情况下,这两项重要指标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要适应新会计准则,银行会计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面对新会计准则实施,银行会计应做出的几点应对策略

1.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加强银行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的认识,不仅要了解,更要做到掌握,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工作[2]。其次,要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不断的完善相关业务管理系统,同时要不断的对业务流程进行创新,尤其是对银行现有的财务系统,必须要对其进行修改更新,按照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一旦发现与之不匹配的环节,要及时修改,另外,要时刻掌握银行会计所应用的软件,要及时更新,并实时对会计信息进行了解和掌握,及时规避银行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交易风险。再次,要对银行业务系统进行改造,对业务数据进行分类,要比以往会计数据信息分类更加全面、更加准确,提高会计数据分配的质量,同时要加快业务系统数据库的建设,完善风险管理功能,并结合新会计准则对银行会计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测试,确保风险管理的可靠性。另外,加强银行会计人员对公允价值的性质有着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尤其是银行会计的高层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公允价值的性质。此外,要建立健全公允机制,完善估值技术,不断引用先进的技术来弥补传统传统估值技术中的问题。通过以上几方面策略的实施,才能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避免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对银行会计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2.建立健全新会计准则落实

制度新会计准则的推出是根据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轻视而改进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标志着会计工作将会迈向另一个台阶。从以上对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分析中得知,银行会计在这种情况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果不能采取应对策略的话,会对银行会计工作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到银行的经济发展,对此,必须建立健全的新会计准则落实制度。新会计准则实施之下,银行发展中涉及到的金融资产转移、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业务进程,都将需要银行会计人员对其进行判断,这对银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作为银行会计的一员,应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作为金融企业的银行来说,为了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下有着更好的发展,应加大对银行会计的培训力度,这样才能全面的提高银行会计的综合素质,将新会计准则落实到实处。

3.加强部门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首先,要加强银行会计监管部门与新会计准则制定者之间的交流,根据相互的沟通与协调来制定合理规范可操作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例如,折现率选择方式、计量模型、未来现金流入标准等,提升公允价值计量的质量。其次,加强银行之间的交流,银行行业的发展极为迅速,企业众多,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之下,同行先行者更是不在少数,可以通过与同行业之间的沟通,相互之间各取所长,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更能在交流的过程中摸索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会计轨道,抓住这个突破口不断的推出适应银行自身发展的新政策,并严格的实施下去,全面提高银行会计的工作质量。另外,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之下,虽然对银行会计人员有着极大的挑战,但是,在巨大的阻力面前,也能够激发银行会计人员工作的热情,不断的去挑战高难度的工作,从某个角度来讲,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银行会计也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在此过程中,银行会计监督管理人员,应定期举行内部会计人员交流会,通过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的方式来提升银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从而更好的去适应新会计准则,促进银行的快速发展。

三、总结

第2篇:银行会计论文范文

一、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形式

(一)会计信息失真

首先,资金充足率并不符合要求,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但是,该行为会导致银行会计信息失真,使得资金充足率虚高,而且对资金充足率估计虚高的现象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也极为普遍,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其次,商业银行资金质量较低。商业银行通过不良资金实现预期目标,利用增加贷款数量而提高整体资金,从而减少不良资金在整体资金中所占的比重。但是,未按规定严格执行发放贷款流程,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对于资金短缺的矛盾,商业银行通常选择消极对策来解决,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失真的程度,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通过信息失真程度得以体现。

(二)会计核算不实

会计核算在合规、及时、准确、完整、真实等方面都具有猪都问题,会计信息不能对资金运行的流动性、安全性等情况进行客观、真实、全面的描述,通过会计核算信息无法准确的了解实际情况,增加了会计管理和控制的难度。近些年,金融系内部会计核算失控的现象时有发生,会计核算也为部分银行的严重违纪违规创造了有利条件,如虚报数据、造假账、篡改账号、账外经营、滥用会计科目等。

(三)会计监督乏力

由于会计检查力度不够,部分商业银行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实现考核目标,做出违反财务制度规定的行为,如不收取逾期贷款的利息费用、对存款应付利息进行多提或少提等,实现了对利润的人为调控。部分银行支行在季末、年末等结算时段内,通过汇票贴现、发放贷款等手段制造存款虚高的假象,或者利用通兑划款、汇出汇款等方式隐瞒存款,从而实现考核任务。

(四)会计风险内控体系不健全

尽管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充分认识到内控体系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完成了内控制度体系的建设。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在操作性、原则性、资源分配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多数银行尚未建立完善的会计风险内控体系,无法按照经济发展趋势进行调整,从而引发了一些不协调、相互冲突和矛盾的问题。银行部分业务的处理方法、会计业务核算方法、管理模式和制度与银行举措不匹配,使得内部不同部门、业务流程和环节发生冲突。上述问题导致银行会计行业无法协调统内部控制流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对策

(一)完善信息披露

商业银行内部信息失真风险主要是由于会计信息披露不透明、不准确、不真实而引起的。只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采取有效的手段管控会计风险,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首先,严格遵循信息从内向外的规律,绝不在信息前泄露信息。会计工作中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就是信息泄露。在制定信息披露制度过程中,要以理论研究成果为指导,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出适应于银行发展的规章制度。此外,随着会计国际化进程的逐渐加快,银行还应该按照国际标准调整考核体系,修改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制度,妥善解决信息失真和信息披露的问题,确保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行。

(二)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的会计规范体系

建设法制银行是行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内,会计规范体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的会计管理文件构成。商业银行在处理会计信息时,必须严格遵照会计规范,并不断优化和调整风险管理体系。要将职业道德融入会计规范体系之中,从道德和制度两个层面共同约束会计风险。要增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追评,按照法律规范进行会计核算,明确岗位和职责任务,将责任和任务明确到个人。此外,要从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入手,合理制定操作规范,为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标准,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会计风险监督

对于商业银行来讲,要彻底改变内部审计的传统观念,采取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模式。商业银行既要重视审计和财政监督,也不能忽视外部社会监督的重要性。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可以交友具有专业能力的组织、机构或会计事务所来承担,完善内部会计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外部社会监督的职能效力。可以按照事前、事中、事后建立会计部门负责人、单位领导、上级会计检查的事后监督,会计主管事中监督和基层经办人事前监督的内部监督体系。为了提高会计风险监督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可以搭建实时的、自动化、智能化的会计业务检监测系统,提高风险监测、应对和处理的能力。

(四)建立健全会计风险预警系统

商业银行要全面评估内外部环境条件,有效管理和分析信息数据,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结构体系,并把财务指标形式的评估结果上交给银行决策层或管理层,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会计风险进行预警,并将会计核算中潜在的威胁寻找出来,通过适当的预防措施避免风险的出现,搭建起安全性高、可靠性好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信息网络平台。丰富化、完善化内部控制制度,自动化、智能化操作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经营管理,将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的措施落实到实处,避免严重会计差错、舞弊等现象的发生。此外,要加加大会计工作关口的管理力度,对会计凭证进行定期抽查,总结并评价监督检查结果,增强内部控制能力和会计业务操作水平,避免会计风险的发生,切实保障银行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从政治、经济、制度、管理等角度入手,建立健全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体系,将风险防范中潜在的威胁寻找出来,以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参考,不断修改和调整工作模式,尽量规避运营中的潜在风险和威胁,确保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层面上分析,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既是银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水平提高的主要推动力。

作者:黄涛 单位:中国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

第二篇

一、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银行自身创新能力与业务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

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的工作除了包括基础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外,中间业务更日益发展,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

(二)政策环境不完善

只重视权责发生制而忽略谨慎性原则对防范经营风险极为不利,甚至直接导致风险。

(三)内部稽核不力

各银行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一方面,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分散,未形成一套流水线似的防范风险程序;另一方面,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相容岗位没有严格分离,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

(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真正精通业务、懂会计电算化知识的人才匮乏,不能适应业务发展和会计管理的需要。

(五)银行会计的监督检查不力

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不够权威和独立,银行会计风险的监控手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银行会计监督检查无针对性和计划性。

二、有效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策略及建议

(一)加强教育、管理、选聘、培训,建设高素质会计队伍

加强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文化道德、先进风险管理理念教育;强化“三基”教育和岗位培训;贯彻责权利结合、按劳取酬原则,推行有效激励机制,选拔、招聘、吸引、留住、管好优秀人才;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建立良好的行业文化,提高会计人员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自觉性,夯实工作基础。

(二)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

银行要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效益的观念,坚决克服重业务轻管理的发展方向,决不能以牺牲原则作为业务拓展的代价。对业务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金融服务新政策的出台、金融新机构的设立,必须以是否有效的内控机制作为前提条件,坚持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便捷快速的结算来促进存款的增长及其他业务的发展。

(三)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体制

1.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调整完善组织结构,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体制机制。

2、强化预算控制,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防范会计风险。

3、强化授权批准控制,各银行应明确规定涉及会计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内部所有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4、落实岗位责任制,单位内不相容职务、业务按照分离原则合理配置,确保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形成制衡机制,使内部会计控制得到实施。

5、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把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作恰当分类,定期对各类风险的水平和发展方向进行全面评估,并检讨各项控制措施是否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和明确应采取的补救措施,以便及时应对。

(四)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

按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要求,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风险组织流程、风险计量模型、风险数据库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建立科学的、符合国际银行业标准的内部评级系统,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和评价预警系统,进行持续地监控和评估,全面系统地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采取外部措施建立金融风险保险制度,还可采取金融企业提取风险准备金的补偿机制,降低金融风险。借鉴先进的全面风险管理技术,创建适合于本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型,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信息化技术等进行风险管理。

(五)加强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及核算制度的严密性

1.认真贯彻会计原则,灵活运用核算方法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真实性、及时性、权责发生制、谨慎性等基本核算原则。正确使用会计科目,严格执行会计业务操作规程,账户的登记应做到当时记账、当日结账,达到账账、账款、账据、账实、账表、内外账务全部相符,确保会计核算期间数据的真实、完整、合法。对于各种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还要单独设立账簿进行登记,准确反映表内表外业务。特别要说明的是表外核算,要派专人保管其业务的相关资料。

第3篇:银行会计论文范文

(一)内部环境缺失与内部监督不足

朱荣恩教授在2008年提出,与会计准则相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更多表现的是理念、要素和框架,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实施难度和评价难度都较大。因此,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逐渐凸显了出来。目前我国前行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仅仅只关注了其中的某一具体要素,而非权衡大局;二是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并不科学,缺乏可操作性。当然,这种现象在财政部等五部委了《配套指引》及其他相关条款后有所改善。此外,管理层意识不到位,监督检查或奖惩机制不到位也会导致已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难以有效运行。作为一类特殊的行业,商业银行在自身运营中普遍存在着管理层内控意识不足这一问题。在观念上,很多商业银行认为内部控制管理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风险管理问题,管理层会认为只要内控制度设置完善、机构设置合理就可以有效运行内部控制制度,而并未意识到一旦内外部运营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有的规章制度就可能失灵的情况。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控制工作的重心主要为基层操作人员,而忽视了对各级管理层的监管,处于放任管理状态。但其实各级管理者不同程度地操控着基层人员、企业财物等,由其引发的风险性更高、危险性更大。最后,我国的中小型商业银行个别员工对待内控管理工作的意识还停留在接受任务的低层次阶段,没有真正理解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对于保障自身业务发展、推动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风险意识较弱且风险评估机制缺失

合理完善的内控制度要求商业银行设立切实可行可辨认的风险评估机制,以助于商业银行了解自身已经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并及时加以适当处理。一般来说,分析按惯例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公司的经营战略,采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识别出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在风险评估这一内控要素上出现漏洞的企业还有华夏证券公司。在风险容量方面,华夏证券公司的风险承受限度大大超过了其所能承受的能力与证券行业的整体指标。比如说华夏证券的受托投资管理业务持股比例达到19%以上,超过我国证监会所规定的10%的上限。在风险识别方面,公司并未能及时识别可能影响其运营安全和财务状况的内部因素及相关风险,以及可能影响银行、证券市场的其他外部风险。此外,公司没有建立自己的风险数据库,对潜在风险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制定相关的应急风险策略,最终由于冲仓持有太极集团等三只股票造成浮动亏损导致公司亏损严重。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成本过高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成本过高及成本费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小型商业银行相对而言规模较小、业务结构单一,因此抗风险能力弱,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信息变化迅速的大环境下,小型商业银行的内控执行效果和其内控成本大大被抬高,特别是其管理成本在这种环境下会逐渐增加。不仅仅是针对小型商业银行,这是我国部分中小型企业的通病。另外,内部控制的成本包括内控制度的设计成本和执行成本等多个部分组成,内控成本的结构组成也会影响企业内控运行的有效性。小型商业银行在目前的财务状况中,管理费用的比重较高,甚至占到企业总成本的一般水平,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企业的管理结构混乱、流程过于复杂所造成的。

二、商业银行会计控制完善的措施

(一)优化内部环境

作为内部控制其他各要素的基础,只有完善的内部环境才能使控制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具有保证。而优化内部环境,我认为首先应完善商业银行组织控制结构。纵然其内部各个结构的设置都相当完整,但有些职能结构有所重叠,信息在各层级人员间的传递并不畅通,沟通困难,高层管理部门虽拥有管理权但对其下属部门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公司可考虑采取更为中立的组织结构,如跨越功能的团体。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弹性化,有效避免专业分工带来的僵化与协调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强化董事会在商业银行中的主导地位。在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建设中,董事会是最高级别的管理层,只有董事会发挥能力和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对内部控制的监控与引导作用。其次为了使内部环境优化更大化,商业银行应考虑其文化氛围。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规范企业员工的道德素养,形成一种不触规忠于职责的大环境。此外,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把经营者的利益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相挂钩,以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

(二)明确内控管理职责,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商业银行要明确有业务交叉时内部控制管理的部门和职责。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都应明确自己在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自己的分工职责,使工作内容更实效,将内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监督检查方面,以上述存在问题的商业银行为例,其总部及各分支机构的各个部门都要严格履行各自的内部控制管理职责,加强自身的监督检查机制,特别是对重点部位与风险点要更加防范。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将内部控制管理与监督工作覆盖到业务经营的各个方面。针对热点的问题或者风险隐患较大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开展重点检查,并做好对业务管理部门自身内部控制管理的再监督工作。

(三)加强内部控制成本管理

第4篇:银行会计论文范文

科学有效的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只有正确的风险识别才能有效的进行风险评估,最终将相关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本文从两个角度对会计核算风险进行划分和整合。

(一)按会计核算风险种类划分

1.系统性风险。主要是指随着会计核算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央银行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由于网络和信息系统技术运用不合理、运行和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因素造成中央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计算机病毒风险、系统漏洞风险、系统失灵风险等。

2.制度风险。顾名思义,是指制度不能有效的指导当下的会计核算操作过程造成中央银行资金遭受损失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制度的滞后性,即制度修订不及时。比如《国家金库条例》自1985年颁布至今一直没有修订,目前许多条款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国库工作。随着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国库核算体系的改变,这一条例已经不能有效的防范和控制不断增加的国库资金风险点。二是制度覆盖面窄,即制度建设不能适应于中央银行会计核算软硬件环境的变化和业务的发展,现有制度不能涵盖各类业务全过程,存有漏洞或“真空”,造成会计核算风险控制无据可依。比如目前还没有出台具体的规范和管理会计核算电子化、电子信息和电子票据的相关制度。三是制度的可操作性差,即在会计核算的一些领域总行虽然出台了一些规定,但新规定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需要各分支机构出台相应细则提高新制度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操作性风险。主要指因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差异、过失等原因,造成核算资金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操作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未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操作。比如一些操作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未落实内控制度,有章不循,导致制度执行流于形式,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具有多年会计核算经验的操作人员在操作中凭经验行事,易造成核算资金的损失。二是操作人员业务能力有限,导致进行了不正确的流程操作。这主要是由于新的会计核算方式对操作人员有了更高的业务要求,操作人员业务技术培训力度不够,导致相关业务知识普及程度不高从而造成资金风险。三是人员配备不足导致不合理兼岗从而造成资金损失的风险。总而言之,操作风险是由于操作人员无意识的疏忽造成的资金损失的风险。

4.道德风险。从经济学上的意义来讲,道德风险是指由于经济活动双方信息不对称,当行为人可以获得自己行为的收益并容易将成本转嫁给他人时,给他人造成各种损失的可能性。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不仅是操作人员,也有可能是系统维护员,或是负责培训、考核的管理人员等,由于他们具有信息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加之内控制度存在缺陷,当其违规违法提供虚假会计核算活动骗取国家资金成本过于低廉时(即当其预期成本小于预期收益时),就会违背原则主动造假,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进行不实的会计处理,从而给中央银行资金造成损失。总的说来,道德风险与操作风险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有意为之,而后者是无心之失。道德风险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危害也最大,带来的损失也最大。

5.监督检查风险。主要是指会计监督和检查落后于会计核算主体和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的变化而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核算监督虽然现阶段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采取集中监督和分散监督的方式,使用人工监督、计算机监督以及现场监督、非现场监督的监督手段,但一方面由于制度的缺失和执行的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现行的中央银行会计监督还主要采取非现场的、人工的事后监督方式,导致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二是由于机制不完善,时效性差,检查手段落后等原因,会计核算检查环节依然存在资金风险。

(二)按照会计核算风险的程度划分

风险程度不同,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也不相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风险可以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高风险是指容易造成资金重大损失的风险。虽然此类风险发生的频率可能很低,但相关部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严加防范。中风险是指容易造成较大资金损失的风险。此类风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关注风险变化。低风险是指基本不会造成资金损失的风险,此类风险虽造成资金损失的程度较小或基本不存在,但发生频率通常较高。

二、层次分析法介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最早是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迪于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系统性、层次化的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具体方法是首先建立多层次模型,在模型中将有关要素分别设定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其次构造两两判断的比较矩阵,以确定每一要素的相对权重;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排序,并选择最佳方案。层次分析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军事、农业、医疗等多个领域。其之所以可以有效处理多层次、多选择的复杂决策问题,是因为它将与决策有关的要素划分为不同层次,简单直观。层次分析法尤其适合于难以直接计量决策结果,需要将若干个决策目标排列顺序的复杂问题。

三、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的风险评估

对于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估本文拟采取两步进行,第一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会计核算风险的权重,第二计算风险值。

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层次分析法模型的构建一般分为三层,最上面为目标层,最下面为方案层,中间是准则层或指标层。就本文而言,目标层应是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估,准则层或指标层是本文整合出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的系统性风险、制度风险、操作性风险、道德风险、监督检查风险这五大类风险,分别用B1、B2、B3、B4、B5表示。方案层为会计核算风险的不同程度,即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分别用C1、C2、C3表示。

2.计算风险值。评价中央银行某一分支机构会计核算的风险值主要依据风险种类权重、风险造成资金损失的程度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计算会计核算风险值的公式如下:风险值=(风险权重×程度×发生概率)以上利用层次分析法讨论的会计核算风险模型中将准则层设定为五大风险种类,将方案层设定为会计核算风险的程度,则计算出的层次总排序权向量即为风险权重×程度,若需要计算该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风险值则需根据会计核算历史资料确定该行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发生概率即可。同时预先设定一个风险临界值,定期计算其会计核算风险值。当风险值小于临界值时,表明风险可控。当风险值大于或等于临界值时,则应采取风险应对策略及时纠正风险管理薄弱环节,并对风险持续监控。采取层次分析法进行会计核算风险评估其优点在于简单明了。不足在于两两判断矩阵的设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专家意见,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同时由于参考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建议中央银行根据会计核算组成要素的变化及时调整两两判断矩阵,以确保层次分析法的有效性。

四、结语

第5篇:银行会计论文范文

1.银行会计核算不规范

银行的会计核算是银行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银行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在会计核算上出现的不规范是造成银行风险最主要的成因。近期发生了许多的经济案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银行在业务环节的职能缺失,在经营上出现违规现象,而产生这些违规现象的主要缺口就是会计核算,隐藏款项、假账、虚造会计报表等违规都需要从会计核算上打开缺口。

2.票据的不规范

票据的不规范是银行结算风险的主要成因,一些不法分子在办理商业汇票、银行汇票时,伪造、变造票据来进行诈骗活动。这类经济案件的发生与银行内部不严格的内部控制有很大关系,虽然近年来银行实现了电子联行划汇,但是电子划汇仍旧存在着较大风险。

3.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会计管理是防范风险的核心手段,在银行会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各项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等。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银行财会部门主要承担着会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的职能,在现实工作中,一人多岗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就很容易出现混岗、顶岗现象,容易造成银行工作的混乱。

二、关于加强银行会计管理的相关对策

1.提高认识

首先是提高管理者的认识。会计的工作不仅仅是会计工作者的任务,更是管理者的任务,会计工作对于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提高银行的会计管理水平,首先就必须从领导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将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提高会计工作者的认识。目前,银行的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相比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会计工作者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需求。

2.加强制度建设

优秀的管理是建立在科学的制度之上的,加强会计管理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责任,而是整个银行的责任,加强会计制度的建设是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主要可以从建立与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落实会计管理的检查考核责任制等方面进行。在建立落实领导责任制的过程中,可以将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作为考核管理者、会计主管等高层的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在建立落实会计管理的检查考核责任制的环节中,可以成立检查考评小组,对银行的各部门、会计单位、运作环节以及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到奖惩分明。

3.依法管理

提高银行会计管理的法制性,要求管理人员与会计工作者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提高会计工作的合法性。一是加强培训,组织人员学习法律法规,让工作者与管理者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觉地依法工作;二是要推动金融管理责任制的落实,管理者要为各个负责人签订执法目标责任书,将法治落到实处;三是要坚决地执行相关规定,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是要建立监督检查和后评估制度,督促制度落实,责任落实。

4.扁平化管理

将银行内部管理体制简化,将原来的多重行政级别撤销,减少管理环节,实现管理上的一对多。通过精简人员与机构,设立并实现集中化的业务系统,增加会计管理的独立性以及广泛性,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健全银行的管理框架,使协调成本减少,将银行的管理逐步向扁平化的方向迈进,实现银行的高效管理。

5.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

一是要加强政治学习,保证银行会计工作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二是要加强银行会计工作者的法律素养,深入的了解各项经济法规,提高工作的合法性;三是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组织人员学习现代的会计管理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升技能,实现知识更新;四是要加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工作中树立职业道德的自觉性,树立为国家、为人民、为客户服务的核心道德观;五是要加强工作者风险意识的培训,提高会计工作的准确度,增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减少信息失真、操作失误的现象出现,保证银行健康运行。

6.加强信息化建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