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范文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精选(九篇)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

第1篇: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范文

问题

当前,移动互联网在全球掀起了新的发展高潮,特别是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移动应用和服务不断丰富,我国也进入了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阶段。2012年以来,不论是用户规模、基础设施、智能终端,还是应用与数据流量、技术支持,移动互联网全方位发展,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2013年上半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了2.14亿部,同比增长了120%;网民规模达到了5.5个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达到了4.64亿,占比量接近80%。移动互联网终端平台应用和服务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迅猛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进一步改变了生活模式。移动互联网将大大加快社会化进程,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在看到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也面临着来自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国际化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网民和行业组织充分重视,积极保护和共同应对。

对策

近日,国家发改委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实施2013年移动互联网及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产业化专项。专项提出的目标是:以移动智能终端为着力点,提高移动智能终端核心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能力。加快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培育能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具备一定规模的移动互联网骨干企业。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综合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服务能力。推进TD-LTE技术在重点领域的创新示范应用,带动TD-LTE产业快速发展。

专项提出的支持重点和要求是:移动智能终端新型应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与新型交互体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智能终端新型应用系统,包括应用引擎和与之配套的云端服务系统,支持新型人机交互技术和移动互联网主流应用,支持主要操作系统,具有安全可信的用户信息管理能力,实现应用系统的规模应用。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可穿戴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研制可规模商用的多类型可穿戴设备,重点支持研发低功耗的可穿戴设备系统设计技术、面向可穿戴设备的新型人机交互技术及新型传感技术、可穿戴设备与智能终端的互联共享技术、可穿戴设备应用程序及配套的支撑系统技术,实现可穿戴设备产品产业化。

支持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由第三方检测机构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充分利用已有基础,面向移动互联网新型业务应用和智能终端等关键环节,研发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对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的试验、评测能力以及产业链监测和服务能力,为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支持相关企业在已建立的移动智能终端开发环境基础上,以实现面向第四代移动通信多模多频智能手机新型化、高端化、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建设和升级智能终端开发综测、一致性测试、生产及检测环境。

第2篇: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范文

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在网络技术、应用技术方面,尤其是IPv6商业化进程较慢,同时在网络建设、网络设备、地址资源方面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将影响未来我国互联网的发展。

如何打赢这场艰苦的战役?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时期,争抢到制高点?

第一,要深刻认清当前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不确定因素增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也逐步显现。电信业的特征是紧密依托于经济的发展,如果经济发展减缓,对电信业的发展肯定会产生影响,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作为当前电信业最被看好,最具前景的业务之一,移动互联网在有效促进世界通信消费,带动电信业持续增长,推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任务。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业务和应用的内容日渐丰富,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环境。

因此,在当前行业内外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们要深刻认识发展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意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总体部署,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扎实做好网络建设、市场培育、业务运营等工作,进一步加快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协作,促进移动互联网又好又快发展。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兴的领域,要把握电信技术业务移动化、IP化、多媒体化的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敏锐度,坚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尤其要积极探索有特色,附加值高,符合消费习惯的新业务、新应用,实现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与技术的突破,不断完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还要加强产业协作,促进互利共赢和良性发展。应用企业要发挥贴近市场的平台优势,凝聚各方面力量,引领产业发展趋势。产品提供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高知识转换为生产力的效率,提升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力。业务开发企业要面向市场,为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第三,以新一代移动通信发展为契机,加快推进IPv6的商用进程。发展1Pv6,企业是主体,市场需求是核心,产业积极性是关键。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3G发展也即将启动,运营企业要抓住机遇,提高网络的升级改造,选择移动互联网等消费需求最为明确、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的业务为切入点,推动新的网络和服务支持IPv6,带动IPv6产业链的发展,逐步实现向IPv6过渡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要把这个过渡的方案,以及过渡的模式设计好。这涉及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技术,一个是业务。政府部门要及时制订战略规划,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助推器的作用,引导和扶持IPv6成长。

第四,要加强规范管理,推动移动互联网健康发展,移动互联网的从业者要重视网络安全体系和信息安全建设,通过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优化网络结构,建立高效的网络管理系统,确保移动互联网安全可靠、稳定畅通。商业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的引导、监管和服务,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坚持两手抓,使移动互联网真正成为技术先进、文明道德、安全可靠、管理高效的网络。

此外,还要准确把握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业务特性与规律,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杜绝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传播。要倡导行业自律,引导广大移动互联网企业树立荣辱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自觉维护移动互联网的良好氛围,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大力创造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推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丰富移动通信网络文化。

第3篇: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技术 应用业务发展

1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采用移动接入技术与互联网相连接的新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使用无线终端如手机通过移动网络与互联网相连接,从而可以方便用户在移动网络资源状态下使用互联网,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当然不是手机和互联网的简单相加,而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各方面相互融合促进发展的产物。

移动互联网将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优势相互结合,伴随着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作为一种接入互联网的方式,移动互联网具有传统互联网所不具备的特点,概括起来这些特征主要有:一是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二是由于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往往会选择在零星的时间比如上下班途中、工作休息期间等,导致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传输呈现断续性和突发性;三是移动互联网深入用户的生活中,可以满足用户生活学习的各种不同需求;四是随着手机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链接移动终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尽管如此,而不同类型的移动终端却有着彼此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接口协议还尚未标准化和统一化。[1]

2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的快速发展,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中移动互联网将逐渐形成并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移动通信的发展离不开许多技术的支持,比如定位技术、切换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和交互干扰抑制技术等。其中定位技术实现移动终端对准确位置的测量和计算;切换技术便于移动终端在不同位置之间、不同信号频率之间选择适当的通讯信号;智能天线技术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信号和自动调节等功能;交互干扰抑制技术可以消除邻近和共信道用户的交互干扰,确保接收到高质量信号[2]。

从目前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情形来看,推动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具体应用技术主要有Web2.0技术、SOA技术、SaaS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其中,Web2.0技术是新的互联网技术应用的统称,将用户放在应用的核心,用户既是创造者也是消费者;HTML5.0技术提供了一些全新的应用途径,便于索引整理和促使改变手机屏幕尺寸;SOA技术通过独立接口联系各功能单元,促使各类服务可以统一进行交互和使用,便于新的分布式系统形成;SaaS技术是一种以互联网作为应用基础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云计算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和融合的产物,通过进行“云端”处理,可以减小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提高处理的速度和能力[1]。

3 移动互联网应用典型业务

3.1 娱乐类业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娱乐项目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娱乐类业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比如手机等接入移动互联网,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获得多种娱乐享受,比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接收文字、图片、音乐和软件的下载,轻松浏览世界各地的信息和新闻,用户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选择感兴趣的图书内容,实现在线阅读;还可以使用手机游戏功能,在手机、手持游戏终端等设备上随时随地地进行线上游戏,尽情体验各类游戏的乐趣。[1,4]

3.2 商务类业务 由于商务人士支付能力强,对商务业务的需求大,所以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商机。目前,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出的一些商务类业务有:将邮箱服务和移动互联网结合,确保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私人信件和电子邮件的收发和往来;移动办公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机浏览和处理公司日常事务,摆脱了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移动电话会议是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一种新的会议模式,可以低成本的迅速召集许多人员参加会议,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于移动互联网广告的点击率甚至超过了一些电视节目的广告,加之移动支付让消费者能享受到金融服务的方便和快捷,移动电子商务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将是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1,4]

3.3 社交类业务 在移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用户通过移动网络处理信息非常方便,也促进了沟通社交类业务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沟通业务,比如视频电话是一种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传输语音和图像的电话线通信方式,可以弥补语音电话缺乏视频信息的缺陷,在传输语音信息的同时还能向通话双方传输彼此的视频信息;移动即时消息集成了实时文本、语音、视频等多种功能,可以让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的实时使用移动即时通信业务,可以大规模下发通知,发送和接收文件等。微博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博客,用户可以使用手机随时随地上传自己的状态和观点,并可以查看关注好友的状态,方便了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1,4]

参考文献:

[1]沈晶歆.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典型业务产品研究[J].电信科学, 2010(10).

[2]胡文昌.浅谈关于移动通信发展趋势[J].中国集体经济,2008(12).

[3]郎为民,杨德鹏.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研究[J].通信管理与技术, 2011(6).

第4篇: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移动互联网 发展趋势

1 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

随着全世界信息化的l展,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产生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网络将全世界虽有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达到数据以及资源共享的目的。在计算机刚刚出现的时代,计算机本身造价非常高,也相应的促进了远程终端技术的出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达,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面积出现并且开始应用,到了八十年达末期也达到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巅峰,而且局域网技术开始出现,并且相继出现了光纤与多媒体技术。互联网开始进入中国是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此后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如图1所示。

移动互联网技术由于自身独特的运营模式以及便捷的操作方式将会对未来商业发展提供更加自由与便捷的条件,通过加大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企业应对机遇与挑战的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结合了移动与互联网的优势,具有移动开放便捷的特点,为企业提供无限的接入服务,二互联网为企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应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核心是宽带IP业务,能够为用户提供语音、图像、文字、多媒体等丰富的网络通信服务,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互联网技术最初的发展是通过短信业务,短信业务的发展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同时能够为客户提供同时发送同一条信息的服务,从而为一些广播性质的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与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交流方式,人们对网络的依靠更加强烈,为客户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市场越来越繁荣。如图2所示。

2 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虽然目前我国的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客观来讲目前的发展状况依然乐观,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待改善与提高。目前,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对于WLAN的利用率依然不理想,移动互联网在运行以及蓝牙的传输过程中胡对资源造成较大的浪费,有悖于发展的经济性原则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此外,由于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移动设备再进行精确的识别与连接过程中会耗费大量能源,也阻碍了移动终端的精确定位与蓝牙互联技术的发展,降低了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速率,阻碍了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化以及自动化方面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3 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3.1 行业化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的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相关企业之间不断开展交流与合租,发展出了移动虚拟总机、无线DNN、移动定位等一些新的服务内容,未来我国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行业发展主要是集中在移动定位于移动办公两个方面。

3.2 提高互联网的安全性能

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而且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许多的行业领域内开始普及使用,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患。未来移动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对互联网技术的安全性能的提高上。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报道屡见不鲜,虽然国家对于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一直都在不断提高,但是从根本上杜绝网络犯罪还是要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本身安全性能上入手,只要依靠技术上的发展,才能彻底的提高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安全性能。

3.3 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信息化服务已经从文字转变为图片、语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通过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中引入新的的技术方式,例如通过Push的方式在网页上插入广告、新闻等,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的曝光程度,从而提高公众对于企业、产品的认识程度。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业务主要存在手机广告、手机电视、手机信息与手机杂志这四种模式。

3.4 商务化发展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移动互联网的影子。例如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也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购物、炒股、交易等活动。目前我国的手机运营商都在积极寻求与金融企业之间的彼此合作,从而推动了我国的手机金融服务的发展,手机支付宝、手机银行、手机股票交易等各种服务已经开始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目前我国互联网商业主要包括RFID、二维条形码、手机邮箱以及手机银行四种。

3.5 娱乐化发展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还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娱乐。移动互联网技术催生出一系列的手机游戏、手机音乐、手机视频等服务,这些新的娱乐模式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带了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提高了生活的乐趣。

4 结语

目前是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了解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热点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发展的技术、价值、观念等方面综合考虑,不断的提高、完善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技术,才能紧跟时展的潮流,避免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参考文献

[1]贾淑华.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热点业务[J].信息通信,2014(02).

[2]辛春红.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热点业务[J].科学中国人,2014(06).

[3]贾淑华.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新通信,2015(03).

第5篇: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范文

关键词: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2017502

1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

1.1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的概念

全球城市化浪潮带来日趋增长的城市交通运输需求,随着车辆不断增加,道路运输负荷日益增长,交通拥堵、事故频发与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逐渐凸现。智能交通(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在传统的概念上来看,是将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数据通讯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等先进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交通管理,并且能够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最终实现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模式。通俗的认为,ITS是在现有交通资源条件下,更有效的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提高我们车辆的利用效率,给老百姓提供更好、更方便的出行环境。

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可以认定为ITS面向城市出行者所提供的交通信息服务,它通过交通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应用,促使各类交通参与者主动选择出行模式,在减少废气排放,降低交通延时和增强行驶效率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1.2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的实现过程

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实现过程,从基本过程来看,可以划分为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等三个部分。

信息采集:由视频、地感线圈、GPS、微波雷达、RFID车载单元等传感设备作为采集终端,实现交通流量、速度、位置、事件等信息的采集汇聚,通过通信传输网络上传交通调度中心,经过数据融合分析,存储在交通信息数据库。

信息处理:针对采集信息,对交通管控信息、交通基础数据静态信息、GIS地理信息进行融合挖掘处理,生成道路交通实时运行状态信息、实时道路路况图、交通异常情况报警信息、动态交通路线诱导信息,估算通行时间,发送到信息系统。

信息:采用可变情报板,广播,智能终端、门户网站、车载导航终端等多种方式,将流量信息、行驶速度、拥堵程度、交通安全、交通管制事故信息、道路施工等交通实时信息进行。

1.3城市交通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

随着国内交通信息服务的飞速发展,信息服务的内容、范围与形式也发生了大的变化。城市出行的公众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浏览和查询交通静态信息,而对交通信息服务的实时性、准确性与智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与传统公共信息平台面向公共群体的服务思路相比,更多城市公众对个人出行方式、个性化出行服务日趋关注,这也决定了如何创新式提供单体用户的服务体验将是交通信息服务发展的新方向。

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移动互联网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主要指通过智能移动终端,使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来获取业务和服务。移动互联网产业近年来发展异常迅速,大大快于计算机和桌面互联网:2012年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超过固定互联网用户,达到15亿,起步5年内用户扩散速度超过桌面互联网同阶段1倍;移动应用数量在近期三年内超过了140万,App Store在6个月内新增1亿活跃用户(Facebook耗时4年才实现这一目标)。

可以看出,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推广商用和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移动互联网无论是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与应用业务上都有着传统互联网不可比拟的发展速度。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爆炸性的增长,交通信息服务与其加剧耦合,从而共同形成多个核心服务特征,为出行公众的实时准确、个性便捷的交通信息服务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3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的特征

3.1在服务内容上紧密围绕以位置服务为核心的创新路径

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是交通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位置的服务通过时间序列行为轨迹和地理位置的信息标记组合,为用户信息增加新的标记维度,实现了真实地理信息与用户主动行为的绑定。LBS服务的实现需要多种关键技术的融合发展与支撑,如图1:

随着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传输网络带宽大大拓宽,为信息交互量较大的LBS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智能手机的发展推动了移动位置服务应用的普及。一方面在日益强大的智能终端系统能够提供更亲和的仿真界面效果和更清晰的地图展现,另一方面移动位置服务与社交SNS服务的整合创新了移动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增强了移动位置服务应用的服务范围与传播渠道。

LBS服务是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与交通信息服务融合的重要抓手。越来越多的社交应用(微博、微信)、移动电商等都包含了丰富的位置要素;苹果公司在2012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正式推出自有地图服务;传统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有影响力的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产品和应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积极布局移动互联网,着力构建强有力的移动位置服务产业链。

3.2在交互方式上紧密围绕“实时、准确、友好”三个核心特征

实时性与准确性是交通信息服务的基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多维终端等特性,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入网络来获取交通服务信息。通过智能终端、PAD、可穿戴设备,以实时向交通参与者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公共交通信息、换乘驳接信息、停车场所信息以及与出行相关的其他信息,出行公众以此为基础进行出行模式的制定与计划的调整。

以Google glass为代表的增强现实技术是友好交互体验的标志。友好的交互方式将是未来增强用户体验的关键途径,它将直接决定了公众对交通信息服务的满意度。增强现实是一种计算机应用和人机交互技术,在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上借助计算机和可视化技术将虚拟信息应用到真实环境中,把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叠加到在一起。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到移动位置领域,是交通空间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方式,根据学习者的位置变化动态地提供所需的空间信息,并通过虚拟三维的方式动态地叠加在用户的视频信息上。增强现实技术将大大提高交通服务的智能化与自学习能力。移动终端设备软硬件能力的增强使其具备了较强的计算和处理能力,这些功能的集成为开发基于移动终端或可穿戴设备的增强现实系统奠定了基础。比如在路况导航环境中,中只需要将智能眼镜的摄像头对准周围景物,就能自动显示相关的交通信息,可穿戴设备的随时交互特征将使用户界面更加智能化。

3.3发展趋势上以人性化、个性化信息服务作为创新潮流

智能交通的参与者,包括政府、企业还是出行者,都对信息的内容、形式提出更高的需求。人性化的交通体验指从末端出行者的交通需求出发,提供实时、动态、个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务,而不只是单纯的共性数据推送。

人性化信息服务首先应当在可定制化上形成关键思路。一方面用户可根据日常出行情况,对出行路线上关键路段及热点区域进行定制,从而了解常用路线的沿途交通信息以及通行时间预测等。另一方面,运用GIS平台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出行的路线及区域进行分析,归纳用户的通行线路和热点区域,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从而针对性的进行信息交互服务。

人性化需求的满足同时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有效交互。的通过移动互联网为载体提供交通应用信息服务,用户在使用导航或路况应用时,可以通过各种移动触媒,能够通过定位、视频、文字等多维方式主动自身周边路况信息,实现及时、准确的交通信息共享。

4结束语

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已经占到互联网流量的13%;典型互联网业务移动化趋势尤为突出,Facebook近30%的流量来自移动设备,Twitter移动流量占比超过50%。作为民生服务的关键组成部分,交通信息服务将需要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跨越式发展。本文从两者契合的提供内容、交互方式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与讨论,认为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友好交互与满足个性化需求将是各种创新与应用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2.

[2]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S].2013移动互联网白皮书.

[3]鲁维,胡山.我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电信技术,2009,(5):1921.

[4]薛立宏,张云华,曹敏.移动互联网运营关键问题及商业模式探讨[J].电信科学,2009,25(5).

[5]Bill N.Schilit,Norman Adams,Roy Want. ContextAware Computing Applications [EB/OL].http:///want/papers/parctabwmcdec94.pdf,20011010.

第6篇: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范文

移动互联网是近年来通信信息技术(ICT)的最大热点,通信技术(CT)界和信息技术(IT)界对它都高度关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从信息通信产业延伸至全社会各行业,人们越来越多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被重新定义,因此促生了新的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进入技术发展的活跃期,新技术、新方向是移动互联网中最大的热点。

移动互联网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又需要移动实时接入,传统互联网的组网方式以及终端接入技术已经无法完全适用于移动互联网。为满足网络节点移动实时接入网络的需求,移动互联网在终端接入、组网技术等方面都与互联网有着很大差别。为适应新的网络环境,网络终端更注重多接口多连接管理与移动性管理,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终端技术,目前主要涉及3个方面:操作系统,业界目前是Android、苹果的IOS和微软的Windows三足鼎立状态,因此把握操作系统方向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浏览器技术,HTML5是热议话题,对于PC机和智能电视等使用固定电源供电的设备,HTML5的应用前景是很好的,但对智能手机而言,它的开销仍然使智能手机开发者颇为伤脑筋;传感与人机交互技术,智能终端的重要突破点和卖点是人机交互技术,特别是多种传感器的引入,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中发展了若干很值得关注的业务,实时通信(WebRTC)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种构建在Web浏览器基础上的实时音视频通信的技术。

互联网中的业务全部是OTT业务,对于固定互联网而言,由于100~200元/月的宽带接入费已经远远超过普通电话用户的月使用费,且网络特性和互联网的业务特性匹配,OTT业务与固网是互补的,可共同发展。但在移动网中,互联网业务与移动网的网络特性完全不匹配,特别像“微信”这类业务,对业务网的冲击是巨大的。业务适配网络,还是网络适配业务,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移动互联网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同的终端模式,多样化的业务和业务生成技术, 以及OTT业务的重大影响,都将改变着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移动互联网领域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第7篇: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范文

【关键词】 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 安全分析

前言:移动互联网在传统的互联网基础上不断发展,虽然在性能上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但是其在终端的处理能力比较弱。因此,在本文中对云计算模式下的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进行研究,首先从云计算的特点上进行系统分析,然后结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进行分析。随着互联网发展,实现云计算与互联网技术的相互集合,一方面面临着传统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中的双重安全风险,另一方面还面临着云计算向实际应用引用中的安全风险。

一、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的发展主要面向的是移动互联网终端服务,能过在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将云计算的数据信息向用户传递。云计算是现代互联网发展中最为先进的技术之一,在用户信息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云计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减少终端的计算能力。在移动互联网中,云计算将系统的“数据计算”能力转移,从移动端转移到服务器端,因此在移动端的信息处理需求被弱化,移动端不必要处理过多的复杂数据运算,就能够将相应的结果向用户展示。第二,提升了移动终端的拓展应用。当用户需要查看相关部分的数据信息时,在云计算模式下,不需要将整个文件传输给用户。移动终端对具体应用不感知,进而增加了拓展应用的便利性[1]。

二、云计算模式下的移动互联网安全策略

2.1安全监管问题以及防护措施

基于云计算的信息监控技术体系建立,能够有效提升我国信息掌握的主动性以及竞争力,而提升云计算的监控,首先需要从以下问题入手: 第一,基于云计算的安全攻击识别。当黑客攻击入了云客户的主机,并向客户发送DDos攻击,云客户在毫不知情前提下,以原来的付费方式,为黑客发起的资源进行付费。当受攻击的对象是大型的云服务提供商,那么黑客所带来的影响重大,进而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因此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实时识别与阻断,从而降低重大灾害发生的频率。第二,对云计算内容进行监控。“云”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云中的数据信息安全比较困难。很多恶意网站根据云计算的动态性特点,随机建立网站或者或者关闭网站,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对用户信息的攻击。例如,网络中总会出现一些反动内容,以打游击的形式在网络中移动,在移动互联网中的追踪管理难度比较大。此外,云服务一般还具有国际性特点,对于数据信息的存贮也具有一定的跨国性,因此在不同地区的信息监管上也存在着差异性,要想避免信息安全问题出现,首先需要采取法律支持,注重地域法律监管与规则之间的冲突与联系,一旦出现移动互联网问题,则需要在法律支持下,作出应允裁决[2]。

2、云计算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在云计算模式下,建立数据信息安全指标,以及风险测评技术体系,是实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重要技术。在云计算体系中,安全标准是云用户安全目标与云服务商安全服务能力的衡量。基于云计算的“安全服务品质协议”,能够在科学测评基础上,当出现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时,进行责任认定。在传统意义下的服务商安全风险评估法方式,只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全面的识别、系统分析等,对资产潜在影响进行安全风险抵御能力分析。在云计算环境下,云服务能够向提供商提供多种服务基础设施,用户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购买多个服务商软件服务,并在实际系统使用中选用。因此在实际的云服务安全水平等级化的环节中,需要以直观的理解,进行安全标准选择[3]。

3、云计算服务性能保持。云计算在信息高负载的情况下,能够对将系统的潜在缺陷揭露,最终导致系统的实际运行出现问题,系统的稳定性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在高并发用户访问请求下,建立可信云计算机系统是一项比较关键的技术。因此,在实际的云计算系统中,需要采用云计算系统的动态监测技术,分析软件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采取局部再生的云计算系统,提升系统抗衰能力[4]。

结论:综上所述,在本文中,通过对云计算模式下的移动互联网中的安全威胁进行分析,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建立云计算模式下的安全体系,针对云计算系统对用户的隐私保护功能、数据安全功能等,需要建立客户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首先,对安全监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其次建立云计算风险评估体系,最后对云计算服务性能保持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升云计算模式下的移动互联网安全系数。

参 考 文 献

[1]石莎.移动互联网络安全认证及安全应用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2]王文婧.移动云计算的QoE评价与优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

第8篇: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范文

0引言

作为空前广阔的融合发展领域,移动互联网涉及到的关联技术和产业非常之多。纵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和演进趋势,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终端先进制造技术、终端硬件平台技术、终端软件平台技术、网络服务平台技术、应用服务平台技术和网络安全控制技术,如图1所示。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这些把兄弟的鼎力协助,移动互联网是很难兴风作浪的。

1终端先进制造技术

终端先进制造技术是指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于一身所形成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主要包括设备成组、敏捷制造、并行工程、快速成型、虚拟制造和智能制造等技术。设备成组技术是指揭示和利用设备间的相似性,按照一定的准则分类成组,同类设备采用同一方法进行处理,以便提高效益的技术。敏捷制造技术是指制造商实现敏捷生产经营的一种制造哲理和生产模式。并行工程技术是对产品及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技术。快速成型技术是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和新材料等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于一体的零件原型制造技术。虚拟制造技术是指以计算机支持的建模、仿真技术为前提,对设计、加工、制造、装配等全过程进行统一建模,在产品设计阶段,实时并行模拟出产品未来制造全过程及其对产品设计的影响,预测出产品性能、产品制造技术、产品可制造性与可装配性,从而更经济有效地灵活组织生产,使工厂和车间的设计布局更加高效合理,以达到产品开发周期和成本最小化、产品设计质量最优化、生产效率最高化的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织而形成的一项综合性技术。

2终端硬件平台技术

终端硬件平台技术是由许多不同功能模块化的部件组合而成,并在软件配合下完成输入、处理、存储和输出等操作的技术与设备的统称,主要包括处理器芯片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等。处理器芯片是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功能手机芯片是由基带芯片、射频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和存储芯片构成的。其中,基带芯片负责信息的处理;射频芯片负责信息的接收和发送;电源管理芯片负责供电和节电,通常与基带同设;存储芯片负责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智能手机引入了大量应用,从而催生应用处理器(AP)芯片,以支持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音频、视频、图像等功能的实现,与基带芯片一起构成智能手机的CPU(中央处理器)。

人机交互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以有效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主要包括现代显示技术、多点触控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体感交互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现代显示技术是指利用电子科技提供变换灵活的视觉信息的新型技术,包括STN(超扭曲向列型)显示技术、TFT(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显示技术、TFD(薄膜二极管半透式)显示技术、UFB(超精高亮)显示技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IPS(平面转换)显示技术、视网膜显示技术、裸眼3D(三维)显示技术、电子纸和电子墨水等。多点触控技术是指采用人机交互与硬件设备共同实现的技术,能在没有传统输入设备(如鼠标、键盘等)的情况下进行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操作,三星、苹果、微软等公司推出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大多采用了此项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是指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文本或命令的新型技术,Siri就是语音识别技术的典型代表。它通过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实现高智能化的人机交互,支持用户通过语音实现与移动终端进行互动,成为继键盘输入、触屏输入的第三代革命性技术。体感交互技术通过连接到游戏主机上的机器,使用传感器来接收玩家的动作或语音信息,从而完成游戏场景的转换,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游戏模式,让玩家可以丢掉手中的游戏控制手柄而自由发挥。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利用移动互联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为使用者提供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可以及时地、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

3终端软件平台技术

终端软件平台技术是指通过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与移动互联网终端进行交流的技术统称。目前,主流的移动终端软件平台技术包括三个层次: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应用程序(应用商店),如图2所示。操作系统是管理移动互联网终端硬件与软件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集合,也是移动互联网的内核与基石,它通常由驱动程序、内核、接口库和构成。驱动程序是最底层的、直接控制和监视各类硬件的部分,其职责是隐藏硬件的具体细节,并向其他部分提供一个抽象的、通用的接口。内核是操作系统最关键的部分,通常运行于最高特权级,负责提供基础性、结构。接口库是一系列特殊的程序库,负责把系统所提供的基本服务包装成应用程序所能够使用的API(应用编程接口),是最靠近应用程序的部分。是指操作系统中用于提供特定高级服务的部件。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能够实现不同技术之间的资源共享。中间件位于移动互联网的操作系统之上,用于管理计算机资源和进行网络通信,是连接两个独立应用程序或独立系统的软件。中间件包括远程过程调用、对象请求和系统信息处理等模块。远程过程调用是指移动互联网向服务器发送关于运行某程序的请求时所需的标准。对象请求为用户提供与其他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对象通信的接口。系统信息处理向上提供不同形式的通信服务,包括同步、排队、订阅、广播等。应用程序(应用商店)是指为了完成某项或某几项特定任务而被开发运行于操作系统之上的计算机程序,包括Web应用、本地应用和第三方应用。Web应用是指浏览器/服务器应用程序,一般借助浏览器来运行。本地应用是指移动互联网终端自身提供的应用合集。第三方应用是针对某种软件或应用在功能上的不足,而由非软件编制方的其他组织或个人开发的相关软件。

4网络服务平台技术

网络服务平台技术是指将两台或多台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统称,通常包括2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WiFi(无线保真)、NFC(近场通信)、蓝牙等。2G是一种基于数字无线电技术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可采用CDMA(码分多址)技术制式和TDMA(时分多址)技术制式。商用2G网络包括GSM系统和CDMA系统。GSM系统的突出特点是防盗拷能力佳、网络容量大、手机号码资源丰富、通话清晰、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信息灵敏度高、通话死角少、手机耗电量低。CDMA系统可以提高网络用户容量,重复利用频率资源,增强系统安全性,减少基站数量,从而大大节省运营商网络运营成本,因而具有话音质量好、保密性强、接通率高、系统容量大、部署配置灵活、频率规划简单、建网成本低等优势。3G(即IMT-2000)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音频和数据传输的提升上,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2G系统的良好兼容性。商用3G网络包括WCDMA(宽带码分多址)系统、CDMA2000系统、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和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系统。

4G(即IMT-Advanced)是指集3G与WLAN(无线局域网)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够以100Mbit/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it/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2010年3月23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TIA(蜂窝电信工业协会)无线移动通信展上,Sprint正式世界首款WiMAX4G的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HTCEVO4G。2012年1月18日,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全会审核通过了LTE-Advanced和WirelessMAN-Advanced(802.16m)国际标准,这标志着4G标准正式敲定。2012年4月25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正式推出4G服务,为客户提供高速移动数据业务,最高下载速率可达100Mbit/s。WiFi是一种可以将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MID(移动互联网设备)等终端以无线方式接入到互联网的技术,是当今使用最广的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其功能是将有线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供移动互联网终端接收。WiFi是一种帮助用户访问电子邮件、Web和流媒体的互联网技术。它既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又为用户在家里、办公室或在旅途中提供了快速、便捷上网的途径。通常将能够访问WiFi网络的地方称为热点(如高级宾馆、豪华住宅区、科研院所、飞机场和咖啡厅等),它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话音通信、网页浏览、收发邮件、音乐下载、文件传输等。WiFi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速度快、数据安全性高、能量消耗低、带宽空间大、射频信号强、部署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适用于手机(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MID、PDA、笔记本电脑、MP5/MP6等移动互联网终端。

NFC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20cm范围内交换数据。它是由非接触式RFID(射频识别)演变而来,并向下兼容RFID,最早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开发成功,主要适用于手机等手持设备,能够实现电子身份识别和数据传输。借助这项技术,消费者可以使用手机来替代银行卡、门禁卡、公交卡、会员卡、员工卡等非接触式智能卡,还能方便地读取广告牌上的电子标签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展,近场通信可以在移动终端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个人计算机和智能控件工具之间实现,具有成本低廉、方便易用和直观性强等特点。NFC提供了一种简单的触控式解决方案,能够让消费者随时随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m内)的无线电技术,能在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从而使得数据传输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蓝牙技术采用低能耗无线电通信技术来实现语音、数据和视频传输,最高传输速率达到1Mbit/s,通常以时分方式进行全双工通信,通信距离为10m左右,配置功率放大器可以使通信距离进一步增加。技术特点:蓝牙采用了快跳频和短分组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同频干扰,有效对抗信号衰落,大大提高通信质量和安全性;工作于免许可的2.4GHzISM(工业、科学、医学)频段,省却了申请专用许可证的麻烦;采用前向纠错编码技术,避免了远距离通信时的随机噪声干扰;采用调频方式,使设备变得更为简单可靠;与Internet通信时,不需要电缆就能实现互联互通,办公效率和通信效率大大提高。因此,蓝牙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新宠,在移动互联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5应用服务平台技术

应用服务平台技术是指通过各种协议把应用提供给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技术统称,主要包括云计算、HTML5、Widget、CSS(层叠样式表)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与IT(信息技术)、软件和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其他任意服务。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它可实现共享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并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包括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及在数据中心提供这些服务的软硬件设施。云计算的核心理念是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网络连接的大量计算资源,以计算资源池的方式为用户源源不断地按需提供服务。云计算使用分布式计算机来完成海量计算,而不再是由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来实现。HTML5是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的最新版本,旨在当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时能提供增强网络应用的更多标准集,使网络标准满足网络用户需求。

HTML5有两大特点:首先,它强化了Web网页的表现性能。其次,它增加了本地数据库等Web应用的功能。HTML5取消了一些过时的HTML4标记,将内容和展示分离,增加了一些全新的表单输入对象,引入了更合理的全新标识,内嵌了一个本地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数据库,提供了浏览器中的真正程序,取代了Flash在移动设备的地位。Widget(中文译名为微件)是一小块可以在任意基于HTML的Web页面上执行的代码,它的表现形式可能是视频、地图、新闻、小游戏等,其根本思想来源于代码复用。通常情况下,Widget的代码形式包含了DHTML(动态超文本标记语言)、JavaScript以及AdobeFlash。CSS(级联样式表)是一种用来表现HTML或XML(可扩展标记语言)等文件式样的计算机语言。CSS是一种能够真正做到网页表现与内容分离的样式设计语言。与传统HTML相比,CSS能够对网页中的对象位置排版进行像素级的精确控制,支持几乎所有的字体字号样式,并能进行初步交互设计,是目前基于文本展示最优秀的表现设计语言。

6网络安全控制技术

网络安全控制技术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措施,确保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中数据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技术统称,一般包括终端基础设施安全技术、网络基础设施安全技术、应用基础设施安全技术、端到端安全保障技术和安全测评认证技术。

终端基础设施安全技术是用于确保移动互联网终端安全的技术统称,包括恶意软件研判技术、网络行为监测技术、移动终端病毒查杀技术。恶意软件研判技术通过对疑似样本及行为进行采集,与恶意软件样本库中的相应项进行比对,以确定移动互联网终端是否存在恶意软件。网络行为监测技术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数据样本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恶意攻击和木马入侵问题。移动终端病毒查杀技术是指采用云杀毒软件或在线病毒查杀系统,来清除移动互联网终端中已存在的病毒。网络基础设施安全技术又分为2G网络安全技术、3G网络安全技术、4G网络安全技术和WLAN安全技术,重点解决隐私保护、身份认证、入侵检测、攻击预防、空中窃听、流量盗用等实际问题。

第9篇: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无线电频谱资源

中图分类号:U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6-0034-02

1.概述

当前,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物联网通过与宽带移动通信、制造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其他产业技术融合,逐渐由“概念”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随着物联网产业高速发展,无线技术成为构建物联网网络接入、信息传输最主要方式,随之物联网对无线频谱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而物联网时代大量的无线电设备在同一时间、同一区域内使用,电磁环境变得异常复杂。本文将针对物联网应用中与无线频谱资源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2.物联网网络架构

物联网网络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感知层位于物联网架构的底层,用于对“物”的识别和感知。智能器件从物理世界中获得“物”的信息数据获取,为物联网网络上层提供识别、感知的数据来源。由感知器件携带的通信模块,将信息传输到网络层(层2)。网络层包括接入网和核心网,主要功能是传递数据、路由选择和控制管理。与一般通信系统类似,物联网网络信息传输分公网和专网。利用运营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公网进行传输,节约了物联网系统搭建成本,厂商只需要部署各自的感知层器件,及各自应用层服务器平台,即可运营物联网应用。应用层处于三层结构的顶端,由物联网应用、及信息处理、应用集成等功能的基础设施组成。

3.物联网关键技术与无线频谱资源需求分析

物联网发展是基于传感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经过物联网应用需求,将所需元素整合而成,其关键支撑技术主要有:架构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服务于算法、功率与能量存储、安全与隐私技术等。与无线电通信及频谱资源相关的技术有:短距离无线通信,以及物联网应用层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

3.1短距离无线通信

物联网信息从感知层节点到服务器“端到端”的传输,需要物联网底层(感知层)节点通过“多跳”的方式“点对点”的将信息传送至感知层接口,由接口转发向上层传输。短距离无线通信是解决物联网底层节点“点对点”通信的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由于覆盖范围较小、功率较低,对无线环境造成干扰较小。

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为例,其由一定数量携带传感器和通信模块的节点组成,通过无线“多跳”的方式进行通信。部署的传感器节点通过感知环境,将监测信息报告给汇聚节点,再由汇聚节点往网络侧传输。

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使用Zigbee、蓝牙、WiFi较多。Zigbee是基于IEEE 802.15.4的短距离、低功耗通信协议,可工作在三个频段868MHz-868.6MHz、902MHz-928MHz和2.4GHz-2.4835GHz,其中2.4GHz频段是全世界通用、免费的无线电频段;蓝牙协议最大特点是支持低功耗模式,采用调频技术,通信频段为2.402GHz-2.480GHz,也是全球免费无线电频段。无线局域网(WiFi)IEEE 802.11由于传输速率较高物联网感知层,2016年WiFi联盟最新公布的802.11ah标准将采用1GHz以下频段,实现低功耗、长距离无线传输,改善了信号易受建筑物阻碍而影响传输距离和覆盖范围的问题。

3.2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和移动互联网

3.2.1物联网信息的云端汇聚与接收

物联网应用的实质是将物理世界的感知转变成有意义的可视性信息,再通过网页、软件客户端、移动客户端等应用平台进行展现。移动互联网应用通过与云端开发接口会话,读取云端信息。物联网应用平台通过开放公共信息接口,利用公共信息接口协议,即可进行相关移动互联网端的应用开发。

3.2.2海量数据的特点及其传输

物联网数据具有实时、动态、海量、颗粒性和碎片化等特点,大数据是物联网时代信息属性之一,当前的计算机网络有能力将海量数据从感知层传送至互联网云处理,而作为网络层接入侧的移动通信频谱资源,成为数据传输瓶颈。根据香农定律,传输速率和频谱带宽成正比,如表1所示,运营商2/3/4G通信技术的演进方向也呈现高速化、宽带化等特点,而利用移动通信网进行物联网数据传输,上行单终端峰值速率成为物联网应用方关注的焦点。传统的移动通信数据业务下行数据量远大于上行数据量,上行业务由于终端功耗和芯片等限制,在发射功率和编码效率方面受限。

随着物联网发展,对于更注重上行业务的物联网应用,将会影响现有网络改造方向使之更适合物联网信息传输。对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研究方向,也会考虑新型信息产业的因素,将物联网数据特性作为网络演进考虑方向之一。

3.2.3物联网信息传输及与移动互联网融合

物联网信息数据的传输依靠通信网管道,而感知层汇聚节点由于位置往往不固定,或部署有线接入条件受限,一般接人传输网络依靠无线接人。其接入移动互联网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①直接接入:移动终端之间接入移动互联网。此方式使得大量的终端接人移动通信网络,单用户分配到的时频资源被压缩,会对通信质量产生很大影响;间接接入:通过连接其他移动终端接人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需要将数据通过短距离移动通信(如蓝牙、WiFi等)上传至移动终端,再由移动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上传同步至云端服务器。

借助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推动,物联网应用得以迅速发展普及,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

4.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的频谱资源需求

移动互联网将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在3G时代起步发展,在4G商用后逐渐发展成为产业,其主要面向个人用户市场,侧重提供面向大众的消费。当前移动互联网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例如微信、移动支付等成功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不断向各个行业延伸,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将研发移动互联网应用作为企业新业务开拓或企业转型方向。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物联网,融人移动互联网元素,将移动互联网作为物联网载体和平台,成为目前物联网发展的创新方向。

4.1物联网产业链划分

物联网主要由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平台供应商等组成物联网产业链,产业链的体系构架按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分成三个网络层。

物联网各层中与频谱资源相关的是网络层,网络层也可分为三层网络:接入网、核心网和业务网,通过无线方式接人的无线接入网需要占用频谱资源。网络层对应的产业链主体是电信运营商,利用运营商现有“管道”(包括无线接人和传输)进行物联网信息传输是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案。

4.2无线接入网中物联网数据包分类策略

如第3节所述,感知层汇聚节点由于位置往往不固定,或部署有线接人条件受限,一般依靠无线方式接入网络层。通过携带通信芯片的汇聚节点接入运营商网络是物联网应用商比较常用的方式,借助运营商包括无线接入网和有线传输网等在内的移动通信网,构成物联网信息传输的“管道”。

目前基于移动通信网的物联网业务,按数据包大小分类策略进行分类传输,考虑网络特性,小包业务主要承载在2G网络,3/4G与4G+网络未来将主要承载中、大包类业务。为保证物联网应用产生数据流量的可靠性、实时性,运营商往往通过设置QoS(服务质量)方式保证数据流优先发送,这虽然在业务量不高的区域提高了无线网络频谱利用率,但是在移动业务密集的区域增大了网络负荷,会对网络造成一定影响。

考虑到“万物互联”的落地实施以及技术发展趋势,未来也有可能发展适合物联网特性的专有网络、专有频段。目前物联网产业利用2.4GHz和5.8GHz等ISM频段(此频段主要开放给工业、科学、医学三个主要机构使用,无需授权许可)部署物联网专有无线接入网络,但是开放的频段干扰情况较为严重,给物联网产业划分专有频谱资源成为业界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