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体工程学分析范文

人体工程学分析精选(九篇)

人体工程学分析

第1篇:人体工程学分析范文

目前,这种现代电脑办公作业系统的迅速普及,已经悄无声息的严重威胁到办公人员的健康,就是因为人体工程学在电脑办公空间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与重视。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电脑办公系统、办公人员在使用现代电脑办公作业时,充分考虑到以下问题:(1)保持正确的姿势。电脑办公系统中主要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话机等,一般操作的视距范围在380mm~760mm之间,在

560mm处最为适宜,小于380mm时会引起目眩,超过760mm时细节看不清。观察时头部转动角度,左右均不宜超过45°,上下均不宜超过30°,根据这些人体工程学数据,电脑屏幕应该放在距离560mm处最佳,位置略低于眼水平线10mm~

20mm,显示器的亮度也不要太亮,以免光线刺激眼睛,导致视力下降。显示屏、键盘和鼠标的位置也应该放置合理。首先,键盘放置的高度以手臂自然下垂时,肘关节的高度为宜,操作时使键盘稍微向工作人员的方向倾斜,这样的放置有利于减少肩周、手腕部位的损伤。再者,使用鼠标时,在手腕处放置一个增高的柔软垫,使得手臂不处于悬空状态。移动鼠标时尽量靠臂力,不要用腕力,减轻对手肌腱鞘的损害。(2)若有条件,应该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键盘和鼠标。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采用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的键盘和鼠标,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与喜好选择适合自己手型、臂长的键盘鼠标。使手腕、手指、臂部操作时不仅提高使用舒适度,而且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避免患上“鼠标手”、“肩周炎”等疾病。

二、现代办公座椅的人体疲劳因素研究

依据美国的人体工程学研究协会指出,单靠采用优良的座椅就能使工作人员每天增加相当于40分钟的工作时间,笔者认为,好的办公用椅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保持脊椎自然S曲线的靠背,可以防止不自然的躯体姿势。为了能够在坐着工作的时候,人体的腰椎曲线保持自然的S形状,座椅的靠背必须符合人体工学的腰椎设计,当坐下来工作时,能很贴切地保持腰椎的自然曲线,使椎间板承受压力平均,以获得更舒适与健康的姿势,来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脊椎健康。(2)符合人体臀部曲线的坐垫,减轻肌肉负担。在座椅上放置符合人体臀部曲线的坐垫,可以增加大腿底面及臀部与椅座的接触面积,降低并分散这些部位的压力。如果坐垫向座面里面的方向后倾3~5度,可以避免臀部向前滑动,增加盆骨的稳定性。(3)座椅材质的构成。一个品质好的座椅,不仅要注重正确的靠背、坐垫等,最重要的是它的舒适度,舒适度的高低与办公座椅材质的好坏密不可分。办公家具中,选择坐垫与靠背都是PU发泡的是最适合的,因为PU发泡具有弹性好、不变形、不老化和无毒等特征。如果坐垫材质过硬,无法均衡的支撑身体;若坐垫材质过于柔软,会使坐姿变化,导致肌肉疲劳。因此,办公用椅的坐垫需采用弹性优异、密度均一的材质。

三、办公室内空间设计对人体疲劳因素研究

第2篇:人体工程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工业分析与检验 特色专业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04-02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要求对工业生产的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等进行分析检验,从所得的化学组成及含量来判断其品质的一门学科,是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实际应用上的一个分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素有工业生产的“眼睛”之称。随着河池市矿冶工业的迅速发展,在生产中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企业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毕业生的技能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技术、技能方面,而且特别强调职业道德、责任心、团队意识、创新意识、行业知识等综合素质。现在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已有10年的办学历史 ,2004年招收第1届工业分析与环境监测专业高职大专生,2005年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更改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确立了“立足河池、面向广西”,以河池地方经济建设产业需要为主的办学理念。自2004年办学以来,为了满足河池市矿冶工业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学院先后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课程体系的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双证制”教育特色的形成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了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软硬件资源的改革。本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进行思考。

一、工业分析与检验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特色专业建设严格按照广西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以改革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改革教学为核心,以培养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注重提高办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突出办学特色, 系统加强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对经济市场的适应能力。

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背景

河池市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中国的锡都”。全市11个县市(区)都有矿藏,已探明的有锡、锑、锌、铅、铟、铜、铁、金、银、锰、砷等43个矿种205处。锡储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铟产量居世界前列,锑金属储量名列全国第一,铅、锌等金属储量名列全国第二。河池市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把具有河池特色的有色金属工业做大、做强和做好,冶金、选矿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已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由于河池市属贫困山区,人才奇缺,不少企业新建或扩建,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加上人才外流严重,造成了企业生产效率不高、资源浪费大和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在生产中,要降低生产消耗、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环境、确保安全生产等,都需要工业分析与检验提供必要的和可靠的分析检验数据作依据,企业迫切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目前广西开设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高校虽然有几所,但与矿冶有关的并不多,因此,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颇具特色的专业。

三、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应以“能力本位”为主体,同时坚持“知识本位”,以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以河池市经济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化了“双证书”、“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立了“专业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实际生产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操作过程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每年都会结合河池市矿冶工业特色,组织专业调研队伍深入厂矿生产一线和聘请企业有多年生产一线工作经历、且具有较高水平的技术专家,共同讨论工业分析与检验岗位需求及相应职业能力,形成专业改革调研报告,并根据职业能力需求设置和开发课程,着力构建充分体现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专业课程体系,以解决培养目标定位问题。

四、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课程质量高低与否,课程实施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它对高职人才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由于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还是按照学科构建。当然学科课程也有逻辑性强、系统性强等优点,但从目前高职生就业情况来看,技能是第一位的。显然,按学科构建的课程体系已不适应高职生的培养。因此,要使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生产相适应,必须对课程进行改革。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在充分了解专业与行业现状在基础上,以“素质核心,能力本位”为课程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基于生产实际的项目化职业能力训练课程体系和基于价值引导的人文化素质培养课程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中,邀请冶金、化工企业相关专家全程参与,通过对河池市的矿冶企业的认真调查,学院确定将矿石分析和冶金中控分析两门课程作为重点建设课程,教材分别采用由冯忠伟教授主编的《矿石分析》、施先义教授主编的《冶金中控分析》。制定并完善所有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并建立完整的电子教案及相应的试题库。

五、研究生层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在适应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职教师资建设模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搞好专业建设、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通过培养、引进或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了具有研究生学历且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或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如有计划地安排具有研究生学历但实践技能不高的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学技术、练技能,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积极引进企业中具有一定学历基础且技能优秀的人才来校进行定期培训或举办讲座,通过再培养的途径提高教师的“双师型”水平;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机制;注重科研工作的推进和教学研讨会的开展,促进校企人员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等。通过以上措施,学院改变了以往研究生层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较低及来源渠道单一的现状,建成了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具有硕士学位和高级职称,实践应用能力较强、教师素质与学生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了专业建设的需要。

六、“双证制”教育特色的形成

职业资格与职业劳动密切相关,不仅能准确、直观的体现职业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而且能反映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需达到的实际工作水。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在毕业时不仅能取得毕业证书,而且能同时取得一种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学院以职业素质为基础,将专业技能证书所要求的内容与学历教育相应的课程标准及教学计划的制订结合起来,促使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两个体系有机融合,体现职业标准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努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形成学院特有的办学特色。目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鼓励和正确引导学生参加的证书考试有化学检验工(中级/高级)、食品检验工(中级/高级)、化工工艺试验工(中级/高级)等与行业密切相关的证书。

七、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之一,它的成功与否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建成了基本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严格依照培养高级实用型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贴近生产应用管理第一线的办学思路,逐步完善了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校内实训实践所需的仪器设备,塑造了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际工作场合相一致的职业环境。目前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实训基地设有基础化学实训室、分析化学实训室、工业分析实训室、破碎选矿实训室、中控分析实训室、冶金技术实训室及仪器分析实训室等主要实训室。设备方面增添了电子分析天平(15台)、示波极谱分析仪、硫份测定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微波消解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中大型仪器。另外,学院充分利用学院位于有色金属之乡,靠近生产企业的优势,按照“校企共建、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周边7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形成校企资源互补、资源共享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如河池市南方有色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金山铟锗冶金化工有限公司、广西堂汉锌铟有限公司、华锡集团凤凰矿冶分公司等企业。

总之,工业分析与检验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高职院校应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使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不断适应现代化企业生产一线的发展要求,持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不断提高专业知名度,把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丁文捷,栾崇林.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世纪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人才[J].广州化工,2006(2)

[2]张小康,张正克.工业分析[M].北京:化学化工出版社,2008

[3]万琼.关于“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27)

[4]左国强,周鸿燕,崔海燕.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河南化工,2011(2)

第3篇:人体工程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钢结构;力学问题;分析方式;

工程结构在构造过程中对整个结构形式有一定的影响,包括结构形式、刚度要求及荷载能力要求等,必须按照结构状态的要求,及时对其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合理有效的控制形式。此外必须对不同施工阶段进行控制,在力学理论及土木工程的形式的要求下,要及时对存在的力学问题进行分析,明确时间函数的控制措施,使其适应后续力学标准的要求。同时由于传统的结构设计形式呈现出阶段性的控制效果,要以现有设计结构为基准,掌握受力因素的控制形式,实现合理化应用。

一、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中存在的力学问题

当前随着大型复杂性钢结构不断应用,对已有设计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后续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包括施工程序的控制及施工方案的选择等。基于后续发展体系的特殊性,要使其适应力学控制体系的要求,进而实现合理化操作。以下将对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中存在的力学问题进行分析。

1.施工过程的模拟

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基于现有施工结构的特殊性,必须重视施工过程的模拟施工。在控制阶段,必须对结构形式进行合理的分析,使其适应目标形式的要求。其次在锁定目标内部装配过程中,必须及时对承载结构形式进行分析,在后续施工过程中采用模拟跟踪的情况,使其适应复杂性结构形式的模拟计算形式。同时对于大型施工项目,要对变形情况和内力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对施工方案进行正确的评价[1]。

2.预调值的计算

基于已有控制形式的特殊性,在后续干预阶段,要及时对力学结构形式进行解析,使其适应施工体系的整体化要求。在后续施工过程中会存在施工变形的情况,必须明确安装形式的要求,掌握预调和干预形式。在后续控制和应用阶段,基于加工形式和安装变形值的特殊性,要及时对控制背景进行分析。基于不同控制机制的特殊性,要及时对预应力变化机制进行分析,技术工作人员要对施工方案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预应力方案,尽量在施工成本最低的情况下取得理想的施工效果[2]。

3.大跨度刚性结构形式分析

大跨度空间设计形式对施工体系有一定的影响,在干预过程中必须满足已有控制体系的要求,实现优化设计。在后续设计阶段,必须根据设计位形去寻找初始安装位形,使得结构在落架后的位形符合目标位形的要求。此外工作人员要及时对钢性结构的设计形式进行分析,结合空间设计体系的具体化要求,及时对其进行分析,并确定合理有效的安装形式。

4.锁定内力分析形式

在方案后续施工过程中,必须及时对方案形式进行选择和优化,使其适应现有结构形式的要求。由于内力的锁定和初始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高层钢结构应用阶段,需要及时对结构框架形式进行解析,不断对干预机制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合理有效的应用形式。

二、大型复杂钢结构力学分析形式分析

在后续施工结构应用过程中,必须对复杂结构的应用形式进行分析,使其和后续发展形式相适应,满足现有控制机制的最大化作用。以下将对大型复杂钢结构力学分析形式进行分析。

1.掌握模拟应用形式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整个结构的意识形态对受力形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以刚度设计形式、荷载形式为主,如果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存在控制不当或者干预机制不明显的情况,则必然会直接影响力学形式的整体应用效果。在构造阶段,必须及时对荷载形式进行解析,已装结构相对于新装结构来讲具有某种初变形和初内力,而后装结构将影响已有结构的受力状态,新装构件和新加荷载一旦形成,结构的受力状态将随之改变。在后续施工阶段,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对结构形式进行分析,使其和后续控制形式相结合,进而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4]。

2.施工体系的跟踪应用

结构变化形式和跟踪体系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在整个控制过程中需要对对象进行分析,并按照已有区域性变化结构的应用现状,及时对其进行审核。如果区域性变化形式不存在明显的变化,则结构性能也会出现变化。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关模拟工作,及时对钢材性能进行分析,使其满足结构体系的整体化要求。对于大跨度施工形式的种种要求,在后续设计过程中,必须应用阶段性干预形式。在自应力状态控制过程中,必须建立系统的模型状态,不断增加索杆的内力应用机制,并以现有控制形式为基准,不同子结构的状态如图一:

图一:涨弦梁结构的子结构形式

3.非线性控制形式的应用

在系统后续应用阶段,在可以充分应用一次性结构模型,对现有控制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此外同一个设计结构彼此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及时对后续控制体系进行解析,保证构件形式的合理性和完善性。在阶段性施工过程中,必须指定一套有效的评估模拟形式,对受力结构进行分析,并确定系统的分析形式。由于不同架设形式对悬臂转换形式有一定的影响,要借助外力因素的影响,设立有效的悬臂形式,满足设计体系的要求[5]。

4.掌握柔性成型过程

基于柔性设计体系的特殊性,在后续干预过程中,要掌握拉索形式的应用形式,对预应力特点进行分析。柔性结构是其拓扑、外形和刚度的有机统一体,最典型的结构形式是索穹顶结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设计体系的后续要求,及时对其进行解析,并适应干预结构的整体性要求。在张拉过程中会直接对已有的控制形式造成影响,因此要使其符合钢结构形式的整体性要求,实现力学体制的合理化操作[6]。

结束语

大型复杂钢结构的设计形式对整体干预机制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实现系统形式的合理化应用,必须满足基本条件的要求,使其和后续干预机制相结合,避免出现力学结构体系不严谨的情况。其次工作人员要以力学结构形式为基准,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掌握设计意图,明确可靠性控制形式,进而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彦林,崔晓强.大跨度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及探讨[J].工业建筑,2014,12(12):99-102.

[2]鲍广鉴,郭彦林,李国荣等,广州新自石机场主航站楼钢结构整体曲线滑移施工技术[J].建筑结构学报,2012,08(01):98-100.

第4篇:人体工程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 岩土工程;风险分析;应用

0.引言

岩土工程在施工中面临着地质结构、岩石结构等不可控因素,还包括人为因素等不确定的因素,建设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这里的风险主要指的是岩土工程没有按照规定的工期完成相应的工作量的一种概率[1]。当前在工程风险分析理论中,可靠度风险理论是一种常用的理论,被广泛用在工程建设、区域规划等项目中。因此要确保施工安全,就有必要在施工之前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做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风险分析系统就是一项针对工程风险分析的系统化的理论,对于工程风险分析,保障施工安全和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1.岩土工程概述

岩土工程是综合地质学、岩石力学、土力学的一种土木工程建设方法,它的研究方向是岩体与土体,具体涉及到土方边坡、地下工程和地基等。与一般工程不同,岩土工程需要考虑到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地下条件,这主要是有岩土的复杂性决定的[2]。具体说来,沿途材料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性质上具有不确定和不稳定的特点;同时他的不稳定性还表现在力学方面的非线性。总的来说,岩土工程的不确定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岩土工程的判定理论不统一,二是不同环境下的岩土评判指标不一致,三是岩土工程受力荷载情况难以测量。

岩土体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地质原因造成的,岩土体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地质作用,在分布上不均匀,这就造成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同时,在对岩土体进行相关测量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也导致了不确定性。此外,由于岩土工程受力荷载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复杂,测量难度大。在对岩土工程进行测量评估时,测量评价的指标过少,对真实的岩土环境不能真实模拟,导致在辨识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上效率不高。

2.岩土工程风险分析相关指标

2.1岩土工程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就是在工程施工之前工程使用单位对工程的整体要求,施工单位根据要求作出的总体设计规划。在岩土工程的风险分析过程中,设计参数是一个重要的分析指标,通过对相关参数的检验,可以有效检验出工程是否符合建筑要求,是否存在风险因素[3]。岩土工程设计参数检验主要是通过拟合度检验实现的,拟合度检验是通过设定规定范围内的变量,以此为基础检验设计参数的准确性。

2.2岩土工程安全参数

所谓岩土工程的安全参数,就是指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一些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的能力。由上文的分析可以得知,岩土工程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既有岩土体本身的因素,也有评价分析体系不健全造成的。因而在施工过程中,既会受到岩土体特征的影响,也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这就有必要建立一套安全防护措施,以防范因岩土体自身和评价分析体系不健全造成的安全威胁,减少工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保障工程的安全性。

3.岩土工程风险分析方法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施工评判体系。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对风险因素的分析传统上采用的是定值论[4]。这种方法主要是采用安全系数的方法,即分析岩土工程中的安全系数,衡量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性,这种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施工难度的加大和施工技术要求的提高,这种方法逐渐不能满足岩土工程风险分析的要求,因而有必要采取一种更加合适的风险分析方法。

3.1变异岩体量化风险分析法

3σ法则下的误差传播函数法主要是针对变异岩土体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函数分析,通过函数模型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施工地的地质水文状况,有利于岩土工程的风险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岩土体中的一些复杂状况作出分析,通过概率统计和空间结构模型对岩体的变异情况进行准确的量化分析,从而判断岩体中的风险因素,为工程施工提供依据。

3.2地下工程风险分析方法

地下工程以其施工位置的独特性,往往在施工中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风险程度也比较大,不确定因素比较多。通过参数反演和模型识别等方法可以得出一些有用的数据,帮助判断地下工程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减小地下工程的风险。有关研究人员提出以有限元研究岩土工程的特点,从而找出一个可靠度比较高的施工方式,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是以有限元节点信息当作功能函数,当输入不同的参数时,计算工程在进行锚固和没有锚固的情况下的破坏率,以此推断不同的风险。

4.岩土工程风险设计方法

当前,岩土工程的风险设计方法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常规类型,主要设计标准是以规范的、公认的惯例;另一种是研究工程的潜在风险,通过尽可能地减少风险实现风险设计的目标。这种方法主要是分析风险的可靠性,以实现风险的可控。岩土工程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在具体的施工环境中还要以实际情况为基准,不可以现有的分析方法进行套用,综合分析岩土体的本身状况、力学特性,充分利用统计学和概率论等方法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一般而言,风险分析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一是广泛搜集有用信息,确定工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二是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模拟,对风险作出大致的评判;三是在此基础上搜集信息,对参数进行修正,做出决策。

5.岩土工程风险分析应用

岩土工程的风险应用是施工过程中有效规避风险、保证施工安全、实现经济效益的施工举措。在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设计的模型与实际结果差距较大,针对实际工程的数据也有限,因此在风险分析中主要是以概率的形式出现,通过对风险概率的分析,为工程施工提供决策指导。岩土工程风险分析是对工程中不期望出现的事故进行分析评定,判断这种事件出现的概率,分析它出现之后的结果,因而在风险分析之中考虑的风险因素必须全面。全面完整的风险分析应综合考虑工程中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并针对性的做好防范的措施。风险分析主要是针对工程的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做一预期,是工程设计要求的体现。

6.结语

岩土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在施工中面临诸多的风险因素,要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要对工程风险作分析。文章认为,风险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在岩土风险工程分析中有着良好的互补性,可以有效增加风险分析的有效性,为岩土工程施工决策做依据。

参考文献

[1]师旭超. 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J]. 铜业工程,2011,(3):12-15.

[2]栗心辉.可靠度分析方法计算强夯影响深度研究[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7):33-34.

第5篇:人体工程学分析范文

论文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文章对《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具体实施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几点改进意见,以期教学的顺利开展。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工作分析;薪酬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管理类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使用、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等方面。这些内容紧贴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因而其实践性非常突出。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过程应该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而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缩短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之间的距离,达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基本模块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增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原理、流程的理解,初步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实验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基本模块:一个模块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流程,比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流程、某个子流程如绩效管理。通过这个模块的实验,让学生对相关流程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增强学习效果。另一个模块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原理,比如考核指标的设定、绩效面谈的误区、招聘的误区、人力资源规划的制订等。通过这个模块的实验,学生不仅知道了应该怎么做,更清楚了为什么这么做,从而也避免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弊端。 二、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的形式 实验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人一机”实验形式,这种形式是在硬件、软件形成的模拟环境下,利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全部或某些环节的操作,并对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相关记录、分析和总结,使学生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流程。 另一种可称为“人—人”实验形式,基本对应原理模块的实验内容。主要应用模拟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身设计各种方案和问卷、实施方案,并进行总结等操作行为,以巩固其基础知识、获得管理技能和能力。其基本形式是把学生分成5—6人的实验组,由实验组操作完成某项任务如面试,最后各组从操作、观察两个角度分析总结操作这个任务中所涉及的原理和技能。 三、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 以下主要介绍工作分析和员工招聘的实验教学实施内容。 (一)工作分析 开展工作分析有助于全面地了解各类工作职务的特征、工作行为的模式和工作的程序及方法,其结果可应用于人员招聘、职工培训、绩效评价、工资管理等诸多方面。工作分析实验的具体实施如下: 1.准备阶段 (1)分组。根据教学班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6~7人为一个工作分析小组,确定小组负责人。 (2)确定工作分析导向及其侧重点。要提高工作分析的效果与效率,必须使工作分析有的放矢,即根据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客观要求,明确提出工作分析的具体目标。每一个工作分析小组应根据各自小组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工作分析的目标导向(组织优化、招聘甄选、培训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六个目标)及其侧重点。 (3)分工协作。各小组根据工作分析的流程,制定各个阶段的工作进度表,并相应分配各成员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有关工作分析的宣传和解释工作、人员培训、组织内部沟通等工作。 2.设计工作分析调查问卷 (1)确定调查、分析的对象,保证样本有一定代表性。各工作分析小组根据其工作分析导向确定调查和分析的对象(管理、技术、生产等多个岗位)。 (2)确定搜集工作分析信息的技术方法。在这里,我们要求各小组运用问卷调查法并结

第6篇:人体工程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质量风险;层次分析

在公路工程施工整体过程中,施工质量从始至终都体现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它们也是造成公路工程质量风险的来源。公路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就是管理公路工程质量人员利用规范化的系统方法,对公路工程质量产生的风险有效识别与分析,进一步对风险程度实施有效的控制,以便寻找避免或者尽量降低公路工程质量风险发生几率的有效对策,保证公路工程顺利完工并且成功交付应用。

一、公路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内容

公路工程质量风险,具体是指出于公路工程自身实体质量因素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所引发的具有不确定性的表述。公路工程质量风险管理也就是对工程质量风险因素进行一系列的识别、分析与控制,以便尽量减少存在的风险源,将风险产生的损失控制在决策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很明显,公路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的目标应当尽量避免或者解决潜在风险造成的影响,提升控制风险的程度,避免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财产损耗与人员伤亡情况,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公路工程质量风险产生的损失,最终实现减少公路工程所需成本,提升工程整体质量,按照工程期限顺利竣工,及时形成经济效益。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属于一个规模巨大的单个建设项目,整体质量目标关系着产品能否满足设计使用的要求,一旦质量要求产生了重要问题就表示建设项目宣告失败,致使投资失利以及延误工期,也就是一票否决工程质量权。由于对质量目标风险造成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因此质量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应当坚持合理性、科学性以及提升效率的基本原则。由于公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造成对其质量目标产生了很多风险因素类型,作用机理也极为复杂,无法正确进行辨别。因此相较于其它类型的风险管理来讲,公路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具有比较大的难度。

二、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就是把多个复杂体系所包含的因素,根据一定的关系划分为具有一定规律的树状金字塔结构,因此也可以称其为递阶层结构;具体根据专家的丰富经验以及直觉对统一层次内相对因素的重要性进行判断;之后在层次结构内实施科学合成;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决策因素相对目标重要性的总体排序。

应用层次分析法的过程可以分为七个步骤:

1、将分解工作结构作为基础,将相似性质工作的项目分为一组,进一步化整为零,以便能够有效分析每一项工作风险。2、针对其中的任何一个特定工作产生的风险有效进行识别与分类,进一步构成该项工作的风险因素以及通过自由因素构成风险框架。3、构建对因素与子因素进行判断的阵列,在专家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根据科学规律准确判断因素层与子因素层具有的重要作用,并且获得各个元素的权重数值。4、对判断多个风险因素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构建阵列时,一般使用风险高中低三个概念对危险程度进行表示,并且获得各个风险因素相对的危险程度数值。5、将计算机软件作为基础,检测专家判断的一致性,如果不能达到检测要求,就需要专家对评价数值重新调整,或者实行新一轮的评价,之后组织检测,直到达到要求为止。6、通过综合统一获得的各个子因素相对程度数值,进一步获得工作风险具有的概率数值,并且借此对工作风险程度进行判断。7、分析研究构成整个项目的全部工作,并且统一各个风险程度,最终获得项目的风险整体水平。

由于公路工程具有来源复杂且不同的风险,可以更加准确的确定单个子目标系统,可是很难定量总体目标质量,总目标质量由于具有分解特点,因此在公路工程质量风险评价中可以应用层次分析法,便于构建模型,与公路工程建设特点相符合。

三、公路工程质量风险管理中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大部分工程建设项目在实行过程中都没有一个最佳的方法评价风险,经常使用的分析方法有主观评价法、决策树法、层次分析法等。可是这些方法容易受到个人倾向与感受的影响。其中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广泛应用在经济管理学中且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由于它是使用专家的知识经验设计指标系统,能够分解很难定量的总体目标,通过精准化与定量化的子目标体系对问题进行解决,同时能够使用一致性检验对专家一致性与合理性意见进行检验。层次分析法的重要思想就是利用方案之间的对比获得相对好坏的判断,从数学方法上促使多方案的比较成功过度到两两之间的比较,进一步对多方案比较产生的问题合理解决。它能够把不能量化处理的风险因素按照大小进行排序,并且很好的区分它们。其主要特点是:数学化与系统化风险管理人员的思维,有利于量化风险决策依据,使人更加容易接受。此外,层次分析法对于无结构化的评价系统决策以及多目标决策等问题更加适合应用。

(一)构建评价质量风险度的层次结构

公路工程质量总体目标工作具体体现在投资执行阶段。参照相关资料文献,分析该阶段对质量目标产生的风险因素,构建评价质量风险度的层次结构。例如某省道改线工程,最高层是质量系统目标总风险度的评价。第二层是与系统存在着影响关系的风险因素,第三层次是相关质量的风险因素分类。

(二)建立判断矩阵

根据质量系统风险因素结构,聘请公路工程建设施工单位、驻地办监理的一部分学者专家以及相关技术人员两两比较评价各个风险因素具有的重要性,再进行平均,对数据实施处理之后组成判断矩阵。分别包括判断矩阵A-B、B1-C,B3-C。

(三)检验并且确定权重

确定各个风险要素有关判断原则的重要程度,也就是权重。通过对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进行计算,之后进行归一化处理。

(四)判断一致性

在构建判断矩阵的过程中,由于关系到专家主观作出的判断,无法十分精准的判断出比值,仅能实行估计,因此必须分析相容性与误差。误差估计势必造成判断矩阵特征数值产生偏差,为了确保分析评价的有效性,凭此对相容性指标进行定义。

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将公路工程质量风险管理作为主要切入点,同时在整个体系中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对质量风险管理因素进行评估分析时层次分析法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公路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管理工具。事实上公路工程建设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多目标的评价体系,很难具体量化总目标,常常要依赖可以量化的多级子目标逐级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的重要特点就是,虽然具有众多的风险因素,但是能够较为客观体现工程质量实际存在的风险问题。

参考文献:

[1]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刘灿南, 工程招标承包中的风险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9,(4)。

第7篇:人体工程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数据分析

1引言

软件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对于软件系统的分析、研究、设计、开发和运维的工程实践能力。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1]。在软件工程专业相关领域,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各行业产生的数据呈几何级增长,因此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地管理、分析。这对软件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应用需求[2]。另一方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也涉及大量的数据。应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对于软件人才培养方式改革能够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以大数据技术为手段,挖掘企业对软件人才的新需求,并结合教学相关数据分析,进行南京邮电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2大数据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1研究思路

大数据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数据分析,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有效分析,可以挖掘规律、分析趋势等。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大量的可用数据,如企业对于软件人才的职位需求数据、课程教学过程数据、教学质量评价数据等。其中企业对于软件人才的职位需求数据反映了企业对于软件人才的最新要求[3],随着软件技术发展而动态变化;课程教学过程数据能够记录教学的完整过程,也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而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则反映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的被认可程度。这些数据的合理、有效分析将有助于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完善和教学方法改革[4]。大数据技术指导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一方面,根据相关数据的分析结果对课程体系、知识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践;同时,通过对改革后相关数据的监控和分析来进一步优化改革方案,持续改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因此本文的研究思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2.2企业职位需求的数据分析

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软件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呈动态变化。企业的招聘信息能够很好地反映这一变化。高校应该实时掌握企业的需求并在培养方案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因此,可以通过Python的爬虫技术搜集主流招聘网站中与软件工程专业相关的招聘信息,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从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两个方面获得企业对于软件人才的具体需求,并映射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指导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表1显示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对于软件人才在知识技能方面的新需求。在知识技能方面,相较于传统的软件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在编程语言、数据库、数学和算法、大数据平台和工具等方面提出了新的需求。传统的软件工程侧重于解决软件的设计、分析与实现中的相关问题,而大数据背景下软件工程面临应用领域的大数据问题、软件开发中的大数据问题等,需要新的知识作为支持。能力要求方面企业强调综合能力,除了基础的编程能力,还要求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团队合作、沟通的能力。考虑到软件技术更新速度快,终身学习的能力也是软件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3教学过程数据分析

目前在线教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线教学平台能够详细记录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环节的情况。对这些数据的合理、有效使用能够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为教学方式改革提供数据支撑。在具体研究中,通过学习时长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课堂测验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时间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况,通过测验和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这些数据,可以构建学生学习状态的监测系统,及时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基于机器学习的相关模型,预测学生的期末成绩,并对学生进行及时预警和个性化的帮扶。

2.4教学质量评价数据

教学是人才培养非常关键的环节。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南京邮电大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由督导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评三部分按一定比例组成,是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和保障。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如教学态度是否认真、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等,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基于这些数据,可以动态监测某门课程的授课情况,及时掌握课程内容、课程与关联课程之间的关系等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反馈到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

3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大数据领域的软件开发具有新的平台、新的技术、新的工具和新的应用需求等特点。基于前面的分析结果,从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的角度出发,通过以下措施提升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3.1完善课程体系

结合表1分析的结果,在理论课程中增设Python程序设计、数据科学基础(双语)、算法分析与设计、人工智能导论、云计算技术等课程,同时更新数据库系统课程的授课内容,增加分布式数据库、NoSQL数据库的内容。在实践课程方面,开设程序设计实践、软件基础实践、软件设计实践、软件项目实训、毕业设计等集中实践课程,结合课内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环节,依托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构建螺旋式实践课程体系,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采用模块化管理,包括公共基础与自然科学模块、综合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工程应用与创新模块。模块高内聚,低耦合,从而构建大数据背景下软件人才培养的新的课程体系,适应大数据对于软件人才的特殊需求。

3.2改革教学方法

软件工程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教学活动还应具备可复现性,便于学生课后自我学习。基于此,要扩大教学活动的“战场”,采用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同时小班化教学、翻转课堂和引导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适合软件工程专业[5]。(1)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再带着问题听教师的讲解,由被动式吸收变为主动式获取,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效率。线上资源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也可以自行建设慕课,以视频形式,方便学生反复观看,符合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性强的教学特点。(2)翻转课堂: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学生对教师提供的资料消化、吸收后担任教师角色,讲解知识点,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3)任务驱动式教学[6]:将传统的知识讲授内嵌到一系列的任务中,在具体情景下,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任务来获取知识。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具有成就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该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具体情景和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任务要能够细化,任务和任务之间要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在难度上也需要不断提升。

3.3提升综合能力

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7],大数据背景下软件人才培养尤其要关注能力的培养,因此提出“厚基础能力、重实践能力、广应用能力”的能力培养体系,具体如图2所示。图2大数据背景下软件人才能力培养体系大一期间,学生课程以公共基础课程为主,包括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入门课程等,主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数据理解和一定的外文文献阅读等基础能力。大二期间,学生课程以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包括计算机编程语言、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大数据分析等,主要培养学生的程序开发能力、开发工具的使用能力和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大三、大四期间,学生课程以专业课程、综合实训为主,课程划分不同的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在某一方向上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开放性实验和教师的科研项目,并邀请企业教师进校开展实训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行业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与抽象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鼓励学生选修综合素质课程,为解决不同领域大数据问题打下知识基础。鼓励并引导学生参加创新训练和学科竞赛,以赛代练,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8]。近年来,本专业学生主持或参加院级、校级、省级、部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或科研项目,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级别学科竞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4结束语

本文结合南京邮电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职位需求数据、教学过程数据和教学质量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并从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方法改革和综合能力提升三个方面进行培养方式改革,旨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软件人才。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大数据.en.jinzhao.wiki/wiki/Big_data#cite_note-Editorial-18

[2]司海平,席磊,刘合兵,李艳玲.大数据时代地方普通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思考.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8):97-99

[3]刘翔,李旭峰,陈建峰,邵孟良,闫艺婷.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21(08):87-90

[4]徐完平.大数据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福建电脑,2017,33(09):169,41

[5]毛嘉莉,刘敏,董文,李明东.大数据时代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计算机教育,2016(05):36-40

[6]安松.大数据时代下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0(45):209-210

[7]郝水侠,郭云霞.大数据时代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02):72-75

第8篇:人体工程学分析范文

1 职业能力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职业能力分析是构建职业教育专业标准、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基础。为进一步明确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岗位的主要工作项目,每一工作项目所包含的工作任务,以及相应的职业能力,探索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的标准体系,以便为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核心课程的开发提供合理依据。通过对深度合作企业,尤其是对正在开展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企业以及部分高职院校师生的广泛调研、座谈、工作现场观察与访谈、工作体验、企业专家交流、职业能力分析会等多种途径,总结提炼出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形成了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进而形成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岗位群及职业能力分布汇总表,明确每一岗位所要完成的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以此为基础,确定相应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为构建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依据,为科学编制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奠定基础。

2 职业能力分析的组织与实施

2.1 职业能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①文献分析法。在职业能力分析会召开之前通过查阅、分析100多篇论文、10多部著作,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专业、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相关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如英国零售学徒职业资格标准、营销师国家职业资格等)等诸多资料,整理出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的基本框架,后期在专家座谈交流、企业调研、问卷调查等环节的基础上,又进一步通过文献研究,丰富和完善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

②实地调研法。先后通过企业调研、兄弟院校调研、学生实践岗位调研等环节进行实地调研,共调研深度合作企业12家,兄弟院校13所,走访50多位正在企业岗位培养的学生。

深度合作企业现场调研。与企业管理人员座谈的形式开展调研,调研的内容围绕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展开,调研的对象包括企业的运营部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门店店长、片区经理、运营督导等。调研的结果经过汇总梳理作为岗位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兄弟院校调研。着重了解其深度校企合作形式、合作内容、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具体实施、职业技能及其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先后调研的兄弟院校有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10多所院校。

③问卷调查法。主要是针对历届毕业生、历届订单班学生、部分校友、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等设计不同类型的调查问卷展开调研,着重了解从事营销岗位工作所需具备的相应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职业发展通道等方面。调研所得内容经过整理作为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资料。

④工作体验法。每学期至少派出一名教师到深度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专职企业实践,至今已有7名专任教师先后在企业实践。专任教师通过具体的岗位工作体验和实践,能真实地、具体地掌握营销职业岗位所需具备的各项能力要求,并且在岗位工作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是如何工作的,也能收集到大量的一线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流程的信息。这些是职业能力分析最重要的、最真实的信息来源。

⑤座谈法。1)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市场营销专业每年组织专业教学委员会的专家进行座谈,围绕就业岗位、岗位能力需求、人才培养等展开研讨,形成了本专业职业能力分析的重要材料。2)订单班及现代学徒制学生座谈。每学年组织一次企业订单班座谈会,每3个月举行一次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座谈会,邀请校内指导老师、企业指导老师、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运营部经理、门店店长、全体学生就订单班、学徒制运作情况、人才培养情况、岗位能力培养情况等展开研讨,这个活动为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积累了丰富的原始材料。3)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研讨会。每年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邀请企业专家、校内外专家就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涉及到的人才培养定位、就业岗位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人才培养实施等方面展开论证和研讨。4)百果园职业教育联盟研讨会。2015年底,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百果园公司发起,联合境内外15家院校和行业协会,联合成立了百果园职业教育联盟,搭建了一个行校企协同育人的平台。每年至少要召开两次会议,专门就职业店长的职业能力培养、校企合作等进行研讨,这些研讨的内容也为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

⑥案例研究法。市场营销专业与百果园公司及其他企业已开展多年的深度合作,有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在合作企业就业,通过对部分毕业生职业成长路径的研究,梳理出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百果园公司要求市场营销专业下企业实践锻炼的专任教师至少跟踪研究5个优秀的店长、5个表现一般的店长、5个表现稍差的店长,通过对其每个月的工作报告、职业发展情况、公司及员工评价,并通过对其进行个体访谈了解职业店长的科学成长路径。截止目前已跟踪研究个案80多例。

⑦头脑风暴法。举行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行业专家研讨会,通过头脑风暴法,行业专家对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畅所欲言,围绕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主要业务岗位及职业发展路径自由发表个人见解,会后项目组工作人员进行汇总、梳理。

2.2 职业能力分析会的组织

①确定分析岗位。通过前期的调研、座谈和文献研究,分析得到了市场营销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职业发展路径等,确立了本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岗位是市場调研、产品销售、客户服务、营销策划四大类别,主要集中在产品销售岗位,每一类别的岗位根据其工作内容及工作复杂程度可分为4~5个层级,根据行业企业的对岗位工作内容及工作人员能力的要求得出如表1所示的市场营销专业职业发展路径表。

表1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径,但是如果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话,会出现两种情形:一是由于是和特定的行业或企业开展合作,在进行联合培养之前已定向了学生的学徒岗位、培养目标等,所以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的岗位类别就比较具体,而不会呈现如表1中所列举的那么发散;二是由于现代学徒制学生实施在岗培养、在岗学习,学生边学边做,工作即学习,学习的内容非常具有指向性,所以其职业发展年限就大大地缩减和提前。

在前期的调研中,针对国内10多所兄弟院校市场营销毕业生的调研,我们得出,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主要集中在销售类,为此,针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结合表1中市场营销专业职业发展路径,制定出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发展路径,如表2所示。

②邀请行业专家。根据分析的岗位,按照以下标准来选择职业能力分析会的行业专家:1)有营销一线工作经历,目前从事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与培训等岗位工作。2)熟悉和了解营销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及职业发展路径。3)具有营销、管理职业素养,工作严谨。4)能用语言精炼地表述营销岗位任务需求或所需具备技能。5)能很好地与人协作。6)工作期间能全身心投入。

根据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岗位特点,筛选出18位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并发出邀请,提前告知职业能力分析会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等,并将相关资料如职业能力分析表格、行业专家职责、工作流程、职业能力分析表述用语等,提前发给行业专家,以做好充分的准备。

③召开职业能力分析会。邀请职业能力分析专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召开职业能力分析会。第一场职业能力分析会着重分析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岗位类别及不同学历层次职业发展路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及岗位技能要求。第二场职业能力分析会着重分析了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岗位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职业发展路径等内容,形成了职业能力分析表。

④整理职业能力分析表。通过研讨,把市场营销通用能力与指向性非常强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养进行了整合,形成了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技能,如表3所示。

2.3 职业能力分析表的制定

借鉴德国的BAG职业能力分析法和北美的DACUM职业能力分析法,选用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根据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所面向的培养层次,适当调整了学习水平栏目,制定出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该表由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方法、工具等)三大部分构成,职业能力除了专业能力外,还包括了职业素养,并对每一职业能力也进行了程度标识。

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制定的过程如下:

第一,整理职业能力专家在两场职业能力分析会上的意见,使用规范的职业能力术语和表述进行修正,形成初步的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

第二,结合本专业积累的已有相关基础资料,通过进一步梳理,结合营销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英国零售业学徒标准、合作企业等公司营销岗位说明书及工作内容、工作流程等,进一步完善职业能力分析表。

第三,将整理出的职业能力分析表发给相关企业专家,再次征询意见,对相应任务和能力点进行再次确认,形成最终的职业能力分析表。

第四,为了使制作出来的职业能力分析表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的现实情况,选择了商贸流通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如百果园、名创优品、麦德龙、百安居等公司开展进一步的调研,并咨询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深圳市连锁经营协会的相关人员,根据行业企业反馈的意见对职业能力分析表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职业能力分析报告。

第五,根据专家提供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报告。如表4所示。

3 职业能力分析的结论与成效

3.1 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基本内容

通过制定职业能力分析表,得出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并确定了在学徒培养期间4个职业岗位及毕业初始岗位共31个工作项目,118项工作任务共计519条职业能力。另外,通过分析还确定了各岗位所共同需要的13项60条关键能力(职业通用能力),分别为职业规划、沟通交流、数字应用、革新创新、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责任(安全)意识、组织能力、其他等。职业能力共分为5个级别,具体详见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

3.2 职业能力分析的效果

①提升了专任教师对行业企业的充分认知和了解。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大大提升了专任教师的行业企业一线工作实践经验,通过与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进一步了解到目前商贸企业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各项能力需求。

②明确了现代学徒制市场营销专业学徒期及期满后的职业发展路径。在前期的调研中,通过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和企业的反馈,项目组得知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为产品销售类、营销策划类、客户服务类、市场调研类,并找出了各类别岗位群的职业发展路径。而基于校企深度合作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发展路径稍有不同,主要原因是学徒是通过在岗培养的,所以针对其面向的商贸流通行业企业,其职业发展路径相较于非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下的学生要有所不同,主要體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联合培养企业会专门针对学徒设计一个岗位(比如储备干部);二是其晋升速度会较快,学徒期满后80%的都可以走上营销管理的工作岗位。这就决定了其整个职业发展的路径是不同的,为此,需要在培养期间根据岗位工作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训练和培养。

第9篇:人体工程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当代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涉及科学、技术、政策等方面。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过程、分析及生物检测等技术,其管理过程涉及政策、法规、文化和消费观念等问题。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涉及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加工过程中污染、不当使用添加剂、添加禁用化工原料、包装材料、掺假等诸多方面。[1]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稀缺,这就迫切需要高等院校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监管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文章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现状出发,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遵循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重点探讨食品安全检验课程群建设,研究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内容,从而为转型背景下应化专业建设提供一些方法与思路,这对构建地方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

在西安文理学院应化人才培养方案中,质量检验方向培养目标是培养工业品质量检测、食品检测、环境监测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分离科学技术、近代工业分析、食品分析、环境监测等课程。专业转型过程中,西安文理学院也正在积极筹建食品检测中心,可以为学生的食品分析实践教学提供场所,建立一体化实训中心。依托校内外教学平台,构建“平台+双师”高校企业合作教学育人新模式,满足学生一体化课程教学、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需要,也为课程群教学多样化提供了保障。

食品分析课程体系的构建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将培养方案中的多门课程重新进行整合构建课程体系,发挥群体优势,突出特色,构建以食品分析为特色的质量检测方向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按照“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本着“基础型、应用型、技术型”的人才培养思路培养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通过与食品生产企业沟通、调研,根据食品行业需求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人才,搭建“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平台。

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设置

公共基础平台是为发展学生智能、提高综合素质、打好基础而开设的课程。如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英语、体育、大学信息技术基础、高等数学等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知识结构的基本骨架,是进行专业学习、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而开设的。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

专业核心课程围绕学科专业的要求和培养目标设置。如工业分析(工业分水质、化工产品、其他产品分析等)、食品分析、分离科学、色谱分析、化工原理、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分析化学前沿、食品理化分析、食品法规与标准等课程,整合后既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质量检测的能力要求,又突出食品分析特色。学生应掌握食品安全检测及食品质量管理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在食品生产、流通、质检及消费等领域就业,从事食品分析检测、安全评价、质量管理、企业管理、科学研究及教育方面的工作。

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体现专业性质和特色。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要求,选择开设如食品感官评定、功能性食品、食品质量体系与认证、食品添加剂、市场营销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

食品分析课程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高,食品分析实践教学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容替代的环节。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基础化学实验平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课程如:基础化学实验1-5、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验等。

专业实践平台,根据区域食品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现状,联合校企专家对专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学习课程。如食品理化分析实验、食品分析综合实验等。

专业实习平台包含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大一开设认知实习,大三专业实习,大四企业专业实习、企业导师岗位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专业实习采取校企合作,搭建企业操作平台,建立集“科研服务―实习―就业”于一体的实践基地;构建校企联合培养的“预就业”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综合创新平台:指科技创新项目、课外学科实践,是课堂教育的延伸与补充,开拓学生视野和了解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实现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科研创新项目、第二课堂、各种资质技能培训考试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创新训练等。创设隐性课程,如开展“博士论坛、名师讲学、校友讲学”等系列讲学活动。

三、结束语

在n程体系构建中,还需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制定教学内容,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使课程体系逐渐趋于科学规范。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作为新建本科院校这一方面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进行学习改进。

【参考文献】

[1] 肖贵平,郑宝东.新形势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思考福建轻纺,2007.7.1-5.

[2] 许喜林,吴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2007.23(11)99-100.

[3] 王芳,王衍安,李滨,郭兴启.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的生物学系列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6.

[4] 姚芳,刘靖,张Z晶,唐劲松.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食品专业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1.

[5] 榻啵胡文忠,于基成,李婷婷,杜雄伟.民族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01.

[6] 张光杰,袁超,杜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安阳工学院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