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范文

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精选(九篇)

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

第1篇: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范文

“先行试点”措施的推行及产生的效应。在改革开放和“三农“建设的政策指导下,农村的发展要求也由原来只强调经济而转向经济、社会、生态等全面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问题,并做出了一系列举措来改善生态环境,因此而产生一些积极的效应。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各级政府因地制宜进行不同程度的环境治理工程,并采取“先行试点”的措施。进行试点的范围涉及全国各个省市乡镇,试点项目也包罗万象,包括水环境整治试点、生态修复试点、地质环境保障工程试点等。试点后,各级组织试点地区。促进了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形成,农村建设质量组织的高水平,更好地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实践证明,解决问题得抓住重点,国家两点论与重点论环境整治理论指导下,抓住重点地区进行整治能使得农村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此外,近些年来,我国在总结经验和教训之后,提出了这样的对生态环境治理的思路,那就是“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也使得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举措

针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我国各级政府和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和措施,通过这些农村环保措施,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农村环境问题。

2.1加大政府对农村环保投资力度,推进环保产业形成我国针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除了对受体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外,国家近年来还专门出台了一些针对农村的投资项目,主要表现在各级环保部门,农业部门推出了具体的植树造林项目和防护林工程;同时,各地陆续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另外,政府部门在农村进行了改路工程,有效避免农村因路况问题引起的扬尘,机动车排放的大量烟尘有所减少,较为直接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国家通过三农资金扶持农村的能源优化,推行沼气等新型能源项目,减少传统的薪柴的植被破环和燃烧后的气体灰尘排放。所有的这些政府措施,积极推进了环保产业的形成。

2.2制定环保法律法规及建立监督机制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必须制定和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和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此外,我国还颁布部级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6部,与环境有关的资源法9部,环境保护行政法规29项,制定环境标准364项。加上地方颁布的各类法律法规基本,我国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农村环保问题上已有一些监管制度,可以促进农村环保的发展。

第2篇: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环境法制;环境立法;环境政策 

【正文】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步。昔日的山青水秀土肥村美的秀丽乡村,出现了水体大面积污染、土壤肥力下降、垃圾随意堆放、工业污染加剧的情况。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不够,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落后于城市速度,对农村居民卫生和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尽管近期国家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力度,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农村的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使农村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并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切实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有效政策、法规与制度体系。 

一、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 

(一)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破坏 

农村水体污染主要表现是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三污合流”,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污染饮用水源,无法满足农田灌溉;同时近几年农村旱涝灾害频发,河流断流,湖泊萎缩,鱼虾绝迹,天然绿洲消失,水库蓄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严重。 

(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固体垃圾污染严重 

长期以来,村庄建设规划差,基础设施少,道路无硬化、无公厕、人畜居住混杂、不可降解农膜使用量急剧增加却无法回收,固体垃圾随意堆放。 

(三)农业生产不当,环境资源破坏严重 

农民环保意识比较薄弱,滥施农药、化肥,恳荒围湖造田,乱挖乱采,不仅农业产品受到严重污染,也逐渐污染了土壤、空气、水源,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威胁。另一方面由于人多地少,再加上自然灾害多发,土地退化、沙化、碱化严重,进—步加剧了人地矛盾。 

(四)集体林权改革滞后,林业生态系统破坏 

集体林权改革滞后,经营主体不明确、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其次地方政府决策不当,盲目开发山区,发展果业,加剧了森林植被破坏。再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农民伐木为柴,乱砍滥伐现象屡禁不止,结果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使生物多样性环境遭受了破坏,并造成了大量水土流失,土地蓄水量下降。 

(五)工业向农村的转移,加剧了农村的工业污染 

乡镇企业大多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布局不合理、无集聚效应、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工业化。由于其生存环境、基础条件及管理水平的相对薄弱,造成污染后缺乏治理技术与资金,治理困难,使农村生态环境产生工业化污染问题。同时大量污染严重的城市工业企业搬迁到城郊或农村地区,或者直接将城市垃圾运往农村,造成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法制成因与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有着自然、历史、经济与社会等诸多方面原因,这里只对其法制成因与对策进行分析。现行法制状况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不够,立法是从过去的经济发展为重,环境保护为轻出发,“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 。①所以,要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环境法制建设,以新的角度和新的观念完善环境法治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下面对影响农村生态环境法制建设成因逐一进行分析。 

(一)环境政策原因环境政策原因主要表现是环境政策失灵。环境政策失灵是指国家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宏观政策失灵和微观政策失灵。宏观政策失灵集中表现为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忽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缺乏必要的环境问题保护对策,只到07年国务院专门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才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才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与城市相比,城市早已在这些方面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环境噪声和烟尘控治、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循环经济与节能及减排、综合利用等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与措施。同时还有“创建环境模范城市”的鼓励政策以及有“飞行监测、限期治理、关停企业”等强制措施,而农村在这些方面几乎是空白。微观政策失灵是指具体的环境保护政策的缺陷而导致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政策不够健全,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缺乏实效性强的政策,即使有政策但因原则性太强缺乏可操作性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已有的环境保护政策存在着不一致和不协调之处,尚需完善。无论是政策体系,还是工作力度,农村环保工作都还在起步阶段,其中农村生活污染治理、规模化畜禽及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农药和化肥面源污染防治等政策几乎是空白。因此,要根据农村环境问题量多面广、监督对象复杂的内在特点和工作基础薄弱的实际现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政策支持工作,在政策上倾斜,在经济上扶持,在技术上支持。要多出台农村环保财政补助、污染减排财政奖励等政策手段,推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尽管中国农村环境与经济的矛盾有别于城市, 但城市环境保护积累的经验和各项管理制度足以供农村环境管理借鉴。” ②环境问题的出现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资源、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环境支撑。所以加大政策保障措施,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第3篇: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 新农村;污染;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TU-02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727-5123(2010)04-004-03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福利改善。

1农村环境的瓶颈

当前,我国农村的环境形势还很严峻,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每年有1.2亿吨生活垃圾露天随意堆放,每年畜禽粪便产生总量达25亿吨,全国遭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有3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垃圾围村庄,臭水满河塘,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农村环境质量的下降,不仅威胁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1农村环境保护基本制度不健全。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弱,针对农村环境问题,如有关畜禽养殖污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立法尚处于空白,现行的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例如,目前对污染物排放实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对规模普遍较小、分布较为分散的乡镇企业的污染排放监控,也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这些都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1.2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和经济体制条件的制约,基层政府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较弱,加之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许多地区成为污染治理的盲区和死角。例如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规模迅速扩大。但在“新镇、新村、新房”建设中,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未能跟上,大部分城镇只重视编制城镇总体建设规划,忽视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联系,使城镇和农村聚居点或者沿公路发展,形成马路和带状集镇,或者与工业区混杂,其生活污染物则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

2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建议

2.1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和基础体系的建设。

2.1.1建立健全农村环保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有关政策法规体系,当务之急是把农村环保作为对干部政绩考核的硬性指标,把农村环境治理纳入政府综合决策机制和重大事项督察范围。推行环境目标责任制度,真正做到县长、乡长等行政一把手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负责,乡镇企业法人对本企业影响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负责。

2.1.2健全农村环境监测、统计与预警体系。完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环境统计方法,建立新农村建设环境质量考核指标,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环境的监管力度,重点加强基层监测站硬件设施、技术手段和农村环境应急预警制度。很多城市已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徐州市为加大农村工业污染源监管力度,确保环境安全,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上下贯通”覆盖全市的环境监督、监察网络。

2.1.3完善环保的投融资机制。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既缺乏财政来源,也缺乏筹资对象。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全面贯彻“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政策,推行“自上而下”的筹融资机制,加大财政资金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明确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资金渠道和部门责任,使农村的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和聚居点的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有明确的资金来源。比方说徐州,在资金筹措上采取了“五个一点”的办法,即地方财政补一点、职能部门支持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集体筹一点、农民出一点。

2.2加强对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2.1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应建立农村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供排分离,确保农村环境安全。水网发达的地区,要适当疏通水网,引入合格的源头水;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要建立专门的供水体系。水源地应设立明显的标志,严格各项水源保护措施,禁止各种养殖、种植、旅游等开发活动。具体措施还包括:对人口较多的重点乡镇,应建立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防止污水流入水源地;科学施用化肥及农药,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利用生物治虫害消减农药、化肥的危害,采用高效长效低毒性新型农药,改进耕作制度;完善农家厕所,有条件的地方应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兴建下水道系统及污水处理设施,发展农家沼气池处理粪便,回收沼气。建立农村饮用水环境安全的监测、管理防范机制。

2.2.2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力争实现垃圾集中倾倒、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地区,应建设必要的垃圾收集设施,采取堆肥或卫生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有条件的地区应尽量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简便易行、适度集中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以实现废物综合利用,垃圾资源化的有效经济目标。在不同的区域,可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特点,采取不同的污染防治措施。比方说在农村居住比较分散的地方,可采取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的办法,建立垃圾清运系统。以村为单位建立统一的生活垃圾回收体系,引导村民将废玻璃、废金属、废家电、废电池等定期送往固定的收集点。

2.2.3加强发展循环畜禽养殖业。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发展循环畜禽养殖业。减量化模式是指在畜禽生产的输入端,通过提高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饲料和兽药地使用,尤其是要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的氮污染。再利用模式是指在畜禽生产环节中追求要素和生产资料的重复使用。比如,对残余的畜用草料做饲料化处理,对冲洗畜舍后的污水做净化处理后用于灌溉和鱼塘养鱼。再循环模式是指对畜禽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比如,把畜禽粪便作有机肥料直接使用,或用作沼气原料。同时,要合理布局养殖场,居民集中的上风向和生产生活水源上游不得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已建成的必须限期搬迁。

参考文献

1蓝楠.关注我国农村饮用水源安全.环境保护

第4篇: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 环境保护 教育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007

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建设美丽新农村。近十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丰富和人居生活环境脏乱差的现实状况形成强烈反差,下大力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要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现状,不仅需要政府的投入,更需采取积极措施,培养和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广大农村群众保护环境的主动性。而培养和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举措,就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教育。

一、当前农村环保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重视环境整治,采取了植树造林、小流域治理、水库加固、改水改厕改灶等一些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客观原因,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改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出来。

(一)饮水安全难以保证

有的村庄,虽然村内街道比较整洁、干净,但是一旦进入农民自己的庭院,往往是旱厕、猪圈、水井共处一个庭院,距离较近,容易互相渗透污染水源。有的村庄,虽然安装了自来水,但是净化设备不到位,防护措施不得力,饮用水源与生产用水(农田灌溉、使用化肥、农药)都来自同一个水库,很容易使饮用水被污染。

(二)生活资料摆放混乱,毫无章法,非常随便

有的村庄,本来干净卫生的街道,有的村民把改善住房施工过后的木料、砖瓦随意地堆放在院墙外,与整个大环境很不协调。在北方,夏收或者秋收后,麦秸、玉米秸杆凌乱地放在院墙外,有的把麦秸、玉米秸杆拉回家后根本不垛,在街道旁和庭院里堆放相当随意,显得十分邋遢,混乱不堪。

(三)从事养殖的农户,随意排放污物

从事鸡、鸭、猪、牛、羊等养殖业的农户,虽然自己厂院内比较规范,有的甚至用上了现代化养殖设备,但是却把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粪便随意排放在沟渠、河流,有的养殖场即使远在村外,但是臭气熏天、污秽不堪,对村庄周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有的农户养殖规模比较小,采取散养的方式,畜禽粪便乱堆、乱放。有的村庄畜禽粪便堆满街道、铺满路,特别是夏秋季粪便,伴随着闷热的天气,散发出的气味严重污染了农村环境,粪便还夹杂着稀泥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出行。

(四)基础设施落后

有些农村的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有些地方农村的道路标准低、质量差,村与村之间的道路没有铺柏油和砂石,完全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

(五)手工作坊、村办企业污染

一些农村手工作坊、村办企业也造成了一定程度污染。比如,有的农民从事粉皮生产,产生的肥料废水,根本没有建设排水管道,直接从作坊里流出,很容易形成污水、污物。

这些环境问题的存在与新农村建设格格不入,与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相去甚远。

二、加强农村环保教育的主要措施

思想决定行动,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农村环保教育工作。

(一)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一般来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在广大农村还是相对薄弱,农民群众普遍缺乏环境意识,所以,施用化肥、喷洒农药、焚烧秸杆、排放家禽粪便等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农民朋友却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认识不到位。

(二)采取适合农村环保教育内容和形式,增强农村环保教育的针对性

在农村进行环保宣传教育,要在增强宣传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上下功夫。农村环境保护与城市及工业环保有着很大的区别,无论是造成污染的根源、污染造成的危害、城乡居民之间的环保理念,都和城市及工业环保具有不同之处。因此,针对广大农村地区的环境状况,我们要积极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这个总体要求,从加强土壤环境保护、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乡村环境整治等一些体现农村环保特色的内容切入,真正使宣传教育紧贴农村环保工作的现实需求。在山东农村有的地方,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就把一些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性质、用途,非常醒目地以电子宣传栏的形式滚动播出,具有强烈的视角冲击效果,便于农民朋友直观地认知,极大地增强了农村环保教育的效果。

(三)在农村广泛进行环保法制宣传教育,营造遵纪守法的环保意识

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这项活动开展持续多年,但是,由于环境问题是近些年才逐渐引起重视的问题,所以,在以往的全民普法活动中,即使在城市也很少涉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时至今日,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适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

比如,河北省廊坊市采取“双六一”宣传模式,即认准一针一线、抓住一早一晚、用好一屏一车、开拓一网一机、发动一老一少,将宣传地点搬到了大街小巷,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就了解了新的环保政策。

(四)通过孩子影响家庭是加强农村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般来看,农村家庭的社会信息来源、各类知识传播一定程度上依靠在学校学习的孩子。这就给我们以启发,把农村环保宣传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把每个农民家庭的孩子作为农村环境保护教育的一个环节,通过培养教育农村孩子从小就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让这种意识逐渐渗透到农村家庭,潜移默化地引起一个家庭环保理念的变化,从而成为环境保护的自觉行动。通过一个家庭的变化,引起整个村庄的变化,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工作方式。

参考文献:

[1]王秀芹.加强农村环保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J].政工研究动态2008(9).

[2]李春元. 新环保法宣传要接地气. 中国环境报,2014.

第5篇: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改进措施

1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建国以来,我国各界领导人都在强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向好,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比,我国的农村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无论是经济整体收入还是经济管理水平都有待提升。现如今,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为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之下,不但要加强人们的思想文化教育。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加强我国新农村的建设。

2新农村建成中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许多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并未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一些基层管理人员的能力有限,对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认识具有片面性。一些管理人员认为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就是不断提升经济收入水平,扩大农村产业化规模发展,却忽略了“三农”问题,忽略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问题,最终只能为农村经济发展牟取短期利益,不利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2.2提升农村收入的手段有限

现如今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有所提升,但是局部地区存在农村收入较低,农村收入途径有限。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落后,机械化水平较低,农民思想教育落后,对于市场动态把握不够。往往只能发展传统的农村经济,难以获得较高的收入。一些农村地区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但是由于缺乏经济管理意识和市场洞察力,无法将这些资源转变为经济收入的资本。

2.3农村基础建设落后

这些年,我国许多区域的农村乡村道路有所改善。但是整体而言,农村基础建设还是较为落后,落后的基础建设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提升。①落后的农村基础建设,不利于当地农村的经济农产品的外销,同时不利于农业资源的采购;②农村基础建设的落后,也不利于加强农村科学化管理措施的实施。2.4生态问题我国许多城市的发展和经济收入的提升,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造成了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面临诸多环境问题,严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环境保护的问题。一些区域的管理人员为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利用农村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由于基础配套措施落后,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违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不利于农村经济可科学的发展。

3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措施

3.1提升对农村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1)应该加大对于农村现代化知识教育,加强农村管理人员的再培训,特别是对于农村基层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能力进行综合性提升。使得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从意识上提升对农村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2)要大力宣传我国的惠民政策,坚持我党建设现代化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村政策落实的监督,确保各项利民、利农政策的推广和实施。

3.2拓展农村收入的途径

农村各级经济管理人员应该大力拓展农村收入渠道,利以科学的经济发展观为指导,利用现代化的电子销售渠道和销售平台,为农产品的谋取更多的销路。同时应该充分发掘当地农村的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为基础,大力引进投资者的投资,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加强现有乡镇企业的升级,注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使农村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3加强农村基础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必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基础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①政府部门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改善路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②加强公路基础设施和道路维护的日常管理,加强日常管理,避免人为破坏;③加强水利水利工程建设,做好农村干旱防洪工作,为农业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3.4注重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我国为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出了新时期下新农村建设的策略。要求各级政府不断挖掘农村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化农村经济。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确保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推进。管理部门应该大力宣传加强农村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的重要性,管理人员应该提升对于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同时,提高自己环境保护的意识。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缺少一个专业的农村环境保护监管部门。由于我国农村面积较大,农业人员较多,因此需要建设一套科学的农村环境保护监督体系,以农村当地人员自我监督为基础,加大对环境保护部门的投入,促进监管部门的措施可以实施。

4总结

新农村建设背景之下,农村应该持续的发展道路,以科学的发展观将强农村经济的管理。①农业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农村管理人员的教育力度,提升农村基层管理工作者的经济管理水平。②不断完善农村基础建设,加强农业日常管理工作;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等现代化的销售渠道拓展农产品的销售途径,提升农业人员的经济收入水平;不断发掘农村优势资源,做好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保证农村环境基础之上,大力开发展现代化农业经济,不断提升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水平。

作者:高国庆 单位:北华大学

参考文献

第6篇: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农村环境现状;农村环境保护;南陵县;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 in Nanling County, such as drinking water, garbage, sewag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 summarize the reasons for the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to protect the rural environment in Nanling County.

Keywords: rural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nling County;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总体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环境污染加剧,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态环境也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农村环境的恶化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影响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

一、南陵县农村环境现状

当前南陵县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相互叠加,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饮用水源方面

一是供水设施不足,目前南陵县农村人口49.46万人,占南陵县总人口的90%,现有自来水厂21家,日供水总量约为8万吨,供应人口达30万人。其中地表水15家,地下水6家,通过近几年的整治,个别仍然存在着水质差和污染隐患等问题。二是随着工业强县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半山半圩地理、地质条件等影响,水资源缺乏和利用率不高仍是南陵县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制约因素。三是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突出,局部山丘人畜饮用水比较困难。由于降雨分布极不均匀、工程措施缺乏、集中式供水设施少、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农业生产、生活及工业污染等因素,南陵县农村饮用水安全有待进一步改善。

2、生活垃圾方面

一是南陵县8个镇均无标准化垃圾堆放和处理实施,垃圾分散,未能进行统一管理和集中处理。二是农村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存在规模小、选址不合理、大部分未采取卫生深埋、无害化处理,且防渗隔渗措施不到位。三是由于资金原因,县垃圾压缩性中转站至今未完成,县垃圾卫生填埋场需重新选址建设。

3、生活污水方面

一是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住房不断增多和人口的增加,农村生活污水排污量将增大,污染隐患增多。二是未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群众生活污水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存在到处乱倒、乱泼、乱排等现象,对水源构成一定污染隐患。

4、农业面源污染方面

一是农业发展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够,普便存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污染了水源,也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二是在水源附近从事农作物耕作,设置露天蓄粪池,有的粪满外溢,严重影响环境卫生。三是农村白色污染较为严重。四是南陵县养殖业发展比较快,带来污染后果也非常严重,大量的养殖,严重污染了水体。

5、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面

一是由于经济发展,农村企业不断增多,且存在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现象,因此南陵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防治工作非常艰巨。二是南陵县各镇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污染比较严重、污染治理设备不完善,不能完全达到环保要求,更不适应国家产业发展趋势。三是各镇环保结构不健全,不能及时进行环境监督与管理。

二、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

1、重视程度不够,污染问题加重

长期以来,县级政府策重于办企业,抓工业发展,忽略了环境保护,因此使农村环保工作薄弱,没有深刻认识到现代工业发展对农村环境的巨大破坏性、不可恢复性:工业优先增长和依托工业的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自然和谐型转变成胁迫危害型,农村原具有的强大环境自净力的自然循环被破坏,居民的集中,使原本可以自然降解的生活污染物,因超出环境的自净力而形成污染。建立在工业污染防治上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没有将农村污染和城市污染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造成农村环境管理明显滞后于城市环境管理,不利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农业技术的推广、选择,没有重视环境保护,缺乏环境政策制约机制,一些农技推广人员对指导农民提高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效率缺乏积极性,导致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的情况一直在加剧,甚至个别地区的剧毒农药仍在使用。由于没有配套的收集管理系统,农用薄膜技术在大力推广的同时,造成大量的塑料薄膜散落在农村土地上,构成新的环境污染。

2、措施不力、资金缺乏,农村污染治理的机制难以建立

国家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如排污费返还使用,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还可以申请用财政资金贷款贴息等。对农村小型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由于贷款风险大,却难以得到扶持。有些地区还没有建立乡镇一级的环境保护机构、设立人员编制,对农村面源污染更是缺少资金。农村的环境管理,主要依靠县级环保部门,而县级环保部门存在人员编制少、配置不合理,要加大对农村的环境管理却往往力不从心。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缺乏,农民收入低,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长期以来,污染治理资金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农村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的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资金。农村环境保护公益性很强、没有经济回报或回报率较小,因此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政府也没有发挥主导投资作用。由于农村聚居点和小城镇单体市场规模小,其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难以进行市场化运作,因而必须依赖财政资金。而乡镇和村一级行政组织普遍财源不够,难以建设污染治理基础设施,这就造成了农村聚居点的污染日趋严重。

三、南陵农村环境保护建议

1、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各镇根据工作实际,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机构(成立环境监理站、确定专职环境助理员),实施有效监督与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坚决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我县农村地区死灰复燃,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严防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

第7篇: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农业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50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1-015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1.079

1 概述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快速恶化。在农村,环境是农业生产赖以生存的条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环境受到污染导致了农民群众不能充分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因此要做好循环经济基础上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就要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为缩小城乡差距,保障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尽最大的努力。

2 我国农村环境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开展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实际要求相比较还远远不够。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形势依然严峻,在总量上,水体污染、生态环境污染并没有得到控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远远大于环境的保护意识。当前存在的农村环境污染有以下问题:

2.1 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在进行农业活动生产中使用越来越多的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物质的不恰当使用不仅加速了水体中藻类的快速生长,而且水源不能正常流动,长年累月,水质逐渐遭受破坏。同时农村农业生产过度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产生了严重的土壤污染,导致土地硬化,土壤肥力下降,另外在种植稻谷、玉米和甘蔗等农作物时所使用的土地薄膜由于用量不当也造成了较大面积的土壤污染。

2.2 畜禽养殖业的持续污染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禽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农村畜禽养殖业逐渐由个体户向集体产业和规模化发展,但由于农民自身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没有固定畜禽养殖场所,无法统一规划,各式各样在水源旁边圈地散养,缺乏环保观念等原因,导致畜禽养殖场所产生的粪便没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2.3 日益增多的生活垃圾

随着惠民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强,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以往的农村生活垃圾多数容易被降解或者是可循环利用,而现在的生活垃圾大多是塑料、电子产品等难以降解的固体废弃物,环保设施落后没有统一规定放置垃圾的地方,久而久之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更是严重影响到了农民赖以生活的生态环境。

3 循环经济下农村农业生产的一般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资源的循环利用。我国的农村循环经济主要体现在种植业、畜禽养殖业以及所相关的副产品,利用废弃物之间的循环关系,共同协作发挥价值,当前的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以下四种:

3.1 利用沼气进行的循环经济模式

以沼气为产业生产的中心链条,注重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活可降解垃圾的结合模式,形成一条农业生产循环链。将可降解的废弃农作物和家禽类粪便导入沼气池,经过发酵形成沼气用于生活照明和代替柴火的燃烧,另外沼池液可以充当肥料拿去浇灌农作物,从而生产更多更高效的绿色农产品。在农村,可探寻家禽类+沼气液+果林、猪牛+沼气+燃料等循环经济模式,目前这种模式在农村被广泛实践使用,同时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独特优势的农业生产循环模式。

3.2 将农作物秸秆再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

在农村,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再循环综合生产无疑是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直接有效措施。秸秆用途较为广泛,可以加工制作成禽类饲料;可以开发秸秆能源发电;可以投放到沼池转变成沼气用于生活燃料、用电;可以进行粉碎充当农作物肥料,提升土壤肥力;可以积极开发附在秸秆生长的可食用菌类,因此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一方面可以降低生活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又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经济循环,为农民群众造福。

3.3 提倡绿色生态型的循环经济模式

提倡绿色生态的农业生产方式是积极发展r业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实践,是对无污染、无公害农业生产模式的一个重要体现。例如,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舍弃化肥和农药、利用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的结合,实地考察积极运用基因工程。这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可以节约农村稀缺资源、保护水体资源;另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走向深度和广度。

3.4 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立体循环经济模式

农村生产活动主要体现在种植农作物、果类和养殖禽类,而将种养相结合无疑是极佳的农业循环生产模式。林间种植与养禽,一方面能为果树草木提供天然的生产环境和土壤肥料;另一方面禽类吃害虫保障果树的正常发芽生长,既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又可以发展无公害天然绿色果类,带来经济效益,这对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具有极大的价值与意义,无疑成功地实现双赢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典范。

4 循环经济下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4.1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较低是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采取强有力的环保手段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第一,可以是村委广播,普遍发放环保宣传册或是台历、台账等,让村民了解当地环境受到的危害,给村民敲响警钟,在潜意识里想要保护环境、保护生存家园;第二,可以采取召集村民开环保会、环保知识讲座、进行环保知识演讲比赛等形式,对村民进行解说教育生态环保知识,通过家庭知识分子(孩子)影响家长,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全村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力;第三,将绿色环保、有机种植生产的农业生产技术教授给村民,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手段提高农村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环保意识。

4.2 完善环保的政策和规划

近几年来,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污染的治理方案要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因此要尽可能地完善环保政策法规,努力共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持续将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放在同等的位置,切实抓好水资源源头控制、注重过程管理,重屠用废弃物资源,建立起合理的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家家户户以身作则,共同改善农村面貌,向环保政策看齐,共同完善环保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4.3 积极投入环保资金和农业科技创新

发展循环经济必定离不开坚定的资金基础和科学技术。农业科技在运用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基因的遗传知识、生态管理知识、有机农产品技术知识以及沼气利用知识、病害防范知识等方面。农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持续实验研究农产品生产创新技术,更应当到实地调查,深入到田间地头、山间树林,结合实地材料积极探索出新科技、新产品,并帮助农民掌握技术知识,进行层次性、规模性的培育农业技术人员等,以人带人,手把手教授。另外,在资金方面,足够的资金投入才能实现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才是持续引用正确除污技术的有利支撑力量

因此要扩充环保的财政支持渠道,了解国家农村扶贫政策,积极申请国家在农村和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立的资金支持,积极与上级政府做沟通,申请专项环境污染资金,申请专项养殖技术及污染治理资金等,另外,多呼吁鼓励社会企业、公司单位积极加入环境保护队伍中来,提倡公益基金的投入,从多方面、多形式进行环保的筹资,以保证农村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4 提倡发展无公害生态农业

面源污染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和农作物地膜导致了大面积的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因此发展无公害生态农业必是首选。要正确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积极提倡农民使用测土配方的施肥方法,引导农民使用污染较少、化学药品材料相对较少的农药。在生产技术方面,加强农业技术的支持,建立立体式农业发展模式,将禽类养殖与有机绿色食品生产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有机绿色食品工业园,每年进行有机无公害农业产品展示博览会,提高生态农业号召力,在对环境污染影响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引进外来技术支持,发展无公害的产业食品链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4.5 发展农村垃圾处理产业经济链

过多的农村生活垃圾如无法自然降解的废弃物、塑料、电子产品等容易导致白色污染。在传统的燃烧方法上无法根除治理生活垃圾,甚至加剧污染的升级,因此应当提倡农村的垃圾处理产业化。一方面采取垃圾的分类回收;另一方面采用高科技来对白色污染进行循环利用,为了走出一条科学的农村垃圾处理之路,就需要呼吁企业单位合资,以股份合作制、BOT等形式建设垃圾的处理设施。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分类、整理、运输以及加工,探讨企业运营方式、利用工业、农业相互借鉴的链接模式,使农业为工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原材料,而工业经过加工生产新产品以及产生的废弃材料经过深加工、再循环重新用到农业肥料当中,形成农业、工业相互循环和再利用的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工业的合作共赢。

4.6 发展农村的节能和再利用资源

发展农村节能主要体现在节水、节电和节油等方面,致力于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运用更加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农村生活和用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在合理的基础上不过分浪费资源,对有效的农产品、土特产和水产品进行具体分析成本,经过对比借鉴研发出新的无公害天然产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立特色品牌产品或者是以此产品为主题的农家旅游资源,在保护环境、资源再利用的基础上进行节能比拼,每家每户在月初和月末分别记录家用电表用量,评选在同等条件下家用电量最少的家庭,给予特色产品作为奖励,以此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经济效益。

5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的、艰巨的工作任务,不仅要求农民群众提高环保意识,而且要求政府、环保企业、公益单位等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从思想意识、科学技术以及资金政策的投入等方面统筹管理,因此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以实际为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环保规划,在可循环经济发展基础上落实国家环保政策,共同致力于循环经济道路的建设,共同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小燕.农村环境保护的思考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4,(11).

第8篇: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范文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39号),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切实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二)农村环境形势严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我国农村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一些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三)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把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以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起来,切实抓好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着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四)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农村改厕和粪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农村自然生态保护。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实际,按照东中西部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农村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积极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政策,优化整合各类资金,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维护农民环境权益,加强农民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

(五)主要目标。

到2010年,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有所控制,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摸清全国土壤污染与农业污染源状况,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10%以上,农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率以及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率均提高10%以上;农村改水、改厕工作顺利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严重的农村环境健康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有所改善。

到2015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剧的势头得到遏制,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和公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农村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着力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

(六)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把保障饮用水水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配合《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的实施,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的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与管理,根据农村不同的供水方式采取不同的饮用水水源保护措施。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应建立水源保护区,加强监测和监管,坚决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要把水源保护区与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结合起来,明确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加强分散供水水源周边环境保护和监测,及时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防止水源污染事故发生。制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大力加强农村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监测,开展地下水水功能区划,制定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

(七)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污水、垃圾污染治理。逐步推进县域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小城镇和规模较大村庄应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可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对居住比较分散、经济条件较差村庄的生活污水,可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逐步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方式,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标准,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把农村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发展清洁能源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综合利用作物秸秆,推广“猪-沼-果”、“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等能源生态模式,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措施,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八)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污染严重的企业向西部和落后农村地区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

(九)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健康养殖,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科学划定畜禽饲养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等措施。开展水产养殖污染调查,根据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方式,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的监管,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栏养殖;禁止向库区及其支流水体投放化肥和动物性饲料。

(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采取技术、工程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在做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能力。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在粮食主产区和重点流域要尽快普及。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在高污染风险区优先种植需肥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推行田间合理灌排,发展节水农业。

(十一)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做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查清土壤污染现状,开展污染土壤修复试点,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主要农产品产地、污灌区、工矿废弃地等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测和修复示范。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十二)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加强对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重视自然恢复,保护天然植被,加强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沙化。加强海洋和内陆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逐步恢复农村地区水体的生态功能。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外来有害入侵物种、转基因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环境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在农村的引进与推广,保护农村地区生物多样性。21秘书网

四、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措施

(十三)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抓紧研究、完善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按照地域特点,研究制定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政策、标准和规范,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对北方农业高度集约化地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南水北调东中线沿线、重要湖泊水域和南方河网地区等水环境敏感地区,制定并颁布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技术标准。加快制定农村环境质量、人体健康危害和突发污染事故相关监测、评价标准和方法。

(十四)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研究部署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组织编制和实施农村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制订工作方案,检查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各级环保、发展改革、农业、建设、卫生、水利、国土、林业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率,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逐步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建立村规民约,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自我管理方式,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工作。

(十五)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中央集中的排污费等专项资金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地方各级政府应在本级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改善和卫生监测、农村改厕和粪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农村环境健康危害控制、外来有害入侵物种防控及生态示范创建的开展。加大对重要流域和水源地的区域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加强投入资金的制度安排,研究制定乡镇和村庄两级投入制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十六)增强科技支撑作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推动农村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建立农村环保适用技术制度,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通过试点示范、教育培训等方式,促进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应用。

第9篇:保护农村环境的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岳阳市;农村;环境保护;浅探

1.岳阳市环境污染现状

(1)水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笔者在六县(市)三区实地调查发现,水环境污染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湖区比山区严重,生活区比生产区严重。一是水质劣变加重。主要表现为沟渠、池塘、内湖、内河等水体富营养化,总氮、总磷含量上升。湖区水污染严重的地方,水体发绿变黑,臭气弥漫,鱼虾绝迹,有害藻类大量繁殖,甚至达不到农用灌溉水标准。二是常年水量减少。近年来,受洞庭湖水位下降的影响,水量明显减少,水体纳污自净能力减弱,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污染。季节性缺水成为近几年来农业生产的一大制约因素。三是农村饮水困难。由于水质劣变,农村一些地方出现饮水困难的局面。根据水务部门统计,到2012年,全市因水质原因形成的饮水安全不达标人口有106万人。据君山区广兴洲镇农民反映,当地沟渠池塘水已不能饮用,饮用井水也因锰含量和硬度过高,导致结石病易发多发。村民常年购买桶装纯净水饮用。

(2)土壤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耕地地力下降。根据耕地地力监测结果,岳阳市耕地土壤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地力呈逐年下降趋势:土壤酸化严重,pH值五年来下降0.5~0.8,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地产出能力退化,重金属污染突现。在湘阴县、汨罗市、屈原管理区和岳阳县缘洞庭湖的一些地方,由于长年灌溉含镉超标湖水的积累效应,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导致少数稻谷镉超标。工业污染事故频发,陶瓷、农产品加工、生猪养殖等乡镇企业废水、废渣污染农田事故时有发生,导致农业减产减收,引发纠纷。市县两级农业部门每年处理的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均在40件以上。农村生活环境堪忧。近年来,农村环境卫生规模逐步加大,但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因垃圾的露天焚烧和集中填埋而造成的二次污染不可忽视。汨罗市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县市之一,每年大概再生资源回收量为157万吨,经过循环利用,还要存放各类垃圾32万吨。收集便是变分散污染为集中污染,填埋便是变现在污染为将来污染,焚烧便是变个人污染为大家污染。

(3)大气污染时有发生。第一为工业污染。遍布乡镇的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粉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2007~2011年,东洞庭湖区域降水pH年均值在5.00~5.60之间,均为轻度污染。第二为生猪养殖污染。生猪养殖粪臭尿臭,气味浓烈。特别是生活区附近的猪场,对农民生活影响较大,大家反映强烈。第三为秸秆焚烧污染。一些地方还存在焚烧稻草、油菜秸秆等现象,既浪费了有机物资源,又污染了大气环境,在公路沿线,甚至造成交通安全隐患。

2.岳阳市目前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

如此严峻的形势已引起从政府到部门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各方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在农村工业污染方面。早在2007年,湘阴县、汨罗市等地就关闭了一批洞庭湖流域小造纸企业。近年来,又取缔了一批小砖窑、石灰窑、采石场、土法炼钒、淘金矿等重污染企业,有效阻止了土地矿产资源的继续被破坏。

在农业面源污染方面。2005年以来,岳阳市推广测土配方放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农业生产新技术,减轻了化肥、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推广生猪清洁养殖、沼气工程、猪―沼―稻、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减少了粪水污染。

在农村生活污染方面。今年,岳阳市政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层层分解任务和落实责任,实行明察暗访,重奖重罚。农业部门开展了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截至今年,已建设62个示范村。环保部门推行清洁家园行动,整乡整村推进。市、县两级领导领办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也造就了一大批产业,环境优良的秀美村庄数量日渐增多。

在农村生态环境方面。在洞庭湖、汨罗江、新墙河等流域对挖沙采石行为采取多轮整治行动。实施铁山水库等一批水源地保护政策,推进植树造林荒山绿化等工程。

3.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尽管通过各方努力,岳阳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基础,但是后段工作还任重道远,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1)提高认识,引起重视,形成合力。一是要提高认识。农村环保与污染治理事关民生,事关全局,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农村环境治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各级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增强环保意识,既要抓发展,更要重环保,纠正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决策思维。要把农村环保和城市环保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城乡同治”。

二是要落实责任。首先,要落实党政领导责任。要明确各级各部门在农村环保方面的领导和管理职责,引入绿色GDP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县、乡两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其次,要落实农民的主体责任。要实行“门前三包、守土有责”的办法,保护和治理好自己的生产、生活环境。最后,要落实企业法定职责。对乡镇企业实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大对企业环境污染违法的打击和处罚力度。

三是要加强宣传。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农村环保的重要性,推介好模式和做法,曝光环境污染的典型案例。形成上下一心、共同保护农村环境的良好氛围。

(2)长远规划,强化措施,总体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长远考虑,统筹兼顾,科学决策。

一是要统筹科学规划。要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制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确定农业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分阶段目标任务。

二是要落实治理措施。治理工业污染,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关停、淘汰、退转一批重污染企业,整顿、改造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一批绿色环保优势企业。逐步实现“三废”达标排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要大力推广田间清洁生产技术措施,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和区域,淘汰污染严重的水产品养殖方式。生活污染治理方面,要继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农村清洁工程、清洁家园行动等农村环保举措。同时,加强环境治理绩效评价考核,使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采取以奖等多种形式,用好用活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环保事业。多措并举,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自主投资、投工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3)着眼当前,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当前,要抓住农村环境污染最突出的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攻坚克难,为全面优化农村环境打好基础,赢得时间。

一是要尽早制订水源地保护规划,切实保护好铁山水库等水源地,逐步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二是要推广汨罗市的做法,各县区要根据环境承载能力,控制生猪养殖规模和总量,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宜养区,逐步推进清洁养殖。

三是要借鉴常德市经验,禁止水产品投肥养殖,取缔大湖水面珍珠养殖。

四是要关闭一批污染特别严重、群众反映特别强烈的污染企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