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后勤对临床的服务范文

医院后勤对临床的服务精选(九篇)

医院后勤对临床的服务

第1篇:医院后勤对临床的服务范文

“后勤”一词源于军队,指前方作战,后方勤务,简称“后勤”。事实上,“后”并不是时间上的先后,只是空间位置上的前后。医院后勤工作与军队“后勤”也有差别,医院后勤服务对象主要有两个,一是医疗临床一线,二是在医院就诊就医的病患者。对医疗临床一线,后勤工作主要提供物资供应(包括水、电、气)和服务支撑保障;对病患者,提供医疗环境、安全保护、挂号收费、咨询服务等,也是一线服务窗口,与病患者直接打交道。医院后勤应包括总务、财务、保卫、信息等部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

综上所述,医院后勤是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等各项工作提供服务的保障体系,是医院管理链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医院各项工作正常运作和稳定,体现医院管理水准的重要指标,也是医院管理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提供人性化服务的今天,后勤管理工作不但不能削弱,而且应该不断加强、提高。

医院后勤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工作在基层临床一线,直接面对医生、护士、病患者,提供物质和服务保障,工作人员非常辛苦,工作环境往往又脏又差;二是后勤工作突发性较强,医疗临床一线急需什么,就要第一时间提供什么,不能拖缓、怠慢;三是工作层面比较广,而且繁琐,大至基建维修工程,小至一针一线,包罗万象;四是后勤工作往往被人歧视,看不起,后勤人员地位低,收入少,工作心理压力大。所以,作为医院领导,应充分认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在政策上、经费上、精神上给予后勤工作必要的关心和支持,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

随着医院改革与发展的不断变化,医院的人数、床位、设备、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先进技术和管理不断引进,病患者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且要求多样化服务,后勤工作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知识面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近年来医院后勤管理走向社会化后,这都对后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满足医疗临床和病人的双层要求,这是摆在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和工作目标。

第2篇:医院后勤对临床的服务范文

医疗辅助类是提供动力、生产、加工等辅助服务的科室,如供应室、洗衣房、收费处、药品材料库房等科室。行政后勤类是指除临床服务、医疗技术和医疗辅助科室之处的从事院内处行政后勤业务工作的科室,如医务科、财务科、办公室、后勤科等。科室接受了服务,就应承担相应的服务成本,科室服务范围是医院间接成本按“受益归属”原则进行合理分摊的前提。临床服务类直接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它的服务范围是病人;医疗技术类的服务辐射范围是病人和临床服务类科室;医疗辅助类是为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服务;行政后勤类的服务范围具有全院性。确定核算科室的类别应同时考虑科室性质和科室服务的辐射范围,核算科室的分类在性质上与医院医学分类标准相类似,但又不尽相同,例如:麻醉科,医学分类性质属于临床科室,但其只是病人在医院接受服务的一个中间过程,并不能体现最终医疗结果,它的辐服务范围类似于医疗技术类科室,在科室成本核算时将其划分为医疗技术类科室更为恰当;又如医院单独设置的体检中心,在医学分类性质上不属于临床科室,但其服务范围与临床科室相同,若将其划分为其他三类科室将成本分摊到临床服务类科室,将无端加大临床科室的医疗成本,将其列入临床服务类更合理。

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单元,是医院内部能够承担医院经济目标,落实核算与成本管理责任,并能够根据绩效大小独立承担奖罚,能将责权利结合起来的科室或部门,它是成本核算的最小单位,划分核算单元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信息采集满足成本核算的需要

划分核算单元时应首先考虑该单元的房屋、人员、资产等是否相对独立,房屋面积、设备价值等基础数据信息是否或可能方便、准确的统计和采集,成本费用是否能够合理的归集,以保证成本核算需要。

(二)核算单元的划分尽量细化

核算单元是成本核算的最小单位,划分时宜细不宜粗,它的细化划分是为医院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的前提,亦为医院开展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在基础信息能够采集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条件尽可能细化,有下属科室的尽量以下属科室为核算单元,例如某医院心超室下设有心电图室、B超室、彩超室,核算单元应按心电室图、B超室、彩超室分别设置;又如对一些规模不大的医院因人力资源多方面的原因,在正常工作时间外的门急诊病人往往由住院科室值班医生承担应诊工作,相应的门诊收入及人员、材料等门诊成本费用若不从该住院科室分离统计核算,必将影响诊次、床日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对此类临床类科室可设为门诊和病房两个核算单元,在HIS系统中此部分收入纳入该住院科室的门诊单元统计,其门诊成本若不能单独归集,可采用门诊部同类科室诊次成本作为参数进行测算,即某住院科室的门诊成本=门诊部同类科室诊次成本×该住院科室门诊诊疗人次,从科室总成本分离后计入门诊单元,以符合收支配比的原则。

(三)类别划分与行政隶属关系相结合

第3篇:医院后勤对临床的服务范文

【关键词】后勤;管理;医院

后勤类似一个小社会,机构设置林立,服务项目俱全,后勤队伍庞大。在过去的工作中,只讲保障,不讲效果;只讲供给,不讲成本;只讲待遇,不讲质量,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而后勤管理人员也仅处于封闭式的调度管理模式,形成了“吃喝拉撒睡,桌椅板凳柜,砖瓦灰沙石,动力水电汽,上下不满意”的被动局面。为彻底改变这种局面、适应新的形势,医院后勤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学习,改变观念,增强创新意识。针对医院后勤物资的现状和特点重新认识,认真分析,实行分类管理和科学管理。

1 医院后勤管理的现状

1.1 重资金管理,轻物资管理 多数医院对资金的管理非常严格,制度健全,手续完备,层层审批。而对库存物资的管理则不够重视,存在出入库手续不齐,账簿核算体系不健全,账簿登记不及时,账物不符,库存物资积压浪费严重等现象。挪用公款属于犯罪,而对挪用公物、浪费公物则熟识无睹。

1.2 重投入,轻管理 在申请购置物资设备时,申请者往往十分迫切,购买前也会进行考察、论证、决策,然而一旦买回来之后,设备的维修、保养,设备的利用率,技术人员的培训等就很少有人关心了。常常投入了大量资金引进的设备,搁置数月甚至数年不安装使用,产生不了任何效益,投入使用后,只使用不保养,坏了再申请买新的,使医院的财产得不到充分利用。

1.3 重收入管理,轻支出管理 医院进行医疗服务活动,必定会消耗水、电、煤、卫生材料等,取得收入。在这一过程中,对收入的管理往往非常严格,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履行严格的手续,院领导和广大职工也关心和重视收入指标,各业务科室也关心自己的收入情况。相比之下,对支出的重视程度就远远不够。很少有人关心过每个科室减少一个人,每天节省1度电,1吨水,医院会减少多少开支,增加多少效益。长明灯,长流水,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

2 管理措施

2.1 变被动管理为目标责任管理 目标责任管理是根据医院后勤各部门的工作范围、性质、作用等,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质量、服务责任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服务质量、时间、责任检查考核标准,定期不定期对各项内容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自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以来,后勤服务一切为临床着想的意识大大增强,工人的服务态度、工作质量等都有了明显提高,一改过去推、拖、混的现象,普遍反映现在的后勤服务“人好请、活好干、事好办”。

2.2 变后勤人员不考核为定岗量化考核 考核内容:我们对后勤各岗位考核评价工作采取了横向、纵向相结合的检评制度。横向检查即科与科、人与人之间有组织地相互检查和评比;纵向检查即医院各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对总务科,总务科对各班组及个人进行的检查评析。如对总务科所属班组实施的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分为4款20项:①工时量化考核:分限量和不限量两类,限量工时适用于科室和无维修责任的班组;不限量工时适用于有维修责任的班组;维修人员凭工效服务卡到科室、住户施工,有计时标准的项目按规定计算工时,无计时标准的项目由用户根据实际用工时间记载工时;施工完毕由科负责人或住户验收后签字生效,每月底由总务科统一核算后报改革办,作为个人、班组和总务科工效考核凭据;本款考核内容一项,即按个人所得工时加分;②服务质量考核:包括服务时限、服务责任、服务态度等;服务时限要求:小修项目不过夜,中修项目不过24 h,大修项目按计划完工;紧急维修服务自接到告诉之时起,院内20 min、院外30 min到达现场;特殊情况约定时间维修;服务责任规定了各种服务项目的使用期限、返修责任和使用责任等;服务态度要求维修人员树立一切服务于临床观念;本款考核内容加分2项、减分2项;③劳动纪律考核:维修人员遵守制度,坚持考勤签到,上班时间不脱岗、不干私活、不私自出工、不借故推卸工作,午餐不酗酒,服从科长和班组长领导,相互支持,团结协作。本款考核内容加分2项、减分7项;④职业道德考核:职工应有较好的思想品德,爱岗敬业,有高度的责任感,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本款考核内容加分3项、减分3项。

2.3 从单纯服务向成本核算管理转变 成本管理一是指医院整体的成本管理,二是指次级单位的科级成本管理。后勤成本管理主要是间接成本分摊,即将房屋、医疗器械、设备折旧费、维修费,服务过程中消耗的能源、物资、材料费及管理费等计入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的共同成本,并分摊到各项医疗服务成本中,直接与科室和个人利益挂钩。目前,作为医院整体的成本管理已引起管理者们的极大关注,但后勤成本管理仍不为人们所重视。从后勤在医院运行中的功能和地位来看,其成本管理包括如下内容:①固定资产管理:就是对房屋、器械、设备等物品做到分类清、数量清、价格清、家底清,乃为成本管理的基础;我们首先对科室占用房屋、器械、设备、家具的数量和使用情况进行了清查核对,重新设立了总分类帐目,同时给科室建立了固定资产登记册,各科设专人负责管理,资产损坏或丢失时,管理人和科负责人共同负赔偿责任;及时分清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有效地控制了固定资产的丢失或浪费,增强了科室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心,并为成本分摊奠定了基础;②直接成本分摊:即将医疗服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直接列入成本中,其标的明确,且与后勤无直接关系,故从略讨论;③间接成本分摊:是将后勤管理及服务过程中的有关费用,通过医疗活动分期分摊计入成本之中。市场机制下,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时,后勤管理这一间接成本必然要分摊到医疗部门的成本之中。我院拟行的间接成本分摊以服务量和金额为基础,例如水电气费以各单位装水电气表之读数计算;房屋折旧费、取暖费、空调费、清洁费等按面积计算;常用医疗器械、设备、家具折旧费等按价值或年限计算。在公益利事业体制下,间接成本分摊的实行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故以上项目中有的已被摊入成本,有的暂时还不能摊入,有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期分项逐步实施。

2.4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发现需求服务 树立一切从诊疗工作需要出发,主动服务于临床第一线的观念是后勤部门做好医院保障工作的基础。近两年来,我院倡导医院以患者为中心,后勤系统和职能科室以临床一线为中心,要求有关科室做到想临床一线之所想,急临床一线之所急,干临床一线之所需,收到了明显成效。后勤部门坚持以临床一线为中心应当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经常深入病房、门诊和科室,了解他科需要什么,缺什么,存在什么困难和问题。二是要送物送货上门。三是要坚守岗位,水电维修和供氧供汽部门的值班人员严禁脱岗,对违反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肃查处。要强化责任制,对临床一线反映的问题和故障要及时加以解决,确保设备设施的完好和水、电、氧、汽的正常供给。

3 管理成效与分析

3.1 激励竞争,精员高效 通过精减机构,并转职能,实行定编、定员、定责或以岗定薪。采取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实行竞争聘用下的待岗、转岗或内退制度。激励竞争,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了医院后勤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庞大队伍和人员过剩,人浮于事,效益低下的状况。

3.2 控制支出,减低消耗 通过强化成本和效益意识,切实加大管理、考核力度,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支出。改变了只讲保障供给服务,不注重成本,大手大脚,资源浪费的现象。

3.3 主动服务,提高质量 通过下基层、下临床了解后勤保障存在问题,根据及时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加强了后勤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将有些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既提高了后勤服务质量,又避免了物资设备的更大的损坏和消耗。密切了后勤与临床的关系,使后勤各项管理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管理轨道。

第4篇:医院后勤对临床的服务范文

一、XX医院后勤管理现状

XX医院始建于XX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类医院,XX年被评为X级X等医院。现有职工XXX人,副高以上XX人,中级专业人员XX名,设有临床、医技、行政职能、后勤等XX个科室,编制床位1XXX张,实际开放床位1XXX张,2008年全年实现业务收入XXXX万元,门诊量XX万余人次,住院病人XXXX人次,合疗报销XXXX人,报销合疗基金XXX万元,是全X医疗卫生的核心。近年来,医院后勤部门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有关科室大力支持下,克服了人员少、事情杂等困难,着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努力降低运行成本,为医院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做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后勤管理是对保证医疗一线的后勤支持系统的综合管理,工种多、技术强、摊子大、范围广,完善的工作制度是医院后勤保障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的基本保证。我院修订了较为完整的后勤各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操作规程,明确各自的职责,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后勤管理过程中,结合后勤工作的特点,每周召集班组长开小会,针对当前的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增加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强调服务是企业的生命线;由各班组长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和改变后勤人员的服务观念,与时俱进,建立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团队。

(二)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牢固树立医院后勤管理的整体观念、服务观念、法纪观念、效益观念及化观念,并根据医院后勤工作的特点,注重将实现医院的目标和任务为己任,积极主动服务于临床,及时为临床医疗排忧解难,确保设备设施的良好运行。我们将后勤维修服务分为日常维修与预防性保养检修:一方面,设立了后勤维修服务电话,24小时全天候值班,及时解决来自临床及各科室的需求,做到迅速及时,件件有落实,一时无法解决的也有回音,极大的方便了各临床科室,深受各科室的好评。另一方面,对设备设施建立计划维修保养档案,利于管理,职责落实到人,定期上门进行预防性保养检修,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年限,降低维修成本,也让使用科室更方便、放心。

(三)强化规范运作,注重成本核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卫生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医院后勤也将通过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变过去的消费后勤为消费控制、消费管理,使医院的消费投入达到价值提升和财产升值保值作用。我院后勤部门结合医院目前的现状及后勤工作的特点,在各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向计划、规范、注重成本核算,控制费用支出,做好费用管理的目标发展。维修工作的计划保养,物资仓库计划采购都在逐步进行中;在后勤物品供应上完善审批制度、规范维修材料领用,同时严把“采购、配发、报废”三关,教育职工爱院敬业,认真管家理财,坚持勤俭节约,以有限的后勤资源保障尽可能多的医疗需求;严格控制库存物品,后勤常用物品尽可能按计划随购随用,避免物品积压及浪费,必需储备的物品储备量控制在1周至1个月的医院日常消耗量(如印刷品),降低库存物品资金,逐渐向零库存发展。经多方面的控制费用,近几年后勤维修及各类消耗物资费用增长率大大低于医院的营业收入增长率。

(四)降低运行成本,推动后勤化进程。在“小而全,大而杂”模式下合理调整班组工作及人员设置,解决了原工种设置过细,个别工作有时无人替代的问题;又兼顾了各班组间的衔接,方便临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医院为适应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后勤模式的改革,积极引进后勤服务化进程,我院根据情况后勤人员只减不增,班组人员退休或视情辞退临时工,适时引入专业公司,如被服洗涤、保洁运送、氧气负压站管理、电梯维保、各类垃圾处理等逐步由相关的专业公司负责,专业化程度及服务质量提高,人员费用大幅度降低。通过一系列的计划及降耗措施,切实降低了运行成本。

二、XX医院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院后勤管理部门为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做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客观的说,我院后勤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医院规模扩大造成后勤人员短缺,维修不能及时到位,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人员技术有待提高,培训工作滞后等,这些都影响和制约了后勤管理质量乃至医院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医院后勤工作应适应新的形势,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效果,向管理要效益,并且尽力减少开支,积极组织创收,更好地提高医院后勤管理效能。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着力加强培训,提高后勤工作技能。随着各类后勤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服务对象及环境的变化,人们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迫切要求强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加大对后勤职工培养教育力度,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在繁忙的工作中,要鼓励员工参加各类技术培训、进行等级及职称考试,采取多种形式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以人为本提高后勤员工的工作技能,一专多能,更好的完成后勤服务工作。

(二)着力鼓励创新,科学实施管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医院后勤类似一个小社会,机构设置林立,服务项目俱全,后勤队伍庞大。在过去的工作中,只讲保障,不讲效果;只讲供给,不讲成本;只讲待遇,不讲质量,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为彻底改变这种局面、适应新的形势,医院后勤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学习,改变观念,增强创新意识。针对医院后勤的特点和现状重新熟悉,认真分析,实行分类管理和科学管理。要合理选择项目,把能够由社会承接的服务内容,先易后难,选择性的交给社会,并逐步推进,最终实现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

(三)着力推进改革,积极鼓励竞争。对医院后勤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庞大队伍和人员过剩,人浮于事,效益低下的状况,必须用深化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首先是精减机构,并转职能;二是深化人事改革,实行定编、定员、定责或以岗定薪,采取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实行竞争聘用下的待岗、转岗或内退制度。激励竞争,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逐步裁减临时工。将大量临时工承担的服务工作交给社会,临时工随转,由社区服务单位采取新的用人机制,择优聘用。

(四)着力控制成本,减低支出消耗。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医院客观存在着消耗成本问题被忽略,注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医院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效益体现于医院收入减去各项成本支出后的可利用资金。因此,作为医院后勤管理人员应强化成本和效益意识,切实加大管理力度,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寻找后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有增强成本意识、主人翁意识,才能从规章制度建设和转换机制方面采取措施,强化管理。

第5篇:医院后勤对临床的服务范文

关键词:医院;全成本核算;方法及实施策略

随着2012年1月份颁发的《医院会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与实施,医疗市场的发展环境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制度的实施使得医院财务管理变得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对医院的运营水平、管理以及医院的会计工作均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医院采用全成本核算具有准确分析各科室、部门的成本消耗、业务收入、业务支出等具体情况的优势,还可以有效保证医院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完整、科学有效地反映出医院的支出情况和财务状况,并且能够节省医疗资源,避免铺张浪费等现象的出现,实施该项制度还有利于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全面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及医院的管理能力,更好地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全成本核算的内容及方法

医院全成本核算是指医院在进行财务核算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核算对象、实施范围、项目实施阶段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归集分配各种费用,以达到对单位成本及总成本准确核算的目的。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管理与控制,使用责任成本核算的方法实现对医院财务活动进行全面衡量与核查,以保证医院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1.目前我国按全成本核算模式把医院科室划分为四大类:(1)临床服务类;临床服务类是指直接为病人提供服务,最终体现医疗成果,完整反映医疗成本的科室,其成本不仅包括自身的实际成本,也包括由其他核算单元分摊而来的间接成本,它是医院末端全成本的综合反映。(2)医疗技术类;医疗技术类科室是指为临床服务类科室及病人提供医疗技术服务类科室,此核算单元是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中间服务,是检查、治疗项目的执行单元,在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配时,按照临床服务类科室的执行收入情况,分摊到临床服务类科室中。(3)医疗辅助类;医疗辅助类科室是指服务于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的科室,为其提供动力、生产、加工、消毒等辅助功能的科室。(4)行政后勤类;行政后勤类是指除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科室之外的,从事院内外行政后勤业务工作的科室。2.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基本对象是科室成本,成本项目的设置可按照成本报表的对应项目进行设置。各科室成本的归集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将各项支出直接或间接分配到归属于所耗用的科室,形成各类科室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科室为发展医疗服务活动而发生的能够直接计入或采用一定方法计算后直接计入成本的各种支出。如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药品、低值易耗品等;间接成本是指开展医疗服务活动时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需按一定原则和标准分配计入成本的各项支出。如行政后勤等辅助部门发生的费用按照一定的分配比例计入到各个临床医疗科室中的成本。成本要素费用按核算内容、成本项目可划分为七类: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费用:如: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物业费、维修费、劳务费等,能够准确计量的按实际计量确认,无法准确计量的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计入。3.在医院成本分摊过程中采用“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进行结转。先将行政后勤类科室发生的费用向医疗技术类科室和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然后将医疗辅助类科室发生的费用向医疗技术类科室和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最后将医疗技术类科室发生的费用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临床服务类科室成本包括自身发生的成本(直接成本),还包括其他科室分摊而来的成本(间接成本),是医院最后全部成本的综合反映。对于不同的成本核算内容可选择不同的分摊参数。如:人员比例、使用面积、工作量、工资总额等,以便最终核算出各个成本中心的全成本。通过全成本核算最终形成各种成本报表:科室直接成本表、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表、临床服务类科室全成本构成分析表。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成本分析与控制。

二、全成本核算的实施策略

1.完善成本分析制度,有效利用分析结果。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必须积极完善成本分析制度。(1)不仅要加强科室成本、总成本核算,还需对诊次成本、病种成本、服务项目成本等进行核算,从而具体分析资金使用情况。(2)建立健全成本预测分析系统,合理运用结构分析、成本习性分析及可行性分析方法,提高分析的针对性与时效性,预测成本数据发展趋势。(3)完善成本分析报告制度,定期对全成本核算情况进行汇报,提出解决对策。2.统一成本核算单元,统一人员编码。在开展全成本核算的前期,需重新确立成本核算科室,并做好不同科室的协调工作,从制度上保证核算阶段变动科室与核算科室相对应。与此同时,为了准确分摊间接成本、准确归集人力资源成本,必须重新统一人员编码。3.积极打造综合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财务队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公立医院发展对成本核算人员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提高核算人员专业技术,加强岗位技能与业务水平培训,加大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优化人才结构,实现核算人员之间业务水平、专业技术、年龄等之间的平衡。4.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力度。公立医院应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充分运用高新科学技术,有效提升全成本管理水平,并结合自身运行情况,及时更新和完善成本核算软件,将医院HIS系统、财务软件以及技术人员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保证数据在录入、使用、分享等环节更加顺利、更加便捷。更好地提高医院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加强不同科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达到全面提升成本核算质量的目的。综上所述,全成本核算是我国医院发展、竟争的战略核心,对医院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必须掌握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全成本核算的重要内涵和调整变化,并结合自身经营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全成本核算体系,做到高效整合医院人力、物力资源,以不断提升医院综合服务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董飚,何寿伦,刘青梅等.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成本控制[J].中国总会计师,2014(11)

第6篇:医院后勤对临床的服务范文

【关键词】服务原则 制度建设 医院后勤管理

[Abstract]how to strengthen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ork, a clear service orientation,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service, and improve various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implement them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recommend the hospital log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the principle of system construction servicesHospital Logistics Management

引言

医院后勤工作是医疗服务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持和保障,后勤管理是医院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 部分。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引进、医疗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后勤管 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后勤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给后勤管理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1〕,所以加强医院后勤管理越来越重要。

1 、后勤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

打铁还须自身硬,后勤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 人格魅力,以身作则,处处起表率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实践中我们深 深体会到:管理者的身教十分重要,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它有利于创建后勤内部环境的和 谐,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向心力,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可大大提高后勤团队的战斗力 。

2 、明确服务方向,树立后勤人员的良好形象

后勤部门是医院正常运转的保障系统,是医院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基础。它不仅 具有为医疗活动提供保障条件的一面,而且还有为病人和医院职工提供生活服务的一面。

3 、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激发主人翁责任感

强大的政治思想工作是发挥后勤服务功能的重要保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人, 爱护人,培养人,发现人,使用人。人是组织中的第一资源,人的内心动力才是组织发展的不竭动力。

4 、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4.1 方向性原则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病患者服务,为医 教科研服务,为职工服务。

4.2 先行性原则

后勤工作的主动性表现在先行性,除了后勤工作的保障与支持外,更需 要加强后勤工作的先行性。

4.3 经济效益原则

后勤掌管财物,应有经济效益观念,后勤部门是医院内消耗大户,其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整体效益,后勤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是从临床工作中体现出来。

4.4 勤俭办院的原则

廉洁奉公,开源节流,堵塞漏洞,杜绝浪费,有效地开创医院发展的新局面。

5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加以落实

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完善制度是最根本的建设。医院的后勤工作十分复杂,涉 及面广、人员较多、文化素质偏低,要搞好这项工作,必须要以人为本,通过人性化的管理 手段,增强职工对后勤的向心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工作能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创造 管理效益、服务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制定安全操作规范,对职工进 行安全操作教育。

5.1 建立健全各班组和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要推动全面、全员的责任 制管理,逐级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层次管理,从客观上使各个岗位上的工作有章可循,有 序进行,从主观上调动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工作效率、服务质量逐步提高。

5.2 规章制度要兼顾医院利益和个人利益

要让个人利益与医院利益统一起来,责任、权 利和利益是管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只有把“责、权、利”的平台搭好,职工才能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5.3 转变工作作风,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后勤是为临床一线服务的,它的服务宗旨是服务于医疗、服务于患者。必须接受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监督检查,由过去临床有事找后勤处理的被动方式转为后勤人员定期深入科室巡视病房,认真听取意见和要求,做到不等、不靠、不推、不拖,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说明理由,尽快落实完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和患者需要。

5.4 用人是管理工作的关键,要坚持选贤任能的用人之道

在实践中识别、选拔人才,要进一步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考查,在德、能、勤、绩中重点考察 ,注重实绩。用人唯贤,在内部管理和对外开拓中合理搭配各类人员。在用人所长方面,对后勤人员的能力要求,着眼长处,避短扬长。做到员工的长处要与岗位要求相称,并进行人 才的优化组合。

5.5 在工作中要体现人文关怀

管理不仅要决策英明,指挥果断,还要以人为本,待人平 和,善于纳言,处事公正。充分关爱后勤的职工,尊重他们的劳动,关心他们的生活,知晓他们的愿望。

5.6 加强内部的沟通机制

建立后勤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研讨会、 谈话制度,上下形成一种全新的伙伴关系,共同营造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

5.7 创造条件,提高职工业务素质

后勤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热情的服务态度是 不够的,还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术。

5.8 增收节支,减员增效

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既有生产性的一面,又有消耗性的一面,所 以要树立勤俭持家的思想,多方入手,节约能源,节约燃料和原材料,节约费用支出。要合 理安排人员,该减的人员要减下来,两个人能完成的工作,不安排三个人,减少人员费用支 出。积极开展技术改造,提高设备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在维修过程中,要废旧利用, 能维修的不换件,能自己解决的不请外人。总之要尽可能减少投入,降低医疗成本。

5.9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在后勤的服务工作中,需要通过工作考核来进行监督、制约。要接受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监督。通过召开临床医护人员座谈会、患者和家属的工休会、发 调查问卷、设投诉电话来检验服务的满意程度、服务质量的好坏、工作效率的高低。考核的 内容有: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经济效益、服务态度、满意程度、劳动纪律等。考核要同经济效益挂钩,按规章制度进行科学的奖罚,通过考核这种管理手段达到加强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医院后勤管理机制改 革的探讨河南职工医学院学 报 2006,(6).

【2】赵成胜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 思路与方法现代医院 2007,(2).

【3】程玉坤求真务实强化医院后勤管理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12(21).

第7篇:医院后勤对临床的服务范文

[关键词] 医院;后勤管理;人才建设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c)-131-02

医院后勤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医疗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和就医的患者,是整个医院正常工作的保障体系。医院后勤涉及物资供应、全院的供电、供水、供汽、供暖、设备维修、房屋修建、营养食堂、职工食堂、车辆运输、衣物洗涤、电梯、电话及污水污物处理、环境卫生、绿化美化、集中浴室等工作, 工种多、技术强、范围广,大至基建维修工程,小至一针一线,包罗万象。随着医院先进技术和管理不断引进,患者多样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后勤工作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近年来医院后勤管理逐步走向社会化,在新形势下作好医院的后勤工作,需要不断深化以下几方面:

1 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后勤管理是对保证医疗一线的后勤支持系统的综合管理,其对象包括物资、后勤设备、基本建设和后勤服务自身,要根据各班组的工作特点,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才能科学管理。因此修订完善的后勤各项工作与考核制度,奖勤罚懒,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1]。做到在落实医院后勤工作过程中有据可依,有理可循,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树立一切从医疗工作需要出发,主动服务于临床一线,服务于病患者的意识和观念,增加自身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医院应十分重视选派有敬业精神和后勤管理经验的人才充实到后勤领导岗位。其次,医院应把后勤人员的职称、考级问题等纳入正常考核工作范围,只有充分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才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第三,要重视增强后勤群体的凝聚力:一方面要形成一种尊重后勤人员劳动的舆论倾向;另一方面要努力改善后勤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目前,各个医院后勤职工的工资标准普遍偏低。同时要妥善处理好后勤人员与医务人员的人际关系,和谐关系是影响后勤系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提高职工素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采取“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等多种形式,如定期组织后勤职工外出参观学习,进行有关法律、经济、生活等方面的讲座[2];二是加强岗位培训,加大对后勤职工培养教育力度,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鼓励员工参加各类技术培训、进行等级及职称考试,采取多种形式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三是医院后勤每个职工必须增强“一体化”服务意识,以整体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服从全局,否则会“一步走错,全盘皆输”。而后勤职工要增强“一体化”服务意识就必须不断树立信心实现自我加压,在工作中做到八个字:主动、热情、耐心、周到,这是服务艺术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总务后勤优质服务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3 实施科务会制度,加强与各班组、医疗科室间的沟通与联系

每周召集班组长与各专业公司召开科务会,传达上级和医院工作的指示和决议,讨论科室工作计划,小结近期工作,布置今后任务,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由各班组长与相关专业负责人以点带面,向下传达会议要求,做到事有人管,活有人干。

坚持与临床、医技科室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有效地收集各科室的需求,将处理问题的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后勤工作人员要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应当高度认识后勤工作在整个医院工作中“育人”的重要作用,在后勤职工特别是“窗口”职工中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3]。经常深入病房、门诊和科室,了解临床一线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各班组主动查房巡视,在第一时间解决临床发生的问题,做到想临床之所想,干临床之所需。缩短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医患人员对后勤人员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

4 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4.1 引入物业管理公司

后勤社会化是解决医院后勤运行高成本、低效率、低质量的必由之路。医院后勤改革的好处是推动了后勤成本核算,促使能源节约,延长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后勤服务外包使本院职工岗位危机感陡增,促使后勤服务更加主动、优质和高效。由于医院后勤管理涉及范围广,在一些适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班组中,适时引进优势明显、服务优、信誉高的专业公司,将物业及配套设施管理、电梯维保、安保保洁、氧气负压站管理、各类垃圾处理等后勤服务项目均交给专业公司管理经营,后勤管理人员监督并协同其工作。

4.2 加强成本控制,做足精细化管理

4.2.1 洗衣房设备及附属设施可以交给专业洗涤中心服务,被服的破损及报废可由社会洗涤中心承担,医院只支付被服使用费,这样可以节省设备的使用、维修费用,减少开支。服务公司提供后勤保障,医院负责对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与质量控制。

4.2.2 环境绿化可以交社会绿化部门进行服务,从环境绿化工程,到日常管理,花卉培植和更新,医院每年只需与绿化公司签订相关合同,院方只负责对环境绿化管理的监督,这样节省了人工、肥料等费用的支出,有效减轻了后勤工作的压力。

4.2.3 职工公寓可根据医院现有条件,改善公寓设施,实行规范化的公寓式管理和服务,也可对进修科研人员开放,为医院吸纳人才提供条件。

4.2.4 房、水、电、暖气维修成立物业维修组,与医院签订常年维修管理合同。其职能是负责全院房屋、道路、设备的修理和保养,保证水道、电道、汽道、路道的畅通,做到发现问题就地解决,急活随叫随到,零活不过夜,保障医院的正常运作。

4.2.5 交通保障采取定额承包的方式,减少医院在车辆更新、维修保养、高速公路费、油料、保险、肇事贴付、车勤人员工资等方面的支出,有效制约了后勤物资使用中的铺张浪费。

4.2.6 膳食服务采取市场经营的方式,增加主副食花色品种,改变售饭方式,提高售饭效率,整顿餐厅环境。

4.2.7 安防工作交给专业安保公司管理,安保中心派人负责医院的警卫、消防、院内秩序等管理工作,与医院签订防火、防盗、保安的常年合同。

4.2.8 后勤物资管理后勤物资进行信息化的管理,通过引入HIS系统、建立物资用品数据库、对物品采购、出入库、领用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等方法,使库管人员能随时了解库存的详细情况,合理运用资金,调配采购数量、采购计划,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生人为差错的概率,满足库房动态化管理的需要。

4.3 增强节支能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努力创建节约型医院

加强水电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大力提倡使用节能产品,有效控制和节约利用能源,提高供水供电保障能力和节水节电效益。科学合理调配水电资源,有计划地维修和改造陈旧老化的供电线路和供水管网。自觉节约用水用电,严格控制浪费,杜绝“常流水”、“长明灯”现象。要充分运用智能化管理手段,加强路灯、办公区域、医疗区域等场所的照明管理,消除“常流水”、“长明灯”现象。严格执行夏、冬季空调使用规定,减少用电损耗,保证医疗、教学的水电使用[4]。做好各类水电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比较分析等基础性工作,做好水电责任管理、计划管理、安全管理,积极开展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工作,建立节能组织,完善节约用水、用电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创建节约型医院的工作,积极开展节水、节电的宣传教育工作,强化节能意识,树立厉行节约的观念,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勤俭办事、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并使之成为全院员工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切实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5 实施信息化的管理

医院数字化是目前国家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之一,也是国内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新兴热点,没有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现代医院后勤管理将面临许多难以逾越的困难[5]。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高度重视医院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依托电子信息平台和网络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信息通道和反馈渠道,建立高效快捷的“信息走廊”,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运行环境的全面优化提供有力的保障[6]。以医院数字化发展规划为依据,以计算机硬件为基础,以医院局域网络为平台,利用OA自动化办公系统,通过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升级,用信息化的手段对医院后勤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之,医院后勤管理是医院管理链中的重要环节,医院的后勤工作是全院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科学合理地管理好后勤工作,能保障医院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对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积极探索提高医院后勤管理水平、创新后勤工作机制、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和质量,为医院实现科学、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基础保障,是医院后勤工作的关键所在,是为医院可持续发展、面向现代化、国际化,建设和谐平安医院提供保障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思洋,韩克芬.浅谈医院后勤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8,11:197-199.

[2]金海,吴龙仁,金哲虎.浅谈医院后勤管理[J].吉林医学,2007,28(13):1533-1536.

[3]盖晓芳.浅谈医院后勤管理[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6,4(3):58-59.

[4]徐晓宁,刘业奇,耿志伟.医院后勤管理须上新台阶[N].健康报,2009-11-27.

第8篇:医院后勤对临床的服务范文

【关键词】 基层医院;后勤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医院后勤是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等各项工作提供服务的保障体系,是医院管理链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医院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和稳定,是体现医院管理水准的重要指标,也是医院管理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1]。医院后勤应包括总务、设备、基建、财务、保卫、信息等部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近年来,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落实,基层医院病员不断持续增加;同时,病员对医疗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后勤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医院后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我县8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及辖区内两所民营医院的系统检查,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总并提出改进意见,切实提高基层医院的后勤管理水平。

1 现状检查结果分析

1.1 方法 以《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的各项检查指标为标准,对全县8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及辖区内两所民营医院采取实地查看现场、检查汇总材料、抽查询问工作人员、听管理人员汇报等方式。

1.2 检查内容 制度职责落实情况、专业人员资质、医疗安全、基础设施、各类检查记录文书。

1.3 存在问题分析,发现10所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1.3.1 制度职责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所检查的10家医院的制度职责普遍存在照搬上级医院的文书痕迹,不仅与本院的实际不相符,也缺乏可操作性。因没有按医院的特点来从实际出发,所有制度职责都成了一纸空文,并没有照章办事,也无法落实到位。

1.3.2 人员配置不齐、分工不明确 大部分医院都是除一个分管后勤的院长比较明确外,其余人员分工模糊,工作人员大部分为兼职人员或临时工,根本无法表述自己的职责到底是什么。工作没有头绪,都是领导临时安排一样做一样。

1.3.3 专业人员缺乏,资质不够 后勤人员大多是临时工和无学历、无职称人员,重点岗位如电工、电梯工、锅炉工均没有查见上岗操作证。

1.3.4 管理人员理念陈旧 与医院领导层座谈、沟通时发现;后勤管理很少纳入日常医院管理中,对后勤的管理不太重视,以为后勤管理与收治病人创造效益没有太大关系。

1.3.5 基础设施不到位 ①食堂,为全院职工及病人提供就餐的场所均没有消毒柜、防蚊防蝇灭鼠设施、大多数医院的食堂连洗碗池都不足三个,生熟菜板也没有分开。②洗浆房:均为在屋顶放置1-2台普通洗衣机操作即可,没有清晰的分区,没有标准化操作流程,也没有浸泡消毒的设施和防护隔离的装置。③消防设施:10所医院里的消防设施均未配置够,大部分医院灭火器已过期失效但无人发现,没有及时更换。

1.3.6 安全意识淡漠 ①针对后勤安全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各种应急预案均存在抄袭其他医院的现象。②各种演练也没有落实到位。③各类安全检查也没有落实。④10所医院的食堂均没有办理食品安全许可证,也未对每餐食品做留样,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医院责任重大。⑤各重点部位均缺安全警示标示。⑥很多医院没有备用的发电设备,有个别医院有发电设备,但发电设备没有妥善的放置场所,没有定期进行检查及试运行,一旦医院发生停电,医疗活动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⑦10所医院对全院的计量器具均未按要求进行定期强制检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⑧10所医院均未与当地派出所形成警医联动,在当前医疗秩序较乱,医闹横行的形势下,为了保护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持医院正常医疗秩序,与当地派出所形成警医联动势在必行。

1.3.7 院感知识未融入后勤管理 ①污水处理:10所医院均没有污水处理设施。②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暂存点无防护装置,无消毒处理设施。③房屋建筑改造未经过院感专家的审核,存在很多分区及布局流程不合理的地方。④相关工作人员未进行定期体检,食堂工作人员无健康证。

1.3.8 信息化投入少 10所医院除两家医院有病案软件外,均只有一个简单的收费软件,大部分的汇总报表均无法信息化完成,只能用手工操作,存在较大误差,同时给统计的工作人员但来一定难度。

1.3.9 社会化程度不够 10所医院只有一家医院把环境卫生保洁服务交由专业物业公司管理。据了解有个别医院的病区内布类洗涤由医务人员分床包干完成,既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也缺乏对布类洗涤的规范管理。

1.3.10 各种记录不完善 大部分医院均找不到各类工作记录、检查记录,有个别医院有记录,但记录的内容与实际不相符,一看就是做假文章,经不住推敲。

1.4 原因分析

1.4.1 医院领导对后勤管理重视不够。

1.4.2 后勤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及服务意识。

1.4.3 后勤队伍人员不够、素质不高。

2 对策

2.1 领导应加强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 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后勤工作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作用,不要总认为后勤光花钱不赚钱,光消耗不创收,看不到后勤管理的重要性,但后勤管理是服务,后勤管理得好,能省钱、省心、省力,服务管理出效益,后勤如果管理好了人、财、物,能为医院增加附加值,能赚小钱,也能赚大钱,能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2.2 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职责

2.2.1 完善管理组织结构,根据各项大的工作分线条细化管理,把每一项工作做到谁管、如何管、落实到人、责任明确。

2.2.2 完善制度职责并督促落实 医院后勤范围广、工种多、技术性强,要保证医院后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合理化的后勤管理制度。根据医院的实际出发,对后勤工作逐项细化,不断地修订并完善后勤管理工作制度、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将制度职责的内容落实到人,让每一个工作人员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做了的事学会做记录。管理人员应该多指导员工,简化文书,突出重点,做到什么事都能有据可查,同时可提高大家的责任心。领导应定期监督、检查、考核,对存在问题要不断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持续改进,确保医院各项业务工作规范、有序运行,为临床一线和患者提供更好的保障服务。

2.3 强化服务意识 后勤部门是全院的保障体系,一切应以一线工作为重中之重,要积极主动服务临床,定期与不定期深入临床一线,听取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意见,为临床提供全面、周到、优质的服务,做到下收、下送、下修。

2.4 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要提高后勤管理干部的专业技术水平。医院后勤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后勤保障工作质量的好坏,要造就合格的医院后勤管理干部,有效的办法便是开展医院后勤的规范教育与培训,提高医院后勤管理队伍的素质与水平。在选拔后勤管理干部时,也要考虑到从专业技术人员中选一些热衷于后勤管理工作的同志充实到后勤管理部门,必须以务实为重要标准[2]。

其次,加强现有岗位人员技能培训。医院应重视现有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学习方式,达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目的,与时俱进。医院应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培训、等级考试等,提高后勤人员的工作技能,一专多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第三,加强与上级对口支援医院的联系,可分系统、部门到上级医院短期培训,学习并借鉴上级医院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也可请上级医院管理专家到现场指点,这样既投入小,又效果好。

2.5 推行医院社会化进程 基层医院因资金紧、人员少,很多条件不具备,完全可把一些后勤服务项目如消毒供应、布类洗涤等可与附近的上级医院达成服务协议,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行成本;可把环境卫生保洁服务、绿化、安全保卫、设备维修等交由专业的公司统一管理,以解决基层医院管理人员少、工作人员少、专业人才缺乏等诸多难题。

2.6 后勤管理部门应加强与院感、医务、护理部门的沟通、协调、配合,协同完成各项工作 后勤部门的诸多工作如食堂管理、三废的处理、布类洗涤、各区域的布局流程、分区等,包括各类工勤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都需要院感部门的指导,使各功能区布局流程规范合理,从而更好地达到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后勤部门应定期与不定期与一线医护人员及病人进行沟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大家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2.7 加强医院后勤信息化建设 后勤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运行中的常规支持系统,对全院信息系统有着直接影响。后勤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好用好后勤部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满足医教研、管理、工作人员等在衣食住行诸方面的需要,并提供优质服务。针对基层医院的特殊性和各医院的实际情况,一些重要的信息系统应该及时投入。

2.8 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地区提供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的医疗保健场所,承担着农民的基本医疗、农村的公共卫生、传染病报告管理、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咨询服务等工作[3]。医务人员工作的环境,为病人提供诊断治疗的设备设施投入是每个基层医院面对的难题。有很多公共卫生项目医院针对广大服务人群都是属免费的项目,而医院要发展、要生存,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这样才能让医务人员更好地为大众的健康服好务,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3 效果

通过对每所医院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逐项现场指导,提出改进建议后,各医院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整改,后勤管理质量明显得到提高,软件资料更规范完善,投入小的硬件设施也不断得到完善。

4 结论

我县农村乡镇(中心)卫生院基础薄弱,虽然近年来政府在硬件上有了更大的投入,但在管理上还需要医院自身加强,不断持续改进,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提高,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陆宙,陆培兴,李成万.浅议医院后勤管理[J].中国医药论坛,2007(04):58.

第9篇:医院后勤对临床的服务范文

【关键词】 军队医院 基本卫生装备 研究及管理

【Abstract】 The army hospital is implement emergency medical support of the main body of work, the task is to safeguard the health of the deep army, improve fighting capacity. Health equipment is the material basis of medical support.The army hospital in the existing health equipment, and on the basis of medical and engineering choose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research on medical equipment, is to promote a peacetime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upport work motivation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treatment the source. The army hospital equipment research and the basic health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Army hospital Basic medical equipment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引 言

军队医院的任务是为军服务,在现有医疗体系、医疗资源、医疗市场条件下,以市场保战场作为军队医院发展方向,提高卫勤保障水平和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的能力成为发展目标。目前,由于部队精简整编和军队医院床位限制等因素影响,形成了相对落后的基本卫生装备与卫生防病(防护)任务加重之间、有限的人力资源与抽组编配人员之间、医疗保障单位人员的扩大与有限的医疗保障人员及经费之间、搞好卫勤保障训练与开展临床医疗服务之间的矛盾,为军队医院卫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1.军队医院卫勤保障特点及目标

现阶段,针对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军事变革,三军联勤保障体制实现了卫勤保障工作的历史性跨越。为应对未来军事斗争的卫勤准备,适应卫勤保障对象向隐形化及方式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军队医院应不断转化卫勤保障观念,开发提高军队伤病员健康水平的新技术、新项目,建立以信息化为中心、平战结合、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卫勤保障体系,实现求快、求变、高质量和灵活机动的战时医疗救护保障。

2.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特点

卫生装备具有军民通用性强、品种繁多、人机交互性要求高等特点,且基本卫生装备主要是通过民用市场选型,选出适合平战时期卫勤保障需要的发展品种。军队医院在充分运用现有卫生装备基础上,以解决部队卫勤保障和伤病员急需科技问题为主要环节,将卫勤保障的综合化、协同化、集约化与临床医疗的学科化、个体化、多样化间进行结构关系优化,通过卫生装备研究去适应卫勤保障的机动性以及临床医疗的安全性、学科性是军队医院重要的科研课题。

卫生装备研究作为军事医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它是将医学基础理论、成果以工程技术手段运用到卫勤保障实践中,解决伤病防治问题。卫生装备作业功能上与地方医疗器械设备基本相同,借助于医疗器械设备等民品的选型、设计、改造等可逐步实现卫生装备的系列化和通用化,促进医疗设备层次及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适应军队医院特点及发展需要的医疗器械设备研发到基本卫生装备选型及应用间转化机制及体系形成,为军队医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卫生装备研究费用较大等难题。

3.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目的

现阶段,军队医院科研资源的配置应面向部队和战场,突出军事医学应用技术研究是其科研发展方向。卫生装备研究作为科研成果向卫勤保障装备转化的过程,应根据外军野战卫生装备发展特点与趋势,结合部队卫生装备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卫生装备工程技术并开发适应军队医院特点及发展需要的伤病防治新装备,以提高卫勤保障水平和实物装备部队为目标的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其中的战伤急救及复苏器材、手术器械设备、诊疗仪器设备等是重点品种。

目前,医疗设备已成为体现医院医疗活动及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研究开发适合军队医院特点的医疗器械设备,并通过选型实现向基本卫生装备的转化,既是对医疗设备进行有益补充,成为提高医疗设备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也符合抢救器材小型化、诊疗设备集装化、品种规格标准化等卫生装备发展方向,并应用于野战及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等领域,为平战时期卫勤保障及医疗救治提供安全、科学、高效的运转方式。

4.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对策

军队医院根据卫勤保障任务多、发生突然且准备时间少等实际,在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装备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医疗工作特点,充分考虑建设和发展需要以及卫生装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科研思路转化和科研方式调整,拓宽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思路,在应急训练、人员调配、环境建设、物资设备等多方面完善标准化配置。选择通用化及组合化等卫生装备研究原则,研究具有功能齐全、携带方便、实用性强并适合卫勤保障需要的医疗器械设备,实现向基本卫生装备转化,有利于提高医疗设备水平,增强卫生装备配置的合理性以及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符合野战卫生装备的发展趋势。

4.1 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方向

根据现阶段卫勤保障的发展及变化要求,军队医院以机动卫勤分队抽组为中心,对基本卫生装备的研究方向、人员、设施、理论与技术等进行相应调整,并通过研究加强医院应急机制建设,适应卫勤保障及临床医疗需要。

4.1.1 研究方向要突出“两个转换”

一是实现由临床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到军事斗争条件下应用技术研究的转换。根据现阶段军事医学研究发展及变化要求,结合卫勤保障现状及相关经验,立足于军队医院的任务、特点、发展等需要进行研究。

二是实现由“小而散”到“大而全”发展模式的转换。军队医院卫勤保障是多门类、多体系等综合性内容,卫生装备研究更是如此,技术复杂且难度高,应在院前急救、医学救援保障、器械设备配套化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4.1.2 研究内容要突出“三个为主”

一是以军事医学研究为主,提高军队卫勤保障能力。紧密结合军事医学研究特点和技术创新方向,以解决部队卫勤保障和伤病员急需的科技问题为重点。

二是以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研究为主,提高平战时期医学保障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医学高科技发展所更新的预防、诊治等新技术手段,侧重于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等相关研究。

三是以临床特殊及重大疾病的研究为主,提高新型诊疗技术水平以及发展实力。通过高层次、高水平医疗器械设备(装备)等的研究,满足军队医院医疗服务需要,提高“为部队服务、为伤病员服务”的技术及整体实力。

4.2 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目标

4.2.1 符合野战特点

根据野战卫勤保障和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等需求,结合无电源、温度低、易污染、机动性强等实际,进行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易携带、信息化程度高、抗冲击等特点的卫生装备研究。

4.2.2 与现有装备配套

充分利用现有野战手术车、野战采血车等卫生装备以及野战急救包等器材,为卫勤保障救治提供良好的手术器械及输血装备等,完善野战便携式急救器材的组成及功能。

4.2.3 适应机动特点

适合野战医疗所、野战医院等使用,操作方便、展收迅速、安全,为部队官兵野战、野外训练及长途机动中的卫勤保障提供便携式操作平台,符合野战卫生装备发展方向。

4.2.4 发挥作用强大

适合野战及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等需要,满足不同领域的保障需求,保证卫勤保障救治中快速、安全、有效的各种诊疗工作,达到功能多样、方便、安全、快速、可靠等目标。

4.2.5 高度信息化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关系型数据库的资源共享及数据共享,以信息化方式充分体现操作性强的专业特点,为现阶段伤员身份快速确认及治疗方式建立等拓展信息平台。

4.3 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选题

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应注重战场与市场需求,既有利于卫勤保障工作,又促进医院优势技术及特色服务的发展。研究项目来源上突出高层次,以立项的计划课题为主。研究经费来源上突出科学性,以医院科研经费支持为主。研究项目创新上突出先进性,以国内领先课题为主。研究项目难易上突出合理性,以学科领域广、技术难点多为主。研究项目产出上突出效益性,以经济和社会效益大为主。研究项目时间选择上,以近期课题为主。研究项目构成上,以中型课题为主。

4.4 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方法

卫生装备研究涉及工程、勤务、医学、管理等诸多学科,以工程学科为基础,大量应用通用技术、组合技术、移植技术等。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可通过医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选择军队卫生勤务学研究方法,提出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的研究目标、环节管理等;采用军队医学科研管理学的相关方法,提出研究的科研配置思路、项目设计方式、研究方法等。采用现代统计学等方法,完成医疗器械设备(装备)的研究成果评价等。采用卫生装备研究的通用化和组合化原则,结合现代外科学及手术学等方法,设计开发多功能野战手术器械箱等器械设备。采用条形码等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开发安全身份认证系统等。

4.5 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环节

卫生装备研究是科研成果向卫勤保障装备转化的关键,军队医院以适应卫勤保障、有利于军民共用、符合建设发展标准化、满足医院临床医疗需求为目标,以提高卫生装备水平及诊疗效果为基础,结合最核心的创新活动,加强各个环节的综合管理,以良好的运行环境对项目研究进行保障。

4.5.1 组织管理

政策因素是影响科研效益的主要因素。军队医院应根据建设及发展需要,注重战场与市场需求,立足卫勤保障及临床医疗实际, 采用指导性与指令性管理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部队官兵身心健康和防病治病技术水平为目标,以强有力的政策导向加强研究项目的支撑条件建设,不断开发符合卫勤保障及临床医疗发展要求的高新技术产品。

4.5.2 人员管理

卫生装备研究大多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重大课题项目,对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提出很高要求。应充分发挥军队医院科研工作特点,经过院校培训及临床实践的具有较高科研及实验能力的人员为技术骨干,并充分发挥老专家的指导作用。

4.5.3 资源管理

卫生装备研究是将医学基础理论、成果以工程技术手段运用到卫勤保障实践中,硬件环境及设备要求复杂。军队医院根据发展和实际需求, 以医学专科中心建设及管理为主导,合理规划科研环境布局,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在布局、结构、功能等方面相对独立的硬件环境设施,促进基础医学实验室、中心实验室等支撑环境建设及发展,科学规划仪器设备引进与使用,促进基本卫生装备研究环境的科学化发展。

卫生装备研究的费用较高,且往往随项目、实验设备、耗材等要求不断增加,而课题资助范围和额度有限。军队医院应根据研究方向、领域、方法等方面的发展急需,充分考虑实际水平和适应能力,提高医院科研经费的支持力度,突出经费使用的方向性、规范性、科学性,注重优化投向投量。同时,积极申请军队科研课题等,最大限度地匹配科研经费。

4.5.4 医疗管理

军队医院科研管理的特点是以医疗工作为中心,临床医疗可为科研工作提供充足的病例及相关诊疗信息。卫勤保障实践中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诊治信息,可为基本卫生装备研究提供及时、可靠、有效的病例资源,对推动卫生装备研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5.5 科研管理

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应选择系列化、信息化管理等多种科研管理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量化指标体系。在项目设计与实施方案上, 以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为中心,注重科研投入与产出相一致;在相应的配备人员、实验环境、仪器设备、支持经费、时间周期上,注重研究的连续性。同时,在实验设备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建立一整套科学完整的管理标准和操作规程,对工作流程各环节进行评价。

4.5.6 信息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军队医院卫勤保障及临床医疗工作重要的管理形式,充分体现在野战医疗队的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在基本卫生装备研究的项目选题、整体设计、实验研究等方面,应充分利用国内外医学信息资源,完善立项查新等信息检索手段,为科研人员提供科学直观的信息资料、情报及其他科研支持。

4.5.7 社会管理

军队医院基本卫生装备研究以有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心,加强医院多学科协作,面向军内外,突出重点,加强技术交流与协作,选择院院联合、院所联合等方式,注重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联合,通过社会化的发展道路,避免科研资源的浪费。

4.6 军队医院卫勤保障器械设备(装备)的研究评价军队医院卫勤保障器械设备(装备)等研究要适应卫勤保障及临床医疗服务中的安全服务标准,在项目设计、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方面,充分体现研究思路的独创性和技术的独到性,选择有效利用和创新成果去具体体现,并以立项查新为重点表达手段,以科研成果申报为表达方式。研究成果申报的数据资料要完整可靠,技术资料要系统齐全,设计开发实物应尽快完成专利申请等知识产权保护,并充分体现研究成果的设计合理、针对性强、实用性好、技术含量高等特点。

结 语

军事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促进了军队卫生装备研究的不断发展。军队医院在管理模式、信息流程和系统功能等方面进行科学完善的规划设计,形成适应医院特点及发展需要的医疗器械设备等研发到基本卫生装备选型及应用间转化体系,是使有限科研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提高卫勤保障及临床医疗的层次与水平,达到科研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根本措施,也是实现卫勤保障、临床医疗、科研工作、经济效益四者共赢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