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医院人文建设范文

医院人文建设全文(5篇)

医院人文建设

第1篇:医院人文建设范文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人文关怀;制度建设

1启动医院人文关怀制度建设的时代背景

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首次将“健康”与卫生工作并列,这意味着国家已开始认识到“健康”之于发展、之于改革的重要性,要求将“健康”纳入整个深化医改的框架中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世卫组织在1990年做了如下诠释:“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种新的健康观念使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医院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更应涵盖心理、社会适应功能和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医院人文关怀的提法恰好顺应了新时期党和政府对于健康与卫生工作的理解和要求,能够且应当在建设“健康中国”的道路上发挥作用。安徽省作为全国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在出台的《安徽省2016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工作任务》中将“大力改善医疗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改善就医感受,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医改深水区的棘手命题已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微观问题转向“预防为主、全民健康促进”的“健康医学”诉求[3],亟需重构医患关系文化,通过利益共同体到情感道德共同体,最终抵达价值共同体。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医院人文关怀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当代中国所说的人文关怀,强调的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和尊重,对符合人的合理需求、生存状态、生活条件的关注和保障[4]。医院人文关怀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细节,在医院为患者提供必需的技术服务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心理、情感和文化服务,对患者的人格尊严予以关注和关心,表达对患者的关爱,全面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和精神慰藉。早在2014年,原国家卫计委在关于深入持久开展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通知中就提出,“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改善患者感受”。然而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人文关怀”一词始终浮于表面。当前全省乃至全国医院人文关怀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大多也仅停留在倡议、引导、学习的层面,能否实现预期的目标完全依赖于医护人员素质、道德、涵养、认识的高低,对于建设效果的考评、操作实践的规范等体制机制性的建设着墨不足。作为省属公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和高校直属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皖医二附院”),自建院以来,始终在人民群众中保持着良好的口碑,根据2014—2017年省卫生计生委的数据统计,医院在全省省属医疗机构群众满意度调查中稳居前列,群众总体满意度达94.79%。2017年,我院作为全省人文关怀制度建设试点单位,从医学人文关怀的角度,针对当前医患关系存在不和谐因素等焦点问题,从文化、制度、行为层面探索构建医院人文关怀制度及相应的评价体系,并将探索成果积极应用于临床实践,让所有员工在思想和行动上接受人文关怀制度的约束和检验,进而实现和谐医患关系的目标。

2开展人文关怀制度建设的具体做法

皖医二附院人文关怀制度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关于卫生与健康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要求,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全省公立医院改革五项核心制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彰显公立医院公益性和示范性,提高群众就医和医务人员行医感受的突出亮点。医院按照省卫生计生委的统一部署,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坚持“尊重和保护患者合法权益”和“问题导向”二项原则,确立“患者满意”、“员工满意”、“社会满意”三大目标,从文化、制度、行为三个层面,从医患沟通、诊疗服务、患者安全、服务流程、环境设施、制度保障和人文素养七个维度,探索建立人文关怀制度体系。

2.1从文化层面积极培育和践行医学人文精神

2.1.1通过仪式和组织内传播广泛宣传医学人文精神

人文性是内在于医学的固有本性[5],它通过医疗机构的办院理念、发展愿景,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伦理认识、道德境界等集中体现为医院文化。从路径上来说,文化从来不是外在的强加和注入,而是内部的唤醒和开发。詹姆斯•凯瑞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提出仪式传播,强调仪式对于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6]的作用。医院通过开展医学人文精神宣誓仪式来重拾仪式传播,让新入职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和临床医学生,面向中国医师宣言、南丁格尔誓言、医疗行业精神、希波克拉底誓言等宣传展板进行宣誓,这有利于强化他们对医护工作的认同感、尊严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医院运用组织内传播丰富人文医学文化价值观的输送方式,使医院内成员获得组织现实,实现组织认同[7],使组织成员形成一种集体身份归属感,创造一种统一的价值观,从而认识到如何有效地协同工作。如医院在院内醒目位置设置中国医师宣言、南丁格尔誓言、医疗行业精神、希波克拉底誓言等宣传展板,坚持环境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充分发挥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医学人文精神成为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文化自觉的动力,文化自信的源泉,使“以患者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观真正落地。

2.1.2通过凝练口号和选树意见领袖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口号的运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功能性的文化表征。它突出地表现出目标导向功能、社会化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8]医院按照患者从入院、就诊、检查、缴费、出院等各环节,从医疗、护理、医技、管理等各角度,制定了人文关怀“十大目标”、“二十条措施”,内容简洁,要求明确,迅速在全院成为热议的话题,进而掀起学习的热潮。政策宣传是组织在政策执行阶段必备的环节之一,而意见领袖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意见领袖是群体价值观的人格化体现,他通过一切合适的媒介将本群体与社会环境的相关部分连接起来[9]。当合理、适用的目标和措施形成后,医院通过开展分层次的人文关怀培训等活动,把先行先试的科室和人员作为先进典型,发挥其引领全院医护员工主动参与到人文关怀制度建设中来的作用。到2018年初,全院医护员工均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之中。

2.2从制度层面系统构建人文关怀制度体系

2.2.1从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入手编印《人文关怀制度汇编》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换位思考作为制度设计的核心,根据医患沟通座谈会内容及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针对医疗、护理、医技、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梳理编印《人文关怀制度汇编》。全书共分七个章节,重点从文化体系、医患沟通、诊疗服务、患者安全、服务流程、环境设施、特殊患者服务等方面出台各类举措制度47项,为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提高人文关怀的能力和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

2.2.2量化制定人文关怀指标及评价体系应用

Delphi(德尔菲)法开展了至少两轮的专家咨询,从医患沟通、诊疗服务、患者安全、服务流程、环境设施、制度保障和人文素养七个维度构建医院人文关怀指标评价体系,为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提高人文关怀的能力和水平提供考核评价依据。该考核评价体系由护理部牵头,每月深入全院各部门进行评价考核,查找问题不足,着力整改提高,形成PDCA循环。考核采取百分制,分值占比各有侧重,考核的要素设置充分体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特点,量化考核方式以科室为最小单位,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2.3从行为层面切实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2.3.1扎实推行优质护理温馨服务

根据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在病区推行尽显人文关怀的温馨服务。配备47辆多功能护理车,推行护士工作站前移,缩短护士的工作半径,激发护理主动服务意识。设置夜间护士定位灯,安装动态分贝监测仪,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心、安静的休息环境;部分病区每天晚上通过智能传呼系统对患者进行电子广播宣教,提醒告知患者晚夜间注意保暖、拉起床栏,提醒患者口服睡前用药等;对门急诊和住院患者实行健康教育处方、微信平台、IPAD视频播放、电子广播等一系列健康宣教活动,便于加深患者理解;将人文关怀理念运用到护理三新项目中,例如“输液恒温器在膀胱冲洗患者中的应用”、“改良拔除气囊导尿管方法在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医用保温毯在手术患者体温保护中的应用”、“智能护理通讯系统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等,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增强了患者的舒适度;拓展延伸护理服务内容,实现住院患者电话回访全覆盖,2017年住院患者电话回访率达93.36%;开展特殊病种的家庭访视662例,赢得周边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2.3.2创新推出多项便民服务措施

设立住院便民服务中心,向广大来院患者承诺提供便民服务20条措施,不断丰富便民服务内涵。在公共区域为候诊患者提供网络、阅读、餐饮等舒缓情绪服务,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在门诊等人员密集区域设立便民服务箱、充电区域、行李寄存处、母乳喂养室;开通母乳喂养咨询电话,制作新生儿免费相册;合理设置挂号缴费窗口、自助挂号机、候诊座椅、陪护轮椅、饮水机、雨具等便民设施;实行代寄检查报告单等服务,探索开展门诊慢性病患者随访工作。

3医院人文关怀制度建设取得的成效

3.1患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根据医院定期开展的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2015—2017年,医院共发放出院患者调查问卷约3900份,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前两个季度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0.38%、93.43%、95.41%,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门诊患者满意集中体现在对便民措施、服务流程、服务态度、费用水平等方面。住院患者满意集中体现在对住院环境、医患沟通、优质护理等方面。近年来,正是由于持续不断地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将人文关怀贯穿于医疗服务全过程,选择到我院就诊就医的患者人数逐年上升。门诊患者自2013年(医院划转初期)至2017年底,增幅达40.8%;住院患者增幅达112.7%。

3.2员工的凝聚力和主观能动性得到进一步挖掘

通过医院开展的职工满意度调查和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等方式,全院医护员工对医院发展、工作环境、个人成长、福利待遇、困难帮扶、业余活动等方面较为认可,职工的精神面貌有较大改善。2017年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比40.36%,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全院上下及同事之间沟通更加融洽,关系更加和谐,在全院范围内逐步形成一种人人注重医院形象、人人关心医院发展、人人坚守工作岗位、人人讲究努力奉献的浓厚人文关怀文化氛围。全院职工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员工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3.3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增强

第2篇:医院人文建设范文

关键词:医院建筑设计;人文关怀;设计策略

前言

医院建筑与其他公共建筑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特殊公共场所,所以在建筑设计上要更加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理念,在整体结构、外部环境及功能模块的设计上,要更具有包容性,从而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诊疗环境。

1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在医院的项目设计中非常重要,该环节的设计优劣将对投入使用的医院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在医院建筑的整体布局设计上,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结合医院各功能板块的侧重点,合理安排各板块的位置,使布局更加科学、合理。①要充分考虑医院各功能板块的功能,对其进行合理整合,并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同时,在设计中还要优化设施配置,并结合医院周边环境,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整合。总的来说,对医院建筑进行整体布局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而医院作为公共场所,人流量与交通压力都很大,可以从整体设计着手,在医院停车场及医院周围设计绿化走廊,这样既可以实现交通转移,同时也能为患者营造自然的环境,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并有利于引导人员流动。②要根据医院的工作流程,对各功能板块与部门进行科学的区域划分和设计整合,从而为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③在进行整体布局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各类患者的转移需求,减少各类疾病之间的交叉感染概率。④在设计时要有全局观念,把医院当作一个有机整体,各功能板块的布局要合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物力、环境及设备等资源,避免资源浪费。⑤医院建筑的整体布局设计还要根据当地气候及环境特征,采用最佳通风及照明方式,根据医院建筑与外部环境,使医院内外部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功能模块设计

2.1病室设计

在设计病房时首先要保证一定的私人空间,充分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例如,在多人病房的每张病床周围设计窗帘,或设置单间病房,在多人病房要设计公共交流区,为患者交流沟通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而通过沟通起到减缓压力、配合治疗的作用。其次,在病房设计上不应过度依赖传统病房结构,可以尝试设计家庭式病房,营造家庭式温馨环境,包括病房面积、物品摆设、墙面颜色、灯光色彩等都要本着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原则,充分满足患者需要,尤其是对残疾人患者,更要从各个方面考虑他们住院期间的方便,从而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依赖,促进患者康复。

2.2公共场所设计

医院的公共场所设计同样要体现出人文关怀,便公共空间更加人性化。例如,大厅的设计要根据人流量大小及就诊路线等因素,把大厅划分成导医台、医护人员服务区、患者休息区等功能区域,还可以在大厅配备银行服务窗口、便利超市等,有条件的医院还可设置咖啡厅、书店等休闲场所,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公共区域的内部装饰上,可以选用盆栽、雕塑、名人字画作品、花草及工艺品等,一改医院肃穆的形象,从而为患者提供愉快、轻松的就医环境。另外,从低碳环保的角度出发,在大厅外部采用玻璃幕外墙,顶部采用通透明亮的采光天棚,从而改善室内的自然通风及采光条件。

2.3护理区域设计

医院护理区域的设计要体现出人文关怀,需要在细节上下功夫,目的是为患者提供高效、人性化的服务。在设置医护人员工作区域时,尽量把医护人员办公室、护士站设置在病房的中心位置,缩短医护人员到每间病房的距离,使医护人员可以及时照顾到所有病人,为医患之间营造方便、舒适的交流环境。另外,在病房区域还要设置足够数量的医生及护士更衣室、休息室等,从而为医护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2.4外科设计

手术治疗在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所以手术室是疾病治疗的重要场所,对手术环境要求很高。手术室的设计要尽量做到无菌,从而减少伤口感染的概率,同时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其保持最佳工作状态。外科病房、ICU病房、病理室、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室之间要保持最近距离,以便医护人员管理与使用。在手术室走廊设计上,可采用色调柔和、轻松的装饰画,并保持适当的宽度与高度,以减轻患者对于手术室的恐惧心理。

2.5产科设计

产科病房要与其他病房分隔开,单独划定产科病房区域,一来防范病毒的传播,二来为孕产妇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减轻其心理压力。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心理与生理特点,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在病房设计上,要尽量营造家庭的温馨氛围,使母子、夫妻生活在同一房间内,病房内的设施要以有利于孕产妇及婴儿生活为原则。

2.6安全设计

医院建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在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后,每天会有大量的人员出入医院,所以必须做好医院及其周边环境的整体规划设计。可根据医院周边的交通情况,以及公交站点及城市轨道站点的分布情况,对医院周边交通进行综合考量、合理设计,尤其是设计好物流出入口,避免交通堵塞。在医院主要出入口处可以设计出入口广场,尽快实现人流与车辆的转移,确保建筑物周围视野开阔,从而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

3细节设计

在医院建筑设计上,要本着人文关怀的理念,对医院的不同病区、不同科室及各类使用对象,进行与之相对应的专项设计与细节设计,满足患者及家属的生活需求,尽可能为其提供周到、全面的服务,这也是现代医院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①要充分为患者着想,将收费窗口设计成内抬高的形式,当工作人员坐着办公时其身体高度应与站立的患者处在同一高度,要避免“丁义珍式”收费窗口的出现。②要针对特殊人群配备相应的设施,充分考虑各类患者的实际需求,例如要为残疾人铺设无障碍通道,在设计护士站、服务台等的高度时要考虑使用轮椅患者的需求,卫生间尺寸要满足轮椅出入需要。为方便哺乳期妇女就诊,可以设置母婴室。③要为患者提供各种便捷服务,可在门诊大厅及住院部设置多功能自助挂号机及生化检查结果打印机等,及时满足患者诊疗需求,减轻患者来回奔波的劳累。④病房马桶旁要设置扶手,并且在接近地面的位置设置按铃和拉环,使患者在不慎摔倒后可以及时呼救。

4结语

医疗的最终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所以在医院建筑设计中,要融入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从医院整体布局,到各功能模块设计,再到细节设计,都要站在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角度考虑,切实为其提供温馨的诊疗环境。

参考文献

[1]黄嘉硕,韩帮伟.浅谈如何在医疗建筑设计中注重人文关怀[J].绿色环保建材,2017(1):37.

[2]刘小鸥.医疗建筑设计中注重人文关怀分析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7):18-19.

[3]陈芳.医疗建筑设计中注重人文关怀分析研究[J].河南建材,2018(2):257-259.

[4]张浩.基于对弱势群体在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分析[J].包装世界,2019(2):109-110.

第3篇:医院人文建设范文

关键词:人本理念;以人为本;医院文化;价值导向

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核心,尊重和理解人的需要和诉求。人本理念由来已久,在中国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春秋时代管仲,其言道:“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人本理论直到在20世纪70年代,才在企业管理方面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认为是比物力资源更重要的管理要素。而这一理念真正引入医院管理,是在199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随后,人本主义管理逐渐成为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工程,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剂。根据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医务工作者作为医疗工作的执行者,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医院应充分关注和平衡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这是医院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患者作为医疗活动的服务对象,为其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和舒心的诊疗体验,更是医院发展的外在要求。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江苏省卫计委直属的重点医院,承担着苏州医疗服务托底的重任,坚持人本理念,秉承人本主义文化,是医院发展的必由之路。

1以医务员工为核心,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1.1重视人才,加强队伍建设

人才是推动时展的第一资源,重视和发展人才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医院作为人才集中的社会组织,其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是医院抢占医疗卫生行业发展高地的主要抓手。苏大附一院历来坚持人才兴院的发展战略。医院高度注重人才的引进及毕业生招聘工作,并配套购房补贴、安家费等引进政策,留住人才,扎根医院。一方面,提高人才引进层次,着眼于引进包括两院院士、专业委员会主委、副主委、重大奖项获得者、学科(学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优秀人才,从临床适宜技术和科研领先水平出发,通过多方面考察人选充实科室人才队伍,有力提高学科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注重招收高学历优秀毕业生,尤其注重从国内外医学教育名校吸纳优秀毕业生及高层次人才。不断推进内部人才培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公出国(境)管理暂行规定》《苏大附一院职工报考博、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医院现有人力资源的挖掘与培养,并在支持力度和范围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积极组织选派人才赴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香港等国家或地区进行交流、访问、研修。另外,审批多批次在职职工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推进了医院整体学历层次以及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力推动了科室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此外,医院还全力做好国家、省、市、大学等各级别人才工程的选拔、申报、管理、考核工作,努力打造德才兼备的领军型人才和成绩突出的中青年骨干专才。目前医院在全省卫生系统中的“双创团队”“双创人才”和“双创博士”工作中领跑,在省“六大人才高峰”、省“333人才”工程、苏州市姑苏卫生人才队伍等建设工作中成绩斐然。同时,还积极落实各级各类人才工程配套科研经费,确保资助项目的顺利开展,全力做好各级各类人才工程资助协议书的制定、调研、中期考核等相关服务管理工作。

1.2表彰典型,调动主观积极性

医务工作者工作压力大,承载患者生命的重托,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提高他们的工作获得感、成就感和价值感,苏大附一院善于挖掘在临床一线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表彰和弘扬其妙手仁心,真诚服务的工作形象,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为其他职工树立榜样,营造有利于医院发展的文化导向。苏大附一院通过开展医德风采官网专栏,转载“寒山闻钟”的病患及其家属的感谢信,对优秀医务工作者进行公开表彰,这些先进典型中,有的赫赫有名却依然平易近人,有的初出茅庐却不乏大医情怀。通过先进典型的宣传,榜样的树立,调动了员工主观积极性,引导正确的文化价值导向。

1.3丰富活动,关注精神文化需求

医务工作者从事高风险、无规律、超负荷的工作,比其他职业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和责任,所以除了物质需求的满足外,精神的满足更能让其达到劳逸结合、愉悦身心的目的。医务人员通常具有学历、文化层次高的特征,因此,他们在精神方面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对此苏大附一院为职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基层活动。如医院工会成立了“博习悦读协会”,引导员工在业余时间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精辟诠释了博习的文化理念;再如护理部组织的护士风采摄影大赛,照片不仅展现了白衣天使的美丽瞬间,也彰显了护士的专业技术素养,除此之外,更有职工排球比赛、健康徒步比赛、足球赛等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员工的体魄,更增进了科室、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凝聚力。

1.4广开言路,让医院职工建言医院发展

当今医院的发展迫切需要职工的智慧贡献,需要职工的建言献策,医院通过院领导接待日、教职工代表大会、员工信箱等途径收集职工建言,全方位改进医院工作。首先,院领导班子以职工为核心,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行修养,努力与职工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让职工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信任领导、敬仰领导,真正做到与领导和医院同心同德、同心同行。其次,院领导班子善于接受与采纳职工的建言,营造一个安全的建言氛围。再次,院领导班子善于疏导医院中存在的各种负面问题,从制度设计上扫除建言障碍,构建一条安全、有效、畅通的建言渠道,让职工放心的建言。最后,医院领导也能真正理解职工的意愿与诉求,善待职工并做好服务,引导职工建言的积极性,带领职工共同提升医院绩效。

2以医疗患者为核心,增强医院服务能力

2.1优化软硬件建设,改善就医环境

医院作为患者看病求医的场所,良好的软硬件设施建设至关重要,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可以淡化患者对就医的恐惧和不安心理;清晰易懂的标识标牌,可以理清患者的交通流线;优质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提升患者的诊疗效率;创新智能的信息医疗,可以优化就医的流程。苏大附一院在平江新院的建设中,为了给患者带来舒心的就诊环境,医院建筑顶层采用全透明玻璃设计,墙面以乳黄色为主,整体给患者明亮温馨的感觉;诊疗区域醒目的标识灯箱,便捷了患者求医寻路;患者服务中心的轮椅、雨伞等便民设施,提升了患者对医院认同感。除了硬件设施以外,软件建设也秉承人本主义的建设理念,实现了诊疗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通过自选时段和双向挂号预约,让患者就医等待时间大大缩短;在诊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条形码信息的标识管理,有利于医务人员随时对病人进行病情信息提取和识别,确保了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和准确性。同时通过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挂号支付、候诊时间、检验报告查询等信息可实时查询,最大限度的方便了患者的就医过程;诊后做好人性化服务,如慢性病的预约登记和健康管理,在博习“满意云”医患管理系统中,可做到全周期处理投诉、表扬和建议信息。这种智能的信息化管理,为患者提供了精准化、长效化的服务,提升了百姓求医问诊的满意度。

2.2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体现在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体现在他们的医学职业道德层面,[1]而医德医风的行为原则和规范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出医学职业道德的标尺,让医务工作者能够参照镜像,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行。医德医风建设是个系统的过程,一方面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将教育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与职业行为相结合,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与考核考评相结合,增加医德医风教育的渗透力和规制力;另一方面,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端正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观、价值观,并为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打下基础。苏大附一院充分重视并积极践行医德医风建设,定期举办“道德歌”,陶冶白衣心灵,开办“道德讲堂”,传承优良文化、传播道德风尚;临床科室通过职业道德研讨会的方式,听取患者心声,采纳合理建议,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素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与此同时,医院还设立了社会行风监督员,对医德医风建设建言献策。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渗透到医务工作者的一言一行。

2.3加强医患交流互动,体现人本关怀

医患关系紧张是不可讳言的事实,加强医患的交流和沟通,是增加互信不可缺少的环节。用人文精神优化医患沟通,就是要在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通过对人文科学文化知识和沟通技能的学习,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在实际工作中,把关爱和尊重病人的观念和意识付诸行动,达到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医患沟通不仅需要人性化,也需制度化,医院通过制订无红包协议制度、高值耗材告知制度、一日清单打印制度等,主动作为,增进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理解。苏大附一院成立了医患沟通办公室,患者服务中心等行政职能科室,提供各种便民服务、志愿者工作,意在协调解决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各种医患矛盾,举办医患沟通技巧培训会,提高医务人员沟通技巧。同时,各临床科室通过医患沟通座谈会和病友会的形式,与病友就医疗水平、服务质量、就诊经历等方面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拉近医患之间的感情。医院定期开展爱心义诊活动,下基层给群众送去健康咨询服务,增加了医患之间的互信与和谐。[2]

3结束语

苏大附一院沐浴着千年苏州的春夏秋冬,传承着百年博习的文化积淀,“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根植于医院发展中,培育出具有特色的人本文化精神,并不断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医疗、服务、管理的优势,加强了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提升了患者的服务满意度,让苏大附一院为苏州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华立.浅谈建设以人为本医院文化的必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77.

第4篇:医院人文建设范文

我们看到了文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凉,同时也看到东方哲学影响下的审美格调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空间形式。挖掘文人园林的意境营造绝不是追求旧文人的生活模式和心态,而是从中感悟空间的东方哲学,这是一种精神性的审美构架,极具东方气质,追求与自然相融的意境,寻求单纯物质空间带来的精神享受。如何在人为的空间环境中打破与自然的隔绝;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再造精神的无限性,将人、自然、空间三位一体有机的融合。这些空间营造的手法与思想很多可以被当代设计借鉴。

空间设计与现代建筑有机的结合,追求单纯的自然品位,远离华丽、琐碎、堆砌、庸俗和过分的装饰,力求一石一木传达情致,用极小的空间营造丰富的审美意境。在文人山水园林的山水美学意境中,可以被现代空间设计借鉴的手法和理论思想很多。首先,在建筑的整体空间布局上,步随景移,移步易景,是一种很好的设计手段。它注意时间和空间层次的流动性,在少量的时间里体会着丰富变化的空间审美,景物与周围环境或开或合,或虚或实,不必强求整体设计的定式,依环境造空间,依时空求变化。在设计中选材经济、朴素、雅致、格调清新,直接触发人们心灵的本质。当代空间设计中很多案例都试图追求这是空间布局的意境美。例如,刘家琨设计的《何多苓工作室》。他在建筑的中间安置了天井,这看似简单的小小天井积聚文人山水园林的特质。“天井四壁封闭,特意拔高,对外成为物质性的主体,对内则强化了空无,这个天井是为空间的存在性和东方精神而置的。”

在这个天井中人们不能直面天空,但可以透过四周形态各异的窗看到天井内不同的景致。阳光也由于墙面的反射变得柔和了起来。人随着时间变化体会自然地微妙变化,怡景怡情。其次,在造园手段上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这种方法十分适用于当今寸土寸金的城市。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关注到园林设计中“小”的问题。文人园林中既有“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取法于地”的上下动态把握,也有“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远近打量把握。例如,王澎主持设计的上海顶层画廊,在不大的面积内营造出一个极富动态的空间,利用开合墙面和可以移动的方形空间形成空间的复杂和变化。坐在可以移动的方形空间,周围是一片黑暗,穿过一扇透出微亮光线的门窗,使人感觉自己是坐在一个室外的庭院,产生矛盾的虚幻空间感。在王澎的作品中充分体现出小空间复杂时空的设计思维。又如,在美学观点上文人园林强调“形”,而不是“型”。关于“形”,萧启宏先生的解释为影子,“影”因轮廓形成形状,而“型”是人为之物“,形”却是物我合一。所以文人园林中门窗、隔扇、剪纸花窗、透漏的假山,无不因影子而产生致幻致虚的意境。影与形互为关系,不断重构,形与无形相互交替极具现代感。所以被当代空间设计借鉴。例如,王晖先生设计的“左右间酒吧”,酒吧利用镜子和镜面不锈钢的折射和反射所表现出来影的“无形之形”,引起观者新奇的感受和有趣的遐想。再如,在空间功能上文人园林不单是满足简单的私密性,而是同时要满足可游、可居、可观、可行的观点。一些建筑如:台、楼、阁、亭、廊,皆朝四面有不同程序的开敞,称“厅空间”。这种“厅空间”成为文人园林的主导形式,满足了文人看与被看的审美情趣。所以,这样的一种“厅空间”被当代设计师所借鉴。房屋的中间有庭院,建筑绕庭而作。

二、人生活于园中与自然融合

第5篇:医院人文建设范文

关键词: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医院建设

一、新形势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公立医院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

2016年1月26日,国家卫计委公布的《2016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中提到:“公立医院将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实行编制备案制度后,合同制和人事等制度将逐步代替编制制度,编内编外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同时,医生也将成为社会人,实现自由流动。如何吸引、考核和留住优秀医生成为公立人力资源管理新的研究课题。

(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的冲击

2009年4月,国务院首次提出探索医师多点执业①。医师多点执业有利于医学信息的沟通交流,也有助于医生收入的提高。但国内大多优秀医师都集中在大型公立医院,对于这些公立医院来说,如何在响应政府号召的同时,保证本单位人力资源配置合理,不流失优秀人才,成为不小的挑战。

(三)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僵化

在传统人事管理思想的影响下,医院人事部门通常只负责考勤、例行的工资核算、人力资源增长审批等常规性工作,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涉及较少。同时,缺少对行政岗位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得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能持续更新,管理效果不明显。

二、医院文化

(一)定义

从广义上说,医院文化泛指医院主体和个体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总和,包括了以物质状态、形态而存在的医院环境、建筑、设备、医技水平、医院效益等医院硬文化和医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单位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等意识形态、行为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即医院软文化②。从狭义上讲医院文化则专指医院在长期医疗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行为准则等③。

(二)医院文化对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1.导向作用。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可以鼓动和带动人力资源发挥潜能,使员工在优秀的医院文化氛围下,实现自我价值,展现个人才华。同时,可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引导员工在设立个人目标时,与组织目标一致。2.规范作用。医院文化是医院在长期医疗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从而会制约员工的行为规范,引导大部分员工认同和遵守医院各项行为准则,弥补医院各项工作中的漏洞。3.激励作用。“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可以激励员工认同医院文化,包括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积极进取、和谐的氛围,激发广大干部职工不断成长,开拓创新,促进医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三、建设医院优秀文化,提升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在对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护理人员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中发现,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护士虽然在物质型价值观和认知型价值观上有所侧重,但两者都最关注情感型价值观④。因此,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注重情感传递,有利于公立医院在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的挑战中保持人力资源的优势。

(一)重视创新,推进医院文化建设

创新是医院发展的动力。公立医院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创新医院文化。培育员工的创新意识,增加员工学习实践机会,开拓员工眼界,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以笔者所在的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我院作为本市唯一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和急救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综合性医院,承担着市内及周边部分地区的主要医疗服务。近年来,医院加强文化建设,定期举行医院运动会和文艺晚会,开展文化大讲堂活动。建立院长工作日制度,职能科主任参与临床科室早会和科务会,畅通沟通渠道,畅听一线员工心声,以问题为导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满足员工需求。同时,提高员工积极性,提高员工对医院活动的参与面,进一步增强员工对医院文化的感知力及接受度,增强团队凝聚力。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