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院统计与医院管理关系研讨

医院统计与医院管理关系研讨

摘要:文章对医院管理对于医院统计的相关要求进行分析,对医院统计工作、医院管理工作间的关系进行探析,旨在梳理两者的关系,合理分配统计人员的工作,为提高医院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医院统计;医院管理;关系

医疗改革背景下,为加强医院间的良性竞争,应转变医院经营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做好医院统计工作,可借助统计学原理、方法收集、整理医疗数据方式,对相关指标进行有效计算,加强对数据的分析,以此明确医院的工作质量、经济效益。待了解医院统计工作和医院管理工作的关系后,切实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推动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医院管理对于医院统计的相关要求分析

需提高医院管理人员对统计工作的关注:统计部门,会对医院的经济效益构成直接影响。但是,以往统计部门不能做好各项数据的统计工作,没有切实做好不同类型数据信息的利用工作,使得医院对各方面的投入较少。当前,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医院管理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不能满足当前医院管理的实际需求[1]。对此,医院方面应构建统计机构,合理配置统计工作人员,构建医院信息网络机制,投入适量的人力、物理、财力,从而站在医院管理的层面考虑问题,做好医院信息统计方面的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医疗统计机制:统计人员需严格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卫生统计工作管理方法”的内容,制定科学、可行的统计管理机制,以此保证统计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系统性和连续性。不同类型统计数据,均来源于医院的不同科室,工作人员进行统计检查的过程中,应叮嘱所有科室做好各项资料的记录工作、统计工作。然后,结合统计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医院信息台账。加强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普外科病区接受的病症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甲病区患者更加重视经济效益,人数明显低于乙病区。将这一统计数据及时上报于医院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要求找到统计数据差异的成因,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的最大效应。统计人员需经不同渠道,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以便准确掌握相关的业务信息,使得知识面更加宽广。与此同时,这种方式还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统计服务意识,使其善于观察日常的各环节工作中在第一时间明确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2]。此外,医院方面定期需组织统计人员学习统计方面的知识,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统计信息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有效开发、利用统计信息:工作人员需对业务、质量、效率、综合效益等指标,实行全方位的分析。然后,以分析报告方式显示,充分利用数据信息,加强统计预测分析力度,明确医疗工作中的不良影响因素,在第一时间上报于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可及时、准确地掌握医院管理工作中统计工作的具体状况,对统计工作进行个体化指导。做好医院各科室间的协调工作:统计工作人员为更好地落实统计工作,需与医院各个科室保持密切的联系,协助医疗科室实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等工作,以便满足不同部门信息咨询的需求。可指导医院基层管理工作:医院统计工作会对医院基础管理工作构成直接的影响,应实行针对性指导。医院统计部门还会对医院基层管理构成威胁。为保证医院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还应做好及时汇总、整理工作,以便获得最后的数值,便于医院基层工作实行细化、改进[3]。医院不同科室,在相关机制下实行数据统计,利于病床、护理人员更好地实行临床工作,进行相关数据统计。然后,对所有患者的满意情况加以统计,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医院统计工作、医院管理工作间的关系

实行医院统计工作利于医院管理:医院管理,为达到科学、合理的效果,应将统计数据作为参照。因为统计数据可满足医院管理人员的实际需求,为此医院统计部门需对不同业务指标、质量指标,实行全面的分析[4]。如月统计、6个月统计、全年统计等。然后,通过报表、文字方式,将相关数据反馈于管理部门、各科室。这时,利于医院对急诊患者、住院患者、病症构成、经济效益发生感染11例,发生率18.33%。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试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2.16±4.85)分,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83.49±4.96)分,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医院感染是患者治疗过程中主要的感染类型。临床上一般将医院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和衣原体感染及病原虫感染等,各种感染类型的感染机制存在一定差异,并且治疗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患者发生感染后需要及时对其病原体进行明确,然后给予其针对性的治疗措施[2]。根据临床研究,医院感染按照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其中内源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遭到自身固有病原菌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原体一般是寄居于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在患者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导致患者感染,但在患者免疫力下降时容易感染。外源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遭到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其病原体主要来源于其他患者和医院的环境及各种医疗设施,属于间接性的感染。根据医院日常运行的实际情况,医院感染的控制难度较大,并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抵抗力相对较低[3]。其主要是因为患者自身的抵抗力较弱,在接触到病原体后更容易遭到侵袭而发生感染。因此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质量进行提升,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让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障,防止患者因医院感染而死亡,从而确保医院的日常工作能正常开展[4]。持续质量改进是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管理理念,其主要是不断对医院日常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促使医院日常工作质量的提升。对于医院感染的控制,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要求各个科室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感染源和感染途径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降低住院患者的感染发生率。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罗文琼,邓红玲,袁红梅.持续质量改进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2):18198-18199.

[2]李珂,宋光照,李直.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理念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9):47-76.

[3]崔永红,杨美荣,王鑫.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9):7885.

[4]王清梅,胡阳琼,毛长庚,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3):54-55.

作者:金艳 单位: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