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启示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启示

摘要: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虽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不过在其教育体系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建设不完备、缺乏创新精神培养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健康发展。对此,教育部门应该与高等院校相互合作,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做好资源整合工作,构建起更加完善、更加合理、更加可靠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推动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长远稳定发展。本文以环境艺术设计为参照,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构建原则及策略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构建;启示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逐渐朝着大众化、终身化和技术化的方向发展,也使得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呈现出了许多新的发展特点,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还是在教育方式又或者教育产业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教育部门应该做好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其教育模式和思维模式等进行重新审视,构建新的更加完善的高等艺术教育体系。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针对室内室外空间环境,利用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属于实用艺术的一种,其本身涉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学、设计美学以及环境生态学等多门学科,强调利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针对空间界面进行艺术处理,配合自然光、人工照明、装饰造型等多样化的设计语言,以及植被、水体、雕塑、小品等,使得建筑内外空间环境呈现出特定的风格和氛围,以满足人们对于功能使用和视觉审美的需求。

一、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现状

1、呈现“泡沫”现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后,在短短三十余年的时间内,高等艺术教育得到了飞速扩展,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超过80%的高校都开设了艺术类专业,而且多集中在实用艺术专业领域,如环境艺术设计等。招生规模的扩大,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不过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考生选择艺术设计专业都是由于喜欢,事实上,许多考生之所以选择艺术设计专业,多是为了加分或者报考普通大学无望。在这种情况下,生源质量难以保障,加上许多高校盲目跟风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其本身并不具备相应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也严重不足,导致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虽然看似繁荣,但是实际上呈现出一种“泡沫”现状。

2、与实际需求错位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相应的专业教育变得过度膨胀,但是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集中在环境艺术设计、装潢设计、室内设计和包装是设计等方面,并与我国制造业的实际需求错位,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家电、服装等制造和出口国,在相关领域却没有高端设计人员,也导致我国制造业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设计,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3、与市场需求脱节

虽然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每年都有数十近百万的毕业生,但是其多集中在室内设计、包装设计和广告设计等领域,导致许多毕业生在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无法适应企业需求而选择转行,行业内部缺乏活力,整体设计水平也难以提高。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校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没有能够把握市场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忽视了艺术设计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相互而结合,导致专业产出与制造业存在着对接错位的问题。

二、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构建原则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依照社会及市场需求来开展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培养出市场意识浓厚、专业技能熟练、科学文化素养良好同时富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是高校和教育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基于此,需要从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性出发,严格依照相关原则,做好教育体系的构建。

1、针对性原则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不过发展迅速,已经逐渐形成规模。想要保证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需要做好必要的改革创新工作,提升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做到“实际有用、技能实用、激发够用”,严格依照社会及产业发展需求,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就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展突出技能应用能力培养的调整工作。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在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课程体系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关注设计理论,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重点培养,增加艺术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相关内容,确保学生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能够熟练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同时,应该加快相应辅助工具的更新,确保课程能够紧跟时展要求;另一方面,在对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程进行设置时,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作为基础,做好实践技术的指导工作。对于教师而言,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在室内操作室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通过实践来对理论进行检验,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熟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操作规范,了解实践器具的规范用法和维护保养工作,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2、实用性原则

无论对于任何教育课程,实用性都是必须关注的核心,只有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实践服务,才能充分展示其本身的价值。因此,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构建环节,应该严格依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结合实践调查结果,做好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保证课时比例协调,确保教学目标中实践性和实用性原则都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培养实用性专业技术人才。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我国的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发展情况和具体需求出发,做好教学内容的改革。

3、渐进性原则

艺术设计涉及的学科众多,其本身属于综合性实践活动,在设计过程中,由于需求的不同,想要采用固定的设计程序和搭配存在很大难度。日常的教学实践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奠基的过程,必须强调渐进性,不能一味求快,必须引导学生从初步尝试到理论与实践并行再到系统性实践,通过层层递进来完成从认知到专业的学习。

三、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构建

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依然受传统计划经济残留的影响,国家教育部门负责高校的统一管理。但是,考虑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均衡,这样的管理模式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对高等院校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桎梏。针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存在的布局混乱、专业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高校应该立足自身,做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重新构建。

1、整合专业资源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制缺陷是导致设计领域发展严重滞后的根本原因,虽然通过改变体制或者创设新环境的方式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但是其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对此,高等院校应该积极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对专业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来实现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不同类型的院校应该加强沟通,实现相互渗透,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来实现综合发展。例如,对于工科类艺术设计专业,应该重视对于学生审美意识和形象思维能力等的培养,美术类艺术设计专业则应该强调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然科学知识等内容的教育,结合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规律,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配置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选修课、课外活动等多样化方式,实现学科交叉,对专业口径进行适当拓展,在保证重点突出的前提下推动综合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设计人才。另外,依照不同院校的办学条件以及优势学科,可以逐步构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体系,一方面满足社会对于设计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高校的传统文化优势,建立起艺术设计特色办学道路,在特色教学体系中对高校现有的学科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整合。不仅如此,教育部门还应该着力打破纯粹艺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壁垒,推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应该认识到,如果没有设计,艺术将会变得杂乱而无序,难以形成合理的构图,而如果没有艺术,设计活动也就失去了立身的基础。

2、加强理论研究

从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持续发展的现状出发,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快对于设计学科理论及教育规律的研究,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深入探讨艺术设计教育的客观规律,分析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现实需求,针对不同的办学层次,明确相应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要求。设计本身可以看作是艺术与科学的一种融合,艺术设计学科想要获得发展,必然需要得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技术科学的支持,因此,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角度,加强学科间相互关系的研究非常必要。同时,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也可以看做是不同思维方式以及能力的综合,更是对不同学科知识的应用,设计思维的综合性切实体现出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所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科学与艺术逐渐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呈现出一种共生共创的关系,也使得艺术与科学、设计之间的界限变得越发模糊。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该高度重视对于空间环境设计理论的研究工作,为设计实践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撑。

3、优化课程体系

从发展初期,我国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就主张对国外设计教育理论、模式以及观念等的引入,将基本教学分成了造型基础、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三个模块,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但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设计开始重新走向综合,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无法适应社会对于综合型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基于此,需要做好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在构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以项目或者课题来替代课程,也就是将项目作为教学的核心,围绕项目需求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任务,将设计技巧和相关知识通过项目系统性地传授给学生,确保其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消化知识。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环节,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以室内空间设计以及室外环境设计为主题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必须注意的是,项目的设计不仅需要强调知识点的有机联系,也应该关注设计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在完成理论知识讲解后,应该组织学生参与环境设计相关的社会实践,确保其设计能力可以与市场需求相符合。

4、推动社会实践

从不同专业的适应性考虑,在推动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实践融合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第一学年,可以安排一些专业课程体验、户外写生或者社会考查等项目;第二学年可以适当增加专业认知程度,引导学生进行市场调研或者企业资源;第三学年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应用型课题中,逐步接触实践课程,适当增加工程预算、项目设计等更加深入的内容;第四学年则应该重视毕业设计,依照不同的专业方向,选择相应的实习企业,参与到设计实践的不同环节。

四、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构建的启示

一是应该从我国市场实际需求出发,做好课程体系的设计,合理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强调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内容应该与产业需求实现可靠对接,避免教学与市场脱节的问题;二是可以适当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这样能够少走很多弯路,提升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速度,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能一味借鉴乃至引用,而是必须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做出适当的优化改进,确保教育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情况,坚决避免“拿来主义”;三是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单纯的理论教育只会导致“眼高手低”和“纸上谈兵”,而如果忽视理论知识,则设计人员将会缺乏专业基础,最终被时代所淘汰,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总而言之,高等艺术教育设计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因此,教育部门应该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从市场需求出发,从产业发展出发,制定明确的目标,推动每一个环节的细化和融合,在充分保证科学合理的前提下,才能形成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教育体系,也才能培养最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设计人才,为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华明,杨栩.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办学质量及保障体系构建[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0,10(5):15-18.

[2]柳浒.关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东方教育,2014,(z2):121-123.

[3]彭澎.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艺术评论,2011,(10):100-103.

[4]王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1):230-233.

[5]张静.艺术设计教育实现本土化的多维反思[J].美术教育研究,2014,(22):50-51.

[6]陈崇刚.关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教学体系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4,(6):323.

[7]宋春艳.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目标体系的整合与构建[J].神州,2012,(18):73.

[8]金海,张航.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分制教学体系制构建与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1,(6):155-156.

[9]杨燕.关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大舞台,2013,(9):153-154.

[10]杨锡永,韩希明.高职艺术类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现代装饰:理论,2014,(10):230.

作者:雷柏林 单位: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