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等医学范文

高等医学精选(九篇)

高等医学

第1篇:高等医学范文

“范式”(paradigm)一词源自语言学,指谓现代语法中词形的各种变化规则,诸如动词的人格化、名词的各种变格等,由此引申出范例、模型、模块、模式等义项。库恩将范式移植于科学哲学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认为“‘范式’一词无论实际上还是逻辑上,都很接近于‘科学共同体’这个词。一种范式仅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东西。反过来说,也正由于他们掌握160了共有的范式才组成了这个科学共同体,尽管这些成员在其他方面并无任何共同之处”[1]。这里,我们可以把库恩的范式理解为“某一科学家集团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理论上或方法上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了他们有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了一种共同的科学传统,规定了共同的发展方向,限制了共同的研究范围”[2]。可见,正如库恩所言,范式问题就是一个学科何以可能的“学科基质”(disciplinarymatrix)问题。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内涵丰富,通常是指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原则的对医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施加各种教育影响,使医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事医学职业所必需的思想意识、理论观点、医德规范以及人文理念等,从而培育和提升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并使其具备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此而言,高等医学人文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又特殊的系统,必然有其自身所关注的基点性问题、元问题或曰核心问题,有其自身相对完善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的方法,同样也有高等医学人文教育主体所秉持的共有人文信念、人文价值以及实施技术等。可以说,以上诸多要素共同塑造与铸就了高等医学人文教育自身所特有的基本范式。因此,所谓高等医学人文教育范式,就是指人们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教育现象所持有的形而上的见解、思维方式以及思维框架的总称,是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进行哲学思考的理论反映。基于范式是某一学科领域的理论家们所共同持有的形而上学信念以及高等医学人文教育范式客观存在这一无可争议的事实。在教育目的、教育向度、教育层次等多方面的具体与历史的统一中,尽管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范式具有多种表现,但理想范式、问题范式与规律范式是其至少应该呈现出的三种根本性的范式。

2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理想范式

古希腊以来“认识你自己”就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鹄的。“认识你自己”的要义就是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等根本性问题进行形而上的思考。这样,以反省、明确意义为价值依皈的理想范式就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性的重要研究范式。无论是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莫尔、黑格尔,或者人本主义、实用主义等近现代西方哲学,都将对人、对社会的理想设计作为重要理论旨趣。完全可以说,若抛弃了理想范式,人文社会科学的安身立命之本就将无以栖息。而这理所当然构成了理想范式之所以成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重要范式之一的合法性依据之所在。在当下的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活动中,众多学者从不同维度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理想目标、理想手段进行相对集中的探索,也使理想范式成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范式。有学者指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良好开展对医学教育、对医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医学人文教育是一种更倾向于人的本性的教育,是对作为受教育者的人的内在精神世界进行人文熏陶和能力培养,以使其达到完善人格并实现人生价值的自我升华,因而在观念层面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在实践层面强化医学生的人文技能便内在的成为医学人文教育的本质使命[3]。还有学者指出,医学人文教育是现代高等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医学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使医学生养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以便能够在未来的医学职业生涯中实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4]。还有学者从医学目的、医学发展趋势以及反思医学引发的社会问题等层面论证了开展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5]。关于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施举措,研究者大多从课程建构、教学内容、教育原则、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设计、探讨,诸如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与人生境界、引导医学生感受医生崇高的职业价值、把人文教育融合到医学实践教学中并拓展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等[6]。可以看到,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理想范式的核心侧重于对教育目的、教育手段的理想建构倾向。问题是,现实中的理想有抽象与具体之别,因而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理想范式也就有抽象的理想范式与具体的理想范式之分。其中,抽象的理想范式,指的是忽视现实中的各种客观要求,以抽象的、永恒存在的原则为依据去建构教育理想目标的范式。这种教育范式虽然对个体、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引领价值,但往往走向宗教叙说或话语强权,现实中如科尔伯格所言的“美德袋式”教育即是证明。具体的理想范式则是指能够与其他教育范式实现有机互动,以对现实性问题的分析与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为依据,在长期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中实现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目标、操作技术进行具体设定的范式。那么,怎样才能避免理想范式的乌托邦叙述或话语强权而不至于滑向抽象?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工作者来说,认识到理想范式的非独立存在性进而把握好适度性是极其必要的。

3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问题范式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解决各种既存问题而新问题又不断产生的发展过程。由于人文社会科学将“认识你自己”奉为自身圭臬,因此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就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逻辑,而问题范式也必然成为其重要的基础性研究范式之一。从古希腊、中世纪到近现代,从皮浪、康德到后现代主义哲学,众多哲学家都曾以问题范式为基础对人类面临的多方面矛盾问题进行过历史与现实的展现和批判。问题范式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性范式,对于高等医学人文教育而言,问题范式的鲜明特点在于可以从不同维度审视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中所呈现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并对其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哲学反思。就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对于当代医学的重要性而言,现实中还存在着各种质疑,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当前医学发展出现的种种问题,难道不可以通过医学自身的发展得到解决吗?何需人文学的鼓噪?为医学技术的成果运用设置伦理道德界限,难道不会妨碍医学的发展吗?提倡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结合,难道不是在给医学设置、违背了“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吗[7]?针对当前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困惑以及边缘化现状,众多研究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有学者总结当下我国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重视程度不够,医学人文课程被弱化;课程设置不合理,随意性大;医学人文教育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医学生未从根本上意识到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性,选课具有盲目性[8]。还有研究认为造成目前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认知错位的原因,也有环境困扰的原因,更有机制掣肘的深层原因[9]。当然,针对以上的各种质疑和问题,学者们或从观念层面予以批判论证,或提出一些颇具合理性的知识建议。可以发现,对当下的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现状进行问题研究,使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问题范式相较于理想范式而言要充盈、丰满、具体一些。然而,当我们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问题范式本身进行理性的审视时,就会发觉现有的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问题研究本身大多是从纯粹的知识、理念、原则出发,坚持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问题进行理念化、原则化的知识反思、知识拯救。而事实上,倘若这种知识反思、知识拯救仅仅驻留于观念层面且抛离了对社会规律、社会存在的正确把握则流于抽象便是其不二归宿。显然,没有对规律的正确把握,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问题范式也是存有诸多缺陷的。这也表明,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效实施、开展还需要规律范式这个基础性平台的强力支撑。

4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规律范式

客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往往是一副纷繁复杂甚至是转瞬即逝的现实图景。对此,作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就不断的反思这样的问题:自然界与社会的发展是源自偶然的冲动,还是遵循着其深层次的固有规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杂乱无章而孤立存在的,还是遵循着一定规律而普遍联系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认为世界的变化和发展是依循着“逻各斯”而有一定的次序和周期并适应着不可避免的必然性的。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实际上就是指规律。因此,人类在对规律性问题的不懈探索以及在对规律性问题各个层面不同解答的历程中便产生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又一重要的基础性范式,即规律范式。可以说,没有对规律客观存在的哲学承诺及其自觉把握,人类是无法适应复杂的生活世界的,遑论对客观世界的有效改造。规律的存在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10]。当这种规律性的知识客体主体化、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时,就外在地表现为人们在行动中所必须遵循的实践方案、操作规则。在规律与实践方案、操作规则的关系上,规律是实践方案、操作规则的基础,实践方案、操作规则是规律的主体反映。当人们抛开客观规律去建构实践方案、操作规则时,这种建构是抽象的;而当人们以客观规律为基础去建构实践方案、操作规则时,这种建构则是具体的。因此,是否以客观规律为基础,是判断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方案、操作规则建构具体性与抽象性的重要分水岭。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而言,规律范式就是以揭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中的本质性存在以及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必须遵循的具体规律为基础、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从具体层面进行本质把握的基础性范式。库恩曾指出,范式更新带来知识更新,知识更新以范式转换为前提。因此,在明确规律范式科学内涵的前提下,将规律范式基础性地引入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将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本质的明确、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效益最大化的实现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前提。特别是在实施高等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中应当遵循的各种教育规律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必将获得充分的重视。当然,规律绝不是纯粹的一般性公式,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性、历史性决定了规律是具体的规律、历史的规律。因此,以社会存在为基础,去揭示具体社会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具体规律,是保证规律范式科学性、具体性的根本前提,也是具体的规律范式的必然要求。惟其如此,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在本质才能得到全面揭示,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科学设定的多层次性目标才能得以全面实现。

5结语

第2篇:高等医学范文

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委托浙江大学和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研究学术刊物,是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刊和全国医学教育核心期刊。一年6期,每逢双月发行。设置的栏目有:教育理论、教育管理、教学管理、研究生教育、临床教学、教学方法、课程建设、教育评价、国外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专题研究等,拟开设的新栏目有:医学研究进展、医学与社会、医学与哲学、医学与法律等。热忱欢迎广大作者投稿。 

主要栏目

院校管理 

教育理论 

教学管理 

课程建设 

教育心理学 

教学法 

临床教学 

研究生教育 

第3篇:高等医学范文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09-0067-02

中医学以其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在世界传统医学中一枝独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目前中医药诊疗仍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西医院校,由于培养目标不同,中、西医又属于两套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学周期短,而且大多安排在第3学年,既无前导课的预备知识,又无后续课的联系巩固,加上中医理论本来就抽象深奥,因此学生感到难懂、难学、难记、易忘,对中医也就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偏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思考和探讨。

1、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认同感

现代医学是以实体结构为基础,借助科学实验,在形式逻辑思维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知识系统,偏重于将人体分解为部分来认识,从整体、器官、细胞一直深入到亚细胞与分子、基因水平,即向人体结构的微观方向深入,注重疾病的客观表现和局部组织器官的病理损害。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中国人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积累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以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气机升降为理论基础,运用类比、演绎、外揣等具体的思维方法,阐述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等一系列医学问题的学科,其研究注重于从整体、从自然界的变化过程中来探讨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规律,既重视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以及内在联系,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因此,两种医学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课程一般在3年级开设,学生已经较全面地接受了西医理论,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现代医学思维模式,学习中医学时,常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习惯将中医的“心”与西医的“心”、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相比较,对“心藏神,肾藏精”等中医理论感到不可思议,难以认同,并认为中医是“玄学”,甚至否认中医的科学性,其认同感相对较差。

通过导论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医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及对祖国医学的认同感,同时从中西医学不同的认知方式及其理论特点来分析中西医学不同的思维方式。如对“病”和“证”的认识,西医重视对病的研究,擅长对疾病从病因病机,发展过程及预后做出判断,重视局部的器质和功能变化;而中医重视证,重视不同个体在当下的整体状况,治疗更具灵活性、多样性,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三因制宜”等不同的治疗原则。此外,还可适当介绍现代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成果,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好奇心。如青蒿素的研究开发成功,不仅是中药开发的突破和新途径,也是我国第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事实与成就的介绍,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中医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认真学习《中医学》。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认真写好教案

教学大纲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只有吃透了教学大纲,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取舍才有充分的依据、才有针对性。明确教材中哪些是必须讲授的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哪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区分对待基本教学内容与可选教学内容,分清要让学生了解、熟悉或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主要围绕要求掌握的基本教学内容进行,其次是要求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对要求学生了解的就少讲授些。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有选择性,把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教学内容组织的清晰程度对学生的注意力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案是教师为传授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训练学生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师为实现自己的课程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将特定时段的教学活动及其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机组合、有序排列而形成的教学实施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以教材为蓝本,认真总结自己以前教学的经验教训或借鉴同事们的教学经验,在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教材内容、认真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进行调整,合理组织,撰写清晰教案。

3、教学方法多样,技术手段先进

中医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课程,如何使该门课程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是讲好这门课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学方法多样化,对于培养高素质学生必不可少。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板书、挂图之外,多媒体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多媒体教学课件可将枯燥晦涩的中医理论通过图片、图表等尽量以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信息量。可根据教学大纲制作出适合西医院校学生学习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其色彩的多样性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其直观性可以加深同学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譬如说,在讲到中医的阴阳五行、针灸经络的循行路线时,借图片的动态演示来阐明五行的关系和经络的循行,比一般的图形演示和讲解更能吸引同学们,帮助理解记忆。通过多媒体课件学习,可使学生对望诊及切诊尤其是中医特色“舌诊”及“脉诊”产生直观感性的认识,易于掌握及理解,并将舌诊、脉诊的现代研究进展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学生,以扩大知识面。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将相关中药的图谱展示给学生,增强学生对中药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4、加强中西医结合,结合临床采用病案分析法授课

西医院校毕业的同学大多数将会从事西医临床工作,因此在讲授中医学时结合西医相关知识,让同学们能体会到治疗方法、手段的多样性,更深刻地理解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这样学生将来在临床上就会心中有数,显然更能适应临床需要,也能更好地推广,发展中医。如面神经麻痹,西医教材上仅区分中枢性、周围性,教学时若能将中医不同的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起来讲授,对临床显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同时可以结合中西医临床,来比较说明针灸治疗此病的优势。

病案分析法就是将临床典型的病例展示在学生面前,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的教学方法。利用病案分析法进行中医学的教学,较大幅度提高了中医学临床教学效果,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医理论知识系统的回顾,以及对中医临床的深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教师讲临床病案,他们对教师脱离临床实践照本宣科的讲解感到乏味。可见学生对临床实践感兴趣,对知识的应用感兴趣。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中医学教学中应用病案教学不失为一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好方法。病案既可以是自己临床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以前经典病案;既可以是现代的,也可以是古代的,这样的授课,学生兴趣盎然,理解深刻。

5、注重教学艺术,营造学习氛围

教育论认为教学中存在着“知识对流线”和“情感对流线”,“情感对流”促进“知识对流”,以情动人和以情为中介传授科学之理。学生的主体结构是知识系统和情感系统组成的完整的动态系统,教师通过责任、希望、赞扬和爱心去碰撞学生心灵,产生共鸣与学习兴趣,并反过来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动性,达到完美的教学环境,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课堂当作剧场,把自己当成演员,注重教学氛围的创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上课前先让学生对本堂课要讲什么、学什么、掌握什么、如何学,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适时介入别具匠心的设疑和巧妙的提问,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激起师生之间情绪的交流,进而通过问题的探究和解答,使学生从质疑到释疑,达到深化认识,触类旁通的境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俄罗斯教育家(B)波拉夫采夫曾说过:“学校经常碰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存在缺点的现象。但我们认为,全部工作都取决于教师,一个知识渊博的、热爱自己工作、生机勃勃的精力充沛的教师一定会使任何教学大纲变活,并补正最差的教科书。”教学中教师自然流露出对中医学的热爱,将自己对学科的深入探索、研究和感受,随教学内容一道传递给学生,以拨动和引发他们的情感涟漪和共鸣。同时注意接受学生反馈的情感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状态。

6、改革考试方法,重视临床考核

科学地考核评价,对教与学两个方面均有明显的激励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以往的考试往往是一张卷子定成绩,考试题目一般均能在书上找到现成答案,学生依赖考前的突击记忆,养成读死书、死读书的习惯,知识掌握不牢固,更谈不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改革后考试方式要适当调整,应加入考察学生的临床表现,参与的积极性和态度,对中医的感悟能力、应变能力、诊疗操作的规范性、创新精神等。笔者曾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一主题内容进行试讲,结果计人平时成绩,同学们兴致很高,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活跃了思维,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并且印象深刻,多年后仍记忆犹新,避免满堂灌输式教法,教学效果很好。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有在临床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得到充分理解和巩固。对西医院校学生进行《中医学》考核时,也可采取结合临床考核,让同学们到中医门诊、中医病房,针对具体的患者参与中医辨证治疗,这不仅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加深了对中医辨证治疗的理解,从而也加深了对中医这门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够避免学生对中医产生若即若离的神秘感,从根本上改变学中医走过场、应付考试的被动局面,对学生未来的医疗实践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是其他现代医学无法替代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其独立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临床技能,与现代医学共同承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任务。我国教育部门十分重视西医院校的中医教育工作,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课程不仅是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基本要求和民族感情的需要,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和培养全面正确的临床思维,尤其对全面认识人类生命现象、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树立整体观念和辨证思维,丰富l临床诊疗技术,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潘丰满,西医高等院校《中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3):80-81

[2]王华楠,毛兵,在比较联系中培养中医思维方法[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4):15-16

第4篇:高等医学范文

关键词:中医教学;现状调查

中医学是国家教育委员会规定医学本科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西医院校主要面向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中医类课程[1]。西医高等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的目的是让西医院校学生在学习现代医学的同时,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生命现象的认知差异,熟悉祖国医学的特点,基本理论,发展状况以及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成就,为今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事业打下基础。但由于西医高等院校医学教育自身的特点,以及中医与西医迥然不同的独特理论体系,西医高等院校的中医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针对西医高等院校的特点,切实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是每个西医高等院校的中医教师都应思考的课题。我们就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五年制和七年制中医教学现状情况开展问卷调查,以期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教学改革意见,为合理调整西医院校中医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统一招生的2010级七年制学生50人和2011级五年制学生70人,共120人为调查对象。

1.2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无记名现场问卷方式,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为100.00%。问卷内容包括学习中医学的兴趣、目的、与专业关系,对中医教学的建议等。

2结果与分析

2.1课程设置现状五年制的中医学课程总学时数为47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2学时,实践教学15学时;七年制的中医学课程总学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均为必修课,别无其他中医相关类选修课程。

2.2调查结果

2.2.1对于学习中医学的兴趣及目的(见表1、表2)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在校生中有76.84%的学生喜欢学习中医;在学习目的的调查中,有39.25%的学生是为了临床运用,有28.17%的学生是为了自我保健,14.23%的学生认为学习中医学可以增加择业机会,利于就业,另有18.35%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而学习中医。

2.2.2中医学习与专业的关系(见表3)结果表明,48.2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学习中医有助于补充自身专业,46.34%的学生认为学习中医与所学专业关系较小,5.38%的学生认为学习中医对专业无帮助。

2.2.3对于中医课时数的建议(见表4)结果表明,60.17%的学生认为中医课时数较少,30.35%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课时数可保持不变,9.8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课时数可适当减少。

3讨论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中医学目的明确,兴趣浓厚,愿学中医文化以治病救人或预防保健。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中医学兴趣不足,为了完成考试而学习,甚至要求课时减少。造成学生学习中医学兴趣低落的原因有多方面,这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分不开的。基于本次调查结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如下一些肤浅之见,以与同仁商榷。

3.1传承中医理念,弘扬中医文化中医学直接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儒、释、道流派中的以人为本、慈悲为怀、阴阳对立等思想均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正是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的体现,此外,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显示出中国古代哲学的浓厚色彩,而这也正是中医学的特色所在。在介绍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潜在优势的同时,可以列举一些西医治疗较为棘手而中医疗效显著的疑难重症,以2003年人类遭遇的瘟疫SARS为例。这场瘟疫的平息,证实了中西医各有所长。

3.2重视导论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中医与西医在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由于长期接受现代医学的熏陶,西医院校学生突然接受中医的学习,一时难以理解,认同感差。因此要注重中医学课程首次课的教学效果[2],将学生引入另一种医学境界。若能用通俗平实的语言,形象生动而又简单的比喻,触类旁通的取象比类等方法手段来讲述抽象枯燥的基础理论,将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3.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临床思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医学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临床中才能更好验证中医治病的疗效,教师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应适当列举临床实例,突出中医诊疗思维和技能培养[3]。在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把自已或亲戚朋友遇到的顽疾提出请教,给他们处方用药取得显效后,学生每每兴奋不已。通过讲解病例与课本联系起来,经过临床验证,更能激起学生对中医的学习热情。百闻不如一见,使学生亲眼目睹中医的神奇伟大,从而激发其对传统医学的热爱[4]。

3.4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多媒体教学已经普遍应用于教学领域,成为高等教育极为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的板书时间,为学生补充教科书以外的信息;另一方面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便于理解。可以将案例教学法生动的应用在课堂中。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组织讨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述,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建议积极尝试PBL教学模式。PBL教学法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技能、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将不同学科的信息综合在一起、密切师生同学间的关系等优点[5]。

3.5修订教学计划,合理开设选修课本次调查发现有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中医兴趣浓厚,但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普遍存在课时不足情况,对所学内容,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消化理解,建议根据培养目标并结合学生志趣增加选修课。增设选修课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能力的训练,巩固相关的基础知识[6]。增设选修课让习惯了西医思维方式的学生,从另一角度去思考疾病,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取中西之长,开阔思路。

总之,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特色,而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的一门医学科学,能够经过历史的沉淀不断传承下来自有其自身的魅力所在。所以在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中,也应该不断地挖掘中医学的教学特色,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特色的感知而不断地增强对中医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7]。这就需要中医学执教人员一方面具备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另一方面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从而让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等完美地结合起来,在中医教学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中医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黄玉静等

参考文献: 

[1]黄小波.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关键问题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4):105-106. 

[2]易桂生.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首次课的教学思考[J].新疆中医药,2009,27(6):59-60. 

[3]郑波.病例导入教学法在高职高专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4):84-85. 

[4]解晓静.西医院校中医教学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85. 

[5]龙富立.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2):98-99. 

第5篇:高等医学范文

一、医学院校中高等数学教育因才施教的必要性

数学对一个人的思想方法、知识结构与创造能力的形成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高等数学教育中是我们百年树人基业中的重要一环。数百年来,几乎在所有大学的理工类、经济类以及医学类专业中,高等数学总是被列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随之社会发展,高等数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数学与医学,特别是生物医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例如,可以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细胞分子生物学、肿瘤生长动力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学、药物动力学等现代生物医学做出定性描述向定量描述的趋变;常微分方程可以运用到临床医学的定量分析和群体医学的动态分析;生物统计学、概率论可以为药物使用、人口统计与流行病、公共卫生管理等作出决策【1】。

医学院校中高等数学教育首要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体现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 就是学生之间在数学基础、数学思维能力和对数学学习态度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教育教学理论表明,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动机、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情况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才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取得优异成绩[2-3]。医学院校各个专业从招生到课程设置等一系列教学安排上都有较大差异,有的专业只招文科生,而有的只录取理科生,这样从理科基础上就有着明显差异,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既要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让学生从高等数学的教学中真正受益,从而在其后续的发展道路上能够学以致用,甚至终身受益,这才是因才施教的具体体现。

二、高等数学因才施教的具体实践

我们将学生以文理基础来作以划分,分别测试以说明因才施教的具体实践过程及其效果,整个过程预期以统计学的方法加以分析处理【4-6】。我们从各专业中分别抽取一部分同学作为样本,然后进行统一测试。测试卷就以测试之前所学的高等数学内容作为测试题目,测试时间为一个小时,这样的测试分别在学期初(大概开学一个月左右)和学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学期初的测试主要目的除了要掌握不同专业学生的一个数学基础的厚薄,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出怎样在不同厚薄的基础之上全方位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更合理的开展后期的高等数学课程。学期末的测试主要就是检验这一系列的教学方法的调整是否发挥了预期的效果,哪些方法坚持发扬光大,哪些还需改进。

(一) 理科生学期初期测试

作为首次尝试,我们首先对招收理科生的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招收理科生的专业有:西医临床、检验、影像、护理、预防等,我们从中随机抽取50人,发放测试卷后进行测试,测试时间为1小时,卷面满分100分。同时根据以往经验,我们认为一般会对学生高等数学学习产生影响的因素基本有:学习的主被动意愿、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高数所花费的时间,因此,在学生交卷时同时需提交一份这三项的调查结果,调查内容如下表所示:

测试完后记录每个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对以上三项内容的调查结果。

从上表可见对理科专业的学生成绩影响最大的是学习时间,其次学习意愿,最后学习目标。再结合三因素调查表,可以发现理科专业的学生一直学理,所以80%以上的学生学习意愿都是主动的,而正因为一直学理,所以好多同学在思想上不足够重视,每周学习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学生只有43%,而再聪明的学生不去付诸行动,也是什么也不能收获的,因此学习时间的长短对理科专业的学生影响最大。

鉴于以上对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对于理科生,我们重点是要调整很多同学不重视的心态,通过各种方式督促其学习,以保证学习时间,相应要加强对他们在这门课程上的要求,使其意识到不断努力的必要性,从而去更深的钻研高等数学,将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理科生学期末测试

经过一学期的各种调整和努力,学期末我们仍然选取了学期初时的那些同学作为样本进行测试。同时,与测试题同时发放的还有表1的调查问卷。我们将其两次的测试成绩及学习时间作了对比,结果如下表:

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到,理科专业的学生的测试成绩有明显提高,能每周花费10小时以上学习的学生比例也有了大幅度增长。这是对我们教学方法的改革的肯定,鼓励了我们对此的努力。而同时我们通过学期初末的调查问卷的对比发现,学习目标的确立基本没什么大的改变,这又提示我们应该在后续的教学中,要重视树立学生积极长远的学习目标,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都是有着促进作用的。

第6篇:高等医学范文

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工作在农村乡镇卫生院的临床医生,本科人员占6.42%,大专人员占24.66%,中专以下的占到了68.92%;在职称上高级职称的只有1.69%,初级职称以下(含初级)的占了80.74%,而在农村卫生所所以医生均无职称。在农村医生的学历不高,职称不高现象十分严重,这也会严重阻碍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要求。综合以上可以看出,我省农村医生的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学历层次偏低,职称机构极其不合理,业务水平滞后,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接受新事物较慢,还存在着严重老龄化的问题,为广大农村人民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要定位准确,面向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人才,破解农村医疗事业的人才瓶颈在《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中就已经提出,到2010年30%以上乡村医生要接受专科以上的高等教育,大多数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到了现在已经我省的乡村医生依然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医学高职高专必须主动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为农村社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2]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本科、研究生教育不相同,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研究型人才,特别是研究生的教育更是以科学研究为主,而高等专科学校的教育培养的则是实用的技能人才。学校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合农村卫生事业的实用型人才。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一定要准确定位,建立培养理论加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实践教学,大力开展医学生的技能竞赛为了更好的去培养适合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临床医生,学校就必须理论实践并重,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要把临床实践教学时时刻刻贯穿在教育过程中,还要增加实验实训课程,针对新农村建设中急需的医疗技术开展实训课和开展好临床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思维能力;多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加强特色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社会能力。

(三)加强校园人文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人文教育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医疗卫生服务越是面对基层,对医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要求越强。但是,我国的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的教育偏少,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面对基层处理问题的社会能力,应当适时增加人文课程,加强学生的自身修养,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基石,是内在素质的培养手段,可以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鼓励学生到基层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的方法。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要组织上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奉献社会为荣。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还有扎实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鼓励学生到农村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在开展好就业指导的同时还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假期让学生走进基层、走进农村,让他们近早了解农村,了解农村的需要,让他们体会到他们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结合新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展就业指导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医疗卫生人才。

三、政府要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高等专科学校培养适合新农村建设的医疗卫生人才和引导医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

党和政府要制定一定的指导意见,鼓励学校面向基层,鼓励学生到基层农村工作。政府可以利用掌握的社会资源,制定引导政策,开展定向培养适合新农村的医疗卫生人才。省级卫生主管单位可以制定面向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定向招考政策,拿出一定的财政资金补偿到农村工作的毕业生学费等等。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办学的引导作用,鼓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定向培养适合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卫生人才,可以制定面向基层的专项招生计划,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基层工作。

第7篇:高等医学范文

在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医学教育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而要想充分发挥出医学在保护与促进人类生命健康上的作用,就要求高等医学教育承担起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并逐步提高医学人才的质量,为满足当今医疗领域的实际发展之需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实现中外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对比研究,对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落实学制改革、提升人才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理论综述

首先,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主要类型为:关于医学教育学制上的定位,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其高等医学教育在学制的划分上存在着明显不同,大体上可划分为如下四类:第一,英式学制。指的是五年一贯制学制,是从高中毕业生中来实现招生,学制为五年,其中前四年为理论学习,最后一年为临床实践,在英联邦国家如英国以及新加坡等都是实行这一学制,授予的学位为学士学位;第二,德式学制。招生范围为高中或者是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学制为六年,共分为三个学习阶段,前期是基础课,中期以临床专业理论教学为主,后期为临床试验阶段,通过者予以博士学位,在当今的欧洲国家如希腊、荷兰等都使用这一学制教育;第三,俄式学制。其与德式学制一样,都是六年一贯制,区别在于招生上是从高中毕业生中进行招生,分为前三年的前期教育与后三年的专业教育,在毕业后授博士学位,然后在毕业后一年内进行临床实践,通过国家考试以后授医生资格证书,在当今的乌克兰等国家实现这一教学学制;第四,美式学制。这一学制的特点是以“4+4”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前四年为前期教育,后四年为医学院教育,毕业后授予博士学位,在当今的美国以及韩国等都使用这一教育学制;而在医学教育中,超过六年以上的教育(包括六年)被称之为长学制。其次,影响学制的主要因素为: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发展水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需求、医学专业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世界范围内医学教育体制包括学制改革的进程与发展趋势等。

二、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现状

自鸦片战争开始,带徒培训成为了我国培养医药人才的主要途径,而在中西方教育相互渗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带有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医学教育学制,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才正式形成。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逐步形成了带有中国特色的学制,采用的学制层次较为丰富,目前主要有3、5、6、7、8这五种学制层次。而其中七年制医学教育学制开始于1988年,最初以十五所医学院校为试点,毕业授予硕士学位,直到2001年这一学制开始普及,包含了52所高等医学院校,为培养医学专业综合型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而八年制医学教育学制最初在北京大学等三所高校试行,到2004年扩展到了12所。目前,我国总共有超过了一百五十所医学院校,而一般都是采用两种或以上的学制,其中以三年与五年这两种学制为主,有近百分之九十的专业人才是由这一学制教育所培养的,因此,这一学制是我国的主要医学教育学制。

三、中外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对比分析

(一)中外学制概况对比分析

第一,都从师带徒逐渐过渡到学校教育。从世界范围内各国发展的历史看,以师带徒都是医学教育的最初教育形式,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学校教育,并定位相应的教育学制,而从学制选择上看,国外在医学教育学制选择上的特点为一旦拟定与自身相适应的学制便不会做出较大的调整动作,其原因在于为了以稳定的学制来尊重这一教育的规律,提高这一教育的质量以确保相应人才的质量,比如美国所实行的美式学制与英国所实行的英式学制从确立之处至今一直沿用。但是,基于我国政治等历史因素的影响,整个医学学制的改革历经了不同时期,实现了不同学制的改革,最终形成的多学制层次的现状,但总体学制偏短。第二,基于目前世界范围内各国医学教育学制的现状看,国外绝大部分国家要么是以单一学制为主,要么是以全国以统一的学制为主,以通过统一学制层次来确保医学领域人才的统一规格,这不仅能够充分的利用医学教育资源,同时也有益于医学方面人才自身的发展;但是,我国当前多学制教育的现状,致使专业设置上存在重复问题,教育资源严重被浪费,教学质量总体偏低,所培养的人才缺乏规范性,进而不仅无法保证医学人才的质量,同时也拉低了我国医学整体发展水平;第三,从医学教育的实施过程看,国外学制长,其将课程进行基础课、临床课以及实践课等多层次的划分,并以严格的国家考试来授予最终的从医资格,但是,我国医学教育不仅学制短,且在有限的学制内学生还要选修过多的文化课程,降低了专业课学习时间,最后一年通常也是临床实践课,整体五年专业学习时间中有效利用的总时间至多三年,加上毕业后教育薄弱,相应的执医资格考试尚未规范,致使在人才培养上严重落后与国外平均水准。

(二)卫生人力资源以及招生方式的对比分析

1.在卫生人力资源上

目前,总体趋势是发达国家医师数量要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欠发达国家明显偏低于平均水平,究其原因在于发达国家不仅重视医学教育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同时整体上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低,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视程度高。而欠发达国家整体人口增长速度快,加上全部精力集中在经济的发展上,进而在医疗卫生事业上的重视程度与投入力度上明显过低,本身人才不足,加上高等人才外流严重,致使卫生人力资源缺口大。在此背景下,发达国家逐渐将注意力放在了医学人才质量提升上,而欠发达国家只能够通过医学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来解决人才供需矛盾。而我国当前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为:人才学历整体偏低且分布不均,整体医学水平明显偏低,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只占据了总数的14.3%。

2.在招生方式上

在生源上,国外以应届高中毕业生或者是本科毕生生、亦或是具备医学预科基础的学生,而国内当前只是单纯的以高中应届毕业生为生源;在录取方式上,国外需要分别对学生在入学前学习情况、入学考试成绩以及面试成绩进行考核,并非是以严格的入学考试为主,注重的是面试成绩,主要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考察,但是国内依旧是以考试为主要衡量标准,局限性凸显;在招生规模上,国外以小规模的招生为主,以恒定的入学标准来实现相对稳定的招生数额,而国内医学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相应的入学标准也不断降低,致使人才整体质量参差不齐。

四、完善落实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改革的对策

(一)合理定位医学教育学制

这就要求要以合理学制体系的制定为基础,按照当前医学教育学制发展的特点,构建“358”学制体系,即以三年学制为专科教育,以解决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人才的缺口问题,并在逐渐满足这一需求的过程中消除三年学制;以五年制为本科教育,这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医学教育学制的主体,能够为提升我国卫生队伍人才质量奠定基础,并为本科以上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长学制是世界范围内医学教育学制发展的方向,因此,为了提升我国医学人才质量,逐步实现与国际的接轨,需要逐步落实八年学制这一目标;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国内医学院校学制层次。

(二)完善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质量

首先,在招生方式上,要进一步提升生源的质量。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要注重人才的综合能力素质,增加专项的考试与面试科目,并注重面试成绩,给予面试中优秀的人才以充分的重视,以相应奖学金的设置为激励措施,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提升医学人才质量奠定基础;其次,给予素质教育以充分重视。针对在校教育,需要注重基础文化课教育,在此过程中要强化对专业理论课的重视,同时强化临床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与此同时,要严格落实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以确保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满足行业基本要求;最后,保持学制的长时间稳定性,确保符合医学教育发展规律。

五、总结

第8篇:高等医学范文

【关键词】 高等数学;教学;教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42.0

医学类院校“医学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

高等数学是许多医学院校药学类、制药工程类、医疗器械工程类、医学信息类、药品经济营销、管理类等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专业课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也影响到学生考研成绩.现在许多院校对高等数学课程精减课时,合班上课的做法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增加了难度.特别对于一些文理兼招的专业,老师对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很难统一把握,造成学生学习效果良莠不齐或者全体过于简单的局面.笔者结合自己的高等数学教学实践,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学生素质的高低,教学方法的选择,就如何提高医药高等数学教学效果提出一些自己的做法与见解.

一、注重教学内容系统性与专业培养目标联系的紧密性

医学高等数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各个知识点与医学相关知识联系的紧密性.

1.构建知识框架,阐述本知识点与所学专业之间的联系

在章节开始就先介绍本章内容与所学专业之间的联系来体现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导数的应用时,在药学专业学生面前,说明本章的内容可以解决药效―时程分析中净升率的最大值和体内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比如肌肉或皮下注射后,血中药物浓度c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是c= A a2-a1 (e-a1t-e-a2t),(A>0,0

2.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不同,精心设计引言,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堂课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妨通过有趣而巧妙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引入的方法有很多,可由感兴趣的实例引入,也可以结合学生已知知识引入.比 如讲逆矩阵前,可以先提出:“5与 1 5 是倒数关系,即5× 1 5 =1,也可写成5-15=1,但在矩阵中有没有A-1A=E呢?”但在医药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课堂上可以提这样一个问题:“密码的设置与如何解密的?解密就需要逆矩阵的知识!”这是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对同一个知识点的不同引入,来“对症下药”,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其注意力,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习需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数学基础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匹配

由于新生数学基础存在差异性,对教学内容信息量的大小、教学要求的高低,要细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

1.针对学生数学素质高低,要“高”帮“低”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创设好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美好的情境,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出思维的极大活力,为学生乐学创造条件.第一,教师要巧妙构思,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帮手,帮助他们扫除障碍,克服困难.第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课堂随机叫学生上黑板板演课后习题时,有同学确实因为题目不会做不愿上讲台,可以让他请求他的同学帮忙替他,这样既不会打破教学节奏和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增进师、生、友的感情.

2.个别辅导,逐步提高,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师生情谊

一个教育者必须承认,在一个班级的学生中,总有学的好的学生和学的不好的学生,一个关心课堂教学的老师通过课堂学生听课效果能够区分:哪些学生听不懂、思维跟不上;哪些学生听懂了但不会独立做题目;哪些学生不仅听懂了,而且自己会独立做题目了.这就需要老师要善于观察,下课及时和学生沟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对于上课听不懂、思维跟不上的学生,要求学生一定要课前预习,将看不懂的内容做上标记,老师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努力听,只有先听懂了,再去做题目,这样才能将书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对于听懂了但不会独立做题目的学生,强调他一定要多做书上例题,掌握解题方法与思路,千万别“照葫芦画瓢”,一定要“举一反三”,并举出典型题目给他个别分析指导,然后再让他做书上习题.对于不仅听懂了,而且自己会独立做题目的学生,可以提倡、鼓励多看些课外书和习题,包括数学考研复习资料,给自己寻找更高的挑战,涉及更高、更深知识点时,老师可以提前给他讲解,继续培养他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渴求学习更多、更深、更广的知识点.老师这种对自己的岗位的敬业精神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不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学习都“对不起”老师的付出了.这样,师生的关系将会更加融洽,“教”与“学”的环境将更加和谐.

三、适当的教学方法对提升教学质量效果明显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

1.以传统的讲授法与现代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方式

传统的讲授法的不足之处是教学方法的单一性,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种“注入式”的教育方法.在教学中,角色扮演是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传统的讲授法与现代多媒体演示相结合,即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音乐等逐步展开教学内容,层层深入,不断提示和启发学生思考,从而领会概念、掌握原理,发现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自由的课堂气氛中大胆推测讨论.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传统教学的调控作用,因为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学课件演示过快,学生来不及思考,答案就闪过了,这违背了利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果的初衷.所以要适当利用板书,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一步一步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对症下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对问题渐进性探讨,使学、发现、创新逐步发展深入

课堂探究性教学的方式应该以教师引导为主,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育.探究性是指收集信息、思考、求证,再思考、再求证之后应用的学习模式.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需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诺必达法则”之后,求极限lim x0 cosx-e- x2 2 x4 ,利用“诺比达法则”可以求解,但过程复杂烦琐.是否可以利用麦克劳林公式展开再求解呢?探究最核心的内容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在教与学方面,主要强调学的方式方法

教的效果体现在学的结果上,基础差的学生先做、多做容易题,后做、少做难题,基础好的学生先做、少做容易题,后做、多做难题.教师讲课时让学生有所“知”的基础上渐渐有所“思”,从学生方面思考问题,发现不足或缺陷,然后“对症下药”.

4.以陶冶情操为主的方法,以文史知识引入数学难记的公式

第9篇:高等医学范文

关键词: 医用高等数学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高等数学课程作为高校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它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和开拓创新性等方面的作用对日后走向社会“治病救人”的医科学生来说尤显重要。但由于高校招生扩招,大学教育已由原本的“精英式”教育转为现在的“大众化”教育,这使得入学新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加之我校的医用高等数学仅开设一学期,有“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这些都使得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入学就有“畏难”情绪,再加上受传统“高数无用论”的影响[1],相当一部分数学基础不错的学生也对看似“空洞”的医用高数失去了兴趣,“为什么学高数”、“学高数有什么用”是医科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问。上述现象的存在说明我们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安排,乃至教学模式都有不当之处,为了澄清认识、解决矛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2008年在学校教务处的立项帮助下,我们在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上做了些有益的尝试,希望对其它医学院校有所启示。

一、教学目标

考虑到医科学生的自身特点,我们摒弃繁杂的理论证明和推理过程,以理解理论和掌握医学应用成果为主[2],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

(一)注意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开发人的智力,激发人的求知欲,推动人去探究和学习。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适时地穿插了一些数学史的有关介绍,使学生把书本上一个个抽象的理论、公式和一位位耳熟能详的鲜活的著名科学家联系起来,如牛顿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还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数学家,是微积分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提出了至今沿用的“换元积分”、“隐函数微分法”等初步概念。谈到微积分的建立,学生的脑海中还会浮现出德国的数学家莱布尼兹,以及著名的“微积分发明权之争”事件[3]。这些活生生的历史故事丰富了教学内容,消除了学生对高数的恐惧感和疏远感,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增加实用性

“应用才是硬道理”。一门科学如果只是沉浸在自我狭小的理论范围里,不能与其它学科有机结合,不能为其它学科的发展服务,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任何一门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从来都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应运而生”的,为此我们删减了一些繁杂抽象的理论证明,增添了一些与医学紧密相连的更具生命力的内容,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贯穿始终。

我们的课程内容有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初步、常微分方程和概率论基础。从第一章《函数》开始我们针对性地将与医学有密切联系的函数图像及特点作了介绍,如具有幂函数特征的相对生长曲线,著名的Multhus与Logistic人口模型,适合肿瘤生长的Gompertz模型等[4]。我们采取先入为主的方法,直接根据模型用Mathcad软件作出图像、让学生了解了各模型的意义、特征和它们在医学和其他领域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使学生打消了“高数无用论”的念头、端正了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激发了他们对教学软件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中,我们始终秉承理论联系实际,将建模思想贯穿始终的思想,在医院微分学中介绍了血药浓度曲线的极限模型,通过学习将数学和医学中的最切实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考虑到Logistic模型在经济学、政治学、人口统计学、人类肿瘤增生等领域的特殊地位,在《微分方程基础知识》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我们对著名的Multhus模型与Logistic模型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先从较简单的Multhus人口模型入手,然后指出人口净增长率不变这一假设的不合理性,从而导出了Logistic模型,通过这样一个先立后破再立的过程,清晰地展示了科学在前进中曲折、在曲折中前进的一种发展模式,学生从中受益颇丰。

三、教学形式

(一)建立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形式,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其转变为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师导、学生学的“导学”模式。每节课后我们都布置几个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复习和预习下堂课的的内容,提倡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课后主动收集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组成学习互助小组,鼓励课堂上展开积极讨论,变被动为主动。

(二)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进行辅助教学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数学软件的日臻完善,让我们从传统的繁杂的数学计算和理论的推理中解放出来,数学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数学实验成为数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数学软件有Maple、Matlab、Mathcad、Mathmatica等,一般我们采用无需编程语言基础、界面友好、简单易学的Mathcad软件进行教学。数学实验课让数学教学转变为数学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一思维实验和操作实验中去,更有利于学生专注于数学现象的本质和发现数学现象的规律性。

四、注重平时成绩,改革考试形式

高数考试往往是偏重于计算和定理的证明的纯数学试题,这往往会让学生考试时“热血沸腾”,考试后“扼腕叹息”,若不改变传统的评分方式,我们一学期辛苦建立的“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观念在此刻会被彻底摧毁,学生会有一种迷茫、怀疑,甚至被欺骗的感觉,这种信号会迅速放大转播开去,直接影响今后学生的认识观、处世观,也会对下一届的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强调平时成绩,给予平时成绩30%的权重,其中包括平时作业、课堂发言、数学实验成绩等;试题部分占70%的比重,也以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为主要考核内容,外加一些考查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题,这种考核方法更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综合能力。

五、结语

我们通过教学改革,证实了“数学知识、数学建模、数学实验”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不失为医科院校高数教学的一个明智选择。这一模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一条学以致用的“学习链”,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建忠等.关于高等医学教育中的数学教育模式的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0,13(5):477.

[2]陈立俭.《医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索.长春医学,2007,2(5):56.

[3]张红.数学简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