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高等教育护理学范文

高等教育护理学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高等教育护理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高等教育护理学

第1篇:高等教育护理学范文

1.1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现象差异

大学是一个学科最基本的社会建制,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场所。高级人才作为护理学科发展的主体,是护理知识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中美虽然都已经完成了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并且都在建制化中成绩斐然,但其建制化过程长短、方式、社会背景以及程度都存在较大差异,如教育观念、教育规模、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材建设、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及管理模式等。显而易基金项目:山西省重点学科(护理特色学科)建设专项经费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刘慧玲,硕士研究生,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段志光(通讯作者)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见,这些差异均是可以看见的外在差异,即现象差异。我国护理界多年来的研究证明,只关注现象差异并不能为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找到根本出路。

1.2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本质差异

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现象差异众多,而本质差异只有一点,即“植入”与“生成”。这也是我国和美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各自本质所在。这种本质性的差异造成了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差距。从学科建制化的角度来看,中国高等护理教育在整体上属于植入式发展。从19世纪后期“出自泰西,传于中土”、效仿欧美,到建国后以苏联为榜样,再到改革开放后的主动借鉴,这是一个长期学习和借鉴的过程。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直到今天,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仍处于以“植入”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这种被动“引进”和“移植”,必然带有某种生吞活剥的意味,消化困难在所难免。本土化护理理论的不尽人意即为例证。改革开放后,尽管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快速发展,护理学科从一种“职业”跨入到“专业”的步伐也很大,但这种植入取向仅仅初步解决了护理学科在中国发展的框架性平台问题。美国并非护理教育的起源地,但高等护理教育却以美国为始端,即美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是建立在生成而非植入基础之上。美国在引进了英国护理观念和护理教育模式之后,并未一味学习照搬,而是勇于在南丁格尔护理理念未根深蒂固之时进行改革和创新,完成了护理学从植入性到生成性的根本转变,生成了美国本土化的高等护理教育,取得了世界护理话语主导权。可以说,美国在合适的时间做出了事关护理学科全局的富有远见卓识的恰当举措。高等护理教育的主要产品———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出现,必然导致护理学科其他社会建制的生成,促使护理理论的生成,护理科研的活跃以及护理实践的进展。美国在进一步完善高等护理教育的同时,将生成主体、生成环境以及生成成效很好地结合,推动了护理学科发展。事实上,正是由于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美国走出了护理学科非本土化的现实,走出了护理学科“盲区”,开创了护理学科发展的巅峰时代。

2.中美高等护理教育的差异原因

2.1国家实力背景不同

国家实力背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原因。美国高等护理教育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一领风骚,与其综合国力的强大密不可分。19世纪末,美国“崛起”过程的完成以及20世纪美国由经济大国走向超级强国的过程,为高等护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而崛起的根本因素和标志都取决于该国综合国力的强弱。有学者提出,综合国力由硬国力、黏性国力(制度因素)、软国力组成。可以说,19世纪、20世纪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大,为高等教育乃至高等护理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制度基础以及精神动力,如联邦政府和美国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对高等护理教育的资助、国人对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视、独特的教育机制等。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综合国力仍与美国有一定差距,这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较弱的一个基础原因。

2.2高等教育发展不同

高等护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势必会受到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影响。19世纪中后期,美国开始向欧美各国学习,并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约在1910年,美国成功取代德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主动吸收和借鉴欧洲各国高等教育经验,社区学院、研究型大学和巨型大学的发展使美国高等教育整体上处于大发展之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另外,美国高等医学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也进行了改革。这些为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成为世界楷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在这个时期,美国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其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规模均为世界第一。现代美国高等教育集中了英国的学院模式、19世纪德国的研究型大学理想以及服务社会的美国观念,不仅为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和发展做好了铺垫,而且为护理学科的发展培养出了许多跨学科人才。许多护理人员在其他学科接受了硕士或博士教育,如美国很多护理理论家都曾获得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硕士或博士学位,拓宽了护理学科的视野,为护理学科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本,为高等护理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事实表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和发展。由于受到近代急剧变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的制约,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曲折,发展缓慢,教育管理体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运行机制都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建国前,中国高等教育以美国模式为基本走向;建国后,以苏联为样板,直到改革开放才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博采众长。由于长时间学习单一国家的经验,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步伐,迟滞了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转变、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为高等护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3高等护理教育改革与实践基础不同

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在研究基础上改革和实践。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建立在研究型大学基础上,植根于科研背景之中,因而始终以研究的视角看待学科发展,关注学科发展。美国在借鉴了德国、英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后,迅速建立起了本国的研究型大学,以1876年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建标志,强调通过研究来发展科学。研究型大学的设立直接推动了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活动,带动了护理科学研究,从而促进了护理新知识的拓展。在这种浓厚的研究氛围下生成、改革和实践的高等护理教育,最终取得了世界护理学科发展的主导权。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是在学习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实践。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真正发展起来不足30年的时间,虽然在发展中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主动性,但从国际护理发展形势来看,总体上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一个被动发展的阶段。

2.4护理理念不同

学科理念的更新与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对现代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着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进程。南丁格尔护理观念曾经占据着美国护理话语权,但在20世纪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成为世界护理中心的过程中,变革了的护理理念起了关键的导向作用。在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过程中,美国始终将创新理念贯穿其中,以国家创新体系为前提,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课程和教学创新为关键途径,培育和输送了大批创新型人才,拓展了护理新知识,开创了护理新技术,展开了护理新实践。创新不仅存在于护理界每个人的意识中,而且渗入了所有人的心理并转化为创新活动。创新理念导致了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产生,直接促进了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建制化进程。20世纪,美国高等护理教育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一领风骚,使护理学从一种长期的经验性技术逐渐转变为一种科学,均得益于其先进的创新理念。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护理工作者的护理理念局限于奉献和服务。这种理念限制了学科的发展空间,遏制了学科的发展活力,也影响了非护理工作者对护理学科的认识。当前,护理学已经成为与临床医学等平行的一级学科,确立了护理学在医学大厦中的合法地位,我们需要借此机会大力弘扬南丁格尔的创新精神,引领护理学更好更快地科学发展。

3.中美高等护理教育差异的应对建议

3.1更加重视和支持高等护理教育发展

高等护理教育作为传承、发展、创新护理知识的殿堂,无疑是我国护理学从根本上由植入向生成转变的基础。首先,以社会需要为起点,大力支持高等护理教育。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用20余年时间就基本完成建制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国家对护理学科的宏观管理和配置。其次,深化护理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0世纪60年代,美国护理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主流,美国对护理科研的支持以及护理科学博士学位(DNS)的创建,促使美国成为世界护理中心。

3.2深化高等护理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战略措施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过程中与国际接轨的背景。国际化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学习资源与渠道,成为我国护理学科本土化的生成基础。但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根本发展必须走本土化之路。当前,需要深化高等护理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战略措施,以国际化为生成起点,以本土化为生成路径,以具有中国特色标准化、规范化高等护理学人才培养体系为生成目标,努力实现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生成。

3.3塑造人才驱动的创新生态

第2篇:高等教育护理学范文

关键词:CIPP评价模型;护理教育;综述文献

高等护理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护理教育的主题,为保证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对其接受的教育进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以往的护理教育评价中,本科及本科以下的护生多以考试成绩和护理技能大赛的结果来评价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护理学硕士和博士的考评则以小科目考试、开题报告、综述撰写、毕业论文撰写及毕业答辩等方法为主,这些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法,虽然可以评价护生接受教育的情况,但对整体教育水平的评价略显不足。CIPP评价模型是背景(Context)、投入(Input)、过程(Process)和产出(Product)四部分的缩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评价中。此评价模型是以决策为导向,将评价活动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不断改进并提高教育质量的评价方法。在护理教育方面,2010年Hall等[1]在教师问卷的开发利用频率和模式的使用中发现,CIPP评价模型适用于临床护理教育;2012年Daniels等[2]也利用CIPP的4个方面对南非西开普省护理教育平台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本文综述CIPP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情况与分析CIPP在高等护理教育中的前景和挑战,旨在为我国护理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1CIPP的概述

1.1CIPP的概念与特点

CIPP评价模式,又称决策导向评价模式,是由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当时联邦政府要求凡接受ESEA自助项目者都必须接受评价,但当时盛行的评价模式并不适合评价ESEA资助的有关方案。于是塔弗尔比姆提出应建立一种超越目标模式的新评价模式,这种模式应能提供整体的、全面的信息,以帮助方案目标的确定、研究计划的修订、方案实施以及实施结果的考核。CIPP模型是将复杂的教学系统分为教学背景、教学输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输出4个方面,分别针对办学方向、教学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布局、教学方法及师资选配等方面进行评价[3],并给予反馈。该理论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强调促进培养实用性人才是多方面联合作用的结果。

1.2CIPP评价体系的步骤

CIPP评价目的在于改进教育管理者的决策意识,使其对教学方案的形成和教育活动的开展起到指导性作用[4]。其中背景评价,是要评定形成方案的需要、问题和资源,属于诊断性评价。采用调查、文献查阅及德尔菲法的方式对目标对象的背景情况进行描述,弄清楚所存在的问题,确认目标方案与实际方案之间的差别。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基础上进行的,对目标达成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成本费用以及实施方案的设计和过程中相应问题的解决办法等进行调查分析,其目的是对教育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判断,选出实现目标的最优方案。过程评价,是对方案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和反馈,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整与改进。此过程要求与目标对象进行交流,了解方案实施进展的同时发现其中潜在的问题,为下一轮的教学进程提供有效的信息。输出评价,则是对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属于终结性评价。制定可测量的结果评价标准,对目标对象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收集评价结果,并根据结果决定实施方案是继续使用、还是修改后使用。

2CIPP评价模型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2.1在护理课程评价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的转变,护理专业的课程设计作出了相应调整,如重视人文教育、增加社区教学课程及加大护理实践能力的培训等。虽然教学内容有所增加,但总体的教学时间却没有变化,导致护生出现理论知识不扎实,知识结构不完整,技能操作水平较差等问题[5]。Singh[6]提出要对所有的护理教育课程进行计划评估,以解决问责制要求、护理信息规划和护理教学程序等问题。所以,对护理课程进行评价是提高护理教育水平的重要措施。陈玉华等[7]从课程的开发、目标定位,课程的可行性,实施过程及效果4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以确保本校护理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与课程质量;宇寰等[8]基于CIPP构建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评价模型,可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护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王丽[9]也通过CIPP评价模型发现护理实践技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

2.2在护理教学方法中的应用

在教育发展的各要素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为避免传统课堂讲授式的教学弊端、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我国护理教育者们尝试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循证教学法等[10]。从文献发表上来看,此类研究数量虽多,但发表的期刊级别并不高,且缺乏对教学方法的深入思考[11]。因此,深入挖掘护理教学方法优势、使其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最大化,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君等[12]运用CIPP评价模型对项目化教学的计划、组织、过程和结果进行全方位评价,为项目化课程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王尉等[13]采用CIPP模型来评价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作用;苗亚杰等[14-15]基于CIPP评价模型构建了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法的评价框架,分析了此种教学方法的现存问题,并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优化了高仿真模拟教学法,提高护理教学效果。

2.3在不同层次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截止至2004年,我国护理教育已有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及博士的教育,并在2011年将护理学列入一级学科后,护理教育的重点更是从中职教育转为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护理人才[16]。现如今,护理本科教育中的课堂质量评价多采用的是同行评价及学生评价,这两种评价方法有时碍于同事及师生情面会导致评价结果出现偏差,所以李爱玉等[17]引入CIPP评价模型,以提高护理本科课堂教学的质量。此外,CIPP评价模型也曾应用于中职和高职护理教育评价中。有研究证实CIPP评价模型可推进和完善中职护理课程体系[17];应用CIPP模型来实现高职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教育质量。

3CIPP在护理高等教育中应用的前景与挑战

3.1在高等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我国从1920年开始护理高等教育,1983年恢复护理本科教育,1992年开始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2004年一些院校开始招收护理博士研究生,为了顺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要,2010年国家教育部设立护理专业硕士学位,正式将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分成科学型和专业型两部分,并于2011年将护理学列为一级学科,标志着我国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壮大[16,18-20]。其中,本科护理教育是护理高等教育中的主流力量,对护理专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其培养目标有两种:一是重点院校的科学性人才,要求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外,还要有护理教学、管理及科研能力;二是其他院校的适用性人才,以临床实践能力为主,教学、管理及科研能力为辅的高级人才[21]。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本科教育的发展,培养科学学位研究生是以教学、科研型人才为主[22],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严谨的科研思维、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可以独立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23]。护理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护理博士教育,目的是培养护理领导者、研究者、实践者、教育者、健康及公共政策的制定者[24]。为保证护理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护理高等人才的培养质量,教育评价必不可少。近年来,我国护理本科教育日趋完善,各高校的教育评价也多采用学生成绩评定、教师评价、教育资源评价、科学研究评价等10个方面内容[21],其中学生成绩评定结果是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护理硕士教育以小科目考试、小论文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为主要考核内容,注重实践能力的专业型硕士教育评价增加了出科考核、中期及毕业实践考核等项目,也有利用SECI模型[25]、文献分析法、Delphi法等[26-27]来构建考评体系的研究,但考评系统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其适用性还需进一步验证;最后,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评价工具:一是AACN、INDEN的质量标准,分别包括核心知识及相关课程内容、教学及学习基本要求、结果、资源、学生、评价与学生、教师、课程、管理及基础设施、资源的内容;二是Kim等[28]修订的全球护理博士教育指南;三是研究者自行设计的评价问卷。前两者的教育评价标准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西方国家,而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护理博士教育评价标准。因此,为保证护理博士研究生的教学质量,需借鉴西方经验,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体系。总体来说,护理高等教育评价多以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为主,关注的是目标完成的程度,易忽略目标达成过程。前文提到的CIPP评价模型是对泰勒模式的改进,不仅重视教育的结果,还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它有3个特点:全程性、决策性和发展性[29]。全程性体现在不仅重视目标是否达成,而且更是在宏观层面上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评价,指导教学方案的实施和改进;CIPP中的背景评价是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确定培养目标提供决策支持,输入评价是为将要决定的教育方法提供信息服务,或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劣,为教学方案的修改提供决策支持,过程评价是为教学方案实施过程的补救方法提供决策支持,结果评价是为方案实施效果的判断提供决策支持,这些体现了CIPP模型的决策性;CIPP教育评价模型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而非证明,对教育的全过程进行动态、循环地评价,可不断改进教学存在的问题,促进教育发展。因此,在护理高等教育中可充分发挥CIPP评价模型的优势特点,以改进并提高我国护理本科、硕士及博士的教育质量。

3.2在护理高等教育中应用的挑战

CIPP评价模型应用时是针对护理教育的四方面内容提出若干问题,反复评价方案或方法的可行性和实施结果,环环相扣较为复杂,并且评价过程需要各个部门的信息、经费和技术支持,互相配合才能保证评价过程的持续开展。其次,由于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导致评价过程可能出现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因素,这要求评价体系建立时要全面考虑、认真严谨、有权威性,同时在实施过程中灵活应变,及时发现并持续改进教育活动。最后,由于模型本身提供的信息多为描述性的[30],导致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会失去对实践的价值判断,而护理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设计以CIPP模型为基础的护理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时,这一点值得思考。

4小结

目前,CIPP评价模型在护理本科、高职、中职教育都有应用,并且在评价护理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中应用较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需求的转变,培养高水平人才是护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以往护理高等教育的评价方式相比,以决策为导向的CIPP评价模型可对教育全程评价,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不断发现和解决护理教育活动中的问题。此外,护理教育评价体系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复杂性和模型本身的局限性,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关系,保证评价过程的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HallMA,DalyBJ,MadiganEA.Useofanecdotalnotesbyclinicalnursingfaculty:adescriptivestudy[J].JNursEduc,2010,49(3):156-159.

[2]DanielsFM,KhanyileTD.Aframeworkforeffectivecollaboration:acasestudyofcollaborationinnursingeducationintheWesternCape,SouthAfrica[J].NurseEducToday,2013,33(9):956-961.

[3]黄星.基于CIPP模型的广西高等医学院校订单式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4.

[4]黄继东.基于CIPP模型的军队学历教育院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3.

[5]周伟.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及指标的构建[D].郑州:河南大学,2016.

[6]SinghMD.Evaluationframeworkfornursingeducationprograms:applicationoftheCIPPmodel[J].IntJNursEducScholarsh,2004.DOI:10.2202/1548-923x.1023.

[7]陈玉华,沈建新,濮海慧.用CIPP模式构建高职护理专业校本课程评价体系[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3):36-37.

[8]宇寰,章新琼,赵梅,等.基于CIPP模型的《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评价[J].中国校医,2017,31(2):150-152.

[9]王丽.CIPP模式在护理实践技能操作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2.

[10]张志刚,侯宇颖,张珺,等.7种教学方法对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8):960-966.

[11]周厚秀.基于EBP理念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及文献评价工具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6.

[12]李君,张俊玲,李春,等.CIPP评价模式在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中的实施及评价[J].护理研究,2013,27(29):3292-3294.

[13]王尉,刘建晓,荣军.基于CIPP模式评价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2):114-115.

[14]苗亚杰,王君俏,梁燕,等.基于CIPP评价模式构建护理学高仿真模拟教学评价框架[J].护理学杂志,2016,31(7):58-60.

[15]苗亚杰,王君俏,陆敏敏,等.基于CIPP评价模式优化护理学高仿真模拟教学的行动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7,32(13):64-69.

[16]章雅青.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5):529-530.

[17]李爱玉,刘海兰.教师在护理本科课堂教学中以CIPP模式进行自我评价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20):140-141.

[18]范国正,朱艳平,彭毓斌,等.CIPP模式在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中的运用[J].当代护士,2014(11):158-160.

[19]刘秀娜.我国护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探索性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2.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制201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EB/OL].(2009-12-03)[2018-02-21].

[21]李小妹,高睿.我国护理学本科教育概述[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7):490-495.

[22]胡明月,张岳,陈东明.护理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向性就业现状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7,32(4):64-67.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金融硕士19种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EB/OL].(2010-05-13).[2018-02-21].

[24]张倩,姜安丽.美国临床型护理博士教育的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2):1524-1527.

[25]杨凯涵,江智霞,王万玲,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模型初步构建及解析[J].护理学杂志,2017,32(17):74-76.

[26]纪翠红,王惠珍,翟惠敏.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信效度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1,26(9):5-7.

[27]王紫娟,莫霖,刘洋,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评体系研究现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11):1180-1183.

[28]KimMJ,McKennaHP,KetefianS.Globalqualitycri-teria,standards,andindicatorsfordoctoralprogramsinnursing;literaturereviewandguidelinedevelopment[J].IntJNursStud,2006,43(4):477-489.

[29]杨江水.基于CIPP模式的大学发展规划决策模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第3篇:高等教育护理学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国际化;护理;模式

21世纪以来,我国对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经过多年发展,高等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颇多,主要针对本科及硕士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1]。中外合作办学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意义非凡。

1本科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1.1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

目前,经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9所中外合作大学均按照外方本部的师资标准聘用教师,以英语授课为主。培养的学生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较高,具备国际化视野,毕业后可以拿到中外双学位,出国深造、读研的比例很高[2]。

1.2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意见》(教外办学〔2013〕91号)指出:“鼓励举办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挥双方学科优势,在相近或相关领域开设学科专业,推动学科协同创新。”[3]截至2018年9月,我国有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82家,通常在大学设立二级学院,全部教学活动基本在国内进行。

1.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目前最常见的合作方式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通常是秉承国外的培养理念,在国内设立二级学院。前者不用填报志愿,通过学校举办的入学考试即可。学生在国内修够相应学分并通过语言考试即可被外方学校录取,毕业后获得外方学校颁发的文凭。后者通常学制四年,有“4+0”、“3+1”、“2+2”等多种模式。考生参加高考填报志愿予以录取,达到双方各自毕业与学位授予要求后颁发国内大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国外大学学位证书。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与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合作举办的通信工程本科教育项目为例,该项目为学历教育项目,学制四年。专业课均采用英文材料或全英文授课,50%以上核心课程由英方教师来华讲授。学生前三年在西电学习,满足对方入学标准后前往英国就读大四。毕业可获得由西电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以及英方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

2探索“一流高校+国外高水平大学+企业”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人民对高水平医疗服务,特别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但我国护理人员、尤其是高水平护理人员的数量远低于社会需求,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此外,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中西部与沿海地区在护理教育水平、人才培养数量等方面差距显著。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为例,中心致力于打造人文化、专业化、智慧化、普惠化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医院,总床位将在西安国际医学城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后达1.5万张。然而,省内现有专业护理人才培养起点低(以专科为主)、动手能力差、培养模式落后,虽然中心已初步建立起一支专业护理人才队伍,但仍无法满足人民需求。针对上述问题,西电、伦敦国王学院和西安国际医学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探索打造“一流高校+国外高水平大学+企业”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2.1探索“中外高校+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

西电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鲜明,开辟了我国IT学科的先河,创造相关领域多项第一,累计培养23万余名该领域高级人才。伦敦国王学院下属的南丁格尔护理学院是全球首个护理学院,主要提供护士注册前培训、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在2019年QS全球护理学院中位列第二,拥有先进的培养理念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4]。公司以现代医学技术转化应用和大健康医疗服务为主业,已形成“一个国际医学集团,三大医疗服务院区”的架构,亟需建立起一支高级护理人才队伍。作为陕西省和西北地区第一家上市公司,资本实力雄厚。基于公司的人才需求和资金支持,充分整合西电、伦敦国王学院在科研、教学、护理人才培养上的优势,探索建立接轨国际标准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2.2培养“信息+护理”背景的高级护理人才

学生通过学习能系统扎实地掌握电子信息、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操作临床信息化设备,具有过硬的临床护理能力,一定的教学、管理和科研能力,能在各类医疗机构、疾控检疫、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成为医疗健康事业的行业骨干或专业技术人才。

2.3打造“信息+护理+实践”交叉融合的能力培养体系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医护人员除需具备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能使用包括简单医学仪器、互联网、实验测试仪器和诊断治疗器材等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同时能够对一般程度的临床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西电在培养电子信息领域高级人才方面经验丰富,结合护理学专业的特点,开设医学成像技术、医学成像技术实验、医学仪器、放射治疗导论、生物信息学导论等专业特色课程,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医学设备的工作原理。同时,借鉴南丁格尔护理学院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国内护理工作实际需求,开设计算机导论与C语言程序设计、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基础、药理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护理学基础、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等必修课,让学生充分掌握电子信息和护理知识,并能学以致用。实践中,由公司投资建设高标准、国际化的实验环境,开设生物化学实验、病理学实验、医学成像技术实验、医用生物学实验、磁共振成像实验等,并安排学生在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等大型医疗机构开展临床实习,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动手实践能力。

2.4完善运行保障体制机制

一是组织管理。由西电、公司、伦敦国王学院共同组建管理机构,全球招聘负责人,确保专业的招生、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如期开展。二是培养大纲编制。以西电学科特色为基础,充分借鉴国内院校及英方在护理人才培养方面的先进经验,确保培养标准既符合我国标准,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是师资队伍。西电建有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和附属医院,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引进了一批横跨多学科的高层次人才,组建了一支年轻、高水平、多学科交叉的教师团队。此外,多渠道聘请具有护理学专业背景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教师为学生授课,强化临床教学环节。四是实践教学环境。基于信息化手段搭建模拟仿真的教学及实训环境,建设高标准国际化的基础护理实训室、康复护理实训室、外科实训室、基础护理虚拟静脉操作室等,以便开展解剖、生理、生化、药理、病理等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建设初期在西电开展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教学实验,在医院开展见习、实习。待西安国际护理学院落成后,可将教学主体搬迁至新址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一流高校+国外高水平大学+企业”的人才培养方式是丰富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有益探索,是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大胆尝试。专业采用五年学制,毕业后获理学学士学位,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知识、护理职业素质与规范、英语基础以及国际化视野和能力,能够跨文化深入交流,完全适应现代医护工作对高级护理人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阳.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5):123-124.

[2]新媒田宇.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有哪几种模式?[EB/OL].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意见[Z].2013-12-10.

第4篇:高等教育护理学范文

关键词: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分析

一、科学定位护理专业学科

在定位护理学专业时,要求在基于提升整体护理学专业师资队伍素质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的工作性质、职业特征以及社会需求来进行研究,将其与教育层次、就业岗位区别开来,并实施合理定位,具体可由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学科性质具有文理特性。人是护理专业的直接服务对象,由于人不但具有生物、自然的特性,并且还有着社会学、人文学等特性,所以护理专业需要同时具有文理学科的特性。第二,工作性质具有知识、技能以及技术等综合素质。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护理学、治疗学、疾病诊断、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知识,同时要要求能够具有较强的技能,确保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第三,职业性质具有服务性。护理工作相较于其他职业而言,其具有更强的服务性,要求护理人员能够细心观察患者的身心状况,并能够主动热情的提供服务。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需要具有爱心、耐心以及包容心,能够主动了解患者的身心需求,不但要将相应的护理方案落实下来,同时还需要正确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构建起和谐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来主动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并且能够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所以护理工作是一项对于知识、技能以及职业态度具有较高要求的积极主动服务的工作,所以在定位护理专业科学时需要具有一定特色。第四,医院是其主要就业途径。护理专业除了一些高层次教育人才毕业后进行教学之外,其就业途径主要是到各类医院与社区保健机构当中,生理或心理上存在异常的患者则是其服务对象。所以,不但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能对自己负责的性格、心理以及病情各异的患者进行有效管理,还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能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来对患者的心理动态进行观察与掌握。第五,工作具有独立性与配合性的特点。医生与护理人员都是医疗服务中有机统一体,护理人员要求能够有效配合医生的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与协作能力。不过护理工作同样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独立性,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工作侧重各有不同,互为补充。护理人员可能不需经历医生开颅破腹的惊险,不过护理人员能够激发患者内在力量,让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帮助患者维护健康。所以,护理人员不但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而且还要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方可将工作的特殊性、独立性以及工作价值体现出来。

二、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分析

(一)在整体上提升护理学专业学历层次护理工作社会认可程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护理专业学习层次不高,而且工作内容是辅助附属于医生,学科特色不明显。所以要想有效转变该种现状则需要提升护理专业的学历层次,形成医护人员为相同目标由各个角度开展工作,平等、互相促进的局面。

(二)实施不同层次培养在对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中应当要采取分层次培养的方式,确保不同社会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第一,需要重视研究生的教育工作,打造出优秀的教学科研型人才。需要在短时间内对护理学的师资队伍进行充实,提升其科研能力,打造学科特色,将护理专业和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差距减小。第二,合理发展专科与本科教育。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可以对护理专业的办学合理放宽,不要将其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许可采取相同办学标准。不同层次教育定位不同类型的学生,技能型、管理型与科研型人才培养的区别开。

(三)发展特色护理教育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多种功能多样,所以在培养护理专业人才过程中应当要采取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应当要结合实际社会需求来培养出各类专项护理工作的特色护理人员,例如老年护理、家庭护理、康复护理以及危重病人特殊护理等。每个院校均需要结合其教学条件与师资情况来打造自身办学特色,切实将护理专业教育打造成一个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专业教育,将护理学的学术影响提高。

(四)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效完善在进行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中应当要建立与运行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将护理学的特点凸显出来,切实围绕认识人、帮助人、理解人的观念来对护理学的教育目标与计划进行修订,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与此同时,还应当要结合护理学的人文、社会、自然学科特性及其服务型的特点,来合理增加对护理人员人文社会学科的教育力度,科学增设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际沟通学等课程,并有效整合已有课程,如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实现整体护理专业教学实力的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护理专业作为我国医学的一个重要专业,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应当要重视对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发展,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出与我国发展要求相符的培养模式,形成准确的学科定位,推动护理专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宫飞,张妮.加强高职高专院校中医护理专业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32-34.

[2]朱林美.运用新理论深化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6(47):261-262.

第5篇:高等教育护理学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妇产科护理学;慕课;微课;精品课程

1前言

2015年,国务院总理率先提出“互联网+”这一概念。“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的移动与泛在,更强调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广与进步,在高等医学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也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之一。“互联网+教育”的共同特点在于以网络课程为依托,利用其资源获取便捷和教学方式灵活等特点,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但缺点在于各个医学高校普遍未对线上教育的作用进行明确定位。另外,线上教育课程种类较多,如慕课、微课和高校校内精品课程自建数据库等,增加了教师的选择难度。尤其各门课程在知识内容和实践操作比例等方面也具有明显差异,导致“互联网+教育”也要根据课程的特点独立设置,才能更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求。以妇产科护理学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各类网络资源的优缺点,以此为线上教育的优化和改良提供借鉴和参考。

2“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各类网络课程资源特点分析

慕课课程资源的优缺点分析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从其定义可知,具有大规模、开放性和网络教学的特点。如在大规模方面,MOOC是国内外网络线上教育的主流发展方向。国外的慕课教学平台如Coursera、edX等,国内的慕课教学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均有名校名师授课,教学内容非常丰富,除了与《妇产科护理学》教材相关的基础类课程资源外,还包含大量与之相关的扩展类课程,有效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开放性方面,慕课课程网络平台均尊崇创用共享协议,课程是完全开放的,所有医学高校的学生均可申请和学习[1-2]。在网络教学方面,慕课具有网络教学的一切特点,如学生不受学习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在计算机或手机端均可学习。慕课的弊端在于:慕课的课程资源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需要学生长时间按着教学进度进行学习,才能有效掌握相关知识。如以中国大学MOOC的妇产科护理学为例,开课时间为2020年2月29日—6月30日,每周教学时间为3~5小时。其教学内容和进度与学生常规课堂教学基本一致,二者存在较为明显的重合性。若以慕课授课为主,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后,在课堂上自然无法专心听讲;相反,若在课堂授课后再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慕课课程,自然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课程资源的优缺点分析微课是指教师运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1)微课的优点。①制作简单。微课与慕课不同,后者由于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了保证视频录制的效果和质量,教师需精心准备,对视频录制器材也有较高要求,很多情况下甚至需要专业人员协助完成。而微课则不同,教学内容可以灵活制定,在视频录制时通过手机或录屏软件等简单的工具即可,非常便捷灵活[3-6]。②教学时间短。微课对教学时间进行了明确定义,即教学时长以5~8分钟为宜,最长不能超过10分钟,非常适宜于利用学生的零散时间教学。③教学内容少。受到教学时间的制约,微课教学内容具有短小精悍和直奔主题的特点,既可以是妇产科护理学的自学指导和课后测验,也可以是妇产科护理学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或者素材课件等[6]。④反馈及时。教师可以根据授课进度和学生的理解情况,针对相关内容,随之录制微课课程。2)微课的不足。首先,微课常用的方式是教师为学生提供预习指导或知识点讲解等,因此往往只能以《妇产科护理学》教材内容为主线进行教学,难以起到发散教学的作用和目的;其次,受到微课教学时间的制约,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无法起到连贯性的教学作用和效果。高校精品课程数据库的优缺点分析随着医学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提高,许多高校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了精品课程数据库。1)高校精品课程数据库的优点。①非常符合校内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校在录制精品课程等数据库时,均会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师进行录制。而且高校也往往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教师录制时会指派学校电教中心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支持。②使用更为方便。校内精品课程等数据库构建完成后,会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亮点,通过校内网站或教师等广泛宣传和推广。而且与慕课比较,其下载和使用不需要注册等环节,一般只要在校内网覆盖的范围内均可以使用。2)高校精品课程数据库的不足。①缺乏共享。现阶段,很多医学高校都在抓紧建设校内精品课程数据库,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成果。但各个高校处于单兵作战的境地,很少有高校相互开放数据库的使用权限。②缺乏持续性。一方面是课程种类较少,高校为了保证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基本由校内知名教师主讲,而校内知名教师数量毕竟有限,导致课程整体的种类和数量不足;另一方面是与慕课课程资源存在同样的问题,即高校基本没有对线上教学进行明确的教学定位,高校也普遍缺乏对教师线上教学的奖励机制,使得高校精品课程数据库缺乏发展的持久性。

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妇产科护理学特点分析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门非常重要而独立的课程,要求学生除掌握基本的护理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外,还要对女性的妊娠和分娩等有相应的了解。护理学整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科,很多课程具有较为紧密的关联。以妇产科护理学为例,除自身课程外,还与心理护理学等很多知识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护理学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每门课程每年甚至每个月都会有新的认识和见解。这就要求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妇产科护理学线上教育的内容应该以教材为核心内容,并合理进行扩展。另外,若想有效实现“互联网+教育”,必须对妇产科护理学线上教学的作用进行明确定位。主要的定位方式可分为两种,分别是线上线下教育并重和以线上教育为辅。具体定位方法应该以授课期班学生的整体特点决定,不能制定统一的标准。如重点医学高校学生素质较好,可以线上线下教育并重,其中线上教育围绕妇产科护理学的扩展类知识展开;而对于普通医学高校或者护理专科班的学生,可以采取以线上教育为辅的方法,其教学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教材的理解,适当进行一定的知识扩展。

4“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方法

线上线下并重教学方法对于重点医学高校的学生,可以采取线上线下教育并重的方法,当课堂教学完成后,开展线上教学环节,具体过程如下。1)以微课为引领。利用微课内容短小和录制方便的特点,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线上学习。如在微课中,可将妇产科护理学与心理护理学或内科护理学等相关章节进行关联等,然后根据学生对扩展类知识的选择,指出相关慕课的学习范围等。2)以慕课为教学资源的主体展开线上教学。考虑到慕课课程资源丰富和教师教学水平较高的特点,教师广泛收集与本次课程相关联的慕课课程并加以归类整理。如根据上文的分析结果,归类出哪些慕课课程与心理护理学和内科护理学相关等。同时需要对范围进行细化,如指出某慕课课程的第5节课中的10~30分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以此充分提高学生线上自学的质量。以线上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对于普通医学高校学生,应采取线上教育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如下。1)微课预习。在学生上课前,教师以本次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为内容,录制微课课程,以便于学生预习。2)课后微课疑难点解答。教师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总结出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单独的知识点为单位,每个知识点录制成一个微课。3)妇产科护理学巩固学习。学生对教材内容仍然无法理解掌握,若高校校内精品课程数据库有相关课程,则优先指导学生在线上继续进行学习;若没有相关课程,则可选择慕课课程进行教学。在此环节应本着连续性教学的原则,与本次课程相关的线上课程均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内容。4)妇产科护理学扩展教学。当学生完全掌握后,通过慕课课程,开展扩展教学。但知识扩展的深度和广度应该适当,以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为宜。

5结语

“互联网+教育”是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总结慕课和微课等教学资源的优势和弊端,同时结合妇产科护理学线上教育的需求和特点,首先对线上教育进行合理定位,然后根据定位的区别和不同,分别提出线上线下教育并重和以线上教育为辅的方法,以有效提升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田志娟,金瑞华,刘春凤.“慕课”和“翻转课堂”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展望[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2):73-75.

[2]高凡舒,呼莹,王程圆.基于课堂和慕课的线下线上混合教学模式在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9):190-192.

[3]李文艳,刘曙东.微课—翻转课堂相结合教学法在神经内科实习医师血管超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6):204-206.

[4]付静,赵佳琦.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超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初步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10):704-706.

[5]郭文平,许晓伍,马春媚,等.以肌学为例探索基于雨课堂+微课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J].解剖学研究,2020,42(1):91-9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