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常见急救案例范文

常见急救案例全文(5篇)

常见急救案例

第1篇:常见急救案例范文

关键词:“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急诊医学;渐进式教学

急诊医学是在医学领域中的一门具有多专业性质的临床边缘学科,有着不可替代的特点和规律性。同样,随着现代急诊医学的飞速发展,原有的急诊医学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急诊医学教学发展的需要。本文就“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实施做一简述。

1现阶段急诊医学教学

急诊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不是以独立的器官系统来界定自己的专业范围,而是以疾病的急缓和危重程度来界定[1]。在现阶段,急诊医学存在着许多突出的弱项,特别是急诊医学教育的薄弱更加成为阻碍急诊医学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2]。医院急诊科作为急诊医学的主体,肩负着急诊临床教学和研究的重要任务[3]。而临床工作是急救医学的重点,在具体工作中,急诊医师需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因此对于急诊医师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4]。传统的急诊医学教学方法以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学形式单一,互动性差,实践性不强,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拓展能力明显不足,不利于培养急诊医师的创造能力和现代医学思维[5]。另外,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中,实习医生、进修医生在进行急诊医学临床实践学习时,因现实环境所限,缺少实践的机会。患者经急诊抢救后很快转至专科治疗,传统教学方法在这里受到限制。

2“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急诊医学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思考如何去面对临床急诊问题,应将敏锐的观察能力、快速决策能力与综合抢救能力作为一名急诊医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来着重培养。因此,急诊教学课程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在“急诊”这一特殊环境下快速判断病情、建立诊疗思路、完善相关检查、做出相应处理、综合急症救治的能力。

2.1以症状为纲

新的课程建设中,打破以病种为纲的内容编排,教学内容以症状为纲。设置急诊常见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腹痛、昏迷等。尽管学生已在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课程中学习了以急性腹痛为发病症状的相关疾病,但学生并不清楚在面对一位以腹痛为主诉的患者时,如何厘清临床诊疗思路,并运用所学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学科知识做出初步诊断,进而实施检查并进行有效治疗。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就以腹痛为教学内容,模拟医生在急诊室的实际工作场景,对上述症状进行引导性教学,以教师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指导,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让学生在回顾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如何做出正确的临床判断、如何进行快速诊断与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快速判断能力(见案例1~2)。通过设置这样的学习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入式教学、PBL教学等,使学生在学习腹痛这一内容后,能够在临床、在急诊遇到腹痛患者时不至于感觉无从下手,并随着其临床经验的积累,对腹痛这一常见急诊病症有清晰的临床诊疗思路、准确的临床判断和正确的诊治处理。案例1:急性腹痛。病史:李某,男,33岁,因“上腹痛2天”入院。患者于2天前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且持续性胀痛,初始尚可忍受,至次日晨加重,并出现左腰背放射性痛,进食后加重。遂急送当地医院诊治(具体资料不详),腹痛不能缓解,故急送我院急诊内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欠佳,睡眠极差,近两天未进食水,小便偏少,大便未排,体力下降。既往无特殊病史。

体格检查:T:37.2℃,P:11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营养中等,精神差,自主体位,急性面容,面部无红斑,眼睑无水肿。皮肤、巩膜无黄染和出血点,全身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无发绀,口腔黏膜无溃疡。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无抵抗感。心肺查体无明显异常。腹平,腹肌稍紧张,剑突下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Murphy’s征阴性,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减弱。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7.9×109/L,N:0.88,L:0.10,Hb:117g/L,Plt:88×109/L;ESR:63mm/h;尿常规:RBC(+),WBC(-),Pro(+),比重:1.030,pH:5.5,尿糖(+);尿淀粉酶:5417IU/L;粪常规正常;血清生化显示:ALT:68U/L,AST:101U/L,TP:59.2g/L,ALB:34.9g/L,Pre-ALB:62mg/L,TB:17.2umol/L,DB:2.80umol/L,ALP:39U/L,r-GT:6U/L,TCH:3.22mmol/L,LDH:838U/L,K+:4.79mmol/L,Na+:133.4mmol/L,Cl-:94.0mmol/L,Ca2+:1.65mmol/L,Mg2+:0.92mmol/L,BUN:18.14mmol/L,Scr:110.40umol/L,UA:470.1umol/L,Glu:12.69mmol/L,HCO32-:18.80mmol/L,AMs:1147.0IU/L。胸部X线显示:双肺纹理增粗,考虑感染;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腹部B超显示:胰腺体积增大,局部液体积聚,建议CT检查;腹部平片:肠腔气体积聚,余无明显异常。

(1)根据现病史,请学生学习和思考:①引起腹痛的常见原因有哪些?②该患者上腹痛的病因可能是什么?③上腹痛的诊断思路是什么?④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还需要做哪些检查?⑤作为急诊内科医生,需要给患者进行哪些治疗?

(2)根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请学习并思考:①患者目前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有哪些?②该病的常见病因有哪些?③该病要和哪些疾病相鉴别?④该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⑤作为住院部接诊医生,如何开出治疗患者的临时医嘱?⑥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案例2:案例1中患者李某入院后的病情汇总如下。

病情发展:患者入院12小时出现神志不清,极度烦躁,胡言乱语;呼吸困难;无尿。体格检查:T:38.5℃,P:140次/分,R:38次/分,BP:130/70mmHg。神志不清,口唇发绀,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双肺呼吸音粗,布满干音、痰鸣音,双肺底有湿音,心率140次/分,律齐。肠鸣音消失,余腹部查体不合作。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8.9×109/L,N:0.89,L:0.10,Hb:117g/L,Plt:68×109/L;尿常规:RBC(+),WBC(-),Pro(+),比重:1.030,pH:5.5,尿糖(+);尿淀粉酶5417IU/L;粪常规正常;血清生化显示:ALT:66U/L,AST:111U/L,TP:59.2g/L,ALB:34.9g/L,Pre-ALB:62mg/L,TB:17.2umol/L,DB:2.80umol/L,ALP:39U/L,r-GT:6U/L,TCH:3.22mmol/L,LDH:838U/L,K+:5.79mmoL/L,Na+:133.4mmol/L,Cl-:94.0mmol/L,Ca2+:1.55mmol/L,Mg2+:0.92mmoL/L,BUN:31.14mmol/L,Scr:340.40umol/L,UA:510.1umol/L,Glu:21.69mmol/L,HCO32-:16.80mmol/L;血气分析:pH:7.31,PaO2:52.1mmHg,PaCO2:28.3mmHg,BE:8.9mmol/L,SaO2:83%。(1)根据上述信息,请学生学习并思考:①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如何考虑?②试分析该患者出现上述病情变化的原因及机制?③目前的诊断?④目前的处理?(2)通过对案例1、2的分析应达到的目标要求:①掌握腹痛的常见原因;②掌握上腹痛的诊断思路;③掌握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分型、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④熟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原则;⑤了解重症急性胰腺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

2.2以疾病为重点

对与外科学、内科学重复的内容,在急诊医学课程设置中则不再重复,如气胸、急性左心衰、消化道出血等,而对于急危重症所特有的、多发的、常见的疾病则在明确了症状诊疗思路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述、学习。以休克为例,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并无某一门课程系统、详细讲述其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急救措施,而休克又是每一位医生,尤其是急诊医生经常需要面对的,因此对即将进入临床的医学生以急诊的角度对休克进行系统教学是极为必要的。这将使得学生重温休克的病理生理知识,联系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所学的可能导致休克的疾病,进而明确休克的病因学,最后掌握休克的治疗原则。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视野将得到极大开阔,不但能将以往学习的知识通过“休克”联系起来,更能将休克的具体治疗方法带入到各专科的临床实践中。

2.3以急救技术为关键

在学习了急诊症状诊疗思路、常见疾病诊疗后,急救技术则是急诊医学的落脚点,也是学习的一个关键点。因此,与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相比,本教学将急救技术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例如将心肺复苏术、多发伤处置、气道管理(含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穿刺等急救技术加入到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扎实的临床操作能力。对基本技能的教学,我们以医院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教学场所,采取模拟教学,先由教师讲解、示范,再由学生在模型上训练、掌握,最后设置各类急诊场景对其进行考核[6]。以心肺复苏为例,以往学生通过大课学习了心肺复苏的知识,但由于并未真正掌握心肺复苏的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常常表现得手足无措。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一方面我们加强了心肺复苏理论课程中对实践操作技能的细节讲述,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我们设置了心肺复苏实践课程,充分利用临床学院所拥有的现代多媒体模型,采取小班授课,教师手把手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同时,我们科学制订了考核标准,以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为指导,编写了标准化的考核大纲,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3“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急诊医学教学中,以症状为纲,形成急诊医学的诊断思路;以疾病为重点,掌握急危重症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以急救技术为关键,掌握常规的急救技能。夯实急危重症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急危重症的诊疗思路、掌握急危重症的急救技能,以适应新时期对急诊医学专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教学模式也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综上所述,在急诊医学教学中采用“症状-疾病-急救技能”渐进式教学,以症状、疾病、急救技能为核心,与各专科形成互补。此教学适应现代教学和急诊医学发展的趋势,应用这种模式,不仅能够使医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点,而且能够培养其学习能力,提高其在处理临床问题时有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文亮,熊建琼,刘明华.急诊专科医师的理论和技术培训[J].中国急诊医学,2005,25(10):744-745.

[2]张鸿,代华平.PBL教学法在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教学查房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病案,2010,11(3):53-54.

[3]唐子人,李春盛.急诊医学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病案,2013,14(11):65-67.

[4]王长远,秦俭.加强急诊医师综合素质培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4):757.

[5]赵威,李俊杰,尹文.EBL联合PBL综合教学法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4,41(1):9-13.

第2篇:常见急救案例范文

1•1课程性质任务:急危重症护理学是当代护理学的一门重要新兴学科,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识别、观察和救护能力[1],因此,本课程在学生学习具备了医学基础和护理学基础后开设,第四学期开课,为第三学年顶岗实习铺垫基础。

1•2课程教学目标:笔者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标准实际需求、医院专家建议,综合分析急危重症护理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本课程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1•3课程内容建设:本课程综合性极强,涵盖了临床各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的救护理论及常用急救、监测技术。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合理整合各学科相关知识,优化教学内容尤为重要。

2结果

2•1教学内容选取与思路:一是以社会和岗位工作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选取与院外急救和医院临床急救能力需求最贴切,又无重复的内容整合后作为最基本教学内容;二是适应临床前沿动态发展需要,所以我对部分滞后内容紧随临床发展而更新;三是定期参加临床实践学习;四是组织学生开展重症护理新技术专题讲座、医院见习等方式对接临床发展动态,拓展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眼界。

2•2教学内容的分配

2•2•1教学模块的划分:按实际工作流程划分教学内容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急诊科管理、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救护等5项典型工作任务,这样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医院实践工作的统一,而且可行性强。共授课36学时,理论26学时,校内实践10学时,顶岗实习1年。

2•2•2内容重点难点:课程重点是急危重症的护理评估,现场救护原则和护理措施。课程难点是急危重症的各种监护救护技术。对难重点的攻克,笔者通过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采取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保证基础,突出重点,大量引入急救实例。

2•2•3教学行为及表现形式: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实物展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运用启发式、案例、讨论、情景模拟式教学,使教学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实践教学:采用20人以内的小班上课,通过教师示教、学生亲身体验、相互练习、教师协作指导、课后实训报告作业和医院见习、顶岗实习使理实结合。

2•2•4教材选取:笔者从人卫出版社现有教材中,挑选内容新、实用性强,能满足专业、教学、社会需要的教材。笔者还自编复习指导,把专业教学大纲和执业考试大纲结合,浓缩重点难点考点,强化学生理解记忆和融通课堂内容,再通过教师辅导进一步解析难重点。

3教学过程建设

3•1教学模式:笔者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以“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以真实工作过程的项目引领,真实的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校企结合为平台,实施校内仿真教学与医院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实行校内专兼职教师授课和医院临床一线的老师现场授课的双导师授课,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这样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教学做相结合,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3•2教学方法:笔者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案例、床边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师生角色扮演掌握急救淹溺患者的3种倒水方法,在仿真模型上进行气管插管实训,对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典型病历进行分组讨论,生动利于理解记忆,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3考核方法:笔者采用理论、实践考核结合的考核方法,另外实习时有实习考核。

4教学师资建设

4•1教学团队建设:主要在校企结合的大环境中,笔者逐渐建立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团队共5人,不仅教学经验丰富,其中4名教师都具有多年临床急救和120急救中心工作经验,做到专兼结合。

4•2教学实训资源建设:为实现课程理实一体化创造优良条件,先后建立了开放式辅助教学系统,心肺复苏、气道开放模型10余套,以及模拟ICU病室,CPR模拟实训室、重症急救所用的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必须急救设备;并拥有了校外实习医院30余所,辐射省内6个地市,使学生在这些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一年,逐步实现护生向护士角色的转换。

第3篇:常见急救案例范文

关键词:PBL教学法;急救医学;实践教学

1急救医学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急救医学实践教学中,教师主要是现场随机带教,根据病房现有病例资源,进行说教式教学,教师说、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没有客观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学生对教学内容只进行粗浅的形象化记忆,并未达到真正的“意义学习”,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种粗放式教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1)学生认知特点不同,却采取相同临床教学路径,教学不得章法;(2)教学病例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与教学大纲要求不完全一致,加上临床教学课时有限,可能会出现实践教学草草了事的情况;(3)教学难点简单介绍,教学重点一笔带过,使“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导向”教学目标成为一纸空谈。

2PBL教学法在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1教学前准备

(1)教学对象分析:分析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学生与规培生、进修生特点,了解其医学知识基础,区分教学内容难易度,为后期PBL教案设计提供理论基础。(2)教学难点和重点分析: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急诊学》内容为基础,修订教学大纲,将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作为教学重点,如急性心肌梗死、过敏性休克、呼吸心跳骤停、急性有机磷中毒、严重颅脑损伤等,将常用急救技术作为教学难点,如心肺复苏术、洗胃术、除颤术等。坚持教学难点分层讲、教学重点细化讲原则,进行PBL教学设计。(3)PBL教案设计:由教研室主任牵头,定期集体备课,按照急救医学教学大纲要求,确定重点内容,最后设计问题。以具体临床病例为线索的PBL教学设计,往往隐含大量鉴别信息,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及遇到的困难给予理论支持,将问题及相关理论知识形成文本材料,便于教师后期总结反思。

2.2教学实践

以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一课为例,将实践教学分为4个步骤:提出问题、收集材料、解答问题和总结知识[6]。教学目的:掌握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治;教学重点:有机磷农药中毒程度分级;教学难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用药治疗。(1)提出问题:引入案例“林某某,女,56岁,口服敌百虫农药4小时就诊”。将病例资料发给学生,包括病史(因家庭琐事和家人争吵),症状(口服敌百虫农药约150ml,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有农药刺鼻气味等),体格检查(神志不清、急性面容、呼吸急促、口吐白沫、双肺湿啰音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11.4×109/L,ALT:126U/L,AST:134U/L,肌酸激酶:4200U/L,胆碱酯酶:224U/L)等。(2)收集资料:学生先明确诊断,然后通过网络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自主分析后续病情变化(如有机磷农药的中毒机制、生化改变、临床表现等)和治疗方案(如解毒药的选择、药物原理、不良反应等)。(3)解答问题:教学查房后,带教教师回顾抢救过程,鼓励学生针对患者病情以及相关抢救仪器的使用、操作,各环节配合情况等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共同讨论解决问题。(4)总结知识: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梳理、总结并形成文本,师生共享。

2.3教学评价

(1)课前评价;(2)课堂评价:根据学生课堂反应、专注度和参与情况等综合判断;(3)课后评价:包括病情总结、阶段性标准化考试等。从学习态度(20分)、诊断思维(25分)、沟通能力(15分)、操作能力(25分)、创新能力(15分)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其中,(1)(2)项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诊断性、形成性评价。

3反思

我们发现,PBL教学法可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基础知识和临床有效融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促进师生和医患沟通,提高人际交往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但是,PBL教学法应用于急救医学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1)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自学时常常抓不住重点,分析文献、引用可靠文献的能力不足,获取的信息单一;(2)案例资源匮乏,一些特殊或经典的临床案例资料有待丰富,一些操作方法缺乏直观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削减了PBL教学效果;(3)应注重教师培养,鼓励年轻教师在掌握PBL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陈秋虹,王文权,王书梅.PBL在高仿真急救模拟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8):1295-1296.

[2]关超然,辛幸珍.问题导向学习(PBL)平台之建构———案例设计、撰写技巧、参考实例与审核[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第4篇:常见急救案例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为主体;CTTM;急诊医学教育

急诊医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事故灾难频繁发生,全社会亟需高素质的急诊医学人才。而传统急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偏重医学知识的传授,而相关临床技能的培训相对匮乏,这种模式往往会造成急诊医学生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1-2]。随着当今社会对高素质急诊医学人才的不断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弊端不断显露出来[3]。徐州医科大学急救与救援医学系自2012年独立招收急诊医学本科生以来,立足于急诊医学自身的教育教学,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式立体教学法(casethree-dimensionalteachingmethod,CTTM)始终贯穿于急诊医学理论知识培训、临床技能实践等环节,在急诊医学的临床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适合急诊医学教学和实践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1以学生为主体的CTTM教学法

CTTM是将案例教学与立体教学有机结合、融汇贯通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采用电化教学、多媒体视频教学以及精品微课教学等手段,有针对性的设计急诊医学相关内容。真正实现了由单一化教学到立体化教学的转变,并发挥出多角度、大信息量和系统性的急诊医学教学优势[4-6]。而以学生为主体的CTTM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急诊医学生,在充分掌握急诊相关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很好地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和科研探索精神,从而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急诊医学人才的需求。

2以学生为主体的CTTM教学法的实施

2.1以学生为主体的CTTM在急诊医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急诊医学涵盖了心肺脑复苏、中毒、中暑、创伤、各种休克以及各科急症如: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呼吸衰竭等内容[7-9]。以学生为主体的CTTM教学法摒弃了传统医学理论课课堂授课的模式,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精心筛选典型急诊相关案例,采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教案内容,制作高质量的课件和视频,让同学们对急诊医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分调动医学生的积极性。在仿真模拟教学环节,尽可能选取涵盖急诊医学知识面广的病例,以真实病例再现的形式,采用标准化病人,模拟整个诊治过程。让学生以一名准急诊医生的身份,能够迅速通过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等资料的搜集,给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尤其是涉及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急诊医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做到重点突出,反复强化,达到让学生真正掌握该知识点的目的。当前正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点和知识结构的更新,紧密结合目前国际急救医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不断更新知识点和拓展知识面,让学生能够紧跟医学前沿,并就如何获取最新的医学知识和相关的医学进展,进行重点讲述,从而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讲授医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急诊医学生捕捉医学前沿信息的本领和技能,使医学生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终身受用。如在急诊医学教学中,对于急诊常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急危重症,选取典型病例介绍时,采用视频动画的形式,让同学们对于上述急症有个感性认识。紧接着提出核心问题——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有哪些?该如何治疗?首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提出学生自己的诊断和治疗意见。然后由任课老师对该病从常见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诊疗措施等方面,对该病例进行深刻剖析,最后强调相关临床路径、指南在诊疗过程的应用,梳理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并就一些常见的诊疗误区进行深刻剖析。通过上述授课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拓展知识面,从而达到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另外,为了让医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急诊医学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视频动画技术,展示各种海啸、地震、洪水灾害、矿难等灾害事件的紧急救援影像学资料,强调白金10分钟的抢救观念,结合实例向学生介绍急救医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2以学生为主体的CTTM教学法在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急诊医学生除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必须掌握多种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环甲膜穿刺术、深静脉置管术、呼吸机调节和使用技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现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多项急救技术。其中,心肺复苏术是急救技能培训的重中之重[10-13]。传统的教学模式常采用徒手心肺复苏模拟教学,然而对于学生心肺复苏技术掌握程度以及复苏效果的评价无全面、可靠的量化指标[14]。而以学生为主体的CTTM教学过程中,采用高仿真模拟人进行情景模拟演练,通过实时感应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能够及时反馈胸外按压的效果。同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设置模拟不同场景下的心肺复苏患者,对学生针对基础心肺复苏和高级生命支持的每一个环节所采取的救治措施,进行量化评估,从而使同学们注重心肺复苏的每一个细节要领。结合高仿真模拟人的反馈结果,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式。“细节决定成败”,通过此种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充分认识生存链各个环节重要性,并能够掌握标准、高效的心肺复苏技术。除此之外,对于现场止血、包扎、固定和转运等外伤急救技能的培训,同样采用CTTM教学法,模拟不同场景和不同伤者的情况,让同学们都能够学以致用,“身临其境”地对患者实施快速、及时、有效的救治,从而达到临床教学和实践环节的紧密衔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急诊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以学生为主体的CTTM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有益的探索

自2012年以来,徐州医科大学急救与救援医学系共为社会培养出三百余名急诊医学本科毕业生和八十余名急诊医学硕士毕业生,其中有近一半的毕业生进入全国大中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从事急诊工作,部分毕业生进入院前急救系统。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对于上述毕业生的临床技能都等到了充分的认可,少部分毕业生已经在临床、教学和科研方面,崭露头角,成为科室的骨干力量。正是以学生为主体的CTTM教学模式,才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很好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科研探索精神。总之,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CTTM教学模式,是适应当今急诊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学生为主体的CTTM教学模式或将会融合更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全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复合型的急诊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景荣,张立新,李雪翔.医学模拟教学在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8(14):224.

[2]陈威,贾立静,孙荣距,等.网络教学与急诊医学人才培养[J].临床急诊杂志,2014,15(9):557-558.

[3]刘慧琳,刘桂花.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教育新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16-17.

[4]DamapongP,KanchanakhanN,EungpinichpongW,etal.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ontheEffectivenessofCourt-TypeTraditionalThaiMassageversusAmitriptylineinPatientswithChronicTension-TypeHeadache[J].Evidence-basedcomplementaryandalternativemedicine:eCAM,2015:930175.

[5]AOKhan.Trabeculotomyversustrabeculotomy-trabeculectomyforcongenitalglaucoma[J].BritishJournalofOphthalmology,2006,90(1):125.

[6]李永宁.高级模拟联合情景式教学在急诊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7):13-14.

[7]孟庆义,钱远宇.关于急诊医学概念与模式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2):918-919.

[8]于学忠,刘继海,王仲.急诊专业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2):128-130.

[9]田英平,石汉文,佟飞,等.急诊模式与急诊医学的稳定发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8):754-755.

[10]李芳,文静,张笑,等.案例教学法联合问题导向教学法在急诊医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0):18-20.

[11]王立祥,孟庆义,余涛.中国CPR共识与美国CPR指南[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29(10):865-870.

[12]梁洁玲.心肺复苏新指南在急诊呼吸心搏骤停病人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8,8(2):386-387.

[13]文静,陈安宝,关黎,等.全科医学生急诊医学教学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6-27.

第5篇:常见急救案例范文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的热点,每逢大小长假,各乡村旅游村往往是人满为患。这对旅游村的医疗设施配备及医务人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当地村民的日常简单医疗需求,游客的安全问题也是应该给予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旅游村的卫生室现状及改造必要性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近几年兴起乡村旅游的热潮,许多有特色的传统村落借助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这些村庄一般都在中心城市周围,是小假期时城里人休闲的热门去处。但这些由传统村落改建而成的乡村旅游村,在公共设施配置上存在各种不足,特别是医疗这种较为基础但使用频率不高、不属于游客紧急需求的设施,往往不被景区重视。有的景区甚至没有配备必要的医疗急救设施,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也没有卫生服务站。近期曾出现多起由于缺少必要医疗设施而导致救治不及时的惨痛案例,在网络上多次引起热议,值得反思:在乡村旅游景区中是否存在这种隐患,以及如何通过医疗设施和专业医疗人员的投入,在满足村民的日常医疗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村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能力,保障游客的生命安全。基于农村本就落后的医疗服务设施和医疗服务能力,在乡村改造过程中卫生室的医疗设施配置及医务人员能力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村的卫生室改造要求

(一)规范要求乡村旅游村的医疗设施主要针对本地居民,并为游客提供紧急救助。游客对医疗设施中的卫生室、中西药店有较大需求量,对综合医院和门诊所需求较小;本地居民对综合性的医疗设施有较大要求。满足本地居民需求的医疗设施的设置,可参照城市公共设施标准。农村卫生室应满足基本的医疗职能,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兼顾预防、保健、健康宣传等职能,与综合医院的职能进行有效配合,形成完善的医疗服务系统。满足游客需求的卫生室配置,可参照《旅游卫生标准》中的规定:建立紧急救援和紧急医疗救助体系,能及时有效处理突发事件和意外人身伤害事故。非城市风景区设有医务救助站,配有专职医务人员及常用药品,建立处理突发事件档案。城市景区建立与城市紧急救援系统紧密相联的机制,有紧急救援预案并具备一般性救助条件,记录档案详实。

(二)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根据《村卫生室建设基本标准》:村卫生室须配备无障碍设施等必要基础设施;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和卫生室等分室设置,布局合理;有条件的可设置康复室。诊断室数量与医生人数匹配,候诊区设置合理。观察室应设有观察窗(能清晰了解观察室内情况),具备通风条件。各室布局合理,符合感染管理要求。治疗室配备治疗(处置)台、物品(药物)柜、无菌柜、冷藏包(箱)、出诊箱、急救箱(急救药品不得少于12种)、治疗盘、有盖方盒、利器盒、地站灯、必要抢救器材(如氧气瓶、开口器、简易呼吸器、吸痰器等)等。

(三)农村医疗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积极开展在职员工培训,开展关于医疗设备使用能力的培训、急救医疗知识与技能的专题培训。医护人员应当熟练掌握现场救护、使用除颤器、心脏复苏操作等各种急救技能。遇到游客意外受伤,应能够熟练应用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等救助方式第一时间对游客进行有效救助。招聘专业水平高的医疗服务人员或医学院毕业生,也是提升村卫生院医务人员素质的一种途径。应不断提高乡村旅游村医疗服务人员的诊疗能力和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农村医疗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景区医疗应急预案要求1.提高景区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针对景区医务人员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其应对各种突发医疗事件的应急能力。2.与综合医院等各方建立联动机制建立景区管委、村卫生室、120、综合医院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在发生突发医疗事件时能够迅速应对,争取急救的黄金时间。3.建立健全常见疾病的紧急医疗救援预案制订科学、简明、有效、易于操作的风险应急预案,规范主要内容,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做到尽早预防和有效防护。

三、柳沟村卫生室改造思路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北京市延庆区柳沟村作为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乡村旅游也已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带动居民就业和收入。其公共设施配备较其他刚发展的旅游村来说,相对完备,但在对其进行实地调研之后发现其公共医疗设施依然存在很多不足甚至是缺失。

(一)柳沟村现状北京延庆区柳沟风俗旅游村于2008年被评为年度“北京最美的乡村”,是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现有村民402户、1110人。乡村旅游是村里的主导产业,特别是以火盆锅为核心的“豆腐宴”更是香飘京城,许多到周边景点游玩的市民都慕名而来。医疗设施方面,柳沟村游客服务中心及志愿者服务站仅有创可贴等简单药品,并未配备急救设施。以柳沟村游客服务中心为中心,在10分钟(距离800m)、15分钟(距离1200m)步行距离范围内虽然有一个卫生室,但并未配置必要的急救设施。村卫生室的位置没有明显的指引标志且较为隐蔽,开门时间不确定(调研时并未开门)。药店也仅有一个,最近的医院是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10.2km)和北京市延庆医院(10.7km)。

(二)柳沟村卫生室改造策略柳沟村的卫生室想要满足村民和游客的不同需求,应该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在原有卫生室的基础上,依据《村卫生室建设基本标准》和《旅游卫生标准》中的要求,补充缺失的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和项目,对村卫生室的功能房间重新进行合理划分,为村民及游客提供切实的平时医疗服务和应急医疗服务。完善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及药品储备,积极开展提升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诊疗能力和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应急能力的各种专项培训,规范村卫生室的工作时间及工作流程,切实提升村卫生室的各项能力。

(三)柳沟村景区医疗应急预案完善景区急救设施的配置,提升景区的医疗硬件设施水平。预留紧急通道,在突发医疗事件发生时,能畅通送医,不浪费急救黄金时间。在景区建立常见疾病的紧急医疗救援预案,提前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在遇见突发医疗事件时能及时反应,为患者争取急救时间,与综合医院建立良好的联系,及时送医。对景区医护人员进行业务能力培训,对其他员工也应进行常见简单急救措施的培训,提升景区工作人员整体应急能力。

四、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导下,农村通过乡村旅游实现产业转型,促进村民就业及增加村民收入,乡村旅游业成为热门的乡村产业改造目标。我们在享受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红利时,更应该完善景区公共医疗设施,在满足村民切实需要的基础上,把游客的需求也考虑进去,建设安全的乡村旅游村。

参考文献

[1]杨宏强,孙丽华.景区紧急医疗救援83例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2015(19):44.

[2]刘云飞,焦明强.西部农村某镇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分析与建议[J].重庆医学,2014(34):4693-469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