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高等教育管理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摘要: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争议,而高等教育管理机智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经验实务到理论建构,最终走向多元探索的互通之路,并在管理者的实践活动中生成。本文通过分析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本质内涵,阐述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机智在实践发展中不断创新。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学;管理机智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历尽沧桑,学术界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要重塑理论体系,整合现有机制中的优质资源走向整体和谐发展的本土研究。必须扎根实践,从高等教育管理者自身的管理实践出发,通过对管理学机智的发生,管理实践现场的理解,获得必要的认识信息来丰富管理者头脑,增强高等教育管理机智运行中的人文素养,不断扩充管理者得逻辑思维能力,让管理者在实践中丰富,在经验中反思,在过程中建构合理的管理学机智。
一、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含义与特点
机智是一个多学科、多视角的复杂概念。因此,研究高等教育管理机智必须从复杂性视角着眼,深入分析机智在高等教育管理学中的实践智慧。首先,从伦理学意义上分析,亚里士多德在《尼克马可伦理学》中将“有品位地开玩笑的人”称作是机智的,认为机智是一种人际交往间的实践智慧,是德性和理性完美结合的产物。这与《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机智的释义:“脑筋灵活、能够随机应变”相吻合。从这个释义来理解管理机智,可以将它解释为高等教育管理者在管理实践过程中随机应变和灵活创造能力。从哲学视角出发,康德等人提出了机智的构成和发生都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渐进发展过程。此外,在教育学领域,范梅南从现象学视角对教育机智进行了合理结构,并提出“机智是一种教育学上的机智和天赋,它使教育者有可能将一个没有成效、没有希望、甚至有危害的情境转换成一个从教育意义上说积极的事件”。这从一个层面上说明了现代教学管理机智的积极价值是一种管理必然,与顾明远先生编纂的《教育大辞典》中对教学机智的定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教育大辞典中机智作为一种善于根据情况变化,创造性地进行教育的才能被广泛接受。因此,本文选择从机智的伦理学、哲学、教育学分析比较中发掘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普适性在管理机智的共同性之上的独特之处,即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智慧性、适切性和互通性。首先,智慧性是机智运行中的基础和开端。要具备智慧管理者首先需要对问题敏感,包括不回避问题和主动捕捉问题两个方面,这是机智行动的起点,是在实践中丰富管理经验、管理手段、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结构的的重要开端。其次,管理反思是对管理理念、经验和行为的跟进,管理反思可以帮助管理者形成良性的缄默循环,建构管理者的智慧管理结构。它起着一种判断、反馈和调整行动进程的作用,并由此决定着教师是否引发下一轮机智行动。此外,管理反思还是催生管理机智创新的“土壤”,是高等教育管理者超越实际的现象和情景,成为催生管理学机智的“源动力”,形成管理智慧的重要因素。其次,适切性是追求管理主体的受用性和普适性的需要。正如从现象学出发理解教育学一样,高等教育管理机智摒弃了管理理论上的成见和抽象的形而上学,倾注于个体真实的生活世界,力图发现管理真正的意义。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高等教育管理者能够厘清现实和理论的之间的关系,在智慧的基础上寻求管理学上的艺术,让现象背后存在的本质显现出来,将“虚假机智”从教育管理机智中分离出去,获得问题领域的直观经验表达,帮助管理者获得实践智慧的关照,从而充分体验学生的情感把握高等教育管理的时机,即时回应学生的生活表达,创造性地化解情境中的矛盾,培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情感体验。总之,高等教育管理机智是管理者在作出瞬间判断和迅速决定的过程中自然展现出来的人文智慧,它依赖于人的情感和对情境的敏感性,既充满管理智慧,又表现的自然随性。同时,教师的管理机智也是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中经过磨炼,运用教育科学理论逐渐形成的经验、才能和智慧的总和。
二、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现实困境
研究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价值和意义,必须突破传统价值理念的思想束缚和现代技术理论的控制性。站在现象界的表层深刻洞察蕴藏其中的教育管理机智。让管理者在管理学艺术中不仅表现出现有的管理水平和教育经验,更要充分挖掘管理学中的教育机智,来丰富高等教育管理机智。本文从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现实出发深入分析现存管理机智的真实困境。一方面,管理者运用管理机智必须有方法,能够灵活适度的运用管理学机智和教育学理论,并在方法上突破创新实现理论和技术的统一。众所周知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管理的对象也是人,人永远都是一个既不能被管理分割也不能被重新制造的整体。所以,并不是教育的全部都可以被看作是可控制的事情。尽管现代技术革新为全盘的教育管理奠定了坚实的认识论基础,普遍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可以控制在人们所希望的发展为度上的。诚然,现代科技理性却忽略了最直接的因素即人的自由发展问题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些内在的驱动因素往往并不能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温顺的接受管理。因此,就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来说,认识永远不是对现实的完美反映,而总是在建构和复制的基础上不断认识和革新,也就是说这一过程对于管理者来讲有产生错误的潜在危机。因而,高等教育管理机智在认识的基础上永远都不可能达到人们自为的真理,我们只是在通往智慧的路上不断革新不断重构认识和思想,让管理者能与不确定性对话、与事实对话,在发展变化中不断获得新的认知,从而更新管理机智。另一方面,在技术逻辑统治下的管理意义是通过外部表达的,而未在情境中充分表达。这句话不仅提示管理者技术逻辑的应用有必然的缺陷,同时也预示着一种新的管理逻辑必须建立在真实的情境基础上。然而,事实是情境在生活当中被管理者视为一个随时可以忽略的概念。这就是我们讲为什么高等教育管理机智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反而将其隐藏在管理者的情绪背后,造成虚假的机智运行逻辑,使得真实情境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被量化方法排除出局。具体表现为:第一,情境成了展现虚假政绩工程的重要手段,而不是作为合目的和合理性而存在的现实依据。第二,情境成了一种统一战线上的数字指标和操练指标,导致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不能针对具体问题讲实话。第三,情境的完整性丢失了,用碎片化的情境和被肢解的故事讲述管理机智的有效运转是管理者逐渐丢失了管理机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人无法以适切性的眼光来看情境与管理之间的真实关系。我们知道高等教育管理不是纯粹的性技术问题,它需要管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机智,它更注重人文和情境的真实表达,追求的是现象世界的机智运转而非技术世界的机智控制。从以上分析中,能够发现高等管理机智并非不存在而是隐匿在技术和虚假情境的背后,并未走出技术理性和固化管理模式的牢笼。它真实的困境是对自身的否定和对现实的抛弃。因此,想要摆脱困境走向真实的管理维度,我们必须有效合理的解决现存的问题,实现高等教育管理机智的新变革。
【摘要】信息化思路下高等教育管理实现了系统化、智能化,数据共享、信息开放等使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得到了很大发展。本文先对信息化思路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再结合信息化思想下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对高等教育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提高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应用的效益。
【关键词】信息化思路;高等教育管理;影响;特点;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已初见成效,结合高等教育管理的现状可以发现信息化思想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非常大,并且使高等教育管理的发展逐渐的趋于系统化、智能化。
一、信息化思路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
信息科技对当代教育的影响很大,在信息化思路影响下,高等教育管理的思路、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论从效率、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例如,信息化思路极大的影响了高等教育管理的效率,传统模式下人的工作量很大,且容易出错,数据的查阅、调取、应用等都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在信息化思路影响下,基于信息技术的数据资源库可以共享,相关信息联通、开放,在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对这些信息的应用和处理更为得心应手,且受益于计算机网络强大的存储功能和运算功能等,高校管理信息数据的存储、应用安全、可靠、方便,极大的提高了高等教育管理的效率。又如,信息化思想对高等教育管理质量的影响,一方面,信息化思路减轻了人在管理工作中的繁琐工作,提高了人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确保了人管理思想的客观性和系统性,促进了高等教育管理整体性、标准性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化思路为高等教育管理者提供了丰富的管理研究资源,并为教育管理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管理者可以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建立庞大的教育资源管理库,这样不仅方便了对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的整理、利用,还使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宝贵资源得以最完整、系统的保存,使以后的教育管理工作有了更多的、可靠的参考依据。
二、信息化思路下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
高等教育管理是教育学与管理学的结合,其中牵扯到法学、心里学等,就高等教育管理本身而言其过程复杂、多变,工作开展的难度较大,在信息化思路下,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放性和教育资源共享性,在信息化思想影响下,高等教育管理的工作过程较为透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互动性良好,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交流管理思想、经验等等,很好的提升了高等教育管理的效率。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避免了信息不通情况下的重复工作,由于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所用资源可以随时随地的从资源库调取,也可根据需要编辑、储存信息,拓展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空间,提升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二,信息化思想下高等教育管理获得了更多的教育资源支持,海量的信息数据存储为教育资源的开放利用提供了方便,使高等教育管理的效果更加突出。第三,信息化思路下高等教育管理的方向更多、效率更高,例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的各类信息数据都存储其中,管理者、老师、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权限查阅相关的信息资料,这一模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更为顺畅,也为教育管理提供了方便。又如,校园一卡通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校园生活服务,使其校园生活更加丰富、有条理,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第四,数据库的建设和使用将高等教育管理水平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信息化思想拓展了高等教育管理的思路,在信息化思想模式下,单个职能部门对信息数据的存储、加工和使用得到了满足,其他部门对相关数据信息的使用需求也得到了满足,且避免了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如数据的重复录入,信息的多次保管、存储等),不同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权限和信息使用权限对教育管理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存储、查询和调用等,很好的促进了高等教育管理效果的提升,因此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是当代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等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诸多领域中的一隅,因其学科的特殊性,故而呈现出其独有的特征,诸如超前性、连续性以及周期性等。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对于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见高等医学教育之重要性,毕竟高等医学教育事关医疗卫生安全以及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其管理也需要重点研究和探讨。医学教育的产生以及发展同医学的产生和发展相生相伴,密不可分。伴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不断革新,西方国家在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我国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入,医学教育管理学也相应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创新、从简单经验总结到深入系统研究的发展过程。此次笔者通过通读《实用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学》一书,归纳概括出该书中的一些特点:
首先,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双并重。在《实用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学》一书中,作者分章阐述了对于高等医学人才培养的教育管理模式,在靠前部分,重点强调了对于医学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突出对于医学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理论基础的夯实,作者充分意识到,扎实的理论基础至于医学专业人才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强调对于高等医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基础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到了该书的靠后部分,作者则更多的侧重于高等医学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实践操作、培训等方面的管理。毕竟对于医学教育而言,高等医学教育作为至关重要的一环,要强调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扎实的基础之上也要不忘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才能有利于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育,所以该书以专章论述了临床实践教学的管理以及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管理等内容。
其次,与时俱进的吸纳新元素。在该书中,作者重点探讨高等医学教育的管理相关问题。虽然医学教育管理这一概念以及模式在我国并非由来已久,但这一管理领域的发展却始终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在“教育技术与应用”这一章节,作者推陈出新的引入了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等概念,而这些理念是近几年来大热的新兴教学模式,由此可见,高等医学教育的管理也紧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吸收着新的元素,展现出新的创意。而将这些新模式、新方法引入到传统的教育管理当中,必然会使得管理模式呈现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能使管理成效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再次,反思发展的进程和经验。在该书中,作者利用专节对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了梳理,意在通过回顾发展的进程,结合当下发展的前景,为高等医学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行反思。除此之外,作者还在后文引入医学教育研究这一概念,通过回顾其发展历程,以求更深层次的为高等医学教育管理模式的革新以及发展另辟蹊径。可见,作者强调对于既往经验的借鉴,而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的优化,必然要在前人发展的基础之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防止管理的路径出现错误。总体而言,《实用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学》一书作为研究和探讨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的代表书籍,系统的阐述了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的体系,作者通过归纳和梳理,为读者呈现出较为完备的高等医学教育管理模式,与此同时,作者在其自身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之上,建设性的为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的模式提出了可行性发展道路。且该书更多侧重于为高等医学教育的管理提供实用性参考,因此在高等医学教育领域具有极高的理论参考价值。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时期所涌现出的新事物也应当与高等医学教育的管理相结合。尤其是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高等医学教育的管理将不再仅仅拘泥于传统模式,亟需与时代元素相结合,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革新理念,创新方式。因此,《实用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学》一书,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是在指导高等医学教育管理观念革新、模式优化、体系更迭等方面有着较好的实践价值。
作者:高丽芳 单位: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医学系副主任
摘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的背景下,高等艺术教育担当着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时代使命。为顺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要发展和繁荣高等艺术教育,必须要改革创新高等艺术教育管理。对高等艺术教育管理的特色、现状进行分析,探索一条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等艺术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提供有益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等艺术教育管理;内涵式发展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健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要改进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分类设置标准,制定分类管理办法,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党的报告也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等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因此推进高等艺术教育管理改革创新是大势所趋。
一、高等艺术教育管理的特色
高等教育管理一般的定义是:根据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发展规律,调配高等教育资源,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的各种关系,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的高等教育系统目标的过程。相比较而言,高等教育比其他层次的教育更为复杂、不确定因素更多,因此高等教育管理也更为复杂。高等艺术教育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高等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的管理。它既有教育管理的普遍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高等艺术教育管理的特殊性主要是由艺术教育的特殊性所决定。由于艺术学科的特殊性,使得艺术教育与一般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别,即使是艺术学科内部的各学科专业之间也相差很大,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必然决定其管理是一个独特而相对独立的管理领域与管理系统,我们不可能简单的照搬管理学的一般理论和原理就可以奏效,也不可能运用一般的教育管理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因此,高等艺术教育管理有着不同于一般高等教育管理的规律和特点,其管理特色主要表现为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体现艺术规律。1.高等艺术教育管理目标的特殊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高等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层次艺术专门人才。因此,高等艺术教育管理应遵循艺术教育的目的和发展规律,来调配高等艺术教育资源,调节高等艺术教育系统内外的各种关系,以更好的培养艺术人才,以提高艺术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和宗旨。这显然与其他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目标不同,具有特殊性。2.高等艺术教育管理资源的特殊性高等艺术教育资源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管理系统的组成成员是一群特殊的群体,管理的对象(教师和学生)是艺术家、从事艺术的高级知识分子、艺术专业学生等。因此,管理必须要符合这一群体的集体特征和心理特点,应正确认识和了解这一群体。其二,艺术教育的财务管理十分复杂,不同的艺术学科,投入的内容不同,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很难按统一标准进行量化管理。其三,艺术教育的物资设备管理复杂专业,由于这些物资设备是艺术教育教学科研所需的必备品,是具有特殊功能、专业性很强的专用材料和物资设备。由此可见,这不同于其他的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具有特殊性。3.高等艺术教育管理活动的特殊性从具体的高等艺术教育管理活动来看,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高等艺术教育组织管理的实践活动之中。管理活动的学术性很强,不能运用一般的行政方法进行管理。例如,教学活动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要素。艺术学门类下有五个一级学科和若干二级学科专业,且每个学科又自成体系,具有各自的特殊规律。以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为例,其中包括多个二级学科专业,且各专业差别很大,如音乐表演专业中器乐演奏和声乐演唱的教学规律完全不同。毫无疑问,不同的艺术形式具有不同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其教学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也十分复杂,因此教学管理必然具有特殊性。又如,高校教师的科研要求是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出版专著等。由于艺术学科的特点,除艺术理论教师外,大部分实践型艺术教师的科研能力主要体现为实践成果,如创作作品、艺术展演等。如果放在高校整体的科研考核管理体系中,艺术专业教师很难达到学校的统一要求。这也成为高校艺术类教师在科研考核和职务晋升中所面临的窘境。因此,在高校科研考核和人事管理等管理体系中应遵循艺术规律来制定考核标准和晋升条件。毋庸置疑,高等艺术教育管理实践活动具有特殊性。
二、高等艺术教育管理的现状
当前,艺术学科的发展具有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但艺术教育的发展至今仍是高校整体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面临许多现实的困境和窘况,高等艺术教育的管理任务十分艰巨。1.对艺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管理的关系认识不够艺术教育管理与艺术教育二者是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的。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艺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有其自身的艺术规律;艺术教育管理是实现艺术教育目标的关键保障,是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艺术教育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应严格遵循艺术的客观规律,切实保证艺术教育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促使艺术教育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艺术专门人才的目标全面实现。然而,在艺术教育的管理实践中,或是简单运用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而不能满足艺术教育的特殊要求;或是强调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而割裂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2.高等艺术教育管理体制相对薄弱,艺术教育管理不完善艺术学从“一级学科”升级为“学科门类”,这是艺术学学科发展过程中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艺术教育的价值也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然而,由于高等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等艺术教育更是一种特殊教育,其管理是艺术学、教育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但却不是简单的叠加,因此高等艺术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尚未形成规范化、系统化和体系化,管理不够完善。3.高等艺术教育管理模式单一,阻碍艺术教育发展高等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之一,但在艺术教育管理体系中未能充分体现艺术学科的特点,艺术教育管理模式也尚未实现与其他专业的严格区分。艺术教育专业明显区别于其他专业,教育管理模式特殊。尽管目前对于艺术的特殊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艺术管理的实际操作层面往往仍沿用一般的管理模式和方式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4.高等艺术教育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专业艺术管理队伍建设薄弱管理人员是实施教育管理的主体,是决定艺术教育管理成败的关键。近年来,虽然从事艺术管理的人员在学历、专业等方面提升较快,多数受过优质的高等教育,但管理实战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另一方面,我国高校整体艺术管理结构专业化、职业化不足,缺乏专业艺术管理交叉学科人才,艺术管理队伍建设仍很薄弱,尤其是在综合类大学从事艺术教育的管理人员没有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仍未建立成熟的艺术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等。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要遵循学术规律,科学地批判和借鉴西方的教育管理理论,并结合中国教育现实创建有特色的管理体系。学术研究视角下高等教育需深化学术理念,不断完善学术管理机制,构建科学宏观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伴随学术研究的深入,高校教学管理还要充分挖掘科研队伍的潜能,提升科研队伍的专业水准。研究表明,高校教学管理宏观改革只有全面实现学术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高等教育的实践管理水平。
关键词:学术研究;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发展趋势
伴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学术研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热潮,学术研究是高等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弘扬文化知识、传递人文正能量、辐射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在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学术研究将成为宏观发展的核心内容。透过学术研究视角,树立高校教学管理新理念,制定和研究多样性的管理方法和途径,将推动高等教育摆脱校园限制,逐步走向社会,走向经济建设发展的中心地带,促使高等教育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和中坚力量。
一、科学批判和借鉴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创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术管理体系
1.西方高等教育拥有丰富的管理体系,给予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理论性启示。西方高等教育管理起步比较早,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拥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形成完善的教育管理理论,并且衍生出众多的管理理论流派。西方高等教育成功地将企业管理学概念引入到高等教育体制中,并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形成了独特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1]。中国高等教育则相对发展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专门探索高等教育管理问题,理论体系匮乏,研究水平比较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到位,不能满足实际教育中高等教育管理的实践需求。科学借鉴西方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研究其创新思路,挖掘其先进理论与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实际情况的契合点,将有利于加快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完善的进程。
2.遵循学术规律,科学批判和借鉴西方管理理论,理性链接中西方管理理论。理论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精神产物,是特定环境的时代反映。西方高等教育教学理论产生于西方社会环境下,与西方的社会文化相吻合,故能够直接应用到西方高等教育管理中[2]。但是中国高等教育扎根于中国国情,拥有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教育环境,在借鉴西方教育管理理论时,中国高等教育管理者要充分认识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环境,秉承客观批判和科学借鉴的态度。不论什么学科理论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都需要学习者理性地分析和判断。本质上来说,借鉴理论的过程也是一种理性学习的过程,借鉴不是理论发展的结束,而是理论传播、发展和深化的起点,是理论发展成为经典理论的必经之路。中国高等教育在借鉴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的过程中,要充分分析西方管理体系的优势与劣势,大胆摒弃其劣势因素,理性而客观地融合中西方理论,反复地研究管理过程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偏颇性的理论,借用新的理论弥补其带有缺陷的理论,进而架构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二、深化学术理念,构建成熟学术管理新机制,体现教育教学管理宏观改革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