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高等教育管理学范文

高等教育管理学全文(5篇)

高等教育管理学

第1篇:高等教育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形成于1953年,当时的教育以函授形式为主,学生数也比较少。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需求的增加,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目前的成人高等教育也不再单指夜大学、函授、脱产班、业余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的传统成人高等教育,出现了普通高等学校的现代网络教育和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等现代远程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而且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类教育,其教学管理质量用服务质量观应该更加合适。服务质量观是将服务作为教育的基本产出,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教育就是为学习者提供教育服务,从而满足个人、家庭、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一种活动。这种观点揭示了成人教育质量的服务本质。

1北仑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质量问题分析

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从目前看,北仑区成人高等教育各办学机构在教学管理方面还缺乏高质量服务。

1.1教学计划管理采取“拿来主义”

北仑区成人高等教育各办学机构在教学计划制订时为图方便,都是采取直接向合作高校索取,拿来便用,只有个别办学机构结合合作高校的教学计划对其中的选修课做适当调整,没有一所办学机构会结合北仑区特点制订教学计划。他们认为直接采取合作高校的教学计划方便省事,可以与合作高校保持一致,在师资的聘请、教材使用等方面,都可以由合作高校帮忙解决。至于教学点学生的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生档案制作等都是由合作高校成教学院(网络学院)来处理,不需要教学点来做。如此看来,这样的教学点就相当于招生功能。教学计划套用合作高校的,因此其所开设的课程也就没有结合区域对人才发展的要求,也主要是搬用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有些课程对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来说实用性不强,比如个别办学机构在会计学专科学生中《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还不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学生日常工作帮助来得大。在教材建设上更是薄弱,各办学机构都是采用合作高校全日制相关专业的教材,与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结合不紧密,缺乏针对性。

1.2教学过程管理采取“自由主义”

从现在北仑区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对教学过程管理情况看,存在着极大的“自由主义”。

1.2.1学员参加面授学习自由度大

各办学机构对待学生真如“上帝”一般。虽然各办学机构都有关于学生到课率的要求,规定缺课1/3以上者不能参加考试,也有点名签到制度,但实际执行中存在着任其自流。学生想来听课就来,有事不想来就不来,甚至连请假都没有。办学机构的老师、管理人员对于学生的到课情况感到很悲观,说一届不如一届。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在访谈中发现:实用性强的课程面授到课率高于其他课程,如基础会计课程到课率高的;偏理的课程面授到课率高于偏文的课程面授到课率,如经济数学基础到课率高。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与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主观学习愿望以及课程考试难易程度都有关。报读会计学专业学生是希望通过学历教育获得财务管理技能,因此来学习的学员就相对较多。而经济数学基础课程对于成人高等教育专科学生来说是就是“拦路虎”,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学生希望通过面授课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复习范围。另一方面,成教学生工学矛盾突出是不争的事实,在北仑区的大部分企业实行的是单休制,而对于临港的码头作业员工来说,则是实行三班倒,他们难以凑到合适的时间来参加面授辅导课,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等原因抽不出时间来校参加面授辅导课。而且,工学矛盾严重更是阻碍社会人员继续求学的主要因素。在与部分企业职工的交谈中,问起为什么不继续参加学历深造时,年龄在25-35岁的人普遍说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学历进修。看来成人的工学矛盾严重是阻挡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最大障碍。随着成人边工作边学习,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学费负担已经不再是他们的主要问题。

1.2.2任课教师上课自由度大

在教学过程中,办学机构的上课教师自由度较大,教学内容以自我为出发点。鉴于各办学机构人手不够,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严重匮乏,各办学机构上课教师主要是靠合作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外聘教师来充实。在与教学点教务人员的交谈中,他们反映部分任课教师没有结合成教学生的特点来上课,采取“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一份教学课件,坐在讲台桌前就可以讲一上午,教学过程中严重缺乏师生互动,就是一味地给学生灌知识;还有的老师从考试出发,拿出教材,翻页给学生划复习重点。这种成人高等教育的自由教学极大挫伤了成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3管理教师服务意识淡薄

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着办学机构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没有尽到责任。在当前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给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带来了便利,然而却存在着学生因对学期课程安排不清楚从未上过课、学生不知道考试时间等现象。归根结底,这类问题的发生是因为办学机构人员服务意识淡薄。通过对北仑区域内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其中关于“教师的服务态度是否令您满意”的调查,得出是介于满意和一般之间。对于服务行业来说,追求非常满意才是目标,可见这里的差距还较大。

2提升北仑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质量的对策建议

2.1加强教学计划管理

各办学机构要加强与合作高校的联系,根据北仑地方经济特色适当调整课程开设计划,优化课程结构。办学机构在制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标准时要从学校自身功能、定位以及师资、实验等教学条件出发,要从区域性和行业性的现实状况出发,避免构建千篇一律、高度趋同的“大一统”的课程模式,可以采用“平台+模块”式课程结构的设计。平台课程包含通识素质知识和学科基础知识。其中通识素质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学生都需要掌握的知识,主要包括外语、计算机、法律法规等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则主要指能反映相同学科、不同专业学生都应具备的该学科的通识知识。如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学生需要学习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等课程。模块课程包括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技能岗位课程。具体来说,专业主干课程是反映专业培养基本规划和要求的课程,如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有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方向课程由反映同一专业不同方向的若干课程组成,学生可以按照各自不同的职业、岗位、兴趣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选修不同的模块。技能岗位课程则是反映学生掌握本专业技能及岗位应用能力的课程,着眼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以致用,该模块课程按照专业技能(等级)和职业资格等要求来设置,并要求学生通过参加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以及结合工作实际任务的完成等来取得学分。“平台+模块”式课程结构的设计上还要真正体现学分制,提供学生选课的自主权,而不是由办学机构教务处或者是班主任指定课程。在教学计划制定中要淡化理论灌输,强化技能培养。由于成人学习者学习目的的实用性、成人高等教育不能像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那样,以注重理论讲授,培养知识型、研究型人才为目标,而应根据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性、职业性、实践性等特点,把培养重点转向学员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上。

2.2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管理

2.2.1多途径缓解学员工学矛盾提高面授到课率

相关办学机构在安排辅导课前,可以先对学员的学习时间安排进行调查,适合晚上上课的学员组班晚上上课,周末能够休息的学员参加周末班上课。如果是通过与企业合作招生办学的机构,条件成熟了也可以采用直接送教到企业,减轻学员的工学矛盾,如前文所述的针对码头员工三班倒情况,根据员工的休息时间合理安排授课,可以选择在下午的1:00-4:00对上晚班的员工进行授课;另一方面,也可以聘请码头的资深技术人员进行教学,即作为员工的岗位培训,又可作为学历教育;也可以利用企业员工的在岗培训机会,聘请企业资深技术人员,结合专业课程和岗位培训进行课程授课,将学期的教学任务分解到企业在岗继续教育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办学机构可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授课,在教育教学中完全可以引入网上课堂,只要学生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耳机就可以实现在线学习,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与教师进行实时或者非实时的沟通交流。近年,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的应用也给我们办学机构教学提供思路,在成人高等教育授课中引入微课程、微课堂,办学机构将任课教师录制好的微课程通过平台发送到学生的手机中,只要学生有空闲时间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并不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来校参加面授课,极大地满足学员不同时间段的学习需求,缓解工学矛盾。

2.2.2提高面授辅导课质量

办学机构应重视提高面授辅导课的质量,对任课教师强调“教师上好每一门课、每一堂课即是最好的招生宣传”的思想理念。任课教师应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情况充分备课,重视辅导课的设计,讲重点、难点、疑点,而不是系统讲授,突出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知识习得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所获得知识触类旁通、灵活应用,解决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任课教师自己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学业务能力,提高课堂授课艺术,结合课程特点,积极开展项目化和实例化教学,将学生工作工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学习主题,将做中学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提高面授辅导课质量。

2.3办学机构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服务意识

马克思早已指出,服务是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这里的劳动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人高校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作为更了解社会需求的办学机构,更应该发挥其社会服务的功能。办学机构教师要转变角色定位,从“管理者”转到“服务者”,树立管理就是服务,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中心的观念,为学生的服务从招生环节开始,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再到学生毕业,甚至是毕业之后的人文关怀,能够这样一直坚持下来的全程优质服务,将为办学机构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源。办学机构工作人员提供的各环节服务要尽可能的涵盖成人学员学习与生活所需,可以表现为:招生环节要给求学者一个求真务实、耐心详尽的招生说明以及热情接待。教育教学过程的服务要全力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摸底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知识需求以及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开通办学单位所有人员以及任课教师的通讯信息,接受学生的提问并予以及时解答,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真正受益。在学费负担方面,办学机构对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等方面的帮助。学生毕业后能够做到人文关怀,在节假日给学生一个节日问候,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母校的时刻关注,他们将会正面来宣传母校,同样的,若他今后继续求学深造就会首选母校,而且还会推荐身边的求学者来母校就读或者是培训,口口相传的招生效果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广告的宣传。

3结论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日子里将是人们日常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因为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宁波北仑成人高等教育,在收获果实的喜悦中,也面临着几多较为突出的瓶颈和日益加剧的矛盾,若无认真正视,终将遏制今后的有序、健康发展。本文在服务质量观视域下梳理了北仑区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几点问题,并以拳拳之心逐条逐目提出解决对策,为其有序健康发展,献上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杜以德、何爱霞等著.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与创新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张秉让编著.成人教育的使命与战略选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胡银花.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市场需求及运作机制[J].科技广场.2011,(6).

第2篇:高等教育管理学范文

(一)学生数量骤增,硬件设施增长速度明显与其不匹配

自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逐渐转型,广大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得到满足。在这种愿望的影响下,我国高校连年出台扩招政策,成千上万的高中毕业生走进大学校园。但是,这种变化的存在和产生却没有建立在配套措施和政策同步发展的基础上。如学生的宿舍、食堂、实验室、教室等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最终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和不便。众所周知,学生管理工作是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的,而且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也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然而随着近几年学生数量的增长,高校将主要精力都用在场所的扩大和设施设备的增加上了,真正用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资金支持越来越小,限制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落后

传统的学生管理思维将学生置于被管理者地位,对学生采取的是高人一等的行政说教,完全是依靠硬性文件规范约束学生。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容易形成整齐划一的效果,但是却不能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育的最终根本是以学生为中心,各种制度的创设应当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着便于学生成长的宗旨,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管理措施。但是当前的管理理念却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在管理者的思想中,学生管理工作任务的完成就是将学生管好,而不是向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以促其健康成长。

(三)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心理问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孕育健全的人格,使其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而当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首要因素。造成当前的状况,一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原因,二是由于学校方面的心理教育和心理指导不足,三是受社会因素影响和制约。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教育部高教司新闻办的数据,“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校的心理指导教师数量虽然实现了大幅增长,但是与学生数量的增长速度相比却严重失调。在校学生数量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心理指导教师的增长速度,这种学生数量变化大、教师数量变化小的趋势和特点使得本就不被重视的高校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更加严峻。

(四)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管理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者基本为相关专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他们以辅导员的身份从事学生管理工作。高校没有关于学生管理的专业,实际工作中也没有该领域的相关人才。而且在学生管理队伍中存在素质不高、数量不足、职责不清的现象,管理工作没有规范性和科学性,管理者的素质亟待提升。此外,系统完善的学生管理体制尚没有建立,这对学生管理者来说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抓手,只能在工作中凭感觉做事,大大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系统的管理体制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来说是必要的保障,按章做事、循规管理才能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减少随意性,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且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支持力度较小的弊端,这对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来说极为不利。

二、新形势下解决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的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高等教育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性矛盾,同时这些矛盾的解决也是高校实现下一步发展的契机。为此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思想,建立新的学生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制定的教育政策和策略最终要有利于人才的培育和成长。为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树立服务意识,高校应当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转变传统观念,建立新的学生管理理念,加大服务力度,通过服务和引导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修养得以提高,人格得以健全。同时还应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高等教育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学生对一些不良思想的“免疫力”,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加大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物质保障力度

加大物质保障力度的现实途径就是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分担一部分高校的压力,使他们能够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门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后勤社会化是指师生员工的教学生活保障体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来运作和发展,使他们按照市场的规律,配置资源,提供服务。高校扩招应当建立在雄厚的后勤保障的基础上,住宿、吃饭问题是教师和学生安心工作和学习的最基本保障,只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才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序运作,既可以为高校扩招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同时又可以为学生管理工作分担一部分压力。

(三)管理应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指导思想

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在各种政策条文和具体执行中得以体现。学生管理人员应当在工作中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意识。学校关心和服务的对象首先是学生,学生在高校各项工作中是最重要的因素。用制度对学生采取硬约束的思想和理念是不全面的,为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引导学生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机制,使管理人性化。强烈的爱心是学生管理人员对学生开展工作的最有力保障,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此外,学生发展至上观应当在学生管理观念中树立起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当致力于学生才干的增长、能力的提升以及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学生管理工作应当创造条件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四)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工作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压力正在随着日益激烈的竞争而加剧,而且由于家庭、社会等复杂原因,学生的心理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他们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需要科学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教育工作帮助。为此,学生管理人员有必要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如可举办心理咨询讲座、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建立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积极健康的学风和校风影响他们的心理成长。同时还应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他们积极接触外界,培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从而形成乐观、大方的精神面貌。这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结语

第3篇:高等教育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职教育定位不准确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与本科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高职教育要求学生毕业后必须具备足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然而,有些院校在教学模式上仍属于压缩型本科教学,虽在高职教育全面课改的要求下也进行了院校的课程改革,但存在形式主义,没能体现出院校的职业特色,最终导致学生既不具备本科学生深层次的专业知识,也不具备中专学生就业的专业技能,难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二)课程建设不合理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不仅要符合高职院校所在地区经济的发展需求,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不仅需要教师、教育专家参与编写,还需要相应专业一线实践专家的参与。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本质上仍然是本科教育内容的压缩,缺乏实践专家的参与,课程的提炼加工过程明显不足,最终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开发不足,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高职教育要求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而具有普通高等教育和专门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这也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双重属性。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都是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到职业院校就职,他们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专业从业经验,难以适应不断更新的高职教育课改要求。具体表现为现场教学能力不足,专业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和专业实践经验缺乏等问题,导致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目标难以实现,从而最终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校企合作机制未落实

职业教育离不开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对学校而言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校的办学实力;对学生而言,能够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其就业质量;对企业而言,有助于提高其科技含量,促使企业蓬勃发展。现今,有些高职院校还没有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有些高职院校即便认识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却也因为企业的不愿合作或敷衍了事,导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不能实现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

(一)对高职教育进行准确定位

高职教育要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紧密依托当地企业,使社会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当前我国科技迅猛发展,并不断走向多元化、综合化。因此,我国的高职教育要紧随科技发展的步伐,高职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满足并紧随职业岗位的需求变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高职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技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文字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表达能力等都是高职学生所必备的能力。另外,面对我国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高职教育也应培养学生敢于冒险的创业精神。

(二)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强调职业技术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要针对专业岗位所必须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来构建课程体系,保证课程体系不仅要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学生就业要求,还要有学校自身特色。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可以成立专门的课程建设委员会,让本校老师、教育教学专家和企业实践专家以及学生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同时课程设置还要注意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比例,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应保证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要保证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建立高质量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学校教学的主体是教师,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教师的双重属性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专业的职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来自生产一线,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技术专家或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这样,既可以保证专业技能教学质量,又能使得学校和企业取得紧密的联系。学校还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学习,帮助教师不断补充前沿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水平。

(四)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要实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离不开校企合作,只有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并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严格管理,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实现高职教育的学习目标。要解决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的根本办法,必须通过国家立法来完成。要通过立法让企业来承担高职教育的责任,同时给予承担高职教育的企业在赋税和其他方面一定的优惠等,在此方面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

三、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其中教学管理部分又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因此,高职院校应将教学管理作为最中心的环节,及时发现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日恒.做实教师下企业实践,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5):71-74.

[2]王国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问题与对策[J].2014,10(31).

第4篇:高等教育管理学范文

对于“以人为本”而言,其所形成的理念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关键。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主,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便可以对民众的经济等权益实现最大程度的保护。而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将“以人为本”贯彻到管理工作中,可以将管理构架中各类角色变得更加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无论是对提升高校管理水平,还是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同时,对于高校“以人为本”来说,其含义就是要正确地认识到人的价值,并且可以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发挥出来。同时,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期间,还应该确立人的核心地位,保证在提升管理质量和效果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现阶段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认识程度不足

在高等教育教学的实际管理过程中,虽然管理人员已经逐渐意识到“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和制约,使得一些管理人员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一方面,在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一部分管理人员对以人为本理念中“人”的范围界定不明确,使得在管理中无法将以人为本理念彻底地贯彻和落实下去[2]。另一方面,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对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发展内涵认识程度也不够。所谓的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其本身就是一个管理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因此,在高校管理期间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是高校长久发展的必然选择。此外,在具体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期间,由于其思想以及价值观等已经基本成形,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其在成长期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以及个性,因此现阶段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而由于当前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固有化以及强势性,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学生的反感,不能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管理中,进而出现了各类管理问题,制约了管理工作的进行[3]。

2.2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过于传统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在管理模式方面,行政权力始终在高校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使得在实际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都属于被管理的一方,其在教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束缚,最终导致在具体的实践中,官本位思想非常严重。而这种趋势使得在“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中,“人”主体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迁[4]。简单来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或者科研工作中,其发展的潜力就会受到这种管理制度的制约,从而使得教师自身的自主创造意识逐渐缺失,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也无法合理地体现出来,进而导致“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也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进行。

2.3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开展期间,教师不仅属于组织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因此,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学能力对教育教学综合质量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和影响。并且,在教育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如果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可以有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结合现阶段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来看,很多学校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并且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及综合素养也有待提升[5]。在一些院校的发展期间,很多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其教育理念较为落后,不能及时地更新和改进,再加上教育手段也相对模式化以及固有化,不能对素质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致使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无法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仅影响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也制约了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渗透。

3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构建

3.1对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更新

通过我国的相关教育法则得知,高校的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践行“民主化管理”,而这一管理刚好可以将“以人为本”理念合理凸显出来。在对高校主体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放在管理的首要位置,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同时对其自身的价值进行深度的挖掘,保证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管理水平和效果。一方面,应该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将“以人为本”理念合理突显出来。所以,教师在管理期间,应该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能够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分析,不强制性地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交流和自主学习来提升自身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提升自己,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角色应该凸显出“以人为本”理念的价值。在高校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且,教师也应该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在教学管理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确保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对于教师而言,其还应该具备非常扎实的基本功,能够对自身的知识系统进行不断的创新,保证在高校管理中,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进而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效果。

3.2对教育教学管理手段进行不断更新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实际要求,合理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开展期间,为了可以进一步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用和价值全部发挥出来,应该积极对教学管理手段不断更新,强化教学内容。此外,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期间,校园文化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对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促进作用,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成长[6]。因此,高等院校在发展期间,也应该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教学文化活动中,将更多多样化的文化价值观进行有效整合,保证活动的多样化,以便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期间,其无论是精神还是情操,都能够得到进一步陶冶,强化学生的向心力,树立学生的价值观,进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3建立健全的考评机制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制约,使得教学评价的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出来,甚至在一些高等院校发展期间,教学评价一直处于表面化的情况。所以,为了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在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构建期间,一定要深化对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在具体的革新期间,应该对教师评价层面进行拓宽,不应该单从教师的教学技能方面评价,而是要从教师的人格力量以及奉献精神等层面合理衡量。严格意义上来讲,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并不单单是针对学生,还需要将教师包含在内。因此,从多个角度对教师进行评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评价的公平性以及公正性。此外,针对教学评价的结果,高等教育院校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对评价中较为突出的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或者物质奖励,以表示对优秀教师的鼓励和尊重。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在具体进行期间,教师不应该单以学习成绩作为统一的标准,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可以满足以人为本的评价要求,进而将评价的作用和价值全面发挥出来。

4结语

众所周知,“以人为本”是教育中的核心理念,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教育理念的发展。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各大高校的发展,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期间,一定要意识到“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明确其在管理中的价值,然后切实地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保证在提升管理水平和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同时,面对现阶段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期间存在的问题,学校也应该加大重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以及研究,明确问题的成因,然后科学制定问题处理方案,确保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问题出现几率。

参考文献

[1]陈唤春.以人为本理念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51):224-226.

[2]万艳.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的构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S2):295-297.

[3]卢殿山.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20):133-134.

第5篇:高等教育管理学范文

(一)教师业务水平、思想作风的建设

在加强教育管理的过程当中,教师是非常关键的所在,也是提升教学质量、效率的核心人物。[1]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强化对教师业务水平和思想作风的全面性建设,为教育管理的开展起到一个保障的作用。在这一过程当中,高等院校一定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通过多种路径和方式来促使教师本身敬业精神和思想素质的提升,使教师本身的业务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在这一过程当中,学校也应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真正的将质量作为教学的核心,将质量作为生存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校在发展中更加持续和长久,在教育改革的大潮当中屹立不倒。另外,在这一过程当中,对于一些骨干教师也应进行不断的建设,拓展教学资源、充分地调动这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使其在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水平的同时,也能对其他教师起到一个带动的作用,使得质量教学得到真正的实现。

(二)干部队伍工作水平、业务能力的提升

在高等学校的教育管理当中,干部队伍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因此,在教育工作当中,干部队伍一定要认真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落实好分内的工作,并展现自己的超高工作素质,来对教育团体起到一个带动的作用。在这一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对于一些工作原则一定要严格的进行服从,使得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在这其中,干部也应加强认知,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等,使得自身得到不断地提升、发展。

(三)教学管理和学生态度的完善

要想保障教学的质量,良好的管理体制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3]因此,学校应加强在此方面的作用,不断地进行体制的优化和完善,真正的落实好各个环节,并要注重日常中的检查、监督、总结、评比,使学生能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发挥好引导作用,使得教学的最终成果得到真正的保障。

二、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策略探究

(一)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教学模式

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目标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与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优势相契合,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学管理,使得管理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例如,在这过程当中,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应该根据学校当前的优势、特色和自身的发展特征、当地经济以及人才的实际发展需求,秉持着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制定好发展策略以及发展的最终目标。另外,在人才的培育上也应放远目标,真正的注重人才的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应用型的建设性人才,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增强教育的务实性和创新性。

(二)遵循学生本位,优化专业设置

高等教育在实际的开展当中,在开展教育管理这项工作时,一定要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这一思想和机制,将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所在,真正的展现出教育管理的核心价值。例如,在这一过程当中,应该真正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进行一些延长学习和提前毕业,不断地增强教学方式的弹性,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使学生能更好地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得培养方式更加具有人性化。另外,也应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对选修课和专业课的比例进行调整,使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都能得到拓展,使学生本身的自主创业的能力得到发展,使其在未来的众多人才当中脱颖而出,将教学的本质和价值得到真正的展现。

(三)完善统一标准,优化管理体系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也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保障,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例如,在这一方面,应该在科研发展、人才培养、社会实践等各种各样的方面上进行体现。如,在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当中,可以放置在用人单位、毕业、考核、招生等各个重点环节上,对于这些环节都要进行监测和存档,便于在教学质量管理当中的运用,真正的实现动态和在线管理,使得管理成效得到增强,达到理想中的最终管理成效。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人才的培育这一方面上,高等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而教育管理的最终质量不仅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声誉,对于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也产生了非常关键的影响。因此,在实践工作当中,一定要通过合理、科学的管理和教育模式,来对学生更好地进行管理,从而真正地发挥管理的效用,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奠定的作用,对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建设也发挥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李琴,王宏勋,李佳,胡申才.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的现状及教师重塑策略[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9,38(02):100-103+121.

[2]林晓庆.应用型本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策略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