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金融和经济学范文

金融和经济学全文(5篇)

金融和经济学

第1篇:金融和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经济学分析

1引言

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有效推动了我国新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实现了对传统金融市场的有效补充,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提升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

2.1覆盖范围广

互联网金融主要是依托于信息技术,因此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实现对金融及各项资料的整合与共享,企业可以将商品直观地展示给用户,用户也能够借助金融市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做出科学的决策。因此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互联网金融的覆盖范围大大拓宽,由于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的用户主要是小微企业,涉足的大企业还相对较少,但是并不影响其发展势头和影响力,互联网金融的覆盖范围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扩大的,可以实现一个地区市场资源及各类要素之间的最佳分配,也有效地推进了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联系。

2.2业务处理率高

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使得互联网金融的计算速度不断提升,在传统金融模式下,各类业务都需要人工计算,不仅会因为数据错误而带来较大的风险损失,还会降低业务处理效率。通过大数据处理可以节省人工计算的时间和成本,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同时用户也不用进行长时间排队,可以自己独立进行相关业务的办理。所以,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处理效率不断提升,减小了企业成本和资源消耗,带来了全新的金融体验。

2.3风险性较强

互联网在为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藏着较大的风险,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其潜在的风险性更大、损失更多、影响更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方案,而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政府政策、经济环境变化、信用等,一旦产生风险因素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信用风险已经成为当前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而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因此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问题,因此在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方面任重道远。

3互联网所产生的主要经济利益

3.1活跃了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发展模式,全面拓展了金融业的职能,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使得金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为紧密。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的阶段,经济发展的常态化更加明显,各行业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市场主体之间的活跃度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对于提升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互联网金融使得我国金融市场迸发出新的活力,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不断实现创新性发展,拓展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渠道,同时也活跃了市场经济。

3.2解决了很多企业的融资难题

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而融资难题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传统金融在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能力相对有限,不利于推进企业的持续发展。而互联网金融以其便捷、高效的金融职能,满足了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通过对金融资源的有效整合,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资金规模,通过网络审批等实现快速放款,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所面临融资难题,进而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3加速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我国市场经济经历了长期高速发展之后,发展势头逐渐放缓,整体步入新常态阶段,主要是因为市场发展活力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而金融行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高。所以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不断发展使得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了一股新的推进力量,也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要素,互联网金融通过对金融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渗透到各个行业中,使得各行业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进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速经济发展的步伐。

4经济学视角下提升互联网金融竞争力的策略

4.1变革资源分配方式

传统金融模式缺乏有效的借贷数据沟通平台,需要中介机构来完成交易。而对贷款客户来说,需要进行大量的严谨的审批,且都需要人工服务实现,因此其销路较低,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处于较低水平。所以,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要对原有的资源分配方式进行必要的变革,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摒弃传统金融的缺陷,充分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对数据的计算和检索,提升了金融服务者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各方面的成本,实现对借款人的直接评估,使得双方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目的,节约资源,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4.2创新交易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交易现金,当前很多资金交易都是通过虚拟网络实现的,因此可以通过电子支付取代现金支付。从经济学视角来看,要想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对其交易模式进行创新,要通过不断优化交易及支付制度,制定和实施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实现对突发性风险的有效规避,提升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安全性,提升各交易主体对互联网金融的信任度,使得互联网金融能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不断发展,以此提升其核心竞争优势,使其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方面贡献更大的力量。

4.3丰富产品形式

互联网金融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较快,互联网金融中隐藏着大量的潜在客户资源,通过对这些用户的不断开发来实现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所以,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开发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客户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互联网金融增量范围扩大的主导力量就是金融产品的不断更新,同时互联网自身也具有诸多的优势,因此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更好地实现对金融资源的整合,加强模式的创新,将产品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与生产,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使其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进而可以提升其市场占有率和其核心竞争力。

4.4加强对大数据的应用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其在各行业发展中的应用程度不断加深,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易,互联网已经成为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客户理财投资风险的有效评估,尤其是通过大数据手段实现对小微企业各项资料的审查,使得各项数据可以变得更加公开透明,实现对金融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整理,使得互联网资源可以得到更好地应用。因此,对互联网金融而言,大数据已经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其对大数据的应用能力直接决定了核心竞争优势。因此,强化对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是提升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5结论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是金融行业与信息技术行业的有效结合。对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进行经济学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使得互联网金融能够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从本文的分析来看,可以从创新资源分配方式、创新交易模式、丰富产品形式、加强对大数据的应用等方面出发,借助经济学视角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清兰.互联网金融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7).

第2篇:金融和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经济学

一、经济学视角下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一)互联网金融中主营业务的竞争力互联网金融当中的主营业务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众筹、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以及金融理财等,其分值均高于六分,主要体现出五大基础业务与传统的金融业务相比存在的明显竞争优势。其中,第三方支付的定位最早是电子商务工作的辅助,然而因为第三方支付具备资金沉淀与资金流的信息数据的相应分析与存储的功能,因此使其进一步的发展成了互联网金融中核心化的业务。第三方支付主要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把金融服务进一步的下沉到了零散小账户当中,扩展到了低净值的账户当中,不仅能够提升盈利,还能够促进普惠金融进一步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中企业战略与结构的竞争力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不断的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新兴企业与传统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尽管互联网金融给国内长尾客户与小微企业等提供了突破融资难与融资贵的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其能够提供便捷且跨地域,甚至是转账成本较低的支付方式给众多的网民,然而互联网金融的新兴为了能够在传统的金融市场当中立于不败之地,不被时展所淘汰,首先应当建立健全高标准的行业发展战略与明确的企业产权结构,积极地引进以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时刻保持战略技术的创新性,实时的分析以及掌握竞争者的动态做到防范于未然。

二、经济学视角下促进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性的资源配置,智能化的配置借贷双方的实际需求传统的金融模式当中,因为借贷双方欠缺合理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所以需要利用专门中介公司完成相应的操作。此外,因为借贷人进行信息审核以及审批等相关操作时均需要人工完成,所以办理的效率普遍较低,资源有效利用率同样非常低。但是,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之下,便能够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自定的完成相关信息的搜索,从而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在进行贷款手续的办理过程中,仅需在线进行表格的填写,便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收到答复,这样便大大的节约了排队等候所用的时间。

(二)产品形式的多元化互联网产业中提出的长尾理论主要就是互联网在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把大量闲散资金全部汇集到一起,统一的进行相应的理财以及投资。而这样的模式和传统的基金行业当中把细小的资金全部归集到一起进行集中化的投资存在相似之处,两者之间的不同在于平台。互联网金融需要充分地运用自身潜在的巨大客户资源优势,开发出各种多元化的金融产品进而满足于普通民众的实际需求,而进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才能够不断地扩展互联网金融的增量市场。与此同时,因为互联网金融平台不存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局限性,同时其拥有操作便利、低成本等优势,这便让碎片式的理财有了实现的可能性。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提高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便应当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实现产品的多元化。

(三)加大大数据控制与管理的力度随着互联网不断地发展,使得大数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普及。目前,社会中的网上购物、网络贷款以及小额理财早已十分普及,互联网早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大数据能够利用用户数据库的沉淀,增强对于用户在投资理财中风险的有效评估力度;众多的中小企业在贷款的时候同样是利用数据模型相关研究,进而选择恰当的创新型金融产品。经由大数据的强化管理,让信息变得更为透明且对称,进行大数据的有机整合以及有效的利用,使资源利用率能够最大化,促进互联网金融进一步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地发展,在促进金融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为广大客户提供了更为优质且人性化的金融服务,因此,互联网金融应当时刻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创新金融产品形式,利用自身优势,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金融和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实体经济;金融;金融化;金融风险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研究现状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化积累模式持质疑甚至否定态度,学者们开始关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

1.实体经济是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实体经济在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金融资本的产生是以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为目的的。蔡万焕指出,生产是金融的基础,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到支配作用。王定祥、李伶俐、冉光和指出,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产业资本创造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实现剩余价值,金融资本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提供必要的信用,从而保障资本主义产业循环的顺利进行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乔纳森•特南鲍姆指出,要想经济健康发展,就要保证实体经济的主导地位,并支配金融的发展。洪崎认为,支持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肖斌认为,金融并不创造价值,它存在的意义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西华大学会计省级特色专业课题组指出,我国的实体经济需要金融引擎助推。卫兴华、孙咏梅指出,没有坚实实体经济基础的虚拟经济将危机四伏。何自力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业本职是服务于制造业,但随着制造业步入衰退,资本逐利本性必然导致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独自膨胀,最终因失去发展根基而陷入困境,2008年金融危机既是证明。

2.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调性会反作用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如果金融能够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协调,就会带动经济增长,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否则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削弱经济增长失去价值创造的根基,给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风险及不稳定性,甚至造成金融危机。因此,要发挥好实体经济的基础性首要地位和金融的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就必须在保障实体经济强健的基础上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首先,有学者指出,金融的深化发展对实体经济起到促进作用:格利和肖以及麦金农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的研究,得出了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金融深化的程度成正比的结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逐渐放开金融压抑、采取金融自由化,让金融更高效地为欠发达的实体经济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莱文等学者研究发现,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结构的改善能够实现资金的有效转移和最优配置,并证明了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系统演变如何促进经济发展。但并未对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出明确结论,德米尔古克-肯特和罗斯•莱文两位学者继续了戈德史密斯的研究,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样本进行实证研究,说明金融发展的总体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此外,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陷入金融化,金融逐渐产生脱离实体经济独自扩张的现象,从而学者开始关注金融的消极层面。并得出了一些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协调会背离进而挤压实体经济利润,导致经济发展受阻的研究结论。托宾指出,如果企业对金融投资收益的预期大于生产投资收益,就会将资金用于金融投资而非生产投资,从而产生“挤出效应”,减少生产性投资会导致实体经济的萎缩,助长金融泡沫的膨胀。印兆祥、安世友提出,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协调会导致两种分离,产生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阻碍或破坏:即金融业发展落后于实体经济导致金融抑制分离;金融业过度发达脱离实体经济导致金融过度分离。孙妍、郑贵廷认为,用于发展实体经济的资本如果被虚拟经济过度占用,就会形成投机泡沫并扭曲货币资本资源配置。

3.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格利和肖开创性地提出了与以前主流经济学家完全不同的观点:他们否定了“货币面纱论”,并将货币金融变量纳入经济增长的动态模型,认为货币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信用创造和经济增长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还在《金融理论中的货币》这一著作中开创性地提出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即货币金融等因素如何影响物价及产出,而后者又如何反过来影响前者。1973年,麦金农和肖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和实体经济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把货币理论与经济发展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首次提出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即金融体系特别是提供中介作用的银行体系起到资本动员的重要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在经济稳健增长和发展的同时,会反过来带动并促进金融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使金融体系能够动员更多的储蓄,发挥更完善的功能来促进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这就是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洪崎认为,实体经济与金融相互交织,实体经济既为金融发展创造机遇,又对金融提出课题,迫使其转型升级,为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使其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更好地满足经济增长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需求。李杨认为,金融发展要遵循为大众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和为科技创新服务三个原则,而不应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只是为资本服务。只有端正了金融的服务功能,才能更好地实现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合规律性研究

如果从马克思主义有关金融和实体经济关系的理论出发,即可得到金融与实体形成上述关系的根本原因及未来两者的发展趋势。

1.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是货币金融产生的原因及改革的动力,金融利润来源于对实体经济创造价值的分割。首先,马克思货币金融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以及剩余价值论基础上,为货币及金融的起源与发展做了合规律性的科学阐释,为后来学者的研究奠定了正确、坚实的理论基础。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金融基础的货币,来源于商品交换的发展需要,作为实在劳动商品的商品货币,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作为媒介与商品进行交换的。作为金融部门的最初形态即货币经营部门产生与商业部门一样,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从生产部门分工而出来的必然产物,它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基础上,应其经营需要而在信用制度条件下产生,为生产和流通提供货币经营与管理的业务。金融部门不产生剩余价值,只是参与分配来自实体经济的剩余价值。其次,实体经济发展需要迫使金融不断改革,从而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两者交互运动得到良性循环。马克思研究了产业资本循环与积累中对货币资本需求的规模不断扩张,从而迫使金融体系设计出越来越发达的信用工具来变革货币资本的运动方式,将货币资本发动为借贷资本以最大限度将贮藏货币产生的货币资本闲置用于缺乏足够货币资本而不能进行生产或扩大再生产的实体经济部门;以解决固定资本流动性而发动的、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虚拟资本形式等等。总之,金融总是想方设法以最广泛的形式、最大的流动性与最小的流动成本为职能资本发动尽可能规模巨大的货币资本。

2.生产垄断带来的金融地位提高以及“金融资本”产生。随着资本积累矛盾的深化,竞争日益激烈,生产大规模集中和垄断出现,要求能够为其提供大规模货币资本进行融资的银行出现,从而产生了银行垄断。银行因为大规模的货币资本集中,体现出了巨大的权力集中,银行贷款给垄断企业,垄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了其能够顺利还款,即决定了银行的款项能够收回以及未来能否正常经营。因此,银行和实体部门成为利益共同体,银行占有实体部门的股票和兼任董事、监事而控制实体部门的经营。金融控制并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形成了金融寡头,列宁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金融资本”的概念,即:“生产的集中,从集中生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日益溶合或者说长合在一起———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

3.实体经济陷入停滞导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功能异化。伴随资本主义积累矛盾进一步激化,与20世纪70年代初,实体经济发展陷入停滞,资本逐利的本性必然放开金融管制,以便为资本寻找到尽可以增殖的金融渠道。此时过剩资本纷纷从实体经济转入金融领域获取投机利润,试图用金融资本积累的方式代替产业资本积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步入金融化。实体经济步入衰退,无利可图,货币资本开始想方设法寻找增殖途径,迫使金融扩张,离开实体经济利用投机的方式获取利润。这正是意味着金融在衰退前的最后挣扎,下一步即将面临金融衰退……整体经济运行疲软。

4.金融化是实体经济以及金融走向衰退的标志,是不可持续的。由此看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金融化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造成的资本积累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的结果,即实体经济陷入停滞后资本为了获利本性开辟出可供资本独自膨胀的金融市场,这种金融繁荣是建立在实体经济萎缩的基础上,是不产生任何价值增殖的投机行为,金融部门的投机利润只是对过去创造的价值的一种掠夺性再分配,是金融对实体经济功能的异化,它是不可持续。因此,金融膨胀并非意味着金融的健康发展,而是实体衰退的表现和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兆。因此,金融化无法挽救实体经济停滞,只能使其陷入更深度的萧条。要想经济和金融恢复健康发展,最根本是需要通过创新和技术改革来提供重启实体经济新的增长动力,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活力。实体经济发展良好,才能带动金融进而整个经济体的稳健运行。

三、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协调性发展的对策研究

1.始终将实体经济放在基础性首要地位。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因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力以及金融监管严格从而控制住国际上的金融大渗透,这充分展示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稳定经济和应对危机面前的制度优势。我国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吸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化的教训,汲取其危机后对发展工业、将工业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这一经验,将振兴实体经济放在基础性首要地位。如: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把振兴实体经济放在突出的核心地位:2013年7月提出“中国强大要靠实体经济”;2015年他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实体经济赢利能力”;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加快绿色发展,发展实体经济……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在报告进一步指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等等有关重视和加强实体经济建设的重要思想表达,同时也体现出我国目前实体经济发展所遇到的重重困境。面对我国目前实体部门债务杠杆率高企对实体经济利润的挤压、伴随利润率下降出现的资金逃离实体进行金融投机从而导致实体部门固定资本投资下降以及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困境以及金融现存的巨大的脱实向虚风险,急切需要创新型技术激发实体经济增长活力,更需要建立其以实体经济为核心、发挥金融服务好实体经济功能的经济增长结构。

第4篇:金融和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经济学;金融公证创新;教育公证;普通生活

一、背景

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和教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平时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融公证业务,和教育公证的创新都与国家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传统的金融、教育到现代的互联网金融公证经济创新和科学的教育公证的体制,尤其是现在的这种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每一个都会有金融、经济,教学的需求,都离不开教育公证的体制[2]。随着时代地向前推进,民众参与金融经济、教育教学活动的也越来越多。这些已经融入社会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之下,不仅是国家的发展,还有广大民众的利益,都会和金融经济、教育教学的安全稳定有巨大的关系。当前,金融公证创新经济、教育公证制度完善创新发展,金融公证服务、经济公证服务、教育公证服务的创新层出不穷,但是,社会民众对这些层出不穷的服务和产品缺乏了很多的深入了解和相应的投资知识,他们普遍在投资过程中属于弱势的一方,很容易受到合法权益的侵害。在社会民众的这些知识还没能追赶上现代快速发展的步伐下,加强对社会民众的这些认识,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也是保护社会民众自身利益的有效途径,所以,加强这些知识意义非常重大,不可不行。

二、经济公证学的重要性

(1)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民众并不太注重学术强调的经济公证创新学,而只大多只关心怎样才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获得更加优质的服务,住上很舒适的房子,拥有更好的生活品质。其实,这些就是我们大家日常生活的经济学。(2)与我们相关的经济无非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虽然我们大家没有一点能力去调节价格,但是我们却有能力用与这相关的知识来管理我们的消费,而且理智的消费也将是我们大家生活中最应该学习的一部分。(3)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将带动国人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关系,将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可靠。而且在入世后,我国的进口关税也将进一步的大大降低。国外的大量商品将也会大量的进入中国的市场。与此同时,也必将会提高我国商品的产品质量。因此,物美价廉,优质丰厚的商品种类和高质量的服务将会成为民众的最大实惠。(4)入世后,也一定会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公证的创新发展过程,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规范市场经济公证的法律法规不断地创新完善和建立,而且更加公平,开放市场的体系建立起来,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和行政的透明度也将大大的加强。(5)此外还应让消费者树立一个良好的金融公证经济学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有一个优质的消费意思。当然这里边的问题关键还是如何让经济学起到作用,就比如GDP,GDP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总产品和经济服务的价值。还有GNP,GNP说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获得的收入[4]。通过对这两个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知道我们的经济水平。

三、加强金融公证业务的教育价值特点

(1)金融公证业务教育是针对与全社会民众的教育知识的加强传播,这其中涵盖了金融公证服务、金融公证产品、金融公证机构的工作者,以及金融公证产品的投资者和潜在的金融公证接受者。不仅仅是如此,金融公证业务教育的内容还包括了解金融公证创新知识、加大金融公证意识、如何规避金融的风险、选择理财的方式、加强信用的建设等等。所以,当你足够的掌握这些金融公证的知识后,你将完全可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随着金融公证创新市场的急速发展,金融产品的快速创新,社会民众对于很多的金融公证衍生品缺少正确的认识。所以也正因为这样,每当在购买金融公证产品的时候,大多都过于依赖金融公证机构等工作人员的推荐,导致对此类信息缺乏多的对称性,而金融公证机构的人员由于产品报酬结构的设计问题,有时也会对投资人造成很大误导,促使投资人去购买和自己不相符合的物品和抗风险能力弱的金融公证产品;其次,社会民众由于对教育知识的认识不足也会导致消费者做出错误的选择。(3)而且金融公证业务的创新具有专业性,规范性,复杂性和限制性等特点,它是对所有金融活动以及与金融活动相关事物中公证实物的总称。当前金融公证业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有金融活动相关的和带有融资性质的业务,而且金融公证主要又是以合同文本的形式进行证明,而合同的主要内容,又涵盖了金融公证业务,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等等,对于当前的普通民众来说,这些往往都比较复杂。而且我国金融公证制度的完善和建立,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学好金融公证将是最基础的要求。如果普通民众缺乏一定的金融公证业务方面的知识,那么在进行金融公证方面的活动,将会很难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当前普通民众还应加大对金融公证知识方面的学习。(4)目前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我国又出现了互联网金融公证业务。虽然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公证对我们来说会有很多的便利,但是从当前的全球范围来看,互联网金融公证的教育仍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还有很多的相关政策需要去创新制定和完善。现在,互联网金融公证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类的因素,在这其中既有国家层面的政策原因,也有地方政府方面的制约。而且目前也有着许多的不法分子借着互联网金融公证教育概念的兴起,而当前的民众因为对金融公证教育知识的严重缺乏,以及自身安全防范意识非常的淡薄,常常会成为受害人。所以,对于当前的普通民众来说,我们在除了依靠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外,还应持续地加强自身的金融公证知识,丰富自身对金融公证教育的了解。

四、教育公证教学的管理现状

(1)当今教育公证是人类文明的价值追求,而个体教育公证是社会公正创新发展和完善社会公正制度的内在驱动力,特别是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这个群体教育公证的塑造,会进一步影响大学生的发展前途。报告指出:当前教育公证发展极其不平衡不充分是制约新时代大学生前进的主要因素,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公证创新进程中要解决的重要任务。(2)通过一部分的调查问卷发现,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在教育公证方面存在满意度低,实践行为功利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还未有效的及时跟进教育公证制度的创新,同时也没有形成教育公证培育合力。因此,这将十分不利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创新发展,有关部门还应加大对教育公证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以此来培育新时代优秀的大学生。(3)将保障和改善民生,已将教育公证放在了突出地位。而教育公证制度是一项预防性的法律制度,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和民众法律意识的增强,教育公公证的创新将势在必行,而教育公证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又将会为我国培育出大量的优秀人才。所以,有关部门,应将教育公证的创新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充分保证教育公证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

五、结束语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一个人、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随心所欲的享受自由经济公证学、教育公证制度、金融公证业务生活这个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虽然金融公证学、经济公证学、教育公证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伴随我们一生,但是我们还是更应该努力地去研究、了解,不能光把这些当成一门竭尽回避的学科。和其他的事物差不多,我们只有去深入的对这些了解之后,你就会发现它们并不是特别难以理解的学问。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去重视,因为它们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满足。

【参考文献】

[1]陈昆.浅析经济发展背景下公证行业的创新发展[J].时代金融,2018(6):239.

[2]中国公证协会.我国公证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J].中国司法,2016(1):57-61.

[3]郑甲勇.身边的经济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林春霞.浅析新时代如何增强公证行业发展内生动力[J].法制博览,2018(30):199-201.

第5篇:金融和经济学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影响因素

引言:

在我国全球化发展背景下,金融和贸易之间相互依托并共同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但是传统的国际贸易和金融发展理论都忽略了彼此之间的影响。金融是属于跟随经济学出现从而产生出来的产物,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这方面的联系;而对外贸易的定义而言,则是出于两个国家之间通过资金或者是货物的方式形成等价交换,以此来获取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同时,对外贸易不仅属于开放性经济交流方式,更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能够有效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和共同进步。

一、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

若是从客观角度展开深入分析的话,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属于两种不同形式的经济体系,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之间存有密切关系,能够一同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提升做出重要贡献。首先,国际贸易当中包含金融发展,所交换的东西也是多样化,不仅可以是商品,还可以是知识文化等,通过相互交互的方式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同时,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来看,金融服务行业正在发展中占有着重大比例。而且伴随金融行业的发展,在一定层次上促进了我国贸易的发展。并且国际贸易的进步也在一定层次上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影响,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正在逐渐密切发展;其次,国际贸易主要包含知识产区贸易和服务贸易等,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能够给金融市场产生奠定一定基础。而金融发展主要包含以货币为交换方式的资金流通和运转,有效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由此可看出,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能够在一定层次上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流通。

二、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

将从国际贸易结构体系、国际贸易汇率政策和国际间的竞争力等多个方面,针对国际贸易稳定对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因素,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

1.对国际贸易结构体系产生影响

现如今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特点,金融发展针对国家经济发展建设有着重要促进作用,但是在促进的过程当中还存有抑制经济前进的风险存在,因此,在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合理配置资源,还需要加大国家和政府等多个方面的监督管理。将以某商品为例,相对于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要比发展中国家更为迅速,所以在产品生产经营和技术方面,要比发展中国家占据更为有利的条件,能够有效减少向发展中国家针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和依赖,从而借助于外资的方式向国外进行引进高端技术。

2.对国际贸易汇率政策产生影响

在进行构建金融政策的时候,我国政府及相关机构需要从三个方面实现创设,三个方面主要包含复汇率制度、外来货币的汇率流程及外来货币的多少。通过构建有效的金融政策,进而整改金融市场和国际贸易。虽然现如今我国正在处于发展中国家,但是由于我国针对金融政策的重视在这一领域中较为完善,所以,也创设了可实施的汇率政策,在一定层次上有效促进了我国对商品出和进的积极作用。

3.针对国际间的竞争力产生影响

国际间在金融方面进行贸易的内容包含国际货币结算和资金金融等内容,为了能确保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有效避免企业融资,从而降低企业在运营发展及运营商的风险和损失,将从根本上有效促进国家在国际间的竞争力,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比如发达国家在国际竞争当中占据有利位置,这也属于金融业务实现快速发展和优秀发展的主要因素。

4.互联网金融技术产生的持续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得到了持续发展。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在一定层次上,促进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发展,而且还可以借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多样化特点,促使贸易总额巨额化;其次,互联网技术还能够让金融服务突破时间和空间等多个方面的限制,让双方之间不受限制地实现服务对接。比如当前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实行的网络银行、网络证券以及电子支票等,都在一定层次上有效提升了国际贸易的货币交流安全性能;最后,在互联网时展背景下,不仅能促使金融贸易实现自由化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国际化的互联网工具实现两者之间的贸易往来,还能够让各个国家之间的金融科技标准,逐渐向着统一化实现发展,合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方式,让金融科技红利能够有效促进贸易往来。

三、国际贸易实现稳定发展的对策分析

在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国际贸易要想实现稳定发展,就需要从加大金融市场和国际贸易探究、加大外贸企业的创新力度等多个方面,实现稳定发展。

1.加大金融市场和国际贸易探究

针对学术界及相关科研单位而言,应当在实际工作当中针对金融理论和贸易关系加大探究力度。首先,国家应当针对金融贸易专业加大投资力度,积极鼓励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新模型,并且还需要结合实际数据针对金融贸易方程模型实现整改和创新,从而得出全新的结论方法;其次,由于我国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对金融和贸易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其他国家已经得出了成熟的结论,所以,要想合理运用西方国家研究成果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就需要我国学者能够和国外优秀人员进行相互交流和合作,进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2.针对外贸企业的创新加大力度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外贸企业应当学会如何在市场竞争当中抢占先机,从而适应于当前社会时展形势,并且还将需要积极面对由于国际形势变化从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首先,行业内的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到合作中,将以友好的形式开展竞争;其次,外贸企业还需要在发展当中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通过全方面了解和认识国际贸易稳定对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然后针对所有生产要素实现合理分配,以此来实现贸易的全球化;再次,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外贸企业还需要不断升级现有的信息系统,同时还需要针对产品进行升级,从而帮助企业能够在运行发展中更好地控制成本,最终实现自动化管理;最后,外贸企业还可以适当向外界进行聘请一些专业人才,针对产品线的投资加大重视,进而提升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的竞争力。

3.有效完善国际贸易金融体系制度

在完善国际贸易金融体系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时候,不仅需要有效促进金融业务的发展,同时还需要积极鼓励企业能够使用高科技金融产品实现国际交易,从而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贸环境,同时还需要运用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在国际贸易中发生风险。首先,我国相关政府可以运用电子渠道的方式开展国际贸易销售,积极鼓励企业能够借助于网络渠道和国外客户实现对接;其次,不断促进电子征税的实施力度,电子征税不仅能减少税收成本,同时还能减少人工操作环节,确保国家税收能够及时入库。由此可看出,我国应当针对网络支付行业的发展加大支持力度,通过网络支付的方式针对金融机构实现审核和排查,进而提升网络支付企业的审核标准,并且还需要定期针对金融机构开展风险排查,确保所有正在执行的机构具有安全性和合法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的稳定能在一定层次上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持续发展,而金融市场则是能针对稳定进一步加大国际贸易的稳定,两者属于相辅相成的存在。若是针对对外贸易在经济方面的整改,则是能够体现在金融的汇率政策中,而金融汇率的整改则是会对外贸易产生影响。因此,稳定金融市场和国际贸易,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晋恺.浅谈国际贸易的稳定对于金融市场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9(01):151.

[2]赵亚楠.浅析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8(23):78-7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