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小学数字教学范文

小学数字教学全文(5篇)

小学数字教学

第1篇:小学数字教学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环境;小学阅读教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成为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应用网络校园,开创一种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的教学模式,是社会和未来对学校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要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是学生形成诸多能力中的基础能力。目前而言,语文阅读教学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化环境的教育魅力,把它适时地融入到小学阅读教学之中。那么如何设计一节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阅读教学课例呢?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激趣。

(一)查知作者导入

作者的生平与写作背景,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前,教师查阅网络资源,将作者的生平、所处的时代、代表作品等信息利用数字化手段有效的组合,根据教学需要呈现给学生。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学生对故事本身已经十分熟悉,对安徒生这个名字也早就知道,教师根据学生对文本的了解情况,边出示画像边简介安徒生,引领学生真正了解名家,并通过网站了解周作人先生对安徒生童话的评价“以小儿之目观察万物,以诗人之笔写,故美妙自然,堪称神品”,学生通过他人对安徒生作品的评价,产生想品其美妙自然的语言的学习动机。

(二)相关视频导入

多媒体网络资源集声、形、色、动态于一体,给人以多感官刺激,极易营造学习情境,加深体验。如在描写历史事件类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故事背景离学生时空距离比较大,常常感到学生很难入境,不易共鸣,而多媒体资源则具有明显的易加工转化和直接可视的特点,强烈的视听冲击可以重现历史场景,给学生带来现场感,有助于学生了解内容的背景,感受当时的场景。如《长征》阅读指导时引入《飞夺泸定桥》的电影画面,则把学生们带到了强大的故事背景之中,当学生们观看结束后对于体会当时红军战士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最终创造了奇迹则能产生强烈的思想震撼与共鸣。又如在教学法布尔的《昆虫记》一课时,在学生读完各种各样的“蝉”之后播放《动物世界》中“金蝉脱壳”的相关视频资源,形象逼真的画面、动态可感的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加激发了学生对《昆虫记》的阅读兴趣。

(三)背景简介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历史事件类课文的阅读教学,由于故事背景离学生时空距离比较大,常常感到学生很难入境,不易共鸣,尽管教师慷慨激昂地讲解学生们也无法身临其境、情动辞发。教师事先在互联网上查找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源,制作成主题网站,供学生阅读浏览,进行研究性学习。如教学《世界和平条约》一课时,由于孩子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对于战争并不了解,对于和平的向往不是很强烈,如果局限在文字内容上,是很难实现教学目标的。因此在数字化环境下创设《世界儿童和平条约》主题网站,链接到校园网上,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课上的时候,对于条约及其背景介绍等,让学生到网站自主学习,通过大量的阅读相关的资料,观看有关战争的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残酷,使学生产生渴望和平,向往和平的强烈愿望。又如香港离我们比较远,可以说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香港,在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为了加深学生的体会,可选择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教学,运用图片和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体会到香港的繁华和美丽,并由课上延伸到课下,学生利用网站拓展延伸性学习,了解香港的历史、经济、名胜等各方面信息,使学生产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方法引入、重点导读

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除需要我们细嚼品味式的慢阅读,有时也需要整体把握式的快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在初读课文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找出读写结合点,进行阅读方法和表达方法的引导,进行品读感悟至关重要。如教学《母鸡》一课,关注文章的结构,以总—分的形式描写了母鸡的态度变化,接着引导学生阅读《猫》《小麻雀》等课文,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总—分的构段方式。又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抓住“小英雄”这一议题,再引出《夜莺》、《小兵张嘎》、《王二小的故事》和《于廉的故事》等多篇中外小英雄的阅读材料,运用求同比异的策略,归纳“小英雄”具有的共性,比较中外“小英雄”的差异,从而了解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同类任务形象的基本特点。

三、开放阅读、习得方法

通过重点导读,学生对阅读方法有了初步的学习后,依托专题网站,开展开放性(包括内容的开放和同体裁的开放)阅读,在开放式的自主学习中习得阅读和写作方法。如《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学生在习得方法后,进行练笔,介绍香港的电影业。充分实现了读中学,学中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如《教学黄河象》一课,在理顺课文的叙述顺序后,根据作者留下的推想空间,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素材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四、回归主题、拓展延伸

课文的选文从来都不是孤零零地存在于教材体系中,因此适当补充阅读材料,对文本资源合理链接,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开放式学习格局。在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以后我们可以围绕文章的主体,按照线性路径开展拓展阅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在课的结尾,通过专题网站补充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拇指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实现通过学一篇带一类,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可以进行非线性路径的主题式阅读。如学习完《第一次抱母亲》等一组亲情类课文后,可寻找多篇内容、结构、写法等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并配上相应的读后思考题、练习题,供学生阅读练习,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的阅读中,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戴正兴.《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20问[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2(03):11-15.

第2篇:小学数字教学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关键点;学科整合;数学素养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点

在新课开始时,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学生从课前的状态迅速转入到思考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强烈的探究欲望开始整节课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对策问题》一课时,笔者利用Flash动画展示了“田忌赛马”的故事。战国时期,齐王和大将田忌进行赛马活动,齐王和田忌都有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3种,只是齐王的每一种马都要强过田忌的同样层次的马。播放到这里时笔者停了下来,问全班学生“这两人比赛,谁会赢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齐王赢”。接着播放动画,第一场比赛,果真和学生说的一样,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欢呼声。动画继续播放,当田忌采用孙膑的策略,以一场败两场胜赢得最终比赛时,刚才还兴奋的学生此时一片安静,惊讶之情溢于言表。这时笔者问学生“明明田忌的实力不如齐王,田忌怎么还能转败为胜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请大家继续思考,有想法了可以在练习本上画一画,找一找。”整节课学生都在主动思考,找到了多种可能情况,并在小组内主动交流,最后找出了原因。这样的探究课堂正是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如果没有借助多媒体而是采用口述的方式,学生的“胃口”是不会被调动得这么充分的,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也不会这样强烈。再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利用PPT呈现了下面的教学情境。学生对套圈活动并不陌生,这不仅引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哪个游戏是公平的?”学生透过生活现象发现数学的本质,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学生有话可说,有问题可探,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为后面教学的顺利展开做好了铺垫。多媒体教学契合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另外,多媒体教学能综合运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在短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产生思考,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开始整节课的学习。

二、运用多媒体展示思考过程破解重难点

小学数学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而小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对一些知识难点不易理解。这就需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让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体验数学方法,展现思维过程。多媒体的应用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让学生快速地理解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对于“从12时到13时,时针走了1个大格,分针走了__圈。”这个问题,学生难以理解,这是因为时针和分针不仅同时走,而且走得快慢还不一样,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笔者利用几何画板进行了演示。用2种不同的颜色显示出时针和分针走动的区域,直观形象地展现了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走一圈的变化过程。这是学具操作和讲解所起不到的教学效果,凸显出了多媒体教学的独特价值。在学习《圆柱的体积》一课时,学生想到了要把圆柱的体积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体计算。虽然学生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苦于学习材料的限制,学生很难通过动手操作把圆柱切开后再拼成长方体,教学就会陷入学生只能说理而无法动手操作的困境。这时,如果能巧妙地借助多媒体就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PPT制作了一个演示课件,通过生动的演示,学生的想法得以实现,学生结合课件一步步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很好地把握了圆柱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达到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因此,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当学生的认识遇到障碍时,仅靠教师苍白的语言和静止的图片演示是无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的。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的特点组织教学,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知识,以此实现知识间的联系转换,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主动理解的教学目的。

三、运用多媒体引发思考拓宽思维点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需要在教学中有效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敢想、敢说、主动设疑。计算机技术可以以“动”的形式模拟思维的过程,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机会,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时,笔者利用PPT呈现了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后,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你还能想到什么计算方法?在学生思考后,以PPT课件的形式展现出“先割后加”“先补后减”这2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此启发下,学生想出了多种计算方法。正是利用多媒体,才让这个过程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达到了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学生在这种经常性的训练中,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自然会提高。

四、结语

多媒体的出现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只有把多媒体用在关键处才能发挥出多媒体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教学优势。不仅能改变课堂的沉闷现状,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还会让学生的数学素养有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惠光.多措并举打造高效数学课堂[J].小学数学教育,2012(9):16-17.

[2]李远梅.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小学数学教育,2012(4):18-19.

第3篇:小学数字教学范文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构建应用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即指每人拥有一台数字化学习终端,并能够运用所提供的学习平台和资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而且,整个知识构建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现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现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学结构。它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融为一体,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习随时随地随需得以实现。

一“、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与应用研究伊始,参加实验研究的教师利用网络教室环境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构建了“课前搜集整理—课堂展示交流—课后作业拓展的教学模式”。即:课前给学生提出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网上搜索、筛选、分析、整理等方式完成具体的任务;学生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放在学习小组中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从而解决重难点。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模式的界定比较笼统,虽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但由于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解答,去探究,没有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有层次的学习。学生由于课上展示搜集的资料较多,课堂常常出现完不成任务的状况。不少教师在这一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了“课前预习整理—书网结合探究—平台读写联动—课后作业拓展”的学习模式。

二“、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课前预习整理,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课前预习中,教师在每个学生的学习终端里准备了与课文相关的《自主学习校本资源》。学生阅读文本,并结合资源进行自主地、个性化地学习,然后将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分别上传到平台,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课前的有效预习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提出了学习中困惑,为课堂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如《彩色的非洲》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执教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搜集关于非洲的资料,访问平台中的学习网站和学习资源了解非洲多姿多彩的景观和艺术。在主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很快了解了非洲植物、动物、生活与艺术的丰富多彩。在这种自主、快乐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并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预案。

(二)书网结合探究,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大量的讲解来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使得学生在长时间听课状态下会感到乏味。而在“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朗读文本,查看资源,获取信息,在书网结合的学习方式中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解决“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教学重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在朗读文本时,学生对“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样的词语很难通过朗读来理解。此时,学生带着问题在平台中交流自己搜集的图片、视频资料,可以充分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这种书网结合的学习方式使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了。

(三)平台读写联动,达成情感目标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写的环节往往通过在本上的练笔来完成。学生完成后,教师只能通过提问几名学生来了解完成的情况。而在“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上传到班级平台中,学生相互浏览评价,实现自我学习,相互评价,共同提高,同时在师生间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中也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时,在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对虎门销烟的过程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播放“虎门销烟”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亲眼看到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学生看后激动、振奋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教师可顺势而导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发表在班级平台中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当学生真切体会到虎门销烟的意义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种情感体验融入到朗读中,从而很好地达成了情感目标。

(四)课后作业拓展,知识与情感的延伸

课后作业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检测。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完成拓展练习的能力不高。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课后拓展的作业,是传统课堂中教师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把本节课学习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归纳总结。同时,学生自己的习作作品在“小作家”平台中进行投票、交流和评价。在这种充满乐趣的学习方式下,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得到了延伸。例如,教学《翠鸟》时,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利用思维导图将本课的学习收获进行总结”。学生根据自己的独特理解,应用思维导图这一网络学习工具,将自己对翠鸟的外形、习性以及文章表达的情感课课堂学习的新知进行了巩固和拓展。

三“、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评价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读写联动”的环节,学生将自己的习作作品上传到学习平台上,师生、生生间相互交流、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的欲望。在每堂课过后,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可利用平台对学习态度、学习成果在线评价。教师对小组合作阶段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不再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评价。课后,学生还可通过“我的博客“”习网作业PK”等环节进行生生间的作业评价。另外,在学习评价中,教师通过极域问题,学生上传测试结果,平台将自动出示测试成果反馈给学生,学生即时进行纠错修改,平台还将统计出的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跟踪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效率。总之“,一对一”数字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不仅实现了课堂的高效,而且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这个模式创建了个性化学习的环节,使得学生学习更主动了,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从而实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自主与高效。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中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4篇:小学数字教学范文

一、应用电子书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数学概念,小学生有时很难迅速理解教师讲授的数学概念,这是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不能迅速理解抽象概念。数学教师可应用电子书包的直观性引导学生快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分一分》这节课为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里,数学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分类的要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要根据颜色、形状、功能给事物分类。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需要为学生准备大量的教学器具。无论应用以上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会花费很多教学时间,如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电子书包学习,电子书包中的多媒体技术就会成为教学“道具”。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打开电子书包某个章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一页,学生在这一页中能看到各种颜色的道具,于是理解了尝试用颜色分类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看下一页,下一页有各种形状的道具,于是学生理解了按形状分类的问题当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入综合学习的章节,这一章节中有一个模拟的真人房间,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房间中有哪些事物,应用哪种分类的方法最为妥当。小学数学一些知识对学生来说过于抽象、过于深奥,学生有时不能迅速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打开电子书包,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学习,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光效果、动画效果,它能用最直观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二、应用电子书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数学习题

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会用做数学习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绝大多数的学生不爱做习题,他们会用消极的态度对待习题,这是数学教师教学的一个障碍。应用电子书包,教师就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做习题。以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做两、三位数的加法为例,教师需要学生做海量的计算题以培养数学直觉性,让学生遇到不太复杂的加法运算时能迅速用心算解决数学问题,而不必借笔算解决数学问题。部分学生对这种作业有着强烈的排斥感,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计算技巧,为什么还要反复做习题。学生排斥做数学题,便不能通过持续练习训练出数学直觉。在遇到学生不愿意做数学习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打开电子书包。电子书包中有非常有趣的教学小游戏,比如有一款游戏叫“撒钱”,这款游戏是在一段时间内,屏幕会出现大量不同形状的“钱”,学生必须在“钱”落下以前点击形状相同的“钱币”数额,然后点击正确的计算结果。学生计算正确的数值越多,“捡”到的钱币就越多。比如,当天空出现35、47、84、95这几个方形的数字时,学生可优先选择95+84=179、35+47=82这两种计算方案,或者选择其他的计算方案。如果钱币撒下来直至落下,学生都没有点击,或者学生点击了但是没有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就等于学生没有“捡”到钱。学生找到最优的计算方案是最多的“钱币”,以便能够顺利完成游戏任务。这款游戏可重复玩,数字随机,有分数奖励。学生应用这款软件做数学题时,就像玩游戏一样开心,不会觉得做数学题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电子书包中有各类趣味习题,在学生不愿意做数学作业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电子书包做趣味习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三、应用电子书包引导学生主动拓展数学文化

第5篇:小学数字教学范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科目,是极为重要的,而且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已经不能再局限于知识点和技能技巧的传授上,而是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能够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思路,它强调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参与到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面对新的数字教育环境,小学数学教学尽管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就,但是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还是没有及时转换过来,所以践行建构主义理论的自主学习模式是有必要的。

一、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掌握的各种知识其实并不都是教师所传授的,有很多是学生通过其他方式自己获取的,这反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意义。虽然小学生年龄小而且心智不成熟,但他们有很大的自主学习潜力,并不是所有知识都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才能学会。所以,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但也不否认教师的引导作用,只是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辅助者,也作为建构者,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需要具备相应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要有先进的理念,以此来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1]。

二、建构主义理论下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首先,自主学习相比传统的学习模式而言,更加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交流,然后再进行引导。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先讲解一些基础性的知识,接着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去解决,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有提升空间。例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有关“长方形面积”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1平方厘米面积的正方形小纸板,给学生科学分组,保证在小组内人数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平衡,提出的要求是让各小组成员利用这些小正方形拼出面积不同的长方形,接着观察小正方形和这些长方形之间在面积上有什么区别,从而引导学生明白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算理,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小学生在真正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思考和摸索,体现出课堂主体地位,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当完成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自信心会有所提高,并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这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其次,在建构主义理论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自主学习模式,教师需要对教材合理排编组合,并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现有的教学条件及时创新调整,争取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数学“平均数”内容时,教师应当认识到数学这门课程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从生活中选取素材然后创设相应的情境:中央电视台举办全国青年歌手大赛,有十几名导师给选手评分,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将剩下分数的平均数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请思考这样做合理吗?创设这种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进行思考,更有利于接受知识点。另外,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数学教师也应当充分借助多媒体这种辅助性设备。比如,开展微课教学,在教学“加减法”内容的时候,教师备课时先给学生下载一个短视频,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加减法知识,这样会让学生感觉知识点生动、形象、直观,更容易参与到学习中,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制作PPT课件,把重难点知识用一些图片和短视频展现出来,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2]。最后,建构主义理论虽然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性也不能忽视。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知识储备较少,思维能力较弱,让小学生完全自主学习显然无法完成任务,再加上数学这门学科具有抽象性,教师加以指导是有必要的。比如,在教学“圆锥、圆柱表面积”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两个图形道具让他们去观察和分析,接着再通过形象的话语给学生讲解圆柱、圆锥表面积计算的各要素,这样才能在科学的引导下让学生不断地思考,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得林.建构理论下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构想浅谈[J].读写算,2020(6):14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