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药用植物学的概念范文

药用植物学的概念精选(九篇)

药用植物学的概念

第1篇:药用植物学的概念范文

随着科技发展和医疗观念的深刻变化,我国中医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正逐步得到世界的青睐,这为我国中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七五”以来,中药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初步形成了由中药农业、工业、商业和知识产业组成的产业体系。然而,整体情况并不乐观,它面临着国际跨国医药公司纷纷投资天然植物药的严峻考验。如何指导和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中药产业的竞争力,积极应对挑战,是我国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本文从中药及中药产业内涵分析的角度,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1 中药产业内涵的初步分析

1.1 中药的内涵

由于尚无明确界定,笔者仅对几组概念[1]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尝试给中药做出一个完整的界定。

1.1.1 中药与植物药(草药)

所谓植物药,又称草药,多未纳入任何医药理论体系,仅按民间经验使用,与我国民间草药没有什么区别。西方国家出于对中医药的误解,把中药纳入其植物药的管理范畴。而中药绝非植物药,不能将中药降低为草药,中药与植物药的主要差别如下:

1)中医药有系统、完整的理论,有浩瀚的文献,遵方用药有规律可循;西方植物药仅凭零散的经验使用。

2)对中医药早在二三千年前就建立了一定的医事制度,历史悠久;西方植物药则成形于近几十年。

3)中药讲究炮制,讲究药物四性五味和归经;西方植物药应用生药,不懂炮制后药性之改变。

4)中药多用复方,讲究君臣佐使;西方植物药一般用单味药,偶用复方,多则四味,亦无君臣佐使之说。

5)几千年来,中医药曾是我国唯一的医疗保健体系,直至今天,各种急性病、慢性病,仍在使用中药治疗;而西方植物药仅用于可以自我诊疗的轻浅病症。

最后,中药的定义应该更宽泛一些,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而民间所说的草药大多指药材或是饮片(晒干后的药材,整株,往往不分根、茎、叶等,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饮片)。但是,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有的草药由于逐渐广泛使用,可以过渡或上升为中药。

1.1.2 中药与天然药物

虽然中药多数来源于天然,但将中药等同于天然药物,则是不对的。因为天然药物与中药是不能等同的两个概念,区别如下:

1)解决的问题不同 :中药要解决的是中医临床诊断后认定的症结,服务于辨证施治的需要;天然药物要解决的是现代医学诊断出的疾病,服务于现代医学临床的需要。2)研究对象的区别:中药研究的对象包括天然动植物药,也包括矿物药,甚至包括化学药品,如升红丹、轻粉等;另外还包括一些生化药品,如豆豉、神曲等。而天然药物的研究对象就是指天然的动植物药材。

3)研究的方法不同:中药研究是按照升降浮沉特征、对应人体的变化、采用君臣佐使的配伍方式制备的。天然药物研究是按照和现代化学药物研究同样的方式来进行的。

4)研究者不同 :不懂得中医的基本道理就无法研究中药;不懂得现代药物研究就不能研究天然药物。换言之,研究天然药物的人可以对中医一无所知,研究中药的可以不熟悉现代药物研究。

5)药物范畴上有所区别:中药不仅很多源于天然药物,而且有很多化学合成药物,且有些饮片的炮制也是化学过程。

1.1.3 中药与传统民族药、化学及生物药物

以藏药为例,首先,理论不同。藏医的理论主要讲究药物的生长、性、味、效以及五源(水、土、火、风、空);另外,讲性、味、效是临床用药的理论基础。藏药的药味有6种(甘、酸、咸、苦、辛、涩),其中以苦味为最佳药物效果。由于藏药一般生长在海拔3 800多米的雪峰上,药物没有被污染,药物的有效成分没有受到其它物质的干扰和破坏,所以药效比中药还要起效迅速。另外,藏药治病的最大特点是直入病灶,直接抑制病毒,从机体根本上去治疗。中医是二元论,藏药药理是四元五味。

其次,藏药的采集与中药也不同。中药是根据季节去采集,而藏药是在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集。

中药与化学及生物制品的概念辨析可归纳于表1。

总之,中药是和中医理论体系密切相关的一个复杂概念。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适当地将中药的概念内涵通俗化,即指纳入了中医药理论体系,能够按中医理论使用的药品,其中尤为强调的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完成各项用药工作[2]。

1.2 中药产业的内涵

1.2.1 中药产业的定义

中药产业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事中药的经营和研究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部门。该部门以中药为专业范围,围绕对中药的各种需求进行分工和合作,通过一系列活动将各种资源进行组合,产生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1.2.2 中药产业的范畴

中药产业的范畴对应的是中药产业的专业范围。根据中药产业专业范围的不同来理解中药产业,中药产业概念有大、中、小之分。小产业限于对中药药品的开发与经营;中产业包括对以中药为原料的一切有形产品的开发与经营;大产业涵盖对以中医药为资源的一切有形产品和无形知识的开发与经营。

从中药产业的产业链来看[3]: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和中药知识经济产业构成了一个中药产业体系。中药的第一产业即中药农业,由中药材采集、捕猎和栽培、饲养构成了整个中药产业的基础。中药的第二产业即中药工业,体现了以中药饮片炮制加工、中成药制剂和中药保健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中药产业化主体和发展方向。中药的第三产业即中药商业,以药材、饮片、中成药、保健品等市场供应和原料采购为主要内容,以及与中药产业紧密相关的加工、储藏、运输、服务业,也包括中药的出口贸易和合作,是联结中药农业与中药工业的桥梁和纽带,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商业贸易。中药的第四产业即知识产业,是以技术创新和信息网络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产业,也是发展中药的先导产业。

从中药产品的功能性来看,中药产业涵盖以中药材为原料的各种用途产品的经营和开发,中药产品包括中药药品、保健品、食品、护肤美容品、其他用途产品(如天然色素、天然香精、天然农药、各种天然工农业辅料等)。

从中药成分的差异性来看,中药产业包括对中药材、饮片、中成药、中药提取物、中药有效成分、中药化合物等的开发和经营。

从中药的指导理论来看,中药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中药产业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的开发、经营。

从中药的民族特性来看,中药产业不仅包括对汉族人使用的中药的开发和经营,而且包括对中华各民族药物(如藏药、蒙药等)的开发和经营。

2 内涵分析对增强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的启示

根据内涵分析,结合我国中药产业自身现状,不难发现,我国中药产业要走出国门,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出自身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体系。笔者从内涵分析的角度,提出增强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2.1 中药内涵的启示

从上述概念辨析中,很难对中药下一准确定义,但在中药产业发展的全过程,都应该贯穿中药产业内涵这样一条主线。首先应有意识地突出中药的内涵,强调与其他医药的区别,并坚持自身的独特性,形成中药产业的竞争优势。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当明确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涵,即具备哪些基本内容的医药学理论体系才能称作中医药学理论体系,这是确定中药概念内涵的基础和准则。笔者认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涵为: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用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等表示人体的功能部位;以八纲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表示机体的功能状况,以四诊的望、闻、问、切作为了解机体状况的手段;按辨证论治的原则,即确定机体的状况(包括病因、病位和病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或预防措施;若采用药物来影响机体的状况时(因尚可采取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要遵照理、法、方、药的程序,即根据机体状况,确定疾病机理,选择相应防治法则如八法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法的何种,确定基本方药类型,最后选择合适药物而施治于人,以达防治疾病的目的;在诊治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强调机体内因为主而又不忽视外因作用的防病治病观。具如上基本内容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则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4]。

第二,将中药概念的内涵与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对应起来。具体来说,中药概念的内涵应包括下面3个主要方面:1)药物本身的独特性能表述,主要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2)药物功效用中医药学的术语和指标表述,如解表、凉血、平肝、理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3)药物配合使用时,按“君臣佐使”关系配伍组成复合药物,使各味药共同构成一个功效整体而发挥作用。配伍时,还要考虑各种药物的七情、反畏、“药对”等关系。总之,具备上述基本内容的药物可称为中药。

第三,还需要明确中药的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中药指汉族传统草药,广义的中药还包括民族药(即我国其他民族传统使用的草药)及民间草药(即民间流传的仅根据经验使用的草药)。

2.2 中药产业内涵的启示

2.2.1 加强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最有前景的知识产权领域,加强对中药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刻不容缓,国家应当加大保护力度,研究其范围和形式,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从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进行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并且应加快制定和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规及制度保障。

2.2.2 提高中药产品质量,制定质量标准

中药产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需提高产品质量,而标准则是质量的基础,只有执行高水平的标准,才能有高质量的产品。而从目前发展现状不难看出,我国中药产业在行业管理上不很规范,尤其是在质量标准和生产规范方面还处于一种初级状态。所以,制订适合中药特点又能被国际社会接受的质量控制标准,对于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5]。

2.2.3 培养适应国际化需要的中医药人才

面对国际市场的巨大商机与挑战,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产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培养适应需要,尤其是国际化需要的中医药人才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中医药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水平,加快人力资源的培养,为中药产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积极创造能使高素质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开发-产业化的人才队伍,从而更好、更快地推动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2.2.4 注重中药资源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个产业要想获得持久竞争力,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对有限的中药资源而言,可持续发展之路更是刻不容缓。近年来,由于管理无序和过度开发,中草药资源逐年减少,由此可见,通过政府鼓励乃至强制中药资源的保护,建立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势在必行[6]。

参考文献

1 李佛基. 中医中药概念探析[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11(5):346-349.

2 萧笛. 什么是中药[J]. 家庭中医药,2006,(1):13-14.

3 洪净,张相勇,杨龙会. 中药现代化的地位和作用[J]. 中医药发展论坛,2002,9(4):1-4.

4 秦旭华,金沈锐. 中药概念与内涵的衍化[J].中医研究,2006,19(10):4-6.

5 王耀刚,段宏泉. 建设现代化的人才队伍-中药现代儿的核心战略[J].中草药,2006,37(1):152-153.

第2篇:药用植物学的概念范文

《药用植物学》启发式兴趣教学生活常识一、存在问题

1.知识点多而杂,学生学习吃力

《药用植物学》融合了植物形态学、植物内部构造、植物分类学三方面内容,知识点多而杂。显微部分的中柱鞘、纤维束、木纤维、韧皮纤维、晶鞘纤维、嵌晶纤维、树脂道等名词还没搞清楚,植物形态部分的花盘、雌蕊群、合蕊柱、心皮、胎座、聚合果等,又一批概念名词接踵而来。后面更是列举100多科的科特征和药用植物特征,要求熟悉的有60多科。海量知识,让学生手足无措,学习倍感压力。

2.理论教学抽象枯燥,学习兴趣不高

该课程大纲要求学生掌握40多个重点科和200种重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这么多内容,仅在课堂抽象讲解,听起来枯燥乏味。面对教材的图片和繁杂的描述,学生无法想象其自然状态,全为凭空臆测。无法真正把握概念的深刻含义内涵,更不可能在实际植物鉴别中灵活运用,畏难情绪油然而生。

3.学习以通过考试为目的,效果不佳

药用植物的学习脱离不了实践,该课程是一门实际应用学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药用植物鉴别能力。但是,现今大学生学习目的性很强,仅为考试通过或拿奖学金,以期将来依此能找一份好工作。岂不知,本末倒置。工作是为有能力的人准备的,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人。单纯为考试而强行记忆,或许能获得一时的高分。但是,考试过后,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又在很短的时间内忘记的一干二净。

4.影响后续多门专业课的学习

《药用植物学》是后续多们专业课的重要铺垫。专业课《中药鉴定学》最核心的是中药四大鉴别方法,而其中两项和《要药植物学》直接关联。显微鉴别的依据即药用植物中显微部分的内容,而基原鉴别的根本是药用植物分类学部分。《中药资源学》以研究中药种类、分布的重要课程,这是以药用植物分类、分布为基础的。《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其植物成分与植物类别密切相关,往往同科属的植物化学成分近似,而科属鉴别的根本即为植物分类学知识。上下届师兄师弟相互传言,如此恶性循环,已经形成了先入为主的观念,《药用植物学》很难学,更不利于以后的教学。

二、启发式兴趣教学设想与构建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学生又了兴趣可以自己学,老师适当的启发引导,这种兴趣可以辐射到天然药化、中药鉴定学等多门学科。通过数年教学,借鉴其他兄弟院校教学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尝试建立启发式兴趣教学体系,并取得良好效果。

1.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启发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老师带着新鲜植物,进行当堂讲述。同时,将早期做好的塑封植物标本分发同学。老师一边讲,学生一边观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名词概念,在植物中找到对应的部位,更能理解其含义。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量大、直观性强、图文并茂等优势,穿插植物照片,大大弥补了语言描述的不足。

2.充分利用环境条件,建立野外开放教学

教学环节我们不仅局限在教室,我们将“教室”扩大到校园,以及合肥市郊的大蜀山,都留下我们的足迹。围绕校园栽培白玉兰、南天竹等植物,让学生辨认其形态特征。让学生亲自动手挖直立百部,一个株高不足40cm的小草,在地下近50cm深处,埋藏多数块根,造型奇特。通过自己动手,学生知道中药在自然性状,增加感性认识,为以后药材鉴别打下坚实基础。在该课程学期末,特意安排了黄山野外实习环节。作为安徽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黄山药用植物近3000种。丰富的植物类群,学习范围不局限大纲要求的40个科200种药用植物,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开阔的学习场地。让学生从封闭的教室束缚中,解脱出来,开阔心胸,减轻学生的紧张气氛,增加愉悦感,倡导快乐学习。

3.联系生活常识,启发学生学习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食物、花卉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藕断丝连”的丝是什么?让学生亲自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原来是螺纹导管。在实验课购买采集草莓、菠萝、瓜子、八角茴香等众多果实,让学生自主分辨属于哪种类型。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和水果,橘子,我们吃的是什么部位?菠萝吃的是什么?梨吃的又是什么?俗话说:“哑巴说话,铁树开花。”形容不可能办成的事。但是铁树真的很难开花吗?启发学生思考,在兴趣盎然中,学到众多知识。

4.制作并展示药用植物标本,培养能力和信心

野外实习过程中,安排学生采集植物、压制标本。教学生制作标本,熟悉过程,在压制标本过程中,熟悉植物细微特征。并通过塑封制作永久标本,丰富安医大药用植物标本馆藏。一举两得。同时,并不定期在校园开展药用植物标本展展览,由学生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感,以更加热情饱满的精神进行该课程学习。

5.建立灵活全面的考核模式

简单的理论考试不能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体现学生动手能力。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更能凸显学生实际能力的角度出发,建立灵活全面的考核模式。理论知识部分考试占总成绩的70%,标本制作占10%,野外实习考核占20%。使学生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

6.创建药用植物网站

师生在进行野外教学实习过程中,拍摄大量药用植物照片,这些都是难得的电子资源。以靠这些资源,创建高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用植物网站。为学生在闲暇课余的自主学习中提供便利。提高学生兴趣,增加校园中药文化氛围。寓教于乐,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使得枯燥专业课变得兴趣盎然。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在学习植物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认识理解自然生命的道理,启迪人生。

三、总结与评价

在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倡导启发式兴趣教学,借助学校条件和所处地理优势,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授课体系,多角度引导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享受学习的快乐,主动学习,理论知识与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全面提升《药用植物学》教学效果,为《中药鉴定学》等后续专业课程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随时与学生沟通互动,通过提问等方式,在检测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思维,随时了解其学习情况。对教师而言,及时检验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在不断总结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实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参考文献:

第3篇:药用植物学的概念范文

    摘要:综述了国际天然药物市场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介绍了欧盟《传统药品法案》对中药出口的严格限制及中药进入欧美市场的瓶颈和国内抗冠心病中药海外销售概况。

    关键词:天然药物;抗冠心病中药;海外市场 

       1  国际天然药物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目前,国际上对天然药物、植物药等均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 就一般而言,天然药物广义上是指那些不经过特定化学修饰、且不含化学药品成分的,以大自然现有物质,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或它们的提取物为功能组分,具有治疗效果或保健功能的产品。其中植物药是天然药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际天然药物市场中的几个霸主级产品,如银杏、西洋参、贯叶连翘、紫锥菊等,无一例外地都是植物药。这些产品的植物来源相对单一、确定,关于它们的作用机理以及疗效的科学研究也较为丰富、肯定,且其研发和使用有着较长的历史。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植物药工业产品指南》中,对植物药的定义是:“植物药系由一种或者多种植物、藻类或肉眼可见的真菌衍生物,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如粉碎、熬煎、压榨、水提取、醇提取或其他类似方式加工而成……植物药不包括高纯度的经化学修饰的天然物质,它们应属于常规药物。”而一些由植物研发、提纯和衍化而来的单体药如紫杉醇等则仍被视为传统西药。

    需要指出的是,植物药的概念不能完全等同于中草药,但国际上植物药的概念也并非固定不变,随着中药国际化进程,国际植物药的概念也必然会进一步发展。此外,这里所说的植物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各国政府机构所批准的“药”,而是以健康产品、食品补充剂等形式出现于市场。

    此外,国际上还把包括天然药物、针灸、治疗性按摩推拿、中医等非“西方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药品等统称为替代医学/药物。

    据统计,目前,全球使用天然药物的人数约为40亿,占世界人口的80%,天然药物销售额约占全球医药销售总额的30%。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国际天然药物市场开始进入一个范围广泛、规模庞大的高速发展时期,全球植物药每年销售额的平均增幅达1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一般行业。到2000年底,仅国际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已高达200多亿美元,其中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有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全球植物药市场的迅猛增长主要源自欧美等西方国家。不仅如此,这些地区的市场增长潜力还十分巨大。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天然药物的市场情况:

    美国:市场广阔,植物药销售额已达50亿美元左右(保守估计),年增长率约在12%~16%,市场潜力十分巨大。而美国的植物药资源并不丰富,该国仅能满足25%的需求,其余则依靠进口。

    1997年美国使用植物疗法的人数由1990年的150万猛增5.6倍而达到996万,而据2002年大卫?考夫曼等人发表在权威刊物《美国医学协会会报》(JAMA)上的调查报告显示,现有14%(即约4000万人)的美国人在使用植物药,其爆炸性增长,可见一斑。

    欧洲:1999年欧洲天然草药补品的市场规模已达70亿美元左右。其中以德国的市场规模最大,且政府调控也最为严格,其次是法国。目前,德国卫生部批准可供使用的植物药约有300种(单方与复方),并有35万医生使用植物药,80%的医生会给患者开植物药处方,该国规定病人可报销约60%的药费。

    另外,许多欧洲国家对中医采取了接纳和宽容的态度。这些中医诊所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普及了中医知识,促进了中药的销售。

    亚洲:我国的中医药历来以我国港澳台地区、东南亚一些国家、日本和韩国为主要销售市场。其中,日本的中药市场很大,约为15~20亿美元。但由于日本对进口申报中草药的审批程序冗长而繁琐,因此我国针对日本的出口几乎只有中药材。在日本,从事中药研发的人员已达5万人,中药厂200余家。

    日本所生产的中药,其处方主要来自我国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等,原料的75%又由我国进口,但其在国际市场的产品占有率却已达80%左右(也有人认为,日本的占有率远没有这么高)。日本的中药产品具有质量稳定、疗效可靠、技术支持雄厚、产品定位清晰等特点。

    此外,韩国对进口中药的态度和限制也日趋苛刻。而韩国本国生产的人参、银杏叶等制剂,每个品种年国际销售额已超过1亿美元。

    东南亚的中药市场基本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我国原料药材和中成药中药产品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相对顺畅,无论是品种、剂型、剂量、服用方法、说明及包装等,都能为当地民众了解和接受。其中,泰国政府在2000年正式承认了中医、中药的合法地位,继之便积极发展本国的天然药物产业,并迅速占领了一部分国际天然药物市场。总之,这些地区的市场已经相当成熟,且日趋饱和,要在这些国家扩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1)第1期  姚立新.中国抗冠心病中药海外市场概况大中草药的出口量,已相对困难。因此,我国不应把它们作为今后实现出口突破的主要目标市场。

    其他地区:澳大利亚对中医药的态度较为宽松和积极。不过,西方文化仍是这个国家的主流文化,西医西药主导着澳大利亚的医药消费市场,加上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全国人口不到2 000万,市场规模有限,近期内中药对澳大利亚出口的绝对值,在我国中药出口中不会有太大增长。非洲等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也存在类似情况。

    2  欧盟《传统药品法案》对中药出口的严格限制及中药进入欧美市场的瓶颈    

    据统计,在全球草药市场600亿美元的销售总额中,欧洲市场占到了44.5%,约为267亿美元。欧洲市场对传统草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医药要出口到欧洲市场,完成所有认定需费用4亿美元,合30多亿元人民币,国内任何一家中药厂都负担不起这笔昂贵的费用。 

    2004年4月31日颁布、2004年10月1日正式生效的欧盟《传统药品法案》(EU Directive on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使国内出口欧盟的中药锐减,该法案对像中药这样的传统草药制品的推广使用作了严格的规定和限制[1]。据《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7月30日报道,《欧盟传统药品法案》对我国中药出口已形成巨大冲击。2004年5月份以来,上海口岸中药对欧盟的出口大幅下滑,对法国和西班牙已没有出口,基本退出这两国的医药市场。5、6月上海口岸对欧盟出口中药仅分别为18万美元和不足19万美元,比上年同期锐减近6成和3成。其中,对德国出口仅为1万美元左右,而6月份对法国和西班牙的出口为零。即便是和记黄埔这样的财团,也不可能将中药纳入旗下在欧洲的OTC零售终端网络。2011年4月为过渡期,已经在欧盟成员国上市销售的传统药品可以继续现行的销售方式。过渡期后,在欧盟市场上从事中药批发必须申请药品批发营业执照、出口药品的生产厂家必须通过欧盟的GMP审查、欧盟的进口商必须办理药品进口许可证、出口药品的质量必须符合欧盟药典标准。在欧盟成员国境内已使用超过了30年以上的传统草药制品;或在欧洲已使用15年以上,同时能提供该产品在欧盟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应用了30年以上的证明,才能通过登记注册,作为传统草药制品在欧洲销售和使用。该法案对传统草药制品的推广和使用,作了相当严格的限制,准备进入欧盟市场的中小中医药企业,将因负担不起人员和设施方面的要求,被迫退出市场竞争。根据欧盟《传统药品法案》规定,只有通过欧盟GMP审查的大型中药厂,才可能取得出口欧盟的通行证,而更多不能通过审查的药厂则会无缘欧盟市场。近年来,我国已有好几个植物药品种向美国FDA及欧盟一些国家提出注册申请,至今未获批准[2]。

    以前不少中成药大都通过地下渠道,在欧美规模很小的药铺或私人开的诊所里出售。近年来,虽然逐渐进入主流社会,但只是作为 “替代疗法”存在,中草药大多作为食品、营养品或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进入欧洲市场。即使是医疗保险,也只提供针灸而不提供中医药治疗。迄今为止,中药只能私下应用,没有得到当地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的认可。

    近年来频频曝光的传统药物毒性与安全性问题,以及重金属含量超标、农药超标、种植不规范等问题,使国外市场对中药有很大偏见。为了解决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问题,我国先后建起了好几个中药材标准生产基地,但由于建立的时间很短,未形成规模,无法最快速获得国际市场的青睐。《欧盟传统药品法案》规定30年的使用期,无疑是一个相当高的门槛。相比药材遇到的困境,中成药面临的形式更为严峻。“中药用药安全性问题”成为制约中药发展的瓶颈。中成药进入欧盟各国市场,必须要经过欧盟药品管理机构认可,包括必须在当地做临床[4]。  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一直未能打入西欧和北美市场。在欧洲申报时被明确要求必须在当地医院做新药临床试验,每例临床费用至少1万美元;再加上保险费用,高风险高投资,使企业不敢轻易投入。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和上海杏灵的杏灵颗粒通过了美国FDA新药临床前评审,被批准以药品身份进入IND阶段;但因企业无实力完成新药临床试验而告吹。

    我国的中医药已经在亚洲和西方一些国家建立了很高的声誉,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合作项目,欧盟的《法案》是从安全角度出发。银杏制剂最早由德国人研究,在美国作为食品补充剂应用,每年大约有1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与复方丹参滴丸相比,银杏灵颗粒似乎更具进入美国市场的基础,但未见有关杏灵颗粒进行临床试验的后续报道。

第4篇:药用植物学的概念范文

近年的健康游概念,在夏季尤其深入人心。人们认为现代人的玩,应该超越享乐的目的,转向对健康、自然的追求,尤其是在经历了非典、禽流感之后。

然而,面对众多旅行社打出的花色繁多的旅游“健康牌”,诸如“绿色生态游”“保健温泉之旅”“体检+游玩套餐”等,难得涉猎的都市人还需要多长一个心眼,才能玩好玩转。

看看山水草木就是“绿色生态游”吗

一两天的“绿色生态游”对健康有意义吗

绿色生态游又称生态旅游,是非典后热起来的旅游概念。旅游开禁后,旅游界适时地找到了这个词,迎合了人们在病灾后对自然、健康的向往。但是人们仔细看看推出的生态旅游项目,人们不免又疑虑重重:几乎所有的旅行社都宣称自己的旅游线路是“绿色”的,活动节目是“生态”的,也是,哪几条游线会不沾山靠水,哪几处景点会缺乏绿色呢?可是去有植物有山水的地方玩玩就是生态旅游了吗,这样的旅行对健康又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生态旅游必备两个要素

其实,生态旅游概念早在1983年就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首先提出。当时,对生态旅游就提出了两个要点:其一,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其二,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目前,旅行社只片面强调了第一点,对后者却语焉不详,甚至完全忽略。参加那些断章取义的生态旅游,游客们能做的也仅仅是看看山水了。

真正的生态旅游,首先要选择好目的地。良好的生态环境能让人在尽情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放松,解除疲劳,调整血压、体温和心率。夏季,都市中的空气闷热,特别是南方城市,气温可持续在36℃以上,加上噪声、废气的污染,更是令人心情烦躁。此时,选择绿地覆盖率高的景点,如森林去旅游,就是一项值得提倡的活动。

据测算,每公顷绿地的调温效果相当于500台空调工作20小时,浓阴密布的森林犹如一台巨大的天然空调,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凉爽、清醒的空气。森林中的空气还富含负离子,一年中,以夏季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最多,空气最为洁净,随后是春天和秋天。一天中,空气最洁净的时段是上午9点至10点,太阳完全升起时。此时,在林中漫步,并进行一些舒缓的活动,可同时进行森林浴、空气浴、阳光浴和负离子浴。

然而,仅仅走进森林湖泊,呼吸新鲜空气,还称不上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更重要的一点是游客的健康心态。在游玩中,游客应时刻以环保健康的态度去爱护身处的环境,以良好的行为卫生习惯自觉地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以期达到天人合一、物我兼顾的境界。在游玩中,游客应时时自节自律,随时收整垃圾,保持水源洁净和环境静谧,在森林中不点明火,不践踏草木,不诱捕小动物……总之,当你告别旅游目的地时,什么也别带走,除了心中的美景;什么也别留下,除了自己的脚印。

健康理念获益终身

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在游玩同时获得环保健康知识,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就更深得生态旅游的精髓了。广西药用植物园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药物植物园,拥有200多公顷的原生药用植物阔叶林。这个巨大的氧气工厂散发着阵阵药香,组成了独特的药林浴场。在这里进行深呼吸,能提神醒脑、安神益智。在11个药用植物展区中,游客能学到辨认药用植物的本领。在“一日游”科普活动中,游客能尝试亲手种植药用观赏植物,了解药物栽培、采收、制作的整个流程,体会到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管理的科学理念。

对养生保健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学习如何安全正确地利用中草药制作单方、验方。在诃子成熟的时节,将绿色微红的果子采下,风干,加入食盐或生海盐腌制,密封半个月以上。经常含服能治疗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尤其适合慢性咽喉炎患者。潮湿闷热的夏季,人们时常容易疲倦,影响食欲,这时用薏米、枸杞、莲子、淮山、葛根等十几味中药组成的祛湿汤炖沙骨、鸡肉等肉类,不仅没有药味,而且能除湿健脾、增进食欲。此外,制作药酒、药茶、足浴药水也将是特别的收获。

生态旅游正在成为现代都市人追求的一种时尚,但是,它不应该流于形式。一次有意义的生态旅游,不仅能让你饱览大好的自然美景,还能够对你的健康理念、行为习惯产生良好影响。这样,即使游程只有一两天,当你回到钢筋水泥丛林中时,生命的蓬勃绿色却始终伴随着你,支持着你爱护环境、珍惜生活、积极奋进。

第5篇:药用植物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吉首大学;制药工程;中药资源学;教学

高等学校开设中药资源学的目的在于,调查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动态规律;根据中医药理论,进行中药新药开发、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合理开发中药资源,为制药工业的发展提供药材原料。在“宽口径专业教育”成为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今天,吉首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开设中药资源学课程,是培养制药人才的需要,也是发展区域经济、建设资源型社会、提高欠发达地区普通高等教育水平的需要。本文就开设中药资源学课程的必要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做有益探讨。

一、开设的必要性――发展地方经济

吉首大学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的武陵山区,该地区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植物原料、中药材和果品基地。药用植物有273科、1020属、2461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总数的22%,占全省药用植物总量的67%。据测算,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达400多万吨。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是中国药材公司直接联系的野生药材收购点和药材种植主要基地之一,是本科生、研究生进行天然药物绿色高效提制、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筛选、天然药物成分分离与分析、天然药物修饰与纵深开发、高值终端产品原料开发的物质基础。

近五年来,吉首大学在植物开发加工应用方面,以湘西猕猴桃、杜仲、花椒、盾叶薯蓣、倍子倍花等药用植物与农林产品为突破口,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在药物研究方面已申报专利40余项,针对药用植物成分进行结构修饰,在药物化学相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同时,还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开发出“果王素”、金雪康杜仲胶囊、天之骄青花椒精华素胶囊、薯蓣皂素、双烯、花椒油、倍花单宁酸等产品,“果王素”成为国家名牌产品。这些项目的推广和产业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校制药工程学科的迅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二、开设的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

围绕理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论介绍中药资源调查和质量评价、地理分布、化学成分、开发利用、资源的保护更新等问题,以增强学生有关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意识、理念。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中药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了解我国中药资源的种类,重点了解民间药和民族药的地位、特点以及在中药资源开发中的利用地位,了解我国地道药材的概念与含义、形成原因以及对现代中药开发研究的意义,同时要了解我国各地区的地道药材资源,了解其特点以及新的资源开发前景,牢记通过GAP认证的产地与药材。介绍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学生了解我国药材的一级开发、二级开发和三级开发的含义,同时要了解扩大和寻找中药资源产量的途径和方法。介绍中药资源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利用,使学生了解我国中药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现状和意义,同时要了解扩中药资源更新的意义、分类、方法及基本措施,了解中药资源的再生性,寻找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与途径。

分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关资源科学知识、技能、技巧的专业教育。每章先概说,主要入药部位的不同药用植物的生药名、来源与植物学特征、成分与功效、资源开发与保护等,然后简单介绍代表药物的药性、功效与应用。

三、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

利用药理学、生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相关知识,建立相互交叉的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资源开发利用意识以及利用天然药物开发新的药物的专业技能,为湘西及周边地区培养优秀的制药工程方面的人才。

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密切联系武陵山片区的中药资源优势,加强实地调研环节,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根据吉首大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湘西地区的特点和人才要求,拟定合理的调研项目。改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丰富的“中药资源”,以及湘西地区的药物资源,培养药物开发方面的人才。

建设规划方面,与我校的对口支援学校――中山大学、中南大学或湖南师范大学联系,采用课程进修的形式培养师资。初步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学习、体会进修学校教师处理教材的方法与技巧,搞清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领会和推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根据吉首大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湘西地区的特点和武陵山片区中药材多的特点,合理增加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张红瑞,周艳,高致明,李志敏.公选课《中药资源学》教学分析[J].医药教育,2012(2).

第6篇:药用植物学的概念范文

摘要:综述了国际天然药物市场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介绍了欧盟《传统药品法案》对中药出口的严格限制及中药进入欧美市场的瓶颈和国内抗冠心病中药海外销售概况。

关键词:天然药物;抗冠心病中药;海外市场

1 国际天然药物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目前,国际上对天然药物、植物药等均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 就一般而言,天然药物广义上是指那些不经过特定化学修饰、且不含化学药品成分的,以大自然现有物质,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或它们的提取物为功能组分,具有治疗效果或保健功能的产品。其中植物药是天然药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际天然药物市场中的几个霸主级产品,如银杏、西洋参、贯叶连翘、紫锥菊等,无一例外地都是植物药。这些产品的植物来源相对单一、确定,关于它们的作用机理以及疗效的科学研究也较为丰富、肯定,且其研发和使用有着较长的历史。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植物药工业产品指南》中,对植物药的定义是:“植物药系由一种或者多种植物、藻类或肉眼可见的真菌衍生物,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如粉碎、熬煎、压榨、水提取、醇提取或其他类似方式加工而成……植物药不包括高纯度的经化学修饰的天然物质,它们应属于常规药物。”而一些由植物研发、提纯和衍化而来的单体药如紫杉醇等则仍被视为传统西药。

需要指出的是,植物药的概念不能完全等同于中草药,但国际上植物药的概念也并非固定不变,随着中药国际化进程,国际植物药的概念也必然会进一步发展。此外,这里所说的植物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各国政府机构所批准的“药”,而是以健康产品、食品补充剂等形式出现于市场。

此外,国际上还把包括天然药物、针灸、治疗性按摩推拿、中医等非“西方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药品等统称为替代医学/药物。

据统计,目前,全球使用天然药物的人数约为40亿,占世界人口的80%,天然药物销售额约占全球医药销售总额的30%。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国际天然药物市场开始进入一个范围广泛、规模庞大的高速发展时期,全球植物药每年销售额的平均增幅达1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一般行业。到2000年底,仅国际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已高达200多亿美元,其中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有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全球植物药市场的迅猛增长主要源自欧美等西方国家。不仅如此,这些地区的市场增长潜力还十分巨大。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天然药物的市场情况:

美国:市场广阔,植物药销售额已达50亿美元左右(保守估计),年增长率约在12%~16%,市场潜力十分巨大。而美国的植物药资源并不丰富,该国仅能满足25%的需求,其余则依靠进口。

1997年美国使用植物疗法的人数由1990年的150万猛增5.6倍而达到996万,而据2002年大卫?考夫曼等人发表在权威刊物《美国医学协会会报》(JAMA)上的调查报告显示,现有14%(即约4000万人)的美国人在使用植物药,其爆炸性增长,可见一斑。

欧洲:1999年欧洲天然草药补品的市场规模已达70亿美元左右。其中以德国的市场规模最大,且政府调控也最为严格,其次是法国。目前,德国卫生部批准可供使用的植物药约有300种(单方与复方),并有35万医生使用植物药,80%的医生会给患者开植物药处方,该国规定病人可报销约60%的药费。

另外,许多欧洲国家对中医采取了接纳和宽容的态度。这些中医诊所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普及了中医知识,促进了中药的销售。

亚洲:我国的中医药历来以我国港澳台地区、东南亚一些国家、日本和韩国为主要销售市场。其中,日本的中药市场很大,约为15~20亿美元。但由于日本对进口申报中草药的审批程序冗长而繁琐,因此我国针对日本的出口几乎只有中药材。在日本,从事中药研发的人员已达5万人,中药厂200余家。

日本所生产的中药,其处方主要来自我国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等,原料的75%又由我国进口,但其在国际市场的产品占有率却已达80%左右(也有人认为,日本的占有率远没有这么高)。日本的中药产品具有质量稳定、疗效可靠、技术支持雄厚、产品定位清晰等特点。

此外,韩国对进口中药的态度和限制也日趋苛刻。而韩国本国生产的人参、银杏叶等制剂,每个品种年国际销售额已超过1亿美元。

东南亚的中药市场基本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我国原料药材和中成药中药产品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相对顺畅,无论是品种、剂型、剂量、服用方法、说明及包装等,都能为当地民众了解和接受。其中,泰国政府在2000年正式承认了中医、中药的合法地位,继之便积极发展本国的天然药物产业,并迅速占领了一部分国际天然药物市场。总之,这些地区的市场已经相当成熟,且日趋饱和,要在这些国家扩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1)第1期 姚立新.中国抗冠心病中药海外市场概况大中草药的出口量,已相对困难。因此,我国不应把它们作为今后实现出口突破的主要目标市场。

其他地区:澳大利亚对中医药的态度较为宽松和积极。不过,西方文化仍是这个国家的主流文化,西医西药主导着澳大利亚的医药消费市场,加上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全国人口不到2 000万,市场规模有限,近期内中药对澳大利亚出口的绝对值,在我国中药出口中不会有太大增长。非洲等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也存在类似情况。

2 欧盟《传统药品法案》对中药出口的严格限制及中药进入欧美市场的瓶颈

据统计,在全球草药市场600亿美元的销售总额中,欧洲市场占到了44.5%,约为267亿美元。欧洲市场对传统草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医药要出口到欧洲市场,完成所有认定需费用4亿美元,合30多亿元人民币,国内任何一家中药厂都负担不起这笔昂贵的费用。

2004年4月31日颁布、2004年10月1日正式生效的欧盟《传统药品法案》(EU Directive on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使国内出口欧盟的中药锐减,该法案对像中药这样的传统草药制品的推广使用作了严格的规定和限制[1]。据《中华 工商时报》2004年7月30日报道,《欧盟传统药品法案》对我国中药出口已形成巨大冲击。2004年5月份以来,上海口岸中药对欧盟的出口大幅下滑,对法国和西班牙已没有出口,基本退出这两国的医药市场。5、6月上海口岸对欧盟出口中药仅分别为18万美元和不足19万美元,比上年同期锐减近6成和3成。其中,对德国出口仅为1万美元左右,而6月份对法国和西班牙的出口为零。即便是和记黄埔这样的财团,也不可能将中药纳入旗下在欧洲的OTC零售终端网络。2011年4月为过渡期,已经在欧盟成员国上市销售的传统药品可以继续现行的销售方式。过渡期后,在欧盟市场上从事中药批发必须申请药品批发营业执照、出口药品的生产厂家必须通过欧盟的GMP审查、欧盟的进口商必须办理药品进口许可证、出口药品的质量必须符合欧盟药典标准。在欧盟成员国境内已使用超过了30年以上的传统草药制品;或在欧洲已使用15年以上,同时能提供该产品在欧盟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应用了30年以上的证明,才能通过登记注册,作为传统草药制品在欧洲销售和使用。该法案对传统草药制品的推广和使用,作了相当严格的限制,准备进入欧盟市场的中小中医药企业,将因负担不起人员和设施方面的要求,被迫退出市场竞争。根据欧盟《传统药品法案》规定,只有通过欧盟GMP审查的大型中药厂,才可能取得出口欧盟的通行证,而更多不能通过审查的药厂则会无缘欧盟市场。近年来,我国已有好几个植物药品种向美国FDA及欧盟一些国家提出注册申请,至今未获批准[2]。

以前不少中成药大都通过地下渠道,在欧美规模很小的药铺或私人开的诊所里出售。近年来,虽然逐渐进入主流社会,但只是作为 “替代疗法”存在,中草药大多作为食品、营养品或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进入欧洲市场。即使是医疗保险,也只提供针灸而不提供中医药治疗。迄今为止,中药只能私下应用,没有得到当地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的认可。

近年来频频曝光的传统药物毒性与安全性问题,以及重金属含量超标、农药超标、种植不规范等问题,使国外市场对中药有很大偏见。为了解决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问题,我国先后建起了好几个中药材标准生产基地,但由于建立的时间很短,未形成规模,无法最快速获得国际市场的青睐。《欧盟传统药品法案》规定30年的使用期,无疑是一个相当高的门槛。相比药材遇到的困境,中成药面临的形式更为严峻。“中药用药安全性问题”成为制约中药发展的瓶颈。中成药进入欧盟各国市场,必须要经过欧盟药品管理机构认可,包括必须在当地做临床[4]。

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一直未能打入西欧和北美市场。在欧洲申报时被明确要求必须在当地医院做新药临床试验,每例临床费用至少1万美元;再加上保险费用,高风险高投资,使企业不敢轻易投入。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和上海杏灵的杏灵颗粒通过了美国FDA新药临床前评审,被批准以药品身份进入IND阶段;但因企业无实力完成新药临床试验而告吹。

我国的中医药已经在亚洲和西方一些国家建立了很高的声誉,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合作项目,欧盟的《法案》是从安全角度出发。银杏制剂最早由德国人研究,在美国作为食品补充剂应用,每年大约有1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与复方丹参滴丸相比,银杏灵颗粒似乎更具进入美国市场的基础,但未见有关杏灵颗粒进行临床试验的后续报道。

3 国内抗冠心病药物海外销售概况

中医、中药是世界实践医学的代表,有数千年临床实践的积淀,丰厚的动植物药用资源宝库和一整套特点鲜明、自成体系的理论。其整体观、辨证观和“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及其倚重天然药物、看重药物配伍组合以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疗效和标本兼治的治疗方法,在新时期又进一步显示出它的优势,并正在为各国法规监控部门特别是世界范围的广大普通消费者所关注和接受。可以说,中药是世界天然药物王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能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头羊”。

我国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中草药种类达12 807种,其中天然药用植物11 146种,常用中草药材1 200种,民族药4 000种,民间药7 000种,药用动物1 581种,药用矿物80种。

根据2004年年底的统计,我国有中药生产企业1 107家,中西药同时生产的企业 1 000家,中药保健品生产企业3 000多家;这些企业共生产50多个剂型,8 000多个品种,中成药年产量30万吨。

然而,我国中药不但没有成为国际天然药物市场的“领头羊”,而且其所占的本来就极小的市场份额(约3%左右)还在不断萎缩,甚至连中药出口的绝对数额也在近几年呈下滑趋势。即使是在这个与中药地位本已极不相称的出口额里面,中药材竟占到75%,中药成品只占约1/4;就在这1/4里面,清凉油等低端产品还是份额最大的主力军。

我国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为东南亚地区和日本,而对市场总值和潜力均在不断升值的美国、欧洲地区来说,我国中药出口额相当小。如果一直按照这种出口状况发展下去,中药出口很难有本质上的突破。

德国Dr. Willmar Schwabe Group一家药厂的一个银杏产品系列,其全球销售额高达5亿多美元,已接近我国中药出口总额。还以银杏产品为例,国内份额最大的络心通市场销售总额约为5亿元人民币,而一些知名品牌如康恩贝的天保宁、海王的银可络,都只有几千万元人民币而已。在此类产品的后期研发、升级换代和市场运作等方面,国内民族药业已与国外药厂远不在同一个级别,根本就未站在一个市场平台上。

中药在冠心病治疗用药的竞争十分激烈,产品众多。复方丹参滴丸、天保宁银杏叶片、地奥心血康、银可络、舒血宁、冠心苏合丸、通心络胶囊等都是该领域的优势产品。

2000年,复方丹参滴丸又成功通过俄罗斯卫生部处方药注册,获准在俄罗斯上市,成为俄罗斯卫生部批准的第一例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天然植物制剂的处方药。丹参类产品近年来在国内冠心病用药市场上风光无限,但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业绩远逊色于国内市场。天津天士力(TSL)通过成力全资直销公司的方式,将复方丹参滴丸销售至15个国家。在韩国,复方丹参滴丸正在进行临床试验,通过临床试验之后很有可能将打入韩国市场。TSL的复方丹参滴丸已经在6个国家,包括俄罗斯、阿联酋等,拿到了处方药的许可。在美国市场,TSL打算暂时回避主流的处方药市场,在美国寻找销售网络比较广泛的合作伙伴,打算以食品补充剂的身份进入美国超市。销售额每年达到数十万美元。

北大维信血脂康累计创汇达到650万美元。未见公开的在国内市场畅销的地奥心血康出口西方国家的报道。

以三七深加工为主的昆明圣火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早期主导产品“理洫王”牌血塞通软胶囊已成功在欧共体、俄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国以食品添加剂形式申请注册,在欧共体、日本销售,在中亚地区、东南亚地区、非洲、中东地区以传统中药形式或植物药形式申请注册,已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注册成功,销售势头看好,正准备通过澳大利亚FDA认证。预计到2005年底,“理洫王”三七总苷系列产品销售收入可达3亿元,利税达5 000万元,出口创汇超1 000万美元。

参考文献:

[1]Janet Ellis. The EU directive on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 and its implementation in UK[J]. Regulatory Rapporteur. 2004,10(1):2.

第7篇:药用植物学的概念范文

【摘要】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文章探讨了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引入其它学科的前沿动态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思路,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适应知识的更新和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药用植物栽培学; 科技发展动态; 前沿知识

《药用植物栽培学》(culture of pharmaceutical plant)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1]。这门课程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昆虫学、病理学和中药学为基础,借鉴了农业、林业、园艺等栽培植物的技术和措施,成为自成体系的学科[2],为人类的防病、治病和保健生产优质的中药材。因此,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在于:由于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物种减少,导致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日趋减少,甚至有些种类濒临枯竭,所以,今后的中药材在相当长时间内主要来源于人工栽培,尤其疗效显著需要量大的药材更是如此。这就需要培养从事药用植物栽培的人才,生产出栽培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的优质中药材。

为达此目的,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在原有的课程内容体系基础上,引入近年来的科学进展和高新技术新成就,以便拓宽课程体系的广度和深度。

1 结合gap标准化种植知识,了解相关法令法规

药用植物的栽培比普通农作物的栽培要求高,要符合gap标准化种植,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通过革新栽培技术,获得高产量、高质量、低农药和低重金属残留的原药材。同时,补充学习国

家出台的中药质量管理规范内容,包括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一系列管理规范和与药用植物栽培直接相关的法令法规,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增加相关的规范意识和法律意识。

2 结合现代农业技术,扭转学生错误观念

针对学生认为药用植物栽培就是简单重复大田、林学、园艺等植物的栽培经验,没有科技可言这种状况,将现代农业技术引入到课堂中,提高学习积极性。

2.1 增加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理化防治的内容在药用植物栽培管理过程中,如何控制病害、虫害和草害,是提高中药材的产量、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关键。在讲授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时,除介绍一些常用化学药物防治方法外,同时强调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的重要性,旨在尽量减少药用植物中的农药和重金属残留。例如:利用植物之间的对等效应[4,5],间、混、套作种植一些具有防病虫害作用的植物;使用天然植物型农药;利用天敌或一些致病真菌防治害虫;利用紫外线诱杀害虫;利用辐射或性激素干扰害虫等措施,均可达到不使用农药、无残留、生态和谐的目的。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对于病虫害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同时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2 增加节水农业的相关内容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贫乏的国家,尤其在某些久负盛名的地道药材产区更是如此,为此,在讲授灌溉的内容时,引入节水农业[6,7]的概念,包括工程节水、农艺节水、节水基因型筛选、植物精量给水、区域智能化给水技术等。同时重点介绍了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和澳大利亚的局部根区变干给水技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新型灌溉技术以及技术改进后对于产品质量的改良效果。

2.3 增加生物入侵与防治的内容在药用植物引种和驯化的过程中,要做好植物材料的检疫。从国外或外地调运种子、种苗时,

必须经过检疫,在确认无检疫对象和主要病虫害后,方可调运。近百年来,由于没有入侵生物检疫的概念而人为或无意引进我国的新物种非常多,对我国的生态和经济都造成极大的损失[8,9]。这些实例能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外来物种可以改变生物的种群、群落甚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隐藏着巨大的威胁。外来植物一旦入侵成功,要彻底根除极为困难,因此在学习和生产过程中必须形成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

2.4 增加绿肥和菌肥的内容在药用植物栽培时,结合间、混、套作种植绿肥[10,11],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腐殖质含氮量、提高土壤肥力、药用植物品质和产量,而且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可以通过绿肥饲喂牲畜“过腹还田”、或放养蜜蜂生产蜂蜜,达到提高经济收入的目的。利用菌肥[12,13]则可以通过菌肥中的微生物生命活动,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参与养分的转化,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分泌激素刺激作物根系发育;抑制作物有害微生物活动,利于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

3 结合生物技术,开拓药用植物栽培新领域

无土栽培、细胞的工业化生产[14,15]虽然属于生物技术范畴,但可以引用到药用植物栽培,生产中不但可以打破土壤栽培的连作障碍,节水、节肥、省工,还可以在不适宜于一般农业生产的地方进行药用植物种植,避免土壤污染、生物污染和工业污染,生产出符合gap标准的药材。在授课过程中添加这些方面的内容,会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其中的技术所在,思路更加开阔。而脱毒快繁、细胞融合等技术也广泛应用到药用植物生产研究领域中。目前,蜜环菌、紫草、人参的细胞悬浮培养、地黄的脱毒苗、曼陀罗和百合等的花药培养、桔梗的多倍体培育以及一些转基因药用植物的培育均取得成功,为药用植物栽培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4 结合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增强中药质量监控意识

药用植物引种栽培不单单以成活为目的,同时要求能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一定产量,而且药效成分、含量以及医疗效果达到药典要求,因此需要与中药质量检测技术相配合[16,17]。通过补充该课程的相关发展动态,使学生了解有关中药质量状况、中药质量控制的思维方法与发展趋势,增强质量意识,明确“药材好,药才好”的相关性,为今后从事药用植物栽培、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5 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药用植物栽培学》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等知识为课程基础,同时又要求与实践相结合。由于现在的学生真正接触农事活动的机会非常少,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周的百草园内种植实习[18],可以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中药相关的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增强专业实践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之前,要求学生提前查阅资料,结合前沿的技术,自行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试验,在实习和观察的过程中,记录相关试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一些栽培管理措施对于药用植物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加深学生对《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理论理解和感性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配合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6 激发学生自学兴趣,主动学习多学科前沿知识

在《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学习中,不但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到目前科技发展前沿,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同时结合课程论文,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将前沿知识与药用植物栽培结合起来。例如,有的同学设计了太空药用植物种子,将gps、rs和gis技术与药用植物栽培结合,或结合生物技术生产超级人工包衣药用植物种子,通过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查找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加课外知识,逐渐重视药用植物栽培的技术性与重要性。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穿插药材生产、农业生产、生物技术的前沿知识,同时增加药物知识、医药最新动态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将理论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将单一的专业课程与其它学科相联系,不但缩短了对药用植物栽培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时间,能够快速进入实际应用,而且使学生系统掌握了中药专业相关课程的内在联系,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动机和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课程结束时学生调查结果反映良好,满意度高。对《药用植物栽培学》进行教学改革,符合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需求,能够尽快为我国中药gap标准化种植培养优秀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郭巧生. 药用植物栽培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

[2] 程惠珍. 论药用植物栽培学科的发展方向[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 19(1): 9.

[3] 程惠珍. 优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研究[j].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0, 2(2): 19.

[4] 李宝平,苏仙绒. 试谈植物相生相克效应的应用[j]. 运城高专学报,1999,4:23.

[5] 方绮军, 傅 昀, 程世清. 植物之间生化他感作用的研究及其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 14(2): 206.

[6] 许迪, 高占义. 农业高效用水研究进展与成果回顾[j].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6(3): 199.

[7] 郎旭东, 许宝明, 贾凤英.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j]. 地下水,2001,23(1): 82.

[8] 章承林, 李春民. 园林植物引种与生物入侵探讨[j].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1): 7.

[9] 汪官余,姚维志,于孝东.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j]. 资源环境与发展,2006,1: 15.

[10] 许冬梅. 扩种绿肥的重要性及发展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3): 54.

[11] 陈泽美. 发展绿肥生产是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措施[j]. 耕作与栽培,1995,4: 37.

[12] 李海云,王 静,吕福堂,等. 生物菌肥发展现状与展望[j]. 土壤肥料, 2008,10: 53.

[13] 王素英,陶光灿,谢光辉,等.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3, 8(1): 14.

[14] 赵树进,陈 念,韩丽萍. 药用植物生物工程技术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 1692.

[15] 黄玉吉,陈义挺,陈菁瑛. 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j]. 福建农业学报,2008,23(1): 100.

[16] 邓少伟,贺 强. 中药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建议[j]. 中国药事,2006,20(9): 566.

第8篇:药用植物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土壤 重金属 植物修复 经济 美观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工业三废的排放,农业化肥与有机农药的大量施用,生活污水的不断排放,城市污泥,矿床的开采等大量的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其中重金属污染在土壤污染中不仅面积大,并且残留时间长。当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对土壤―植物系统产生毒害作用,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下降,每年因重金属污染带来的粮食减产达1000多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达1200万吨,年经济损失在200亿以上[1]。另外,重金属可以通过植物的吸附作用进入植物体内,另外还可以通过径流和淋洗等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能通过接触和食物链等途径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2]。

1 重金属的概念及土壤重金属的来源

1.1 重金属的概念

重金属是在工业生产和生物学效应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大类元素,在化学概念上,还没有明确的的定义,但是目前还是有了广为接受的概念,那就是元素的密度大于6g/cm3,具有金属性质(延展性、导电性、稳定性、配位特性等,且原子数目大于20的元素)。其中常见的重金属有镉、铬、汞、铅、铜、锌、银、锡等。重金属离子(如Cu2+、Zn2+、Mn2+、Fe2+、Ni2+和Co2+等)是植物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如果它们过量则具有相当毒性。环境污染方面所涉及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还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锌、铜、钴、镍、锡、钒等。土壤一旦受到外界污染就相当难治理,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累积性;隐蔽性和滞后性;不可逆转性[3]。

1.2 土壤重金属的来源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日益增加,重金属侵入土壤的主要途径有:

(1)矿产资源的开采。由于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和技术的发展,各种矿藏不断的被发现、开采、加工和利用,产生了大量的采矿废弃场地,大量的采矿废水,废气,进而引起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2)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现代农业生产中,不节制的随意滥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农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急剧增加,进而形成农业土壤的重金属污染。(3)污水灌溉和污泥的利用。城市污泥的农业利用和含有重金属的污水的农业灌溉都对是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4)汽车尾气的排放。由于汽车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家庭,汽车排放的尾气对公路两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4]。

2 植物修复的概念和类型

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目前常用的有淋滤法、客土法、吸附固定法等物理方法以及生物还原法、络合浸提法等化学方法。但这些方法往往投资昂贵、需用复杂设备条件或打乱土层结构,对大面积的污染更是无可奈何。如据报道,对1hm2面积的污染土壤进行工程法治理(客土),每1m深度土体的耗费高800~2400万美元。如此惊人的代价迫使人们不得不寻求另外途径。近年来出现的植物修复恰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价廉且有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植物修复”是指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而该种植物对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具有特殊的吸收富集能力,将植物收获并进行妥善处理(如灰化回收)后即可将该种重金属移出土体,达到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目的[5]。

3 结合地理位置合理种植植物使作用发挥到极致

(1)在服务期满的矿区,由于所处的位置是比较偏僻的山区。种上可以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并据有利用价值的林木,而且在被利用时,不挥发所富集的重金属。以免产生第二次污染,造成对人体的伤害。(2)在城市公路两边旁和重金属污染的企业厂界的围边绿化方面,种上具有观赏价值又能富集重金属的植物。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减少汽车尾气和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对土壤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并且修复已被污染的土壤。(3)由于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污水灌溉和污泥的利用,导致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是否能在农作物轮耕时,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又能吸附或富集重金属的植物。从而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风险。

4 植物修复技术的展望

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支持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修复技术,并以其高效、经济、清洁、美观等优势解决了环境中的持久性污染物问题,占领了世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市场。植物修复技术虽然也存在一些诸如生物量小、影响因素较多等不足。但通过适当的强化措施可以使其扬长避短,更好地为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服务。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植物修复的研究热点仍将集中在超富集植物的筛选与优化上。为提高植物修复效率可以尝试将植物修复技术和其它修复技术联合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例如:化学试剂加强、电刺激、磁感应等,这将有助于拓展植物修复的实施领域和应用前景。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更加广泛,污染形态日趋多样。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面积在逐渐扩大,程度在不断加深,急切需要有成熟高效的植物修复技术加以市场化应用。虽然我国对植物修复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我国是一个植物资源丰富的国家,植物类型众多,通过大量的筛选工作肯定能找到适合本土推广种植的超富集植物。加上丰富的农业经验和传统的精耕细作,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大规模使用将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6]。

参考文献:

[1] 武正华.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研究进展[J].盐城工业学院学报,2002(6).

[2] 肖鹏飞,李法云 等.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植物修复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

[3] 高利娟,蒋代华 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展望[J].甘肃农业,2006(4).

[4] 郭彬,李许明 等.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金属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3).

第9篇:药用植物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长白山 北药 旅游资源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中,中药有“南药”、“北药”之分。我国吉林省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长多种野生药材,是我国“北药”的自然生长地。很多中外游客在游览之余购买人参、天麻和五味子等药材,用来养生保健,馈赠亲朋好友。为拓展旅游资源,使游客在旅游观赏“北药”的同时,获得中医药知识,我们应当把长白山的“北药”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一、丰富的中药资源

长白山区域内森林茂密,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是典型的火山地貌区域,森林植被保持了原始生态系统。据最新的研究表明,长白山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063种,其中珍稀濒危药用植物61种,东北地道药材25种。分布在海拔450m~1000m的针阔混交林中。另外,长白山区还有药用矿物50多种,野生药用动物300多种。长白山药用资源蕴藏非常丰富,珍稀的品种较多。因此,长白山成为我国“北药”的资源宝库。

长白山名贵的中草药,人参、天麻、刺五加和草苁蓉等已成为特色的旅游商品。在整个长白山地区,几乎所有的农贸市场都有地产中草药,很多是当日采摘的新鲜货,非常受游客的欢迎。在旅游区附近的市场,中草药的品种和数量就更多,新鲜的程度也更高。抚松县被誉为“中国人参之乡”,抚松的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参类产品集散地。2010年市场年交易水参,干品人参,精品人参年交易总额达到56亿元。主要经营白参、红参、林下参等产品,“长白山人参”本身就是重要的医药保健品品牌。

“北药”的人工种植规模大,积累了许多在长白山自然环境下培植的成功经验。以红景天为例,上世纪的60年代,长白山人工栽培红景天获得成功。科研人员通过多年来对长白山红景天成长周期全面研究,总结出一套灌溉、施肥、栽培管理的经验,并且制定了高山红景天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目前,临江市是中国长白山红景天的主产区,约占全国栽培面积的80%,临江市因此被称为“中国高山红景天之乡”。

在吉林省的“国家北药基地”初具规模。丰富的资源供应和政策扶持。社会向老龄化发展,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中草药的认同度日益提高,国内外对中药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是吉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动力。吉林省中药人工栽培和中药加工产业的高速发展,各项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医药企业发展迅速成果卓著,成为中药知名企业,加之吉林省中药研发机构科研力量雄厚,这都为“北药”的旅游资源开发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二、“北药”的保健概念

长白山的中药材因质量优良,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珍稀品种人参、银杏、北冬虫夏草、红景天、天麻、五味子、黄芪等广为人知。在人们健康保健意识增强的今天,“北药”因其出自无污染的大自然,经过千百年验证的确切疗效而倍受人们推崇。

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保健博览会召开期间,举行了中国“第四届长白山人参王评选活动”百年长白山野生人参夺金。该人参2009年7月出土,净重九两,是有记载以来最大的野山参。生长约三百年之久,是长白山原始品种。长白山野山参珍贵程度远超黄金,其稀有程度和保健价值之高可想而知。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中草药医病保健功效的高度肯定。

长白山人参被称为“百草之王”。它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高脑力与体力劳动的能力。人参中的有效成分人参皂甙具有明显的抗衰老、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人们把人参入药医病,把人参加入食品中保健。

红景天免疫作用优于人参,抗缺氧、抗衰老、抗疲劳是世界已知补药中独有的。全球医药界喻为“黄金植物”,前苏联时期,红景天制剂被列为宇航员的保健品。这一珍稀药用植物被广泛地运用于医疗保健,是医药和保健品的原料资源。2006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告,对长白山红景天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关于红景天的保健功效还有一段历史典故。清代新疆叛乱,康熙御驾亲征。由于环境恶劣,官兵长途跋涉,战斗力减弱,屡战屡败。在当地居民指点下采摘红景天给将士服用,很快体力迅速恢复,士气大振,打败叛军。康熙遂给红景天取名“仙赐草”。红景天的抗疲劳作用如此强大,竟被应用于战争决定胜负。

上述说明“北药”拓展为旅游文化概念,是有其长期历史形成的保健文化作为牢固基础的。“北药”的保健文化内涵,药用植物的可观赏性价值,现代的人们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可,对自然回归的渴望等诸多因素,都对“北药”旅游文化的概念形成有利影响。

三、“北药”的旅游价值

“北药”的保健文化应用于旅游,就是要把“北药”的观赏性,药膳文化和中医药传统加工工艺结合,形成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许多长白山药用植物具有观赏性,这是“北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类似于观光农业的开发,旅客可以在旅游中观赏长白山药用植物,如人参、红景天等生长、开花、结果、收获等过程。条件允许可以游客亲自参加采摘活动,这会增加旅游的乐趣。

游客在旅游时想吃到当地的特色食品,很多“北药”就可以制作成药膳食品。游客在饮食的同时又得到了保健,内心自然会高兴。我国规定的89种药食同源食材,吉林省就占50余种。长白山的养生滋补药膳,其食材都来源于天然,安全保健。

中华医药博大精深,“北药”的加工和应用有很多讲究,旅游时获得医药知识这可能是在观赏和饮食之后的又一个收获。药材在收获、储藏、和加工时,为了保持药效会有很多讲究;在应用时面对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食用方法会有不同的使用方法,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获得的使用知识。

“北药”作为旅游资源去开发,关键是要把“北药”适合旅游开发的各种因素加以认真研究分析,再制定出完整的开发策划,把现有的各种有利条件利用好,并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把事情做好。

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品牌效应是不能忽视的。借助于“北药”的医药文化品牌来创建“北药”旅游文化品牌这仅仅是一个构想。把“北药”的深刻的医药文化内涵,拓展到旅游上,会使以长白山“北药”旅游文化品牌也受到欢迎。

另一方面在一个嘈杂的大集市里去选购中药材,和在一个观赏植物美景,了解中药文化的安静环境中,心情会完全不同。把长白山的“北药”旅游资源开发好,努力构建成著名的“北药”旅游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