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药用植物学论文范文

药用植物学论文精选(九篇)

药用植物学论文

第1篇:药用植物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人才培养

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进行,形成协同效应,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1]。在教育教学全程中,课程教师要改变以往“重教轻育”的观念,不仅强调学生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更要将潜在的思政教育元素巧妙融入教育教学全程,注重学生思想水平、科学精神、道德素质、文化素养、价值取向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知识和方法研究具有预防、治疗疾病和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药用植物形态、分类、构造及生长发育规律的一门学科[2],作为高职中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在中药学专业的知识结构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为后续的中药鉴定学、中药栽培技术、中药化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奠定重要基础,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主要内容涉及药用植物形态、分类及内部构造三模块,知识体系完整,系统性强,实践性强,教学内容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承载着思政教育的效能。本文从树立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观念、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与传承中医药事业、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等方面梳理药用植物学课程所蕴藏的潜在思政教育元素(表1),结合教学实际,基于讲授法、图片展示、实物(标本)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实践,做到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实现“专业成才”与“精神成人”的相统一。

1树立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观念

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中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课程开设在大一,学生好奇心强,通过生活观察,对药用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观念不强,需要课程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有效发挥课程知识所蕴含的育人功能。药用植物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典型例子,通过融入典型例子的学习,让学生深刻理解药用植物学的主要任务,促进学生树立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观念。例如,调查研究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及开发药物是药用植物学主要任务之一,结合图片、实物(标本)或视频资料讲授药用植物学主要任务时,介绍一些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典型例子。如通过资源普查开发印度蛇根木的近缘植物云南萝芙木和披针叶萝芙木;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出抗肿瘤成分紫杉醇;找到了可供生产血竭的剑叶龙血树;人参培养物中获得人参皂苷、薯蓣培养物中获得薯蓣皂甙元;黄花蒿中分离到高效抗疟成分青蒿素;珙桐科植物喜树中提取到抗肿瘤成分喜树碱等。通过典型例子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可以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发现新药源、新的活性成分,进而合理开发研制新药,促进学生对药用植物学主要任务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意识。此外还可融入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原因及意义,让学生了解药用植物资源因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导致的开发过度,有些珍稀药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但还有许多尚未得到开发利用,进一步让学生树立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观念。

2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传承中医药事业

药用植物学领域的代表性成就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医药文化自信的重要素材[3]。例如,学习药用植物学发展简史时,结合简史中的代表性著作,重温植物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拓展学生视野,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课堂教学中,讲述3000多年前我国的《诗经》和《尔雅》,记载的上百种植物中约1/3为药用植物;我国历代记载了大量药用植物的本草类著作有400多部,如《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等,特别介绍本草史上的鸿篇巨著、曾被外国人称为中国植物志的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新中国成立后,出版了一大批药用植物研究的重要著作及创办了大量的学术期刊。通过对药用植物学发展历程的回顾,学生在了解药用植物学发展历史的同时,容易萌生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努力学习,更好地传承中医药事业。在整门课程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引入我国有突出贡献的植物学专家,借此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中医药文化自信,激发学生传承中医药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在讲述植物分类概述部分时,特别是讲到编写植物志是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介绍领导中国植物资源考察,开展植物系统分类研究,编著《中国植物志》中国植物“活词典”吴征镒院士,学习吴老热爱祖国、为中国植物科学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菌类植物中讲到担子菌亚门药用植物蘑菇、香菇及灵芝时,讲述“菌草之父”林占熺,菌类植物生于腐木上,种了菌类植物,就少了树木,“菌林矛盾”成为世界难题,但他发明的菌草可用来栽培蘑菇、香菇及灵芝等食用菌、药用菌,助力扶贫,浓浓报国之情感人至深;蕨类植物门中讲述毕生致力于蕨类植物研究的“蕨类学之父”秦仁昌,他为中国和世界的植物学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编写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的蕨类植物部分被广为使用,“秦仁昌系统”在世界蕨类植物系统分类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突破;在介绍被子植物门菊科植物黄花蒿时,讲述常怀济世报国心、矢志青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事迹,激发学生学好中医药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爱国之志;辅以人参的图片、实物(标本)介绍五加科药用植物人参的主要形态特征,让学生直观的掌握其形态要点,看清“五形”、识别“六体”,将真假人参实物(标本)发到每个学习小组,以小组展开讨论,辨别真假人参,讨论中引入国医大师、国药泰斗金世元“火眼金睛”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的故事,特别是“野山参五形全美”的故事[4],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做人、做药都要求真、恶假、重道德,激发学生学习中医药的热情。另外,我国植物学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素材还包括:胡先彇、陈焕镛、蔡希陶、刘慎谔等。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

药用植物学具有实践性、直观性极强的特征。学习本门课程时,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讲述花的组成及形态中十字花冠形态时,辅以十字花科植物油菜花的图片、实物(标本)进行讲授,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再通过课下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药用植物的花,识别十字花冠,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思维。再如,讲述被子植物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时,联系药用植物形态模块中十字花冠、四强雄蕊及角果特征知识点,辅以观察十字花科代表药用植物菘蓝的图片、实物(标本)进行讲解,加深对十字花科主要特征的掌握。野外实习时运用十字花科主要特征的理论知识去初步识别十字花科药用植物,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同时养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在整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前后知识点进行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药用植物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植物、中医药相关诗词谚语,阐发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例如,在讲授药用植物根时,引入牛汉诗歌《根》“我是根,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地生长,向下,向下……沉甸甸的果实,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从诗歌中启发学生思考根的特点及作用,结合诗讲授根具有向地性、向湿性和背光性的特点,为植物体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及无机盐,进而阐发扎根往下、虚心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弘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在讲授茎的形态及类型时,引入泰戈尔的“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5],启发学生思考植物茎的类型,按茎的质地分为木质茎、草质茎、肉质茎,像小草这类植物的茎为草质茎,细而柔软,但它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土地,阐发每个人都要尽自己所能,脚踏实地,实现人生价值的态度。在讲授根、茎、叶的变态知识点时,根、茎、叶由于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功能的改变引起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引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5],借此阐发不管在哪里都需要个人与环境的协调适应,努力提升自己适应所处环境的人生观。在讲授被子植物门重点科时,如菊科药用植物,引入“不畏霜寒意志坚,四位君子列其中,每逢九月重阳时,枝头抱香英姿显”,启发学生思考,不仅是中国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也是高洁品质的代表;百合科百合花,“百合花开幸福来”,抗疫歌曲《盛放的白百合》,百合花有百年好合的寓意,也象征着人间大爱,引导学生学习植物寓意的高尚品德。在讲授植物细胞构造时,阐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观念等[5]。总之,将与植物、中医药相关诗词谚语渗透到药用植物学的教学中,适时的引用,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励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

5药用植物保护教育

在花的组成及形态的课堂教学中,辅以花卉图片或者花卉视频欣赏,学生在感悟药用植物之美时,引导学生思考图片或者视频中各种药用植物的花有何不同,进一步通过不要随手采摘鲜花的教育,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保护药用植物资源。裸子植物门中,结合植物图片,讲授中国珍惜植物银杏,掌握其形态特征的同时介绍保护白石山公园千年古银杏树的案例,增强学生对药用植物的保护意识。学习被子植物门重点科时,介绍相关植物保护政策,增强学生保护药用植物的的意识,如兰科,2005年成立了以就地保护为目的的广西雅长兰科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成为我国兰科植物保护的主要方式。

6“课程思政”教学应用效果

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接受课程思政教育前,对自身和专业的认可度不高,缺乏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观念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药用植物学课程中将所蕴藏的潜在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实践,引导了学生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对自身和专业的认可度更高,树立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观念,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培养,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在接受过课程思政教育后,促进了优异成绩的取得,如在“秀美贵州药草飘香”贵州省大学生药用植物标本创意大赛中,《两山论》药用植物标本荣获艺术创作类二等奖,《垂惠、石松》药用植物标本荣获艺术创作类三等奖等,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教学的育人功能和效果。7结语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思政教育。本文从多个视角梳理药用植物学蕴藏的思政元素,抛砖引玉,教师应依据药用植物学课程特点与学生特点,深入挖掘药用植物学课程内容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充分诠释课程思政化,从而真正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凌双英.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1):9-11.

[2]张春平,段静雨,李岩,等.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课程整合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3):112-113.

[3]帕尔哈提·柔孜,赵晓敏,马生军,等.药用植物学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立与实施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7):54-55.

[4]刘长利,吴晓毅,高伟.春风化雨雨润心田———药用植物学雨课堂思政的教学实践[J].中医教育,2020,39(3):63-66.

第2篇:药用植物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三位一体;教学体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R642.0;R28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9(a)-0154-03

[Abstract] The course system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 includes three parts: theory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field teaching practice. Based on the status of teaching system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 some optimum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as followed: setting up teaching content properly to optimization adjustment, maximizing favorable factors and minimizing unfavorable ones; chang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to trinity, combining organically and mutual complementation; adopting flexibly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rousing students interes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 optimal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parts of teaching form to trinity effectively, can save greatly teaching resource and time,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get more and better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importan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botany; Trinity; Teaching system; Teaching method

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的形态、解剖、分类等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是我国中医药院校中药学、药学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起到传统医药学与现代科学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同时为学生完成中药资源学、中药栽培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药用植物学的研究任务具体包括:研究和鉴定中药原植物的种类,确保药材来源准确;调查和整理药用植物资源,为利用和保护资源奠定基础;利用学科规律寻找及开发新的药物资源等[1-6]。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到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亟需进一步探讨与改进。

1 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现状

目前山东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药用植物学课程体系由三部分构成: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药用植物学实验和药用植物学野外实训,由于教学环境的不同,这三部分现已各自独立为一门课程。其中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主要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包括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学三大部分。植物形态解剖学部分主要讲述植物的细胞、植物的组织及种子植物的器官等;植物的分类学部分主要讲述植物分类的原理和方法、植物进化系统、各类群的特征及其主要药用植物等。教学环境为课堂,方法基本采用讲述法,组织关系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

药用植物学实验课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课所学知识,并帮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准确识别、鉴定中药原植物的种类、药用植物显微构造,确保药材来源的准确性,同时培养学生具备观察、鉴定中药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内容通常包括: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根茎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以及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与植物分类[7-8],学生通过肉眼和显微观察,了解和掌握植物的结构和特征,多为验证性实验,教学组织形式多为实验前教师先强调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然后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学环境为实验室。

野外实训是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来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学生认知范围,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内容包括让学生认识本地区常见药用植物,熟悉主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与鉴别方法,了解药用植物的主要性能与功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标本采集制作能力、鉴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环境为实习基地,形式为学生以组为单位采集压制标本,并利用工具书进行鉴别,教师加以指导。

由于药用植物学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庞杂,使得理论教学中课堂安排极其紧张,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使得课堂气氛略显沉闷、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之需要记忆的内容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定困难,因此倍感压力,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药用植物学实验安排目前也多以验证性为主,缺乏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索性实验;实训是在实地环境中识别药用植物,虽资源丰富,但无奈学时较少,技能培养不可能达到熟练程度。因此目前的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仍很欠缺,药用植物学三大组成形式未能达到有机结合。所以为了提高药用植物学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国内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药用植物学后备人才,亟需对药用植物学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2 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优化及具体措施

2.1 合理设置各部分教学内容,优化调整,扬长避短,各有侧重

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的三个组成部分,药用植物解剖学、药用植物形态学以及药用植物分类学,彼此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其中前两者为后者奠定基础。

在理论教学中首先给学生明确知识框架,并以研究任务为导向,具体到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植物形态学部分形态术语的学习,是课堂讲授的重点内容,因为学习药用植物学的任务之一是调查和整理药用植物资源,要想顺利进行调查,首先必须做到先认识不同植物,必须准确掌握植物体各部位即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从而加以正确判断,所以应具备植物形态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形态学术语的界定在课堂上就应该严谨清晰。

植物解剖学部分显微构造的学习,也是药用植物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因为药用植物学的研究任务还包括研究和鉴定中药原植物的种类,确保药材来源准确,其中解剖学资料可以提供重要鉴别依据。解剖学部分主要是掌握植物体的微观构造,即学生对器官的组织构造及其各部分细胞特征的掌握,它是中药显微鉴定的基础[9],在《中国药典》[10]中体现为横切面鉴定和粉末鉴定,因此在药用植物显微部分的讲解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常见药材鉴定,以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热情。比如:在学习叶的构造一节时,可以通过观察叶表皮气孔类型的不同,将大青叶(十字花科菘蓝的叶)与蓼科的蓼蓝、爵床科的马蓝以及马鞭草科的大青的叶区别开来。

分类学部分,课堂教学中仍应强调重点科属的识别特征,加强学生对各科属植物共性的认识,在野外实训时重在各科属代表植物的具体形态特征识别,特别是应该结合本地药用植物分布情况,增加代表物种识别,以增强学生兴趣。

实践教学侧重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加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比例。药用植物学实验内容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将其划分成不同层次内容,包括基本实验技能,基础验证性实验,以及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和研究性创新实验,如设计研究性实验:比较不同药用植物叶表皮形态特征,比较不同植物地下茎的淀粉粒形态、草酸钙结晶类型,比较不同药用植物花部器官解剖等。

野外实训建立在理论学习与实验的基础上,侧重于野外技能培养及训练,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环境与药用植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为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本地的植物资源情况,我校量身定制了《药用植物学实训教程》[11],系统介绍了药用植物学实训的知识、方法与技能,方便学生使用。此外,实训时,灵活设置小的研究专题,激发学生的研究意识。野外实训还应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对于高效完成任务的必要性,因此野外实训考核成绩包括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

2.2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力求达到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相互补充

传统的教学模式,三环节时常脱节,未能很好地有机联系起来,不利于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掌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药用植物学三环节有机结合,达到三位一体,做到相互补充,提高教学效果。药用植物形态学“边讲边看”,侧重形态学术语;药用植物分类学“先看后讲”,课堂教学中应精简该部分,仅突出科的特征,而对各代表植物引向校园和药圃,并进而拓展到实训基地;药用植物解剖学密切结合实验课“先讲后看”,从而加深理解记忆。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强调教师的调控作用。注意在教学中抓住各教学环节的契合点,使之三位一体,从而为学科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2.3 灵活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建设中,注重整合资源,调整知识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药用植物学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主要采用讲授法之外,还应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如采用实物或腊叶标本、现代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直观教学法,使课堂教学做到言而有物,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12]。此外,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适时采用任务导向法,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比如:讲到保护组织表皮,就可以启发学生,表皮既然司职保护功能,它应该位于植物体的什么部位?它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从而推导出表皮位于植物的体表,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从而很好地起到保护内部组织构造的功能。有“比较才会有鉴别”,药用植物学中有大量相似性比较强的知识点和名词术语,如: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导管与筛管、表皮与周皮、髓射线与维管射线、早材与晚材、辐射对称与两侧对称、羽状复叶与掌状复叶等,在教学时注意应将它们多向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和区别之处。最后,还应重视植物的形态与构造、构造与功能之间相关性的理解,采用整体联系教学法分析解决问题,防止死板、孤立和片面的思维方式[13-16]。

在实验教学中,应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更多地采用探究实验法,合理设计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或修正,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比如学习了淀粉粒、晶体后会附一实验项目:现有一未知粉末,可能是甘草、半夏或贝母,请根据已学的细胞后含物的知识,以及《中国药典》中记载的甘草、半夏和贝母的粉末鉴别特征中晶体和淀粉粒的特征,判断其到底是哪种中药基原的粉末,并陈述判断理由。这样学生不但识别了晶体和淀粉粒的形态,更明白了在含有晶体和淀粉粒的不同药材中二者在大小形态上也有很大的差别[17]。另外,学生也可根据具体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方案,教师过目后,学生即可动手操作。对于分类学部分的实验教学,更多的是采用现场教学法,充分利用校园和药圃,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教师一边讲解科特征,学生一边在现场观察鲜活的药用植物,在准确理解植物形态描述的各种专业术语的基础上,对药用植物的主要特征加以记录,从而加深对植物分类知识的理解[18]。总之实验课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学生只有充分发挥出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训更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舞台,教师仅起到启发、引导和监督作用,并适时答疑解惑。实习一般安排在暑假结束后第1周或秋季开学前1周进行。实训前由学生自己分组,合理组建实训团队,教师在放假前提前布置候选研究课题,供学生们在假期查阅相关文献和参考书做好准备,实训时教师明确实训目的、实训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学生在保证完成老师要求的基本实训任务,即规范采集药用植物、压制腊叶标本、独立使用检索表鉴定植物、识别100种药用植物、整理植物名录等后,以组为单位按照所选择课题,进行专题研究,比如崂山沙参属药用植物调查、崂山有毒药用植物调查等,最后写出研究报告。通过野外实训巩固和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必要的知识技能;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场所,它对每位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十分必要而又终生难忘的学习机会[19]。

3 结论

中医药国际化的希望在教育,学生创新理念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师。基于药用植物学本身的特点,优化组合三部分教学形式,有效做到三位一体,可以大大节省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谈献和,姚振生.药用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出版社,2009.

[2] 熊耀康,严铸云.药用植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 严铸云,郭庆梅.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15.

[4] 杨春澍.药用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5] 郑汉臣.药用植物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6] 姚振生.药用植物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7] 谈献和,王冰.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

[8] 孙稚颖,郭庆梅,高德民,等.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M].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自编教材,2013.

[9] 张贵君.中药鉴定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0]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11] 孙稚颖,郭庆梅,高德民,等.药用植物学实习教程[M].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自编教材,2008.

[12] 纪宝玉,裴莉昕,董诚明.直观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2,28(2):36-38.

[13] 白生宾,刘春燕,周世雄,等.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组织学》教学[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10):1012-1013.

[14] 田建平,胡远艳,张俊清.思维能力训练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中医教育,2012,31(2):49-50.

[15] 王德群.整体联系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运用[J].药学教育,2012,28(1):28-30.

[16] 苏秀红,娄玉霞,董诚明.提高《药用植物学》中显微结构部分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7):107-108.

[17] 白贞芳,刘春生,石晋丽,等.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课程探究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3,32(6):80-82.

第3篇:药用植物学论文范文

《指导原则》指出,植物药的临床研究和化学药比较起来没有什么区别(植物药与化学药在临床研究方面的不同之处请参见本文的其他部分)。这里主要是指植物药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同于化学药,亦即,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或剂量-反应关系研究)。然而《指导原则》不主张单一地选择阳性药对照进行等效性试验的临床研究。这提示美国FDA在植物药临床研究中更强调安慰剂对照或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而对阳性对照的临床研究价值表示怀疑。美国FDA这种“重安慰剂,轻阳性对照药”的态度,单纯从评价药物的作用来讲是科学合理的。在临床研究中,如果仅有阳性对照而未有安慰剂对照,则有假阳性的危险,这种情况在包括中药在内的植物药临床研究中尤为突出。假如在临床研究中选择了一个名为有效实则无效的上市中药做为阳性对照药,而受试药的疗效是通过对其一系列的观察指标数值或百分率和“阳性”药组进行比较而确定的,而且受试药组和阳性药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又无显著性差异,那么就有可能引出一个假阳性的结论:受试物对某一适应症有疗效。实际上阳性药是无效的,阳性药组一系列观察指标的改善仅是安慰剂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受试药也是无效的。这一点应当引起我国中药临床药理学家和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换言之,中药临床研究中,在伦理道德的允许下,应尽量设安慰剂对照,如果不能设安慰剂对照,也应在临床方案的设计中注意防止假阳性的产生,例如通过对受试物量-效关系的观察等。

7.环境保护意识值得借鉴

对于植物药的研制和审批,美国也非常重视环境的保护。防止因开发植物药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指导原则》中,专门有一节讨论对环境的保护问题。在申报资料中要求研制单位提供植物药的研制和生产“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同样,美国对不同类型植物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在美国合法上市的植物产品,通常只要提供免做“对环境影响的评估”的报告即可;而对于未上过市的植物药,要求研制单位根据情况,或是提供“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或是提供免做报告;但是,如果药味源于野生的植物或动物,FDA则至少需要“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而且FDA希望申请者尽早和FDA有关部门咨询对环境影响的程度,以确定该植物药能否进一步研发。“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如何写、写哪些内容,请参考美国FDA有关指导原则:企业指导原则:人用药品和生物制品的应用对环境影响的评估(Guidance for Industry :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Human Drug and Biologics Applications)(July 1998)。

我们应当借鉴美国对环境保护这种政策和技术要求。由于无节制采伐中药材,在我国已经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资源枯竭和生态平衡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中药的研制开发中,增加其对环境影响的技术要求,从而使我国在大力开发中药新药同时,也要保护中药材的资源,同时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环境。

三.《指导原则》存在的问题及其修改意见

1、接受包括中药在内的植物药,并不接受中医理论

中医在诊治疾病方面有着自己独立、系统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品,才是名符其实的中药。美国FDA及其《指导原则》承认了植物药属于药品,这便意味着美国FDA也承认并接受了植物基原的中药为药品,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美国FDA仅是简单地将植物基原的中药归属于植物药的范畴而接受,换言之,他们所认可的仅是植物药,而不是中药。这说明FDA并不承认中医药理论体系(事实上他们也不懂或也不甚了解),在他们眼里,中药只不过是一个植物药或天然药物而已,这提示即使中药在美国注册成功,也只是一种新的植物药在美国上市,而绝不可能在美国临床上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之。在这种情况下,“中药”已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对于这一点,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亦即,真正意义的中药国际化――走向国际市场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中药走向世界困难,中医理论走向世界而且被人们所认可则更加困难,其症结在于如何进行深层次的基础研究,从而能用被世人所认可、接受的现代科学化的语言来表述中医理论。此外如何使医学界能逐渐接受医学理论体系的多元化,亦即,既有西医药的理论体系,也应承认其他的传统医学,如中医理论体系,这是一项非一蹴而就的工作,也是需要我们中医药界不断努力方可达到的目标。

2、对植物药复方制剂政策的矛盾性

美国FDA将植物药分成3个层次:①单一植物的单一部分所组成的植物药;②单一植物的若干部分所组成;③若干种植物所组成。美国FDA的态度是:对单一植物的单一部分组成的植物药的技术要求放松,可不按化学药复方制剂对待(见前文),而其他两类植物药仍按对待化学药复方制剂那样来要求,而中药制剂多为多味植物药组成的中药复方,所以美国FDA这一规定对中药在美国注册甚为不利。《指导原则》中的原文是:植物药产品如果其植物基原,仅是某一植物的某一部分,(如某一植物的叶、或花或种子等)可不视为复方药品。而植物药产品如果其植物基原是由某植物的两个或更多部分所组成,或由两种或更多种植物所组成均做复方药品处理,必须受美国有关西药复方制剂技术要求的约束。

美国化学药复方制剂的技术要求的核心是要证明:复方制剂中每一种成分或有效部分具有什么药效学作用,这一要求完全不适合中药制剂(单味药或复方药)。因为无论是单味中药制剂,还是复方中药制剂,其中都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目前二者都很难鉴定清楚其全部的化学成分,更不可能逐一对每个化学成分进行药效学研究。从化学成分而言,单味药和复方制剂二者都是由多成分所组成。此外,从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角度看问题,二者也没有本质的区别。然而美国FDA的《指导原则》认为,单味植物药制剂可以不受化学药复方制剂有关技术要求的制约,而复方制剂仍然按化学药复方制剂的技术要求进行管理(见上述)。这反映了美国FDA对植物药复方制剂的两重性和矛盾性。美国FDA的这条规定不利于中药复方制剂在美国的注册,因此我们建议将这条更改为:“植物药产品如果其植物基原是某种植物的一个部分(如叶,枝干,根或种子)或几个部分,或若干种不同植物所组成,均不属于复方药品的范畴”。

3、植物药Ⅲ期临床研究前的技术要求居高不下

尽管FDA对初期临床前研究的技术要求明显降低,但对申请扩大的临床研究,则其技术要求基本同于化学药,FDA实际上对植物药的临床前研究采用二步法:第一步是初期临床前研究,在这一阶段,有关技术要求适当放松,然而当完成初期临床研究(Ⅰ/Ⅱ期)之后,便进入第二阶段:申报扩大临床研究(Ⅲ期),对这一阶段申报资料则严格要求,FDA《指导原则》明确指出,并不能因为以往的人用历史而降低技术要求,其技术要求基本同于化学药,例如,要提供符合GLP标准的安全性评价的动物试验资料,其中包括“三致”实验。

针对美国这一立场,我们应通过各种渠道,力争中药的技术要求不仅在初期临床前研究中放松,而且在Ⅲ期临床前研究中也应适当放松,其理由为:①在此阶段,实际上已经完成Ⅰ或Ⅱ期临床研究,受试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人体试验中(初期临床研究)进行了初步评价和认定;②该中药制剂有着广泛和长期的人体应用史,而且根据以往的临床应用实践,未发现受试物有任何毒副作用。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扩大临床前研究的技术要求,

第4篇:药用植物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野外实习;校园地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a)-0161-03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和药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2]。与其他学科相比,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抽象的概念和形态学术语多,理论知识难于理解和难以记忆[3-4]。其大量的数据信息的查询使用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将现代的数据库技术引入植物资源数据库的管理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众多的用户通过网络就可使用数据库信息[5-6]。为满足药用植物学理论课、实验课和野外实习的教学要求,有必要构建了一个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以图像、地图等形式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对药用植物直观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1 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的特点

部级大型植物资源数据库如“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主要是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的植物信息检索,而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主要是为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辅助作用。两者不同的定位决定了相对小型的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有以下特点:

1.1 植物物种以涵盖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植物为主

大型植物资源数据库主要是提供专业的植物信息检索,力图涵盖全国各地发现的植物,具有植物物种数量多而全的特点。而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一方面受老师和学生的能力、精力和时间等条件所限,主要是涵盖校园和野外实习地区的植物;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以掌握植物学学习和研究方法为主,因此其资源数据库物种数量少,以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植物为主,辅以其他常见植物。

1.2 植物信息增加药用功效的介绍

大型植物资源数据库所展示的植物信息以植物形态、组织特征、分类鉴定为主。而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所展示的植物信息不仅有植物形态,更包括药用部位和药用功效的介绍,形成自己的特色。

1.3 二次开发以直观形象灵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型植物资源数据库因为主要是提供植物信息的专业检索,注重基础。而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不仅注重基础,还注重二次开发,通过野外实习专题、校园地图等多种灵活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兴趣,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掌握植物知识,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2 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2.1 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数据库的构建之前需要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分类基础理论知识。还需充分利用学校的植物资源,对其分布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将校园中的植物进行挂牌标识,同时采集植物分布的图片,最后绘制植物资源分布草图。此外,利用去庐山进行野外实习的机会,对庐山地区的植物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在数据库中设立庐山地区野外实习专题,充分展示庐山植物风貌,更利于标本精确地辨识,同时编写了《庐山野外实习手册》,极大地方便了野外实习的教学工作,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野外实习教学的效果。

2.2 开发平台

目前,中小型网站的快速开发广泛采用WAMP开发平台[7-8],即Windows+Apache+MySQL+PHP组合。Windows是操作系统;Apache是通用的网络服务器;mySQL是带有基于网络管理附加工具的关系数据库;PHP是流行的对象脚本语言。

WAMP平台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即表现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其工作原理如图 1所示[9-10]。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用户在表现层(客户端)浏览器中以提交表单的方式向应用层提出请求,Web服务器(即Apache服务器)接到请求并通过服务器端PHP程序处理相关请求,若接到数据请求,则通过MySQL数据库服务器在数据库中查询数据,并将查询结果处理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

2.3 数据模型的建立

现有的数据库系统均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由于WAMP开发平台采用MySQL数据库,该数据库采用的数据模型是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将数据看成一张规范化的二维关系表,关系模型具有数据结构简单、清晰,易于掌握等特点,成为目前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11]。因此,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模型。

2.4 数据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建立植物数据库首先要分析植物有哪些信息应该被包含在数据库中[12],关系型数据记录的是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在植物学中,对植物有科学的等级分类,由大到小主要有:门、纲、目、科、属、种[13],具有明显的层次关系。

在目前的植物信息系统中,一般将植物作为实体[14]。这种数据结构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于分类的层次关系表达不明确;二是数据存在潜在的不一致的隐患,每种植物都有它所属门、纲、目、科、属等分级信息的记录,而有些植物的分类相同,那它们的分类信息必然相同,而这种数据的重复记录就会带来潜在的数据不一致,造成数据的不稳定。

在目前的植物信息系统中,还存在另外一种数据结构,就是将门、纲、目、科、属、种等各个分类作为不同的实体[15]。这种数据结构解决了上面的层次关系表达不明确和数据重复记录的两个问题,但存在自身的缺点:一是代价增加,功能越强大所需的花销也越大,网页程序编写量也大大增加,这与院系学生有限的精力、数据库需求相冲突;二是数据结构太细致化,同时导致数据结构庞大,不灵活,而院系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考虑各方面情况,不需要诸如亚门、亚纲等分类,数据结构无需太细致。

综合起来,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数据结构中,采用一种折中的方法,即设计两种实体类型,将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与物种相区别。分类的属性主要有中文名和拉丁名;物种的属性主要包括种的名称信息(包括种的拉丁名、中文名和别名)、形态特征、药用部位和药用功效等。这些属性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进行不同的取舍。

对于实体之间的层次关系,需要设计一个字段来记录。改进后的植物信息数据结构最终实现见表 1、2。

3 基于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的二次开发

建立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不是终极目的,而是为了促进教学。为了更大限度的利用资源,采用网络的丰富形式调动学生兴趣,以药用植物资源为基础,针对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实际以及校园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通过二次开发,分别建立野外实习专题和以校园地图直观形式的校园植物检索,与植物资源数据库相连通,最终建立起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网址为。

网站有四个主功能,分别由“植物检索”、“庐山实习”、“校园植物”和“课外实践”四个栏目板块实现。辅之以“首页”和“我们”两个栏目板块,完成网站简介及引导使用、团队介绍和留言反馈等辅助功能。见图2。

网站6个板块的具体功能如下所述:①“首页”板块主要是对网站和各个板块的内容功能进行介绍,引导用户使用网站。②“植物检索”板块提供三种检索植物信息的方式,分别是字母检索、系统检索和文字搜索,不同需求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检索方式,快速地检索到植物信息。在该数据库中,录入了收集整理四百余种药用植物,可以在线浏览药用植物所属植物系统分类、药用部位、药材名称、中药功效和校园分布等内容。③“庐山实习”板块可以检索关于庐山野外实习的植物,涵盖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所要求掌握的植物,适应野外实习的要求。针对野外实习,一方面加入学生实习活动照片和实习地区风光,另一方面添加野外实习安全、标本制作等方面的指导文章,还可以根据院校的特点加入学生的实习心得,形成野外实习专题,借助网页技术营造实习的气氛,让学生在熟悉的实习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④“校园植物”板块以三级地图的形式形象地展示校园植物。首先,以3D的一级校园整体地图对校园进行优美宏观展示,用户可以根据对校园位置的熟悉快速点击想要查看的区域;之后,进入更细致的2D平面校园地图进行更清晰的定位查找;进入具体的区域后,可以看到实物照片形成的地图,用户可以很直观便捷地看到想要查看的植物;点击植物后,链接到该药用植物的信息网页,每一种药用植物的网页中包括其形态特征的描述、产地分布的介绍、校园位置的标注以及药用价值的说明,并附有多张该种药用植物不同部位形态特征的数码照片。以校园地图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示校园植物物种分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植物物种分布,并可以快速检索植物,提高检索和学习植物的效率。⑤“课外实践”板块可以查看文章,并可以下载附件,老师和学生可以活动情况或活动经验,增加与学生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电子信息。⑥“我们”板块分两个二级栏目,分别是:“关于我们”栏目介绍了院系的相关情况;“留言”栏目主要是让网站使用者发现数据存在问题时可以留言反馈,帮助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4 结束语

结合院校的教学要求实际情况,运用植物学知识对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明确数据库的实用性和教学性等特点,使之更好地与数据相结合,从而建立起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应用校园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实现了传统分类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极大地提高了植物信息查询效率,并实现了数据资源的网络共享。同时,以校园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为基础进行拓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野外实习专题页面和以校园地图形式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对植物学知识的掌握,给药用植物学教学带来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承剑,黄宝康,郭美丽,等.浅谈《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4):59-60.

[2] 罗晓铮,石延榜,董诚明.浅谈《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方法[J].中医学报,2009,4(6):104-105.

[3] 李雪莹,武永刚.基于校园网的《药用植物学》多媒体素材库的构建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0,16(10):132-133.

[4] 谷巍,巢建国,吴启南,等.《药用植物学》网络课程的建设与探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120-121.

[5] 马波,李梦龙,刘冀昆,等.四川大学植物标本馆馆藏标本网络数据库的构建[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8(6):839-840.

[6] 孙启高,宋书银,王宇飞,等.中国植物科学信息化与Internet[J].植物学通报,1998,15(3):77-79.

[7] 冯思玲.网站建设流程及相关技术[J].信息技术,2005,(9):71-72.

[8] 赵鹤芹.设计动态网站的最佳方案:Apache+PHP+MySQL[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4):933-938.

[9] 徐胜祥,徐运清.基于Web的种子植物分科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11):169-170.

[10] 蔡宏伟,金连甫,陈平.可扩展三层B/S体系结构研究和应用[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23(2):178-180.

[11] 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28.

[12] 沈光,佟斌,孙波.论植物数据库的建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1):89-91.

[13] 郑汉臣,张浩,潘胜利,等.药用植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1-104.

[14] 钱双艳,吴兵,李红刚.基于Web的昆明市园林植物信息远程咨询服务系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99-9700.

第5篇:药用植物学论文范文

【摘 要】药用植物学实验是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针对传统教学体系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考核体系重理论轻操作等问题,对该实验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主要措施包括:优化教学内容,在基础实验中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并在传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丰富教学模式,通过强调预习、在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和使用多媒体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改革考核方式,使之能更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上述改革,旨在有效地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培养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药学专业人才奠定教学基础。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086-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教研项目“化学生物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编号:JYX12020)的研究成果。

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来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包括其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等内容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中药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及中药鉴定学等学科的基础与前提,与中草药的资源开发、品质鉴定及药效评价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理论性、抽象性强是该门学科的主要特点。

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三个环节,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充分观察比较实物,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课堂上所讲述的专业知识;只有掌握好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才能较好地完成野外实习的教学任务。此外,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教学方案的不断更新及实验设施的升级换代,原有的教学内容及方法逐渐滞后。为了使实验教学能够使用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环节,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原则为指导,进行必要的改革。

一、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药用植物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配合理论教学,对药用植物进行性状观察,显微观察植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构造,个别内容如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在中学期间就已经掌握,这些内容已不能满足大学教学的需要。实验方法以显微观察为主,缺少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此外,药用植物学的实验主要为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不利于学生创新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形式上,通常采用课堂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实验前,由教师为学生讲解该次实验的原理和内容方法,并对关键实验步骤进行演示,然后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较少,缺少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成绩评定方面,药用植物学的实验成绩采用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30%的方式进行考核,而平时成绩主要以实验报告的评定为主。在该成绩评定方式下,学生多注重实验报告的书写而忽略了实验的动手操作,从而背离了实验课的教学初衷。

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1.优化教学内容。基于上述对药用植物学现状的分析,结合其他院校对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对其内容进行了调整优化。将药用植物学实验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及设计实验。

在基础实验中,更加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具体举例说明如下:[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后含物。实验内容:洋葱表皮细胞制片(观察细胞结构);质体的观察:观察叶绿体用鲜植物叶片横切片;观察有色体可用红辣椒果皮,胡萝卜果肉;植物细胞后含物的观察:淀粉粒的观察: 土豆, 浙贝母(单粒), 半夏(单、复粒);后含物的观察:大黄(簇晶)、黄柏(方晶)、甘草(方晶)、地骨皮(砂晶)、射干(柱晶)。通过上述实验,学生掌握了如下实验技能: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徒手切片和临时装片技术;水合氯醛制片法和表面片制法;草酸钙晶体的类型和形态;绘制植物显微图。本次实验的内容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药用植物学的基本技能,而且为后续实验学生的自主操作奠定了基础。

通过基础实验使学生掌握了药用植物学的基本技能后,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我们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综合性实验:植物标本的鉴定及植物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实验内容:植物标本的采集;植物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本次实验需要学生综合应用前期实验所学知识,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进行观察和描述,识别各种药用植物,并能正确使用植物检索表,将采集到的植物检索到科。通过该实验,学生综合利用了理论课堂所学习的药用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分类知识,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性实验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任务自行设计方案,独立进行操作并得出结果的实验,该类实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该部分实验我们要求学生以校园内现有的药用资源为实验材料,观察药用植物的外部形态,并进行显微鉴别及鉴定。要完成该实验,学生需要利用本学科相关知识,同时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实验。通过该部分实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丰富教学模式。在实验前,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书写预习报告,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流程。在实验课堂中,教师不再做详细的讲解,而是要求学生就预习过程中不懂的内容进行提问,以学生的问题为切入点,介绍实验的关键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药用植物学实验的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该教学法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药用植物学是一门抽象、难理解、难掌握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PBL教学法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既符合教学大纲又适合学生自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激发自身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是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实施PBL的关键环节之一。

例如,在“植物茎(根茎)的外形、初生及次生结构的观察”实验前,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玉米不能像树木不断增粗,形成棕褐色的周皮?观察玉米茎横切面、松木茎横切面和椴木茎横切面,试解释这一现象,并阐述表皮、周皮在组织构造上的差异。”提出问题后,学生先查阅文献,分组讨论,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加深所授课内容的直观性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鉴于药用植物学实验是一门直观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投影、录像以及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可以使药用植物学中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数字网络显微互动系统集图、文、动画及灵活互动为一体,是多媒体技术与显微镜技术的完美结合,可以为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提供清晰的显微图像画面和丰富的交互手段。该系统克服了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的局限性,开创了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新模式。通过该技术在药用植物学实验中的使用,达到了如下效果:①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如在遇到学生难于理解的显微结构时,教师可以利用成像系统将图像传输至投影上,进行图像分析和讲解,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直观、方便。②实现了图像共享,扩大了信息容量。在数字网络显微互动实验室,学生通过反复观看用于示教的组织切片、药用植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与操作视频录像等,更加直观准确地接收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改革考核方式。针对传统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将实验成绩划分为三部分:①平时成绩,要求教师根据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操作情况和实验结果进行当场打分;②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每次实验结束后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教师批改后给出成绩;③期末考试成绩,教师根据学生期末考试的操作和结果进行成绩评定。其次,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特别是实验操作所占比例,降低实验报告所占比重。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现场观察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结果对实验操作进行评定。通过上述对药用植物学成绩评定的改革,更加合理、客观、准确地评定成绩,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掌握药用植物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通过对药用植物学改革的探讨,期望能有效地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培养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药学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浩.药用植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

[2]段瑞,等.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中国中医药,2013,11(2):78-79.

[3]晁志,等.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778-780.

[4]周伊,等.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2879-2880.

第6篇:药用植物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准备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14-02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是药学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学和中药学等专业的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基本环节,具有独特的形式、内容和效果。野外实习不仅是对药用植物学课堂知识和室内实验内容的必要补充,更重要的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开展植物分类学研究的能力,为生药品种的基源鉴定及生药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野外实习是生命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1],但是,不同的学校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如实习经费短缺、实习教师少、实习时间短及学生难于管理等[2]。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使学生有限的时间中获得较大的收获,这就使野外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变得十分重要的[3-5]。本人结合多年的野外实习工作,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准备工作进行了总结,供教师和同学们参考。

1.制定实习计划

每次实习前,首先应进行实习计划的制定,包括实习的目的及要求、实习的时间和地点、参加实习人员和具体分工、实习的经费预算和日程安排、实习地点的联系和物品准备及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等,要尽量详细、具体、周密。时间通常安排在夏季,此时植物生长旺盛,花果较多,且生活上方便。

2.实习前明确野外实习目的:[6]

通过实习前动员会,使教师、准备参加野外实习人员和学生应明确药用植物野外实习的目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可印证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和提高观察、动手和创新的能力,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只有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才能够起到复习、巩固和验证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使学生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基本技能。

3.实习前资料的准备

在实习前,通过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前期资料准备及植物鉴定等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查阅学术著作和科技文献,使用多种工具书以及利用网络资源等方法对植物进行鉴定的技能。例如培养学生利用分类检索表和《中国植物志》等工具书对药用植物进行检索和鉴定的能力,是野外实习最重要的环节,它包括对未知植物“科、属、种”的检索,还包括对已知科属种植物“真伪”的鉴定。这一过程应从实习前至实习结束,野外实习结束后,学生对实习地点及生活环境周围常见的药用植物可以辨识,了解这些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主要功效。

另外,利用前期资料,通过对实习地点药用植物资源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本地区常见、少见、濒危及受保护的药用植物种类,培养学生的资源开发和保护意识。在其后的采集中,使学生认识到药用植物资源是有限的,必须科学、有序地开发利用。

4.掌握野外实习要求

在野外实习前,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野外实习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实习结束后能够掌握能够认识及采集药用植物,并会对采集药用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和描述,根据乔木、灌木和草本等不同植物类型进行标本采集,通过老师对各科识别要点讲解,掌握一些重点科药用植物的主要特征,了解不同类型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生境和分布。只有掌握实习要求,才能更好的完成实习,并且学有所获。

5.实习基地的选择[7-8]

5.1地形地貌多样

地形地貌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包括地表面起伏的各种类型,如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构成植物赖以生存的复杂生态环境条件。地形、地貌越复杂和奇特,所孕育植物种类、群落和植被也越丰富,是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理想的基地。

5.2植物资源丰富

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学生需要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了解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因此,应选择植物种类丰富、区系复杂、群落多样的地方作为实习基地。自然保护区或风景胜地均为理想的实习基地。

5.3基础资料充实

对野外实习基地基础资料的收集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自然环境概况,它是指实习基地的地理位置、总面积、主峰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结构、气候因素、土壤类型等资料;植物资源概况,它是指实习基地的各种植物的资料,特别是高等植物的资料,例如它們的种类、数量、分布格局等。

5.4基础设施方便

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适当考虑交通、设施的条件也是必要的。在选择基地时,如其他条件基本相同,要优先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这样既可达到实习的要求,又可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设施方面,要尽量考虑到整个实习队伍的住、食、行三个方面的便利。

总之,实习地点应尽量选择实习条件优越、交通便利、食宿条件较好、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实习开始前,教师可以到预定实习地点进行实地考查,观察实习地点的药用植物种类,对植物进行预采,并预定交通食宿和确定野外实习考察路线等事宜。

选择适合的实习基地,是实习质量的保证。近些年,我们选定了朱雀国家森林公园为我们的实习基地,其位于西安市户县南部东涝河上游,秦岭山脉北侧,距西安市74里,总面积2621公顷,海拔500-3015米,植被垂直带谱比较明显。公园内的山为北秦岭褶皱带的组成部分,前山沟道开阔平坦,森林茂密,山环水绕,后山峰峦层叠、山势峻峭,各个地段各显特色,植物繁茂。

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共有各类植物近600余种,属部级珍稀濒危植物有连香树、领春木、金钱槭、华榛、花楸等,中草药资源丰富,有天麻、贝母及猪苓等近400余种,野生动物有兽类18种,鸟类19种,属国家保护的一、二类动物有牛羚、苏门羚、红腹角雉,大鲵等。该森林公园在1999年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其受工业、农业和交通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和侵害非常少,使得园内动植物种类丰富,尤其是药用植物资源未进行破坏性开发,是药用植物野外实习的良好实践基地。

6.实習物品的准备

6.1采集用具

标本夹:是压制标本的必备工具。它是由两块夹板和用于捆扎的绳子构成,作用是使标本平坦不卷皱。标本夹一般用质地坚硬的木材制成,大小可按需而定,通常为长43cm,宽30cm;枝剪:剪取标本必备的工具,用于剪取较坚韧的植物枝条;高枝剪:用于剪取高大乔木上的枝条或陡险处的植物;掘根铲:用来挖掘草本及矮小植物的地下部分;采集箱或采集袋:用于临时存放采集的标本;吸水纸:用于压制标本并吸收水分。要求纸质疏松柔软。吸水性能好。通常用普通草纸,预先折成与标本夹同样大小以备用;记录本和号牌:用于野外记录用;大小纸袋:保存标本上脱落下来的花、果、叶和种子,或专供采集种子和花粉等;)其它:海拔仪、地球卫星定位仪(gps)、照相机、钢卷尺、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刀片、铅笔等用品。

6.2参考书籍

实习中检索鉴定要用到一些工具书,主要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册,补编1~2册)、《中国植物志》、《中国药用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以及各地区植物志等书籍。

6.3生活用品

运动服(长袖衣和长裤)、运动鞋、遮阳帽、水壶、手电筒及换洗衣服等。

6.4常用药品

主要包括感冒药、退烧药、祛暑药、止泻药、消炎药、蛇药、驱蚊虫药及创可贴等,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备专用药。

总之,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能够复习巩固和验证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把理论和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也能扩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更多地认识植物界的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从而激发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兴趣。野外实习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野外实习的效果。因而,在实习前,参与实习教师和学生应积极认真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野外实习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皮妍,林娟,朱厚泽,等.野外实习与生命科学学科人才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38-141. 

[2]郑伟耀,龙庆德,覃容贵,等.《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251-12252. 

[3]詹若挺,潘超美,黄海波,等.《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组织和实施[J].药学教育,2002,18(3):45-46. 

[4]李宽庆,李雅梅.关于药用植物野外实习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4):116-118. 

[5]孟彦彬,赵春颖.浅谈药用植物学的野外实习[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5):445-446. 

[6]黄宝康,高越,柴逸峰,等.药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081-1082. 

[7]晁志.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的选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3):270-273. 

第7篇:药用植物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蒙药学》;野外实习;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

《蒙药学》野外实习是指在学生学习《蒙药学》理论基础上蒙药的基本理论、蒙药资源、蒙药采集、药味、药性、功效及其临床应用等系统地学习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蒙药学》的重要实践过程,系统结合了《蒙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地位。《蒙药学》野外实习是有利于重点进一步掌握认用药物的资源、药用部位、采集、鉴别、贮藏管理、药味、功效、应用等理论,也是利于掌握采收药物过程中蒙药基本理论规律。研究利用药物的十七性能什样来调整机体内部的三根特性的成分的平衡和协调,所以蒙医学所有课程的基础课《蒙药学》的补修课。

《蒙药学》野外实习是蒙医药的古典著作、蒙医临床,甚至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等很多学科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尤其《各论》内学得单药是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种类多,变化大,认用复杂。味、性、性能、功效等的之间相似,但采收是它们之间有很大区别和混杂,所以对认学和教育学生的老师要求高,刚认用药物的学生来说能学习记住是有很大困难。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总结《蒙药学》教学方法交流经验,也提高这门学科的教育质量,发扬《蒙药学》理论和蒙医学临床中蒙药的优点,跟着社会发展规律,培养新一批蒙医药人才为目的写了这论文。

充分认识《蒙药学》野外实习在蒙医学的地位

古到今蒙药本草和蒙医药的典著在有地区内共用蒙药方剂是大概有300余年历史,咱们蒙古地区内部应用也有了100余历史。蒙医学是蒙古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积累的传统医疗实践经验为基础的民族医学,蒙古民族的自然科学范围内唯一拥有完成地系统医学。蒙药是治疗疾病的工具,也蒙古民族人民的健康和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是蒙古民族的优秀文化遗物[1]。讲给学生《蒙药学》的科学性和永久丰富经验的优点性在写古代著作里,总结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也讲老一代蒙医及其蒙医药者的经验等的同时,深刻地认识了世界医学发展趋向。这样做也保证了学生正确对待蒙医药,提高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蒙药学》野外实习是以后打好学习蒙药方剂及其临床课程的基础。例如引用蒙药方剂成分中药物的味、性能、功效等配制,必须清楚什么样用药物、代替引用药、采收等。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能打到成为合格蒙医生的基础。因而学习临床其它课程也有推动作用。掌握蒙药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上可以能认用药物。学习《蒙药学》野外实习是未来在培养成有知识、有技能的医生,深刻印象更有变成远大理想的学生打好基础,发挥它的重要性,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的,增加学习爱好和动力。

2.培养学习爱好,激发学习兴趣

《蒙药学》野外实习的过程中稳固地掌握蒙药资源、种类、性能、功效的同时,深刻地认识药物,也应用结合蒙药的理论。例如种类不同药用植物的不同部分引用在同一种药材上。石竹科植物瞿麦和石竹的带花地上部分,杜娟花科植物羊踯躅的花序,玄参科植物疗齿草的全草等植物在蒙医药上用于瞿麦。实习过程中学生充分理解了蒙药的命名。例如形态(扎乃哈莫尔―其其格)、气(珠勒根―胡吉)、产地(哈切.古日古莫)、味(嘎顺淖高)、颜色(希拉毛敦)、功效(特讷格―乌布斯)、部位(毕力格图―娜布其)、产地(北蓝盆花)、传统习惯(阿如拉)等等。仔细地认识了根据药物的外形状和特征的命名药物。例如旋复花、草乌、天仙子等等。还有认用很多种课本上没有药物,引用在蒙医临床上药物的性能、功效。例如荨麻、芯芭、百草霜、问荆、芥子、巴道拉、阿布嘎等等药物[2]。其它还有中医不用只能用在蒙医上的含有蒙医药的特征药物的特点、性能、功效等等药物。例如硬毛棘豆、多叶棘豆、杜鹃花、草乌叶、玉簪花等等药物。通过认识这些药用植物深刻地理解了药用植物的性能、功效,用实际例子介绍蒙医临床方面的成绩和蒙药学的特长,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蒙医学社会价值观,稳定了学生的观点,远离了强迫性或盲目性学习,激发学习爱好,增加学习力度。

3.充分结合理论和经验、理论和实际

实习过程中采收药材以后,根据《蒙药学》中味、药性、药力、功效等基本内容规律在当地加工,解决了依据《蒙药学》的传统特点而干燥,符合药材的规格,保证药材的质量等等,用药的基本步骤。实习的同时教育重点放在蒙、汉医共同用的当地药材黄芩、黄芪、防风、甘草、麻黄、柴胡、糖芥……等特产药用植物;泡囊草、天仙子、蓝盆花、花锚、肋柱花、多叶棘豆、硬毛棘豆、蓝刺头、北紫堇……等只能用于蒙医临床上药材来源罕见或没有的药用植物;狭叶杜鹃、芥子、荞麦花……等蒙医临床上少用而产量高,未来可以开发利用等药用植物。大概掌握了有100~200种药用植物,系统指导教育这些药物的生长环境、药用部分、采收方法等等[3]。通过野外实习学生们了解了家乡的药用植物丰富,自己可以认药应用,未来可以调查资源和研究学科打到基础。甚至野外实习也教育学生们保护自然界环境不可缺少的机会。总得来说掌握认和采收药用植物实习,直接补了理论课的缺陷;扩展了学生知识范围方面,有推进作用。

4.开发利用保护蒙药资源

蒙药资源是指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资源,但是这里只指植物药资源。随着社会发展,用药量迅速增加;随着自然资源缺损和生态平衡失调,依着药物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地方时间的变化,有些药用植物缺乏或毁灭的危险[4.5]。所以我们认识了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药用植物的重要性。例如草乌、漏芦花、沉香、干姜、肋柱花、甘草等等。药材资源关系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土地、气候、植物普及、补缺损量等等研究范围,有利用时间长、消耗人力和物力大等困难;所以我们根据系统研究这些,才了解资源分布、缺损等基本情况,系统地开发利用蒙药资源,很好保护产量减少,科学计划保护好快要没了药物等,走上发展社会利益、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的道路,供应日益旺盛蒙医药经济和好质量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中,分析被选145制剂中有分布于内蒙古的药用植物89种。这些种类有内蒙古甘草、麻黄、桔梗等药物从古代就变药品供应,还用于蒙药制剂中有漏芦花、肋柱花、多叶棘豆、蓝盆花、赤子等药材。其中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只用于蒙医药的药材,供于眼前蒙药经济供应,减轻或不压于生态平衡。现在药材的供应和价格不稳定,有些药材罕见或无而影响蒙药经济利益,也损于人力和物力。这样不珍惜大自然的资源会不利于人类和自然资源的平衡。另外因为无规律地开发和乱采收药物,也损坏了生态环境,例如内蒙古、新疆等地区中用于稳定沙土植物甘草、麻黄、防风等,无计划采收引起干旱环境快速地变成沙漠化。为了根本上解决减少了罕见或性好药物的资源,例冬虫夏草、贝母、川黄连等药物材在药店上罕见等矛盾,研究保护蒙药资源;有必要开发利用药物必须有计划地开发利用的同时,保护少见或罕见药物在原地,保护异地的药物,保护种子,或选择地保护优等种子等等进行适当方法,同时研究发育生物钟子。药物资源是连续发展蒙医药的物质基础,而我们在这方面研究很薄弱,所以需要快速地提高这方面研究。

通过《蒙药学》野外实习我们的蒙医班、蒙药班、药物制剂班学生们充分认识和学到了蒙药的基本理论、资源种类、采收、药物的味能、药性、性能、药效等知识,研究和普及种或培养药材技能,尊重保护中药材优性种子方法,研究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种子,发扬中药和草药的西部开发,打好培养教育新时代人才的基础。我们的故乡广阔,区域气候变化大,植物分布不同,首先地方性植物变为半家化,家化研究;培育种蒙医临床上常用药在我们地区少见或产量少、缺乏等药材;建设可以种、、标准化、质量好、无污染、产量稳定等蒙药材基地和工厂基地,研究选择性培养药物种类、种技能、种规范、质量监督等,是我们提供继续性发展蒙医药的方向指南。

参考文献

罗布桑.蒙药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8):17~18

白青云.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上)[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77

布和巴特尔.论述蒙药基础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蒙医药学),2003.2:17~23

第8篇:药用植物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 工学结合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91-04

一、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现状

(一)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不紧密。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根据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或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栽培环境条件,采取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使栽培的药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门技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涉及土壤、气象、生物学、生理生化学、植物病理学等多门学科,其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工学结合既要考虑学科间联系,又要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如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基地的选取,生产上选择药用植物必须要适地适药、采取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使栽培的药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目前课程的实习实训任务尚未很好解决这些问题,表明课程工学结合还不够紧密。

(二)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设计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选取的实习实训任务来自于职业岗位和实际工作流程少,能够涵盖职业岗位相关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要求少,职业性不突出。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工作任务、流程等分析提炼不够,导致课程工学结合教学设计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教师主体作用突出,学生操练少,实操能力下降。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缺少相应的种植基地、实训室、实验设备,实训课因课时及实训条件限制,学生参与具体的生产项目较少,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一些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等项目化教学,无法按设计进行,即使进行也往往限于形式,教师主体作用突出,学生操练少,实操能力下降。

二、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岗位核心课程。针对课程工学结合教学设计及模块的构建,必须以中草药栽培行业人员从事的工作进行职业分析、行业分析与岗位工作分析;进行工作过程及工作流程分析,制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过程及工作流程;最后制定具体的学习领域,在学习领域里设计关键的学习情境。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要做到理论与实操相辅相成,学生在实操中理解吸收理论知识,逐渐掌握中草药栽培工作过程的各项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工作流程。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设计分5个步骤完成即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行业情况分析、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工作分析、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学习领域描述和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见图1)。

(一)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行业分析。药用植物栽培技术适应的职业岗位为从事药用植物种苗生产繁育的种苗工、药用植物种植工、药用植物标准化栽培管理员、药用植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员、药用植物采收加工包装工、药用植物质量检测工。

(二)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工作分析。通过对药用植物栽培技术适应的职业岗位工作进行分析,以职业岗位为切入点,以职业岗位对应的工作对象、工作目标为载体,考察工作流程,从而得出相对应的工作与学习内容即学习领域。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职业资格分析如图2所示。

(三)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工学结合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根据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职业岗位行动领域制定课程学习领域为六大领域,即药用植物栽培基础知识学习领域、药用植物种苗繁育学习领域、药用植物标准化栽培及管理学习领域、药用植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学习领域、药用植物采收加工包装学习领域、药用植物质量检测学习领域。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学习情境必须依据药用植物栽培工作目标及工作流程对应的学习项目进行设计,而且必须涵盖职业岗位相关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职业性鲜明。每个学习情境,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编排工作任务、设计工作步骤。通过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学习领域、工作任务等的分析制定18个学习情境,分别是药用植物实生苗繁育、药用植物扦插苗繁育、药用植物嫁接苗繁育、药用植物组培苗繁育、药用植物栽培基地选择、土壤耕作与药用植物种植、药用植物栽培密度调控、药用植物栽培土壤管理、药用植物栽培植物个体管理、监测药用植物有害生物、鉴定及防治药用植物有害生物、药用植物采收标准确定、药用植物采收期的确定、药用植物采收方法、药用植物初加工处理方法、药用植物质量标准、药用植物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检测、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含量检测。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学习领域及学习情境结构如图3所示。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专业技术能力、方法运用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上。专业技术能力是培养学生能够进行药用植物种苗繁育、药用植物标准化栽培及管理、药用植物栽培病虫害防治、药用植物采收加工包装、药用植物质量检测,能够使用各种种苗繁育、栽培、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及质量检测器械设备等,以及生产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运用能力是培养学生正确应用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具备进行栽培计划的制订、组织、协调的工作能力,具备工作评价和自我评价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是培养学生规范的职业素质、与人交往合作的态度和能力、沟通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角色适应和心理调试能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能够组织进行本地区药用植物种苗繁育、栽培、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及质量检测等。形成对药用植物种苗繁育、栽培、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及质量检测等项目组织和计划、分析和操作、控制和监管等职业素质及能力。

三、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实践

采用两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进行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实践。一是采用项目教学法,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某药用植物栽培技术”项目工作;其次是采用承包制教学模式,通过编写配套实训教材,学生承包实验田,实行过程化和承包协议考核,提高学生药用植物栽培实用技能、责任意识、吃苦及钻研精神,锻炼学生独立经营管理的能力。

(一)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它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教学方法。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项目教学设计思路,首先要立足于职业岗位即药用植物种苗工、药用植物标准化栽培及管理员、药用植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员、药用植物采收加工包装工、药用植物栽培质量检测工;其次是根据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推导教学模块。

根据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项目教学设计思路,共设计10个项目,每项目下设有30个子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应会的基本技能,每个项目列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具体项目及实施方案见表1。

教师可结合学院药用植物种植园、药用植物栽培行业及企业,根据药用植物栽培的品种及时期组织项目教学,如药用植物初加工处理方法的项目教学,我们与附近的神农饮片厂合作,学生结合企业需要分段顶岗轮换实训。

项目教学结束后,各小组上交实验报告、图片等。各组将实施过程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收获成果与体会在全班进行交流与展示,并根据各组工作难易、成效等情况进行评议,在教师指导下由班级组成的评议组对各小组及组员进行班级评分,完成项目教学成果展示、教学评价与应用。

(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承包制教学模式。针对某类药用植物栽培的技术环节运用分散式培训方式,将栽培工作过程和学习行动结合在一起,学生单独或以团队形式在工作岗位完成工作任务。本文以下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展开论述。

1.承包栽培地选取。承包栽培地可选取学院药用植物园或校外实训基地,按实训教学分组,将承包栽培地按实训小组均分,均分的每块地作为承包制教学模式的基本单位。栽培药用植物种类选择要求学生能结合药用植物栽培基本技术及GAP基本知识,按适地适药、综合药用植物市场应用前景等因素,选取适宜本地区的中药材,学院地处桂中地区,可选取罗汉果、穿心莲、泽泻、何首乌等中药材进行种植栽培。承包制教学可以通过组长负责制来完成,即由学生小组对药用植物种植承包地进行日常管理,主要工作是土壤耕作技术、药用植物种植、施肥、除草、中耕培土、灌溉、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初加工,承包执行组长负责制,学生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日常管理任务,原材料由药用植物园或校外实训基地负责提供,教师或技术员平时做好检查、监督、帮助,实地解决栽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次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与管理的承包教学管理模式来完成,即由学生个人对药用植物种植承包地进行日常管理。承包制教学模式将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设置的18个学习情境涵盖在其中,各学习情境既有系统性又有连续性。在教学管理上如何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获取技能是关键。承包栽培教学时数安排10学时,主要安排在前期的土壤耕作技术、药用植物种植等,其他栽培管理不安排课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施管理。

2.承包栽培实施及教学安排。承包栽培在中草药栽培技术2014级、2015级开展教学实践。中草药栽培技术2014级全班42名学生分为7组,每组6人;中草药栽培技术2015级全班44名学生分为8组,每组6-7人;每组承包1块约0.2亩的实验地,选取种植百合、罗汉果药用植物。各组按栽培要求进行土壤翻耕、整地、做床、消毒等,按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或栽种时期,进行常规栽培的田间管理。要求各组详细记录整个生产过程,包括每次操作项目)、情况、效果等内容。整个栽培过程,教师前期安排4学时布置承包栽培任务,统一进行土壤翻耕、整地、做床、消毒等工作,承包中后期分别安排4学时和2学时进行田间管理及采收初加工现场操作辅导。各小组平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常规栽培的田间管理,教师或技术员做好指导与协助工作。

3.承包模式教学考核。教学考核主要是加强学生承包栽培的过程考核。突出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考核。考核分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两个方面,过程考核即栽培流程对应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学生已学习和栽培过程对药用植物栽培技能和知识的应用情况;成果考核即按栽培收获对象的质量产量情况,最将各考核因子按权重计算该承包教学考核模式的成绩,其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30%。承包教学考核见表2 。

承包制教学结束后,各承包小组上交管理记录本,管理过程录像、图片等。各组将承包过程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收获成果与体会在全班进行交流与展示,并根据各组工作难易、成效等情况进行评议,在教师指导下由班级组成的评议组对各小组及组员进行班级评分,完成承包制教学模式教学成果展示、教学评价与应用。

四、结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提高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要因素。心理学家认为,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而动机则是人的内在需要和外界刺激引起的。课程学习的作用是影响学生学习热情的主要因素。通过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运用项目教学、承包制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及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所掌握的知识技术更贴近行业企业实际生产状况,同时还可以结合企业需要分段顶岗轮换实训,实现教学与行业企业的无缝对接,达到该专业学生对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某些就业岗位的技术和能力要求。这一教学模式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和行业企业的肯定,值得在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章承林,胡孔峰.药用植物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丁平,田友清.承包制教学模式在中药栽培技术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4(20)

[4]王建.药用植物栽培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药学教育,1997(2)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2013JGZ192)

第9篇:药用植物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教学改革

《药用植物学》是本校开设于大学二年级第四学期的一门课程,主要面对中药专业和药学专业的学生,它是中药专业与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内容学科。药用植物学在学生进行中药学与药学科目的学习之中发挥着过渡的桥梁作用,同时,药用植物学为学生进行相关中药的鉴定评价与应用开发实践活动打下了必备的知识基础。该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掌握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特征、组织和器官的结构特点、药用植物形态特征和临床应用,以及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等。药用植物学的分支——形态和解剖学作为学习各类不同学科的必要理论基础,能够充分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内容,为学生将来在分类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栽培学等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减轻学习压力,增大学习的广度跟深度。

本校位于药用植物广泛生长的中国西南地区,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同时这一便利也要求了我校学生需要从自身做起,充分了解、认识本地的药用植物,以此为抓手进行药用植物的研究,为全人类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并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这一时机所带来的发展机会,加强本校的教育变革,通过实际有效地培养方案为国家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即更多的专业化技术人才。

目前在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在讲解植物形态解剖学特征、组织和器官的结构特点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名词多、理念多、实验量大、学习内容的关联性弱、无法将内容系统化归纳,但学习内容较大,课时又较少,导致课堂实际教学时间不足,教学进度难免会被压缩,留给学生的自我实践操作时间被挤占,教师在教学中只能采取自讲自说的方式,因而,学生课后反馈,很难掌握全部的课堂教学内容。

2.在讲解植物分类系统这部分内容时,老师需要重点介绍每一科下的植物分类情况。但在实际教学中,通常会将教育重心放在科的特征上,而较少对科中所含药用植物进行具体介绍,这造成了学生在这部分教育完成后,却无法真正地识别出每一不同的药用植物,更不用说了解它们的中药根源。

3.药用植物学教材为了体现中药的药效成分,在每一科下都设计出“化学分类”用来分析中药所具有的物质基础,但由于每一科的药物成分不同,以往在讲解的过程中都是一带而过,学生往往都是听过就忘,根本就没有掌握重要的化学成分。

4.作为一个对实践能力要求极高的学科,药用植物学的理论内容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得到完全获取和理解,但以往都是在实验课程当中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简单的操作,没有和实践相结合,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差,对植物的辨识能力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改善了学用之间的矛盾,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本学科知识模块的建立

本学科的知识模块分为基础和拓展两大模块,将重点放在基础内容的教学上。这两大模块的划分依据是不同的人才培养需求,在基础模块教育中,教师将向学生介绍教学大纲上所规定的基础性学习内容,例如药用植物学的理论基础部分和重要的理论知识;相较于基础模块对基本知识的传授,拓展模块则更重视超出教学大纲的知识内容,即讲述那些并没有印刷在课本上的内容,如药用植物的化学组成与药用效果,植物与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和植物与环境间的作用关系,并展开对现代药用植物学研究的畅讨。授课教师需要结合学校所在的西南地区的特有植物资源和课本的实际教学知识,对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

二、多媒体和实物教学相结合的应用

由于信息科技的飞速进步,信息化的技术设备逐步进入教学的进程中,其中,多媒体设备的运用最为广泛。利用多媒体与实物教学的结合,能够直观形象地向学生表现出教学内容,通过将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考虑将多媒体作为课件的一部分,在制作时不但可以在网站上下载相关相片,还在野外和药用植物园拍摄了大量的药用植物照片,将这些照片运用到课程教学当中,使学生认识到药用植物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对于这些近在眼前的小植物們,充分学习了解它们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大大增长。同时也让学生实地去观察这些植物,跟踪某个药用植物的整个物候期,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讲述植物分类部分时,结合蜡叶标本,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和鲜活化。除此以外还安排第四学期在药用植物园上一个星期的课程,指导学生采集和制作蜡叶标本,边进行理论学习,边进行实践操作,这样能够保证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及时的理解与掌握,使学习变得更加简单。

三、改革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药用植物广泛生长的中国西南地区,而本校正坐落于此,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将学习内容与当地的药用资源特色,尤其是当地的植物资源特色相结合,制定新的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尽量多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本校药用植物园和当地丰富的植物资源,根据植物生长规律,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野外实地采集,组织学生参与到药用植物园的实践观察中来,切身体会收集植物样本,采集野生植物的乐趣,这将有助于学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互帮互助、什么是素质拓展,充分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加大了课程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的开设比例。在学生已学习并具备大量药用植物学的理论基础之上,设计开展应用和实践的综合训练课程,以此来增加学生对药用植物的认知和分辨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积极性被调动,方便教育教学课程的更好发展进步。

四、将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有机结合,构建学研结合、以研助学平台

这段时期,我校致力于结合学生的课程实践活动和教师的教研试验工作,实现老师亲自投入学生的活动中去,引导学生进行有关药用植物学课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例如对特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提取及活性研究、某一药用植物生药学的发展等。利用这些师生共同开展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动手的能力,养成优秀的实践创新思维习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真正达到学习与研究相互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涛,张浩,黄静.中药现代化背景下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建立[J].药学教育,2010,26(3):49-51. 

[2]纪宝玉,裴莉昕,董诚明.直观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2,28(2):36-38. 

[3]王德群.整体联系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运用[J].药学教育,2012,28(1):28-30. 

[4]袁艺,黄世霞,王海燕,等.药用植物学立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4,31(5):102-105. 

[5]刘春生,石晋丽,闫永红.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改革思路探讨[J].中医教育ECM,2010,29(3):42-44. 

[6]裴瑾,万德光,马云桐,刘薇.关于优化药用植物学课程知识体系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3):23-25. 

[7]严铸云,万德光,陈新,等.药用植物学创新课程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1):47-48. 

[8]張坚,马琳.《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2):97. 

[9]徐秋栋.谈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8,(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