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城市的概念范文

智慧城市的概念精选(九篇)

智慧城市的概念

第1篇:智慧城市的概念范文

着智慧城市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日益丰富,社会各界对智慧城市的理解逐渐深入。就此,《经济》记者采访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

万碧玉表示,他注意到近期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出现了新的调整,可以概括为四点:

一是新概念。“近期,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业界对于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新的调整和变化。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从早期的数字城市,发展到后来的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目前,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超智能社会’这一概念。”同时,万碧玉向记者强调:“不管怎么变化,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还是要聚焦在城市上。”

二是新研究。智慧城市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了重视并加以实践,相关领域在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也日益紧密。在综合借鉴了各国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很多国际组织在智慧城市的研究方法上有了突破。“当前,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内,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提出了‘智慧城市公共品’的概念。什么是公共品呢?”万碧玉向记者解释,“这里的公共品指的是针对不同城市共有问题的标准制订。比如交通拥堵,不论是北京还是西雅图、伦敦,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的城市,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这就是公共品。研究如何解决国际不同城市的公共问题,是智慧城市国际研究的重要内容,并且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是新范围。智慧城市的概念不仅仅是一线城市的建设目标,对二三线城市来说也是如此,甚至包括城市和农村间的过度地带。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智慧城市与特色小镇两个概念彼此呼应、相辅相成。“论及特色小镇与智慧城市的关系,业界普遍认为,互联网+、大数据、新型智慧城市等成已为新风口,对已完成初期建设的智慧城市,特色小镇将有望成为智慧城市升级的重要抓手。”万碧玉对记者表示。

四是新指标。新型智慧城市怎么建?什么样的城市才算是合格的新型智慧城市?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对此,2016年11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国家标准委联合了《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年)》,对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给予指导。万碧玉肯定了这些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他表示:“尽管有些专家对于新型智慧城市的评价标准有不同的观点,但绝不能否认这些评价指标的重要意义。根据国家要求,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以点带面,以评促建,这次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的推出,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

第2篇:智慧城市的概念范文

我认为:一个标准的智慧城市可分为五层结构,即:技术层、产品层、产业层、概念层和实践层,里三层说的是经济,即:“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外两层说的是信息化,即:“城市信息化,智慧城市”。如此分层恰好对应了地方政府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机构职能。

对于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解读为两个方面:其一,产业发展要抓两头带中间。政府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支撑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并且创造和提供可供实践的领域空间,如:智慧政务、智慧健康等。意欲如此争当助力产业发展的先行者,地方政府必须有能力提供多重保障,比如:组织的保障、人才的保障、资金的保障、政策的保障和财税的保障。

其二,信息化建设要由概念走向实践。技术和产品的革新从来都是由市场决定,政府只能凭借提供实践空间去助力新兴产业发展。但是,政府如何在众多的技术和产品中间做出正确选择,如何成功锁定可以培育发展的新兴产业?政府在产业的培植期采购成长型企业所提供的新型产品,并应用在可以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域之中又存在怎样的风险?如何论证、测试并保障这项由概念到实践的工作可以顺利进行?这些疑问都将成为每个准智慧城市需要预先思索的问题。

脚踏实地、尊重事实是对智慧城市规划要点的浓缩概括。正确把握国内外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调研各领域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实践,研讨可以保障、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操作机制,将是2011年的每个准智慧城市的工作重点。

在下决心建设智慧城市之前,各地政府必须要了解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必须要认识到:在信息系统工程领域,智慧城市的本质是再一次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重心前移。

传统意义上讲,一个信息系统的出生,正如从需求分析到功能设计,从系统架构到总体部署。需要硬件与软件的总体设计并共同实施来完成,但这仅仅完成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待信息系统投入正常运行使用之后,它就进入了其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一般来说,第二阶段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最长的阶段,短则5-7年,长则至少10年。

据分析,目前中国市场上的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费用已经占到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总费用的60%-70%不等。这就代表着,在信息系统建设的第一轮行为之中,系统的生命周期的重心已经位于第二阶段之内。

第3篇:智慧城市的概念范文

智慧城市前景良好

智慧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已经初步呈现,各方也都比较看好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

智慧城市产业的理论框架和产业链条已逐渐成型。智慧城市是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由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所引发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是可持续的。同时,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带来了产业链价值的整体提升,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在这些新兴技术引入后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将这一发生变革的产业称之为智慧城市产业。智慧城市产业是新兴的产业概念,它是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而出现的;智慧城市产业是一个融合的产业概念,不仅包含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还融合了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智慧城市产业是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而产生的产业主体和产业生态环境的总和,指围绕智慧城市产品提供、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提供的相关产业。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智慧城市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伴随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和持续运营,智慧城市产业将对城市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社会全局、长远发展等产生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最终打造智慧城市产业链与生态圈,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智慧城市应用为产业发展开拓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城市管理和服务对信息化应用需求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国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城市信息化建设,截止到2011年底,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已达40余个;到2012年底,这一数量已经达到69个,增长了72%。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已逾千亿元,未来5年内智慧城市投资规模还将不断增大,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大规模的建设落地以后,大规模的应用和持续的运营也将立刻被提上日程,市场空间将进一步被放大。关联产业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智慧城市产业注入活力。物联网、3G和4G移动宽带、云计算、超级计算、存储技术等多种新兴产业与智慧城市产业有交叉和涵盖关系。这些产业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创新性强,研究机构和新兴产业众多,国内外大企业争相布局相关业务。

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国家大力扶持新兴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出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信部了《“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系列子规划,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住建部出台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并开始推动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申报工作,工信部制定了《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始征求意见,相关标准制定的工作,推动了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

智慧城市是一场产业革命

展望未来,智慧城市产业在政府、企业、市场多方的持续关注和投入下,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推动下,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

业内估算,“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在货币政策整体平稳的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拉动投资的又一突破口。

智慧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将发挥拉动消费、扩大和优化投资、改善民生的多重效应;而建设智慧城市将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截至目前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达到了154个,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元;而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报告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地级以上城市共有41个,其中副省级城市10个,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其中,与民生联系最为紧密的医疗信息化、绿色建筑和智能交通等领域有望获得更为确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医疗行业IT花费是146.3亿元,同比增长28.9%,增速比2010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预计2016年我国医疗行业IT花费市场规模将达339.9亿元,2011至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4%。医疗信息化应用将在提高诊疗效率、降低病人看病成本、医疗行业监管和政府管理等方面发挥效用。

我国的能耗结构中,建筑占据了大约1/4;用电结构中,建筑用电也占据了约1/4。今年1月,住建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目标是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城镇新建建筑95%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要求。由此可见,未来智慧城市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将促进绿色建筑的长远发展。

智能交通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改善交通拥堵的技术措施,将使交通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安全、节能和高效,也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视。《2012―2020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提出要建成能够基本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的智能交通体系。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政策将直接驱动市场对视频、安防、监控、收费等设备的需求,2020年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有望达1820亿元。

第4篇:智慧城市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智慧城市;概念;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6)12-0036-02

Abstract: Since the 1990s, the concept of smart city is springing up all over the world.In our country, many cities have explored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ity.Analyzing the operation mode of smart city: government sole proprietorship; government investment, operator operation;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operatorinvestment, and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uccessful cases, the government shouldadopt different investment operation modes in the digital, integration, platform and innovation stage. Meanwhile, the government should highlight the strengths and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in terms of the principle of smart city.

Key words: smart city, concept, operation mode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

2008年,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各国的经济都在不同程度的走下坡路。在这一大背景下,IBM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各国都争相把这一理念作为重振国家经济的“法宝”。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实践,“智慧地球”战略已经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可。智慧地球的基础是智慧城市,它的发展首当其冲。

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型的智能化的城市模型,它是高新技术应用于城市化建设、运行的一种方式。智慧城市的实质是把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于管理、以技术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模式、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大变革。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设当其达到实际应用程度的75%时,该城市的GDP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将能增加3.5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在不增加额外能耗的基础上发展速度是正常发展的多倍,即提升了发展速度又避免给环境造成更大的伤害,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智慧城市通过综合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变个人、群体、政府之间的交往方式。它可以实现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政府与市民、行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能够更合理的利用资源、选择最适合的城市发展道路、做出最快速的城市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为居民创造更优质、便捷的城市生活。

二、现存的运营模式

目前,智慧城市的运营模式总体上有以下三种:政府独资运营;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运营;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运营商投资建网运营。

政府独资运营:政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全部的资金、运营也由政府承担,所有权归政府所有。在一些涉及到公共安全、基础设置、战略设施等领域中,这种方式是比较适合的。它的优点是:政府能够深入监管工程的控制和运营、统筹性好。缺点是政府需要有足够的建设与运营能力,并承担所有建设费用和相应的投资风险。

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运营:此种模式下,政府作为主要的投资方与引导推动方,由运营商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及后续的维护。它的优点是:政府仍然能够掌握所有权,所承担的风险有所降低。缺点是建设费用仍然全部由政府承担,财政压力较大。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运营商投资建网运营:政府与企业达成期限协议,由政府给与政策方面的支持、不投资,企业投资建设、运营。风险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它的优点是:政府不需要承担巨额的建设、运营费用,风险有所降低。缺点是:控制权有所转移。

这几种模式,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能硬性的强调或使用某一种。

三、国内外成功的运营模式案例

建设智慧城市其实是对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各国都在致力于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智慧城市,也在用符合本地区经济情况的方式运营。

第5篇:智慧城市的概念范文

【关键字】智慧水务 市级水管单位 建议

自从美国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之后,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大力推进,我国开始着力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党的十中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的中国,其中环境保护是一项重要的日程,而水治理又是环境保护项目的中心环节,因此“智慧水务”与“美丽中国”密不可分。市级水管理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智慧水务”总体的发展战略不断需求适应自身业务管理水平发展,提升工作效率的管理系统,为实现水利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智慧水务”的概念

智慧水务的概念提出主要是指借助水智能系统形成的水务管理模式,在常规的水管理模式上融入信息化管理机制系统,对于水务管理中涉及到的自来水、污水和中水等各种水的处理进行数据一体化管理,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用水的经营管理水平。在“智慧水务”理念的指导下,水务集团内部管理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水务集团内部采取数据采集、传输等传感设备在线检测水务系统的运行状况,并且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设施,形成了“水务物联网”。水务集团通过数字化管理将大量的水务信息和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和整合,并且通过网络及时的将信息传递给水务公司,通过各种智能化系统对水系统进行检测,遇到问题能够及时的反馈,对于问题的处理解决都能达到实效性。

二、“智慧水务”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被提出并重视,对于概念的实施已经进行的如火如荼,水务集团也跟随时代的发展开展“智慧水务”,这一概念的应用和发展在国内外已经初见成效。例如在美国为了解决葡萄用水高峰期无法满足维持生态环境用水量的问题,IBM公司在加利福利亚的索诺玛地区安装了一套“智慧水务”系统,有效的提高了该地区用水效率。日本公司也利用“智慧水务”系统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提高了区域内的用水等,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在国外利用“智慧水务”系统所带来的成效。相应了在我国“智慧水务”的建设也纷纷都到响应,例如广东省深圳市的水务局就建立了信息化的数据中心,该中心通过对其他区域内的水务信息数据进行统一的收集、整理并通过这些数据信息建立了大数据库,加强了水务的智能化管理。这种信息化管理方式主要用于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污水收集和处理的监测等,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促进了用水效率,实现了水务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开展。

虽然我国在“智慧水务”概念的引领下,对其的建设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呈现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实际水管理单位。而这些问题目前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一些城市在设备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利用率不高;其实就是各区域、城市之间的信息没有形成共享,为水资源的统筹管理带来不便;再次,我国开展“智慧水务”的整体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最后就是对于设备的后期维护和保养不到位,“智慧水务”开展中的管理人员缺失。

三、完善市级水管理单位“智慧水务”建设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管理体制,普及“智慧水务”相关知识

“智慧水务”的大力开展需要一定的群众基础的支持,因此市级水管理单位首先就要大力宣传“智慧水务”相关知识,尤其是针对下属营销公司和服务站等一些基础单位进行相关知识和概念的普及,让他们意识到这一概念发展和运用对今后水务方面的管理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其次就是建立一个由上至下的综合管理体制“市水务局-区县水务局-基层水务服务站”。体制的建设和完善有利于将责任明确的划分,实行专人专抓负责制、定期定查水务信息制,充分利用智慧水务中的智能水务系统,构建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二)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管辖范围内的物联网设施

建设智慧水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国内的物联网,而物联网建设中的相关设施包含有水质监测设备、水位监测设备、各级闸门的远程启闭装置等。通过这些设备建O的物联网能够有效的解决目前水务集团在管理中出现的信息匮乏等问题,同时还能够改善野外工作中因为环境因素而导致设备工作状态不稳定的现象,提供的远程操作技术能够及时提供有关信息,为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提出应对性措施和方案。

(三)加强日常管理软件及各项相关业务管理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市级水管理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积极开发适应自身发展的管理系统,该系统中应该包含的内容有水质监测、远程控制、水位监测、防洪应急调度方案模拟、漏损管理等有关的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系统各板块的操作更好的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以及市级水管理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

(四)公众参与,服务融合

“智慧水务”开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服务大众,因此无论是建设如何的信息平台和系统都要以公众的利益为主,建立有关的公众数据平台和服务平台,发掘公众与水务信息之间的联系,在不断实践活动中达到公众和水管理部门共赢的局面。

总结:“智慧水务”是创建“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响应了我党十会议内容,同时也是未来水务发展趋势。在建设和完善我国“智慧水务”有关管理系统过程中充分借鉴国外的有效经验,同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把握发展“智慧水务”的良好契机。在建设和完善有关管理系统中充分实现水务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提升市级水管理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彭智欣,徐嘉祺.智慧水务的思考[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09)

第6篇:智慧城市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旅游 文化 智慧时代 智慧概念

(一)智慧时代前的旅游与文化:相互补缺为主的关系。

严格意义上来说,文化先于旅游产生,自从有了人类文明,文化就应运而生;而旅游则诞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商品交换的行为出现而产生。随着时间推移,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呈发散状蔓延;而与此同时,旅游的内涵也不断丰富,旅游的目的多种多样,旅游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旅游行为逐渐大众化,旅游客源的数量逐年膨胀。

在众多文化传播方式中,旅游以其传播形式的多样性,逐步为人们接受,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充分肯定了旅游对文化的积极作用,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方式,旅游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在我国也有很多落后地区,旅游成为其主要经济增长点,旅游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样也是巨大的。

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不断地为旅游提升内涵,增加品味,提高档次。旅游从最初的仅仅为满足物质需求的商品交换,过渡到现在目的为增长知识见闻,提升个人修养,了解目的地的历史、宗教、文学、科技等多重文化层面的精神需求。这个过程中,文化的注入无疑将旅游的灵魂加以升华。

(二)前智慧时代的旅游与文化:平衡双赢为主的关系。

笔者姑且将目前所处的时期称为前智慧时代,这一时期旅游和文化的发展宏观层面上都呈现出膨胀和碰撞的状态,文化经过智慧时代前的数字时代的发展,传播和接受渠道多样化,高速化;旅游在智慧时代,面临诸多考验,旅游作为一项产业,依附性的特点比较明显,经济发展,政策导向等外界因素都会对它造成影响,所以这一时期旅游显示出更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性。

下面简单解释一下智慧的新概念:智慧由数字社会、物联网和云计算组成。

数字社会为城市规划、智能化交通、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国家安全应急响应等创造了条件,数字社会以空间位置为关联点整合相关资源。

物联网将与水、电、气、路一样,成为地球上的一类新的基础设施。世界将继续“缩小”“扁平化”而显得“智慧”。

云计算起到了整合作用,智慧的理念是把传感器装备到城市生活的各种物体中形成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实现物联网的整合,从而实现数字城市与城市系统整合。

智慧时代中,智慧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平衡旅游和文化的作用,并使两者都在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可以从以下几种普遍现象中进行归纳。

(一)智慧同时为旅游和文化提供了高速度、大容量且便利的平台。

当前活跃在智慧时代的手机APP应用产品,一开始只是作为一种第三方应用的合作形式参与到互联网商业活动中去的,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开放化,APP开始被更多的互联网商业大亨看重,如腾讯的微博开发平台,百度的百度应用平台都是APP思想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可以积聚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受众,另一方面借助APP平台获取流量,其中包括大众流量和定向流量。比如“同程旅游”这个APP应用,人们借助它不仅可以获得大量与互联网相连的旅游咨询,而且查询速度与互动速度都很高,最关键的就是方便,忽略了电脑的存在与否,省去了电脑的开机时间,手指点点手机应用就能完成。

(二)智慧的发展速度决定了旅游和文化发展速度。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比掌握信息内容更重要的是掌握寻找信息的途径,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有大量信息在不同时空传递,我们要做的是迅速找到所需信息,让云空间帮助我们的大脑储存信息,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然而正如前面我们所了解的,智慧的概念包括数字社会、物联网和云计算,这些本身也处在发展过程中。所以其发展速度决定了旅游和文化的发展速度。而智慧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中国江苏,苏南和苏北存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智慧概念的发展程度就有很大差别,如今苏南很多地区正着力打造智慧城市,而苏北很多地区还在忙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苏南的旅游发展较苏北更活跃,苏南的文化传播较苏北更高效,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三)智慧在不同时空中整合出不同旅游与文化的结合体。

智慧概念中有一个核心思想,即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出发,去开发设计产品,满足人们在不同时空的需求。简而言之,在一个智慧概念覆盖率合格的地区,当地居民可以通过由数字社会、物联网和云计算组成的智慧产品,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完成一系列行为,达到目的。举个例子:比如中国的上海和美国的纽约两座城市中,两地居民可以同时使用互联网在同一个网站或应用完成了一个非洲旅游产品的订购,但所购买的产品会因为订购者的国籍、信仰、文化等不同,在内容上会有很大的差异。在订购过程初期,输入详细的订购者信息,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技术的运算,能很快提供适合的详细产品列表,比如在产品中的住宿信息中,首推的住宿形式会有不同,出现在上海订购者的住宿首页列表可能是大多数中国人需求的建筑物式酒店,而出现在纽约订购者的住宿首页列表可能是各种西方人热衷的帐篷式酒店。这就是智慧时代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之处,在不同时空中整合出不同旅游与文化的结合体,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且以秒计算完成云运算,高效。

综上所述,在前智慧时代,旅游和文化在智慧概念的促进下,两者发展会越来越平衡,而且旅游和文化在不同时空通过智慧概念都有双赢的可能。

最后,笔者想说明本文的写作初衷,旅游和文化的关系已经形成很长一段时间,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已经被人们接受,而随着信息时代的智慧概念的提出和落实,旅游和文化的发展会因为智慧概念的介入而产生变化。笔者相信智慧时代带来的是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旅游从业人员应该则应更关注如何利用这种积极作用为旅游和文化的发展提供多种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篇:智慧城市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 智慧城市 策略 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于城市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的内涵悄然发生着变化。因此,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产物—“智慧城市”应运而生,并成为各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热点与趋势。作为“智慧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为基础,以精准、高效的多网融合技术为手段,以云计算、智能识别等为中枢,以智慧经济、智慧生活、智慧管理等为主要内容,以高度集成的智慧技术、高端发展的智慧产业、高效便民的智慧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1]。

1物联网与智慧城市

1.1物联网的概念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越来越受到关注。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 Ashton教授在研究射频识别时,最早提出物联网的概念。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这个概念蕴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它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二是其摆脱了人的局限,将信息交换延伸到了任何物与物之间。因此,物联网被定义为是采用传感器、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的有用信息,与互联网相结合使得所有独立的物理对象实现联通的一个新型网络[2]。物联网的实现,可以完成对系统中各事物的控制和管理,在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校园、智能家居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物联网具有四个特征:①感知全面;②传递可靠;③处理智能;④管理服务以人为本。

1.2智慧城市的内涵

在2009年奥巴马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的会议上,“智慧地球”的概念首次被提出。而后,这一概念被迅速传入国内,并出现了“智慧城市”一词。《维基百科》将智慧城市定义为: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具有更强的集中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具有更强的创新发展能力[3]。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城市、数字城市之后的城市化建设发展的新产物,它的出现使得人与自然更和谐的发展。传感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技术的应用为智慧城市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4]。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物联网未来发展的热点应用领域。

智慧城市具有四个特征:①是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城市;②面向应用和服务。③与物理城市融为一体。④能实现自组网与自维护[5]。

1.3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关键作用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物联网的应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新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和技术手段被应用于智慧城市的设计、建造和运营当中。

智慧城市构架的底层为物联网设备层,该层作为系统的神经末梢,包括RFID信息编码标签、传感器节点、监控设备、用户终端等等,主要用来感知物体的固有信息、位置、变化轨迹等;基础网络传输层通过融合各种网络信息传输技术,实现信息的互通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应用层是分散在校园、家居、交通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实现。

物联网扩大了信息系统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从单纯的信息娱乐扩展到广泛的生产和生活,产业发展摆脱了人口数量的制约,人与人交互的规模大大拓展到物与物互连的规模。智慧城市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平衡了社会和自然的需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应用。在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需要通过发展物联网产业,更广泛地关注智能化的应用范围,以实现无处不在的感知和交叉应用,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状况。

2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2.1国外智慧城市现状

目前,全球的智慧城市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但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本着“安全、便捷、智慧、生态”的长远发展目标,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将智慧城市发展蓝图提上日程,全球约有2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在实施中。

2006年,新加坡政府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2009年,韩国仁川市宣布打造生态型和智慧型城市;2009年9月,以绿色环保为建设初衷的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在爱荷华州的迪比克市宣告开建;2000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启动智能城市建设计划;2010年,瑞典斯德哥尔摩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获得了首个欧洲绿色首都称号;2010年10月,澳大利亚政府开发“Smart Grid,Smart City”示范工程,建成了智慧城市布里斯班。此外,还有葡萄牙的智慧普兰尼古特、阿联酋的零碳城市马斯达尔、新加坡智慧园等等。

2.2我国智慧城市现状

目前,IBM公司的智慧地球战略在我国有条不紊地推进,广州、深圳、上海、南京、沈阳等城市的重大建设和重点项目已被当地政府纳入“十二五”规划当中。国内已有北京、武汉、合肥、山东等16个城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初具规模,无线射频识别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元;传感器产业的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全国约有1600余家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发、生产;通讯设备制造业在国际上竞争力较强。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网络、通信、物联网等方面技术标准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取得了重要地位。物联网技术已经以日趋成熟的模式应用到安防、交通、电力等领域,并在建筑节能、环境监测等领域逐步拓展。

3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策略

3.1主要问题

虽然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化发展的热点和方向,但目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一些问题。

⑴全国各地智慧城市计划多由政府推动,大方向既定但缺乏前瞻可实施目标设定,且建设重点多集中在交通、安防、医疗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领域,而对于市政、民生等重要领域的关注程度较低,建设准备也不够充分。

⑵国家尚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缺乏智慧城市建设评估体系,使得项目实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⑶国内企业技术研发水平薄弱,核心技术依赖国外企业,缺乏自己的领军企业和产品。

⑷国内高端复合型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相关行业的科研创新能力,致使产业领先发展基础不稳、后劲不足。

3.2应对策路

针对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改善现状、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⑴加强政府对智慧城市的全局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根据城市规模、经济、文化及定位的不同,智慧项目与各城市特点相结合,体现各自个性。

⑵制定国家标准及评估体系,使项目实施各阶段有据可依,项目效果可供评价,推动一批重点领域的指挥系统建设,真正做到有序有效,以人为本,达到预期目标。

⑶扶持一批行业带头企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树立自主品牌,摆脱长久以来对国外技术和产品的依赖,提高国际影响力。

⑷加强人才培养的投入和力度,特别重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吸收,为产业发展和技术革新输送动力。

4结语

随着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的高涨,我国建设智慧城市已提上日程。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智慧城市的内涵和特点,以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以及泛在化为发展动力,充分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探索一条合适的道路。本文针对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议,以期抛砖引玉。相信在全球共同关注之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项目必将迎来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2).

[2]封松林,叶甜春.物联网/传感网发展之路初探[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5(01):50-54.

第8篇:智慧城市的概念范文

然而,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的缺失,智慧城市建设正处于无模式可套、无本本可抄的局面。因此,各个城市的智慧化建设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而且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现象一,盲目跟风建设。据赛迪顾问统计,2011年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口号的城市数量已达36个,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2012年武汉城市群、成渝经济圈、关中-天水经济圈等中西部地区也逐步呈现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与此同时,以往城市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各自为政、盲目建设问题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也存在。大而全的规划、盲目投资和过早上马都会导致重大项目建设的失败,而过时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互相隔离、功能重复和不兼容的信息系统也为后期建设留下顽疾,这些问题在过去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屡见不鲜,如不避免,最终会造成城市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这值得智慧城市建设者深思。

现象二,技术武装城市。受国外智慧城市概念和国内商业机构的影响,一些城市对于智慧城市的理解有偏颇。他们或认为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智慧城市必然相关,或认为智慧城市就是将信息技术“武装到牙齿”。有些城市斥巨资建设云计算中心,但建成后却遭遇“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尴尬局面。笔者认为,这是步入了典型的不区分服务对象的“唯高科技”建设误区。实际上,国内一些专家已经提出,智慧城市是一个生态环境的建设问题,不能使用信息工程学方法来规划,必须以有效益的信息化应用创造智慧城市繁荣景象。

现象三,电子政务建设。城市层面的信息化建设必须由政府牵头和组织。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城市政府却是智慧城市的实际建设者,智慧城市建设变身为电子政务建设。许多项目还停留在为领导收集数据或为管理和监督民众提供工具的层面上,对城市本身的了解不够深刻,城市发展的深层次需求被淡化。这与智慧城市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明显背道而驰。

要避免智慧城市建设进入误区,笔者认为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切实做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通过顶层设计,对项目优选、资源协调分配、项目配合方案、项目运行机制等进行设计和决策,将更高层次的规划细化为更为细致合理的工程设计,用统筹的思维理顺智慧城市项目,使建设具有前瞻性、有序性和可实施性。

第9篇:智慧城市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空间分析

建设智慧城市涉及多方面内容,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管理服务、公共服务等等,对于解决城市问题而言,智慧城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能提供重要帮助。发展城市经济离不开智慧城市的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也是智慧城市产业的核心和基础,其经济价值十分明显。智慧技术也可以转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模式,提高传统工业、农业、服务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同样需要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可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监测分析机制,提高决策能力,优化和智能化生产工艺,这也有利于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建设智慧城市对于节能环保事业、资源回收再利用等也有着推进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

Hall (2000)提出,一个聪明的城市应该对路桥、地铁、机场、电力、通信、给排水等重要的基础设施进行监控并整合。智慧城市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完善城市服务,并且对于一些预防和维护活动也要进行规划、确保城市安全。Harrison (2010)认为智慧城市是一个“充分连接物理、IT、社会和商业等基础设施的,并且可以对集体智慧加以充分利用的城市”。他提出不同的基础设施有不同的作用,可以通过一些数据采集系统比如电话、相机、传感器等来对数据进行收集整合,这些数据也可以汇集到一个智能的平台中进行交流。

在国内的学者中,张永明(2011)认为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是运用高新技术来实现的城市发展的新模式。互联网、电信网、物联网、无线宽带网、广电网等一系列网络进行组合,拥有高度集成的智慧技术、高端发展的智慧产业、高效便民的智慧服务。秦洪花(2010)认为新的信息技术的整合以及对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智慧城市运行和管理的精髓,利用这些新一代的技术,城市各功能运作更为协调,企业发展空间更宽广,城市生活品质也可以得到提高。

二、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1.中国智慧城市空间分析

2012年9月,有96个城市已经将相关智慧城市建设列入规划或正在建设中。从中国七大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华东地区的城市数量最多,为27个,占到全国总数量的28.13%。华北地区次之,有20个城市,约为全国总量的20.83%。此外,有19个城市分布在华南地区,12个分布在华中地区,分别占到了总量的19.79%和12.5%。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在全国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相关城市数量较少,均为6个,占总数的比例均为6.25%。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甄峰认为高速铁路的加快建设、城市区域化的加速和智慧城市的建设,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技术、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2.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政策环境

国家的信息化可以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得到体现,“十二五规划”是根据党在十七大上做出的战略部署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制订的。智慧城市的平台建设可以很好地支撑“十二五规划”,二者中的诸多目标和建设都有很强的关联性。同时,对于“十二五规划”中所提及的建设内容而言,智慧城市也是一个技术支持的手段,可以为之提供科学化的解决办法。李林根据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将智慧城市的应用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三个智慧城市的平台,一是智慧城市数字化应用平台、二是智慧城市管理平台、三是智慧公共服务平台。三个平台共同支撑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不同内容。

三、国内智城市项目建设运作模式分析探讨

1.政府投资运营,企业参与建设

政府主导的运作模式,就是由政府出钱进行建设和营运。对于一些触及国家公共安全领域的项目考虑到安全性和可持续性需要用此类模式。诸如智慧政府、数据库等建设便归于其中。此类模式亦可分为三类,分别是政府直接投资、BT和BOT模式。在2012年,无锡市拨出每年两亿元的物联网专项资金,区级财政配套提供资金,同时,工信部也拨出5亿专项款用来支持物联网的发展。北京政务物联数据专网的建设则采用了BOT模式,首都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三方签订了协议共同完成北京政务物联数据专项网的建设,云南呈贡新区采用BT模式实践建设云南首个智慧社区。

2.政府与企业合资建设与管理

政府和企业的合资建设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部分并没有触及到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建设领域。这一模式使得社会资本被充分利用至建设中来,较为市场化。比较典型的实践就是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移动公司签署的《共建智慧城市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中,中国移动三年内投入一百三十亿元与上海市政府合作从多方面建设智慧城市。如,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际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多种举措并重,提升上海通信质量和服务质量;加强投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无线城市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化,以“无线城市”提升城市“智慧”。

3.政府统筹规划,企业投资建设

同样,对于未触及到国家安全利益的一些领域,由政府统筹规划,再由企业来投资建设的模式也比较适用。这类模式完全是由社会资本来建设运作。政府只起到规划和统筹的工作。如在工信部向中移动下发的《关于同意中国移动开展TD-LTE扩大规模试验的批复》中,中国移动公司在青岛规划建设的九百多处基站和五百多座室内分布系统耗资约4.8亿元人民币。在包括青岛市李沧、唠山、四方、市南市北等区域都有覆盖。

四、结语

综上,智慧城市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涉及现代信息技术、政策规划、建设运营模式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调查部分内容仅针对了智慧城市的空间分布以及基础设施中公共无线局域网设施的建设分布情况。基础设施作为智慧城市初期建设的关键一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后阶段应该是逐步淡化,而更应该倾向于人的影响,公众更多地发挥在城市治理和发展中的作用,才能做到真正的绿色惠民。本文主要针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进行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加强对智慧城市中后期发展思路与建设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