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输翻译范文

公输翻译精选(九篇)

公输翻译

第1篇:公输翻译范文

模具毕业论文

本文的主要围绕两方面内容:

提出一个基于模板的统计翻译模型以及相应的训练和翻译算法;

根据这种算法模型实现一个汉英机器翻译系统.

首先,我们将提出一个基于模板的统计机器翻译算法.这种算法是传统的基于转换的方法和统计机器翻译方法的有效结合.克服了现有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忽视语言结构的缺点,同时又继承了其数学推导严密,模型一致性好的优点.

然后,在我们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将根据以上算法,提出一个完整汉英机器翻译系统及其测试系统的实现方案.

本文第一章是对已有的各种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方法以及机器翻译评测方法的一个综述,第二章结合我们已有的工作,提出我们自己的研究思路——基于深层结构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第三章给出一个具体的汉英机器翻译系统的实现方案,第四章是总结.

综述

机器翻译方法概述

和自然语言处理的其他技术一样,机器翻译方法也主要分为两类:人工编写规则的方法和从语料库中学习知识(规则或参数)的方法.从目前的趋势看,从语料库中学习知识的方法已经占到了主流.当然从语料库中学习知识并不排斥人类语言学知识的应用,不过这种语言学知识的应用一般不再表现为直接为某个系统手工编写规则,而更多的是通过语料库标注,词典建设等大规模语言工程的方式体现出来,应该说,这是一种计算机研究者和语言学研究者互相合作的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

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方法主要有: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方法,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方法,混合(Hybrid)的方法.这几种方法各有特点.其中,统计机器翻译方法由于其数学推导严密,模型一致性好,可以自动学习,鲁棒性强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中提出的机器翻译方法就是统计机器翻译方法中的一种.

根据我所查阅的文献,我把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方法大体上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基于平行概率语法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其基本思想是,用一个双语平行的概率语法模型,同时生成两种语言的句子,在对源语言句子进行理解的同时,就可以得到对应的目标语言句子.这种方法的主要代表有Alshawi的HeadTransducer模型和吴德恺的ITG(InversionTransductionGrammars)模型以及Takeda的Pattern-basedCFGforMT.第二类是基于信源信道模型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这种方法是由IBM公司的PeterBrown等人在1990年代初提出的,后来很多人都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做了很多改进工作,这也是目前最有影响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一般说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都是指的这一类方法.第三类是德国Och等人最近提出基于最大熵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这种方法是比信源信道模型更一般化的一种模型.

机器翻译的范式

机器翻译经过50多年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种不同的范式(Paradigm),大致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如下图所示:

直接翻译方法:早期的不经过句法分析直接进行词语翻译和词序调整的方法;

基于转换的方法:基于某种深层表示形式进行转换的方法,典型的转换方法要求独立分析,独立生成;注意,这里的深层表示既可以是句法表示,也可以是语义表示;

基于中间语言的方法:利用某种独立于语言的中间表示形式(称为中间语言)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

基于平行概率语法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

这一类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一个双语平行的概率语法模型,即两套相互对应的带概率的规则体系,同时生成两种语言的句子,在对源语言句子进行理解的同时,就可以得到对应的目标语言句子的生成过程.

这一类方法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有明确的规则形式;源语言规则和目标语言规则一一对应;源语言与目标语言共享一套概率语法模型,对于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不使用概率模型进行描述.

以下我们分别介绍这一类方法的有代表性的几种形式.

Alshawi的基于加权中心词转录机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

有限状态转录机(Finite-StateTransducer)和有限状态识别器(Finite-StateRecognizer)是有限状态自动机(Finite-StateAutomata)的两种基本形式.其主要区别在于有限状态转录机在识别的过程中同时可以产生一个输出,其每一条边上面同时有输入符号和输出符号两个标记,而有限状态识别器只能识别,不能输出,其每一条边上只有一个输入符号标记.

中心词转录机(HeadTransducer)是对有限状态转录机的一种改进.对于中心词转录机,识别的过程不是自左向右进行,而是从中心词开始向两边执行.所以在每条边上,除了输入输出信息外,还有语序调整的信息,用两个整数表示.下图是一个能够将任意a,b组成的串逆向输出的一个HT的示意图:

基于加权中心词转录机(WeightedHeadTransducer)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是由AT&T实验室的Alshawi等人提出的,用于AT&T的语音机器翻译系统.该系统由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语音合成三部分组成.其中机器翻译系统的总体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加权中心词转录机模型中,中心词转录机是唯一的知识表示方法,所有的机器翻译知识,包括词典,都表示为一个带概率的HeadTransducer的集合.知识获取的过程是全自动的,从语料库中训练得到,但获取的结果(就是中心词转录机)很直观,可以由人进行调整.中心词转录机的表示是完全基于词的,不采用任何词法,句法或语义标记.

整个知识获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双语语料库结构对齐的过程.句子的结构用依存树表示(但依存关系不作任何标记).他们经过一番公式推导,把一个完整的双语语料库的分析树构造并对齐的过程转化成了一个数学问题的求解过程.这个过程可用一个算法高效实现.得到对齐的依存树后,很容易就训练出一组带概率的中心词转录机,也就得到了一个机器翻译系统.不过要说明的是,通过这种纯统计方法得到的依存树,与语言学意义上的依存树并不符合,而且相差甚远.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1.训练可以全自动进行,效率很高,由一个双语句子对齐的语料库可以很快训练出一个机器翻译系统;2.不使用任何人为定义的语言学标记(如词性,短语类,语义类等等),无需任何语言学知识;3.训练得到的参数包含了句子的深层结构信息,这一点比IBM的统计语言模型更好.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语音翻译这种领域比较受限,词汇集较小的场合.

吴德恺的ITG模型

InversionTransductionGrammar(ITG)是香港科技大学吴德恺(DekaiWu)提出的一种供机器翻译使用的语法形式[Wu1997].

这种语法的特点是,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共用一套规则系统.

具体来说,ITG规则有三种形式:

A[BC]

A

Ax/y

其中A,B,C都是非终结符,x,y是终结符.而且B,C,x,y都可以是空(用e表示).

对于源语言来说,这三条规则产生的串分别是:

BCBCx

对于目标语言来说,这三条规则产生的串分别是:

BCCBy

可以看到,第三条规则主要用于产生两种语言的词语,第一条规则和第二条规则的区别在于,前者产生两个串语序相同,后者产生的串语序相反.例如,两个互为翻译的汉语和英语句子分别是:

比赛星期三开始.

ThegamewillstartonWednesday.

采用ITG分析后得到的句法树就是:

其中,VP结点上的红色标记表示该结点对应的汉语句子中两个子结点的顺序需要交换.

通过双语对齐的语料库对这种形式的规则进行训练就可以直接用来做机器翻译.

吕雅娟[Lü2001,2002]基于ITG模型实现一个小规模(2000个例句)的英汉机器翻译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这个系统利用的英语的单语分析器和英汉双语词对齐的结果来获取ITG.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Takeda的Pattern-basedCFGforMT

[Takeda96]提出了基于模式的机器翻译上下文无关语法(Pattern-basedCFGforMT).该模型对于翻译模板定义如下:

每个翻译模板由一个源语言上下文无关规则和一个目标语言上下文无关规则(这两个规则称为翻译模板的骨架),以及对这两个规则的中心词约束和链接约束构成;

中心词约束:对于上下文无关语法规则中右部(子结点)的每个非终结符,可以指定其中心词;对于规则左部(父结点)的非终结符,可以直接指定其中心词,也可以通过使用相同的序号规定其中心词等于其右部的某个非终结符的中心词;

链接约束:源语言骨架和目标语言骨架的非终结符子结点通过使用相同的序号建立对应关系,具有对应关系的非终结符互为翻译.

举例来说,一个汉英机器翻译模板可以表示如下:

S:2NP:1岁:MP:2了

————————————

S:beNP:1beyear:NP:2old

可以看到,这种规则比上下文无关规则表达上更为细腻.例如上述模板中如果去掉中心词约束,考虑一般的情况,显然这两条规则不能互为翻译.与实例相比,这个模板又具有更强的表达能力,因为这两个句子的主语(NP:1)和具体的岁数值都是可替换的.

该文还证明了这种模板的识别能力等价于CFG,提出了使用这种模板进行翻译的算法,讨论了如何将属性运算引入翻译模板当中,并研究了如何从实例库中提取翻译模板的算法.该文作者在小规模范围内进行了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基于信源信道模型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

基于信源信道模型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源于Weaver在1947年提出的把翻译看成是一种解码的过程.其正式的数学框架是由IBM公司的Brown等人建立的[Brown1990,1993].这一类方法的影响非常大,甚至成了统计机器翻译方法的同义词.不过在本文中,我们只把它作为统计机器翻译方法中的一类.

IBM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

基本原理

基于信源信道模型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把机器翻译看成是一个信息传输的过程,用一种信源信道模型对机器翻译进行解释.假设一段源语言文本S,经过某一噪声信道后变成目标语言T,也就是说,假设目标语言文本T是由一段源语言文本S经过某种奇怪的编码得到的,那么翻译的目标就是要将T还原成S,这也就是就是一个解码的过程.

有两个容易混淆的术语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一般谈到机器翻译时,我们都称被翻译的文本语言是源语言,要翻译到的文本语言是目标语言.而在基于信源信道模型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中,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是相对于噪声信道而言的,噪声信道的输入端是源语言,噪声信道的输出端是目标语言,翻译的过程被理解为"已知目标语言,猜测源语言"的解码过程.这与传统的说法刚好相反.

根据Bayes公式可推导得到:

这个公式在Brown等人的文章中称为统计机器翻译的基本方程式(FundamentalEquationofStatisticalMachineTranslation).在这个公式中,P(S)是源语言的文本S出现的概率,称为语言模型.P(T|S)是由源语言文本S翻译成目标语言文本T的概率,称为翻译模型.语言模型只与源语言相关,与目标语言无关,反映的是一个句子在源语言中出现的可能性,实际上就是该句子在句法语义等方面的合理程度;翻译模型与源语言和目标语言都有关系,反映的是两个句子互为翻译的可能性.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使用P(S|T),而要使用P(S)P(T|S)这样一个更加复杂的公式来估计译文的概率呢其原因在于,如果直接使用P(S|T)来选择合适的S,那么得到的S很可能是不符合译文语法的(ill-formed),而语言模型P(S)就可以保证得到的译文尽可能的符合语法.

这样,机器翻译问题被分解为三个问题:

1.语言模型Pr(s)的参数估计;

第2篇:公输翻译范文

关键词: 输出驱动假设 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一、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很少有人从事专职翻译工作,但绝大多数人在工作环境中或多或少都会使用英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人们在世界经济环境下使用英语的机会更多,因此对他们来说,英语与母语之间的双语转换能力非常重要。过去我们强调的是阅读、听、说能力,而对语际转换能力要求甚少。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中,翻译活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寻常,双语转换能力已成为所有职业人士必须具备的能力。既然英语教育是为社会、为市场服务的,那么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翻译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理解及掌握程度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手段。翻译能够帮助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同时为写作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将翻译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真正使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提高。翻译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学生通过大量的翻译练习而获得大量的语言知识,并通过翻译过程中两种语言的转换,在熟练汉语思维的同时,也熟练地运用英语思维,从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翻译能力还直接影响准确信息的获得、明确思想的表达及对原文的正确理解。

二、目前我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文化融合的进一步深入,世界各国的交往和交流范围日益广泛,从而社会对翻译的需求也逐渐增多,这就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校翻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入学时的语言基础较薄弱,高考的英语成绩普遍偏低。鉴于教学时间和课程设置的限制,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常常被忽略或不重视,学生很少有机会接受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方面的学习,因此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甚至面对段落翻译觉得无从下手,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不顾文化背景和语言内涵生搬硬套的现象,翻译出来的句子面目全非。另外,我校的公共外语课堂都是大课堂,人数超标,直接影响翻译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课后短语或难句进行简要分析,或者只是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做些应试辅导,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重输入轻输出。教师在课堂上把精心准备好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如简单的思考模式、翻译方法等,学生被动地接受所讲内容,缺乏独立思考机会,缺乏独立实践能力,因此语言输出能力欠缺。

三、翻译教学中“输出驱动假设”的实质

文秋芳教授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认为学习者的输出过程对其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比单纯的输入过程更大,“输出驱动假设”包括三个子假设:第一,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该假设认为输出比输入更能对外语能力的发展产生驱动力。一个没有输出驱动的学习过程,即便有高质量的输入,其习得效率有限,难以形成语言能力。第二,从职场英语需要出发,该假设提出培养学生的说、写、译表达性技能比培养听、读接受性技能更具社会功能,尤其是口、笔译技能,将语言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凸显出来。第三,从外语教学角度看,该假设认为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富成效,更能满足市场对高端外语人才的需要。

翻译本身就是语言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的结合,输出便是检验学习结果的最终形式,提高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给学习者提供反馈信息,可以优化学习者的语言输入,并形成输出自动化,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利用“输出驱动假设”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输出驱动假设”强调内驱力,来自学生内外各种各样的刺激是产生内驱力的重要源泉,如表现欲、读书欲等,还有教师、同学课上发出的声音,卡片、图片、课件、板书等的直观刺激,语言活动等的刺激。新奇性也是刺激内驱力产生的因素,如老师的一次表扬,开口独立用英文表达、思考回答的过程,以及挫折等都是基本的内驱力源泉。因此学习活动本身具有引发动机的一些特性。内驱力源泉的丰富性使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多重性和灵活性。内驱力是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之一,作为学习者的内部因素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在教学中科学地运用这些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同时,不同学生个体内驱力结构的差异,对教学活动提出挑战。

文秋芳教授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翻译是语言输入和输出活动,是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没有语言输出的驱动,就没有学习者对语言假设的检验和反思,翻译能力就无法提高。

四、“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驱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兴趣的培养,增强课堂教学驱动力。在教学中,引导提高学生对翻译的兴趣,让他们在翻译中寻找动力,只有这样翻译教学质量才能有效提高。对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结果表明: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越高,成绩越好。对翻译兴趣的培养,要由简入难、循序渐进,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材施教,从简单的翻译练习做起,并渗透简单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在材料选择上尽量选择趣味性强或应用性强的资料,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开始轻松地完成任务后,逐渐就会对学习采取主动态度,学习积极性会逐渐提高。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找一些短句,通过教师提问、学生间互动的形式,激励学生用口头表达将听到的内容翻译出来,这种口语表达的翻译形式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正确理解,增强翻译的趣味性,对落实到笔头的翻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依据“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输入与输出的巧妙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的同步发展。

其次,增加教学投入,增加学生课堂和课下锻炼的机会。教师在课前要精心选材,内容力求精益求精,语言教学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反复训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训练者,重视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结合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学时减少的状况,翻译训练应采取课堂和课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课堂上可以传授翻译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比较和评论译文。比较和评论译文可以训练学生评析译文的能力,从而提高翻译水平。具体做法是给出不同译文让全班学生比较,找出其不同之处,比较其优劣高下,找出恰当的译法。这样就摆脱了学生以往依赖教师给出正确译文的老办法,培养了学生动脑筋实践、评析译文的能力。将大量的练习放到课后完成,学生可以分成不同小组,通过小组活动完成各项任务,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分配相对简单的练习材料,学生间实行互评,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监督。小组为单位的翻译训练目的在于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提供相互沟通的开放环境,让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受限制,有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样不仅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还可以促使他们畅所欲言,进行充分交流。在大量的翻译实践输出力量的驱动下,学生将积累的知识及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再次通过翻译实践进行输出。苗菊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由翻译结果转向翻译过程、思维过程、决策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策略能力、专业操作能力和心理素质,是学生在翻译实践中,体会认识自己运用的知识、采取的方法技巧、发挥的创造力,即综合获得的翻译能力”。

再次,改革评价形式,构建新型多元化的翻译教学评估体系。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教学评价理论与方法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推动教学改革有日益显著的作用。目前我校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没有独立的测试形式,只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部分,测试只是在大学英语期末试卷中占有很小的比例,对于独立的没有语境的短句做翻译练习,对学生的翻译水平并不能全面评估,这种围绕课程展开的翻译测试只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这种一元化和静态化的评价模式难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翻译评价体系应更丰富、更饱满,平时监测应占有较大比例,成绩评估可采取师生讨论、小组评估、教师总结等相应的形式,将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进步程度纳入评估标准。教师还可以考虑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比赛、考级考证等方式来替代课程考试或计入部分成绩的方式。这种形成性评估有利于及时了解教学活动进展并做出调整,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对学生输出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反馈,确保学生语言能力的逐步提高;有利于监控学生某段时间内学习情况和努力程度。

五、结语

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指导下,把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拓宽知识面、培养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融合在输入、输出的学习过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获得更广阔的空间。语言学习一方面要学会利用语言材料建构话语,表达思想,另一方面要从话语中学习新的语言材料,通过大量的翻译课程模块的输入与翻译技能的产出,构建学生独特的语言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更规范的输出。“输出驱动假设”凸显输出,并不是不要输入,也不是认为输入不重要。毋庸置疑,输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很重要,而且是至关重要的,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一系列的听力活动,能够不断地接触外语,获取外语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现在的问题是高校学生,在英语技能课程设置上仍以接受性训练为主,在表达性技能课时安排上仍存在不足的问题,高校英语教学重输入轻输出的理念要改变、要创新,坚持以输入为前提、为条件,以输出为目标、为终结。输入服务于输出,并要凸显输出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翻译教学中提倡翻译过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自我培养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思维过程,参与过程,评价过程,不断获得语言输出的驱动力。坚持强化以学生的输入为前提,培养学生的应用输出为翻译教学目的,将学与用紧密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

[2]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

第3篇:公输翻译范文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武汉 43007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市场上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琳琅满目、层出不穷。本文先通过概述CAT软件的发展简史对CAT软件进行介绍,之后通过参考他人文献,发现CAT软件的确有提高翻译效率的作用,确定了研究CAT软件的意义。之后通过五方面的对比,对SDL Trados Studio 2014和Déjà Vu X3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最后表明,从功能上和价格上综合而言,Déjà Vu X3更胜一筹。

Abstract: With the on-going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 variety of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softwares emerge one after another in the market. This article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AT softwares by summarizing the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the said softwares, followed by references to other literatures, where CAT softwares are shown to indeed enhance translation efficiency, which confirms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the softwares. After comparing SDL Trados Studio 2014 with Déjà Vu X3, detailed analysis from five different aspects is given concerning the softwares in question. It is finally shown that with functions and pric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Déjà Vu X3 is the better one of the two.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翻译;Trados;Déjà Vu X

Key words: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Trados;Déjà Vu X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9-0176-03

作者简介:向佳豪(1994-),男,湖南长沙人,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1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简介

简单地说,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CAT)就是以译员为主,而计算机提供翻译帮助的一种翻译。但实际上,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概念常常需要和多个概念进行理清。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是指全自动文本翻译,翻译完全由机器进行,没有任何人工辅助。人工辅助机器翻译(Human Aided Machine Translation,HAMT)是指在机器翻译的过程中,人工需要予以辅助,帮助计算机作出决定,对信息进行阐明。而机器辅助人工翻译(Machine Aided Human Translation,MAHT)在如今的语境下,指译员使用CAT软件进行的翻译。可见机器翻译和人工辅助机器翻译都不是计算机辅助翻译。

自1965年以来,Friedrich Krollmann在德国军队翻译局(也就是之后的德国联邦语言局)领导研发了LEXIS系统,为译员以打印稿的形式提供科技词汇表和翻译项目相关词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Erhad Lippmann在IBM研究中心的内部报告中清晰地指出了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构想和要求,即计算机提供辅助以提高和加快人工翻译。之后,Peter Arthen(1979)提出了“翻译记忆”的概念。他认为,计算机可以参照已经储存的翻译和原文本,对新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为每一句找到最为接近的内容。Martin Kay 1980年的备忘录可谓是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其中,他批评了机器翻译,明确指出为译员提供真正可用的翻译工具的需要。他设想,在翻译开始前,译员可以要求系统显示所有与待翻文本相关的已储存的内容,让译者注意到之前的翻译、频现的词语和短语、发现已翻和待翻文本中相似的内容。他还指出,译者在翻译时可以将不确定的部分用括号括起来,以后再遇到这个内容时,则该内容自动以括号形式出现,若最终有所改动,所有括号部分都自动更正(Kay,1980)。Alan Melby在1981年提出了双语内容索引(bilingual concordance)的概念,认为译者需要能够在相关语境下,发现有潜在对等翻译的翻译字段。随着计算机的小型化、个人化,自动语言处理系统,ALPS(Automated Language Processing Systems)研发了多语言文字处理器(Multilingual Word Processor),该程序运行于IBM AT个人电脑,可视为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先祖,因为它综合了多种功能:多语言文字处理、自动术语查询、词典创建、文件存储、检索已储存译文、补充性的互动式机器翻译。值得注意的是,它还可以自动拷贝任何格式和字体标记以及完整拷贝表格和数字和如今的CAT软件相差无几。在这之后,CAT软件则真正进入了市场商用的阶段,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各类软件频出:IBM公司的TranslationManager/2,STAR AG的Transit,Eurolang Optimizer以及Trados的Translator’s Workbench等等(Hurchins,1998)。

2 研究背景

在比较分析Trados 和 Déjà Vu X之前,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实际效用,已有职业译者做过统计与研究。Fotini Vallianatou是一位资深希腊语-英语译员,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对自己使用Trados和Déjà Vu的工作效率进行了统计。其Trados和Déjà Vu的翻译记忆条目都为15万条左右。在只使用自己的翻译记忆库的情况下,使用Trados的翻译效率是每小时424.5字,而使用Déjà Vu的翻译效率是每小时571.9字。而在客户提供翻译记忆库的情况下,Trados的翻译效率可以达到每小时1104.3字。相比之下,不用任何CAT软件时,翻译效率仅为每小时250字(Fotini Vallianatou, 2005)。Fotini Vallianatou之后再次确认,使用CAT软件时,待译文本与记忆库中已译文本达到模糊匹配和精确匹配的概率较为稳定,为25%(Fotini Vallianatou, 2011)。荆福霞(2014)也表示,在使用Déjà Vu X2翻译的情况下,完成目标翻译使用的时间为5小时,加上软件前期准备2小时,共为7小时,而不使用任何CAT软件,完成目标翻译需要10小时。可见CAT软件的确对译员的翻译过程起到了有效的辅助作用。

选择Trados和Déjà Vu作为研究对象也不是无心之举。Trados作为老牌的CAT软件,享有超过70%的市场份额(刘允,2014)。而Déjà Vu X作为后起之秀,也受到了超过3000个翻译公司和8500位自由译者的青睐(荆福霞,2014)。两个软件都是行业中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3 Trados和Déjà Vu的研究对比

本研究使用的软件分别是SDL Trados Studio 2014和Déjà Vu X3,皆为各自公司的最新CAT产品。两软件的比较分析将根据以下考察点进行。

3.1 格式

SDL Trados Studio 2014和Déjà Vu X3都有保留原文格式、直接以原文格式排版输出译文的功能。CAT软件在处理格式上,通常会生成格式码或者格式标记,以保留格式。在处理格式上,Word文档、Excel表格等通常不构成问题。因此,笔者选取了一份英文合同文稿,以PDF为格式,主要考察两软件对于格式的识别情况、格式码的多少以及处理、输出译文的后期格式修改等。

格式码在两个软件当中表现不同,在SDL Trados Studio 2014中,格式码通常以紫色的标志出现,在Déjà Vu X3中,格式码以大括号加数字体现。上述合同文稿在两个软件当中产生的格式码数量相同,处理方法都为译员的人工复制。

但在按照格式码完成翻译后,两个软件输出的文档,内容排版却有较大的差异。总的来说,Déjà Vu X3在格式的处理上较为优秀。SDL Trados Studio 2014在对于PDF格式的处理上,常常使用不同的缩进,造成了文本格式上的紊乱。比如原文:

Colonel Abdul Hakeem Al Shano

President of CISM

Déjà Vu X3输出的译文格式清晰,和原文对应:

哈基姆·艾尔西诺(Abdul Hakeem Al Shano)上校

国际军体理事会主席

而SDL Trados Studio 2014在识别格式时,使用左右缩进,将第一行的长度依据原文本英文的长度设定,因而输出的文本为:

哈基姆·艾尔西诺(Abdul

Hakeem Al Shano)上校

国际军体理事会主席

在上述合同文本中,许多类似的原文,在SDL Trados Studio 2014输出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格式紊乱,需要译者进行后期调整,较为繁琐。在对于表格的处理上也可见两个软件的差异。在翻译表格的时候,常常出现译文的文字所占空间多于原文的情况,因而在输出时,CAT软件需要进行调整。Déjà Vu X3在输出上述文本时,没有出现表格中译文出格或者因表格太小而不见的情况。而SDL Trados Studio 2014的输出文本,在上述情况下,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表格格式的紊乱,多为表格太小,译文不能显示。

3.2 句段分割

SDL Trados Studio 2014和Déjà Vu X3在导入文件时,都会自动将待译文本分为不同的句段,句段成为了译者翻译的单位。句段的分割对于翻译有很大的影响。选取一份附带图像的英文邀请函,以PDF为格式,主要考察软件能否灵活处理句段。

以邀请函中的书信地址为例,由于英文书信的地址是按照地区从小到大的顺序,因而在翻译时必须要转换为中文书信地址从大到小的顺序。由于CAT软件以句段为单位,不合并句段的话,译文的顺序就需要后期调整。比如原文:

Jumeirah Messilah Beach Hotel & Spa

P.O. Box 3522

Safat 13036

Kuwait

在SDL Trados Studio 2014中,硬回车分割的内容或者表格中的两个表格单元是不能合并的,因而该软件在处理类似问题的时候非常棘手,译者要么是需要对原文件进行前期编辑,要么就是需要对输出译文进行后期编辑,软件一体化体验较差。在SDL Trados Studio 2014中,所有句段都可以拆分。

在Déjà Vu X3中,各个句段可以自由地合并与拆分,对于Trados合并不了的句段也可以轻松处理。

3.3 翻译记忆库管理

CAT软件的核心功能就依赖于翻译记忆库。SDL Trados Studio 2014翻译记忆库与Déjà Vu X3的大有不同。SDL Trados Studio 2014要求翻译记忆库基于一个且仅一个单向语言对。这意味着SDL Trados Studio 2014不可能建立两种语言以上的翻译记忆库,而同时对于一个语言对,需要建立两个不同方向的记忆库。因此,使用英中记忆库储存的内容,不能直接用于中英的翻译。SDL Trados Studio 2014对于翻译记忆库的规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译者的额外劳动。

Déjà Vu X3的翻译记忆库支持多语言,同时各个语言之间并没有翻译方向的限制。中翻英和英翻中都可以基于同一个库进行。

由于译者可能因为工作要求需要使用多个CAT软件,因而CAT软件的翻译记忆库通常有导入导出选项,以便译者利用现有资源。SDL Trados Studio 2014支持的导入文件格式包括行业统一的TMX文件以及专属该软件的其他格式等,比如SDL XLIFF双语文档等。Déjà Vu X3翻译记忆库导入所支持的格式较多,包括该软件自己的翻译记忆库文件、TMX文件,还支持Trados数据库、Access和Excel文件等,较为丰富。SDL Trados Studio 2014在导出数据库时,只能输出TMX文件。而Déjà Vu X3可以导出支持导入的各种文件类型。

3.4 文档对齐

文档对齐的功能是考虑到译者有先前未使用CAT软件翻译的文件同时又有将其加入到翻译记忆库中的诉求。SDL Trados Studio 2014的文档对齐要求拆分原有对齐,使用对齐编辑模式进行1:1或者n:n的连接,相对复杂。Déjà Vu X3的文档对齐继承了其句段分割的优势,直接在原文译文两边提供合并的选项,操作简单。

3.5 内容索引

根据翻译记忆库,SDL Trados Studio 2014和Déjà Vu X3可以为待译文本提供翻译参考,翻译参考的提供取决于待译文本与已译文本的相似程度以及设定的最低匹配值。SDL Trados Studio 2014的索引以句段为单位,而Déjà Vu X3可以搜寻句段内部更小的单位。为进行测试,笔者选用研究人员整理的第55-62届联合国大会决议第一卷的语料库UNCorpora作为测试的翻译记忆库,导入SDL Trados Studio 2014和Déjà Vu X3,共有7万左右的条目。同时选用第64届联合国大会决议第一卷的前二十页内容作为测试待译文本,以检验两软件在翻译过程中起到的辅助作用。最低匹配值同设于70%。

在具体翻译过程中,SDL Trados Studio 2014由于以整个句段为单位,检索到匹配的文段相对较少,这一点与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于2004年委托MultiCorpora对Trados进行的评估相符(曹菡艾、赵兴民,2006)。报告显示,虽然联合国总部的部分文件含有一定量的重复内容,但大部分的联合国文件整句重复的现象较少,Trados这种以整句为单位的软件对于翻译效率的提高有限。然而,SDL Trados Studio 2014一旦遇到匹配度较高的文段,就会立即显示参考翻译。Déjà Vu X3虽然在翻译过程中,在部分匹配度较低的文段,能够显示出个别词汇和短语的参考,但由于检索计算量大,检索的速度较慢,在每进入新的句段时,软件通常需要数秒来搜索以提供参考,大大减缓了翻译的速度。

4 总结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确能够提升译员笔译的效率,然而不同CAT软件具体提供的帮助和功能却有较大差异。总体而言,Déjà Vu X3相对于SDL Trados Studio 2014而言,在格式、记忆库管理、文档对齐和句段处理上拥有较大的优势,然而在双语检索上,SDL Trados Studio 2014虽然对于低匹配度的句段处理不佳,但整体检索更为稳定迅速,而Déjà Vu X3备受开发公司atril所宣传的深度挖掘技术(DeepMiner)却成了软件的负担,在翻译过程中,有减缓翻译速度的可能。除此之外,对于商业软件的考量也应该考虑价格因素。SDL Trados Studio 2014 Professional于文章写作时的售价为2,595欧元,而Déjà Vu X3 Professional相应的售价仅为420欧元,价格方面,Déjà Vu X3的优势较大。对于自由译者而言,两者之中,Déjà Vu X3为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曹菡艾,赵兴民.联合国文件翻译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142-143.

[2]荆福霞.应用Déjà Vu X2的翻译实践报告——以The

第4篇:公输翻译范文

关键词:法国;图书出口;产业链

图书出口被视为法国文化对外传播战略的关键一环,在法国文化产品出口中所占份额约25%。①虽遭受金融危机和新媒体的双重冲击,法国图书收入仍稳定在28亿欧元以上,未出现明显波动;而图书出口额则持续稳定增长,2012年达到6.67亿欧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据法国出版商协会(SNE)和法国国际出版总署(BIEF)联合的统计报告,国际图书交易市场上,法国法语图书的流通量排行第二,仅次于美国及英国英语图书的流通量。②法国图书出口的佳绩,得益于法国政府与行业协会对图书出口产业链的全面打造。

产业链指一系列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产业所构成的产业集合。高效运作的产业链,往往需要加强上游产业(环节)与下游产业(环节)之间在信息、物质、价值等方面的沟通,使这些独立主体“能像单一的公司那样运作,不是一种松散的企业联合”。③

其图书出口产业链主要包括创作、编辑/出版、运输、发行和反馈等五个主要环节。

一、创作:对翻译的资助与培养

在图书出口产业中,创作者主要包括著者和译者,其中译者是主要支持对象。法国为外国译者提供了多种教育和培训机会,并设置了多种翻译奖项。

1.资助外国译者来法生活与学习

法国国家图书中心设立翻译者奖学金,资助外国译者在法国旅居1~3个月,最多不超过6个月,每月2000欧元生活补助。法国另有一些地方针对性资助项目,如施密特青年项目每年资助法、德、瑞士三国各10名青年译者赴另两国出版社实习3个月;La Villa Gillet旅居项目每年资助美国或英国各2~4名译者旅居法国4~6周。

法国外交部2010年开设“翻译者制造计划”。该计划由法国文学翻译国际学院承办,全年开设多期讲习班,每期为3名外国学员和3名法国学员提供为期10周的培训、2500欧元生活补助及其他必要费用。

2.设置翻译奖项

为更好促进法国图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法国与美国相关机构合作,设置多个奖项。影响力较大的有两项。一是法美基金翻译奖。该奖项1986年由法美基金会与弗劳伦斯基金会共同设置,每年选出最佳法国小说及非小说文学作品英译本各5项,每项奖金1万美元。二是法国之声奖。该奖项2006年由法国外交部相关文化部门与美国笔会翻译基金共同设置,对6年内出版的法国文学类图书英译本进行遴选,每个获奖项目的奖金为6000美元。

3.翻译专项补助

法国出版资助项目的地方特别项目多为翻译专项补助,如法国在英国的伯吉斯计划、在印度的泰戈尔出版资助项目等均为出版法国图书的当地出版社提供20%~30%的翻译补助。

法国国家图书中心的“向外翻译资助”项目根据翻译难度及翻译图书的价值,给予法国出版社30%~60%不等的翻译酬金补贴。

法国点面结合的翻译资助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非法语国家在法国图书出口中所占份额逐年增加,2013年达25.4%,较2009年增加了2.6个百分点;⑤二是相较于法国图书对法语国家出口额的普遍下降,非法语国家和地区对法国图书的进口额明显增长或保持稳定,如2013年,中国较上年增长31%,泰国增长98%,俄罗斯增长187.7%,英国在法国图书出口额排行榜中升至第5位,美国和德国则保持了第4和第8位;三是从翻译语言来看,2013年共有11623种法国图书被译成其他语言,其中译成英语的图书为6993种,占总量的60.2%,较上年增长5%。⑥

二、编辑/出版:资助出版与促进合作

编辑/出版环节涉及的诸多业务主要由出版社完成,因而相关受益者主要为各出版社。

1.资助版权交易

法国外交部1990年设立出版资助项目,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版权补贴,由下设的法国文化中心及其分布于世界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900多家分支机构具体负责,目前已有18,000种图书受益。法国出版资助项目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对海外出版社进行单本书100~7500欧元的出版补贴,每年约有500种图书获得补贴,年度资助总金额约55万欧元。⑦

法国针对非洲法语国家和英语国家设立了一些特别项目。海明威补助金为尚未得到资助的潜力项目或法国之声奖落选项目提供500~6000欧元不等的资助;泰戈尔特别资助项目全额补贴法国出版社向印度转让版权的费用;北-南版权转让项目帮助非洲法语国家以与本国物价水平相当的价格得到包括法国在内的北方法语国家的图书版权。

其他在法国图书版权交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机构还有法国国家图书中心和法国国际出版总署。法国国家图书中心的“向外翻译资助”项目全额补贴法国出版社在入选项目上的版权转让费,另一个“海外空白”项目则对尚未在海外出版的、海外不方便获取的绝版重要著作提供60%的出版补助。法国国际出版总署为驻外办事处所在地出版社提供法国图书的版权服务。

在多个部门的协同努力下,法国版权出口量逐年上升。2010年法国图书版权出口量9478个,较上年增长10.1%;2011年该数值增至9664个,增幅2.0%;2012年的出口量达10798个,增幅11.7%。⑧

2.促进国内外出版社之间的交流

法国国际出版总署是促进法国出版社与海外出版社交往的主要推动力量,它所列举的各项职能几乎均与之直接相关:一是资助法国会员出版社参加各种国际图书活动,除全主题的世界性图书博览会外,还包括区域性、专题性活动;二是组织多种研讨会和培训班,其中重点区域在欧洲、非洲法语国家和地区、中东,重点主题是人文社科、艺术、文学、生活、青少和漫画;三是制作并分发多语言的主题目录、指南和时事通讯,作为“面对面”交流以外的联络通道。

3.与南方法语国家出版社深度合作

鉴于南方国家的图书市场在经济和政治上的重要战略意义,法国先后设立了优先互助基金、北-南版权转让项目、“海地100本图书计划”扶持项目,资助开办、两个南方法语图书网站,除促进南北方交流、版权转让外,还深入参与出版的各个环节,合作范围从“法国图书”拓展到“法语图书”。在这一系列举措下,法国图书在南方法语市场的收入多年来持续稳定增长,即便出口海地的图书因战争之故锐减24%,2013年法国图书在南方法语市场的整体收入仍增加了760万欧元,增幅9.3%。⑨

三、运输:规划方案,适当补贴

受法国文化部之托,创立于1974年的法国编辑出版中心负责运输补贴的管理并为出口的法国图书提供运输方面的服务。从补贴范围来看,可享受运输补贴的主体是法国的出版社或图书发行公司;可享受运输补贴的图书种类仅为盈利性新书;可享受补贴的运输方式涵盖海、陆、空三种,但仅补贴法国图书对外运输发生的费用,从外发往法国的图书、从法国本部发往海外分部的图书等不享受补贴。

此外,法国编辑出版中心的服务还包括根据进口方的要求及运输实际距离,设计图书运输最优方案;简化图书出口流程;提供高质优价的运输保险;确保最低运输价格等。

2013年,法国编辑出版中心共向外运送了978万吨图书,从运输方式来看,67.2%通过海运,26.2%通过空运,6.6%通过陆运;从运输目的地来看,34.2%运送至马格里布,27.0%至法国海外省,16.9%至非洲法语国家,7.1%至中东,6.8%至欧洲其他国家,2.4%至拉美,2.4%至亚太,1.2%至北美,2.1%至上述地方外的其他地方。⑩

另外,成立于1977年的法语图书出口中心于1990年启动“东欧计划”,对发往中欧和东欧的图书减免高至50%的运费。

四、发行:资助与培养并重

法国对图书出口的关注并未止步于“卖出去”或“运出去”,而是延展至发行环节,以提升法语图书出口与传播的有效性。

1.多样化扶持海外法语书店及书商

法国通过直接资助、资格认证、专业指导和培训等方式对海外法语书店及书商进行多样化扶持。

首先是直接资助。第一是新书店三年资助,包括基础设施、现代化办公设备、法国图书目录、员工培训等费用;第二是法国图书预订补贴,用于制作与预订图书相关的网页、主题目录、资讯通信等宣传材料;第三是书店网站开发补贴;第四是活动资助,如原著作者见面会、翻译者讲演、法国图书阅读会等。

其次是法国国家图书中心2010年启动“法语书店指南”项目,对申请加入项目的书店进行严格的资格鉴定,其意在提升海外法语书店的质量,目前已有83家海外法语书店通过鉴定。

再次是教育与培训资助。主要从事新人入行教育及有继续教育的全国书商培训学院(INFL)提供海外法语书商培训专项课程;法国外交部资助创立的法语书店国际联盟(AILF),核心业务即为海外书店及书商提供专业指导及短期培训;法国国际出版总署的主要培训对象是南方法语国家、拉美、及欧洲的法语书商,2010年开设“法语书商在巴黎”项目,培训对象扩展至非法语国家和地区的法语书商。

2.促进法语图书公共阅读

法国外交部在南方法语国家设立“图书计划”,大力支持大学及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并将其作为法国图书的重要去处。2002年,法国在塞内加尔的EDOCDEV项目,资助该国公共阅读机构、文献中心和图书相关网络的建设;2004年,法国在尼日尔的图书计划,支持该国国家图书馆和公共阅读网的建设;2006年,法国资助黎巴嫩建立80个小规模图书馆和1个区域图书馆,向黎巴嫩赠送了近3万册图书。

法国外交部资助成立并运营的法语书商国际联盟2003年开启“图书与阅读大篷车”,每年,载着数千种法语图书的“大篷车”在南方法语国家和地区流动,为买不起书、教育水平低的贫穷地区的民众提供阅读机会。

另外,法国国家图书馆和法国公共信息图书馆还向海外的法语图书、档案、文献管理员提供教育、培训、实习等机会。为使教育、培训更具贴近性,2005年1月,E-EDOCDEV远程教育项目上线,为非洲法语国家的图书管理员提供硕士学位及“文献信息科学”专业学位教育。

3.建立网络营销平台

法国文化中心与国家图书中心共建的法国图书网上销售门户网站于2012年4月上线,年度预算约50万欧元。此外,法国文化中心还建立了两个具有数字图书馆功能的网站:Culturethèque和IFVerso。前者于2012年秋天启动,是一个包括图书、音乐、影视等多种文化形式的数字文化馆;后者已收录了7万多种法国图书及其翻译版本,涉及40多种语言。

4.补贴图书销售

外交部、文化部联合主持的“加计划”意在让南方法语国家的学生能买到便宜的学术文献,法国出版社应给予参与计划的南方法语书店大于或等于图书定价65%的折扣,而享受优惠的图书在当地的售价不应超过定价的50%。文化部对法国出版社则予以定价20%的补贴。目前,该项目受益者已从南撒哈拉沙漠的法语非洲国家扩展至海地及马达加斯加、吉布提、科摩罗等印度洋岛国。

另外,法语图书出口中心的“东欧计划”除运费减免之外,读者购买图书时还可享受60%的折扣,其中50%的折扣来源于法国出版社,10%的折扣来源于文化部。

五、反馈:建设数据库或形成研究报告

法国为图书出口产业链特别设置了反馈环节,与其他环节生成互动关系,通过建立多样化数据库,收集其他环节的信息,监测产业链自身的运行状态和各类图书市场,不仅帮助各环节对市场做出及时反应、促进环节间的协调,还为法国图书出口政策、甚至法国文化和外交战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和参考。

目前,法国图书出口方面的反馈信息主要来自图书出口数据库及相关研究活动。一是法国外交部出版资助项目下设“翻译计划”建立的翻译数据库,收录了被翻译成英、阿、中、俄、西5种语言的法国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翻译者等信息。二是法国公共数据平台(data.gouv.fr)从书名、作者、出版社、日期、图书类型、语言、地区、国家、子项目、资助编号等十个维度对1990~2013年获资助的图书信息进行了统计。三是法国权威图书专业期刊《图书周刊》(Livres Hebdo)从翻译语言的角度对法国出口图书的翻译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年度报告。四是法国文化中心建立的数字图书馆Culturethèque和IFVerso收集了翻译数据,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翻译者、编辑、外国版权负责者、目录收藏机构、文化机构、书商、引进专家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绘制翻译数字地图;五是法国国际出版总署与法国出版商协会自2010年开始建立法国图书版权出口数据库,对会员出版社版权出口情况进行统计,并在此基础上推出年度报告,2013年又增加了数字版权出口情况的统计。六是负有国际市场监测和分析之责的法国国际出版总署会统计指定国家或市场的用户习惯、经济指标、日常图书获取渠道和消费水平、图书市场收入状况、出版业的业态、法国图书进口情况、法语学习场所等,并形成一些主题研究报告。七是法国编辑出版中心会对法国图书出口的运输方式、发送国家、发送吨数等信息进行统计,并形成年度报告。

综上所述,法国对图书出口有明确规划,不忽略创作、编辑/出版、运输、发行中的任一环节,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与其他环节发生互动关系的反馈环节,有利于产业链的自动优化。由是,作为世界上图书出口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法国在图书出口方面的策略、特色与经验,对我国文化外交及“图书走出去”具有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甘露,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注释:

① 法国外交部.La promotion internationalle du livre fran?ais[EB/OL].[2012-09-01]..

③ 法国编辑出版中心(La Centrale de I’ Edition).STATISTIQU EXPORT LIVRES 2013. [EB/OL]. .

第5篇:公输翻译范文

一、熟实的外语和母语基本功

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对翻译提出了三条规定,其中第二条就是要有较好的“语言本身的基本功”,这里实际上是指外语和母语(即指-汉语)的基本功。要衡量一个翻译人员的水平,不仅要看他的外语水平,而且还要看他的母语水平。因为作为一个翻译人员,不管口译还是笔译,必须有驾驭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能力,必须既能输入一种语言信息又能输出等效的另一种语言信息,这种过程的两个基本环节乃是理解和表达。对于口译来说,就是首先要听懂,然后才能表达,这两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缺一不可。如果对输入语(即原文或原话)不理解或听不懂,那么输出语(即目的语,可能是汉语,也可能是外语)就无法进行表达,反言之,即使是输入语听懂了,输出语水平很低,也不可能很好地表达出来。这里,我只举两个实例来证明这一点。

1980年,我随公司一行21人的考查团赴加拿大对加航CL一215飞机加工、部件进行技术考察。因为只去了我一个翻译,忙不开,对方付出一定代价雇用了两名翻译来协助我们,其中一名是1972年才从我国出去定居,汉语水平是没有问题的,另一名是小时候从香港出去的,一直在加拿大长大的,他的英语应该说是很地道的,然而,他的汉语(他叫国语)却不尽人意,在汉语的理解和表达上很吃力,不能很好地沟通双方的语言信息,最后还是被老板辞掉了。

不妨我再举一例说明这一问题。1983年,我陪同一行13人的考察团赴美国对波音军用分部进行737垂尾技术考察。对方也安排了两名华侨与我们一起工作,丫名是从台湾派出的,在美国攻读完博士学位后,就留在波音公司工作;另一名是解放前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定居美国并在波音工作多年,按理讲,他的英语和专业都不成问题,然而,由于多年侨居国外不用汉语,他的汉语水平确实退步了,结果就连翻译他本人的专业时,都感到非常吃力。

从上述两个事例来看,作为一个称职的口译人员(笔译也是如此),必须具备良好的外语和母语两方面的基本功。翻译前辈唐建文先生(现任中国译协理事及对外友协常务理事)曾说:“作口译工作(当然笔译也是一样)至少必须较好地掌握两种语言,母语和一种外语。两种语言应能同样作为输入与输出语。这是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条件。道理很明显,因为译员必须在第乙种语言讲完一段之后,立即译成第二种语言。这第二种语言,可能是母语,也可能是外语。”一般来说,一个好的口译人员,他的外语水平应差不多达到或接近他的母语水平。也有人这样说过,一个翻译人员,如果他的外语达不到他的母语水平的60%一70%,就很难胜任翻译。

二、较广博的专业知识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要求翻译成为一个杂家(Jaekofalltrades)。对于一个科技翻译人员来讲,更应该是这样。翻译人员不同于工程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掌握了一门专业,很可能是他终生的职业,真可谓够他享用一辈子的。然而,作为一个翻译人员,特别是科技口译人员,他的专业是无法固定的,说不定遇到什么课题,也说不定遇到什么谈话内容,所以,有人把翻译人员比作“万金油”,他的知识面应该是越宽越好。

众所周知,科技翻译,不管是口译还是笔译,一条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准确。对科技口译或笔译工作者来说,要达到翻译上的准确,必须对他所要翻译的东一西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从口译工作的特殊性来讲,也要求外事科技翻译人员具有较广博的专业知识。我们知道,口译过程包括“理解一记忆一转换一表达”四个重要环节。记忆分为瞬时记忆,保持一、二秒钟,短时记忆,保持一、二分钟,以及长时记忆,保持二分钟或更长。口译需要的记忆是瞬时和短时记忆。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恐怕都会有过这种经历,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住,记得牢,对不理解的东西就很难记住,即使记住,也是转瞬即逝,我个人也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自己所熟悉的专业,翻译起来就得心应手,大段大段的话都能记住,并顺理成章,毫不费力地表达出来。反之,遇到自己所不熟悉的专业,尽管费劲不小,但还是记不住,似乎每个字都听进去了,但信息串不起来,翻译起来就特别困难。即使免强应付了翻译,事后也记不起内容来。

至于在翻译趣事中,由于翻译人员不懂专业而闹出的笑话,更是不胜枚举。譬如,某某外语学院有个法语系学生在辽化实习时,把“thermoeouPle”(热电藕)理解为“thermo”是“热的”,“couPle”是“一对”,于是就翻译成了“在热恋的一对”,弄得在座的听众真是啼笑皆非。

记得有一次,我随部、厂领导赴波音公司参加高级联席会议,然后到威奇塔军用分部访问,对方雇了一个原中国自费留学而后定居美国的青年陪同我们,他的英语是不错的,汉语也是可想而知的。当对方向我们汇报关于737垂尾的技术培训情况时,我突然有电话出去几分钟,临时让他代我翻译一下,等我回来一看,他却一扫先前那翩翩风度,对一些专业术语张口结舌翻不出来,我们的人也在摇头,看他感到十分吃力,我实在不敢让他代劳了氏从这两个事例可以看出,外事科技翻译人员必须具有较广博的专业知识。

三、良好的思想修养

对于一个外事科技翻译人员来讲,思想修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对工作应该认真负责,一丝不掌,不懂就问或查字典,不要不懂装懂,自以为是。中国翻译史上,曾有人由于疏忽,或者说过于自信竞然把银河(Milkyway翻译成“牛奶路”,而贻笑大方。我们如果不注意,也会重蹈覆辙,很可能发生诸如把a红蔷薇,,(AmerieanBeauty)翻译成“美国美人”之类的笑话。

谦虚谨慎,善于与领导及同志们合作。要搞好合作,关键是要有虚心的态度。一个再好的翻译人员,在口译或笔译中难免会有失误,在这种情况下,别人给指出来,应该持欢迎态度,不要以为这是丢了个人的面子。只有翻译错了,又不思改正,才最丢面子。

要有良好的气质。一个人的气质有活跃型有稳重型,作为一个合格的外事科技翻译,应该兼而有之,既要活跃又要稳重。这样,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什么场面,都能做到控制个人的情绪,集中自己的精力,反应敏捷,尽善尽美地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外事翻译要讲究风度,一定要做到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彬彬有礼。这样做会引起对方的尊重和信任,有助于双方的合作和友好关系的建立。

内外有别,谈话有分寸,玩笑要适度。有的人由于不注意这方面的修养,说话随便,造成泄密现象;还有的人在与外国人交往中,一旦关系熟了,就乱开玩笑,甚至给对方起外号,结果久而久之,被对方觉察出来,弄得双方关系非常紧张。这都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要顾全大局,要有“代人受过”的精神。在重大谈判中,有时我方要改变一下思路,而又要免受对方指责我们“出尔反尔”,这时往往要翻译承担一下责任。因此,外事科技翻译人员应该具有这种顾全大局、“代人受过”的良好气质和思想修养。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加强对有关政策的理解与学习。

诚然,要达到这些条件,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外事’科技翻译人员,必须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一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在此,愿借用唐建文先生向青年翻译人员提出的“C”开头的六个英文词作为六项必要条件来结尾,以期与所有的翻译同仁共勉:

1.业务过硬(eomPetenee),

2.精神集中(eoneentration;

3.全面理解(comPrehension),

4.认真负责(conscientiousness);

第6篇:公输翻译范文

    综上所述,国外多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注重对熟语理解和处理的研究,很少从认知的角度探究熟语的构建和不同文化语境下熟语的翻译。国内对熟语研究,多是对其分类和性质的讨论,关注熟语意义的静态分析和熟语运用的探讨,较少对熟语的翻译以及熟语语义的构建过程进行动态研究。事实上,熟语的形成、构建、理解和翻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从认知的角度对熟语理解、语义构建过程和熟语翻译进行详细探究认为,只有在深入了解熟语的内在机制和熟语翻译加工之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在关联顺应翻译模式指导下有效地翻译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熟语涵义。

    一、隐喻一熟语形成的内在机制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认识世界和反映世界的最基本的手段是隐喻(metonymy)。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体,即把一个认知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中。人们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联想和想象,将要认识和表达的抽象概念(目标域)与已有的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源域)相关联,通过类比、推理等来认知新思想、新概念,不断地创造新词语,由此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投射。当来源域经过人们认知的参与被映射到目标域中时,隐喻就产生了。隐喻作为一种映现思维模式,为熟语的形成提供了手段和理据,通过长期建立起的常规关系无意识地进入人们语言,成就了部分词汇涵义,汉语熟语正是如此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汉语熟语的各类形式(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锦句等)都是概念的表达,存在众多的隐喻,体现了汉民族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理据,而这些认知思维方式体现于整个概念体系中。比如,成语“猫鼠同处/同眠”,出自《新唐书·五行志一》:“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众所周知,猫是鼠的天敌,其职责是捕捉老鼠,现在却放弃职责,与鼠同处/同眠。在此成语的概念建构中,猫映射有司,鼠映射盗贼,猫鼠同眠映射官盗的和平共处。在这两个概念域中,猫与官员,鼠与盗贼的类似与关联在不同的心理空间被一一映射,最终建构成语的隐喻涵义:上级和下级、官员和坏人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隐喻已经成为人类认知、思维、行为等的基础,是人类主要的、基本的生存方式。如果没有隐喻的认知思维,许多汉语熟语就不会这样产生和发展。可以说,熟语的隐喻映现是连接熟语心理表征的各类信息的认知机制,这些信息相互联系,储存于长期记忆中。当我们应用熟语时,将这些认知信息与目标域所包含的概念信息合成起来,激活某些隐含的映现,从而完成对熟语意义的再构建和新认知。

    二、概念合成与熟语的理解

    概念合成(conceptual blending)是Fauconnier&Turn-er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认知操作模式。它包含四个空间:两个输入空间,这两空间之间的跨空间映射产生第三个空间一类属空间(反映输入空间所共有的一些抽象结构与组织),两输入空间部分投射至第四个空间产生合成空间。张辉认为,在熟语理解过程中,两个输入空间分别是熟语空间和话语感知空间。不管是来源域还是目标域,熟语内部概念的形成都会在熟语使用的意义建构中发挥作用,从而形成熟语心理空间。熟语心理空间和话语感知空间具有某些对应关系,二者整合从而获得符合语境的熟语的具体意义。熟语意义的构建不是对字面意义的简单叠加。而是使用者通过思维活动有选择地提取其部分意义,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合成从而实现语义重构的动态过程。

    请看一则新闻评论的标题:“反腐败别成了叶公好龙”。

    在这则标题中,输入空间1即熟语空间(来源域):包括初始义:叶公表面喜欢龙,实际惧怕龙;隐喻义:叶公、龙以及叶公对龙的意图一表面好龙,实则惧怕龙。输入空间2即话语感知空间(目标域):包括内地的反腐败官员、反腐败工作等。来源域和目标域存在概念上的同一性,这些概念内容存在于类属空间(包括行为者和事物,以及行为者对这一事物的意图关系)中,各个心理空间相互映射。由于类属空间的作用,两个输入空间中的成分相关部分被激活、提取,实现匹对并得到压缩。叶公映射内地反腐败官员,龙映射反腐败工作。这样,行为者的意图关系被突显,最终形成了合成空间一内地官员表面喜欢,实则惧怕反腐败工作。在解读这个成语时,我们通过整合以上几个心理空间完成了对它的意义建构。这则新闻标题一针见血地刻画出了当地官员的真实心态一表面喜欢实则惧怕反腐败工作。

    三、熟语的心理表征和熟语语义、翻译加工的影响因素

    1.熟语的心理表征

    根据Vega—Morene的观点,作为一个复杂的概念储存在大脑中的熟语包含语言的、逻辑的和百科的三种信息。例如“塞翁失马”在我们的心理词库中可以表征为:

    语言信息:主谓型/音位特征

    逻辑信息:与失之东隅、因祸得福等这些概念有推理性的联系

    百科信息:包括该熟语所涉及的语源信息等不同类型的信息

    熟语包括以框架为形式的信息并为这些框架提供了直接的联系。如“塞翁失马”包括塞翁失马的系列行为框架、心理框架等信息;还包括关于“塞翁失马”常规场境的文化和个人的信息和其语源信息等等。在理解熟语时,哪些信息具有较高的可及性取决于熟悉程度、使用频率和语境等因素。

    2.熟语语义、翻译加工的影响因素

    熟语的熟悉度对熟语语义、翻译加工影响较大,熟悉度对语义加工、翻译的影响是个人经验的问题。也就是说,在经验上对个人来说有可能对出现得频率高的熟语意义不熟悉,却对出现的频率不高的熟语意义较熟悉。Gio-ra研究发现,不管在何种语境下,突显的熟语总是在非字面义上被加工,不熟悉的熟语总是在字面义上被加工。熟语熟悉度不仅对熟语语义加工施加影响,对熟语互译更是如此。这一点也得到国内学者张瑜等证实:熟悉熟语形成的心理空间与启动句之间存在重新分析和语义整合;对于不熟悉的成语,听读者无法形成信息层次表征或心理空间。因此,无法进行语义整合等相关的认知操作,更不用说对熟语进行翻译加工。除了熟语的熟悉度对熟语语义、翻译加工影响以外,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字面义程度和语义透明度、语境效应和使用频率等等。

    因此,在理解熟语时,该熟语的熟悉程度、使用频率和语境等因素会激活这种隐含的隐喻映现,使我们对熟语的理解和认知得以深化。也只有在对熟语理解和认知得以深化的基础上,译者才能对汉英熟语进行成功有效的翻译。

    四、关联一顺应翻译模式和汉英熟语的翻译

    1,关联-顺应翻译模式

    Gutt(1991)率先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中并提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依据关联性,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推理的过程。Gutt指出翻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于译文中是否能够提供最佳语境效果和寻求译文与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自此,许多学者开始将关联翻译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之中。关联理论则偏重于理论的解释,但描述的充分性十分不足Et4161。而Versehueren(1987)提出的顺应理论对语言结构和语境的描述十分具体、充分,但缺乏应有的解释高度和深度。唯有将两种理论有机结合,让其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才可能克服其单独应用之片面性与不足,才可能对汉英熟语翻译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在对包括翻译在内的话语交际的研究中,关联—顺应模式应运而生(参看杨萍,廖巧云。此模式从认知关联的高度解释了顺应的机制,具有坚实的认知心理以及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关联一顺应翻译模式认为,翻译是译者关联顺应翻译语境的选择性活动,即对原语与译语翻译语境的关联顺应。在此模式下,译者在准确认知作者的交际意图后,以译文读者的认知、文化模式分别跟作者与读者进行跨文化交际,而且译者调动自己所有的认知图式并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在原文的认知、文化语境中寻求最佳关联,以及在目标语中以变异、协商、顺应的方式进行语言选择。

    2.关联顺应翻译模式与汉英熟语翻译

    根据关联、顺应理论之观点,翻译行为具有多种选择组合的性质,译者的语言使用选择是对翻译环境程度的选择,是多维度的关联顺应与文化语境顺应的选择。同时翻译也是一种依据关联—顺应原则,在异化、归化等翻译策略中进行选择的过程。自从Venuti L'Sl于1995年提出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以来,对于熟语的翻译究竟采用哪种策略的争论一直没有间断过。译者应从寻找文化语境顺应的过程中求得原语与译语的间接等值,寻求译文语效的最佳关联。为了保证、促进作者与读者间交际的成功,译者必须根据文化语境的诸多因素,对原作进行动态的顺应性解读,灵活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实现译文交际的最佳关联。下面从文化语境要素闭一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对汉语熟语英译的关联顺应性分别加以探讨。

第7篇:公输翻译范文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 汉语词法分析系统 翻译 许渊冲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24-02

1 引言

诗歌意义是诗人在某一特定语境的意图决定,通常包含文化、语言和百科知识背景。翻译既应满足语境中的目标意义,同时兼顾原文的文化和语言特色,全面考量目标语言和源语言的差异。Nida认为译者的主要任务是把一条信息的所有可能的意义都传递给译文读者[1]。翻译不仅是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交流,也是译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王寅提出的“现实――认知――语言”模式,说明现实世界和认知原理部分是互相对应的,而认知原理部分又与翻译过程中的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互相对应,同时它还作用于读者和译者的心理空间,使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读者和译者相互对应,其媒介既是读者也是译者自

身[2]。

段S卉指出21世纪古诗词英译理论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各种途径的研究趋向系统化,并开始构建各自的理论体系,呈现出诗学范式、语言学范式及跨文化交际范式的研究方向[3]。只有正确理解唐诗的自然语言,才能达到语用翻译等效。本文选取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部分翻译作品,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的概念整合理论,应用ICTCLAS2013(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Chinese Lexical Analysis System)(汉语词法分析系统),对唐诗的自然语言进行案例分析,对其译作进行整合分析,一方面显示了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阐释力,另一方面对于古诗词英译理论研究的语言学范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2 概念整合理论与翻译

概念整合理论具有完整的认知框架结构,遵循一套完整灵活的运作机制[4][5]。它的基本运作需要四个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整合空间。在整合过程中,两个输入空间中的成分有选择地投射到整合空间。输入空间和整合空间要满足以下九大原则:整合原则,构造原则,网络原则,解包原则,关联原则,压缩原则,格式完善原则,重要关系最多化原则,重要关系强化原则,接着通过组合、完善和精致的过程,生成输入空间所没有的新创结构。新创结构是由高度抽象的意义在线加工过程形成的,概念整合的过程本身就是自然语言意义的持续建构过程。

尹富林认为概念整合视角下的翻译既包含原作者、译者、读者,也包括文本所涉及的源语和译语,其中呈现交流沟通、互相转换和相互映射的互动,相互交流时以概念映射为媒介[6]。王斌提出翻译的本质就是整合,翻译的基础是文本,而文本自身就是概念整合的结果。译者翻译的过程是理解和重构文本的过程[7]。译者首先阅读源语,了解其语义结构。译者需要理解原文文字,并从中提炼意象图式,即源语的交际模式。获得此交际模式后, 译者才可把握文本的交际事件图式,即文本在线意义。译者必须在译语中找寻能够反映文本现实意义的意象图式。译语中的意象图式和源语的意象图式可能一致,形似,也可能完全不同。因此译者应将这一意象图式用译语的语义结构来体现,加工并精制成译文。王斌根据概念整合网络的四心理空间运作机制,提出解释翻译的模型有以下四种:简单模型,对等模型,单向模型,双向模型[7]。

翻译的实质是在保持交际事件图式不变的情况下,整合源语的意象图式和译语的意象图式之间的关系。源语的意象图式和译语的意象图式相同是理想的状态。然而在翻译实践中,两者很难一致,于是翻译的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就对应产生。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Witter Bynner的译文是 ①“The moon goes back to the time of Qin, the wall to the time of Han. And the road our troops are traveling goes back three hundred mils….”[8]许渊冲译为②“The moon still shines on mountain passes as of yore. How many guardsmen of the Great Wall are no more!” [9] ①是异化,②是归化。译者应重视源文本和译文本背后的各自文化,整合两种文化的意向图示。认知的角度来看,王正元认为源文本和译文本的关系不是镜像关系,是基于语言体验的、是以知识结构为概念边缘的认知框架,文字符号对读者的心智体验具有激活性,译者应再现原文的图式化面貌,并选择恰当的符号去激活读者认知框架概念而产生对文本的理解[10]。

3 许渊冲唐诗英译的概念整合

翻译家许渊冲提出“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意美是在翻译时要译出原作的内容美;音美要求有节调,押韵,顺口,好听。形美则是对诗的行数长短整齐,句子对仗工整的要求。三美中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再次是形美[11]。在诗歌翻译时,有人主张译成散体诗,但许渊冲主张译为诗体诗:以诗体译诗好比把兰陵美酒换成了白兰地, 虽然酒味不同, 但多少还是酒; 以散体译诗就好像把酒换成了白开水。白开水虽然可以解渴, 但在人们需要高级精神饮料时, 白开水就不能满足人们的欲望了[12]。他坚持使用相对固定的诗歌形态,在长短,对仗,押韵和句数方面努力保持唐诗原文特色,被钱钟书评价为“戴着音韵和节奏的镣铐跳舞,跳得灵活自如,令人惊奇。”[13]

3.1简单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只有两个域,一个只有框架,一个只有元素,按此方式整合,所有关系都很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翻译中的对等(equivalence)现象。这种模型一般存在单行诗中,经过ICTCLAS2013进行普通分词, 可以得到以下两个例句“月光/n 明/v 素/a 盘/n”③The plate in moonlight seems to freeze(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许渊冲译)[9]。在③中,“The plate in moonlight”与原诗中“月光,素盘”对应, “seems to freeze”与“明”对应。值得一提的是,译者把此处“明”的意义作出精彩的阐释,由“明亮”引申为“寒冷”,并更加传神地加上了“seems to”, 表示“貌似”,使得译文的形和意都符合原诗之美。

3.2对等模型

四个域之间相互映射,组织框架完全一致。比如:“可怜/v九月/t 初三/t 夜/t,露/n 似/v 珍珠/n 月/n 似/v 弓/n。”(白居易《暮江吟》)④How I love the third night of the ninth moon aglow!The dewdrops look like pearls, the crescent like a bow. (许渊冲译)[9] 在这两句诗的概念整合网络中,无论是原文还是译文,它们每句构成一个输入空间,这两个输入空间中,都有相似元素,即:人,行为,时间。两个输入空间拥有一致的情感组织框架――人的情感,可以为各空间元素提供一个拓扑结构和一套组织关系,成为类属空间的框架并投射到整合空间,通过选择投射和角色,变化,时空,因果关键关系的压缩,使四空间相互映射,完成翻译对等模型的建构。审视此处的翻译,意义对等,读音顺口,句子对仗。尤其是在首句译文中加入aglow(通红的)一词,在意义上更贴切原诗之美,在发音上和后半句bow押韵,在形态上使前后句诗味更浓。

3.3单向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输入空间1和2都有各自的组织框架, 但只有一个投射到整合空间中。以前面王昌龄的《出塞》前两句为例,②The moon still shines on mountain passes as of yore. How many guardsmen of the Great Wall are no more![9]原文“秦/t时/n明月/n 汉/t 时/n 关/n”和“万里长征/n 人/n 未/d 还/v”分别为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输入空间1是意象的罗列,包含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关隘的元素的组织框架;输入空间2是对于人的角色、行为和结果的描写,包括战士,万里长征,保家卫国,牺牲等元素的组织框架。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有强烈的不对等性和冲突框架,其中前半句为源域,后半句是目标域,是典型的隐喻映射。因此输入空间2关于人的角色,行为,目的和结果的组织框架经过选择投射到整合空间,经由身份,变化,因果,时空,相似性等的关键关系的压缩生成新创结构,最终产生诗歌意义的在线构建。②中符合单向模型的概念整合网络分析,形态上前后两句对仗工整,前句结尾“yore”和后句“more”音节押韵,在意义上,许渊冲用精练的语言yore,pass分别来代秦汉朝代和关隘,用guardsmen(卫士)和Great Wall(长城)来表示战士和万里长征,这样的归化处理,可以更好地激发英语读者的意象图式,但是为了讲究“音,形”之美,而不得不进行增补和修改,加工创造,使得此处和原文意义稍有不同,与译者强调的“意美”原则相悖。

3.4双向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相对,同时投射入整合空间,但是两者相互冲突,必须重新整合,这也就为创造新思维提供了渠道。例如“雁/n 引/v 愁/a 心/n 去/v,山/n 衔/v 好/a 月/n 来/v。”(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⑤The wild geese take our deep sorrow away; The mountains throw the moon up from their mouths.(许渊冲译)[14]这两句诗原文和译文分属两个输入空间,是标准的对仗句,前句中每个字都与后句对仗,译文同时做到了意义忠实于原诗,音节上顺口押韵,诗句长短整齐,句子对仗工整。诗句产生两个组织框架,即景物框架和心理框架,同时映射到类属空间,景物(雁引The wild geese take,山衔The mountains throw),心理(愁心去take our deep sorrow away,好月来throw the moon up from their[mountains’] mouths)选择投射到整合空间,经历角色,变化,时空,因果,相似性关键关系压缩,最后意义构建为“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这两句的精妙之处在于两句都用拟人化手法,前句写雁儿懂得诗人情怀,带走愁心(即流放被贬之愁),并与下句洞庭湖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4 结语

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为中国古诗英译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角度和方法,采用ICTCLAS2013词法分析系统对唐诗案例进行词法分割,使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许渊冲部分唐诗英译作品进行案例分析。许渊冲尽可能地表达出原诗的内容,展现出原诗的“三美”,使读者能知之,好之,乐之,而且遵循着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艺术规则,体现着最接近,最自然的原则[15]。概念整合理论可以用来检验诗歌翻译中原文和译文是否满足源语的意象图式和译语的意象图式意义建构的一致性标准。然而,利用该理论视角下的三美论来分析许渊冲的翻译作品,如文中3.3所述,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综上,本文为语言学结合计算机汉语词性分析软件方法,开展语料库实证研究指导翻译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的依据,未来应进一步建立跨学科的诗歌翻译研究分析系统。

参考文献:

[1]Nida, E.A. Translating Meaning [M].San Diams: 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 1982.

[2]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中国翻译,2005,(5):15-20.

[3]段S卉.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诗英译的认知推理过程探析――以唐诗《春望》五种译文为例[J].外语教学,2010,(4): 96-100.

[4]Fauconnier, G. and M. Turner.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 [J]. Cognitive Science,1998,(22):133-187.

[5]Fauconnier, G. and M. Turner. 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 [M].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2.

[6]尹富林.论概念整合模式下翻译的主体间性[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41-44.

[7]王斌.翻译与概念整合[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8]吕叔湘.英译唐人绝句百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9]袁行霈.新编千家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0]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1]许渊冲.翻译六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12]许渊冲.逝水年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13]许渊冲.续忆逝水年华[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14]许渊冲.李白诗选[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第8篇:公输翻译范文

关键词:翻译史;合译模式;中医药外译

原语文化译者和目的语文化译者的合作在我国对外文化吸收和输出过程中一直存在。有人称“口译和笔述”相结合的翻译西书的方法是“东汉末年的佛经翻译沿用下来,……直到19世纪末严复直接从原著翻译,特别是20世纪初期中国人开始独立翻译西文书籍之后, 该方法才被淘汰。”(上海图书馆:25-26)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懂双语甚至懂多语的译者虽已经可以理解原文,但原语目的语文化双方译者的合作却不曾消失。

1.译进来

我国古代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和西方科技文本的译入活动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中西方译者合作的模式,即传统的“口译和笔述”模式得到了广泛运用。

1.1 佛经翻译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中国的佛经翻译多为外籍僧人译成汉语,另一人或数人(多为华籍胡裔僧人)笔录成汉文并进行修饰。代表有支娄迦谶口授、孟福笔录的“开后世般若学之源”的《般若到行经》;(马祖毅:23)竺法护与安文慧、聂道真等当时佛教界知名人士合译的159部译籍。(马祖毅:31-32)

从东晋到隋末,译经从之前的口授、传言和笔录三个角色中又多了记录梵文、正义和校对三个角色,合作的译者分工更细,参与的人也更多。(马祖毅:55)释道安在符秦佛经译场中请外国僧人昙摩难提、僧迦跋澄等译出的许多佛经均由惠嵩笔录。(马祖毅:39)鸠摩罗什精通佛学,也通晓汉语,但他的译经过程也是他将梵文口译为汉语,然后由多名中国僧人明了他的意思,检查他语言的正确性,最后书写成文。(马祖毅:40-41)

在唐朝,以玄奘、不空为首的佛经译家翻译了大量高质量的文本。然而即使是通晓经理和梵文的玄奘,也在其主持的译场之中对翻译和笔录、校对等角色进行了分工。(马祖毅:63)翻译和笔录是由不同的人完成,说明合作翻译盛行。

1.2 西医中译

明末清初西方来华耶稣会士对西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但真正大规模翻译西方医学书籍文献是在洋务运动时期。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和京师同文馆为代表的官方翻译中心依然沿袭着西述中译的方法,翻译了相当一部分书籍。如傅兰雅口译、赵元任笔录的《儒门医学》、《西药大成》;舒高第口译,分别由赵元益、郑昌Ρ事嫉摹赌诳评矸ā泛汀陡究啤贰《产科》;秀耀春口译、赵元益笔录的《保全生命论》和《济急法》等等。(上海图书馆:191-192)根据傅兰雅的描述,翻译西书的过程就是西方人理解原文,讲给中国合作者听,两人一起逐句翻译成中文,由中国译者记录,最后润色译文使其符合中国文法。(上海图书馆:26)

2.译出去

异域文化输入到我国的翻译活动中,由于双语译者的缺乏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原语文化译者和目的语文化译者的合作不得不成为主流模式。但在双语译者大量出现、中西方文化的了解进一步深入的时代,我国的文化输出中还是有很多合作翻译的模式。

2.1 中医药外译

中医外译始于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来华传教士在中国的见闻记述,但真正意义上的中医药文化外传的标志,是中医药典籍的翻译和有关中医药知识的外文书籍。在中国文化积极“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医药外译的范围不仅限于对中文文本的翻译,还应包括外文撰写的中医药书籍。

可供早期西方学者参考的中医药书籍很有限。1959年,法国医学史研究者Pierre Huard和他的中国同伴Ming Wong用法文合著了La Medicine Chinoise au Cours des Siècles(《几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医学》)成为了“西方早期可供参阅的最重要的二手材料”之一(文树德);作为出色的中国科技史研究者,李约瑟的《针灸史略和麻醉理论》一书也是与其长期合作的中国药剂师的女儿鲁桂珍合著的。(兰凤利:29)

随着中医名词术语国际化统一的推动,英国中医翻译专家魏杰也和以中文为母语的中医从业者合作译书、出书。1993年他与台湾中医师李政育合著了英文版的《中医基础理论》,1999年又与台湾中医专家冯晔合译了《伤寒论》。魏杰是国际知名的中医翻译家,即便如此,非医学背景的他在译书、写书时也需要与丰富临床经验、懂中医且母语为中文的人合作。

作为第一部公开出版的英译本,Ilza Veith独立翻译的《素问》前34章长期为西方研究中医的学者所援引,该译本旨在简单地介绍中医,因此语言很流畅,但由于对中医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刻,所以今天看来有很多误译。Ilza在译本的前言中也表明希望“能找到精通古汉语的华人合作”(施蕴中等:47),但由于条件不成熟且耗时太久作罢。

由此可见,来自原语和目的语文化中懂双语的译者合作译书、著书的模式有成功的先例,而合作模式的成功在当下中国文化成功“走出去”的书籍中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2.2 成功“走出去”的中国文化

近年来介绍中国各个方面文化的图书“走出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功走出去的图书有中外两方合著的,也有中外合译的。《中国文化与文明》和“皮书”系列两种图书既有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有对当下中国发展的各个方面的专业考量,从文化角度和专业角度和中医药文化外传相近。

《中国文化与文明》是中国外文局和耶鲁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较为全面、权威地介绍中国的书系,由中美两方各学术领域出类拔萃的学者合著、合译。大致流程是:两方专家核定提纲;分别写初稿并自行翻译;交换译本阅读后提供反馈;再次修改。(陈燕:21)由于这套书在中美两国同时发行,所以可以认为是合作翻译的模式,即内容的沟通和理解是双方共同进行的,最后由双方各自完成其母语的版本。“皮书”系列是中国与世界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发展的年度报告及预测,有相当的专业性。该系列由中国一流研究机构的一流专家撰写,经过合译模式完成外文译本。大致流程为中国本土有专业背景且懂英文的译者翻译;交给母语为英文、懂汉语的外国专家审校后定稿。(陈燕:193)由于该系列的目标读者群体为研究机构和学者,所以对中医药外译的参考意义更大。

3.中医药外译合作模式的思考

从以上文化输入、输出的译著活动看,原语文化译者和目的语文化译者的合作模式是中医药外译值得借鉴的模式。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合译模式对双方的译者都有一定的要求:至少懂双语、母语流利、专业知识的积累。其他方面的要求还可以包括:对翻译理论的认识、有一定的翻译实践技能、合作意识、对异域文化的包容和尊重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佛经翻译、西医中译还是已经成功走出去的书籍,原语文化中译者都牢牢握着翻译的主动权,目的语文化的译者更多的工作是润色文字,或者根据目的语文化读者的兴趣和特点对原文提出相应的编译意见。在众多汉学家和外国学者相对占主导地位的中医药外译领域,这一点就尤为重要。需要指明的是,文化输出时,受不同情况、不同时代、不同内容的制约,翻译的模式可以多样化。本文只是在分析了历史上文化输入和输出的翻译活动后指出合作模式或许是更适合当下的中医药外译活动。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上海图书馆.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图志[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1.

[2]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3]文树德. 西方的中国医学史研究:成就、方法与展望. 麦劲生译.[EB/OL].(2011-09-28)[2015-02-27].

[4]兰凤利. 中医英译的历史回顾[J]. 中华医史杂志, 2008, 38(1):28-32.

第9篇:公输翻译范文

关键词:

经贸翻译;长句;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16002

1引言

如今中外交际交易十分频繁,翻译工作在中外交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一段或数段或其他相对独立的篇章中,相当一部分句子不用专门的翻译技巧也能翻译出来。决定译文整体水平的,往往是一些只占全文比例很小的长句和难句。因此,重视长难句的翻译有助于译文水平的整体提高。

2汉语长句翻译中的主要问题

汉英翻译要求“信、达、雅”,期中以“信”为最重要,没有“信”,“达、雅”无从谈起。翻译长句所涉及的基本问题,主要是汉英语序及表达上的差异。

2.1汉英语序上的差异

汉语句法单位大多按时间顺序排列,多为先陈述事实再给出理由或结论。而英语表达方式则多是先表明态度或给出结论,然后在提出事实或给出论证实例。汉语一般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先说先发生的事件,后说后发生的事件。而英语往往先给出信息的主体,然后依据语法框架排列其他信息,句法顺序可能与事件发生的实际顺序相同,但是更多的时候二者顺序并不相同。

2.2句子成分连结方式的不同

英汉两种语言的另一大差异就是句子各成分间不同的连结方式。汉语句子呈现线性结构,而英语句子则呈现树形结构。汉语重意和,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不区分别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多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多个动词连用都可以分别连缀成句。汉语没有动词非限定形式,例如动词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等,几乎没有数、时态、语态、语气等动词形式上的变化;多个短语、分句、句子都可以都用逗号来间断,然后并列、排比下去,成为很长的一串,而且在一些句型中词、短语等成分可以重复。汉语的语法关系直接依赖于语义、语序和逻辑来表达。英语重形和,极为重视形句法形式,句中各语法成分有相对固定的连接方式,语句之间、短语之间通常都靠相应的连词、介词、功能词、关系词等来表达其相互关系,形式上较为严谨。

2.3句子主语的不同

相对英语而言,汉语比较多用人称化的说法,行为主体往往由人或以人为本的机构出面,称为汉语突出人称,也就是说汉语主语多是人,或者是无主句。英语的修辞特点之一在于其物称倾向,即英语具有以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为主语的特点。如英语中的there be 句式。

3汉语长难句翻译中的策略

汉英两张语言有共同之处,对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和用语,可以直接实现转换。对于二者不同之处,则需要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由于汉英在语序及表达上皆有差异,英语重形和,其句界主要考虑语法结构的完整性,是形式的、客观的。汉语长句译意尽为界,译为英语是就要因主谓框架而限制容量。因此,汉译英时需要调整句子的边界,实际上就是重组句子的结构。句界调整可以在句子内进行,即将汉语原文的一个长句分为两句或数句;也可能是在语段中进行,同时考虑两句或更多的句子,可以前后合并,也可以上下句互换位置。下面介绍具体方法。

3.1照顾原文结构

有些待译文稿是正式文件,信顺难以兼顾,则以信为主,无须处理为干净利落的短句形式。例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根据洪福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的要求,由于被保险人向本公司交付商定的保险费,按照本保险单承保险别和背面所载条款与下列特款承保下述货物运输保险,特立本保险单。

This Policy witnesses that The People’s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hereinafter called “The insurer” at the request of Hongfu Imp & Exp. Co. Ltd ( hereinafter called the “Insured”) and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agreed premium paying to the Company by the Insured, undertakes to insure the under-mentioned goods in transportation subject to the conditions of this policy as per the Clauses printed overleaf and other special clauses attached hereon.

3.2以段为翻译单位

篇章指由连贯的句子或语段所构成的或长或短的语义整体,例如购销合同、商品说明书、商业信函等等,或其中意义比较完整的片段。篇章在语义上是一个上下连贯的整体,篇内各句之间存在着连接、替代、省略、照应等紧密关系。许多单句翻译标准与技巧都可用于篇章翻译。在一定的上下文的帮助下,译者有可能更准确透彻地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以篇章为翻译单位也给表达的选择留出更为宽松余地,使译者能够采用多种回旋变通方法。以段为单位做翻译,不受原文约束,进行必要的调整,可以保证段落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使译文重点突出,传神流畅。例如: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税贸和作,改进退税制度,减轻涉外企业负担,改变接单时间,由原每月15-20提前至5-10日,争取受理后20天内退税完毕,进一步落实关于进出口生产企业的免税、抵税、退税收政策,为企业用好用活外汇资金创造条件。

We will reschedule the dates of receiving documents from the 15th- 20th every month ahead to 5th-10th, and try to pay the drawbacks within 20 days after receiving of applications. Moreover, we will go on implementing the policies of exempting, offsetting and rebating taxes and duties to import and export companies so as to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m to make the most of their fluid assets.

3.3拆段和拆句

英汉两种语言在段落组织上有差别。汉语可以将几个内容囊括在一段之中,而英语通常按叙述的细节分段,同样内容或长度的文章,英语版本往往段落数量要多一些,这在报刊文章中十分显著。汉译英中的拆段,是指将原文中比较长的段落化整为零,按内容细节分段译出,把比较长的句子拆开来译成两句、三句甚至更多。例如:

铁路运输有许多优点:它一般不收气候条件的影响,可以保证常年的正常运输,而且运量较大,速度较快,有高度的连续性,运输过程中可能遭受的风险也比较小,手续也比较简单。

There are many advantages in railway transport. It is less subject to weather influence and can run on rails all the year round beside the features of its large capacity, fast speed, continuity of transport and less risks during transportation. Shippers of the cargo do not have to go through many formalities to ship the goods across the borders.

3.4变化格式译长句

根据对原文的梳理的结果,在译文中重新分段,安排格式。实际上这么做只是一种特殊的拆段手法,目的是让译文更为清楚、更有条理。例如:

建议由我公司与LGM运输公司签订运输协议,由其将货物于二月二十日前由上海运往纽约;在得到我方指令后,由贵公司办理货物包装、在规定时间内将货物及时运至装运港、出口清关等手续。

We would like to propose that:

a) our company signs a contract of carriage with the LGM Shipping Line, which shall manage to ship the goods from Shanghai to New York not later than Feb. 20;

b) you shall, upon receipt of our instructions, handle all the procedures and formalities such as packaging goods, bringing the goods to the port of shipment within the prescribed time period and clearing the goods through the Customs clearance (brokering), transportation, accounts settlement.

3.5分句翻译

分译手法主要是指拆开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完整的句子,有时表现在后置定语、同位语、状语从句等。如果汉语句中修饰语部分在意义上比较独立,就可以把它全部或部分分出,单独成句,以便更清楚明白的表达原文的意思。有时候,汉语中有些定语与修饰的中心词所指的相同,只是用来对中心词详加阐释,进一步说明其具体内容。这类定语在语法功能上相似于英语的同位语,英译时作为同位语处理,即妥当贴切,又符合英语行文习惯。例如:

订货时我们已强调任何延误将增加货物的成本,故此,我们必须索回由此而产生的损失费。

While placing our order we emphasized that any delay in delivery would definitely add to the cost of goods. That is why we have to raise a claim on refunds for the loss incurred.

4结束语

汉英两张语言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共同之处。在翻译长难句时,对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和用语,可以直接实现转换;对于二者不同之处,则需要仔细分析原文的语法关系,推测原作的语义重点,理清层次关系,前后参照,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把各句的角度语气协调起来,这样才能顺畅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内容和文体特征,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

参考文献

[1]吕瑞昌等.汉英翻译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2]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