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管理内容范文

教育管理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管理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管理内容

第1篇:教育管理内容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

***

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及其改革,已经大大拓展了语文教学内容空间。从前一些未被认识或确立为语文教学内容的东西,已经上升为语文教学内容;而旧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也已不能适应或满足这种发展了的形势要求。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一个确立或建构语文教学内容新体系的工作,已势在必行。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个人粗浅看法。

一、现行语文教学内容体系的不足

现行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基本上是沿袭五六十年代“知识能力”这种平面直线式分类,往往将语文教学内容划分为两大块(即知识和能力)若干条(即知识包括语修文,能力包括听说读书)[1],也有分为三大块(知识、能力、再加智力开发)[2]、五大块(知识、能力、智力开发,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3]的。但无论是哪种分法,都有遗漏。最主要的遗漏,是将语文学习教育内容和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排除在语文教学内容之外。语文学习教育内容和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算不算语文教学内容呢?笔者已在拙文《语文教学内容窥缺》中加以论述。笔者认为,语文学习教育内容和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不仅应该作为语文教学内容,而且应当引起我们相当的注意;前者是现代教学论发展要求在语文教学上的反映,后者则是一个不容忽视而长期未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

语文学习教育内容和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之所以被排除在语文教学内容之外,除了认识上的原因,主要就跟现行语文教学内容分类方法不当有关。我们知道,学科教学内容的分类,据其目的和标准的不同可以有多种分法。今天,凡是经常被人们提及而又可以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一共可以归纳为以下14项:

1.语文基本能力训练;2.语文基础知识教育;3.语文学习认识教育;4.语文学习心理指导;5.语文学习方法指导;6.语文学习能力培养;7.语文学习卫生教育;8.语文学习习惯养成;9.开拓视野;10.发展智力;11.思维训练;12.思想政治教育;13.审美教育;14.文化基础知识教育。

这14项,据其作用和地位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目标学习内容,即上述第一项。这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二)学科知识内容,即上述第二项。这是从一般语言学、文学、文章学、口才学角度,揭示语文学习特点和规律,用以指导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三)学科学习教育内容,即上述第三项至第八项。这是从一般教育学、心理学(含语文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学习学角度,或者是从语言学习和习得的条件或手段角度,揭示语文学习特点和规律,用以指导学生学习的知识。教育学上称这种知识为学科学习理论或教学法理论。由于这部分内容是为了完成学科知识学习、实现教学科学目标而形成的所以又可以称其为条件或手段内容。闭上眼睛想当然,一般会认为,学科学习内容是须臾不可或缺的,而学科学习教育内容则是可有可无的。但实际上就这两种内容在教学上所出现的频次和顺序来看,学科学习教育内容,不仅也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还应该是第一位的或第一顺序的。打个比方,虽然它不是战士,不直接消灭敌人。但就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来讲,它比战士更重要,它是能源、军需、战旗或军号。它比处在前沿阵地上的战士更具有前位性。故这种教学内容也可以称之为前位教学内容。其余诸项,则是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补充。其中,开拓视野,发展智力,思维训练,思想政治教育(第9至第12项),既可看成是对语文教学目标内容的补充,又可看作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条件或手段内容。而同属教学目标内容的,还有审美教育(第13项),属于条件或手段内容的,还有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第14项)。若采用狭义和广义分法,则上述三方面又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学科学习内容,即上述一、二两方面;(二)学科学习条件或手段内容,即上述第三方面。

但现行语文教学内容体系,采取这种以学科学习内容“知识能力”为单一架构的平面直线式分类方法,就缺乏这种包容性,无法不将上述其他教学内容排除在这个分类之外。这是不能满足和适应现代语文教育要求的,这也是现行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在分类方法上的一个重要不足。

二、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的特点、结构及内容

鉴于以上不足,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首先,在内容上要具有如下特点:

1.正确地反映语文教学内容的本质特点

语文教学内容是为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服务的。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宗旨来建构。一切被纳入这个体系的内容,都必须是真正反映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目的。

2.忠实地记录语文教学内容的发展历程

语文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一定是新时代语文教学要求在内容上的反映。所以,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语文教学内容和要求发展变化的忠实记录。应该记录我们这个时代语文教学内容发展变化的最佳最新成果。

3.准确地反映语文教学发展的趋势或走向

语文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是整个语文教学发展变化的一部分,而且又总是包含或预示着语文教学新的发展趋势或走向。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应该包含和预示这种趋势或走向。

4.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新的语文教学发展趋势或走向,对现实的语文教学具有极强的制导作用。所以,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语文教学,应该发挥这种积极的制导作用。

综上所述,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其结构和内容可以如下图所示:

(附图{图})

在分类方法上,新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则宜采用以学科学习内容“知识能力”为核心的复式立体分类方法,即在确立学科学习内容核心地位的情况下,还要将实现学科学习内容所需要的条件或手段内容,纳入到语文教学内容体系。这样的体系必定是既具有较好的网罗性或张力,能够使人一看便识语文教学内容各层次各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便于指导语文教学;又具有较好的内敛力或包容性,便于及时吸收或反映语文教学内容新成果,不断促进语文教学。

三、其他需要重视及研究的问题

这只是一个初构,再加上它反映了旧体系的一些提法,所以,有些问题还有待我们继续予以重视及研究:

1.必须尽快给出各教学内容的构成要素并且努力实行量化

例如,听说能力训练,究竟应该包括哪些训练项目。又例如,语文学习认识教育,究竟应该包括哪些认识教育。再进一步,听说能力方面,有关听知能力部分,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语文学习认识方面,有关教材认识方面,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等等。有些是原有体系项目,已经具有明确的说法,但要进一步研究,有些是新设项目,尚无具体内容,需要尽快给出说法。而所有给出内容,能够实行量化的,最好实现最化。

2.必须充实和加强核心教学内容的实用知识技能部分

语文基本知识,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两种。前者为一般语言学、文学、文章学知识,后者为一般阅读学、写作学口才学知识。现行的语文教材缺乏的是后一种知识。所以,现在也不能笼统地说,要减少“知识短文”,要降低“知识传授”的调子。对于现行教材中,那些理论性强,实用意义不大,纯粹只适合背诵和考试的内容,的确要压缩削减。但是对于那些实际指导意义很强的直接帮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知识,不仅不能压缩削减,而且还要大大加强。由于语文课是以语言能力培养为主的,所以,语文课本,就是要尽量多载一些具体告诉学生怎样去听、去说、去读、去写的知识。

实用技能部分,目前需要加强的,主要是那些适应现实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听说方面,如如何进行电话交谈,如何作电话留言,如何进行跨地区、跨文化的语言交流;阅读方面,如如何读广告,如何辨别语言媒体中的真假信息,如何处理语言(信息)垃圾;写作方面,如如何签约,如何填写银行储蓄存取单;综合语言能力运用方面,如如何推销,如何求职,如何投诉,如何利用终端存取电脑资讯等。就是已经纳入训练的内容,也要注意增添时代色彩。例如书信,要教如何写求职信;申请书,要教如何写营业申请书等。

要充实和加强实用知识技能部分,就必须重新考虑核心教学内容的重心和比例问题。总的原则应该是,在新时期已经取得的重实用的成果基本上,语文教学要继续朝求真、务实、有用方向迈进。

3.必须加强对语文思想教育内容的研究

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要“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语文教学中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性质和目的相区别,而内容与方法又相互渗透联系的思想教育。[4]如何理解这两种思想教育呢,又如何确立这两种思想教育各自的内容呢,也有待研究。

4.必须明确界定几个概念

旧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存在着一些概念界定不明的问题,例如“开拓视野”(上述第9项)。何谓“开拓视野”呢?是指不断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即开拓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呢,还是指不断引导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广泛联系(也即开拓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呢,还是这两方面的意思都有呢?又如例“发展智力”、“思维训练”与“审美教育”(上述第10、第11、第13项)。这些概念,究竟是个一般教育学概念呢,还是个语文教育学概念呢,还是作为双重概念使用呢?如果作为语文教育学概念使用,它指的是语文学习内容,应该包括在语文学科学习内容里。如果作为一般教育学概念使用,它指的是实现语文学习内容的条件或手段,就应该包含在语文教学的条件或手段内容里。如果是作为双重概念使用,那么它有时是指语文学习内容,有时是指实现语文学习的条件或手段内容。而“智力开发”与“思维训练”,是属同一个概念呢,还是两个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呢,等等,都有待我们研究。

注释:

[1]此种分类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和《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

[2]此种分类见萧士栋主编,中南六省(区)师专通用教材《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6月第1版。

第2篇:教育管理内容范文

摘要:管理学无处不在,可以说只要有人类共同活动存在的地方就离不开管理,因此学好管理学对于我们来说有着重大意义。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既应当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也应当关注学生的竞争能力、职业迁移与转换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基于此,文章对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设计,并着重对其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管理学;职业素养;综合管理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

《管理学基础》是经管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近年来一些职业院校甚至把该课程变成了一门公共基础课,也就是说,学校的管理层认为,不论学生所学何种专业,都应当懂得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思想与方法,同时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其实,这也是由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所决定的。管理学无处不在,可以说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离不开管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只要有人类的共同活动,就有管理思想的运用、管理方法的实施。我们这个社会之所以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人们之所以遵循一定的规则与秩序,而不是各行其是、为所欲为,无不得益于管理的存在。所以,学好管理学对我们来说有着重大意义。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绝不应该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教师上课讲授的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原理与方法,做一些习题,期末参加书面考试这样一种机械、传统的模式,而是应该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相应的技能与职业素养,笔者认为,任何课程的学习,都应该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转化为职业素养、最终转化为生产力,这也是我们对该门课进行整体教学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管理学包容性极广,是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运筹学、数学等多学科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它既有别于其它各专业课程,又不同于各种专门管理学,如教育管理、酒店管理等,也不是各种专门管理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它们的概括、抽象、提炼和综合。作为有较强综合性和多学科性的管理学的授课,必须理清授课思路,系统安排授课内容。

《管理学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管理系统基本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掌握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培养基层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管理理念、管理意识和基层管理岗位需要的综合管理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较快适应工作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同时也为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己任,以培养实际管理技能为根本,既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也关注学生的竞争能力、职业迁移与转换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二、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1、设计理念

在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笔者遵循的理念有以下几条。第一,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使学生能胜任管理工作岗位,能主动适应变化,具有创新精神。第二,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自主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其学习的成就感。第三,教训内容模块化,以便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可以进行更有效的学习,同时也便于教师灵活的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自由组合。第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如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小组讨论、撰写小论文等。第五,考核以“能否胜任管理工作任务、能否解决管理问题”为重点。最后,课程建设要形成教学设计——反馈——再设计的螺旋式提高的机制。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围绕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程设计理念,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以及课程考核的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原则,突出实践教学,在二者相结合的基础上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注重学生能力向职业素养的转化。见图1。

3、内容体系设计

《管理学基础》不论是作为经管类的专业基础课,还是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施教的过程中,都应当与学生的专业要求结合起来,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起来,在管理学课程教学共性的基础之上,体现各专业的个性。下面我们就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来做一说明。在进行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时,首先从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分析该专业对本课程的具体能力要求,制定出本课程的教学总目标,并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最后分解出本课程的教学模块。本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中设计6个模块结构,完整构成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具备的管理实践技能和能力体系。见图2。

三、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说,实践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的生命线,重视实践教学对于以应用性、权变性为特征的管理课程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类。校内实训包括案例分析教学、游戏教学、情景教学与企业家讲座;校外实习包括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构筑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广泛采用参与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在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

案例分析是管理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所选择的案例,应当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

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2、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法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想借助于游戏这一简单、轻松愉快的方式,藉以表达与阐述相应的管理方法与思想,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并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印象深刻。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游戏的设计与选择就尤为重要,首先,游戏必须能够确实反映与体现相应的理论内容,其次,游戏的可操作性要强。游戏要围绕着对管理技能的学习和应用而展开,进行管理游戏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在寓教于乐中帮助学生体验管理的要义,游戏结束之后,要引导学员思考其中蕴涵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通过一个完整的游戏过程,让他们在非正式的、非紧迫的情景下学会一个个管理技巧。

3、情景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虚拟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将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创设情景并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虚拟再现出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角色扮演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去体验现代管理实践中那个可能属于自己未来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应对突变环境条件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等,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情景教学,在学校学习和社会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管理实践,对于训练学生的管理意识、提高实际管理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企业家讲座

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其学习热情,学校可邀请当地知名的企业家、教育家或其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机构的领导来给学生开讲座,以亲身经历来讲解管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将会更具有说服力,也更好地体现了该门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如果不具备条件,没有直接与管理界成功人士面对面直接接触的机会,也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网上看相关的视频讲座,例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蒙牛老总牛根生、联想总裁柳传志等等中国商界赫赫有名的企业家的讲座,他们以现身说法来描述管理问题,以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把管理学中看似抽象、生硬、死板而又教条的东西具体化,拉近了学生与管理的距离,同时,许多白手起家、历经磨难创业成功的企业家经历也是对学生的巨大激励与鼓舞,对其自足现在、脚踏实地的学好管理学知识并满怀信心地展望自己的未来有着积极的作用。

5、认识实习与顶岗实习

认识实习是通过让学生参观若干不同类型企业,让学生对企业及其现场运作与管理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和基本知识准备。顶岗实习,即让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管理,接受企业的实战训练,使学生对企业组织机构与职能、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运作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实实在在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能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建新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创新研究价值工程,2010,(8)

2、曾志云《管理学》情景模拟教学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1)

第3篇:教育管理内容范文

一、幼儿园教育内容管理

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机构,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开启幼儿学校教育的意识具有一定作用。幼儿园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科学、语言、音乐、计算等等。幼儿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预备阶段,好的教育内容能够让幼儿形成健康的个性、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交往能力以及成人意识。幼儿园教学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性

从世界各国教育体系来看,幼儿教育属于学前教育阶段,是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可以说幼儿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基础,对于幼儿更好地在学校教育体系下学习其他学科内容打下基础和提供可能。某种角度上讲幼儿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会对今后幼儿更好地学习打下基础。

从人的成长角度来看,三岁起进入幼儿园接受正规教育,三岁也是正常人成长的起始阶段,幼儿从牙牙学语开始朦朦胧胧进行学科知识学习,接受知识的洗礼,体验自然,学会与小朋友相处,学会一些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经验,开启幼儿智慧之门,更好地让幼儿认识世界,可以说幼儿教育具有基础作用。

2.全面性

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具有全面性,在幼儿园幼儿主要接受常识、语言、音乐、计算等教育。这些教育内容包含一定的社会知识。这些内容的选择可以让幼儿在短时间接受全面的教育,使幼儿可以健康、全面地发展,为今后成为全才提供可能。

二、幼儿园环境管理

1.幼儿园自然环境的管理

幼儿园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与玩耍过程中需要的设施、空间。幼儿园各种设施的选择与管理要有利于让幼儿进行游戏与玩耍。幼儿园空间环境主要是幼儿园各类教学器具的布置与摆放,软件与硬件器材的有效配合。在平时的幼儿园教学与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楼梯、平台、手风琴、垫子以及椅子的摆放,各类教学器材及教学设施要放在最合理的地方以便满足教学需要。这些器材的摆放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季节等进行改变,满足幼儿学习与玩耍的需要。

2.幼儿园心理环境的管理

在幼儿园进行学习的3~6周岁的幼儿,心智尚不健全,特别是那些刚入园和转园的小朋友,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往往会增加对家庭及熟人的依恋,会出现哭闹等现象。在这个时候幼儿教师要转变管理方式,用温馨的话语接触幼儿,让新来的幼儿尽快熟悉活动环境,让其尽快结识几位小朋友,减少陌生感,从心理上接受幼儿园环境。

3.幼儿园社会环境管理

幼儿园的社会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幼儿园所在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进行有目的的管理工作。幼儿园所处社会环境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幼儿园现实的社会位置,改善与幼儿园周围大的企业的关系,让其尽可能地在规定时间内减少噪音,降低对幼儿园周围环境的破坏,以让幼儿园所处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需要获得更多的家庭支持,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应尽可能让家长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让家长多参与到幼儿教育工作中,多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游戏、教学观摩、六一活动以及大班毕业典礼。并让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工作,使幼儿在家里也能继续接受教育,完善幼儿教育体系。

第4篇:教育管理内容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调查;案例资源

[中图分类号]g4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159-02

[作者简介]郭磊(1979-),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又被称为“内部会计”,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运用管理会计的专门方法,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企业进行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等管理活动的需要。近30年来,管理会计在我国得到推广和普及,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各高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大多由于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原因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九江学院管理会计课程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建议,为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此次问卷调查以九江学院会计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为调研对象,参照相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主要从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运用等几个方面展开调查,调查遵循自愿原则,对调查表进行统一发放与回收。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管理会计课程的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75.5%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课程非常重视或较重视,认为一般的占24.5%;72.7%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课程很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认为一般的占27.3%,这说明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师与学生的重视程度很高,因为该课程内容丰富,涉及企业管理领域的规划决策、控制与业绩评价内容,实用性很强。

(二)教学内容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 19.2%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教材内容滞后于理论与实务持完全同意的观点,50.6%的被调查者持基本同意的观点。说明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严重。我国管理会计教材大多是源自英美国家,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管理会计的实践也日益丰富,但是,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教材内容几乎没有多大变化,没有根据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内容以及环境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此外,教材内容过于注重数学模型和计算。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经济预测与决策,适当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增加决策的规范和科学性,但是大量数学模型充斥教材,很大一部分数学模型忽略实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即使教材有相关的案例资料,其应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印证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熟悉数学模型的计算,出现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现象,学生只要套用公式就能计算出数据结果,根本无法反映管理的权变性,这样使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实用性产生怀疑,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培养出的会计专业人才解决管理会计问题的能力薄弱。65.1%的被调查者认为教材中的数学模型有用,但要注意应用条件,甚至有11.6%的被调查者认为教材中的数学模型基本没用。

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教学内容相互重叠,目前各高校使用的相关教材虽各有侧重,但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大都存在交叉重复,如: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中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及标准成本等存在着重复;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两者重复交叉的内容主要有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存货管理及全面预算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这几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处理不当,难免会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或遗漏。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喜欢互动式的教学方法,79.7%的被调查者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54.1%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开展案例教学持非常需要的态度。管理会计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采用讲授方式,其特点是先对教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讲解,然后结合例题演算,最后学生结合习题练习。虽然这样授课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这种“灌鸭式”教学方式来讲授实战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管理会计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会扼杀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潜能的挖掘。在实务中,管理会计的工作很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机密或暂时不便公布的内部信息,学生到企业实践机会很少,加之又缺少实际有效的案例教学训练,所以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在工作后遇到问题容易束手无策。

(四)管理会计案例资源方面

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达到这些效果,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要具备高质量的案例资源。从目前我国的已出版的管理会计案例教材来看,可以借鉴使用的高质量的案例数量十分有限,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国外案例多,国内案例少。国内管理会计案例教学起步较晚,因而大量引入国外成型案例,由于中外经济制度和企业管理环境差异较大,国外案例适用性较差。2.旧案例多,新案例少。进入21世纪,我国企业开始应用各种创新的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这些实践活动并没有很好地整理成适合教学的案例。3.知识点案例多,综合性案例少。为了与教材内容相配套,很多案例通常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删除了相关业务与其它因素的复杂关系,结果案例与教材习题类似,管理会计教材案例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对策建议

(一)更新教学内容

从国际上看,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理论不断发展,管理会计理论、实践乃至教学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管理会计形成了许多重要内容,如战略管理会计和作业成本管理会计等。为总结管理会计理论和教学内容,西方管理会计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卡普兰教授(1998)对高级管理会计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删除了过多依赖数学方法应用的不定性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内容,并对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构: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以平衡记分卡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法。我国管理会计界的学者可以参考国外教材内容体系,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的现实条件,编写出既能反映学科前沿又符合中国实际的管理会计教材。

解决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内容重复的问题,一是合并,把两门课程合并为成本与管理会计一门课程;二是成本会计课程只讲授成本核算的内容,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及成本控制等内容在管理会计课程讲授。解决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内容重复的问题,管理会计应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为主线来设置内容,存货管理、短期决策、经营预测、业务预算应划入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则应当以资本运营管理为主线来设置教学内容,长期投资决策、资金需要量预测应划入财务管理。

(二)采用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要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代表的多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教学特点,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相互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运用讲授法可以系统讲解理论知识,运用案例法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可以结合启发式、问答法等开放式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应精心准备,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三)丰富案例资源

为解决管理会计案例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高校、企业、会计科研机构应该积极参与并相互合作,编写出本土化的、高质量的管理会计案例。如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和邯郸钢铁公司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都是应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应用各种创新的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等的成功实践,都可以成为本土化和具有时代性的典型案例。高校或者是专业管理咨询机构,在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时,经企业同意,可以将收集到的具有经典性、针对性、启发性的实际案例改编成教学案例。高校之间应该密切交流,建立共享的管理会计案例库,以促进管理会计学

科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教育管理内容范文

关键词: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融合

一、引言

按二者产生的时间来看,成本会计先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产生一段时间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产活动的需要,管理会计从会计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单独的一门学科,二者相互促进和发展。后来,越来越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制造系统被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间的内容交叉问题日益增加,分歧也变得越来越模糊。这种趋势随之带来的有系列的困境,例如: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的时候,怎样合理开设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以便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亦或是,企业又该怎样区分、细化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

二、相关概念

成本会计:是指通过核算所有的生产费用,以得出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方式。从狭义的范畴上看,成本会计就相当于成本核算;从广义的范畴上看,成本会计包括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决策、成本分析、成本控制以及成本考核这一系列方式。

管理会计:是指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计划、控制、决策等活动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可以说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叉学科,融合了会计和现代化管理。

三、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内容交叉的原因分析

1.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内容交叉的历史因素

在十九世纪中期之前,会计的主要工作只是单纯记录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到了十九世纪末,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逐渐扩大,为了降低单位产品所消耗的资源,生产成本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和推广,会计工作内容中也加入了产品成本的相关记录,二者有机结合之后形成了一种记录型成本会计。

到了二十世纪初期,随着大量的生产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加剧,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开始更多的关注于生产效益的提高,于是采用了控制成本开支和减少产品浪费的一系列相关措施。在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下,标准成本制度这个新概念也被融入会计领域,加之预算编制的出现,会计工作的重点由核算转化为控制,成本会计有了一个大的突破,成为了一个单独的学科。

与此同时,企业为了加强内部标准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管理会计的一系列工作就慢慢行成本会计中分离了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企业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国际化,管理会计不断融合着现代科学管理中的最新成就,在成本会计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以致于逐渐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主要是以预测为基础、以决策为重心,从而导致二者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

从上述二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成本会计就是管理会计的前身,是工业化发展之下的产物,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密不可分。管理会计的进步就是成本会计的进步,管理会计在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和决策的时候,需要借助于成本会计核算、策划、控制、考核等方面所提供的信息帮助。

2.二者研究对象上的联系

成本会计在围绕产品成本的主题之下,研究了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相关问题。管理会计一直以来都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在成本会计研究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细化研究对象,增加了研究能够反映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的各项因素,例如:企业的收入、利润等方面,从而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科学管理决策依据。

从这个角度上看,虽然管理会计在研究对象上是对成本会计进行了一次超越,但是它的基础仍旧是成本,决然不能弃成本而不顾。因此,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在内容上有重复也是情理之中。也正是因为如此,有学者也认为管理会计包括成本会计。

四、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必然性

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是具有其必然性:第一,从二者的产生与发展史来看,二者一直以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未来的发展必然也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第二,成本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基础,无论管理会计怎样发展、怎样融合新创新和新理念,它所研究的基础是不会改变的。第三,在西方学者眼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性质是一样的,甚至有的就将二者概念等同,并没有给二者划分明确的界线。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的融合已经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这是一种适应新形势需要,改革企业会计体系中的一个趋势,合并之后就会形成一种全新的学科,即“成本管理会计”。

五、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内容交叉问题的解决措施

基于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存在严重的内容交叉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将二者融合的方式。一方面,从会计专业教育的角度上来看,可以避免教学上因为单独开设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这两门学科而导致教学内容重复等问题,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度。另一方面,这样一来就可以消除企业因为二者内容界定不清而带来不必要的工作麻烦,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为避免理解过于复杂,成本管理会计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会计,通过利用专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资金的消耗所进行核算、策划、决策、考核、控制和评价的一系列价值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

第6篇:教育管理内容范文

【关键词】《农事操作与管理》 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24-02

2006年,农林工程系高职植保专业开设《农事操作与管理》实训课以来,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得到明显提高,学生普遍反映效果很好,但是,在实训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因此,我们老师分析问题,走访了企业和毕业生,积极探索《农事操作与管理》课程实训改革的方向。切入点是以专业岗位、人才培养方案、植保工种技能点等为依据,开发综合实训项目。

一、《农事操作与管理》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实训教学缺少指导教材

由于缺少相关教学指导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性和随意性较大,缺乏实训教学考核的统一尺度等。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无教材指导,课前无法预习,学习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久而久之,学生的惰性就会逐渐生成,甚至产生一些错误的思维定式,以为是老师在强迫学生给学校劳动等。如对除草、挖土等重复操作、任务重的项目,往往产生较大抵触情绪[1]。

2.实践教学方法机械

无论什么教学实训几乎都是一个程序:讲解示范操作报告,仅仅是内容不同而已。机械型的实践教学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3.实践教学时间固化与实训计划内容矛盾

因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如田间档案记载”项目实训要在出苗、分蘖、拔节、开花等时期进行4次记载才能完成。在1次课堂实训不能很好地完成。作物生长的不可完全掌控性,使得项目提前或延误时常发生。实践教学时间的固定化使计划不能圆满完成。

二、《农事操作与管理》实训教学内容体系的确定

1.综合实训项目的确定

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基于植保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培养就业岗位群的核心技能为目标,组织选取内容,重点围绕春夏季、秋冬季作物、蔬菜、花卉、果树、园林树木等植物生长与管理的技术要求展开编写。每个模块由20个训练项目组成一个综合训练体系,主要包括“大田作物、园艺作物、园林作物生产与管理的春夏季和秋冬季专业技能综合训练体系”等,每个训练模块在重新整合实验和实习内容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系统设计年际间相对稳定的综合训练项目。由于植物的生长和外界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息息相关,所以大田作物、园艺作物、园林作物春夏季和秋冬季训练项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2.综合实训项目的构成

在综合实训项目内容设计上,以“植物保护岗位群”为例可选择“病害标本识别”、“虫害标本识别”、“作物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预测预报”“作物病原菌的鉴定”等几个子项目;再如“作物生产岗位群”可选择“作物保护地播种”、“中耕培土”、“施肥、灌溉、排水”、“大田作物测产与收获”等几个子项目,等等,依次类推。

在每个实训子项目中,要明确实训任务。以“病害标本识别”为例,学生应当能学会识别“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不同作物病害标本”等任务。针对每个任务,学生应当能选择正确的方法实施。如识别“小麦生产上主要病害标本”,即学会了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锈病等后,就要能够提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综合防治的措施。这样,就把以前所学的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病虫害预测预报、农药等课程中的相关单项技能加以综合应用,培养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每个训练子项目通过目的要求、材料及用具、内容及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考核标准、实训报告等六个要素呈现。

3.实训子项目的特点

在内容及操作步骤安排上,重点强调生产的主要环节,增强技术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严格要求操作的规范性,这对学生毕业后从事农业行业,进入市场经济是十分有益的,并与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目标相呼应。

三、《农事操作与管理》实训教学计划的制定

学期计划的制定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为使学生实训技能综合素养以及环境友好意识等在专业实训过程中能得到循序渐进的训练和提高[2],具体制定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分清间断型、连续型、拓展型三种类型子项目,其在每个学期实训计划中开设的比例为3:1:1。老师根据校历教学周数,编制间断型子项目的实训计划;连续型项目计划由学生团队确定;拓展型项目可根据农业生产发展和校外基地条件统筹安排。

(1)间断型实训子项目

间断性实训子项目是一次实训课在2学时内可以完成的项目。具体内容包括:作物(蔬菜)生产计划的拟定;种子质量检测(发芽率测定);施基肥、整地;种子处理与种子播种;病、虫、杂草标本识别;农田杂草调查与防除;蔬菜穴盘育苗;作物(蔬菜)移栽定植;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农资销售模拟;蔬菜嫁接;蔬菜整枝;果树修剪;中耕;培土等项目。

(2)连续型实训子项目

连续性实训项目则按照作物生长发育进程进行,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完成。具体内容有:①徐州地区作物品种调查,作物生产资料的准备;②病虫害标本采集与制作;③测土配方施肥技术;④追肥、灌溉与排水;⑤田间档案记载;⑥作物收获与贮藏等。

(3)拓展型实训子项目

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不再单纯局限于粮食、蔬菜生产,因此,在本实训课程中,增设了花卉方面的训练项目,放眼大农业,拓宽专业范围,以增强学生对设施农业、花卉和园林等方面的生产技能。主要内容有:①植树;②苗木修剪;③草坪养护;④扦插繁殖;⑤盆花养护等。

四、《农事操作与管理》实训教学配套制度的建立

1.组队拟定项目

在开始授课时就要向学生全面介绍本学期的实训内容,任务和时间安排、授课方法,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二是采取随机区组法组建团队。具体方法是:指导老师选取成绩好、感召力和指导能力强的4位女生作为团队队长,由她们点兵,先从男生开始,一轮只能点一个,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双向意向。男生点兵后再点女兵。这样,组建的团队男女比例、成绩层次、劳动能力等差异很小,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三是团队讨论,选题,编制项目计划书。

2.训前项目统筹

在实训前指导老师碰头,上报系部,统筹实训项目,通知实训基地,根据各班级的计划做好实习工具、场地、实验室等安排,并上报教务处购置实习材料。

3.严格登记制度

目前,实训场所管理人员对各种劳动工具如铁锨、耧耙等统一建帐管理,学生使用实行登记制度,实训结束后及时归还,由管理人员消除记录。

较大型的常规仪器和烘箱、天平、水分测定仪、酸度计、解剖镜等由实训员专人管理。学生取得实训员同意在实验室可直接使用。常用工具如剪子、镊子、放大镜、解剖针等以学生团队为单位进行管理,学期实训结束,办理归还手续,由实验员验收,损坏、丢失均按《实训室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处理。

4.开放实训场地

根据实训的需要,现学校建立了专为学生进行农事操作服务的1亩大田、3栋日光温室,一栋塑料大棚。实训场地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进行种植、观察、记载等操作。教学实训田、塑料大棚由专人(吴平)负责;3栋日光温室由课题老师(刘飞)负责。

5.材料集中采购

实训所需的材料由学校提供,通过实训老师在前一个学期末向教务处申报,学校假期集体采购,少量或易损耗的生产资料由实训员在实训前3天准备。

参考文献:

[1]李文红,王胜永.《农业类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7(20):31-33.

[2]马红梅,侯志安,徐仲玉等.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5):112-115.

第7篇:教育管理内容范文

一、兴趣法

在简笔画教学中可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创设情景,如表演、故事等,迅速激发幼儿学习简笔画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到绘画活动中来。如在讲授生动的人物动态时,要使幼儿理解生动的人物动态就要通过描绘人物的各种动作来反映人的喜、怒、哀、乐的情绪活动,它是简笔人物画的“语言”。在一次教学中,我给幼儿示范了一段哑剧,然后要求幼儿根据我的表演,说出每个动作所代表的具体内容,我“趁热打铁”在黑板上画出一组简笔连环画,并与幼儿共同命题。

二、普遍调查,确定幼儿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的起点准确定位,能够保障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得到应有的训练。面对学习起点落差较大的儿童,最好的办法便是“面向全体、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面向全体”首先要求老师对各个层次的幼儿进行详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要求老师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采用小步子、小分量、逐渐提高的教学方法对幼儿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最后根据幼儿能力真正有效地做到“因材施教”。

三、把握方法,准确连点。

在强化握笔、坐姿的准确性同时更以连点为重心,将连点分解为:两点连线、三点连线、四点连线、十以内点的连线、二十以内点的连线。

两点的连线又从图案的变化;位置的变化;线条的变化设计为一个系列,分解及整合这一系列的内容。分解便是将这些内容进行单一设计,进行训练。例如:图案的变化,在设计单元时先分解练习,从幼儿身边的事物开始如草莓、苹果等食物逐渐到动物、人物、植物、交通工具等图案,进行相应的变化练习;位置的变化则是从距离的长短及空间位置的变化来设计单元。例如:“小兔钻山洞”中距离的长短的变化从在山洞边上开始——稍远离山洞——远距离钻山洞一直将练习的纸张撑满为止,然后又从山洞这边跑到山洞的另一边(或上面、下面)进行空间位置的训练;线条的变化从直线开始训练——稍有弧度线的训练——弧度加大、加多训练——曲线训练——走迷宫的设计(从一个拐弯——两个拐弯等一直拐下去,从一目了然逐渐过渡到复杂图形来完成分解动作)。而整合便是将图案的变化、位置的变化、线条的变化这些内容融合起来进行知识技能的巩固。以“小兔钻山洞”为例的设计内容:①两只小兔距离较近,用直线连接;②两只小兔距离较远,用直线连接;③两只小兔距离较近,用大弧度曲线连接;④两只小兔距离较远,用大弧度曲线连接;⑤两只小兔距离较近,用小弧度曲连接;⑥两只小兔距离较远,用小弧度曲线连接;⑦小兔钻山洞,从左往右用直线画出;⑧小兔钻山洞,从左往右用曲线画出;⑨小兔钻山洞,从左往右用折线画出(线条从简单到复杂);⑩走迷宫:小兔钻山洞。更便于幼儿知识技能的巩固。

四、注重概括、描画线段及图形

注重概括的目的是要求老师在设计描画的图案时有意识用形状概括出图案的基本部位,为中、高段的归纳特征,组合图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描画为主的最终目标是“看点描画”,故在设计上从“线型”到“点”逐渐过渡,在图案的处理上也由简单过渡到复杂。

五、观察临摹、构成图形

经过连点、描画线段、描画图形循序渐进的训练,幼儿的基本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对图形的概括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绘画的技能也有所提高,而此时的观察临摹能让幼儿仔细的了解怎样概括归纳基础部分,老师对基础部分的清晰概括更能让幼儿了解概括事物的内涵,从而达到看到物体能清晰概括主要部分的能力。

六、归纳特征、组合图形

第8篇:教育管理内容范文

【关键词】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

1.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总书记对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而可持续发展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和实现的途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地理教学作为直接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学科,对贯彻“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和构想的实践,具有学科上的理论优势,从而肩负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使命。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类的物质和文明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同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危及到了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从以上看出,使人类建立和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既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情的需要。现在的中学生是未来时代的主人和建设者,培养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刻不容缓,所以新时期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九年制义务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序言部分就提出了“尊重自然规律”和“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总体要求,八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章又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作总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所坚持的“着眼于全球,从区域着手”这样一条重要原则。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了整个初中地理教学。人地关系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初中地理中没有专门的论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素材散见于区域人地关系中。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使学生理解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远意义,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

2.1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人口、资源、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要素,人口的规模、生活的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分布,归根结底取决于资源的承载力及其分布。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因而在三者中,资源是基础。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一部分是可再生的,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可持续的资源观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教育学生对于资源,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要盲目悲观。首先要树立资源的危机意识,资源是短缺的。从主要资源储量来看,某些稀缺资源已没有多少留给后代去利用,所以必须科学合理地选择利用方式,保证可再生资源不致于退化或枯竭,能让未来人类永续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要综合利用,提高其利用率。其次,资源是不断拓展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并将会寻找到更多的替代资源。有关资源教育的内容,在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等国家和中东地区的区域地理中都有涉及。中国地理第三章专门就我国的自然资源作了阐述,以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为例说明: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由于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合理地使用等原因,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都相当紧张,由此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保护意识。

2.2 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观。人口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目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核心。自然界的能量是有限的,人口的快速增长过度消耗了自然资源,不合理的乱砍乱伐等活动加剧了土地的荒漠化,使自然界失去了生态平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就是典型的例证。再如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第六章第二节活动2);我国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资源短缺。所以,人类应控制自身的增长,把人口限制在可持续发展水平上,以保护环境和维护资源的永续利用。我国因此而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并有效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减轻 生存环境的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必须提高人们的文化教育水平,提高人口的素质和人们生活的质量。

2.3 可持续发展的平等观。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包含一个重要的理念――平等。一是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享受资源上的平等,我们不能只顾当代的利益而剥夺后代人拥有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即需要一种关注人类未来的意识;二是代内公平,世界上不同的人们应享受同样的发展权利,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平等。

2.4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时,同时有义务尊重自然,保持生态稳定性,使人与自然整个系统的和谐发展,否则迟早会受到环境的惩罚和反击。人类社会在进程中对自然进行了掠夺式的开发,肆意攫取自然资源,恣意破坏生态环境,任意牺牲其他的生物,其结果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引发了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巴西热带雨林的毁坏,土地沙漠化等,我国曾经山清水秀、林木茂盛的黄土高原终因植被遭受破坏而变成了荒山秃岭,草木不生,水土大量流失……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很难恢复。还可通过身边家乡出现的环境问题,加以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和不良后果,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应辩证看待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只有一代又一代人对生态环境的呵护,才能使文明成果世代相承。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时,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求得人类与自然相互间的和谐共容。

3.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途径

3.1 优化课堂教学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教育不再是单纯传授地理知识的一门学科,也不是一般的培养能力和渗透德育的学科,其作用同时表现在引导学生树立全球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学生关心并谋求人类的持续发展。当地理教育被赋予可持续发展等意识教育的职责时,不仅需要教学内容的更新,还迫切需要方式方法的更新。课堂教学中除了一些必要的知识传授外,要充分利用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收集来的有关图片和信息资料(如水污染的图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人与自然不协调造成的可怕后果。其次,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可结合实际事例和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如“对节约自然资源,我们能做些什么”,“如何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防止长江水污染有哪些措施”等等,在讨论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分析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3.2 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知识变为意识需要有一个内在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实践,实践才能使主客观达到统一。学生若从没有接触过与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真实的实践活动,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要让学生在认识体验中获得生动、具体的理解和收获,把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升华一种意识和能力。教师可组织调查研究,如“海门自来水厂参观调查”、“青龙化工园区排放废气状况调查”、“学校附近厂洪村耕地状况调查”等,并分析调查结果,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可开展演讲比赛、编制环境小报比赛,结合各种环境节日(如:3.12植树节、3.22世界水日、4.22世界地球日、4.30世界无烟日、6.5世界环境日、6.25全国土地日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突出与节日相关的主题,激发学生参与环保的热情,强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3.3 日常行为中内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是抽象的,不能仅局限于书本,局限于课堂,更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改变学生在人与环境关系方面的行为习惯。所以,地理教师可以以地理课堂作为平台,以课堂教学内容为载体,促进学生把可持续发展意识内化为日常行为。比如,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全班,甚至全校开展内容:为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及过度包装、不吃食野生动物等的“倡导绿色消费”签字活动。也可以开展回收废旧电池比赛,节水小巧门知识介绍,科技小发明,为家庭制定节水计划等活动。节约资源,人人有责,人人有利,人人有为。2007年8月24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主题为“全民节约,共同行动”的节目,旨在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共同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我们组织学生收看并讨论。

4. 结束语

第9篇:教育管理内容范文

关键词:岗位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服务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逐渐认识到了客户服务的重要性。并开始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希望通过优质服务的提供及实施,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获得较多忠实客户,从而建立长期稳固的客户关系。同时,各高校也陆续更新和完善客户服务管理课程教学,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从这一角度来看,学生掌握本课程相关理论及实践,无论对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客户服务与管理》课程目的及性质

客户服务与管理是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新兴专业素质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客户服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其基本概念、客户服务满意度与与客户忠诚管理知识、客户互动等内容。基础知识涉及广、跨度大、交叉渗透等特点。本课程注重先进理念和创新管理机制相结合,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等平台的支持来完成和实现,是一门新兴综合性边缘学科。注重以客户为中心,以获得企业竞争优势。在网络环境的推动下立足于管理客户价值,一方面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使教学内容符合社会需求。同时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及实训操练,以培养规范学生的实操能力和个性化服务能力。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现代客户服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还应把握客户服务的发展趋势,灵活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及业务经营,比如:如何有效地建立客户关系、进行长久维护、以及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理念下如何进行销售、营销以及客户服务的能力,最终目的是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实用型的服务与管理人才。

二、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目前,很多社会人士和学生对客户服务管理认识存在误差:一方面,认为客户服务与管理从事的是服务行业,工作辛苦,不受人尊重,对这个岗位存在轻视,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及专业技能不重要。另一方面,单一的认为客服工作就是简单的接接订单,回答一些客户的咨询,处理客户疑问及解决响应的难处,主观的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能,都较易胜任。其实抱有这些观点和想法的人都是大错特错,根据有关资料显示,通过对相关客户服务岗位的招聘网站调查发现,仅湖南省就有2000多个职位,工资待遇2500-8000不等,而且各企业对客服岗位的定位是非常清晰的,基于大数据背景,更多时候客服的工作还涉及到了网络客户服务及管理,在这些平台上进行客服工作,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客户沟通和交流,获取客户价值,收集有效的客户信息,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

客服人员的工作内容有:分析目标客户、沟通客户需求、处理客户异议、解决客户投诉、维护客户关系。具体指:售前、售中、售后3个阶段,包括客户信息收集和整理、客户价值、客户服务礼仪、客户满意度管理、客户忠诚度管理等。

三、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分析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岗位能力素质要求,按照建立客户关系、维护客户关系等工作流程,对本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使其贴近岗位实际需求。在理论教学上,以模块化形式设计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上,结合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式来设计实训项目。

(一)理论教学

模块一、客户服务与管理概述。主要讲授其概念及内涵、内容、作用、目标等。模块二、分析目标客户。主要讲授产品或服务的特色与优势分析、定位分析;识别现实客户与潜在客户、寻找目标客户的方法。模块三、沟通客户。主要讲授客户异议的类型、处理客户异议的步骤、方法及技巧;解决、处理客户投诉。模块四、客户关系维护。主要讲授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关系维护。

(二)实践教学

实训项目一、计算客户价值技能训练。实训内容包括,分析客户价值大小,计算客户价值。实训项目二、产品或服务特色与优势分析技能训练。实训内容包括,分析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及性能、分析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和优势、分析产品或服务定位、分析行业竞争对手。实训项目三、寻找目标客户。实训内容包括,挖掘潜在客户、寻找目标客户的方法、客户的分类及管理。实训项目四、沟通客户需求。实训内容包括,寒暄赞美、通过提问探寻客户需求、将缺点转化成有点。实训项目五、处理客户异议。实训内容包括,客户异议的类别、客户异议处理的步骤、处理异议技巧。实训项目六、解决客户投诉。实训内容包括,分析产生客户投诉的主要原因、处理客户投诉的方法及技巧。实训项目七、维护客户关系。实训内容包括,客户满意度调研、管理及培育客户关系。

四、教学方法改革

(一)案例教学法

在理实一体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是常用的方法之一。由老师精选大量真实典型的案例,通过展示案例背景资料,针对学习任务设置思考问题。学生在分析案例材料的基础上,积极展开讨论,努力寻求解决方案,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陈述问题分析及处理意见,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指正,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及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项目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项目为实践教学对象,把知识融入项目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个完整的“工作项目”,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全程参与,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情景模拟法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服务情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首先,创设有效的情景,讲解任务要求,示范服务过程,强调注意事项。其次,有学生自由分组,选定角色,分组进行练习,对情景进行演绎。最后,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对学生模拟的情景进行点评、考核评价。通过情景表演,使学生熟悉真实的工作环境及服务流程。

(四)市场调研法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在客户服务管理教学中运用市场调研法,使学生通过市场调研掌握第一手相关资料。比如:了解中国电信、长沙银行等企业客服人员工作程序、服务咨询等内容,感受其沟通技巧。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学生根据客户服务与管理课程要求确定调研主题及目标,设计调查问卷,其次,由教师给各小组分配任务,各组成员协作小组长完成实地调研,最后,撰写调研报告、由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演讲、总结成败。目的是通过此项实践活动,使学生对企业、服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人际沟通能力。

五、总结

《客户服务与管理》是一门企业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为了适应当前严峻的就I形势,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该不断进行创新改革,要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有效对接。教学内容及方法要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出发,使其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风尚、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及敬业精神。

参考文献:

[1]张泽颖.《物业客户服务》项目课程改革与实践[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