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教育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1艺术教育可以陶冶情操
理性与情感对个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感情往往通过艺术教育得以正确发展。艺术教育具有的审美功能,在陶冶人的情操和发展各人感情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审美教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感性的、直观的方式,使审美个体切身体会美的标准、美的特质和美的规律。这种超越理性的观照方式,能够更加触动个体内心,从而对个体起到直接的、强烈的教育作用。个体情操的不断发展和完整,最终将促使个体间关系的和谐发展,这即是艺术教育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润滑剂”作用的最好体现。
2最重要的环节离不开艺术教育的培养
每个人都具有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创新往往与人的个性有密切关系。人的个性培养,需要获得方方面面的教育。在高校艺术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感受的多样性,通过艺术教育使个体尽可能地获得丰富的独特感受,成为高校艺术教育者的共识。如果说智育和德育主要发展了人心智和德行方面的个性,那么美育则发展了人审美方面的独特个性。艺术教育的这一审美功能,促使个体在和谐的最高境界中追求“和而不同”,保持了个性的独立性。只有每个个体具有独特的审美认知,才能够达到整体的“百花齐放”,进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充满生机,促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生动的而非呆板的、独特的而非随波逐流的、内容丰富的而非单一的发展模式。
3艺术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首先,个体在校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难免受到外界不同的刺激而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但艺术教育在艺术欣赏与创作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使个体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与升华;其次,艺术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对各类艺术的爱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充实,感情上有所寄托;最后,艺术教育的审美作用,可以使学生从精神上具有优雅的自信。心理健康是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方面,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具有独特的作用。艺术教育对于人的培养作用是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实现的。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推进,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也要重视课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艺术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又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审美教育作用。
作者:张国圣 于滢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美审美教育下艺术教育论文术与传媒学院
一、中职班级的特点
相较于高职生来说,我所任课的中职班级特点主要有几种:
第一种,性别单一的班级。有些专业基本以女生为主,有些专业基本以男生为主,只有少量或是个别的异性。这样的班级,学生个性会容易偏向性别数量多的那一方。比如我教的有一个班级,专业是会计,几乎全部是女生,只有四个男生,这几个男生回答问题声音小,做事也柔弱,感觉就像女生,男生人数较少的原因,相对听课质量较差。对于这样的班级,如果想让他们呈现性别较少那方的主导性还比较难。那么,老师要做的就是以绝对的男生/女生优势去引导另外一个性别的同学,促使其学习。
第二种,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相比较其他的专业,学校的热门专业自然人数较多,有的都多达接近70人,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数量,怎样去集中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是比较难的,作为老师,你就必须掌握大多数同学的心思,努力引导他们跟着你上课的思路去学习。否则你的课堂就只是你单一的在授课,部分学生就该干嘛干嘛,有些甚至昏昏欲睡,整日无精打采。别人在勤奋地读单词,记笔记的时候,他们依旧“我行我素”。好在这样的学生在班级只是一小部分,否则这个课程是无法完成教学目标的。
第三种,班级总体成绩较为落后的班级。有些班级在刚接手的时候,就能明显地感觉学生的基础会比其他班差。这样的班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最主要的,你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课内以及课外。课后,主动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对于英语课的想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通过交谈,我也了解到,有些学生不是不想学,而是在刚接触英语的时候,并不够重视,老师也相对抓得不够严,慢慢地就不懂地越来越多,自然成绩直线下降。再发展到后来,本着差就差吧,大家都差,没关系,然后就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总体成绩,学习气氛不浓厚。
二、如何针对各班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
(一)以情感为纽带,带动学习的积极性
1媒介融合发展改变媒体的传播与运营范式,传媒艺术教育需要与全媒体发展趋势“合拍共振”
传媒艺术是当代文化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媒艺术教育在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3艺术教育行业分析报告》显示,从2002年至2013年间,全国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从597所增加至1679所,艺术类考生人数从3.2万增加至近100万[2]。其中,直接开设了播音主持、影视类、编导类等传媒类艺术专业的高校超过100所(不包括开设传媒艺术类专业方向的高校)。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过决议,将艺术学独立为国家第13个门类,共设立5个一级学科,传媒艺术从新闻传播和文学学科中独立出来。全媒体发展对于艺术传媒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传媒艺术人才知识结构、类型、层次、数量、需求领域都较以往发生了极大变化。在传统媒介为主导时期,传媒艺术人才仅需按照固定模式提供和制作单一形态内容产品,但在媒介融合发展时期,传媒艺术人员不仅应掌握新技术和融合技能,还应具备创新创意、策划、经营、管理等素质。
2现阶段传媒艺术教育问题认识
在高校扩招后,传媒艺术类专业即面临着与其他专业类似的共性问题,如盲目扩招、师资力量不足,培养方案不成熟、缺乏培养特色等,也有传媒艺术类专业特有问题。
2.1传媒艺术人才输出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
在教育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基本)专业目录》中,融合传媒艺术专业的一级学科“戏剧影视学”设定11个专业:表演、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播音主持艺术、动画、影视摄制等。很多高校习惯了过去单一专业下的惯性培养模式,对于部分专业的掌控无所适从或者有心无力。国外高水平艺术院校在因材施教把握、师资力量配备、学生培养模式、与人才市场对接方面均有成熟的经验,学生在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就业市场准确对接。国内很多院校仍沿用以往固定的专业模式授课,对专业的理解和建设不够,缺乏因材施教,对学生的个性引导不足,数字技术和新的教育理念引进迟缓,适应新媒体和全媒体发展的新专业发展缓慢,用人单位难以在毕业生中找到专业对口、层次合适的学生,传媒人才“供”与用人单位“需”之间出现鸿沟。
2.2学生“偏科”问题突出
一、当前少儿美术教育之现状
(一)学生审美个性培养不足
美术是一个培养审美个性发展的学科,在传统美术课上,教师常常“满堂灌”,把自己的审美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显得尤为不足,作品大同小异,多数是照着老师的范画临摹,缺少自己的感悟。学生作品中,加入了太多成人化的认识,缺少儿童天真烂漫的绘画语言。我们知道,个性化审美是审美的最高阶段,然而人们忽视了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偏离了审美活动的本质。在传统的教育里,绘画必须“画得像”才能被认为是好作品,那些思想和而不同、绘画表现怪异的学生常常被排挤,这对于个性的培养是很大的打击。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差别在于,美术离不开个性与情感。美术教育通过独特的形式培养人的艺术思维,发展学生个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未认识到这些实际问题。
(二)对非智力因素重视不够
笔者査阅相关资料发现,我国对非智力因素教育发展的研究总体水平是偏低的。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体系中,公众过于强调智力因素的发展,并没有考虑到非智力因素对儿童成长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在学校教育中美术被当作“小三门”(音、体、美)而不受重视,但美术恰恰通过培养人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进而激发兴趣并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非智力因素不够重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音乐、美术这些对于非智力因素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的学科并没有放在与语文、数学相同的地位。在小学阶段,学校多少还重视这些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拓展知识领域等方面的作用,但到了高中,如果不参加艺术类高考,这些课就被取消。这对于培养非智力因素来说不啻于一次重大的打击。其次,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当前部分中小学虽然开设了这些艺术课程,但是仍然流于形式,个别教师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照本宣科,学生提不起兴趣,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非智力因素就受到限制。
(三)学生没有实现真正的“理解”
在当前的美术教学中,公众把注意力极大地集中在美术教学的“双基”上,对于美术教学并不注重“理解”,所谓“理解”就是一个人能把在任何情景下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恰当领域中,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成效中,学生不会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新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作用。举例来说,在美术课中讲解人体比例时,每个同学似乎都记住了人物面部比例是“三庭五眼”,头与身体的比例是“站七坐五盘三半”,然而在实际绘画过程中,因为角度高低的不同或者因为人体结构的变化,这个比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同学仍然按照这个规则画,就并没有真正理解。这种状况是令人沮丧的,虽然我们在少儿美术教学中教会了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但是他们绝大多数仍然不能通过更严格的或者更基本的检验,更为甚者,我们的一些较好的学生,也没有实现理解。
1、美术欣赏活动是学生良好精神品质塑造的途径之一
美术欣赏课帮助学生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品评和鉴赏,结合社会历史文化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揣摩作者倾注于作品的艺术主张及情感态度,在战争题材中感受仁人志士对和平的渴望及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在山水风景作品中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世俗题材中体味生活的美好和对勤劳人民的歌颂,在神话题材中体会人们对自由与爱情的憧憬。使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沉浸在作者的感情世界里。将思想教育融入到美术教育中,在潜移默化使学生在了解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2、美术欣赏与生活水平息息相关
许多学生对艺术欣赏课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欣赏课中只是名家名画的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不具有实践作用,与自己的生活相去甚远。其实恰恰相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视觉文化已经无处不在的被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建筑、园林、装饰、广告中充满了色彩纷呈、五彩缤纷的审美现象。如何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运用画面构图、色彩效果、人物造型等方面的艺术理论知识,来解读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是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对个人而言,用感知美的态度去观察生活、享受生活,从而运用符合审美规律的艺术语言来装点自己的生活,以一种良好的世界观和心态来迎接生活。伟大的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时代的要求
高中时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感知能力、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美术欣赏课可以使学生在欣赏和学习过程中增强对三维空间的了解,在讨论和评述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观察和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使学生通过换位思考,引导学生站在创作者的角度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想法观念进行再创作,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4、美术欣赏课程的开设有助于为学生普及艺术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