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教育教学知识范文

教育教学知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教育教学知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教育教学知识

第1篇:教育教学知识范文

学科组会和教研组会对学校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平衡教学中,首先要通过学科组会和教研组会对化学平衡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讨论,进行准确的把握。让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目标的制定中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之本知识,培养和提高基本能力[1]。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准确进行这一课时目标准确把握以及认识,并把它体现在教学设计当中来。我认为,这是教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标准。而通过学科组合和教研组合的力量,能够让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更加准确的进行化学平衡教学中的知识难度和深度,以及教学中的重难点。

二、结合历年高考考点以及各种大考的考题进行研究

化学平衡是历年高考中,化学试题中的一个热点,是必考内容,而高中的学习,有很多程度是为了高考。因此在进行化学平衡教学时,要把握住教学的深度,还应该结合历年的高考试题来进行研究,就以2011年的高考试题为例:在江苏卷的第15题中进行了化学平衡的移动的知识的考察;在浙江卷的第12题以及福建卷的第10题当中进行了化学平衡中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的考察;在浙江卷的第13题中进行了化学平衡中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的考察;在北京卷的第12题和天津卷的第6题当中进行了化学平衡图像的考察等等。还有其他地区高考中也有化学平衡知识的考察,还有历年中各种关于化学平衡的考题。教师在进行化学平衡教学过程中,想要把握住教学的深度,必须要结合历年的高考题来进行考虑。另外,教师在进行化学平衡教学深度的把握中,还应该结合本地和一些相邻地区的大考考题进行思考。这些大考考题的出题教师一般都拥有深厚的化学教学经验,很多还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能够很好的进行高考考点的把握和预测。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平衡教学深度的把握过程中要对历练的高考考题和各种大考的考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

三、把握化学平衡教学的易错点

要想把握化学平衡教学的深度,一定要针对化学平衡中的易错点来制定教学计划,这样对化学平衡深度的把握才会更加合适。化学平衡知识中的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项:

1.在化学平衡移动当中,气体混合物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然后再充入稀有气体和无关气体时的平衡移动情况,主要有两种:

(1)在定温定容的前提条件下,充入无关气体或稀有气体,平衡的移动情况;

(2)定温定压的前提条件下,再充入无关气体或稀有气体,平衡的移动情况。

2.勒夏特列原理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

(1)对平衡体现而言,如对一种刚开始的气体反应,进行压强的增加,反应是正向进行,并不服从勒夏特列原理;

(2)在反应中,如果改变其中一个平衡条件,可以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进行反应移动方向的判定,但当改变的是多项平衡条件是,就要根据各种天剑的不同改变对平衡的影响,来进行移动方向的判定;

(3)平衡移动只能减弱各种改变,并不能消除各种改变。

3.在外界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我们经常不能从正、逆反应的速率的变化程度来进行化学反应移动方向的判定,因为这种变化并不能直接的得到,而是要从平衡移动的方向来进行正、逆反应速率变化的确定。

4.化学平衡的移动是具有方向性的,但是反应的速率的变化却并没用方向性。当外界的条件发生 变化,对正、逆反应的速率是同步影响的。

第2篇:教育教学知识范文

(一)生活是科学教育教学之根基

从科学教育教学的发展历程来看,科学教育教学如同科学一样,源自生活,是生活的需要。当科学的发展程度比较低下的时候,科学教育教学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融为一体。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教育教学逐渐从生活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专门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的学校教育教学。与此同时,科学教育教学也日益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形成了自身发展的动力系统和机制,有了自身的逻辑进程。但是从根本上说,无论是科学教育教学的形式、内容还是方法、措施,追根溯源仍来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如果没有人的生活,没有人的生活需要———包括物质层面的和精神层面的,科学教育教学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和存在的土壤。可以说,科学教育教学始终无法脱离,也不能脱离人类生活。

(二)生活是科学教育教学之旨归

从人类发展史看,人类最初的生活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存活”,也可以说,人类最初的生活属于狭义上的生活。随着对自然环境的逐渐适应,人们开始思考更好生存的问题。即人们经过原始的“存活”阶段之后,开始迈入了“生活”阶段。作为有独特价值属性的人,在其生命中存在着内在的、不愿臣服于各种主客观异己力量的束缚的冲动,时刻试图超越和摆脱其制约,走向自由、自觉的境界,进而实现自己。因而,人不会被动地顺应生活,而是会积极主动地在超越和开拓中去适应生活。而适应生活需要个体凭借教育教学拓宽自己的生存空间来实现。可见,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也必须接受相应的科学教育教学,掌握特定的科学知识、形成特定的科学能力、具备特定的科学素养,才能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科学教育教学履行应承之责,发挥应有功能,提升人的科学素养,服务人的科学生活需要,改善人的生活质量。如果科学教育教学失去了培养人的科学素养的能力,不能够培养适应现代科学社会生活的人,那么,科学教育教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综上可见,无论是从方法论的层面看,还是从价值论的层面看,生活既是科学教育教学之起点,也是科学教育教学之旨归。生活既是科学教育教学之根,又是科学教育教学之本。扎根生活、关注生活、指导生活、完善生活是科学教育教学之意义基础。

二、疏离生活:科学教育教学的生活意义危机

生活是科学教育教学之意义所在,然而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科学教育教学独立之时,也就潜伏着脱离人类社会生活的可能性。再加上现实中社会环境和教育教学内部诸多因素的影响,以致当前我国科学教育教学出现了疏离、甚至遗忘生活的危机。

(一)科学教育教学目的与生活的疏离

从教育教学功能的角度看,培养人是科学教育教学的本体功能,也是其首位功能。然而,我国科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更注重的是其工具功能或社会功能,这和我国社会发展历程有关。历史地看,“救国图强”是我国近现代革命的根本主题,而“教育教学救国论”是这一主题中的重要旋律。可以说,19世纪60年代我国之所以从西方引入自然科学,其主要目的也就是能够“技术教育教学救国”。可见,从一开始,我国的科学教育教学就人为地被功利化。直至20世纪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也是对这一主题的重新诠释与反复演绎。但必须指出的是,我们对“科教兴国”的理解,更多是从技术的层面、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国家富强的角度来认识科学教育教学,而非从科学素养的层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改善人的生活质量角度来理解科学教育教学。如此,在国家功利主义倾向的指导下,科学教育教学的工具价值自然被无限凸显,而其育人价值则被遮蔽与遗忘,致使科学教育教学目的远离了对人的生活的观照。

(二)科学教育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疏离

教育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重要载体,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始终受到教育教学目的的制约。在培养技术人、国家人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和我国传统升学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我国科学教育教学在内容上强调的是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实践知识。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科学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道德等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方法的掌握,也主要是从知识的层面来学习,而不是作为一种技能来培养,整体上失去了科学教育教学所要达到的培养心智、陶冶心灵、提高理性思维能力、造就生活能力的目的。即使有的学校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在认识上也存在偏颇。如很多学校为了丰富科学教育教学内容,加强科学教育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也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到工厂、生产基地等去参观。从表面看,这种做法好像是在关注学生实践生活,而实质上,其首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生书本知识的学习,而非真正关注学生生活。

(三)科学教育教学方法与生活的疏离

与科学教育教学强调技术人的教育教学目标相对应,在教学过程中,我国科学教育教学采取的更多的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方法重结果而轻过程,注重对书本知识的识记,而忽视对科学过程的体验。即使是实验教学,主要目的也是让学生验证书本知识的正确,而不是体验真正的科学研究。“在教学中不是传授假说,而是检验假说,不是学习定律而是寻找定律。这种旧的课程计划很难启发科学活动中的创造性、直观、想象、激动与怀疑的态度”。封闭的实验室研究与抽象的理论学习使许多学生了解了科学知识和技能,却不能深刻理解科学的本质和价值,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生活作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知道诸多理论知识除了能够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外,在实际生活中又有怎样的价值。例如,学习数学,计算面积、体积的公式很多学生能熟练地脱口而出,而让学生用所学公式去实际测量自己家中房间、庭院面积时,很多学生束手无策,无从下手;相同地,学了诸多的物理知识,却有很多学生不会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知与行的脱节,理论与实践的反差,一定程度都说明科学教育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节。

(四)科学教育教学评价与生活的疏离

我国自古有“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我国的教育教学理论也一直强调“理论联系实践”,我国科学教育教学也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然而实践中科学教育教学的评价却很少真正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作为评价指标。以纸笔为主要模式的教育教学评价,考核的主要内容还是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即使有所谓的“实际应用”题目,考核的也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解释能力,而不是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用理论来解释某种实践虽然也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理论能力,但是却不能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也不可能培养学生的真正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而且解释型的问题一般都有预设标准答案,这从另一层面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和个性的彰显。再就考核问题的来源看,大部分都是教师根据所学的知识虚构、杜撰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如何。不可否认,适量设置这类虚拟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科学基本原理,同时其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但可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可能使学生忘却真正的生活世界,最终导致科学教育教学终极价值的落空。

三、回归生活:科学教育教学生活意义危机的应对

生活既是科学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又是科学教育教学的最终旨归,忽视人的生活世界,实质上就是忽视人的存在。回归生活,是科学教育教学走出生活意义危机的应然和必然选择。

(一)坚持以生活为旨归的科学教育教学价值观

就人的整个一生而言,受教育教学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实践生活。教育教学作为人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其目的在于使人不断摆脱各种外在羁绊,走向自由,享受生活。作为普通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育教学是致力于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的生活做准备的那部分教育教学。我们要正确看待科学教育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坚持以生活为旨归的科学教育教学价值观,构建一种使知识、文化和生命三者融为一体并以生活为根和本的新型的科学观和科学哲学,由此形成一种使知识、文化和生命三者融为一体并以生活为根和本的新型教育教学观,从而引导教育教学回归生活之根和本。加强科学教育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不仅把生活作为科学教育教学的起点,也作为科学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使科学教育教学从传统的以传授实用科学知识的活动转向关注人文意蕴的活动,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道德情感与价值观”作为科学教育教学的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形而上”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而且要让学生形成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形而下”的品质。

(二)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加强生活观照

学生需要学习书本知识,但学习书本知识并非科学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科学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彰显其内在的人文性,科学教育教学在内容上必须走出学科知识的藩篱,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理论回归实践,加强对学生生活的观照。需要强调的是,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并不仅仅是用科学理论来指导生活实践,更主要的是要围绕学生生活来组织教学,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这里所说的问题并不是为检验学生知识巩固程度而虚构出来的问题,而是学生日常生活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如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电路设计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真问题。问题中心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实际用途,而且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实践活动所需要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人文素养。

(三)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体验

科学知识是科学研究活动的结果,在科学课程中是显性的,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等精神资源在科学课程中是隐性的,是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自然生成的。科学教育教学要把这些精神资源转化为学生的个体精神品格和生活所需要的技能、技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和体验。甚至可以说,脱离科学实践活动,没有学生自身的“做”和“体验”,学生不可能形成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科学素养。正如赫胥黎曾指出的:“假如科学教育教学要取得最好效果的话,它必须是实际的。”我们不能希望通过填鸭式地把更多的科学事实塞到人的脑子里并把那些过时的学科从课程计划中删掉的办法去吸收迅速猛增的知识。科学不应变成一种纯粹学术性练习。相反,科学教学应该立足于用实用主义的观点寻求解决从环境中产生的问题,不管这些问题直接是从现实中来的,或是从模式中推演出来的。现实的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需要依靠丰富的实践经验。回归生活,彰显科学教育教学的生活意义,科学教育教学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而应整合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为旨趣的探究性学习。实施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首先打破传统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间接经验的过程。传统教学观强调教学的计划性和经济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和浪费性,强调教学的确定性和指导性,忽视教学的偶然性和自主性,强调教学的认知性目标,忽视教学的情感性和技能性目标。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学观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如不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养成和科学实践能力的形成。回归生活,教师必须超越传统的科学教学观,坚持计划性与生成性相结合、经济性与浪费性相结合、确定性与偶然性相结合、指导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将教学看做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知识和理论的自我建构过程,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和思考,让学生在科学活动中发现科学知识,体验科学奥秘、感悟科学精神、体悟科学情感。

(四)创新教育教学评价,凸显人文导向

第3篇:教育教学知识范文

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中职计算机教学;教学有效性

一、前言

现阶段,信息化时代的到达使得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逐步从依赖面对面解决问题转移到借助互联网来实现问题的处理,而在教育当中引入线上教育,使得学生可以不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教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依据互联网技术所构建的远程教育教学平台对于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远程教育教学平台对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开展现状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在对其课程进行安排时,需要先掌握课程的重要内容,然后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预习,使其可以在课前便初步了解计算机相关知识,这对于其课程学习有着重要帮助。同时,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还需要融合弹性化管理方式来有效发挥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教学模式的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在接受教师所教授知识后,可以自行思考,进而理解所学内容,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运用技巧。例如,在进行C++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来对学生进行课后知识巩固,使学生可以重复观看微视频来逐步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其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优化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教学模式应用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主要是为了能够向社会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可以熟练地将自己所学习到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到行业当中。但是,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如何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并使其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成为了其所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而远程教育教学平台的引进,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类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其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教学中心内容的确定在进行远程教育教学平台的构建过程中,教师需要首先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来明确该远程平台教学中心的内容,并以此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并且,在整个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其内容设计是整堂课可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必须要提前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了解,并汲取其中的重点来设计课程开展过程,做好教学计划,提高课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例如,当教师在进行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Flash》内容教学时,则可将应用的技巧与应用效果间的联系融入到教学当中,使得学生可直接了解到课程内容。并且教师根据微视频中所总结的内容顺利完成本堂课程的教学,这不仅可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将内容结合学科特点每一学科均有着独特的教学特点,因此教师在对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时,需要将远程教育教学平台结合自己的学科,才能相得益彰。例如运用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能够将生活化的东西重现,让同学们直观地观察,发现生活,感悟道理。对远程教育教学平台的开发需要学生更加用心地归纳教学的重点,定好每一个小目标。

(三)重视教学内容中远程教育教学平台的融入中职院校所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希望学生能够使其获得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并且使其实际操作能力也得到增加,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实现“零上岗”需求。因此,将远程教育教学平台引入到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可通过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教学平台的作用,借助趣味性的视频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对枯燥的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借助视频虚拟情景来实现理论知识的实践,进而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日后岗位职业要求有着更加清晰地认知。如教师对计算机office软件安装教学,可以使用网络对计算机office软件安装教学视频搜索,然后有很多视频呈现出来,教师只需要选择适合的视频下载,并且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

(四)营造开放性教学环境教师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多媒体来进行各类信息的查询,同时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与此同时,借助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来实现师生间关系的管理,使得学生可以在平台这一介质下与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在线沟通与交流,提高师生间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借助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使得学生养成自主设计与安排学习的习惯,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的乐趣性,并且将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与教学网络评价系统进行融合,进一步了解到学生对课堂的认知及反馈,在营造开放性教学环境的过程中找到优化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教学的方式,这对于提升教师运用远程教育教学平台的能力与学生学习效果均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中职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对于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为提高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运用情况的实时了解,因此可以利用远程教育教学平台的实时反馈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地管理,并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引导学生逐步按照指引完成学习任务,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刘静.Moodle平台支撑下的在线课程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基于混合式协作学习视角[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3):152-153.

第4篇:教育教学知识范文

关键词:英语;始源;改革;思考

毕业生目前所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比较大,想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英语综合能力能够充分体现出教育教学的水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巨大变化,将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与现代化生产水平联系紧密,成为用人单位来衡量人才的首要标准[1]。基于此,英语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1英语教育教学发展基本现状

现阶段的科学技术发展中,教师往往会使用多媒体手段———制作PPT方式来对课件进行教育教学,但是制作相关课件中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不仅仅要担任繁重的授课内容,还要参加学校里组织的一些活动和会议等,部分老师还要担任班主任的职位。部分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不够高,导致为了应付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无法达到合理的信息化教育效果。教师的课件安排不够合理,部分教师的观念过于落后,因此无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学校的信息化研发力量比较薄弱,在教学软件方面资源比较短缺,继而影响到了教室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效果。除此之外,通过讲解形式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完成好协作工作和讨论工作,但是实际中上述方法应用的很少。教室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而是以教师为主体。基于此,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被动型的,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导致消化英语基础知识的时间都没有。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结论不够充分重视,学习完一节课之后,往往觉得什么都没有学会。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习过程的重要性,简单地对基础知识进行机械化地搬运,没有从中挖掘出英语学习的兴趣。最后,由于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本身对英语的学习存在一种厌倦心理,加上英语学习不够高,因此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为困难[2]。在面对不爱学习的学生中,教师也因此失去了耐心。学校对技术知识更为注重,从而忽略了英语综合知识的相关教育教学。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导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好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能够不断稳定教学要素活动框架。

2关于我国英语教育教学的思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兴趣,才能够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反而言之,如果学生不感兴趣,一遇到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立马就会退缩。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所以对中学英语的相关学习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和恐惧心理。最终,上述这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对于部分基础薄弱的学习不够有耐心,使得学生更为厌倦此类的学习。基于此,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必须从根本上来解决好问题。

2.1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改革课堂教育教学方式,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均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客体[3]。上述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要转变好教育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组织者的模式,一方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一方面又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积极的创新一些教育教学模式,满足学生毕业之后的实际需求。加强一些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环境要素和情境要素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好当前的英语基础知识学习。

2.2不断改革教育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

由于部分学校对于文化课不够重视,因为教师往往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好专业就可以,英语语言的学习反正不出国,也派不上什么用场,因此缺乏对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此,需要更新好教育教学内容,不断优化好课程的教育体系,注意把学生的专业特性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从而渗透到教育教学内容过程中。举例来说,在旅游专业方面,加上专业的旅游景点英文介绍,从而成为英语教育教学方面的重要内容。

2.3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合作与学习

由于学生的英语成绩不够好,所以在课堂内容中无法快速且高效率地完成。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教育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自主讨论其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和教师可以从中扬长避短,总结出其中存在的基本答案,组员与组员之间进行代表和发言,表达出小组之内讨论出来的结果。基于此,彼此和彼此之间互相学习,学习更多的知识和内容,自主探究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英语课程中,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结语

本文简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英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从而创新英语的教育模式,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事业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进步,我国的教育也出现了新的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提高教育教学模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育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情境等来进行合理的调整,继而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伍慧.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隐喻研究———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综合教程》第一单元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4):91-92.

[2]徐秀峰.基于隐喻认知规律的高职院校英语词汇教学研究与应用[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37-38.

第5篇:教育教学知识范文

关键词:教育教学质量;中学;监督管理

引言

目前,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所以也要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近年来,我国坚持实行基础教育改革,这对于提高我国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教学管理思想是基本的改革方向。着重对以往单一的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并以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思想为基础,促使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形成,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作为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肩负着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任,所以必须要具有前瞻性,紧紧跟随时展步伐,把握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方向。如今,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重点抓的是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很多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仍然不高。通过分析原因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改变应试教育观念;第二,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还未形成;第三,不健全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因此,要从创新发展理念出发,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全面监督教育教学质量。

一、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中面临的困境

(一)重视传递信息,忽视行为管理在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层次比较分明,下一层隶属于上一层。这种监督管理体系既有优势,但也有明显弊端。在这一监督管理模式下,容易限制最低层普通教师的能力。由于教师有过多的职责层次,同时又细化其职能,所以普遍会降低教师的适应能力,还会出现思想僵化问题。由于教师之间缺乏信息传递,所以就会抑制教师的创造性,并且教师自身责任感和责任意识也得不到增强。一旦遇到工作难题,这些教师不是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而是相互推诿[1]。

(二)教育教学理念问题随着中学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理念也相应发生变化。然而,在运用其指导教学实践时,仍有一些问题存在:一是墨守成规,有的教师因教学经验丰富,很难改变他们的教学习惯,所以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仍在教育教学中沿用,并且教学实践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模式化的;二是矫枉过正,有的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时依托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指导,但是因没有真正理解教育教育教学理念的内涵,所以教育教学实践就会存在用力过猛的现象,导致教育教学最终失败。

(三)教育教学模式方面存在问题在中学教育教学模式中,分数是管理的依据,也是用于学生成绩评定的重要工具,更是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由此便夸大了学生分数的重要性。在这一形势下,使分数原本作为促进教师和学生进步的方式转变为一种隐性束缚,这对于师生都是极为不利的。此外,教育教学模式作为教育教学环节的规划基础,因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的日渐普及,以及不断革新教育教学理念,使得很多教师对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开始进行探索。在探索中也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有的教师对于教学创新重点强调,但没有合理规划课堂实践,在课堂上全部将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呈现出来,致使学生的知识消化时间被压缩。有的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不佳,对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变数无法预见,所以课堂创新活动就会陷入到无序的状态,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2]。

(四)重整体发展而忽视个性过于强调整体统一,就可能对个人的创造力产生一定的限制。比如,针对于教育教学行为,采取统一的要求去衡量,就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态度及情感这方面的问题。按照条条框框的要求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所以限制了教师的思想。统一的规范要求,就显得僵化、不够灵活,影响到师生间在学习方面的探索。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说,要将内心的潜力和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有一个既合理又宽松的教育教学管理环境,由此才能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但很少有学校是这样的,所以一直限制着教师的思想、行为等。

(五)教学目标不合理中学教育教学中教学目标既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也包括情感目标,这就意味着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传播知识时能融入德育和情感教育。但是,如今很多中学都将教育教学情感目标当成了空话,或者是泛泛而论。长期下去,这样的教学手段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不当中学教育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其辅助手段,但是教师在运用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课件过度依赖。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以课件为中心”的观点依旧持肯定态度,由课件来决定教学内容,并且控制着课堂节奏,使教师的创造力开始降低,影响了学生接收知识的实际质量;二是存在严重的“机灌”现象。教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后,就有很多中学教师认为这是一次灌输式教学革命,而从教育教学效果层面来分析,我们发现教师不再是灌输知识的主体,而是由计算机取代。由此可见,不但没有打破当前的灌输式教育教学模式,反而这种知识灌输问题更为严重。

(七)教育教学质量监督机制不健全有的中学质量监督机构在做球员的同时又在做裁判员,即教务处与教学团队是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机构,同时还是监控教育教学质量的机构,教学的决策、管理、评价集中于一体,对于完善教育教学质量非常不利,还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正常运行。如果缺少教育教学质量监督机制,那么教育教学中的事故就得不到及时处理,使得教育教学质量监控非常被动。

二、加强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

(一)对一线教师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引导如今,教育界开始广泛关注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立德树人实质上就是要求管理者及教师都能对自身有着严格的要求,为学生树立榜样。例如,在中学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管理者可以将突破点当作教师的教案,在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中纳入教学反思,以此激励教师与同年级组教师就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交流,讨论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的对策。要确保教师在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中能将自己真正地纳入进去,而不至于在处理与同事及管理者之间关系时存在狭隘的思想。教师之间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形成一个和谐的氛围。为了教师的积极性能得到提高,管理者要从奖励机制着手,让教师通过分享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反思来得到真正的鼓励[3]。

(二)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是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前提,在新课改形势下,思考时必须要站在全球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上,完善教育教学。应该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学校管理理念进行重新定位,坚持走适合自己的办学路线。新式的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理念将“人性化”作为重点,不束缚人的思想和意识,能够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可以将“以人为本”的监督管理方式分为学生是教师发展之本、教师是学校进步之本,尽可能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自我发展。此外,教师和学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为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基础。在注重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创新的同时,还要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明确教育是什么。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主要是加强传授知识,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情感的理论,其核心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将知识作为载体,使得师生的互动能在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完成[4]。

(三)创设适宜的教育教学管理监督环境为了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加强培养,中学管理者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好传统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教育教学管理的育人作用真正发挥出来。1.为教师提供创造空间一直以来,中学对教师的管理都比较严格、死板,所以要改变这一现状,给予每一位教师更自由、宽松的发展空间,发散他们的教学思维,由此也能发挥出教师的个性,实现创造性教学。以教师的创新能力去带动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促使教学活动从死板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创造性活动。2.尊重学生的个性,实现创新性管理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都要充分尊重,努力培养学生独特的风格,形成自己的个性,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保护,使他们在未来发展中有更多的收获,真正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四)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实现主要依靠的是课堂教学,这也是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根本途径。学校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并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要促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一是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将其放在主体位置上,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教师教得再好也没有用;二是整体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制定出科学全面的教学内容及目标,并且教学重点要极为突出;三是重视教学反馈,在此基础上能帮助教师对教学方式及进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对中学而言,这一任务比较艰巨,所以学校各方必须要共同协作、全力配合,从而能够获得新进展,学校也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5]。

(五)对常规过程管理的强化1.备课提高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其前提就是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为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教法、脑中有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在复习和布置作业的环节上,教师还要对习题进行精心设计,确保训练的内容能更为具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抓好课堂教学过程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要顺利完成,就要借助于课堂教学过程,该过程也是促使学生素质得到提高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突出重点及难点,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由于课堂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所以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每一节课读、说、写、算都不能超过两次,每一名学生都应该得到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主动权,而不是被动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再经过分析,从而能获取到知识。另外,课堂训练这一渠道需要教师们必须抓牢,通过多种方式来训练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掌握,对所学知识能当堂消化,并且对其进一步巩固,使学生学有所得。3.对作业环节应严格要求考察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能力和解决能力要合理利用作业环节,所以,中学要监督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必须对等级制严格实施,突出有批有改。对于低年级来说,还需要面批面改。高质、精选是对作业内容的基本要求,还要严禁流于形式,重视内容的实效性。

(六)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合理利用中学教师要认识到现代化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以便能够有效地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教师要在设备的使用中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对多媒体技术的潜力进行不断挖掘,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使课堂内容更丰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课件的辅助作用需要明确,而教学活动是以人的能动性及创造力为基础的。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始终站在教学实践的一线,对教学环节合理设计,控制教学节奏的同时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三是认真听取学生的反馈,调整好课堂的进度,以免因传授知识的速度过快而引起学生“消化不良”。

(七)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要得到保证,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态度,强化职业道德,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要做到因材施教,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也就意味着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合理地衔接起来,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既与教学目标要求相符,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地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能从根本上帮助中学生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还要求教师对教学科研活动要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参与其中,经过认真分析课堂教学活动以及集体研课,反思教学活动,并且在课堂上要学会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采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最佳方式,并且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创新工作理念。此外,要将教育教学的目标确定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能力培养,与学校的实际相结合,使师生在学校能够体会到满意感,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监督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学波.试论如何提高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

[2]孙志国,刘佳.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引入人本化理念的重要性[J].教育前沿,2018(2).

[3]李桢.对建设中学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0).

[4]江源.对我国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