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与幼儿教育范文

教育与幼儿教育精选(九篇)

教育与幼儿教育

第1篇:教育与幼儿教育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8-0022-0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逐步广泛应用,拉开了教育信息化的序幕。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坚持深化应用。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作用。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结合点,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力。要进一步深化应用驱动的基本导向,通过应用带动环境营造、支撑核心业务,围绕应用目标开展培训与绩效评价,依托教育信息化加快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也指出:“当前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深度应用、融合创新的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根据纲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缩小地区、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

据美国学术统计国家中心调查:到2000年底,美国所有的公立学校已与互联网连接,计算机辅助教学无处不在。在中小学,学生们已经学会利用电脑的一些简单功能,如发电子邮件,做表格等。在2013年美国加州的学校,15%左右的小学生,19%的初中生和73%的高中生能够通过网络学习。

值得重视的是,我国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方面的发展仅仅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有几家私立儿童教育机构近三年开始引入电子教学方式。最大的学前教育机构红黄蓝引进美国的英语教学;McGraw-Hill于2012年宣布与北京东方爱婴合作在其遍布180个城市的570家学前教育连锁点开设电子学习平台;澳大利亚的SmartTrans于2013年宣布与123教育集团联合开发儿童早期学习软件并在网络和手机上提供服务;Wicresoft与上海市教育局签订合同要建立上海学前教育网络,其目标是覆盖所有上海公立幼儿园,为学前教育机构、老师、家长提供综合的信息服务;美国Kids R Kids公司将电子学校技术运用到课堂,为每个学校提供个人电脑学习平台。该公司于2014年10月宣布要进军中国,计划在上海的学校建立他们的学习系统。国产智能早教产品《AR涂涂乐》上市三个月畅销500万套,掀起AR早教热潮,让无数孩子从此爱上了绘画。该产品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让孩子自主创作的平面图案变成活灵活现的3D立体影像,具备可看可听可互动的特点,从视听说触想多方面调动孩子的创造思维。现在国内市场上已有近百种幼教软件,但多是着眼开发智力,少有培育品格的。反映我国幼教信息化起步晚、水平低,特别令人担忧的是偏重智育。

西方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上的应用。瑞典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为教育系统提供移动设备用以缩小学校与家庭环境的差距。斯德哥尔摩的一所幼儿园引入平板电脑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而且教师们认为这种有趣、互动、多模式的方式能鼓励孩子们多开口。瑞典国家媒体协会称2-4岁的儿童70%玩游戏,45%会上网。在英国,孩子们通过平板电脑来读书,因为在平板电脑上看书比印刷书籍更有乐趣。法国的幼儿园用电子白板教孩子们游戏、认知。(摘自E-media, econocom blog, March 31, 2014)

据美国教育统计国家中心的统计,3-4岁儿童入园率最高的是欧洲和中东国家。其中,法国和以色列入园率为100%, 新西兰和比利时的入园率为98%, 丹麦97%,意大利、冰岛、英国、西班牙、挪威为96%,德国和瑞典为94%。亚洲国家入园率最高的是日本为88%。美国2013年3岁孩童入园率为42%, 4岁孩童的入园率为68%, 5岁孩童的入园率为84%。2014年3-5岁儿童整体入园率为65%。

美国的幼儿入园率虽然不算高,但是美国的图书馆及其信息技术的应用却称得上世界第一。美国图书馆的基本数字如下:公共图书馆9082家,学术图书馆3793家,学校图书馆98460家,特殊图书馆(如宗教、法律、企业、私人图书馆)6966家,军队图书馆252家,政府图书馆934家,总共119487家。(数据来源:美国图书馆协会网站) 美国人口以3亿算,平均2510人就有一家图书馆。其中,98.7%的公共图书馆为公众提供上网服务,公共图书馆的网络设施成为没有网络资源的民众的首选。据2013年的统计,全美公共图书馆加上分支机构共17000家。美国的图书馆不仅数量多,使用也很方便。儿童教育是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图书馆常常组织故事会,还组织阅读竞赛。很多社区的公共图书馆专门开辟有儿童区域,孩子们可以借阅,可以坐在舒适的沙发上自己阅读或者听家长读故事,可以用儿童专用电脑上网。这些专用电脑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了分类,有学龄前儿童专属,学龄儿童专属,青少年专属。这些电脑里储存了很多与孩子年龄和教育程度相称的教育软件和游戏节目。以学龄前儿童专属电脑为例, 很多美国的社区图书馆都配有AWE Learning公司出产的电脑,这家公司专门出产儿童用电脑和教育软件,他们的电脑屏幕是触摸式的,键盘是彩色的,吸引孩子上网学习娱乐的同时,让家长也放心,因为这是一个安全、有趣又能学习的环境。每台电脑预装了4000多个游戏为主的在线学习活动,主要面向幼儿,按类别分类有:数学,阅读和词汇,科学和自然,社会和地理,音乐和艺术,参考书和计算机技能。按年龄分为3-5岁,5-7岁,8-10岁和10-12岁。而有的电脑中有针对学龄儿童设计的游戏,比如Wild Kratts告诉孩子地球上不同动物的栖息地;The Webonauts Internet Academy在虚拟世界的环境里教育孩子如何安全行事,怎样是有责任心;Zap Zap Math的多款不同水平的数学游戏从数数,到加减乘除,到角度y量,到图形全等,每款游戏让孩子从几个不同角度看待数学问题,启迪数学思维,习得解决问题的技巧。

这些游戏帮助他们培养一些非认知的能力,它们与认知的能力同等重要。譬如有耐心和守纪律,本应该是孩提时代就获得的,但往往长大后却失去了,而这两个特质对于将来的成功也许比智商还重要。这些非认知的能力,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如何行为,相对传统课堂和课本,游戏的环境更适合获得这样的技能。2005年,美国科学家联盟、娱乐软件协会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集近100位专家讨论下一代教育类游戏的发展。专家们发现许多成为游戏达人的技能比如思考、规划、学习和技巧也是众多雇主期望员工具备的。

儿童总是不断地学习新的事物,从书本中,从生活中,从玩中。

因此他们学习的环境绝不仅仅是幼儿园,还有各种媒体,包括传统书籍、电子书、电脑、手机、电子游戏、玩具等等。电子学习、互动学习已经成为很多儿童的一种学习方式。

反观中国的儿童教育与学习,随着地域、家庭经济状况、家长教育水平的不同而参差不齐。据教育部的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在学前教育方面,全国共有幼儿园22.37万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5.0%。但是,入园率城乡发展很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的幼儿能全部入园,而有些农村地区入园率还不到50%。大城市的小朋友普遍接触过电脑、智能手机、相机、甚至平板电脑,不少孩子用电子产品还是祖父母们的老师。而不少农村地区的孩子连几本像样的书都没有。广大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孩子渴望教育机会和教育条件。然而,政府目前也只能在重点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同时兼顾一下非义务教育的幼儿教育问题。这又不可避免地形成欠发展地区的幼儿“输在起跑线”上。

近几年,不少幼教专家学者建议从提高师资队伍,增加幼儿园,及改善办园条件入手解决幼教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笔者在这里提议由政府牵头,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多多建立一些公共教育服务平台,为经济落后地区的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这样的平台还可以链接村镇的“数字农家书屋”或“文化共享工程”的乡镇文化站的终端,乡镇书屋和文化站馆联合幼儿远程教育中心,除了借阅图书,还可以让家里没有上网条件的孩子们利用网络学习;为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建立网络互联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式教学。这样的平台一定要有多媒体电脑设备,一定要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游戏软件和教学软件。通过有趣的、互动式的网络教学让孩子们基于他们的兴趣爱好、年龄性别、知识水平,文化程度自主学习。这样的信息化学习可以是幼儿园教育的补充,也可以独立进行。无论有无幼教机构,无论园所条件如何,无论师资水平如何,经济落后地区的儿童都能通过幼教信息化平台接触优质幼教资源,通过游戏娱乐获取知识、增长能力,让这些儿童不输在起跑线上,让所有父母不再有孩子沉溺网吧的担忧。而且,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还能从小培养孩子一定的自学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所有人来说,不论是学业、事业,还是生活,都是不可或缺的。

2014年11月16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15年,全国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其中宽带接入比例达50%以上,拥有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初步建立起丰富多样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包括基础性资源、个性化资源和校本资源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普遍共享,并输送到全国具备网络教学条件的学校、班级,实现课堂教学的常态化、普遍性使用,让地处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就近接受良好的教育;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50%教师和30%初中以上的学生拥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高等学校要实现90%以上师生拥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开放大学要实现100%师生拥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并在教育教学中深入应用;建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形成数字教育资源市场化的汇聚和共享机制;建成贯穿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覆盖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学籍、教师和学校资产的管理信息系统及基础数据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具备条件的教学点实现宽带网络接入,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应不小于10M,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应不小于5M,有条件的教学点接入带宽达到4M以上,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具备网络条件下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方案》是包含了幼儿教育的,我们在实施中不应该忽视它。

教育信息化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日益明显,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人才,必须面对高科技为幼儿教育领域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充分将其运用到幼儿教育上。今天的幼儿是实现“中国梦”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生力军,中国古语“三岁见大、七岁见老”说的是不管成人还是成才,学龄前都是关键,因为非智力素质主要不是靠说教形成的,是习得的,是育出来的,是玩出来的,是榜样带出来的。教育信息化万万不可忽视学龄前的机会,教育信息化要为全面小康时代的幼儿习得勇敢、执著、协作、责任、耐心、探索等优良品格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Ambient Insight. The 2015-2020 China Self-paced eLearning Market. September 2015.

第2篇:教育与幼儿教育范文

关键词:儿歌 幼儿 幼儿语言 幼儿语言教育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习语言最关键的时期。因此,如何为幼儿创造各种语言习得的环境,调动幼儿学习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是幼教工作者所关心的话题。儿歌作为一种很好的语言范例,一直以来都深受儿童的喜爱,它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是幼儿语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种重要的幼儿教学资源与手段。

一、儿歌――伴随幼儿成长的语言

儿歌作为儿童文学中最古老、最基本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宝贵遗产。清朝文人杜文澜在《古遥谚・凡例》中把“儿遥,小儿谣,婴儿谣”等归入“童谣”一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中则对儿歌进行了这样的阐明:“儿歌是儿童口头传唱的歌谣,中国古代称为童谣。儿歌的概念,是五四后歌谣学兴起后才普遍使用的。”[1]周作人在《儿歌之研究》中对儿歌首次给出定义:“儿歌者,儿童歌讴之词,古言童谣。”[2]本文认为,儿歌是一种以低龄幼儿为接受对象、吟诵性曲调的一种儿童文学文体,具有韵律节奏强、句式整齐划一的特点。儿歌内容浅显单一、通俗易懂,节奏鲜明活泼、生动有趣,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二、儿歌与幼儿语言的发展

语言是一种符号,它是以反映一定事物而存在。幼儿对语言的认知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掌握语音、词汇到句子,从不理解到部分理解再到完全理解,逐步形成、逐步完善。在短短的几年间,从反射性发音到呀呀学语再到基本掌握口语,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幼儿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一方面从中吸收了各类词汇,扩充了知识;另一方面,随着知识领域的扩大,他们的联想和叙述能力也增强了,促进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儿歌作为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因其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而倍受幼儿喜爱。0―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对语言刺激非常敏感。幼儿的语言习得能力是以其生理器官的感觉、运动机能为基础的。发音器官、语音听觉系统和神经中枢的成熟是幼儿语言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生理前提,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想象能力等心理发展是幼儿语言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儿歌的内容、形式非常贴近幼儿实际,易于为幼儿接受。

三、儿歌――幼儿语言教育的新资源

审视当前我国幼儿语言教育的情况,结合儿歌进行教学已成为幼儿语言教育的新兴教学资源与手段。在此,本文主要从内容与方法这两个方面分析儿歌是如何成为幼儿语言教育的新资源的。

(一)儿歌可以成为幼儿语言教学的内容资源

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儿童生活中,游戏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游戏是幼儿理解、体验、超越生活的方式。[3]儿歌是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它与幼儿的游戏相伴相随。儿歌对于幼儿语言教育的作用也就和游戏的作用联系在一起,使幼儿在游戏中受到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儿歌也是一种语言游戏。儿歌是训练幼儿思维的最好材料。通过对儿歌的设问,启迪幼儿进行思考。如《谁的什么比腿长》:“谁的胡子比腿长?谁的脖子比腿长?谁的鼻子比腿长?谁的尾巴比腿长?虾的胡子比腿长;鹅的脖子比腿长;大象的鼻子比腿长;老鼠的尾巴比腿长……让幼儿通过思考,总结小动物的外貌特征,达到锻炼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通过绕口令儿歌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树子和柱子》:“有个小孩叫树子,割草丢了灰兔子。有个小孩叫柱子,玩水丢了黑裤子。树子去找灰兔子,捡到一条黑裤子。柱子去找黑裤子,拾到一只灰兔子。通过对这些形式儿歌的训练,可以极大地促进幼儿对语言的把握。

(二)儿歌可以成为幼儿语言教学的方法资源

儿歌不仅可以作为幼儿语言教育的内容,它更可以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方法。挖掘儿歌内涵,使儿歌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可以形成幼儿语言自主学习的新途径。为此,在日常幼儿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儿歌的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将儿歌与语言学习完美地结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可以通过儿歌来达到提高幼儿发音目的。如《躲猫猫》:“躲猫猫,躲猫猫,你藏好,我来找,马上就要找到了,找到我们一起玩。”在这首儿歌中,我们可以集中地练习元音音素“ao”。儿歌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幼儿仔细地学习元音音素,而且还能使幼儿灵活地掌握发音技巧。此外,儿歌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幼儿情绪,激发学习兴趣。语言学习是枯燥的,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幼儿喜闻乐唱的儿歌,不但能放松精神,增加语言学习的趣味性,还能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四、基于儿歌的幼儿语言教育策略

(一)充分开发和利用儿歌语言材料

儿歌是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语言养料。要发挥儿歌的语言教育功能,必须要首先利用好儿歌这个语言教育的材料。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文化研究者,应重视儿歌的收集、整理、研究以及儿歌资源的开发。其次,利用儿歌进行语言教育必须要基于儿歌的特点,依据和遵循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由于幼儿语言学习、语言教育的特殊性,在通过儿歌实施语言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儿歌,传授给他们的儿歌必须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让幼儿易于并乐于接受。如小班幼儿对儿歌的认知主要来自于对儿歌的节奏体验,为此,在小班语言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可采用诵读、吟唱的方法来促使儿童学习儿歌,提高幼儿的语言感悟能力;中班和大班幼儿随着探索意识的增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创编或创作儿歌的形式进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外,由于儿歌本身就是一种口头文学,具有内容浅显、语言通俗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基于幼儿的模仿特点,促使幼儿在听赏过程中主动模仿儿歌,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二)充分发挥儿歌在三个教育领域的作用

幼儿的语言发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合力。首先,家庭是儿歌教育的最初阵地和重要阵地。家庭日常的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语言交往机会,使幼儿通过实践,练习和运用语言。家庭在对幼儿语言教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优越性。如利用亲子活动来调动家长参与念儿歌活动中,和幼儿一起念唱儿歌。其次,幼儿园是对幼儿施行正规化、专门化语言教育的主要场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为此,幼儿园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儿歌教学:通过示范领读和让幼儿朗读,通过幼儿儿歌朗诵比赛等主题活动形式进行儿歌教学,促进幼儿对儿歌的理解,最终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最后,社会教育在幼儿的儿歌教育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领域的儿歌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社会文化产业应该将儿歌与影视、网络、游戏等媒体实现共谋互动,使儿歌成为一种能诵能唱的作品,发挥儿歌更大的教育作用,让孩子们在儿歌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137.

第3篇:教育与幼儿教育范文

 

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同时也是民族不断富强的支撑力量,所以必须重视幼儿教育,让他们在幼儿成长时期就具备一个健康的体魄、优秀的品格以及智力得到充分的开发挖掘,从而对未来人才社会的发展需求输送优秀的人才,所以要做到幼儿园、家长、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协作教育,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的有效建立。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概述

 

1.幼儿园教育的内容

 

在人受教育的整个体系中,幼儿教育是最基础的一个系统组成部分,这部分的组成是由幼儿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以及幼儿社区教育共同建立起来的。

 

其中幼儿园教育属于国家一种正规教育机构,它是作为一个幼儿接受教育的最基础和最核心的教育阶段,属于学校教育体系。

 

另外,这种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一种基础教育的范畴,对幼儿的成长与品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还要对幼儿做好保育的工作,这也是作为幼儿园教育机构做好保教结合的实施方针。

 

幼儿通过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并在智力、品格以及个性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和培养,体现了我国教育发展对综合性人才培育的发展目标。

 

2.幼儿家庭教育的阐述

 

幼儿的家庭教育是对幼儿成长和培育的摇篮,幼儿在出生之后与父母之间形成具有血缘的亲情关系,随着幼儿的成长,父母让其对世界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相处过程中通过父母的言行举止以及耳濡目染来形成自我的一种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所以这个过程来自父母的举止、修养素质、个性行为、人际交往和兴趣等都将对幼儿的成长和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这个作为幼儿成长发育最基础的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衣食住行以及引导孩子的启蒙教育。

 

二、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1.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使得家长开始对孩子在一出生就对其抱有极大的期望值,所以很多家长给孩子过高的要求和学习成长的目标;而幼儿园的老师也在这种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下希望教过的学生能够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所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教育其出发点都是一致的,同时也是作为家长或者幼儿老师的一种责任和期望,通过把两者的这种对孩子的期望以及教育教学目标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权衡和把握,就能将幼儿逐渐培养成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之人,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并相互影响的一种关系。

 

2.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制约性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基础,也是履行我国的教育方针,并结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需要的一种教育教学的过程,同时这种幼儿园教育也是为了不断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而幼儿家庭教育的出发点相对比较自由和随意,没有绝对的目标,这就形成与幼儿园、 社会之间的密切统一,然后相互之间通过配合和完善,来达到教育的统一性,并以幼儿园教育为主导来让幼儿家庭教育得到一定的牵制和约束,这也是为了给孩子多样性的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关系。

 

3.幼儿家庭教育能反作用于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效果和水平离不开幼儿的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因为幼儿家庭教育中对幼儿的教育出发点实质上是与幼儿园相统一的,所以就使得它们的教育内容也是一致的,通过幼儿家庭教育主动与幼儿园之间进行有效的配合,就能为幼儿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加促进性的作用和影响力,让幼儿受教育更加全面和顺畅,反之倘若家庭教育不能有效与幼儿园之间进行配合则会对幼儿的成长教育带来阻碍作用。

 

因此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要协助幼儿园教育,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第4篇:教育与幼儿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互补

对于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缺一不可,两者只有取长补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一、加强幼儿园和家庭的沟通交流

幼儿园教师要加强和幼儿家长的沟通交流,增加彼此的了解,用真诚的态度将幼儿的情况告知家长,使家长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各种情况,并获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实现幼儿园和家庭的互助合作,建立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密切联系。

二、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有利于幼儿园教育的不断改进,同时也鞭策家长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两者相互促进。例如,幼儿园定期举办亲子活动,不仅增加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增进了老师对家长的了解,实现了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教育幼儿的目的。幼儿园可以让家长参与讨论每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根据家长的建议,及时调整幼儿教育内容,增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互助合作。

三、增强幼儿园和家庭的互助合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榜样模范作用对孩子非常重要。在幼儿的家长群体中不乏各个领域的人才,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家长资源,例如,可以邀请有兴趣的家长来幼儿园做临时教师,这样不仅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还可以促进家长更加了解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方式,以便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另外,一些家长对孩子束手无策,家庭教育更是无从下手,面对孩子的调皮顽固,只能用粗暴的教育方式解决。这时,幼儿园可以及时帮助家长改变家庭教育方式,针对不同幼儿的个性特点,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家庭教育的实施。例如,幼儿园可以定期开设家庭课堂,积极邀请家长参加这样的活动,从理论和方法上进行专业的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幼儿教育。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两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加强幼儿园和家庭的沟通交流,积极邀请家庭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增强幼儿园和家庭的互助合作,推动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补合作,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教育与幼儿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混龄教育;学前教育;改革

混龄教育是现阶段幼儿园教育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够为幼儿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对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品质等进行有效培养,同时也十分符合幼儿成长规律,有助于幼儿整体素质的发展,并在幼儿园学前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幼儿园混龄教育相关概述

混龄教育就是将3~6岁的幼儿混编在同一班级,使其彼此合作、模仿的教育形式。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我国独生子女不断增多,一些幼儿园开始采取混龄编班策略,力求通过“以大带小”的形式,促进不同年龄段幼儿共同成长。就目前情况来看,主要采用的是“间断性混龄”教育。混龄教育的实施缺乏全面性,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众多问题。

二、混龄教育在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1.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发现,幼儿异龄互动更能够引发相互之间的模仿。很多年龄较小的幼儿对教师教授的知识并不理解,但是能够从年龄较大的幼儿身上实现良好学习。由此可见,混龄教育对幼儿认知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目前对于混龄教育,很多家长都会有“年龄小的幼儿怕被欺负,年龄大的幼儿怕影响发展”的担忧,但是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在面对年龄较小的幼儿时,年龄较大的幼儿会处处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自居,主动向年幼的儿童示范积极行为,维护年幼的儿童,同时也在获取年龄较小儿童尊重的同时,实现自身知识整理分析能力、交际能力的提升,以及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尤其是在一些公办幼儿园,师资力量十分充足,教师在混龄教育中能够对幼儿关系进行适当调节,并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采用分层指导方式,促进所有幼儿认知的共同发展。

2.促进幼儿教育组织形式创新

我国幼儿园传统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按照幼儿年龄编排班级,每个班级幼儿的年龄不会超过一岁,但是在长期发展中,这种组织形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无法满足独生子女的跨年龄交流的需求。而混龄教育中,将学生按照年龄不同,混合进行编制的组织形式,充分尊重了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差异性,对幼儿各方面素质以及教育效果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是对传统幼儿教育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创新。例如,目前很多公办幼儿园由于幼儿人数较多,都采用30人一班的组织形式,以幼儿年龄划分成几个班级,但是在混龄教育的组织形式下,虽然整体人数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以实施分层教学,实际每个年龄段幼儿仅有10人,其教学效果与30人的同龄幼儿教育相比显然更加明显。

三、混龄教育的实施对策

1.加强混龄教育推广实践

目前,混龄教育在国外很多幼儿园已经得到了普及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国在学前教育改革方面,也应加强对混龄教育的推广实践,吸取国外优秀经验,设计专门的教育试点。针对幼儿园所在地区、经济情况等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育发展方案,进一步落实混龄教育。例如,大型公办幼儿园,幼儿人数较多,可以采用每周定期定时的混龄教育,每周安排1~2次的混龄教育活动。由于间断性混龄时间有限,异龄幼儿彼此熟悉度不足会影响教育质量,因此,应采用连续混龄的方式,每次混龄教育活动时间为全天。

2.健全幼儿园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体系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很多人对混龄教育理念还难以认同,相关规范制度未能得到确立。且在国家统一制度下,具有较大差异的幼儿园混龄教育也未能得到良好落实,因此,国家应加大力度健全幼儿园教育体系,全面考虑影响混龄教育实施的各种因素,制定相应制度,以为幼儿园混龄教育和学前教育改革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

3.提升幼师队伍整体业务水平

混龄教育的实施,对幼师业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师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混龄教育中,幼师不仅需要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同时也需要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以实现幼儿个性与社会品质的共同发展。因此,要求幼师通过不断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知识,实现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以充分满足混龄教育下幼儿的学习需求。

幼儿园混龄教育是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要求。因此,在学前教育改革中,我国应加强对混龄教育的推广实践,健全幼儿园教育体系,完善幼儿园基础设施,提升幼师队伍整体业务水平,进一步推动混龄教育在我国幼儿园的实施,以促进我国幼儿健康成长。

第6篇:教育与幼儿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兴趣培养;习惯

幼儿教育一直是教师、家长和社会十分重视的问题。幼儿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幼儿的成长、家庭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本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在此谈谈对幼儿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幼儿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教给幼儿的就是自我保护意识。现代社会危险无处不在,教师和家长又不能分分秒秒都在幼儿的身边,想要让幼儿能够平安顺利的学习和生活,就得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教会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让教学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说明了教育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幼儿在一个亲切自然、富有情趣的环境中容易被激发出探索的兴趣,从而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并在生活环境中发现新的问题。

例如,幼儿在角色游戏“过家家”中,他们分别扮作爸爸、妈妈。“爸爸”去劳动,“妈妈”去做饭,都忙得不亦乐乎。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工具的使用、做饭的方法,并发现、解决自己不理解的洗菜择菜问题。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了发展,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这也变成了幼儿互相学习的平台。

幼儿对新鲜的环境总是特别有兴趣。我们可以为其创造出亲切、温馨如小家一般的氛围,使其在这里的生活、学习能从心里感到安逸舒适。幼儿在如自己小家般的环境里,可以安心专注地活动,快乐地成长。

三、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时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致。

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男孩叫亮亮,刚入院的第一天,他那两道像用眉笔勾画过的眉毛一下子就引起我的注意,我很好奇地用指甲轻轻地蹭了蹭,原来是一些附在眉毛里的脏东西,再看他的衣服更是污浊不堪,两只夹脚的鞋子也换了个儿。随后在与这个男孩的交谈中,我却发现他不愿让人亲近,机灵的大眼睛不敢与人正视,说话时吐字不清。通过间接地了解,我得知他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从小没得到母爱,导致他从小就对异性成人产生了极强的排斥性。为了让他的身心健康地成长起来,我对亮亮倾注了特别的关爱和照顾。首先必须让他从情感上接纳我、信任我,才能让自己对他的教育按计划顺利地进行下去,其次再对幼儿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与幼儿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们自信快乐的生活学习,身心得全面发展。可见,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我们的工作中同样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

四、重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大多数人对“健康”的认识都比较片面,认为幼儿的身体健康就是健康,而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认识的偏差,使我们忽视了幼儿的非智力教育,妨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健康的身体是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础。要想使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全地发展,首先要使儿童有健康的躯体,而这些就需要我们的保护和锻炼。比如规律的饮食和睡眠,适当的劳动和游戏,这些都是儿童生理健康的保证。

身体健康了,还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儿,智力发育正常、积极向上、情感丰富、性格开朗而又有自控能力、同别人友好相处、适应集体生活等。要想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为幼儿创造出一个能够相互接纳、信任、尊重、和谐的生活氛围,并与他形成平等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因此,老师要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并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培养幼儿“倾听”的好习惯

在我的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幼儿都不能专注地听他人讲话,无论是教师讲课还是其他孩子回答问题,孩子们总是和其他小朋友交头接耳地说个不停,并且很爱在其他人说话时插嘴,在他们的世界里认为这样做没有不对。然而教师和家长都知道,这种行为不但很不礼貌,而且很影响幼儿的倾听能力,久而久之的话孩子就不会听讲,对上小学之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影响。若等造成重大影响之后再教育孩子去改正就为时晚矣。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就要及时地纠正孩子的这种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能力。在我的教学中,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

(1)课间的小故事讲解。每天我都会给小朋友留一个搜集小故事的作业,第二天讲述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由于幼儿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且特别喜欢展现自己,所以孩子们都特别地积极,每天都会认真地搜索有趣、好玩的小故事,以分享这些故事为乐趣。

在孩子讲述故事之前,我都会时时刻刻地强调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知道尊重他人的小朋友,在听故事时一定要保持安静,做一个最文明的听众,而且每天都会给表现最好的孩子一个特别的奖励。

(2)挑错误比赛。幼儿园的小朋友会学习很多儿歌,而且小朋友对儿歌的内容也都非常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教师唱儿歌(要故意设置错误)让学生听,并找教师所唱儿歌的错误之处,找错误最多的小组获胜。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都非常认真,渐渐养成了安静倾听的习惯

经过这种方法的培养,使孩子懂得了倾听的乐趣。从而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生活当中,小朋友都不会随便插嘴和交头接耳地说话,而是做一个会倾听的文明人。

六、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小朋友经过数学的学习,感受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7篇:教育与幼儿教育范文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思想理论,这种思想理论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更加具体化。陶行知先生在这一理论中曾指出:生活中的做就是对事情而言的,学就是对于自己的进步来说的,而教则对人产生的一种影响。教是为了更好地做。做是为了发现问题、更好地学,在“做”的过程中“教”,在“做”的过程中“学”,这样有助于幼儿将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更有效地转化为理性认识。将“教、学、做”三者结合,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吸收知识,也有助于幼儿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培养。在生活中学习,对于幼儿来说,这种方式更有趣、更轻松,他们更容易接受。

二、“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策略分析

(一)创设优美画面,在环境中体验生活

“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首先表现在环境的影响上。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所有周围的环境与事物都能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重环境对幼儿的重要作用,为幼儿创设优美的画面,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在幼儿园的走道上或是幼儿园园内四周的墙上设计一些比较生动、颜色比较亮丽的一些图画,并且图画要切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仿佛置身于美好的童话世界中学习与生活,这样更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师幼共同讨论所设计的图画,让幼儿能够从视觉和听觉中发展逻辑思维,幼儿在这种画面中,既收获了视觉上的体验享受,又学到了知识。

(二)模拟社会生活,在园中体验生活

“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还要求幼儿园的教育需要模拟社会生活,使幼儿在园中能够体验生活。比如:一些农村的幼儿园可以利用先天具备的地理条件,在幼儿园内设计一些具有农村田园气息的、充满水果芳香的“果园”。果园中的水果树在春天会开出各种不同颜色的、美丽的花朵,秋天时,会结出累累硕果。幼儿在春天能够感受到百花的芳香,在秋天能够体会到收获果实的喜悦,这样对于幼儿更好地感悟春天和秋天,将是一种不错的体验,有助于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与学习的能力。在大自然中学习,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开展主题教育,在活动中体验生活

此外,“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需要幼儿园加强主题教育,使得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比如:冬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组织幼儿观察环卫工人风雪无阻地打扫马路的卫生,让幼儿在此过程中,更好地磨炼意志,培养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与毅力,以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能够不退缩、直接面对。

三、结语

第8篇:教育与幼儿教育范文

一、认清处于衔接两端的教育差异

处于衔接两端的教育是有很大差异的。①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是低年级接受教育的基础。相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小学低年级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由“朦胧”逐渐走向“清醒”。学校的环境发生改变,表面上跟社会生活相差甚远,但是从低年级生活、学习、作息时间的规范形式来看,已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②幼儿园以“保教、抚育”为主,老师细心周到的照顾,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孩子的许多知识是通过游戏和实物以直观方式轻轻松松地学到的。而进入小学后,每天上六七节课,许多事情让孩子独立完成。如果说幼儿园更多地强调“呵护”与“照顾”,那么一年级则注重“自理”和“自立”。幼儿园虽然也有规范的生活、行为、准则,但老师则更多地承担了“保育员”的角色。③从心理角度来看,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远远低于“无意注意”。而一年级的小学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已经初步具备,需要的只是“点拨”、“约束”和“自律”,纪律约束则由“软化”向“硬化”转变。诚然,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生活的规范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但具备现实的生理基础,而对其今后的成长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积极实施新课改教育的今天,作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期的老师,特别要处理好这一阶段对孩子的引导,使其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扎实开展衔接课题的学习研究

要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教育,就要认真地开展有关衔接课题的学习与研究,不断积累经验,大胆实践,从习惯、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等诸方面入手,探索实现幼小有效衔接的策略和途径,让幼儿进入小学后能尽快适应人际关系、学习方式、行为规范和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变化,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我们结合实际,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出了幼儿目标培养细则,明确了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比如,小班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为主,讲究卫生、尊敬长辈、懂得礼貌等;而到了中班,就要重点培养幼儿的礼貌交往习惯;到了大班,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书写姿势,守时、守纪、爱学、好问等习惯。虽各有侧重,但这些内容都要从小班开始渗透。如果一开始不教育,一旦形成了不良习惯,再纠正就难了。经过教育,大班幼儿的一些习惯、能力等都会有明显的进步,这就为幼儿上小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着重培养幼儿听说写看的能力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着重培养他们听、说、写、看的能力。①专心听话的能力:可以通过大班的日常教学进行幼儿专注听话的训练,②流利说话的能力: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才会自由地和别人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经验。③自如书写的能力: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训练手指的灵活度,从而锻炼幼儿自如书写的能力。④正确看书的能力: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幼儿阅读,使幼儿逐步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

四、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小朋友在园中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远远超过低年级的小学生行为。古人云“养其习于竟蒙,则作圣之基立于此”。意思说:孩子的启蒙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则为其成就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入手培养,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加强行为训练和习惯培养,促使孩子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如:学会整理学习用品,教育孩子遵守纪律,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培养文明行为,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等。为了能够给幼儿搭建平台,满足幼儿渴望实践操作的要求,可以开设室内外区域活动,如班级围绕主题开设美工区、益智区、语言区、建构区等。通过与幼儿的集体讨论设立各区域的进区规则,如按各区域规定的人数进区活动,不吵闹,玩完后将物品放回原位等。幼儿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从而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大班幼儿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不妨每学期组织一次参观小学活动:一是参观小学的校园、教室、活动室、电脑房、舞蹈房、书画室、手工室、中队活动室等。二是让孩子们观看小学生上课,看着大哥哥大姐姐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孩子们都会十分崇拜。在参观活动中,孩子们初步感受到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不同之处,消除了小学在他们心目中的焦虑:原来小学和幼儿园一样漂亮,一样好!这些活动的开展会让大班小朋友更加向往小学生活。

五、锻炼幼儿自我控制的意志能力

第9篇:教育与幼儿教育范文

舞蹈本身是一种美,若想表达舞蹈的美感,舞蹈者必须领悟舞蹈中蕴含的美。幼儿处于身心各方面正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舞蹈本身的优美性,可从以下两方面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第一,改善外在形象。一个人的审美是一个由内而外的体现,挺拔的身姿,优雅的举止是最直观最美丽的第一印象。在舞蹈教育中,教师要多多锻炼幼儿,让幼儿从小就往更好更美的外在形象努力。第二,提升内在气质。内在气质是最根本的美感所在,内在气质包含很多方面,宽容、自信、努力等都是积极的情感所在,只有一个人内心美才能让自己的美有感染力。舞蹈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手段可提升幼儿的内在气质,例如幼儿在学习舞蹈中遇到挫折,教师要鼓励其不放弃,一旦学成,将会大大增加幼儿的自信心。

二、通过舞蹈的灵活性,开展幼儿的创造教育

舞蹈是通过不同舞步舞姿韵律等元素结合而成的,不同的元素结合会形成不同风格的舞蹈,舞蹈在创作和表现过程中具有灵活性。“创造教育”是指引导幼儿学习和研究发明创造的规律和创造方法,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舞蹈教育在某些程度上体现了“创造教育”,因此可以通过舞蹈教育来辅助“创造教育”的实施。第一,培养创造思维。在舞蹈教育中,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舞蹈风格是不同元素灵活的结合,给学生灌输一种灵活的思维并潜移默化的培养其创造思维。第二,锻炼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一种动手能力,不仅仅是停留在思维层面,舞蹈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例如在舞蹈教学中可让学生自行尝试编舞,让学生可以在舞蹈中自由发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幼儿舞蹈水平有限,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增强其自信心,切勿要求过于严苛。第三,创设创造环境。创造需要在一个自由轻松的空间里,舞蹈中灵动的舞姿和优美的韵律,能使幼儿处在愉悦的环境中。舞蹈可以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调剂,让幼儿劳逸结合,保证幼儿的健康发育和快乐成长。科学证明,幼儿经常处在快乐的环境气氛中,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发挥舞蹈教育的团体性,锻炼幼儿的协作能力

舞蹈是一项团体性的活动,舞蹈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舞蹈的综合表现。协作是幼儿时期需要重点发展的一项能力,是幼儿未来良好发展的最基础需求。通过舞蹈教育锻炼幼儿的协作能力,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第一,增强交际能力。交际是一切问题得以解决的基础,在舞蹈教育中,幼儿一起练习舞蹈,有很多时间可以一起交流,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交流,也可以给学生一个舞蹈主题,让学生自由探讨,久而久之,学生的交际能力就会有所提高。第二,建立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幼儿的主要社会关系,同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人格的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协作的基础,在舞蹈教育时,教师要引导幼儿之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例如可以通过“大风吹”、“sevenup”这样的破冰游戏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进而建立同伴关系。第三,进行团体合作。团体舞蹈需要一个团队默契的配合,让学生进行团体舞蹈表演,可以让幼儿体验为同一件事努力的乐趣,使之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最终达到默契配合。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