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范文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精选(九篇)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第1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文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270-01

现下在得益于3G等无线宽带技术发展带来的无线网络速率的提升,和手机用户规模(特别是使用智能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的用户规模)的日益庞大,使得移动互联网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摩根斯坦利认为当前已进人50年以来的第5个计算技术发展周期――移动互联网时期。在此背景下,分析国内移动互联网络的成长环境与发展趋势,是国内移动互联网产业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

一、移动互联网络的概述

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通过手持终端,用移动无线Modem通过各种网络(WLAN,BWLL,GSM,CDMA等)接入互联网。Web2.0之父,美国IT业界“开放源码”概念的缔造者Tim o' reilly在今年Web2.0展会的主题演讲中指出,移动计算与Web2.0商业应用、云计算共同列为Web2.0的二大机遇。在中国,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增长,目前除了语音通话意外,58%的成年用户在使用移动E-mail下载,地图查询等移动互联网类应用。移动用户数已经远远高于PC用户,手机上网用户数也增长迅速。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网和互联网发展下,相互融合的产物。移动互联网不是另外建设一张新的移动网络或者互联网,而是在现有移动网和互联网基础上,为用户提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网络与服务体系。它为移动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为互联网提供移动的接入方式,移动互联网整合了互联网的连接功能、无线移动功能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计算功能,伴随着移动网络和互联网融合的扩大和深入,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具移动特性的、更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全的网络与服务体系。移动互联网从第一展到目前的第二代,现将往第三展。不论那一代,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组成都是包含移动节点、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和互联网几个部分核心网通过网关节点与互联网相连。

二、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环境

(一)经济环境角度分析

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发展,国民经济在开放性增长的同时对外依存度逐渐提升。人均收入的提高为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消费和使用提供了经济保障。国内手机终端保有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持续上升,具有网络业务和智能终端的手机终端的普及率正在不断提高。移动增值产业的媒体化、娱乐化趋势正日趋明显。电信业、广电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彼此渗透和介入将有效刺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良性竞争。

(二)技术环境角度分析

投入商用的3G网络将进一步拓展现有平台上的多种增值服务,3G带宽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将为其增加各类移动互联网娱乐与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使得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认知迅速扩展到移动平台。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平台开发和普及,成为推动手机第二方应用快速发展的引擎。此外,随着移动运营商对手机上网资费进行普遍下调,降低了用户对手机流量高资费的顾虑,多种包月低资费的套餐组合在为用户提供丰富选择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用户对手机上网的使用度。

(三)市场环境

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作为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产业融合的产物,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既涵盖原有的互联网运营所必须的业务,以及改进后的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与网络化的通信(包括增值)业务。大多数网络用户较早地认识到了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共通性,了解到移动数据业务的付费服务。对逐步改进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既需要继承固有的互联网的收费模式,也应该对商业模式(例如较大规模的应用下载付费与增值)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一)业务发展多元化

移动互联网业务也由最初简单的短彩信业务,发展到如今的移动游戏、移动网聊、移动微博、移动视频和移动定位等新型业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第二方手机应用的逐渐丰富,手机用户对手机多媒体化、多功能化的认知也逐渐加深,移动互联网正在一步步深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应用程序商店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导

应用程序商店慢慢成为移动互联网业界的各方积极促进的一个大的方面。如Android Market,因其开源的特点以及应用免费的优势,有超越苹果App Store的态势。当然,目前由与还难以解决终端和用户体验的一致性等问题,我国企业在发展应用程序商店方面与苹果和谷歌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三)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迅猛

根据艾瑞咨询的《2012年度中国移动互联网核心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393.1亿元。其中,移动增值业务占比最大,达到了46. 5%;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最为迅猛,占到了29.2%的比例,国内移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114.6亿元,同比增长了416.2%。与此同时,移动电子商务在2012年有望超过移动增值业务,成为国内移动互联网络市场里最大的细分行业。

(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移动”特色

在移动互联网络飞速发展的当下,手机阅读、移动搜索等业务和颇具移动特色的手机阅读内容形式,包括新闻早晚报、手机资讯、手机动漫,视听类的手机阅读形式逐渐成熟。在世界移动社交的网络中,共同兴趣爱好的移动网络使用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形成虚拟社区,方便彼此沟通交流。移动搜索包括短信搜索、WAP搜索,也涵盖音乐、游戏、视频影像、图片、聊天工具等内容,服务引入了个性化、垂直化移动搜索产品。

四、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

(一)要加强业务互联互通

如果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业务,假如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如即时消息互联互通能够像当初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短信互通一样。它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给用户带来良好体验的同时,也能为运营商带来更好的利润。因此,建议政府能够有效督导业务在不同运营商之间的互通,同时建议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各方能够通过开放的心态去寻求合作,这样可以实现共同发展,并且最终实现共赢,这将是一个有利于自身不断发展,业务不断丰富,市场不断扩大的策略。如果只专注于自己本身,不与其他平台互通,早晚将会让自己的市场越变越小,最后只会将自己做死。要时刻记住如何服务大众,让大众得到较大的实惠与方便,这样才能不断吸引更多的大众,使自己得到广大市场,得到最大的利润。

(二)新商业模式和积极转型

电信运营商积极探讨并做到与运营商、平台服务提供商、应用开发商等产业链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新的商业模式,达成共赢,促使移动互联网向着健康的方向的发展,并能更好的服务大众。

(三)建立适合网络和支撑系统

在选择设备的时候,需要考虑设备的后向演进和前向兼容,使网络逐渐平滑向全IP构架过渡。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网络融合通信业务提供给用户集话音、视频、数据、无线等为一体的通信。为支持融合业务实施整合,运营商需要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现有市场、客户群体以及增值业务和捆绑产品组合,建立合适的IT支撑系统构架来更好的适应市场。

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终端、网络的不断发展,实现技术、商业模式及参与主体的不断多兀化。联通运营商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与产业链密切合作,完善商业模式,分析终端用户的需求,构建适合自己的核心体系,使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真正走向融合,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2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浅析;移动互联网;技术

几年来,全球信息通信领域最令人瞩目的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希望能随时随地获取“Internet”的信息。基于此现状,1996年开始“英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制定支持移动“Internet”的技术标准。时至今日,移动IPv6的正式标准(MIPv6-RFC3775[1])和相关标准:移动IPv6的快速切换(FMIPv6-RFC4068[2])、层次移动IPv6的移动性管理(HMIPv6-RFC4140[3])、网络移动(NEMO-RFC3963[4])都已经制定。基于IP分组交换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网,且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相互融合的,因此移动通信系统可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IP协议为支持Internet上主机的移动性 ,且能保证主机在子网间移动过程中不改变原来地址和对IP层之上协议的透明性。移动IP协议的重要扩展是对移动Internet中移动主机定位的策略。通信时,它们的IP地址和端口号保持不变。而移动IP主机在通信期间可能需要在不同子网间移动,当移动到新的子网时,就要改变其IP地址,否则就不能接入这个新的子网。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在“Internet”上提供移动功能的网络层方案,移动节点用于执行无通信中断时间且保持优异的通信连续性的高质量越区切换处理,具有连接到网络的接口功能。网络质量监测部,根据网络装置(11-1到11-n)接收的电波强度和无线带宽中的至少一个来监测网络质量。越区切换控制部,响应于网络质量的状态在通信断开之前执行越区切换:向地址注册目的地发送转交地址,改变通信信息的路由,并将连接目的地切换到新网络。网络控制部(14)接收表示转交地址在地址注册目的地中得到了更新的响应,并保持从切换前的网络进行接收的功能直到通信被断开。

网络移动性工作组将移动子网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互联网范围内变换接入位置时的移动管理及路由可达性问题。移动网内部的网络拓扑相对固定,用一台或多台移动路由器连接至全球的互联网。网络移动与移动网络内部节点是完全透明,内部节点不要感知网络的移动,无需支持移动功能。 在移动IPv6中引入扩展协议后,移动互联网可以提供对单一终端和子网的移动性支持,并且在移动过程中支持终端、子网的快速切换和层次移动性管理。

移动IPv6对于实现通信在网络层移动过程中保持不断的解决方案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三点:(1)定义了家乡地址,上层通信应用全程使用家乡地址保证了对应用的移动透明;(2)定义了转交地址,从外地网络获得转交地址,保证了现有路由模式下通信可达;(3)家乡地址与转交地址的映射,建立了上层应用所使用的网络层标识与网络层路由所使用的目的标识之间的关系。

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无线接入互联网的用户提供了移动支持,为用户提供了极大方便。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如快速切换、层次移动、子网移动三者的结合、子网移动的路由优化等问题,这些将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移动互联技术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上网移动设备的诞生,厂商必须懂得怎样将这些设备集成进他们的网络中去。据调查,在接下来的10年里,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地区将会是发展中国家。据互联网世界(Internet World)的统计数据:目前互联网普及率最低的是非洲地区,仅6.8%;其次是亚洲(19.4%)和中东地区(28.3%);相比之下,北美地区的普及率则达到了74.2%。这表明未来互联网将在地球上的更多地区发展壮大,而且所支持的语种也将更为丰富。

随着移动3G技术的成熟商用和移动网络的宽带化,移动通信及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趋势日趋明显,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是当今发展开放社会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十分战略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十分重要,要从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移动互联技术是推进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互联网将摆脱目前以电脑为中心的形象,越来越多的城市基础设施等设备将被连接到互联网上。据CIA公布的2009年版世界统计年鉴显示( CIA World Factbook 2009), 目前连接在互联网上的计算机主机大概有5.75亿台。但据国家科学基金会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安装在楼宇建筑,桥梁等设施内部的传感器将会被连接到互联网上,人们将使用这些传感器来监控电力运行和安保状况等。到2020年以前,预计被连接到互联网上的这些传感器的数量将远远超过用户的数量。我国要想在移动互联产业发展及科研上的领先优势,抢占国际移动互联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尚在形成中,它对未来移动通信、互联网和电信业以及整个信息产业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余晓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思考[J].电信网技术,2008,12.

第3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微博” 移动互联网 优势 发展

2009年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超过6亿,互联网用户总数则超过3亿,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增长速度惊人,这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3G技术的成熟和牌照的发放,正式拉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序幕。作为新生事物的“微博”,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但它能否借此东风成为这个时代的新宠,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的定义与特征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始于2005年,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以WAP为主要方式。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义争议较多,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给移动互联网下了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在这里采用的是付亮在《从全新的视角理解移动互联网》中的定义:移动互联网是以智能手机或其他具备通信能力的便携终端为载体,以用户身份信息、终端位置信息等为纽带,以根据3G网络和终端特点研发的服务,以改进的移动通信业务及互联网业务等为服务方式,以随时随地在线、移动服务为特征,构成的一个特色鲜明的服务领域。①移动互联网具有以下特征:

技术特征――移动化。由于移动互联网主要是以手机或者其他便携体作为终端,可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上网的需要。移动性是由互联网时展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保证。

产品特征――多样化。根据CNNIC的《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与3G用户调查报告》,截至2009年8月底,中国手机网民占到整体手机使用人数的34.2%,总规模达到1.8亿,依然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在3G手机上网用户对各种手机上网应用的使用中,除了手机上网浏览新闻、手机搜索和手机在线聊天的使用率较高以外,其他如手机网游、手机电视、手机在线阅读、手机网络社区、手机收听等的使用率差别不大。此外,还有一些手机博客、手机邮件等小众使用。这说明用户的需求是多样的,既有信息知识获得的需求、情感倾诉的需求、娱乐消遣的需求,也有商务使用的需求。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产品种类的多样化。

服务特征――个性化。移动互联网时代采取的传播模式是针对特定的受众、特定的需要提供特定的信息。无论是传播形式还是传播内容,都更多地从受众的需求出发,给受众更多的自。信息定制传播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服务内容的个性化,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总之,移动互联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价值巨大。“在3G全面铺开的大环境下,移动互联网的价值将超越互联网、超越PC、超越GPS、超越银行卡和DV,甚至超越正在联网的DC等。”②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发展优势分析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Web3.0新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国际上最知名的“微博”网站是Twitter,目前Twitter的独立访问用户已达3200万,超过Digg、LinkedIn等网站。与其他“客”不同的是,“微博”不需要长篇大论,只需要三言两语,能够发感慨、晒心情和现场记录就可以了,具有便捷性、原创性、跟随交互方式等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微博客网站已有十几家。在2006年Twitter取得成功之后,从校内网起家的王兴在2007年建立了饭否网;之后擅长技术创新的李卓桓创建了叽歪网;拥有4.1亿QQ用户的腾讯,也在2007年8月13日将腾讯滔滔推上线;之后,嘀咕网也加入微博阵营。细心的淘宝用户也许会发现,在淘宝“我的江湖”页面也出现了“叽歪”的板块,方便淘友们“随时随地表达心情,即时通知我的好友”。2009年5月26日,与开心网、校内网三足鼎立的第三大社交网站同学网更是全面改版,正式转战微博客网站。③

“微博”打通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主要发展手机用户,有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鲜明特征。“微博”是“博客”的升级品,具有诸多优势。

移动――“微博”发展的明显优势。“微博”用户用手机就可以发表自己的最新信息,并和好友分享自己的快乐。这一点是“微博”区别于“博客”的基本特征,这也是它的明显优势。尤其手机现在进入到3G时代,对“微博”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3G手机数据传输速度极快,可能达到的数据传输速度将高达每2Mbps。移动互联网时代,3G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有了3G技术的保驾护航,“微博”用户可以轻松地将心情、消息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上传至网上。随着技术的突破,流量使用费的下调,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使用视频随时“嘀咕”。

分享――“微博”发展的基本优势。“share and discover what’s happeningright now,anywhere in the world”取代了在Twitter挂了两年多的“what are you doing”,这句话体现了分享的本质。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开心与不开心的时候都有人与之分享。移动互联网时代交流变得极其容易,再也没有距离的限制,无论身在何处,第一时间都可以通过移动通信与朋友分享喜怒哀乐。分享的冲动加上分享的便利,保证了网站内容源源不断。

短小――“微博”发展的核心优势。“微博”的内容短小精悍,它既可以满足时间上“碎片化”的需要,也可以满足传播上“碎片化”的需要。既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复杂的形式,“微博主”可以利用等车、买菜、课间等一切零散时间,把自己看到的、所想的上传至网上与他人分享。可以说,内容决定发展。微博客出现以后,“沉默的大多数”在这上面找到了舞台。相较于博客的“长篇大论”,微博客短小精悍;博客追求文思缜密,注重行文逻辑,微博客关心的是每分每秒的动态;博客凸显着博主的文字水平,微博客显然弱化了这一点。因而,许多人终于可以在微博客这片土地上开始辛勤耕耘。④在“碎片化”传播环境里,传统的社会观念、社会关系和市场结构逐一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诉求、平等话语方式和新型消费模式。手机这个新兴媒介降低了平民参与社会传播的“门槛”,传者和受者不再分得清楚,极大满足了人们的参与和诉求表达愿望。

互动――“微博”发展的关键优势。移动互联网时代3G手机的使用,使得手机与用户、手机与手机、手机与互联网、手机与传统媒体之间进行互动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微博”可以完美体现互动,在上传与收看的过程中,受传者和传播者没有明显的界限,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自由地表达、自由地创作、自由地互动,这些在现实世界里很难实现的事情在网络世界中得以实现,这是一个既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又可以充分体验的过程。

以上几点既是“微博”的特点,也是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安身立命的优势。如何结合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发挥“微博”的特点,扬长避短,是“微博”运营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处于发展阶段的“微博”,既有独占鳌头的机遇,也有停滞不前甚至全军覆没的风险。在发展中需要主要解决好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内容如何把关,二是如何盈利。

内容如何把关问题。与博客相比,“微博”具有灵活、及时、迅速的特性。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Twitter上第一条关于地震的消息是在北京时间下午2点35分35秒的,比彭博新闻社快了22秒。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由于人人可以上传信息,这就存在对信息把关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微博”顶峰之时就是其关闭之日。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自律和责任。对于“微博”使用者来说,主要通过提高责任意识与伦理道德,使其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不上传违法或色情的图文,保证图文内容的真实可信。对于“微博”的经营者来说,应该积极配合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管,加强网站内容的管理。

如何解决盈利问题。我国“微博”在内容方面与Twitter不同。Twitter既有个人用户日常生活的感悟,又有企业注册账号用于推销的产品,国内“微博”以个人用户为主,内容以表达自身的喜怒哀乐为主。这说明“微博”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适合的盈利模式。有需要就有使用,虽然目前还没有好的盈利模式,但是只要紧紧抓住用户的自我和社会认同的需要,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及时调整产品内容和完善服务,将来一定能赚个盆满钵满。

总之,“微博”赶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具有无可比拟的时代优势。只要敢于抓住机遇,按照事物客观规律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迎来“微博”的光辉时代。

注 释:

①付亮:《从全新的视角理解移动互联网》,《信息网络》,2009(8)。

②徐超:《“五问”移动互联网》,《通信世界》,2009(30)。

③刘晖:《Twitter:微博客时代的到来》,《传媒》,2009(10)。

④林赛君:《微博客:今天你叽歪了吗?》,《现代商业》,2009(25)。

第4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范文

1 移动线上教育发展现状

首先,我国拥有庞大的移动用户群体,CNNIC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国内在互联网上活跃的移动设备数量已经高达8.99亿,我国在线教育用户数量已有1.18亿。这说明目前我国移动线上教育用户需求旺盛,发展空间大,潜在的消费需求是移动教育能够不断发展的动力。

其次,移动教育的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部分高校开始逐渐实现无线网络全校普及,学生在校园里随时可使用无线网络进行网页浏览,移动线上教育深人大学校园有了硬件保障。而且,随着智能手机不断更新换代,其功能越来越齐全,大学生对移动设备也越来越依赖,他们用手机或者平板进行聊天、玩乐、购物等。大家希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可以利用快速灵活且便捷的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同时当今大学生们越来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学习,他们倾向于为自己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在网络上自主寻找学习资源。

但是目前我国移动线上教育市场刚刚兴起,教育资源依然被控制在传统的单向教育体制里,移动线上教育行业的产业链不完善,前期所需要投人的成本较高,需要较长的培育期。移动在线教育行业的主要参与者教育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尚未形成规范的合作机制。

2 移动线上教育的特点

2.1 优势

2.1.1 打破了教育的时间与空间限制

众所周知,传统的单向教育需要学生和老师约定好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而在移动线上教育模式中,学生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学习节奏,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学习,自主选择学习时间段和学习地点,由此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节约时间。

2.1.2学生获取教育资源更加便捷

在移动线上教育模式下,老师将学习资料上传至网络中方便学生学习,学者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供大家讨论,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给大家。移动线上教育通过资源的上传形成一个云数据库,不仅可以存储丰富的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最大公开化,不仅实现了教育互通,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学习资源的成本。

2.1.3 学习更加具备趣味性

由于教育资源是通过互联网以移动设备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所以教育资源可以通过视频、音频、文件等多种方式呈现出来。有些上传者还会别出心裁地制作精美的PPT和动画视频,使得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时的热情,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知识点。

2.1.4 增加了学习的互动性

移动线上教育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学习资源,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心得。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论坛等方式向老师提问,老师可以在线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2.1.5 大学生比其他阶段的学生更易适应移动线上教育模式

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生,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愿,可自主控制的时间也较多,大部分大学生愿意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英语、电脑操作以及会计从业、银行从业等专业知识。移动线上教育可以给予大学生们获取新知识和优质教学资源的机会,可以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技能知识。

2.2 劣势

2.2.1 硬件设施尚不完善,存在技术障碍

目前移动设备连接互联网的主要是依靠无线网络,但是目前无线网络尚未完全实现所有高校校园全覆盖。4G数据网络是三大运营商现在主推的移动网络接人方式,但是由于4G网络收费较高,学生使用4G网络接受移动线上教育的学习成本过高。所以综合来看,移动网络资费仍然是移动互联网接人的主要制约因素。但众所周知,政府一直在力促运营商不断提高网络速率,降低网络收费。其次政府一直都在致力打造城市免费WiFi全覆盖,目前大部分一线城市已经基本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2.2.2 线上免费教育资源稀缺

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是移动线上教育能够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移动教育始终都要以学习为重心。但是,目前移动线上教育处于供不应求阶段,优质的线上教育资源较为紧缺,且大部分资源都要求付费。对于大学生们而言,若要为移动教育付出大笔金钱,必定会大大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

2.2.3 学习效率参差不齐

由于平时大家用移动设备主要都是用来浏览网页、聊天、玩游戏,只有少数同学会在网络}不载学习视频资料。所以在使用移动设备学习时有些同学自我学习能力较差,不容易保持注意力。其次,由于可以自己随时选择学习环境,有些同学可能会在公交车上、餐馆、咖啡厅等人多的地方进行学习,相对于教室,这些地方人多且较嘈杂,学习效率也将大幅下降。

2.2.4 学习控制能力差,个别学生钻“漏洞”

在移动线上教育模式中,老师与学生处于互联网两端,老师无法直观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而无法直接给予准确的指导。同时,有些学生为了逃避上课甚至会花钱雇人替自己上课、写作业。那么,移动线上教育不仅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反而还会助长不良的学习风气。

2.2.5 学习的学科内容有局限,移动教育无法适用所有学科

大部分同学在选择移动教育时主要集中在英语等以背诵记忆为主的学科,其次就是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偏专业的学科由于理解性较强,移动学习在这些学科面前优势并不是很明显。所以为了满足移动性的要求,移动线上教育的学习内容零散,学习时间不长,只适合非正式学习。

3 移动线上教育的发展前景

随着移动线上教育的发展,其优势会更加突显,而其不足之处也将会被不断改善。总之,移动线上教育发展趋势将会体现在随着城市无线网络全覆盖和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打开学习网站或移动学习程序开始学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界限将逐渐模糊,移动线上教育将真正实现全民一起传道授业解惑。移动线上教育的发展前景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线上教育基础建设更加完善,技术更加有保障

移动线上教育模式要想深扎在大学校园中,就必须要完善移动网络连接技术,加快无线网校园全覆盖的建设进度,保持网络的稳定度以完善移动学习环境。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可以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如教室、图书馆、食堂、体育馆,随时拿出手机进行学习。移动线上教育的使用率将大幅提高。

(2)学校与专业机构合作,整合优质教学资源

为了解决移动线上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互联网专业运营团队可与高校优秀教师加强合作,学校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专业机构整合学校提供的资源,打造移动学习平台。通过移动App提供独立的信息渠道,学生可以自行在网站和软件中免费下载学习资源。

(3)学习形式更加丰富,学习界面更加完善

把VR,AR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为在线教育提供真实的教学体验,增强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性,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完善学习界面使学习趣味性更强,互动率更高,操作更简单。

(4)完善的学习监管机制,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防止学生利用学校无法进行面对面监管,学校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在线监督检测,比如为了防止学生利用线上教育逃避学习,系统可以在学生学习时随机跳出问题进行测验。其次,线上教育可以与线下教育结合,线上学习互动,线下总结交流。

第5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电信运营商 全网IP化 移动互联网

一、引言

我国3G牌照发放以来,各电信运营商的3G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用户渗透率逐步提高,但电信业赖以生存的各个方面都在经受空前严峻的挑战:大量互联网新业务的出现,使得电信运营商的话音业务和有限的增值业务不断贬值与被边缘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等大量新型终端的出现,在带来巨大的网络流量和信令压力的同时,引领了信息通信业务的发展,也使得运营商的传统主导性和重要性逐渐降低;产业链的重点和利润向上层业务与终端转移,以苹果、谷歌为代表的新型、轻型运营商凭借技术、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大举进入电信服务业,并获取了大部分利润。电信企业要怎样转型,由电信化企业转型为移动互联网企业适应新业务、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变的越来越迫切。

根据爱立信的统计,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移动通信数据流量就已经超过了语音流量。根据预测到2015年全球的移动数据业务比2011年增加26倍,届时移动数据流量中将有60%为视频业务。2010年中国移动公司的忙时数据流量占到全网41%的带宽,中国移动本身的数据流量2012年已经超过了整个移动话音流量。“电信业务正在趋向于互联网化。”

电信业务趋向于互联网化不仅仅来自于内部的转型需求,更多的还来自于外部竞争压力所迫。腾讯推出微信、小米推出米聊、苹果的iMessage、Viber提供免费电话、aceTime支持iphone和ipad用户的免费电话以及视频通话,这些免费的应用给运营商带来了冲击。正如中国移动集团总裁李跃所说:“互联网商业模式对我们的竞争,十年来从来没有间断过,始终给公司巨大压力。如果没有政府的保护,电信运营商没有各种进入门槛,我们的语音业务,就有可能被互联网公司取代。”随着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用户使用移动智能终端比例大幅增长,2013年预计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将超过50%。

二、微信等移动互联网OTT业务快速发展对于运营商移动网络的影响

业务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带来时延短、速度快、流量大等特点,从去年开始,以腾讯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业务)开始蚕食电信运营商传统语音、短信业务市场。根据工信部今年数据显示,由于微信、微博等业务的替代效应,运营商的点对点短信业务量有了明显的下滑,但OTT业务的快速发展对于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信令资源的占用又成几何式的增长,终于引发了今年4月份中移动与腾讯同台论战,并引起了微信是否应该收费的全民关注。

以下我们从技术层面解析下为什么微信OTT业务快速发展会严重挤占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信令资源,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改变此现状。

随着这两年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类似手机QQ、手机微博、微信等手机应用软件的使用,会带来大规模小数据量的频繁交互,该类业务流量的建立和释放一般是通过信令信道承载的。

那么,频繁的小流量数据交互大量消耗信令信道资源,导致信令量的增幅远大于业务流量的增幅。简单来说,这些应用会周期性地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报文保证用户永远在线的状态,引起已释放的连接重建。为了保持永远在线的状态,各种应用客户端会向服务器不断发送“心跳”,保持其“永远在线”状态。

根据统计,智能终端上这类软件所引发的无线信令流量是传统非智能终端的10倍以上,这进一步增加了智能手机产生的信令。同时,必然会影响终端与网络之间的空中接口的信令处理能力,那么一旦信令信道发生拥塞,就会导致空口资源的调度失控。这时,即便空口资源是空闲的,终端也无法使用。这种情况很容易引发雪崩效应,当终端申请不到空口资源或链接不上网络,就会不断重试,导致信令信道更加拥塞,直到瘫痪。

三、移动核心网网络的演进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改变

那么我们讨论下相应的信令风暴在国内各运营商的网络中各有什么影响呢,当前国内三大运营商核心网侧设备绝大部分已完成设备硬件升级,核心网网元设备已升级至软交换设备,实现了控制与承载相分离,但国内网络升级的模式是2G网络与3G网络叠加组网,还未全网升级至3G网络,只是部分局向完成了IP化升级,相关网元内部实现了信令IP化承载,全网绝大部分网元之间的信令还是承载在原有2G、2.5G的TDM网络上。因此当前类似微信这样“永远在线”的应用,对信令的占用更多的是在传统2G、2.5G的网络上,如果“心跳”过快过多,就会导致运营商的网络出现问题,甚至瘫痪,但在3G网络应该游刃有余了,下面我们分析下不同时代的网络结构下用户的上网方式:

让我们先从2G网络聊起吧,遥远的2G时代(10来年以前),数据通信设备还未普及时,这个时期还没有针对数据通讯的分组交换设备,移动网络主要分为接入网和核心网。接入网就是2G时代的基站(大家随处可见的大铁架子)和基站控制中心,手机用户通过最近的基站,注册并可以使用短信和通话等服务。 核心网就是完成各种电路交换,帮助海量用户接通电话或者短信的核心设备(可以理解为云端核心的服务器)。通过电路交换域可以上网么?答案是可以的,可以通过附加模块使用数据服务,但是速率非常低,十几K。关于升级?接入网的设备众多,部署艰难,费用昂贵,相对而言设备制造商的利润也高,一卖就是以万台为单位,遍布全国。核心网设备智能化程度高,设备数量少,容易直接升级换代,反而容易成为购买基站后的赠品。以上的特征从2G到4G都适用,即:运营商升级核心网比较容易,升级接入网很艰难。

2.5G到底是什么:大部分用户经常有疑问:同样的手机,同样的语音短信服务,为啥开通了上网服务的号码就是2.5G,其实手机,基站,电路域都没有硬件上的变化,只是增加了分组交换设备(分组域),把需要上网服务的手机用户引导到这边来实现。分组交换域的主要设备就是GPRS服务节点(SGSN和GGSN),它让希望享受上网服务的2G用户可以直接接入互联网(通过BSS,SGSN,GGSN,再到WAP网关或3W网关)。所以作为我们通讯设备商来说,其实只有2G和3G的区别,2G接入网可以和3G核心网互通(比如上图),3G接入网也可以连通2G核心网。2.5G更多的是个形象比喻,可以GPRS上网的2G用户。大家观察上图,最明显的特征是:BSS(2G接入网)同时和电路域及分组域相连,公用空中信道。也就是说,上网所占用的信道过多,总信道容量是一定的,确实可能导致传统语音短信与上网服务难以共存。举个例子:空中信道的功率是可以由运营商随时设置的,以前丰泽大楼上网的同事很多,当打电话的同事一多,手机上网有时就不灵了,打电话给网管后台进行特殊设置,就可以解决局部网络拥塞问题。这也折射出接入网容易成为业务性能瓶颈。 3G网络有什么好处,会不会发生信道拥塞?3G网络对于2.5G网络上的进化在于:电路域进一步把语音和信令分离,引入多媒体网关,能力更强,且统统把底层协议改造成基于全IP。这个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海量的2G接入网鸟枪换炮成3G接入网。所谓3G或4G的核心技术,都是在接入网上的寻址方式革命,理论上可以把信道总量,资源及连通效率提高数十倍以上(4G更高)。

四、全网IP化对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促进作用

3G时代是否会发生信令拥塞事故?

接入网的容量即能力大幅提升,基于IP的全网互通,目前的压力理应不再是瓶颈,但如果实时海量数据业务成十倍的提升,也有可能迎来新的拥塞故障。核心网的全IP升级和容量提升相对容易很多,通常不会成为业务瓶颈。 用户上网的信令流程是怎样的?很简单,通过信令来回握手建立协议上下文,然后数据包就可以飞来飞去了,除非一方断开数据链路。

因此要支撑当前人们使用类似微信这样“永远在线”的智能应用的业务需求,还需要运营商修好内功,做好网络升级部署,适应网络技术的演变,市场的快速发展,做出相应的变革实现移动互联网快速转型。

人们建立了移动互联网来对通信进行革新,同时为电信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服务提供商及其客户带来众多想所未想的机会。但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使互联网移动起来,它还为数以百万计的移动电话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基于位置和时间的随时随地的服务。

互联网协议(IP)技术是推动移动互联网成为现实的动力,它能够顺畅处理移动网络上所有类型的通信。人们付出了巨大努力来开发支持新型实时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新IP标准。有许多工作组,其中包括第三代合作项目(3GPP)和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都在努力构建一种支持移动通信的全球IP网络。

这一工作考虑到了以前所获得的经验,即任何通信种类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和自然的结果。移动互联网将建立在现有的和即将出现的技术之上,从无线应用协议(WAP)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到高速第三代(3G)业务。

为了理解全IP网,有必要先来了解IP。IP是正在持续发展的一组重要技术,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将有望实现几乎无限的地址容量。作为一种能够传输数据、话音和视频且不会牺牲质量或性能的真正的多媒体技术,IP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移动网的IP化对于网络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它能够有效提升网络的性能、新业务支持能力和用户体验,并且保证移动网的长期演进和发展。

构建更安全的架构:区别于传统的TDM网络,IP网络具有灵活的自主路由寻址能力,这样可以很方便实现移动网元之间的备份功能,保证BSC/RNC实现到主备MGW/SGSN的备份,或者BTS/NodeB到BSC/RNC的备份,这样在这些网元节点故障情况下,业务能够得到恢复保护。更高的容量和带宽:HSPA技术引发高达5倍于GSM的传输带宽需求,传统SDH方案面临资源瓶颈,并且扩容难度较大。采用IP组网方式能够为基站提供FE/GE接口,FE相当于50个E1的带宽,基本上可以一劳永逸满足基站的带宽要求。同时,整个网络能够提供10GE以上的带宽,接入更多的基站,而且保证接入基站同时可以接入更多的其它业务。更低的建设和维护成本:传统E1、SDH、微波建设和扩容成本较高,HSPA技术将引发传输成本飚升,网络需要持续扩容;而且基于TDM方式传输资源难以共享,带宽资源利用效率低。采用IP组网方式后续端口扩容少,相比传统的TDM组网,IP设备成本和网络维护人力成本低。更高的复用效率,可提供差异化服务:传统TDM组网方式采用刚性管道模式,不同接口之间的带宽无法共享,带宽资源复用效率较低;而且不能针对业务进行分类传输管理和差异化服务。基于IP分组的组网方式可以在链路上进行带宽复用,有效提升带宽资源的利用效率。

IP组网支撑更丰富的业务,提升用户体验:从实用经验来看,传统SDH组网很好适应了语音业务的承载,但是对于多业务支持,特别是IP业务支持方面能力较弱。基于IP的组网不仅可以解决语音业务的承载,而且可以实现综合业务承载,提供网络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增值。基于IP的弹性管道(200ms缓存、WRED流控技术支撑)很好适应了数据业务的TCP流量机制,传送效率和速度更快,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可平滑演进支撑全扁平化的移动网络架构,支撑FMC架构:基于IP的组网天然可以支持基站之间的本地交换,RNC/BSC之间的本地交换,这样可以支撑构建一个完全扁平化的移动网络架构(LTE/SAE:致力于推进移动网络的扁平化)。

根据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趋势与我司移动网络演进的方向,集团总部针对移动网络全网IP化的进程进行了统一的部署,明确了中国联通IP化改造的安排。计划2013-2015年完成移动核心网IP化改造,IP化的推进将有效降低移动长途网络建设投资,最终实现现有5张长途网的整理,将简化现有分层的网络结构,提升投资效益,降低网络运行成本,节省传输带宽,降低承载网络建设成本,将为公司网络升级至4G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我司集团总部对于全网IP化进程部署

第6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移动通信;互联网;优势;发展

研究表明,随着人们进入数字时代步伐的日益加快,当下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技术毫无争议成了全球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亟待挖掘的两大行业。越来越多的人期望在使用移动通讯的过程中能够快捷的与互联网相对接。令人欣喜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刚好满足了社会大众的需求,这是由于其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才更显得引人注目,了解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从而探索出实现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结合的有效策略,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

1 移动互联的技术优势

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是结合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优势的一项新兴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与传统互联网相比,它不仅仅有效的实现了对两大支柱产业的技术成果融合,更直接方便了用户群体的使用,更加的人性化、科学化。具体来讲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首先,从携带上来讲,移动互联网使用更加的方便,由于移动设备本身所具有的高便携性这一特征,移动互联网本身也具有便携性这一特点,和传统的利用电脑上网相比,上网的时间、地点局限都被大大的破除,人们能够实现在任何地点时间随心所欲的上网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第二,更加注重保护用户个人隐私。由于传统方式的上网都是利用电脑才可以进行的,这就在客观上造成用户上网的时候十分容易被过往的人观看到其在做什么,不仅仅如此,电脑互联网本身所具有公开透明开放的内在特点,使得PC端系统的用户信息很容易就备查找到,相比之下移动互联网用户将不再需要把属于自己移动设备上的信息告知给他人,也不一定非要进行信息共享,这就为保证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做出了一定的积极努力;最后,在实用性上,移动互联网在使用上也更加的方便,移动互联网能够创造条件用户利用移动通信、互联网两者相融合的方式来完成他们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上尤为便利。

2 实现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发展的有效策略

要促进移动互联网这一新事物沿着正确的方向更好更快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外部政策环境的有效倾斜,更需要通讯领域自身的努力。笔者以为,从外部环境上讲,工信部对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植是十分必要的,这是移动互联网能够更好更快发展的必要外部环境,关系着其作为一种新型技术,能否得到国家政策上支持与认可的程度。事实证明,在这一点上,我国政府已经做出了十分有益的努力。其次,在于我国通信领域自身,众所周知,我国的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相交于世界其他先进国家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事物,其出现为我国通信领域早日走入世界先进行列带来一个新的契机。

为保证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以及推动下,快速的发展。笔者以为可以在以下两方面大下功夫:第一,加速信息网络建设的全面升级,尽快的建立起能够全方位覆盖我国国家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只有基础设施落实到位,才能够保障可以有更多的用户能够真正地享受到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优势,才可以为权利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支持。因此,移动公司需要尽快的建立起发展规划,并投入大量的精力放置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在有条不絮推进移动互联网的过程中,注重推行第四代移动通信试验,确保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能够在基础设施过硬的条件下,顺利推行。这是移动互联网得以顺利被用户接纳、让广大用户享受到便利的首要条件,更是要顺利推行新业务的必要前提准备,只有在这一方面将各项工作做好,才能保证以后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第二,创造各种条件,积极推进技术和业务的融合,并不断地为其创新发展作出努力。由于移动互联网上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其提供的各种服务与应用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这就造成在现实应用中,其比较优势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基于此,通讯领域必须将重心放置在推动基础通信业务快速转型上,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的便捷优势,在大力挖掘、利用应用平台的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下,通过推动各种新应用的出现,诸如导航APP、打车APP等等,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广大用户可以很明确的获得移动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传统互联网难以兼具的优势之后,增加他们对于移动互联网的认可程度,使他们能够认可移动互联网、接受移动互联网,从而使用移动互联网这一新技术,只有在有利的外部动力下,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而十足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移动互联网的最终目的在于服务用户,只有其本身所提供的各种应用真正的满足用户需求,广大手机用户才能够接受它、使用它,这是关系着移动互联网融合效果如何的核心指标,因此,必须着力建设起技术开发部门,在进行问卷调查、网上调查的基础上,真正了解客户需求,探索出符合客户心理需求的应用应该是各项工作的重点。

依照权威机构尚普咨询在2012年对外公布的《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深度调查与研究投资咨询报告》,我们可以发现,截止2011年末,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目已经远远超过4亿,而且其数目还呈现出十分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就预示着移动互联网有着一大批的潜在用户,通过各方面努力,积极建构起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相互结合的外部环境,不仅仅是服务中国用户的客观需要,也是通讯领域要自我完善、快速与国际接轨的客观需求,必须对其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第7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标识资源; 号码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6. 051

[中图分类号] TN92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6- 0081- 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也是与时俱进,使21世纪成为了一个高科技的时代,引领人们的生活进入了信息化、通讯化的3G网络覆盖时代,使用的人与日俱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被广泛应用。这样就导致移动互联网的标识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下面本文将探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对标识的需求,并深层剖析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各种体系以及对标识的识别方法,同时也达到让更多的人了解移动互联网的目的。

1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与发展现状

1.1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

目前移动互联网被广泛的应用,除了体现其移动性之外,在使用上也较为便捷,服务的种类具有多样化、高效化以及个性化的特点,同时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

1.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相当的迅速,它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步入了信息化、通讯化的时代,是信息化革命的转折点。推动了21世纪科技、信息和经济的发展,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1.2.1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移动互联网的核心部分是互联网,其根本是应用与内容。主要是由移动网络、应用服务以及移动终端这几个部分构成。主要从各层面对其定义:从户型定义,指的是借助移动终端(手机、笔记本电脑、上网本等)通过通信网络来对互联网加以访问,并且实用互联网业务;从技术对其定义,指的是以宽带IP为核心,同时可以提供多种服务的网络。

1.2.2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

目前主要分为3大类:① 移动通信业务的互联网;② 有固定的互联网向移动的互联网的移动终端复制,从而使两者在业务体验上具有相似性。③ 将互联网功能和移动通信有机的结合,使得在业务上更具创新性,和固定互联网有一定的差异,同时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方向。

2 移动互联网对标识资源的需求

2.1 移动互联网标识体系的现状

互联网的标识体系主要由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所决定的,主要包括了密码、互联网标识资源以及移动通信号码等。

2.2 电信网业务标识与互联网业务标识的差异

电信网业务的核心是电信网,业务主要驻留于电信网,业务数据以及业务签约由运营商管理并控制,其表示具有全球唯一性,其表示主要包括业务号码以及用户号码。互联网的业务数据以及业务签约由SP进行管理并控制,呈垂直性的应用模式,只需要保证在本业务系统内的唯一性。所包括的标识资源主要包括域名、标识用户的用户ID、E-mail地址以及IP地址等。

2.3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标识分别类

2.3.1 用户标识

用户标识主要存在于需要用户输入相关信息注册并登录才可以使用的网络业务中,其具有代表平台唯一性用户的特点。识别的方法主要包括:用户姓名、平台ID、E-mail、手机号、账户号以及用户自定义的字符,主要作用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它有可以分别为无标识和通信网标识E164/E.212。其中无标识指的是用户不用输入任何相关的标识,对所有的用户都是开放的,主要包括了搜索以及浏览等。通信网标识E164/E212主要指的是IMSI编号以及E164,一般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类的业务之中。当电信终端用户与互联网用户进行联通的过程中,则需要用户分配具有通信作用的E164号码,加入用户是通过移动网进入互联网,则需要用户分配IMSI编号。

2.3.2 业务平台标识

主要分为两类,包括域名、URL、IP地址以及短消息服务类代码标识。在进行短消息以及多媒体消息互换业务的过程中,业务平台的标识主要是短消息服务类代码,业务的标识主要包括了手机营销、手机银行、电子商务、移动办公、移动支付以及手机邮件等业务。

3 典型移动互联网业务中的标识应用

3.1 微信业务

作为近年来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全新的手机即时聊天软件,微信可以让用户通过微信好友以类似短信、彩信等方式进行联系,它不支持与飞、微信用户联系。在微信平台上会为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微信号,同时以微信号作为用户标识;同时微信还可以通过手机号、QQ号、电子邮件地址进行注册,从而与联系人建立即时通信;同时用户还可以整合已有的微信号、手机号及QQ号进行朋友查找。

3.2 苹果公司FaceTime 业务

苹果公司开发的一款免费视屏聊天软件FaceTime,能够实现iPhone、iPad、mac、iPadtouch之间互相联络,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使用苹果公司开发的IOS 系统。用户可以使用默认的用户手机号码作为自定义用户标识,同时电子邮件地址也可以作为用户标识,iTouch、iPad、mac等设备也是如此,这就能够通过这种用户标示方式建立各用户间的视频通话。

3.3 Skype业务

作为一种网络即时语音通话工具,Skype 非常快捷地为世界范围内的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免费育婴通话服务,这一工具同时兼备了IM的其他功能,目前对通信行业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3.4 Google Voice业务

Google 推出的一项全新电话服务业务,Google Voice能够把用户个人拥有的众多电话号码整理集中至一个号码,与此同时还增加了许多增值服务,这一技术核心来源是2007年被谷歌收购的GrandCentral 通信公司,那么随着Google Voice 业务的正式投入运营使用,这也标志着谷歌公司加入了VoIP 的阵营。

4 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中对电信号码资源的需求

主要体现在:移动互联网业务对E164号码资源的需求以及移动互联网业务对IMSI资源的需求。互联网公司利用号码资源为用户提供E164号码,使之与传统的电信用户相互连通业务;互联网公司直接借助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用户标识为MSISDN号码;再者就是供应商借助E164号码为用户提供业务。

第8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范文

引言

最近几年,通信业发展潜力最大的两个领域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从逻辑上讲,我们需要进一步对这两种技术进行结合,以便使信息接入既不受信息源的限制,也不会受接入者的位置限制,因此产生了无线移动互联网。它的出现给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此,人们便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多种多样的多媒体信息。但一开始为互联网设计的互联网协议是针对有线网络的,由于无线链路本身具有固有的波动性、不确定性等缺点,在无线链路上传送时这些协议的性能将会大大减少,因而,怎样提高移动互联网的性能和怎样发展无线移动互联网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就将对移动互联网及宽带无线通信的未来发展进行详细的介绍。

1、移动互联网发展呈现多元化

在上世纪90年代,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发展;随着用户对无线服务全业务类型和泛在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移动通信宽带化及宽带移动化的特点,“两化融合”的推动使移动互联网成为宽带无线通信的主要发展目标。

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不再是障碍,使用手机观看视频也将不再是看上去很美的情况,用户、运营商的期待值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然而,音视频业是实现让所有人都能通过任何一种物理网络方便地获得所有想要的信息服务,它的最终目是实现无所不在的视频。语音短信和视频呼叫的互动,所有使用者都可以收到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实时消息,并能够用音视频、文本或图片等信息与其他人互动。Www.133229.cOm

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多媒体业务不仅仅指单向的用户接收信息,还指更多模式的互动。呼叫中心可以使用这样的互动和用户进行更好地交流,使用户更直接地感受运营商以及企业的服务,更高的满意度指数由双向的沟通所成就。视频博客、移动广告、远程协助、点播影视剧等是基于ip的应用,如多媒体彩铃、视频会议以及统一通信等传统网络的视频服务都将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3g网络在行业运用当中有如下特点:第一,在行业运用当中,3g的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二,我们3g网络的生机和活力将通过行业运用散发,在我们将3g和视频识别技术结合起来以后,使得各个行业应用的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金融、保险、环保、防汛监控、危险品等各方面行业运用都有着丰富的客户需求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得到拓宽,行业的服务内容得到丰富,行业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由于3g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原来移动通信已经没有办法涉足,或者极少涉足的行业运用3g时代可以得到方便的解决和实现,行业的内容得到了很大的丰富。

在3g全球化的过程中,市场应用的潜力和行业应用的前景是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的。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行业对3g应用的需求更加凸显,用户对高带宽移动通讯网络的需求更加迫切。行业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需求点:提高效率型,节约成本型,以及资源集中型。各行各业都拥有较少的高精尖人才,所以,各行各业都希望解决的难题即是创造更大的价值。

2、无线通信网的发展呈现宽带化

基础信息论的发展呈现出从点对点到多点对多点信道的特点,其中mi—mo——多人多出是它的具体表现;信道容量可以成倍地提高;带宽和天线发送功率不增加;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

理论上讲,随天线收发数目增加,mimo容量也会增加,但是,受信道环境、子信道独立性等制约,在实际应用中还无法实现理论容量。业内探讨的问题成为如何进一步提高mimo性能,mi—mo研究突破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类信道环境下预编码最优码书设计;二是多用mimo预编码码书设计,在此情况下,产生了多天线预编码技术。

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关键的技术之一,协同多点传输技术可以很大提高小区边缘用户性能以及系统平均吞吐量。在comp的多项指标中,作为反映网络最大承载能力的衡量标准,容量备受产业和学术界的关注。然而,目前我们关于comp的容量研究大都是从方案设计及仿真分析得出的。

将来宽带无线通信网重要的发展方向及关键技术之一是网络编码和网络信息论,它使得用户间信息独立的特性被打破。由于无线通信有限频谱资源和用户无限的速率需求存在矛盾,利用无线电磁波自然叠加网络编码和特性,物理层网络编码应运而生。

第9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LBS 发展策略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统计报告(2011年7月),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为65.5%①。促使移动互联网不断加速发展的主要是两方面:多样化的智能终端和3G通信网络的发展推动。

从智能终端方面来看,以新一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平台设备已经相当普及。硬件方面,根据信息行业的摩尔定律,用于生产智能手机的芯片性能每隔18个月就会有质变级别的提升,周期性的降价也使得智能终端走向普通用户。至于应用软件,主流智能操作系统如iOS、Android等的开发已经进入标准化阶段。据易观国际数据,2011年第一季度3G手机销量达1907万。因此,移动互联网时代位置服务发展的软、硬件基础都已具备。

从全球范围来看,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全球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会超过传统互联网。著名风险投资公司KPCB于2011年的《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就提到:脸谱的5亿用户中有2亿为移动用户,且活跃度远高于PC用户;推特用户中有一半为移动用户,40%的微博消息来自移动设备②。

二、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服务的概念与模式

1、LBS的定义与内容

上世纪70年代美国颁布“911”服务规范,要求移动和固定通讯运营商实现紧急情况下以跟踪并显示呼叫911号码的电话所在地。1994年,美国学者Schilit将“位置”与“服务”结合,提出了基于位置服务的三大目标:你在哪里、和谁在一起、附近有何资源。2004年,学者Reichenbacher将用户使用LBS的服务功能归纳为这样几个类别:定位、导航、查询、识别、事件检查③。可见,早期的LBS服务更多地追求定位追踪功能。

LBS是由移动通信网络和卫星定位系统结合的一种增值业务,通过一组定位技术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并提供给移动用户本人、他人及通信系统,实现相关信息服务的业务。值得注意的是,单独的位置信息不再是最终的服务,它需要结合有效内容的服务才能称得上是完整的LBS。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导航服务作用是有限的,以导航为最终目的的服务往往只在用户处于相对陌生的环境时,才能满足用户需求。

2、LBS基本模式④

首先,用户将信息上传到平台,进行信息管理与,根据需要决定开放的程度和内容,当用户需要开始基于位置的互动时,首先向平台开放定位搜索功能,并允许别人对自己进行定位。最后,平台利用其定位功能对用户进行定位,并对用户指定区域进行定位搜索,同时向用户提供所在地区的相关服务信息。用户根据反馈结果决定是否建立联系。

3、国内LBS业务市场现状

目前国内的应用市场上,热门LBS应用主要是三大类:签到类,代表应用有街旁,切客,浪微领地;信息类,代表应用有大众点评,布丁爱生活。后来出现的特色LBS服务还包括,结合了豆瓣同城活动的“对角网”,专门针对在旅行途中的“同行客”,以及寻找附近ATM机的“ATM位置通”等解决人们日常生活难题的有趣应用,以及结合了地理位置技术的即时通信手机软件,如“米聊”,“微信”。

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LBS业务市场起步比较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据以往经验,中国市场逐步成熟至少需要两到三年。不过国内的LBS发展也有许多有利条件,比如:用户对LBS增值业务的需求增长;移动运营商有推动该业务的内在动力,同时3G网络的不断普及,也打下了良好的网络基础。移动终端设备的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多,价格逐渐走低都将有利于LBS服务在我国的发展。

三、LBS发展遇到的挑战

国内LBS的发展依然停留在简单模仿国外的阶段,用户对LBS的兴趣正在逐渐消减。以“签到”功能为主的传统LBS,在用户数上遭遇增长瓶颈。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3G通信仍需大力普及

国内的3G网络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尚未真正做到普及。在发达国家,3G用户数在所有移动用户数比例在30%左右。根据运营商的战略分析,至少需要3至5年,3G普及率才会有质变级别的上升。未来几年内,借助国内强大的用户基础,3G通信将与全球发展趋势一样向高速率化、宽带化方向发展。另外,在3G通信市场环境成熟之前,2G和3G网络将长期共存。我国三大运营商的3G制式并未统一,移动、电信、联通分别采用不同的制式,普通用户对3G的概念还非常模糊,所以还要等到技术上,政策上,用户认知度达到一个比较合适水平的时候,会出现用户发展的高峰期。

2、用户需要一定时间和条件的培养

除了之前提到的对3G的认知尚不清晰以外,目前用户总体上对位置签到服务认同不高,用户规模基数过小,用户黏性不够高。手机用户可以通过“签到”获得积分、勋章,更多是娱乐或者是尝鲜,这种情况下用户的兴趣很难得到保持。从用户使用LBS的数据来看,有超过一半的用户只是偶尔使用LBS应用程序,LBS的应用频率还是很弱,很多人在“签到”之后没有可选的后续服务,因此显得整个服务拓展性较低。所以,必须要能给用户带去真实的优惠和好处,他们才能保持长久的积极性。

3、还没有找到完美结合社交与位置的融合点

目前,除了专门的签到应用软件外,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站也具有类似功能,不过各大门户都涉足该领域,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功能同质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却没有在本质上将社交网络与位置信息结合。

4、商家资源尚未充分开发

单一的LBS服务的还有个问题就是没有充足的商家资源。虽然曾经风靡一时的各类团购网站试水O2O(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的效果不赖,但对LBS而言从线上到线下,用户无法从服务本身获取足够数量的有效信息。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服务才是产品实现价值的本质。

5、支付问题

在得到充足商家资源之后,理想的盈利模式应该是用户拿着自己签过到的手机去和商家结算。但因为在技术上、政策上、安全上都还有很多需要考虑完善的地方,比如之前推出的移动支付方案普遍存在一些局限,大多仅仅是实现了手机远程支付功能,并没有真正地把移动支付技术和银行业务结合在一起。另外,由于涉及到个人财产,安全问题也需要谨慎对待,这些都对手机支付的推进形成了一定阻力。

6、资本支持不足

LBS行业发展趋缓的原因,还在于缺少资本的支持。LBS网站多为自发投入,发展环境没有想象中那么宽裕。现在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凭借已有资产收入涉足该领域,新兴企业如果长期不能大量融资,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

四、LBS发展策略初探

1、扎实通信网络基础

加快普及3G通信,一是能打破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壁垒,统一3G制式;二是借助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把3G手机的价格控制在普通老百姓能接受的范围内;三是促进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有利于3G通信的政策法规。

2、结合社交网络加速培养用户

定位技术解决的是地理位置,实质上是“Position”的确定,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则是将地理位置向社会位置,即LBS中的“Location”延伸:一方面通过位置感知用户所在的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挖掘地理位置背后的社会属性及关联性,形成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提高用户黏性。类似的此类以真实好友关系为基础的SoLoMo应用,其优势是其他LBS服务难以超越的。因为用户更加愿意与真实生活中的朋友分享相关的信息,这些内容往往更能被信任,如通过与新浪微博、人人网等SNS网站合作,让用户在LBS网站的相关信息可以同步到其他社区,帮助用户扩大信息共享圈,提升用户体验,扩大影响力。

3、借助商务给用户带去实在的实惠

除了借鉴国外有创意的运营模式,国内的LBS服务商也需要考虑更加实惠的方式,以吸引用户的注意。须大力开拓城市生活消费信息服务领域,并搭建一个能够把消费者和商家连接在一起,结合B2C模式,并具有足够用户黏性的平台。比如已加强与大品牌的合作。活动形式可以包括通过签到,累积积分或者勋章升级从而换取优惠或奖品。

4、尽早确立有效的商业模式,吸引投资

5、完善支付流程,提升LBS使用体验

只有尽快统一运营商和银联的技术标准和政策规定,并且大力推广、搭建手机支付点才能慢慢从根本上解决LBS的盈利流程。

综上所述,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前景无限,只要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拓新型商业模式、完善相关政策,相信未来几年内的LBS服务市场将会得到良性发展,间接改变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

参考文献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28)

②Matt Murphy/Mary Meeker:TOP MOBILE INTERNET TRENDS,2011年2月

③程士安、陈思,《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技术平台的传播规律――以“街旁”为例解读技术赋予信息分享的新权力》,《新闻大学》,第106期

④邵晓,《基于LBS的移动社交传播模式及应用研究》,《东南传播》,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