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教育培训方案范文

社区教育培训方案精选(九篇)

社区教育培训方案

第1篇:社区教育培训方案范文

上海市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紧密结合上海市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岗位资格培训为基础、以继续教育为重点、以专题培训为补充,坚持学校档案专业教育与档案管理岗位业务知识培训并举,逐步构建了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了不同需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1、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确保档案教育培训的规范、有序开展

在新修订的《上海市档案条例》第12条中明确规定:“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根据档案工作的要求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参加档案业务培训。”这为上海市各级各类档案部门档案人员参加培训提供了法律保障。

上海市档案局注重全市档案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设,各区县档案局建章立制,建立并完善了一整套档案教育培训工作制度,从而为规范管理提供了依据。

长期以来,上海市档案教育培训活动工作规范有序,逐步形成了二级管理、四个统一的模式,即:市档案局和19个区县档案局按照统一管理、分级培训的原则,档案管理岗位业务知识培训实行材,统一课时,统一考试和统一发证。“十五”期间,全市共计约7000人参加档案管理岗位业务知识培训。

档案管理岗位业务知识培训的七门科目均使用由上海市档案人员专业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统一组织编制的《档案专业系列教材》(240学时)。考试采用两种形式:四门考核科目在各个培训点就近考核,使用市档案局统一试卷;而三门基础课在各个区县档案局培训结束后全部集中到上海市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参加统一的上机考试,从而规范了档案人员培训管理,保证了教学质量。

2、领导高度重视,培训成效明显,形成了务实高效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各级档案局领导的高度重视成为档案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各区县的档案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和场地获得保障,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办学条件得到提高。市区档案局均设有专门的档案教育培训管理机构和人员,各种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有序,严管与疏导结合。通过市区县联动、统一管理、分级相对独立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各个档案局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培训活动中建立了各自的办法、制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档案教学管理模式,教育培训成效明显,因此近年来上海形成了一个务实高效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3、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培训体系。

上海在开展档案教育培训活动时,做到了多层次宣传发动、严格组织管理。档案教育培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档案教育培训工作日趋制度化,正常化。通过针对性培训与入门常识培训相结合,理论和实际应用培训相结合,以及基础性与提高性培训相结合,提高了档案干部的综合素质,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培训体系。

自1998年上海市档案局与上海市人事局联合发文,在全市档案专业技术人员中实施继续教育以来,市和区(县)两级档案部门上下合力,全面开展了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为改善档案人员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引导档案事业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全市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档案人员在2000多人次左右。

根据档案工作的需要,各区县档案局还进一步结合实际,就某一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了专题培训活动,拓宽了档案人员知识面,提高了档案人员的整体素质。如,为进一步提高档案人员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的文档操作技能,2003年起,市档案局以“计算机文档管理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开展专题教育,收到了很好的实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和专题培训使基层档案人员及时获取了知识,掌握了新技能。加之区、县完成继续教育时任务明确,操作程序有序,上海市档案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4、 档案学历教育、档案系统自考辅导工作发展良好,形成特色

档案工作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有创新意识、有管理能力、有专业技术的档案人才。在深化上海档案教育与发展档案事业中,上海市档案局注重与设有档案专业的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等院校保持密切联系,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适用型人才为重点,分层次抓好档案专业学历教育。1999年上海市档案局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联手开办档案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2004年,与上海大学联合开办社会学(社会学与档案学方向)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从而为上海地区高层次档案人才培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作为档案学历教育的一种补充,上海市档案局于1996年4月起委托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开考档案管理专业。1998年10月,又增设了独立本科段,为上海市档案干部提供了提高学历,自学成才的途径。至2003年,共有专科毕业生1112名,本科毕业生124名,从而办出了档案系统辅助自考的特色。

二、 师资管理持续发展,常抓不懈

至今,上海已建立了一支以兼职为主、专兼职结合的170余人的档案专业师资队伍,坚持不懈地抓好档案专业兼职教师管理成为档案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工作。上海市档案局坚持严抓档案专业兼职教师入门关,按照《上海市档案教育兼职教师管理规定》选拔业务骨干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同时结合档案专业系列教材和新建题库的使用,积极依靠高等院校专业教师,加强兼职教师的业务研修,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定期开展较大规模的全市性教学辅导活动,着力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加强对档案教育培训和师资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充分调动兼职教师的积极性,有力保证档案教育培训的正常开展。

正是通过兼职教师的资格培训、教研活动、进修班、课后学员评议与反馈形成兼职教师的隐性竞争机制,以年度综合考核、2-3年全市范围的评先表彰以及每年档案系统教师节等活动,来加强教师的培养和长效管理。积极倡导兼职教师注重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突出实效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教学,鼓励兼职教师积极参与档案科研以及档案学理论研究。目前,上海已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档案专兼职教师队伍,实现了全市档案教师资源共享。

三、打破常规,简化高效,探索档案教育现代化管理新路

按照上海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档案教育培训要提高现代化水平。

2004年,“上海市档案干部培训考试系统”在上海市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正式运行,自此,上海市档案管理岗位业务知识培训的《文件管理》、《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三门科目采用计算机题库统一考试。计算机辅助岗位培训考试,成为上海档案教育培训对传统考试形式的一大突破,也为今后的档案管理岗位培训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此同时,《档案教育与培训网络管理软件》正式运行,实现了档案教育培训工作日常管理简约化和现代化。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档案岗位培训教学手段现代化,上海档案局倡导各培训单位不断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方式,积极运用电化教育设施和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档案管理岗位培训在使用材的基础上,2005年本市结合新编《档案专业系列教材》的使用,组织完成了原则统一、内容一致、形式多样的全市统一的档案人员培训七门科目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编制。多媒体课件在全市各区县档案局的全面使用,既有助于规范培训内容,确保教学质量;又对各区、县岗位培训教学设施现代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四、积极利用档案网站和社会网络资源,拓展档案教育培训平台

中央提出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战略任务后,中共上海市委领导针对上海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和方法的新思路。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于2005年创建了“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城”,目前有5万多干部参加了在线学习。

为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海市档案局积极与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城服务中心、市紧缺人才培训办公室等多方协作,2006年12月中旬,《档案知识ABC》、《档案中的历史记忆――民国时期》、《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新课题》等三门档案课程陆续在“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城”中正式开设。这是档案教育培训工作在内容、形式和管理上的一种创新和突破,是对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必要补充。

第2篇:社区教育培训方案范文

一、培训质量监管的缺失

(一)领导对质量监管的意义认识不足

许多学校领导对成人教育认识不足,重视培训的数量,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迎合社会流行的浮夸风气,对培训的质量则无暇过问。当然笔者并不反对一些学校对自己辛苦组织起来的培训工作的宣传重视及采取的方式,但这一切都必须以有成效、高质量为前提。

(二)学校缺少实用规范的质量监控管理标准

许多学校没有足够重视寻找适用于成人教育培训质量的考评办法和措施。因而参培人员的多少、课堂的热闹程度、领导的主观感觉等就成了教育培训质量高低、好坏的评判标准,这种主观随意性大,没有具体量化标准的评价,没有根据成人教育培训特点而拓展到培训前,延伸到培训后的学员反馈、社会效益等,它仅仅局限在培训课堂上,因而不能全面反映培训质量。

二、培训质量监管的对策

安宜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一班人,自2012年初便成立了由学校分管培训工作的校长为组长、培训部主任为副组长的安宜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农民培训质量考评领导小组,开始了对农民教育培训质量考评、考核的探索。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成立了《安宜镇农民培训质量检测及管理研究》课题小组。课题小组在对全县成人教育中心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他们对学校自办的各期农民培训质量监管的思路和方法。

(一)培训方案申报公示,培训监管抓早抓前

年初学校培训部组织安排全年的培训计划,将培训时间、主讲教师、培训地点、培训专题等进行公示。培训前一周,学校培训部要求担任主讲的教师,将培训方案按照主讲的内容、培训的目的、讲解重点、讲授方法、讲稿等材料上报学校培训部,由培训部主任组织教师进行审核。培训方案提前申报公示,将培训监测工作前移,能够引起教师对培训工作的重视,有利于学校对培训工作的管控,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情况、预测效果,为领导干部和其他教师随堂听课、评价课堂作好思想和心理准备。

(二)落实随堂听课制度,培训监管抓教抓学

成人教育中心组织的教育培训,无论是校领导主讲还是教师主讲,成人教育中心必派一名校领导和一名教师跟班听课,这已经成为安宜社区教育中心培训安排的一项自觉行为和“铁”的制度。随堂听课和跟班听课的目的,一是监测教师的讲课质量,二是监测学员的学习情况,同时还能够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在课间休息等时机进行适当调控。对学员的监测评价也是评价教师课堂质量的重要依据,这就使教师必须改变以往自己为中心,教师唱“独角戏”的陈旧的培训套路。

(三)实行培后跟踪调查,质量监管评价多元

跟踪调查、回访制度,实行培训效果由单一的学校自身评价,延伸到学员、社区居民、党员干部乃至社会各类群体的多元化评价,能够更加有利于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培训效果,对今后开展各类培训具有指导意义。

培训后的回访制度,就是不定期对参加过学校培训的学员进行跟踪服务,邀请他们到学校座谈,了解他们接受培训后的变化,他们对培训学习的需求、工作的感悟,以及总结培训学习的得失,体验学习培训后快乐,与社区教育中心分享学习的成果,听取他们对社区教育中心今后培训工作的建议。

社区教育中心的培训是面向社区居民的全开放的社会培训,它的培训质量和效果如何,理应由社会进行评定,由时间进行检验。安宜镇社区教育中心视培训质量为社区教育中心的生命,他们的全程监测、多角度评价、及时反馈的质量监控模式已经结出了硕果,社区教育中心开展的各类教育培训得到了培训学员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培训质量在不断提高,培训成效在不断显现,学校形象在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红侠.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发展思路与对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2]张学勇.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第3篇:社区教育培训方案范文

一、我镇成人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在县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把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全镇成人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镇成校是全镇劳动力素质教育培训的基地、社区教育的阵地、中专学历教育的中心。2001年被评定为省一级化技术学校,20*年顺利通过了省一级化技术学校的复查验收。“十五”期间,学校装备了拥有20台计算机的电脑室1个,添置新课桌椅40套,配备教师用计算机2台,打印机2台,数码相机1台,并完成了宽带入校。我们以镇成校为龙头,下设19个村教学点,11个社区市民学校,实行“一校多点”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其中县级示范性村成校4所。20*年,镇成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8期,培训2579人,其中举办长班培训5期,短期培训班23期;村级教学点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4期,培训5936人,培训总人数占全镇农村劳动力35.6%。20*年-20*年,招收全日制职高班2个,毕业学生85名。*年-20*年,共招收成人中专班5个,其中3个经济管理专业中专班,1个财会专业中专班,1个药学专业中专班,学员共有236人。20*年-20*年,招收大专班3个,其中“一村一名大学生”乡镇企业管理大专班学员27人。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重要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农村远程教育、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思想,坚持“依法治校、开放联合、产教结合、服务经济”的办学宗旨,以社区教育为抓手,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为重点,主动适应我镇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广大群众终身学习的需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目标任务

(一)加强学校建设,强化内部管理

1、加强成校基地建设。成校要多渠道筹措成人教育经费,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十一五”期间,积极规划和实施成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到20*年,成人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达5亩,校舍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拥有教室6只,多媒体室、电脑室、图书阅览室各1只,以适应我镇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健全制度、科学管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目标,着力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联系村、社区和企业制度》、《教师学习制度》、《教师考核制度》、《教师补贴发放制度》,通过培训、交流、参观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增强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倡“求真、务实、高效”的作风。

3、加强村级成校建设。积极协助和指导村级成校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对村成校教育培训工作的评估和考核,有效发挥镇-村两级培训网络的功能。认真做好县级示范性村成校的创建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县级示范性村成校在教育培训、老年人服务、特色农业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到20*年,村级成校50%以上达到县级示范性村成校建设标准。

(二)围绕地方经济,拓展教育培训

1、加大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根据*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成职校培训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农技、技能、岗位等培训。“十一五”期间,坚持农科教结合,坚持长短班结合,围绕葡萄、蔬菜、花卉等优势农业,计划每年举办2个绿色证书(农函大)培训长班,结合各村实际开展农技短训班12期,农业劳动力获得绿色证书或农民技术员证书达100名。组织被征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面点、服装等职业技术培训,每年使1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1项非农就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实现“提高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

2、积极推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程。牢固确立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探索长短结合、产教结合、校企结合的培训模式,拓展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十一五”期间,依托职成教中心,围绕我镇标准件产业特点,成立一个职工培训领导小组,联系一批有培训需求的企业,推出一组专业技术培训项目,组建一个技能培训讲师团,建立一套灵活的培训制度,积极推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程,为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服务。

3、努力构建社区教育有效模式。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大力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积极拓展社区教育培训功能。“十一五”期间,制定适合*实际的社区教育实施方案,提出社区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积极筹措经费,建立社区教育培训补助制度,营造社区教育良好氛围,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特色的“政府统筹领导,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模式。结合社区实际,指导社区开展思想政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法律法制、人口生育、卫生保健、健身健美、国防教育、文化娱乐等教育培训活动,努力做到休闲生活教育、社会道德教育、人类历史教育与实用技术培训并重,把社区教育融入到整个社会生活中去,促进社区文明程度的提升。把老龄教育列入社区教育重点,根据老龄人的特殊需求制定适宜的教育与服务计划,提高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素质,活跃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4、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辐射功能。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发挥电大优势面向农村开展远程教育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坚持以远程教育为平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探索依托远程教育开展社区教育、实用技术培训的办学模式,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发挥“上挂横联下辐射”的功能,依托电大,按需办学,积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做好电大向农村、企业延伸工作,努力提升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为推动学习型社会形成,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挥应有作用。

四、工作措施

1、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社区教育、远程教育延伸工作都是社会性、系统性工程,必须要有政府的重视和领导,才能使培训工作做到健康有序、卓有成效。基于此,我们要积极制定计划,并向镇分管领导及时汇报,取得支持,积极拓展教育培训工作。

第4篇:社区教育培训方案范文

大家好!

非常感谢大会组委给我区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我发言的题目是“充分发挥县(区)教师培训机构作用,推动骨干教师‘三位一体’培训时效”。

名师是稀缺的社会公共资源,“名师工作室”作为一种专业学习共同体,它的建立将成为我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同时还可以实现名师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加快构筑区域教育人才高地。我省2010年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采取以“名师工作室”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培训模式,我个人非常认同。我区近几年的培训也是围绕着发挥名师作用来开展的。

天河区现有11名在职特级教师,如何发挥他们的引领、辐射、示范作用,切实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培养的质量和效益,构筑天河教育人才高地?经过深入调研,2010年9月,我区印发了《天河区中小学特级教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方案》,明确了工作室的建立、培养模式、主要任务,培养对象的选拔和工作室的组织管理与措施保障。根据该方案,经学校推荐、专家选拔、领导研究,我区已在2010年1月成立了天河区王志远、游彩云特级教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室”由主持人和培养对象共同组成,通过集中培训、分类指导、观摩示范、考察交流、巡回讲座等形式开展培训活动。我区要求每个工作室及其培养对象明确三年工作目标和学年的计划,印制了《特级教师工作室团队工作目标一览表》、《特级教师工作室培养对象年度目标达成一览表》、《特级教师工作室工作年度考评表》等系列表格,帮助工作室及其成员建立了专项管理档案,加强对工作室培训业务的过程管理。今后我区还将陆续成立其它特级教师工作室。

根据“广东省2010年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的要求,我区有三个“名师工作室”已经和即将挂牌开始正式运作。《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2010-2013年)实施方案》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县(区)教师培训机构对“名师工作室”业务管理的职责。作为“三位一体”培训体系中的一员,责任重大,我校将充分发挥组织、管理、协调的功能,力争为“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做到“三好”。一是搞好服务。为进入我区“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的全省骨干教师安排好学习、生活,组织好考察、交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舒心的学习环境。二是开好课程。为骨干教师们精心开设地方性课程;通过集体备课、双向听课、说课评课、案例分析、课例开发、课题研究、教学沙龙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骨干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关注薄弱地区,组织双向交流、异地教学和专题讲座,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三是做好管理。协助省级培训部门制定相关的培训指导方案;加强对每个工作室培训的过程管理,印发“名师工作室”培训前后目标达成的考核、评价的系列表格,做好“名师工作室”培训过程的档案积累,特别是骨干教师培训中形成的教育教学成果;利用网络优势,建立“名师工作室”博客群,展示、交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答疑、解惑,突破教育教学“瓶颈”,记录团队成员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形成每个培养对象的电子档案袋。

第5篇:社区教育培训方案范文

一、诺尔斯的成人教育理论对内蒙古妇女教育培训的意义

诺尔斯的成人教育理论深刻揭示出成人教育的独特性,在妇女培训教育中,内蒙古妇联结合自身机构的性别特色,通过开展各类妇女培训,使妇女享有了各类培训机会,增强了妇女素养和能力,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女性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高

内蒙古妇联通过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对女干部进行参政议政能力提升教育,对农村妇女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和培训,通过生动的体验式授课,使妇女们在做中学,达到了培训教育的目的,也印证了诺尔斯的成人教育理论所阐述的成人教育必须要按照需要开设课程的规律。培训后妇女主动性不断增强,参与镇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机关女干部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更多的女性走上了领导岗位。

(二)妇女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能力不断提升

在内蒙古妇联的领导下,城市对妇女进行的创业就业培训,促使下岗女性和待业女性重新找到适合自身的岗位,比如家政培训中护理老人、保姆职业资格证的获得,这些教育培训促使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展示女性的聪明才智,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能力不断提升,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贡献出巾帼力量发挥出妇女的独特作用。内蒙古妇联在2017年三八节表彰大会上,表彰自治区三八红旗标兵10人,自治区三八红旗手100人,三八红旗集体50个。这些优秀典型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引领者妇女们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女性。

(三)妇女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内蒙古妇联在每年的法制宣传月、三八节、国际家庭日等重要的节点,通过宣传培训,尤其是通过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手段教育引导妇女学法、守法、用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2016年7月兴安盟全盟妇联维权能力建设培训班开班,妇联邀请国家工委特聘高级讲师、婚姻家庭指导师钱荣跃,讲授基于情感投射婚姻问题的调解技巧、生命系统的意义、婚姻问题五大致命伤、卓越四问、沟通技巧等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通俗易懂的技能提升课。培训采取讲座、案例分析、现场演示、交流分享、YY语音直播等形式,有效提升了妇联维权干部的素质能力。通过教育培训妇女们的男女平等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提升,土地权益、教育权益、健康权益等得到有效维护,纠纷案件、侵权案件逐步下降。

(四)家庭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内蒙古兴安盟妇联为增强家庭成员的平安意识、法律意识、文明和谐意识,激发广大家庭及妇女创建平安家庭热情,树立“积平安家庭之小安,创平安社会之大安”的理念,形成“人人讲平安,家家创平安”的良好局面,盟妇联在全盟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平安家庭”争创活动,提出争创六类“平安家庭”的工作目标,即:知规懂法,建守法之家;弘扬美德,建和谐之家;崇尚科学,建文明之家;加强防范,建安全之家;身体力行,建环保之家;热心公益,建爱心之家。通过开展系列教育培训,妇女素质得到整体提升,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孝老贤亲、勤劳致富、勤俭持家、互帮互助的新风尚深入人心,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二、诺尔斯的成人教育理论对内蒙古妇女教育培训的启示

(一)对妇女的培训要建立长效机制

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纲要在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中,强调提高妇女终身教育水平,促进妇女参与社区教育,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的力度。2010年全国妇联《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促进女性人才成长的意见》,提出了国家推动各类女性人才教育培训的投入,全国妇联妇女人才培训中心培训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3100多个地县,中国妇女研究会与多家单位合作,在全国建立了32个妇女研究基地[1]。内蒙古的妇女教育和全国一样,在内蒙古妇联领导下,借助内蒙古妇女干部学校、内蒙古妇女儿童研究会、内蒙古各高校女性研究中心、内蒙古家庭教育中心、内蒙古妇女儿童基地、内蒙古女企业家协会、内蒙古女法官协会等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女性培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些机构在成人教育理论影响下,对不同职业、不同层次妇女进行着有序的培训。内蒙古妇女干部学校在妇女培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先后举办各类培训209期,培训妇女干部22444人次;随着新型职业女农民的出现,按照农业部门制定出台的培训计划,自治区妇联按照“政府主导、妇联发动、分级培训、妇女受益”的原则,对这部分女性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农村牧区妇女中进行了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多内容,带动妇女脱贫致富,例如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迦南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瑞芳,她的合作社2016年被全国妇联认定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2016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北京市妇联共同签署了《北京市妇联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妇女发展对口协作框架协议》。根据合作协议,截至2020年,双方将共同实施产业扶贫、两地妇女人才交流培训、网络信息服务、两地贫困妇女帮扶救助4项行动,合力帮助贫困妇女脱贫,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因此,成人妇女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有制度、政策和机制的保障,才能在培训中展现实用性和实效性。

(二)培训要关注妇女干部和妇女学习需要

在妇女培训体系中,妇女培训的目的就是缩小差距。在内蒙古自治区快速发展的现实状况下,妇女们经常发现现有的知识与能力已经不适应新工作和新形势的要求,妇女自身学习需求成了一种内生动力,针对旗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各级妇女干部不同的学习需求,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妇联工作业务培训、法律常识培训、参政议政能力培训、职业技术培训、创业就业能力培训、家庭教育培训等。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自治区,因此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妇女干部,提升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尤其是农牧区少数民族妇女的工作能力,以及如何处理少数民族妇女之间的纠纷都是基层妇女干部不可避免要遇到的工作难题。对此,内蒙古妇联以“妇女之家”大讲堂的形式配合妇女干部培训,培训各民族基层妇女干部怎样处理突发事件,自觉维护社会安定等内容[2]。呼和浩特市妇联在女村干部培训班上,为了让她们熟悉呼市当前重点工作,播放了《青城文明礼赞》和《十个全覆盖》宣传片;为使学习更贴近各村当下实际工作,实地观摩了土左旗道试村妇女之家和红房子村巾帼美丽庭院建设活动开展情况。在乡镇妇联干部能力建设培训班上,设置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社会工作、妇女儿童维权等课程,旨在充实乡镇妇联主席的妇女工作理论和业务知识。在呼市妇女儿童工作能力建设培训班上,为了使学员们能够系统、深入、全面地学到反家暴工作的知识和先进经验,提高成员单位委员、联络员对工作的重视,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由长沙市妇联权益部副部长李万峰、长沙市中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庭长杨赛宇、基层派出所民警等相关工作具体负责人结合各自经验进行了授课。

(三)改进妇女培训的教学方式

在妇女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成人教育理论起着基础性作用,授课教师在备课、授课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对象的特殊性及其学习需求的独特性[3]。作为一个特殊的成人教育群体,妇女大多都接受过大中专教育,社会地位较高,在家庭和工作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她们想从教育培训中获得现代观念、知识与技能的补充与更新,更希望能力上的提升。教学方式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开放讨论和实地调研等多形式授课模式,尤其是互联网普及后,授课可以在网上进行,便于交通不便或地域偏远的妇女学习。课程设置也可以采用核心课程+、综合业务课程+,采用互动体验的模式,这些课程包括管理类、法律类、艺术鉴赏、运动休闲、人际关系、身心健康、妇女理论类、案例分析、现场教学等,为党和国家出台的大政方针。

(四)构建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文化

培训发展的高级阶段就是形成了完备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需求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积极向上的培训氛围,尤其是针对妇女人群,还要增加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社会性别意识就是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社会制度作用下在人们的意识中形成的对男性和女性的基本看法。社会性别意识不是先天形成,而是后天建构的,在历史文化影响下,人们观念中形成了许多难以更改的歧视女性的言行。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到我们的文化资源都存在“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的角色定型,怎样在我们的培训体系中渗透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打破角色定型,增强女性的使命感,营造培训文化,这也是创新妇联组织社会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总之,诺尔斯的成人教育理论对妇女培训起着理论指导性作用,妇女培训作为一种特殊的成人教育培训,不仅有成人教育的特点,有在职培训的任务,同时也有女性的特点。在教育培训过程中,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具体规律,创新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在妇女培训中社会性别理论唤醒了妇女的社会性别意识,激发了她们责任感和使命感,终身学习成为一种观念建构在了妇女的言行中。

参考文献:

[1]郑新蓉,杜芳琴,范红霞,史凯亮.妇女与教育[J].中国妇运,2015(2):20-22.

[2]童心.需求什么,就培训什么[N].中国妇女报,2016-03-21.

第6篇:社区教育培训方案范文

1.以创建江苏省社区教育实验区为抓手,深入推进社区教育,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探索建立“两校”长效管理制度,整体提升“两校”工作水平和教育培训质量;创建合格“两校”12所,优秀“两校”8~10所,75以上的行政村、居委建立社区学校;

2.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加快推进成教中心标准化建设。巩固发展东港、锡北、羊尖成教中心校,力争2~3所成教中心校通过市标准化建设的评估验收;

3.认真做好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全区农村青壮年农民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达80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60以上。

二、工作措施

1.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完善镇(街道)社区教育工作协调机制。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八项重点工作决定》、市农教办《关于推进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印发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基地建设,丰富社区教育培训内容,提升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

2.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氛围。围绕落实新五件实事工程和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镇成人教育中心主体和“两校”主阵地作用,以争创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为动力,进一步发挥区社区教育网站、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网站和镇成人教育中心网站作用,紧密结合农村劳动力文化教育、技能技术培训,创建合格、优秀“两校”,评比社区教育培训先进单位等活动,深入开展终身教育、社区教育、农民教育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社区教育、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

3.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载体建设。要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省级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方案的通知》(苏教职[20__]17号)精神,完善联席会议制、督查管理制、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等制度,以争先创优和规范化管理为抓手,积极推进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省级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创建工作,着力推进东亭街道、安镇镇、东北塘镇、鹅湖镇等四个镇(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标准化建设,继续完善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积极发挥农村教育培训基地的骨干示范作用,不断提高我区社区教育、现代农民教育培训载体建设发展水平。组织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视导活动,引导基层单位和“两校”加强社区教育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开拓教育培训服务新领域,更好地发挥基层社区教育组织的主体作用。组织各镇(街道)开展两校建设经验交流会,开展评先评优活动,激发基层单位争先创优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现代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和培训网络。

第7篇:社区教育培训方案范文

根据《方案》,“支持计划”针对的对象为全区乡中心区、村、教学点学校的在职在编在岗教师,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中职教育、高中教育的教师。

多方面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偏低,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为此,《方案》提出,统筹平衡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收入,确保乡村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继续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及其他地区教学点教师,自治区按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标准予以奖补,鼓励市、县(市、区)投入资金增加补贴。

近年来,随着教师招聘制度的改革,乡村教师招聘不再受户籍限制,越来越多乡村教师属于外地招录,这些教师通常只能住校,如果学校不能为其提供安全实用的住房,必然会使一部分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不能安心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方案》提出了多项举措:一是为乡村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并为乡村教师的家庭安置、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组建家庭创造条件;二是适当降低乡村教师在乡或在县城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危旧住房改造的门槛,推进以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集资建房等多种形式建设中小学教师安居房;三是加大乡镇中小学教师公共租赁住房中央和自治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补助力度,鼓励各地利用学校自有土地、闲置用地在校园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或利用闲置的办公、教育用房改建为公共租赁住房;四是鼓励有条件的乡镇通过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或长期租赁的形式解决教师住房困难。

为了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方案》坚决落实国家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在乡村学校连续从教30年以上、获得国家颁发荣誉证书的乡村教师,由自治区根据有关规定给予一定奖励;对在乡村学校连续从教2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由自治区颁发荣誉证书并择优奖励;对在乡村学校连续从教10年以上的乡村教师,由市、县(市、区)给予奖励。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

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队伍

在乡村教师编制核定及管理方面,《方案》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根据相关标准重新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实行总量控制,总量超过现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的,核定聘用教师控制数。通过调剂编制、采用核定聘用教师控制数逐年解决编制不足的问题。二是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聘用代课教师。三是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教师编制或教职工在编不在岗、随意抽调、借调教师等行为。

如何扩大乡村教师的补充渠道?《方案》提出,注重乡村教师“本土化”,各地可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形式补充乡村教师,同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地方免费师范生培养项目等补充乡村教师。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方案》简化了乡村教师招聘程序,对已经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自愿到乡村学校任教的人员,可采取直接面试的方式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在县级以下学校任教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补偿。

在用人方面,自治区进一步简政放权,给予县(市、区)更多的人事管理权。《方案》提出,积极构建城乡教师合理流动新机制,实行“区考县管校聘”管理机制,各县(市、区)建立教师管理中心,统筹管理乡村学校校长和教师。通过实施“三区支教”、交流轮岗、支教走教等政策,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建立新增城镇中小学教师要先在乡村任教2年的制度。

此外,《方案》还要求完善乡村教师职称倾斜政策,要求在职(职务)评定、岗位聘用、特级教师评选等方面适当降低条件,做到向乡村教师倾斜。

多层次提高乡村教师素质

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是我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点要求。《方案》提出,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要不断强化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引导和教育广大乡村教师践行师德规范。建立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培训制度,形成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校本六位一体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党建工作。

相比城区教师,乡村教师获得的培训机会相对较少,所享受的培训资源也相对匮乏,一定程度上存在培训学时较少、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手段落后、培训机制不灵活、培训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为此,《方案》从以下几方面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培训。

一是制定乡村教师培养目标,大规模开展教师培训,到2020年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

二是构建自治区、市、县、学校四级培训体系,市、县(市、区)建有教师培训中心。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区培计划”集中支持乡村教师及校长培训。

三是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送培下乡、项目置换、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网络研修等多种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构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体系,提高乡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保障乡村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五是加强网络培训课程开发,搭建教师网络研修服务云平台,引导和组织乡村教师创建和适应“互联网+乡村教育”,充分利用远程教学、在线课程等形式,优化课堂教学和进行自主学习。

第8篇:社区教育培训方案范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目标,以强化培训为手段,以转变观念、提高干部的思想境界、工作能力为重点,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努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敢打硬仗、堪当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二、培训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根据组织需要和个人意愿,遵循个人成长规律,激发干部的工作潜能,提高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

2、坚持全员培训,保证质量。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干部参加培训。建立培训考核档案,实行凡学必考,确保培训效果。

3、坚持分类实施,分级管理。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和工作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能力培训。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培训。

三、培训内容

1、加强政治理论及法律法规教育培训。深入学习党十七大以来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思想,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依法行政能力和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本领。

2、加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理论培训。根据省、市、区委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安排部署,教育干部学习掌握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概念、发展战略、规划解析、产业支撑、文化引领、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综合竞争力、发展模式借鉴和工作部署等内容,着力提高广大干部服务大西安现代化新区建设的能力和创业激情。

3、开展各类业务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和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能力培训,加强以群众路线为重点的工作方法培训,开展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培训,着力提高广大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引导干部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4、开展科学文化知识培训。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充实干部头脑,加强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教育,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科学文化素养,改善知识结构。

四、培训任务

1、科级干部培训。通过举办国际化大都市专题轮训班,分期分批对全区科级干部进行集中培训;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科级干部赴经济发达地区学习锻炼,增长才干;组织优秀科级领导干部赴外地参加“招商引资和区域发展专题培训班”学习;组织涉农部门和镇办领导参加“农业产业化专题培训班”学习;充分利用“大讲堂”定期邀请知名专家进行辅导讲座,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形势报告会、辅导会,为科级干部搭建学习平台。

2、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制度,鼓励和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年内,各相关部门要周密安排,对全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轮训,确保每人每年参加脱产培训不少于10天。

3、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以镇办干部和村干部为重点,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重点抓好基层干部理想信念、党性党风、群众路线、政策法规、执政能力、依法办事、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培训。依托“农村流动培训党校”,把学习课堂办到农村田间地头;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的作用,强化涉农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继续抓好大学生“村官”培训,使他们了解农村、融入农村,用心投入到事业中去,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自身价值。

4、中青年干部培训。按照干部培训的职责分工,各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抓好中青年干部的教育培训,通过召开座谈会、短训班、知识竞赛、网络论坛、外出参观等形式,努力培养一支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能够从容应对复杂局面,善于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

五、实施步骤

全区大规模培训干部从年月份开始,月底基本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阶段。各单位认真调查本单位、本系统干部及服务管理对象情况,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详细《培训方案》,并填写《区干部教育培训调查登记表》,月10日以前上报区委干教办。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各单位根据《培训方案》要求,组织人员严格进行培训。

第三阶段,考试考核阶段。各单位在培训结束后,要及时组织考试,并将培训情况、考试成绩报送区委干教办。区委组织部、区委干教办根据培训结果,采取抽考等方式,对培训单位进行培训结果考核。

六、组织领导

本次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在区委统一领导下,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干教办牵头,各相关单位组织实施。各单位“一把手”要全面负责本单位学习培训工作,切实履行第一责任的职责。区委组织部、区委干教办要定期对各单位培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

七、几点要求

1、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干部培训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是促进干部成长,加快推进西咸新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单位要认真对待,统筹考虑,精心制定方案,确保培训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9篇:社区教育培训方案范文

青海在全科医生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能力不足.要保证有足够数量合格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是关键.影响青海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长期以来,我国的临床专业重点培养专科医生,全科医学教育培训整体滞后.青海是一个欠发达地区,承担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任务的主体-高等医学院校少,主要是青海医学院,在培养全科医生方面,既缺少完善的教学计划、适宜培训的教材、规范的实习基地,又缺少合格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加之本省财力有限,省外培训费用高,影响了全科医生培养工作.

2思想认识不到位,影响全科医生的培养.即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定位非常明确,但是目前青海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各方面对全科医生的重要性认识都不到位.从社会公众来看,不少人仍然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是看病的“小医院”,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不是受欢迎的标准就落脚在医疗质量上,没有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是处理小伤小病的家庭医生,也是保健医生,更是防病专家,从而导致医生难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从医生自身来看,认为水平很次的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觉得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最后到社区太屈才了,不愿意到社区卫生机构从医,即便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缺乏学习提高的动力,不注重自身业务和技能提高,难以驾驭起辖区内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责任.

3待遇偏低、全科医生队伍不稳定.同全国一样,青海全科医生存在着待遇差、社会认可度低、岗位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全科医生培养和队伍的稳定性.全科医生与大医院的专科医生相比,工作量大、收入低、并且增长缓慢,也没有病员积累经验,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还有不少医生不能安心在社区卫生机构工作,有的通过了青海省卫生厅举办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取得全科医师证书之后,并没有继续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而是另起炉灶自己开私营诊所.

4全科医生的人才档案不完善,没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人才流动平凡,人才档案还不能适应新时展的需要;随着全科医生的经历不断地需要补充新的内容,并及时反映其现实面貌,档案材料需要及时更新,就目前全科医生培养培训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还远远不能满足规范化的要求.

青海省加快培养全科医生的对策

《意见》对全科医生培养的模式和渠道从宏观层面进行了明确界定,提出要:“坚持突出实践、注重质量,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规范培养模式,统一培养标准,严格准入条件和资格考试,切实提高全科医生培养质量.”青海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创新机制,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逐步满足现阶段基层对全科医生的需要.

1大力提升培养全科医生的能力

由于青海全科医学教育基础落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科医生的培养.青海医学院作为承担青海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任务的主体,要按照《意见》的要求,逐步完善教学计划,采用适宜的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法.为满足全科医生培养培训需求,还应在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海西州人民医院、海南州人民医院等建设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同时要打造合格的师资队伍,配置相应的教学设施以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建议建立合格的师资队伍备选档案资料库.

2统一全科医生的执业准入条件

一是全科医生必须经过国家认可的规范化培养.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阶段,参加培养人员在导师指导下可从事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等临床工作和参加医院值班,并可按规定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注册全科医师必须经过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取得合格证书,并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二是要不断加强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以现代医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为主要内容,加强全科医生经常性和针对性、实用性强的继续医学教育.加强对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考核,将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情况作为全科医生岗位聘用、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资格再注册的重要因素.

3切实解除青海农牧区全科医生的后顾之忧

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千方百计解除农牧区全科医生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扎根农牧区.一是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国家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的全科医生能回到农村服务,并保证至少连续服务数年;二是每个乡镇卫生院都应逐渐招聘大学本科毕业且经医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全科医生,或逐渐招聘合格执业医师;三是建立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及双向转诊制度;四是政府应出资为新分配来的大学生建周转房,或落实安家费;五是改革乡镇卫生院补偿机制及运行机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证乡镇卫生院可持续发展及工作人员的合理收入,提高全科医生扎根基层农村的吸引力.

4逐步建立健全全科医生价值评价机制,提高对全科医生地位的认识

全科医生的培养不仅仅是全科医生的教育、培训和使用的问题,还涉及到全科医生医疗服务的价值评价问题.青海属于边远艰苦地区,要根据《意见》精神,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全科医学的投入,另一方面要改进和全科医学相关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包括医疗服务的定价体系、补偿机制,以及全科医学人才的评价制度,逐步建立一个更加系统、规范、科学的全科医学人才的职务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全科医生的收入有所增加,而不是现在政府按照不低于或者略高于政府公务员的水平支付全科医生的收入.同时,要做好舆论宣传引导,通过健康教育、舆论宣传等方式培养居民的预防保健观念,引导居民转变传统就医观念和习惯,认识全科医生的重要地位.当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价值能够被政府、医保机构、患者和上一级的医疗机构充分认识到的时候,全科医生这一职业就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职业,并有较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5加强全科医生的管理

全科医生管理的规范与否,也取决于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全科医生要按签约服务人数合理收取服务费,规范全科医生其他诊疗收费,合理体现全科医生技术劳务价值.一要充分考虑全科医生的签约居民数量和构成、门诊工作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以及居民医药费用控制情况等因素进行绩效考核,以绩效合理确定劳动报酬.二要完善鼓励全科医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津贴补贴政策.对到青海农村牧区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按国家规定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对在人口稀少、牧区独立执业的全科医生,地方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或给予必要补助.所有考核及优惠政策都记入档案资料中,做为实施全科医生补助政策的依据,以备查找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