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明风尚说明报告范文

文明风尚说明报告精选(九篇)

文明风尚说明报告

第1篇:文明风尚说明报告范文

在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的营销习惯中,一直是通过人人皆知的“黄色笑脸”标志来宣扬其平价的理念。无论是从品牌形象还是受众人群,沃尔玛走的都是平民路线,这种明确的定位也使其成为零售业界的巨擘;而现在,这个带着永恒笑脸的巨擘却在尝试把自己塞到《Vogue》的美丽裙子中去。

借《Vogue》变身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美国本顿维尔(Bentonville)总部,沃尔玛做出了一个特别大胆的举动,它决定与顶级时尚杂志《Vogue》从今年9月开始进行合作,在两者所签订的协议中,包括里两年共116整页的广告,其中在2005年12月出版的这一期中,沃尔玛将一次性投放12页。《Vogue》负责人拒绝泄露这次交易沃尔玛所付的金额,但按照杂志广告的通常价格推算,一个整页广告将花费超过10万美金。

一时间两强的合作引起零售界和时尚界的各种议论,美国各媒体纷纷以《沃尔玛的顾客是Vogue的读者?》、《怪物沃尔玛》等为题进行报道。人们关注的焦点就是:是什么使沃尔玛突然在高端时尚杂志、被全球时尚界称作“时尚圣经”的《Vogue》杂志上做起广告?

根据它近期的种种动作推断,这只是沃尔玛变身计划中的一环。

低谷中前行的转向尝试

几年前,在人们看来,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前景还是一片光明。但现在,似乎也患上难以治愈的“大公司病”:商品杂乱,廉价商品不受顾客青睐,营业员服务态度恶劣。同时使用廉价劳动力、频频遭到工会的起诉等消息也为“平价”形象抹黑。沃尔玛已无法满足现代顾客品位,特别是家庭装饰和家用电器方面,沃尔玛销售增长也开始停滞不前。在许多美国人心中,沃尔玛似乎就等于廉价的厕纸与吵吵嚷嚷的家庭主妇。

与此同时,包括Target、Best Buy等规模远小于沃尔玛的连锁零售商,正以不同于它的差异化营销定位夺取顾客和利润。Target的经营主要迎合年轻但富裕程度稍高客户的需要,定位在品牌设计者的连锁店—将大卖场式的低价格与大量设计元素相结合,以大手笔的广告和如密兹罗希(Isaac Mizrahi)等名服饰设计师吸引了希望以平价穿出品味的消费者。

Davidowitz&Associates零售业咨询服务公司总裁Howard Davidowitz同意其他一些分析家的观点,认为日益上升的石油价格以及工作的不稳定都使得低收入者节省开支,从而严重影响了沃尔玛的销售额,“过去半年的迹象表明,跟同行业比起来,他们的确已经远远落后了。”

根据沃尔玛上半年公布的报表,沃尔玛2004年的销售总额是2850亿美元,虽然第一季度的利润上涨了14%,但却远远低于华尔街的预测。该公司还表示,将很难完成今年的年终计划。 而Target公司去年的销售总额是468亿美元,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已经大大超过预期目标。

并且,在前两年的美国零售业圣诞销售旺季中,虽然沃尔玛的销售额还是位居前列,但就其投资额和规模来说,沃尔玛的销售出乎意外地差,反倒是过去一些臣服其下的竞争对手纷纷传出销售佳绩。

在一年多的不见起色的销售状况之下,沃尔玛从它的众所周知的营销策略转向新的尝试。

参与大众时尚风潮

今年4月份,沃尔玛新的营销总监约翰·弗莱明(John Fleming)走马上任。他曾在Target工作了19年,并担任过沃尔玛网站的总负责人,是顶级市场行销老手。弗莱明带来了新的思想。“以前我们的公司打下了低价格的印记,”弗莱明说,“现在我们要用更快的商品周期、满足顾客更高的商品期望,从而更好地推动销售。”

虽然对沃尔玛的顾客群来说,“时尚”似乎是个错误的描述词,但弗莱明表示,93%的美国家庭每年至少在沃尔玛购物一次,所以“我们选择与时尚界的权威《Vogue》杂志合作来引导女性顾客,让她们了解,时尚的衣着方式是容易掌握的”。

这也许是沃尔玛的对手—Target给它的启发。简而言之,沃尔玛希望能把更具购买力的消费者从它的对手—Target那边吸引过来。去年这些消费者为Target带来了高于沃尔玛两倍的销售增长率。

而作为一个零售商,之前沃尔玛不是很看重广告的作用。根据相关的广告调研:在2004年,它花费了8.41亿美元在广告投入上,比上一年上涨了21%,但只是美国企业广告投入排名的第四十名,在Home Depot Inc、J.C. Penney Co、Target等零售商之下。

“我们将用各种方式告诉我们的目标顾客,我们的产品变得更高端、更优质。”弗莱明告诉华尔街分析家。

为了这个目标,沃尔玛正在与从前不可能合作的对象签约。除《Vogue》之外,它还与乡村天王葛斯布鲁克斯 (Garth Brooks)签下多年合约,另外还和流行合唱团“天命真女”(Destiny's Child)签下圣诞购物季促销广告合约。

弗莱明说:“我们要找符合顾客口味的伙伴。”沃尔玛同时也在少女杂志《Elle Girl》上登广告,吸引年轻族群,鼓励她们“勇敢做自己”,在秋季开学后大胆穿出独特的风貌。沃尔玛还将在9月纽约时尚周推出服饰展,这是服饰界两年一度的盛事。过去沃尔玛只在店里和广告传单中做该店品牌服饰广告。

关于广告风格沃尔玛也有极大改变,不再强调其价格,而以个性风尚吸引时尚人士。我们可以看到在9月号的《Vogue》已刊出的广告中,不同身份的真实顾客以自己家常的服饰、饰品搭配沃尔玛所贩卖的衣着,穿出新风味,从而宣扬“自由自在”、“随心搭配”的时尚。同时,沃尔玛的的电视广告也发生了变化,它以幽默的手法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口味装点宿舍房间。

可以肯定的是,沃尔玛决不会完全收起它著名的“笑脸”标志,它依然会被印在沃尔玛的价格宣传单的上面,并且这个宣传单依旧会贴在卖场和社区附近来招徕顾客。虽然沃尔玛表示它们不会放弃自己的核心顾客—平民,但它已经决心扩大自己的受众群,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高消费顾客,他们能够更频繁地购物并购买更多的商品。

模糊化之争

“这次合作的前提是基于我们对前景的分析预测,”《Vogue》的市场负责人黛博拉·卡文纳(Deborah Cavanagh)表示,“我们预计越来越多的女性购买服装的场所,将由小的奢侈、流行服装专卖店转向有声望的百货公司集群。”

然而对于沃尔玛新决策的效果,还没有定论。

“单从广告本身而言,沃尔玛的新广告无疑是更有魅力了,但它真的反映了沃尔玛的文化了吗?真的反映了沃尔玛与对手的不同吗?”兰迪·柯斯蒂(Randy Curtis)问。他曾是沃尔玛消费者关系部门的负责人,两年前离开了沃尔玛创办了自己的商业咨询公司。他的问题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认为沃尔玛模糊了自己的定位而去尝试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无疑给对手可乘之机。

彼得·迪克逊(Peter Dixon),纽约LIPPINCOTT MERCER品牌咨询公司的资深合伙人,表示他认为沃尔玛的决定是正确的。“当企业贩卖‘吸引力’时决不会有危险,”他说,“沃尔玛正在追寻已经流行开的大众时尚风潮,现在跟上还来得及。”

第2篇:文明风尚说明报告范文

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创刊,中国报业自此进入了都市报时代。发展至今,《华西都市报》在社会影响力、媒体公信力、品牌发展力等众多指标中均在当地媒体中名列前茅。而《风尚周刊》作为《华西都市报》现阶段的主力业务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成长为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和业务收益的专刊。随着传媒格局的变化,传统报刊间的同类竞争也日趋激烈。其中都市报以专刊这一更为专业、细分的版面成功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专刊合理整合了报纸的信息资源,立足特定主题和内容,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在“专”与“深”下功夫,在满足读者需求、加强读者对自己报纸的忠诚度的同时成为打造报纸品牌的主力军①。《华西・风尚周刊》作为中国都市报刊中较早成立的时尚类专刊,其业绩和影响力位于全国同类行业周刊的前列,它的运作模式和营销手段在全国同类都市报周刊中具有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采用深入访谈法,并据代表性取样原则,抽取具有较高信息密度和强度的个案,选择R女士为访谈对象。R女士1995年起任《华西都市报》记者,后转入广告部,现主管时尚专刊经营工作。R女士丰富的媒体从业经历使其能更好理解从一线记者到媒体管理者的工作理念,本研究对被访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访谈提纲事先拟定,问题顺序根据访谈时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和改变。在经得受访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录音,对转录文本进行分析。最后将分析结果反馈给被访者进行修正,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度。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专刊竞争核心路线:树立话语权和公信力

话语权和公信力作为《华西・风尚周刊》的核心竞争力,针对的正是当下报纸专刊的两大客户群体:广告主和读者。传媒作为产业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②。作为市场化运作的都市类报纸专刊,首要考虑的是如何最大化获得广告主和读者的关注,因为只有通过受众实现对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才能最大化实现其市场价值。当前《华西都市报》同时面对着当地报业的竞争者,又面对着更为专业的专门时尚刊物的竞争, 如《时尚芭莎》《瑞丽》等,如何发挥自身媒体的优势特点,从而在时尚领域树立影响力,是每个时尚类专刊面临的问题。《华西都市报》发展的核心策略是在广告主中树立自身话语权,在读者心中建立公信力。而这是通过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对时尚业的行业研究及灵活营销实现的。《华西都市报》利用原有的媒体资源,对整个时尚行业保持着敏锐洞察力,通过与广告主的良好沟通,将自身的信息资源与媒体资源结合起来,再通过多方合作,以活动或主题策划的形式呈现在报纸版面,既在广告主心中树立了自身专业的形象,又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及时的资讯,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在面对消费者怎样构建影响,《华西都市报》选择了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实现,让消费者从版面能够得到实惠,“我们会去告诉我们的广告主,我这一次的选题是什么,跟这个市场经济或者市场发展的趋势的潮流一定是如何相关的。…我们有必要去抓住广告主的这一心态,就是说他在我这里购买这个广告版面的时候他需要得到什么,他的要求是怎样去满足于他。”(R女士)

(二)4C策略进行客户资源的深度挖掘

1990 年,美国北卡大学教授劳特鹏 (Lauterborn)提出用4C’s取代传统的4P’s论的观点。其主张的新观念:(1)忘掉产品,而考虑消费者需求(Consumer want and need);(2)忘掉定价,而关注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3)忘掉渠道, 而是尽可能为消费者提供方便(convinience);(4) 忘掉促销, 考虑如何与消费者进行互动(communication)③。

华西专刊部的运营理念正是以4C策略为客户服务的,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了不同服务方式,但关键都是围绕客户需求,客户获得服务的便捷度,客户获得服务的成本以及与客户的双向沟通。在新的媒介和营销环境中,消费者和媒体的营销关系已磨合出了和谐的共赢路径。“具体来说,已经开始打破那些固有的按时间和版面设置产品,然后把‘产品’推销给广告主的模式。而是根据广告主的需求策划出符合不同消费人群需要的节目和内容,将要传递的信息融合到内容和人们内心的潜在需求中,让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主动地、心甘情愿地接受信息和品牌文化”。④

1.专刊经营思路的演进

华西专刊经营部的设立背景是2005年四川报业集团的集团改革,在此之前尚没有专刊经营部的机构和职能,广告促进会可以认为是其前身,但当时的广告促进会的功能十分单一和被动,并不直接参与广告策划和运营,“就是做做专刊啊,跟客户做一下表情啊,或者是参加一下客户的会啊,促进一些联络啊。但是广告这一块我们没有去完全深入地去做”(R女士)。集团成功改革后,新成立的专刊经营部成为华西经营的一线部门,如何吸引客户和广告以促进发展成为其头等问题。而当时华西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尤其是专刊。当时华西主要实行广告人制度,但单靠4A公司的广告投放是不够的,因为4A公司并不能深入了解华西,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效率的低下。鉴于此,《华西都市报》决定亲自挖掘潜在的客户资源,注重和客户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广告客户真正了解华西的品牌、影响和服务。

2.创立客户拜访制度以开拓市场

时尚行业(特别是奢侈品行业)需要较高和敏感的城市消费能力,广告投放也多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及全国性的时尚杂志。《华西・风尚周刊》成立初期,一线品牌几乎都没在其投放广告。在这种情况下专刊的经营人员主动向一线品牌公司进行推介,以让其了解《华西都市报》及其专刊的潜在价值。在彼此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策划文案的推广和沟通。四川成都特有的城市文化和生活节奏决定了其消费水平,在化妆品行业,其地域销售额可排进全国前五位,因此四川市场本身的潜在价值是广告客户所认可的。《华西都市报》正是利用良好的区域优势,同时配合精良的版面安排和话题策划,实现与客户在正式合作前的准备性沟通。风尚周刊即是参照杂志社的工作模式:每年年底将会策划下一年的主要话题或活动,并形成详细完整的策划目录。在此基础上与广告客户进行商谈是否有兴趣合作,而合作的根本是如何把握和结合本区域的文化偏好和消费特征,从而实现它利益最大化,这正是《华西都市报》作为区域性报纸所独有的优势。

3.大客户公关:全方位了解和实现客户需求

任何经营性媒体都十分看重与大客户关系的维护,而《华西都市报》选择了朴实也有效的方法:真正了解客户每一个需求,并充分挖掘自身资源满足客户需求。首先,这需要华西都市报社内部做好协调,确保广告使用率和使用价值,如对于重复性广告、过期和模糊性广告要避免,尽可能保证客户利益;其次是要深入了解客户的产品和行业特征,设身处地满足客户需求。“如果我对它各种新推出的业务或者产品的特征一无所知,那么交流就很困难,因为我不太清楚他们的真正目的,我也没办法提供资讯,从媒体的角度去提供好建议。所以我们就开始认真研究它的业务,让我们部门的人去做行业研究。”(R女士)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从媒体的视角提供专业建议,策划精良的主题活动文案从而构建和扩大客户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同时华西也实现了广告盈利,并通过各种公益主题活动的策办,在帮助客户实现品牌维护的同时也树立了华西都市报社积极的媒体形象。

4.优势品牌行业锦上添花,弱势行业寻求差异化

《华西都市报》希望与优势品牌客户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比如医疗行业是华西都市报社长期以来的优势伙伴,无论医疗行业的业绩和市场状况如何,《华西都市报》都始终与其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经过多年的经营和维护形成一个稳固的合作平台。因为医疗行业固有的属性特征,如对媒体的刻板印象导致的疏离感、行业自身对专业要求高,又相对封闭、且要求广告效果立竿见影等。所以除年终答谢会外,华西专刊部还定期策划经理沙龙等活动加强与这些优质客户间的沟通,通过各种形式活动达到相互间的深度沟通,形成互信的合作关系。

对于弱势品牌行业,《华西都市报》则主要通过差异化竞争的方式寻求突破。《华西都市报》是区域性报纸,虽然它在西南地区有稳定的受众,但在成都特定地区却没形成聚焦性的客户认知(相较于竞争对手,《华西都市报》更注重在西南地区的地域营销,而不单针对成都的地区营销)。对此《华西风尚》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定位和优势,用概念差策略,进行差异化竞争。比如百货商场最初并不是《华西风尚周刊》的优势行业,但凭借信用积累、寻求主题的创新突破和定位,同时利用专刊在西南地区的覆盖面和认知度的优势,《华西风尚》于2006年起提出“全省总动员,成都来购物”的营销口号,充分把握了四川消费者特征进行有效的定位,最终风尚周刊从开始的落后竞争对手近百个版面到现在以绝对优势反超对手。

三、以事件营销树立口碑和公信力

事件营销(Event Marketing)指企业通过介入重大社会活动、历史事件、体育赛事和国际博览会等,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营销方式。⑤而事件营销需要企业有效地组织己身的资源,利用媒体影响力在公众中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引起话题从而扩大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营销传播2.0 时代,更要求体现2.0 特性,即互动性,在互动和体验中加深对品牌和企业的认同、认知,使人们的品牌认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⑥ 《华西风尚》自创刊以来,结合自身资源,策划多起主题活动,扩大了其行业影响和公信力。其中“全省总动员,成都来购物”即是这些活动中的经典案例。该活动从2006年五一黄金周开始,每年黄金周皆推出当年的购物特刊,比如2006年4月第一期的购物收藏金版;2007年4月推出升级版“幸福成都快乐购物”报道;2007年9月的《Downtown》等等。通过精准的策划和定位,把握受众的需求,将客户、媒体和消费者紧密结合,产生良好互动,使目标受众从被动接受信息变成主动地参与信息和内容。

如美国《广告时代》所说,“一切都是在倒播,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客户服务。”媒介环境和形态的变化,使传统媒体的经营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专刊这类专业性较强,集采编和广告经营于一身,逐步成为传统媒体的一线部门。《华西风尚周刊》从自身定位出发,整合优势资源,为广告客户提供4C服务,牢牢把握市场动态,主动创新,策划满足客户需求的活动方案,实现客户、媒体和受众的三方共赢。

注释

①关鹤群:《都市报专刊现象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6

②喻国明:《影响力经济――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诠释》[J],《现代传播双月刊》,2003(1)

③陶德鹏等:《营销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5:X-X

④⑥喻国明、陈永:《营销革命―新媒体时代营销案例精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5

第3篇:文明风尚说明报告范文

【关键词】时尚 微信 互联网+ 自媒体

一、时尚行业草根意见领袖崛起

根据腾讯公司的《2015微信生活白皮书》,微信2015年9月平均日登录用户达到5.7亿,一线城市渗透率达到93%,二线城市为69%。微信公众号成为微信的主要服务形式之一,近八成微信用户关注了公众号。

除了传递资讯信息,微信公众号也在改变了着很多领域,尤其是走在咨询前沿的时尚产业,曾经由国内一线四大时尚杂志主导的主流媒体在时尚领域内影响力受到冲击,一些个人创办的有原创力的微信公众号成为了时尚领域内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据时尚头条网数据统计,国内已有10个时尚生活类的公众号自媒体年收入超过百万人民币。

事实上关于自媒体,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定义。比较公认的概念是由美国科技作家、评论员丹・吉尔默提出的。在其著作《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中,他提出“自媒体(we media)”最大的特点是“草根”,其本质是“we”。这意味着普通大众也可以发声,只要借助科技手段,就能像媒体一样生产并传播内容。这个传播模式以最初的博客、微博作为发端,最终在微信时代得到爆发式增长。目前,自媒体的主要形式有文字、音频和视频,再具体点,就是写作、语音和视频脱口秀。

微博与微信的起伏造就着一批批新生代时尚自媒体人,改变了时尚产业原有的轨迹。时尚行业的意见领袖(KOL)源于时尚产业起步较早的欧美,他们可以来自各行各业,通过网络媒体分享自己的穿着打扮、时尚态度,且具有网络影响。而这种影响也可以产生直接的价值,可以是受到品牌邀请成为秀场贵宾,有的开始同品牌进行合作,有些博客主甚至将博客经营成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企业。

2010年前后,随着博客流行、街拍时尚受追捧、时尚产业链的相对完善等,热爱时尚的博主开始在国内外被广泛接受。而在国内,时尚KOL的兴起与微信等自媒体的兴起密不可分。“石榴婆报告”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时尚公众号之一,主要专注于介绍欧美明星动态、娱乐八卦、街拍搭配、时尚趋势。

有这样的统计数据,2014年7月,“石榴婆报告”的粉丝数是12万多,每天增加两三百个粉丝;2015年2月,粉丝数是22万多,平均每天新增粉丝数一两千;2015年8月达45万,截至2016年1月18日,粉丝数达到了63.5万,这和很多微信号被取消关注形成鲜明对比。

凭借着新颖的内容,实用的信息,公众号的影响力得到了迅速变现。目前微信公众号的估值主要包括:公众号类型,用户基数和阅读数。投资基本按粉丝单价估值,原创公众大号的粉丝估值单价,大致在30~80元/个之间。据业界预测,石榴婆报告账号的广告年收入超过500万。

二、时尚媒体抢夺移动端主战场

除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微信大号的崛起,传统的时尚媒体也在悄然生变。《瑞丽时尚先锋》杂志纸质版停刊,转而只保留电子刊继续发行。包括前cosmo出版总编辑王潇、前Cosmo新媒体总编辑马佳佳相继出走,时尚芭莎执行主编于戈离职,她也拥有自己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名字叫于小戈的账号开立不到一年,据第三方数据监测已拥有超过20万粉丝,估值超过2000万。

微信公众号成为时尚媒体在移动端影响力争夺的主战场。据腾讯的移动媒体趋势报告,在移动平台上平均人均阅读文章5.86篇,超过51%的用户日均阅读文章超过3篇,超过六成的用户会在碎片时间访问移动媒体。据时尚头条网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个城市的抽样调查,47%的受访者表示订阅公众号和浏览朋友圈成为关注时装周的第一选择。

为了争夺影响力和广告份额,国内时尚媒体在微信公众号的竞争愈加激烈,不断有传统的时尚杂志加大投入或新成立专门部门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据统计,从微信阅读数,原创报道数量,微信搜索权重,秀场报道速度等四个维度加权统计出2016春夏时尚媒体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VOGUE中国,时尚COSMO和海报网。

相较于传统媒体,在移动端时代,意见领袖对粉丝的影响力,显然比机构的影响力渗透得更深,二次传播的能量更强。各大传统媒体集团都在打造KOL孵化计划,Cosmo、南方报业都在鼓励内部编辑人人创作,打造个人品牌,知名时尚大号石榴婆也是从传统媒体解放报业集团中辞职脱单。当下最火的时尚类公众号“黎贝卡的异想世界”通过两年时间的运作,关注人数从1000多个变成了近100万人,而@个微信公众号的主理人也来自于传统媒体。

传统时尚媒体纷纷“触网”绝非仅仅为了尝鲜,而是源于深层次对于生存危机的担忧,传统杂志栏目的采写,人力成本高,时间周期长,花更多的投入,得到的效果却不如新媒体传播明显,正是用户的阅读习惯已经深深影响了广告商的投放策略,也改变了时尚媒体的成长路径。

三、拥抱互联网更要重塑互联网思维

“One day you are in,next day you are out ”在美国知名的时尚真人秀节目《天桥风云中》主持人的这句口头禅可谓精辟阐述了时尚行业的变化,即意为 “在时尚界,可能你今天还处在时尚潮流中,明天就被踢出局外”。当然,你是“in”和“out”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找到内在的规律所在。

首先且让我们来看看这样的标题,《如果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那它一定是天鹅绒的》、《认准欧巴五件套,轻松改造男票不是梦》、《看完今年的贸易流行趋势,选择裸奔的请举手》,这些标题都是来自于时尚自媒体。再来看看如下的标题,《摩登纯色能量重启》、《开创弹性 皮革时代》,这些都是来自于传统时尚杂志。

套用句时下流行语,“请说人话”。不说人话,不接地气,从表面来看似乎是语言风格的问题,但从根本上来看是思维模式所决定的,长期以来传统时尚杂志一直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自居,而当下的自媒体更多用90后熟悉的网络语体叙述交流。

第4篇:文明风尚说明报告范文

2009年2月5日,国务院颁布3号令“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若干意见”,提出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努力把重庆市改革发展推向新阶段。明确“大力提高开放水平,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等9个方面共38个子项的措施,批准设立内陆首个保税港区,设立开放型经济实验区,设立全国性电子票据市场、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组建农村土地交易所。香港亚洲周刊2009年第6期,刊文《重庆模式创中国经济新路径》,称以内需为导向的重庆经济自2003年以来连年保持GDP两位数的增长,其发展思路“成为可以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新模式”。3月16日,参考消息封底版头条,转载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内陆成中国经济复苏新引擎》,文章说,现在中国经济复苏,重庆的表现比中国其他所有地区都好,预测重庆2009年GDP12%增速惊人。3月18日上海证券报七版近乎整版篇幅“打造第四极,西三角经济圈蓝图浮现”,分析了重庆经济的政策优势和区域优势,披露重庆1-2月工业产值同比增长两位数,已初步扭转下滑趋势。

之所以介绍这些看上去似乎与主题不太相关的内容,是想说明两点:第一,重庆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开放的、有无限想象空间的城市,4A公司和品牌企业应该关注重庆的巨大变化,提早布局。第二,媒体经营与国际经济形势、国内经济形势、本地经济形势密切相关。重庆晨报的广告经营情况及其趋势分析,是与重庆城市的具体情况有关联的。

就报业而言,重庆也有自身特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作为抗战陪都,各界名流云集,报刊品种繁多。报贩活跃,走街叫卖,沿袭至今,成为城市独特的风景。重庆人爱办报、爱看报。所以重庆报纸注重零售,有传统。重庆报纸的零售比例,要高于其他很多城市。

2008年,重庆晨报广告经营同比增长14%,发行同比增长6,5%。之所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重庆晨报的影响力逐渐得到市场公认有关,也与上述所言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市情有关。而发行同步增长,至少说明,在重庆,报纸目前仍然是有巨大影响力并受到市场认可的、向前发展中的传播形式。

进入2009年,与全国兄弟报纸一样,重庆晨报的广告经营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事实上,这种影响在2008年12月就已经显现。截至2009年3月17日,重庆晨报广告经营同比降幅为19%左右。

从具体行业分析,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医药、招聘、地产。而医药行业的下降,与金融危机关系不大,主要原因是重庆地方政府今年开始前所未有地加大了规范管理力度,在广告审批环节加强了控制,与重庆市委市政府倡导的“健康重庆”相适应,打击假冒伪劣。我们认为,医药行业广告,目前的确处于人们对健康相关信息迫切需要与不少医药广告不规范的矛盾之中,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正考验着政府管理部门的智慧,也正考验着我们媒体的智慧。招聘、地产行业的下降则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典型。从2008年底至今,大多企业只出不进,不裁员就不错了,招聘行业广告自然大受影响。地产行业的下滑,也是全国现象,开发商的资金链问题、消费者的观望情绪是主因。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行业同比增长,比如时尚、食品、教育、财经、百货、家装、分类等,在重庆晨报,这些行业似乎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这里也许有地区差异、媒体差异的因素。

从具体月份分析,1月降幅最大,达35%左右;2月同比还略有增幅。说明有缓慢回升的迹象。但不能由此判断金融危机对广告经营的影响已经结束。

早在2008年底,重庆晨报编委会在认真分析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阶段的战略思考,明确了“品牌2009”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全年工作的三个重点:创新产品、创新经营、创新管理。我们认为,内容为王的口号虽然不时髦了,但报纸产品质量仍是取得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在传媒形式多样化、传媒生存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报纸产品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广义上讲,报纸经营也面临产品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的三个层面。比如专刊,与报纸经营密切相关,就涉及产品创新的问题。如何将新闻性与服务性统一,读者爱看,商家也满意,又有行业影响力,公正而权威,相信这是全国各个报纸经营管理者正在探索的重点之一。重庆晨报也正在这条路上不断地摸索着。

站在今天这样一个历史路口,我们面临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临新媒体的挤压,面临新技术日新月异,面临受众越来越高的要求,举目眺望未来,报纸经营的方向和出路在哪里?我们认为,必须因时而变、因地制宜。

因时而变,至少有四变。

其一,适应读者之变,努力提高包括专刊在内的报纸产品质量。广告作为信息,也是产品内容的组成部分。报纸广告的文字、图案、字体、色彩等综合设计如何让读者爱看,尚大有可为。

其二,适应市场之变,不断调整广告结构。以重庆晨报为例,2008年,我们将地产作为广告经营的重点,将医药行业作为重点兼难点,将汽车、时尚、财经、教育、家装行业作为培育点。从结果来看,这样的结构布局是正确的,上述行业均有不俗表现,也是2008年广告经营增幅最大的几个行业。在分析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市场变化趋势后,我们对2009年的广告结构作了调整,地产、汽车、财经为重点行业,时尚、教育、家装、食品、旅游为培育行业,通讯、演艺为潜在黑马行业,以此布局,调整配置资源。从1-3月的情况看,调整广告结构的方向是正确的。调整广告结构,一方面是适应市场变化,市场变,我得变;另一方面是降低经营风险,寻求可持续发展,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重庆晨报的地产广告占广告总量48%左右,A面来讲,我们为此骄傲,说明报纸的强势影响力是实在的,因为地产广告商以本地为主,注重效果。B面来讲,份额过大,不能承受风险之重。因此,必须花大力气及时调整广告结构。

其三,适应客户需求之变,探索整合营销等创新经营新思路。为读者(消费者)服务、为广告客户服务,这是报纸的双重属性。今天,报纸如果仅仅为广告客户承担广告的功能,显然是不够的。我们的思考方向是,整合读者资源、客户资源、社会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比如,我们成立了晨报读者会,组建了人居会、摄友会、创业小老板联盟、留学妈妈俱乐部、爱子俱乐部、理财大讲堂、股民沙龙等分支机构,个体或联合开展各种活动,为客户创造新的发展共赢平台。全国其他兄弟报纸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开展数据库营销,与我们的晨报读者会思路是一致的。

第5篇:文明风尚说明报告范文

一、将变更验资纳入了独立审计准则的规范范畴

验资包括设立验资和变更验资,但原《验资公告》并未将变更验资纳入规范范畴,仅规范指南对变更验资有所涉及。而规范指南不具有法定约束力,因此CPA在执行变更验资业务时无法可依,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这次修订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变更验资纳入了独立审计准则的规范范畴,并对变更验资的定义。审验范围、验证方法等内容都进行了说明。这样,不仅规范了CPA的变更验资执业,而且使其执业有了法律依据,降低了执业风险。

二、对审验程序、审验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将变更验资纳入了独立审计准则的规范范畴这一重大变化外,这次修订还对CPA在执业过程中应执行的审验程序、应获取的审验证据都做出了补充规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加大了执业难度,却能使CPA更有效地防范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新《验资公告》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向被审验单位获取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或注册资本变更情况明细表。”这是新增的一个重要的审验程序,使得CPA获取的审验证据更加充分。而原《验资公告》对此问题并未作出要求。

2.对于出资者投入的资本及其相关的资产、负债,CPA应当采取的验证方法,新《验资公告》也作出了更完善的补充规定:(1)以货币出资的,新《验资公告》要求CPA“应当在检查被审验单位开户银行出具的收款凭证、对帐单及银行函证回函等的基础上审验出资者的实际出资金额”,即在原审验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银行函证程序,增加了银行函证回函这一审验证据。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的股本,新《验资公告》在原有检查呈销协议、募股清单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检查股票发行费用清单这一审验程序。(2)以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和材料等实物出资的,原《验资公告》要求CPA实地清点实物。新《验资公告》则要求CPA监盘实物,这一要求使得审验程序更明确,更符合CPA的执业规范。(3)由于新《验资公告》将变更验资纳入了独立审计准则的规范范畴,因此增加了变更验资的验证方法,即对变更资本的变更情况,“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审计的基础上验证其价值”。

3.对于出资者以实物、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等出资,国家规定应当在一定期限内办理产权转移手续,但在验资时尚未办妥的,新《验资公告》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被审验单位与其出资者签署的在规定期限内办妥产权转移手续的承诺函,并在验资报告的说明段中予以反映”。而原《验资公告》对此仅作出了一般性要求,即要求CPA验证被审验单位与其出资者是否办理了财产转移手续,对验资时尚未办妥这一特殊却又普遍存在的情况却未作出审验上的要求。新《验资公告》的规定使得CPA执行的审验程序更完整,获取的审验证据更充分,减少了以后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三、对验资报告进行了巨大修改

验资报告是CPA验资工作的最终产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这次修订对验资报告的效用作出了明确规定,对验资报告的格式、内容以及出具等都作了重大修改,对明确CPA的责任。减少其风险提供了法律依据。

1.新《验资公告》明确指出“验资报告应当合理地保证已验证的被审验单位的注册资本的实收或变更情况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规定和协议、合同、章程的要求,但不应被视为被审验单位验资报告日后资本保全、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等的保证”。这对CPA执业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明确了验资报告的效用,对今后如因验资报告使用不当造成的纠纷,CPA便有了抗辩的法律依据,增加了对CPA的保护力度。

第6篇:文明风尚说明报告范文

都尚的艺术品,俘虏你的审美观

初见苏文明,记者脑海只是浮现了“儒商”二字――优雅的谈吐,睿智的想法。

曾经在《中国计算机报》担任美编、艺术总监、市场策划总监,再到都尚传媒的总经理,身份的不断转变,让苏文明一步步走向更高的台阶。

如今的户外广告活动愈发的往专业化、高端化、科技化方向发展。而把户外LED的广告形式发展到更好则是都尚人的梦想。

楼宇等户外LED屏的确有很高的曝光率,但是究竟有多少人真正在大屏前停留则无法统计,这种媒体形式也不是很理想。而在活动现场中,大家关注的是同一个主题,那么在观看会场中的LED屏时,效果较之普通的户外LED屏的广告要好得多。而以往活动现场的传播形式,比如喷绘,虽然定格在某处,但是传播的信息量太小,形式过于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和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使LED屏这种新型的传播载体更加便捷地进入活动传播中,进入到目标受众圈中,成了都尚思考的重点。

现今,广告主在大众媒体中投放广告之后,越来越注重广告效果的评估,一分投入要看到一分回报。而在活动中投放广告的不同之处在于,广告主首先已经肯定了活动的价值,而都尚则是在被认可的基础上再增加亮点,包括互动的参与,以及形象的传播。

而都尚也正是在互动传播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很多大型活动策划公司都对我们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大家也在这个基础上有所互动,包括我们与承办方的互动,承办方与受众的互动,大家都能参与其中。”

这种产品形式并不是都尚独创的,一些欧美国家早就有了。都尚在运作之前也做了很多功课,他们相信这种形式的存在必有其合理性,但如何使他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中国人的文化诉求,这是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们在产品设计上考虑到几个因素:第一,符合中国人的实用需求。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所有的商业行为都讲究迅速、高效。因此我们的产品第一个需要满足的功能就是移动便捷、传播高效。第二,符合中国传媒业发展的时代需求。从纸媒到电视、互联网、3G,中国传媒业迅速与世界接轨,媒体格局正在产生巨大的变革,我认为未来媒体必然将往媒体融合和精准个性化两个极端方向深沉发展,同质化的中庸之道必然没落。因此都尚从一出生就牢牢地握住‘融合’和‘个性’两把双刃剑。在技术上满足各种媒体的播放需求,彻底消除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使媒体走向融合。在理念上满足各种场所及受众的需求,灵活多变而精神归一。第三,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西方国家对美的需求是理性、规则、简约。因此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同类产品在外观设计上都极其简单,跟楼宇的大屏幕没有什么区别。而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国人对于美的需求是很丰富的,中国人很难接受粗狂、笨拙的外观,喜欢细腻、含蓄、浪漫、和谐等,因此都尚的产品在外观上极其讲究,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完美结合,力求与各种环境、场合以及人群契合。”

当LED屏作为一个产品进入生活之后,已经渐渐演化成了一件艺术品,他本身在吸引眼球,让我们觉得这个媒体与我们很亲近,我们能交换信息,交流感情,甚至达到心灵的对话。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条件,都尚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更多地考虑到现代文化、现代都市人的审美需求,力争与城市环境匹配协调。都尚将LED屏结合到汽车上,在设计的过程中加入更多的流线元素和概念车元素,使得功能、设计并驾齐驱、协调发展,一切的设计是为了功能。所以在设计产品时,考虑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正是审美功能,要满足大家对美的需求。

风景中的风景,画中画

都尚讲求的互动,不仅仅是与受众的互动,还考虑到与环境的互动。这点可谓是都尚独有的法宝。都尚在功能上与受众互动,在外观上不断设计新的形式,从而适应各种各样的场合和环境,比如在都市中要适应都市的特色,那么进入景区之后,就要适应景区的特色。关于如何与环境进行融合,苏文明进一步介绍道:“之前我们与成都景区合作的时候,成都在打造世界田园城市,讲究休闲的田园文化,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到田园的元素,从而也为城市的装扮做一份贡献,这与我们都尚的主题不谋而合――都市里的品尚传媒,体现品质和时尚的概念。所以这种时尚的概念要与现代的商业时尚文化相结合,也要从传统文化元素中提取更多的精华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都尚传媒凭借自主生产的户外移动数字传媒产品,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整合各方资源,在全国建立区域联播网点和行业联盟网点,采取多种合作模式,与客户或合作伙伴共享资源,共同打造户外数字传媒一流品牌。

所以都尚的产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功能基础上,与各种环境和人群进行匹配。正是风景中的风景,画中画。

“理念上,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与现代人和城市的文化诉求相结合。设计上,追求设计的舒服度,杜绝视觉污染,设计而不留痕迹。”苏文明还曾亲自参与产品的设计,力求做到完美。

艺术的专业背景,赋予了苏文明艺术家的浪漫气质。他的生活、工作、谈吐、爱好,无不透露着儒雅的气息。爱茶的苏文明喜欢从静中悟道,而都尚的企业文化和理念也正是如此。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相结合,以“敬、静、净、精”四个字为文化理念建设企业文化,打造优质团队――敬:敬人、敬业;静:静心、静取;净:净心、净事;精:精技、精业。秉持着诚信、务实、创新、和谐的企业理念。

都尚力求让自己的产品更人性化,而且本身作为可以移动的户外媒体,较之固定的户外媒体已经更有优势。“首先我们的LED屏大小达到12平方米,五米之外观看,画面很清晰,音质很好,真正达到了音视效果。而且根据需要也可以随时移动,方便快捷。”苏文明介绍道。

如此一样新鲜事物的出现,必定会遇到难题,当记者问及发展中的困难时,苏文明说:“一个新事物的产生,首先要让受众接触并知道,这是困难之一。而都尚的产品无论在技术和生产上都要攻克很多的难关,并不是简单地在屏上装上轱辘就了事的,还包括技术的集成。首先要保证性能的稳定,画面要清晰,信号传输要快,在将来我们还要实现远程的监控。”

困难虽然在,但都尚也拥有优秀的团队,大家从观念上都认可自己的产品,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想去追求和实践。都尚传媒也正是在依托产品优势及专业的策划团队的基础上,鼎力打造户外活动传播一流品牌,为政府工艺宣传活动、企业品牌宣传等提供优质服务。

第7篇:文明风尚说明报告范文

----题记

文明是一粒种子,萌发的是规范,扎根的是习惯。

新风是一缕香茗,品尝的是精神,导引的是时尚。

奥运因文明而精彩,新风因文明而燎原。

一个声音在耳畔响起,一幅画面在眼前闪过:“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不用说,你已经猜到了这是濮存昕为迎奥运而做的公益广告,它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啊,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第一时间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让我们反思为文明行动了什么?

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孔融让梨让的是家庭礼仪,程门立雪立的是尊师礼仪,而三顾茅庐顾的是礼贤下士,千里送鹅毛送出的是真情之礼……文明与否不仅体现个人修养,还反映国家风尚,代表民族素质。

三国时的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兰州某报曾报道一个美国外教带领她的“弟子”,提着大塑料袋,在黄河边捡垃圾的事情,然后有韩国人在义乌公园捡垃圾,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卸任回乡和村民清理水中垃圾的事例……不都可以为镜来照照我们自己吗? 07绿色中国获奖人物汪永晨感言: 生态文明的提出,我们这代人有责任传承。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人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讲如何文明。可是当外教在河边请上面的人下来帮忙时,却没有人积极响应,而是站在一边看热闹。更可气的是还有人借此随意乱丢垃圾,难道他们心里一点也不愧疚?还要麻烦“老外”教我们文明吗? 再看看我们刚刚清扫过的校园,还有同学在扔下牛奶袋,饮料瓶,冰糕纸;课间时也总有那么少数同学在楼道里高声喧哗,追逐打闹,甚至还粗话、脏话连篇,动辄报以拳脚,这些又怎能是文明之举呢?

第8篇:文明风尚说明报告范文

她美丽,他憔悴

《今日消费》周报总编辑肖振华,坐在新年的阳光里,脸上还残留着一些苍白消瘦,那是整整3年的忧劳之色。此刻,他绽开一脸笑容,告诉我,《今日消费》2006年期均发行量已达10万份,单期最高达到15万份,稳居郑州周报市场发行 零售两个第一;全年经营目标也已超额完成,广告收入比上年增长81%,综合经营收入比上年增长80%,终于实现盈余。

心中石头悠悠落地,我替他松了一口气。

“一年亏,二年平,三年盈”,谈何容易!只有亲身参与媒体大战搏杀的同仁,才会明白“汪洋中的一条船”的意义。

在拥有九报两刊一网站的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家族里,政经大报有作为“旗舰”的省委机关报《河南日报》,都市报有进入全球百强的“航母”《大河报》,还有《河南商报》 《今日安报》等。在它们面前,属于生活消费周报的《今日消费》,还是一个小弟弟,不,应该说是一个小妹妹。

因为《今日消费》已找准了方向,定位为“女报”。

2004年3月15日诞生于都市襁褓的小妹妹,如今初显风情,粉妆玉琢,青春飞扬,出落成了一位时尚佳人。

立志成为中原第一精品周报的《今日消费》,是中原地区首家全彩印刷的生活消费周报,每期四开52―68版,分城市 美丽 健康 热爱 消费新干线五叠,封面为精美铜版纸,内叠为全彩新闻纸和轻涂纸,每周五出版,以装帧成册的杂志形式发行。除了征订和直投,主打街头零售。

如今,在省会郑州的各个发行 零售网点,随处可以瞥见她的笑靥在闪现;在全省其他17座中心城市的投递 零售网络,也可以看见她的裙裾在飘飞。特别是在高档写字楼 高档社区 高档消费场所,凡有人群的地方总有她,凡有女人的地方更有她。

我望着面前的小伙子,这位风尘仆仆的《今日消费》总编,女人世界成了他的职业,他的相思,他的沧桑。

她美丽,他憔悴。

抢滩“她资源”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这个广阔平台,犹如一只手掌,托起了旗下的各个媒体,但在竞争已趋白热化的当今时代,没有谁能成为这个手心里的宠儿,而《今日消费》创刊之初,又遇上了全球报业的一场寒流。

2005年的报业市场被形容为“哀鸿遍野”,来势汹汹的网络,以海量信息 瞬间更新和广阔互动的先天优势,掀起了一波巨浪,首当其冲的,正是传统报纸的泱泱领土,一时间,国外大型报业纷纷裁员和缩版,国内报业的发行量和经营额也大幅下滑。

可在此时,以《精品购物指南》 《申江服务导报》 《计算机世界报》 《新女报》为代表的一批周报,却逆市上扬,经营收入普遍出现了大幅攀升。

霜天一抹暖色,寓意是什么呢?人类世界如此辽阔,总还有许多地盘是那个伟大的网络无法囊括的吧。在网络提供了泛众化的充足资讯的时代,纸媒寻找差异化的空间,圈定属于自己的一块细分市场,转向对特定人群的专属服务和深度服务,成为一条可行的出路。

那么,在无边无际的生活消费市场之中,《今日消费》的生存空间在哪里?一茎幼芽,在遮天蔽日的丛林中抬头寻觅,究竟哪儿是一片差异的晴空?

2005年初,《今日消费》这个还不到一岁的“小妹妹”,完成了一次艰难的“美丽转身”,主打一张女性特色牌。它的视觉紧紧抓住了一片女人花,它的嗅觉紧紧抓住了一缕女人香,从此灵魂附体,生动 健美 滋润 妩媚,它成为她。

据调查,城市周报的读者有两种趋势,一是更趋低龄化,下限已从18岁降到16岁;二是更趋女性化,女性读者比例上升到60%。同时,在生活消费市场上,现代女性更是一支强大的主力军,艳帜高张,拉动潮流,所经之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因此,聪明的商家,机敏的传媒,总不会放过这一股滚滚滔滔的“她资源”。

而《今日消费》明确定位于分众 高端 时尚。

它的读者,是高知识 高收入 高品位的城市白领,特别是25―40岁的女性白领消费群体。

它的宗旨,是为特定读者全面服务,贴心服务,成为时尚信息的传播者 都市先进消费文化的倡导者 前卫生活观念的引领者。

它的风格,是追求时尚 实用。

它的方向,是走小众精品路线。

它希望,打开这一扇虚掩的门,一条春天的香榭丽舍大街正等在门外。

摇曳“美丽经济”

“美丽经济”,这一概念是由女报率先提出的,这面旗帜是由女报高高举起的。

2003年,《新女报》在重庆举办了全国首届美丽经济论坛。

2006年,《今日消费》在郑州承办了中国(中部)美丽经济高峰论坛。

以整形 美容 美发 化妆品 美体 健身为产业元素的“美丽经济”,据统计,仅仅其中的美容美发行业,2005年产值就近4000亿元,间接拉动其他消费以千亿元计,已是继房地产 汽车 电子通信 旅游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美丽经济”成为大众传媒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但在目前报刊市场上,女性杂志很多,品牌女性杂志不少,女性报纸却不多,品牌女性报纸更少。

《今日消费》通过精美铜版纸的每期封面,凭借明星们那一双双勾魂摄魄的饥渴目光,流露的何尝不是自已的一个品牌梦想!

品牌,来自于特定的读者群,来自于读者的忠诚度。当然,报纸要靠广告而生存,忠诚度也决定着报纸的有效发行,决定着广告的有效发行。《今日消费》相信,忠诚度是可以培养的,品牌是可以培养的,所以,它的全部爱意都倾注在了特定读者身上,它的所有策划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女人做什么?想什么?用什么?

它深深知道,女人的脉搏往往就是生活消费市场的脉搏。女人的脉搏如桃花流水,女人的心理如流水桃花,花间水,水中花,当今每个爱美的女人,都希望自己尽快进入漂亮高雅的现代女性行列,成为与众不同的一员。而她们找到的一个速成捷径,就是以媒体的时尚生活报道为教材。《今日消费》恰恰充任了这个教材,教女人们学习,让女人们模仿,直至一只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直至一位位美女变得惊为天人。

比起京津沪渝等一线城市,一向传统本分的中原女性,在世界时尚风向标面前,脚步总比心情慢上一拍半拍,所以,《今日消费》的作用,就不仅是风格的引领,更是品位的提升;不仅是消费观念的推广,更是生活方式的传播。

三年来,小投入,大策划,从版面上到社会上,从社会上到版面上,它们搅动着一股“美丽经济”的绚丽波澜,创意迭出,风生水起。

比如140多个话题式新闻策划:“春节完全消费手册” “黄金周巅峰读本” “极品女人” “新婚志” “我们都是第一代” “网络游戏代练” “城东城西” “阅读开封” “郑州美食全搜索” “VIP生态圈” “男人的私房钱” “唱起童年的歌谣” “毕业进行时” “重返电影院” “方言的力量” “情色化生存” “娱眼看奥运” “谁动了我的私生活” “麻辣教师节” “情人节,爱情年检” “草根DV”等。

比如一系列市场活动运作:“知心爱人相会七夕大型集体婚礼” “今日消费首届读者节” “新年蝶变大型整形真人秀” “健康新视界” “白领心理危机应对讲座” “免费心理个体咨询” “假日体检” “营养减肥聚会” “健身QQ群” “准爸准妈知识讲座” “瑜珈体验” “美女模特征集” “粉体验” “服装魅力课堂” “情人节双人赛” “手工DIY” “丝巾讲座”等。

特别是在精彩的2006年,3月举办了年度流行时尚会,当红的主持人谢娜 模特岳梅 造型师易茗等名人前来助阵;8月成立了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美丽产业联盟,近200户商家加盟;11月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中国美发美容协会联合主办,《今日消费》承办了中国(中部)美丽经济高峰论坛,邀请知名专家中原纵论“业态整体提升”,并与大河网联动开通了大河网今日美丽频道。在2006年全国城市周报峰会上,《今日消费》成为全国新兴周报的代表,吸引海南 福建等地同行前来取经……

总之,就这样胼手胝足,就这样轻舞飞扬,市场在一片片巩固:卖场 美容化妆 女性健康医疗 休闲娱乐;阵地在一步步开拓:汽车 房产 IT 家电……当初创刊之时省会已有的五家周报,不少已被迫退出了零售网点,《今日消费》以绝对优势牢牢占据了省会周报市场,在业界拥有了越来越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旋转舞步中,是它在追赶美,还是美在追赶它?

相思“倩女魂”

静静的报业大厦中,总能感觉到来自五楼《今日消费》编辑部的青春温度。

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6岁的团队,为了一项理想事业而奋斗,最雄厚的资本就是他们的激情,最贵重的身家就是他们的创造欲。曾经多年从事党报采编的总编辑肖振华,也在一场“风花雪月”之中完成着角色转换。

在这里可想而知,创业整整三年,收入待遇是不高的,工作强度是不低的,每个双休日只能休息一天,中秋国庆双节只发一盒月饼。但是,从他们年轻的创意里,仍然爆发出生活深处的欢欣欲望;从他们年轻的笔调中,仍然挥洒着骨子里的时尚感觉。他们为报业集团带来了一股浪漫气息,积极承办了“拥抱青年新年假面舞会” “美容讲座”等活动。他们也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形象,今日消费编辑部先后荣获省直“青年文明号”称号和2007年全省“巾帼文明岗”称号,还有一人被评为“省直青年岗位能手”。

《今日消费》的记者编辑,虽然隐身版面之中,却也渐渐拥有了不少“粉丝”。那些读者纷纷来信,对各个版面的熟悉程度简直如数家珍,或庄严,或小资,或尖刻,或调侃,评头论足,建言献策,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读者程文明说:“我一直都是《今日消费》的铁杆fans!每次到周五,我都是怀着迫切的心情跑到报亭把她‘迎娶’回家。”读者章程说:“说来不好意思,我第一次买你们的报纸,是想换一下零钱坐车。自此我却爱上了它,每次必买!”读者李洁说:“我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多么希望我们的城市更美丽更时尚一些。《今日消费》就是我们身边的时尚。”读者刘伟姝说:“一座城市总要有一个声音告诉你,今天你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今天你的衣橱里最美的颜色是什么,今天你与巴黎 米兰 纽约的距离是不是又近了一步……《今日消费》便像这样一位年轻而又新锐的郑州人。她更像是一位擦着不同香水的女人,当你走进她,发现每一次她总是带给你不同的惊喜……”

《今日消费》周报创办三周年之际,大家点燃蜡烛,环绕这位妩媚时尚的丽人,轻轻唱起“祝你生日快乐!”

第9篇:文明风尚说明报告范文

南寺小和尚问:“你到哪里去?”北寺小和尚答道:“脚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南寺小和尚听了,无言以对。回到寺院向师傅请教,师傅说:“下次碰到,你继续问他‘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这样你就赢了。”第二天相遇时,南寺的小和尚仍问同昨天一样的问题,北寺小和尚却答曰:“风到哪里我便到哪里。”而那天的风正好吹向菜市场,这个回答出乎南寺小和尚的预料,于是语塞,无法再接下文。回到寺院,师傅见小和尚垂头丧气,便问道:“难道我教你的法子不灵吗?”小和尚据实回禀。师傅听了,哭笑不得,对小和尚说:“那你可以反问他‘如果没有风你到哪里去?’”小和尚眼睛一亮,心想“明天一定能赢他!”第三天,二人相遇,再问,北寺小和尚却回答:“我到市场去。”南寺的小和尚又无话可说了。南寺小和尚回到寺院后,师傅语重心长地感叹道:“观晚霞悟其无常,观河海悟其浩瀚。学贵用心悟,非悟无以入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识是呆板的,生活是多变的,要想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唯有用心领悟,把别人的知识,转化成自己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向奶牛学习:“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

而反观我们当下的教育,却尽是“从草到草”教育。所谓的学习,强调的多是机械的记忆;所谓能力,也是考察记忆的能力。如果你说:“孔明不是诸葛亮”有人可能会笑你的孤陋与寡闻。但在当下中国教育中,这却是千真万确的实事。

上海作家叶开的女儿乔乔上小学三年级,一次遇到一道题目,问“谁是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刚看完《三国演义》彩图本的乔乔,欣喜而自信地写下:“孔明和庞统”。她的答案得到古典文学博士妈妈的认可。可到了学校,语文老师却说错了,标准答案是“诸葛亮”。而且老师解释,“在小学阶段,答案只能写诸葛亮,写孔明也算错。”(《中国青年报》2010年12月15日)

这种情形并非个例。“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乡,于是诗吟一首,这首诗是什么呢?”学生回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结果被老师判错,因为标准答案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还有一道极具开放性的试题:“《匆匆》这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写的,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篇散文,你能把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孩子写的是:“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河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但后面又是一个好大的“×”。因为标准答案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扬子晚报》2011年1月27日)

诸如此类现象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比比皆是。这使得我们的教育狭隘成了“从草到草”的机械识记,“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也还要是草”,而且挤出来的“草”不能有丝毫性状的改变,否则就会被重重地打“×”。

“从草到草”的教育之所以盛行,是因为我们当下的教育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应试”,应试当然就要答对考官的试题。如何才算答对?自然是和“标准答案”完全一致。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就演变成了让学生识记“标准答案”的教育。这种“从草到草”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无非是一个知识爆满的电脑硬盘,是只会应试的机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如同故事中南寺的小和尚,只会机械答对,而不会灵活运用,遇到变故,只能哑言以对。

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但就像世界上决然没有两片形状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现实中也决然不会重现与“产生知识”完全一模一样的“历史”。你所遇到的,只能是和“历史”“相近”或“相似”而非“完全相同”,如果你不能把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把草变成牛奶”,那你所学的一切知识便与垃圾无异。

作为教育,评价是必需的,没有评价便无法得知教育的成效。要评价自然就有一个评价的载体。古今中外的教育史告诉我们,考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评价载体。这也就是说,作为评价的手段,考试本身没有什么错误,问题在于你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考试。你制定如何的考试标准。

大家都知道,美国在20年的时间内,培养出了不下5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200位以上的知识型亿万富翁,这不但得益于美国把创新作为教育的灵魂,也得益于美国的考试制度中对答案评判的开放性。一本来自美国的《美国语文》中,课文《在立宪大会上的演讲》后有这样的一道习题:“基于富兰克林的论证,你会同意通过《美国宪法》吗?为什么?” 课文作者是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伟大领袖――本杰明・富兰克林,而且,《美国宪法》实施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如果换作我们,标准答案一定是肯定的。但在美国,却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一边倒”的“标准答案”,学生的论述只要“言之有理”,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会得到最好的成绩。这种做法就是要撬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不盲从于权威、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当勇敢地承认和美国教育的差距并向他们学习。

上海纽约大学的美方校长杰弗里・雷蒙一语切中教育之核:“我们的目的不是要给你们我们的智慧,不是要给你们我们的知识,也不是要告诉你们某个正确答案。”雷蒙不由自主地挥着手臂喊道,“创造者、发明者和领导者不可能靠背诵和记忆别人的答案来创造、发明和领导。他们必须掌握为旧问题给出新的、更好的答案的能力,必须掌握能及时发现旧答案已经不合时宜的能力,因为世界是在不停变化的。”

雷蒙校长的话,深刻地揭示出教育的真谛。上天给了我们一个大脑,不是用来记忆、而是用来思考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着力培养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质疑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把草变成鲜美的牛奶”应是我们教育的第一要义!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