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制图基准标注规则范文

机械制图基准标注规则精选(九篇)

机械制图基准标注规则

第1篇:机械制图基准标注规则范文

【摘 要】文章主要讲述了在机械绘图中如何运用AutoCAD进行绘图、设计,对于机械工程师来说,一定要明白机械制图在机械工程中的绝对地位,为此,我们对机械制图进行分析了解其在机械工程中的重要地位,AutoCAD主要有几种绘图设置,进而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 机械制图;AutoCAD;绘图设置;研究

AutoCAD(Auto Computer Aided Design)是Autodesk(欧特克)公司首次于1982年开发的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用于二维绘图、详细绘制、设计文档和基本三维设计。现已经成为国际上广为流行的绘图工具。AutoCAD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通过交互菜单或命令行方式便可以进行各种操作。它的多文档设计环境,让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也能很快地学会使用。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它的各种应用和开发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AutoCAD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它可以在各种操作系统支持的微型计算机和工作站上运行。

一、机械制图在机械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在工程界里,图样就是工程师们交流的技术语言,作为载体无时无刻的传递着设计思想,同时,它又是生产过程中加工、检验的主要依据,依据多年经验,强调机械制图在机械工程里的重要地位。

在机械工程中机械制图作为技术语言运用在机械设计、生产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设计者可以通过图样来体现他的意图,制造者也可以通过它知道设计的要求,使用和可以通过它了解设备结构、性能进行操作,所有的一切都是依据图样进行的。因此,所有的工程人员都需要掌握机械制图这门技术语言。

只有掌握了机械制图才可以从事机械工程行业。一般来说,在机器、零部件的设计中,首先依照设计的要求来画装配图用以体现其工作原理、传动路线以及零件之间的关系、结构形状,之后根据装配图来设计零件进行绘制零件图。在生产过程中,装配图是制定机器、部件的装配工艺规程、指导装配、检验以及安装和维修的主要凭据。只有正确的进行机械制图才能做到机械工程岗位上的无障碍交流、沟通,这也是进行技术交流的一种重要方法。无论是谁都要严格遵守机械制图的原理、标准和相关规定,这也体现出国家标准的统一性。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各个领域都在进行国际接轨,机械工程的国家标准也会逐渐取向于国际化标准。因此,我们必须熟练掌握机械制图这门技术语言,更好的与个国际性技术的交流、探讨。熟悉机械制图的相关法规,一边确立更严谨、权威的制图标准。

二、机械制图中AutoCAD绘图设置方法

运用AutoCAD绘图设置进行机械制图时,默认设置已经不能完全符合制图的标准要求了,我们必须配合一些绘图设置用以符合现今的制图标准。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设置方法

1.图层设置

在整个Auto CAD机械制图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图层设置的合理性和规范化。这对于绘图效率的提高以及整体管理的方便性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就是图层设置的基本要求,在设置时做到简洁,够用就好。因为,从机械制图来说,通常情况都是按照图中的各种线型(粗实线、细点画线以及虚线等)进行分层,此外,像是尺寸标注、文字标注等图元、注释也能分成不同图层。

其次,图层的颜色必须依据国家标准、企业标准来进行设置,如按照线型分类的图层,其图层颜色就参照线型颜色进行设置。在《机械工程CAD制图规则》中,图层颜色与图线颜色相结合,进行设置,如粗实线图层用绿色,细实线、波浪线和双折线的图层用白色,虚线图层用黄色,细点画线的用红色,双点画线得用粉色等。

2.线型、线宽的设置

为了保证制图的清晰化、规范化,机械制图中对于线型的运用十分重视。除了其中一些特定的要求,规定不同对象的不同线型,对其具体画法也有一定要求。在《机械工程CAD制图规则》中已经作出明确规定,点画线宽度默认为0.25毫米,通常取本身线宽的24倍两点的空隙与点的比例通常是7。但是,在Auto CAD自带线型库中却有不同要求,其中二者比例是2完全不符合标准规定。根据这样的情况,在绘图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相近线型或是自定义符合标准两个办法解决AutoCAD自带线型与我国机械制图标准不符的问题。

3.字体的设置

在机械制图中,AutoCAD软件通常可以利用CAD的专有字体,后缀名为shx或是 windows系统的通用字体。一般在机械制图中的要求,中文字体一般应用仿宋体,宽度比例设置成0.71,字母及数字应用斜体或正体,通常选择gbeitc.shx(斜体)或gbenor.shx(正体)。在设置文字高度时要在标时设置而不是在文字样式中,高度通常根据图幅设定,A1的是5毫米,A2、A3、和A4的是3.5毫米。

4.尺寸标注样式的设置

AutoCAD默认的标注样式是ISO-25,但是,其中的许多设置都不符合我国机械制图的标准,通常在机械绘图中,我们参考机械制图尺寸注法(GB/T4458·4—2003)所规定的尺寸标注,通过新建、修改标注样式以达到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机械工程中,机械制图的地位谁也无法取代,然而,运用 Auto CAD软件进行机械制图与设计时,机械工程人员们必须参照我国机械制图的标准,在本文中提到了AutoCAD在机械制图的几种方法,通过其对绘图环境的设置,进而构建一些常用的图块以及模板,使得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机械制图设计的效率、质量,同时,能够更好的适应行业标准的变动更新,适应现今高速发展的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1]姚继权,李晓豁.在AutoCAD2004中绘制机械图样的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02).

[2]张永茂.AutoCAD2008中文版机械绘图实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蔡石坚.基于AutoCAD机械制图规范的模板化定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04).

第2篇:机械制图基准标注规则范文

一、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技工院校将机械制图与CAD绘图开设为两门独立的课程,一般先开设机械制图,后开设CAD绘图。这种独立式、分段式的开设课程方式,会导致教学内容庞杂,浪费课时,教学效率不高。

二、校本教材开发原则

机械制图与CAD绘图校本教材的编写,要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特点,以学生“会用、实用、够用”为根本,以机械制图为主线,以CAD绘图为辅助工具,两者相互融合,让CAD绘图知识与练习融入每一模块中,突出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相结合,进行课程整合穿插教学,突出技工院校教学特色,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调整

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数是操作工、技术员。从就业反馈情况看,多数单位对毕业生的手工绘图能力要求并不高,但要求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CAD绘图能力。而机械制图课程培养的目标重在手工绘图能力、读图能力的掌握,其中手工绘图在制图教学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毕业后又用不到,与新时期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很不适应。因此,两门课程整合时要把读图能力的培养提到了首要位置,其次是CAD绘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CAD软件快速完成图形的绘制,而手工绘图能力趋向于草图绘制。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教学内容

(1)制图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体内容有:①机械制图标准,掌握国家标准规定;②常用平面图形的绘制,掌握手工绘图技能;③CAD平面图形的绘制,掌握CAD的基本绘图命令与基本编辑命令等。

(2)三视图知识。具体内容有:①三视图的基本知识,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基本投影规律;②基本体三视图的绘制,掌握基本体视图的投影与绘制;③能灵活运用CAD绘图命令绘制三视图,并掌握CAD绘图辅助工具命令等。

(3)轴测图基本知识。具体内容有:①正等测轴测图,掌握正等测轴测图的绘图方法;②斜二测轴测图,掌握斜二测轴测图的绘图方法;③CAD绘制轴测图,掌握CAD三维实体的构建方法,实体编辑、实体模型的渲染与输出等。

(4)截交线与相贯线。具体内容有:①绘制截交线,掌握各种基本体被切割后截交线的绘制;②绘制相贯线,掌握相贯线的绘制;③CAD绘制截交线与相贯线,熟练掌握CAD绘图的技能。

(5)组合体知识。具体内容有:①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掌握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与步骤;②标注组合体的尺寸,掌握尺寸标注的要求;③读组合体三视图,掌握读图的方法与步骤;④CAD绘制组合体三视图和尺寸标注,掌握实体编辑、布尔运算及尺寸标注等命令。

(6)机械图样的表示方法。具体内容有:①视图的绘制,掌握视图的投影原理、画图方法及标注;②剖视图的绘制,掌握剖视图的概念和画图方法;③断面图的绘制,掌握断面图的概念、画法和标注;④局部放大图的绘制,掌握局部放大图的概念、画法和标注;⑤CAD绘制剖视图、断面图等,掌握图案填充等命令。

(7)标准件与常用件。具体内容有:①掌握螺纹、齿轮、弹簧、滚动轴承等的画法规定;②掌握用CAD绘制螺纹、齿轮、弹簧、滚动轴承等。

(8)零件图与装配图。具体内容有:①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掌握读图的方法与步骤;②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掌握绘图的方法与步骤;③用CAD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掌握用CAD绘图的方法,掌握块的创建、使用与存储等。

第3篇:机械制图基准标注规则范文

按照培训包的要求,为获得澳大利亚政府承认的资格证书,该中外合作班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能力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新的要求和内容。笔者承担了该班的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开展了初步

探索。

一、教学大纲

1.定位与课程目标

按照培训包要求,机械产品精度设计课程的定位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互换性理论基础知识,理解常用零部件的几何精度设计原则与方法,在机电产品精度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具备精度测量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应用型机械工程人才。

本课程具有学科交叉性强、实践性强、综合应用性强的特点。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互换性生产原则、公差的规律及标准选用、圆柱结合的精度设计原则及检测技术、零件的形位公差标准及其选用原则、检测技术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理解常用零部件的几何精度设计原则与方法,并灵活运用于机电产品设计中。

由于培训包是在工业领域及企业进行广泛研究、咨询行业专家并获得支持后得到的,所以该课程目标必须反映行业需求。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联相关课程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熟悉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及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先修与后续课程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必修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是联系基础课及其他技术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桥梁,是联系机械设计类课程与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与许多课程诸如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等有着密切关系。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有识图和制图能力,懂得机械的一般机构原理,掌握机械制造的初步知识。因此,必须将本课程安排在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等课程和教学环节之后。课程的测量技术基础部分涉及到概率的有关知识,因此工程数学也是本课程的先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掌握公差标准、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原则,并能进行精度设计。将该门课程的内容融入到机械设计课程中,可让学生在设计机器零件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真正理解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和方法;能够根据需要,合理地提出零件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为后续的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制造课程的学习,以及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3.课程的重点(即能力单元)以及解决方法

根据培训包要求,每个能力单元确认了一个分离的工作场合要求,包括了除语言、文字、计算能力之外的作为能力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健康和安全要求。能力单元必须和教学以及评估一致,以保证结果的一致性。本课程的能力单元包含以下部分:

(1)孔、轴尺寸精度标准及配合的选用,孔、轴公差与配合的正确标注;

(2)形位公差标准、公差带的特点以及公差原则,零件形位公差的选择、正确标注;

(3)表面粗糙度的标准、选用及标注;

(4)精度设计原则与方法在光滑极限量规、滚动轴承、键和花键、螺纹、圆柱齿轮中的具体应用;

(5)常用精密测量仪器的应用。

根据培训包要求,以上内容需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途径加以解决,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通过来源于工程的实例,讲清精度设计的原则;

二是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利用多媒体教学真实感强的特点,进行多彩多维的形象描述与展示,讲清形状公差带和位置公差带的形状、尺寸公差与位置公差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形位公差与公差原则;

三是通过课内实验、开放性实验,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使某些重点难点问题在实际操作、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得到有效解决。

4.教学内容

本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教学(包括课内基础及综合实验)16学时。另外,作为本课程的重要补充,增加一周三坐标测量仪的实训,作为开放性实验环节。

(1)基本理论及基础国标,23学时。内容包括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微观表面质量基本理论、相关国家标准及标准选择原则和方法,测量器具的原理与测量方法。

(2)精度设计原则与方法应用,时。内容包括精度设计原则与方法在光滑极限量规中的具体应用。

(3)实践部分,包含随课实验16学时、一周三坐标测量实训24课时以及毕业实训和毕业设计。

以上内容课时的分配,均与培训包的能力单元一一对应。

二、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1.选用教材

第4篇:机械制图基准标注规则范文

关键词:互换性;标准化;精度设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机械类专业教学内容的发展与变化,本学科的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内不少高校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总结出许多好的教学方法与改革思路。笔者曾多年在企业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工作,目前也在高校承担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教学工作。在此想就个人的一些切身体会,谈谈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二、关于互换性与精度设计在课程中的定位问题

近年来,围绕《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内容与体系的改革,不少高校已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改为《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只侧重标准的讲解与宣贯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这种思路应充分肯定。

互换性与精度设计确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互换性指同一规格的零部件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制造,不需经过任何挑选或修配就能够互相替换使用,而且替换后能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互换性要靠公差来保证,公差则需要标准化,标准化是互换性生产的基础。互换性是对重复生产零件的要求,只要按照统一的设计生产,就可实现互换性。精度设计则要求经济地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无论零件是否要求互换,必须规定一定的公差。公差大,精度低,但加工容易,公差小,精度高,但加工难度大。互换性给定公差强调的是统一,精度设计给定公差强调的则是合理。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工程应用的目标是在机械图上合理标注。合理标注的实质是合理的精度设计,所以课程的核心还是精度设计,新的教学体系应该加强精度设计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但在强调精度设计的时候不能淡化互换性与标准化的重要意义。由于互换性在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一个普遍运用的原则。精度设计是在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互换性标准的选择与应用,即使在不要求互换的场合,在设计制造等各种环节,也需要遵循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原则。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内容在生产实际中有着大量的运用,但在其他课程中鲜有介绍,学生普遍缺乏这方面知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各项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掌握标准化知识已成为时代的需要。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对将来从事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非常有益,符合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不应将互换性与精度设计人为的分割开来,应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互换性原则和各项基础标准的前提下合理的进行精度设计。

三、关于新的教学模式

目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国内各高校有几种不同的模式:一是在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内容基础上拓展提高、组合后仍单独设课;二是将课程提高到机械精度设计的高度组合、拓展设置成一门课程;三是把教学内容分成几块,穿插到《机械制图》、《金工实习》、《机械设计》等课程中合作完成教学任务[1]。

笔者以为:第一种模式基本保持了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体系主要内容,系统阐述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分析介绍了我国极限与配合的新标准、工程应用以及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这种课程体系把标准化与计量学领域有关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学科化特点,形成了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系统掌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几何精度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随着新的教学要求的提出及课程教学学时的减少,原来模式中认知性内容多、创造性内容少、以介绍基础公差标准为主的教学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发展要求,应该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有限的学时内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标准方面的内容主要从应用的角度去讲,其构成原理可适当简略,重点在互换性的原理与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上,其中又以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为重点。有了这些基础,其它章节均可略讲。学生可通过练习、实验和综合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综合设计能力。

第二种模式是针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而重新拓展设置成《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该课程已有多种版本的教材,大多在绪论中了强化了几何精度设计的相关内容,并增加一些典型零件几何精度设计综合应用实例,但大部分章节与原教材体系没有实质变化。也有的版本对原教材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基本摆脱了以介绍基础公差标准为主的教学体系,但这种形式目前无论从教学还是学生自学角度看都还有些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第三种模式把教学内容分成几块,穿插到《机械制图》、《金工实习》、《机械设计》等课程中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模式虽然避免了原来模式中各相关课程之间的交叉与重复,但打破了本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也增加了各相关课程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难度,较难保证分块教学后的内容衔接与教学质量。

四、实践性环节的改革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总体思路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而综合设计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实际应用的锻炼。本课程的应用性很强,机械类图纸中大部分符号都与本课程有关,对今后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学生尤为重要。在当今市场经济形势下,社会需要能快速胜任工作,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因此本课程必须很好的把握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在讲清基本概念的前提下,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从本课程的现实教学效果看,学生对精度设计与互换性标准的实际应用能力普遍较弱。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不知道怎样正确的运用国家标准进行精度设计;图样标注五花八门、漏洞百出,或者照葫芦画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应用性实践环节,学习内容没有通过相应实践环节消化、巩固。受学时数限制,课堂教学只能讲一些精度设计与标准运用的基本原则,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锻炼,主要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后续教学环节。而后续教学环节随着教学内容与重点的转移,教师还是学生都难以对先开课程给予特别关注。

针对这一问题,已有高校探索在本课程中专门增设实践性教学环节――精度设计检测一条龙课程设计[3],但上述方案存在时间安排与课时的矛盾。因此笔者赞同把机械零件课程设计与几何精度设计内容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机械零件的课程设计题目一般是减速器设计,这类课题包含了很多典型零件精度设计的内容,是理想的精度设计课题。如作为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明确提出精度设计的具体要求,学生可通过一个环节,得到完整的设计能力的锻炼。

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中,实验课占有较大的比重,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公差理论,初步熟悉某些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本课程的所有实验内容都是对尺寸、形位、表面粗糙度三项基本几何精度中具体项目的测量,这些实验可使学生较快获得有关内容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足的是,目前这些实验与精度设计的联系还较少,多数实验为验证式实验,没有很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乏综合设计能力的锻炼。

为了适应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对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加强学生综合设计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笔者认为,可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综合性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装拆、测绘、精度设计等,从而得到锻炼。

五、《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知识面很广,涉及到《金工实习》、《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等诸多课程,不少内容相互交叉,甚至重复,而且课程安排的次序也不尽合理。

《金工实习》、《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应让学生在机械制图中初步读懂图样上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在金工实习中了解加工质量与检测的基本知识,在机械设计中对零部件的外形、功能、结构、尺寸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但实际上由于各门课时都有压缩,目前在配合与协调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往往成为较薄弱的环节。尺寸链部分,与制造工艺学又有重复。在课程的安排上,本课程基本上与《机械设计》同步进行,学生还没有完整的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对精度设计内容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因此笔者认为,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各相关课程应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进一步明确各课程承担的义务,做到一般内容不重复,重点内容不遗漏。图样上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正确标注应作为机械制图必须掌握的知识;尺寸链在学科体系上属于互换性范畴,但具体运用都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过程中,并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有重点讲授,本课程可略讲概念,详细运用与计算方法由后续专业课程完成。《机械设计》最好先于本课程,以使学生具备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

六、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总之,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模式和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更加切合社会需求实际情况。教学改革本身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更新的过程,为培养面向新世纪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改革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许菊若,沈爱红.《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新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1).

[2]杜文华,郑江.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改中机械精度设计的实现[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第5篇:机械制图基准标注规则范文

【关键词】CAD;机械制图;教学;一体化;理论;操作;运用

《机械制图》和《CAD》是我国技工院校均开设的两门专业基础课,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中,《机械制图》主要在教室上课,老师在教室上课时多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如利用教学模型和挂图,再辅以教具在黑板上绘制图形,向学生讲解绘图原理和方法, 学生则通过笔头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而《CAD》主要在计算机房上课,老师上课时多侧重对软件中各种命令的讲解和运用,学生则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各种命令的使用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将《机械制图》和《CAD》这两门课分离开,大多数的学生不能将两门课很好的联系起来,常常会出现学生这两门课一门学的很好而另一门成绩很差的情况。如果将这两门课进行整合,进行一体化教学,可将《机械制图》的理论指导性和《CAD》的实际操作性相结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从几方面来举例说明《机械制图》与《CAD》的一体化教学。

1 绘制平面图形

《机械制图》中平面图形的绘制是学生在刚学习制图这门课时所碰到的第一个难点,这部分内容是对学生熟练使用绘图工具和掌握基本作图方法的一个综合运用。而《CAD》中平面图形的绘制是对CAD软件中各种绘图命令的综合运用,在教学中会通过大量的平面图形绘制来练习学生对常用的绘图命令和修改命令的熟练使用。

在面对一幅比较复杂的平面图形时,制图课会要求学生用尺规绘图,学生往往需要花费一课时左右的时间来进行绘制,绘图时间长,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导致绘图质量下降。而在CAD教学中学生拿到这样一幅图形时,对一些圆弧连接部分,由于不能独立分析,在实际绘图时,往往会出现学生不知从何入手来绘制图形的情况,导致绘图正确率下降。如果将两门课程知识进行结合,可先对图形用机械制图中的理论进行分析,如图形中R25、R5、R55等是定形尺寸,115、40、25等是定位尺寸;因此,在绘图时可用CAD中的画圆命令应先绘制R75、R25、R55等已知线段,再用画圆命令中的相切、相切、半径来绘制R30、R20、R8等连接圆弧。通过这样的一体化教学,将制图的理论和CAD的绘图功能很好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绘图的正确率。

2 标注尺寸

《机械制图》中尺寸标注对技工院校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往往不能遵守国家标准正确标注尺寸,更别谈齐全、清晰和合理了。而在《CAD》中可用“标注”选项对图形进行各种尺寸标注,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在图形上注出尺寸,而且所注的尺寸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学生还可通过“标注样式管理器”调整尺寸标注的样式,加深学生对正确标注尺寸的认识。通过一定的练习,就可将尺寸标注中的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潜移默化地灌输进学生的绘图中。

3 识读零件图

零件图的识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工院校的学生识图能力比绘图能力更为重要。在《机械制图》教学时主要从标题栏、视图、尺寸和技术要求四个方面来对图形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正确识图的方法。而绘制零件图往往由于课时的限制无法做适当的练习。

一张零件图如果让学生用尺规绘制,可能需要两课时。而在《CAD》中绘制这样一张零件图时标题栏有样板文件可以调用;视图可以用绘图命令绘制;尺寸可以结合尺寸标注样式的设置和尺寸标注命令的使用进行绘制;技术要求部分可将基本符号绘制好后经过多次复制来完成;通过这些命令绘制一幅零件图只需一课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零件图的绘图效率,学生也可通过零件图的绘制更好地理解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工艺性能,对正确识读零件图有很大帮助。

4 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技工院校学生实习时由于专业的限制,实习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实际经验。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讲授装配图时仅靠几个教具模型和挂图,存在不清晰、不太好装拆、后排同学看不清等问题,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学生对装配体的结构、工作原理、零件间的装配、连接关系及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都缺少感性认识,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如果充分利用《CAD》中块的这一功能,把装配体中的每个零件创建成不同的块,再利用插入块这一功能对装配体进行模拟装配。将《机械制图》和《CAD》两者结合,学生一方面通过零件模型看到每一个装配体的真实形状;另一方面,通过块的操作理解各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动力传动路径,从而分析出各个零件在装配体中的作用,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空间物体的认识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读图和识图能力明显增强。

从上述几方面可以得出将《机械制图》与《CAD》进行一体化教学,把机械制图重点培养的看图、识图能力和CAD的绘图技巧要求整合起来,把CAD作为一种工具使用在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是十分可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机械制图》可侧重于讲解正投影法、三视图、图样表达方法等理论性强的内容,而把制图里的几何作图、尺寸标注、零件图、装配图等内容放在《CAD》里面作为一体化教学来开展。CAD软件实质上就是一种绘图的工具,传统的图板和图纸被电脑的显示器代替,传统的铅笔、圆规、三角尺被电脑的鼠标和键盘代替。两门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可以将《机械制图》中的抽象、静止、略显枯燥的理论教学部分的内容,通过CAD以形象逼真的计图形展现。学生不仅可以通过CAD软件看到实体的立体图样,也可以在软件上对图样进行拆解,还可以看到动态的作图过程。相比静态的《机械制图》课程更生动、更易理解,以此加强学生的学习爱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快速培养学生的读图与识图能力。同时还可以提升绘图的质量与效率,改善学生的绘图环境。

随着计算机绘图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制图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手工绘图已经被计算机绘图所取代。现代企业需要的是能够直接胜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只掌握机械制图的理论知识或只掌握CAD的技能都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然而,由于教学改革的滞后,目前《机械制图》与《CAD》这两门课还没能进行很好的整合,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只有将两者实现一体化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机械制图》的理论知识与《CAD》软件的实际应用技巧能力,为社会输送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勇.AutoCAD2006中文版机械制图基础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 版社,2006.

第6篇:机械制图基准标注规则范文

【论文关键词】机械制图;教改;实践;探索

昭通农业学校农机类专业采用的《机械制图》课程,是2010年8月由胡建生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工科类专业必修教材,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但《机械制图》课程在农业中专农机类专业教育中,究竟应起什么作用,其理论体系如何构建,应重点研究和讲授哪些内容,应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为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全国各地中等农业学校农机类的授课教师看法不尽一致,因而在教学中既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和教学模式,又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本文就笔者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教学实践作些介绍,以期抛砖引玉。

1.明确课程教学目的,切实转变教学指导思想

1.1有助于学生机械制图素养的培养。《机械制图》课程以机械生产运行为主线,综合介绍了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基础、组合体、轴测图、物体的表达方法、齿轮及常用的标准件、零件图和装配图等机械制图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属性,属于生产机械零部件范畴。它按照工程技术的发展变化,依据现代工程技术体制建立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借助相关学科提供的原理和方法,去揭示机械制图的规律性和工程对制图技术的基本方法,以此寻求正确解决机械制图问题的途径和措施,为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我国工程制图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制图技能,推动机械制图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中专农机类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可弥补其在工程制图方面的制图素养的不足,有助于学生分析机械制图运行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提高把握机械制图规律的能力与水平,从而更好地为现代工程制图建设服务。

1.2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机械制图》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形象意识培养和制图的规范性,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促使学生更多地从知识性思考转向方法性思考,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规律性、系统性、可判性和逻辑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掌握主动学习的钥匙。

1.3有助于学生“双证”需求的培养,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为了拓宽中等职业教育的服务方向,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并举,并与国家实行的就业准入制度相配套,《机械制图》将“工业产品类CAD技能一级”职业资格认证对制图基础理论的要求融入进来。通过《机械制图》的学习,既能使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达到教育部最新颁布大纲的教学要求,又能基本掌握“工业产品类CAD技能一级”考试应具备的制图理论知识,满足学生获得“双证”的需求,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工程建设和经营中,工程技术人员为达到一定的先进工程技术目的,对工程生产过程和生产要素进行组织、加工、生产、修理等。这就要求工程生产技术工作者,不仅要懂得识图、而且更应懂得并能按照施工图的技术规范办事。一个工程技术工作者,除掌握一定的现代工程制图技术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从而对工程制图及工业生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1.4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机械制图》课程涵界了机器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还是机电、冶金、化工、土木建筑、电气等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都必须依赖《机械制图》的图样才能完成,各门学科既相独立成体系,又互相渗透、相互交叉、高度整合、构成了《机械制图》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后,有助于掌握本门课程所具有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等诸多特点的认识,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好技术与加工的关系,力求达到以生产上可行,技术上先进、生产上合理、质量上有保证的有机统一,从而培养懂技术、善操作、会生产,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的新一代熟练技能者和生产第一线的建设者。《机械制图》课程必须改革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指导思想,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观,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理论探索的顺序多法并用开展教学,教会学生会学习,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不断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绘图技能。

2.深化完善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目标

为适应《机械制图》学科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教学内容,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这一《机械制图》课程研究的主题,确立了与原有八大块(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基础、组合体、轴测图、物体的表达方法、齿轮及常用的标准件、零件图和装配图)不尽相同的新八大块内容,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绘图的基本知识,即国标的基本规定:线条、图纸、字体、绘图工具、尺寸标注、比例等等;几何作图包括等分圆周及作正多边形、圆弧连接、斜度和锥度、椭圆的画法等;平面图形分析及作图包括尺寸分析、线段分析、平面图形的绘图方法和步骤等。该部分作为基本知识,必须熟悉国标《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的一些基本规定;教会学生按规范从事,使学生知道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是一项基础技术标准,在内容上具有统一性和通用性,在制图标准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制图标准,他们是图样绘制与使用的准绳,因此,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有关规定。几何作图是方法,形象直观,通过引导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主练习。

第二章,投影基础:本篇首先介绍了投影法和视图的基本概念、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体的投影和基本体的尺寸标注。本章是教学的关键,要求学生理解投影法的概念,熟悉正投影的性质;让学生初步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能绘制和识读简单形体的三视图;掌握点的投影规律,熟悉直线和平面的三面投影,掌握特殊位置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特性;熟悉基本体的视图画法及表面上取点、线的作图方法及尺寸注法;掌握用特殊位置平面截切基本体的画法和尺寸注法。

第三章,组合体。本篇着重介绍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组合体尺寸标注、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课堂讲授主要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画法,熟悉形体分析法;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和识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掌握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要领,能根据视图想象出组合体的空间形状;能识读和标注简单组合体的尺寸;掌握两异径圆柱正贯和同轴回转体相贯的相贯线画法。

第四章,轴测图。本篇介绍轴测图的基本知识、正等轴测图、斜二等轴测图简介。课堂讲授主要了解轴测图投影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常用轴测图的种类;了解正等轴测图的画法,能画出简单形体的正等轴测图;了解圆平面在同一方向上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第五章,物体的表达方法。本篇首先介绍了视图,然后分析了剖视图、断面图,最后介绍了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课堂讲授主要要求学生熟悉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形成、画法及配置关系;理解剖视的概念,掌握与基本投影面平行、用单一剖切面获得的全部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的画法与标注,掌握识读剖视图的方法;了解用单一斜剖切面、几个相互平行的剖切面、几个相交的剖切平面获得的剖视图的画法与标注;能识读移出断面、重合断面和局部放大图的画法,以及常用的简化画法。

第六章,螺纹、齿轮及常用的标准件。本篇介绍了螺纹、螺纹紧固件、齿轮、键连接和销连接、滚动轴承、弹簧。课堂讲授主要了解螺纹的形成、种类和用途,熟悉螺纹要素;掌握螺纹规定画法和标注方法;熟悉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种类、标记与查表方法,能识读螺栓连接、螺柱连接和螺钉连接的画法;了解直齿圆柱齿轮轮齿部分的名称与尺寸关系,能识读和绘制单件和齿合的直齿圆柱齿轮图;了解键、销的标记,平键连接与销连接的规定画法;了解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及其规定画法的简化画法;能识读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

第七章,零件图。本章介绍了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典型零件的表达方法、零件图的尺寸标注、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读零件图、零件测绘。课堂讲授主要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熟悉典型零件的表示法;了解尺寸基准的概念、零件上常见工艺结构的画法和尺寸注法,熟悉典型零件图的尺寸注法;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掌握表面粗糙度代号的标注和识读;了解极限与配合的概念,掌握尺寸公差的标注和识读;能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掌握零件测绘的方法,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

第八章,装配图。本章介绍了装配图的表达方法、装配图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及零件编号、装配结构简介、读装配图。课堂讲授主要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熟悉装配图的基本画法和简化画法;理解装配图的尺寸标注;熟悉装配图上零件序号的编排和明细栏的使用方法;熟悉识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能识读简单的装配图。

3.改革教学计划,启迪学生理性思考

《机械制图》课程信息量大,知识点多,涵界面广,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并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了以下做法:

3.1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实施课堂调控。《机械制图》课程理论性强,教学课时有限。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授课内容,教师要花相当精力消化内容,并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决定内容的取舍,注意吸收工程技术的新技能、新理论、新经验,为教材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开阔视野,获取新知,激发创新意识,做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定本课程的重点章节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处理好点面关系,有效分配教学授课时间,力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析疑点、讲透关键。同时,教师授课时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反馈,掌握学生消化教学内容的程度,并及时微调教学计划的进度及内容,充分发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作用,使教学“双边”活动相辅相成,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达到“听之有趣、学之有识、思之有理。”

3.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密切注视生产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加大现场教学的力度;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技能培训考证结合起来。尝试把课程建设成双证课程,把素质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体现了农业中专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特色。在教学中既要讲清机械制图的概念、原理,又要分析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及其社会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优化整合课程。按照“以必需、够用为度”和“强化应用,培养技能”的原则和课程体现“实用性、适用性、先进性”的原则,重新组合适合农业学校特色的农机类教学内容。把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同时,让学生寒暑假期到工厂参加生产实践,开展调查研究,这种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既可将工厂生产零部件实际引入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调查研究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7篇:机械制图基准标注规则范文

当前,技工学校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这两门有联系的课程割裂开来,独立开设,分别由两个老师讲授。机械类专业在第一学年开设机械制图,第二学年开设AutoCAD。这种分段式、独立式的开课方式,增加了学时,割裂了两门课的有机联系,教学效果不佳。为了适应新时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整体优化、全面整合,形成一门新的课程——机械制图CAD势在必行。

二、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关系

机械制图是技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主要以正投影法为基础,研究三维立体与平面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内容抽象,教学难度大。而技校机械制图教学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文化理论基础较差,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二是机械制图课程相对抽象、偏难。

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它实际上是一种新的绘图工具:显示器可以看作是图板和图纸,鼠标和键盘看作是铅笔、直尺和圆规。AutoCAD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绘图效率。许多手工不能绘制的图形,计算机也能绘制出来,如立体图形的绘制。

有不少人认为,开设AutoCAD课程就不用开机械制图课程了。这显然是认识上的偏差。在现代工厂,计算机绘图虽取代了手工绘图,但它并没有取代机械制图理论、标准和规范。相反,它是在机械制图理论、标准下开发出来的绘图软件,极大地丰富了机械制图理论。如果AutoCAD教学脱离机械制图知识,片面强调命令的学习方法,结果是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绘制比较熟练,而机械图样则不能较好表达。总而言之,机械制图与AutoCAD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分析和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将使我们在整合机械制图与AutoCAD时,有的放矢。

三、课程改革思路

根据全国职教会议的精神,技工学校专业基础理论课以“适度、够用”为原则,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突出实践。根据该指导精神,理出机械制图与AutoCAD整合的基本思路:课程需要整合,打破课程的系统性、专业性,强调实用、够用的原则,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益。

四、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课程的整合是以机械制图为主线,以AutoCAD作为绘制机械图样的工具,将AutoCAD的三维模型与三视图一一对照,使学生轻松掌握正投影规律和组合体的画法。改变过去分段式、独立式的开课方式,将机械制图与CAD教学穿行,由同一教师教授。

1.教学内容的安排

(1)通过调查、访谈,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把机械制图CAD课程考核与制图员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起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2)改画法几何训练法为以三维形状训练法为主的培养方式。大量删除画法几何的内容,利用AutoCAD三维模型,加强投影规律教学。这样既减少学时,又降低难度,同时加强对学生形体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在CAD教学中,采用机械图样进行介绍命令,并要求CAD绘制图样前采用传统的手工绘制。这样一是强调学生在绘图过程中读懂图样;二是能让学生体会计算机绘图的高效;三是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能

动性。

(4)轴测图的画法重点放在AutoCAD中进行介绍。在 CAD中,画椭圆时,只要设置等轴测追踪,打开正交模式,会使用F5转换轴测图坐标等,轴测图绘制就变得很简单。

(5)组合体、零件图应为整合的重点。组合体的教学是机械制图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由于模型有限,学生很难理解三视图中的三等关系。如采用CAD三维模型与三视图一一对照,便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形体分析法,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零件图的识读则是重中之重,是我们技校学生必须掌握的。招聘单位也会着重考察零件图的识图能力。零件图识读可从四方面进行教学:一是标题栏,二是视图,三是尺寸,四是技术要求。把传统零件图制成幻灯片,结合CAD图样比照进行讲解。在CAD中,标题栏有样板文件可以调用;视图可以用CAD进行三维建模,使学生尽快掌握要加工的零件的三维造型;尺寸则结合CAD的尺寸标注样式的设置和尺寸标注命令的使用进行讲解;技术要求应结合表面粗糙度的块的属性设置和文字的输入进行讲授。将传统的零件图与CAD有机结合,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6)把CAD绘图既作为教学内容,又作为改革传统机械制图的手段。在教学中,应以看图、识图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把CAD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CAD教学部分,着重于基本绘图和基本编辑、轴测图的画法和机械制图课本中常见组合体的三维造型训练。

2.改进教学方法

为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绘制出符合要求的图样或能正确测绘出简单零部件图样,在教学中,除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型教学外,还要着重强调加强机械制图与CAD课互动实践教学。

(1)在CAD教学中布置适量机械图样进行绘制,做到绘图训练不断线,从而巩固学生在机械制图理论课中所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绘图原理和图形语言,提高学生识图和绘图能力。

(2)在传统制图教学中,模型、挂图总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利用CAD创建大量的仿真图形和模型,保存在校园网上,供师生资源共享。充分使CAD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CAD课件相结合,使枯燥的机械制图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提高教学效率。

(3)根据授课内容,安排轴类、盘类、简单箱体类零件绘制。这些训练能起到总结、检查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提高学生表达零部件的能力,为学生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引导式教学。课程关键性原理和方法重点讲解,对于应用性的知识点则进行引导性讲解,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解决。

五、实施新课程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1.培养能够操作新课程模式的教师

机械制图理论扎实的老教师往往不会CAD,熟练掌握CAD绘图的年轻教师由于缺少工厂锻炼,机械制图理论普遍欠缺。既有工厂实际经验,又能熟练掌握CAD绘图的技术人员,往往又因为技工学校待遇和编制问题,很难招到。培养新老教师,便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一方面,让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另一方面,聘请工厂相关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讲学,指派有潜质、肯学的年轻教师去工厂和下到实训车间取经学习。

2.硬件设备

要想使机械制图和CAD有效整合,必须配备足够的电脑、适量的实物模型和相应的传统教学挂图。

3.教材的研发

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本校机械类专业教学使用的《机械制图CAD》教材。同时创立电子课件、考试题库、模型库等,不断完善教学系统,促进提高教学质量。

六、展望前景

机械制图CAD改变了机械制图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随着CAD/CAM技术的进步与推广,教学设备、教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制图CAD教学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第8篇:机械制图基准标注规则范文

1 绘制平面图形

《机械制图》中平面图形的绘制是学生在刚学习制图这门课时所碰到的第一个难点,这部分内容是对学生熟练使用绘图工具和掌握基本作图方法的一个综合运用。而《CAD》中平面图形的绘制是对CAD软件中各种绘图命令的综合运用,在教学中会通过大量的平面图形绘制来练习学生对常用的绘图命令和修改命令的熟练使用。

在面对一幅比较复杂的平面图形时,制图课会要求学生用尺规绘图,学生往往需要花费一课时左右的时间来进行绘制,绘图时间长,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导致绘图质量下降。而在CAD教学中学生拿到这样一幅图形时,对一些圆弧连接部分,由于不能独立分析,在实际绘图时,往往会出现学生不知从何入手来绘制图形的情况,导致绘图正确率下降。如果将两门课程知识进行结合,可先对图形用机械制图中的理论进行分析,如图形中R25、R5、R55等是定形尺寸,115、40、25等是定位尺寸;因此,在绘图时可用CAD中的画圆命令应先绘制R75、R25、R55等已知线段,再用画圆命令中的相切、相切、半径来绘制R30、R20、R8等连接圆弧。通过这样的一体化教学,将制图的理论和CAD的绘图功能很好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绘图的正确率。

2 标注尺寸

《机械制图》中尺寸标注对技工院校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往往不能遵守国家标准正确标注尺寸,更别谈齐全、清晰和合理了。而在《CAD》中可用“标注”选项对图形进行各种尺寸标注,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在图形上注出尺寸,而且所注的尺寸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学生还可通过“标注样式管理器”调整尺寸标注的样式,加深学生对正确标注尺寸的认识。通过一定的练习,就可将尺寸标注中的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潜移默化地灌输进学生的绘图中。

3 识读零件图

零件图的识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工院校的学生识图能力比绘图能力更为重要。在《机械制图》教学时主要从标题栏、视图、尺寸和技术要求四个方面来对图形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正确识图的方法。而绘制零件图往往由于课时的限制无法做适当的练习。

一张零件图如果让学生用尺规绘制,可能需要两课时。而在《CAD》中绘制这样一张零件图时标题栏有样板文件可以调用;视图可以用绘图命令绘制;尺寸可以结合尺寸标注样式的设置和尺寸标注命令的使用进行绘制;技术要求部分可将基本符号绘制好后经过多次复制来完成;通过这些命令绘制一幅零件图只需一课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零件图的绘图效率,学生也可通过零件图的绘制更好地理解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工艺性能,对正确识读零件图有很大帮助。

4 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技工院校学生实习时由于专业的限制,实习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实际经验。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讲授装配图时仅靠几个教具模型和挂图,存在不清晰、不太好装拆、后排同学看不清等问题,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学生对装配体的结构、工作原理、零件间的装配、连接关系及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都缺少感性认识,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如果充分利用《CAD》中块的这一功能,把装配体中的每个零件创建成不同的块,再利用插入块这一功能对装配体进行模拟装配。将《机械制图》和《CAD》两者结合,学生一方面通过零件模型看到每一个装配体的真实形状;另一方面,通过块的操作理解各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动力传动路径,从而分析出各个零件在装配体中的作用,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空间物体的认识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读图和识图能力明显增强。

第9篇:机械制图基准标注规则范文

【中图分类号】TH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89-01

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许多高职院校已开设《AUTOCAD》及《机械制图》这两门课程,这对于机械课程的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热情高涨。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下面就《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的几点分析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以期改进。

一、《AutoCAD》与《机械制图》的关系

《机械制图》与《AutoCAD》都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从本质上来说,《机械制图》和《AutoCAD》都是讲授绘图和识图知识的,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通之处。《机械制图》主要利用绘图工具,如三角板和圆规等,根据已有的制图知识,依靠绘图技巧和经验逐线绘制,而《AutoCAD》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制图工具,具有甩图板功能,可以通过交互式绘图方式,绘制出高精度图形。但《AutoCAD》技术的应用仍以《机械制图》中投影理论和制图标准知识作为基础。可以说,《机械制图》是《AutoCAD》的基础,《AutoCAD》绘图不能脱离而独立进行,必须在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投影规律、表达方法和国家制图标准规定的基础上才能应用《AutoCAD》画出符合要求的机械制图。《AutoCAD》是促进《机械制图》教学的有效工具。因此这两门课程关系紧密,是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

二、对教师配置及课程安排的分析

目前,《机械制图》、《AutoCAD》是两门独立的课程,分别安排教学时间。通常是先讲《机械制图》课程,然后再讲《AutoCAD》,两门课分开上,甚至一些学校将《机械制图》、《AutoCAD》分别安排制图教师与计算机教师讲授,这种分段式、独立式的开设课程方式导致了教学内容庞杂、重复与脱节,造成了学时浪费,教学效率也不高。

三、《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时下在《机械制图》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表示,很多高职学生都认为这门课程的内容抽象难学,难以掌握。但笔者认为,如果能充分利用《AutoCAD》形象、生动的特点,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就能直观、便捷地学习制图理论,有利于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制图有效地衔接。这样不仅可避免《机械制图》的枯燥乏味,而且《AutoCAD》中的工具要比手工工具丰富得多,可大大缩短了以往手工作图占用的大量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绘图效率和绘图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改善教学效果。为了满足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这两门课程融合进行一体化教学已成为必然。

四、《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的探讨

(一)整合课程

将两门课程整合成一门课,以《机械制图》基本理论为前提,以《AutoCAD》软件作为绘图平台,以动手绘制图纸能力为目标,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为此,可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六大模块:国家标准、画法几何、标准件、零件图、装配图、三维轴测图。同时教学大纲、教案等也要相应地做出调整。

(二)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授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教学,生动形象讲授《机械制图》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而实践主要在实验室进行,讲授《AutoCAD》软件的使用和绘图技巧。通过多媒体授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双重训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绘图将取代手工绘图。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从一开始就使用计算机来绘图。手工绘图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基础,绝对不能抛弃,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手工绘图技巧,才能打下计算机绘图的基本功。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机械制图》理论知识和《AutoCAD》的绘图功能后,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一些难度适当的练习题,开展“机械制图计算机化”的一体化教学训练,让学生进行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是一种双重实践训练,做到两者训练并重,大大增加了学生绘图的实践机会,这样可以给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识图和绘图能力,成长为一个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3. 交错融合教学

《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融合教学要有主次之分,不可本末倒置,应以《机械制图》模块为基础,将《AutoCAD》的各教学模块有机融入其中,但这种融入不是简单地穿插。在实践一体化教学中,并不是说一定要讲完《机械制图》中某一模块的内容后才能接讲《AutoCAD》模块中的内容,有时两模块可结合在一起讲解。把《AutoCAD》作为一种绘图工具来使用贯穿在整个《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作如下处理:(1)《机械制图》的绘图基本知识与《AutoCAD》绘图环境放在一起介绍;(2)《机械制图》的投影原理结合《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含点、线、面、圆等)来介绍;(3)《机械制图》的轴测图画法与《AutoCAD》的三维绘图基础相结合来讲解;(4)《AutoCAD》尺寸标注的设置融入《机械制图》尺寸注法中;(5)《机械制图》的机件表达方法融入《AutoCAD》的图案填充及视图缩放与移动;(6)《机械制图》的标准件和常用件与《AutoCAD》的模块和属性的操作相结合来讲解。这样可用较少的课时讲解《机械制图》,而留多一点的课时用在《AutoCAD》计算机绘图的实践性教学,这样不仅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加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图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时分配与考核方式

《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融合式教学,学时比例为2:3,也就是《机械制图》课程为2,《AutoCAD》课程为3,学时大致可分为《机械制图》为80学时,《AutoCAD》为120学时。《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融合教学实施后,对学生的考核不能只是期中、期末考试来进行单纯的知识考核,应建立起以识图能力为核心,以实际操作为主,笔试为辅,通过手工绘图作业,《AutoCAD》上机绘图作业,平时的上机练习及笔试,综合评定学生的最后成绩。

总之,《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融合教学后,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手段,也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仍需我们不断去探索,以期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