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气象服务市场分析范文

气象服务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气象服务市场分析

第1篇:气象服务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 气象科技服务;气象现代化;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S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337-02

2015年1月17日,中国天气网发表了2015年十大气象科技畅想,提出了大数据、3D打印、云平台等新技术,在量身定制天气服务方面,大数据、云平台以及随时互联沟通的智能设备都已为有针对性、互动性的精细化气象服务打好了基础。对于气象科技服务而言,这也将是竞争激烈、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

1 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1985年,在改革开放有序的大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气象局关于气象部门开展有偿服务和综合经营的报告的通知》,正式批准气象部门开展有偿专业服务和综合经营。1992年,在社会市场经济确立的大背景下,中国气象局提出了“气象科技服务”的初步定义,即“公益气象服务以外的,依托基本气象系统的专业气象有偿服务和科技开发、咨询服务等”。1994年中国气象局进行了机构改革,正式提出“气象科技产业”的概念。1999年中国气象局将气象工作分为三部分,即气象行政管理、基本气象系统、气象科技服务,气象科技服务概念正式形成,科技服务与产业总收入达8亿元,而到了2008年发展到近50亿元[1]。

安阳市气象局成立于1950年,设直属单位4个:安阳市气象台、安阳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安阳市防雷中心、安阳市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是“全国气象部门文明台站标兵”“全国气象部门局务公开示范单位”“全国气象部门廉政文化示范点”。2011年建立了河南省首个气象科技公园,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市民的气象科普教育以及为气象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气象科技服务方面,虽然安阳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一直在探索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脉络,但工作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仍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与提升。在专业气象服务方面,目前安阳全市专业专项服务用户不足10家,服务年收入不足10万元,以前一些固定的老客户安钢集团、安化集团等也因企业效益下滑、服务形式单一而停止使用专业服务。在气象信息服务方面,近几年,气象影视和12121气象语音信箱一直保持平稳不增长势头。安阳电视台仍以每年20万元的费用定制气象信息服务,通信运营商由于气象短信订制率明显下降,目前安阳短信定制用户只有十多万户,和安阳二三百万的手机用户相比,比例太低,需要认真分析其中的问题。

2 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市场化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气象部门也经历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服务领域不断扩展,专业化、特色化服务不断增多,给气象服务市场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一些基层的气象部门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时代思维的樊笼,认为气象部门是政府部门,经费不足总会得到弥补,气象科技服务市场化的积极性不高,没有深入地了解市场及客户的需求,不主动宣传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重要性,不想方设法提高气象信息的经济效益,既影响了气象现代化发展,也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利。

2.2 气象预报技术差

气象科技服务要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要体现出有别于公众气象信息产品的服务,提供定时、定点、定量、精细化的预报产品。目前,很多国家都研发了专门进行1 h内分钟级降水预报的软件,其中一些30 min内降水预报准确率可达80%左右,6 min内准确率可以达90%。但该技术在基层的气象部门应用中还存在着时间、空间难以精细化的问题。另外,预报的准确率同样影响着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基层的气象部门受地方条件和人员编制的限制,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较少,中、高级工程师相对缺乏,对一些较为困难的数值分析能力还不够,很难做到定时、定点、定量,再加上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员工知识结构老化,接受新知识相对困难,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2]。

2.3 互联网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对于气象信息的多元化需求更加的明显,人们获得气象信息已经不再单纯依靠广播电视、语言信箱、手机短信,而是通过更加方便、快捷、丰富的互联网软件获得天气信息。随之而来的是诸多的问题,首先是气象影视广告业务的下滑。由于网络的普及,电视台的观众量下滑,气象信息的获取也不再单纯靠电视台的气象播报,电视台也不再重视。其次是12121气象语言信箱拨打率的下滑。一方面是12121气象语音信箱的服务产品单一,查询相对麻烦,另一方面是宣传的不到位,许多人并不知道12121气象声讯电话号码。再次是气象短信不能满足用户需求。随着4G时代的到来,文字短信的市场竞争力急剧下降,人们更加倾向于收看页面更加华丽、内容更加丰富的气象信息,运营商必须重视这个问题[3-4]。

3 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措施

3.1 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市场意识

新形势下,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市场意识。2014年安阳市气象局根据河南省气象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气象科技服务收费工作程序的通知》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安阳市气象部门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气象科技服务收费审核管理办法》。这表明了气象科技服务部门已经清晰地意识到市场规范化的重要性,未来要进一步按照“公开透明、规范收费”的原则,“告知、协议、服务、收费”工作程序,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气象科技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3.2 加强技术研发,培养技术人才

要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专业气象服务,气象部门必须拥有充足的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能够按照客户的需求提供精细化、准确率高的气象信息产品。目前,安阳局正在和科技公司共同研发移动终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投入运营后,我们准备依托该系统,采用新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发展专业用户。而现阶段要积极引进、培养人才,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将气象科技服务从业人员引入人才发展战略当中;二是要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鼓励员工进行继续教育,以及培养技术强、懂市场、会研发的新型技术人才,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水平,促进气象现代化发展。

3.3 优化传统媒体渠道,发展新媒体业务

首先,要加强和电视台的联系沟通,提高气象节目的制作质量,提高天气预报的收视率和经济收益。其次,要加强气象科技服务宣传,根据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语音信箱,如设置农业气象服务信箱,提高拨打率。上年安阳市气象局通过和广告公司合作,在全市范围内制作了近万平方米的墙体宣传公告宣传12121,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拨打率有明显的提高。再次,要实现气象短信产品多样化,加强和三大运营商的沟通,开发研制彩信动漫天气预报短信来发展新用户。最后,要探索新媒体业务,利用互联网及移动网络这个巨大的新型平台,用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手段,摆脱了程式化的刻板描述和无趣说教,通过幽默有趣、轻松欢乐的形式为公众提供气象信息产品,切实提升科技服务的发展水平。

4 结语

新形势下,作为我国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科技服务在我国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各地区必须加强对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的深入研究,认清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谋求新发展,实现气象事业的现代化目标[5-6]。

5 参考文献

[1] 汪文理,刘衡军,陈世文.新形势下加强气象科技服务的思考对策[J].农业与科技,2013(7):197.

[2] 陆桂荣,伍湘渭,滕丽峰,等.日照市气象科技服务发展浅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5):53-55.

[3] 张武龙.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调研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2011(6):12-13.

[4] 李树丛.滦平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现状和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6):233-234.

第2篇:气象服务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 内部控制;气象科技服务;财务监管;财务战略;绩效考核

我国气象科技服务业与其他服务业相比起步较晚,由于其基本属于垄断行业,气象科技服务中以公益服务产品代替商用服务产品的现象比较普遍,几乎没有发挥市场对气象科技服务资源的配置作用,没有运用市场竞争机制促进气象科技服务发展。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在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方面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缺乏市场意识和适应市场竞争的专业队伍,综合实力和市场能力都非常薄弱。

一、建立和完善气象科技服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当今,气象科技服务已和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与军事、航天、航空、航海、工业、农业、牧业、渔业以及人民生活、生命财产休戚相关的骄阳产业。“社会越发展,气象越重要”。正是由于气象科技服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完善情况对于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必然要对它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给予充分的关注。在安然事件之后,国内国外的经济学界都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改进与完善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作为关系到社会、经济、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气象科技服务产业也应该对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提出更科学合理的标准。

(一)严格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

由于历史的原因,气象科技服务产业是依托气象部门的气象基本业务系统建立起来的以气象信息服务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绝大部分资产是国家投资形成的,国家作为最大的股东,必然要求投资后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一直以来,气象科技服务产业政企不分、所有者缺位,造成气象部门投资形成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转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方式不能完全适应目前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要求。因此,建立和完善产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

(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需要

内部控制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缺陷。如组织架构设计不科学、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员工权益保护不足等等,这些缺陷都大大降低了产业发展凝聚力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背离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建立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大大提高产业发展的管理水平,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更多地发挥气象产业创造社会价值与财富的能力。

(三)促进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大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外国气象科技服务公司的进入、市场竞争的加剧,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垄断地位和经营利润将越来越低,有效的成本控制已成为我国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但成本控制绝对不是单纯的压缩成本,而是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成本分析与控制,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因此,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在经营管理中必须加强内部控制,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避免浪费和损失,努力增收节支,降低成本,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

(四)加强反腐倡廉的要求

受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制约,导致长期以来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监督虚位和监督缺位。科技服务实体运行管理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容易滋生腐败。为了有效地防治违纪、违规、违法等腐败现象,就必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结合实际,着重在标本兼治、注重预防上下功夫,才能落实好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法规不健全

为了推动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健康、顺利发展,在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工作中,特别是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法规还存在着空白。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明确了“气象台站在确保公益性气象配套的气象无偿服务的前提下,可以开展气象有偿服务”,但是与之相配套的气象科技服务如气象有偿服务管理、商业性气象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单项法规还没有制定实施,这就使气象科技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监督管理不力和某些行为不够规范等问题。因此,必须结合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实际,对已经出现和将要出现的许多情况和问题,制定实施有关法规,用以规范、引导、保障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智力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由于历史的原因,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组织形式多样,不仅有企业,还包括各类事业单位;不仅有法人实体,还包括非法人组织。我们的产业发展基本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方式,产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方式则是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并没有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没有明确,也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产业的机构设置不科学,职责权限不够明晰,业务流程不够规范。虽然在各级气象部门都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但内部审计的范围大都以中央预算单位为主,内容比较简单,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责。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没有量化,气象科技产业文化的建设更是较少涉及。近几年,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和国有资产改革的深入,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在内部环境的建设方面已有很大改进,但还不是很理想,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意识还未完全建立。

(三)财务系统控制力量薄弱

气象科技服务产业主要依托气象部门发展起来。长期以来,由于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的限制,基层气象部门一般不设财务管理机构和岗位,财务工作基本上由气象业务人员兼任,缺少系统的会计业务培训,专业知识缺乏,工作重心又不在财务上,财务管理工作相对较为薄弱。

目前,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会计核算相对比较简单,均是采用事后记录式核算;而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由于存在大量酌量性固定成本的存在,投入与产出难以准确的确认和计量。核算方法的简单化与服务产品效益测算的复杂化的特点使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会计信息易受财务人员主观影响,企业的财务系统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物资采购与管理活动不规范

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式管理方式的影响,气象科技产业活动中的物资采购及资产后续管理工作漏洞百出。首先,物资采购随意性较大,不按章守序地执行采购管理,无法发挥单位集中采购的整体优势。第二,缺乏严格的采购验收管理制度,可能导致物资质次价高或者出现舞弊现象。第三,缺乏清晰的职能划分,无法形成监督制约机制,物资采购存在的质量问题容易被掩盖,尤其在避雷产品的购置过程中,如果采购验收现场意见反映不上来,易使伪劣避雷产品流入工地, 则给防雷施工质量留下隐患。第四,缺乏规范的物资出入库及定期盘点清查制度,无法及时发现物资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掩盖了财产物资的管理责任。第五,财会部门对财产物资,尤其是购入的各类材料的会计核算比较粗放,基本上采用了“批量购入一次性摊销”的核算办法,无法与单位的材料管理部门进行信息核对,进而无法防范资产的流失。

(五)营销活动过程透明度不够

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主体是对外提供气象信息服务,气象信息服务的产品大多是无形的,投入也主要是人力资源,因此,对投入或产出进行准确测量很困难。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沿用的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由物价部门定价的策略,而实际成本无从考量。要想把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做大做强,必须走向市场,在市场中寻求客户,与客户进行义务谈判、磋商,进而形成成熟的稳定的市场认可的定价机制。在目前这种销售政策下,营销活动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营销过程不透明,收入存在舞弊的可能,尤其是重大的业务谈判还没有形成财会、法律等专业人员参加并形成书面记录的机制,给单位及个人建立“小金库”留了缺口;其次,销售活动结算方式选择不当,账款回收不力,造成单位年年有应收款项全部或者部分无法收回,单位利益受损。

(六)忽视财务报告利用,难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报告是对企业一段时期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综合反映。一般情况下,通过分析产业实体的财务状况,找出产业在管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判明当前产业实体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财务报告分析对于加强产业实体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由于历史及财务力量薄弱等原因,我们的财务报告不仅分析方法单一,分析内容也不够丰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产业管理人员对利用财务报告来全面分析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经营管理状况和存在问题的程度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七)纳税筹划问题

税收筹划对于依附于气象部门成长起来的气象科技服务产业来说是个难点。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税务筹划工作一直没有很好的开展,以致可以借鉴的做法和经验不多。财务机构职责、功能定位不清,财务机构和人员很难参与决策管理,影响了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对有关税收政策的运用和执行不到位或整体利益把握不够,影响了纳税筹划工作的质量;同时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事企不分,收入、成本难以准确核算,以致税收筹划方案的有效性程度较低,任何管理政策的变化,都有可能使筹划方案的依据由合法变成不合法,由合理变成不合理。

三、完善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为了完善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要点: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各级科技服务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想上应对气象科技服务的严峻形势和复杂性、长期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并提升到事业发展的大局高度。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加强调研,深入市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自觉接受监督,督促相关部门明确责任,把反腐倡廉任务分解到单位和个人。

(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要努力规范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内部环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加快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及议事规则;审视内部机构的设置,明确职责、权利和责任,建立岗位职责说明;建立审批权限和授权机制;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制定员工聘用标准,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文化建设,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法制教育;建立员工行为守则;有条件时,成立专门机构或指定适当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控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三)规范各类控制活动

要进一步规范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控制活动,可以参考以下几个要点:参考《基本规范应用指引》,确定各项业务和事项的控制目标并设计控制活动要点;坚持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坚持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必须坚持分离不相容职务;严格执行财务事项授权审批制度;建立高效的会计控制系统和运营分析机制。

(四)改革财务一支笔签批制度

财务审批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坚持财务审批“一支笔”制度,形成了权力相对集中的局面。单位开支不管是否合理,领导说了算;凡是领导签字就能开支,直接把财务及其他管理人员排除在管理范围之外;加之单位领导对财务等相关规定不一定熟悉,缺少相关专业人员的监督、审核和把关, 签批质量难以保证。应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一支笔”审批制度,数额比较大的支出应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单位的重大经济决策、重大经济事项和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建议。

(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

建立内部监督体系,就是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应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产业领域管事与管钱相结合的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检查,坚决制止有制度不执行、把关不严等现象发生,在现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上下狠功夫。加强对气象科技服务产业主要负责人的监督,不断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落实政务公开措施。加强监察审计,在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基础上,对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实施定期财务分析制度,对高频次支出、高成本支出、高疑问支出等施行预警制度,切实使事故苗头早发现、早制止。

(六)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单位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实质是把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的偏离控制在最小范围,而财务预算则是财务目标数量化、具体化、系统化的体现。因此,以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作为约束指标切入到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管理的全过程,提高经济活动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分析视野,对异常情况及时预警、查找原因、分析研究对策,可以提升风险控制的敏感度。由此,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内部控制活动的主观性与信息的滞后性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与弥补。

四、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内控研究重点与发展方向

上文已经论述了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内控系统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当然,对于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仅要解决已存在的问题,更要将目光放得长远。笔者认为,对于气象科技服务产业而言,制定财务战略与改革绩效考核办法则是今后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探讨的重点与发展的方向。

(一)制定财务战略

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要发展和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协调发展的全方位、全时空、快速反应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优先建立和完善以气象基本业务系统为主要依托,以资料与信息共享为目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气象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产品专业化、服务队伍专职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加强现代专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增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现代航空气象、农业气象、水文气象、交通气象、海洋气象、城市气象及重大工程气象服务的新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专业化、更精细化的气象信息服务产品。

财务战略将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理论在气象科技服务产业财务管理方面的重要应用与延伸,是整个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财务战略是指为了谋求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长远发展,根据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要求和资金运动规律,在分析气象科技服务产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财务活动影响的基础上,对气象科技服务产业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所做的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和决定性的谋划。树立财务战略思想对于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产业发展的关键在管理,管理的核心在财务,有效的财务战略对于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就需要对财务战略的制定实施进行科学的研究。

(二)改革绩效考核办法

绩效考核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管理过程,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计划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及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在内的一个系统的活动过程。由于气象科技服务产业自身原因――实体规模小、管理基础薄弱、获利不稳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等现状,一直以来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从现行的绩效考核来看,过分强调定量指标的考核,忽视定性评议指标的使用;过分强调短期收入指标的考核,忽视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的使用。

2010年1月1日起,所有央企将引入EVA考核。EVA并不只是一个新的财务指标的简单计算,实际上EVA价值管理实践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种可以使单位内部各级管理层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行为、管理决策都致力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制度体系。要让EVA理念真正成为产业长久发展的助推器就必须用制度化的方法予以保证。这种制度应包括在单位的任何决策中都建立以EVA为核心的决策机制,并将单位各种决策在EVA的统领下进行统一,例如预算制度、计划制度、考核制度、投资审批制度等等。气象科技服务产业的未来发展也将在这种新的企业价值观念的指引下,一方面注重投资节奏和盈利能力的研究;另一方面关注投资社会效益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牛成.COSO框架下的内部控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11.

[2] 周韶雄.气象科技服务相关概念的发展与思考[J].气象软科学,2005(2):92-95.

[3] 张国康.论企业内部控制数字化建设[J].会计之友,2005(8):17-18.

[4] 李雅琴.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探析[J].会计之友,2009(19):43-44.

第3篇:气象服务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气象服务;体系设计;新型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1-5646-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1.054

The Design on New Provincial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System

CUI Xin-qiang,XIONG Shou-quan,WANG Lin,CHENG Dan,YUAN Zheng-teng,TANG Jun

(Hubei Meteorological Service Center,Wuhan 430205,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extensive researches,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ervice needs of provincial public weather services were analyzed. How to construct the new provincial public weather service system adapting to the new demands, expand diversified and with orderly competition was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service agency, service system, service interface, service mode,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so on,and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system design; new type

2008年5月,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成立。2009年,中国气象局选择浙江、安徽、深圳等三省(市)开展基层公共气象服务体制改革试点,2011年,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省级公共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各省(市)先后成立了省(市)级气象服务中心。2014年,中国气象局先后下发了《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意见》和《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召开了第六次全国气象服务工作会议,对未来气象服务改革和发展方向给出了科学的路线图。2015年初,中国气象局再次选择河北、辽宁、浙江、湖北、广东、甘肃等六省进行省级公共气象服务体制改革试点。2015年3月,《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自2015年6月1日起,中国气象信息服务市场全面开放。

回顾中国气象服务发展历程,一方面,过去由气象部门独自开展逐步向政府、气象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承担方向发展,国内由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气象服务的方式已经客观存在,但缺乏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支持[1,2]。另一方面,存在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界面不清,气象部门提供、政府购买、市场和社会组织提供气象服务的界面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研究。改革公共气象服务体制是气象部门的现实选择,也是适应国家改革的战略选择。面对气象服务市场开放形势,探索建立省级新型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省级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1.1 取得的主要成就

1)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气象服务领域已经涵盖了农业、林业、水利、电力、交通、旅游、能源、环境等多个国民经济行业,防雷减灾气象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取得显著成绩,农业气象服务日臻完善,在保障农业“十一连增”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肯定和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

2)气象服务产品精细化取得初步成果。随着数值预报能力的不断提高,气象服务产品日益丰富,服务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乡镇和城镇精细化预报服务逐步纳入业务化运行管理,开展了格点化预报技术研究,为精细化预报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气象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气象服务方式和手段不断完善,信息覆盖面不断扩大,以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为主体的基层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初步建成。气象信息服务正在纳入城乡网格化管理系统,气象预警信息可及时到达城市社区和乡镇村组。

4)决策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提高。长期以来,气象部门始终坚持把公益气象服务和决策气象服务放在首位,在政府组织开展的自然灾害防御、事故灾难救助、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和社会安全事件应对及日常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急领导所急,想群众所想,及时、主动、准确地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显著。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切实加强了农村和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成功探索了气象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的有效办法。在防雷减灾服务、人工影响天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共气象服务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省级公共气象服务机构设置不合理,资源、技术、人才等整体优势发挥不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现代气象服务业发展需要。公共气象服务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气象服务的公益性和商业性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3,4]。

2)气象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不高。以预报代替服务、以公众预报代替专业预报的现象非常普遍,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无法满足当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要求。有限的服务能力与无限的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3)气象服务系统和服务产品支撑保障能力不强。对服务技术和服务系统开发重视不够,急需建立高效集约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平台,减少业务人员事务性劳动,提高服务系统和服务产品加工的自动化、客观化、标准化能力。气象服务需求增长和气象服务产品缺失的矛盾比较突出。

4)专业气象服务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长期以来,受“画地为牢”式体制的制约和影响,专业气象服务市场被人为地按地域切分,上下之间、左右之间的联合不够,一些原本市场潜力大、服务效益好的专业气象服务一直处于低水平和低效益状态。气象服务市场和效益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5)气象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省级气象服务行业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气象服务创新团队建设亟待加强。公共气象服务队伍整体素质还达不到现代公共服务业的需求,优秀人才非常短缺,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气象事业发展和服务人才队伍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2 省级公共气象服务需求分析

省级公共气象服务需求主要包括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变化、决策气象、公众气象、专业气象、“三农”气象、城市气象、重大活动和重大工程气象保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生态文明建设等[5],其中以下气象服务需求尤为迫切。

2.1 防灾减灾服务面临新需求

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中国自然灾害严重,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发的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呈现频率高、强度大、损失重的趋势,因强降水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持续性洪涝干旱以及城市和农村气象灾害等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需要对气象灾害风险进行科学预估,气象预报逐步向气象灾害风险预报转变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需求。

2.2 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变化面临新任务

应对气候变化是关系到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关注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的风险,提高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为科学减排、绿色发展、减缓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需要气象保障。同时,关注各流域水资源变化及各区域空中云水资源变化也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任务。

2.3 生态文明建设赋予新使命

国务院2015年5月5日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对气象服务赋予了新使命,如云水Y源开发利用、大气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能力等。

2.4 专业气象服务迎来新挑战

近年来,随着电力、能源、交通、旅游等行业气象服务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这些行业个性化和精细化的气象服务需求。如能源部门对风功率预测、雷电预报预警、电力调度气象服务的需求强烈,交通部门需要路段的精细化能见度、路面状况等预报服务,这些都需要创新技术来实现。同时,气象信息服务市场开放,也给专业气象服务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3 省级新型公共气象服务体系设计

3.1 完善公共气象服务机构设置

当前,几乎所有的省(市)只有省气象服务中心一个信息服务机构。实践证明,这种机构设置存在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行政管理成本高、不利于单项业务快速成长、难以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等。建议在省级重组建立省专业气象服务中心和省公众气象服务中心两个气象信息服务机构,分别按照二类和一类事业单位管理。将气象影视、短信与“12121”、报纸、电台、网站、微博与微信等公众气象服务业务全部整合到省公众气象服务中心,构建全媒体公众气象服务业务体系;将高敏感行业的专业气象服务全部调整到省专业气象服务中心。另一方面,建议将省防雷中心一分为二,一部分转为二类事业单位,一部分转制为现代企业。

3.2 建立精细化公共气象服务系统

1)高时空分辨率气象实况生成系统。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建立了比较密集的气象观测网,但这种观测网不可能无限密集。在实际气象服务工作中,用户往往需要某一确定地点的气象实况,因为该地点没有气象观测站,往往就不给用户提供气象实况信息。未来,必须改变这一服务理念,一切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这就要求发展和优化气象插值技术,通过周边气象观测站获得的气象观测数据来插值求得用户所在地的气象实况,建立高时空分辨率气象实况生成系统。

2)高时空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加工系统。随着中尺度数值模式预报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域数值预报的水平分辨率已达3 km甚至1 km。精细化的专业预报离不开数值预报的支持。而数值预报系统输出的是网格点预报值,并不能直接为用户服务。因此,需要建立高时空分辨率数值预报应用加工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只要给定某一地点或某一组地点的位置信息,就可快速生成用户要求的精细化预报产品,真正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一体化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设省级一体化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整合公众、决策、专业专项等气象信息服务资源,建立和规范气象服务产品工作流程,利用数字化、可视化技术完成对各种气象服务产品的设计、包装、显示与,提升气象服务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针对性的决策气象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公益气象信息服务,为专业用户提供精细化的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全面提升公共气象服务集约化、标准化水平。

3.3 理清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界限

1)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与非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共气象服务是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与发展基本需求和基本权益的公共气象服务。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由政府直接提供,或者由政府从社会组织或企业购买提供,不宜采用市场方式提供。

非基本公共气象服务是指为满足特定群体更高层次而非迫切需求所提供的公共气象服务,对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不具有普遍性和经常性意义,其社会公益性不如基本公共气象服务明显,也不是必须由政府提供,可以由社会组织或企业生产,政府予以支持或部分采用市场资源配置的方式提供。

2)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初步划分。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气象服务是可以动态变化的,在经济社会由较低向较高阶段发展时,非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可转为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现阶段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与非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初步划分见表1。

3.4 构建多元化公共气象服务提供方式[6]

1)政府直接提供。这是当前中国公共气象服务的主要提供途径,各级政府和气象部门是提供主体,依靠公共财政维持。如决策气象服务、应急气象服务、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国防气象服务等,这些都是公益无偿服务内容,由气象部门代表政府直接提供。

2)政府购买提供。这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提供方式,目前只在国内少数地方探索提供[7]。随着政府公共服务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气象服务将成为公共气象服务一种重要的提供方式。现阶段适合政府购买的公共气象服务项目见表2。

3)市场提供。中国气象服务市场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8-10]。国内虽已出现德国在线、墨迹天气、彩云天气等市场化的气象服务组织,但缺乏政策支持。随着气象服务市场的开放,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气象服务公司以市场方式为用户提供气象服务。现阶段可利用市场提供的公共气象服务项目见表3。

4)社会组织参与提供。这类气象服务提供方式是公共气象服务提供方式的有效补充。其承接主体包括非营利的传媒组织;各类减灾学会及服务协会;气象信息员(协理员)、气象志愿者与爱好者、网民等社会公众。现阶段可利用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气象服务项目见表4。

5)混合提供。这类气象服务提供方式不是单一的提供方式,而是以上4种方式中的两种或多种方式共同参与提供。在实际操作中,此种方式是运用较多的一种方式。

3.5 创新公共气象服务运行机制

1)稳定二类事业单位运行机制。气象部门属于公益类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政企分开、事企分开、营利性机构和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及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有关规定和要求,气象科技服务收入也需要纳入综合预算管理。当前,在国家和地方财政难以足额满足气象事业发展的情况下,二类事业单位在业务运行和人员经费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需要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二类事业单位事业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分类管理机制。

2)完善市场反哺运行机制。当前,气象部门经费开支由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气象科技服务收入三部分组成。国家和地方财政主要用于国家和地方气象事业部分,气象科技服务收入主要用于弥补国家和地方财政对气象事业投入的不足,解决人员的工资和津补贴等。现阶段,在国家和地方财政难以足额保障的情况下,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市场反哺的运行C制。

3)探索市场运行机制。未来,中国公众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还将由国家气象部门来提供,而商业性气象服务正在逐渐放开,呈现出国家气象部门和民营气象公司多元发展的格局。提高国家气象部门的商业气象服务能力是与国外气象公司竞争的根本保证。为此,要加快建立发展商业性气象服务的政策和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促进气象服务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4 省级新型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发展对策建议

4.1 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强化对主要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能力。

2)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扩大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提高公民气象科学素养。

3)完善农业气象服务系统。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现代化水平;实现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现代化。

4)推进精细化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发展高分辨精细化气象服务技术;发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和评估技术;发展气象数据挖掘技术。

4.2 强化公共气象服务规范化和社会化管理

1)推进气象服务体制创新。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深化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改革。

2)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健全气象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气象标准化体系;全面推进气象依法行政。

3)探索建立多元化气象服务主体。完善中央和地方双重财政投入机制;健全多元投入机制。

4)加强气象服务规范化管理。大力发展政府主导协调机制;完善气象部门和各级政府共同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格局。

4.3 探索公共气象服务品牌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道路

1)打造气象服务品牌。提高服务质量、满意度和覆盖面;加强服务反馈和互动;加强气象品牌宣传。

2)分类推进气象服务集约化。优化气象服务业务布局;调整气象服务业务分工;完善气象服务业务流程。

3)探索气象服务产业化发展道路。组建国有气象服务公司;大力发展气象服务中介;不断增强气象服务产品的商业附加值。

4.4 探索公共气象服务开放合作机制

1)加强部门内部合作。积极开展与部门上下、左右之间的合作。

2)加强与外部门之间的合作。深化与政府部门、气象敏感行业、科研院所等之间的全方位合作。

3)加强与新兴气象服务企业之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1] 黎 健,苗长明,谢 慷.发展公共气象服务需要建立政策保障[J].浙江气象,2010,30(4):14-19.

[2] 赵卓宁,敬枫蓉,肖天贵.国内气象服务研究中的公共气象服务主题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2,27(1):112-119.

[3] 矫海燕.探索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J].浙江气象,2009,30(4):3-6.

[4] 梁田甜.公共气象服务发展体制机制的探索和实践[J].北京气象,2012(9):164-165.

[5] 肖 芳,李 栋.公共气象服务分类的初步研究[J].气象软科学,2011(5):30-40.

[6] 罗红梅,刘瑞琪.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气象服务供给模式的选择[J].经济师,2007(11):67-68.

[7] 车 峰.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问题研究综述[J].理论导刊,2014(12):98-101.

[8] 何亮亮,蒋 洁.国外气象服务的商业化趋势及其启示[J].商业时代,2010(3):124-125.

第4篇:气象服务市场分析范文

航空气象报文和图形通过报文检索模块来查看各航站发送的航空气象报文,通过航站四字代码和报文类型等条件进行检索,如例行天气报告(SA)、特殊天气报告(SP)、9h预报(FC)、24h预报(FT)、航路预报(FR)、重要气象情报(WS)、低空气象情报(WA)、飞行区域预报(GA)、低空区域预报(FA)、飞机探测高空报(UA)、航空器空中报告(UD)、台风警报(WT)、火山灰警报(WV)、热带气旋警报(WC)等。通过图形检索模块可以查询到高空天气图、中空天气图、低空天气图以及200hPa气压、250hPa气压、300hPa气压、400hPa气压、500hPa气压、700hPa气压、850hPa气压、925hPa气压的高空风温图[4]。本场气象产品的卫星云图资料是由本场的卫星云图接收系统接收风云2号气象卫星的原始数据,再由数据处理软件将接收到的卫星原始数据转换成卫星云图并存储在该系统服务器上。气象信息系统将卫星云图系统服务器上的资料迁移至信息系统的文件服务器上,再由WEB服务器调取文件服务器上的云图资料进行。用户可以通过红外通道、水汽通道、可见光通道和各种投影等参数调取不同的卫星云图资料,并且可以通过动画播放功能来连续播放每个时次的卫星云图,以便观察云图的变化过程。

气象雷达资料是由本场的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5]所探测的本场150km范围内的气象信息,该资料存储在雷达服务器上,气象信息系统将该资料迁移至文件服务器上,再由WEB服务器调取文件服务器上的雷达资料进行。普通用户可以通过WEB形式查看和搜索各时次的雷达图像;重要用户(如预报室、塔台管制室、区域管制室)还可以利用图像浏览软件直接调取雷达服务器上的图像资料,这样可以选择气象雷达的扫描类型、仰角、高度、距离等查看相应的气象雷达资料,还可以通过动画播放功能来连续播放每个时次的雷达图像,以便观察和判断本场天气系统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本场跑道两端的气象要素信息是由自动气象观测系统[6]提供的,它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露点、风向、风速、能见度、云高、场压、跑道视程等,这些要素是提供给机组的重要数据,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自动气象观测数据由外场传回到室内自动观测系统服务器,信息系统将自动观测服务器的数据通过串口迁移至文件服务器,再由WEB服务器调取文件服务器上的数据进行。自动观测系统数据不仅在本场进行,而且还通过串口传到民航气象数据库通信机,再由通信机通过MQ线路或FTP线路上传到北京民航气象数据库服务器,在民航数据库平台上向全国进行,因此每个机场的民航气象数据库平台上都能及时准确地查询到其他机场的自动观测数据。这为预报目的地机场或备降机场的天气情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气象信息系统软件采用B/S交互方式,航空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网页来浏览各种气象信息和资料。软件主要由“首页”、“新报检索”、“历史报文”、“飞行服务”、“航空图形”、“卫星云图”、“气象雷达”、“自动观测系统”、“遥测2型”、“填图分析”、“预警维护”和“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所组成。

“首页”为标注着全国主要城市的中国地图,在每座城市所在的方位上都标注着该城市天气实时情况的图片,图片所显示的天气情况是由当地的空管气象台实的时观测报文数据转化而来,这样可以直观地实时监测全国各个城市的天气情况;“新报检索”模块主要是用于查询最新发送的航空气象报文,包括航站查询、报文类型查询和区域查询;“历史报文”模块主要用于查询航空气象报文的历史资料,主要可以通过航站查询、日期范围查询和报文类型查询;“飞行服务”模块主要用于查询最新的气象报文和飞行报告图,主要包括天气预告图和风温预告图;“航空图形”模块主要用于查询飞行报告图的历史资料;“卫星云图”模块主要用于查询最新接收到的卫星云图资料;“气象雷达”模块主要用于查询最新接收到的气象雷达资料,可按类型、仰角、高度、距离等进行查询;“自动观测”模块主要用于查询最新接收到的自动观测资料,包括跑道两端的各种实时气象数据;“遥测2型”模块主要用于查询最新接收到的遥测2型资料;遥测2型是自动观测系统的备份设备,自动观测系统故障时,遥测2型是有力的补充;“填图分析”模块主要用于查询天气资料的站点填绘和分析图;“预警维护”模块主要用于和管理天气预警信息;“系统管理”模块主要用于管理系统的基本设置、添加用户等。航空气象对航空安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地机场对气象设备的建设投入的力量也越来越大,所获得的气息资料也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对各种气象资料的传输、管理和共享是一项重要任务,新建的气象信息系统承载了这项任务,但今后随着气象资料越来越多样性的发展,气象信息系统也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作者:刘竹涛 单位:中国民航黑龙江空中交通管理分局 中国民航东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

第5篇:气象服务市场分析范文

1.1研究区域概况

选择在气候特征和农作物生产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南京市六合区、江淮之间的泰州市兴化地区以及淮北的徐州市邳州地区3个区域作为农业气象敏感性分析的研究对象。其地理位置见图1。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温湿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常年平均气温15.1℃,平均降雨1000mm左右。其土壤种类多样,其中地带性土壤以黄棕壤为主,而非地带性土壤以人为土为主。土壤肥力中等,兼有圩区、平原、丘陵,适宜蔬菜、杂粮、中药材、经济林果生产及种草养畜等;并且,中北部地区生态条件保持较好,工业污染少,十分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作为过去的传统农业大县,六合区正向着现代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转变,农业发展迅速,是南京市重点支持的农业地区。兴化市地处江苏中部江淮流域里下河腹部地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常年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暖、无霜期长,气候资源十分丰富。兴化是典型里下河地区水稻土,沤改旱30多年以来,从典型的沼泽土壤发展为草甸化水稻土,土壤肥沃,农作物持续增产的潜力很大,素以“鱼米之乡”著称,是全省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县(市)。以小麦、水稻、棉花、油菜种植为主,并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邳州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农业气候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和多种经营。邳州市作为徐州的农业大市,其土壤类型分为棕土、褐土、紫色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六大类,地带性土壤以棕土、褐土为主。邳州的崛起源自农业的腾飞,成为全国农业大县(市),主要有水稻、小麦、银杏、大蒜等农作物,并成为部级无公害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1.2气象资料

选用的气象数据是3个研究区域(58235站点、58243站点以及58026站点)1982—2009年的逐日资料(逐日平均气温,逐日降水量),站点没有发生迁移,数据时间序列连续,具有代表性。以年为单位,通过计算处理得到的气象因子包括>10℃活动积温(TAC)、年平均气温(T)、年降水量(P)、气温标准差(TD)、降水量标准差(PD)、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T春、T夏、T秋、T冬)、四季降水量(P春、P夏、P秋、P冬)以及夏秋两季的平均气温(T1)和降水量(P1)与冬春两季的平均气温(T2)和降水量(P2)。

1.3社会经济统计资料

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主要包括1982—2009年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泰州兴化市和徐州邳州市三个地区的农业经济产出值(Y)、农业劳动力人数(L)、农作物播种面积(X1)、农用化肥施用量(X2)。

1.4研究方法

1.4.1C-D-C模型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简称C-D生产函数)是经济学领域经典的经济数学模型,用来反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表示在既定时期内既定技术水平下,投入的各生产要素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Pindyck&Rubi-nfeld,1998)。传统的C-D生产函数模型把生产过程中的自然因素视为既定不变而不予考虑,揭示的是劳动力和资本这两种经济领域的生产要素对经济产出的贡献。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反映气候变化对区域农业经济的影响,将气象因子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投入要素,添加到传统的C-D模型中,更全面科学地反映农业生产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完善农业生产函数,并对气象服务做出经济量化研究。丑洁明提出改进经典的C-D生产函数模型,在农业劳动力、播种面积和化肥施用量3个经济领域的生产要素的基础上添加气象因子,建立农业经济-气候模型(C-D-C生产函数模型),用以反映气象因子对农业产出的影响,为农业气象服务提供参考依据。经典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模型为:Y=A(t)LαKβμ(1)将(1)式线性化,对C-D生产函数模型两边取对数得到:lnY=lnA(t)+αlnL+βlnK+ε(2)式中,Y为生产总值,A(t)为综合技术水平,L为投入的劳动力人数,K为投入的资本,α为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为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ε为随机干扰的影响。考虑到气象条件对生产的影响,加入气象因子后的C-D-C生产函数(扩展形式的C-D生产函数)模型:Y=λA(t)Lα1X1α2X2α3Wβ(3)将(3)式线性化,lnY=lnA(t)+α1lnL+α2lnX1+α3lnX2+βlnW+ε(4)(4)式根据相应行业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回归分析计算得到参数。式中,L、X1、X2分别为农业生产投入要素农业劳动力人数、农作物播种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α1、α2、α3为各要素的产出弹性,W为气象因子,β为选取的气象因子W的产出弹性。由经济学概念可知,弹性系数β为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敏感性度量,β为气象因素产出的弹性系数,表示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W增加1%,产出将增加β%。在对气象条件影响农业产出的计量经济分析时,重点分析气象因子W的投入带来的影响(徐浪和马丹,2001;Wooldridge,2003)。

1.4.2构建新型的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型

由于区域特征和气候条件存在差异,不同区域农业的气象敏感因子不同,不同地区农业气象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不同,因此在对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进行评估时,根据不同地区农业经济产出对气象条件的敏感性分析,分地区进行评估。通过C-D-C模型筛选出气象敏感性因子,根据经济学的“产出弹性”概念,构建新型的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型。新型的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数学模型:U=Y∑ni=1Ci(5)式中,U为农业气象服务效益,Y为农业总产值,Ci为第i类气象敏感性因子对农业气象服务效益的贡献率。Ci=βiΔWiWi/ΔY()Y(6)式中,Wi为第i类气象因子,Wi为第i类气象因子的增加量,Y为农业总产值Y的增加量,ΔWiWi/ΔYY为第i类气象因子的变化率与农业经济产值的变化率的比值,βi为第i类气象因子即Wi的产出弹性系数。

2结果与分析

2.1初步验证

处理得到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泰州市兴化地区和徐州市邳州地区的农业生产总值(Y)、农业劳动力(L)、农作物播种面积(X1)、农用化肥施用量(X2)和气象因子W的28a(1982—2009年)的连续资料序列后,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C-D-C生产函数法建模。运用SPSS软件的逐步回归法和进入法等,对气象因子进行逐一检验,通过拟合优度、显著性水平检验和F检验,筛选出符合实际经济规律和回归模型检验的气象因子进入模型。将各种气象因子分别参与建模,经筛选发现(表1):六合地区能够顺利进入C-D-C生产函数模型的气象因子最多,能够成功建模的气象因子主要有>10℃活动积温、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春季平均气温、夏季平均气温、冬春两季降水量,意味着相对于其他气象要素而言,这些气象因子与六合区的农业经济产出联系更突出;其次是兴化,能够成功建模的气象因子主要有>10℃活动积温、年平均气温、夏秋两季平均气温;最少的是邳州,与该地农业经济产出联系更突出的气象因子仅有夏秋两季平均气温。由此可见,对于不同的地区顺利进入C-D-C生产函数模型的气象因子是不同的。这与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产品种类有关,地区之间对气象条件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因此气象要素选取及气象敏感性因子的筛选有一定的差异性。从SPSS回归分析初步结果来看,3个地区加入了气象敏感性因子后的C-D-C生产函数模型的拟合R2值均明显优于传统的C-D生产函数模型(表2),更接近于1,说明加入气象因子的C-D-C模型的模拟结果比不加入气象因子的C-D模型有了一定的改善。其中对比3个地区的拟合R2值发现:无论是传统的C-D生产函数模型,还是加入气象因子后的C-D-C生产函数模型,六合区的建模情况都要明显好于其他两个地区。另外,还发现:兴化与邳州地区主要是与温度类气象因子联系密切,而对于六合,除与温度相关以外,还与降水有密切联系。其原因主要是,农业与多种气象因子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C-D-C模型筛选出的气象因子,主要是对研究区域农业经济产出影响更为突出的气象敏感性因子。兴化和邳州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特别是邳州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位于国家前列,社会和经济要素的干扰较多;相对于其他两个地区,六合区地处丘陵地带,南靠长江,受局地小气候影响较大,且该地区的农业主要以“靠天吃饭”为主,其农业经济产出受气象要素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有多个气象因子的建模结果都相对较理想。

2.2气象因子对三个区域农业经济的产出弹性

引入经济上的“产出弹性”概念,通过SPSS作回归分析,计算出模型中不同气象敏感性因子对应的β值(表3)。其经济含义为,六合区农业经济产出与T、TAC、T春、T夏显著正相关,如果T、TAC、T春、T夏每增加1%,六合区农业经济产出则分别提高2.187%、2.324%、1.814%和2.159%;六合区农业经济产出与P、P2显著负相关,如果P、P2每增加1%,六合区农业经济产出则将降低0.246%、0.204%。兴化市农业经济产出与T、TAC、T1显著正相关,如果T、TAC、T1每增加1%,兴化市农业经济产出则分别提高3.82%、2.99%和4.28%。邳州市农业经济产出与T1显著正相关,如果T1每增加1%,邳州市农业经济产出则将提高5.23%。这一结果说明了气象要素对区域农业生产以及农户价值的潜在影响。依据以上结论,可制定相应的服务项目,提供精细化和针对,针对地区差异和农作物品种的不同,做好对该地区农业经济产出影响明显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应对,指导当地积极做好防御低温冷害等准备工作,努力将灾害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避免因天气原因造成的农业生产的可能经济损失。同时,可根据气候分析和气候预测,提前预估对农业经济产出的影响,能够预测农业产出特别是经济作物可能的经济变化,为相关决策部门制定市场决策和进行资源配置提供依据。农业气象服务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旨在提高农业生产产量的目的,而且能服务于农业市场,从气象学的角度对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市场预测信息,提出最优措施,尽可能地使农业生产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罗艳,2011)。

2.3农业经济产出对气象条件变化的敏感程度

引入气象条件影响农业经济产出的“极差率”(极值之差与平均值的比值)这一概念,分析农业经济产出对气象条件变化的敏感程度(戴洋和骆海英,2008a,2008b;芮珏等,2011)。对于添加了气象因子的C-D-C生产函数模型,固定社会经济因子(农业劳动力人数(L)、农作物播种面积(X1)、农用化肥施用量(X2))指标值,分别取历年平均值,将1982—2009年气象因子值代入模型,分别得到不同气象因子不同变化情况下的农业经济产出。在保持经济因子不变的情况下,农业经济产出的变化大小完全取决于气象因子的变化。计算出农业经济产出最大值Y'max、最小值Y'min以及平均值Y'ave,用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除以均值得出气象条件影响农业经济产出的极差率R,即:R=(Y'max-Y'min)/Y'ave(7)最终计算得到3个地区农业经济产出对不同气象因子变化的极差率。参照这一结果,应对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经济产出影响较大的关键气象因子,提供精细化天气预报,提高其准确率,尽可能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经济产出造成的损失。

3农业气象服务效益定量评估

根据公式(6),计算得到南京市六合区、泰州市兴化地区和徐州市邳州地区气象敏感因子对农业气象服务效益的贡献率(表5),运用新型的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型计算得到其农业气象服务效益。受气象条件的综合影响,不同气象敏感性因子对3个研究区域农业经济产出的综合贡献率分别为3.803、2.399、1.351。根据公式(5)得到,六合区、兴化市和邳州市2009年度农业气象服务效益值分别在0.972、1.130和0.845亿元。由此可见,提供针对性的气象服务,能增加农业产值,提高气象服务效益。

第6篇:气象服务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西南地区;油田技术服务市场;重点板块市场

[中图分类号]F41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6-0117-02

1 我国西南地区油田技术服务市场现状分析

自中石油“三百亿气田”、中石化“百亿气田”建设规划以来,西南油气田每年新增钻井量均在250口以上,主要集中于中石化及中石油各自所属的矿区,重点分布于川中矿区和川西矿区。2004―2009年西南新增钻井量一览如表1所示:

2009年,我国三大石油巨头的勘探开发支出为2232.37亿元,正常情况下,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总支出中用于油田技术服务的支出占70%~80%,因此国内油田技术服务的市场为1600亿~1800亿元。据《石油杂志》统计,西南地区每米进尺的油田技术服务费用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3倍。根据西南地区各年的钻井在全国中的比例,综合其服务单价的差异,2009年西南地区的油田技术服务市场规模约为147亿元。

依据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及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中石油、中石化将分别围绕“建设300亿战略大气区和一流天然气工业基地”、“建设百亿气田”的发展方针,加快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并稳步推进老油井采收率提升工作,实现西南油气田的发展再上新台阶。两大公司“十二五”期间新增钻井规划量一览如表2所示。

根据上述分析所推导的西南地区油田技术服务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如图1所示。

2 我国西南地区钻井液技术服务市场现状分析

根据西南地区的地质特征,特别是该地区所需钻井液具有高温度、高密度的特点,每米进尺所需钻井液成本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从工程结算角度,钻井液技术服务市场占勘探开发投资的5%~8%,即约156亿元。综合考虑西南地区钻井进尺在全国中所占的比例,推算2009年该地区钻井液技术服务的市场规模约为12.8亿元,随着钻井进尺的增加,以及对钻井液在环保和降本增效方面要求的加强,预计到2013年西南地区的钻井液市场将达到24.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38%,如图2所示。

目前,西南地区钻井液技术服务市场存在明显的系统性壁垒,中石化和中石油各自系统内基本不存在交叉服务现象。西南地区中石化系统内钻井液技术服务的主要入网企业包括四川仁智油田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西南有限公司、成都得道实业公司等。西南地区中石油系统内的入网企业主要为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等。

3 我国西南地区油田环保技术服务市场现状分析

西南地区川渝气矿及周边为典型的天然气产区,与油田生产不同,天然气井正常情况下均不需要进行灌水开采,因此,气井生产的主要污染物基本为地层反排液和泥浆等,为合理保护储层结构,气藏地层水的处理一般均采用外排方式,较少回注。油田环保业务开展时间较短,大多油田从2004年才开始环保业务,如表3所示。

依据西南地区油气田石油专业工程定额标准确定的西南地区各类污染物处理单价及推导2009年西南地区油田环保市场规模约为3.98亿元,但随着该地区回注比例的增加,预计201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48%,如图3所示。

中石化西南区域主要入网企业包括四川仁智石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油田工程服务公司、胜利西南石油工程管理中心钻前部等。中石油西南范围主要包括江油顺辉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金池塘科技有限公司等。

4 我国西南地区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市场现状分析

西南油气田既是中石油、中石化的主力产气田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天然气集散地。截至2009年年底,西南地区累计形成油气管道约1.95万千米,随着西气东输四线规划的进行,将有上万千米的新建管道处于规划建设之中。另外,单年钻具的下井量约为当年新增钻井量的1.5倍计算,如表4所示。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及西南地区石油专业工程相关定额标准,确定该地区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单价标准,推导2009年该地区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服务市场规模约为12亿元,随着对油气管道和集输站场安全问题重视程度加强,预计到201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82%,如图4所示。

西南地区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技术服务市场较为开放,市场化程度较高,从事油气集输设施检测的重点企业包括四川仁智油田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四川佳诚油气管道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四川派普承压与动载设备检测有限公司等。

5 我国西南地区防腐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现状分析

在西南地区的油气开发上,由于主产油气区块开采时间较长,中浅层老井递减加快,深层气井含水量呈上升趋势,大力发展防腐技术势在必行。一般情况下,防腐蚀工程量在石油天然气开采运输设备投入中占30%~40%,有的高达50%,化工板块投入中约占6%。

目前,在西南地区,中石油和中石化暂时还没有建成投产的炼油厂和化工厂,除了少数为国营企业,现存炼化厂大多为民企。因此,西南地区的防腐市场暂不考虑炼化厂方面的防腐,如表5所示。

第7篇:气象服务市场分析范文

摘 要:随着微博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进入“交流时代”,鉴于微博互动更广泛、更多样、更快捷的独特优势,公共气象服务自然不会放弃与微博合作的机遇。目前我市气象局的官方微博以天气预报为主要互动方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但二者的深度融合趋势已势不可挡。公共气象服务应有效地发挥微博的功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会产生全新的凝聚力。

关键词:微博 公共气象服务 应用

关键词:微博 公共气象服务 应用

2011年3月以来,广东省级和21个市级气象官方微博陆续开通,目前总计粉丝数量超过了250万,已建成权威、快捷、生动、及时的便民微博气象体系。广东省气象局将广东天气微博的服务定位为“百姓生活的参考、气象科普的园地、应急信息的平台、与公众沟通互动的桥梁”,目前的四大类信息均与民生息息相关。在过去的一年,“广东天气”先后为公众提供天气趋势预报、天气实况、气象科普、图说天气、生活咨询等气象信息服务,在多次暴雨、台风服务过程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2011年3月以来,广东省级和21个市级气象官方微博陆续开通,目前总计粉丝数量超过了250万,已建成权威、快捷、生动、及时的便民微博气象体系。广东省气象局将广东天气微博的服务定位为“百姓生活的参考、气象科普的园地、应急信息的平台、与公众沟通互动的桥梁”,目前的四大类信息均与民生息息相关。在过去的一年,“广东天气”先后为公众提供天气趋势预报、天气实况、气象科普、图说天气、生活咨询等气象信息服务,在多次暴雨、台风服务过程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鉴于微博这一新兴事物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开展微博气象服务是可行且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在微博气象服务兴起初期,进行一些分析和总结,为未来微博气象服务的发展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鉴于微博这一新兴事物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开展微博气象服务是可行且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在微博气象服务兴起初期,进行一些分析和总结,为未来微博气象服务的发展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1.微博气象的传播学意义

1.微博气象的传播学意义

1.1单向传播与双向互动

1.1单向传播与双向互动

对微博而言,它赖以存在的基础不是独享,而是交流。它打破了传统的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界限,真正的实现了双向互动。官方天气微博不仅仅是天气预报与预警信息的平台,同时也是与普罗大众交流,分享话题的方式,其实时互动性带来的现场感也无疑为气象宣传提供了有力阵地。微博有的关注度和转发次数也可以从侧面说明天气微博的影响力与传播范围。在新浪的春节假期一周政府微博影响力排行榜中,“广东天气”、“广州天气”、“深圳天气”成为全国仅有的三个进入前100的气象官方微博。微博的“热度“由此可见一斑。

对微博而言,它赖以存在的基础不是独享,而是交流。它打破了传统的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界限,真正的实现了双向互动。官方天气微博不仅仅是天气预报与预警信息的平台,同时也是与普罗大众交流,分享话题的方式,其实时互动性带来的现场感也无疑为气象宣传提供了有力阵地。微博有的关注度和转发次数也可以从侧面说明天气微博的影响力与传播范围。在新浪的春节假期一周政府微博影响力排行榜中,“广东天气”、“广州天气”、“深圳天气”成为全国仅有的三个进入前100的气象官方微博。微博的“热度“由此可见一斑。

1.2大众化传播与个性化表达

1.2大众化传播与个性化表达

传统的天气预报中,文字要求专业性极强,其传播也有着层层严格的“把关”。然而,微博这种“面对面”的传播方式,既能明确的传达气象信息,又可以通过活泼通俗的文字与图像,增进公众对气象服务行业的理解和交流。例如,备受关注的“佛山天气”微博设立了“气象坚果”等栏目,通过运用一些潮流语言来吸引年轻人了解气象知识,旨在“一起剥开气象科学坚硬枯涩的外壳,从艰深理论中发掘通俗与趣味”。

传统的天气预报中,文字要求专业性极强,其传播也有着层层严格的“把关”。然而,微博这种“面对面”的传播方式,既能明确的传达气象信息,又可以通过活泼通俗的文字与图像,增进公众对气象服务行业的理解和交流。例如,备受关注的“佛山天气”微博设立了“气象坚果”等栏目,通过运用一些潮流语言来吸引年轻人了解气象知识,旨在“一起剥开气象科学坚硬枯涩的外壳,从艰深理论中发掘通俗与趣味”。

2.公共气象服务与微博融合的现状分析

2.公共气象服务与微博融合的现状分析

气象官方微博的开通,改变了以往气象信息的传播格局,将气象服务民生的理念更好的融入百姓生活。目前,广东省21个市气象部门全部开通微博,基本形成了广东气象官方微博服务群。气象微博服务群目前的四大类信息均与民生息息相关,一是预报类:包括天气实况、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应急信息、灾情信息等;二是科普类:科普知识、防御指引、解疑释惑等;三是互动类:图说天气、天气提醒、生活小贴士、灾情收集等;四是话题类:重大天气过程直播、气象热点新闻报道、相关政策宣传等。而以“深圳天气”微博为代表的市级官方微博也以其独到的风格,突破传统官方微博刻板的语言风格,把情感元素融入朴素的天气预报,如深圳气象台的一条微博信息:“明日起冷空气影响减弱,海上暖湿气流‘反攻’大陆,气温逐渐回升,轻雾趋于明显。13日到15日白天气温继续回升,湿度加大,可能出现潮湿天气(‘回南天’) !超讨厌湿湿的天气,明明可见阳光,地板却还“冒水”,房子里都成了水帘洞 !” 分析这条短信可以看到,不仅有公众关注的几大气象要素,如气温、风、天气现象等,天气转折也明白罗列其中,它用时下流行的语言,与公众进行“微”距离对话,打开各个年龄层的市场。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微博气象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是比起电视、手机等媒体的关注度来,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可以说,微博气象服务还有很大的潜势和发展空间。微博气象服务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显示。

气象官方微博的开通,改变了以往气象信息的传播格局,将气象服务民生的理念更好的融入百姓生活。目前,广东省21个市气象部门全部开通微博,基本形成了广东气象官方微博服务群。气象微博服务群目前的四大类信息均与民生息息相关,一是预报类:包括天气实况、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应急信息、灾情信息等;二是科普类:科普知识、防御指引、解疑释惑等;三是互动类:图说天气、天气提醒、生活小贴士、灾情收集等;四是话题类:重大天气过程直播、气象热点新闻报道、相关政策宣传等。而以“深圳天气”微博为代表的市级官方微博也以其独到的风格,突破传统官方微博刻板的语言风格,把情感元素融入朴素的天气预报,如深圳气象台的一条微博信息:“明日起冷空气影响减弱,海上暖湿气流‘反攻’大陆,气温逐渐回升,轻雾趋于明显。13日到15日白天气温继续回升,湿度加大,可能出现潮湿天气(‘回南天’) !超讨厌湿湿的天气,明明可见阳光,地板却还“冒水”,房子里都成了水帘洞 !” 分析这条短信可以看到,不仅有公众关注的几大气象要素,如气温、风、天气现象等,天气转折也明白罗列其中,它用时下流行的语言,与公众进行“微”距离对话,打开各个年龄层的市场。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微博气象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是比起电视、手机等媒体的关注度来,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可以说,微博气象服务还有很大的潜势和发展空间。微博气象服务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显示。

3.微博气象服务发展的路径探讨

3.微博气象服务发展的路径探讨

3.1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

3.1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

微博除了常规的天气预报外,如短期、短时气象预报等,还应当随时跟踪天气变化,值得关注的、对公众有价值的气象信息。尤其是很多灾害性天气发生得很突然,以现有的预报技术和能力,还无法准确及时地作出预报。例如,大雾时比较多变的,因而想要每次都准确及时地预报出来,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还较难实现,而大雾对当今社会造成的影响却是越来越大,如果能够在临近时刻,或大雾出现的初期,将信息及时初期,那么就可以大大地减小大雾对交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影响。

微博除了常规的天气预报外,如短期、短时气象预报等,还应当随时跟踪天气变化,值得关注的、对公众有价值的气象信息。尤其是很多灾害性天气发生得很突然,以现有的预报技术和能力,还无法准确及时地作出预报。例如,大雾时比较多变的,因而想要每次都准确及时地预报出来,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还较难实现,而大雾对当今社会造成的影响却是越来越大,如果能够在临近时刻,或大雾出现的初期,将信息及时初期,那么就可以大大地减小大雾对交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影响。

3.2增加天气预报查询功能

3.2增加天气预报查询功能

借鉴其他服务行业的成功经验,完善天气微博的功能性。例如,海南航空微博已正式推出了天气预报查询功能,旅客只需通过自己的新浪微博账号发一条“日期,城市@海南航空”的微博,即可轻松查询到指定城市三天内的天气预报,从而轻松安排出行计划。气象微博也可以效仿,增加当地的旅游天气预报的搜索引擎,方便市民查阅。另外还可以与气象相关的其它内容。每天定时或根据实际情况休闲养生、旅游、健康、交通等方面内容,适时进行科普宣传工作。

借鉴其他服务行业的成功经验,完善天气微博的功能性。例如,海南航空微博已正式推出了天气预报查询功能,旅客只需通过自己的新浪微博账号发一条“日期,城市@海南航空”的微博,即可轻松查询到指定城市三天内的天气预报,从而轻松安排出行计划。气象微博也可以效仿,增加当地的旅游天气预报的搜索引擎,方便市民查阅。另外还可以与气象相关的其它内容。每天定时或根据实际情况休闲养生、旅游、健康、交通等方面内容,适时进行科普宣传工作。

3.3放大微博在气象宣传中的“扩音器”作用

3.3放大微博在气象宣传中的“扩音器”作用

传统媒体的天气预报,如果因为播出时间或其他原因,没有到广为人知的效果,可以把它放在微博中,引起更广泛的关注。鼓励网友上传有价值的气象图片,或者对某一次重大天气过程进行全程征稿,既提高收集灾害性天气现场资料的效率,又增加网友对气象服务的参与感。

传统媒体的天气预报,如果因为播出时间或其他原因,没有到广为人知的效果,可以把它放在微博中,引起更广泛的关注。鼓励网友上传有价值的气象图片,或者对某一次重大天气过程进行全程征稿,既提高收集灾害性天气现场资料的效率,又增加网友对气象服务的参与感。

3.4微博气象的趋于团队维护,正规化

3.4微博气象的趋于团队维护,正规化

目前市级天气微博多为专人管理,其中天气信息是决不允许维护者擅自更改,调侃,但与网友互动则带有很强烈的个人风格。未来的微博气象,应该趋于团队管理模式,负责微博的日常维护,明确服务定位,聚焦民生,不断改进业务服务流程,打造气象微博服务权威品牌。

目前市级天气微博多为专人管理,其中天气信息是决不允许维护者擅自更改,调侃,但与网友互动则带有很强烈的个人风格。未来的微博气象,应该趋于团队管理模式,负责微博的日常维护,明确服务定位,聚焦民生,不断改进业务服务流程,打造气象微博服务权威品牌。

4.结语

4.结语

微时代,公共气象服务与微博的融合是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趋势,但微博只是一种互动交流手段,如何提升技术与应用能力、信息整合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同样,对于气象服务人员来说,如何提升其信息获取与创造能力、信息选择与评价能力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各地气象部门应根据自身情况,思考如何将新理念、新手段运用于气象服务,进一步开展有特色的广东气象服务。

微时代,公共气象服务与微博的融合是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趋势,但微博只是一种互动交流手段,如何提升技术与应用能力、信息整合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同样,对于气象服务人员来说,如何提升其信息获取与创造能力、信息选择与评价能力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各地气象部门应根据自身情况,思考如何将新理念、新手段运用于气象服务,进一步开展有特色的广东气象服务。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马衍鹏,张果.从微博看当前的“微文化”传播[J].青年记者,2010(17):82-83

[1]马衍鹏,张果.从微博看当前的“微文化”传播[J].青年记者,2010(17):82-83

[2]梁晓妮,雷俊,周亦平.微博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探析[J].浙江气象,2011,32(3):37-40

[2]梁晓妮,雷俊,周亦平.微博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探析[J].浙江气象,2011,32(3):37-40

[3] 陈红玉.由突发事件看微博的传播机制[J].传媒观察,2010(8):45-46

第8篇:气象服务市场分析范文

该同志勤奋好学,积极向上,为了把自己培养成适应四个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坚持自修了普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等大、中专主要课程,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使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也迫使每个人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__*同志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她于1982年考入辽宁省气象学校,1986年毕业;随后又于1991年考入沈阳农业大学专修农业气象专业,由此可见,该同志的学习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学习是为了实际应用。经过几年来的学习、深造,不仅在专业理论水平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为她后来走上局长的重要领导岗位,带领全局人员开展气象业务和专业气象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同志于1993年任__*市气象局副局长,1997年任局长至今。

期间曾任__*市农委办公室主任。多年来,她在局长的领导岗位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是针对气象部门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一丝不苟地抓业务;二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扎扎实实地抓服务,身体力行,勤勤恳恳地工作,始终战斗在基层工作第一线。为了拓宽专业气象服务新领域,使气象工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地位,她大胆地改革创新,经常与各级政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积极、主动地向政府领导请示,汇报工作,提合理化建议,并与当地农业、水利、林业、植保、农技及科研单位进行合作,把气象服务工作做到位,使之真正体现出气象工作服务于现代化大农业的特色。因此,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和用户的好评。

主要工作业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业务素质高,成绩显著

1、20__年,因个人测报质量一直保持省市规定的标准范围内,在全地区测报技术竞赛和报表制作考试中荣获第一名。

2、20__-20__年期间,因完成的12种农气观测和物候观测中,错情率一直保持在0.0‰水平,在全省农气测报考核中连续3年获得第一名。

3、主持编写长达3.2万字的《__*气象手册》,包括:气候概况、农业气象指标、农业气候、气象基本知识等重要内容,该书已成为__*市、乡、村和农业大户指挥生产和安排农事活动的科学依据,起到了参谋和助手作用,社会反响良好。

4、撰写了多篇科技论文,在省级科技刊物上公开发表,其中:《灰色关联度在水稻气候要害期鉴定中的应用》一书,刊载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__年23卷;《__*稻谷丰欠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一文,刊载于《辽宁气象》杂志20__年第3期;《试论__*冬季气象条件对CO2污染的影响]一文,刊载于《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__年第4期,并荣获首都北京精英中心举办的第二届新世纪学术论文一等奖,同时获得入录《中国新世纪精英文库·科技经典》的资格证书。

5、撰写的《__*气象科技服务与大农业》一文,收录__*出版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一书。

二、积极开展气象服务,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1、建立健全了气象专业服务体系,包括:农气情报比较评价分析、农气猜测预告服务、农业引种气候可行性评价分析、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服务等项目,撰写各种农业气象服务材料报告专题分析等600多期,累积4000余份。

2、典型服务事例

(1)为__*东荒农场撰写的《谷子制种农业气候条件鉴定及长期天气气候展望》专题报告,其中包括:谷子生育阶段气象指标,长期天气气候猜测、适时收获期猜测等内容,

使当年引种、制种获得成功,受到农场领导的赞扬和好评,并要求安装气象服务终端。

(2)与__*新特集团合作开展引种、试种科学试验,撰写了《84K速生杨扦插定植农业气象条件初步分析》专题报告,为该集团引进美国84K杨的可行性论证工作提供了及时、主动的专业服务,使之获得引种、试种成功,新特集团初次尝到了气象服务的甜头,并慎重表示要建立小型自动气象站。

(3)《淡水养鱼与气象服务》一文,在__*市科技工作会议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其中一些技术要素、指标已被有关部门采用,通过对忠信渔场的现场服务,实验表明,渔业生产离不开气象服务。

(4)20__年3月撰写的《20__年玉米年景农业气象猜测预告》专题报告,专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大客户新特集团、东荒农场、预告年景为平年——平歉年,有发生春夏连旱的可能,建议提前抗旱播种保全苗。结果,采纳该建议的单位,成苗率高达98,比邻近个体农户成苗率高出48个百分点。

3、在__*同志的积极倡导下,20__年__*市政府成立了由公安、武警、气象、农业等单位组成的__*市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主管农业副市长任总指挥,__*同志任副总指挥兼办公室主任,业务指挥中心设在气象局,姚局长负责技术培训和作业指挥。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近几年来,__*市政府每年从财政拨付人工影响天气专项资金都在10-15万元以上。据统计,近几年防雹作业20余次,降雨作业10余次,由于预告准确,指挥得当,作业及时,避免或减轻了冰雹与干旱灾难的发生,收到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由于气象服务工作做得及时、热情、主动,确实在当地农业生产、科技研究过程中起到了助手与参谋的作用,致使气象工作的地位和知名度不断提高。

三、主持科研课题,提高素质,培养人才

从20__年开始,__*同志就积极努力筹备开展《__*市农业减灾气象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服务系统”)课题研究,并组织调研,于20__年4月写出可行性论证报告,经她的多次奔波,终于通过了__*、__*两级科委的审查批准。20__年主持__*市政府重点科研项目《__*市农业减灾气象服务系统》,两年时间里共取得五项技术成果:(1)__*地区气候资源的变化趋势评述;(2)气候资源的农业潜势评估;(3)气候资料的农业影响评价与猜测;(4)绘制了190余幅各类农业气候要素及影响评价40年的动态变化曲线图;(5)提出了__*市21世纪集约农业气候8点对策建议,并写出了35万余字的技术报告。成果通过了以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班显秀研究员和中科院应用生态研究所裴铁研究员为正副组长的专家鉴定委员会的技术鉴定,并一致认为:“该项科研成果气候资料翔实,资料处理合理,气候模拟和分析方法科学,成果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内先进水平”。该项成果获20__年度__*市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为提高局内人员的业务素质,带领全局技术人员主编了《__*气候与农业减灾》一书,共35万字,并公开出版。同时指导全局8名技术员先后在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

四、积极争取地方经费,努力改善职工生活条件

第9篇:气象服务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雾霾;空气净化器;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7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其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雾霾的出现,空气净化器市场开始火热起来,其市场需求一时期猛增,市场供不应求。许多企业瞄准了未来空气净化器行业不可估量的市场空间,大量的企业纷纷加入空净市场,使得空气净化器行业蓬勃发展。

一、空气净化器市场现状分析

(一)市场竞争格局分析。我国空气净化器行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经过这几年的市场培育,市场形势一片欣欣向荣,但随着外资企业的大量进驻,冲击了国内空气净化器市场的现有格局,使得国内本土品牌的领先优势渐渐失去,其品牌格局形势大抵如下:

1、主要竞争品牌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空气净化器企业超过200多家,经过这几年的市场发展,国内空气净化器市场品牌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外资品牌,主要包括卡萨帝、三星、艾美特、飞利浦、松下、夏普、LG、大金等,这部分企业具有较强的企业规模、生产技术、产品研发和品牌优势;第二类是规模、实力较强的国产空气净化器品牌,主要包括亚都、TCL、康佳等,这类企业部分空气净化器产品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第三类是数量较多的规模较小的空气净化器企业,这部分企业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质量参差不齐,主要依靠低价获取市场占有率,竞争力较弱。

2、市场份额分析。据第三方监测机构中怡康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12年前三季度,由国产空净品牌占主导地位的从58.3%降至26.1%。而外资品牌却强势上涨,由41.7%迅速彪至73.9%。在国内空气净化器市场发展之初,由亚都为首的国产品牌为市场主导,随着国内空气质量的逐渐变差,雾霾天气的出现导致空气净化器市场迅速火热,外资品牌对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开始重视,并发力抢占市场份额,不断蚕食亚都的市场份额。从2010年至2012年前三季度空气净化器市场品牌零售量份额变化来看,亚都由当初的42%降至18.5%,份额排名落至第三名。同为国产品牌的美的,也由12.8%降至3.9%。而外资品牌飞利浦和松下零售量份额不断增长,分别由20.5%、14.2%涨至33.4%、28.5%,排名跃至第一名和第二名。

3、竞争策略分析。从产品技术层面上来看,据2010年至2012年前三季度中怡康监测数据来看,飞利浦、松下、亚都在产品的分布上各有不同,其中飞利浦侧重的是活性炭过滤系统的空气净化器,并且力度逐渐增加,在零售量的占量比例中,由64.9%增长至96.8%;松下的产品策略则是以离子过滤系统为主,活性炭次之,并且对活性炭系统的力度也逐年递增,其零售量占比中离子过滤系统与活性炭过滤系统分别由82.2%降至56.0%与15.3%增至44.0%;亚都的主推的过滤技术是由亚都自创的UFCO技术,离子过滤系统为辅,活性炭技术次之,其UFCO过滤系统占比由46.4%增至57.1%。从整体产品布局来看,飞利浦、松下更接近总体市场的水平。

另外,从价格策略上各品牌分布情况各有特点:2,000元以下的品牌较多,无论是在家电卖场还是网上商城,飞利浦、松下、夏普、三星、亚都、凯仕乐、摩瑞尔、艾美特、瑞士风等均有产品投放在此价位段;2,000元~5,000元是各品牌必争之地,尤其是外资品牌更重视此价位段,在电商渠道中,飞利浦、夏普各有7款产品,松下、远大有4款,瑞士风有9款,霍尼韦尔有5款,此外还有大金、三星、瑞士风均有产品投放在此价位段;5,000元~10,000元品牌较为集中,此价位段的商品主要集中在Blueair、飞利浦、瑞士风、远大、科沃斯、霍尼韦尔和LG等品牌;10,000元以上品牌相对较少,此价位段的产品属于奢侈级的高端产品,在这一价位段的品牌只有三个,分别是IQair(瑞士)、奥斯汀(美国)、远大(国产)。

(二)市场需求分析。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环境和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2012年爆发的雾霾危机,更使得人们重视空气质量,而提高空气质量的空气净化器也因此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其带来的空气净化器行业的市场需求庞大得难以估量。

1、市场需求规模分析。从2012年中国受到雾霾PM2.5的影响以来,原先不温不火的空气净化器市场迅速火热起来,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呈现爆发性增长,据第三方平台中怡康测算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空气净化器总销量达126万台,同比增长12.5%,而2013年总销量达至240万台,同比增长90.5%,零售额达至56亿元,同比增长105.9%,其涨幅已远超其他家电产品。特别是在2013年秋冬季节由于北方进入供暖期后导致雾霾天的频发,在北京空气净化器市场部分产品价格上涨,空气净化器成交平均价格达到3,122元,市场供不应求,一度脱销。据有关人士估计,由于雾霾天气是今后长期存在的空气污染问题,预计2014年空气净化器销售总量将达到360万台,销售额突破90亿元,并在2015年有望达到750亿元的市场规模。

2、市场需求区域分析。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主要分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大中型城市分布较多,经济较为发达,空气污染也较高,也是空气净化器的主要消费市场,市场需求量大,而西北地区空气污染小,经济较为落后,其需求量相对较少。特别是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部分城市,例如北京、天津、河北和河南等中东部地区雾霾污染最为严重,空气重度污染,是空气净化器的重点市场。

(三)消费者分析

1、消费群体构成分析。主要由孕妇、儿童、老人、家庭装修一族、呼吸道疾病患者、哮喘患者、过敏性鼻炎及花粉过敏症人员;雾霾灾害严重地区家庭或其事业单位组成。因空气净化器的需求方向不同,消费者的购买类型也各有区别。高级休闲场所属于公共场所,除净的范围较大,因此对空气净化器功能偏向于中大型;孕妇、老人、儿童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室内容易引发病症,对空气净化器的除净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在功能上的要求比较均衡,以普通家居型为主;家庭装修一族需要去除室内装修所产生的危害健康的挥发性的气体,诸如甲醛、苯以及苯物质,所以购买以偏向去除异味为主;医院高级看护病房、呼吸道疾病患者、哮喘患者、过敏性鼻炎以及花粉过敏症人员,此类人群属于特殊的人群,对空气质量的要求极高,在空气净化器的选择上偏向选择高档次高功能为主;雾霾灾害严重地区家庭,此类群体是近年由于雾霾而产生的新群体,在功能的选择上主要以去除PM2.5超微颗粒为主。

2、消费者行为分析。笔者认为,空气净化器产品消费者行为的类型大抵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提供服务型,这类的消费者属于企业单位,没有明确的除净目的,由于对功率要求较高,购买方式大多以企业订制为主;第二类是被动防御型,这类的消费者也没有特定的除净目标,他们对空气净化器的认识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阶段,由于体质弱的原因对空气净化器的购买只是为了防范疾病的发生,购买的行为较为主动;第三类购买行为是主动除净型,这类消费者有着明确的除净目标,比如雾霾地区消费者购买空气净化器去除PM2.5,家庭装修购买空气净化器去除甲醛等有害气体,不过这一类消费者购买一般是触发式,消费动机较为被动;第四类是医用型,这类群体的消费者对空气净化器的要求极高,所购买的档次也是顶级的,属于特殊高端的消费群体。

二、空气净化器营销策略

(一)统一和规范除净标准。统一和规范空气净化器行业的标准对空气净化器行业未来的发展至为重要,它不仅能有效地指导消费者购买空气净化器产品,更能规使如今乱象丛生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变得有序化,对空气净化器企业在行业生存和发展来说也更为重要。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产品”,尤其是现如今五花八门的除净指标充斥着市场,消费者雾里看花,行业标准化已经成为企业和消费者共同的期盼。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其中带来的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仅能使企业提升企业形象,还能有效地规避其竞争,淘汰一些不符合标准的企业,提高竞争门槛。

企业参与标准的制定,可以让公众有着很好的联想,进而使企业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权威性。如果一个企业能够被行业部门授予制定行业标准的资格,不仅仅是政府部门对企业的肯定,更表明企业掌握着较高的核心竞争力,这让企业在整个行业的利益链条上处于极为优势的地位。企业如果成为标准的制定者,更能把自己产品的特点和优势融入到行业中去,保持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笔者认为在如今标准混乱,规则将出的空气净化器市场背景下,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据《法制日报》报道,新空气净化器国标修订工作已正式启动,这意味着混乱的空气市场马上就要被新颁布的硬性规则整顿,在市场竞争之下,空气净化器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届时将淘汰不符标准的企业,整个行业将大规模得到肃清。这将是对空气净化器企业的一种严峻考验,未尝不是企业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的机遇。企业应顺应市场趋势,积极了解新标准的进程,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积极响应新标准,加强产品宣传,保持与消费者之间的良好的沟通,这必能使企业在未来的市场冲击中脱颖而出。

(二)加强售后服务系统建设。空气净化器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缺乏市场规范的控制,市场的混乱不可避免,而售后服务正是空气净化器行业的一大短板。空气净化器产品作为一个持续消费的产品,购买后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换滤网,如果滤网更换的阻碍和代价令消费者不满意,消费者就不再接受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大大损害了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企业形象,给企业造成客户的流失;反之,如果企业对自己的产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消费者有高度的服务意识,及时解决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上的问题,那么消费者势必大大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售后服务直接决定了销售的价值,企业应更关注产品的售后服务,这将给企业产品的销售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

由于空气净化器在售后的问题关键在于滤网的更换难和贵的问题上,笔者有两点建议:一是企业的产品应统一滤网大小的型号,便于在售后时产品和滤网的匹配。也可将滤网包装成产品进行出售,不仅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能节省售后的成本。二是企业应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合理制定滤网的价格,滤网作为短周期消耗品,如果价格接近本身产品的价格那么就失去了售后的意义,消费者也不会同意。而滤网价格居高的根本原因在于空气净化器的高需求和低供应导致,随着行业的急速扩张,企业的增进,生产规模的扩大,空气净化器的价格将大大降低,滤网价格随之也会大大降低。更使得前一条建议成为可能性。此外,企业应在全国产品销售范围内,建立专门的维修服务点,针对空气净化器产品不同的价格层次,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三)合理定价,做好口碑营销。空气净化器产品之所以价格居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空气净化器的生产力远远无法满足其市场需求。特别是受到雾霾天气的突然影响,导致国内对空气净化器的需求在短时间急剧膨胀,一时洛阳纸贵。加之,空气净化器作为一个新兴产品,很多消费者对其产品一无所知,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其盲目的心理特点,虚夸宣传,也无形地膨胀了空气净化器的价值。

随着市场规模地扩大,生产力的发展,空气净化器的大大普及,越来越多人的深入了解,空气净化器的神秘面纱将渐渐被撕开,失去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光环,将成为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普通家电。其价格随之趋于正常。而产品的定价就将成为企业未来在规范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市场的关键。消费者购买电器产品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价格和性能的对比,也称之为性价比。随着新行业规则的出台,在市场竞争之下,空气净化器产品的价格将愈发透明,性价比将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关注的要点。

在如今国内初期的空气净化器市场里,大多数企业在空气净化器行业根基都未稳,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正在逐渐形成,此时正是企业树立良好口碑,抢夺市场,争取用户群的关键时期。

笔者以为,企业应在如今空气净化器价格居高的时期应摒弃从中获得高利润的投机想法,从长远出发,合理定价,打实价牌,培养自身的用户群体,做好老百姓满意的口碑产品。虽然在一时内带来的利润可能有所牺牲,但是在消费者心中能树立坚固良好的品牌印象,培养一大批忠诚的客户群体,对今后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短期利益的减少对其来说,利远远大于弊。

(四)加强宣传和市场引导。某些商家为吸引消费者眼球,夸大空气净化器产品的宣传除净指标,价格虚高相继的负面报道引发了消费者信任危机,这对整个空气净化器行业未来的发展相当不利。严重损害了空气净化器行业的可信度,阻滞了行业的发展,最终将反噬自身。在如今空气净化器市场正逐渐成长的时期,企业不能为短期的暴利蒙蔽双眼而饮鸩止渴。随着空气净化器质量的频频曝光,消费者对空气净化器的质疑也越来多,为了重振和塑造行业形象,企业应做以下几步:第一步,作为企业首先得普及净化知识,从科普的角度,让消费者意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向公众介绍空气净化器的除净原理,以及效能,拒绝夸大宣传,让公众对空气空气净化器产品广泛认可;第二步,与政府机关或行业协会共同举办与空气净化器产品有关的公益活动,提供免费咨询服务,解决消费者疑难。配合企业产品在全国的推广,根据不同地区市场的不同特点,企业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推广活动,利用事件营销制造对产品有利的口碑效应。

企业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在宣传自身产品的同时普及产品知识,让消费者清楚了解目前产品的功能效用。这不仅对整个空气净化器行业的发展极为有利,也反映出企业服务社会的诚信度可靠度,这将大大提高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在消费者心里的美誉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鲁建国,张晓.GB/T 18801-2008《空气净化器》与PM2.5的关系探讨[J].家电科技,2013.S1.

[2]吴倩.空气净化器市场潜力巨大国产品牌要跟进[J].现代家电,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