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气象专题报告范文

气象专题报告精选(九篇)

气象专题报告

第1篇:气象专题报告范文

根据11月15日省委学习实践活动第九检查组召开派驻单位第一阶段总结会议,认为省气象局第一阶段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意转为第二阶段。按照中共青海省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青海省第一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阶段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和《青海省气象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青海省气象局确定分析检查阶段时间为20*年11月15日-12月底。为组织开展好青海省气象局学习实际活动,特制定第二阶段工作方案。

一、工作要求

按照《青海省气象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分析检查阶段主要工作是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充分运用学习调研阶段取得的成果,紧密结合本单位和各自分管工作的实际,认真检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及教训,以“三会一报告”为载体开展分析检查,扎实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通过分析检查,摒弃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任务上来,为修订和明确今后青海气象工作思路、决策、目标和措施奠定基础。着重抓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支部组织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三个环节。

二、活动安排步骤

(一)进行思想发动。11月18日召开青海省气象局学习实践活动转段动员大会,省局领导作转段动员报告,邀请省委学习实践活动第九指导检查组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对我局学习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作出部署动员。

(二)召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支部组织生活会。领导班子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重点分析查找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的理论研究成果。党支部召开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民主评议。

确定专题民主生活会主题(11月17日—11月19日)。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实施“生态立省”战略,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努力实现青海气象事业跨越式发展》这一学习实践活动载体,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在认真研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民主生活会主题,使专题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既符合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又符合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和职能特点,符合促进和服务科学发展的定位和目标。

广泛征求意见(11月20日—11月25日)。在民主生活会和支部组织生活会召开前,召开不同层面和形式的座谈会,征求基层和群众对青海气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找准影响和制约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要原汁原味地进行梳理归纳,真实反映到民主生活会和支部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中。

(1)省局党组要征求中国气象局和省委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对青海省气象工作的意见;征求省局机关全体党员,各州、地、市气象局党组和各直属单位党组织对省局党组和党组成员的意见。采取向征求意见对象发放征求意见函和设立意见箱、热线电话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

(2)省局党组成员要征求分管和联系单位的意见,可采取书面、个别谈话和召开会议的形式进行。

(3)省局党组成员要主持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以广泛深入征求意见。

(4)省局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要广泛征求有关业务单位、服务对象和本单位职工群众意见。

(5)每个党员要主动征求和听取支部党员及群众意见,通过“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

(6)省局党组要在适当时候召开会议,对20*年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结合干部年度考评中征求到的意见以及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所征求的各方面意见,在认真汇总、梳理,分别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省局党组查找出的主要问题,供大家在撰写发言材料时参考。

广泛开展谈心活动(11月26日—11月29日)。要根据实际情况,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等,对谈心活动进行具体部署,确定开展谈心的范围,提出明确要求。

(1)党组成员之间、党组成员与分管处室和联系单位主要负责人之间、各处室(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之间、处室(直属单位)党员领导干部之间、党员之间、党员和群众之间都要普遍开展谈心活动。

(2)谈心活动要积极主动,讲求实效,防止敷衍了事。每个党员的谈心对象应不少于5人,党员领导干部的谈心对象要更多一些。要特别注意与自己有不同意见、不同观点的同志谈心,要注意与自己平时接触少的同志谈心。

(3)谈心活动中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与人为善,坦诚相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以利于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

认真撰写发言材料(11月30日—12月2日)。领导班子及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重点围绕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和创造力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检查,并形成党员领导干部个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发言材料,其他党员干部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分析检查。省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的发言材料要送请省委第九指导检查组审阅;省局党组其他成员的发言材料要送请省局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审阅;省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的发言材料要送请省局分管领导审阅;省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发言材料要送请本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审阅。对党员领导干部发言材料要严格把关,对联系个人实际不够、问题找得不准、剖析不深不透的发言材料,要提出修改意见;对无法修改的,要退回重写。

在撰写发言材料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文件材料,不断提高认识,要站在青海气象发展和改革的全局,从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照检查自身的不足。

(2)对省局和本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勇于把自己摆进去,主动查找自己的责任,分析原因。要防止轻描淡写,夸夸其谈,就事论事。

(3)消除思想顾虑,敢于触及自身存在问题的深层次根源,进一步提高认识,实事求是,真正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支部组织生活会。各级党组织要在搞好以上环节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支部组织生活会,召开前7天要向省委组织部、省委第九指导检查组等部门报告,约请有关人员参加。省局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要在12月5日左右召开;各单位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前7天,要及时向省气象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约请派有关人员参加,各单位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要在12月8日至9日召开。各单位专题支部组织生活会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之后召开。

(1)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各自工作分工,积极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建议,吸取经验教训,明确改进方向,努力形成民主团结、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民主生活会后将党员领导干部的发言材料上报省气象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开好专题支部组织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参加领导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又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支部组织生活会。各单位要以党支部为单位,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开好专题支部组织生活会,会上每个党员都要充分准备,认真发言,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积极建言献策,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要联系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认真回顾总结近年来本单位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情况,找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确定进一步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充分运用前一阶段深入调研、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民主生活会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撰写好分析检查报告,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起草分析检查报告时要重视梳理基层单位和工作服务对象提出的意见建议,尤其是要原原本本汇总基层和群众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提出的批评意见,提交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讨论分析,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和分析两个重要环节,把握查找问题和理清思路这个重点,力戒写成工作总结或工作报告,力求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内涵丰富、客观准确。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在12月10日前撰写完成。二是12月13日前省局党组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进行讨论,研究撰写的省局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报告,省局班子主要负责人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初稿形成后要提交党组扩大会,反复修改完善。修改定稿后的省局分析检查报告要送请主管副省长和联点领导审阅。三是12月15日前省局各处室(直属单位)党支部召开党员会议进行讨论,研究撰写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报告,省局各处室(直属单位)班子主要负责人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修改定稿后的省局各处室(直属单位)分析检查报告要送请省局领导班子成员审阅。

(四)通报分析检查情况和组织评议(12月16日—12月底)。领导班子向全体党员反馈分析检查报告情况,重点通报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领导班子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布和评议。修改后的分析报告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通报。一是确定评议范围。要认真组织各方面代表进行评议,广泛听取省局全体党员及省委省政府和有关各部门、气象服务对象、有关群众的意见,在评议过程中要体现参评人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既要注重吸收党员领导干部参加,也要吸收本单位的普通党员和群众以及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等选派的代表参加。在参加评议的人员范围要同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进行的满意度测评人员范围通盘考虑。二是明确评议内容。采取座谈会、评议大会和书面评议及网上评议等多种形式,参加评议人员要着重从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举措实不实、具体措施有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三是公布评议结果。根据评议意见,领导班子对分析检查报告作认真修改完善,通过职工大会、专题会、网络、热线电话、座谈会等形式,公开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进一步接受群众监督。

三、加强对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组织领导

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政策性强,任务艰巨。各单位要加强对分析检查阶段活动的领导和指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深入学习领会省委文件,吃透精神,把握政策,明确要求,切实负起责任;要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基础作用和党支部书记的直接责任人作用,切实加强对支部书记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提高他们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能力,精心组织实施,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要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分析检查阶段工作不走过场。同时,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增强工作的实效性,把学习实践活动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去,把各项工作结合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以气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成果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真正做到学习实践活动与当前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省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协调指导,及时了解情况,总结推广经验,研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活动时间到位、举措到位,确保分析检查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加强宣传引导,利用《简报》、青海气象网、学习园地等宣传阵地,及时宣传搞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经验做法,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学习实践活动推动气象业务服务工作。

四、阶段成果

(一)形成省局党组成员、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个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发言材料。

(二)形成处级以上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

(三)省局党组成员分别到有关处室和直属单位指导学习实践活动。

(四)省局党组征求各单位和党员干部的意见及建议,为省局党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五)省局党组、处级领导班子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党支部召开党员专题支部组织生活会,进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评议。

(六)召开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分析检查阶段总结会,领导小组成员听取各单位情况汇报。

(七)进一步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的理论研究成果。

第2篇:气象专题报告范文

2006年“3.23”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围绕今年的气象日主题和“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理念,展示上虞气象事业的发展成就,我们参考各地以往的宣传形式,对今年气象日的宣传工作草拟了本方案。本策划案中努力做到纪念宣传活动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社会效益显著。

二、纪念宣传活动

1、举行《纪念宣传“3.23”世界气象日记者座谈会》

时间:3月10日

地点:市局会议室(或宾馆酒店)

内容:上虞日报、上虞广播电视台及各新闻媒体驻虞机构的记者参加。局领导和气象专家解答气象热门话题,邀请与会新闻媒体参与市局组织的各项纪念宣传活动,撰写纪念文章,各媒体应重点宣传全市各地开展“3.23”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情况。

要求:活动期间《上虞日报》、上虞电视台《上虞新闻》栏目和电台新闻节目中及时报道纪念宣传活动的开展情况;《上虞日报》开辟专版或专栏宣传气象科技及气象经济;上虞电视台《本周关注》栏目作专题报道。

2、先期宣传造势

a.从3月上旬开始,利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画面和“上虞农业信息网”、“上虞信息港”等网络资源,宣传“3·23世界气象日”;

b.结合市科协《科普画廊》进行世界气象日展览宣传,重点反映上虞气象事业的发展成就和预防及减轻自然灾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3月20日,《上虞日报》刊发世界气象日的纪念文章“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

d.3月20日,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上虞电视台《上虞新闻》中播发“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气象为农业服务能力”的新闻,对气象台及时准确地各类天气预报,科学指导当前春耕备耕生产,以及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趋利避害中的作用进行宣传报道。

3、广场宣传(此活动可考虑与水利局合作举行)

时间:3月15日

地点:文化广场

说明:利用参与“3.15”活动之机,在上虞文化广场设置宣传展板10块,悬挂宣传横幅10条,施放升空气球2个,组织预报、服务、执法、防雷等气象科技人员,就气象法律法规、气象常识、防雷知识、施放氢气球安全和气象“12121”、气象短信等内容向市民进行咨询宣传,散发宣传资料。

4、开展送气象科技下乡活动

时间:3月17-20日

地点:1-2个乡镇的集市中心

内容:把纪念世界气象日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市气象局邀请市科协等部门举行别开生面的送气象科技知识下乡的活动,选择一到二个乡镇,在乡镇集市设立气象科技服务咨询点,运用展板、挂图、有奖竞猜、散发宣传资料等手段,向农民进行气象常识、防雷知识、气象与农事等方面的科普宣传。

5、向学生开放气象台宣传

时间:3月22~23日

地点:市气象台

内容:组织市区中小学气象爱好者分批参观市气象台气象预报业务系统,由气象台专家向学生进行大气探测、天气预报业务知识的介绍,播放气象科普片,传播气象科普知识。

6、纪念世界气象日报告会

时间:3月23日

第3篇:气象专题报告范文

气象影视人员专业技能欠佳气象影视行业发展起来没多长时间,相关专业人员非常少,很多气象影视人员是半路出道开始做气象工作,因此对于气象影视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掌握不够深入,无法为气象影视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使得气象影视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另一方面,从事气象工作的人,大都只会解读气象云图,能看着气象图分析未来天气情况,但是对于气象影视,这样一个综合性的项目,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对于气象电视节目的包装,剪辑,设计都无法给出好的意见,因此造成现在气象电视节目形式陈旧乏味。新型网络媒体的发展对气象影视的冲击如今社会已经在朝着网络媒体的方向发展,电视慢慢被电脑代替,现在人们获取天气情况的渠道不仅仅只局限于电视气象节目,手机,报纸,网络都可以获取到气象信息,人们对于电视气象节目的需求没有以前那么大,气象影视仍然依托于电视,无法为现在习惯于网络而忽略电视的群体提供气象影视服务。

气象影视服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俗话说,农民靠天吃饭,天气不仅对农业有很大影响,对交通、旅游等行业都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改变气象影视服务的现状,寻求有力措施来提高气象影视服务能力。气象影视服务改革形式,创新内容气象影视服务多年来都以单一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造成观众视觉疲劳,没有新意。气象影视服务是一种人文色彩很浓的节目,应该采取措施让气象影视服务更接地气。具体来说,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可以换掉一身正装,穿着打扮可以走休闲风,播报语言可以跳出专业术语,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话语来为观众解说天气情况,语言风格可以轻松、风趣,将每一种天气情况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能给观众温馨的提示。另外,以往的气象广告都是以标榜广告的形式出现,广告的效果并不明显,可以在播报天气的同时,融入广告内容,将广告与天气完美结合,让观众耳目一新,既播报了天气,也宣传了广告,这样气象影视可以吸引更多的广告投资商,为气象影视积累资源。最后,气象影视可以结合当地地方特色,打造地方特色的电视气象服务,每个地方都有其风俗特色,将这些地方性特色融入气象影视服务中,也是一种创新举措,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节目,加上主持人轻松的语言,能给观众亲切感,更加增强了气象影视服务的人文性。寻求多渠道媒体作为气象影视服务依托随着网络的发展,电视慢慢被年轻人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网络。现在人们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电视气象节目了,因此,气象影视服务要面向所有观众,根据不同观众群体,打造不同形式的气象影视服务。比如,气象影视可以与网络视频合作,创办网络气象节目,填补网络气象的空缺,网络的观众对象大部分为年轻人,形式可以新颖,活泼,符合年轻人的心理。对于不同观众群体,在电视气象节目中,可以开展特定主题的气象节目,例如,以动漫为主题开展电视气象节目。开发多渠道气象影视服务,满足不同的观众群体。

气象影视服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项目,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防灾救灾、旅游出行、农业交通等方面意义重大。气象影视服务必须不断改革创新,以人为本,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气象影视服务。气象影视服务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人们打造最优质的气象影视服务。

本文作者:熊姗工作单位: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

第4篇:气象专题报告范文

而《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是由部级气象机构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以下简称“华风集团”)制作,经部级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CCTV-1和CCTV-新闻频道并机播出的一档电视节目,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收视率较高且收视极其稳定。相信只要有收视条件的观众,都不会错过这个同生活密切相关的节目。而不论是有心或无心,观众都不难发现,天气预报中,随着乌鲁木齐城市板块而出现的美心门广告。

最终美心门选择与华风集团合作投放《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景观广告,到今天美心门品牌已成为国内门业绝对的领先品牌,累积销售规模已经超过100亿人民币,真正做到了于无声处,传“美”名!与此同时,也很好地阐释了《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景观广告的应用价值,更为这个类型特点的企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

集团采购品牌的传播困局

自创业以来,美心门一直走集团采购之路,是典型的B2B企业。集团采购产品,顾名思义,就是产品购买者为集团或组织的产品类型,不仅包括工业机械、轮胎、起重机、发动机等生产资料,也包括像防盗门、客车等民用产品。这些产品以企事业单位为主要购买者。这就意味着集团采购产品将会有两个目标群体:一个是直接决定购买决策的专业采购经理人群体,一个是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消费者)群体。传播对象的双重性,提高了集团采购产品传播的复杂性。

而在新时代的媒体环境中,集团采购面临着更大的传播挑战。一方面,不做广告,目标群体不能及时有效地接收到产品信息,市场销售难以顺畅;一方面,高昂的广告成本直接提升企业的整体成本水平,广告投放吞噬有限的利润,难免造成资金链断裂,并不是没有先例。这个两难的选择,是摆在所有集团采购产品企业面前的一个难题。

并且,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媒体的广告承揽规律越来越清晰,消费品已经成为主宰荧屏的产业类型。尤其是快速消费品,已经成为绝大部分电视频道的支撑性的广告客户类型。快速消费品对电视媒体广告的需求,一步步驱动广告价格的提升;而广告价格的逐步攀升,又进一步提高了电视广告投放的门槛,只有高附加价值的产品类型,才适合使用电视媒体――快速消费品逐渐垄断了电视媒体广告阵地。这无形中给美心门这样的集团采购产品提高了采用电视媒体广告的门槛。

品牌突围,联姻景观广告

美心门选择《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景观广告作为品牌传播的核心阵地,开始于一次市场调研。美心门进行过一次针对全国主要客户的小型调研,以了解专业采购经理群体的媒介接触形态:

通过这个调研,可以发现,以30-45岁男性为主体的专业采购经理,他们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体类型包括天气预报、新闻、财经三大类:

1、新闻类:专业采购经理对新闻类内容的接触度是最高的,但同时也是媒体种类最为庞杂的。电视、报纸、杂志都是他们经常接触的媒体,很难有一个单挡的媒体能够广泛覆盖到所有目标受众。这无疑意味着新闻媒体的广告档位并不是最为理想的传播平台。

2、财经类:专业采购经理对财经类内容的接触程度也比较高,但也同样面临媒体种类庞杂的问题,在财经类内容中,也很难找到一档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媒体作为企业的传播阵地。同理,财经媒体也被排除在外。

3、气象类:气象类内容是专业采购经理接触度最高的媒体类型,而在气象类内容中,电视媒体具有绝对性的优势,这就为企业采用单一媒体进行品牌传播提供了可能。经过这个调研之后,美心门决定以天气预报类电视节目作为企业形象传播的核心阵地。

而在所有气象类型的节目中,美心门最终选择《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景观广告为核心传播阵地。其原因主要在于《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景观广告能够广泛覆盖社会各个阶层。一般的新闻、财经类媒体难以影响到的专业采购经理群体,恰恰是节目的重要观众。可以说,这样一个媒体,能够同时兼顾采购经理和一般消费者两个群体,满足了企业对大众传播的特殊需求。

气象广告本身的特点是无声、静止,但是广告与气象信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最有效地避免了观众流失,再加上节目播出位于央视招标时段的核心位置,在这里播放广告确有四两拨千斤之势。

而涉及具体的媒体战术方面,《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景观广告共有35个版块,为了做到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在版块选择上不可能面面俱到,美心门经常审视研究,选择了绑定乌鲁木齐城市版块,进行常年的投放。之后,美心门根据《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的覆盖特性,补全了品牌传播计划。企业最终决定在华南及华东部分城市进行少量的户外媒体投放,并根据各销售区域销售强度的差异,每年进行一定调整。

大众传播对企业的营销价值主要在于推广,而不在于提升产品本身的竞争力。集团采购产品若陷入快速消费品的传播模式,将大预算投入到大众媒体的传播中,是不合适的。而正确的媒介策略的选择,则解决了美心门的传播难题,即《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景观广告+地方户外广告的传播模式,奠定了美心门品牌迅速成长壮大的基础,使美心门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快速占领市场,实现了品牌突围。

超越,无声的魅力

《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从1981年节目开办以来,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节目以其独特的时段、独特的平台、独特的内容,铸就了“独一无二”的“参考性”,具有权威、广泛、生活化、性价比高等特点,因而蕴涵了较高的广告投放价值。

1、高权威性 由中国气象局华风集团制作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凭借中央电视台部级的媒体优势,是中国最具权威性、最具影响力、最具公信力的节目之一。它将最及时、最准确的气象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观众,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服务,影响力越来越大。

2、高收视率作为最实用的资讯,天气预报节目直接影响生活,受众普遍主动收看,平均每天有近10亿人次收看,节目的收视忠诚度极高。2008年1月至12月据央视-索福瑞数据显示,在全国(4岁以上人口)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8人在收看CCTV《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是全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之一 。

3、高关注度对观众来说,《新闻联播》天气预报不仅仅是一个电视节目,每天定时收看天气预报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外出与远行更加频繁,在家的时间逐年递减,从而更加关注天气变化。节目“就像妈妈一样,时刻叮嘱你注意防寒保暖”。

4、高性价比《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景观广告是一档性价比超高的电视媒体,常年投放的费用不超过1000万元,就能够实现对全国的有效覆盖。基于观众的广泛性,气象预报节目是覆盖范围最广的电视节目。这种“无缝覆盖”效应,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品牌传播的广泛性。重庆美心集团副总裁卢小庆深有感触的说到“美心集团以《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广告投放为核心,这几年广告预算是逐步减少的,但是销售收入是逐步递增的,这其中《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广告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对于广大的集团采购产品生产企业来说,《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景观广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传播阵地。

5、高到达率随着天气预报节目的不断发展,气象景观广告作为一个独特的广告媒体类型在1993年开始出现在《天气预报》节目中。气象景观广告直接嵌入节目当中,同节目中城市预报画面一起出现,静态、无声展现企业整体形象的标板广告,时间在4秒左右。嵌入式广告有效地避免了受众注意力的流失,无声播出,抗干扰性强,从而保证了广告效果。

有的放矢 共谋发展

每年的央视招标会上,围绕《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所设置的标版,总能得到众多企业的追捧。“《天气预报》片头后”已成为是广告投放的黄金地带。而气象景观广告,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伴随着观众收视习惯的变化,气象节目自身的逐步创新,气象景观广告对观众和广告主都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潜力。

第5篇:气象专题报告范文

1918年9月,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2年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更名为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在继承《北直农话报》、《农话报》的基础上创办了《农学月刊》,校长郝元溥在发刊词中写到:“农学之设,欲人重农,法理既得,实施是从”[3]。现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见藏1~19期,除18期和19期间隔一年八个月外,其余均按月出刊。现见存的19期《农学月刊》出刊时间集中在1918年9月至1921年10月,共开设了论说类、著述类、报告类、农事丛谈、成绩报告类、调查类、试验类、学校行政类、农家余兴等10多个栏目,每期设五六个栏目。相比较《北直农话报》,在栏目内容上主要以论说类、著述类、报告类为主,在学术上由过去译介东瀛农学为主,转而引进西方农学,同时也有“农家余兴”类通俗栏目,可以应答质问。其交流互鉴、发表成绩、联络农者、助农事改良的初衷没有变,可以说月刊的规范性增强,已经初具现代农业科普类期刊的特点。如:“论说类”刊登了“世界四大养蚕国之比较及其将来”、“论农业不发达之原因”、“我国林业不进步之原因”、“农业为富强之母论”、“种植美棉说”等50多篇文章;“著述类”刊登了“夏秋蚕饲养法”、“制丝论”、“作物通论”等;“报告调查类”刊登了“法兰西农业教育记略”、“调查保定闫梁村银条菜报告”、“调查满城一亩泉之荸荠报告”、“赴易县造林实习报告”、“试种各树种子成绩报告”等;“学校行政类”刊登了“招生简章”、“招生广告”、“毕业生名籍表”、“公函件”、“决议案”、“致日本各场会之谢书”等。《农学月刊》第三期还以专辑形式报道16周年校庆暨农展会的情形。“”前后,全国农学期刊不过六七种,北方仅有《农学月刊》、《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杂志》(出刊3期)和《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丛刊》(出刊1期)3种,《农学月刊》也是当时全国农业高校唯一连续出刊的期刊[4]。因此,《农学月刊》不仅在新文化运动中在农业教育、科技思想传播方面作用独特,也为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强调法理结合,增强指导生产实践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开设学校行政类栏目,介绍和宣传学校的管理政策、制度、重大活动信息,探讨学校管理,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河大农刊》、《河北农学丛刊》:研究农学,促进农业改良

1921年2月,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并入河北大学,改称农科。1928年7月,河北大学农科创设推广部,专事推行农业新法于乡间,12月,推广部发行半月刊《河大农刊》。至1929年8月共出刊14期,现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见藏2~10期。刊物不分具体栏目,每期刊登6~10篇文章,内容以论说、方法技术、成绩报告、校闻为主。如:“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方法———农家副业”、“甘薯之收益增进法”、“作物病之普通预防法”、“果品贮藏之要诀”、“劝各县提倡农民施用肥田粉”、“农场简章”、“气象观测月报”等等。在多期农刊扉页上刊有学校森林苗木价目表、农场售品所出卖物品价目表。其中,森林苗木包括合欢、侧柏、黄金树、美国白杨、橡树等19个不同年份的品种;种子包括果树、森林、花草、蚕种、桑种等60多个品种;所售农产制造品有番茄酱油、葡萄酒、果酱等。《河北农学丛刊》是河北大学农科农学研究会(当时共有会员68名)于1929年12月创办,系不定期刊物。内容分论著、译述、调查、讲演报告、质问应答、会事记载等。第一期见藏于南京图书馆,八开本140多页。任孟龄在发刊词中写到:“欲依照各种学理,体察本地情形,一一研究实验,俾渴望新学理新方法之农民,将此研究应用于实地,而对于农校之意义,亦不至于终于误解”[5]。在第一期刊物“论著”中刊登“人造肥料之研究”、“白僵病菌在蚕体内寄生之状态及组织病变之研究”、“蜂群屋外越冬法”等7篇文章,还配有照片和画图,论述详尽;“调查报告”刊登“定县东乡普通作物之调查报告”等3篇报告;“专载”中刊登“省政府令建设厅颁布的农业推广规程”、“农场工作摘录”等;“问讯”中登载了答复2个农友的一封信。

三、《河北通俗农刊》、《农民须知》:叙述科学事实,介绍农林技术

1931年9月,河北大学停办,农科改组为河北省立农学院。《河北通俗农刊》创刊于1934年12月,为季刊。院长薛培元在发刊词中写到:“叙述科学的事实和理论,以期促进农林科学常识;介绍科学的农林技术,以期普遍采用;披露农业现状,藉贡蒭议”[6]。现在国家图书馆见藏第一卷1~4期。刊物不分具体栏目,每期刊登文章14篇左右。现存4期刊物刊登的文章篇幅较长,见地深刻,不乏当时在全国很有名气的农学大家。如:当时被称为全国园艺三杰、园艺系主任谌克终教授先后发表“谈我国的园艺”、“果树漫谈”、“河北省果树的重要害虫及有效防除方法”等文章;农学系主任孙醒东、林学系主任邵维坤、育种专家杨允奎、化学专家余兰园等都纷纷撰文。每期《河北通俗农刊》上均刊有学校管理、行政类内容,现存4期中,分别刊登有:省政府委员梁子青在学院大礼堂的讲演稿———“河北省立农学院之使命”、“本院史略”、“本院过去3年度之经常支出决算报告表”和“本院暑期学生实习规程”。1936年6月,省立农学院《农民须知》社开始编发《农民须知》半月刊,免费发送、交流。以“增加农民知识,促进农业改良”为宗旨[7]。至1937年6月,共编发4卷24期,现国家图书馆见藏第二、三、四卷计17期。《农民须知》为32开本,每期20多页,主要刊登一些实用技术,文章短小精悍,深受农民和交流单位欢迎。如:江苏吴江县图书馆在回函中写到:“惠赠定期刊物《农民须知》,深纫厚意,当即陈列阅览,深得阅者赞许”[8]。当时,政府官员、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题词,宋哲元题词:图绘幽风;魏书香题词:稼穑领师;李书华题词:稼穑先声。《农民须知》也刊登学院杂闻类内容,包括院长的新年致辞等。同时《农民须知》社还在刊物上刊登启事,开展一些服务项目,包括:介绍简明农业知识;解答一切农事问题;代购优良苗木种子;代购各种农具;代购优良鸡种、猪种、蜂种;代购各种杀虫药剂;代购各种化学肥料,等等。

四、《气象季刊》、《河北农林学刊》、《园艺季刊》:研讨问题,相互砥砺

1932年3月,河北省立农学院气象观测所创办《气象季刊》,现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见藏1932—1936年出版的第一至五卷计20期。院长薛培元在弁言中写到:“保定有气象观测之记载自民国二年始。任斯役者,即本院前身之农业专门学校……本学院成立继续前功,以普及农用及增高效率为旨,以每日观测所得,刊印成册,汇为季刊”[9]。1913年气象观测仅有气压、温度、风向、雨量、湿度5项,1924年观测事项增至10多项,报青岛气象台、济南建设厅和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其总结果以年刊宣布。1933年始,《气象季刊》既刊有保定每月天气概况,又有详细记载每天各项气象数据的月报,并形成各要素变迁图,以利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1935年5月,河北省立农学院出版委员会创办《河北农林学刊》,不定期出版。现在国家图书馆见藏第一卷(创刊号)。学刊没有发刊词,主要发表学术著作,如:第一期发表了孙醒东教授撰写的“华斗花不孕情形之新发现”,杨允奎撰写的“对于平均数之偏差法一新公式建议”、“论数种测算试验误差方法之应用”,华兴鼐翻译的“棉及其亲属细胞之探讨”,路保青翻译的“雏鸡先天颤抖之遗传研究”等理论文章。1937年3月,河北省立农学院园艺系同学会创办《园艺季刊》,现在国家图书馆见藏第一卷第1期(创刊号)和第2期。园艺系主任谌克终在发刊词中写到:“以师生素日研究译辑之所得,汇刊成册,公诸社会,从此相互砥砺。俾资贡献,庶不致有负国人之殷望也”[10]。季刊16开本,每期130~160页,创刊号配有11幅园艺作物新品种插图,形象生动。主要刊登园艺科学研究、调查、报告和译著文章。在刊物封底还在有书、刊讯息,如:在第一期刊登了谌克终教授著作———《果树园艺学》、《果树剪定》的书讯。

五、结语

第6篇:气象专题报告范文

关键词:气象服务;气象因素;天气标准;飞行安全

直升机具有高效、快捷、地理空间受限小的特点,能够快速到达海(水)陆作业现场,实施搜寻救助、物资输送、空中勘察等工作。作为通用航空器,直升机一切飞行都在大气中进行,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产生风云雨雪、冷暖干湿等各种自然现象,这些现象与直升机飞行安全、运行效率、任务成败密切相关。蓬莱沙河口机场(以下简称蓬莱机场)作为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以下简称北一飞)下属通航机场,是海上救助事业成长壮大的见证者。截至2015年6月,北一飞已从波涛汹涌的海面、洪水泛滥的山区、孤立无援的海岛挽救了1404条鲜活的生命。上述地区开展救助有时会遭遇雷雨、大风、低云和低能见度等危险天气,对直升机飞行和作业构成威胁,增大了海空、陆空救援难度,导致救助任务失败乃至取消。相较于船舶、车辆,直升机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更高。因此,做好飞行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努力摸清大气活动规律,掌握天气演变特点,及时准确的提供气象实况数据和预报信息,对于直升机飞行趋利避害,保障飞行安全,增强人员信心,确保行动顺利,具有重要意义。

1飞行安全中的气象因素

1.1天气现象对飞行的影响

在众多的天气现象中,雷雨、地面大风、低能见度、低空风切变、低云、积冰和颠簸是危及直升机安全的危险天气。雷雨,即强降水伴随雷暴的天气现象,大雨冲刷座舱玻璃,会降低目视飞行能见距离;雨水附着在跑道,减小摩擦力,致使直升机滑跑距离变长;雷电干扰中短波无线电通信,还易击伤机体或机载电子设备。地面大风(17米/秒及以上)则会破坏直升机飞行的稳定性,增大飞行操作难度。低空风切变对起飞、着陆阶段的直升机威胁较大,风向风速的突然转变易造成直升机偏离起落航线,掉高度甚至导致触地事故。低能见度降低了直升机的地标观测距离,机组容易判断失误,诱发飞行事故。低云则是造成飞行事故的主要天气现象,在低云遮蔽机场的条件下,直升机必须穿云飞行,飞行能见距离降低的同时还可能遭遇到积冰和颠簸。冬季过饱和云内飞行可能出现旋翼、发动机、空速管积冰,导致直升机升力、功率、飞行参数异常,引发直升机进入危险飞行状态。云内上升气流、湍流、乱流则造成直升机颠簸,使机身摇晃剧烈,操纵困难,带来不良后果,危及直升机安全。在实际观测中,危险天气并不孤立出现,通常是一种或几种天气伴随出现。例如大风、雷雨使能见度恶化,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会产生雷暴、低云、风切变、积冰和颠簸等极端天气现象。

1.2气象要素与飞行的关系

湿度、气温、气压、风等气象要素也间接或直接影响着直升机的飞行品质。蓬莱机场毗邻黄海,海上潮湿空气会腐蚀直升机发动机和其他金属部件,增大机务维护难度。气温高低影响发动机推力、载重量、滑跑距离,让机载高度表数值失真。气压是直升机起飞、降落和航线飞行时,必须使用的一个参数,由于各地气压变化,往往造成机载气压高度表显示误差。地面风会直接影响直升机的操纵性能,高空风关系到直升机航速和油耗。

2直升机飞行天气标准

直升机起降及飞行最低标准实际上就是天气标准,以对飞行影响密切的能见度和云底高为限制条件。目前,蓬莱机场运行标准为:云底高不低于200米、能见度不小于2公里。北一飞严格禁止直升机在低标准或危险天气条件下运行,为此《运行控制手册》中明确了直升机目视、仪表、海上航线飞行需要满足的天气标准。

2.1目视飞行规则最低天气标准

在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3千米以下,能见度不小于5千米,距云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500米,垂直距离不小于300米。在运输机场以外的空域,在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900米以下或者离地面高度300米以下(以高者为准),按目视飞行规则运行直升机时,能见度昼间不小于800米/3000米(海上),夜间不小于1600米/5000米(海上)。

2.2仪表飞行规则最低天气标准

当天气条件不低于起飞最低标准,但低于仪表飞行规则着陆最低标准时,机组不得按照仪表飞行规则起飞直升机,除非在距起飞机场1小时飞行时间的距离内有备降机场。机组按照仪表飞行规则起飞直升机或者进入仪表飞行规则飞行或者云上运行,要求直升机到达着陆机场的预计时刻,天气条件达到或者高于仪表飞行规则着陆最低标准。仪表飞行中的备降机场天气条件同样应等于或者高于该机场最低天气标准。

2.3海上航线飞行下降高度天气标准

昼间云高不低于200米、能见度不小于3公里,夜间云高不低于300米、能见度不小于5公里。在该标准以上,机长可决定下降高度,从云中飞行转入海上能见飞行。

3航空气象服务措施

蓬莱机场通航飞行活动多、任务种类杂,针对每一种飞行任务的特点,航空气象服务的手段和方法不同。其中救助飞行是蓬莱机场气象服务的保障重点,相较于一般飞行,救助飞行距离远、作业难度大、海况天气复杂,北一飞气象人经过多年建设和经验积累,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救助飞行安全。概括而言,目前蓬莱机场航空气象服务具有信息渠道广泛、服务内容多样、服务方式多元三个特点。

3.1广泛气象信息获取渠道

3.1.1救助基地所在机场提供气象信息

北一飞蓬莱基地自身拥有机场,其观测设备设施相对齐全,足以帮助气象员直接、快速地报告本场天气实况和预报信息,大连基地也可通过联系大连机场获取必要的气象信息支持,为救助机组决断提供参考。

3.1.2气象服务网站提供所需气象资料

除登陆中国天气网、中央气象台等官方网站,查找强对流天气预报、雾霾预报、降温大风沙尘预报等服务信息。根据气象服务协议,气象室获得了青岛航空气象网使用权限,并注册成为民用航空气象综合服务平台的专业用户,可以查找全国190多个机场实时气象报文、重要天气预告图、重要气象情报和天气预警信息,为气象员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信息基础。

3.1.3民航空管站气象台提供气象咨询服务

2013年9月,北一飞与民航青岛空管站签署了《青岛空管站气象台与蓬莱机场保障服务协议》,空管站气象台向北一飞提供重特大飞行任务(应急救援或保障任务)期间飞行航路天气预报和所在地区天气趋势预报,使气象员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状况时,可以征求专业咨询意见。

3.1.4海上船只、平台提供作业海域天气实况

当救助直升机飞赴远海执行救援任务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电台、电话等通信方式提前向海上救助船舶、遇险船只、石油平台询问作业海域天气实况,间接了解实际天气状况,增强判断力,佐证预报结论,为救助飞行提供决策支持和气象保障。

3.2多样化的气象服务内容

3.2.1地面观测服务

地面气象观测在机场范围内,蓬莱机场气象员按照规定,在飞行活动前一小时开始定时观测直到飞行活动结束。定时观测每一小时开展一次,观测项目包括:天气现象、主导能见度、云、地面风向和风速、气温、湿度、气压。观测结果详细记录在地面观测簿中,气象员按照民航观测和报告标准编制机场例行天气报告(METAR)。当机场救助警报拉响后,气象员应在十分钟内做好包含例行天气报告的气象报告单,当面呈送给机组,低于天气标准的气象条件要明确指出。

3.2.2危险天气告警服务

当蓬莱机场遭遇危险天气,气象员要及时报告机场管制室和运行控制部,收集气象信息及有关资料,同时加密观测,密切注视危险天气发展动向;及时了解起飞(降落)机场、航路及备降机场的天气预报、天气实况;向飞行中的机组发出本场告警,并提出相关建议;禁止直升机在危险天气中起飞(降落),选择天气形势转好或趋稳时放行。

3.2.3趋势预报服务

航空气象预报是组织和实施飞行的重要依据,由于气象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多变性和技术上的限制,气象员需要综合地面实况、天气图、卫星云图、雷达图等观测数据,结合数值预报产品,依据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对蓬莱本场、目的地机场及救助区域的天气趋势作出合理判断,得出预报时段内各气象要素最有可能出现的值以及最有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对于可能威胁直升机飞行、影响机场运行的天气,提前向机场保障、机务和空勤人员发出预警,做好防范措施。

3.2.4高空预报服务

高空预报包括航路预报、区域预报,直升机一般飞行高度较低,执行救助任务时通常不走航路,所以一般只提供区域预报,气象中心以预告图的形式,分为重要天气预告图和高空风/温预告图。当直升机执行远距离救助任务时,气象员整理并打印3000米以下重要天气预告图、1500米高空风/温预告图交给机组,重要天气预告图内包含雷暴、热带气旋、颠簸、积冰、云、锋面、对流层顶高度和急流等可能对低空飞行构成威胁的天气现象和云。

3.2.5气象通告服务

气象员根据协议使用青岛航空气象网、航空气象服务综合平台等网络平台,实时查询了解各地机场警报、区域预警、天气通报及快报、终端区重要天气预警等气象通告。通过救助基地、塔台或船舶,对影响机场起降或航线飞行的救助直升机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帮助机组掌握天气动态,在遭遇危险天气前,尽快做出避让、绕行、备降或延后飞行的决策。

3.2.6专题会商服务

针对重大气象灾害,气象室会召开专题会商,汇总各方气象员意见,形成未来2-3天趋势预报的书面报告。以2015年10号台风“麦德姆”为例,在福建登陆后一路北上,针对可能造成的灾害性天气和由此引发的海上险情,7月24日上午气象室召开专题研讨会,讨论台风“麦德姆”移动路径、发展趋势以及北上对山东、辽东半岛带来的风雨影响。会商后,气象室撰写了书面报告,向运控部、飞行部通报台风动态变化和相关影响。

3.3多元化的气象服务方式

3.3.1面对面气象服务

气象室可根据不同阶段差异化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救助飞行气象服务。在接到险情救助后,值班气象员向机组呈交天气报告单、趋势预报,当面进行报文讲解或直接参与天气会商,详细分析天气特点及变化。针对飞行中可能遭遇的天气状况,与飞行员充分沟通,尽可能提供全面、精确的气象业务指导,让飞行员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3.3.2网络气象服务

通过办公QQ群、微信群和短信平台,为飞行人员乃至全队职工提供综合、快捷、便利气象信息服务。例如台风“麦德姆”过境山东半岛前后,值班气象员及时利用网络平台一日三次最新台风信息及“近期天气趋势预报”,提醒员工加强防范、提高警惕,采取必要的防抗措施。同时运控部通过短信平台台风天气预警,为台风期间发生的三起救助任务提前做好气象保障,帮助飞行员合理利用台风窗口时间,成功救起3名海上遇险人员。

3.3.3飞行期间气象服务

在救助直升机从本场起飞后,气象室全程跟踪,密切关注落地机场、航线、救助区域的天气变化,实时更新雷达图、卫星图、机场天气报告以及所在城市整点实况,关注机场警报和区域警报,区分天气系统威胁程度,努力通过多种通信方式,将可能危及飞行安全的天气系统的出现时间、移向以及强度变化,告知执行救助任务的机组,解答机组疑问。

4结语

第7篇:气象专题报告范文

关键词:短期气候;预测基础;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13-02

目前,我国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把月、季和年的气候变化和预测称为短期气候变化和预测,它是国际大气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科学。“短期气候预测基础”一直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南京气象学院建校初期就在天气动力学专业开设了“中长期预报基础”课程,在本世纪初,将其更名为“短期气候预测基础”。由于短期气候预测为气象台站预报业务的主要内容之一,短期气候预测相关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该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将大气科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业务工作中的能力。因此,该课程实践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结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近年来在该课程方面的教学改革,探讨如何利用实践教学提高授课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增强对实践课程的重视

大气科学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理论性强,公式多,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乏味,很难将理论概念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因此,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气象台站实际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就“短期气候预测基础”课程而言,其本身是一门应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本科生及中国气象局培训班多年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1,2],2010年孙照渤教授主编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短期气候预测基础》[3]。2011年,该教材被评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和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该教材充分考虑了课程的性质及系统性,从短期气候预测对象开始到建立多种预测方法,特别设置了9个实习内容,并给出了部分计算机程序,突出了实际应用的重要性。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中,我们将理论讲课学时由48学时减少至32学时,增加了16学时的实践课时,并将其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短期气候预测基础课程设计》。此外,在大四下学期的生产大实习中还特别设置了8学时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相较于理论教学,学生更喜欢实践教学的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丰富的实践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强大的学习动力。老师与学生大量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明确短期气候预测在自己专业学习中的意义,体会到这门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门知识丰富,与实际息息相关,且饶有趣味的学科,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从而真正吃透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业务工作与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结合科研和业务工作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短期气候预测基础”实践教学正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分析和解决短期气候预测的问题[4,5]。“短期气候预测基础”教学团队的老师不仅有着很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而且还具备丰富的业务工作经验。2010年,“气候模拟与预测”创新团队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自1998年以来,团队每年参加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组织的全国汛期降水预测会商工作,预测结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短期气候预测基础”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结合了老师短期气候预测的研究和业务工作的经验以及大气科学专业的特点,全面反映这一研究领域最新、最成熟的科研成果,实践项目也相应地不断丰富和完善。

短期气候预测实践教学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6]。首先,让学生理解大气环流的表征和分型。我们利用科研和业务工作中最常用的统计学方法,使学生熟悉大气环流中的基本概念。第二,让学生掌握如何选择和计算预测因子。如通过合成分析和奇异值分解方法来选择大气内部因子和外部强迫因子,计算遥相关指数等。使学生熟悉短期气候预测中选择因子的基本方法。第三,让学生掌握业务工作中短期气候预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分别通过统计学方法和动力学方法对我国汛期降水进行预测,使学生熟悉短期气候预测的完整过程。最后,让学生熟悉对预测结果的评估,通过计算预测评分等,使学生了解短期气候预测的评估方法。

短期气候预测实践教学涉及多门基础课和专业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实习前对学生进行集中课堂指导,复习理论要点,讲解实习目的,然后详细讲解实习内容、资料、方法等,以及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实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编程,虽然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一般学习过计算机语言课程,但主要是一些语言规则和算法,对于如何将计算机语言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实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仍有欠缺,教师需要在这方面进行辅导。及时对学生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讨论问题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选取部分实践项目,对学生进行分组,组员分工合作,由学生独立收集资料,编写程序,分析结果,教师只在关键问题上进行指导,最后各组将结果制作成课件进行演示交流。

三、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

实践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步骤,在实践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和创新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7]。“短期气候预测基础”课程开设在大气科学专业第四学年上学期,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大气科学专业基础,实践教学的开设可以促进学生将已学的大气科学知识融会贯通,用于处理简单的业务工作。此外,可以为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例如“大气环流因子在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这个实习个例,需要用到已经学过的Fortran和GrADS绘图语言,统计预报中的奇异值分解方法,现代气候学中的大气环流知识等。在实习过程中老师仅提供所需数据,学生需要独立编写程序,根据程序的结果绘制图表,并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习报告。老师通过批阅实习报告,给予反馈意见。通过这种实践教学过程,学生复习了已学的重要知识点,进一步深入理解奇异值分解方法,对于短期气候预测的物理基础有深刻的认识。通过上机实习,学生学会了选择短期气候预测的前期大气环流因子,并依此来制作短期气候预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提高了动手编程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科研工作的习惯,培养了创新意识,为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即将进入业务工作单位,是注入气象业务部门的新鲜血液。气象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是优秀的大气科学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的能力。“短期气候预测基础”实践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短期气候预测的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实践的平台。例如讲授“中国东部夏季降水预测”内容时,向学生介绍参加全国汛期降水预测会商的部分预测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设计自己的预测方法,得出自己的预测结果,并对预测结果进行评分。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现场讲解基本方法思路和步骤,并以实例指导学生对关键部分进行编程计算,使学生逐步掌握建立短期气候预测方法的基本技能。这种实践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更直观形象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降水预测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尽早掌握实际业务技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短期气候预测实践课程任重而道远,从教材的编写到教学内容的设计,再到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只是开始。作为一名实践教学团队中的老师,如何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科研和业务工作经验,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会面对问题,有的放矢地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研究思路,学会团队合作,学会交流和取长补短,是我需要时刻思考的重要问题,这也是实践的真正意义所在。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让教材精益求精,教学内容更加合理科学,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实用,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方法,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气象专业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章基嘉,葛玲.中长期天气预报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3.

[2]章基嘉,葛玲,孙照渤.中长期天气预报基础(修订版)[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

[3]孙照渤,陈海山,谭桂容,等.短期气候预测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4]孙照渤,陈海山,李忠贤,等.“短期气候预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C]//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89-290.

[5]孙照渤,陈海山,李忠贤,等.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C]//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91-393.

[6]谭桂容、孙照渤.加强“短期气候预测基础”实践教学的思考[C]//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08-410.

第8篇:气象专题报告范文

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范围对象和目标要求

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市气象局全体共产党员、干部职工,重点是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学习要按照“坚持实践第一、质量第一、群众满意第一”的目标要求,找准工作突破口,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上有新突破,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有新举措,重点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市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1.加强作风建设,推进工作落实。重点解决党员干部工作中存在的思想不够解放、大局观念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办事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不好、纪律不严、行为不检等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我局党员干部队伍中大力倡导并努力形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作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作风;开拓创新、勇于争先的作风;艰苦奋斗、勤俭廉洁的作风。通过作风的转变,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2、提高领导能力。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部门和单位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本领,进一步确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新理念,加快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体系建设的步伐,进一步落实气象事业发展和各项任务,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3、统一思想认识。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我市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重要保证。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重点强化对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把握气象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容,把握科学发展与气象防灾减灾的密切联系和内在规律,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按科学发展观要求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气象工作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树立符合我市气象部门实际的科学发展理念,自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

4、突出关注民生,提高气象服务质量。想方设法解决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多为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好事实事,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率。努力提高气象预报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罗定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推进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抢抓发展机遇,推动科学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准确把握国内、省内、市内发展大势,不断增强危机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提升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机遇,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使气象工作为把罗定建设成为“文化之乡、名人故里、历史名城、广东西关”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出贡献。

6、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抓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推动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学风、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廉政勤政意识进一步强化,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紧密联系罗定市气象事业改革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部门和谐的能力,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全体干部职工的发展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气象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三、各阶段工作开展的步骤和要求

学习实践活动从3月下旬开始,至2009年8月上旬基本结束,集中活动时间5个多月。学习实践活动按照3个阶段组织实施。

3月20日,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研究制定实施方案,24日召开市气象局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进行深入的思想发动,紧接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

(一)学习调研阶段(45天左右),时间从2009年3月上旬至4月中旬。这一阶段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重点是要做好深入学习、调研落实这两个环节的工作。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组织开展“三学三落实”活动,即:(1)学理论,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三促进一保持”的决策部署。要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党中央、省委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学习《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明读本》。同时要注重联系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实际学理论,切实解决当前我市气象部门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实际行动落实省委“三促进一保持”的决策部署。(2)学纲要,落实建设罗定市“一二三四五六”的战略目标。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实践科学发展观重点行动纲要》、《市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市三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书记在中共××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全面把握我市“一二三四五六”战略的总体思路、工作任务和落实措施等。要突出抓住“科学发展、先行先试”这个核心,把学习纲要与加快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找准问题,理清思路,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步伐。(3)学典型,落实当前各项工作任务。挖掘和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对照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实现“精心打造风清气正环境,科学发展人杰地灵罗定”的总目标作出更积极的贡献。主要抓好两个环节的工作:

1、深入学习。要结合气象工作的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培训计划,在深化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补课深化”式学习。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主要领导要带头作学习报告。以举办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培训班,以及采取辅导式、算账式、提问式、交流式、体验式等学习方式,把集中学习与自学结合起来;在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市委专题讲座的同时,召开专题学习讨论会,同时要做好工作记录。党员要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文章。

2、调研落实。要按照建设“文化之乡、名人故里、历史名城、广东西关”的发展定位,围绕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广东实践科学发展观重点行动纲要》和《云市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市三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推进罗定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及农村科学发展存在的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在前阶段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主要围绕制约罗定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摸清工作实情,探索工作规律,着力在转化应用调研成果上下功夫。各股室、直属单位要对前阶段的调研成果进行深化,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精心选择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进行剖析,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加深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第二阶段:分析检查(45天左右),时间从2009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这一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重点是要做好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形成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这两个环节的工作。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准突出问题、完善发展思路,着力做到“四查找四明确”,即:(1)查找我市气象工作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规划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总体思路。(2)查找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明确气象部门防范经济风险、保障经济安全的主要举措。(3)查找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推动科学发展的对策。(4)查找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服务基层群众、化解基层矛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转变党员干部作风、维护部门和谐稳定的改进措施。主要抓好以下两个环节的工作:

1、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要以“切实转变作风,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召开2009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深入开展谈心活动的基础上开好学习实践活动的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分管工作和自身实际,着重从在理解科学发展观上有什么差距、在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上有什么问题、在“精心打造风清气正环境,科学发展人杰地灵罗定”的实践中有什么作为、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有什么不足等方面查问题、找差距,并形成发言提纲。要确保专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坚持做到“四不上会”,即:谈心活动谈得不透的不上会、发言材料准备不好的不上会、整改措施不实的不上会、努力方向不明的不上会。

2、形成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充分运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和学习调研、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结合气象部门工作实际和职能实际,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明确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形成一份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这个重点,避免写成工作报告。要严把质量关,做到“四不通过”,即:对征求意见范围不广的不通过、查找突出问题不准的不通过、科学发展思路不清的不通过、科学发展举措不实的不通过。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要认真组织党员、群众进行评议,并根据评议意见完善分析检查报告。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55天左右),时间从2009年6月中旬至8月上旬。这一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出成果的重要阶段,重点是要做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解决突出问题这两个环节的工作。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重在创新体制机制、重在取得实效的要求,广泛开展“共克时艰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努力推进“四个争先行动”,即:“三促进一保持”争先行动、解决突出问题争先行动、转变作风争先行动、实施好“一二三四五六”发展战略争先行动。主要抓好以下两个环节的工作: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应以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与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相结合,把分析检查报告提出的整改思路和措施进一步具体化、目标化、责任化,形成“四明确一承诺”的整改方案,即:明确整改落实项目、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措施、明确整改落实责任,并对整改落实作出公开承诺,使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

2、切实解决突出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防止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要采取向社会公示、挂牌督办、现场办公、限时办结等创新方法,推动突出问题的有效解决,确保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要把解决问题与创新体制机制结合起来,围绕实施“一二三四五六”发展战略,紧密联系罗定气象部门的实际,针对影响和制约我市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促进工作落实的体制机制。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本局成立以党支部书记、局长谭国华担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我局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在本局党支部和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一指导检查组和农林水系统党委第二指导检查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本局办公室。

第9篇:气象专题报告范文

关键词 气象科技服务;现状;对策;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 P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344-01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气象科技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气象服务产品无论在内容、手段还是服务形式上都越来越丰富[1-3]。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省2010―2013年的气象科技服务现状,提出了一些思考,以期为气象科技服务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1 甘肃省气象科技服务现状

1.1 业务项目构成分析

2010―2013年气象科技服务总效益的百分比数据分析显示,气象科技服务总效益逐年增加,2013年总体效益比2010年增长107.4%。2013年防雷业务占55%,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17%;气象信息占15%,气象影视为6%,彩球广告为4%,分别比2010年下降了5%、1%和3%;专业气象服务占6%,与2010年持平,其他占14%。气象科技服务市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防雷业务近4年已占据了半壁江山。可见,今后几年防雷业务将统领气象科技服务发展,气象信息和专业服务也将快速发展,气象影视稳中有升,彩球广告逐渐萎缩[4-6]。

1.2 业务项目发展分析

2013年庆阳市的防雷和气象短信服务分别占全省的19.4%和27.7%,居全省第一位;酒泉市的气象影视和专业服务分别占全省的24.0%和25.2%,居全省第1位;定西市的彩球广告占全省的25.9%,名列前茅;兰州市的气象影视占13.9%,陇南市的气象短信占11.9%,平凉市的防雷和彩球广告服务分别占全省的13.1%和16.0%,均列居全省第2位(图1)。

1.3 气象科技服务发展领域和服务手段

甘肃省气象部门在省、市、县各级都开展了气象科技服务,服务范围涉及几十个行业和部门,并且开发、研制了大量的气象科技服务项目和产品。如酒泉市气象局针对酒泉市制种业的发展,建立了服务平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可通过平台即时传到制种用户手中;为兰州铁路局建立了铁路大风预警系统,并在关键路段安装了自动气象站,将每分钟的资料实时传至兰州和嘉峪关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为铁路运输提供气象保障;成立了酒泉风电预报中心,为酒泉、玉门、瓜州风电企业提供了详实的风能预报服务;为神舟飞船发射提供气象保障服务等[7-10]。

1.4 气象科技队伍建设

2013年甘肃省气象科技服务从业人员已超过800人左右,由于近几年补充了一批大学毕业生,人员的平均年龄降至40岁左右;知识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大学本科占62%,研究生占1%,副高级工程师占到1%,工程师占 32%,助理工程师占38%。

2 甘肃省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对策

2.1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

随着社会和公众对气象服务的专业化需求,气象服务产品的制作形成了“需求―客户―开发―设计―生产集成―应用―反馈―评估―完善―需求”的价值链[1]。如在区域上已不满足过去常用的预报用语“明天局部地区有暴雨”之类的服务产品,而是要求预报能做到定时、定点、定量化。此外,服务内容越来越多,如要求提供风功率密度、风电预报等。即使是决策服务,要求的内容也越来越具体,时空精度愈来愈高。如在防汛决策的重要关头,当大堤已到警戒水位时,需要的气象服务指标已不再是以有无日降水量>50.0 mm为概念的暴雨,而是要求回答“有无小雨和降水量是多少毫米”等更准确、更具体的服务。积极开发适用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气象服务产品,进一步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2 加强气象服务管理

一是将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整体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二是对重要技术岗位实行资格认证制度;三是开展业务骨干或拔尖人才评聘活动;四是对进入实体或企业的正式职工保持原身份不变;五是加大培训力度。

2.3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

建立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基金,用于科技服务新产品研发、新项目引进等;制定奖励政策,鼓励单位或个人创新;加

大气象科技服务创新成果的转化。

3 结语

防雷业务将统领气象科技服务发展,气象信息和专业服务成为其中坚力量,气象影视稳中有升,彩球广告逐渐萎缩。地方经济影响科技服务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因。为推动气象科技服务发展,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规范管理,健全制度,加强气象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利用政府和法律法规资源,建立气象科技发展基金,制定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加大创新成果转化,发挥其最大效益。

4 参考文献

[1] 马鹤年,沈国权,阮水根,等.气象服务学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202-204.

[2] 郭善清.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1(8):81.

[3] 王玉洁,胡文超.浅论构建新媒体时代的公共气象影视服务体系[J].干旱气象,2012,30(2):478-481.

[4] 邓振镛,刘文静.对搞好农用气象的思考[J].干旱气象,2009,27(4):410-414.

[5] 苏占胜,胡文东,陆晓静,等.宁夏决策气象服务现状浅析及业务发展建设[J].干旱气象,2012,30(4):656-659.

[6] 田广旭,陈俊.甘肃省陇南市自然灾害检测预警指挥系统[J].干旱气象,2013,31(2):437-440.

[7] 徐国昌.干旱减灾问题的回顾与思考[J].干旱气象,2012,30(4):489-496.

[8] 王珉.气象影视现状分析及影视服务能力提高的若干思考[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