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交媒体营销建议范文

社交媒体营销建议精选(九篇)

社交媒体营销建议

第1篇:社交媒体营销建议范文

去年底,Facebook资助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 Consulting实施了一项调查研究活动。该研究结果显示,很多市场营销人员认为社交媒体很重要,但是却没有充分利用它。因此,这个社交网络巨头了两本白皮书,并统称为“社交业务蓝图”(Social Business Blueprints),以便与营销人员分享利用社交媒体的成功做法。这两本白皮书的名称分别为“建立网络品牌”(Building Brands For The Connected World)和“在网络上谋求成功”(Organize For Success In The Connected World)。

根据这份研究报告,76%的营销人员认为,社交媒体对于品牌建设非常重要;72%的营销人员认为,它对于培养用户忠诚度也很重要。而且,59%的营销人员相信,在将来不支持社交媒体的公司将难以生存。71%的营销负责人相信,公司能够通过社交媒体获得竞争力;仅有33%的营销负责人现在拥有打造社交企业的长远战略。这项研究活动对101名副总裁和营销人员进行了网络调查,并采访了12名CEO、CMO和营销副总裁。

Facebook还罗列出了一些基本的概念来定义社交性:

社交影响力:建立让品牌用户影响其朋友的战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通常会向他们的朋友寻找建议,从而决定如何安排时间、精力和资金。

社交媒体:利用社交网络为渠道来品牌信息,激励人们参与其中并分享信息。

社交营销:将社交媒体和技术融入到规划营销战略和提供品牌体验的过程中。

第2篇:社交媒体营销建议范文

关键词:社交媒体;微博;2011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7-0043-03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是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SNS(社交网站)、微博、论坛等。作为web2.0最有影响力的媒体,社交媒体正改写着传媒的历史,它的兴起预示着媒体在内容、形式、营销模式、传播理念的深刻变革。本文立足于检视本年度具有代表意义的社交媒体研究状况,在以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为主要考察对象同时,兼顾其他学术期刊。据此,笔者将本年社交媒体研究整体状况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关系研究

温州动车事故中的那条掀起巨大波澜的微博,将人们的视线聚焦牢牢的锁定在这一Web2.0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上。社交网络的兴起预示着媒体不管在传播内容、营销形式、传播理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迫使传播学界不得不重新认识和思考传统媒体在社交媒体大兴之时的命运。

近一阶段,对微博以及由微博引发的“乌龙事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开始出现了“微博与传统媒体是你死我活的关系”等极端论调。在社交媒体兴盛的浪潮中传统媒体如何自处?微博的自媒体性质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我说你听”传播渠道,每个用户都兼顾着信息的创造者、接受者、传播者三重角色。不管是信息传播的速度、覆盖的广度、传播方式的便利都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1]。在社交媒体大放异彩之际,传统媒体并未被边缘,多数人还是更期待传统媒体经过调查、把关,在“第二落点”上表现出责任感、公信力和权威性[2]。传统媒体拿什么去挑战微博?有学者认为传统媒体仍然可以在深度、广度、专业、系统及权威方面下功夫[3]。

对于二者的关系研究,非此即彼的极端化论述显然是片面的,学界总体上认为两者具有互补性。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是全媒体时代的一个趋势,传统媒体要善加利用微博积极拓展信息接收渠道,加强与网友的互动,按照微博的规律来进行运作[4]。如各大报社通过创建微博,滚动信息,弥补了时效性的缺陷;广播和电视媒体可以将录制的节目以音视频的方式在微博上,弥补了转瞬即逝,不易保存的缺点[5]。

二、社交媒体与公共、突发事件关系研究

2011年注定不平静,国殇7?23温州动车事故、伦敦暴乱、日本强震,这些震惊全球的事件经由媒体植根于我们的思想世界,而社交媒体首当其冲,在公共事件、突发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和功能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

纵观7?23温州动车事故,微博利用其即时、公共、高效等特点使得事件迅速发酵、扩散的同时,又通过议程设置、情感共鸣,有效地唤醒了网民对社会事件的关注,民众的“看客意识”大大减弱,“乘客意识”明显增强[6]。微博时代,每个人都拥有一个麦克风[7]。但同时也有学者指出,微博在公共、突发事件中信息传播方式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微博消息的可靠性打了折扣,这就为“谣言”的传播滋生了“温床”。此外,各大社交网站几乎成了突发事件信息的“仓库”,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被埋没,面临失控[8]。微博裂变式的传播带来了管理上的新难题,网民的盲目转发,易误导社会,如何确保公信力,正是规范微博发展的最大问题[9]。针对此问题,有学者将视线从社交媒体重新转入传统媒体当中,认为主流媒体能够通过素质过硬的新闻把关人对海量的、庞杂的信息进行把关,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真实的信息[10]。但也有学者另辟蹊径,认为微博本身也具有辟谣功能。如政府开通政务微博,完善信息沟通体制,保障公民知情权,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信息,掌握信息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或者微博运营者强化其责任意识,将信息把关与讨论相结合,对舆论进行有效的引导[11]。

针对社交媒体在公共事件和突发事件中所发挥的功用问题一直颇受争议,它能否堪此重任,能否成为一个独立发挥作用的因素?2011年初,当埃及、突尼斯的年轻人利用脸谱进行反政府独裁时,社交媒体成为正面因素极受追捧,但当8月为英国暴乱提供平台时,社交媒体又成为反面典型被猛烈抨击,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有研究者指出:社交媒体哪里堪此重任,它从来不是一个独立发挥作用的因素。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赵鼎新教授认为在社会运动的理论体系中,社交媒体是整个触发机制的一个环节,而非唯一的决定性环节[12]。数字化的狂热拥趸将新媒体看成无所不能的组织工具[13]。在笔者看来,社交媒体所建立起来的弱纽带只能在组织中传播信息,但很少能成功组织高风险活动。

三、社交媒体传播效果研究

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五亿,而微博用户已经超过3亿,有调查显示:67.1%的人表示微博能即时交流,改变了交友、沟通的方式和习惯;64.9% 的人认为上微博更容易形成特定的小圈子[14]。

有学者认为:社交媒体的传播效果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察:微观上,定向传播效果显著,受众反馈及时;宏观上,社交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平台,大量普通用户参与信息传播的方式正在改变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形态。特别是更加便捷的移动媒体的植入,从无形中加大了社交媒体受众的粘性[15]。

在微博的世界中,每位博主可以随时关注到各种热门的话题,“沉默的螺旋”逐渐被打破,人们极容易在共同关注某一议题时形成“圈子”,从而发展成为群体传。

此外,微博中的传播者和接收者时常转换,很难有特定的区分,使“使用和满足”的形态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碎片化[16]。微博能够让每一个用户“短”、“频”、“快”地新闻,并可以做到核裂变式的广泛传播,对新闻和舆论传播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并且还具有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17]。社交媒体如此火热的势头,也滋生出了种种负面的效应:传播的真实性问题、价值问题,以及受众对社交媒介的依赖程度的加深造成受众生存空间碎片化的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除此之外,社交媒体传播的自由交互性容易消解舆论的社会整合功能,使网络传播的自由空间处于无政府无秩序的状态,传播规范的缺失,信息传播的失控等等[18]。

四、社交媒体的言论、舆情研究

社交媒体的参与性、公开性、交流性、对话性、社区化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19]。社交媒体以全天候、无间歇、滚动化和裂变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建构了社会现实,又成为意见汇集和舆论生成的平台。

“围观改变中国”或许是人们对社交媒体的最美好期待。微博作为公共话语空间,在中国公民的话语生成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公民以微博为渠道参与公共事件的讨论,促进了中国公民自身话语方式与官方对话方式的形成[20]。

有学者对“微博围观”下的公共舆论的形成机制做了如下分析:首先,微博围观形成了微博议程,为媒体报道提供了新闻源,从而形成了媒体议程;其次,微博中的大量“意见领袖”:如知识分子、媒体人等影响公共议题的同时,网民的围观形成舆论合力,使得普通用户拥有了话语权,不再是“沉默中的大多数[21]”。

如今微博问政势头迅猛,微博问政可将普通民众参与政治事务的效果最大化[22]。打破了媒体和政府议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公共议程成为可以影响媒体议程乃至政府议程的重要因素[23]。

微博以裂变的传播方式,产生巨大的聚合效应,构筑新的舆论空间,加上微博更容易先声夺人,并充斥着复杂的信息流,从而使得加强社交媒体的舆论引导就变得格外重要[24]。对此,有学者特别提出“意见领袖”来在微博舆论监管中的作用,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如同社会学上的“马太效应[25]”。

也有研究者对其更多的呈现出的一种“舆论一律”表示了担忧,认为这是一种缺乏理性思辨的表达,这表现在微博舆论经常是以一边倒的趋势猛烈地对舆论事件的当事者进行一致的批判或褒奖,而理性的呼唤早就淹没在众声喧哗的狂欢之中[26]。

此外,微博是一个自媒体平台,任何人也都有虚假信息的可能,而微博裂变式的传播模式,会加速虚假不实信息的传播[27]。广告信息的弥漫也干扰了微博正常舆论功能的发挥[28]。

对此,有学者从心理学的层面分析认为,要在重视网络舆论中的情绪管理的同时加强网络舆论中的观念引导,并警惕网络舆论中的态度极化,对此,传媒除了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之外,也要在展现强势意见的同时对非主流但相对公正意见与理智的意见进行展现[29]。

五、社交媒体营销研究

2011年4月8日,“抢占微博先机,把握营销未来”中国首届微博营销大会于在厦门举行,“微博营销”已经伴随着各大门户的微博广告大战热闹起来[30]。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社交媒体掌握信息,知悉喜欢品牌的产品,他们渴望与品牌进行交流并且参考社交媒体上人们对于品牌的评价。微博营销作为网络营销的一种,以其投入成本低、传播效果广泛,互动性等优势成为越来越多企业青睐的理由[31]。就目前来说,公司企业微博主要侧重与消费者沟通、新品、辅助公关以及品牌推广与塑造[32]。

也有学者指出了社交媒体营销中的一些问题,如多数中国企业在微博营销上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径,包括与粉丝互动缺少热度,很难形成庞大且稳定的粉丝群,以及广告信息推送带“官腔”,广告插入技巧笨拙等等[33]。许多企业经常会进入误区:认为微博适用于所有的产品和企业;转发量大,粉丝群庞大,营销目的就达到等等[34]。有研究者对此明确表明:社交媒体营销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缺乏证明营销有效性的相关数据。

而譬如Facebook上的“喜爱人数”,这些数据只是衡量成效的一种方式,但无法证明最终的成效[35]。当然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营销并非只是企业的专利,传统媒体的微博营销,则主要是对媒体形象的塑造、维护和宣传,及时本媒体的重点新闻,转发其它媒体关注的热点,发起话题讨论,与粉丝的互动,达到营销效果[36]。

当社交媒体的市场营销优势已被充分挖掘,其社会营销的优劣也开始提上日程,有学者指出社交媒体的优势有助于促进社会营销的顺利开展,但同时,其信息规避性、二级传播模式等特点变相成为社会营销的障碍[37]。针对此问题,就目前来说国内的相关理论还不成熟,案例研究还很缺乏。

六、关于社交媒体研究的思考

总体而言,2011年社交媒体研究非常活跃,既有讨论社交媒体这一平台在公共事件和话语变迁中的功能,也有这一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研究,同时也辩证分析了社交媒体在市场营销以及社会营销方面的突出作用,将社会营销提上日程。

传播学以定量研究为主已是学界的定论,但国内传播学研究的具体语境来看,质性地位依旧岿然不动,这也同样体现在了社交媒体的研究当中,这就导致研究中缺乏严谨的实证研究训练。当然注重实证并不意味着实证研究就要超越质性研究,数据和真实案例的分析若脱离质性想象也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有些研究者缺于对知识的反思和清理,仅仅在一些“老问题”上做低水平的重复,研究也困于功能主义的思维框架之中。以社交媒体和言论、舆情研究为例,大多数的学者对舆论控制的分析,并不是从知识生产的角度出发,而是仅仅从主观意识形态出发,研究归为经验总结式,缺乏问题意识和严密的论证过程,缺于对知识生产的过程做严格的社会学分析。

当我们惯于横向整合,一果多因式的思维方法,纵向的逻辑思维则变得相对欠缺,一些如深度访谈、田野调查等在社会科学研究运用的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在社交媒体研究中并不多见,一些领域的研究依然是盲区,如对社交媒体的社会营销方面,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务分析都很缺乏,一些弱势、边缘群体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还有待研究者投入更多的精力。显然,上述值得关注的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课题给未来社交媒体的研究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蔡胜龙,范以锦.微博给传统媒体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J].新闻传播,2011(3).

[2] 丁曦林.传统媒体如何与微博“善处”[J].青年记者,2011(9).

[3] 陈永东.传统媒体拿什么挑战微博[J].网络传播,2011(8).

[4] 谢耘耕.传统媒体与微博[J].传媒,2011(2).

[5] 张晓红,蔡敏杰,张金凌.从5W模式探究传统媒体与微博的互融与发展[J].中国报业,2011(9).

[6] 肖国强.无“微”不至的微博力量—从温州“7?23”动车事故看微博的传播作用[J].新闻实践,2011(9).

[7] 何星烨.告别节假日期间媒体的失声—论微博时代突发事件报道的变革[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9).

[8] 冉志敏,赵晶.从日本大地震看微博信息传播作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1(5).

[9] 刘菁李,兴文.微博渐成突发事件传播舆论中心[J].资治文摘,2011(10).

[10] 张瑞静.突发事件中的微博与传统主流媒体[J].网络传播,2011(8).

[11] 马寿帅.微博语境下突发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分析[J].新闻知识,2011(9).

[12] 张磊.伦敦暴乱:社交媒体之罪[J].青年记者,2011(9).

[13]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被高估的社交媒体[J].21世纪商业评论,2011(5).

[14] 赵阿颖.微博的媒介功能及社会效应[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4)

[15] 曹雁.论“社交媒体”对受众的影响[J].新闻世界,2011(9).

[16] 邓君洋,郑敏.媒体融合时代下微博的传播效果[J].新闻世界2011(1).

[17] 周世禄,刘瑞生,王文博.微博“热”的“冷”解析—2010年中国微博发展态势、传播功能及社影响[J].中国报业,2011(9).

[18] 魏超.网络社交媒体传播的负面功能探析[J].科技传播,2011(2).

[19] 张婧.对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学思考[J].新闻爱好者,2009(17).

[20] 李丹.公民社会视角下中国微博舆情的发展与走向[J].东南传播,2011(5).

[21] 栾絮洁,王军.微博围观效应:公共舆论的生成机制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1(9).

[22] 汪利娟,李晓.微博传播中的舆论引导策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9).

[23] 万笑影.“微博问政”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融合的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1(7).

[24] 肖明超.社交媒体时代的微博营销[J].广告大观,2011(5).

[25] 靖鸣,王瑞.微博“意见领袖”在微博舆论监督中的作用与问题[J].新闻与写作,2011(9).

[26] 王菲,马磊.信息多元与舆论一律—试析微博在舆论建构中的错误逻辑[J].东南传播,2011(12).

[27] 靖鸣,李姗姗.微博舆论监督路上布满“荆棘"—微博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1(6).

[28] 高源.自媒体语境下微博舆论监督的功能及模式研究[J].新闻天地,2011(1).

[29] 卢毅刚.微博的勃兴—公众舆论的动力[J].新闻知识,2011(8).

[30] 谢建伟.“微博问政”:进展与困惑[N].人民日报,2011-03-29.

[31] 尹贞喜.微博的媒体营销研究[J].新闻传播,2011(3).

[32] 任燕.国内微博的资本运作及其功能—基于布迪厄实践理论的社会学分析[J].理论观察,2011(2).

[33] 段超龙.微博—企业营销新载体[J].网络传播,2011(8).

[34] 陈永东,张敏.了解微博技术避免营销误区[J].网络传播,2011(2).

[35] David Taylor, Social media yet to“show methe money”[OL]. wheresthesausage.省略.

第3篇:社交媒体营销建议范文

近期,2010中国数字媒体峰会和Adworld2010互动营销(7届)大会,两个论坛不约而同的聚焦社会化媒体和品牌营销,微传播、湿营销、自组织等热门关键词,也新鲜出炉。媒体平台、品牌广告主、广告公司都从各自的角度,发表了对社会化媒体和品牌营销的意见。下面是针对社会化媒体语境下品牌营销的一些探讨:

态度:品牌拟人化,做用户的朋友因为社交媒体有很强的互动性,甚至带有情感色彩互动和传播的机制,所以品牌会聚像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就像你的一个好朋友。把品牌当成一个人,拟人化,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商业品牌。你只有把自己当成一个人,你才能跟大家平等、真诚地交流。在社会化媒体当中,这个品牌包括两个方面,包括个人品牌和商业品牌、企业品牌。个人品牌你遇到的问题,你更要真诚地交流,而不是说我想把这件事划过去,投机取巧,应该说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假话是没有生存空间的。有人说,“说人话、多说话”,不要上来就是用户用户,这个词比较生硬,要把用户真的当成是你的朋友。在社会化媒体当中,大家貌似有高低之分,明星的粉丝有几百万,但是大家还是平等的,如果你对你的用户不够真诚的话,你就会淹没在口水当中。

方法:参与和分享当品牌用真诚的姿态、真实人物的面目加入到社会这个大Party,通过形象、行为、言论来传达品牌内涵、价值观、理念。这种信息的传递,开始阶段是单向传播,但最终会逐步变成,用户去表达对品牌的印象、感觉、建议,而且当更多的用户愿意到处去分享他们对品牌的印象和看法的时候,品牌的口碑铺陈开来,沉淀下去。社会化媒体,天生具备的平等性、互动性、即时性为这种品牌口碑的扩散提供了绝佳土壤。在社会化媒体里面,品牌需要做的,就是让用户表达出对品牌的一切感受,这需要品牌通过精心的设计、有效的引导,来调动用户足够的参与和分享热情,当然,对于负面信息的处理,品牌也要表现出,负责任的态度,第一时间去核实和澄清。

第4篇:社交媒体营销建议范文

传统的媒体客户营销采取的是点对点的模式,强调的是单个业务员的力量,通过业务员与客户的沟通互动,进行广告的营销。彼时,业务员个人能力的大小对媒体整体广告的创收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随着媒体广告营销的复杂化、专业化,单个业务员的弱势逐渐凸显出来,在面临大的专业广告客户的时候,单个业务员的力量显得异常单薄。如何发挥出集体智慧,调动业务、企划、管理等多个部门的力量,共同推动客户营销的开展,成为媒体广告营销的突破重点。会议营销作为一种强调整体力量的营销模式,无疑可以有效解决这一困境。作为一种新形式的营销模式,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会议营销具有系列突出的优点。

一、有效保持沟通的准确

变化是永恒的,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亦是如此。受国家政策及自身发展因素的影响,媒体在运作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所变化,比如说剧目的临时调整、节目的重新编排、广告的时长控制等等。媒体的这些变化对于其广告的传播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保持好和客户的沟通交流,把媒体的变化在第一时间向客户传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以前传统的模式,媒体的这些变化信息都是通过业务员向客户传递、解释,但囿于业务员自身因素的限制,这些信息往往并不能迅速、及时、准确、有效的传递到客户那里,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沟通障碍,甚至影响到了媒体的广告经营。通过会议营销(如新闻会)的方式,收集、筛选出目标客户,经过精心的准备,向客户集体传达媒体调整的准确信息,无疑可以弥补业务员一对一传播的不足,保持媒体和广告客户交流渠道的顺畅。如安徽卫视在《绣娘兰馨》播出前夕,就通过一系列的会议营销,有效的把安徽卫视购得独播大戏《绣娘兰馨》的信息给充分的传递出去。

二、推进广告的营销步伐

广告营销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到最后的签单,就不能算是最终的成功。即使是成功签单,也并不意味着一次营销活动的结束,而仅仅意味着营销活动的另一新过程的开始。因为在签单以后,还面临着效果测评、广告监播等系列因素。因为广告营销的复杂化,所以进行持续的客户营销,实现对广告业务的推进、促成业务的签单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会议营销的方式,利用会议现场的热烈气氛,调动起客户的积极性,可以推进营销的过程,实现临门一脚的作用,促成最终的签单。近几年来,各个媒体的广告征订会、招标会,都是利用会议营销的现场鼓动性,通过调动客户的热情,来促成最终的签单的范例。

三、密切与客户的沟通

随着传播的过度,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媒体的广告经营也面临巨大的压力。作为媒体的广告经营部门,不仅要开发新客户,还要维护老客户,但开发新客户要比维护现有的老客户投入多达几倍的精力,维护老客户对媒体经营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如何维持和客户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一方面固然需要媒介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为客户的广告传播提供尽可能多的附加价值,另一方面也需要转变媒介和客户的关系,保持好和客户的沟通,使媒介与客户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买和卖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一种双赢的关系,一种伙伴的关系。通过会议营销的方式,把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客户召集起来,进行聚餐、旅游、联谊等交流活动,使媒体和广告客户之间可以随时随地双向沟通,不仅能增强媒体和广告客户之间的情感联系,培养和客户间的感情,加深和客户的沟通,而且无疑也能为双方以后开展持久、深入的合作打下长远的基础。安徽电视台近几年的客户联谊会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希望通过旅游、放松的方式,进一步加深与老客户、大客户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把媒体最新的变化展示给他们,更好的坚定合作的信心。

四、增进广告客户的归属感

传统的媒介广告经营由于过分强调业务员单个的力量,造成媒体和客户的合作关系实质上转变成为了业务员个人和客户的关系,业务员和客户关系的状况甚至决定着客户与媒体合作的状况。如果业务员离开自己所在的媒体跳到其他的媒体,甚至是竞争的媒体,往往该业务员联系的客户也随之流走,给媒体的广告经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何防止这种经营风险的产生,首先就是要明确客户的归属关系,强调是媒体的客户,而非业务员个人的客户。通过会议营销,用媒体整体的面貌出现,不仅可以加强媒体在客户营销中的作用,而且无疑可以起到一种淡化作用,突出客户和媒介的关系才是主流所在,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小媒体的经营风险。

五、促进客户之间的交流

在电视媒体广告的投放上,存在一种扎堆现象。即同一行业的众多品牌都优先选择一个媒体进行品牌的传播,如汽车广告优先选择央视二套经济频道。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减小品类推广的阻力,大家共同做大整个市场,通过市场蛋糕的扩大,来谋取自身更多的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一些品牌在和竞争品牌的比较传播中,凸显自己的优势,强者愈强。由于媒体和同一行业的众多客户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具有把客户召集起来的关系资源,同时客户本身也愿意和同行业的其它企业进行交流,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宣传推广自我品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会议了解其它企业的发展变化,从而为企业制订营销策略做准备。媒体会议营销,无疑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平台,双方是各有所得。

与传统的营销模式相比,会议营销具有一系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作为一种复杂的营销模式,会议营销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对执行力等具有较高的要求。会议营销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多人参与的社会协调活动,因此在实施之前,一定要明确几点要求。

一、鲜明的目的性

在会议营销之前,无论是信息传递还是感情沟通,明确会议营销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目的明确,才能执行有力,没有目的的会议营销,其结果只能是白白的浪费银子,对业务的拓展没有丝毫的帮助。实际中,会议营销的目的不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信息的传递,就是通过会议的形式,在第一时间把媒体的变化告诉合作的广告客户,使彼此有个心理准备。二是媒体自身的推广,往往是因为媒体一个阶段的发展势头较好,想和消费者-广告主分享这一喜悦,同时为业务的开展打下基础。三是客户的联谊,客户每年有那么多的媒介费用投放在媒体,媒体在使客户的企业实现品牌推广的同时,往往也需要给客户一些回报。客户联谊往往通过旅游、观光等形式,提高客户个人对媒体的满意度,双方皆大欢喜。

二、参与的广泛性

会议营销之所以效果显著,除去以上列举的一系列优势,其还具有一个客观的特点,就是参会人数的广泛性,因为如果只有两个人参加当然谈不到什么会议营销,只会浪费掉很多的人力及物力成本。人数太少固然不好,但人数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人数太多就不容易把控,取得良好的会议 效果,所以使整个会议的人数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对于会议营销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中,往往根据会议的目的、投入等决定会议的参与人数,如果投入成本较小,基本上可以把所有的客户都召集过来,如果会议的成本很大,比如说客户联谊,多一个客户就意味着多一份投入,则就要对客户进行筛选,挑选出最有投资价值的客户出来。无论如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参加会议的都是最具有投资价值的客户,没价值的客户理所当然的应该排除在外。

三、严密的操作性

一个完整的会议营销包括有很多方面的因素,这些方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前面的因素为后面的一系列因素的前提,为后面的各项因素的开展提供保证。在操作的过程中,忽略掉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将会对整个会议的效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一个成功的会议营销总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即会议前、会议中、会议后。自会议的筹备期围绕会议内容的主题构思、预算计划、宣传策略、与会人员召集;会议当天的执行、安全控制;会后的与会者分析、会议总结等等,都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在这个过程的每一个方面都涉及到众多的人,有很多的因素需要控制,都有很多的细节需要挖掘。因此从操作的层面上来讲,要具有十分的严密性,只有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才能确保整个会议的万无一失。同时,会议的效果也与会议的操作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操作得当,可以使会议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只有事倍功半的效果了。安徽电视台历次的会议营销都是整合多个部门的力量,建立起良好的分工协作,保证了会议能按照既定的部署得以很好的贯彻执行。 四、营销目的的持续性

第5篇:社交媒体营销建议范文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看到,不同社会化媒体平台所主张的营销价值各有千秋,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整个格局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2014版格局图被划分为上下两大部分,分别是“社会化营销核心平台”和“消费者细分兴趣社区”,而从内圈到外圈分别是该类平台的国际对标、平台跨屏分布情况、平台类别以及营销者在该类平台上建议采用的商业策略。

1、社会化营销核心平台

社会化营销核心平台,是指拥有大规模用户并占据用户大量时间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可以被认为是大部分品牌的营销投入重点。通过CIC过去十年中对于数字领域的长期观察与研究咨询实践,结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所披露的权威数据,我们将即时通信(CNNIC报告将微信也列为即时通信类)、视频音乐、博客、微博、社交网络、论坛、移动社交、社会化生活、电子商务这9类平台列为社会化营销核心平台。

我们相信,不同营销价值主张的社会化营销核心平台塑造了中国社会化营销的核心价值链。我们不妨按照“建立知名度—>内容/互动—>服务/交易”这样一个简化的营销价值链来对这些平台做初步的梳理。

>主要服务于“建立知名度”的平台包括即时通信和视频音乐,这主要得益于这两者庞大的受众群。截至2013年12月底*,即时通信和视频的用户规模分别达到5.3亿和4.3亿人,网民使用率分别占86.2%和69.3%。品牌通过这类平台作为媒介,能够获得经济有效的到达和曝光。

>主要服务于“内容/互动”的平台包括博客、微博、社交网络、论坛。当然,这些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同样可以服务于“建立知名度”目的,但是其主要的营销传播方式还是借助于社会化媒体平台产生的内容来引发的消费者与消费者或消费者与品牌/企业之间的互动,最终建立起品牌的粉丝社群。

>主要服务于“服务/交易”的平台包括移动社交、社会化生活和电子商务。例如微信的公众账号服务,其本质是一个虚拟的客服窗口,使营销者直面其消费者,提供交易和服务;又如大众点评网,很好地连结了本地商家和消费者,不仅让本地商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与评价,同时也为本地商家提供了各类促销手段。

未来,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平台会逐渐延伸他们各自在这条价值链上所扮演的角色,例如视频音乐,目前的营销方式主要以穿插广告为主,但它们同样可以具备直接的交易和服务功能,比如VIP服务、视频内容点击而产生的电商服务等等。然而,目前来看,各类平台在整条价值链上还是扮演着自己所擅长的角色,而品牌可以基于以上所总结的不同平台的特性,构建起适合自身产品的社会化营销价值链。

2、消费者细分兴趣社区

消费者细分兴趣社区,包括:旅游社交、婚恋交友、商务社交、企业社交、轻博客、图片社交、短视频社交、百科问答、社会化电商这9类平台。这些平台相当于一个个垂直的消费者兴趣群组。品牌可以根据自身产品定位与目标市场的选择,匹配合适的平台与用户群,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项目。

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该类垂直兴趣社区可以非常自然地划分出某几类消费人群,为营销者提供相对精准的营销环境,然而部分平台及其相关的上下游行业链尚未完全成熟,营销者还需谨慎对待。

3、平台跨屏分布情况

第6篇:社交媒体营销建议范文

对于企业来讲,它的诱惑力大到难以令人想象一项数据表明,2010年从秒杀到团购,电子商务领域尤为热闹。在整体城市大众群体里面2008年是1.3%,2010年是11.8%。随着消费主力军70、80、90后的购物模式悄然改变,他们逐渐依赖于网络购物,2011年,在线购物将持续增长。有专家预测,未来企业将在社会化媒体上的投入超过50%。

作为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公司,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地通过各种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回馈社会,改善环境,回报合作伙伴和咖啡产区农民。

MSI为社会化媒体破冰

早在2008年3月,星巴克就推出了公司的第一个社会化媒体网站――“我的星巴克点子”(省略,简称MSI)。该网站就像一个即时、互动的全球性客户意见箱,消费者不仅可以提出各类针对星巴克产品和服务的建议,对其他人的建议进行投票评选和讨论,而且可以看到星巴克对这些建议的反馈或采纳情况。

对于星巴克来说,公司由此从消费者那里获得了一些极具价值的设想和创意,用来开发新的饮品、改进服务体验和提高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更为重要的是,通过MSI网站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强化了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一些老顾客与星巴克的关系和归属感,也提高了星巴克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关注消费者和悉心倾听消费者心声的形象。

MSI网站共有四个组成部分:share(提出自己的建议)、vote(对各类建议进行投票评选)、discuss(和其他读者以及星巴克的“创意伙伴”进行在线讨论)、see(了解星巴克对一些建议的采纳实施情况)。从创建之日起网站就形成了巨大的流量,在创建的头6个月,MSI网站共收到了约75,000项建议,很多建议后面可以看到成百上千的相关评论和赞成票。在MSI网站上,星巴克目前派驻有大约40名“创意伙伴”,他们是公司内咖啡和食品、商店运营、社区管理、娱乐等许多领域的专家,负责在线听取消费者的建议、代表公司回答提出的问题、交流星巴克采纳实施的消费者建议和正在进行的其他项目。

尽管这个网站从创建之初,就遭到了公司内外很多人的质疑,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MSI创建由此开启了星巴克跋涉社会媒体顶峰之旅。

近年来星巴克在社交媒体中的动作接连不断,不管是技术流的、还是social流的、还是创意流的……真是全方位进攻。在2010年的一项“社交媒体参与度最高的100大品牌”评选中,星巴克就以127的总分获得第一名。它融入的深度及力度,都让我们看到它的实至名归,堪称社交媒体国度里的王!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咖啡爱好者来说,星巴克留给公众的印象是一个温暖的充满咖啡香气的地方;是一个供人们娱乐和工作的地方;是一个充满人情味儿、贴近生活的品牌;但有一点,更值得让人称道的是,它在大众关注的社交媒体领域,还是一个深度玩家,不管是技术上或是创意上……总是给人带来重重惊喜,总是能让人在它搭建起的社交媒体王国中痴迷地欣赏与体会。

在2010年的一项“社交媒体参与度最高的100大品牌”评选中,星巴克就以127的总分获得第一名。能在众多国际大品牌中脱颖而出,说明星巴克对于社交媒体的应用早已不在一个初期的融入阶段,而是不断的进阶,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其实对于星巴克品牌,尽管不会特意地去跟踪观察,但最近一段时间来,星巴克的各种信息或动作持续地出现在公众眼前,以至于让它在疯狂追逐的粉丝心中地位又上升了一个等级。这必然是与很棒的营销推广分不开的。

成功的“东施效颦”

让公众刻意去关注星巴克,缘于它今年三月份的一次更换logo风波。当时,星巴克的老板霍华德・舒尔茨宣布,星巴克商标在今年三月份会做些改动,以作为公司40周年的纪念。商标中”星巴克“和”咖啡“的字体将会取消,标志中的海神将会从原来的圆框中脱框而出。这个决定一经宣布,网络上怨声载道的议论声四起,甚至连一些国际性的传统媒体都对该事件进行了评论。

这个事件很自然地能够让我们想到,发生在去年年底的全球最大的服装品牌GAP的换logo风波。虽然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对该事件的负面言论,但这若作为一次营销事件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作为一个走向没落的全球化大品牌,它通过这一举动强烈地唤起了全球用户对于该品牌的第二次热爱。星巴克亦是如此,虽然它并没有走向没落,但是对于一个发展多年的老品牌来说,除了不断出新出奇以吸引和培养越来越多的新用户之外,它需要做些什么来唤起并巩固老客户的热爱以及忠诚度。

虽然这一招在笔者看来有些老套,毕竟GAP刚刚用过不久,但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不管是星巴克的官网还是各大社交媒体上,早已有大量反对甚至过激的言论。即使这些负面言论再凶猛,却很少有用户会因此而“移情别恋”。这恰恰反映了人们对于星巴克品牌的热爱程度。新的logo即使再完美再富有含义,在广大用户眼中永远那么丑陋、充满瑕疵、不可理解。这是因为经典的logo之于用户的意义有很多,也许代表着一段成长、也许是一种回忆、也许是一种依赖与伴随……并且logo会让用户有一种品牌的归属感,他们因品牌而成为了一个有共同爱好的群体,这也正是品牌所希望看到的,也正是品牌在做了各种各样营销活动之后,对于品牌商业逻辑还原的一部分――建立用户的群体意识,再次提高用户的忠诚度。

将体验式营销进行到底

除了针对于用户情感方面做出的一些举动外,星巴克还致力于品牌的体验式营销,让用户在整个咖啡的购买、品尝等店内的一切行为中都有良好的体验。

为了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星巴克,它还曾经在新浪微博上分享过一个关于星巴克的交互式橱窗的微博,引来许多朋友的谈论。星巴克的茶类品牌TAZO设计了一小段交互式影片,利用交互式投影机投到店面橱窗的玻璃上,可以动手点选喜欢的小动物,接着可爱的小动物就会提着茶包飞来飞去做品牌介绍,说不定让人看着看着就会想来一杯茶了!这个交互式橱窗在加拿大两家星巴克可以看到,听一些网友说在世博会的日本馆内也有一样的设备。在门店外吸引用户进店的方法中,最常见的要数发发小传单、放一个充气玩偶迎宾、放个彩虹门……这适用于任意的品牌并且在国内被用滥,如果不是强有力的折扣吸引,相信这些也不会成为用户进店的理由了。而这个交互式橱窗,有意思的介绍内容,并且可以让用户参与进去,即使今天不进店,相信用户也会对产品有了很好的认识并期待着有时间来体验一下。

进入星巴克店面,我们会看到不同于其他一些咖啡厅的是,大部分顾客都只把喝咖啡作为一部分。更多的是在笔记本前工作或娱乐、看书或者谈事情,很少有人是在专心地品味一杯咖啡。星巴克想让更多的人习惯在星巴克工作和娱乐,这无疑将带来更大的销售额和提升用户粘度。因此在星巴克店中有免费的wifi网络;国内的星巴克店中还会有很多的杂志报刊供人们阅读;而在星巴克全美数千家门店里,顾客阅读《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观看视频、下载音乐――这些原本都要付费的内容在星巴克门店里都有免费“试用装”。它的数字网络计划想要将星巴克打造成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网络“第三空间”,这样的策略在于有目的地吸引和培养商务型高端专属用户群体。它在店内所做的这一切都在努力满足用户的需求、增加喝咖啡的附加价值、为用户提供帮助,最终达到将用户留在店中和提高用户回头率的目的。

我们前面所说的这些,看似与社交媒体没有特别密切的关系,是因为星巴克对于基础的社交媒体应用已经非常娴熟。不管是logo事件还是交互式窗口,还是店内的数字媒体,这些都可以作为其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物料,都可以成为星巴克爱好者们的谈资……而星巴克只要做到抛出一个可讨论或有争议的话题,那么剩下的事情已不用它花费太多的精力。

APP花样百出推动行业发展进程

如今,APP是互联网界以及社交媒体圈的新宠。所有的线上平台都在争相开放,鼓励开发者创新应用,所有的品牌都在策划着用APP玩出新的花样,玩出不一样的品牌营销。那么作为“社交媒体参与度最高”的星巴克,在APP的开发应用上,一定有着不一样的精彩。

星巴克通过一款手机APP“Starbucks Card Mobile App”将刷手机代替刷卡来购物变为现实。在全美6800家的独营店和1000家在Target商场里的店铺,顾客可以用手机代替现金或信用卡购买咖啡。多个科技支付公司,像Paypal、Nation、Square、Venmo和一些已经阵亡的网络创业公司一直不断探索各种抛弃现金、信用卡或两者皆抛的支付方式,但星巴克采用移动支付的举措应该是至今最主流的范例。

星巴克作为一家咖啡店,移动支付绝不是它的主营业务,但它能够花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将其支付环节的体验做得如此之前端和先进,可谓将体验式营销做到了极致。它的支付体系也许不是最安全、最无漏洞、最棒的,但它推动了一个行业的发展。继美国星巴克之后,英国麦当劳宣布将在其1200个门店开始启动NFC支付技术,购买快餐的顾客只要将手机放在案台上就可以轻松把饭钱付掉,而无需四下里摸零钱。

第7篇:社交媒体营销建议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营销;旅游企业;旅游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083-02

新媒体营销是网络营销的最新发展阶段。新媒体是由Web2.0技术构建,通过社会化网络服务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型媒体,包括网络社区(含BBS、博客等)、社交网络(SNS)、网络视频(播客)、微博等应用形式。新媒体受众庞大,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对国内网络视频的单项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用户规模就达2.84亿人,营销价值巨大。新媒体颠覆了传统媒体传者与受众之间的严格界限,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交流,具有群分性、传播速度快、参与广泛、互动性好等特征。它创造了虚拟的社群环境,使具有特殊喜好或者共同用户体验的群体建立经常性的联系。社群内的成员共同分享用户体验,相互传递信息,影响群体成员的消费选择,加之标签和社会化书签、RSS的使用,能有效地扩大品牌或产品的影响范围。

1 新媒体影响旅游者决策的机理研究

旅游者在出发之前希望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寻找目的地最有特色的当地小吃,最具口碑的饭店宾馆,最经济划算的出行路线等。柴海燕(2007)认为,新媒体上有旅游者需要的旅游信息,这些信息会在热心网友的帮助下变得非常完善。根据Sylvain和Jacques(2004)的实验结果,消费者的产品选择受到网络推荐信息的影响,消费者最信赖非商业的第三方信息。文彤(2009)指出,新媒体上的发帖和回复大部分是非商业的第三方信息,不是出于利益相关者的吹捧,所以新媒体容易成为个性化旅游信息生成和扩散的节点。

在新媒体上,兴趣相同、有共同体验的网民往往会聚集在同一主题内,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留言、查询、回复、评论等,这就形成了网络口碑。Fong和Burton(2004)认为网络口碑为消费者提供了大量来自其他消费者的真实产品体验,影响了消费者的决策。柴海燕(2009)对旅游目的地的研究表明网络口碑的数量、类型及旅游产品体验的特性影响着潜在旅游者的购前评价和消费行为。

2 旅游网站部署新媒体应用的研究

旅游企业建立官方网站开展网络营销是一种较常见的形式。官方网站通常有两类:旅游供应商网站、旅游商网站。前者包括旅游目的地、宾馆、航空公司等,后者包括旅游预订网、旅游资讯网、门户网站旅游频道、旅行社网站等。

近年来,旅游企业开始在官网上部署新媒体应用形式。比如,7天酒店推出SNS应用,并通过社交游戏来增加会员的黏性,会员通过玩游戏与其他用户互动、得到积分奖励,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后就可以享受房价的优惠;同程网着力打造其博客应用,每年投入十多万元举办“同程中国旅游博客大赛”来扩大知名度;春秋航空官网上的CEO博客,成为旅游业服务的对外窗口;海南某旅游目的地重点打造官网播客应用,设置景点年票、荣誉村民、免费住宿等奖励来鼓励网友拍摄景区视频来扩大影响力等。

孙春华等(2008),李素娟等(2010)分析了旅游网站部署新媒体应用状况,得出:门户网站旅游频道的新媒体应用最全面;其次是旅游预订网、旅游资讯网;而目的地、酒店等旅游网站的新媒体应用有限。王宁等(2010)对西安康辉旅行社进行了调研,发现该旅行社网络营销仅停留在建立网站的层面上,基本没有新媒体的应用。进一步调研发现,整个西安旅游市场中基本没有侧重于新媒体营销的旅行社。

3 基于新媒体平台开展新媒体营销的研究

按照新媒体应用形式的不同,新媒体平台主要分成网络社区、SNS网站、网络视频、微博平台等四种类型,下面分别说明。

网络社区,是旅游博客、BBS的“集中地”,突出特点是娱乐性强和参与度高,容易聚集起有相同兴趣的旅游者。湘西凤凰古城最早是自助游客游后在网络论坛中游记、照片而带动更多的旅游者前往,目前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文彤(2010)分析了凤凰古城的案例,认为网络社区引领了旅游市场,对旅游目的地营销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国内知名的网络社区,如天涯社区、猫扑网、西祠等,通常会有旅游者对旅游产品或服务给出意见和建议,发表观点,甚至发泄不满情绪。王乐鹏等(2011)认为,旅游企业应设置专人监控这些社区,对于旅游者给予积极的回复或解释。

SNS网站拥有庞大的社交网络,国内用户又以学生、白领人群为主,在线旅游预订意识强烈。孙丽坤等(2010)认为社交网络的存在可以带来信任,找到志同道合者并结伴旅游,能将虚拟的网络社交变成现实的社交体验。柴海燕(2009)认为在制订行程计划时,可以在线收到来自于SNS网站好友的推荐与建议,添加旅途中各城市的交通、宾馆、饭店、活动、景点等信息,制定出个性化的旅游路线。喜达屋集团希望借助这种机制提高会员黏性,酒店扩大知名度。它选择与国内知名SNS网站开心网合作,启动 “免费周末旅行通行证”活动,会员只需登陆开心网竞猜喜达屋集团中国区旗下酒店,即有机会获得免费周末住宿奖励。Zheng和Ulrike(2010)建议旅游企业应该利用社交网络的优势,弥补旅游目的地等旅游供应商在网络营销机能的不足。

许多旅游目的地通过知名视频网站视频广告进行宣传推广。一些旅行社将自己组织的旅游团队活动情况摄录下来,经过编辑制作上传到诸如土豆网、优酷网等知名视频网站开展营销活动。让潜在游客可以看到以往游客旅游观光的真实情况,从而大大提高对相关旅游线路产品的信赖程度。

微博营销是一种主动管理目标客户的全新营销方式,艺龙旅行网、同城网、真旅网先后在新浪微博上开通账号。极富煽动性的话语,每月不定期推出的优惠活动,让足不出户的网友快速知道旅游资讯。艺龙旅行网,开展微博营销较早,在长期的摸索中,已经形成以景点图片为主的、30秒展现的“每日一景”的营销理念。

4 未来值得研究的问题

从本文第1部分研究综述看。研究者一致认为新媒体承载着个性化的旅游信息,拥有大量来自消费者的真实产品体验,由此形成的网络口碑深刻影响了旅游者的行程计划和消费决策。但是,对于网络口碑的组成元素,哪些关键元素对旅游者决策影响最大,值得研究。

从本文第2部分研究综述看。旅游网站部署新媒体应用的状况较为普遍,而旅游目的地、酒店、旅行社部署新媒体应用较少,原因在哪里?同时,旅游网站部署了新媒体应用,并不代表能形成有效的网络口碑,继而影响旅游者的消费决策,还取决于用户的广泛参与和互动程度等因素。如何评价旅游网站部署新媒体应用的绩效?这些值得研究。

从本文第3部分研究综述看。旅游企业基于新媒体平台开展新媒体营销的案例较多,但更多的是一种应对新媒体热潮的尝试行为,表现在营销策略较为零碎、不系统,没有上升到营销战略的高度。原因在哪里?在旅游网站比较普及的情况下,如何让新媒体平台为旅游网站贡献更多的流量?如何评估新媒体平台为旅游网站带来旅游预订的贡献度?目前的研究较少涉及,值得探讨。

参考文献:

[1]孙春华,刘业政.Web2.0下的网络旅游消费行为模式及旅游网站应用[J].华东经济管理,2008,22(6):122-125.

[2]李素娟,张伟强.基于互动功能视角的国家5A 级景区网站比较研究[J].企业导报,2010(3):126-128.

[3]王宁,李珩.西安康辉旅行社网络营销现状浅析[J].中国商贸,2010(12):151-152.

[4]柴海燕.旅游电子商务Web 2.0 营销探析[J].江苏商论,2007(11):56-58.

[5]孙丽坤,魏丹.旅游企业网络营销互动模式探讨[J].江苏商论,2010(6):71-73.

[6]文彤.基于网络社区的个体旅游营销[J].社会科学家,2009,142(2):99-103.

[7]柴海燕.旅游地网络口碑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营销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104-107.

[8]王晓丽.旅游博客营销优势及应用分析[J].中国商贸,2010(6):15-16.

[9]王乐鹏,姚明广,王奕俊.论旅游企业的社区网络营销[J].商业经济.2011,369(5):60-61.

[10]Sylvain S.l.,Jacques N.l.The Influence of Online Product Recommendations on Consumers Online Choices[J]. Journal of Retailing,2004,80:159-169.

[11]Zheng X,Ulrike G.Role of social media in online travel information search[J]. Tourism Management,2010,31(1):179-188.

第8篇:社交媒体营销建议范文

新规则 用社会化媒体做营销和公关

前言

第一部分 网络改变了营销和公关规则

第1章 旧的营销和公关规则已不再适用

1?1 广告:一个浪费资源的金钱陷阱

1?2 单向的打断式营销已经成为过去

1?3 旧的营销规则

1?4 过去的公关只与媒体有关

1?5 公共关系和第三方报道

1?6 是的,媒体仍然很重要

1?7 新闻稿和新闻业中的黑洞

1?8 旧的公关规则

1?9 学会忘掉旧的规则

第2章 营销和公关新规则

2?1 营销中的长尾理论

2?2 为访问者提供相关信息

2?3 传统实体的消息

2?4 来自总裁的建议

2?5 公关的长尾

2?6 营销和公关的新规则

2?7 营销和公关的在线融合

第3章 与买家建立直接联系

3?1 在线世界中的正确营销方法

3?2 让整个世界知道你的专长

3?3 开发客户需要的信息

3?4 买家角色是要考虑的最基本问题

3?5 站在者的角度来思考

3?6 直接讲述你的故事

3?7 了解你的目标并让内容驱动客户的行动

3?8 内容和思想领袖

第二部分 通过网上交流直接接触买家

第4章 社会媒体与目标受众

4?1 什么是社会媒体

4?2 社会媒体如同鸡尾酒会

4?3 Facebook群组促使15 000人参加新加坡文身展

4?4 新的求职规则

4?5 David Murray通过Twitter找到新工作

4?6 一潭死水还是风水宝地

4?7 跟随重要客户,加入他们的在线论坛

4?8 充分利用论坛

4?9 Wiki、Listserv与用户群

4?10 创建自己的Wiki

第5章 博客:让数百万博主为你做宣传

5?1 博客、写博客与博主

5?2 理解网络世界中的博客

5?3 博客的四个营销和公关用途

5?4 关注博客——公司声誉悬系于此

5?5 发表博客评论,向外界传播观点

5?6 与谈论你的博主保持密切联系

5?7 如何与世界各地的博主进行沟通

5?8 打破疆界:麦当劳的博客

5?9 博客的力量

5?10 现在就建立博客

第6章 音频和视频的驱动效应

6?1 挖掘掘客视频

6?2 应该申请哪所大学

6?3 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6?4 通过播客传送的音频内容

6?5 把市场营销交还给音乐家来掌控

6?6 播客:不只是音乐

6?7 Grammar Girl播客

第7章 新闻的新规则

7?1 网络世界里的消息

7?2 关于新闻的新规则

7?3 被发现即招徕客户

7?4 驱动买家参与销售过程

7?5 直接接触买家

第8章 病毒式营销: 网络吸引大众关注热点

8?1 全新的爆炸式营销

8?2 关注博客里的病毒式效应

8?3 制造万维网狂欢

8?4 万维网狂欢规则

8?5 电影制片人提供免费音频下载,制造万维网狂欢

8?6 病毒式营销如同电影录制和风险投资

8?7 圣母玛丽亚烤芝士三明治和Jerry Garcia的厕所

8?8 佛罗里达州迈尔斯堡豪宅的100万美元优惠券

8?9 利用爆炸性新闻产生病毒式效应

第9章 内容丰富的网站

9?1 网络上的政治倡议

9?2 内容:网站成功的关键

9?3 把触角伸向全球市场

9?4 将所有内容整合到一起

9?5 卓越的网站:艺术因素多于科学因素

第三部分 为充分利用新规则制定行动计划

第10章 内容反映形象:打造自己的营销与公关计划

10?1 你的组织目标是什么

10?2 买家角色和你的组织

10?3 买家角色档案

10?4 接触高管

10?5 Web营销中买家角色的重要性

10?6 使用消费者自己的语言

10?7 你想让消费者相信什么

10?8 通过创建内容接触消费者

10?9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成功之路

10?10 坚持你的计划

第11章 成为网络思想领袖,打造公司品牌

11?1 开发思想领袖内容

11?2 思想领袖内容的形式

11?3 如何创建有深度的内容

11?4 把你知道的写出来

11?5 利用外界的思想领袖

11?6 你的买家挣多少钱

第12章 如何为你的买家撰写内容

12?1 对官腔用语的分析

12?2 糟糕的写作是怎么形成的

12?3 有效的营销和公关写作

12?4 反馈的力量(在博客上)

第13章 网络内容影响购买过程

13?1 顾客分类

13?2 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站元素

13?3 使用RSS将网站内容传递给目标利基市场

13?4 将内容与销售周期直接关联

13?5 亲切推荐

13?6 完成交易并继续交流

13?7 开源营销模式

第14章 社交网站和营销

14?1 电视上的Eugene Mirman人很好,他喜欢吃海鲜

14?2 Facebook:不仅面向学生

14?3 在MySpace上了解我

14?4 向世界“推”出你的思想

14?5 社交网络和个人形象

14?6 与粉丝交流

14?7 Amanda Palmer的赚钱经历

14?8 哪个社交网站适合你

14?9 你不可能每个聚会都参加

14?10 优化社交网站页面

14?11 开始行动

第15章 通过博客与买家接触

15?1 博客应该讲哪些内容

15?2 博客的道德观和员工写博客的原则

15?3 博客基础:起步时需要了解的知识

15?4 修饰你的博客

15?5 使新博客吸引访问者

15?6 使用标签便于买家搜索

15?7 从Sharpie(和Sharpie拥趸)寻找乐趣

15?8 在北美地区之外建立博客

15?9 你还在等什么

第16章 使用视频与播客

16?1 视频与消费者

16?2 人人都可以拥有Flip摄像机

16?3 开始拍摄视频

16?4 借助视频提升竞争力

16?5 播客入门

16?6 我的音频就是你的播客

第17章 直接面向消费者新闻

17?1 打造你的新闻稿战略

17?2 通过服务新闻

17?3 通过RSS源吸引更多感兴趣的消费者

17?4 同时将新闻稿到你的网站上

17?5 新闻稿中链接的重要性

17?6 重视消费者使用的关键字和短语

17?7 包含正确的社会媒体标签

17?8 如果有重要事件需要通知媒体,同时也要告诉你的客户和潜在客户

第18章 在线媒体室:你的门户

18?1 把在线媒体室作为免费的搜索引擎优化手段

18?2 在线媒体室的最佳实践

18?3 通过在线媒体室联络记者、客户、博主和员工

18?4 真正简单的营销:在线媒体室中RSS源的重要性

第19章 接触媒体的新规则

19?1 没有目标的广播式广告就是垃圾信息

19?2 媒体关系的新规则

19?3 博客与媒体的关系

19?4 像美国空军那样“发射”理念

19?5 如何向媒体进行宣传

第20章 搜索引擎营销

20?1 占据搜索引擎的第一页

20?2 搜索引擎优化

20?3 搜索的长尾

20?4 创建你自己的搜索引擎资产

20?5 打造顶级的登录页面

20?6 在高度分立的商业环境中进行搜索引擎营销

第21章 付诸行动

21?1 获得所需的帮助(并拒绝不需要的帮助)

21?2 所有组织都将从中受益

21?3 现在到你行动的时候了

第9篇:社交媒体营销建议范文

活动前

在活动之前,使用社交媒体与用户互动的重点在于,让他们能够对即将发生的活动有一个大概的认知。例如,你可以围绕活动的方方面面,开展一些预热,如可以在社交媒体上举行一些比赛,要么让用户为候选演讲者投票,或让用户选择活动的举办地点,或者为活动主题投票等。具体可以这样做:

使用户可以提前看到该活动的详细信息。如果活动将包括特殊的客人或主讲人,那么使用社交媒体去传达这些消息。而在开始传达这些消息前,首先要考虑你的重点战场在哪里。如果你的活动是公益活动或品牌宣传活动,可以以微博为主建立一个活动页面,如果是注重互动参与性,可以重点考虑利用微信,如果用户主体是年轻群体或学生,可以以开心网、人人网、QQ空间等作为主打渠道。然后,当演讲者和嘉宾确认后,你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创建一个页面,展示他们的个人信息,照片,以及以往的一些主要专业经验。如果时间精力充足,你还可以在活动前,去采访一些重要的演讲者及嘉宾,然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些内容。

在公司的官方网站上创建一个倒计时时钟,并在社交媒体上更新。更新的内容应围绕着该活动过程中的独特性和唯一性等元素展开,并且使其有利于传播分享。

为活动创建独特的社交标签#和QR代码,并在多个社交媒体渠道统一使用;同时,在邀请函和海报等线下渠道也可以进一步推广。

为活动创建博客、网络研讨会或电子书。在市场营销中一个成功的趋势就是创建网络研讨会,电子书或提供可下载的材料。例如,对即将出版的新书进行推广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创建一个活动,然后分别利用网页、博客和网络研讨会等各个渠道去推广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而用户如果想获得全部的重要渠道,那么就只有通过每一个渠道的引导,回到主导页面去购买这本书。

允许客户在线注册。便利性是保障活动出席率的关键,如果该事件需要预约,那么使用在线注册表单方便用户登记。

活动中

活动产生杰出的营销内容,这些内容对于记录活动非常重要。市场营销人员请记住,利用各种方法去捕获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有意义的事情。

为用户生成的内容举行一场比赛。提倡与会者为活动中他们最喜欢的部分拍摄视频、照片或写下内容等,并提交这些内容,在社会媒体中进行不断更新。

设置一个照相亭,并提供一个专业的摄影师,供与会者拍照留念。通过这样做,你就增加了一个捕获客人信息,并与他们保持联系的机会。

在活动的不同时间点采访客人,并且在社交媒体上共享现场采访。如当客人进场时,采访他们对活动的期望,或离开时,要求他们谈论一下对该活动的印象。

设立一个社交媒体分享奖励。当活动客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活动信息,那么给予他们奖品以做感谢和激励,并从客户的分享内容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然后更新到你的各个社交渠道。

活动后

活动结束后,其实,依然还有很多机会去获得客户的持续关注度和促进后续销售,这是大家经常会忽略的营销机会。

在社交媒体渠道上分享关于该活动的相册及详细信息。通过"详细信息",我的意思是标出谁在图片中,并创建引人入胜的图片说明,然后链接回到恰当的业务网站。笔者确实看到很多次,企业在推广活动的照片中没有包含任何照片内容详细信息。这真的是错过了一个难得的二次互动沟通机会!另外,也别忘记在活动后,号召客人提交他们拍摄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