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范文

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精选(九篇)

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第1篇: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范文

今天,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质量强县建设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质量强省建设工作推进会和质量强市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扎实推进质量强县各项工作,促进我县质量总体水平再上新台阶。刚才,同志传达了全省质量强省建设工作推进会和全市质量强市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对下阶段工作作了具体部署;镇、四通轴承公司作了交流发言,讲的都很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质量强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去年开始,我县启动了质量强县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推进质量强县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工作主线,按照“抓发展质量、提生活品质、建质量强县”的总体要求,狠抓工作落实,质量强县建设总体开局良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建立了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质量强县建设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四大质量牵头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了工作人员。质量强县办公室积极加强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有关质量强镇、质量强业试点单位的沟通协调,确保了全县质量强县建设工作机制正常运转。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由四大牵头部门、科技、经贸等部门参加的全县质量强县建设“十二五”规划、质量强县建设实施意见、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等调研论证,有序推进质量强县建设。二是明确目标任务。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若干意见》、市政府《关于加快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紧扣我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多方征求意见,制订出台了县政府《关于加快质量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下发了《2011年质量强县工作要点》、开展了《县质量强县十二五规划》编制,明确细化质量强县建设目标任务。三是强化政策引导。设立了县政府质量奖,在全市率先出台《县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表彰奖励在质量管理、经营绩效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企业和个人,引导、激励企业和社会不断追求卓越经营绩效。四是营造工作氛围。充分发挥宣传导向作用,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系列宣传培训活动。县质监部门邀请省质量协会专家为质量强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规模以上重点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开展了QC小组活动的培训和讲座,组织企业参加省质量协会举办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培训班,联合农口部门开展了胡柚、小西瓜、食用菌等系列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浓厚了质量工作氛围。

虽然我县质量强县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全县人民的期待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够到位。一些单位思想上不重视,存在畏难情绪,感觉质量强县工作任务艰巨、繁重,消极对待,工作浮于表面。二是合力尚未形成。协同配合意识不强,总以为质量强县建设是质监一个部门或四大牵头部门负责开展的,工作主动性不够,存在等待、观望现象,抓质量工作的合力尚未真正形成。三是措施不够扎实。质量强县建设是一项由质监、发改(服务业办)、建设、环保四大部门牵头开展、各相关部门、乡镇和广大企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目前,一些部门、一些乡镇的工作落实不够到位,措施不够有力;有的单位没有及时对工作目标、指标进行分解落实。

质量问题事关企业生存发展,事关公民生命安全,事关一个地区的形象和竞争力。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质量强县的重大意义,切实提高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使质量强县工作更好更主动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首先,建设质量强县是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质量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县正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从一定意义上说,转型升级就是要走质量优先、质量制胜的发展道路。只有提高发展质量,才能从根本上破解能源、土地、环境承载力等要素制约,才能使发展更强劲、更持久。只有广大企业自觉转向追求以质量提升取胜于市场竞争的轨道,经济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发展。

其次,建设质量强县是落实绿色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去年八月召开的县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县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定》。这是县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特色科学发展之路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推进绿色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建设质量强县。一方面,建设质量强县是绿色发展的题中之义。只有有效解决水源、土壤、空气等污染问题,增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能力,才能使的山川更加秀美,创造舒适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建设质量强县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基本路径。推进绿色发展,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通过质量这个抓手,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走绿色低碳的质量型经济发展之路。

第三,建设质量强县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质量强县建设落脚点,就是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质。当前,质量安全形势较为严峻,越来越成为政府关注、群众担忧的问题,成为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诱因。要让老百姓吃的放心,用的称心,住的安心,就要一刻不放松质量工作,切实保障质量安全。同时,质量提升也促进民生改善。当前群众已经不再满足于有吃、有穿、有住,而更关注吃得是否健康,穿得是否时尚,住得是否舒心。质量强县建设就是抓住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创造和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优质工程、优质服务和优质环境。

二、狠抓质量强县建设工作落实

今年是质量强县建设工作全面推进之年,县政府已经下发了《关于加快质量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质量强县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工作要求。下一步,要紧紧围绕实施意见,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具体怎么抓落实,关键要把握三条:

1、细化目标抓落实。完成《实施意见》确定的五年目标任务,关键要分阶段、分层次、分行业逐一落实。县质量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具体明确、切实可行、量化考核这三项原则,进一步完善推进质量强县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目标。四大质量工作牵头单位、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乡镇要根据县政府《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结合各自管辖领域、区域实际,分别制定本部门、本乡镇的子方案或分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和措施,以具体量化的目标推进各项工作,并进一步落实到岗到人,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2、强化载体抓落实。落实必须要抓具体,抓具体必须要有载体。县政府《关于加快质量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载体。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结合实际创新工作载体、工作方式。一要突出政府质量奖创建。县政府设立的政府质量奖是质量强县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载体,目的是鼓励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要最大限度发挥政府质量奖这一有效载体的龙头作用,广泛开展质量强乡(镇)、质量强业和质量强企活动,引导和调动基层广大企业加强质量基础工作,大力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推动企业,推进质量创优,树立一批区域、行业、企业的质量建设先进典型。二要突出标准化和品牌建设。要强化标准化技术基础。引导企业将技术创新成果融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与国际制造业接轨。要以深入实施品牌战略为载体,加大品牌培育、保护和宣传力度,围绕主导行业,以优势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着力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区域名牌创建等手段,培育一批产品品牌、产业品牌和服务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解决问题抓落实。要坚持民生为本,安全第一,把改善民生作为质量强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质量安全作为质量强县建设的首要任务。当前因质量导致的民生问题仍时有发生,要通过开展产品的各类专项整治、环境保护专项治理行动、工程质量治理、服务市场秩序整顿规范等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质量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让老百姓切身体会到质量强县建设工作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在产品质量方面,重点解决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推动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并落实质量安全区域监管办法和分类监管制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在工程质量方面,重点解决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力量不足、工程质量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等问题,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等环节,严格实施工程项目法人质量责任终身制,探索建立工程招投标和质量监管联动制度。在服务质量方面,重点解决服务企业规范化水平不高、品牌意识不强以及质量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以服务标准化为基础、服务品牌为纽带、服务业质量管理体系为保障,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环境质量方面,重点解决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和城市空气污染等问题,强化污染源头控制,严格环境准入,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

三、切实加强质量强县建设的组织领导

质量强县建设事关大局、事关民生,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系统性工作,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必须形成整体合力。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为统筹协调全县质量强县工作,县政府去年就成立了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各部门也要建立和完善质量工作机构,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为质量强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县质量强县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对本部门、本系统质量工作的领导、组织、指导和协调,落实工作责任。要加强引导,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质量强县建设,形成“企业主动、政府推动、上下联动、整体互动”的良性格局。

二要强化考核评价。会后,县质量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关于加快质量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今天会议精神,进一步细化质量强县建设各项任务,并分解落实到部门、乡镇、企业,下步县政府要与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签订责任书。要建立健全质量强县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制定评价办法,确定评价指标,年底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完成目标任务及质量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第2篇: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成本管理

引言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各类建筑施工技术的运用,使公路质量不断提升,但是依旧有很多建筑单位存在严重的施工管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将这些问题解决,不但不能保障公路质量,而且还会抑制建筑单位的持久发展。

1公路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分析

(1)缺乏安全施工意识在开展公路项目施工中,要想保障施工质量,首先要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的意识,这两者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施工管理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部分工程中,由于管理人员自身缺乏安全施工的意识与保障质量的意识,并没有开展大量安全施工宣传,导致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施工质量意识等不足,使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给公路后期使用埋下隐患[1-2]。(2)不合理的施工资源配置首先,在公路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资源不合理配置问题。施工材料是保障公路质量的基础,在实际施工中,很多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而管理者并没有给予重视,甚至有部分管理者为了牟取私利,以次充好,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其次,施工机械是辅助施工的重要设备,如果管理人员没有有效分配施工设备,则很难保障施工顺利开展。很多管理者为了减少麻烦,往往没有做到均衡分配施工资源,导致公路建设质量较差。还有一些管理人员盲目追求施工效率,随意减少一些细微的施工环节,或者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使整个工程质量不达标。(3)施工监测不严格虽然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各项技术等不断成熟,但是在实际工程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还未创建一个健全的监管系统,并没有对公路的实际施工情况进行一系列监督管理。相关手续的办理和审批等均不够严格,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当中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对一些施工环节监管不严,埋下了较多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缺乏责任心也是部分公路施工监管人员存在的问题,由于责任心缺失,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进而没有及时解决,引发了质量问题。(3)成本管理不够严谨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在接手一个项目,直至项目施工结束,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最大化的利益,选择压低投资成本可以增加利润空间,但是这种低成本的施工方式往往难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所以,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也成为施工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成本管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但是目前依旧有部分施工管理者没有开展严格的管理;部分承包商为了获得公路项目,往往会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进行竞争,这就导致施工的整体预算较低,后期施工时容易出现资料短缺的问题,进而出现施工材料以次充好的情况,最终影响了施工质量。

2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2.1全面提升施工管理者的综合素养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会受到施工管理者的影响,其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有助于加强对施工的监督与管理,这对于提高施工质量有重要意义。此外,作为施工管理者,也要不断学习更多先进的施工管理知识,掌握更多施工技术,便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进行指导。最后,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者要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通过自身努力提高管理能力,帮助企业打造一个高质量的施工团队,促进企业持久发展。

2.2详细了解施工方案并优化配置资源

为了解决施工当中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施工单位应该在施工前确定施工方案,内容包括相关的案例工程,同时还应涉及所需要的施工材料、资源、施工人数等。施工管理者拿到公路施工方案后,要严格按照该方案安排施工人员数量,明确各施工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范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此外,对于施工所需要的机械设备,管理者也要保证准时入场,且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在使用后要安排工人对设备进行清理擦拭,确保设备干净,保障其应用效率,避免设备的频繁维修、更换,增加投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施工所需一切材料,管理者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及设计要求选择正规生产厂家进行采购,务必核查其生产情况、出厂证明等,确认材料质量达标后再购买。总之,管理者要做好施工资源的优化和配置,在确保施工质量的条件下,减少工人的工作量,也会使管理更加有效。

2.3实施程序化的施工监管,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制定一套程序化的施工监管制度,特别是对施工审批等方面,务必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待相关部门批准后,再进行开工。此外,工程管理者还要不断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施工管理者也要及时向上级汇报各环节的施工情况,使每个环节的施工都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管理,促进施工质量进一步提升。

2.4加强施工成本管理

在开展公路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成本管理就是对某一施工环节所涉及的投资资金等进行有效预算、核算,并控制资金的合理使用,确保一切经济活动所耗资金在预算范围内,避免造成资金浪费。所以,施工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要根据实际的施工进度以及质量等方面积极控制成本,在保障质量的条件下,争取最大化的利益。

3结语

近几年来,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并推动着公路行业的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建设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各公路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要实现持久发展的目标,保障施工质量,控制好投资成本,全面提升施工管理效率十分关键。

参考文献:

[1]袁庆梅.公路施工管理相关问题的探究[J].江西建材,2015(9):166.

[2]吴泽勇,梁世库.公路施工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5):103-104.

[3]纪超.公路桥梁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6(19):172.

[4]吴泽勇,梁世库.公路施工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5):103-104.

[5]刘洪伟.浅谈公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2014(1):69.

[6]张慧芳.公路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5):131-132.

[7]王又生,刘良生.浅谈公路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4):181-183.

第3篇: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常见问题;处理对策

一、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常见问题

(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监管机制不健全,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在国有企业里,由于机制庞大,方方面面都有涉及,这样很难进行细致管理,建立起健全的管理机制。很多大企业都是采用属地化管理,使用权无限转移,监管机制对这些项目便失去了效用,也就难以保证这些项目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了。(2)电力工程设计方面问题分析。由于电力工程项目区域跨度比较大,地理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对地理条件和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并在设计过程中进行着重注释,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但是,在实际施工设计过程中,往往忽略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了非常大的质量影响,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程管理人员管理不当所造成的。(3)低劣的机械设备问题。电力工程里,机械设备的优劣,不仅影响施工时间,更是影响工程的质量。低劣的机械设备不仅影响施工进度,更会给工程项目留下隐患,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4)电力工程的质量问题是可怕的,轻则影响施工进程,增加费用,重则可能影响此工程的安全性,留下隐患,甚至引发重大事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财产损失;电力工程的质量问题是难以预测的,并没有规律可寻,因此,电力工作人员需要时刻预防并对其加以总结,防患于未然。电力工程的质量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还可能会连坐其它系统的质量变异,这就需要电力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以杜绝发生更严重的事故。(5)施工方法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方法纷繁复杂,有些企业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放松了对施工工艺的要求,没有对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导致施工现场混乱,极大的影响了施工质量,甚至降低了施工进度,提升了施工成本,不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1)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的控制和管理,可以减少施工人员的失误操作,降低材料的消耗量,有效的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必然可以有效的促进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提升电力行业的市场竞争力。(2)促进施工管理现场施工活动的正常进行。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施工现场包含有很多因素,如施工人员、工程材料、信息流动等。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的控制和管理,可以保证施工现场的秩序和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施工活动的正常进行,可以有效的加快施工进度,控制施工成本。

三、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常见问题的处理对策

(1)有效控制工期、质量、成本。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工期、质量、成本是工程施工需要保证控制的三大要素,进行工程施工的控制与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而质量是工程施工的前提,工期是工程施工的重点,成本是工程施工的落脚点,因此,对于工期、质量、成本,施工单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保证电力工程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保证工程材料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性能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电力工程施工中,质检人员一定要严格把关工程材料的采购,保证工程材料的性能符合工程质量的要求。(2)健全工程项目监管机制,查遗补缺。在电力行业,由于国家干预较多,却不能在管理中面面俱到,这对电力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健全监管机制,查遗补缺,弥补缺憾带来的不便,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真正做到提到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3)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促进工程项目的进行。低劣的机械设备是对工程项目的损害,因此,必须要采用高性能的机械设备,拥有稳定的性能和方便的操作,并对工程项目的开展加以把关。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得电力行业拥有了高性能的机械设备,从而促进其发展,这种互补的发展使得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可以有所保证。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机械设备质量,以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使得电力行业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对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来说,如果仅满足于当前的发展,电力行业就会止步不前,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现场控制有重要意义,只有有效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控制,才能够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电力工程》出版发行[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16)

[2]李涛.浅谈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J].中国建设信息.2008(14)

第4篇: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范文

关键词 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质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现就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4~9月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120份,其中2011年4~6月开展优质护理前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60份,2011年2~9月开展优质护理后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60份。收集统计护理部和科室按护理质量标准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的结果。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3个月出院患者及家属进行随机调查。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技术水平、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巡视病房、环境管理、服务态度、护士评价7项指标,每一项指标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调查表每周三、五的上午由护士长发放,患者出院当天由患者及家属自行填写,填写完毕立即收回。护理质控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护理部6个管理小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核心制度执行、护理服务、医院感染及护理病历书写)每季度每组对各科室专项检查1次,其中基础护理、护理核心制度执行、护理病历书写每个月检查1次,并将存在问题反馈给科室;病房护士长利用每天查房及不定期抽查,检查各班各岗位的护理工作质量,并将存在问题记录在检查本上,按检查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分为5项,即环境管理不到位、标识不到位、未上床档、基础护理不到位、其他(护理记录不规范、手卫生不到位、护理查对不规范、巡视病房不到位)等。

统计学处理:将收集到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护理质控存在的问题,按2011年4~6月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2011年7~9月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两个时段分别进行统计。统计方法均采用X2检验。

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见表1。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护理工作存在问题情况比较,见表2。

表2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护理

工作存在问题情况比较(个)

项目实施前实施后环境管理不到位3410标识不到位464基础护理不到位714未上床挡317其他5310 注:X2=10.16,P

做好充分的筹备工作是开展好“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①护理部召开了全院优质护理服务动员大会;科室再次召开了全科护士动员大会,使全病区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和工作重点。针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儿科病房在病区环境,床单元配置上进行了准备。②护士人员进行了补充,护理部集中培训了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带教老师,科室在此基础上专门拟定了学习培训计划,采用集中分期学习、自学、理论测试及护士长抽问的方式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重点培训了护理核心制度及各岗位工作的执行流程,尤其强调了基础护理的工作要求。③根据儿科特点设计并发放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表。根据现阶段工作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检查,科室把护理核心制度尤其是分级护理制度、护理查对制度、环境管理、护理标识、基础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列为每天检点,护理部每季度全面检查1次并结合随机抽查,将存在问题记录在案。

认真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各项措施,有利于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①由表1可见,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均P

认真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各项措施,可以减少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由表2可见,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护理工作存在问题情况比较,P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可以减少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现在我院“优质护理服务”已全面铺开,各科室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最终目标: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努力。

参考文献

1丁炎娥,杜立.护士对基础护理质量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8):12—14.

第5篇: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范文

思想高度重视 巩固教学中心地位

自建校以来,学校注重用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改革与发展,不断开展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与研讨,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

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为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学校认真学习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振兴广西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桂政发[2013]6号),结合教育部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本科教学质量年报制度的有关要求,研究制订了《广西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就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巩固、教学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专业结构优化与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加强、学风建设加强和教学质量控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通过不断学习和深入研讨,全校师生就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达成了共识。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是增强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要手段。为此,学校注重教学质量监控,不断完善层级负责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细化教学环节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实现了教学质量监控主体的全员化、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的全程化、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化、教学信息收集的全面化和处理调控反馈及时化。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 以学校、学院、系、教研室为组织主体,以“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同监控”为原则,构建了包括领导、教师、学生和职工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各环节逐级监控体系。学校设有教学委员会和教育教学督查组,负责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重大问题决策和实施。在教务处设教学质量管理科,协助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执行工作,履行组织、指导、协调和反馈的职责。学院是教学工作及管理的实体,根据学校的统一工作部署,指导系、教研室开展质量监控工作。

细化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 在教学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学校对一些陈旧、不再适应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及时修订和调整,对一些不够细致完备的条款予以完善和补充。根据评价主体或对象的特性,细化评教评学的具体评价标准。如,根据听课主体不同,设计了管理干部听课表和教师听课表;根据多媒体教学的特殊性,设计了多媒体课堂教学听课表,专门用于听取多媒体课程教学。学校根据广大教师和学生对网上评教工作的意见,结合课程的不同性质特点,着力改进学生评教用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增强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全员化 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参加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教学自评制度。每学期的教学检查中,任课教师按授课班级为单位填写课堂教学自评表,就课程基本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改革建议等予以客观、真实的描述,为教学改革和学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每门课程考试结束后,教师填写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总结学生学习和自身教学情况。

教师同行听课制度。学校长期坚持教师同行听课制度,教师同行间相互听课,对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学生网上评教制度。网上评教既可保证学生参与面,又可实现对评教数据的有效处理。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网上评教工作,为保证学生全员参与评教,将网上评教跟学生选课联动起来,选课前须先评教。学校选取评教分数低的一定比例的教师进行跟踪听课,以帮助这部分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的全程化 如今,学校定期开展教学检查。每学期开展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三段式”教学检查。学期初教学检查以教学秩序和教学准备情况为主要内容;学期中教学检查是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的全面检查;学期末教学检查以检查考风考纪、毕业设计(论文)为重点。

同时,学校开展专项评估,鼓励各学院参与全国性专业认证及评估,以推动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专业影响力。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随机对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工作进行检查。通过开展专业、课程、毕业设计(论文)等专项评估,进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

科学评价教学质量 学校建立了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编制与制度,重点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运行、招生就业以及社会评价等维度,对学校一年来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总结分析并,旨在推动学校开展自我评估、建立健全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完善高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高校与社会的沟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特别是用人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全面收集教学信息 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课堂教学听课制度,对参加听课人员、听课时间要求、听课方式、听课对象、听课记录和听课评价结果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保证了课堂教学听课活动的有序开展;根据教育教学督查工作规定,成立了教育教学督查组,由来自各学院的10多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组成,受主管教学副校长的直接领导,是对全校各教育教学环节的教学管理、教学秩序、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的常设机构。

教育教学督查员通过跟班听课、巡视考场等方式,了解备课、上课、教研活动、实验、实习、考试等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情况,通过走访了解各教学单位教师教书育人、教学质量及学风情况,而且在听完课后现场为年轻教师提出指导建议;开创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根据《关于完善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的实施办法》,设立了学生教学信息中心。聘请的教学信息员可就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管理、教学条件、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及时为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提供大量可靠的教学信息。

第6篇: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范文

关键词:建筑行业;建筑工程;重要性;常见问题;质量管理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组成和满足人们需要的重要行业,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客观基础是经济、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主观基础是人们对建筑日益增长的需求和评价。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环境中,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成为建筑企业占据建筑市场,完成自身壮大过程的关键。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应该看到建筑工程的社会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既影响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也影响着建筑行业的进步,还关乎人们需要的满足,可见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应该高度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加强建筑企业对施工质量的内部控制工作,提高全体人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意识,建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体系,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力度,用综合性、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在多角度,多层次上提升建筑企业的发展。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1.1建筑施工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的经济能力、施工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准等基础因素,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施工安全,提高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提升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1.2建筑施工管理可以实现企业的综合发展

建设工程施工具有复杂多样、周期长、协作性高和相关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同时还对社会经济建设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必须针对上述的特点,充分发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作用,在管理上实现建筑企业的综合发展。

1.3建筑施工管理有助于企业的升华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可以推广建筑工作中对新工艺、技术、材料和装备的应用,促进建筑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助于建筑企业更好地发展,使建筑企业借助科技元素实现升级。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常见问题

2.1企业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视不足

可以简单地说出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企业跟企业管理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关,没有将质量管理放在整体建设施工中的关键位置,对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意义认识还不深刻在。这样的错误认知将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管理不健全和领导不力,极易出现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

2.2建筑企业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不足

许多企业施工队伍中大部分都雇用的农民工来进行施工,他们缺乏相关的技术,接受技术和管理的能力较弱。并且建筑企业由于管理机制上的问题,过重的看到经济效益的创造,而忽视了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相关培训和学习,导致和新技术、工艺和手段的不足。

2.3建筑企业管理体系不健全

许多建筑企业片面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对建筑质量的管理,忽视了建筑质量才是一个企业立足于建筑市场的根本,将必要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删减,造成体系不健全,没有相互制约的机制,造成企业在施工过程建筑工程质量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控制。

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要点

3.1加强和落实建筑工程管理的目标责任制

继续强化管理、监督等职能部门的管理、指导和监督作用,将工程计划完成质量目标、工期目标进行细化,使责任和风险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有利于调动各部门和每个人的积极性在体制上保证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3.2优化建筑工程的人员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人员上的管理和控制,注重人员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要坚持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第一的重要观念,要提高建筑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

3.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过程控制

各施工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的具体要求,在必要的框架下灵活掌握。而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则主要是一些比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进行过程控制,设置质量控制要点,方便监督、检查。

3.4建立建筑工程的质量监控体系

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验制度;强化质量的事前控制,加强事中控制,做好事后控制;做好联合验收工作,记录应有验收日期、验收内容、验收标准、检查验收实测记录、验收结果、工程计量和参加验收的单位及人员等内容,参加验收的各方应在记录上签字确认,业主代表对工程计量签字认可后方能隐蔽或继续施工;按照施工规范和验收规范对每项进行检验;质检资料应做到准确、可靠、不修改。

第7篇: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范文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 高质量 审计意见 需求性

一、引言

自从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诞生以来,审计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审计质量不仅关系到审计行业的发展,更对社会及经济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审计执业过程中,审计质量包含着两方面含义,一个是审计报告的质量;另一个是审计工作过程的质量。对于审计服务的消费者来讲,审计质量更多的是指审计报告的质量;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讲,审计质量更多的是指审计的工作质量。审计质量具有系统性、统一性、经济性、隐蔽性等特点。通过这些特点使我们认识到:在实际的工作中,审计质量可能会随时面临着难以衡量和控制的局面。因此,应当注重研究如何更好地控制和提高审计质量。目前国内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给出关于对高质量审计意见需求性定义的表述,笔者认为: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是指注册会计师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等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于真实、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的现实需求程度。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对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程度与审计意见质量的高低呈正比例关系,只有当社会各界对于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程度提高之后,审计意见的质量才会相应提高。只有当高质量审计意见有市场的时候,人们对于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重视程度才会加深,才会积极努力地确保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这样才能够确保比较高的审计质量。

二、审计质量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 )国外审计质量研究背景 (1)审计质量的定义。DeAngelo(1981)指出: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发现被审计对象在会计制度上违规并公开揭露这种违规行为的联合概率。认为审计质量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审计师的能力和独立性。Watts和Zimmerman(1986)也提出了类似的定义,认为审计质量就是发现并揭露财务报表中违规行为的概率。(2)审计质量控制。Dopuch和Simunic(1980)经过仔细研究之后发现:若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较大且在员工的业务培训上花费较多时,审计师的能力也相对更强,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Donald R.Deis,Jr.和Gary A.Giroux(1992)经研究发现,当无法获得直接的评估手段时,审计时间可以作为衡量审计质量的一个合适指标。Hyeesoo Chung和Sanjay Kallapur(2003)以客户总费用、非审计费用占事务所收入的比例表示经济依赖性,发现其并不影响审计质量。Gregory D.Kane和Uma Velury(2005)指出在现代公司制企业里,对于审计质量来说,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分歧是最主要的、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不难发现,在国外的学术界中,虽然学者们在审计质量的相关问题上开展了不少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大都采取经验研究的方式,由于该方式突出强调了历史经验的重要性,所以很难形成统一的、有效的原理和方法,无法形成统一完整的审计质量管理理论。此外,由于外部组织环境长期处于变化之中,一味的强调未经实践验证的历史经验的重要性,并用这种经验来指导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管理问题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认为应该适当的借鉴有效经验,但同时要更多的接触会计师事务所实体,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审计质量管理理论。

( 二 )国内审计质量研究背景 袁皓(2001)通过分析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对提高事务所审计服务质量起到的重要作用,认为建立事务所业务部和实施同业复核制度是两项核心的自律措施,对增强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促进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陈建民(2004)认为,建立个人道德约束、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体制、政府行政监管体制四个层次的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并指出只有在控制体系的各个层面都能统一并有效的发挥作用时,才能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顾署生、张其镇(2005)认为,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主要涉及审计主体、审计客户和外部环境方面。孙坚(2008)认为,应当从事务所内部控制着手,来实现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控制。在我国,各界学者早期对于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具体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上,大多数是站在比较高的角度来提出现代审计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指导思路,并提出要进行分层次的对审计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但在美国安然事件爆发之后,我国的学者们则开始注重制度、环境等方面因素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影响,他们指出我国在宏观环境、审计客户、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审计人员个人等方面均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其研究成果也缺乏一套完整的对审计质量进行有效管理的理论。所以,我认为,应当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这三个层面上整体把握审计质量管理思路的构建,使得该理论既能够适应外部大环境的变化,还能够满足单个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性的需要。纵观国内外学术界,从整体来看,学者们都只是从与审计质量相关的各因素角度出发,来研究其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如客户的规模、审计时间、客户总费用、非审计费用占事务所收入、会计师事务所任期等因素来研究其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从而来提出保证高质量的审计意见的对策。纵观当前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有需求才会有市场”,高质量审计意见也是如此,只有提高对于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性,才能从根源上保障审计意见质量的提高。

( 三 )高质量审计意见需求研究意义 审计意见质量的高低是关系到会计师事务所能否履行其社会责任,能否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若审计意见质量低下,将会给利益相关者造成极其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会给证券市场造成无法估量的恶劣影响。因此,高质量审计意见对于市场经济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要保证审计意见的质量水平,就必须提高对于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性,这样才能从根源上保证高质量审计意见的存在。因此,对高质量审计意见需求性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只有外部信息使用者和注册会计师对高质量审计意见有着强烈的现实需要,才能够有效保证审计意见的质量;若社会各界对于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性偏高,则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提高业务水平,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良好运行。因此,提高对于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性是保证审计质量、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紧密联系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的特殊性,有效研究高质量审计意见需求性的相关问题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更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高质量审计意见需求现状

( 一 )上市公司管理层 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将会很大程度的影响该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恢复上市等重大事件的结果,进而影响该上市公司管理者的经营业绩以及业内声望,因此,有时在利益的驱动下,可能会与注册会计师形成利益共同体,粉饰财务报表,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是不希望有高质量审计意见存在的,这样会使其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败露,严重时会被追究法律责任,这就导致了类似于“琼民源”、“红光实业”等恶性审计案件的发生。对于经营业绩较好且并没有粉饰财务报表的管理者而言,高质量的审计意见对其的吸引力也并不是很大。从我国目前状况看,注册会计师绝大部分出具的都是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因此高质量的审计意见并不能凸显其高效率的经营管理。所以,这就造成了上市公司管理者对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性偏低。

( 二 )市场监管者 从成本角度来讲,市场监管者不可能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以及审计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即使监管部门能够有效的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产品进行完善的监管和有效的监督,但这很难使利益相关者得知,很难取得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和信任。此外,市场监管部门本身就是作为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而存在的,他们并不能完全的处在中立的立场上,因而,他们并不能完全真正代表利益相关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鉴于以上情况分析,市场监管部门对于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性也不是很高,因为他们很清楚即使是该审计结果是客观公正的,也很难使得相关利益者信服。

( 三 )利益相关者 现如今,有关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误、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丑闻屡见不鲜,使得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均开始怀疑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结论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和政府等,通常均是通过一些约束性条款或者激励措施来激发公司管理层努力提高经营业绩。他们在了解公司的运营状况时,相较于对于利润及营业规模的增长,查看和分析财务报表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通常不是最重要的方式,这就造成了相关利益者对于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他们对于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性也不是很高。

( 四 )社会环境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由于近年来不断被爆出的审计失败以及出具虚假审计意见的丑闻,使得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结论可信度不断降低,同时社会各个群体对于审计意见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降低,这就造成了社会公众对于高质量审计意见需求性不高,因为他们不能正确的辨别哪些审计结论是真实公允的,哪些是经过粉饰的。即使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高质量的审计意见,由于先前发生的审计失败事件在人们心中的影响,相关利益群体有时也会怀疑该审计意见的可信度。因此,导致了整个社会公众对于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欲望不是很大,即需求性不高。

四、提高高质量审计意见需求对策

( 一 )高质量审计需求基本原理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我们认为:审计服务作为一项商品,也理应顺从这个原理。对于审计服务的消费者来说,如中小股东、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只有他们对于高质量审计服务有需求时,高质量审计服务才有会一直存在下去,这样才能推动审计活动的良好发展。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于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性也是如此。只有在外部需要高质量审计意见的情况下,高质量审计意见才会有市场,才有可能存在并发展,否则即使高质量审计存在,也不能一直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所以,我们认为:要确保高质量审计意见的存在并一直持续良好的发展下去,就应当在国内确保有稳定的市场和一定数目的需求者。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推动高质量审计意见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靠政府监管部门或是法律法规的强制措施来被动的迫使外部信息使用者来配合高质量审计意见的产生,只有使他们主动的对高质量审计意见产生积极的热情,才能够确保高质量审计意见的持续存在和健康发展,才能提高我国现阶段的审计质量,防止审计失败事件的发生。现阶段,纵观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社会各个群体,均对于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性偏低。换句话说,有些社会群体对于审计意见质量的高低重视程度还很低。目前,最关注审计意见质量的是政府监督部门,他们通过各项鼓励和处罚措施来保证其他各群体对于审计质量的高低也具有同等的重视程度,但其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审计失败事件时常发生。这从根源上讲,就是社会各群体对于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程度还不够,导致了大家普遍都不关注审计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认为应当从社会各个群体的角度出发,借鉴之前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以与审计质量相关的各因素为立足点,并根据社会各个群体的自身特点以及各自的利益,有针对性的制定各项措施,使得整个社会对于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性普遍提高,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审计意见的持续存在。我们认为:应当按照图1中的关系来依次规范各个相关部门的职能。

( 二 )提高高质量审计需求对策 (1)市场监管部门。我们认为:要达到在全社会范围内普遍提高对高质量审计意见需求性的目的,应当以监管部门作为基点。首先,监管部门应当配备一定数量且懂得审计知识的专业人员,还应当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果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此外,应当加大处罚力度,对于所发现的审计失败案件应予以严厉的惩处,应及时将重大造假事件向社会舆论公布,使得有造假意图的管理者不敢实施其不法行为,这样便会起到一个预警作用。另外,根据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机构设置,政府名义上不能够直接管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有一定的权限,但十分有限。我们认为:可以适当的扩大政府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权限,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注册会计师这一群体提高对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总之,以政府为基点,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与处罚力度,能够从根本上要求上市公司管理者与会计师事务所保证高质量的审计意见,从而提高对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性。(2)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起着联系政府与上市公司桥梁的作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一个行业自律规范的组织,并不具备行政处罚的权力。同时,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职能界定还不太明确,这就造成了注册会计师协会不能行使实质的行政权力来保证高质量的审计结果。我们认为:我国应当明确界定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职能,使其能够更加有效地规范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执业过程。此外,注册会计师协会还应当积极组织注册会计师参加后续培训,从而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整体业务水平。同时,还应当积极举办有关的普及审计相关知识的活动,整体加深社会公众对于审计知识的了解程度,使得社会公众对于审计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正确理解财务报表的相关内容,这就使得某些财务造假行为能够被社会公众所发现,迫使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努力来提高其经营业绩,而不是靠粉饰财务报表来达到其预期的经营目标,减少财务报表造假行为的发生。同时,这样也能够减少上市公司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形成利益共同体,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风险。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社会各个群体对审计知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一旦发现某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有问题,便会直接影响到该公司的声誉以及日后的筹资等活动,这就使得整个社会群体对于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性整体得到提高。(3)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应当更加重视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性,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加深对于审计知识以及财务报表相关知识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定期不定期的查看公司的财务报表,如果发现其中有不合理之处,应当及时指出并监督改正,这样能够督促公司管理层更加重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降低了公司管理层为达到某种目的,粉饰财务报表,并与注册会计师形成利益共同体的风险,减少审计失败以及财务报表弄虚作假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认为:利益相关者应当更加重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加深对审计理论知识的掌握,从而能够督促公司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更加重视财务报表以及审计结论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同时,利益相关者还应当通过增加一些约束性条款来约束管理层的行为,监督管理者的日常经营活动,并尽可能多了解公司的日常运作情况。通过以上措施,在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与激励之下,使得公司管理层与会计师事务所对于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性均有所提高。此外,我们认为还可以通过其他更多的方式来保证社会各个群体对于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性。如社会公众也可以加深对审计知识的了解,积极监督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财务报表的披露,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这样下去便会在整个社会内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各界均会自觉的抵制审计造假等不法行为的发生,降低了审计失败事件发生的概率。久而久之,即使没有法律法规的约束,全社会对于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性也会越来越高。总之,我们认为:只有提高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于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程度,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我国审计失败事件发生的概率。如果只是单纯依靠法律法规的强制措施,那么可能会造成一些社会群体冒着被法律制裁的风险去追求一些不正当经济利益。虽然严格的法律监管可以确保审计失败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但我们认为:只有在全社会的信息使用者对于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性都有所提高,并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习惯之后,才能确保高质量审计意见的持续存在和良好发展。

五、结语

本文从影响审计质量的各因素出发,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衡量各影响因素与社会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创新性的提出以政府监管部门为基点,利益相关者加强监督与激励的力度,注册会计师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以及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三者相结合的手段,努力提高社会整体对于高质量审计意见的需求性。在研究方法上更加注重与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社会各利益群体的自身特点相结合,适当的借鉴有效经验,并更多的接触会计师事务所实体,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整理出完整的对于提高高质量审计意见需求性的建议及意见,较先前的研究成果而言,灵活性和适应性要更强。对高质量审计需求研究具有参与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建民:《注册会计师行业质量控制体系研究》,《会计研究》2004年第3期。

[2]郭道扬、吴联生:《论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保持机制》,《审计研究》2003年第5期。

第8篇: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范文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认真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根据《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在市委学习实践办和第四监督指导组正确指导下,高标准启动、严要求推进、高质量落实,呈现出组织领导到位,学习活动扎实、调研开展深入、大讨论热烈的良好局面,圆满完成了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为下一阶段即将开展的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提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分析检查阶段既是巩固和发展学习调研阶段成果的关键,也是解决问题、完善制度的基础,是学习实践活动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要求,检查分析我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状况,进而查找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至关重要。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周密部署、精心实施,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领导,率先垂范

要切实加强对分析检查工作的领导,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和《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切实负起责任,当好表率,只有我们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真正做到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分析过去的工作,敢于触及思想,不回避问题,才能保证分析总结的高质量,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要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党内民主,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做到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带头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把问题找准,带头把解决问题的措施确定实。要坚持边分析总结边改,边查找问题边改,边评议边改,以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先行先试重点工作,用实践项目的实施成果来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三、突出中心,把握重点

以领导班子名义起草好我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是分析检查阶段的中心任务。分析总结得是否“准”,是否“深”,决定着解决问题、完善制度的方向和力度,决定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只有把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状况分析清楚,才能进一步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动力;只有把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找准,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只有把主客观原因弄清,才能为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只有把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好,才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规律,提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目标和重要举措。因此,高标准高质量写好分析检查报告至关重要。认真严肃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是写好分析检查报告的基础。领导班子成员要在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谈心交心活动的基础上,认真进行自我检查,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对照检查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存在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尤其是主观原因,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负责,敢于问责。要严把发言材料质量关,做到“四不上会”即“问题找不准不上会,原因分析不透不上会,整改措施不实不上会,努力方向不明不上会”。与此同时,我们要抓好以下三个重点环节,确保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一是集思广益,认真分析总结;二是实事求是通报分析总结情况;三是心平气和接受群众评议。

第9篇: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范文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认真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根据《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在市委学习实践办和第四监督指导组正确指导下,高标准启动、严要求推进、高质量落实,呈现出组织领导到位,学习活动扎实、调研开展深入、大讨论热烈的良好局面,圆满完成了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为下一阶段即将开展的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提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分析检查阶段既是巩固和发展学习调研阶段成果的关键,也是解决问题、完善制度的基础,是学习实践活动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要求,检查分析我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状况,进而查找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至关重要。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周密部署、精心实施,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领导,率先垂范

要切实加强对分析检查工作的领导,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和《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切实负起责任,当好表率,只有我们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真正做到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分析过去的工作,敢于触及思想,不回避问题,才能保证分析总结的高质量,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要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党内民主,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做到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带头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把问题找准,带头把解决问题的措施确定实。要坚持边分析总结边改,边查找问题边改,边评议边改,以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先行先试重点工作,用实践项目的实施成果来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三、突出中心,把握重点

以领导班子名义起草好我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是分析检查阶段的中心任务。分析总结得是否“准”,是否“深”,决定着解决问题、完善制度的方向和力度,决定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只有把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状况分析清楚,才能进一步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动力;只有把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找准,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只有把主客观原因弄清,才能为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只有把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好,才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规律,提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目标和重要举措。因此,高标准高质量写好分析检查报告至关重要。认真严肃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是写好分析检查报告的基础。领导班子成员要在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谈心交心活动的基础上,认真进行自我检查,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对照检查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存在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尤其是主观原因,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负责,敢于问责。要严把发言材料质量关,做到“四不上会”即“问题找不准不上会,原因分析不透不上会,整改措施不实不上会,努力方向不明不上会”。与此同时,我们要抓好以下三个重点环节,确保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一是集思广益,认真分析总结;二是实事求是通报分析总结情况;三是心平气和接受群众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