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主管理实践范文

民主管理实践精选(九篇)

民主管理实践

第1篇:民主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高校;民主管理;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一、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实践意义

大学阶段是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每个大学生都使自己通过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式得以全面的提升,不仅仅是在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方面,更是整体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毕业后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报效祖国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自己的未来谱写更广阔的蓝图。

高等院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以青年学生为主,并且有普遍较高的综合素质。由于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换的高等教育模式。在当今社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的数量逐年有很大幅度的增长,高等教育也已经慢慢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长和成才的必经环节。

现代社会,学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大学生也不只是学校的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这是因为民主建设的日益完善。从某些意义上说,大学生既是大学校园的“主人”,又是大学教育的“主体”。如果能够做到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地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大增强,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对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建议权、决策权等等,培养现代公民素质,借以发挥其智慧和才能。

高校是由于学生的存在而存在的,如果我们没有忘记人才培养这个主要的目的,任何教育资源都将不会失去其本身的价值。因此,大学生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撼动。

二、中美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现状比较

西方国家大学的大学生早已参与了校园的民主管理,并且已经存在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体系。在美国,大学生很早就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参与校园民主管理,这种情况就更为明显。在美国的大多大学中,有许多专门的委员会,他们的成员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美国的高校为学生提供了自我管理的平台,学生参与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生参议院,它对学生事务拥有一定的权限。

在我国,一直在人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的方式是“家长式”的管理。例如:很多大学处理违反纪律的学生,大多数由校领导或者院系领导决定,甚至由辅导员说了算,不管处理决定是否合乎情理,是否真实可靠,受处分的学生都只能被动接受而无处申诉。这种管理的弊端是很难保证处理的公正性与合理性,也有违现代民主与法治精神,不利于大学生民主与法治观念的养成。

三、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相关建议

让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需要有制度来保障,需要高校的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学校建立基本制度。1、建立学生听证制度。这是维护高校学生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有效途径,是实现高校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前提。2、建立学生申诉制度。这是保障高校学生的申诉权,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基本途径之一。3、建立重点部门负责人的学生助理制度。这是拓宽学校与学生的沟通渠道,建立学校与学生之间畅通的信息反馈体系的方式之一。

(二)学校采取保障措施。1、为学生营造参与民主管理的环境。学校应当把学生参与民主管理、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作为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一步,要为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提供平台。教师和学生要树立民主治校的理念,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2、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制定并且实施与学生事务相关的规章制度,要广泛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大部分同学的认可,使规章制度切实可行,使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可以有章可循,保障机制。3、建立民主程序,为学生提供“绿色通道”。建立健全民主程序是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渠道,可使学生代表通过规范且合理的程序反映广大学生的心愿,体现广大学生的意志,代表广大学生的利益,转变学生在管理体制中的从属地位,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参与式管理。

(三)提升学生干部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能力。当代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素质、富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群体,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树立优秀大学生形象,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学生干部方面,应当重视干部选拔、干部培训和干部考核。其中干部选拔,笔者认为最为重要。其方案包含了资格审查、民意调查、笔试、面试、现场答辩和演说投票六个环节,各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能更好地体现班级代表的意向,尊重各个代表的意见。最后一轮的投票也是由学生代表决定,老师没有投票权,让学生们选择出自己心中最合适的学生干部,从而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利益。

大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以及现代高校管理的复杂性决定了学生不可能对学校事务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制度在制订中的科学性和执行中的有效性必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学校应当组织相关的培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道德责任感和民主法制意识得以养成,从而在学校的民主管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综观大学生的权益保障,从国外到国内,谈得最多的还是从法制的角度去维护大学生的权益。但笔者认为,从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法制建设情况以及中国的传统观念影响等诸多因素考虑,单从某一个方面去维护大学生的权益,还是难以真正实现的。想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到高校的民主管理中来,还是任重而道远的。大学生权益保障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三管齐下,才有可能实现从结构管理向开放管理、从少数管理者向全员管理、从单向管理向多元管理的转变,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桂荣;构建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2]林坚;浅谈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3]王霞;利用校园网络推进校务公开[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3,(4).

第2篇:民主管理实践范文

摘 要 矿务公开是新形势下煤炭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和载体,对于增强企业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谐劳动关系,推进企业发展,促进干部廉政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意义。本文根据矿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实践,谈了一下自己的认识思考。

关键词 矿务公开 民主管理 实践 思考

一、落实责任、健全组织,保障矿务公开工作的正常进行

净石沟煤矿入组华煤集团十年来,矿井的生产工艺、设备得到了更新改造,职工作业环境改善了,全新的调度室指挥中心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着有效地安全保障,矿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对促进矿区改革、发展和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按照集团公司要求,我们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条例》、《矿务、队务、班务公开实施细则》、《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规定》等民主管理制度,形成了“分级负责、分层运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公开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二、明确内容、扩展形式,创新矿务公开工作新方法

在公开内容上,注重突出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职工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问题,坚持每月对干部职工工资、车辆使用、业务招待费、养老保险、职工房水电费收缴情况等职工最关心的项目进行公开,确保矿务公开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全面性,达到职工群众的满意。

在公开形式上,注重发挥职代会基本载体的作用,做到重大问题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同时采取召开会议、利用公开栏、广播、闭路电视、净矿简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坚持动态和静态公开相结合。

三、巩固成果、延伸触角,区队队务公开规范运作

一是加强区队队务公开制度建设,积极推行“五通过、十公开、四参与、五监督”制度。“五通过、十公开、四参与、五监督”制度的实施,增强了职工民主意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区队民主管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收到了较好效果。

二是结合实际,突出阶段性重点。根据各个时期不同特点和重点,我们把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区队重大决策,干部廉政建设等作为队务公开的重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公开,坚持做到公开内容真实可信,公开准确及时。

三是建立健全制约监督机制。结合实际,每月对区队的工资发放、自用资金支出情况、选优树模、职工扣罚款、材料领用等情况进行检查,并把检查结果及时在公开栏进行公开,还制定了“公开前审查、公开中监督、公开后复查”制度。

四、完善 “三级”网络,形成完整的运作体系

三级网络就是矿、区队、班组矿务公开网络。三级网络的建立,使内容细化归类,针对公开内容的不同特点和性质,区别对待,分层公开。把公开的重点放在重大决策的酝酿及出台方面,做到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决策、民主管理,防止和减少决策失误。区队坚持“三公开、三上墙、一审查”制度,加强月季监督检查,切实作好区队事务的公开。班组坚持把生产任务的完成、收入支出、工资奖金分配等情况作为公开的重点。

五、坚持职代会主渠道作用,使矿务公开工作更加完善

职代会是企业民主管理的主渠道,矿务公开是职代会民主管理的补充和完善。我们坚持每年按时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重视落实职代会的审议讨论通过权,职工对企业事务的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我们不仅按程序开好职工代表大会,还注重发挥职代会各专门委员会在职代会闭会期间的作用。

六、对矿务公开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职工群众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职工群众的权益,关心职工群众的生活,把职工群众对矿务公开工作的满意度作为矿务公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职工群众民主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才能形成风清气正、人心思进、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才能不断激发职工群众的工作热情。

二是必须与党务公开相融合,纳入矿的重要议事日程。党务公开与矿务公开工作是有机的统一体,必须要党委、行政、工会三方相融互动,相辅相成。各单位的党政领导是党务、矿务公开工作的决策者、设计者、倡导者、推进者,只有把公开工作纳入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党政领导认识到位,扎实工作,才能推动公开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第3篇:民主管理实践范文

党的十七大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升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和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方面,要求从多方面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使之成为民政工作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努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以解决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深化村务公开内容,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村务公开的内容事关群众的知情权,是不断深化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深化村务公开内容,一是要坚持以财务公开为重点,不断丰富村务公开的内容。按照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协调小组下发的《村务公开指导目录》中编制的项目,做好政务、事务、财务的公开工作,公开各级党委政府支农惠农政策,国家其他补贴农民、资助村集体的政策落以及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策的事项等。公开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村集体经济所得收入及使用、村干部报酬、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处置情况,村集体债权债务、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以及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项目、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资金及其使用情况等事项。公开公共事务、社会公益事业办理情况,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有关事项办理情况等事项。二是及时的、不折不扣的把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及发放到村到户的补贴资金和物资,及时纳入村务公开的内容,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把社会各界支农的资金和项目,纳入村务公开的内容。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一些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将会以多种方式联系村庄和农户,将会有更多的资金、物资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这些也应当纳入村务公开的范围,为农民群众所了解。四是要把村民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纳入村务公开的内容。特别是要把村内公益事业的办理纳入村务公开的内容,接受群众的监督。

以保障全体村民共同参与村务决策为出发点,规范民主决策运转机制,落实农民群众的决策权。去年,市里下发的《村级民主决策办法》,已将村级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程序、执行等程序作了明确规定。一事一议是实行民主决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完善“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决策制度,把握三个环节。一是所“议”之事符合大多数农民群众的意愿。无论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兴办集体经济项目,还是村容村貌规划、整治,兴办公益事业,都尊重群众意愿。把村集体的土地承包和租赁、集体企业改制、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村干部报酬、村庄建设等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事项,真正纳入村民议事范围,不能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二是实现群众真正“议”事。按照文件规定的关于村级事务决策程序进行,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按大多数人的意见办理。大多数群众不赞成的事情缓办或不办;办好事、办实事,要由群众说了算,不能搞强迫命令;对违反村级民主决策程序规定,造成损失的依法依政策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三是“议”事之后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要接受群众监督。办理具体事务的村干部还要接受村民民主评议,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是否合格的标准。

以维护村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重点,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农民群众的参与权。一是在巩固村务公开栏形式的基础上,深化村务质询制度,积极推行村民点题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完善“三三三四”村务公开模式。二是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审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实行村务公开答疑纠错的监督制度,保证村务公开及时便捷、全面真实。三是建立和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组织全体村民结合实际讨论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细化村干部的职责、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村级各类组织的职责、工作程序及相互关系,对经济管理、社会治安、移风易俗、计划生育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用制度规范村干部和村民的行为,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四是加大各项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力度,保障村级议事、监督组织能够切实履行职责,保障农民群众享有的基本管理权利。引导农民群众不仅要积极参与村级重大事务、热点事务的管理,也要积极参与一般事务的管理,加强对村级公益事业的管理。健全农民群众参与管理的职责与权利,使农民群众在管理村级事务中有责有权,保障农民群众能真正参与民主管理。

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为着力点,强化民主监督机制,落实农民群众的监督权。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审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实行村务公开答疑纠错的监督制度,保证村务公开及时便捷、全 面真实。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推进村级事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完善市、乡、村三级监督机制。完善市、乡两级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制度。重点审计村集体土地征用、村集体经济、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府发放到村到户的各项补贴资金和物资等事项,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公布。建立健全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切实把村“两委”成员、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以及享受由村民或集体承担误工补贴(工资)的其他村务管理人员纳入考评对象。坚持每年进行一次,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村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评议结果要与村干部的使用和补贴标准直接挂钩。对初次评议不合格的村干部,帮助其及时进行整改,对连续两年评议不合格的,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要大力宣传、鼓励和表彰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干部,切实维护和保障村干部的合法权益。对在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中违反程序,以及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村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弄虚作假、侵犯农民民利的干部,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及时提出批评并要求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是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的,按党内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是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的,依法予以罢免。

第4篇:民主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 基层民主管理 探索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2.93 文献标识码:A

1基层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1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和误区

当前职工和部分领导对民主管理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基层民主管理工作不好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与生产经营相结合;二是认为民主管理工作没有实际效果,这种管理形式对单位的生产经营作用不大;三是认为民主管理会使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权限受到限制,不利于工作高效运作。

1.2民管会的内容单一,质量普遍不高

民管会是我厂日常民主管理的主要载体,如何丰富内容、提高质量,将民管会引向深入,让民管会真正成为每个职工参政议政的最有效场所?这一直是值得我们基层单位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1.3在素质上,有待提高

部分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政治素质和知识结构与民主管理活动的发展不适应,一方面缺乏参政议政的意识,对参与民主管理意识不强,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部分职工对新业务、新技能 、新知识了解掌握得不够,在参与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就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

2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2.1更新观念,提高基层民主管理认识

坚持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更新观念。一是民主管理,是依靠职工搞好企业的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搞好单位生产经营工作的巨大优势和力量源泉。二是基层民主管理,是建立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需要。民主渠道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单位劳动关系是是否正常,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矛盾,而基层民主管理就是解决不让这种矛盾能量积聚、释放,严重影响单位生产经营工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因此部分职工干部对民主管理认识要提高,观念要更新,认识误区要解除,才能清晰地意识到基层民主管理是对单位生产经营工作起到推动和保驾护航的作用,从而扎扎实实地将基层民主管理和生产经营工作紧密相结合,进一步推动基层民主管理工作。

2.2围绕中心,深化基层民主管理内涵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基层民主管理的根本所在,离开了中心工作,基层民主管理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厂紧密围绕“水电安全生产、经营创效”为中心,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单位效益和职工利益的“双赢”目标,深化基层民主管理内涵。主要注重三个方面结合:一是民主管理与劳动竞赛相结合。将民主管理融入单位开展的“班组建设竞赛”、“创新创效竞赛”、“节能减排竞赛”、争当“工人先锋号”等活动当中,以调动广大职工攻坚克难,开源节流,减少成本支出等,并努力扩大这些活动的幅射面,将活动触角延伸至班组、每名职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切实发挥广大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主动性。二是民主管理与以“围绕生产经营”开展的职工技术创新、专题合理化建议活动相结合。各基层单位工会应针对生产经营上的难点、重点,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活动,同时将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采纳率和奖励相结合,激励了职工进行技术创新、提建议的积极性。三是将民主管理与提升队伍素质结合。民主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职工素质高低关系到民主管理质量。因此,基层单位要加强干部职工政治理论水平、业务技术水平、个人道德修养、分析识别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并随时了解和掌握本单位生产经营情况和职工工作、生活状况等,以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基层民主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第5篇:民主管理实践范文

一、供电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意义

第一,供电企业实行民主管理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规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客观现实,企业中职工要求实施民主管理的客观要求越来越迫切,这种事实决定了企业实施民主管理不可或缺。第二,供电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企业做出科学的决策。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后,职工可以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职工参与的过程实际就是集思广益的过程,这样就使决策有更多的选择,众中取优。同时,一线的职工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营销管理、优质服务等环节的实际情况都了如指掌,职工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之中有利于弥补决策的缺陷,使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可靠保障。最后,供电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出更大价值。职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零部件,是企业中有价值的人力资源。和谐的劳资关系下,个体才能有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通过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组织职工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增强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与企业凝聚力,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主动性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应重视的问题。

二、民主管理对于电力企业的作用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力。电力企业民主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我国《企业法》《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中明确规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权力的机构。

(一)民主管理对供电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至关重要

电力企业民主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上。供电企业民主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管理能有效地为供电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供电企业想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升级,建立创新型企业,离不开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开展供电企业民主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和企业重大事项公开制度,就是动员、组织职工群众,全体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进行民主监督,能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推动供电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民主管理可促进企业法制化建设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法治进机关,实施民主管理可促进企业的法制化建设,进而使企业适应时代的潮流,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目前为止,我国有《劳动法》《工会法》《企业法》以及《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法规能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让企业的日常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提高企业坚持依法办事,依法治企的能力。因而,完善职工代表会制度,重大事项公开制度、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是确保民主管理工作的落实关键之举。

(三)民主管理能有效地增进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凝聚力是指一个企业在理想、目标、利益高度一致的基础上,企业员工共同行者的坚定信念的粘合力,团结一致的向心力,凝聚智慧的聚合力。供电企业实施民主管理,有利于加大职工间心理相容性,加强彼此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对于稳定职工队伍的情绪,鼓舞企业职工的士气,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实施民主化管理的过程可以有效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凝聚力是企业行为的基本标志,是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凝聚力的大小对企业效益、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完善供电企业民主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文化的内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息息相关。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职工的利益,在企业内部实施民主管理,是完善企业以人为本的基础。企业要围绕职工群众最关心的、最直接的利益来实行民主管理才有利于职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只有解决好维护职工利益这个关键问题,才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学习、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通过大家的努力共同搞好企业工作,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只有每名职工都参与到企业民主管理中来,才能建立有效的企业抵抗风险机制。因此,能否坚持“以人为本”地建立和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二)加强企业的制度建设

首先,供电企业要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认真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的规定,重大事项要及时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按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对于供电企业内部的重大决策、重要的规章制度和职工福利等职工关心的问题,都需要在职工代表大会上通过讨论后实施。其次,供电企业要规范民主评议制度。供电企业领导以及中层干部的评价工作由公司内部职工进行,并将职工代表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评价作为对上级领导考核的参照之一,将民主评价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到基层单位的民主评审中去。再次,完善供电企业重大事务公开制度。最后,完善其民主决策制度。供电企业围绕职工所关心的问题,按照“征求意见,集体决策,及时公开,接受监督”的企业管理原则,突出四个重点,建立更加有效的民主决策制度。

(三)创新管理机制

企业要认真开展民主参与和管理活动。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干部职工投身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供电企业应该坚持民主参与管理和集体研究,不断加强职工的建言献策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重大经济活动,推行企业的招投标制。这是确保企业增效的一项有效途径,也是大力推行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切入点。

四、结语

企业民主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它是一种制度化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且带有一定的文化管理特征。它必须符合“管理科学化”和“人本管理”两种理念,符合“企业发展”和“人的发展”两个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供电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民主管理制度,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赢得广大职工的信任,实现企业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6篇:民主管理实践范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可以用“三个倡导”加以概括: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此内涵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三个层面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党的十总结提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志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提出的中国梦,贯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内在关联: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保证,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所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的指向所在。实现中国梦,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的理论力量,要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它被全国人民群众所掌握,进而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力量。

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中国梦意味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是民营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大型民营企业更是重任在肩。大型民营企业更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和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民营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这就为民营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明了实践方向。民营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具体阐述:

(一)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企业管理的适当与否,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甚至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营企业管理首先应当是一种和谐的管理状态,也就是说,是一种“适当”管理。具体来说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1.其一目标适当。目标适当就是总目标及分解目标适合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为目标管理确定正确目标。适当的目标给企业指出正确方向和阶级性终点, 对企业员工有激励作用。2.其二管理适度。管理适度是艺术, 度的掌握看起来很虚, 实际上很具体, 把握好管理的度,用适度管理保证管理适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营企业管理还应当是遵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原则的一种管理状态,通过这些原则的指导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以此来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

(二) 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文化是民营企业员工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企业文化对于确立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发挥导向作用。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营企业文化应当是一种具有平等、公正、和谐、诚信的文化。成功的民营企业都有一个适合自己企业的独具特色的和谐的企业文化,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是成功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基础和保证。民营企业强调有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 营销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 以抢占制高点和市场份额,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 应是双赢、多赢的竞争, 是和谐竞争。“君子生财取之有道”是中国的古训, 竞争要讲究道德、合情、合理、合法, 在市场竞争中要讲究和谐性, 共进共荣, 促进行业的发展。同时,用以诚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人心,激发群体意识,关乎企业的生命,关乎企业家的成败。更多企业家开始认识到,诚信是企业的生命,和谐是企业的使命。

三、民营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路径

(一)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

制度是根本,是持久的,良好的制度可以使各项好的措施得到长期有效执行。融入企业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有力方式。在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各项制度,使企业制度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同时,制度建设要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操作性、可执行性强,得到广泛认同,切合企业实际,做到企业实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的制度才能得到长久的执行。

在管理创新方面,制度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基础,制度设计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企业管理也会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色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融于管理创新,按照社会主义的要求,推动企业健康科学发展。

(二)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进企业文化建设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民营企业文化的指导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及理念体系,使企业文化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和社会主义的要求,保证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内容丰富、组织健全,是不可多得的融入途径之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首先从在职工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践上要求,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文明,守礼仪、做表率,倡导百善孝先、诚信为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其次要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践行。

第7篇:民主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民办;财经类院校;教学;管理创新;实践

引言

民办财经类院校在最近几年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明显的进步,其教学质量也有所上升。但是在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直影响着其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亟需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民办财经类院校的教学管理创新应克服阻力

民办财经类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的创新中必然会遇到多方面的阻力,其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就是最大的一跨绊脚石。不仅如此,在进行财经类院校教学管理的创新与实践中,教师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管理人员习惯了系部级管理方式,对创新改革等具有抵制心理,这也是影响财经类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中的重要阻力。但是困难是暂时的,一个学院的教学管理要想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创新,系部的教学管理工作也相应的需要创新和调整,这就需要教学管理者们同心同德,同心同力,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管理的创新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民办财经类院校教学管理创新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过于落后

由于民办财经类院校对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并不重视,在教学中长期以传统观念为主导,形成了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这种过分的重视理念教学的管理方式,不利于民办财经类院校对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降低,影响了学生的社会市场岗位竞争力。

2.教学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民办财经类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进行实验室管理的时候混乱不堪、实践教学过程漏洞百出、没有良好的审批制度、评价机制等。在实践教学考核方面也存在严重的欠缺。民办高校过分重视理论课成绩,忽略了实践课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其内部缺乏实践教学管理及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管理质量。

3.人事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实践教学教师一般都不是正式教师,晋职难、加薪难,所以其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比较低。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不高,力量不足。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激增,在扩张过程中,虽然都在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但是高学历、高职称并不等于高水平、高素质。民办高校财经类教师大多是高校直接毕业的学生,没有教学管理与实践经验。在教学管理中不能够做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平衡把握,影响了教学管理的效果与质量。

4.实践实习基地得不到良好的建设

民办财经类院校的实践实习基地受内外因素影响建设状况堪忧,并且该专业设计敏感及核心信息,很多事业单位、企业部门都不愿意接纳学生。加之学校实践教学经费不足、自身实践基地匮乏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实践教学成为走马观花的一种形式。

三、完善民办财经类院校教学管理创新与实践的建议

1.对教学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首先应树立科学的教学管理观念,明确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同等重要性。认识到教学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二者相互独立、相互依存。在进行教学管理中应做到公平公正,提高时间教学的力度,纠正教学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应提高教学管理的经费投入,保证实践教学能够有序的进行。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应做好实践教学软件与硬件教学资源的配制,提高资金投入力度。建议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拟定政策和规章制度时予以充分考虑,从制度上、政策上确保有足够的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并在民办财经类院校资金允许的状况下,提高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提高教学管理效果。

2.教学管理的创新

建立健全教学实践制度。对教学实践工作中的教学规划、规定设计、组织换届、职责分工、实践基地建设等制度进行建立健全、优化设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严格实践教学的考核。根据培养方案编写符合培养目标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制定实践方案和实践指导书安排具体实习任务提出具体要求,给出考核办法。需要建立有专人负责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各个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

3.教学管理实践方法的创新

教师应不断的学习,强化并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兴趣。教学实践目标任务具体化,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模拟、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的,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分层次,错落有序的将教学实践的目标、内容安排到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从而将具体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技能。打造实践型师资队伍。只有打造一支优质的实践型师资队伍,才能够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所以民办院校要基于自身实际状况进行教学实践方法的设计。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职称、高学历又富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不断优化实践教学队伍结构。通过合理定编科学设岗保证人员数量、质量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确保实践教学队伍的稳定。采取多样化方式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建立优质的实践型教学管理队伍。最后应做好校内外的实践基地建设。民办财经类院校可以发挥主场优势,建立财经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除此之外,也可以与校外事业单位及企业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财经知识的实践经验,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运用技能的掌握,培养综合性高素质能力高的优质人才。

四、结束语

在进行民办财经类院校的教学管理与实践中,必须重视创新因素的融合,加快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完善实践教学效果,为高素质综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张素姣张晶阎俊爱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第8篇:民主管理实践范文

公民教育内涵的新发展对其教育手段也提出了新要求,即如何创设民主实践场域,提供给学生参与公民生活的机会。而教学过程贯穿民主原则被认为是提供民主实践的有效方式,即教师与学生都有自由表达权,通过民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使学生能够公开表达和讨论不同观点,形成公平和公正的民主教学氛围[2],且让学生参与到公民教学与学习的策划、实施与评估中去[3]。欧美等国自20世纪末期以来实施的新公民教育正是强调民主教学理念的体现。在英格兰,演讲、讨论、辩论、调查、项目、角色扮演、团队协作(包括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合作)等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共识[4];在美国,人们同样可以看到类似的问题解决方法、资源管理、行动策略、领导力实践、模拟议会等[5];在法国,公民教育的学习计划由对学校规则的关注开始,再转向实际的活动,如学生会代表的选举等。由此,学校以正规的参与民主体系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学概念的机遇[6]。

当然,民主实践的机会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还体现在参与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华盛顿大学国际研究小组通过2003年到2004年对多元民主政体中公民教育的考察发现,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就是:学生应该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区,公民教育要在教给学生关于民主和民主制度的知识的同时,给其提供民主实践的机遇[7]。美国学者Syvertsen,AmyK.,Flanagan,ConstanceA.以及Stout,MichaelD.等通过对80个中小学班级中1670名学生的调查,提出了“公民教育的最优实践方案”,认为公民教育中需要加强三类教育实践活动,分别为:(1)公民能力培养,包括交往技能、民主评议及对政治信息的批判分析;(2)公民参与意识,包括模拟选举、参与选举及替代参与;(3)对公民议题和观点的了解,包括本地问题、青春期问题、公民教育观念、国际问题、争议问题及当前国内事件等[8]。可见,提供民主实践机会,在参与公民生活中培育公民意识是西方国家实施新公民教育的有效路径。

我国“参与式”公民教育运作模式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然而,公民教育由于体现着特定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特征,无法完全效仿,而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合适的“参与式”公民教育模式

在我国学界,对小学公民教育的内涵已有探讨,王凯松认为,现代小学生公民教育应涵盖自由意识的启蒙教育、平等意识的教育、民主意识的启蒙教育、法律信仰教育和环境教育[9]。然而,在理解公民教育目标时,主要还是涵盖在德育范畴中,缺乏现代公民身份理论视野。例如有学者认为,公民教育关键的问题不是提倡什么样的道德理想,而是什么样的道德要求既能够使个体转化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又能够在实践中切实产生这样的转化[10]。公民教育目标隐身于德育目标使基层公民教育实践中存在道德化倾向。例如,南京市鼓楼区南昌路小学认为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耐挫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同情心、公益心等多方面的素养,即是达到了公民教育的目标[11,12],从而影响了对小学公民教育内涵和目标的全面把握。

第9篇:民主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管理会计;本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6)05-0179-01

一、民办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科学。课程设置不科学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课程设置顺序不当。当前民办高校管理会计课程设置顺利不当,为了让学生尽快完成专业课,往往还没有结束基础课程的教学,就开始进入管理会计课程。其二,教学内容重复。当前的管理会计各个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存在重复现象,如《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浪费了大量时间。其三,课时不充足。普通高校为确保管理会计教学质量,一般设置54个学时。而民办高校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大量压缩课程教学课时,将其压缩为48课时。在有限的课时里面,学生对基础理论、方法的学习时间有限,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2.教学方法较落后。当前民办高校在管理会计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落后,有的民办高校甚至还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的方式,忽视对多媒体工具的使用,难以提高教学效率,影响了本科人才的培养。3.实习实践较薄弱。实习实践薄弱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实践教学与社会脱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民办高校没有以实践为导向,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轨,难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和业务能力。其二,实践课教学课时较少。民办高校管理会计理论课课时较长,实践课课时较短,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考核方式较单一。当前民办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中,考核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闭卷考试仍旧是主要的形式,占据着绝大部分的成绩比例。这种考核方式实际上“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能力提升,不关注平时成绩,对学生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民办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对策

1.培养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人员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胜任其岗位。民办高校在培养管理会计本科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当前的企业、事业单位实践中,会计人员处于核心地位,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才能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此,高校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素质课程,并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丰富学生的理论、文化积淀,使其做一名职业道德素质、业务能力兼顾的现代化管理会计人才。2.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设置前导课程。民办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设置必要的前导课程,如《会计学原理》等,打牢学生基础。在此基础上分层次、深度地开设相应课程,循序渐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二,优化教学内容。当前,民办高校管理会计专业相关课程存在内容重复、冗余等情况,为此,民办高校应该对教材进行系统梳理,优化教学内容,重写规划、编写教材,提高教材自主编著能力,以应对不断发展的课程教学实践。其三,确保管理会计课时。民办高校压缩了管理会计课时,降低了教学效果。为此,民办高校应该加以改善,结合普通高校课时设置,确保管理会计教学课时。3.更新课程教学方法。当前民办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影响了学生能力、技能的提高,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了不良影响。为此,民办高校应该更新、丰富课程教学方法,诸如小组合作法、案例法、探究法、素质拓展法等,并根据条件,对教学方法进行组合,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会计能力和综合素质。4.加强实习实践管理。加强实习实践管理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确保实践课程课时。民办高校应该给予实践课程充足的课时,确保其工作顺利进行,并且要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结合在一起。其二,自编实训教材、手册。为提高实践实训的专业性,民办高校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实践实训手册,并组织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5.改善课程考核方式。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管理会计课程考核以封闭卷面考试为主,并且笔试成绩在最终成绩中占据70%~90%的比重。这样的考核方式只能检测出学生的应试能力,不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问题分析、解决能力。为此,民办高校可以将考核一分为二,一部分为理论考核,与传统卷面考试形式相同,将其在最终考核成绩中的比重调整为60%;另一部分为实践考核,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习情况进行评定,这部分考核成绩占最终考核成绩的40%。这样的考核方式及权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结语

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管理会计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民办高校管理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对策,以期对民办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璐.浅谈对管理会计发展的认识[J].品牌,2015(2).

[2]刘英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与模型构建[J].中国商贸,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