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交礼仪与口才培训范文

社交礼仪与口才培训精选(九篇)

社交礼仪与口才培训

第1篇:社交礼仪与口才培训范文

近几年,不仅国内高校对商务礼仪课程的热度直线上升,很多专业例如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商务英语以及金融等专业都相继开设商务礼仪课程,社会上各类企业或政务部门也都兴起了一股培训热潮。例如一些汽车4S店、物业管理公司、企业经营甚至政府公务部门都纷纷要求开展商务礼仪课程培训。笔者拟就商务礼仪课程的社会培训教学作一探索。

一、商务礼仪培训的课程内容选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交往和业务往来中的社交关系日趋重要,这对社交能力和礼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培训的企业人员中,相对人员年龄较大,学历层次较低,学员们对礼仪知识的实用性要求较高。商务礼仪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从个人仪表、服饰礼仪、表情眼神、个人仪态、见面介绍、交谈礼仪、通讯礼仪、拜访迎访、宴请馈赠、位次礼仪到商务出行、会议礼仪、求职礼仪、仪式礼仪等,贯穿于社会交往的每个细节。培训可参考的教材也是琳琅满目,如“十二五规划教材”中的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的《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商务礼仪实务与操作》、吉林大学出版社的《中外实用礼仪》等。在具体给学员培训课程中,建议针对培训群体,选取部分实用性、操作性强的内容,以课件形式浓缩成一个特定的培训教材。

比如,在给政务人员做礼仪培训时,可突出强调政务礼仪与沟通技巧,选取从礼仪概念、特点、体现方式到职业风格的确定与塑造,分仪容仪表礼仪和商务交往礼仪两大部分,具体涵盖迎客指引入座、拜访送别位次等,打造一个高素质的政务人员形象。而在汽车4S店这样一个典型非公企业的商务礼仪培训中,除了基础的仪容仪表礼仪,应该强调个人仪态训练,如基本的站姿、坐姿、蹲姿,以及展厅待客、迎客、以及电话接待礼仪等。笔者曾经在谈及奉茶礼仪中,曾有学员提问:请问怎么递烟呢?学员在接受培训过程中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积极思考探索,所以要求培训内容的选取要针对具体培训群体,结合工作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二、探究商务礼仪培训课程的教学艺术

(一)图片优于文字

社会从业人员时间紧、工作压力大,培训课件中形象直观的图片比大片的文字更能吸引人。比如个人仪表仪态部分,如果使用美观的女士和男士的仪容仪态图片示范,会比口头或文字描述更直观。学员通过对比仪容图片,不自觉地进行自查自纠,谁的衣着不够整洁?谁的妆容过于浓艳?这样既能调动课堂气氛,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演练示范优于讲解

对于操作性礼仪知识,采用互动演练法,使学生亲身实践,激发学员学习的热情。比如,在示范正确的站姿、坐姿时,可让学员自己上台演练,观看的学员批评指正点评,学员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学习长进,纠正不雅行为,促进学员牢固掌握商务礼仪知识。再如,在讲授如何系领带、丝巾中,单凭讲解或者展示,不足以让学员真正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现场示范,学员跟随实践,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到达教学目的。

(三)情景模拟融会贯通

情景剧是商务礼仪课程的一个亮点,也是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将所学的内容编排成短剧,可以将多个知识点衔接,起到加深和巩固知识的作用。在电话礼仪这一部分,笔者通常要求学员两个一组,自己设计一个电话情景自编自演。比如物业公司的培训人员就即兴编排了一个要求解决停水问题的电话。学员现场编剧,表演结束后先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再由教师进行详细的指点。学员都能积极参与,转变主体角色,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还提升了学员的协作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是行为训练的延伸。这种综合性实战模拟演练有助于加深学员对商务礼仪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2篇:社交礼仪与口才培训范文

关键词:旅游服务 礼仪 教学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人际交往中必用的一门艺术,是人们相互沟通的技巧,是心灵美的外化。不少人认为礼仪是与生俱来的,能否知礼、懂礼、用礼跟家长教育密切相关,在学校学的好不好并不重要,也不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面,尤其对于以“技能”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技校更为如此。因此在这种片面认识的影响下,一些学校在教学课程设计上忽略礼仪教学,偏重专业基础课。如我校的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机械加工专业都未开设礼仪课程,而开设了礼仪课程的电子商务与旅游服务专业,也是以饭店服务与管理、旅游英语、导游基础等专业基础课为主。旅游服务行业是非常重视礼仪、礼貌、礼节等行业素质的窗口服务行业,该专业与学校开设的其他专业相比更强调学生礼仪修养的培养,而学校在礼仪教学上的薄弱导致旅游服务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出现礼仪修养不足、行业素质缺乏的问题。不少宾馆饭店、游船、收费站等服务窗口的用人单位不得不对新员工进行岗前礼仪培训,从此可见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与市场就业需求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现就中职技校礼仪教学的重要性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 、 礼仪在服务行业的重要地位和对个人的重要性

1、礼仪是行业成功的金钥匙。

礼仪在服务行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成功的金钥匙。我们要提高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们对礼仪修养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要树立加强旅游服务专业学生的行业素质重要性的认识。那么,什么是礼仪修养?对旅游专业而言,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何在?

礼仪修养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社交目的按照一定的利益规范要求,结合自己实际,在礼仪品质、意识等方面进行的自我锻炼。礼仪修养包含行为修养和思想修养,良好的礼仪是心灵美和行为美的统一 。是乐于助人敬人的行为,是人类最美的高级语言。

我们很难想象在服务行业工作中不懂礼仪、怠慢顾客、不善于与客人沟通,如何能热情周到的为客人服务并令客人满意 。纵观成功的酒店经营,无一不是服务一流,员工彬彬有礼、训练有素、礼仪到位。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温馨的微笑,使客人有 “宾至如归”的感觉;不文明的举止和生硬的、粗暴的、无礼的服务,使客人避之唯恐不及,也难怪业内人士把具备良好的行业礼仪视为企业成功的金钥匙。

2、礼仪是个人美好形象的标志,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

良好的礼仪对个人来说则是成功者的潜在资本,是现代人的处世根本。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今天,人们对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人只有娴熟的专业技术是不够的,仅有高智商,却没有高情商的人是不受欢迎的。社会已向我们发出一个经实践检验后得出的真理──“要学会做事,要先学会做人。”这句良言已成为有识者的共识,现代企业在录用员工时,不仅要观其“才”更要观其“德”,这里所说的“德”就是礼仪修养及思想品德。各行各业都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而旅游服务行业由于工作的服务性性质则对礼仪提出比其它行业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从事这一行业的员工具备较高的行业素质和礼仪修养。旅游服务专业的毕业生只会摆台、斟酒、铺床、炒菜等,而缺乏得体地与客人交往的能力是无法做好本职工作的。因为这一行业是与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的窗口服务行业,窗口服务行业的服务宗旨就是为来宾提供热情周到的优质服务,而不同国籍、不同信仰、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顾客有不同的习惯和礼仪要求,要为顾客提供的优质服务,不具备良好的行业礼仪知识是无法做到的。

好的礼仪如沐浴春风,令人神情爽快;粗鲁的举止如寒风,让人避而远之。在社会上也必将是到处碰壁、寸步难行。正如一位公共关系大师曾经说过:“在世人眼里每一个人的形象如同他所在单位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一样重要,它不仅真实地反映个人的教养、阅历及是否训练有素,而且还准确地体现他所在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所以说,学会做人首先要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提高自身的内蕴与外涵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行为准则。其重要意义绝不亚于掌握外语、电脑、驾驶等热门技术,而对旅游服务专业的学生而言,旅游服务行业用工特点决定了掌握旅游服务行业基本礼仪的意义更为重大,其重要程度绝不亚于诸如导游基础、旅游心理学、餐饮服务、前厅服务和客房服务等专业课。

为此,我们要在思想认识上对礼仪的重要地位应有足够的认识,反映在旅游服务专业教学上则要注重加大加强礼仪课程的教学力度,注重学生礼仪能力的培养。使学校培养出的旅游专业的学生能熟练掌握行业礼仪,成为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二、旅游服务行业用工现状

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技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招生和就业都是看好的,也是开设的诸多专业中较热门的专业之一。又在桂林这个得天独厚,风景甲天下的旅游观光名城中,需要数量众多的旅游服务专业人才。

从供与求的关系上看:数量基本吻合(供略小于求),而“质量”存在一些问题。为数较多的用人单位反映,从学校刚毕业出来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礼仪知识,用人单位反映的问题主要是礼仪行为欠缺,有些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连站姿、坐姿、走姿、迎宾等基本礼仪都做不到位,接待客人时不懂或缺少行业礼貌用语等。具体表现在:

1、客人进店时不主动上前迎接;

2、与客人交流时不会使用问候语;

3、服务员在为客人服务工作时身体靠着桌子;

4、站姿、坐姿、走姿各式各样,不符合礼仪标准,举止随意;

5、有的服务员口无遮拦随意在客人背后指指点点;有的取笑有身体缺陷的客人;

6、有的以貌取人,怠慢客人;

7、有的工作手法不卫生用手触及酒杯杯口、随地吐痰、手指甲内存有污垢;

8、有的上班时互相嘻戏,大声喧哗;

9、有的当着客人的面化妆和打私人电话;

10、为客人服务时表情冷漠缺乏热情,更谈不上微笑服务;

诸如此类的行为不仅使客人反感和不自在,而且直接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声誉和形象。其造成的恶劣后果甚至会使一个企业关门倒闭的严重境地。为此,用人单位对这些员工重新进行最基本的岗前礼仪培训。

三、学校礼仪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

1、 教学形式单一

礼仪知识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这个特点决定了礼仪课的教学不能死搬教条、按部就班,而应生动灵活、寓教于乐,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倡快乐教学,快乐学习。但现在的礼仪教学多为教师课堂讲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削弱了教学质量与效果。“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单一,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感,精神懈怠,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授的内容无法在学生中产生共鸣与回应,教学效果较差,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礼仪教学的需要。

礼仪课程教学的设计思路要根据贯穿课内课外、贴近专业特点的原则。第一,课堂模拟分组练习、讨论、演示、播放影视片等方式创造条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育和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第二,课外实践――理解与体验。课外实践是礼仪课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通过组建义务礼仪服务队进行课外实践,使学生克服胆怯羞涩的心理。第三,社会实践――知识拓展。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参加相关礼仪服务的实践活动。

2、专业师资缺乏

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多是由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没有经过专门的礼仪培训,对礼仪知识的获取大多是通过自学,对礼仪的认识停留在一个相对较浅的层面。因此,教学比较随意,内容缺乏系统性,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缺乏对学生学习礼仪目的的正确引导,由此使学生形成了“礼仪就是规范言行举止、讲究穿衣戴帽 ”的肤浅认知。礼仪教学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但很多礼仪课程的教师自身不修边幅,说话做事缺乏技巧,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进行多渠道、大力度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为了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教育,学校应不断整合资源,为礼仪课程教学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大礼仪教师培养力度,投入资金,允许符合条件的教师接受专门的礼仪培训,建立一支懂理论、会实训的优秀的礼仪课程教师队伍。通过多渠道、大力度的培养,提升了礼仪课教师的业务素质,为高质量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学生内涵培养

礼仪不仅仅是指人的得体举止和谈吐,它还有更深刻的内涵,即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常言道:“言为心声”。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不能理解某件事就很难在行动上去主动地做这件事情。当然就不能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地表现出得体的行为举止。相反,有良好思想修养的人他的行为举止会自然流露出高雅、大方、得体的气质。所以,具有良好的礼仪先具有美的思想和美的心灵,后具有得体的举止和美丽的外表。

心灵美是行为美的基础,思想修养是行为修养的关键,我们不能强迫一个人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而是要从思想上提高他的认识,使他知道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去做去学礼仪。这样一来才能理解礼仪的精髓,才能学好礼仪。而一个人良好的思想素养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磨练的过程,良好的礼仪形成不是一蹴而成的,徒有外表是不够的,要从内心到外表的统一,才是美的最高境界。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校教育一个重要的不容忽视的环节。而思想品德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不是简单一个站姿或坐姿标不标准来衡量的。如上所述,思想品德修养和行为修养是礼仪修养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要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才是礼仪修养的最佳境界。

为此,学校不仅在礼仪课教学上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在其他专业课教学中要注意渗透素质教育的有机内容,学校的各项活动都应贯穿渗透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的认识,树立做一个有修养、讲文明、知书达理的人。

参考文献:

[1]旅游专业教学中学生服务意识培养模式研究[J] 赵春艳,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第3篇:社交礼仪与口才培训范文

[关键词]情感体验;语境;思维;礼仪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2-0123-03

中国现代秘书学科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而生,从秘书科学本身的性质来看,“综合性”与“应用性”是其本质属性,“综合性”不仅意味着秘书科学本身是极为典型的交叉学科,需要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更意味着从业者所面临的职业管理境域是多维的;而“应用性”则说明秘书科学是侧重实践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系列的社会活动灵活地开展和实施工作。如此复杂的工作性质,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而口才学乃是“探讨和研究人们在社会交际活动中口语表达规律的人文学科”,它旨在培养学生对语用环境的理性分析能力,对交际对象敏锐的判断能力,以及巧妙恰切的表意能力。对此,本文将立足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来探讨口才学教学模式及方法。

一、以经典文本的诵读、演绎作为激感体验的载体

受现代成功学的影响,人们多看到“口语交际的效果和经济效益直接相关”,因此口才学教学过多仰仗于具有理性意义的实践技巧传授,而忽略了语言乃是文化思维的体现这一根本要义。这使得口才学教学看似面向实践,但却只关注到社会生活的表象,很难让学生能够养成自如灵活地应对各种语言环境的能力。事实上,语言能力的获得仅依赖技巧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它的习得是“对象、行为和心智模式三者之间的互动联系”,“作为习惯,心智模式是在一定的思想的模式下,通过特定关联的不断重复所形成的。当人们经历了相同的外部限制或规律性之后,他们就可能发展出相似的心智模式,从而使其在一个特定类型的情势下,会对特定的对象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换言之,唯有深入探究语言背后的思想模式和文化力量,才能达成对对象的客观认知,使得沟通得以可能。

在中国,儒家文化乃是其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学说对现代中国文化体系的构建影响巨大。李泽厚认为,在儒家文化中,情被看作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礼记・礼运》中曾明确指出:“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这种不可以传授的方式获得的情感乃是中国文化滋养下所显现的心理本体,因此了解中国人情感体验方式,能够更好地进行语用沟通。经典的古典及现代文学作品较好地传达了中国文化中的审美品格和情感经验方式,通过对经典文本的诵读、评价乃至戏剧化的演绎有助于学生较好的理解传统深处潜藏的特殊的中国文化心理经验。

首先,通过对经典文本的朗诵演绎训练,来带动学生对言语情感控制的掌握。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换言之,通过这种富有意味的声音传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综合体验,这是驱使学生用心来理解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人类共通情感的前提。唯有理解这样的情感经验,才有可能将此化入自己的情感结构中予以再现,从而使之能够在交际的过程中达到对类似情感方式的理解。这种理解一旦在言语表达中沉淀,就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来传达。例如表达对他人的敬意时,可用停顿来表重音强调,语速较慢。表达豪迈的激情时,可用提高音量的方式表重音强调,语速较快。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应多通过文本朗诵的停顿、连接的训练,轻重音的区别运用,以及语速与语调的控制等方面的练习,来让学生揣摩日常会话交际中情感强调的表达技巧。

其次,在能够完全再现文本的情感的前提之下,启发学生将作品中所展现的情感与日常生活经验紧密相连。中国的艺术精神与西方的艺术思维有很大的区别,西方是主客二元的艺术路径,理性与感性、主体与客体,艺术与生活是泾渭分明的;而中国的艺术精神根植于天人合一的一元话语,它的艺术精神和创作主体的生活情景紧密不分的。因此对经典作品的评价与体悟是应该将之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特别应该重视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例如对屈原《离骚》的评价多从屈原远大的政治理想与其所遭受的政治迫害而生的忧愤之情出发,对其的理解又可以“现量化”于当下的办公室语境中来予以阐发,例如李敬泽的《办公室里的屈原》则是较好的可以依托的比对范本。

最后,鼓励学生将之改写成可以现场演绎的情景剧本,支持他们将其注入现代性文化语境的理解,实现对传统文化源流的多角度创新。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表演方式不同于电影或者传统戏剧的表现方式,后者是要隐匿自我,完全投入到角色的情感体验中去。而口才课程中的情景演绎,是在领会传统中国文化情感的前提下,加入学生们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切身体验,通过口头语言以及态势语的综合表演,将自己对这种情感的现代体验完全再现出来。

以经典文本的诵读、演绎作为学生激感体验的载体,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经典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情感结晶来领会中华民族氤氲的文化精神,并将之现实化到具体的工作语境中,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情境中的人情世态的分析,另一方面,通过表演技巧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更生动,更有情趣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想,达成与他人有效地沟通。

二、以思维训练作为对语境理性认知的保障

思维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自身所处的文化及社会语境对交际主体的要求,理性地思考拟解决问题的关键,最终达成清晰、准确且恰当的表意效果。传统的观点认为,秘书的工作只是上传下达,因此就事论事的来进行言语沟通即可。这种误读其实是遮蔽了秘书工作的综合性特点,忽略了秘书工作场域的交叉特点(即需要向领导汇报工作状况,又需要向同事传达指示)。面对复杂多元的工作情境,理性地分析交际语境的特点,判断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口才学的教学中,对以上能力的培养,就通过创设话题及语境的思维训练得以展开,常见的思维训练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类比思维方式的训练。“类比思维是跨越多种思维形式的一种综合的思维方式”,其间涉及的心理机制有:感悟、推理、判断。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相似事物的类比、对照,进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言语表达。对此,我们可以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训练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具有相似外形特征的事物让学生进行类比观察:比如要求学生找出“鸟――飞机”,“鱼骨――针”二者在外形特征上的相似之处,根据以上事物相似的特征编成一段故事,并对此发表看法。经过这种基础的训练之后,可进入第二阶段的理性认知训练,要求学生找出事物内部理性的规律进行比对和思考,并且将之外化为语言:比如:网络在给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限制人的自然行动空间;金钱具有较强的购买力的同时,但是也会禁锢人的情感生活。这两者均在探讨:如果对人所创造出来的“物”认知不当,“物”会从工具变成奴役人的主人,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找到“物”从工具变成人生活的主宰的逻辑演进路径。

第二、发散思维方式的训练。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发散思维定义为:“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式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这样的思维训练并不预设某个现成的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判断问题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发散型思维的训练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更为巧妙地化解实际生活经验中的难题,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灵活地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比如在拜访与接待的语言技巧训练过程中,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当你受到主人盛情地递茶,却发现茶杯中有一根头发。你如何巧妙地化解尴尬,避免饮用不太卫生的茶水呢?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即可以看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委婉表意的语用技巧。

第三、应变思维方式的训练。“应变思维的能力是指能以不同的类别和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从某一个思想转换到另一个思想,或是以一种新的方法去看一种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旨在训练学生在充分分析交际语境的前提下,不墨守成规,圆通地处理实际问题。对此,要训练学生捕捉话语机锋的能力,在微妙的细节变化处能随时调整,并积极应对的能力。比如求职者在应聘过程中,对方提出应聘者并非所需专业,因此可能失去面试机遇。求职者应看到既然已经通知面试该岗位,就说明应聘者已经对自己产生了意向,就应积极介绍自己的优势所在,扭转局面。另外,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窘迫境遇时,应该控制心态,恰当处理。丘吉尔在面对选民提问时,就曾接受过写有“笨蛋”的提问纸条,此时的丘吉尔既不能对此问题置之不理,又不能怒形于色。在充分分析当前语境的前提下,他幽默地说这张纸条只有署名,却忘记写问题了,轻松地化解了尴尬的境遇。

综上,对思维能力的训练的目的最终是使学生能够较清醒地认识解决问题的关节点,通过理性的分析语境,判断推理问题发展的趋势,最终以恰切的语言表达化解危机,缓解矛盾。

三、以礼仪规范训练作为沟通的桥梁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达对他人尊重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这样一种行为规范最先体现在人际沟通中。而秘书工作又多在社交场合中发生,讲究言谈的礼仪规范是秘书与交际对象“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开展工作、建立友谊、增进了解”的剂。因此对秘书学专业口才学的训练,尤其不应忽视礼仪规范的训练。这里的礼仪规范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言谈用语的礼仪规范训练,态势语礼仪规范训练,以及表意恰切的规范训练。

首先,将情境交际训练与言谈用语之礼仪规范的训练结合起来。“在交谈中多使用礼貌用语,是博得他人好感与体谅的最为简单易行的做法。”因此,在社交语言训练的相关章节中,除了训练学生对情境理性认知,更应让学生注重寒暄语的规范训练。例如,在拜访和接待的语言技巧训练中:见面招呼,就要习惯说“您好”;需要先行离开,说“失陪”;请人勿送,要说“留步”等等。

其次,将情境的交际训练与优雅的态势语训练结合起来。态势语是有声语言的辅助语言,既可以展示交际者的风度,又能够起到强化表达的作用。例如,在晤谈语言技巧训练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自如地展开话题,达成交际目的语言能力,还应要求学生注意坐姿(男女的坐姿不同,要分别训练)、站姿、手势语言等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先通过理论讲解,教师展示来掌握正确恰当的态势语,然后通过情景展示的方式予以巩固,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情景交际中不合乎礼仪的态势语,及时纠正,并达到训练的目的。

第4篇:社交礼仪与口才培训范文

关键词:旅游礼仪;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2文献标识码:A

实践教学是指教学活动中,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和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体验和学习。从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来看,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一定的旅游礼仪知识更具有特殊的意义。旅游礼仪实践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既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人际交往和旅游工作的基本礼仪规范。

一、旅游礼仪实践课程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重要意义

(一)强化学生的文明行为,提高个人素质。礼仪是社会交往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中互相尊重、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文明行为。礼仪教育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文明行为、塑造整体形象、提高个人素质。良好的礼仪修养是个人整体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针对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教会学生良好的站姿、坐姿、走姿、蹲姿,恰当的眼神与微笑,规范、标准的手势等,可使学生不断提高个人的情操修养,完善人格,努力朝着高素质的人才目标奋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礼仪具有教育和约束功能,客观上起着榜样的作用,能够无声地影响、教育周围的人们,尤其是对于各种不良的行为和习惯,礼仪有一种劝阻和约束的力量。礼仪以社会道德为底蕴,是社会道德的外在化,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人们放纵、傲慢等无礼行为。因此,旅游礼仪课程是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授旅游礼仪课程,使学生学会知书达理、遵守职业道德、维护社会公德。此外,加强礼仪教育,提高行业礼貌语言运用方面的礼仪修养,是提高我国旅游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礼仪是一种美,礼仪可以美化个人、善化社会,通过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使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改善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是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的关键。

(三)培养学生实际表达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礼仪作为一种规范和程序,对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起着固定、维护和调节的作用。人们通过礼仪调节生活、建立友谊、交流感情、融洽关系等,相互间建立起友好和信任,进而形成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礼仪实践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和亲身体验,把自己所学知识在言谈、举止行为等形式中表达出来,培养了实际表达能力。可见,礼仪是桥梁和纽带,通过遵循相互尊重、真诚、宽容、平等、守信等原则,能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际交往的成功。

二、旅游礼仪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原则

(一)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特色。实践性课程与理论性课程的区别在于把原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转变;由“教师讲授为主的结论式学习”向“学生活动为主的过程式学习”转变。旅游礼仪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实践教学特色。在实践教学中,增加一些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一方面要求在传授具体理论知识时以讲授为主;另一方面涉及到技能、具体实践时则既要有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还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中的师生互动情感关系是学生最终取得学业成功、教师最终实现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挚的感情,可以激发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帮助学生更快的成长。教师在旅游礼仪授课的过程中,若使用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厌倦、乏味,更不用说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相反,如果教师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互动式教学方法导入课堂,充分利用教学课件及教学光盘等先进教学技术,使课程内容更加系统、丰富,则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教学与实践考核方式相结合。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是最具特色的一个环节,而实践环节考核则是检验旅游礼仪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它具有评价、反馈和导向功能。在实践环节考核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直观地掌握教学效果,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考核信息的反馈,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不足并及时纠正。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使学生高效率地将所学知识运用恰当,对传统的笔试考试制度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制定一套完整的礼仪实践考试制度,贯彻实践教学与实践考核方式相结合的考试制度。

三、旅游礼仪课程实践环节成绩考核体系的建立

在考核准备中,教师要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确定考核要素,在此基础上设定考核指标,各指标的设定既要保证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然后按照各考核指标打分,将各项指标的得分进行加总,最终得出该学生的实践成绩。在考核过程中,采取学生从教师制作的题卡中任意抽取,实践环节成绩占总成绩的50%,考核组织形式为一对一考核,考核地点为礼仪训练大厅。(表1)

四、旅游礼仪实践教学培养方式研究

(一)基本技能训练。旅游礼仪课程的基本技能训练可以利用礼仪训练室,通过分组进行讲授、示范和练习,在进行各种训练的时候,可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以减轻疲劳,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纠正、共同提高。

举止礼仪主要包括站姿、坐姿、走姿、蹲姿等。基本站姿可采取学生(身高基本相近)背靠背站立、靠墙站立、列队站立等方法训练;坐姿包括入座、起座和常见坐姿训练;走姿训练要注意步位、步速和步幅等要点;蹲姿训练具体要求是直腰下蹲、弯腰拾物和直腰站起,主要包括三种蹲姿:高低式、单膝点地式和交叉式,同时要注意各种不正确的蹲姿:弯腰撅臀、平行下蹲、下蹲过快、过近以及蹲歇等。

各种手势语、目光语和微笑语的训练。手势是人们交往时不可缺少的动作,手势语主要包括请的手势、介绍的手势、指示方向、鼓掌、举手致意以及举手告别等。目光语要注意不同种类注视的注视位置:公务注视、社交注视以及亲密注视。微笑语训练要掌握微笑要领,可采用情绪记忆法进行训练。情绪记忆法是借鉴演员的一些训练方法,就是将生活中的某些事件所产生的某些情感储存在记忆中,当需要这种情感时,回忆起当时的事件,就会产生出所需要的情感。也可借助一些字词发音时的口型,我们默念一些字词而形成的口型,正好是微笑的最佳口型。

(二)多媒体教学培养方式。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在高校旅游礼仪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顺应了实践性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适时的插入图像、声音、动画,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学生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多感官刺激作用,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如在讲授各种举止礼仪训练时,可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片断,然后在礼仪训练室进行练习。又如服饰礼仪中的领带打法,可通过光碟的形式分步向学生演示,学生们边看边学,这样记忆非常深刻。

(三)讨论式教学培养方式。为了使学生能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综合素质,讨论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根据所学礼仪内容展开课堂辩论和讨论,引导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课上组织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这一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而且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四)情景模拟式教学培养方式。情景模拟式教学,是指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受教育者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在旅游礼仪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模拟式教学,在教学中创造生动、形象、具体的模拟情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礼仪规范。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模拟日常交往礼仪中的见面礼场景,以及各种旅游服务礼仪大赛、演讲比赛、礼仪短剧表演赛等,能够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实际感受,使学生在模拟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五、结语

第5篇:社交礼仪与口才培训范文

六朝时期文化多元兴盛,童蒙教育也极为兴盛,涌现出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蒙养教材。一般我们提及古代蒙养教材,言必称“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而《千字文》就诞生于六朝时期,同一时期的《开蒙要训》也对当时的童蒙教育、儿童的品德的培养与塑造产生了深远的教育影响。

我们试着透过六朝的文明礼仪教育,探讨六朝时期的儿童礼仪规范,包括基本生活规范如何形成,家庭内部有哪些伦理要求,以及如何预热进行社会交往和互动。对这些文明礼仪教育思想进行梳理的同时,能合理发扬和继承优良的礼仪教育思想,以对当今儿童礼仪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六朝儿童礼仪关乎个人的道德修养

修身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学》中指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我修养的道德发展路线,认为修身和自我修养的提升是道德发展的关键环节。实际上各朝各代的儿童教育都非常重视修己立身,六朝时期的儿童礼仪教育也是如此,包含了丰富的修身思想。

《千字文》中就蕴含着丰富的修身思想,如“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等,这些要义的基本意思就是,男女要有不同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女性要梳理贞洁的妇道观,而男性则应该效仿贤良之人。还有知道自己的缺点要及时改正,如果有能力办成一些事情一样要竭尽全力。不要随便去议论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不要过于仰仗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就不思进取。又比如“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意思是说,养成了好的道德,就有好的名声;形体端庄了,仪表就正直了一样。“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要保持内心清静平定,情绪就会安逸舒适,心为外物所动,精神就会疲惫困倦。保持自己天生的善性,愿望就可以得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善性就会转移改变。《千字文》本是一千个字的识字书,但因为涵盖了一些德育诉求,且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所以儿童在进行识字学习的同时,也受到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熏陶和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道德水平。

二、六朝儿童礼仪在于基本生活规范

古代的儿童礼仪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基本生活规范和生活礼节。可以这么说,古代的蒙养教材有两大功用:一个是道德教育的培养和塑造,另一个就是生活规范的养成和培养。《开蒙要训》是六朝马仁寿所著,是六朝时期重要的儿童教育课本,主要涉及日常生活的实用性用字,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以视为六朝时期底层儿童读书学习的重要的学习起点。《开蒙要训》中归纳了起居卧室、女红服饰、器用饮食、库仓宅舍等方面的要求。这就涉及了基本的生活行为规范,如“帷帐床榻,毡褥威仪。屏风倚鄣,幔幕悬垂。”等体现了对于生活起居卧室的整洁、规矩的基本生活规范。还有一些生活用具的摆放、布置等,所以好的礼节也是从生活的细节中逐步培养的。《千字文》中也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细节和生活规范,如“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就是说,穿着要整齐端庄,平时仪态要从容,高瞻远瞩。“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就是说平时的饭菜,要适合口味,让人吃得饱。饱的时候自然满足于大鱼大肉,饿的时候应当满足于粗菜淡饭。

朱熹在《童蒙须知》中指出,儿童礼仪养成的一般顺序,就是从衣服冠履、 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字等生活礼仪和规范的养成中起步,在日常生活的洒扫应对中涵养德行、培养习惯。

三、六朝儿童礼仪关乎家庭伦理思想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其伦理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六朝也是十分重视儿童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六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儿童教材就是《千字文》,其中关于家庭伦理思想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如“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地、水、风、火”,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仁、义、礼、智、信”。诚敬地想着父母的养育之恩,哪里还敢毁坏损伤自己的身体发肤?还有“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说的就是奉养父亲,侍奉君主,要严肃而恭敬。孝顺父母应当竭尽全力,忠于君主要不惜献出生命。孝道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又比如“上和下睦、夫唱妇随。”说的是上下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这些都体现了六朝时期,人们试图向儿童传达的家庭伦理:家庭要和睦相处,安定团结,夫妇要一唱一随;儿童在外要听从师长教诲,在家要谨遵母亲的教导;对待长辈要尊敬有礼,同辈间则应相亲相爱,做到和睦共处等。这些儿童教材,主要教导儿童在家庭内恪守家庭伦理道德、恪守孝道以及日常生活中接人待物之道, 用浅显易懂的话语影响儿童、启示儿童。

四、六朝儿童礼仪涉及社会交往教育思想

社会交往是人类重要的存在方式。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交往之中,与人互动,打交道是必不可少的交往环节。儿童“智识未开”,与人交往基本出自自身本能,需要相应地教导和指引。六朝的儿童教材中,也有大量与人交往等处世的礼仪思想,指导儿童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上的相应要求。《千字文》中,“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与志趣相投的人结交,在才能和品行上互相劝谏、互相告勉。要保持纯洁的天性,坚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常怀仁义慈爱之心,不弃正义廉洁之德。又如《千字文》中,提出“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也指出了相应的处事原则,听人说话要审察其中的道理,看人容貌要看出他们的心情。 要给人家留下正确高明的忠告或建议,勉励别人谨慎小心地处世立身。

六朝时期的儿童教育思想内容非常丰富,礼仪教育也涉及多个方面,伴随着著名的蒙学经典《千字文》的问世和传播,产生了深远的教育影响。六朝时期的儿童礼仪除了上述的个人修身、社会交往、生活规范以及家庭伦理之外,还有为学惜时等思想。当然这些脍炙人口的教材之中,还有一些相对落后的封建思想和封建礼仪,对于维护封建伦理纲常起着一定的作用。我们应该看到六朝礼仪教育思想中值得吸取和借鉴的内容,做到合理吸收,继承与发扬,做到对于古代儿童思想的当代转化;继续引导儿童、涵养其道德,濡养其文明礼仪习惯,最终实现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社交礼仪与口才培训范文

总共六课时的培训课程在上周结束了,在整个培训中我学到了包括社交礼仪、团队精神、做好社区慈善等许多作为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知识。

首先,在社交礼仪方面,原先我认为在工作当中只要问声你好、谢谢、再见就可以,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这一课,让我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在社区工作中良好的社交礼仪更是必不可少,所以应该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我们社区工作者的礼仪修养,培养我们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区将充满和谐与温馨。

其次,是在团队精神方面。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譬如,我们社区在采集人口信息的工作中,大家面临人员少,时间紧,缺少办公设备、任务重等诸多困难,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更多的是交流经验,团结协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期做到录入的准确、全面。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也更好地扎实了社区基础工作。可见,在社区工作中团队精神尤其重要。

最后,是如何做好社区慈善工作方面。社区有各种人才,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对社区慈善事业、社区公益乃至社区建设,都是十分珍贵的资源。在社区要为百姓搭起一座爱心桥梁,方便人们随时把不用的物资捐助给需要的人,让公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种习惯,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慈善不仅仅是出钱,还有志愿者也是慈善的行为,在这次奥运会和大地震中也迸发出志愿者的热情,奥运会志愿者超过了100万,地震灾区救灾志愿者超过了300多万。通过培训使我懂得了,捐赠万元是慈善,捐出零用的一分钱也是慈善,捐款捐物是慈善,献智出力同样是慈善。无论企业精英,还是社会公民,无论耄耋老人还是学龄儿童,“人人参与慈善,人人皆可慈善。”让我们都来支持慈善,参与慈善,分享慈善带来的快乐。

在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社区工作不再是鸡毛蒜皮,社区工作者也不再是简单的“居委会大妈”。新时代的社区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以及工作能力,能够应对处理各种繁琐但重要的问题。因此,像这样全方面的培训,我们社区工作者非常受用,让我们能够纠正错误,完善自己。

第7篇:社交礼仪与口才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职;岗位需求分析;礼仪课;改革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和港口航运业的转型升级,港口航运业相关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相关课程(如港航类高职礼仪课)的开设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这就在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

一、礼仪课的开设剖析

礼仪课既是一门人文素质课,也是一门实践技能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全国各大高职院校因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都积极开设此课程。一方面,通过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向学生传授礼仪知识,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礼仪实践训练教学,教会学生为人处事,人际交往,塑造完美自我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接受礼仪教育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环节。礼仪素质作为现代文明社会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学校课程教学是其主要获得途径。

但当前礼仪课的开设与岗位需求的契合度较低。主要表现在:

(一)课程设计,不从岗位需求出发

礼仪课,在高职院校通常作为公共课程进行开设。一般高职礼仪会面向各种不同的专业开设,诸如市场营销、物流信息管理、文秘、城市轨道运营管理、物业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多个专业的高职学生。因为课程任务重、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改革滞后等各方面原因,职业礼仪课程教学虽然是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具体而言是面向不同的职业岗位,但在课程设计上经常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混淆职场人士的个人形象礼仪和日常交往礼仪,忽视了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礼仪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要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基于此,高职礼仪课程应依据《纲要》精神,深化对礼仪课程重要地位的认识,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创新高职礼仪课程设计思路。在市场营销、物业管理、会展策划、国际贸易及物流管理等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职业礼仪课程也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支撑。因此,职业礼仪不应以一般的通识课程来开设,必须在认清其作为专业技术实务课程性质和地位的前提下,结合各专业需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整合与设计。

(二)教学方法

当前,我高职院校的礼仪课主要还是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课堂理论讲授与案例讲解相结合,运用理论知识考核的形式来检验教学成果与学习效果。而这种课程教学方式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过于偏重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训练的重要性。它虽然可以使学生接受到比较系统正规的礼仪理论知识,让学生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但却未能将礼仪课程所应具有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体现出来,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造成的后果便是理论与实际相互脱离、学习与运用的相互脱节,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也难以保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有案例分析和示范,但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在教室进行,缺少仿真的职业环境和角色扮演,结果学生是只懂理论,不会运用,理论与实践脱节,显然不能与这门学科的特点相适应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探索与教学改革。

(三)教学内容

课程具体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在反应相应岗位需求的变化上显得呆板,不够灵活。甚至有些高职类课程的设计并没有迅速跟上下游行业的发展与现实社会的发展速度显得脱节。例如在电子商务专业礼仪课程,伴随着网路时代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相应教学模块理应反应当前最先进的技术水平;而在国际贸易及应用英语等专业相应模块的教学中,则涉及一些涉外礼仪的知识和技能等。

(四)课程实效性较差

由于高职礼仪课开设、课程设计等没有针对性,没有区分普通礼仪与具体岗位的礼仪需求,有的甚至与岗位需求相距甚远,让课程因缺乏真实的情境性而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礼仪课教学模式跟不上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进度,考核方式传统单调,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较弱,总得来说,课程效果很不理想。

二、港航类高职礼仪课改革思路

礼仪有相通之处。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礼仪需求,同一行业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礼仪需求。如果依然按部就班的在不考虑岗位需求的形式下开展礼仪课教学,只会浪费高职有限的人文素质课课时,而并不能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对高职生礼仪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极大的促进,更有助于学生礼仪知识的获得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笔者在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任教,想立足于港口航运业的岗位需求来改革高职礼仪课,主要思路体现于以下一些方面:

(一)逻辑起点:分析港航类岗位礼仪需求

要进行礼仪课程改革,构思的逻辑起点应该是立足于学院所有的专业,通过走访企业,和企业用人标准对接;通过设计毕业生调查问卷,全面把握所有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详细分析各类岗位群的礼仪需求,有针对性的展开课程设计,让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如何相得益彰,共同培养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群的礼仪素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可知,港口航运类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主要是对物操作和对客服务两大类。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展开分析。对物操作类岗位,涉及到业务操作类岗位和专业技术类岗位。业务操作类岗位主要是围绕物流的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七大职能相关联的操作性岗位,如车辆调度员、理货员、仓管员、包装员、配送员、配货员等。专业技术类岗位主要是和一些物流设备相结合的岗位,如汽车驾驶员、叉车驾驶员、吊车司机等,这类操作人员往往需要考取相关设备操作资质证才能上岗。对物操作类岗位对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等要求较高,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苦心钻研是提高业务能力的必需,礼仪需求相对较少。对客服务类岗位,涉及到业务拓展类岗位和业务服务类岗位。业务拓展类岗位,也即市场开拓类岗位,在一些货源不充足的企业,此类人员岗位至关重要,如:物流集货员、物流营销员、货代员等。业务服务类岗位主要是为企业物流岗位服务的岗位,如:办公室文员、前台接待员、物流业务咨询员等。很显然,一线窗口的对客服务岗位对礼仪素养的要求较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诸如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服务意识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很显然,虽然是同一个专业,但是不同的岗位群,对礼仪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们在平时授课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学生在就业的时候显得非常困惑。

(二)基于港口航运业地位,拔高礼仪课教学理念

港口是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国际物流中最重要的节点。港口航运业是窗口行业,港口功能之一的“窗口形象“意义重大。窗口虽小,关乎全局,窗口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对港口航运业务起到重要作用,是港口工作质量的直接体现。如何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窗口,港口航运业工作人员的文明服务程度直接影响着个人、单位在本地区及全国的社会形象,服务水平的提升对树立品牌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品牌形象的塑造同样对服务水平的提升有着强有力的促进作用。所以,港口航运业对从业人员的礼仪素养应该有很高的要求。

在某些普通行业,我们只需生活化的礼仪,在一些礼仪课的课堂上,一些老师更擅长讲授生活化的礼仪。笔者认为,在面向以后将在港口航运业工作的学生群体,不能仅满足于教授生活化的礼仪,生活化的礼仪固然要有,且讲授重点在于让他们形成礼仪生活化的习惯,还需拔高礼仪课的教学理念,应注重礼仪的道德承载。职业教育家黄炎培认为,主张职业教育者,同时必须注重职业道德。[1]

一般认为,礼仪的道德功能体现于三个方面,以礼引德、以礼显德、以礼保德。[2]作为港航类高职的礼仪课程,礼仪的“引德”功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在理论教学课堂上,让他们掌握港航类就业岗位中所涉及到的接人待物方面、在仪态仪表方面的常用的礼仪,如爱国爱港、爱岗敬业、恭敬、谦逊、友好、礼貌,如端庄、落落大方、文雅、不吭不卑等。这实际上是人生的德育课,可以引导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从而成为有道德的人。作为港航类高职的礼仪课程,礼仪的“显德”功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通过礼仪理论课堂上的情景模拟,抓好礼仪实训课,重视学生参观港航类企业实习实训机会,跟踪记录学生的仪态仪表、行为举止、语言文字,往往可以了解特定学生的道德水准和修养程度,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修正、引导和提升。作为港航类高职的礼仪课程,礼仪的“保德”功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无论是理论课堂还是实践实训课堂,都必须选择合适的礼仪内容,强调砺技修德、注重岗位相关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相应的品质培养目标,关心学生情商、逆商的提升及诚信守时等优良品质的塑造,把道德原则的要求按照礼仪的方式组织起来,落实到人们的行动上,从而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

(三)基于岗位任务,整合教学内容

透过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史,中国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引进的国际礼仪使本已浩瀚的礼仪海洋进一步扩容,作为掌控礼仪课堂的教师,首当其冲应该思考的问题即是在礼仪课堂上如何科学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对于港航类高职礼仪课教师理所当然也遇到这个问题。仔细思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职学生目前所学专业更能直接定位今后的工作岗位,高职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3],那么课程就应该根据工作岗位而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因此,要依据不同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内容架构,一方面要考虑到全体专业都涉及到的基本通用的礼仪模块,还得考虑到不同专业岗位需求而涉及到的差异化处理的礼仪模块内容。

现挑选港航类高职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两个不同专业航海技术、国际贸易所涉及到的船员和单证员岗位进行简单比较阐释。这两个专业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通用模块主要有仪容形象、仪态形象、服装礼仪、公共场所中的礼节、面试礼仪等,只不过在讲授中针对不同的对象注意内容的变化,在差异性模块,针对航海技术专业毕业后想当船员的学生,需要强化的是外事接待礼节、出国访问程序及礼节、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礼节礼貌等,针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想从事单证员工作的,需强化职业化形象设计、办公室日常事务礼仪、沟通与协调礼仪技巧、公关交际礼仪技巧等方面。

(四)走进企业实践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很多学校为了提高礼仪课的实效性,建立了校内礼仪实训室。校内礼仪实训室的存在确实为学生礼仪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平台,但难免都受场地、师资水平、设施设备等客观限制。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都倡导专业课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实际上,校企合作,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对礼仪课而言也是一个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在企业中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是课堂教学的深化。企业所蕴含的资源能解决高职院校场地、师资水平、设施设备等客观限制。

以港口业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礼仪实训为例,毕业后想从事理货员岗位的学生走进真实的港口码头体验一下真实的生活,实践出真知,学生能获取和掌握在学校课堂上永远学不到的知识。学生在校外的大型实践场所自由发展,从中取得成效,也便于发现自身礼仪素质的问题。学生只有走入企业,融入社会,才会把礼仪素质教育的内化内容推向外化。

能走进企业更好,如果外部实训条件不具备,那么在高职礼仪课程教学中,应逐步摒弃传统礼仪课教学以讲授礼仪常识、强化知识认知为主的做法,构建强调技能掌握及行为转化的“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技术实务课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获取知识。

(五)多管齐下,创新考核形式

近些年,由于传统文化因素、社会风气因素、大学生心理因素等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当今大学生学习普遍存在功利性[4]。有些大学生时时刻刻用“有用”“无用”去衡量、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不乏大学生将随堂考试的课程、课时较少的课程、选修课等直接看成是无用的。在某些高职院校,出于课时压力、师资力量、教育设施设备等方面的原因,将礼仪课设置为随堂笔试形式或者安排课时较少或选修课,那么礼仪课就成了无用的课程。笔者所教授的《社交礼仪》课,我院该课程负责人一直将此课程的考核形式中做成“随堂大作业”,在某些学生眼里,此门课就是“无用”的课。基于切肤之痛,笔者拟打算多管齐下,创新礼仪课考核形式,以提高礼仪课实效性。

具体设想如下:第一,面试演礼。考核时增加实践内容,如将面试礼仪专题增加到期末考试内容中,不是一张试卷定分数,而是基于以后的工作岗位设置多种面试情节和环节,由学生将本学期所学的全部礼仪知识融入到这个特定的面试情节和环节中进行展示。根据展示的形式和内容打分,以达到以考促学的效果。第二,以赛代练、以赛促学。通过研究岗位群礼仪需求,通过举办“礼仪风采大赛”“岗位中的礼仪领悟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礼仪素养的形成。在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平时考核分数,并根据学生在校日常表现情况,随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表彰。第三,构建礼仪素质多方评价系统。笔者认为,学生的礼仪素质得分,不能单纯考虑授课教师的,还应该综合考虑辅导员老师、同班同学、实习单位的评价,而且应该特别重视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礼仪素质的评价,从中揣测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礼仪需求。

(六)逻辑闭环:礼仪双师型队伍建设

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最终还得依赖礼仪教师去推进。现实情况是现如今很多高校的礼仪教师自身是没有相关礼仪的实践经验,没有从事过相关礼仪的工作,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缺乏礼仪实践操作能力,很多是依赖互联网而“现炒现卖”。所以,借鉴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路径,建设一支双师型礼仪队伍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推手。

三、结语

岗位需求是高职课程改革的原动力,是高职课程实效性的最重要的见证。本文针对港航类高职礼仪课程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从考察港航类岗位需求出发,衡量礼仪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考核形式,师资队伍等,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思路。现在的重点是,如何在授课过程中以一种开放的姿态紧跟行业和岗位发展趋势,落实、推广上述改革思路,使课程日益趋于合理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汤大莎.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理论体系[J].上海教育,2009(z2):8-10.

[2]蒋萍.礼仪的道德功能.光明日报.2003年10月28日.

[3]王英强.田安国.高职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35-37.

[4]邓辉平.大学生学习功利化的心理机制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20.

作者简介:

阎芳(1980-),女,湖北浠水人,法学硕士,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8篇:社交礼仪与口才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礼仪教学 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040-02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需要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而礼仪教学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礼仪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具体交往中,相互表示友好和尊重,在仪表、仪态、仪容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和准则。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其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岗位工作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效率和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更取决于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综合素质,包括职业礼仪素质。因此,礼仪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礼仪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有利于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俗话说“德诚于中,礼形于外”,礼仪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和准则,也是道德的外在形式;而“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因此,以礼待人、按礼行事,体现学生的内在道德水平。礼仪教学通过为学生讲解行为规范、开展审美教育,以美作为礼仪的核心,强烈吸引学生,使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水平应该相一致,外在美和内在美应和谐统一,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自身形象进行定位,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职业形象应表现为大方而高雅的装束、优雅而得体的举止、谦虚而恭敬的态度、文明而礼貌的语言。同时激发学生为塑造出符合专业特点的职业形象,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有利于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广泛开展礼仪教学和礼仪训练,是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提升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礼仪的核心就是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的有机结合,在人际交往中,礼仪能够规范交际行为,更好地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意愿、友好与善意,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礼仪教学能使学生掌握沟通技巧,学会尊重别人,并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适应社会交往中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合作与交流。

(三)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心态

礼仪教学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心态,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特征。高职院校中,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礼仪举止、沟通方式,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情绪,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消极、紧张的情绪中,长此下去,可能形成心理障碍,进而影响身心健康。而礼仪教学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缓解大学生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使大学生树立自信和自尊,减少孤独、寂寞、空虚感,从而能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生活和学习当中。

二、高职院校礼仪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全国各大高职院校尽管都顺应潮流,开设了礼仪课程,但是礼仪教学效果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仍存在较多问题。

(一)礼仪知识储备明显缺乏

一般高职学生都认为,在校时最重要的是学习职业技能,获得技能是最重要的。这种想法主流上是对的,但粗浅认为礼仪知识只是生活常识而非必备知识,是否讲礼仪对自己的个人发展影响不大,没有必要花时间去专门学习,这些认识就不够全面。高职学生往往没有理解将来工作的社会属性,更有人片面地将礼仪理解为主要是穿衣打扮,或者是礼仪小姐学习的内容,自己没必要学习,而忽视了礼仪知识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内涵。

(二)礼仪教学地位不高

现在高职院校都开始重视礼仪教学,但是并未达到较高的重视程度,礼仪课程在很多高职院校仍是边缘化的学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把工作重点放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上,礼仪课程以选修形式进行,导致礼仪教学地位不高。例如很多学校虽开设了礼仪课,但都是针对特定的酒店或文秘类的专业,或者设置为选修课,即学生可选可不选,另外有些学校的礼仪课仅通过开设讲座等方式,简单地介绍一些礼仪知识,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礼仪知识。

(三)礼仪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礼仪教学模式仍然按照传统的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教师注重礼仪知识介绍居多,训练礼仪行动少,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显得空泛说教。由于缺乏学生从业需要的针对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礼仪课程的兴趣,使得学生觉得礼仪学习和实际情况脱节,导致礼仪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礼仪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人认为礼仪教学学科性不强,理论深度不够,一般的教师都可以胜任,很多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存在礼仪教师来源杂、专业背景多,兼职任课教师多的状况。此外,大多数高职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本身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教学时从书本到书本,大部分还停留在讲授教材的传统模式上,教师的专业水平难以保证,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难题。

(五)礼仪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高职院校礼仪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进行知识类闭卷考试,教师出一份试卷给学生考,再结合平时到堂上课的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出学生的分数。这样的考核很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机械地记忆,忽视对其应用能力的锻炼和考查,造成学生“平时无所谓,考前背一背,考后什么都不会”的不良状况。如此单一的考核方式必然使得礼仪教学失去应有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礼仪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营造礼仪学习氛围

为提高礼仪教学的质量,真正发挥礼仪教学的效果,应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礼仪学习的氛围,加强高职院校领导、师生对礼仪知识的认识,改变过去那种对礼仪知识片面、狭隘的观点,真正认识到礼仪知识的博大精深。首先,可以通过诵读《周礼》、《仪礼》、《礼记》等古代经典礼仪著作,认识到礼仪知识从古代开始就形成了一个完备的系统。其次,利用橱窗、校报、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媒介传播礼仪信息,培养礼仪意识,使学生在饱览丰富的精神人文资源的同时陶冶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自觉的礼仪风范。再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礼仪知识竞赛、人文素质讲座等,增强学生对礼仪知识的关注,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二)制订礼仪教学规划

鉴于很多高职院校对礼仪课程设置较为随意的现状,为提高礼仪教学的地位,建议制订礼仪教学规划,将礼仪课从选修课改为必修课,并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通过礼仪教育和规范管理相结合,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相关规定,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同时,分阶段进行礼仪学习,通过大学期间不间断的训练,提高学生礼仪素质,真正发挥礼仪教学效果。

(三)创新礼仪教学模式

礼仪课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学习和训练,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举止优雅、谈吐礼貌、易于团队合作的人。为使学生知行合一,就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实际操练及效果,充分认识到礼仪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知”变为“行”。这就需要礼仪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形体训练、情景模拟、项目化教学等方法突出和强化训练效果,运用影像、声音、视频资料、动画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礼仪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可视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使其自觉践行礼仪规范,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真正要提高礼仪教学效果,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可以有计划地安排礼仪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并通过参与大型接待任务或者大型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双师型”的教师,同时制订教师培训计划,让教师定期外出培训,提高教学水平。还可以聘请具有丰富礼仪经验的校外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到学校作报告或者讲座,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改革礼仪考核方法

将过去单一的期末试卷考核方式改为相对宽松、开放、灵活的考核方式,可运用笔试和面试结合的方法,重点关注学生平时的表现,如礼貌用语、礼仪举止、课堂纪律、考勤纪律、作业等,并制定较为详细的日常礼仪考核规范。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加大对礼仪实践的重视,真正发挥礼仪教学的效果,

总之,礼仪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文明程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强化礼仪教育,也将大幅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形象以及在社会中的良好口碑,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实用型、复合型高职人才。

[基金项目]2012年广西教育厅教改立项项目(2012JGA409)

第9篇:社交礼仪与口才培训范文

【关键词】商务礼仪;协同学习;复合型日语人才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中日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金融等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以来,日本90年初开始大规模的在中国进行海外直接投资。仅以大连地区为例,目前大连的日资企业多达3000家,遍布生产制造的各个领域。除此之外,日本商社、银行、保险公司等等,以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为开端,正在逐渐向中国内陆地区延伸。

伴随这些日资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的“专业+日语=复合型”日语人才,他们不仅仅需要掌握娴熟的日语,还必须具备诸如“国际贸易”、“保险”、“银行”、“企业管理”领域所必须具备的“常识”。如何能够使毕业生迅速融入社会,胜任日企职场的各种需求,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判断事物的标准,以及各种商务情境的商务礼仪成为必然。

一、前期调研

为了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日语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以08级、09级两届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为对象,通过“邮件、信函”形式,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对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系统地整理了目前存在的问题点。

(一)日语专业毕业生的调研

以“职场中遇到的难题”为题,以“日企、非日企”为单位进行的调查。

表1 职场遇到的难题(前5位)

毕业年级 问题点(日企从业者) 问题点(日企以外从业者)

08级 日本人的行为规范、敬语使用、商务文书的制作、时间概念、团队意识 人际关系、口译笔译、商务文书的制作、宴请礼仪、敬语使用

09级 谢罪、敬语使用、团队意识、文化差异、商务文书的制作 请示报告、口译笔译、日语敬语、业务熟练、适应环境

(二)用人单位的调研

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分别调研了日企、日企以外的用人单位,调研的题目是“用人单位期望应届生有待提高的环节”。通过调研得知,企业性质不同,企业面临的最需要提升的新员工的课题也各不相同。其中,被列入前5项目的问题点,详见表2。

表2 用人单位期望应届生有待提高的环节

单位性质 有待提高项目(前5位)

日资企业 商务礼仪、商务文书的书写、跨文化交流、敬语、商务用语

日企(以外) 商务文书的书写、跨文化交流、敬语、专业术语、商务礼仪

这些反馈的信息可以用于今后10级日语专业的“日本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并希望借助“商务礼仪”课程对整个商务日语教学,乃至外语实践课程的完善指明方向。可见,适时跟踪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可以掌握第一手材料,随时调整授课内容与形式,不断完善“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程概要

“日本商务礼仪”课程是在大三的上学期开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向学生系统地传授日本商务礼仪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商务礼仪和规范,并深刻体会中日职场文化的异同,让学生在商务礼仪教学和实践训练中逐渐掌握商务礼仪知识和职场应对技能。

培养目标是通过4年的学习,培养出可以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日语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国际贸易、笔译和口译、旅行社、教学等工作。围绕这个目标,以10级在校生为对象,具体从授课内容、授课形式、考试形式、师资能力等几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和调整。

(一)授课内容

通过毕业生信息反馈和日资企业的调研,从用人单位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充实了现有的各种商务情境,将授课内容做了很大的调整,以便学生能够尽快融入职场,并胜任各种工作。具体内容见表3:

表3 授课内容

课次 内容

1 ビジネスマナ重要性 ホウレンソウ 挨拶 服装 ビデオ

2 1(をかける合)

3 2(を受ける合)

4 面・面接

5 名刺の取りい

6 アポイント 他社

7 接客 お茶だし

8 席次のマナ 食事のマナ

9 メルのき方

10 ファックスのき方

11 ビジネス文1(社内)

12 ビジネス文2(社外)

13 ビジネスでのお付き合い1(のマナ)

14 ビジネスでのお付き合い2(お舞い)

15 ビジネスでのお付き合い3(お礼状)

16 ビジネスマナの心得 日本人や日本社会を了解するためのキワド

(二)授课形式

根据表3具体的授课内容,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每节课首先由老师抛出题目,让大家自由讨论。之后,分组进行,由各组自由讨论充实本组的模拟练习的内容,商讨语言的具体运用,所有内容体现在提前备好的A4纸上,老师第一节课下课收取。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是语言表达能力、问题的思考深度、团队协作精神……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为语言始终应用于各种文化中,特别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融合。

第二节课时,请各组同学布置教室,到台前给大家展示。老师当场指出“语言”和“非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点。所有组完成之后,请最优秀的小组结合老师本课指出的问题点,课下进行完善,并在下次课展现给大家。

(三)“协同学习”在情境模拟训练中的具体运用

协同学习是商务日语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日本商务礼仪”课程的运用中,同学们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学们在团队合作中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日本职场非常宝贵和重要的,也是我们在语言培养中经常忽略的企业文化渗透。通过“协同学习”的推进贯彻,不仅可以学到地道的日语表达,还可以掌握各种商务情境下的商务礼仪。

1. 协同学习(Synergistic Learning)理论

协同学习(Synergistic Learning)是与德国科学家H・哈肯创立的协同学(Synergistics)理论密不可分的。“作为一种学习技术系统的新框架,它是指在教室环境下学习者以小组等学习共同体的形式为获得个体或群体的学习绩效而进行互动・互补的学习方法”。

“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黄荣怀,2000)。“协同学习(Synergistic Learning)”的核心是让一群学习者“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学习者对学习的构建是在同伴间竞争、沟通、协调、合作下形成的。它由学习模式、学习平台、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学习伙伴5个因素组成。协同学习阶段通常包括4个步骤,也就是由“创建学习共同体”、“创设问题环境和共同愿景”、“学生增权”、“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构成。

2. 协同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以“电话应对”情境为例,介绍协同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实践。众所周知,日本是礼仪之邦,在商务活动中能否恰当的应对电话业务(社内、社外),既可以体现公司、部门的形象,也可以看出当事人的能力素质,以及对他人的态度。所以,看来不起眼的“电话应对”业务是职场人士不容忽视的环节。

模拟实训1

目的:掌握商务电话的正确应对方法 编制:3-4名

出场人物:A:业务员A B:业务员 B

C:科长 D:客户(业务员或部长)

场所:公司内(电话应对) 时间限制:8-10分钟之内

会话主题:转接电话:客户打电话过来找业务员B,业务员A接的电话,业务员B正在通话中,客户没有挂断电话稍后,之后业务员B接过电话,与客户商谈。客户还有些事情需要和科长谈,业务员B把电话转接给了科长,科长与客户谈了一会,俩人挂断电话。(3名同学的组可省略科长部分)

(商谈内容自定)

如上所示,以“电话应对”情境为例,介绍在具体课堂教学环节的改善措施。首先由任课教师介绍中日两国在电话应对方面的常识,之后启发式地提出问题,例如公司内部、公司外部电话应对是否相同,需要留意什么……,之后同学分组讨论,期间老师在黑板给出各种限定条件,详见“模拟实训1”(以公司内部电话为例)。第二节课时由各组布置场地(限定教室),进行实地情境模拟训练,模拟练习中出现的“言语”和“非言语”方面的问题点由老师暂列在黑板上,表演完毕后老师逐一纠正问题点。

上述模拟情境仅以电话应对中“公司内部电话”为例,给同学们设定的商务情境。不难看出,通过如此细致的情境模拟演练,同学们不仅可以学会各种场合地道的日语表达,还可以了解各种商务情境下的商务礼仪。这样,步入社会后就可以顺利融入职场环境,具备新员工应该具体的各种日语专业技能和相应的礼仪,从而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三、存在的问题点及相应对策

随着日本在中国海外事业的进一步展开,广大日资企业对“懂日语的现代化人才”的需要显得更加迫切。国内各高校为满足日语人才市场的需要,在“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教材的开发

目前,国内在“商务日语”、“商务礼仪”、“国际贸易”、“外贸函电”等,实践操作性强的日语教材是少之又少。可见,适时进行社会调查,通过跟踪毕业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随时了解企业与学生的真正需要,并尽可能的网罗各种商务情境,总结出一套规范、符合培养“复合型”日语人才需要的教材迫在眉睫。

(二)教学模式

目前,尽管各高校认识到“商务日语”的重要性,课程设置中也添加了不少诸如“日本商务礼仪”、“外贸函电”等课程,但是重视程度远远没有跟上。具体表现在,教学模式依旧沿用以往基础教学的“单词、句型、课文讲解”。

建议彻底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导入“协同学习”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找出在“语言”、“非语言”方面的问题点,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教师能力的提高

现在,大多数的高校日语教师无论是博士研究生,还是硕士研究生,几乎都是“从学校走入学校的”,没有任何日企职场经验,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古板,只是照本宣科……。这样,很难想象可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可以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日语人才。

为了更好地满足现在的“复合型”日语人才市场的需要,建议引进有多年日企职场从业经验的老师教授“日本商务礼仪”课程。这样,无疑学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目前国内高校在诸如“日本商务礼仪”等商务日语教学方面,无论是授课形式、采用教材、教师团队等方面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定期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研,掌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各种“期望”,适时调整课程内容、结构和授课方式,对于完善“日本商务礼仪”课程,完善商务日语的教学实践,对于“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适应新的历史时期下的外语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大量合格的“复合型”日语人才将是今后日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石井理子.1989.のとらえ方と教室活「日本教育集[J].国立国研究所.

[2] 日本教育方法学会().2004.代教育方法事典[M].文化.

[3] 末吉悌次.1959.集学の研究[M].明治.

[4] 于娜.日本商务礼仪[M].东北大学出版社,2013.

[5] ビジネスマン物.1999.用日本[M]. CLCことばと文化センタ

[6] 大竹万里 木村春美.2005.学者中心のLLに向けて同学の理念を取り入れたリスリング授のみ[J].日本同教育学会.

[7] 原绚子.2009.商务日语情景口语100主题[M].外文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