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节约循环利用范文

节约循环利用精选(九篇)

节约循环利用

第1篇:节约循环利用范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

当前,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这些年来,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方面不断取得积极成效。但是,资源利用率还比较低,相关技术开发还比较滞后。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循环经济尽快形成较大规模,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什么是循环经济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经济模式,“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是其基本特征,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当前,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能源短缺、城市臃肿、交通紊乱、人口膨胀、粮食不足等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口的增长,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主要原因是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低。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三、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促进资源在农业、工业、园区、社会四个层面的循环。2009年,秸杆气化项目将农业生产中废弃的作物秸秆进行加工处理,为农户提供生物质集中供气,同时可生产副产品木炭、木焦油和木醋液等工业原料,实现了资源在农业系统内外的循环使用。奶牛养殖基地,以秸秆作为奶牛的饲料,并用奶牛粪便和尿液生产有机肥料,供种植业使用,促进了畜牧养殖业与种植业之间的物质循环,增加了农业生态产业链的长度,使农业实现增值。此外,畜禽养殖排泄物的综合利用等项目的相继建成,大大促进了我市生态农业的发展。

四、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当前,我市正处于循环经济建设的初始阶段,要在完善现有立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行政规划,行政管理及财政、物价、金融、税收等各种规范措施,规范区域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

1.强化政府责任,加强资源节约的法制建设

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实施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切实加强对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领导和统筹协调,把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大事来抓。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制定全市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综合规划和实施意见。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责任和效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完善循环经济的法制建设,也是发展我市循环经济不可缺少的一环。且通过政府、政策以及法律的社会影响力,可以增强企业和普通居民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

2.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激励约束机制

首先要建立政府调控的激励约束机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项目的扶持政策,包括垃圾焚烧发电、粉煤灰利用、热电联供、节能环保建筑、清洁能源利用等,在用地、用电、设备折旧、项目审批、贷款等方面实行扶持政策。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加强资源消耗管理,对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大的企业和部门的政府要重点监管,实时监管。对资源浪费严重或拒不执行淘汰目录的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各有关部门要取消生产许可证、各商业银行要停止贷款。其次是强化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企业要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坚持节奖超罚,调动职工节约降耗、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积极性。

3.加快资源节约技术引进

发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还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来提高资源、能量以及信息的使用效率。坚持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加强资源节约技术的科技攻关及产业化示范。当前,垃圾堆肥技术、生物质能循环经济技术、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风能发电等技术已投入循环经济的生产过程中,加快资源节约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借鉴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引进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加快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在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政府对资源节约、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4.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政策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深化改革,健全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充分运用价格、财税等经济手段促进资源节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自觉节约资源的积极性。政府要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要充分运用价格调节机制,促进节能、节水、节约原材料和资源综合利用。

5.广泛开展资源节约宣传教育活动

不仅要以循环经济的原则指导经济发展,还要让循环经济的理念渗入整个社会,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以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约束自身的行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部门和社会团体要广泛宣传我国资源形势,宣传节约资源、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宣传国家资源节约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弘扬先进典型,曝光资源浪费行为,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不断提高公众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

参考文献:

第2篇:节约循环利用范文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

(三)发展目标。力争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体制与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废物最终处置量明显减少,建成大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企业。推进绿色消费,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业(农业)园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四)主要指标。力争到2010年,我国消耗每吨能源、铁矿石、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等十五种重要资源产出的GDP比20*年提高25%左右;每万元GDP能耗下降18%以上。农业灌溉水平均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120立方米。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再生铜、铝、铅占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35%、25%、30%,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6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和处置量控制在4.5亿吨左右;城市生活垃圾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注:上述有关指标将根据“*”规划作相应调整)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和重点环节

(五)重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节约降耗,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二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三是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注重开发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技术与装备,为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提供技术保障。

(六)重点环节。一是资源开采环节要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综合利用,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二是资源消耗环节要加强对冶金、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化工、建材(筑)、轻工、纺织、农业等重点行业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废物产生环节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加快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垃圾、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四是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五是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鼓励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标志食品,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政府机构要实行绿色采购。

三、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

(七)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有关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规划和各类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对资源消耗、节约、循环利用、废物排放和环境状况作出分析,明确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

(八)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核算制度。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统计局、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建立循环经济的统计核算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的统计核算,加强对循环经济主要指标的分析。

(九)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发展改革(经贸)、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计划。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矿产资源集约利用、能源和水资源节约利用、清洁生产,以及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推进计划。

(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宏观调控,遏制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推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发展改革委要抓紧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以及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和区域特点,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开发区和重化工业集中地区,要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对进入的企业要提出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废物排放综合控制要求,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提高资源产出效率。

四、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标准体系建设

(十一)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组织开发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尾矿综合利用技术、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

(十二)抓紧制定循环经济技术政策。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科技、环保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政策、技术导向目录,以及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节水、环保装备目录。支持引进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技术,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十三)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等中介机构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作用。

(十四)制定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的标准体系。要加快制定高耗能、高耗水及高污染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和合格评定制度,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涉及循环经济的有关污染控制标准。加强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标准化工作,完善主要用能设备及建筑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和主要耗能(水)行业节能(水)设计规范。建立和完善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再利用品标识、节能建筑标识和环境标志制度,开展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以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五、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

(十五)加大对循环经济投资的支持力度。各级投资主管部门在制定和实施投资计划时,要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政府要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并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各类金融机构应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金融支持。

(十六)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理顺自然资源价格,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性产品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发展改革委要积极调整水、热、电、天然气等价格政策,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逐步提高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完善农业水费计收办法;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大力推进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扩大峰谷电价和丰枯电价执行范围,拉大差价,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实行尖峰电价和季节电价;对高耗能行业中淘汰类、限制类项目,严格执行按国家产业政策制定的差别电价政策。加大供热体制和供热价格改革力度,逐步建立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共同构成的热价形成机制,实行差别热价和煤热联动政策。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其他产品的比价关系,建立天然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研究制定并落实各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政策。

(十七)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和收费政策。财政部门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技术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落实清洁生产专项资金。各级财政和环保部门要安排排污资金,加大对企业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污染防治项目的投入力度。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建立促进节能、节水产品和节能环保型汽车、节能省地型建筑推广的鼓励政策。继续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税收政策,加快建立大宗废旧资源回收处理收费制度。适时出台燃油税,完善消费税制。积极研究以资源量为基础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办法,进一步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并适当提高征收标准,优先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全面开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研究完善限制国内紧缺资源及高耗能产品出口的政策。在理顺现有收费和资金来源渠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企业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政府采购目录要优先考虑节能、节水和环保认证产品。

六、坚持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十八)加强法规体系建设。要结合我国国情,加快研究建立和健全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当前要抓紧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以及废旧家电、电子产品、废旧轮胎、建筑废物、包装废物、农业废物等资源化利用的法规和规章。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回收和使用单位以及消费者对废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法律义务。

(十九)加大依法监督管理的力度。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矿产资源集约利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引导企业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将发展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工作紧密结合,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逐步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对企业废物排放和处置的监督管理,降低排放强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二十)依法推行清洁生产。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加快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要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监督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发展改革委、环保总局要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环境友好企业活动,引导企业加快实施清洁生产。

七、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增强紧迫性和责任感,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做好组织协调和指导推动工作,及时解决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确定一位领导同志负责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第3篇:节约循环利用范文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所要求的减量化,就是要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再利用,就是要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资源化,就是要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经济形态,代表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矛盾日趋尖锐。以*年为例,中国GDP按当时汇率计算占世界GDP总量的5.5%,但是消耗的能源占全世界15%,消耗的钢材占全世界的30%,消耗的水泥占全世界的54%。我国资源禀赋较差,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石油进口已经占到当年国内消费总量的40%左右,主要矿产品对外依存度,从*年的5%增加到*年的50%左右。国家发改委原主任马凯曾经说过,如果经济增长方式不转变,结构不优化,过度消耗资源的状况不改变,中国经济将走不好,也走不远。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水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环境问题严重。以*年为例,在国家环境监测网实际监测的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28%的断面为劣Ⅴ类水质,60%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标准;在实施空气质量监测的559个城市中,37.6%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事实上,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大量产生,与资源利用水平密切相关,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内在联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规划纲要》也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根本上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济南市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区县工作的部署要求。

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今年济南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济南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和工作部署,我区被确定为全市6个循环经济试点县(市)区之一,要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工作实施方案,带头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五)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区“*”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区上下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节能减排的深入开展,确保实现我区“*”节能减排目标。而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其结果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

三、我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

(一)初步建立起了节约资源的长效机制

一是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建立并不断完善节能工作协调机制,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队伍保障。二是随着新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相继出台,我区节能和循环经济的有关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会不断加大,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三是节能减排指标统计体系和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并将节能减排考核纳入我区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初步建立了节能减排的约束机制,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是我区已设立节能专项资金,用于促进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的开展,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开创了节约资源工作的良好开端

一是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的第一年(*年),我区五项节能指标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年,我区又基本完成了济南市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为今后开展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增强了信心。二是通过宣传动员、指标分解、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各单位及有关人员的节能意识有了较大提高,为开展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提供了思想支撑。三是通过分析全区能耗结构和各单位用能情况,明确了重点用能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为开展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找准了突破口。四是随着一系列节能扶持政策的出台和各级财政对节能支持力度的加大,企业开展节能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力不断提高,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步伐不断加快,为促进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提供了有效帮助。

(三)具备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

一是我区作为济南市的中心城区之一,随着城市的发展,能耗低、污染小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区逐步加大了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引导力度,第三产业发展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三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有利于我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随着我区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对药山地区的发展重新进行了定位,将药山工业园更名为药山科技园,明确高新技术产业为药山科技园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同时,随着裕兴化工等传统企业的搬迁改造、纺织造纸等高耗能企业的逐步退出,我区工业结构将会进一步优化。三是作为我区唯一一家省级工业园区的济南化工产业园区,通过市、区两级政府几年的积极运作,园区的立项、环评和土地等手续现已完备,园区道路、供电、供水、排水、供热、供气和铁路专用线等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皇冠油墨等项目已经投产,裕兴化工等项目正在积极建设,可以说园区目前已经踏上了飞速发展的征程,为搭建化工产业链,构建循环型生态工业园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初步掌握了实施清洁生产建设循环型企业的方法步骤

循环型企业是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其方式是通过组织企业内部实施清洁生产实现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减少有害环境的物资使用,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废弃物的环境保护目标。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前两年我区组织过两家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积累了推行清洁生产的初步经验。今年,我区组织了9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参加了全市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培训,并指导企业编制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初步掌握了建设循环型企业的方法步骤。

(五)营造了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良好社会氛围。

自*年以来,我区积极组织社区、学校和企业举办形式多样的节能主题宣传活动,通过集中宣传、节能讲座、发放节能宣传材料、制作黑板报和节能知识进课堂等形式,大力宣传节能知识,并把节能知识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年9月,举办了*区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启动仪式暨“传递绿手帕,争做节能减排宣传员”大型宣传活动,率先在全省启动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济南电视台和济南人民广播电台作了相关报道)。今年7月,又举办了“节约能源,从我做起”*区万人签名活动,印制了节能知识宣传单,向市民商户发放,并组织进行了承诺签名活动。同时,今年还开展了资源节约课程教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充实丰富节能、环保教育内容,将节能、节水、节地、节粮、节材等教育内容纳入学校课堂教学,并通过开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班会、队会、讲座等形式,对广大学生进行节约宣传。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初步营造了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我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对策

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借鉴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区实际,现对我区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以下建议对策。

(一)建立三个循环

循环经济,顾名思义,只有循环起来的经济才称得上循环经济。那么,结合我区实际,可以从三个层面建立小、中、大三个循环体系,从而建立我区整个经济的循环体系。

1.建立“小循环”

建立“小循环”,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循环体系,把企业建设成为循环型企业,主要是通过在企业层面推行清洁生产,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消耗量,实现污染物产生量的最小化。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传统模式是末端治理,投入多,治理难度大,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不统一,企业因治理污染需要增加成本没有积极性。与此不同,实施清洁生产,是从源头抓起,以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染物产生量为目标,实行生产全过程控制、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企业有积极性。清洁生产审核是实施清洁生产较为成熟、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因此,我区可以从清洁生产审核入手,重点抓好济南裕兴化工总厂和天发舜和商务酒店两家山东省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从而推动清洁生产。同时以推动济南北郊热电厂、济南啤酒集团总公司和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为契机,引导企业建立企业内部的物料循环体系,从而推动循环型企业的建设。

2.建立“中循环”

“中循环”,就是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建设循环型生态工业园区,把上游生产过程的副产品或废物用作下游生产过程的原料,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生态工业园是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来建立的一种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新兴工业园区,它用工业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工业生产,把工业体系当作一个封闭的自然生态系统,对想进入园区的生产企业根据原料、产品、排放物等方面进行考察,把能够构成循环的企业放在同一园区内。使园区内某一企业生产的废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实现变废为宝,价值增值,减少最终废料排放,保护环境的目的。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要着重实现以下两个一体化。一是公用工程一体化,供热、供电、供气、供汽、供水、排污、排水的一体化,使各种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和循环。二是产业一体化,循环经济就是工业的一条“生物链”,使废弃物与原料对接,减少对自然的污染,园区要着重构建企业之间互为原料,互为市场,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效益。

对我区来说,一是重点抓住济南化工产业园区刚刚起步并将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机,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重点引进能够构成产业链或废弃物与原料能够对接的企业,从而建立园区内企业间的物质循环体系,最终建成循环型的化工产业园区。二是抓住当前药山工业园改造提升的有利时机,整合现有土地资源,重点引进产业关联度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以研究开发资源、新能源为主的高科技企业,把药山科技园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园和资源、新能源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3.建立“大循环”

“大循环”,就是在社会层面推进绿色消费,注重一、二、三产业间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梯级利用,最终建立循环型社会。就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我区实际情况来讲,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制定措施,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将废旧家电无偿交给在主管部门备案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企业,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置;二是通过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等方式进行循环经济意识教育,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变公众不合理的消费观念。

(二)抓好七项重点工作

1.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二是引导企业向药山和化工产业园两个园区集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工业的发展,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三是引导现有企业加大产品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装备。

2.着力降低能源消耗。一是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化工、热电等行业是我区的传统产业,也是能源消耗的主体,加强对这些高耗能行业以及重点用能单位的管理,严格执行省、市确定的相关行业能耗标准,加大能耗定额管理力度,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的能源利用水平。化学工业主要是采用先进节能工艺、高效节能设备,提高转化效率,加强余热回收利用。热电企业主要是进行锅炉改造和循环水供热管网改造,提高锅炉效率,减少热量损失。机械工业重点是淘汰落后的高能耗机电产品,发展变频电机等高效节能机电产品,促进风机、水泵等通用机电产品提高用能效率。二是做好三产节能。首先对辖区内大型酒店、宾馆、商场超市和各种批发市场,进行能源消耗状况摸底调查,及时做好能源消费统计和效率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三产节能。三是搞好机关事业单位和民用节能。推广应用高效节电照明产品,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室内温度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标准。

3.切实抓好资源节约。一是着力抓好节约用水。抓好城市节水。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进度,降低管网漏失率;推动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提高再生水利用水平;积极开展雨水收集利用。抓好工业节水。引导企业积极采用一水多用、少用水或不用水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利用城市中水用于工业生产,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抓好农业节水。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灌溉。二是节约原材料。鼓励利用木材加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生产的木材纤维板及其它节约与代木产品,节约木材。抑制过度包装,鼓励包装物的回收和重复利用,提高利用效率。三是节约土地。搞好城市建设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公共建筑要适当提高建筑密度,居住建筑要在符合健康卫生和节能及采光标准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鼓励发展多层、小高层住宅。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制定各项配套措施和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严格控制占用耕地。鼓励建设多层厂房,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和产出水平,按投资强度要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量,搞好工业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四是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是搞好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引导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压余热等进行回收利用,推动不同行业的企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最大资源化,实现“三废”综合利用产业化。

4.鼓励支持科技研发。鼓励和支持开展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鼓励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科学知识普及和国际合作,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力度,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二是继续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三是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四是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发挥技术指导和服务作用,鼓励和支持中介机构、学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

5.扎实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彻底转变传统的、落后的、资源消耗型的农业生产方式,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努力建设节约型农业产业体系。重点是扩大秸秆传统利用渠道,引进开发秸秆利用新技术,多渠道加快利用步伐,提高利用效益。加快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大中型养殖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采用沼气技术,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开展粪便、污水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开发新能源,发展循环型农业。

第4篇:节约循环利用范文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现状 问题 建议

1 总体目标要求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国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任务。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我国力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的总体要求,实现国家提出的“到2010年,要力争使我国消耗每吨能源、铁矿石、有色金属等15种重要资源的GDP产出率比2003年提高30%;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下降1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0%;再生铜、铅、铝占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40%、30%和35%;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要提高60%。”的循环经济具体指标。为此,要不断加强对循环经济理论学习和研究,认真领会和深刻理解精神实质,并努力将循环经济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指导莆田市的循环经济实践。

2 莆田市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据2005年对莆田市环保相关产业调查显示,全市从事循环经济相关产业的单位共有57家,从业人数3413人,年收入216940万元,利润总额14732万元。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企业30家,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废纸回收。目前全市拥有造纸企业20多家,全部为废纸再生企业,年产各类纸张200多万吨,产值约50亿元;

二是灰渣综合利用。据统计全市灰渣产生量约为15万吨,大部分被企业综合利用制造空心砖和水泥添加剂;

三是废塑料回收利用。全市全年产生鞋革边角料等各类废塑料约6000多吨,大部分被回收利用,加工成各种塑料制品的原料进行再生;

四是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一种是采用生物堆肥技术,对养殖粪便进行发酵生产农机肥综合利用畜禽粪便。另一种是建立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目前全市建有沼气池1.8万口,总容量1.8万立方米,一年可消化掉8万人、4万头猪及20万羽家禽的粪尿,年可产生沼气约700万立方米,沼液180万吨,相当于节约薪材10万吨或节省液化气23万桶,起到节约资源、减少化肥施用、减少畜禽养殖业对农村面源污染的作用;

五是豆渣、麦渣综合利用。全市制油企业所产生的废渣年约40万吨,麦渣年产生量约8万多吨,全部被加工成养殖饲料综合利用;

六是废玻璃综合利用。全市玻璃生产企业年约回收各种废碎玻璃6万多吨,用作原料再生;

七是糖蜜废料综合利用。全市核酸生产企业年综合利用甘蔗糖蜜6000多吨,用于制造药物原料;

八是废铝综合利用。全市铝合金生产企业年综合利用废铝1000多吨,并对生产过程中年约产生的600多吨氢氧化铝废渣,综合利用生产硫酸铝化工产品。

此外,市委市政府正在积极筹措建设垃圾焚烧火电厂,综合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建设南日岛风力发电站,目前一、二期已建成投产,已发电1400万千瓦时。同时还积极研究和探索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问题,拓宽循环经济渠道,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循环经济打下基础。

3 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认识不足。由于宣传不够,一些企业对什么是循环经济认识不清,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意识不强。

3.2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尚未建立。目前,有关环保法律法规仅鼓励或倡导开展循环经济,缺少强有力的措施手段,推动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尚未形成。如循环经济方面关于废弃条件的专项设置、强制回收和回收名录的建立、回收和回收率的确定、经济刺激机制的建立、工艺标准及技术规范的确定、循环信息的公开等,均有待下一步立法。另外对高污染行业、高资源消耗行业以及资源再生行业,也尚未分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3.3理论和相关技术有待完善和研发。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理论支持和实践摸索,同时需要经济政策、法规政策以及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产业链接技术的支持,目前全市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很薄弱,环保产业科技研发及应用能力相对薄弱。

4 几点建议

4.1加强学习,深刻理解和领会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实质

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过程,即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实现自然资源的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指出,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把握好三个环节:即生产环节、废物产生环节和消费环节。即在生产环节,严格排放强度准入,鼓励节能降耗,实行清洁生产,并依法强制审核;在废物产生环节,强化污染预防全过程控制,实行生产责任条延伸,合理延长产业链,强化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在消费环节,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耗方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绿色采购制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4.2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

首先要在政府内部加强宣传,提高国家公务人员对建设节约型社会重要性的认识,从减少机关办公消耗,降低行政成本做起,打造节约型政府。同时要提高政府对全社会开展节约能源,绿色消费,废物综合利用等引导,增强政府市场宏观政策调控能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二是通过宣传,提高企业节约资源、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意识,从企业技术创新入手提高资源利用率,创建节约型企业。三是通过宣传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改变传统消费方式,从节水、节电、节材、鼓励使用太阳能和沼气等做起,通过开展“创建绿色社区”、“争创绿色饭店”等各种活动,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4.3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严格市场准入标准,依法关闭那些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通过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调整投资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如莆田市的LNG电站和风能发电投入使用后,将大大改变莆田市的能源结构,减少燃煤所产生的污染。同时应加强对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综合利用等项目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5篇:节约循环利用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 节能减排 现状 影响因素 建议

一、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它将上一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料,加以利用演变变为下一生产过程的原料,使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实现环状式的有机组合,变成几乎无废料的生产。

节能减排,是指把整个社会看成一个系统,节能就是减少能源和资源的使用;减排就是减少系统对生态环境的输出,即减少生活和生产的“三废”排放。节能减排,能够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表现为资源的低利用、高开采、和高排放,处在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转变阶段,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向循环经济的转变,这样不仅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环境的改善。

二、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引发了一些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第一,环境质量较差,污染物排放量大。2005年,我国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别达到了2.549万吨和1.414万吨,2006年,我国的7大水系的水质也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除此之外,我国酸雨影响的地区已经占到了国土面积的30%。第二,能源资源的消耗和衰竭速度加快。近来年,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GDP总量也跃居世界第二位,由此,我国的能源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2005年,全国的能源消耗总量比2000年增长了55.2%,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在2006年达到了47.3%。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矿石和铁矿石的进口国。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比如《可再生资源法》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节能减排的实施,但是,我国的节能减排形式依然比较严峻。

三、制约我国节能减排的主要影响因素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能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1.外部制约因素

外部制约因素,人的影响力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节能意识比较薄弱。在我国能源产品的价格大都偏低,企业及个人对能源的节约意识都比较薄弱;二是节能减排的观念差。相关部门没有对民用领域以及商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尚未充分发挥合同能源管理等一些社会节能服务的作用;三是环境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的相关法律政策不健全。我国的《节约能源法》未能明确法律的执法主体和监督主体,同时,也未建立针对百姓和企业的财政税收等激励政策,环保等相关部门未能对耗能大、污染严重的惩处措施等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执行效果不好;四是缺乏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许多地方对干部的考核,还是仅仅关注当地的经济发展,没有参考节能减排这一软指标。

2.内部制约因素

内部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第二产业在近些年增长较快,且增长幅度远大于第三产业,这些都会加剧我国能源紧缺的风险,加重我国环境污染的风险。二是技术和发展资金存在不足。我国的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明显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比如我国每吨能源的生产效率仅为日本的10.3%。

四、推进节能减排的几点建议

1.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在城市建设、工业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中,要始终贯彻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深入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要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重点做好节能、节水、节电、节财等工作。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要善于将无用化为有用,将有害化为无害。对于新项目,要进行科学调查、合理安排,充分考虑物质的循环和利用效率。同时,还要抓重点行业的内部清洁生产。如钢铁行业,企业可以采用焦炉煤气等排放物生产甲醇,这样不仅增加了能源供应,又降低了钢铁生产的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

2.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

结合我国国情,相关部门需要尽快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出台与《清洁生产促进法》相衔接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以及具体的法律责任和制度。同时,还要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等专门性的环境法律,对资源的节约、回收、再用、再生利用做出进一步的规定,使环保部门能够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依法行政。

3.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效率

不同的能源结构将会产生不同的使用效率。国外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油气的能源消耗结构的利用效率明显高于煤炭的能源消耗结构。而我国是少数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因此,我国的能源效率很难同发达国家的能源效率相比。研究证明:我国的煤炭利用效率为27%,原油的利用效率约为50%,天然气的利用效率约为57%。我国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仅为36.8%,明显低于世界平均50%的利用效率。所以,推进新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能有效地解决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降低我国的能源消耗量。因此,我们要加快开发利用风能、地热、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4.加大扶持力度,形成节能减排的合力

节能减排是我们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力措施,需要政府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节能减排的扶持力度。各级部门和管理者要妥善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用的矛盾、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矛盾,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协调能够实现统一。同时,政府还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突出政府的服务职能,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监督和考核,以此来防止资源再生产业出现“二次污染”的现象。深化认识,彻底转变片面追求GDP增长的政绩观,做好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工作,并形成强大的合力,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5.开展环境友好企业建设,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创建环境友好企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互促共生。环保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号召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打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建设。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审核,治污等措施,强化设施的运行,提升企业环境使用清洁生产方式,建造和谐的生态产业区。

参考文献:

[1]袁开福.我国节能减排困境、成因及应对策略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6).

[2]韩.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解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

[3]鲍健强.节能减排需要新思路、新路径和新机制[J].浙江经济.2009(21).

第6篇:节约循环利用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

张家口是一个资源富集的地区,也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还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贫困地区。张家口的工业以能源、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加工为主,万元产值能耗、水耗和废物排放指标大多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资源开发强度较大、能耗及物耗较高、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市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大、空气污染和沙尘暴等问题。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环境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强。这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张家口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也付出了消耗资源和增加污染的较大代价,分布在各县区的煤矿、电石、铁矿、酿造、铅锌矿、金矿、造纸等高载能行业,规模小、集中度低、产品单一、产业链短、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张家口应利用后发优势,及时地将张家口经济发展从传统经济过渡到循环经济的轨道,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推进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村、城镇和市区,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突破观念、技术、政策、体制、法制等方面的制约,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学习与调研,借鉴其它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些经验,结合张家口的实际,笔者对张家口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张家口今后在经济快速发展中,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战略举措列入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总体要求之中,构建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两项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全市各级政府领导应进一步更新观念,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在经济加快发展中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中促进经济加快发展。

2、在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张家口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及实施方案,从四个层次发展全市的循环经济:一是研究制定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和合格评定制度,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和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要完善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实行产品的绿色标识、能效标识和节能节水认证、环境标志论证制度。二是在企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使每个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是在工业集中地区、经济开发区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在企业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不断延长生产链条,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最有效利用,使废物产生量最小,甚至零排放。四是在一定区域内,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创建生态市、生态县、生态镇(乡)、生态村。

3、发挥各县区的资源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形成煤炭、电力、酿造、冶金、机械装备、农畜产业加工、建材及新型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免费论文参考网。如有煤炭资源的县,在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应将与煤共伴生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综合开采利用;通过深度加工,重点发展煤电、煤电铝、煤化工、煤建材、煤焦化等产业;将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综合利用。再如有草场资源和经济林资源的县,应走“种草—养殖—畜牧加工—还粪于草”和“经济林—鲜果—果品加工”等生态经济循环链的发展道路。

4、坚持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将强制的外部约束力和企业内在利益的驱动结合起来,明确企业生产者和产品交易者所担负的维护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责任,规定废弃物管理处置的基本原则和做法,通过源头防控,避免和减少废物的产生。认真实施我国已经颁发的《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相关法规。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扭转“守法成本高,违法风险小”的局面。加强环保执法检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5、依靠科技进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投入资金进行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努力突破制约张家口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推动环境友好技术和循环经济技术成果的转化及运用,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持。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造纸、电力、酿造、钢铁和有色冶炼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

6、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一是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对重大循环经济建设项目,有关部门要优先核准或备案,列入张家口市重点项目计划,优先给予直接投资、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优先保障能源、水、土地等生产要素供应。二是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技术推广、试点示范和宣传培训。研究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机制和信用担保体系,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对重大循环经济项目,要优先给予贷款支持。三是积极探索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7、政府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动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准确掌握相关政策法规,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宣传者、倡导者和实践者。免费论文参考网。各级党政机关要把建设节约型社会贯穿于日常公务活动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推动政府机构节能的实施意见,推广无纸办公、压缩会议、降低油耗、节约用电、惜水省材。抓好政府建筑物的节水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的节能改造。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单位内部绿地用水和景观用水尽可能不使用自来水。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连同发展经济一起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

8、大力开展发展循环经济,落实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资源、环境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各区县、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通过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印发宣传品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先进典型,促使循环经济理念深入单位、学校、社区和家庭,逐步建立崇尚节约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

9、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张家口的钢铁、有色、建材、酿造、煤炭、电力、造纸等行业,占了全市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头。遏制这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当前宏观调控的紧迫任务。要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扶优汰劣的思路,加大调控力度。一要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建立相应的项目审批问责制。二要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落后生产能力是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源头。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要大力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化工、煤炭、酿造、造纸、食品等行业落后产能。

10、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为全面推广积累经验。要积极争取河北省发改委、科技厅、环保局等厅局的支持,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部分城市社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利用国债资金和财政预算内资金,加大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一是企业试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试点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研究提出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接模式,研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政策措施。二是工业园区试点,根据不同园区的产业特点建立不同类型的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对进入园区的企业提出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要求,提升园区的档次和竞争力。免费论文参考网。三是城市社区试点,城市社区循环经济试点以资源型城市为重点开展试点,积极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形成以资源为链条的系列主导产业基地,探索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城市废弃资源循环利用试点要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再生利用、废旧家电回收利用、再制造领域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明确回收处理技术路线,探索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影响着我市“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一些目标任务能否按期全面完成。发展循环经济,任重而道远,需要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全力推进,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吴季松.新循环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2 ]崔和瑞.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

第7篇:节约循环利用范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两创”总战略的要求,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长效发展机制,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协调、规范和推动作用,通过土地、财政、税收等政策,引导扶持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2、坚持科技支撑,创新发展的原则。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实行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并举推动,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

3、坚持联动推进,融合发展的原则。按照全面部署、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从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加以推进,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三、总体目标与工作重点

到2011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上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将*建设成为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

为实现上述总体目标,重点实施六大行动计划。

1、实施优化产业结构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我县鼓励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的产业(环保)政策目录,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建设项目,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水耗、高附加值的产业,依法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工艺设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产品的生态设计开发,促进产品结构的绿色升级换代。培育壮大数码电子、光伏、装备制造、生物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从事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废弃物循环利用等的环保设备制造业。集聚发展生产性、知识业,推动制造业由加工环节向研发和营销两端延伸,形成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重点发展精品农业,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有效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实施生产清洁化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大力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引导企业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推行工艺之间的物料能量循环,从源头上减少资源能源投入。运用清洁高效的生产工艺,将物料和能源高效地转化为产品,并循环回收和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物和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和绿色企业评审,培育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对排放污染物超标,使用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进行强制性的清洁生产审核。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ISO14000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促进污染项目集中治理、达标排放。实施清洁生产推广工程,在纺织服装、植绒、木业、五金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中选择一批重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制定清洁生产工作指南,推广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开展“零排放”示范工作。到2011年,全县清洁生产企业达到50家。

3、实施生态化改造行动计划。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以西塘大舜服装辅料、陶庄五金机械、天凝植绒、杨庙特色纺织、*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光伏产业园等六大产业集群为重点,开展生态化改造与建设。按照资源循环利用原则,构建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生态农业为主线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再生资源为特色的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生态产业网络。抓好生态示范园区建设,推动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实施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工程,做好园区生态规划,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科学筛选和确定入园企业和项目,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实现物流、能流、技术集成,信息与基础设施共享,达到经济、环境、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积极创建节约型政府,创建优美乡镇,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到2011年,累计创建省级“绿色学校”18所、“绿色社区”6个、“绿色医院”4所、“绿色饭店”8家。

4、实施节能降耗行动计划。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着力推进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太阳能、生物质能的研发与推广,推进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引导公共、商业和民用节能。组织实施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关节能、能源利用监测能力建设等工程,不断提高能源节约利用水平。加快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实行项目供地准入制和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双控”标准,发展多层工业标准厂房,加强耕地保护与管理;积极推进“两分两换”试点工作,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保障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对重点用水企业实施定额管理,推动高耗水、高废水排放企业节约用水,推广工业、农业服务业的用水重复利用、中水回用和“零排放”等节水技术与产品,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行绿色制造,加强企业的原材料消耗管理,提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在包装行业大力压缩无实用性材料消耗。到2011年,全县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0.7吨标准煤(当量值),万元GDP水耗下降到135立方米以下,水泥散装率提高到79%,城镇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比例达到5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5、实施资源综合利用行动计划。加强工业固废的回收利用,推进粉煤灰制砖,加强锅炉炉渣、冶炼和化工废渣的综合利用,提高用渣量。加强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推广造纸、化工、纺织、电镀、印染的废液回收利用技术,积极开展工业中水回用。加强工业废气的回收利用,推广热电联产、余热发电等技术鼓励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农资节约。加强对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餐厨废料、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重点建设陶庄废旧金属回收基地,探索建立废旧家电、废汽车、废旧轮胎、废铅酸蓄电池等回收体系。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鼓励使用再生产品、绿色产品、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尽量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到2011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9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9%以上。

6、实施污染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加大对印染、造纸、化工、钮扣、植绒和热电等重点行业以及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力度,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和24小时在线监测,严格执行企业达标排放。切实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做好生活污水入网和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工作。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加强对饮用水源、河流水域、湿地水网等的管理与保护,加快河道综合整治。到2010年底,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控制在3782吨/年以内,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控制在5101吨/年以内。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县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协调、指导和推动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镇、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责任,逐级抓落实。

2、强化规划,健全评价体系。抓紧编制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环保产业、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研究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主要产业发展及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具体要求。把节能降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并作为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镇创建工程,进一步加大镇级循环经济发展力度,完善政策,加大考核力度。

3、突出重点,推进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国家、省市各级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作,确保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全县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库,以项目为支撑,推动我县循环经济发展。每年确定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制定实施计划,落实工作责任,保证建设成效。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排放。每年评选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给予表彰,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

4、推动创新,突破技术制约。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分院、上海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姚庄镇上海农科院(*)基地、上海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等,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突破技术瓶颈,逐步建立与循环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创新机制和技术支撑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支撑循环经济发展。重视发挥人才作用,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机制。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和经营管理模式,加快成熟工艺、设备的推广应用。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有效发挥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作用。

第8篇:节约循环利用范文

因此,循环经济是以自然规律、经济规律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把清洁生产与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表现为“两低两高”,即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高循环,其实质是一种生态经济、高效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资源富集的地区,也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还是一个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边疆民族地区。这些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7项指标增速在西部地区名列第一,但也付出了消耗资源和增加污染的较大代价。如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GDP增速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全区万元GDP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2%,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全国35%的平均水平。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电石、硅铁、铁合金等高载能行业,规模小、集中度低、产品单一、产业链短、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发生的“6.26”黄河水污染事故案件、“板滩井”生态破坏案,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国务院、国家环保总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利用后发优势,及时地将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从传统经济过渡到循环经济的轨道,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构建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才能在经济快速发展中,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两项基本国策,推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这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等地区或企业,如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包钢、蒙西高科技工业园区、黄河工贸集团、托电工业园区、乌兰水泥厂等对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多方面探索。以煤炭开发为起点,发展“煤―――电―――粉煤灰―――氧化铝―――电解铝―――硅钙渣―――水泥熟料”,以及“煤―――电―――化工―――建材”等多条综合利用的产业链,取得了可喜成果。五原县在农户实施了四位一体“生态家园”建设工程,沼气供给农民生活用能,沼渣(液)供给绿色植物营养所需,种植业促进养殖业,养殖业带动沼气建设,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种模式。

通过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学习与调研,借鉴区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些经验,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对全区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今后在经济快速发展中,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战略举措列入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总体要求之中,构建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两项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领导应进一步更新观念,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在经济加快发展中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并从中促进经济加快发展。

在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及实施方案,从三个层次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的循环经济:在企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在工业集中地区、经济开发区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在企业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不断延长生产链条,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最有效利用,使废物产生量最小,甚至零排放;在一定区域内,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创建生态省(区)、生态市、生态县,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逐步建成循环型社会。

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各类规划的编制,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发挥内蒙古自治区的资源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形成煤炭、电力、化工、冶金、机械装备、农畜产业加工、建材及新型材料、稀土、生物制药和信息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

强化法治观念,依法推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认真实施我国已经颁发的《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相关法规,加快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及相关制度,制定《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条例》,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扭转“守法成本高,违法风险小”的局面。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

科学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一方面要实施技术跨越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努力突破制约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引进核心技术和装备。

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环保总局等部委的支持,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部分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利用国债资金和财政预算内资金,加大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开展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活动。

加强企业资源环境管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要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开展环境管理体制认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坚持节奖超罚,调动职工节约降耗、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第9篇:节约循环利用范文

【关键词】小型自循环;冷却;回收;能耗

天然气分公司部分生产装置采用直流水对设备进行冷却,冷却后无法有效回收利用,每天耗费大量的新鲜水;同时,由于供水系统的压力增加,设备耗电量增加。为了降低装置运行费用及降低装置能耗,有必要应用先进的NCS微型自循环冷却技术。为此,在杏九原稳装置进行了应用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节能节水效果。

1、微型自循环冷却装置

1.1工作原理

NCS微型自循环冷却装置的结构与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系统使用乙二醇水溶液做冷媒,以循环泵为动力,使冷却液在系统内循环,采用翅片式散热器做热交换器,轴流风机提供自然冷风,冷却液流经稳后油泵内水套对油进行冷却,采用PLC自动控制对系统运行进行操控,装配变频器,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风量,达到供需平衡。

1.2设备特点

(1)依据北方气候条件,充分利用自然冷量,节约电能。

(2)采用闭路循环防止循环液蒸发,与传统开式冷却塔系统相比,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

(3)采用PLC控制系统,设备自动化程度高,降低操作费用。

(4)采用乙二醇水溶液做冷却液,换热效率高且防冻。

(5)冷却液自身在设备中循环使用,没有污染,不会使管路及换热器腐蚀或结垢。

2、应用方案设计

2.1工艺流程

原工艺流程不变,新增设备与原水冷系统并联运行,停运原水冷系统,原水冷却系统仅作应急使用。

2.2方案设计与选型

根据大庆地区的气候特点,采用乙二醇循环液自然风冷却方式代替原直流水冷却方式,有效利用大庆地区自然冷量,全年停运直流式水冷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了NCS自循环冷却装置平面布置。根据循环液用量及所需制冷功率,为充分利用自然冷量,最终设计选用了型号为NCS-QL-F03的NCS自循环冷却装置。

3、应用效果分析

2013年装置检修期间完成NCS微型自循环冷却装置1台及配套的工艺管线和配电缆等的安装。11月16日开始试运,先后进行了流程调试、设备考核等过程,11月19日正式投入运行,并完成了项目的考核及试验工作。

3.1冷却效果考核

冬季投用NCS微型自循环冷却装置,即使不启动风机也可以满足技术要求,春秋两季风机低速运转,使进水温度控制在15℃以下,制冷效果也可以达标,夏季当室外温度达到20摄氏度以上需要风机全速运转,冷却效果才可以达标。

3.2能耗效果考核

投用NCS微型自循环冷却装置每年的耗电量约为23000kWh,原有系统运行一年耗电量约为40000kWh,每年大约可以节电17000kWh。

3.3节水效果考核

投用NCS微型自循环冷却装置每年的节水量为:

330天×32吨=10560吨/年

3.4运行状态考核

设备运行72小时过程中,对风机和泵进行了检测,未发现异常情况,对控制系统进行调试,各个参数变化符合设计逻辑,真实有效,安全防爆及报警系统状态良好。

4、结束语

该项目经过现场试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冬季充分利用自然冷量,节约电能;采用闭路循环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该项目具有节水、节电、节约空间等特点,在采用直流水和传统开式冷却塔系统的冷却装置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