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灌溉工程的作用范文

灌溉工程的作用精选(九篇)

灌溉工程的作用

第1篇:灌溉工程的作用范文

1目前节水灌溉工程经济评价存在的问题

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这里着重分析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计算分析项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效益,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所谓净效益是指灌溉工程项目产出与费用的差值。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及年运行费,其大小可根据规划设计资料按工程投资参照类似工程分析确定,相对来说较为简单;相反,效益的估算则比较复杂。然而目前节水灌溉工程在做经济评价时,对效益的估算却有些简单化、理论化,与实际相去甚远,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节水灌溉工程经济评价范围较为单一

灌溉农业增产是水、肥、土、种、管等农业技术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灌溉是促进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农业增产上只起到其应有的一部分作用。因此,在计算农业增产效益时,不能全归功于灌溉的作用。灌溉增产效益只能是在相同的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由于灌溉措施而增加的农业产量部分。在《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中规定,灌溉工程作为农业项目中的一个部分,应把灌溉与农业技术措施的效益结合起来。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涉及到水利部门、农业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合作问题,受管理体制所限,虽考虑一些农业技术方面的投人,一般仍把灌溉工程看作一项单纯的水利工程,只侧重于从水利工程角度衡量项目的技术、经济的可行性,未足够重视当水利工程实施后应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应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体系。

1.2灌溉效益计算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较差

目前灌溉节水效益的计算方法有分摊系数法、影子水价法及缺水损失法,其中缺水损失法任意性较大,一般很少采用。影子水价法适用于已进行灌溉水资源影子价格研究并取得合理成果的地区,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也不能采用。我国目前常用的方法为分摊系数法,即按有无灌溉项目对比灌溉和农技措施可获得的总产值乘以灌溉工程建成后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

分摊系数法认为,农田增产值是作物栽培、施肥、品种改良、植保、机耕等农业技术措施和灌溉技术措施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故可从增产值中分摊一部分做为灌溉效益,其分摊的百分数即为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分摊系数有如下2种确定方法:

(l)试验法。选择土壤、水文地质条件均一致的试验区,分成苦干小区,实施一定的农业措施,实行灌溉和不进行灌溉的多种试验小区,进行对比试验,从而分析其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我国各地按上述分析,灌溉效益水利分摊系数一般为0.2一0.6,平均约为0.4左右,而相应的农业分摊系数一般为0.4-0.8,平均约为0.6左右。

(2)统计法。这种方法是在拥有与设计灌区条件相似的灌区工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的,如灌区历年农业技术措施情况、灌溉工程配套情况、灌溉条件和水量满足程度、降雨量、作物产量以及农业措施的投资等大量资料。这种方法认为,一般灌区工程建成投产后,都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是灌区运用初期,灌溉技术水平一般,农业技术措施水平一般;第2阶段是灌区运用一个阶段后,灌溉技术水平提高到较高水平,农业技术措施水平和第1阶段水平相同;第3阶段是灌区经过较长运用时间以后,灌溉技术水平和农业技术措施水平都提到较高水平。

根据上述3个阶段,统计分析得出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但是农业生产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且各因素之间相辅相成,彼此不可取代。在实际生产中,农业的种植模式、种植结构和水利条件都是变化的,假定某个时期某个技术条件固定不变,另一个技术条件变化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用这种方法分析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也是难以置信的。

根据各地的分析结果,农业分摊的灌溉效益较水利的大。从灌溉投资来看,农业增加的投资较小,而水利投资较大。这样在节水灌溉工程经济评价中有时造成本来灌溉效益较好,但由于灌溉农业效益分摊给水利的效益较少而得出灌溉工程不经济的错误结论,工程可能被否定。有时,农业增加的投资较大,灌溉效益分摊给农业的效益小于灌溉给农业增加的投人,成本都收不回来,何谈灌溉农业的效益。因此实际经济评价效益分摊系数的大小较难把握。提高产量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作经济评价时应通过多种方案分析比较,对整个工程作经济评价,应选择最优的灌溉技术、农业配套和科学管理手段,使这个复合型的项目以最少的投人获得最大的产出。

2.2建议采用的计算方法

目前灌溉增产效益的计算一般采用如下公式:NB=‘仁:答”(,一y。)c+艺A(了‘一)。‘)C‘/刀叫…式中,B为灌区多年平均增产值,即毛效益年值(元);A为灌区作物种植面积(亩);y。,y分别为采取灌溉措施前、后作物产量(k梦亩);y0,,犷分别为采取灌溉措施前、后作物副产品的产量(k岁亩);C,C分别为农产品与副产品的价格(元/kg);N为分析期限;。为分摊系数。

公式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采取灌溉工程措施前后灌区种植作物的种类相同;采取灌溉工程措施前后灌区种植面积相等。因此,需对原效益计算公式进行必要的修改:召=。!艺[A‘ai(少C+),C‘)〕-篙[‘了a少(yoc+y。’“’)]/“}

2评价原则及计算方法

2.1节水灌溉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

农业增产的效益是水利和农业技术措施及管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为水利和农业对作物增产起着互相影响、共同促进的作用,它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叠加关系,水利或农业的单独作用是难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的。没有水利条件,很多农业技施就不能发挥作用,农民也就不会选择高水肥要求的种植模式和品种,但仅有水利措施,没有相应的农技措施和科学的管理相配合要大幅度式中,A;,A,分别为实施灌溉工程和未实施灌溉一L程某种作物的种植面积(亩);a‘,aj分别为实施灌溉工程和未实施灌溉工程某种作物的种植比例;,为灌溉土地利用系数,刀=灌溉工程实施后净灌溉面积/(灌溉工程实施后净灌溉面积+工程占地面积);n为采取灌溉措施后灌区作物种植种类;m为采取灌溉措施前灌区作物种植种类;其余符号同前。

这样不仅考虑了灌溉工程实施后随着供水保证程度的提高,区内种植模式、种植结构可能发生的较大变化,而且考虑了灌溉工程实施的占地,实际灌溉面积与工程实施之前有所变化等因素。

第2篇:灌溉工程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生态理念;堤岸

中图分类号:S277 文献标识码:A

一、建设节水灌溉工程的必要性

(一)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是推进新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

节水灌溉工程是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更新、科学管理来实现高效节水的现代灌溉。实施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的用水率,保障农作物得到充足的水资源灌溉,同时提供作物对肥料、光照、氧气等的生长要求。促使节水灌溉技术使用后将提高农作物产量,切实增加农民的整体收入,推进新农村发展及现代农业实现的步伐。

(二)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是提高用水率的最佳途径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不容忽视。用水浪费原因主要是:第一,未综合利用自然降水;第二,农业用水效率低;第三,地区与地区之间用水效率差距大;第四,节水灌溉工程覆盖面积小。

(三)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维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才能得以实现,大力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绿色经济的体现。实施节水灌溉工程不仅节约了农村发展与农业灌溉的用水量,从侧面支撑了生态系统的维护用水,其次运用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缓解了用水紧张的问题,最后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水体环境。

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存在着不足

在节水灌溉工程中,在工程勘察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依靠以往或已有的资料,如:对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区内的土壤情况不进行精确分析、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水源水质状况不进行了解、项目区内的种植结构不认真分析等没有能够认真勘察工程实地情况,没有认真分析影响节水灌溉工程的因素,没有在获取精确的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导致设计人员在节水灌溉工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使一些节水灌溉工程与实际情况不太符合,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二)投入机制不完善

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节水灌溉工程投入机制不是很完善。虽然我国用于发展节水灌溉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各级财政投入与节水灌溉发展的需求差距存在较大差距。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收入水平也较低,而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一次性投入大,国家对用于节水灌溉的投入不足,运行维护费用不是很高,节水灌溉也难以快速发展。

(三)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不健全

国家投入兴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极大推动全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由于人们对于节水灌溉的思想意识还比较淡薄,再加上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前期投资较大,不能再短时间内见到效益。但真正能够落实节水灌溉建设的技术覆盖面积还相对较少。现今节水灌溉设备质量良莠不齐,缺乏节水灌溉行业准入制度,也没有培养一批可承担节水灌溉技术的设备生产企业,因此难以形成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四)没有形成配套的灌区管理体系

目前,有关节水灌溉政策法规与实际节水灌溉发展情况不配套,也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和约束机制,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农民的节水意识不强,同时也没有建立适应灌区节水灌溉的管理办法,对于节水灌溉管理无法可依,无法可管,灌区管理体系不健全。

三、生态理念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一)在河流治导线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工程在开展河流治导线设计时,考虑的重点往往是工程的防洪排涝作用,对工程的环保生态性并不重视,进而导致了河流当中的浅滩与急流、主流与支流等格局被人为地改得面目全非。仅从工程量与工程造价上来看,既能缩短工程周期,又能降低工程成本,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就比较大。

1、在那些被废弃的原有河道附近,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就将急剧恶化,甚至农田灌溉也将受到极大影响;

2、新开的河道也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甚至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在节水灌溉工程中就要尽可能地保持河流的既有状态和周边环境,即便要做局部的调整也应当进行充分地论证。

(二)在河岸滩地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河岸滩地具有经年有明水、地下水位较高等特点,因此在其整治过程中就应当充分利用河岸滩能够缓洪滞蓄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在其防护植物中优先选择耐水淹的植物。尤其是经过近年来的大量实践充分表明,对于河岸滩地如果还是盲目地采用传统的浆砌片石护坡来作为防护,则将会因为水流冲刷以及冻胀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些护坡防护需要经常性的修理和维护,否则就有坍塌的危险。而那些采用芦苇等植物来作为防护的河岸滩地,则能够很好地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从而免去了相应的修复环节。

(三)在堤岸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堤岸是河道的骨架,是决定防洪成败的关键。传统堤岸结构一般选择使用土料来进行堤岸的修筑,并在修筑完成后,在迎水面加设一道浆砌片石护坡工程作为防护,尽可能的将水流全部控制在河槽里面。而随着自然防生原理和防生技术的不断推广,由草木或乔灌木植物施工建设成的堤岸护坡工程具有着极强的水土保持性,防涝防洪功效显著。但在设计和建设生态堤岸时,对于堤岸植物的选择必须科学合理,选择时要综合考虑水利灌溉工程所处的实际环境,比如当地气候、水土条件等等,根据这些因素要求作出正确的选择。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采用生态堤岸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堤岸结构的水土保持性,还能最大化降低原有河道的人为改变和破坏。

(四)在灌溉渠设计中的应用

在进行灌溉渠系规划时,要把当地的国土整治,山、水、田、林、路的规划密切结合,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用水部门的需要。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的原则灌溉渠道应布置在高处,与其相对应的排水沟道布置在低处,力求自流灌溉、排水,建成灌排分开,各自独立的灌排两套系统。对局部高地或洼地,可分别采取小片提灌(排)等措施处理。同时,在渠道线路布置上要考虑到经济因素,渠线布置尽可能直、顺、整齐,减少交叉建筑物,避免更多良田和民房被占。在渠道布置时尽可能避免深挖方、高填方和难工险段。山丘区地形的渠道设计要尽量避免靠近沿河、溪布置,以防止被山洪冲毁。

结语

综上,发展节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土地干旱、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性措施。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要理清发展思路,还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利用既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灌区管理手段,建设更多的符合农民切身利益的节水灌溉工程。

参考文献

第3篇:灌溉工程的作用范文

随着我国生态建设的不断深入,基于高杨灌溉区工程的建立,是确保农村生态建设的有效性。然而,我国农村的水资源分布均衡,尤其是对于广大的山区而言,对工程进行有效的节水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而,在节水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基于高杨的特性,进行科学有效的灌溉。

1农村高杨灌溉区工程的节水措施

农村高杨灌溉区工程,是一项关系地区生态建设的重要工程。因而其建设的有效是具有长远的社会价值,尤其是其节水性能的有效设计,是当代灌溉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1)基于长远的设计规划,实现工程的节水性能。农村高杨灌溉区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需要基于该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以及高杨的特性,合理的规划工程的设计,尤其需要基于高杨的特性,是合理规划工程蓄水能力的主要依据。而且对于工程的地下水系,也是灌溉工程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因为丰富的地下水系,可以提高工程的蓄水功能,减少对于自然水资源的依赖。对于灌溉工程的地点设定,也要基于当地的水资源情况,以及高杨区的地理位置,进行综合考虑。尽量避免灌溉管道过长而造成部分水分的蒸发,同时也要注意灌溉区的建设,是否会造成当地生态结构的破坏。

2)基于合理的工程类型,提高灌溉工程的节水性能。基于合理的工程类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的节水性能。在实际的灌溉工程建设中,要基于高杨树的生长状况,以及当地的自然气候,合理的选择工程的类型。基于农村高杨种植比较的集中,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因而,在实际的工程类型的选择上,往往以喷溉式为主。该种类型的灌溉工程,可以减少灌溉用水,同时减少了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比较的适合农村高杨灌溉。同时,基于喷溉的灌溉方式,减少了人力资源的输出,以及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在喷灌的灌溉方式下,对于喷灌的距离设计也是非常的重要,喷灌的距离过大,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喷灌的距离不足,无法达到灌溉的效果。因而,在喷灌式灌溉工程中,需要基于高杨树的高度和间距,规范喷灌的距离,进而节约灌溉用水;

3)规范灌溉工程的设计标准。尤其是节水技术的自动化。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农村高杨灌溉区的工程建设,逐渐朝着现代化发展。尤其是对于灌溉设施的自动化,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同时可以避免人工操作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而且基于现代监测技术,可以科学的监测高杨树的生长状况,进而合理的布置灌溉的时间和次数,进而避免了灌溉过于频繁,而造成灌溉的浪费,以及影响高杨树木的正常生长;

4)规范灌溉工程的管理。灌溉工程的管理重点在于有计划的给高杨进行灌溉,进而达到节水的效果。也就是说,基于科学的灌溉计量,对高杨树进行适当的灌溉。这就要求在灌溉工作中,要充分的了解高杨树木的生长习性,进而合理的计划灌溉用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工作,还要重点针对工程技术人员展开。也就是说,加强其在灌溉过程中的管理,避免因为技术失误,而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基于有效的技术管理,可以加强灌溉自动化的效率,以及加快农村高杨灌溉区工程的现代化建设。在实际灌溉工程管理中,农村灌溉工程缺乏有效的资金投入,因而缺乏灌溉设备的有效维护和修建。因此在有效工程的效管理中,还要加强工程的后期维护,以及设备的定期检修。尤其是对于灌溉的设备,需要进行不定期的检修,尽量避免灌溉设备漏水或渗水,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因此应从两方面对资金的投入工作进行加强,一是由各级政府以资金补助的形式用于节水灌溉措施的推广,并将其作为资金补助的重点对象,二是提倡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合理吸收民间资金进行节水灌溉措施推广的资金来源,这样不但能够进一步提高出资者对节水灌溉的重视,从而保证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措施取得更好的效果;

5)增加高杨灌溉区工程的功能,尤其是用于当地农作物的种植。我国当前的高杨灌溉区工程的功能过于单一,进而在节水性能的设计上不够理想。因而,在高杨灌溉区工程的设计上,可以基于当地农村的种植需求,适当的将其水资源运用于农作物的中,尤其是在冬期,高杨灌溉区的用水量比较小,这时可以把工程的蓄水运用于其他领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高杨灌溉区工程的功能,对维护地区生态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

6)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在整个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对基层技术管理人员与技术部门加强培训工作,尽可能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将基层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以及素质水平切实提高,从而使这支专业技术队伍打造成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队伍。除此之外,要及时将一些实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向农民传授,也就是说,要将基层水利技术服务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产供销、技工贸相结合的现代化技术服务体系,从而进一步保证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充分的应用与推广,同时拥有良好的效果;

7)提升节水意识。在合理实施上述节水灌溉措施的同时,要对推广节水灌溉措施的对象进行节水意识的培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对水资源的认识,让他们充分意识到水资源对于经济发展、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作用与意义,同时了解到水资源会随着不合理的开发、浪费等逐渐减少,从而使以往粗放式的用水、采水方法对水资源的破坏得到改观,提高并保持水资源自然再生的能力,使得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达到和谐统一,将节水意识深入意识中。

第4篇:灌溉工程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水利灌溉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039

前言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较少,这对我国的水资源使用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保障农业的基本用水,我国近年来建设了很多水利工程,为了保证这些水利工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要对水利灌溉进行必要的管理。但根据我国水利灌溉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水利灌溉的效率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农业的正常发展,对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水利灌溉管理的作用

1.1 提升用水效率

在进行水利灌溉的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水资源利用收费制度,能够让农民在用水的时候树立较好的节水意识,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这样不仅能让水利工程的成本逐渐得到回收,还能让水利工程的用水效率得到较大提升。

1.2 避免出现用水纠纷

在建立完善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的情况下,能够营造良好的用水秩序,确保农业用水的顺利开展。同时,在营造了良好的用水秩序之后,为了让农业灌溉取得预期的效果,还需要相关部门对水利灌溉进行必要的规划和调整。这样既能让水利灌溉保持良好的秩序,又能让水利灌溉根据实际的情况高效开展,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1.3 提升收益

通过对水利灌溉的收费制度建立,能够让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快速回收水利工程建设成本;通过对水利灌溉的管理,能够让农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2 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政策与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对水利灌溉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灌区并没有获得经营管理的自,从而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由于水利灌溉缺少阶梯式水价,导致用水户节约水资源的行为得不到鼓励,用水户在用水量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水费标准一样让部分用水户失去节约用水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2.2 水利灌溉管理混乱

在对水利灌溉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模式导致水利灌溉管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管理部门的职能也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同时,管理过程中没有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对管理行为进行约束,导致管理工作存在很多漏洞,并且管理工作的开展也缺少必要的规划。另外,一些地区的水利灌溉管理中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并没有组建专门的水利灌溉管理队伍,导致管理制度难以形成。

2.3 水利灌溉管理缺少必要的制度

在对水利灌溉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制度的制定能够让用水户和管理人员依照制度的内容进行灌溉和管理。但目前看来很多水利工程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导致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中存在水费收取较难、灌溉水费挪用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让水利工程的建设成本得不到回收,还会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

2.4 管理费用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灌溉管理费用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水利灌溉收费标准相对较低,并且还存在很多水费拖欠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经费不能自理。同时水利工程还要进行定期的维修,这也需要一定的费用。在水利灌溉管理费用不足的情况下,管理部门势必会不断负债。而工资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会丧失,导致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 水利灌溉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加强用水户的节水意识

在开展水利灌溉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倡导节约用水的观念,从而让用水户在长时间的用水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节水意识,并以各种方式节约水资源。其中要加强对节约用水的宣传,水利灌溉管理部门可以组织人员到用水户去进行当面宣传,从而保证宣传效果;要建立阶梯式水价,当用水量超过一定标准后,用水越多价格就越高。这样能让用水户节约用水的习惯在水费的约束下逐渐形成,从而促进其节约用水。另外,对于经常出现严重浪费水资源的用水户,要对其进行强制处罚,并禁止其在短时间内使用水利灌溉。

3.2 完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

对水利灌溉的管理而言,必须要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下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水利灌溉的管理顺利开展。其中通过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让管理人员的行为得到约束,从而避免出现盲目鼓励用水户多用水的现象。而用水户在完善的制度管理下,其用水行为能得到有效改善,制度对其的约束能避免其浪费水资源,并且严格按照制度开展节约用水活动。

3.3 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

在水利灌溉管理的过程中,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摒弃原有的经营管理理念,引进更先进的管理模式,从而让水利灌溉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水利灌溉的管理,加强对水利工程周围农户的科学灌溉和合理用水的专业知识培训,定期委派水利灌溉专家对灌溉活动进行指导,从而提高水利灌溉的质量,并最大程度的节约水资源。同时要对用水量较大的农业生产企业进行单独管理,让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水利灌溉计划,从而保证其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

3.4 完善考核机制

水利灌溉管理人员是灌溉管理中的主体,其工作素养将会对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对水利灌溉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部门应该将管理任务细分到每个管理人员身上,并且引入科学的考核机制,对管理人员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于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较好的人员,要予以相应的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惩罚,而长时间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人员,管理部门应该予以辞退。这样能让管理人员积极投入到水利灌溉的管理工作中,从而保障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 总结

水利灌溉工程是一些地区农业生产的必要设施,能够让农业生产得以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水利工程的数量已经能够基本满足我国的农业生产需求。在开展水利灌溉的过程中,还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管理,从而让农户的灌溉活动正常开展。我国水利灌溉管理目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水利灌溉极为不利,所以必须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连红波,韩绍伟.新农村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探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09):49-50.

[2]姚凌燕,高旭梅.农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城市建筑,2014(04):162.

第5篇:灌溉工程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农业节水灌溉;喷灌;渗灌

一、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水资源更是缺一不可。但是我国人口众多,水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匮乏。随着农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农业用水问题凸显,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效率低下和灌溉用水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目前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约为43%,单方水粮食生成率只有10公斤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70%~80%,单方水粮食生产率20公斤以上的水平。通过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改造传统灌溉农业,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关于节水灌溉和节水灌溉技术

(一)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简单的来讲就是指采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的生产率。换言之,节水灌溉是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灌溉形式。节水灌溉的内容大致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水工程技术;节水农业技术;节水管理技术。

(二)节水灌溉技术

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 、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4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其中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是该技术体系的核心,已相对成熟并得到普及,其它技术相对薄弱,急需加强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

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 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

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目前,农艺节水技术已基本普及,但生物节水技术尚待进一步开发。

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其中,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采用高标准的量测设备,及时准确地掌握灌区水情。

三、农业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之前的农业灌溉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因此,推广应用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势在必行。

(一)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包括地上水和地下水的综合开发利用。即充分利用降水、灌溉回归水、劣质处理水;提取地下水,但应防止超采;有条件的可拦蓄河道径流,回灌补充地下水,保持水资源的采储平衡,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二)工程节水技术。目前主要采取小畦灌溉、喷灌、微灌、渠道防渗、管道输水、膜上灌水、渗灌等工程技术措施。

1.小畦灌溉是常用的,即要规范基本农田(畦田或方田),根据地面坡度、土质和税源情况确定种植作物的种类和面积,减少用水。

2.喷灌和微灌技术突破了传统地面灌溉方法的局限性,使灌溉质量不再受地形、土壤等条件的影响,灌水时间、灌水部位、灌水均匀度、灌水定额等能比较自如地控制,做到"精确灌溉"。它不但大幅度提高灌溉水利用率,还能更好地与机械化作业程度很高的现代农业相配合,代表了现代灌溉的发展趋势。

3.微灌节水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小管出流灌及渗灌。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分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相对于地面灌和喷灌,它属于局部灌溉,特别适用于经济作物的灌溉。

4.渠道防渗、管道输水这两项工程技术是提高输水效率的有效措施,是水泥、塑料高分子新材料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大量应用的体现。工厂化生产预制混凝土防渗构件以及塑料管道管件,可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还能减少渠道占地,减少清淤维护工作量,降低灌溉排水成本:美化农田环境,有利节水的普及,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渠道防渗技术特点:一是提高渠道的抗冲能力;二是减少渠道粗糙程度、加大水流速度,增加输水能力,输水时间可缩短30-50%;三是减少渗漏,防治盐碱化发生。渠道防渗材料和方法很多,按材料类别可分为:土料压实防渗、水泥土护面防渗、石料衬砌防渗、混凝土衬砌防渗、膜料(塑料薄膜等)防渗、沥清护面防渗等。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井灌区发展迅速。其特点主要有:管道系统水利用系数在0.95以上,比土渠输水节水30%左右;能耗减少25%以上;与喷、微灌技术相比,能耗减少50%以上;一般在井灌区可减少占地2%左右,在扬水灌区减少占地3%左右。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是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

5.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简称“管灌”,是利用低压管道代替渠道输水的一种灌水方法。“管灌”由于具有一次性投资少、设备简单、省水、省工、省地、省时,增产效益显著等优点,颇受农民群众欢迎,在我国北方井灌区已发展到390万hm2。实践证明管灌是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之一。

6.膜上灌水技术是在地膜栽培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即利用地膜在田间灌水,水在地膜上流动的过程中通过放苗孔或膜缝慢慢地渗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浸润灌溉,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膜上灌水技术适合各种地膜栽培作物。

7.渗灌是一种地下灌溉形式,就是通过埋设在地下的结构独特的渗水管,直接把水、肥、气输入作物根区土壤,在一定渗透压和土壤毛细管的作用下,人为调控适度的土壤水、肥环境,满足作物需求的一种灌溉方式。渗灌技术缩短了灌溉的过程,它通过渗水管直接把水、肥送入地下根区,作物只需完成吸引上送的过程。渗灌在实际应运中,一是堵塞问题突出,因为渗灌管在地下,作物根系有向水性,经常有根系扎进管中发生堵塞,一旦发生堵塞,后果是严重的。二是铺设长度不长,一般最长为 20~30 m,支管用量很大。这两个缺点影响了渗灌技术的推广。

四、总结

总的来说,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节水灌溉设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由于水价较低,农民并没有完全的节水意识,使节水灌溉的推广产生了一定的困难。要不断对农民进行节水教育,实现农业节水灌溉,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未来,还要继续研制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并逐渐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和推广开来,真正实现生态农业。

参考文献

[1]张海文. 现阶段国内节水灌溉技术及问题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

第6篇:灌溉工程的作用范文

1.1针对农村节水灌溉工程规划不合理工程建设中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中部分设计人员没有参考新时期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更多的是依据以往的勘察资料开展相关设计工作,降低了节水灌溉工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或是有一部分设计人员直接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大胆进行设计,对勘察资料的利用率比较少,这种现象会直接影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效果。

1.2农村种植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在很多地方农民对于农作物的种植一直处于最传统的观念中,这种传统的种植观念无法真正发挥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帮助农民及时的转变种植观念。

2完善我国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

做好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对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从多个方面监督落实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

2.1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善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运用,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节水灌溉工程中主要采用的是用水资源的调配优化技术和节约用水管理技术、农艺与生物节约用水技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节水灌溉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需要采取更多先进的管理技术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改善。为了更好的提高农业节水灌溉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便捷性,可以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对农作物进行监督,及时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通过计算机的数据分析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可以通过观察研究农作物的生长特征,根据不同时期对各种营养素需要的要求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或是施肥,这样既可以控制地皮表面植物的过分生长,还可以不断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实现农作物增产的目标。还可以利用当下最为先进的智能技术对农作物实时进行监控,及时了解农作物对水和各种营养的需求度,利用计算机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灌溉,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农作物的科学生长,还可以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灌溉,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2.2结合农业发展情况对工程进行完善水是我国宝贵的资源,节水工程灌溉的建设可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减少水资源的利用量。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在规划阶段比较重要,它影响了节水灌溉建成之后的使用效果,因此,在这一阶段设计人员应该尽可能的考虑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或是农村的地理特点,同时还要参考勘察资料以保证节水灌溉工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是为了推动农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科学发展观作为节水灌溉工程的指导理念;对于水资源的分配管理应该落实“总量控制、配额管理”的原则,根据农业灌溉的需求对每一个灌区的水量利用指标进行确定,保证农业灌溉工程的高效性和节水性。只有真正将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农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灌溉工程的有效性。

2.3重视对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加强对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是提高灌溉工程使用效率的一种有效措施。当前我国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在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前期各部门的重视程度都很高,并且会亲临现场实施指导工作,但是在工程建成后相关部门就疏忽了对工程的管理。针对这种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提高认识,转变工作态度,根据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的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安排专人定期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工程项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安排专人进行检修,最大程度的提高农村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效率。

3结语

第7篇:灌溉工程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60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设计标准

河流的径流量是随着四季不断变化的,农田种植面积和作物种类等也是不断的在变化的,这就决定了灌溉用水量是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在不同年份来水量和用水量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的规模,也就需要有一个灌溉设计标准为依据,以便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一般来说灌溉设计标准要以灌区水源来水情况、现有水利设施情况、农业发展要求和当地经济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再综合考虑加以合理确定。灌溉设计标准是表示灌溉水源对于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设计标准高,意味着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也高。因此,它直接影响着灌溉工程的规模大小。一般来说,灌溉设计的标准有两种: 一是灌溉设计保证率,二是抗旱天数。

1.1 灌溉设计保证率

灌溉设计保证率指的是某个灌溉工程在长期使用期间, 灌溉用水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用符号“P”表示。就表示某工程在100年内有80年能满足全灌区的灌溉用水要求,其余20年不能完全保证,有缺水现象。P=80%就是这个灌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因此,在设计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时,设计方必须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情况,来确定灌溉工程的规模,特别是当地水源状况和作物种类。在水源缺乏地区和以旱作物为主的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可以取50~80%,在水源丰富地区和以水稻为主的地区,可取70~95%。

1.2 抗旱天数

所谓抗旱天数,就是以灌溉设施,如小水库、塘坝等的供水能力为依据,以连续无雨( “连续无雨”,不是指抗旱期内绝对无雨,而是指降雨量很少,一般将日降雨量小于日蒸发量的情况都当作无雨处理) 的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为标准。例如灌溉设施可以满足连续80 天的作物灌溉用水,则该灌溉设施的灌溉设计标准为抗旱80 天。抗旱时间应规定为当地主要作物需水要求迫切的灌溉时期。抗旱天数的确定,要按不同地区的情况来确定,在设计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取水方式的设计

取水方式的设计是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灌溉水源,决定其取水方式的设计方向。一般来说灌溉的水源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流取水灌溉;二是提水取水灌溉,水利工程的取水设计要针对这两种类型进行设计。以下主要对自流取水灌溉进行介绍。自流取水灌溉:以河流作为水源时,又可分为两种:一是无坝取水;二是有坝取水。在设计时, 为了保证自流灌溉的水位高程, 开渠建闸引水的地点要选河流上游水位较高地点, 引水口地点的选择决定了取水方案的设计,包括建设成本的投入。因为引水口的不同决定了需要修建的水干渠长度不同,所要增加的土石方工程量, 以及沿程水头损失和水量损失以及各类建筑物数量也各有不同。

2.1 无坝取水

在设计时无坝取水的渠首,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类。但是考虑到不建闸的引水口, 那在洪水期间不能控制流量,渠道易被洪水冲毁,农田会被淹没等情况。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建设建闸控制的方案。通过把进水闸的中心线与河道水流方向的夹角(叫引水角),设计为锐角(30°~45°),保证入渠的水流平稳,而且引水量也大,又可以减轻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

第8篇:灌溉工程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F323.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205-01

0 前言

在我国,农田水利的灌溉工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施工困难。灌溉是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境,需要进行详细周到的设计布置,它直接影响着农田的丰收和水资源的利用以及农民的劳作程度。所以,需要科学的高效率的实施,并且对其安全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农田水利灌溉的设计标准

随着季节的变化,河流的径流量也会发生变化,同时农田的农作物以及种植的面积也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这就决定了灌溉的用水量的不确定性,换句话说就是,不同的年份月份来水量和用水量是不同的。所以,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的规模,也就需要有一个灌溉设计标准为依据,以便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因此,它直接影响着灌溉工程的规模大小 一般来说,灌溉设计的标准有两种: 一是灌溉设计保证率,二是抗旱天数

1.1 抗早天数

抗旱天数就是指以灌溉设施,如小水库、塘坝等的供水量为依据,在连续无雨的情况下,能够满足农作物的需水要求的天数为标准,例如灌溉设施可以满足连续80天的作物灌溉用水,则该灌溉设施的灌溉设计标准为抗旱80天。所谓的连续无雨,不是指抗旱期内绝对无雨,而是指降雨量很少,一般将日降雨量小于日蒸发量的情况都当作无雨处理。抗旱时间应规定为当地主要作物需水要求迫切的灌溉时期,抗旱天数的确定,要按不同地区的情况来确定,在设计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2 灌溉设计保证率

所谓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某个灌溉工程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灌溉用水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是用年数的百分比,用符号P来表示,如P=80%,那么就是说,这项工程在使用的100年内能够满足80年的灌溉用水要求,剩下的20年不能够完全的满足灌溉用水,会存在缺水现象,P=80%就是这个灌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因此,在设计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时,设计方必须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情况,来确定灌溉工程的规模,特别是当地水源状况和作物种类 在水源缺乏地区和以旱作物为主的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可以取50%~80%; 在水源丰富地区和以水稻为主的地区,可取70%~95%。

2 农田水利工程之灌溉的设计

2.1 确定好渠道的引水量

农田水利工程的渠道设计基础是渠道引水量。所以,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时候,首先要确定渠道的引水量,然后根据渠道引水量的大小来对渠道的断面进行设计,设计好断面图,计算好工程施工所需要的工程量,做好工程预算,再由专业的设计师写好最初的设计报告。渠道的引水量就是农田渠道损失流量加上灌溉净流量的综合,渠道引水量的大小与渠道的水源条件、农作物的种类、种植面积、农田的地址情况、渠道的长短、灌溉区的气候等因素相关,渠道引水量的数据应该按照农作物的灌溉制度以及水利工程负责的灌溉面积来计算,其具体的计算方式如下:渠道引水量 = 灌水定额 × 灌水面积 / 灌溉天数 × 有效利用系数 ×86400。

2.2 取水方式的设计

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中,取水方式的设计师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设计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灌溉水源来决定取水方式。一般来说灌溉的水源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流取水灌溉; 二是提水取水灌溉,水利工程的取水设计要针对这两种类型进行设计,以下主要对自流取水灌溉进行介绍。自流取水灌溉: 以河流作为水源时,又可分为两种: 一是无坝取水; 二是有坝取水在设计时,为了保证自流灌溉的水位高程,开渠建闸引水的地点要选河流上游水位较高地点,引水口地点的选择决定了取水方案的设计,包括建设成本的投入 因为引水口的不同决定了需要修建的水干渠长度不同,所要增加的土石方工程量,以及沿程水头损失和水量损失以及各类建筑物数量也各有不同。

2.2.1 有坝取水

假如工程所在地的河流水源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地势原因或者其他一些原因水位较低,无法满足自流灌溉引水要求。此时,在设计时就应在河道上修建堑水建筑物,提高水位,以保证引水自流灌溉。

2.2.2 无坝取水

在设计无坝取水渠首的时候,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成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类。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建设建闸控制的方案。通过把进水闸的中心线与河道水流方向的夹角(叫引水角),设计为锐角(30°~45°),保证入渠的水流平稳,而且引水量也大,又可以减轻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

2.3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具体实施措施

(1)对于小型水库自流灌区的取水。枢纽和小型扬水灌区的泵站, 按照具体情况决定是重修还是改造,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灵活应对, 不要实施统一死板的方案。但需明确指出的是涵闸完好率在50%以下的必须拆除并重建;对于配套设施,在节约安全的前提下, 能续建的尽量进行续建。

(2)对于可灌溉水资源的源头,要加以改造,保证水资源的利用率,尽最大程度降低浪费率和污染率, 这就要求要排除水源工程中不安全的隐患, 加以改造、加固,必要时应重建或新建。

(3)以50%以分界点,完好率高于50%的排涝泵站,在经过仔细的检查后,按情况实施相应的改造, 包括建筑的改造及设备的改造, 设备改造即指修理或更换更新设备。任命专职检查人员定期检查,排除安全隐患,提高效率。对于完好率低于50%的排涝泵站,要进行重建,重建时要保证重建工程的质量。

2.4 更换更有效有适合的管理体系

现有的管理方式只适用于过去无计划的农业结构, 在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后,这种管理显然是不能满足需要的了,因此应当制定一套新的管理体系。这套管理体系要求不像过去那样松散, 要说明是用水者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互相合作,相互协调合作, 各司其职。在水费的计算、收纳、管理及应用方面都要确定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并作好记录, 同时定期由不同的人员进行检查。在群众用水出现矛盾或纠纷时,要及时的调解,确保每个人都能用到该用的水量。2.5 灌溉规划将带来的各方面的益处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对整个农村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不仅使当下的规划区内变得更加环保,生产质量变得更高,经济利益更显著,水土流失得到改善,对于未来的规划区域,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能使农业的生产基础变得更加强大,久而久之,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地会变得会更肥沃,生产效率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3 结语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农业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在我国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应该对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进行严抓严管,以确保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利惠与民的指导方针得以实施,建设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

参考文献

[1] 陈志丹.水利设施田间灌溉渠道防渗设计与施工[J].科学时代,2012,(22).

第9篇:灌溉工程的作用范文

一、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水资源更是缺一不可。但是我国人口众多,水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匮乏。随着农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农业用水问题凸显,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效率低下和灌溉用水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目前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约为43%,单方水粮食生成率只有10公斤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70%~80%,单方水粮食生产率20公斤以上的水平。通过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改造传统灌溉农业,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关于节水灌溉和节水灌溉技术

(一)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简单的来讲就是指采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的生产率。换言之,节水灌溉是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灌溉形式。节水灌溉的内容大致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水工程技术;节水农业技术;节水管理技术。

(二)节水灌溉技术

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 、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4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其中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是该技术体系的核心,已相对成熟并得到普及,其它技术相对薄弱,急需加强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

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本文由收集整理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 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

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目前,农艺节水技术已基本普及,但生物节水技术尚待进一步开发。

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其中,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采用高标准的量测设备,及时准确地掌握灌区水情。

三、农业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之前的农业灌溉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因此,推广应用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势在必行。

(一)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包括地上水和地下水的综合开发利用。即充分利用降水、灌溉回归水、劣质处理水;提取地下水,但应防止超采;有条件的可拦蓄河道径流,回灌补充地下水,保持水资源的采储平衡,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二)工程节水技术。目前主要采取小畦灌溉、喷灌、微灌、渠道防渗、管道输水、膜上灌水、渗灌等工程技术措施。

1.小畦灌溉是常用的,即要规范基本农田(畦田或方田),根据地面坡度、土质和税源情况确定种植作物的种类和面积,减少用水。

2.喷灌和微灌技术突破了传统地面灌溉方法的局限性,使灌溉质量不再受地形、土壤等条件的影响,灌水时间、灌水部位、灌水均匀度、灌水定额等能比较自如地控制,做到"精确灌溉"。它不但大幅度提高灌溉水利用率,还能更好地与机械化作业程度很高的现代农业相配合,代表了现代灌溉的发展趋势。

3.微灌节水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小管出流灌及渗灌。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分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相对于地面灌和喷灌,它属于局部灌溉,特别适用于经济作物的灌溉。

4.渠道防渗、管道输水这两项工程技术是提高输水效率的有效措施,是水泥、塑料高分子新材料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大量应用的体现。工厂化生产预制混凝土防渗构件以及塑料管道管件,可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还能减少渠道占地,减少清淤维护工作量,降低灌溉排水成本:美化农田环境,有利节水的普及,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渠道防渗技术特点:一是提高渠道的抗冲能力;二是减少渠道粗糙程度、加大水流速度,增加输水能力,输水时间可缩短30-50%;三是减少渗漏,防治盐碱化发生。渠道防渗材料和方法很多,按材料类别可分为:土料压实防渗、水泥土护面防渗、石料衬砌防渗、混凝土衬砌防渗、膜料(塑料薄膜等)防渗、沥清护面防渗等。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井灌区发展迅速。其特点主要有:管道系统水利用系数在0.95以上,比土渠输水节水30%左右;能耗减少25%以上;与喷、微灌技术相比,能耗减少50%以上;一般在井灌区可减少占地2%左右,在扬水灌区减少占地3%左右。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是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

5.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简称“管灌”,是利用低压管道代替渠道输水的一种灌水方法。“管灌”由于具有一次性投资少、设备简单、省水、省工、省地、省时,增产效益显著等优点,颇受农民群众欢迎,在我国北方井灌区已发展到390万hm2。实践证明管灌是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之一。

6.膜上灌水技术是在地膜栽培技术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即利用地膜在田间灌水,水在地膜上流动的过程中通过放苗孔或膜缝慢慢地渗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浸润灌溉,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膜上灌水技术适合各种地膜栽培作物。

7.渗灌是一种地下灌溉形式,就是通过埋设在地下的结构独特的渗水管,直接把水、肥、气输入作物根区土壤,在一定渗透压和土壤毛细管的作用下,人为调控适度的土壤水、肥环境,满足作物需求的一种灌溉方式。渗灌技术缩短了灌溉的过程,它通过渗水管直接把水、肥送入地下根区,作物只需完成吸引上送的过程。渗灌在实际应运中,一是堵塞问题突出,因为渗灌管在地下,作物根系有向水性,经常有根系扎进管中发生堵塞,一旦发生堵塞,后果是严重的。二是铺设长度不长,一般最长为 20~30 m,支管用量很大。这两个缺点影响了渗灌技术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