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范文

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精选(九篇)

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

第1篇: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范文

关键词:灌溉系统 经济效益 分析

(一)投资 保护地灌排工程投资是指工程项目全部完成达到设计要求所需付出的全部资金,即花费在保护地灌溉工程建设上的全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保护地灌溉工程投资一般包括:

①永久性工程的投资,包括主体工程建筑物、附属工程建筑物,以及配套工程的投资、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

②临时性工程的投资。

③其他投资,包括工程占地,处理工程的不利影响费用,勘测、规划、设计和科学实验等前期费用,生产用具的购置费用,管理费用,培训费用,预备费和其他必要的投资等。

对于配套工程投资,在规划阶段,可按扩大指标进行估算;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对灌(排)渠沟一般可参照概算办法进行计算,对灌排渠(沟)以下的固定渠系和田间工程,可按扩大指标进行估算。其所采用的扩大指标,应根据类似工程或典型工程设计资料分析确定。

(二)年运行费 年运行费用或称年经营费用是水利工程经济分析中另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它是指水利工程设施在正常运行期间需要支出的经常性费用,包括燃料动力费、维修费、管理费、补救和赔偿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等。因为这些费用是年直接花费掉的,所以也称直接年运行费。

对水利工程而言,年运行费除以上所述的年直接开支的运行费外,还要对各类固定资产按一定的折旧率每年提取折旧费。它是工程管理单位每年从毛效益中需要提取的一项特殊支出,即工程使用寿命内无形消耗掉的固定资产,所以有人把折旧费称作间接年运行费。

为了便于计算,在经济分析中通常规定,所谓年费用(或称年成本)即包括直接年运行费和间接年运行费两部分。所谓年运行费则仅指直接年运行费用。年运行费计算方法如下:

(1)燃料动力费是指保护地水利工程设施在运行中所消耗的煤、电、油等费用。它与各年的实际运行情况有关,其消耗指标可以根据规划设计资料或实际管理运用资料,分年统计核算,求其平均值。对缺乏实际资料或规划设计阶段,可参照同地区类似工程设施的管理运行资料分析确定。

(2)维修费主要指保护地灌溉工程中各类建筑物和设备的维修养护费。一般分为日常维修费、岁修(每年维修一次)费和大修理费等。日常维修养护费可按照相应工程设施投资的一定比例(费率)进行估算,也可参照相同地区同类工程的实际开支费用分析确定。大修理不是每年都进行,为了计算方便,一般将大修理费用平均分摊到各年,作为年运行费的一项支出。可按投资一定比例进行结算。

(3)管理费包括工资、附加工资和行政费及其他日常费用等。这项费用的多少与工程规模、性质、机构编制大小等有关。一般可按年管理运行费的一定比例确定,或参照类似工程的实际开支费用分析确定。

(4)补救和赔偿费水利工程建成以后,有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但保护地灌溉工程的这项影响一般较小,可按总值平均分摊到各年。

(三)效益计算 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是指工程建成投入管理运用后,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效益,它是指工程建成以后对整个国民经济全面的影响,从而为全社会提供经济效益,增加国民收入;二是间接经济效益,或称经营管理效益。

1.灌溉效益灌溉效益是指修建灌排工程以后,在相同的自然、农业生产条件下,比较有灌溉措施和无灌溉措施或采用不同灌溉模式时的农业产量(或产值)。其增加的产量(或产值)即为灌溉效益。保护地灌溉效益计算有两种方法,即产量对比法、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等。

(1)产量对比法

①纵向对比法:是指某一保护地(或面积)在修建灌溉工程后作物产量与本建(或未改建)灌溉工程前作物产量相比较,其增加部分即为灌溉效益。由于采用产量对比法时有些条件发生改变,如年份等,所以常常以平均增产效益表示:

②横向对比法:简单地说就是同类地区采用灌溉工程与不采用灌溉工程时比较其效益变化。式中Yo--未采用灌溉工程或未改建灌溉工程时的平均产量。

(2)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保护地增产通常不仅仅是通过灌溉工程增产,通常伴随着其他农业措施,如种植制度、施肥等。因此,效益增加的一部分是由于采用灌溉工程后产生的,计算时应考虑这一影响。其计算式为式中C--灌溉分摊系数,可根据历年产量资料分析,或采用同类地区试验资料确定或按规范确定。

2.排水效益保护地往往因暴雨或大雨造成环境积水过深或引起地下水位上升而造成涝灾,排水效益通常可以用实物量或价值量来表达,其中实物量的表达方式通常有:绝产面积法、减产量、绝产率、减产率等表示,有时也考虑一些由于积水浸泡而造成建筑物损失等。其实物量表达方式如下:

绝产面积法:通常涝灾(或渍害)有轻重之分,排水工程建成后将会减少受灾面积,但无法准确定出其效益。实际工作中通常用减少的绝产面积来表示排水措施的效益。

减产量:以涝灾引起的减产损失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实际操作时往往有一定的难度。

绝产率:是涝灾区绝产面积与涝区总面积的一个比值。该指标是一个相对指标,运用这一指标表示排水效益,便于在条件类似区域计算采用。

减产率:是以涝区正常产量的损失程度来表示的一个相对指标。通常用单位面积上的损失率来表示。

(四)经济效益 分析保护地灌排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就是比较工程的投资与效益在经济上是否可行。或对满足同一目标的较多工程方案,进行分析、计算和比较,选择出建设单位既能接受、投资效益又高的工程方案。保护地灌排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静态分析法;另一类是动态分析法。为了便于应用,现就这两种方法叙述如下:

1.静态分析法为不考虑资金的利息所做的分析比较,通常称为静态分析法。该方法指标通常有益本比法、年折旧费用最小法等。

(1)回收年限(益本比法)工程建成运行后,逐渐通过效益积累全部回收投资的年限。通常表示为

工程设计中的方案比较,除上述回收年限外,还必须考虑追加投资或方案间投资差额回收问题,通常称为抵偿年限。其计算公式为

我国一般采用的标准抵偿年限为3~5年。对于效益相同的各方案优选时,可以参考年折旧费用最小法。

(2)年折旧费用最小法对于效益相同情况下的多种方案,采用此法较为简便。而根据上述追加的投资抵偿年限法,选择最优方案,都是根据标准值计算的。即

第2篇: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通过灌溉工程的规划,我们来对灌溉的标准进行制定,对灌溉的布局进行合理的选择,进而来对灌溉工程进行设计,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对设计的标准进行合理地规划

我国的河流径流量随着季节的更迭发生不断的变化,所以,农业灌溉的用水量也是不确定的,给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所以,为了防止这种不确定因素给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加大了对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我国目前的水利灌溉工程规模根据实际需求大小不同,因此,在兴建之前需要有一个灌溉设计标准作为施工的依据,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一般情况下,灌溉工程的设计标准要根据该地区的水源来水情况、现有水利设施情况、农业发展要求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来进行,同时还要综合各种因素来合理的确定。

(一)灌溉设计标准的制定

1、灌溉设计保证率

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在灌溉工程的有效期内,灌溉用水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比,一般用“P”来表示。例如P=70%,就表示某个水利灌溉工程在100年内有70年能满足该区农业灌溉用水要求,而其余的30年里就不能够满足全区的灌溉用水。那么70%就是该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所以,在设计农业灌溉工程时,设计人员必须对该区做出详细的调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灌溉工程的规模,尤其是对当地的水源特点和农作物种类要有详细的了解。在严重缺乏水源的地区和旱田耕作区,灌溉设计的保证率可以取50%~80%;在水源丰富的地区和水田耕作区,灌溉设计的保证率要在70%到95%之间。

2、抗旱的天数

什么是抗旱天数呢?抗旱天数是指:以小水库、塘坝等的供水能力为依据,在连续无雨(一般是指降水量很少,一般情况下将日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情况,而不是绝对无雨)的状态下,能满足农作物用水需求的天数。比如,某灌溉设施可以满足农作物70天的持续性用水,那么该灌溉设施的灌溉设计标准就是抗旱70天。抗旱时间的规定应该以该区的主要农作物的迫切用水时间为标准。对于抗旱天气的确定,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情况,具体确定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

(二)获取灌溉水的设计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于灌溉水获取方式的设计,也是目前水利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取水方式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灌溉水源情况来进行对取水方式的设计。一般情况下,灌溉的水源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自流取水灌溉和提水取水灌溉。水利工程的取水设计一般都是针对这两种类型进行选择设计。以下我们就针对自流取水灌溉来进行分析。

自流取水方式灌溉以河流作为灌溉水源时,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分别是无坝取水和有坝取水。在设计时,为了能保证自流灌溉水位很高,对开渠引水地点的选择上要慎重,应该选择在河流上游水位比较高的地点,对引水口地点的的选择决定了取水方案的设计,还影响到了建设成本的投入。

1、无坝取水方式

对无坝取水渠的设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种。但是由于不建闸的引水口在洪水期间不能控制流量,进而导致农田会被大水淹没。考虑到这种情况,所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建设建闸控制的方案。通过把进水闸的中心线与河道水流方向的夹角角度设定在30度到45度之间,来保证流入到水渠的水流平稳,不仅引水量大,而且有效地减轻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

2、有坝取水方式

如果水利灌溉工程所在地的河流水源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达到自流灌溉引水的要求。这种情形下,在进行工程的设计时就应该采用各种办法,比如,在河道上修建堑水建筑物,把水位提高上来,进而保证引水自流灌溉的实现。

溢流坝的设计可以起到横栏河道和抬高水位的作用,同时还能排除河道内多余的水和洪汛期产生的多余的水量。

进水闸的设计被应用在引水灌溉,能有效的控制入水渠的水流量。它的平面布置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正面取水和侧面取水。考虑到侧面取水不能保证在引水口位置形成横向入流,这样会造成大量的泥沙流入渠道中,进而导致泥沙淤泥河道,影响水流的速度,所以工程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方案的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工程处的水源情况,如果工程是在多沙河流地段,应该选用正面的取水方案。这种方法是农田有坝取水中最有效的也是最常用的。

三、灌溉渠系的设计原则

(一)灌溉渠系规划布置的原则

在进行灌溉渠系的规划时,要综合各个要素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整体的把握,具体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本着充分考虑地形的原则,应该把灌溉渠道布置在高处,相应的把排水沟道布置在低处,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流灌溉和排水,建成各自独立的灌排两套系统,对于局部的高地或者是洼地,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小片的灌排措施来进行处理。

2、安全原则也是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在对渠道的设计时应该尽可能的避免深挖方、高填方等难工险段。如果遇到地形条件恶劣的工程段,必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对待。比如,在山区就应该考虑到是否要避开河流,防止被山洪冲毁等。

3、综合利用的原则也是在灌溉工程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充分的利用河流的落差,综合考虑水电、水力等元素,充分利用水资源。此外,还应该考虑采用塘、库渠共同使用,以增加灌溉的效果。

(二)干、支渠布置的设计原则

1、在山地和丘陵地带,因为地形起伏比较大,加上坡度比较陡,耕地多数是坡地和梯田。所以在修建的时候要综合各种要素进行考虑,力求“水不低头”,做到最大限度的自流控制灌溉区。

2、对于平原地区来讲,地形比较宽阔,会有大面积的耕地,在设计时,要把这种地理环境和洪、涝等灾害联系起来,进行干、支渠的布置。

3、一般情况下,冲积平原型的灌溉工程设计,如果在地下水比较丰富、排水条件好的地区,那么就要把灌溉和排水分开。然后在灌溉渠道进行灌溉和冲洗压盐,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等现象的发生。

结语: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所以相关水利部门必须加大力度来建设我国的水利灌溉工程,进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促进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成凤,辛朝,曲泽军.搞好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民增产增收[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

第3篇: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范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农村生产条件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问题,农田水利的发展得到充分的重视。可是近年来,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不够科学,导致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但没有起到方便灌溉的作用,反而导致很多的安全事故,比如说水利工程倒塌,还出现很多水灾等问题,使得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1.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设计问题

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上,出现偷工减料的行为,这样会导致整个工程的最后质量和效果。通常情况下,在实际的水利工程设计中,很多设计者认为方案基本可行就认为没问题,忽略了工程的详细技术问题,也忽视了经济费用的问题。另外在招标设计阶段,没有对工程进行再进一步的优化,这样会让工程隐藏很多隐患。在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受到一些业主或者其他人的影响,设计者才认真核查设计方案,这样会直接引起在施工的时候,设计图纸还会出现修改的问题。

1.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施工问题

由于施工过程中,出现比较大的盲目性,这样导致实际的施工建设与设计方案有一定出入。另外由于施工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够认真,导致一些技术上面的问题,比如小型水库灌溉涵管漏水。或者在维修方面,未经过专家的现场认证和巡查,自行进行维修,可是这种维修工作,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相关的维修人员只是从形式上解决问题,有点亡羊补牢的做法。政府拿出资金进行维修,一直以来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导致枯水季节的时候,农作物缺水灌溉,丰水期的时候又出现水泛成害,破坏了农村的环境,也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

1.3工程的管理问题

作为工程负责人,要做好工程的管理。首先坚决避免工程管理粗放,忽视维护管理。同时要做好资金的管理,避免因为管理不足,导致经费不够。另外还要做好施工人员的管理,一方面管理好设计组工作人员,避免设计组工作人员在方案设计的时候比较草率,最后导致方案不实用。另外要做好施工人员的管理,监督他们的日常工作,避免一些施工人员因为态度的问题,影响到工程的质量问题。

2如何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

2.1渠道与渠系建筑物

一个灌区内灌溉或排水渠道,可以分为干、支、斗、农四级构成渠道系统,简称渠系。新时期,中国渠系建筑物的发展方向是:轻型化、定型化、装配化、机械化,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另外在设计渠道和渠系建筑的时候,要加强对节水和节能建筑的研究,同时要留意和引进新材料。另外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大力发展和普及,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改进和更新渠系建筑物。

合理利用相关的建筑物。采用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实现渠系建筑物的监测,实现施工管理自动化。在选择渠系建筑物的时候,要全面考虑整个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和工程任务,同时也要考虑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和地质结构,还要从安全系数和经济系数上面对工程进行考核,综合考核渠系建筑物。另外要在进行开挖水道,做好输送水流,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灌溉,同时方便排水和通航,最后在发电方面也有一定的好处。

在设计渠系建筑物的时候,水闸的设计和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水闸位置的选择,一般选在河道或者渠道岸边,这样可以很好地去挡水和泄洪。同时做好闸槛的设计,高度和宽度方面要合理,不然影响排水的效果。设计好闸门的高度和宽度,这样才能方便开启和关闭,有利于调节水量,可以泄洪、冲沙等。

2.2节水灌溉与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加强技术指导。促进各地搞好工程的规划布局,选择好工程形式,严格按技术标准,分步实施。既要积极,又要量力。各地应根据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及时总结各地在集雨工程中建设和管理经验,以指导雨水集蓄利用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首部枢纽的设计要有利于节水灌溉,要做好首部枢纽每个部分的长度和宽度计算,保证水流量的合理通过。

至于喷灌的部分,要有利于进行土地的灌溉。一般情况下,喷灌就是是利用机械和动力设备,让水通过喷嘴射至空中,最后是以雨滴的形式下降到农田的方法。在设计喷灌的时候,要首先要选择喷头,设计单位除了要思考其自身的性能,包括喷头的工作压力和流量等,还应该考虑土地的允许喷灌程度。喷灌系统中喷头的布置包括喷头的组合形式、喷头沿支管上的间距及支管间距等。喷头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灌水质量。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应该注意事项

工程设计要以方便灌溉为出发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方案,都要围绕着“方便灌溉”的出发点。设计单位切勿为了追求外观的好看,而忽略了水利工程的最本质的目的。同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要符合当地的人文环境的特点、地理环境特点。另外小型农田设计,还要保证安全。整个工程的设计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4加大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资金投入

农田灌溉管理是旱涝保收高标准方案中的一个重点。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实践过程中,如果出现渠道淤积或者设备故障的情况,就需要对渠道和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以保证农田水利灌溉系统能够顺利的运转。而保养与维护的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进行。农田水利灌溉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中央及各地政府的投入,往往资金量非常有限。再加上农村资金基础薄弱,就导致了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维护和保养资金不足。而导致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不到位。因此,就需要加强中央、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并加大对农田水利灌溉项目的资金投入,完善,健全基础水利灌溉设施,以及加强对水利灌溉设施的维护和保养。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保证旱涝保收高标准,进而提升农业的经济增益,保证农民的利益。

结束语

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中重要的是注重整个水利工程的设计,只有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做好了,才能保证农田建设方案的有效性。总的来说要符合科学发展道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设计水利工程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从水利工程的目的和意义,另外一方面就要考虑农田水利工程不能影响当地自然环境和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努力为农民百姓谋福利。

第4篇: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范文

关键词:井渠结合灌溉统筹安排

中图分类号:S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我国,各灌区普遍存在着水资源短缺,经常发生时段性缺水。如何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在灌区用水高峰期合理科学地对灌域农田进行适时灌溉,是灌区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冀州市石津灌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充分考虑井渠结合灌溉的优点,把井渠结合灌溉应用于灌区改造的实践中,以提高灌区改造的节水效果,有利于灌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井渠结合的必要性

井渠结合的必要性在于充分利用灌区水资源和防治土壤盐渍化。

(一)充分利用灌区水资源

大中型灌区经过续建配套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灌溉渗漏损失和浪费,但是改建后的渗漏损失仍不可低估。原因之一是大中型灌区输水渠线长且渠道级数多,设想一个灌区由6级渠系组成,全部进行防渗处理,每级渠道水的利用率即使能达到0.94,则渠系水的利用系数还不到0.7;二是田间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也不是过高,一般田间灌溉水的利用率在0.6左右,要达到0.8应该说是偏高的,若二者均取高限值,则灌溉水的利用率也只能达到0.56。也就是说渗漏损失将达到灌溉总引水量的0.44。这部分损失中如果有一半补充地下水,即0.22的灌溉引水量将补入地下水。这部分地下水,通过井灌回归再利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

(二)防治土壤盐渍化

引水灌溉不可避免地要抬高地下水位,如不能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将引起土壤盐渍化,严重时会导致土壤弃耕。为防治灌区土壤盐渍化,必须在灌区内建设有效的排水设施。排水的措施主要是利用排水沟渠和井灌进行排水。从管理使用和回归水利用条件来比较,井灌排水优于水平排水,

(三)发展高效农业的需要

目前冀州市正在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当地的优势农业和名优产品都得到了发展。在灌区内部逐渐兴起种植反季节的蔬菜、瓜果等作物,对适时适量供水要求比较高。而在灌区实行轮灌情况下,轮灌期一般较长,无法保证作物适时供水和勤浇浅灌。因此,在灌区内要发展井灌。井渠结合灌溉也是开展多种经营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业经济收入所必需的。

二、井渠结合灌溉的优点

(一)井渠结合灌溉具有开源与节流的双重作用。通过打井可以利用灌区的降水和侧向径流对地下水的天然补给,更重要的是将渠道渗漏和田间灌溉入渗补给地下水,作为灌区新的水源,减少自河流或干渠的引水量,达到节省地表水资源的目的。

(二)以地下含水层作为地下水库,对入渗的地表水进行调蓄,供河流来水少的季节或作物需水高峰时期灌溉之用。在灌区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各灌域的水量输送和调配在时间上有很大差异,且局部地区种植作物不同,需水在数量和时间上要求也不相同,利用水井提取地下水可灵活地适应作物的灌水要求,克服渠灌统一取水,在时间上不够及时的缺点,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三)实行井渠结合可以显著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在不考虑生态用水要求,单纯从重复利用灌溉损失水量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到井渠结合对提高水的利用率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例如,某灌区有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和毛渠等7级渠道,有效利用系数分别为:0.93,0.786,0.827,0.824,0.824,0.850,0.861,若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取0.85,则现状条件下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为0.255。若各级渠道均采用防渗措施(有效系数分别达到0.95),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仍取0.85,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93,渠系防渗可提高水的利用系数。若灌溉水损失水量的80%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则补给地下水的水量将达到地区总引水量的59.6%。以上分析说明井渠结合对提高水的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

三、发展井渠结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发展井渠结合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问题需要解决。冀州市石津灌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投资渠道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大中型灌区建设列为国家基建项目,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灌区建成后由灌区管理部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对于小型的工程设施,包括井灌投入,不列入国家基建项目,井灌不归灌区管理部门管理。灌区的地表水、地下水、降水、土壤水本是可以相互转化且不可分割的,但却人为地分为渠灌和井灌用水两部分,无法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其次是渠灌、井灌水费不同的影响,对水源宽余引水方便的灌区,渠灌水费低廉,农民不愿用井水。对渠水水费高于井水水费,加上井水方便适时,农民不愿用渠水,则出现舍渠用井形成地下水严重超采现象。

(二)问题的解决首先要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灌区工程统一规划

1.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水利工作要从过去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为主转移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水、保护上来;从过去单纯追求工程节水,忽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产生的节水效果,转移到对灌溉引水,降雨存蓄,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进行统筹安排,全面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资源上来。这样就有利于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民主管理体制实现灌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扩大原有渠灌区的管理范围,增加井灌的管理内容,吸收地方水利、有关部门和井灌区的代表参与管理,把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列入议事日程。在灌区的干渠以下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实行用水户参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运用并落到实处。

2.灌区续建改造的规划要统筹安排

井渠结合的灌排合理配置在灌区改造规划中应进行多种方案比较论证。比较引用流量、灌溉水利用率、水分生产率等节水指标,工程规模和投资概算等项目。在此基础上选用优势井渠结合方案。在规划工作中对引水灌溉、拦蓄雨水、地下水的补给及地下水的开采利用等因素进行全面定量分析。通过优化选择进行引水灌溉渠系、地面排水系统和井灌的合理配置,以保证各项工程设施和节水措施的有机衔接。

四、冀州市石津灌区在井渠结合灌溉取得的效果

1.实行井渠结合灌溉,发挥井灌和渠道灌溉双管齐下的优势,减轻了灌区对于渠的输水压力,解决了下游“淌水难”的问题,真正起到了补水、保灌、抗旱作用,效果良好。

2.实行井渠结合灌溉,利用“以井补渠,井渠结合”,改进了灌溉模式,缩短了每轮水周期灌水时间,节约了水资源。

3.实行井渠结合灌溉,解决了灌域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等问题,为灌域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

4.实行井渠结合灌溉,由于实行同水同价,解决了灌域群众的后顾之忧,得到了灌域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提高了灌域群众保护井和抽水补灌的积极性。

第5篇: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范文

关键词:真实节水理念目标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64 文献标识码:A

1 节水灌溉基本情况

滦南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属于严重缺水地区。现有的农田灌排系统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部分灌溉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田间工程不配套,灌水技术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目前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0.5左右,节水的潜力很大;灌区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粗放,水价偏低,难以实现良性运行。本文提出了“真实节水”及耗水管理的新理念,并将三大综合措施用于农业节水灌溉上,从而实现农业节水和可持续性发展。

1.1耕地面积广、节水灌溉发展缓慢

滦南县国土面积12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9万亩,人均耕地2亩,目前现有节水灌溉面积17.75万亩。节水灌溉发展迟缓的原因主要有:1.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资金不足,不能大规模快速的发展节水灌溉;2.重建设轻管理现象严重,节水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因管理不善,影响其效益的正常发挥,节水灌溉系统的维护不能落实到位,致使设备老化,严重者节水灌溉系统瘫痪废弃不用。

1.2节水工程达不到节水的目的

滦南县的节水工程使用传统的灌溉模式,不但没有真正节水,反而加速了地下水的开采。传统的农业节水灌溉的重点是以工程措施为主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灌溉水利用率能够减少的渠系和田间渗漏,认为减少的渗漏就是节约的水量,其实从水资源系统的观点来看这部分水不是节水量,因为这部分水又渗透到地下,回补水资源系统里,这样做的好处只是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省了灌溉水的费用,但达不到节约水资源目的。而节水的最总目的应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平衡。

2 节水的理念、管理、目标

2.1更新节水观念

推动农业节水灌溉工作,倡导和推行的“真实节水”,不仅要提高灌溉效率,而且要注重降低农田蒸发耗水量(ET),这是对提高灌溉效率的补充和发展。我国现有的灌区由于工程和技术措施不完善,灌溉用水大量流失和渗漏,致使灌溉效率和效益降低。加强工程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是节水灌溉的基础工作,减少灌溉水的渗漏和流失,同时就减少了地下水的补给和对地下水的回归。因此, 从整体上讲,只有采取综合节水措施,减少水分蒸发量,才可以减少水资源的实际消耗 ,提高水分生产率。长期以来,传统的节水方式主要通过对水源地、输水工程的防渗改造或推广田间灌溉新技术,从而达到节水和水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其注重取水管理,节水的效果主要由取水量的减少来衡量,取水的减少量等同于节水的水量。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时,主要在区域间和部门间分配各种可利用的水源,缺乏对ET总量的分配和控制。ET管理理念,通过调整ET在时空上和部门间的分配,提高各部门ET利用的效率,减少低效和无效ET,增加高效ET,保障流域/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真正实现人水和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2“真实节水”的新理念

“真实节水”就是资源节水,农作物叶面蒸腾和土壤蒸发消耗的水分合称农田腾发量(ET)。采取多种节水措施,适当减少腾发量,既降低ET值,并不妨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更有利,这是农田灌溉研究节水问题的核心。农田腾发耗水量难以用经济易行的办法回收利用,是水资源的实际消耗,所以把减少农田水分腾发量称为“真实节水”或资源性节水。完善灌溉排水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强农业和管理等综合节水措施,减少农田水分蒸腾蒸发消耗,实现真实节水,树立农业节水新观念。

资源性缺水地区,传统的农业节水灌溉的观念应该有所改进。实践证明,采用传统的农业灌溉节水方法,在取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将比无节水时多用水。只有当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小于或等于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时,地下水才能实现可持续利用。因此,节水灌溉设计应该采用“真实节水”的基本理念,即应该在采用工程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同时,分析估算到底真正减少了多少的损耗量,而不是简单的认为灌溉水利用率的提高所能够多利用的水量就是节约的水量。资源节水量的使用既要考虑农业增产的需要,还要考虑生态环境和地下水的保护。因此,资源节水量可以部分用于扩大灌溉面积或增加灌溉次数,部分用于减缓地下水的超采现状或生态环境保护,从而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耗水管理(ET管理)的新管理模式

资源性缺水地区,从水量平衡的角度讲,真实水量( 或资源节水量)等于减少作物蒸发量(ET)与其他不可恢复的损失水量之和。地下水可持续发展要采取新水权体系的耗水控制体系,相同的取水量由于灌溉效率不同可以生产不同的耗水量。灌溉效率高的用户往往产生较高的耗水量。传统的水权管理体系只控制取水量,不能控制耗水量,因此,不能有效控制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基于耗水控制的新水权体系将控制耗水量,试图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过度使用的控制问题。新的水权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目标耗水量或目标ET;2.根据目标ET确定的取水量(每年核定);3.满足水质要求的排水量(取水量减去目标耗水量)。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为:取水量=目标耗水量(目标ET)+排水量。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使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等于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可以使地下水逐步达到动态平衡或无超采,实现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

2.4农业节水灌溉实施的目标

农业节水灌溉实施的目标为:1.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同时实现灌溉农业节水;2.提高农业水分生产率(ET单方水产量或产值);3.减少农业灌溉ET耗水量(ET按方计水量)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4.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5.提高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可靠性;6.提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7.改革灌溉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现项目区灌排工程自主管理,可持续发展。

强调“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是灌溉水的直接使用者,必须将节约用水与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紧密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真实”节水。

3 农业节水亟待加强的措施方法

3.1增加节水面积,因地制宜加强节水措施

滦南县现有节水灌溉面积17.75万亩,节水面积相对少,其中还有一部分节水灌溉系统老化或瘫痪,因此必须增加节水灌溉面积,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节水工程措施。1.在成方连片地形地区宜采用低压管道输水+小白垄或沟灌、小畦灌;2.在有蔬菜、果林地区应提倡发展大棚喷灌或滴灌模式;3.在沙区、土丘等高低不平的地形宜采用喷灌工程。

3.2实施“真实节水”节水的三大措施

农业节水“三大措施”是根据我国节水研究与生产实际,通过总结、综合、创新前人的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而提出来的,其在保证农民增产、增收的基础上,实现了资源性节水,保障了水资源的可持续性,该方法已在世行节水灌溉项目中进行了成功运用。具体来讲,“三大措施”包括水利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管理措施。通过采取水利工程技术措施减少灌溉水的渗漏流失,提高灌溉效率,并在此过程中,将农业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降低水分腾发量,提高农作物的水分生产率。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3.2.1.水利工程节水措施

通过管灌、喷灌、滴管、渠道防渗等节水工程,减少从水源输水至田间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水量;田间灌溉采取平整土地和小畦、短沟、等先进技术,降低灌水定额,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溉水的利用系数等。

粗放灌溉方式下每亩地一次灌溉的水量分布:

长期以来,用土壤输水,畦田漫灌方式下,需要提水100方可满足一次灌溉的需要。水量构成包括提水量100方渠道蒸发和渗漏损失(15+35)m3,田间地面蒸发和作物蒸腾(7+25)m3,渗漏18m3,总共渗漏回补地下水53m3,总蒸腾蒸发量15+7+25=47m3,地下水井开采量100-35-18=47m3.

工程节水措施下每亩地一次灌溉的水量分布:

采取渠道衬砌、管道输水等工程节水措施,输水效率大大提高。水量平衡构成包括:水量52方渠道蒸发和渗漏损失(1+1)m3,田间地面蒸发和作物蒸腾(7+25)m3,渗漏18m3,总共渗漏回补地下水19m3,总蒸腾蒸发量1+7+25=33m3,地下水井开采量52-1-18=33m3.与方案1对比,真实节水量为蒸腾蒸发量的减少量或地下水井开采量的减少量47-33=14m3.

综合节水措施下每亩地一次灌溉的水量分布:

采取渠道防渗或管道输水,加上农业节水措施,在满足作物生长和保证产量的前提下,使农田ET显著降低,灌溉渗漏量也得到减少,实现了“真实节水”。水量平衡构成包括:提水量26m3,渠道蒸发和渗漏损失(1+1)m3,田间蒸发和作物蒸腾(3+17)m3,灌溉渗漏4m3.总共渗漏回补地下水5m3,总蒸腾蒸发量1+3+17=21m3,地下水井开采量26-1-4=21m3.与方案1对比,真实节水量为蒸腾蒸发量的减少量或地下水井开采量的减少量47-21=26m3.

3.2.2农业节水措施:

土地平整、深松深翻;秸秆还田;选育耐旱、高产、优质作物品种,发展设施农业,改进种植结构和栽培技术,采取减少田间水分蒸发的耕作栽培技术,科学施肥和培肥地力,采取秸秆覆盖、塑膜覆盖和喷施抑蒸剂等,以减少水分蒸发,达到减少灌溉用水量,降低作物耗水量,降低无效蒸腾蒸发量的目的,提高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

3.2.3管理节水措施:

以往,在节水灌溉发展的过程中,通常将重点放在了工程建设上,形成了所谓“重建设,轻管理,”的局面。通过“三大措施”综合运用,则可以有效提高工程利用效率与效益,保障工程正常、高效运营,提现了灌溉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的新机制。

管理措施包括项成立农民用水管理组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农民技术培训等。实行科学灌溉,减少水量浪费;在水源不足的条件下,采取非充分灌溉,提高灌溉边际效益,使增加单位用水量取得的效益最大;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减少水分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灌溉管理,减少水分损耗,防止灌溉过程中跑水漏水;添置量水设备,控制灌溉用水量和按用水量与成本计收水费,激励群众节水意识;建立农民用水管理组织,实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制度,树立用水户对节水灌溉的主人翁责任感;严格执行计划用水,防治水资源过度开发;落实工程管理,责任到人;采用科学灌溉技术,增加农业产量,降低ET此项措施使项目的良性运行得到组织、制度和资金的保障。

第6篇: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范文

关键词:园林;施工;养护;管理

1 园林施工要点

1.1 园林施工前的准备 在园林工程施工之前,应切实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只有良好的准备,才能有利于施工建设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进行,使施工能够有效处理好质量、成本及工期之间的关系。施工单位应加强与设计单位之间的合作,在项目施工之前应针对设计图纸进行分析探讨,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针对施工现场,应做好测量放线等方面的工作,让施工场地保持平整。

1.2 切实遵循按图施工原则 在园林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应按图施工,不能对施工图纸进行随意更改,也不能仅凭经验进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使园林项目施工建设能够顺利进行,使园林真正能够起到良好的城市绿化作用。如果不能按照图纸施工,一旦出现严重的失误,不仅耽误工期,而且不利于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而且使园林不能真正起到其应有的美化城市作用,使施工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在没有设计变更的前提下,应按照图纸施工。

1.3 加强园林施工管理 在园林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切实加强施工方面的管理。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及监督部门应以身作则,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认真检查,及时纠正错误的施工方法,从而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园林施工中,应加强人员方面的管理,通过制定一定的行为规范,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使其能够切实进行规范化操作。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力求通过科学的管理,提高园林施工的效率,使施工建设能够切实有条不紊的开展进行。

2 园林养护管理要点

2.1 园林植物灌溉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因而在园林养护过程中,加强植物灌溉至关重要。通过灌溉,能够有效提高植物成活率,能够促进植物快速生长。在灌溉的过程中,应根据季节和气候的不同,科学地选择灌溉量及灌溉方式。通常来说,在夏季植物蒸腾作用明显,普遍需要加强灌溉。但是应注意的是,在气温较高的中午,应尽量避免灌溉。在干旱缺水的时候,也应切实加强灌溉,满足园林植物对水的需求。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植物越冬时期,也应注意加强灌溉。通常来说,自然灌溉及人工灌溉都是较为常见的灌溉方式。自然灌溉方式受当地气候、天气状况的影响,人工灌溉通常是指利用人工的方式,通过引用自来水等对园林植物灌溉。

2.2 排水 在园林植物养护中,除灌溉外,还应及时排水。一旦水不能及时排除,容易导致园林植物因水量过大而产生死亡。地表径流、明沟排水及暗沟排水是较为常见的排水方式。其中,地表径流排水方式适用于一般性排水,应用该排水方式过程中,需将地表留有一定坡度。明沟排水方式在应用于短期范围内大到暴雨造成的积水时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够实现快速排水。相对于上述两种方式,暗沟排水成本较高,主要是借助排水管线实现排水。

2.3 园林植物的整形与修剪 在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中,整形修剪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对植物科学的修剪,能够使园林外观看起来更加整齐划一,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园林修剪的过程中,也应根据植物品种不同,科学地选择修剪方式。通常来说,修剪分为大规模修剪与日常修剪。在园林植物养护的过程中,由于植物生长较快,因而在大规模修剪过后也应注意植物的日常修剪和整形。只有这样,才能使园林真正给人带来美感。

2.4 病虫害防治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难免会遭遇病虫害,因而加强病虫害防治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做到尽早发现,只有及时的发现,才能针对性的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通常来说,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做到生物防治与人工药物防治的有机结合。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科学地掌握植物病虫害产生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病虫害带来的灾害。

3 加强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有机结合

3.1 施工和养护管理都能反应设计的本质内涵 园林工程是一项复杂的项目工程,设计、施工、养护管理都应包含其中。园林工程的各项环节环环相扣,应切实注重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无论是园林工程施工建设还是养护管理,都能有效反应园林设计的本质内涵,是将设计应用于实际的有效体现。如果仅仅是依靠施工而不加强园林的养护管理,园林植物不能达到最初设计的要求,因而使园林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园林施工和园林养护管理的过程中,应始终将园林设计理念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这样才能使园林工程真正落实实施。

3.2 园林养护要贯穿于整个施工环节 在园林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园林养护。为此,应切实保障施工和养护管理的有机结合。例如,园林施工中的绿化工程,难免会出现园林植物移栽的情况,在植物移栽过程中,如何挖根、如何运输、如何养护等问题都需要加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园林植物根系免除遭受大的损害,才能真正达到设计者的意图。

3.3 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资金安排 无论是园林施工还是养护管理,均需要一定资金作为保障。为此,应切实加强资金方面的安排。在园林工程项目开展之前,应做好预决算,制定资金方面的计划,对施工和养护阶段各需要花费的资金数目进行衡量,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科学分配。应尽量减少施工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造成的资金浪费,提高工程项目建设效率。在施工过程中,应切实遵循设计方案进行,尽量避免设计更改。

4 结语

本文浅要分析探讨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并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园林工程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项工程,具有城市绿化的作用。在园林工程建设中,应切实注重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园林建设更加顺利进行,促进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冼惠兴.对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0(27):66-67.

[2]高雷,滕德奖.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J].黑龙江科学,2014(7):88.

第7篇: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范文

江西省农田水利条例完整版第一条 为了促进农田水利发展,规范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田水利规划、建设、管理、保护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农田水利,是指为防治农田旱、涝、渍等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采取的灌溉、排水等工程措施和其他相关措施的总称。

《江西省水利工程条例》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已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 农田水利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发展农田水利,应当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建管并重、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工作协调机制,加大对农田水利的投入,保障农田水利的发展。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田水利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农业、林业、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和移民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田水利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上级人民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指导和协调辖区内的农田水利工作。

乡镇水利服务机构应当按照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的要求,承担农田水利管理和服务的具体工作。

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应当动员和组织村民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应当按照章程的规定,负责对农田水利工程实施日常管理。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农田水利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科研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

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农业、林业、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和移民等有关部门编制省级农田水利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设区的市、县级农田水利规划由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水行政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编制并审定。

农田水利规划经批准或者审定后,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 农田水利规划的编制,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有关规划。

农田水利规划应当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考虑农田水利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十条 编制省级农田水利规划,应当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方式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编制设区的市、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应当征求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基层水利工程管理机构等组织,以及村民代表、有关专家的意见。

第十一条 农田水利规划是开展农田水利活动的依据,应当严格执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每五年对农田水利规划的实施情况开展一次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农田水利规划需要修改的,应当按照规划编制程序报批或者审定。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发展改革、财政、水利、农业、国土资源、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和移民等部门,按照农田水利规划,统筹安排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商品粮基地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中的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地制宜地集中连片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村民投工投劳、吸引社会资金等方式,建立多主体、多渠道投资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对社会投资的农田水利工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采取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办法予以支持。

社会资金捐建的农田水利工程,捐建者可以对捐建工程行使冠名权。

第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应当遵循村民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村民对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工投劳。

第十五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做好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区域的农田水利建设,发挥其在农田水利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第十六条 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编制实施方案。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将工程内容、规模、施工单位等有关情况,在工程所在地公示。

第十七条 农田水利工程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质量标准建设。

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水利服务机构应当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工程所在地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对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

第十八条 政府投资的农田水利工程竣工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竣工验收;其他主体投资的农田水利工程竣工后,投资者或者受益主体应当组织竣工验收。

农田水利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登记造册,有关部门、投资者或者受益主体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九条 农田水利工程按照下列规定确定管理主体:

(一)政府投资的农田水利工程,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工程管理权限设立或者确定管理单位,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

(二)财政补助或者集体投资的农田水利工程,由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自行管理,或者在确保工程安全、公益属性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采取承包、租赁等方式确定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协议;

(三)社会投资的农田水利工程,由投资者或者按照投资者意愿确定管理主体或者管护人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的,应当同时明确该土地上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责任。

第二十条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体应当落实工程运行维护经费,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制度,定期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检查、维修、养护,保障工程正常运行,并接受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养护费用,由受益主体承担,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的财政补助机制。

第二十一条 农田灌溉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或者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严格控制本行政区域的农田灌溉用水总量;会同农业等有关部门制订本行政区域农作物灌溉定额,报本级人民政府公布。

第二十二条 农田水利工程实行有偿灌溉供水。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供水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农田灌溉用水实行计量收费。无计量设施,不能实行计量收费的,可以按照实际灌溉面积收费。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农田灌溉用水和排水的水质监测。禁止将不符合农用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废水用于农田灌溉。

第二十四条 鼓励并支持农业节水,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推行渠道防渗、喷灌、微灌、滴灌等工程节水灌溉措施,推广控制灌溉、非充分灌溉、节水点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单位面积灌溉用水量,提高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率。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农田灌溉供水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提供应急用水。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体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农田灌溉供水应急预案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以灌溉功能为主的水源工程,在农田灌溉期,应当优先保证灌溉用水。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农业、林业、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和移民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农田水利信息共建共享机制,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乡镇水利服务机构和基层水利专业化服务队伍,并定期对其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乡镇水利服务机构应当承担辖区内农田水利科技推广工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维修、养护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基层水利专业化服务队伍、基层水利工程管理机构等组织和个人开展农田水利的相关活动。

基层水利专业化服务队伍应当提供节水灌溉、抗旱排涝、设备维修、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服务,提高农田水利的使用效率。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农田水利规划实施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维护等情况开展定期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结果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及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田水利执法巡查制度和违法行为举报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农田水利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编制农田水利规划或者违反农田水利规划审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

(二)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

(三)截留、挤占、挪用政府投入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

(四)不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江西省水利工程条例》已有处罚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20xx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8篇: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1前言

中国是著名的农业大国,以占全世界7%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全世界总产量四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了全世界20%的人口,这份成就是国家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的结果。在新时期,国家依然不遗余力地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工程,例如,农田水利工程,为的是让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以便于农民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种植,更好地摆脱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实现农业增产增收。而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灌溉设计,这是水利工程的最下游环节,也是与农田直接产生联系,达成农田水利工程目的的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农田水利工程及灌溉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做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农业生产迈向现代化,促进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这包括对农业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使种植更加的规范和标准,并且对我国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而言,农田水利工程不仅可以规避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中国是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而农田灌溉又是耗水大户,能利用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改造,实现省水节水,循环用水,是农田水利工程又一重大作用。而农田灌溉是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最下游项目,是衔接农田水利工程与农田之间使其有效结合的环节,为此,其规划设计工作十分重要,关系到农田水利工程能否达到目标,实现利用价值。再者,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标准不够统一,有一些先进的思路需要及时地进行总结,一些问题还需要解决,这需要不断地分析和研究,才能让农田水利工程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3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现状

3.1传统管理模式发生转变

传统农业的发展中,对于农田灌溉主要依赖于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小规模的改造,对于以政府为主导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较为少见,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高度重视,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思路确立,各地方政府也开始逐步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加大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这使得农田水利现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3.2农田水利工程风格过于统一

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节约盈利和公益性之间,一般都由政府出资并组织实施,但正因为政府组织实施,其设计和施工往往根据不同领域采取分散设计的方案,这使得总体设计完成以及建设项目竣工后,风格过于统一,缺少灵活性,这使得在实际使用中并不完美,可能还存在着少量的二次改造,或者不便于使用的现象。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应该将政府组织逐渐转变为行政组织,整合及控制资源,包括从顶层整合设计,形成更有利于现场实际使用的设计方案。

3.3投入方式发生转变

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劳动力的投入以农民半义务性质为主,而投资则属于国家和地方共担的方式。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传统模式已退出历史舞台,农民作为收益一方面、客户一方。农田水利灌溉也具有了营利性质,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工程单位、经济体投资参与,有助于推动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

3.4工程模式发生转变

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小、点面多,大多寿命不长,时常修缮,但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维修已经变为了更加的注重质量和规模,本着“开发一处,辐射一方”,且以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为主,即集合水力发电、生态环境保护、农田灌溉、生活水源引入等为一体。

4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原则

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设计,鉴于此,有一些必须遵循的原则,以此为基础才能进行有效地设计。

4.1设计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最大化利用当地的地形特点、水源特点,采取综合利用的方式,实现生活水、灌溉水、生态保护甚至水力发电综合一体进行建设,要充分考虑利用自然环境有选择地进行开发。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尽量减小对当地生态平衡的影响和破坏,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对农田灌溉的作用。

4.2设计要做好有效地防护功能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规划设计,其基本功能不仅是实现有效地灌溉功能,更要兼具对农田的保护功能,不能让自然灾害,如洪涝、雨水等对农田产生不利影响,再者对其本身的防护要做好,防止轻易遭到破坏。

4.3要在审批的方案内做好规划设计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工作,首先应该做好施工设计,做好施工规划,确定多方面的因素,如设计的灌溉可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满足经济指标,设计的体量、规模完善可靠满足技术指标。

4.4减少对农田耕地的占用

农田水利工程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田,不可避免的会对耕地面积有所影响,但应该减少这样的影响,合理利用山地、河流、荒地等地形进行设计,避免对耕地的占用,更好地服务于农田。

5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措施

5.1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用地的优先保障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要确保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就要首先从空间上给予足够的支持,让其具有足以发挥施展的空间。而随着当前城市建设发展增速,空间规模越来越大,很多农村土地性质被变更转化为城市发展建设用地,并且新农村建设也同样面临着土地扩张以及土地性质变更等情况,而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建设是不断地在发展之中的,往往还未规划建设好,城市建设的大军已临近,为此,要从政策法规方面给予支持。第一,城市建设规划时要首先考虑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建设用地,限制城市建设范围,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农田水利工程的占地,在这方面,要采取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在城市规划时注意审核把关;第二,在城市扩大规模、增建时要避开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区,同样要做好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建设规划用地时的审核把关,对一些公共设施用地,或涉及重要公共用地,需经上一级审批适当变更用地;第三,农村建设用地规划时,应该把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范围提前规划,在此基础上再规划其他用地,严禁占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用地。在上述措施的保证下,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优先权,才能使得其规划设计趋于合理性和有效性。

5.2采用有效地分类管理设计方案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要采取有效地分类管理措施,这是使其规划设计更加完整和科学的有效途径。而所谓的分类管理措施,就是在设计时要明确各板块的划分和功能特点,并采用有效地连接,形成整体。常见的有生态、隔离和应急三种功能板块。第一,生态功能的区域是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区域,即灌溉用地,通常规划有耕地、林地、绿化带、水系等,明确其功能区域,才好有效地进行规划设计;第二,隔离功能的区域是采取有效地措施,将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干扰因素排除在外,这包括人的因素和自然因素,例如,将公路与农田及水利工程采用绿化带分隔开,防止人为破坏和干扰,将山口下冲地形建立坝体与下游农田及水利工程分隔开,防止洪涝灾害的影响;第三,应急功能的区域则是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施,必要时刻可以牺牲农田及灌溉体系的设施。例如,在一些山区、丘陵地带,不仅分片建设农村住宅以及农田,而有效利用地形建设将住宅和农田分开的分割区域,并于农田上游建立坝体,一旦发生难以想象的山洪时,为避免住宅区受到影响,可以打开农田上游坝体,形成有效地应急功能。在明确了上述功能区域后,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才能更加完成和科学。

5.3针对小型灌溉区域的设计要求

小型罐区的设计,往往是因为水源不足,或农田面积有限所采用的一种灌溉设计。其规划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总体设计要以农田规模为基础,以农田灌溉的充分实现和发展当地经济建设为主,综合考虑其他配套设施功能、节水环保以及其他水利功能等因素,采取科学有效地设计模式。采取该种方案,就要考虑灌溉用地和经济建设用地的合理性,以实现提高农民收入为主,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为主,实现科学合理的利用水利工程;第二,充分考虑农田等浇灌区域的规模,以及水资源分布情况,并分析其经济型及合理性,重点要对农田未来发展规模以及水体资源的保有量及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不能目光短浅,导致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过早的失去作用;第三,除对水体资源的保有量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外,还要充分考虑水体资源的控制指标、使用情况等因素,进一步优化设计,形成水体资源的循环利用等,达到节水、节能及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4加强节水技术的应用

农作物生长必须依赖水资源,,而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田用水消耗巨大,为此,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加入有效地节水设计。第一,要明确水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就要提高节水设计的优先性,这就要求加大节水技术应用的投入,这包括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定时定量控制浇灌,节约用水量;采取长距离引渠灌溉,减少地下水的抽取;水体收集反向灌溉技术,实现循环用水。第二,农田水利灌溉要合理建造必然要深入每一块田地,但每块田地由于地势差别必然存在着对水体资源的消耗不同,每块田地的大小同样对水体资源的需求总量不同,并且每种农作物的种类不同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样存在差异,基于此,节水设施在深入农田的灌溉设施上要充分考虑每一个灌溉最小单元内对水体资源的消耗情况,采取在排水口上增加水量调节控制装置,这不仅起到了节水的有力措施,还对一些不耐水作物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针对性灌溉措施的实施。

第9篇:灌溉与排水施工方案范文

关键词: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冲抓粘土防渗心墙

Abstract: small reservoirs of consolidation is the nationa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recent years an important task that how to do the construction, the safe hidden trouble existing in the solution of small reservoirs, and is related to the key work of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Based on wish home dock and consolidate reservoir as an example, the proposed dam, spillway, a new irrigation culvert construction point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small reservoirs; Consolidation; Rushed to catch clay impervious core wall

中图分类号:TV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工程概述

祝家坞水库位于德兴市新岗山镇西坑村,距德兴市约54km。大坝座落在饶河流域乐安河银港水占才水上,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3.6km2,水库总库容54.10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和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2)型水库。本次工程为除险加固工程,主要项目有:大坝、溢洪道、新建灌溉涵管、上坝公路等。大坝为本次除险加固最主要项目,施工项目有:冲抓造粘土防渗心墙,下游坝坡培土、护坡,新建坝顶砼路面,新建下游贴坡排水,安设水位观测设施等。溢洪道本次实施项目有:控制段新建挡墙,底板开挖衬砌;新建排洪渠。新建灌溉涵管本次实施项目有:拆除原灌溉涵管,新建斜涵进水口,新建灌溉平涵。

二、祝家坞水库现状

1、大坝

坝顶为泥质路面,凹凸不平,上游坡无护坡,下游坡为杂草坡面,不平整,存在渗水点,无排水体,无坡面排水。存在蚁害现象。坝坡存在散浸;下游坝脚左侧有1处集中渗漏点。

2、溢洪道

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山体,采用砼和砌石挡墙衬护,底板破损严重,挡墙块石风化,存在冲刷问题。出口无消能设施。

3、灌溉涵管

坝下灌溉涵管尺寸为0.25×0.35m,断面较小,不易维修;斜涵为砼方涵,砼老化,破损,渗漏严重,平涵为砼方涵,破损,漏水严重,影响大坝安全。

三、 小型水库工程勘察要点

本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完成坝址区工程地质平面测绘0.011Km2,工程地质剖面测绘约435m,对天然建筑材料进行了调查,在大坝坝体上开挖了探坑2个,坝基开挖了探坑2个,总开挖深度约5.2m,在野外通过用手搓土条法对土体进行初步定名。

小型水库工程的勘察要点除了按规范规定的任务进行勘察外,还应该重点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勘察。

1、增加坝体和坝基中渗透处的钻孔数量,并为坝体坝基渗流的计算提供数据。

2、增加对主要建筑物输水洞和溢洪道处坝体横断面的勘察,并为输水洞和溢洪道设计提供数据。

3、增加对库区山体中可能出现崩塌或滑坡处的勘察并为崩塌或滑坡设计提供数据。

4、增加土坝两侧坝头和山体连接处的钻孔数,防止坝头渗漏并为设计提供准确数据。

5、明确土坝坝体纵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分析是否需要进行处理,提出处理意见。

四、 施工导流

大坝粘土心墙防渗处理施工需尽可能降低水库水位,将水库水位降至死水位后利用原灌溉涵管进行导流。涵管建成后可利用其进行施工导流。灌溉涵管施工,需做施工导流围堰。考虑先进行涵管进水塔施工,利用建好的进水闸截流挡水,再进行洞内施工。溢洪道进口底板高程为95.7m,利用新建的灌溉涵管导流,无须考虑导流问题。

五、大坝冲抓粘土心墙填筑施工

1、 大坝防渗设计方案选择

对大坝防渗主要有上游防渗处理方案和坝身垂直防渗方案,而上游防渗处理方案比较可靠的防渗方案主要为粘土斜墙。水库大坝相对较高,坝坡符合设计要求,但渗漏严重的,采取冲抓粘土心墙防渗处理方案。冲抓粘土心墙方案的主要优点是施工机械简单,质量容易控制,施工进度快,不需施工围堰。缺点是对防渗土料的含水量与粘土斜墙方案一样要求较高,故需对土料进行保护,施工受天气影响较大。但粘土斜墙方案施工用土量相对较大,造价相对较高;施工时要求降低库水位,使施工面全部露出水面,如大坝施工导流条件很差,施工围堰工程量大,基坑防渗排水困难,且工期长,受气候条件影响大,雨季无法施工,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难以保证。考虑两种方案的优缺点,结合本工程实际,决定采用冲抓粘土心墙防渗处理方案。

2、大坝坝体冲抓粘土防渗心墙加固设计

该方案防渗心墙轴线布置在坝轴线上游7.5m处,采用冲抓套井回填粘土再造心墙并截至基岩,形成一道防渗体系达到坝体防渗的目的;根据目前已实施的同类工程,设计采用冲抓孔径为1.1m,采用1排,搭接长度0.35m,孔距0.75m,有效墙厚0.805m。

3、施工技术要点

(1)在进行冲抓套井回填粘土心墙施工前1个月把库水位放空。

(2)全面施工前建议先做现场击实试验,以确定回填土料在设计含水量范围内的压实遍数和回填速度。

(3)套井回填粘土心墙施工分二序孔进行,先打二序孔,再打一序孔。打孔时先打1、3孔,回填夯实后,再打2孔,依此顺序进行施工。

(4)套井造孔机架要保持固定平衡,不得因震动而产生位移,且必须保证井孔必要的垂直度。

(5)井孔底部应尽可能清除井底积水、泥浆和石碴等,必要时可人工挖除。粘土心墙与基岩面接触时,若基岩面完整且无泥浆、石渣及积水等可直接回填粘土;若基岩面以上积水较多且无法排干时,宜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拌粘土进行回填;若基岩面不完整,且无积水时,为保证粘土心墙与基岩面更好接触,防止渗透破坏,应先在基岩面上回填0.1m厚的M10水泥砂浆,再正常回填粘土。

(6) 回填粘土应严格控制填土厚度,每层回填土厚度宜为0.3~0.5m,土中不允许掺杂物,严禁使用大块冻土,向井内倒回填土时,夯锤应提起1.5m高度以上。

(7)对回填土夯击时,落距宜控制在1.5~2.5m,设计击实功能J=710~887KJ/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