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第1篇: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物料清单;产品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059-03

近年来,我国飞机研制和生产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各研产单位任务中,压力大,从而建立高效科学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提高飞机研制效率和质量的迫切需求。

飞机的研制技术含量高、系统复杂、研制周期长,对研制管理工作要求极高,然而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正式、完整的研制管理系统。飞机的研制有其鲜明的行业特点,品种多、小批量、产品复杂等。在飞机的研制的各个阶段,可以生成不同类型的物料清单。飞机生命周期中各类BOM的演变,反映了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产品定义数据的不断成熟的过程。从当前局势来看,如何有效管理不同阶段的BOM信息,已是亟待迫切解决的问题。

物料清单(BOM)是描述企业产品组成的技术文件,作为制造型企业产品数据管理的核心,贯穿于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工艺规划、工程试制、加工制造、销售维护直到产品淘汰报废的各阶段,这表明了产品的总装件、分装件、组件、部件、零件、直到原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所需的数量。

1 航空飞机研制过程BOM的演变和现状分析

通过对国内几家航空主机所和主机厂单位物料清单管理现状的业务进行调研,总结分析如下:

①工程BOM。上游设计单位从产品功能设计的角度形成的产品零部件结构树是产品生产单位的数据源头。需要给出物料清单和父子组成关系,在企业管理表现为产品明细表。在工程BOM构建中,需要表格件、无图件的处理方式。层级划分上包括机种层、机型层、专业层、构型配置层、零部件层等。

②工艺BOM。生产单位接收到设计单位下发的设计物料清单,不能进行修改,工艺人员在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中,从分工的角度对设计物料清单进行调整,并补充工艺组件信息,它是进行工艺任务分工和工艺文件编制等工艺准备的基础。

④建造BOM。建造BOM是指管理多个合作方所提供的零部件,控制和管理各合作厂不同的零部件的加工状态以及标识。对不同承制厂提供的多个同种零件进行区分管理,实现统一批次、序列号的交付授权编号信息管理。目前各家制造厂商都是提供的纸质文件。

⑤架次BOM。架次BOM是交付给客户时的产品架次状态。主要目标是管理控制单架次飞机的技术状态,已经使用的具体架次飞机产品中的零部件及其相关互换件、替代件,提供实物制造,架次装配,维修、大修预测的准确信息。在此基础上跟踪、管理、记录在试验、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记录修理了哪些零件,替换了哪些零件。并考虑有限寿命设计,清楚跟踪零件寿命,试验运行和装机运行记录,以及目前使用状态。目前,国内各家单位尚没有有效管理该部分信息。

2 多BOM管理的目标和体系架构

根据以上对BOM管理现状进行的分析,提出BOM管理的核心需求,用来定义生产型企业进行BOM信息化管理的实施目标:

①工程BOM、工艺BOM、装配BOM、工艺结构BOP(Bill of Process)数据的结构化管理,提供BOM多视图管理功能,实现以各视图BOM结构树为核心的产品数据管理。

②BOM视图的转换。多个BOM视图之间存在一定的演变过程和内在关系。其中,设计BOM是工艺BOM组织和管理的基础,工艺BOM则是制造BOM组织和管理的基础。

③建造BOM和架次管理,实现BOM的实物状态管理,通过对批次BOM数据的技术状态固化,可以随时查看某一批次或架次的产品数据和制造数据。

④工艺结构BOP作为制造BOM的核心组成数据,需要对工艺规程进行结构化管理,反映工序、顺序、生产位置、所需设备、工装资源等。通常会采用3PR(产品-Product、工艺-Process、工厂-Plant、资源-Resource)模型表示。

⑤BOM数据的流程控制。通过流程控制,不仅可以保证BOM数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而且通过记录签审信息,便于签审过程的追溯和签审历史信息的参考重用。

⑥BOM的变更控制。对BOM变更过程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确保变更过程可控、变更结果可信,从而保证数据的准确、完整和一致。

⑧与ERP系统集成,提供所需装配BOM数据和结构化化工艺数据。

飞机多BOM管理平台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工程设计管理。工程设计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工程设计BOM的建立与维护、B0M审核、产品变量配置、EBOM变更管理、EDA数据管理。EBOM建立可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直接由CAD双向集成获得,或通过单层BOM手工搭建的方式,系统通过版本管理功能对EBOM维护进行版本控制;EBOM审核功能可以对EBOM审核过程进行控制,确保EBOM数据有效、正确;EBOM产品配置可以对产品系列BOM数据进行变量控制,形成全BOM管理,便于对全机型的产品结构进行管理;EBOM变更管理则对EBOM变更过程进行有效地控管,确保更改结果准确可信,更改原因可追溯。

②工艺规划管理。工艺规划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工艺规划BOM的建立与维护、BOM审核、工艺文档管理、工艺文档更改管理、变更管理等等。其中初始工艺规划BOM的建立可以由EBOM转换而来,也可以通过手工搭建;工艺文档管理支持基于工艺BOM的工艺文档创建、修改和签审,工艺文档管理过程涉及到与CAPP的集成互操作。工艺结构BOP可依据工艺规程进行构建,反映工艺、工厂、产品和资源之间的关系。其他功能与EBOM中类似。

③制造工程管理。主要功能包括实作BOM(建造BOM和架次BOM)建立与维护、BOM审核、实物交付文档管理、电子卷宗的数据管理、串换件管理、试验次数、寿命信息管理等。其中,初始建造BOM可以由EBOM或工艺规划BOM转换而来,也可以手工搭建或批量导入,其他功能与工艺规划BOM中的相应功能类似。

④维护维修管理。主要功能包括维护BOM建立与维护、维护BOM审核、服务计划和服务数据管理、维护数据更改管理。其中,初始维护BOM数据来自架次BOM,在架次BOM的基础上增加维修变化实物信息,主要通过变更过程进行记录。此外,维护维修管理涉及外部的维修厂,需要根据企业实际业务情况制订管理规范,明确维修记录方式进行统一维护跟踪管理。

3 结 语

飞机的研制技术含量高、系统复杂、研制周期长,只有有效实现了全生命周期多BOM的统一管理,才能对整个飞机的研制过程和技术状态进行有效控制。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在飞机研发过程的认知,打破传统对单BOM(工程BOM)的管理方式,提出对整个飞机全寿命周期管理的BOM数据结构化管理方式,将会对企业飞机研制过程管理和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建设提供参考,为飞机研制的技术状态的有效管理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庆林.飞机构型管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

[2] 李勇,郑朔昉.民用飞机研制阶段划分若干问题探析[J].航空质量标准化,2008,(3).

第2篇: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工艺技术;工艺管理;工艺文件;工艺规程

1 概述

1.1 工艺的内涵

1.1.1 工艺的历史概念。

工艺是把人们的设计变为实物产品的技术和方法。例如过去手工打铁这类传统的手艺等。所以,工艺在人类文明史中已经存在很悠久的历史了。

1.1.2 工艺技术的发展经过。

工艺技术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进器,到手工业时代,工艺技术就已经具有很高的水平,很多工匠主宰着先进的产品生产和制造。到了工业化时代,由于产品经济的发展,工艺技术有了史无前例的技术进步和模式、管理等这些带根本性发展,现代工艺技术才真正成为社会生产力的支撑和动力。

1.1.3 现代工艺技术的特点。

为适应产品的社会化需求,工艺技术逐渐变成一门制造技术,不再是少数能工巧匠的“专利”,变成了用文字总结记载下的文件化了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产生对此的管理,形成了不同作用的“工艺文件”。

随着现代工艺技术的发展,工艺技术的种类越来越多,也就出现了工艺门类的区别,一般来说,现代工艺技术分为五大类。一是通用工艺技术:车、钻、铣、刨、磨、镗、刮。二是热加工技术:锻、铸、焊、轧制、压延、热处理等。三是表面处理技术:吹沙、喷漆、喷镀、化学表面处理等。四是特种工艺技术:超声振动光饰、激光加工等。五是电子工艺技术:电火花、电子切割、电脉冲等。

1.2 企业工艺工作的内容

1.2.1 开展工艺技术研究、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编制基础性工艺技术文件。

1.2.2 产品研发生产工艺的总体策划和建设,新产品开发的技术论证和技术方案分析、形成工艺性报告,编制型号工艺总方案、提出生产线建设或技术改造总体方案等。

1.2.3 分析新产品工艺技术特点、研究新产品试制工艺关键和难点,形成产品的工艺技术措施进行工艺技术攻关。

1.2.4 开展工艺试验。

1.2.5 工艺技术准备:开展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审查、流程设计、进行工艺分工,形成成套工艺技术文件,进行工艺试制和工装设计。

1.2.6 试制和生产现场的技术管理。

1.2.7 人员的工艺培训、考核。

1.2.8 开展适合产品工艺技术质量特点的工艺管理活动。

2 工艺管理

2.1 工艺管理的内涵

2.1.1 组建属于企业管理层面上的工艺管理机构,形成适宜的工艺分级管理模式。

(特大型企业为三级管理,中等企业为两级管理,小型企业为一级管理。)

2.1.2 明确各级机构职能:工艺管理、工艺设计、工艺实施、工艺研究。

2.1.3 制定管理制度和程序,形成运行机制。

(工艺制度:工艺文件编制管理规定,工艺评审管理、工艺纪律检查、工艺试验管理、奖惩。)

2.1.4 组织新产品研制生产的总体工艺策划,工艺性审查、评审、审签。

2.1.5 组识工艺攻关和工艺改进。

2.1.6 日常工艺管理(工艺技术工作开展的管理、工艺纪律检查考核)。

2.1.7 不合格品审理。

2.2 工艺管理的系统性要求

2.2.1 建立统一的、专门的工艺技术管理部门。工艺工作涉及产品实现的全过程、涉及对内对外的众多方面,又是一项专门技术管理工作,

2.2.2 企业总工艺师和工艺系统应当在总工程师或技术厂长的领导下,承担起工艺管理、工艺策划、工艺控制和工艺设计等所有工艺工作。

2.2.3 必须建立起一整套适合产品研制生产的规章制度和程序等,使每一项工艺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2.4 建立起一个工艺文件体系,包括工艺管理文件、工艺技术文件、型号工艺文件和生产工艺文件等。

2.2.5 形成产品论证、设计开发过程中,设计和工艺有机结合,并行开展的管理机制。

2.2.6 建立起适合的工艺分级管理模式,明确生产单位、设计研发单位的工艺技术管理职能。

2.2.7 充分的工艺工作资源:人员编配、工艺设计手段、工艺试验设备等。

2.3 工艺管理的基本原则

2.3.1 规范性:工艺技术、工艺设计、工艺过程等是有关产品设计的实现和产品质量,必须一丝不苟、十分严密、规范到位、执行到位。

2.3.2 先进性:工艺技术、工艺装备、工艺方法等都处于发展之中,工艺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在保证设计技术实现,满足成本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要始终追求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和先进管理技术的运用。

2.3.3 连续性:工艺制度、工艺技术文件、成熟工艺方法等,应尽可能保持适度稳定,不随意变更、更改和超越,也应保持其追溯性。

2.3.4 稳定性:追求和尽可能地使工艺过程趋于稳定和保持稳定,这是工艺管理、工艺控制、工艺执行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工艺过程的稳定是产品质量稳定的前提和基础。

3 工艺文件体系

在企业工艺工作中,为了保证产品工艺技术水平和工艺管理,必须设计编制一系列的工艺文件,形成工艺文件体系。

3.1 工艺管理文件

3.1.1 规定工艺机构组成及管理职能、工艺工作领导分工和相应职责权限的管理性文件。

3.1.2 规定工艺文件编制的种类、规格、格式、内容以及编制、校对、审核、批准、更改等要求的管理文件。

3.1.3 规定工艺规程编制的专门管理文件。

3.1.4 工艺纪律检查制度。专门规定组织实施工艺纪律检查的管理文件。

3.2 工艺技术文件

工艺技术文件是指规范本单位已经掌握的工艺技术的通用

要求和基本规定的技术文件。是适用于设计人员学习工艺技术、工艺人员编制工艺规程时参考及培训操作人员掌握工艺知识时运用。

3.2.1 热工艺通用技术规范:规定锻、铸、轧、热处理、焊接等工艺技术基本要求的技术文件。

3.2.2 表面处理通用技术规范:规定表面保护工艺如喷、刷、涂及表面化学处理等工艺技术基本要求的技术文件。

3.2.3 特种工艺通用技术规范:规定诸如线切割、电火花、激光、超声等特种工艺技术基本要求的技术文件。

3.2.4 特种检验通用技术规范:规定X光探伤、超声波探伤、红外探伤等特种检验技术基本要求的技术文件。

3.3 生产工艺文件

生产工艺文件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文件。这是工艺文件设计的重点,也是工艺工作和工艺管理的重要方面。

3.3.1 工艺规程:规定产品生产流程、工艺技术和方法、生产操作行为和质量控制、检验要求的规范性、指令性工艺技术文件。

3.3.2 工艺卡:是工艺规程的组成或可以单页独立执行的工艺文件。是执行一序(工序)一卡编制要求或单工序操作需要的文件。

3.3.3 工艺超越单:是指为了临时改变工艺规程规定的工序流程、在不影响、不改变规程其他要求前提下的编制工艺文件。

3.3.4 临时工艺规程:适用产品试制或超出规程要求进行产品返修而临时编制的工艺规程。

3.3.5 工艺更改单:是指需要进行工艺规程更改而设计一种工艺文件。

3.3.6 数控加工软件程序:是指适用各类数控加工设备的软件程序。

4 工艺规程的编制和管理

工艺规程是产品试制、生产的基本依据,是规范生产流程和工艺规则的技术文件,是工艺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企业工艺技术水平、工艺管理状况和产品生产稳定性的重要文件。由于该类工艺文件对规范工艺流程、工艺技术等的重要性、对工艺过程稳定性的特殊作用,所以有很高的要求也需要严格的管理。

4.1 设计、编制工艺规程的管理要求。主要应规定如下内容

4.1.1 规程的种类(筛选、机加、电装、装配、调试和试验工艺规程)、

4.1.2 格式、编制、校对、审核、会签、批准及权限、更改等;

4.1.3 工艺规程的内容要素(输入、人、机、料、法、环、测、输出等);

4.1.4 工艺规程的编制要求:规范工艺流程、工艺技术要求、操作规定、检验和控制要求等的管理文件。

4.2 工艺规程的要素和内容要求

4.2.1 工艺要素:过程输入、人、机、料、法、环、测和过程输出。

4.2.2 内容要求:齐全、规范、完整、正确。

4.3 工艺规程编制的程序

4.3.1 资料收集。

4.3.2 图样的工艺分析。

4.3.3 确定材科或毛坯。

4.3.4 制定工艺流程(工序划分、工序顺序、工序内容、工序需求、外协工序等)。

4.3.5 选择工艺技术和方法,确定工序尺寸、定位要求。

4.3.6 选择工艺装备、计量器具等。

4.3.7 设计或申请工装设计。

4.3.8 初编规程文稿。

4.3.9 评审(关重件的工艺规程需提请组织评审)。

4.3.10 协调、完善、审校、报批。

4.4 工艺规程的管理

4.4.1 归档、借用、分页封装。

4.4.2 工艺文件的标识。

4.4.3 修订、更改。

4.4.4 和设计图样的关联性。

第3篇: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管理 科学性 艺术性

一、管理是企业永恒的话题

企业管理中包括对物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两个方面,但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人是一切的根本”。

如果说现代企业的竞争是管理上的竞争,那么21世纪管理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美国钢铁工业之父――安德鲁卡耐基曾说:“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组织和人员,四年后,我仍然是一个钢铁大王。”对人的管理,必须处理好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对人进行管理要依靠制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是制度的内容。所谓:管理上轨道,制度要先行。管理制度包括的内容很广,绩效考评制度、协调制度、激励约束制度、质量制度、财务制度等,但最关键的两个方面是绩效考评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其它制度本身都必须体现激励制度与绩效考评制度的内容。绩效考评是收集一些信息,对人的工作过程及结果进行优劣判断。激励,是根据工作过程或结果对人进行褒奖。约束,则是在工作过程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由此可见,绩效考评是激励的基础,没有绩效激励将是没有依据没有目标没有效果;激励是绩效的目的,如果仅是停留在考评层次上而没有激励措施,就是白耗资源。绩效是为了激励,激励是为了促进人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创造利润。可以说,一个企业只要绩效考评制度与激励制度等规章完备,并能严格执行落实,管理也基本上是科学的。

二、管理科学的实践分析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能够用数学、逻辑推算,或在生产、生活中可重复、可检验证实的规则与原理。比如1+1等于2,酸碱综合变成盐,太阳从东方升起。管理的科学性强调的是原则(规章),把人与物、机器等一样对待。

管理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实践。这种社会实践不仅来自工商业,也来自自我管理、家庭管理、政府和社会管理。一个连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人,何以谈上管理一个团队?所以任何一个优秀的团队,都是建立在每个团队成员良好的自我管理基础上的。

管理是一门科学,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分工越来越细致而逐步成熟起来的。在远古社会,人类都是无序的发展,没有时间观念,没有成本意识,没有效率意识,没有团队文化,但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人们知道去总结过去的成功和失败,知道去积累经验,总结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慢慢的形成了科学,科学指导人们按规律、法则、理性做事。

《孙子兵法》是军事管理科学的总结,至今仍然有很多人去学习它,因为它总结了规律性的法则,被实践证明是成功;在19世纪产生的管理“泰罗制”的重心,就是管理的科学性。4P理论是市场营销管理科学的总结,被世界大部分就读过商学院或未就读过商学院的商业实践者们所接受,这是因为它总结了市场营销管理中规律性的法则,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无论是4C还是6P、8P都撼动不了它在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中的地位。

没有管理的科学,就没有科学的管理。不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等于回到人类蛮荒的年代。

其实,管理不仅仅属于科班出身者的专利。就是与会计和律师这样的社会科学专业也有本质的不同。会计和律师的专业教育对他们的职业也是必须的,管理则不是。至今为止的人类管理实践证明:没有一条固定的专业教育和职业通道能使人成为管理者。管理是真正的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事业,从农民到科学家都可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如浙江万向集团的老总鲁冠求。相反,管理专业的毕业生――MBA却未必能成为成功的管理者。

三、管理科学的艺术分析

什么是艺术?艺术就是不能用数学、逻辑和实验所重复证明,但也不能表明没有,就是所谓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东西。对艺术来说,1+1有时等于2,有时就不等于2。再比如,平衡能产生视觉美,但非平衡的设计也能带来美;靠统一指挥的交响乐能给人带来感动,由乐手自由发挥的爵士乐也能让人疯狂。艺术性的重要特点是感性、灵活。

管理的科学性有不能完全代表管理的平衡性,管理也有艺术性。马斯洛的人生需求论、霍桑实验及“社会人”等,也为管理需要艺术性提供了支持。因为管理的基础是人,而人不是没有思想和情感的、冷冰冰的机器,“人不能单凭面包过活”,是有意识、情感与个性的。同时, 任何沟通、协调、配合、控制都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技巧、灵活,需因时、因地而异。在“情商”决定成败、80后一代及独生子女大量进入就业队伍、个性化和多样化成为时尚的当今,管理的人性化、感性化(艺术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本人假期社会实践的单位,科长对年轻员工的批评讲些艺术,如反话正说,“昨天你加班辛苦了,所以今天才迟到”,效果就很不错。

企业需要艺术的微笑、需要人性化的管理、需要众员工的超常努力、需要有创意的商业模式,这些都需要管理的艺术。在机会性市场,老板们必须特立独行,有攻击性的作风,这不仅需要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和直觉,需要有如艺术般的商业天赋。同时,需要及艺术性(人性化)的管理,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与主动,甚至是创意。靠老板单打独斗,就能取胜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管理的艺术是无处不在的,是存在每个管理细节中的。就像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后,在接纳原IBM员工时,联想在所有原IBM员工桌子上放了一盆鲜花,并扩大了食堂的面积,给每个原IBM员工饭卡上存了一部分餐费,虽然是一些小小的管理细节,却给整个整合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巴布逊学院(Babson College)信息技术与管理学总统奖教授托马斯・达文波特(Thomas Davenport)在其著作Thinking for a Living: How to Get Better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from Knowledge Workers(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5年)中谈到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是一种创新型的管理,是从传统的上下级的管理和监督过渡到管理者的过程参与和控制角色中来,这更需要管理的艺术,因为管理者面对的不再是凭生产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吃饭的工人,也不是凭销售商品数量和服务质量的销售人员,而是更加有头脑、更加有创造力、更加思维活跃的知识工作者,他们创造更加无形的商业概念和产品。

四、浅析良好与有效的管理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丰富,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积累和总结,人们越来越尊重客观规律,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理论。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机会性市场越来越被系统性市场所取代,系统性市场更加规范,在系统性市场,商业数据和商业逻辑发挥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拍脑袋决策、赌徒思维肯定越来越得不到成功,这样,管理越来越科学化。

人类文明的发展,使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都有自己的个性),使得礼仪和服务越来越成为商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使得知识工作者所占的比率越来越大,使得商业模式越来越需要创新,这样,管理越来越艺术化。下图形象的描述了管理的实质构造。

图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艺术性的前提与基础。要将管理基础工作做好,首先必须认识到管理是一门科学。日常管理主要依靠的是一套制度,尤其是绩效考评制度与激励制度。现实中,人们可以发现,一个企业管理得好,肯定是因为有一套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与激励制度。判断绩效考评制度与激励制度好坏的原则是:1.是否给自身价值链(组织者、经营者、供应商、消费者等)带来方便;2.是否节约企业制度运行成本;3.考评结果是否明确、公平,激励、约束功能程度等。

根据这些原则,就得出一些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设计方法:1.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的企业、强调创新的企业,要更多采用民主管理;2.上级管理人员要善于授权下一级管理人员,不要事必亲躬,不越级管理。管理要在于各级管理者之间有制度化的权利与责任,管理越科学,这种权利与责任划分就越细致;3.制定严密的绩效考评和激励制度,要把标准落实个人,真正起到激励约束员工的作用;4.要持之以恒地对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知道达到成功的方法;5.奖惩严格,决不手软。太多破例会影响员工的合理预期,从而增加交易成本;6.激励要以绩效考评为基础,否则激励便不能公平合理;7.最强的激励是永远让员工充满希望,将“要他做”向“他要做”转变;8.有明确的升迁制度,让较高层的管理者都有以下各层级工作的具体经验,避免越级提拔,避免以“英明领导”的管理代替制度管理;9.如果制度不能一步到位,就分步改进,制度的变迁需要耐心。

只有有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才能给他们稳定的预期,减少信息搜寻成本和由于不确定性造成的损失。在此基础上企业家的人格魅力、聪明才智、创新精神才有发挥的土壤。如果只承认管理是一门艺术,而不承认管理是一门科学,就必然导致管理的随意性、一言堂,甚至独裁与腐败。

现代企业管理的艺术性是管理的科学性的不可缺少的补充与提高。在承认管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讲管理的艺术性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管理制度是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一些契约,而这些契约不可能是完备的。例如,规定工资与生产的产品成正比,这一看似明确的契约实际上包括着很多不完备的地方。由于度量是不精确的、概念模糊,所以任何制度都不是完备的,在制度不完备的地方,需要管理者的艺术。可以这样说,管理艺术是对管理制度的补充,在管理制度规定到的地方,是不能以假管理艺术之名违反管理制度的。如果管理制度本身不合理,那么就需要修订管理制度,而不是以管理艺术去代替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只有制度没有规定到的地方,才需要管理者的创新与灵感(艺术)。同时,面对活生生、有感情及复杂之人,也应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予以因人、因时、因地的变通管理。本人在学生会工作中的体验:“当众表扬 、私下批评”,是在中国及东方文化国度中管理的好方法,可谓管理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在实际中的具体化。

五、结论

总之,人是物质的、也是意识的。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是根据企业诸多方面尤其是当今员工特点与“以人为本”的潮流而需要的。在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见物更要见人,人不仅仅是劳动力要素,还是比资金还要重要的资本――人力资本。因而,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不单要科学管理、更要讲究艺术的人才管理,这也是企业管理者为发挥整个团体所有成员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进而提升工作业绩的不二之法。

第4篇: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一、艺术类院校档案管理的主要特点

1.专业性。艺术类院校的主体档案是反映其艺术教学、艺术成果等方面的档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通常是按照教学的科系来分门别类的,笔者所在的阳泉艺校就是分为美术、音乐、戏剧、舞蹈四大类以及文化和学校外来文件两个补充类型。同时,由于艺术院校的学生参加比赛的机会较多,这也就需要在档案的管理上要有一定的专业性。

2.真实性。真实性是所有档案管理活动的必然属性,即你所记录的内容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符相合,记载的获奖人物、论文名字、取得的奖项都必须清楚,能给后人起到榜样、参考的作用。

3.保密性。保密性主要表现在艺术成果档案及外来文件或公文方面。反映学校艺术教学方法、内容入成果的档案是学校的宝贵资源,学校对其拥有知识产权。由于一些公文是保密甚至绝密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法律效力。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认真保存这部分文件,单独存档保管,不能与其他普通文件相互混淆。而对文件的内容,则要严格的保密。

4.现实参考。艺术类院校档案中蕴含了大量艺术创作劳动的成果,能够有效地对教学等活动进行指导,产生巨大的使用价值,如开放老师、同学在文化方面获奖的论文、演讲稿等档案材料,可以供后来的老师、同学方便调阅、学习,而这也就成为艺术类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

二、管理现状

笔者认为,目前艺术类院校档案管理较混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对艺术类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认为档案管理就是裁剪、装订、保管等事务工作,与教学和科研没有直接联系,不能为艺术类院校创造经济效益,只要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查档工作就行。二是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落实不到位。有的艺术类院校没有明确制定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缺乏系统、完备的规章制度;有的只有查(借)阅制度;有的虽然制定了制度,但由于管理不规范,在工作中无法落实,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三是多数艺术类院校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偏低。由于各方面的限制,一些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还局限于纸质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层面上,管理的重心还是实体管理,没有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而实现信息化管理。而人工操作下的档案没有办法完成对档案信息的筛选、排序、分类、汇总,由此导致很多档案工作只能靠手工完成,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改进措施

1.增强档案意识。加强宣传,提高全校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让档案管理工作真正成为艺术类院校管理的一部分。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艺术类院校档案工作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应当加强管理,将之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艺术类院校也有义务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第5条规定,艺术类院校档案工作由高等学校校长领导,且明确了其领导职责。艺术类院校应按照法律规范加大档案管理宣传力度,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的档案意识,让所有人都认识到档案管理是促进艺术类院校发展的重要工作,更是社会各项事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无法替代的资源,明确档案管理方法,便于档案的集中管理和利用,以形成档案工作的良性循环。

2.实行信息化管理。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建立艺术类院校,特别是艺术类院校档案信息库,通过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完成“固化”档案资料到“活化”信息资料的转变。全面加强艺术类院校档案管理,促进档案管理尽快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从手工操作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从实体档案管理向虚拟档案管理转变,使档案管理者向信息管理者转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教学中相关文件、数据库以及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网,使档案信息传递及时,使广大师生能够方便迅速地查询到所需的档案信息资料,为学院的整体发展服务。这样不仅可以使档案管理人员从繁杂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检索工作中解放出来,还可以更快捷、更准确地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第5篇: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创新思维;工艺设计

实现一种截面冷弯型钢产品的加工,要从工艺设计开始,工艺设计第一步就是要根据产品截面形状和要求设计工艺路线包括变形方式,然后根据企业现有资源选择试制或生产机组,辅以现代的设计工具CAD和相关软件之后效率更高。然而在工艺设计工程中,不如愿的事情也经常发生,也会遇到很多难题。如图1所示截面的冷弯型钢,工艺设计确认焊接前变形需要20个变形架次,厚度t=8mm的甚至需要25架次,而我们现有的机组能力不足,采取的方法是:第一,在现有机组上两架牌坊中间再增加机架;第二,增大每一道的变形角,使用较少的变形架次。结果试生产出来的产品问题很多,见下所述,最后通过创新,改变工艺设计,生产出了符合预期的产品。如图2(a)、(b)所示,同是四辊万能变形机架,但轧辊基径有两种,轧辊大小相差很大,对于同一个产品来说,投入成本显然有高有低,毫无疑问选择低成本投入,这一切都是通过我们研发团队思维创新、开动脑筋实现的。

1什么是创新思维

(1)思维是一种认识,一种意识。(2)创新思维就是大脑构思创意的过程,即开动脑筋去想点子。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是发明创造,进行发明创造就需要有创造力,创新思维是构成创造力的核心。创新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最大特点是相异性、差异性。

2通过创新思维方式解决在工艺设计当中遇到的问题

2.1异型管变形工艺创新设计

(1)产品形状如图1所示,厚度t=4/6/8mm。(2)创新前工艺设计方案。①厚度按6mm,根据截面形状要求及焊缝位置确认变形工艺使用一次成形,即先变形后焊接。使用COPRA软件设计,根据厚度的不同确认合理的变形角。②轧制机组选择:本企业现有机组焊接前架次最多只有14架,满足不了变形的需要。③架次不足的处理方法:首先,在变形区现有机架间增加3架机架,由原来的的14架变为17架;其次,将粗成型区各架次变形角加大,由原来设计的20道改为17道。(3)试制后的总结:试轧时,装辊不方便;内角处有多道不重叠的压痕;R角减薄严重,t=4mm的最大减薄量为壁厚28%,t=6mm最大减薄量29%,远远大于客户要求的≤25%。(4)原因分析和处理:变形道次少。虽然增加了道次,但由于机架间距小变形区短,变形时原料缩进不到位,造成转角处出现多道不重合的轧辊压痕,转角处产生压延而变薄。针对R角处压痕,现场修大轧辊R角并重新配辊,但减薄问题还是无法解决,我们认为变形工艺还是不十分合理,特别在控制减薄量上。如果客户对壁厚减薄量提出更高要求,那么现有工艺无法实现。另外,通过已试制的t=4、6mm产品试制可看出,此变形工艺,料越厚转角处减薄量越大。

2.2创新思维的关键作用

(1)改变原有思维方式,通过创新提出另类想法。如果按t=4、6mm的工艺思路来设计t=8mm产品,根据前面分析,压痕会更严重,减薄量可能要达到35%以上。在原因分析过程中发现上述变形工艺的第四道辊花类似圆管变形的W反弯工艺,我们通过思维创新提出,第一道直接变形到此形状,那么变形可以全部使用标准水平辊机架,不需增加额外道次,变形区长度也符合工艺要求标准。(2)创新工艺设计后的试制结果:①减薄量:t=6mm转角最大减薄量20%,t=8mm转角减薄量最大25%。②转角处没有压痕。创新后的工艺设计,不但使t=6mm的产品转角处减薄量达到要求,t=8mm壁厚减薄量也完全符合要求。2.3创新思维特点突出表现A图2图2P字管变形辊花图图3P字管变形示意图(1)打破常规,思路突破了已经试制完成的t=4、6mm工艺和COPRA软件的束缚。(2)积极主动:工艺设计者在客观条件不利、还要达到客户要求的压力下完成的设计。

3异型管工艺参数选择的创新

3.1工艺创新及机组的选择

(1)工艺路线确认。如图2所示,是系列异型管之一,截面尺寸从65×40到125×88。根据产品技术要求及本企业的特点,确认两种工艺,一是使用一次变形即先成形后焊接工艺,二是二次成型即先成圆后变形为图示截面。(2)根据以前的计经验,按原有机组的参数,受原有四辊万能机架结构的限制,变形轧辊基径定为φ280mm。第一创新点:减小轧辊基径的创新想法。改变四辊形式,将侧立辊放在轴承座里面,最后确定轧辊基径为φ215。四个规格产品的轧辊总重为2.27吨,是φ280基径重量的一半。(3)第二创新点:立辊形式及变形工艺。①如图3所示,常规二次成型,P字管难点在于A处垂直度不好,平面不平,R角不清晰也做不小,所以必须在A处的变形区使用斜辊功能。②常规方法是利用立辊基座改装,缺点是孔型不封闭,对各边、角变形不准确。③新的工艺是将斜辊与水平轴放在同一变形平面内,变形过程中产品截面各处同时受力。

3.2创新思维特点突出表现

两项创新设计的创新思维其中一个共同点都是突破常规的固有设计思路。所有的冷弯型钢机组工艺参数是确定,轧辊基径基本也是固定,特别是有焊接工艺的机组,成形区的轧辊基径和变形定径轧辊有一个固定的比例。工艺设计者按这些参数做轧辊设计,甚至按以前已生产过的产品照抄,更安全,合乎“常理”和“设计规范”。本创新设计恰恰突破了这样的限制,改变了定径部分侧辊架结构,也就减小了轧辊基径,节约了生产投入成本。

4两项工艺创新设计使用的创新方法分析

(1)创新思维方法。人的思维方法分为描述思维、判断思维和设计式思维三种,设计式思维就是创新思维归结为如下几种: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逆向思维、颠倒思维、侧向思维、组合思维、联想思维。(2)在案例中的体现。①案例一“通过创新思维方式解决在工艺设计当中遇到的问题”异型管变形工艺的创新设计使用的创新方法是“联想思维”。在变形辊花形状上联想到了圆管的W反弯辊花形状,导致新的具有创新性的工艺设计。②案例二“异型管工艺参数选择的创新”里面轧辊直径的减小、斜辊架使用的创新方法使用了“组合思维”及“联想思维”方法,联想到了其他机组的侧辊架位置,同时将普通的侧立辊和斜辊架组合一同考虑。

5结语

上述两项案例毫无疑问是技术问题,也是个难题,若按常规思维不但解决起来有难度,有时可能无法解决。只有开动脑筋去想点子实现创新。同时还要克服思维障碍,利用好创新思维方法,来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和工艺设计问题,研发出规格更多截面更复杂的冷弯型钢。

参考文献:

第6篇: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核电站 数字化仪控系统 主仪控 输入数据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045-02

1 输入数据概述

仪控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来自工艺、电气、通信、土建等专业多次的设计输入,以保证其设计的准确性。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根据一期工程的良好实践主要以功能组为单位管理输入数据。

1.1 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输入

初步设计阶段的输入数据有:工艺系统流程图、工艺系统描述、工艺测量和控制要求(包含闭环控制和子组、成组控制描述)、测点清单、驱动器清单、信号清单、后备盘设备清单、、报警及运行操作画面以及工艺设备布置图、电气/通信等专业设备在控制室的布置资料。基于核岛设计以田湾一期工程作为参考电站,经协调俄方设计院(核岛工艺设计责任方)和主仪控供应商,俄方同意在上述输入数据的基础上,同时提交画面草图、功能图等作为输入数据。

1.2 详细设计阶段的输入数据

详细设计阶段的输入数据主要有:工艺布置图、开关柜布置图、开关柜接线图、标有预埋件或预留洞位置的土建图、与仪控系统连接的设备接口资料、就地设备的三维坐标信息、贯穿件的相关信息、仪表布置房间号、支架布置房间号、电子化规程。

2 输入数据管理

从田湾一期工程和兄弟电站的经验反馈可以看出,由于主仪控系统输入数据是主仪控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等后续工作的前提,因此输入数据的管理已经成为整个仪控项目成败的关键点,下文结合一期工程的经验,从投资、质量和进度三大控制为出发点,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以及建议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2.1 投资(变更)控制

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在工艺系统上较原俄罗斯电站有很大的改进,在控制系统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致使在仪控系统设计、制造、测试、安装及调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仪控设计变更,也产生了大量的变更费用。在3、4号机组工程建设中如何减少和避免大量变更费用的产生,对仪控管理工作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3、4号机组主仪控采购合同谈判中采取了一系列精细化的管理措施,重点对变更进行了优化,规避了部分变更单生成的条件,保证了仪控设计变更费用的有效控制:(1)硬件方面,只考虑i/o点数量的变化,并根据不同i/o点的单价按照数量的增减调整合同价格,如果i/o点数量不改变,完成相关控制要求所需增加的硬件费用(如模件、服务器等)由供应商自行承担;(2)软件方面,视工程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制定变更条款;通过该变更原则,可基本避免由于仪控设备代及控制逻辑变化带来的变更费用,并最大程度的降低输入数据提交和现场调试阶段的可能出现的仪控软件逻辑变更产生的费用。

2.2 质量控制

2.2.1 通过程序化管理加强质量控制

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主仪控项目的参与方众多,核岛设计以圣彼得堡设计院和水压机设计院为主,常规岛和bop设计由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和东北电力设计院承担,主仪控供货商在成员上又分为areva、siemens和sppa三个单位,另一方面,从仪控设计的角度看,安全仪控、正常运行仪控和就地仪表设计所需的输入数据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为了帮助各设计院能够充分理解主仪控供应商的需求,并尽量采用同一理念和标准准备输入数据,本项目规划了一系列的项目管理程序,如《输入数据和系统会议》、《机械接口》、《电气接口》等,就输入数据的范围、格式、深度、提交阶段、审查和释放以及各类接口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由业主方组织各设计院与主仪控供应商多次讨论和澄清,签署后作为输入数据提交

的基础性和标准性文件,以确保输入数据的质量。

2.2.2 组织专项小组开展联合工作,提高输入数据的质量和效率

组织专项小组开展联合工作,由仪控管理处牵头,组织江苏核电公司运行、调试、设计、采购、培训中心等相关部门配合,联合主仪控供货商、相关设计院等单位成立主仪控系统输入数据联合工作组。工作组采用矩阵式管理模式,纵向分为领导层、执行层和工作层三个层次,横向按照工作任务在工作层设常规岛输入数据管理组、倒送电专项管理组、俄供输入数据管理组、通风和消防输入数据管理组和主控室输入数据管理组五个工作组,负责协调、管理和执行各自领域内输入数据的相关工作,并及时反馈工作进展情况。

通过专项小组联合工作的模式,小组成员从各自专业特点出发,共同对设计院编制的输入数据进行审查和把关,对于一些突出性问题,如常规岛各功能区的控制逻辑说明,组织专题会议进行集中讨论,通过各专业的充分沟通,达到方案的最优化,减少输入数据缺漏、错误的可能性,从而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实践证明:这种工作模式不但可以提高输入数据的质量,而且工作效率高,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及工作成本。

2.3 输入数据的进度管理

2.3.1 输入数据进度的制定

在主仪控系统合同谈判阶段,业主方以工程一级进度为基础,要求供应商基于220kv倒送电和主控室可用两个关键性节点对主仪控系统的设计、采购、制造、测试和运输时间进行倒排,同时参考工艺的设计进度及设备采购进度,初步确定了仪控输入数据提交时间。随着工程进展的不断深入,根据工程二级进度和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多次协调中、俄、德各方合理调整并细化了主仪控输入数据的提交进度。 2.3.2 输入数据进度管理策略

输入数据为工艺、电气、土建等各专业对主仪控系统设计的要求,是主仪控系统设计的基础。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业主方认真贯彻公司总经理部“负接口”的进度管理要求,在设计院各专业的输入数据准备、工艺设备资料提交、进度匹配等方面,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向设计院、主要设备制造厂等派驻专项工作组,对其进行督促和帮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预警,协助各相关单位和部门推动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3 输入数据进度的过程控制管理

在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常规岛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参考电站、常规岛设计院对核电站设计流程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业主方积极、有针对性的采取多种措施,重点加强进度的过程控制,将每个功能组的输入数据再次进行细分,分别设置多个完成情况检查点,一旦发现进度控制出现偏离,能够及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分析并解决。通过有效的过程控制,保证了最终目标实现,从而避免了单一目标控制失效后没有纠正机会的缺点。

为了便于过程控制的有效实施,业主方编制《主仪控接口控制管理细则》详细的定义了每个设计阶段、每条接口的类型、名称,用于规范输入数据的提交及审查时间、方式和进度。此接口管理数据库由业主方归口取号、记录、跟踪,定期向各设计参与方,以保证各输入数据提交阶段状态清晰、预警及时、过程可控。后续,业主方将在接口管理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dcs设计数据库,开展专题研究,借助相关设计工具(包括硬件、软件)对输入数据进行检查和验证,形成可查询、分析的功能软件,为3、4号机组主仪控输入数据以及后续设计的协调和管理工作提供详细的技术支持,以及全面、便捷的数据查询工具。

同时,业主方形成了有效的报告制度,各专项小组将输入数据准备情况通过日报、周报和月报的形式逐级向领导汇报,使得问题能够及时暴露、及时通报、及时决策。

3 对输入数据管理的思考

相对于采用常规仪控系统的传统核电站,采用数字化仪控系统的核电站,主仪控供货商所承担的工作范围更广,其本身设计、制造、测试所需的时间大大增加,而与此同时,各专业对于仪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设计方面,其他专业对于仪控的设计输出文件要求大大增加,例如电缆布置、机柜和就地设备的布置、机柜的释热量,由于仪控所占的比重加大,因此需求的进度要求也更高,而且大量的接口已经由设计院各专业之间的接口转变为设计院和仪控供货商之间的接口;在调试阶段,主仪控系统可用已经成为工艺具备调试条件的前提之一,220kv倒送电、主控室可用已经成为数字化仪控系统必须

满足的工程里程碑节点;在安全评审和验证方面,各国的核安全监管当局对数字化仪控系统的监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福岛核事故以后,随着新标准和新理念的出台,对数字化仪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制造和测试过程中的评审和验证工作也将相应增加。

第7篇: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管理模式

一、当前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艺术类高校学生个性特点突出。大部分艺术类高校学生性格外向,热情开朗,思维敏捷而富有自信。但这种性格往往容易造成其盲目自信而做事冲动。同时,有些学生更易产生首领意识,具有强烈的主动性,如何培养这类学生,帮助其发挥特长显得尤为重要。另外,艺术类学校学生往往爱好广泛但不稳定,生活态度比较自由,处事不够严谨,甚至容易出现学业懈怠等问题。

(2)学生管理模式缺乏创新。

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虽然管理条例众多,但配套的服务跟不上;虽然行政命令较多,但落实的辅导较少,这样的理念导致艺术类高校培养的学生缺乏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进入社会后适应能力较弱。

(3)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艺术类学校往往重视教学而轻视管理工作,导致管理团队人员素质低下。管理队伍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低年级管理人员往往缺乏理论修养,也没有经验。部分高校放松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培训力度。

二、新时期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的模式创新

(1)制度管理。

管理制度是高校实现管理科学和规范的前提,对于校园打造和谐公正、具有活力的氛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要在整体把握制度特点的同时,按照制度建设的原则进行合理有效的制度建设。同时,在管理制度实施上,要善于从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和制造创新点,不断推出利于管理制度落实的新制度;要通过制度管理对师生进行创造性的激发,从而促进新举措的产生,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

(2)层次管理。

艺术类高校学生往往表现出多样化、多极化的个性特点,因此,实现分层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分层管理措施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区分,一方面是以管理角度划分,分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管理和学生对学生进行的管理。另一方面是以人的需求层次进行管理层次划分。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管理,可以把人的需求总结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大类。管理者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最基本的需求,对症下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需求意识。这一点同样需要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实行有人文关怀气息的人性化管理,而这也恰恰是新时期学生管理体系中容易被忽略的一种十分有效而必要的管理方式。

(3)全员管理。

作为高校管理中的重、难点工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对学校自身的全局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新时期教育形势的变化需要艺术类高校从时代要求出发,积极寻求最适合学校发展的学生管理模式。首先应当意识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多样性,目前,仅仅是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或家长等的个人管理已不能满足学生管理的发展要求。作为高等艺术院校,应当建立全员管理模式,对每个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管理,全员参与,充分发挥每个教职工的参与意识和管理作用。并保证各个环节协调统一,且使学生管理工作更有效率,人人、时时、事事地帮助学生成人、成才。

(4)心理管理。

心理管理是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进行心理暗示、疏导等方式转变被管理者的心理状态,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随着近年来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艺术类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下滑,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且较之普通院校学生,艺术类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容易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不给予这类学生及时的心理指导和正确的管理,放任发展,极易形成心理障碍而导致严重影响学生发展的后果。因此,新时期高校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在研究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利益,加强对学生心理方面的管理。在不断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过程中累积经验,提升管理效果,不断探索、创新学生心理管理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为学生健康发展负责。

总之,艺术类高校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其学生管理工作要充分从学生个性特征出发,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以人为本”制订出适应时代变化的学生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第8篇: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一、前言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油(水)井套管善逐渐变差,甚至损坏,使相当数量的油井不能正常生产。长期以来,套管损坏已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一大症结。大量油井因套管损坏而报废和停产,给油田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套管损坏有以下几种类型:(1)套管外漏破损型;(2)径向凹陷变形型;

(3)多点变形型;(4)严重弯曲变形型;(5)套管错断型;(6)塌陷型套管错断型。套管损坏不但严重影响生产正常生产,还严重污染环境。套管损坏部位往往在无水泥封固的空井段,套管受地层水、电化学等因素作用而腐蚀破坏。对破损井况,以往常常采取机械式封堵,即封隔器双卡堵漏、水泥浆及添加剂堵漏、化学堵漏、水泥浆及化学剂综合堵漏、衬管封固技术、套管补贴技术等措施处理。但是这些处理措施或因堵漏期短、或因堵漏成功率低、而堵漏效果差。如此出现了频繁的重复作业施工,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损失。

二、制约套管修复工艺技术发展的因素

制约套管修复工艺技术发展的因素其实有很多方面。从大的方面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套管修复工具及技术的配套程度差;(2)投入和产出的不协调;(3)设备与工艺技术的不匹配;(4)缺乏完善的套管修复作业的标准;(5)试验设备的缺乏。

1.套管修复工具及技术的配套程度差套管修复及工艺技术的不配套性在套管修复作业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一个较好的工艺技术必须有其相匹配的工具及配套工艺。如果没有较不可靠和先进的工具及配套工艺技术,则多么好的工艺技术也很难有很大的应用范围和市场。套管修复工艺技术包括套管诊断、井眼通道准备、套管修复、修复作业检验等相关技术。

1)套管诊断技术。

套管诊断技术是指对套管内径变化、套管狗腿、套管外水泥环、套管断脱、井内落鱼、漏失等情况进行探知和判断的技术。尽管现阶段的套管诊断工具和仪器都比较先进,但为了节约修井成本,人们往往采用经验判断或比较简陋的工具判断等方法对套管进行诊断。这样势必会造成误诊和漏诊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导致盲目施工甚至施工失败。另外对一些工具的操作和使用的不合理性,也会造成一些诊断的失败。比如现场找漏所用的K344型封隔器,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将会造成找漏结果不准确二而修井作业失败。另外对于一些套管缩径和狗腿度大的井,如果不能对其有量的认识,则不能很好地选择工艺。

2)井眼通道准备技术

井眼通道准备是指为下步修井或采油作业的工具下入所需的井眼通道进行准备的技术。它包括套管整形和磨铣等技术,而这两项技术却不能满足诸如套管补贴工艺技术的要求。(1)套管整形技术。现阶段的套管整形技术有机械整形和爆破整形技术。机械整形工具主要以梨型整形器和辊子整形器为主,其中梨型整形器尽管有一些诸如滚珠整形器等变种,但其易卡的缺点却依然制约其使用。辊子整形器的整形力较小,所以效果不很明显。(2)磨铣技术。磨铣是对套管诊断的基础上,利用铣锥对变形套管进行磨铣,以建立下步工艺工具的下入通道的技术。在对井径变化比较大或狗腿比较大的套管磨铣作业中,铣锥对套管的伤害是很大的。它可能使套管本体变

3)套管修复技术对前期工艺的要求比较苛刻

套管修复技术是指在完成井眼通道准备的基础上,对套管进行修复的技术,大体有取换套管技术、超细水泥封堵技术、衬管封固技术、套管补贴技术等几项技术。其中取换套管技术、超细水泥封堵技术对套管通道的要求不是很严格,而衬管封固技术和套管补贴技术对井眼通道的要求却是相当的苛刻的。套管补贴技术是修复破损套管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尽管如此,但这项技术还不能很广泛地得到应用,究其原因,是因为所有地套管补贴工具地入井都需要有严格地通道和补贴井段的套管表面处理,而这些处理仅仅利用常规的井眼准备技术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

4)套管修复后的作业检验工具

套管修复后,对其成功性和质量的检验是很重要的。现场中常常利用K344型封隔器对修复套管进行检验。因为在很多时候,入在验证套管补贴后的密封效果的时候,需使用小本体而密封直径比较大的封隔器。这就对封隔器的胶筒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封隔器销售价格的低廉和其过高的质量要求所形成的矛盾却势必导致产品的质量低或可靠性差。

2、投入和产出的不协调

采油厂在决定套管修复作业方案的时候,为了少花钱,省掉了一些必需的步骤和工艺。比如井下电视、电子多点测狗腿等,这也造成了施工的盲目性,同样也制约了工艺技术的发展。

3、设备与工艺技术的不匹配

为了省钱,采油厂愿意利用小修作业设备来干大修的活,但是小修作业设备的提升力小及磨铣套管困难,所以很难对套管进行比较成功的修复,其实这也阻碍了套管工艺技术的发展。

4、套管修复作业的标准不是很完善

标准是规范产品生产和使用、技术操作等方面的程序,是杜绝生产漏洞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如果没有一套套管修复作业的标准,则容易出现作业的盲目性和决策的无根据性,这也是影响套管修复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三、套管修复工艺技术的一些设想

我们的目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套管修复综合配套工艺技术。它是可以更经济地、更合理地、最大限度地修复破损套管的更为成熟的工艺技术。为此目的特提出以下设想:

1、建立一套完整的套管修复技术及相关技术的作业标准

该标准应该包括套管诊断所必需的步骤、工艺和作业程序,包括各种套管损坏类型的修复方案选择,包括各种工艺的实施方案、验证方法和标准。

2、完成在工程上可实现长段补贴的补贴工具的研制工作

套管补贴是一种很经济和很合理的套管修复方式,但是现阶段套管补贴技术只能完成20m以内的套管补贴修复,如果套管损坏段很长,则显得无能为力。为此在原有的套管补贴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实现长段补贴的工具是必需的,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3、完善套管整形技术的研究

套管整形技术是为了避免损伤套管而恢复井眼通道的最有效的技术。常规的机械整形和爆炸整形技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后续的套管修复工艺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新的套管修复技术,只有这样才会推动工艺技术向前发展。

第9篇:工艺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制造工艺在制造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工艺过程设计是制造系统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作用就是取到了连接产品设计与产品制造的桥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品种也比较多,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在从事中小批量的生产,研究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就变得颇具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于某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规划项目――《产品生产管理》,而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是该项目的核心部分。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及企业发展的需要,设计该企业基于Web的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设计、框架模型、网络结构、数据库设计以及系统客户端的编程实现等功能,开发出适用于该公司的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使整个系统在提高产品工艺设计、无纸化办公、工艺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缩短了产品工艺设计周期。本文只对该企业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需求设计进行细致研究。

1 工艺资源分类与工艺文件信息需求分析

1.1 工艺资源信息

企业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围绕企业生产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工艺资源或者工艺文件来解决企业的工艺设计问题和管理问题。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大量的工艺数据需要提供给相关部门,如设备部门、生产部门、库房等等。再由这些管理部门依据产品工艺数据来安排和组织企业生产,因此产品工艺数据在整个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1.2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管理人员在整个工艺流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职责,具体包括5大职责:①可以对工艺流程进行相关设置;②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对工艺流程进行变更;③对整个工艺流程过程进行管理;④根据具体的生产步骤对工序进行编辑;⑤根据工艺流程中的情况变化对工序进行变更。车间管理人员受到工艺流程管理的影响,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生产车间的具体情况变化对工作流程进行变更和工艺流程管理。另外,工作中心管理对工艺流程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同时工艺流程也受到工序管理的影响。

1.3 企业产品工艺文件

企业产品工艺文件既可以是以书面文字和相关设计图纸、图表的形式存在于纸面上,也可以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于计算机存储设备中。企业产品工艺文件是企业生产操作过程中,从事产品生产技术工作和开展产品生产活动重要的技术基础,也是企业从事产品生产技术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法规。它能够保障企业在从事产品生产操作过程中各项重要产品及一般产品技术工作的顺利展开,在众多方面都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也能够极其有效地指导、引领并协调各生产操作部门有条不紊的开展日常产品的生产工作,促进企业在各个方面的技术发展和技术革新,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生产力。

2 系统可行性分析

2.1 条件可行性分析

就目前而言,各大中小企业都拥有了自身的计算机网络,并逐步注重和强调提高生产质量,纷纷提出建设CRM系统、ERP系统等,这些就为基于Web的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开发和现实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并提供了管理支持。

2.2 技术可行性分析

软件开发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历经磨练已经具备了各种软件设计和开发的经验,掌握了众多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而且该公司无论从当前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硬件技术,还是从本系统开发的工作人员的水平来看,都完全能够满足设计和开发基于Web的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的众多要求,因此从技术层面上讲是可行的。

2.3 经济可行性分析

随着企业不断深入开展体制改革,在生产制度方面实行了众多变革(如:引入ERP等)。今后,企业采用无纸化的网上办公系统(如:OA系统)来指导生产是今后生产的大趋所势。另外,随着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必将会促进低碳经济,大大减化传统生产模式下的原材料、生产预测、生产调度等众多个环节,无纸化办公可以省略发调货单、提货单等众多过程,从各方面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2.4 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分析

基于Web的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本身界面友好,让对计算机不是很熟悉的员工也能操作,而且并不会因为使用本系统而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同时使用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还能够使合理安排生产,并能辅助领导决策。

3 系统需求

该公司为了实现企业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高层领导决定开发基于Web 的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使用该信息化系统能够使得该公司更加容易、快速进入到正在逐步形成的全球制造资源网络之中。该系统在内容方面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是一个MIS(管理信息系统),而且是一个成熟的MIS系统;第二,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所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在从事日常产品生产和制造工艺过程中所产生的工艺信息及其相关的其他信息。

依据工艺流程的需求分析,同时围绕该公司实现信息化的实际情况,该公司希望其基于Web的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围绕企业从事日常产品生产和制作的产品工艺资源,利用其他相关企业产品工艺文件来解决公司产品工艺设计问题和管理问题。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企业生产工艺数据,而这些重要的数据主要提供给相关企业设备部门、生产部门、库房等相关部门。再由这些管理部门依照相关的工艺数据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和组织企业生产和制造,所以企业产品工艺数据在整个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企业产品工艺资源数据主要涉及到企业工艺设计过程中所需要支配的大量产品工艺资源数据(如:生产该产品所需要的设备、物料、工装等),需要应用的产品工艺技术所支撑的数据(如:产品工艺规范、国际/国家/企业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等),需要参考的工艺技术方面的基础数据(如:工艺样板、档案等)。企业产品设计人员在安排生产计划、设计和制定工艺生产过程的时候都需要用到这些数据,同时这些数据也是产品工艺数据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产品工艺资源的具体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工艺设计人员在设计和制定工艺路线时的安排,因此企业工艺资源信息在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开发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就变得颇应用价值了。

同样,企业产品工艺资源信息在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的其它子系统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主要从CAPP相关系统及其子系统的角度对产品工艺资源的相关信息需求方面进行扼要分析,分别是:CAD、CAM、MIS、MRPII、ERP。因此,在基于Web的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子系统中全部都要求能够对产品工艺信息资源进行简单、方便及合理的查询使用,要便于用户的使用,要方便系统管理员的管理和后台维护的工作等。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是各大中小企业实施CAPP计划,并逐步实现企业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步骤、支撑系统和运行平台。产品工艺管理信息系统属于CAPP的信息化系统,是运行在CAPP集成的环境中,主要是用于收集、定义及管理各大中小企业产品工艺资源信息的数据,从而实现产品CAD、CAM、MIS、MRPII及ERP等在内的相关子系统在内部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同时企业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作为依托,来构建从安排产品计划到生产、从各个科室到各个车间的统一、集成化的管理体系结构。

4 系统安全性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