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外包服务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引言
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在不断发展,这为发展中国家分享全球红利创造了有力条件,同时也为我国服务外包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如何把握发展的机遇,已经成为我国服务外包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滞后,人才培养的层次不高,缺乏对中高端服务外包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有效培养,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中高端人才的缺口仍然存在。我国未来,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应以行业、企业、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相关理论回顾
雷吉斯.麦肯纳在《时间角逐》书中把新时代的顾客定义为“永不满足”的顾客,他们一直在追求更个性化的、更新的、更快的、生命周期更短的产品。
企业核心价值理论认为,企业应当把更多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中去,把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它公司,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价值理论是推动服务外包业发展的理论根源之一。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是一样。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减少工作的复杂性从而提高生产率。公司把部分业务转给承包商,从而减少工作的复杂性提高生产效率。大卫·李嘉图提出著名的比较优势理论:如果一国与他国相比有相对优势,并实行了专业化生产,它就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获利,这也可以解释业务流程外包获利。麦克尔·波特提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是一个价值体系,是一系列不同但关联的增值活动,每一项活动都是这一体系中的一个个相互联系影响的“价值链”。
从以上理论可知,服务外包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注重自己的优势业务,从而将企业核心资源和外部优秀资源结合,产生协同效应,从而获取最大的竞争优势。
张国盛从政府的角度指出,服务外包人力资源开发,一是政府加大服务外包产业的投入、引导产业集群发展;二是政府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三是政府加大创新营造服务外包人才成长需要的环境;李雯从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学校结合的角度指出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政府的重视;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培训机构和高校的参与。谢奕君结合实证的案例指出,高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可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三个方面着手。王昌林针对目前服务外包业人才流失量大、适应性差、高端复合型人才匮乏的角度,从人才培养、评价、人才交流方面来建言献策。
服务外包是跨国公司对全球资源整合、配置的过程,随着服务外包产业的成熟,企业的竞争将越来越偏向于拥有专业知识的个人。区域人力资源的优势对服务外包企业的吸引力是第一位的,同时也推动着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三、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方向
服务外包产业有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明显、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益处,也是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办公室”的重要力量,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是不可缺少的推动力。服务外包已不是简单的传统服务;而是融合了信息、数字技术的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先导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对于人才的需求要远远大于对其它生产要素的需求。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中,主要有信息技术外包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商务流程外包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知识流程外包DCO(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ITO主要业务范围包括:IT系统操作、应用管理与技术支持的服务。要求建立一支能够应用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的人才队伍;BPO业务范围重点包括市场研究、管理咨询、法律咨询、客户管理、采购与供应链服务等,要求建立较高专业要求与技术含量的人才队伍;KPO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动漫、游戏、影视和媒体等文化创意业务。主要培养能抓住信息全球化所带来的新的机遇,能与国际发展接轨的人才队伍。
四、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
1.我国服务外包业对人才总体需求分析
随着全球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服务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选择。2013年中国共签订承接服务外包合同167424份,合同金额954.9亿美元,同比增长55.8%;执行金额638.5亿元,同比增长37.1%。2013年中国承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的国际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 117.5亿美元、71.4亿美元、54.0亿美元和51.8亿美元,分别占执行总额的25.9%、15.7%、11.9%、11.4%。目前,全球的服务外包增速平缓,广阔而稳定的本土市场是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优势所在。为了降低企业经验风险,中小服务外包企业将更加关注在岸服务外包项目,开发金融机构,医疗服务等国内市场;还将主动承担政府的公共事业服务外包。另外,企业也将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由原来的数据录入、低端软件开发向高端市场如软件开发,产业咨询,解决方案提供等方面转变。因此,以下三个方面人才较受欢迎。
(1)应用型人才。服务外包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结合体。服务外包产业中,既要求从业人员掌握最新服务外包相关理念与技术,又要能将这种理念和技术运用工作中,从而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2)复合型人才。服务外包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涉猎面广,这要求服务外包人才既要具有专业知识,又要通晓资金周转、信息技术等相关行业知识。服务外包业发展需要能将技术、营销、管理、与企业资源充分整合的综合性人才。
(3)创新型人才。服务外包人才需要运用新的知识、能够进行流程创新设计,促进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2.我国服务外包对人才总体需求层次分析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十之后,国家确立了服务外包产业的地位,并提出要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业已取得长足的发展:核心价值、企业价值链等外包理念改变着人们的认识;服务外包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服务外包的层次;尤其在全球经济调整复苏、我国经济转型的历史阶段,国内的服务外包业与经济发展之间联系密切。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逐步向规模化、国际化延伸。我们研发服务外包的能力及高技术含量的业务量也在不断上升,而服务外包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各层次人才的支持。
五、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
1.人才培养原则
首先,超前性原则,即人才的培养要适应未来行业的发展需求。根据服务外包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
其次,全面性的原则,即将专业知识、综合素养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全面的综合素养。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不仅要教授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感、忠诚度等综合素质。
再次,差别性原则。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即需要高级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也需要中级的运营人才,更离不开下级的操作人才。学校有目标的培养不同人才。
最后,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原则。学校既要培养学生的国家化语言、理念也有培养学生立足中国实际;既要了解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动向,也要适应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模式。
2.高等教育对中高级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
开设服务外包业相关专业。根据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2012年对服务外包企业的调查,具有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知识及专业知识的中高端人才缺乏,是制约服务外包企业成长的主要瓶颈之一。有实力的学校可以在已有学科的基础上,增加软硬件配套设施,以服务外包业的需求为指导,开设相关专业,适应服务外包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1)确定自身培养目标。高校应该以建构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同时,各高校可集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将统一性与多样性培养相互结合在一起,确定自己培养的是管理型人才还是技术型人才。
(2)落实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构建实训室,模拟服务外包公司运作。既为学生提供了实习的机会,又使学生接触了服务外包业的关键环节;加强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假期在企业实习,培养职业素养。
3.高职院校对操作外包人才的培养
高职院校是服务外包应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校可根据自身定位、在特色化培养、丰富教学内容、密切校企合作、强化师资队伍四个方面优化人才培养。
(1)明确定位,开特色专业。服务外包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商务、金融、医药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定位应直接以某一细方向为目标,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发展背景、优势项目、资源共享来选择特色方向。
(2)优化教师队伍。加强服务外包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鼓励教师参与行业最新的论坛和会议,促使教师了解服务外包行业最新动态,促进知识更新;另一方面,鼓励老师到企业中去,把企业实际经验带进课堂,增强知识的实践性。此外,从企业引进师资或者优秀人才共享。
(3)改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知识直观化。同时,把课堂搬进实训室,边授课,边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建立校企联盟,开展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学生在企业实训、实习提高知识熟练度、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学校也可以采用“订单式培养”的模式,为企业量身打造人才,实现“双赢”。学校也可以开辟继续教育,帮助企业提高人才的水平。
六、结论
随着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增长及多样化、众包化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更加复杂与多样。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特色确定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合行业发展的人才。随着,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也需要继续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需要根据行业的发展继续创新。
关键词:财务外包 误区 企业发展
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规模持续扩大,企业的相关财务工作也随之变得复杂和繁重,财务外包成为许多公司的选择。最初的财务外包源于企业降低内部财务运营成本的需求,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及系列财务法规的陆续颁布,企业迫切需要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以及财务部门的管理决策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促进企业发展。财务外包主要是将整个财务管理活动根据企业的需要分解成若干模块,如总账核算、往来账款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报表、纳税申报等模块,将这些模块中企业不擅长管理或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部分外包给那些在该方面居于行业领先水准的专业机构处理。如将财务资金管理外包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管理、将应收账款外包给收账公司去管理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财务外包领域开始不断的拓展,不仅限于交易管理,还包括了财务分析、风险管理等,逐渐成为了增加企业活力的方式和进行业务转变的战略武器。尽管财务外包在西方企业中应用已经十分普及,但在我国真正实施财务外包的企业还只是少数,而且外包内容及方式也十分有限。
一、我国企业财务外包的现状
财务外包在我国出现不久,应用范围有限。目前我国企业一般会将会计记账、纳税申报等业务委托专业的会计服务公司,如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记账公司、税务师事务所来完成。很多在海外上市的我国大型企业,受国外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必须将相关财务信息定期公布,以确保投资者及时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高标准的信息公布要求及自身财务人员素质的有限水平,迫使很多企业开始思考和转变财务管理模式,将部分财务工作外包给专业的服务供应商来处理,实现财务的透明度。
而对于国内的财务外包供应商而言,服务质量及公司声誉比较好的大多数是外资企业,国内本土的外包服务商虽然也占据一定比例,但是整体的竞争水平及专业化程度远远不及外资巨头。虽然整个财务外包行业已经在迅速发展,专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国内企业实施财务外包的范围及内容相对有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企业对于财务外包在理解和运用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二、我国企业对财务外包的误区分析
(一)盲目排斥,理念落后
财务数据反映公司的资产分布、资金流向、经营状况等重要信息,所以我国很多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认为不能轻易将其透露给外部人员,更不会将其外包。国内很多企业将在西方应用已经十分普遍的财务外包视为洪水猛兽,认为这种财务管理方式只适合国外成熟型的企业,对于本土企业根本不适用,尤其是在看到有的公司实施财务外包之后问题频出、半途而废的情况之后,更是加深了这种偏见。即使是已经要尝试财务外包的企业,在与供应商接触洽谈之后,由于对一些问题认识不清及对实施费用及效果无法达成一致时,也经常会很快放弃进一步的推进,使得财务外包在很多国内企业眼中可望而不可即。
(二)照搬照抄,不懂变通
有的企业即使决定采用财务外包的形式,但在确定财务外包范围时,为了减少时间,降低费用,将成功企业财务外包的案例拿来就用,也不考虑企业本身的具体情况,匆匆地将外包项目确定。这样做虽然在外包初期降低了时间和费用成本,但是由于对企业具体的情况缺乏深入分析,往往会使得外包效果大打折扣。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潜在问题将逐渐显露,最终使得企业在财务上的管理成本远高于预期水平。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很多企业只和外资服务商洽谈咨询,这也是一种盲从的做法。虽然总体来说,外资公司的专业水平是要高于本土外包供应商,但是也有在某些服务项目上做得比较好的国内企业,由于更了解国内企业的财务流程和做事习惯,反而能缩短双方在外包过程中的磨合期。
(三)沟通不畅,忽视风险
不少企业在将财务工作外包之后,就不去关注已经外包的相关业务,只定期将外包商提供的财务结果简单过目,而外部服务人员也只是定期到企业提供信息,不对企业的其他信息作进一步了解,使得双方沟通不畅且无时效性。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也是在财务外包过程中必须防范的。企业在挑选和确定服务商时存在筛选成本和成本,而在签订合同时,部分企业没有对服务商资质作深入调查分析,对合同细节未进行认真推敲,因而使企业在之后的合作过程中处于不利位置。
(四)出现问题,全盘否定
财务外包并不是将相关业务交给外部供应商处理便高枕无忧,因为每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不同,供应商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提供最佳解决方案。而在财务外包初期,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外包效果并非立竿见影,有时甚至会高于外包之前的财务成本。国内有些企业的管理者在出现这些问题时,往往不是和服务商做有效沟通,找出问题所在,寻求解决方案,而是立即否定财务外包的决定,中止与外包服务商的合作。这样既不能解决问题,也使得已经花费的各种成本没有给企业带来任何收益。
三、对我国企业财务外包的几点建议
(一)理性看待外包
财务外包虽然可以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将财务内容外包。外包也许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节约企业成本,但却可能造成对外包服务商的过度依赖。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可能会丧失了提高自身财务管理能力的机会。确定实施财务外包的企业,对于外包范围的确定也要十分谨慎。企业外包的应是公司财务会计管理中相对基础的部分和薄弱环节,自身应保持基本和必须的财务控制环节和程序。而在外包之后的成效分析,也要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也许短期内的财务管理成本有所上升,但随着对内部及外包财务工作的不断梳理,长期内成本的大幅节约才是企业真正的收益。
(二)挑选合适伙伴
随着财务外包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外包服务商的数量与日俱增,但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却是良莠不齐。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不能只看服务费用的高低,服务质量才是更值得关注的因素。因为合同成本只是财务外包成本中的一部分,在合同签订后,外包过程中出现问题,由此耗费的时间和解决的费用也是企业所要支付的成本,一个好的外包服务商能够提供优质而专业的服务,这些成本也会大大降低。外包服务商的考核指标通常可以分为专业技术知识、业务管理能力、行为管理能力、社会关系服务创新能力、流程改进能力、客户开发能力等。其中,外包服务商的技术知识以及业务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三)制定合理指标
在合理地评估了企业自身的财务水平,确定了外包的业务类型和具体内容之后,企业管理者就需要选择合作者,与外包服务商洽谈相应的合同或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而如何制定相关指标衡量外包服务效果,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比较困难。既要符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也要在服务商的能力范围之内,同时还要尽量客观和清楚的量化,这样才能具有可行性,例如完成一项交易所需要的时间或交易成本。一旦指标被确立,在外包合作关系开始之前,企业就应该给每项指标制定相应的绩效标杆,也可以使用最佳实践的数据作为提高绩效的指引。
(四)注重反馈调整
将财务项目委托给外包商,并不是财务外包流程的终点,外包效果的及时反馈与调整同样必不可少。良好的外包效果并不是单纯依靠外包服务商就能实现的,如果出现问题,合同双方要实时沟通,找出症结所在,而不能将责任全部归结于外包服务商。即使在合同签订前期,服务商已经对委托方做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和了解,但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不断变化,委托方要实时与外包服务商沟通,确保信息交流的时效性。此外,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与扩张,财务工作逐渐繁重与复杂,最初外包的项目往往已不能满足目前的业务需要,此时就需要企业及时做出调整,使得财务外包更好地为企业全面成长服务。
尽管国内企业在采取财务外包时存在各种误区,但随着整个外包行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改善,财务管理水平的逐渐提高,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最终会被国内更多企业所接受和采用。同时,企业必须认识到财务外包虽然是企业解决自身财务问题的捷径,但是并不能让企业所有的财务问题都得到解决。事实上,财务外包只能减轻企业的一部分工作量。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财务外包是一种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发展企业核心业务的重要手段。要使财务外包行之有效,企业要善于利用外部的特殊人才和能力,这是最能产生价值的因素。因此,必须从战略的角度看待财务外包,将企业资源集中在效率高、效益好、柔性强、有发展前途的财务业务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外包商在专业技能上的长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财务人员的培养。企业将简单的财务业务外包出去,目的就是将自己有限的财务人员用于财务分析及战略的制定上来,所以财务外包之后,对财务人员的培养仍然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企业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敖翔.简析现代企业财务外包的风险与防范措施[J].中国总会计师,2010,(7).
2.胡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0,(9).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服务外包 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
0 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由于受自身实力的限制面临着管理、市场竞争与生存等多方面的压力,迫于这些压力,中小企业投资者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业务拓展上,疏于对会计工作方面的管理,使中小企业在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中小企业出现不规范的会计行为,政府部门不能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真实的会计信息,由此影响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和扶持,不利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小企业选择会计服务外包是否可以强化中小企业的管理,促进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呢?本文就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会计服务外包的涵义
外包是指在有限人力资源条件下,为维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服务公司,使企业降低营运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战略管理模式。外包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具体包括信息技术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经营管理外包、财务与会计外包等。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化发展,外包方式已逐渐被接受。近年来,在整个外包市场中,会计服务外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会计服务外包,顾名思义就是聘请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来完成企业包括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及会计报表附注、纳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等原本由企业的财务部门提供的账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各种业务。目前,中国处于会计服务外包市场发展的初期,可以将一些相对较为独立的员工工资与福利、纳税咨询与申报、应收账款管理、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工作外包给会计专业服务机构,甚至还可以委托外部会计专业服务机构设计企业会计制度、编制工程预决算,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投融资、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等等。例如将员工工资与福利外包可以很好地解决员工工资福利费保密性问题;由于我国税制复杂,而企业精通税务的员工不多,纳税咨询与申报外包降低了税务违规风险;应收账款核算及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一般需要专业化管理。所以,应收账款外包可以解决公司自身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
2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
2.1 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涌现为中小企业会计外包提供了市场平台 随着我国社会分工的细化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出现不少新兴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如财务服务公司、收账公司、记账公司、会计咨询公司等;而且我国目前有会计师事务所近7000家,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专业化技术也不断增强,发展会计外包服务,可以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新的增长机会。虽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目前主要以审计服务为主,但由于审计市场竞争的加剧,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会计师事务所将越来越重视税务服务、会计服务等非审计服务的发展。在我国,目前已有北京西城区、天津滨海新区、广西东盟自由贸易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等四个会计服务示范试点基地。各地政府也纷纷将发展包括会计外包服务在内的外包产业作为产业政策的重点。可见,我国会计服务外包的市场初步形成,政策环境良好,为中小企业会计外包提供了市场平台。
2.2 会计人才规模的扩大为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提供了人才资源 对会计外包服务来说,最为重要的是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必须具备优秀的专业人才。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众多会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会计人才市场,进入会计师事务所等技术性较强的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大大地提高了整个社会会计人员的素质,保证了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的人才储备。我们都知道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与执业经验的员工,具有扎实的会计和审计专业知识,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提供会计外包服务。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1200万的会计人员,有执业注册会计师9万多人,非执业注册会计师7万多人,为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提供了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资源。
2.3 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为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提供了技术支持 会计软件的不断成熟,推动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目前,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十分重视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较好地通过会计软件和互联网来满足中小企业在会计服务外包方面的信息需求,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提供成本。因此,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可充分利用会计软件,为众多的中小企业高效高质地提供会计服务。
3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的必要性分析
3.1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可降低企业营运成本,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中小企业会计外包后,可以精简机构,减少企业在会计机构设置方面的支出,企业不需为财务工作配备电脑设备及相应的财务软件,节省了初始投资成本和设备的日常维护及系统的升级成本;会计服务外包可以精简人员,节省人工成本,企业不需要聘用维护财务应用系统的计算机人员和会计人员,从而减少工资、奖金、带薪休假、福利、加班费等薪酬费用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出,所以说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可大幅度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
由于中小企业经济规模较小,资金有限,业务相对简单,专门设置会计机构或配备会计人员加大了会计信息的生成成本。而将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外包给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借助其专业化优势,中小企业只需支付较少的服务费就能获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的发展和壮大,能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加灵活、优质、高效的服务。
3.2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增加会计信息透明度 会计信息的真实和透明是信息使用者关注的焦点。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外包可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和诚信度,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一是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是作为第三方独立存在的,它的性质和使命决定了其通常是市场上同类业务的领先者,具有先进的专业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保证了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透明度;二是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的执业水平都较高,保证了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是高质量会计信息,可信透明的高质量会计信息使中小企业避免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使企业决策更加科学,更为迅速地应对市场的变化,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3.3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外包后,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可以给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帮助,可以及时、准确地提供财务信息及相关的专业性建议,帮助企业的相关人员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改善管理水平。中小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会计业务外包给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企业管理者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企业的主营业务核心部门,提高管理效率,培育核心业务,开拓市场,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的注意问题
4.1 中小企业与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之间应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 中小企业与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应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建立一体化的运作体系,不断改进双方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
中小企业在创立初始,就应让会计服务外包人员直接参与企业的规划、筹建等工作,借鉴会计服务外包人员先进的会计技术经验,规范企业的各项会计行为。同时,中小企业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配备专人负责日常货币收支和保管,整理企业发生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并及时向会计专业化服务外包机构提供。
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应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保证每一中小企业至少有两名服务会计,一名记账会计,一名审核会计。记账会计对企业提供的原始单据进行整理,对单据存在问题及时与企业沟通,由审核会计审核无误后进行账务处理和税款计算。审核会计还要进行账务处理结果审核,并填制纳税申报表,与企业沟通纳税情况,帮助企业有效利用好税收政策,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提供合理化建议。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负责人应对会计外包服务实施质量复核,以发现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保证服务的质量,使中小企业步入良性循环。
4.2 中小企业与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之间应严格划分双方的责任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财务决策是企业管理者的核心职能,通常是不可外包的,也就是说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不能取代中小企业所有的财务职能,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与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之间严格划分双方的责任,明确各自的职责,把握好工作态范围和工作方法。严格地说,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在开展会计外包服务时,以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和咨询为主,充当的是参谋角色,不宜越俎代庖,代行管理决策职责。另外,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应注意处理审计业务和会计外包服务业务的关系,即当会计师事务所既负责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又负责其财务报表审计时,应注意保持审计独立性,不能因为会计外包服务而影晌发表的审计意见的公允性。而中小企业也不应示意会计师事务所违规做出不当的会计处理,提供不真实的审计报告。还有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在提供会计外包服务时应履行保密责任。由于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在执行会计外包服务中会知悉企业大量的商业秘密,因此应该制定严格的保密条款,并向员工强调履行保密责任。
5 结束语
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由会计专业化服务机构集中处理企业的原始会计数据,大大地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生成的质量和效率,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加强内部管理,也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真实的会计信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引导和扶持,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可见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采用会计服务外包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目前我国财务服务公司、收账公司、记账公司、会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兼职会计人员等,均兼有会计服务的职能,为了使会计外包服务行业能够健康发展,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成立会计外包服务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会计服务外包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外包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项目,不管是面对中小企业还是面对大企业都将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谢晓华.私营企业会计外包服务的成本与效益分析[J].财会月刊,2005(10):21-22.
[2]陈小英.从国际会计外包业务的发展谈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J].网络财富,2008(4):31-32.
[3]牟小容,王玉蓉,何凯臻.关于小企业会计服务外包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0):17-18.
[4]马茹.关于企业财务外包的几点认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7):46-47.
[5]钱枫.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J].会计之友,2005(12):76-78.
[6]刘丽.关于中小企业利用会计服务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17):19-90.
【关键词】银行 it外包 外包商 风险
it外包(it outsourcing),即企业将全部或部分it工作包给专业性公司完成的服务模式。80年代著名管理学者德鲁克曾预言:“在十年至十五年之内,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gartner group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虽然现阶段中国的it项目经验还比较缺乏,基础的通信网络设施还很有限,但中国的it外包业务将在2007年到2010年间进入世界三强。我国目前it外包服务市场增长速度远高于it整体市场增速,具有很大的潜力。
在it外包行业市场中,金融、电信是最大的两个市场,占据了41.9%的份额。银行业是国内最早接触信息技术的行业之一,无论从资金实力还是从应用规模来看,都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外包市场。其中政策性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有外资参股的中小银行是it外包的主体。
银行it外包,选择具有良好社会形象和信誉、相关金融行业系统实施经验丰富、能够引领或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外包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是关键。我国由于it外包业务起步较晚, 因而如何正确全面地考察分析有关因素,选择合适的外包服务提供商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从而防范各类风险的产生,是银行业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1 外包商选择中的风险分析
众所周知,可信赖的商业伙伴的选择是商业经营中的重大举措。一旦选择了不合适的外包商,在后继服务的过程中就很难有挽回的余地。因此这种风险是最严重也是最致命的。
1.1 外包商范围界定的风险分析
目前市场上能提供it服务的公司很多,其经营的范围从仅提供单一项目的开发、运行和维护到承包商业银行的全部it服务,甚至提供全套技术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既有国内公司,也有国外公司。因此在外包商选择范围的界定上,存在一定的风险。
1.1.1 选择一个外包商还是多个外包商:在外包商的选取上,若所有服务均选择同一家外包商,则会造成一定的依赖性,常常会使银行失去对有关系统的控制权,成为一种战略风险;特别当外包公司的业务渗入了银行的组织和系统,即银行被单个外包商锁定时,其转换成本往往十分巨大,且操作复杂。若将一大的项目分摊给多个外包商,则会面临彼此间摩擦增加、复杂性加大等一系列问题,监督和协调多个外包商的行为代价不菲。
1.1.2 选择国内外包商还是国外外包商:中国本土的it外包服务商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除了高阳、亚信、联想、首创网络、世纪互联等少数企业实力较为雄厚外,其他it外包服务商规模还都比较小,尚未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it外包服务方法论和解决方案,特别是对行业用户业务应用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若选择国外外包商,由于国内外银行的运行环境、会计核算、市场化环境及业务范围等存在差异,这些跨国it服务提供商在对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业务应用的理解力上还存在一定偏差;此外,其价格水平也与多数本土用户的价格期望存在一定差距。
1.2 外包合同的签订及实施的风险分析
外包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所涉及的范围包括法律、财务、责权利的划分以及监控、安全等,由此来看外包商的合同管理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由于it 外包涉及到人力、设备、软件等多项资产转移,这使得it外包合约比普通合同更为复杂、更具有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随着商业环境以及外包商自身的变化,外包机构能否按时、保质完成合同义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研究表明,53%的企业和外包商对合约原始条款进行了再谈判,其中1/4的谈判以失败告终;其它证据也显示,外包企业用于诉讼的平均花费达到it 预算的15%左右。
目前,我国银行不熟悉国外外包的运作机制,it外包市场环境不完善,因此在制定it外包合同条款和管理方面缺乏经验。一方面,在合同制定中未能全面考虑外包商的综合状况,往往仅把重点放在了技术细节上,没有详细地指明服务商必须提供的最低服务水平、具体的服务范围和标准等,没有建立科学、透明、标准化的定价机制和模式,为后继外包的实施和管理埋下了隐患。
2 外包商管理中的风险分析
2.1 缺乏完善的外包商准入评级体系与后续评价机制
从国家规范与制度体系来看,我国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外包商准入评级体系及后续评价机制,因此对外包业务的开展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由于it外包协议,特别是整体外包协议,一般签约时间都较长,用户对it服务商的依赖性也比较强,因此选择竞争实力强、技术有保障的企业作为it外包合作伙伴至关重要。但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外包商准入评级体系尚不完善,无法有效对外包商的技术实力、经营状况、社会信誉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以测定外包商资质等级。故在外包商的准入控制上,银行必须承担大量的外包商选择成本。
再者,在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要准确地观察和评估外包商的后继行为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银行会面临巨大的机会主义风险。如果在协议期间it外包服务提供商倒闭或出现经营困难,对用户的正常业务运营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但由于准入评级体系的不完善,有可能无法准确了解外包商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从而带来隐患。
此外,银行将部分业务外包后,意味着另一种管理的开始,且这种管理更为复杂。但毕竟it外包服务提供商与银行之间在管理制度与要求上千差万别,这样使得银行对外包公司的监督多停留在数量的完成上,而对外包业务综合效益、业务质量层次的提升及业务外包后对核心业务的影响等测算评价不足。
2.2 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和信用问题
银行it外包,相关风险及管理转移了出去,但外包服务商可能进行不受监管的操作。银行作为业务责任和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应如何行动才能保证业务稳健、安全地进行,并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是目前金融监管当局的重要课题。2004年,美国银行监管部门完成了新版的《ffiec技术服务外包it检查手册》,这一文件对如何评价一家金融机构建立、管理和监督it外包关系的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指导方针和检查办法。而我国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仅在《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中涉及到业务外包管理,并没有专门的关于外包服务的法律法规。因此,在违约方的责任追究等方面缺乏一个合理的行业规范,一旦出现问题,银行方面无法得到满意的赔偿。
此外,外包强调长期的合作关系,基础是信用,只有在充分信赖的前提下才能完成业务和技术的结合。然而,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市场环境不完善。相比之下,国外的信用机制比较健全,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制度在西方国家已有150年的历史,而我国才在上海进行试点。国内银行it系统外包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之一就是信任危机,银行不敢把业务交给it外包服务提供商。
3 针对银行it外包商的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理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针对上述在外包商选择、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风险管理策略:
3.1 确定外包商范围的策略
在选择一个/多个外包商方面,一些学者认为,选择单个外包商有利于双方建立稳固的关系,在一定的交易环境下会取得很好的绩效。分散外包则存在服务协调、管理费用等问题。银行可根据自身的外包需求确定外包方案。随着外包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总体外包模式逐渐广泛应用。即银行将所有it业务外包给一个服务提供商,然后再由该外包商将业务分拆开来,根据银行的意愿分包给自己的下属单位或是第三方。总体外包结合了前两种模式的优点:只同一家服务商建立外包关系,但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最佳技能组合,而且不需要管理多个外包关系。这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种外包模式。
在选择国外/国内外包商方面,选择国内的外包商,其最大的好处就是熟悉国情,能够根据银行的需求量身订做,并及时地开发修补信息系统;而外包给国外厂商,就是整体引进他们的系统。一方面,全球it外包服务市场的老牌劲旅,在多年的it外包服务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渐形成关于it外包服务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国外银行完善的业务流程、做法和先进的理念,都蕴含和固化在系统里面,通过引进国外系统,不仅能给银行带来技术手段的自动化和现代化,而且可以推进内部的管理,加速银行业务跟国际业务的接轨。
3.2 建立完善的外包商资格审查制度
银行it外包,选准供应商是关键。银行的决策层首先要建立外包事务管理机构,至少涵盖信息、法律、人事和财务等部门,应由外包咨询专家、银行战略规划专家、各部门熟悉业务信息流的人员、it专业人员、费用预算人员、法律顾问、实施管理和协调人员等组成。
在具体选择上,需要对外包商的技术实力、经营状况、社会信誉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以测定外包商资质等级:(1)因客户需求涵盖了技术、业务、流程、理念和设计等诸多方面,所以首先应确定外包商是否具有信息技术方面的资格认证,提供的信息技术产品是否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安全防范措施,具有对偶发事件的应对能力。(2)了解外包商自身的经营状况,分析外包商提供的已审计的财务报告、年度报告和其他各项财务指标,了解其盈利能力;考察外包商从事外包业务的时间、市场份额以及波动因素;评估外包服务商的技术费用支出等。(3)通过咨询机构和实地考察了解外包商的信誉和服务水平等信息。能否为银行业务创造附加价值,已渐渐成为衡量外包服务商的重要依据,包括是否具有良好的业界口碑,其品牌知名度是否通过了cmm认证或iso认证;是否有丰富的it外包服务经验及成功案例;是否具备规模的服务体系和专业团队;是否能够与用户签订服务品质协议等。
3.3 签订详实、明确、全面的外包合同
外包合同的签订是银行it外包战略性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首先,外包合同内容尽量详实、明确,必须清晰地指出外包服务的范围与职责,特别强调外包商对外包资源的安全性、保密性以及对数据备份和交易记录保护的责任。
此外,合同应当详细描述基础服务的费用及其计算,并明确任何与合同规定条件不符的费用变化,做出对增加费用的限制;要规定外包的价格和评测性能的尺度,还要规定服务的级别、惩罚外包商未能提供约定服务的条款及解决双方争端的程序等。
3.4 对外包业务承包商实施风险监控
项目外包后,银行需要有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团队来专门管理外包服务商和外包合同,还需依据与外包商合作关系的成熟度及满意度等因素决定外包实施中的风险监控级别。新的外包业务需要高级别的控制:按合同规定的条款,银行要保持对项目开发进度、成本、性能的随时监测和评定;评估外包商运行的信息系统和相应的控制措施;定期审查外包商相关的内部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以及应急计划措施;识别外包商欠缺的、需要银行提供补充的领域,监督并审议通过外包商的技术决策;定期审查有关外包商履行合同情况的报告,评估服务的质量;建立或完善科学的外包商年度考核体系;定期评估外包商的财务状况等。随着合作的日趋成熟,风险控制级别应相应降低,留下足够进行阶段性审计的能力即可。如国家开发银行每个季度都会对惠普公司进行一次考评,还有一个动态的、经常性的考评。在实施过程中一旦发生问题,就予以及时的解决。
3.5 建立健全的外包商激励机制
服务成本的降低是银行客户十分关注的事情。如果将成本节约(由外包商实现)在客户和外包商之间平均分享,则外包商可能因得不到合理的补偿而不会再进行类似的技术研发创新。因此,商业银行既应建立必要的成本节约分享机制,又应制订对外包商的激励机制。若外包商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够使银行实现某些业务盈利,则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作为对其承担风险的补偿,这样可以鼓励外包商采用新技术、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4 结语
2007年是中国成为wto世贸组织正式成员的第一年,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拓展也进入了全新时期,其从业方法与规范将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从概念到实践的全面冲击。我国银行业整体信息化相对国际先进水平来说,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在国际银行业中普遍采用的it外包手法,目前仅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必须逐步解决it外包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外包商的选择、管理方面不完善的地方,规避风险,加快外包步伐,从而在整体上提升我国银行产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it决胜外包战的诀窍.news.xinhuanet.com.
[2] 2008年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分析.data.chinabyte.com/165/2696665.shtml.
[3] 杨农. 信息系统外包的决策和风险分析.学术界,2003(6).
[4] 商业银行it服务需求分析报告.news.chinabyte.com.reports: bank outsourcing risks.electronic payments week,2004(1).
【关键词】人力资源外包;现状;对策
人力资源外包是指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将原本由人力资源部门承担的职能部分或全部地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力资源外包在国外迅速发展且日益壮大,但在国内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国内缺乏统一的外包服务规范和标准,服务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人力资源外包这一理念引进的时间不长,处于起步阶段,外包市场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尚未完全成熟。再加上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其实施管理过程必然会存在许多潜在的问题。(1)企业对人力资源外包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哪些项目需要外包,对外包服务商的选择也有很大的随意性,缺少一致性。(2)外包服务机构整体水平不高,内容比较单一,多以提供基础为主,没有统一的服务价格和收费标准,并且服务质量和专业素质参差不齐。(3)相关人士对人力资源外包没有较系统的认识,立法滞后,导致外包行业的发展受到许多质疑。(4)尽管人力资源外包属于新生事物,但却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人力资源外包委托方存在的问题。(1)外包委托方对外包成本没有进行正确、全面的分析,造成结果与预期差距很大,给企业带来一定成本压力与负担;(2)没有把握好外包的度。外包如果一个企业过分依赖于外包提供商的服务,可能会失去在相应领域的管理与控制能力。(3)由于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选择外包服务商和外包项目时由于没有慎重评估与判断,可能会使企业在外包活动中面临能力不足、监督失控的风险,因而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
2.外包服务商方面。(1)外包服务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存在机会主义心理,对委托外包的企业隐藏不利的信息。(2)外包服务机构经营状况发生较大变化,诸如财务困难、成本压力大等难题,抑或是受到兼并、收购破产的威胁,均会对委托方的业务产生不利影响,不能顺利完成外包业务。(3)外包服务商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外包人员的素质偏低,不能提供全面的外包服务。
3.外包市场方面。(1)外包市场运作处于发展初期,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还不成熟,成为人力资源外包发展的瓶颈。人力资源外包的实施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较强,对相应的硬件平台还有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的要求比较高,而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及管理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人力资源外包业的发展。(2)由于政府在人力资源外包方面的立法滞后,使人力资源外包市场尚缺乏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及约束监督机制,导致人力资源外包市场比较混乱。
三、完善我国人力资源外包的对策与建议
1.从企业的角度看。(1)加强人力资源外包委托方的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企业要转变经营观念,明确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目的及内容,选择外包项目和外包方式,明确采取完全外包还是部分外包,并合理选择外包服务商,确保有效的内外沟通和监督,降低可能带来的风险及损失。(2)外包之前,进行外包的成本效益分析。合理估计包括机会成本在内的外包总成本,并预测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3)双方确立外包业务关系,要签订完善的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的划分,并且合同中要明确在违约情况下的责权利的认定。一旦双方在外包实施过程中出现矛盾和纠纷,依据合同规定的对责权利的划分,可以有效减少无效活动和损失的产生。
2.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角度。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方应提高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建立行业标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行业自律,来约束自己的各种行为。同时做好人才的储备,发展多种形式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方式。
3.从政府部门的角度看,相关部门应为人力资源外包的发展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将其纳入到行政监管范围。(1)改变业界人士对人力资源外包的片面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保证外包服务实施的效果。(2)建立规范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机构的资格认证制度和许可审批制度。提高外包服务商的进入标准,鼓励先进的外包机构的发展壮大。(3)推行外包行业的职业资格考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立行业协会组织及自律机制,从而为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外包服务打好基础。
随着我国贸易市场进一步开放,人力资源外包的服务内容也正在不断的丰富化,不断得到人们的认可,人力资源外包的优势也逐渐显露出来,其发展速度更是惊人的,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人力资源外包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认清人力资源外包的现状并找出存在原因,对于外包委托方和受托方都大有裨益。
参 考 文 献
企业的财务会计外包政策实施,能够使企业得到一定优势,但在市场环境的变化中也承担较大的风险,这种机遇和风险并存的环境下,若不能对外包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准确识别与合理规避,将无法实现制造企业的财务会计外包政策,因此,在实施外包的过程中要全面分析并评估相应风险,从而能够规避风险,体现出外包目的。
一、会计外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企业最新目标为:低成本,高回报,因此财务会计就必然会进行外包,企业财务会计的外包,会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财务质量。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部门在制度上不完善,而且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内部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较多问题[1]。因此该部分采取外包政策将有利于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企业业务规模缩减,精简组织结构,并使其加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制造企业把财务会计交由专门服务商进行处理,可提高企业财务的透明度,提高企业财务的信用。
二、企业财务会计的风险
1.财务会计承包商的职业道德风险
在企业的角度,承包商的职业道德水平较为重要,若外包财务的服务商较为优秀,会使企业有更好的发展机遇,取得经济效益,但若外包商的水平较差,则会导致企业失去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企业在进行外包商的选择上,存在较大风险,而外包商的职业道德在服务质量和外包商的信誉水平上有主要体现[2]。因为服务商和企业经营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若其职业道德较差,有财会信息泄漏的风险。
2.财务会计丢失专业技能的风险
部分学者认为,财务会计的外包虽然能带来短期的竞争优势,但企业却会丢失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创新。在中小企业中,与大企业相比,财务会计较弱,会制约企业的良好发展,实行财务会计外包策略会节约会计成本,并准确得到财务会计的专业分析,有利于企业发展。从短期角度看,企业会失去自身财务会计的管理能力,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且会增加对外包商的依赖性。
3.失控风险
当企业签订会计外包的协议后,在合同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合同不能体现的现象,而很多财务外包的服务款项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完整实施,会增加收益和分配的不确定性,在市场机制和法律监管下,企业依然可能出现外包业务的无法控制性,会影响企业财务会计的良好管理,这种不确定性也会对企业的整体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风险防范措施
1.选择良好的外包服务商
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的外包时,要充分了解外包的服务商,一定要选择技能专业、服务水平较高,信誉良好的服务商,并对服务商的企业文化、经营管理和客户满意度进行调查[3]。同时还要对以下因素充分考虑,(1)检查服务商的共组能力和质量,看其是否能够正确处理企业存在的问题。(2)财务会计的外包成本,采用外包措施的主要目的为减少支出,因此对于服务条件差异较小的服务商,要选择价格较为低廉的商家。(3)还要对服务商进行经验上的考虑,服务商负责的企业越多,就会有更多经验,其质量水平也会较高,从而降低外包风险。
2.增加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
制造企业在进行会计外包前,要清楚认知自身的财务会计情况和整体情况,知道自己的优势,因为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外包,对于新建企业、季节性企业和分支庞大的企业等就比较适合财务会计的外包服务。新建企业进行会计外包有利于其对核心业务专注研究,分支庞大的企业进行财务外包,能够相互练习各分支部分的财务会计,避免各分支部分出现造价等情况,增加财务资源的运用率。
3.制定合理的外包合同
企业在决定进行财务会计的外包,并选择服务商后就要制定合理的外包合同,保证服务商和企业的义务和责任,制定合同时,要根据企业的控制率和服务商的独立性,选择双方都合适的外包方法,有利于建立双方制衡的机制,平衡收益和风险。而且财务会计的部门还会涉及较多的行业机密,因此双方要签订相应的保密协议。同时企业要对外包期间容易出现的变化,执行良好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业务得到正常运行。
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分类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是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业务的专业机构。按专业机构所属的国籍划分,可把这种专业机构划分为诸如翰威特(Hewitt)、合益(Hay)、美国ADP外包服务公司等国外机构和我们国内的中介机构两大类。目前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主要有人才市场、开发区管委会、外服公司、咨询公司四种类型。人才市场包括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开发中心、评价推荐中心;开发区包括保税区、留学生创业园区、高新区、科技园区等;咨询公司包括为企业提供诊断咨询、招聘服务等的公司,如新华信管理咨询公司、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等。一般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可分为普通中介咨询机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三大类。如南京九方佳略企业管理服务公司等普通中介咨询机构,业务广泛,人力资源管理仅仅是他们的一项业务,它们可完成诸如招聘、培训等一项或几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像比拓国际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等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咨询服务,业务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可完成各种类型的人力资源活动,业务量大。而像南京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则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工作,业务分析常常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入手,主要是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问题诊断咨询、人力资源规划、薪酬设计和员工培训等工作。这三大类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各有优势、劣势,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要从企业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外包的目的出发。
如果企业未曾使用过外包服务商,为了提高寻找外包服务商的有效性,最好找一家自己熟悉的过去曾经成功进行过项目外包的公司提供外包服务商信息,或者通过与其他一些最近正在做人力资源职能外包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交流,以获取他们的外包服务商名单和相关信息。
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选择标准
寻找和确定合适的外包服务商事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活动的成功。一般来说,企业选择外包服务商的标准有:外包服务商的信誉;外包服务商的主营业务;外包服务商的财务是否稳定;外包服务商的以往业绩表现;外包服务商能否提供适合本企业的解决方案;外包服务商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开发能力或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怎样;外包服务商提供的能说明其长期以来持续、有效益和有效率的业绩文件;外包服务商与本企业是否有共享价值观;外包服务商是否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选择外包服务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活动成功的关键,既要考虑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又要考虑与外包服务商的合作关系,所以,我们可以将上述选择外包服务商的标准总结为三个维度标准:成本标准(外包价格、交易成本)、质量标准(外包商专业化水平、从业经验、运营状况、硬件设施)和合作标准(合作亲密度、共同愿景、沟通能力、文化价值观)。
三、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选择步骤
在确定了选择外包服务商的标准后,为了寻找和确定合适的外包服务商,企业还必须遵循外包商选择的基本步骤:一是制定外包实施计划。最成功的人力资源外包商选择方案始于根据企业所处外部坏境和内部条件制定的清晰的外包实施计划和目标。二是确定外包服务商的选择要求。根据外包实施计划和目标,确定外包服务商的选择范围,选择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专业机构,是普通的还是专业的机构,以及选择外包服务商的标准、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三是提出备选服务商名单。依据外包服务商的选择范围、标准、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目标外包服务商进行市场调查,提出符合企业文化要求的备选服务商名单。四是对外包服务商资格进行初审。企业可通过要求外包服务商提供计划书的方式对外包服务商资格进行初审,特别要关注那些与本企业能力能够互补、具有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的外包服务商。初审后留下3-4家备选服务商供企业进一步选择是比较合适的;五是确定外包服务商。要从企业自身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对上述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选择三维度标准中哪些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既要遵循科学的标准,又要具有灵活性,选择那些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更高质量和及时的服务且能同公司密切沟通战略合作伙伴。外包服务商确定后还要签订一份外包协议以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顺利实施。
四、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选择方法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属于业务外包理论的范畴,在上个世纪90年曾风靡全球,后来逐步形成自己的一种理论体系。简单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就是由企业外部人员在重复基础上来承担原来由企业内部人员应做的人力资源任务。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从外包流程的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外包决策、外包商的选择、管理商与外包商的关系以及对于外包商的监督评估。但是目前我国外包市场还不健全,虽然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给企业带来了一些竞争优势,但也使企业会面临一些风险。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人才流动机制也进一步发展,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也随之诞生。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已经被众多企业所接受,而且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已经从大型企业扩展到中小型企业,随着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展,使这种管理模式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比如在大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将某些管理工作交由外包企业去管理,从而可以节省人力、物力以应对企业内部的工作。而在中小企业中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把更多的有限资源用于企业的战略管理上,所以经营者就把一些管理工作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机构。虽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有其优点,但由于目前的管理不是很规范,因此,一些企业还对其产生顾虑和担忧。他们认为,如果把企业内部的管理业务让外人来做,这样并不合适。而且,中小企业本来人数就少,要是把一些高技术人才的信息泄露出去,无疑会对企业造成伤害。而企业员工们却希望有一个公正的第三方来办理人事工作。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业务还需不断完善。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制度还不成熟,因此资源管理的外包市场的完善还需要时间。现在需要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机构有人才测评机构、人才市场等。其服务项目主要有,专业职称的申报、组织招聘活动等等。显而易见,这些外包服务项目涉及范围广,但基本上都是基础服务。如果要保证外包服务的良性循环及发展,就需要向更高层面的扩展。比如业务技能培训、绩效考核等大项目,这样才能使资源管理的外包模式在中小企业心中深入人心。但目前外包行业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工作人员的能力有高有低、缺乏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储备,而且管理也不规范,这些都使其信用度大大降低。如果要改变这种局面,一方面需要法律的制约,另一方面也需要外包企业的自我管理。总之,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业务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在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存在不足
1、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覆盖面小、涉及面窄
中小企业选择外包服务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引进优秀人才,所以在选择外包企业时就要充分了解该企业的业绩、社会声誉等。但由于不能掌握全面的信息,使许多中小企业难以了解外包企业的所有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就会给企业造成错误选择的风险,特别是一些人力资源少、规模小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权衡利弊时,往往选择低风险,高成本的经营模式。能自己解决的业务就尽量留在内部解决,这也就提醒我们的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对应的法律准则来约束外包机构的行为,使其投资者的风险降到最低。
2、人力资源管理容易使企业信息外泄并产生企业之间的文化冲突
中小企业将某些管理业务外包给专业机构,这就易使企业内部的信息外泄。如企业的未来规划,经营策略、重大决策、决定等。如果这些专业机构因某种原因而倒闭,那么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将面临着严重的风险。其次,将人力资源业务管理外包容易造成企业间的文化冲突,也不利于塑造本企业的文化内涵。再加之如果外包机构的不合理操作,也将会引起企业员工的不满,从而造成生长率低下。
3、中小企业管理外包面临的困境
中小企业在与外包专业机构合作时,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两者关系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企业的损失。例如,如果中小企业把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全权交给外包商,使外包商的权利过大,这就会使两者产生矛盾,如不及时沟通、协调,就会使外包商扭曲企业的初衷,最终企业达不到外包的目的。所以,应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避免企业处于被动地位,以免遭受损失。
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应对策略
1、注意外包服务内容的选择
中小企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全面了解本企业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外包的项目。一般来说,要考虑以下几点:其一,这些外包项目是否涉及企业的核心内容;其二,外包项目是否能以较小投入换取较好的外包效果;其三,外包能否产生企业想要的后期价值;其四,外包能否实现其目标,能否体现该企业的文化价值。同时企业在外包项目时,涉及本企业重要的人才信息不应交给外包机构,应由本企业人员自行管理,因为对于一些高科技研发的企业而言,高科技人才的人事信息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慎重选择外包服务机构
中小企业应选择合适的外包服务机构,因为好的外包服务机构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在选择外包服务机构时,应听取各领域专家的建议。如人力、财务、法律等领域。而且需要写出详尽的外包内容,然后从企业自身的需求出发,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外包服务机构。这些外包服务机构管理要合理,并认同所服务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准则;在外包服务领域中要有突出的业绩;业务能力能得到社会的认可。除此之外,还要对外包商过去服务过的企业进行调查,测评其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经过全面的综合考虑,才能谨慎的选择外包服务机构。
3、制订详尽周密的外包服务合同
中小企业为了降低外包风险,企业与外包服务机构需要制订详尽周密的外包服务合同。外包服务合同是企业与外包商进行合作的基础,也是保证外包项目能顺利进行的凭证。企业只有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来约束外包商的行为,才能有效降低企业的风险投资。其内容应包括外包服务的内容、服务价格、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合同的期限等,合同的内容应做到清楚、明确,并在合同中要列出具体的应急事项和措施。
4、制订相关的外包服务制度规章
为了更有效的和外包服务机构合作,中小企业可与外包服务商共同制定相关的奖罚制度。企业可以根据双方签订的外包合同,对外包机构进行随机调查,如果外包服务商在指定的期限内能顺利完成并超过目标,外包机构则可以和企业分享利益。这样就能更有效的激励外包机构提高他们的效率,使两者都能达到共赢的效果。
四、结语
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一个新兴的课题,外包可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获得专业服务知识的指导,一般来说,外包商不仅可以提供更专业的人员和技术,也可以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和产品。所以企业在外包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专业的服务,还能提高部门的技术水平和员工素质。但是就从目前来看,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还不能把这方面存在的问题都解决。特别是我国中小企业的高端高技术行业涉及核心竞争的项目不好辨别,如果盲目外包,就有可能出现不可弥补的损失,如何把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风险降到最低,还是应该在考虑每个中小企业具体情况时,根据实际问题具体对待。
【参考文献】
[1]张小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模式的选择[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2]林雅恒.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职能和模式选择[J].中国市场,2006(36)26.
[3]陈万明,张哗林.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4(8)5.
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逐渐引起重视,许多电子产品企业为了降低逆向物流成本,提高逆向物流绩效,开始尝试将逆向物流业务外包。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有其独特性,由此,其逆向物流的外包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从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风险产生的来源入手,将其风险分成7类,并提出了风险的控制手段,为电子产品企业降低逆向物流外包风险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外包;风险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063-02
1 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外包风险来源
1.1 环境
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环境,一个是自然,经济,政治,法律,人文,金融等宏观环境。这些环境因素共同制约着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运营。其中任一方面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业务的展开。
1.2 逆向物流服务商
在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独立的第三方外包服务商。第三方外包服务商完全独立于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将业务外包出去之后,脱离了生产企业的控制,由此也产生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1.3 生产企业
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自身的状况与外包服务商的情况存在着诸多不同。外包服务商对废旧电子产品的处理要与生产企业的战略相符合。但企业的经营策略可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此时的外包服务商却不一定能够随之变化。而这些不确定因素的产生者却是生产企业本身,而不是第三方外包服务商。
1.4 产品
电子产品本身也有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如产品更新换代,产品在回收时产生的污染等。这些电子产品的逆向物流外包后,外包服务商在进行逆向物流运作中,会产生不能满足客户要求、污染环境、损害工人身体健康等风险。
2 废旧电子产品第三方逆向物流外包风险类型
2.1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主要来源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在外包逆向物流服务时,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外部环境是否会对自己产生影响。如政府对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补贴,社会对废旧电子产品的环保意识、甚至是银行利率的变化,交通变化等都有可能会影响外包的成本与绩效。此类风险的大小,企业自身无法控制,它完全属于外在的客观风险因素,企业无法准确的预测,更无法精确的度量。因此,这类风险只能是定性的判断,无法定量的分析。
2.2 外包商选择风险
选择风险是指在对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服务商进行外包决策时,由于选择方法不科学,或者选择过程控制不严格等因素,有可能造成最后选择的外包商不是最好的。这种不确定性是由于生产企业自身原因而造成的,属于内部因素,而非外部因素。由于废旧电子产品的逆向物流运作涉及到诸如拆解、包装、仓储、搬运、装卸、运输、分货、拣货等诸多业务和设施设备。因此,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第三方服务商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要对外包商进行初步调查与筛选,审核企业是否具有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运作的资质,选出基本合格的企业,然后对重点的企业进行深入调查。深入调查包括调查外包商的生产能力、财务状况、质量控制能力、人力资源情况等诸多方面。之后在进行综合的评估,选出最适合企业的逆向物流外包服务商。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会存在失误,而导致最后选择的服务商不是最好的。此类风险的大小一方面由企业在选择外包商时所犯的错误的大小决定,另一个方面由选择的方法是否合适决定。比如在企业调查的阶段,漏掉了某些调查环节,比如在招标过程中专家选择错误等等,任何小的失误都可能会引起最后结果的变化,而这些失误统统成了引起风险的导火索。
2.3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也可以称为信用风险,分为隐藏自身行为和隐藏自身信息两种风险。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是指外包服务商为了自身利益,向生产企业隐瞒了有关信息,而这些信息有可能会对生产企业不利。比如外包商会夸大自己的运输能力和水平,或者隐藏自身的生产安全隐患。隐瞒自身行为的道德风险是指外包商签约后,生产企业无法观测到外包商的行为。外包商为了自身利益,采取一些不利于生产商的行为,侵害生产商的利益。一旦合同签订,生产企业不可能随时随地进行监督,不可能全面地了解外包服务商的逆向物流运作全过程。当全部的逆向物流资源和运作委托给外包商后,生产企业无法直接控制逆向物流的运作,外包商就有可能存在隐藏信息和行为,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也就显而易见了。
2.4 决策风险
逆向物流外包的战略优势在于将企业非核心物流业务外包出去,以使企业更加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拥有生产电子产品的成熟技术,同样对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也很有心得。但是如何界定企业的核心业务,就成为企业决策的关键所在。企业若是自己经营逆向物流,有着先天优势,但是会使企业的资源分散,将部分精力投入到逆向物流之中;若是外包,会产生诸如客户满意度低,失去控制力等问题。企业应认清自己的核心业务,做出正确的外包决策,避免或降低由此带来的风险。
2.5 运作风险
外包双方经常会在管理模式、文化差异、利益目标、经济与环境矛盾协调方式等方面产生冲突。运作风险是指生产企业和外包企业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由于企业运营原因或者二者合作出现障碍等原因,引起成本的增加或者绩效的下滑。由于生产企业和逆向物流服务商是两个独立的企业,生产企业只是下达目标与任务,逆向物流服务商负责执行任务,但任务的下达着和执行者却没有上下隶属关系。这就导致了双方在共同完成统一战略的时候,难免会产生合作障碍。这些障碍包括由于生产企业的逆向物流目标不明确而导致的外包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未能达到期望绩效;包括生产企业和外包企业企业文化差异导致的合作困难;包括生产企业对逆向物流职能战略变化而引起外包企业运作困难;包括外包企业自身内部变化导致逆向物流运作无法实施等等。这类风险明显的特征是由于生产企业或外包企业自身发生变化,而使得合作无法进行或者合作困难。此类风险在风险控制上来说不难,比较容易通过自身调整和增进合作来实现。
2.6 有毒有害风险
废旧电子产品具有其独特性。电子产品具有材料特殊,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容易损害身体健康的特性。废旧电子产品的零部件,多数都含有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等有毒有害物质和元素,因此在逆向物流处理过程中容易造成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逆向物流过程中的搬运,分拣,拆解,包装等环节,都需要工人直接接触电子产品元器件,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极有可能对工人产生损害。因为外包商的逆向物流运作独立于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对其监控比较困难,难免会有企业为了降低处理成本而降低业务标准,减少防护措施等行为产生。此类风险会给社会和企业造成极大的影响,一旦风险发生,会破坏环境,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破坏生产企业形象,增加生产企业逆向物流成本等。在众多的风险当中,此类风险的风险系数极高。
2.7 产品变化风险
电子产品属于更新换代比较频繁的行业,也属于市场变化较为激烈的产业。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频繁更新产品系列,甚至更换产品种类。产品系列和产品种类的变化,对于外包服务上来说,就要有新的产品拆解技术,新的分拣方法,新的有毒物质防护技术等等。这些变化会给外包企业带来诸多困难,有些外包服务上有可能无法适应这种变化而中断合作,甚至有的外包服务上为了利益会隐藏行为,暴力拆解电子产品、丢弃有毒有害物质等。这些风险都引产品变化而起,随着产品变化的程度变化而变化。此类风险的大小来自于产品的变化幅度。产品更换系列,相对风险较小,产品更换种类或门类,风险较大。
3 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外包风险控制
3.1 生产企业正确审视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带来的风险有些很难预测,但有些风险也有规律可循。如国家的财政金融政策,在一定时期是比较稳定的,且有其自身的运行特征。利率的变化,政策的都预示着宏观政策的发展方向。而国家出台的环保政策,更是逐年规范和严厉。这些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对于废旧电子产品的逆向物流外包来说,有其规律性,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定性的预测。看清宏观环境的变化趋势,把握好宏观环境的变化幅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者降低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外包风险。
3.2 加强生产企业和外包企业间合作
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应该主动地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空间。生产企业与第三方外包企业应该共同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理念,构建一种战略伙伴的合作模式。逆向物流合作双方都应从对方角度出发,避免过分看重自身利益,争夺对方利益,而使合作陷入冲突和争议。另外,合作双方应该在产品技术、物流运作、废物处理等方面展开合作,形成战略伙伴,构建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生产企业从产品研发到产品生产和组装,应该考虑产品回收的便利性,给第三方逆向物流外包商提供便利条件。同时第三方逆向物流外包服务商也可根据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与拆解技术,参与到生产企业的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这些合作,都有利于降低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外包风险。
3.3 建立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商监督与激励机制
道德风险是许多企业都很头疼的问题。由于生产企业和外包企业的关系是建立在委托——契约基础之上,因此契约的设计应该能够足够约束双方。可以通过契约中对权利、义务、进行详尽设计,和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标准进行详细的设计,来达到对逆向物流服务商和生产企业的约束。通过价格与支付机制,信誉激励等方式,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道德风险。同时,应该联合有关部门,形成对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商的有效监督,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外包风险。
3.4 建立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服务商准入机制
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服务商的选择过程不但费时费力,还容易由于信息不全面和人为失误而产生差错。为了降低外包商的选择风险,应当建立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服务商准入机制。生产企业要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标准,这套标准包括外包服务商的硬件标准,如物流设施与设备条件;包括软件标准如成本控制能力、财务能力、组织结构、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标准。通过诸多标准对外包服务商进行评估,并且对外包服务商进行分级管理,建立准入制度。
3.5 合理规划产品发展战略
生产企业应该合理规划自身的产品发展战略。对产品的发展战略规划,应该是持续的和稳定的。稳定的产品发展,能够给逆向物流的外包商提供稳定逆向物流处理技术,诸如废旧电子产品的运输、存储、分拣、拆解、包装、搬运等技术,都能够稳定的运用到逆向物流之中而不做大的改变。这不仅有利于逆向物流服务商的运作,更有利于生产企业外包业务的稳定运营。
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外包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其竞争也会愈演愈烈。对于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而言,充分识别逆向物流外包风险,并合理控制风险,对降低企业逆向物流成本,改善企业逆向物流绩效,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继灵,方青.供应链的逆向物流管理[J].物流技术,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