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冷链物流基本含义范文

冷链物流基本含义精选(九篇)

冷链物流基本含义

第1篇:冷链物流基本含义范文

近年来,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消费者从关心所购买食品的外在品质转向更为关注食品的更高层次质量的内涵。传统的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被定义为不变色、不变味、不变形等外在的商品特征;而新的食品质量的内涵包含了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若干环节,甚至引入了企业的文化特征和经营理念。例如,人们关注肯德基使用的鸡肉在鸡的饲养过程中是否环境较好、屠宰过程是否人性化等,都说明人们对于食品质量要求的范围在不断扩展。高质量的商品包含它的原材料、加工和流通过程都是高水准的,说明人们开始关心的不单是商品的物理结果,同时也关心它的制作和流通全过程。

冷链管理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方面因为它是食品质量保证的核心之一,同时它包含了以前很少涉及的管理领域。人们关注冷链说明我们对物流行业的关注已经开始向着细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冷链管理,如何对其进行定义、冷链管理有什么样的特点、如何才能建立一套较好的管理体系以使我们的冷链运作进入良性的发展轨迹,也相应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以笔者个人观点,我国冷链管理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环境特征。

1.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提高,敏感性增强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饮食的国家,食品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以食为天”说明了食物在我们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变化的。在食物短缺的年代,食品质量无从谈起,人们以食品是否变味变坏来定义食品质量。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饮食科学知识的逐步了解,人们对食品质量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

另外,人们对食品质量敏感性的增加是与食品面临的不安全因素的增加相对应的。以前很少出现的食品质量问题,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农作物在种植的过程中可能施放对人体有害的杀虫剂;在加工过程中可能添加过量的防腐剂;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变质和污染等等。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提高同食品加工流通领域的控制环节增加、难度加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食品供应链加长,冷链管理面临更大挑战

以前人们的食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最多经过集贸市场进行一次交易。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资料的日益丰富,农副产品的流通范围加大,供人们消费的加工食品种类及数量日益增加,食品的流通渠道也增加了。在计划经济年代,农副产品实行计划分配、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模式使食品在特定的渠道中进行流通。改革开放后,商品的流通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固定的食品流通渠道被打破,各种流通模式加入到了新的流通体系中。加之商品的销售范围越来越大,流通环节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以冰激凌的销售为例,1980年代以前是厂家到店面直接送货,销售范围在100公里范围内。现在是多渠道销售,有各级各种批发商,有厂家直销或商销售,有连锁直购等各种形式,销售范围也扩大到了1000公里以上。对冷链产品而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大了,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失败。而温度控制和跟踪的手段还不完善,低价格竞争和个别人的违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检查和控制,也增大了冷链管理的难度。

3.传统饮食习惯与冷链管理标准的冲突

我们谈到的冷链管理是适用于现代商品流通模式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而有效的管理又不能脱离现有的物质条件和人们的认识水平。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速期只是发生在近20多年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经济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资料从短缺到丰富,商品从单一到多样,商品流通从计划体系到多渠道。但我们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有城乡的差别,有地域的差别,还有行业间的差别。我国很多地区在一些领域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但有些地区还比较落后。因此我们在制定管理规范和标准时要考虑传统的特点和整体发展水平。比如,在发达国家,鲜肉是不允许屠宰后直接销售的,要经过冷处理过程。但在我国百姓的传统观念中,肉是越新鲜越好,最好是刚宰完马上销售。所以,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适合于其自身商品流通模式,而我们必须要考虑中国特有的环境和现状。

4.现有物流体系与冷链管理的矛盾突出

物流运作体系是物流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平台和基础。物流体系涵盖了物流设施设备、物流管理法律法规、物流人员等等。支撑物流运作的基本条件是物流的基础设施,冷链管理更离不开冷库、冷藏车辆等设施设备,现代化的冷链管理需要现代化的冷库、高质量的冷藏车辆。但我国目前的条件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的冷库还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建设的,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基本食品供应的储存式冷库,库房老旧,位置不合理,卫生条件差,并且不符合现代物流快速流通的要求。老式库房依然是服务于城市食品冷链运作的主力军,它得益于国家划拨土地,设备折旧已基本完成,所以可以用低成本进行市场竞争。我国现有冷藏车辆约3万辆左右,而日本、韩国的冷藏车年销售量就在2万辆以上。冷藏运输市场的低价格竞争是冷藏车市场发展的障碍。食品零售业的低利润挤压了物流行业的利润,低价格竞争和物流领域监管的失控造成了冷藏车的投入不足,反过来又影响到冷链产品的质量。

冷链管理需多管齐下

人们从重视食品质量、强调食品安全,逐步认识到了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的重要性。对比现有的食品物流体系,我们的管理手段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比较食品流通速度的加快和范围的扩大,食品在流通中的不安全因素也在扩大,加强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最近关于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的各种研讨会多了起来,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也都对冷链管理投以关注的目光。如何使我国的食品物流管理体系适合于经济发展,如何保证食品在较长的流通链和较大的流通范围内安全可靠,是我们要研究的冷链管理的课题。笔者认为,我们应采取以下策略或步骤来逐步完善、健全冷链管理体系。

1.冷链市场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市场

尽管冷链市场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冷链市场的根本推动力依然来源于市场本身。逐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环境是企业竞争的平台,市场需求引导供给、引导企业发展。市场竞争应该是优胜劣汰,逐步淘汰竞争力弱的企业。在现有冷链市场中,个别的企业钻了市场监管的空子,他们用违规操作来降低运作成本、参与市场竞争。但这只是短时间的问题,一旦市场规范了,监管

力度加强了,不规范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市场是由消费者引导的,消费者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存。当消费者认识到食品物流的重要性,认识到它带来的效果时,就必然关心企业整体供应链的管理水平。我国的监管机构和媒体要创造各种条件,使消费者能够了解企业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情况,要让消费者有知情权。

2.冷链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企业的责任

整个社会的冷链管理水平是参与冷链运作的所有企业的综合表现。冷链管理好坏说到底是企业行为,包括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投入能力等。首先,冷链运作需要较大的投资支撑。冷库建设和冷藏车的购置需要的投资比较大,是一般库房和干货车辆的3至5倍。冷库是冷链物流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它需要企业有较大的投入。同时,冷链管理更是一项包含诸多技术和环节的较复杂的工作。冷链所包含的制冷技术、保温技术、产品质量变化机理、温度控制与监测等技术是支撑冷链的技术基础。而监控困难也是一个特点,冷链管理不是单点的管理,也不能依靠某一点来进行控制,而必须从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进行控制。冷链的运作不仅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操作人员的素质也是保证冷链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冷链管理的关键在企业。我们建立各种制度和标准,其目的还是督促和规范企业,使冷链管理的执行者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3.冷链管理的规范化发展靠政府推动

第2篇:冷链物流基本含义范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冷链行业飞速发展,市场投资商机巨大,但是,冷链运输出现的问题的监管仍是真空,这需要众多冷链企业进行自律。冷链不冷,产生断链风险。最近因食品和农产品的冷链不到位出现中毒事件,已引起民众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食品冷链该如何来进行质量保证?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该如何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冷藏品运输的国家行业标准,企业又该如何去执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又该如何进行资源调整和战略布局来应对?带着一系列问题,《物流》杂志记者日前对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邵海涛进行了专访。

冷链不能只是口号

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中心是隶属于中国外运长航集团的全资实体子公司。2006 年正式营业,2009 年完成对原中外运裕和100%的收购。公司发展至今,已形成以上海为总部,北京、广州、厦门、漳州等分支机构为节点,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区域为主干的冷链物流网络。中外运上海冷链始终以“冷链物流专家,链接新鲜生活”为企业目标,领跑现代冷链物流行业。据邵海涛介绍,企业目标的提出是有其深层原因的,众所周知,冷链物流是专业化的物流,区别于常规物流,加入了温度控制这一特殊要素。中外运冷链自2006年开始运营,在实践中不断地追求专业化,从规划、运营、追溯各方面成就自身的专业化程度。同时由于冷链服务于食品的比重最高,这些需要冷链物流的食物通常是易腐、保质期极短的,需要在受控的情况下尽可能快的到达消费者手中,让消费者享受到新鲜的食品。这就是“冷链物流专家,链接新鲜生活”的含义所在,通过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和运营,让大家享受到新鲜的、安全的生活品质。

“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提出这样的目标,绝不是空喊口号就能实现的,我们的客户以食品类冷链为多,由于食品具有易腐烂,时效性高等特点,如何去真正实现‘冷链物流专家,链接新鲜生活’,这需要在硬件上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而这是一般冷链企业所不能企及的”。在谈到中外运在全国的冷库布点及冷库结构设计与建设现状与计划问题上,邵海涛表示,中外运上海冷链确实将企业目标融入日常企业经营当中,中外运在全国主要城市拥有一些混凝土、砖混结构的老式冷库。“目前只有上海冷链是唯一的现代化冷库,使用现代化保温板的钢结构冷库,使用氟利昂制冷,立体货架等,与老式冷库的区别非常明显。”

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中心占地 70,000 平方米,一期项目投资1.3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期冷库面积 13,884 平方米,存储能力万余吨。温度横跨多个温度分区:冷藏库(0℃~4℃),冷藏冷冻可调温库(18℃~-18℃),冷冻库(-18℃~-22℃) ,深度冷冻库(-26℃~-28℃);同时拥有5,000平方米的低温和高温理货区及物流加工区。物流中心配备28个充气式密封门和18个可调节升降平台,可以同时满足多台不同车型的车辆作业。同时,中外运上海冷链拥有高性能冷藏厢体、车厢内温区可调的各种运输车辆(2T、2.75T、8T、10T 及40 尺)百余部。作为冷链物流领域的服务集成商,为客户提供物流方案的策划、设计、储存、分拣、包装、再加工、路径优化、运输计划、信息平台的支持等一系列专业化的综合冷链物流服务。

在几年的运营中,中外运积累了一些经验,从场地规划、设备采用、营运模式选择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宝贵经验对中外运冷链后期的设施投入是不可或缺的。“在未来的蓝图里,中外运冷链物流除了拓展上海基地的营运规模和设施能力以外,还将在北京、广州、武汉、成都、重庆等主要枢纽建立现代化的基地,会通过自身开发、收购、兼职等方式去建立或者改造一批现代化冷链设施,建成一个能够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冷链网络,当然这仅仅是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走出的第一步。” 邵海涛说道。中外运冷链事业是中国外运长航集团重点培育的事业,在未来的5-10年内将以上海为中心,在国内5-10个城市搭建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完善冷链中间环节是关键

对于冷链企业来说,运输与配送是冷链环节中最难控制、浮动成本高,面对这个业界普遍的难题,邵海涛坦言,一方面要去保证顾客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企业面临成本压力又要控制,如何完善中间环节,很重要一点就是需要企业对冷藏车辆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自有车辆管理一直是物流企业的难题。“中外运目前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辅助可以使管理更加直观和细腻,路线轨迹、里程、油耗、路桥费用及温度信息都更加容易获取实际数据。通过这些信息数据将以往的车辆管理中的盲点及这些盲点所带来的附加成本进行控制。同时加强规章制度管理和安全培训,落实各类营运标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违规操作带来的负面成本。”

据介绍,中外运的冷链运输业务功能涉及干线运输、市区配送、多式联运、进、出口货代,自有各类冷藏运输车辆近100百余台,业务范围涵盖国内(除台湾、外)所有省份。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外运冷链物流已成为冷链物流行业中的优秀品牌,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赞誉。沃尔玛(WAL-MART'S)、柯达 (KODAK)、百胜餐饮集团(YUM!)、麦德龙(METRO)、和路雪(WALL 'S)、雀巢(Nestlé)、光明乳业(BRIGHT DAIRY)、达能(DANONE)、亚太食品(AFG)、金锣肉制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均为公司的长期客户。公司建构起了具备专业冷链水平、先进管理技术和丰富从业经验的冷链物流经营与管理团队,为未来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谈到服务优势方面,邵海涛认为,中外运上海冷链参照国际最佳冷链实践,为客户提供经济、精简、综合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让客户满意是其最大的心愿;作为冷链物流企业,中外运会进行端到端的整合,确保在整个供应链中实现一致的温度控制;中外运冷链物流是中国领先的冷链物流集成服务商,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冷库资源和冷藏车资源,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安全、稳定的高品质冷链物流服务,实现货物在低温仓储运输中的无缝链接。在公司实力方面,中外运上海冷链依靠总公司中国外运长航集团的强大资金优势将根据业务的进程而逐渐加大投入,布局全国,形成具有多温度分区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并拥有强大高效的冷链物流运输车队,为提供高质量的冷链服务奠定了基础;另外,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目前上海地区最有条件达到公路――铁路――航空联运的理想基地之一。除此之外,中国外运的强大网络优势也使中外运冷链物流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站稳脚跟。

资源整合,任重道远

业内人士指出,近两年明显感觉到冷链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而且冷链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部分企业甚至生存都出现了问题。“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的竞争需要我们理性看待,冷链行业的资源整合与重组更应从长计议。就目前业内整体资源设施来说,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我国的冷链资源设施还是相对匮乏的。”邵海涛冷静分析当前的竞争。

他认为,企业内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恶性价格竞争只能带来营运质量降低、服务水平的下降,这样的结果不是市场想要的,也不是冷链物流行业所期望的。这个行业期待国家能够更加规范行业标准,杜绝那些不符合冷链含义的行为。

“从业内资源来说,企业更多的精力应放在如何互补,发挥各自所长;并且在合适的时机整合一些资源,体现规模,享受规模带来的效益。”

从最后享受冷链服务的消费者来说转变一些意识形态,专注于质量,不能过于执著于成本。邵海涛认为,国内冷链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了企业发展的瓶颈期。盈利空间下降,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许多冷链物流企业走上引进资本进行“输血”之路。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冷链的入门门槛较高,需要较高的设备资金投入(包括后期的设备保养和维修),这导致了营运成本较高。二是不断上涨的燃料成本、桥路费用导致了直接营运成本的增加。三是不断上涨的人力成本带来了营运成本和管理成本的上升。

行业的发展需要的是同心协力,而不是各自为战,企业之间是这样,企业与客户之间更应如此,这样整个行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契机,作为专业的冷藏三方物流供应商,为客户降低流通成本和针对不同客户的业务特性制定出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是中外运冷链物流要去不断思考的问题。“目前大多数的农产品没有经过最初的产地预处理和加工,造成了损耗较大;没有统一的物流包装,造成运输效率的降低;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物流网络,都在各自为战,享受不到规模运作带来的边际效益。这些问题是值得冷链企业思考的,但是真正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是生产制造者,物流服务者是配合方。” 邵海涛这样认为。

对于中外运冷链目前的客户,根据其不同的业务需求,譬如中心仓储的,批量周转的,快速流通的,企业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邵海涛举个例子,中外运冷链的某个品牌24小时便利连锁客户,其运作特点是零库存、最小商品单位物流、12小时物流周期;中外运冷链采用批量收货,统一分货,采用电子分拣系统支持最小单位门店拣货,区域运输分配来确保从收货、拣货、配送到门店的全过程在12小时内完成。在整个过程中,批量收货降低了到货成本,电子拣货系统提高了拣货效率,确保了拣货准确率,区域运输分配提高了配送效率。这些细节综合在一起,使得整个物流过程效率和准确度提高。

第3篇:冷链物流基本含义范文

关键词: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中图分类号:F762.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9日 

一、冷链物流基本理论知识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随着制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物流行业越来越繁荣,冷链物流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是物流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泛指为保证易腐、生鲜食品的质量安全,减少损耗,在其生产、储藏、运输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状态。 

(二)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含义。水产品由于其高营养、高蛋白、低热量的特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水产品在物流运输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氧化、受细菌污染。冷链物流在水产品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应用对降低水产品流通过程产生的损耗有着重大的意义。水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水产品从生产商到中间商再到零售商最后到消费者的整个流通环节过程,始终能够保持在一个恒定的低温状态下。 

二、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一)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特性。当前,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性:冷链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新兴产业,起步比较晚,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在近几年才开始逐步发展起来;苏州市目前的水产品冷链物流规模比较小,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还没有覆盖到苏州大市范围内;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划,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经营相对比较分散。 

(二)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运用大致情况。苏州市当前主要的水产品市场大约有11个,包括昆山、常熟、太仓等县级市水产品市场在内,这11个水产品市场的主要经营范围都与苏州市水产养殖的情况密不可分。太湖和阳澄湖是苏州市比较典型的两个湖泊,而这两个湖泊的水产品也在本地水产品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绝大多数的水产品在从产地到最终消费者的物流过程中都存在着损耗的风险,而部分销售渠道长且存活率低的水产品则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作为苏州当地水产品主要的两个产地,太湖及阳澄湖的水产品流通过程对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有着典型的代表意义。当前,大部分的太湖和阳澄湖水产品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水产品采用了冷链物流。

(三)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过程分析——以阳澄湖大闸蟹为例。随着阳澄湖大闸蟹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和喜爱,阳澄湖当地的大闸蟹专卖店和以大闸蟹销售为主的渔家乐开始涌现,水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也逐渐扩大。 

传统的阳澄湖大闸蟹物流配送过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流通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生产场所到产地水产市场,这种情况一般是由生产商(渔民、养殖户、加工商)送货到市场;第二阶段是从产地市场到销售地市场,一般是由产地和销售地的批发商委托第三方物流运输;第三阶段是由零售商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这一阶段主要是由消费者自行提取的方式进行。 

随着阳澄湖大闸蟹网络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升温,再加上阳澄湖度假区当地渔家乐的繁荣发展,阳澄湖大闸蟹传统的销售模式开始发生改变。不少蟹农开始选择网络销售这一新的销售模式,通过减少中间商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润。当地以销售大闸蟹为主的农家乐也开始逐步代替传统零售商的存在,直接将大闸蟹销售到消费者的手中。在当前新型的销售模式下,由于大闸蟹在物流配送过程的保鲜靠的仅是包装环节的冰水以及保温袋,因此对于第三方运营主体——快递公司的运送速度有着很高的要求。 

三、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冷链流通比例偏低。苏州市的水产品冷链流通率比较低,大部分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并没有先进的冷藏设施设备。以苏州市的阳澄湖大闸蟹为例,一到金秋时分,我们就可以在网上看到各种大闸蟹的销售信息扑面而来。每年仅仅一个蟹季,从阳澄湖销往全国各地的大闸蟹的数量就相当的惊人。 

然而,大批量的阳澄湖大闸蟹在整个销售运送过程中的保鲜,靠的仅仅是蟹农在大闸蟹包装技术上的努力,以及依托快递公司运送货物的时效性来保证。 

(二)水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不足。由于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起步比较晚、发展落后,到目前为止苏州市还没有建立一个权威的冷链公共信息平台。苏州市只有极少数的物流企业拥有冷链物流信息系统,而这小部分的物流企业中不少企业缺乏物流信息处理技术的能力,并不能够将冷链物流信息化发挥最大效用。 

(三)缺乏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缺乏不仅仅是苏州市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尽管苏州市冷链物流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相应的冷链物流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苏州市冷链物流的从业主体仍然存在着“小作坊”现象。无论是从企业设备、规模还是市场占有率这些方面,苏州市当前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综合实力与国际领先的冷链物流企业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可以说,苏州市冷链物流企业中还缺乏优秀的“领头羊”。 

(四)缺乏专业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人才。随着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尽管如此,物流人才的教育培养还没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各地都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冷链物流作为物流领域的新兴产业,人才短缺的现象尤为突出。尽管近几年苏州市大力地进行了招财纳贤,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涌入苏州,但是全国性的冷链物流人才匮乏使得苏州市冷链物流人才也十分稀缺。

四、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建议 

(一)提高水产品冷链流通比例。对于苏州市来说,提高水产品冷链流通比例十分重要,不仅降低了水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也满足了消费者购买到新鲜水产品的消费需求。提高水产品冷链物流的流通比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扩大冷藏车的规模,为冷链流通率的增长奠定基础。苏州市冷链物流的建设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但是苏州市政府应当从长远角度考虑,加大对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建设的资金投入,为今后本市水产品流通的发展谋求更好的出路。 

(二)加快推进水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苏州市可以根据当地水产品发展的情况来制定未来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可以率先在苏州市当地的两个主要水产品产地,太湖及阳澄湖地区建立水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数据共享,促进水产品在物流各节点信息的有效沟通。苏州市政府应当鼓励水产品市场信息、库存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健全冷链物流作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系统,全面提升水产品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三)培育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对苏州市来说,培育一些规模化的,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提供综合化、专业化服务的冷链物流企业,在推进本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首先,冷链物流企业应该加强对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其次,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要加强对销售商和供应商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后,苏州市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信用体系,维护市场秩序,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实施扶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优惠政策。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四)培养水产品冷链物流人才。苏州市想要突破冷链物流人才缺乏的关口,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各大高等院校是社会人才输出的主要源泉和动力,高校可以通过采用与企业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提前在校园接触到企业的实际操作;其次,苏州市政府应当规范物流行业的作业标准,努力营造一个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为物流人才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发展做出努力;最后,冷链物流人才和冷链物流企业也需要通过不断地努力来加强自身的素质,为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添砖加瓦。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篇:冷链物流基本含义范文

1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1.1冷链运输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我国生鲜食品在季节和品种供应方面存在均衡供应的矛盾。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迫切需要解决菜篮子工程。在保障供给、调节时间和空间市场方面,落后的冷链物流体系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供需矛盾日益显著,特别是大型突发性事件中生鲜食品的不稳定供应、异常天气因素和不正常的市场竞争等现象。[LM]

1.2生鲜食品耗损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现代化冷链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不适当的包装方法、材料、容器和处理方法,我国肉类、水产品、果蔬等生鲜食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中近80%没有经过冷链流通,采用常温运输销售,腐坏,损失严重。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由于科学技术先进,加上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其易腐食品100%采用冷藏保鲜运输,其质量的完好率在95%以上,物流环节损失率仅5%。我国冷链物流尚处于初级阶段,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以果蔬为例,由于果蔬采收和流通设施落后,导致果蔬优质率低。果蔬的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达25%~30%,造成每年约1 200万t水果和1.3 t蔬菜的浪费,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同时,生鲜产品装车大多在露天环境下进行作业,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80%~90%的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多采用普通货车常温运输,冷藏运输率仅约为10%~20%,由此产生的巨大损耗费并不是增产技术所能弥补的。

1.3冷链运输设备投入不足

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生鲜农产品加工基本以个体经营居多。人力、物力成本高,市场行情不稳定,造成经营者在冷链物流成本上投入不足,从而形成生鲜产品卖难的局面。对于温度要求不太高的果蔬产品,大多通过常温车进行运输,少量使用冷藏车进行运输也是供出口使用,冷链物流是制约生鲜农产品销储运的瓶颈,是产品无法快速安全进入销售环节的重要原因。

1.4粗放式管理、缺乏健全法规

冷链物流在总体上仍采用粗放式操作,与国际标准相差很大,没有解决设施陈旧、不足、分散,成本高,技术落后,管理混乱等基本问题。此外,相应的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不健全,冷链产品的安全监管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我国在冷链物流区域仍处于初级建设阶段。

1.5恶性市场竞争

随着生鲜农产品

市场的快速增长,资本的涌入,冷链行业有向恶性竞争发展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经销商有压缩冷链物流成本的目的。在物流服务同质化的情况下,为了扩大营业规模,开拓市场份额,就会造成冷链物流成本急剧压缩,物流利润徘徊在盈亏之间。恶性竞争势必会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和市场的不稳定,最终威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

2生鮮农产品冷链物流特点

生鲜农产品作为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部分,其品质与安全直接关系到市场稳定和消费者安全。生鲜农产品具有鲜活性、易腐性,从生产供应的角度来看又具有季节性、分散性和普遍性特点,因此与一般物流产品相比,生鲜农产品对物流技术要求更高,管理更严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物流网络分散

生鲜农产品的产地多集中在郊区或农村地区,而销售地多为城乡区域,因此出现了产销分离情况,除了稳定的供应关系,大多数农产品的流量和流向都是分散的。同时,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流量和流向呈波动性变化,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需要庞大的物流网络支持。

2.2配送风险高

生鲜农产品相对其他农产品更注重产品的新鲜度,在物流环节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来保持产品的品质,同时避免在运输过程中造成非必要损害,这些都将影响到生鲜农产品的价值和销售。如何科学安全地进行物流配送,是降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高的重要方法。

2.3物流成本高

冷链物流成本高主要是因为设备的购置成本高、投入资源多、组织工作复杂、能耗大等。相关研究表明,冷链物流成本比常温物流成本高40%~60%,随着能源价格上涨,其物流成本将呈现增长的趋势。

3冷链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研究

3.1问题描述与假设

本研究所创建的冷链物流运输模型,是建立在1个冷链配送中心为多个客户服务的基础上。在满足客户需求量、车辆载重限制、客户时间窗要求等约束条件下,通过制定合理运输路线,实现配送总成本最小,同时结合冷链物流配送特点,作以下基本假设:(1)配送只是单向送货的过程;(2)冷藏运输车的载重是确定的;(3)必须满足所有客户的货物需求,且每个客户所需货物只能由1台冷藏车为其配送;(4)车辆出发点和结束点必须是同一个配送中心;(5)各客户地理位置和货物需求量是已知的;(6)确定客户指定的服务时间,送货必须在规定时间段内进行,车辆在客户满意时间窗内到达,不会被惩罚;车辆在客户满意时间窗外到达,则会有一定的时间惩罚,惩罚成本与车辆到达时间相关;(7)配送中心与客户之间,以及两两客户之间的最优配送线路已知;(8)产品需要一定温度来保持其品质和价值。

结合实际配送过程,本试验将深入研究冷链物流配送过程中造成时间、温度和货损成本,以配送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冷链物流配送问题的基本模型。降低物流配送活动能耗成本的同时,保证产品的质量,减少流通中的损耗。

3.2冷链物流配送成本定义

根据决策目标,冷链物流配送模型以总成本最低作为目标函数。冷链物流配送的成本根据冷链物流特性可分为3个部分,即时间成本、温度成本、货损成本。其中,时间成本包含车辆运输成本、客户时间窗成本;温度成本包括运输过程中的制冷成本,以及在卸货过程中温差变化产生的额外能耗成本;货损成本包含随着时间变化而产生的产品货损成本和装卸过程温差变化产生的货损成本。

3.2.1时间成本

3.2.1.1运输成本

运输是配送过程中重要的部分,也是时间花费最长的部分。因此,运输成本是3T成本中时间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配送车辆运输成本与车辆行驶里程数、车辆行驶时间呈正相关。对于配送车辆运输成本,采用下式来计算:

[JZ(]C11=[DD(]ni=0[DD)] [DD(]nj=0[DD)] [DD(]mk=1[DD)]xkijckij。[JZ)][JY](1)

式中:ckij表示第k部车辆从客户i到客户j的运输成本;xkij为0、1变量,若第k部车辆完成客户i到客户j的配送,则xkij=1,否则,xkij=0。

3.2.1.2时间窗成本

为了获取更高效优质的服务,客户会要求商家在规定时间内送达货物,然而现实情况中,由于配送线路的不合适,导致客户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到货物,这种由于时间窗而产生的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与运输成本、温度成本和货损成本这3种显性成本相比,虽然不能实质改变配送过程中的成本,但是这将影响客户满意度和服务体验,并存在质量下降和丢失客户的风险。如果将隐性时间窗成本用数学模型进行显性表达,就可以作为衡量物流配送效率和成本的重要指标。所以,时间窗成本应作为物流配送成本中的重要部分。时间窗成本如下所示:

[JZ(]C12=[DD(]nj=1[DD)]pqjFj(sj)max{(Ej-sj),(sj-Lj),0}。[JZ)][JY](2)

式中:p表示产品的单价;qj表示客户j的需求量;sj表示到达j客户的时间;Ej或Lj表示j客户要求的最早或最晚配送时间;Fj(sj)表示违反客户时间窗所造成的损失成本系数函数。

[JZ(]Fj(sj)=[JB({][WB]sjej或sjlj[DW]ejsjEj0[DW]EjLj[DW]Ljsjlj[JB)]。[JZ)][JY](3)

式中:ej或lj表示j客户可接受的最早或最晚的配送时间;、表示违反客户时间窗所造成的损失成本系数()。

3.2.2货损成本

冷链物流的运输对象一般多为易腐性产品,产品的质量和价值常常受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配送过程中,为了降低产品的腐坏变质,保证其质量,通常采用低温运输的方式。但是低温运输只是控制和减缓产品腐坏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阻断这一现象发生,因此冷链物流配送过程中产品损坏所引起的货损成本也是必须考虑的重点。影响冷链配送产品腐坏的因素很多:(1)假定在运输过程中不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产品仅在恒定的温度下进行运输,则产品的腐坏仅与配送时间有关;(2)在装卸过程中,由于车内外温度差,形成空气对流,导致车厢内温度变化,从而加速产品的损耗。这2个部分的货损成本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JZ(]C2=p[DD(]mk=1[DD)][DD(]nj=1[DD)]xkjqj(1tk0j+2tkj)。[JZ)][JY](4)

式中:xkj为0、1变量,若第k部车辆完成客户j的配送,则xkj=1,否则,xkj=0;tkoj表示第k部车辆从配送中心到客户j车辆行驶时间;tkj表示表示第k部车辆在客户j的装卸货时间;1和2表示产品货损系数。

3.2.3温度成本

温度是维持冷藏品的决定条件,在合适的温度下,降低或减缓产品的腐坏速度,对冷链物流有重要意义。生鲜农产品的腐坏变质,主要是由微生物的作用、酶的作用、氧化作用、呼吸作用和机械损伤造成的,温度对以上5种腐坏变质因素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控制温度可以有效降低腐坏。在冷链配送过程中,温度成本主要由冷藏车的制冷机能耗产生。因此,在研究时忽略其他影响因素,将生鲜品的温度成本分为2个部分:第一,随着车辆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制冷机能耗成本也隨之变化,计算公式为

[JZ(]C31=[DD(]ni=0[DD)][DD(]nj=1[DD)][DD(]mk=1[DD)]xkij3tkijT。[JZ)][JY](5)

式中:tkij表示第k部车辆从客户i到客户j车辆行驶时间;3表示产品制冷成本系数;T车内温度。

第二,装卸生鲜产品过程中,由于车内外温度差(T),形成空气对流,导致车厢内温度发生急剧变化,从而增加制冷机的能耗成本。计算公式为

[JZ(]C32=[DD(]ni=0[DD)][DD(]nj=1[DD)][DD(]mk=1[DD)]xkij4tkjT。[JZ)][JY](6)

式中:4表示产品制冷成本系数。

3.3模型建立

综上,构建的冷链物流配送优化模型如下:

minZ=C11+C12+C2+C31+C32=[DD(]ni=0[DD)][DD(]nj=0[DD)][DD(]mk=1[DD)]xkijckij+[DD(]nj=1[DD)]pqjFj(sj)max{(Ej-sj),(sj-Lj),0}+p[DD(]mk=1[DD)][DD(]nj=1[DD)]xkjqj(1tk0j+2tkj)+[DD(]ni=0[DD)][DD(]nj=1[DD)][DD(]mk=1[DD)]xkij3tkijT+[DD(]ni=0[DD)][DD(]nj=1[DD)][DD(]mk=1[DD)]xkij4tkjT。[JY](7)

4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算例分析

4.1节约成本法

节约成本法通过将各个单独点与源点相连,形成只具有1个原点的辐射线路的思想,从而通过计算各点之间可节省的最大值[9]。在此基础上,加入时间窗和温度控制等约束,结合节约成本法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成本节约法用来解决问题。该算法的特点是:它属于逐次逼近法的一种,具有技术步骤简单、易懂、计算速度快且易于考虑各种实际问题的优点,在求解中小企业车辆配送路径问题等小规模车辆配送路径时有自身的优势。目前,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在于配送成本高[10],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配送时间的要求。而加入改进有时间窗的节约法,将会要求冷链企业在有时间约束的情况下对配送路线方案作出最优的选择。因此,加入有时间和温度限制的节约法将更加适合现实冷链物流企业的车辆配送情况。

根据冷链物流配送模型公式(7),考虑冷链物流配送过程中造成时间、温度和货损成本约束,使目标函数总成本最小。本研究利用节约成本法对冷链物流车辆配送路径进行优化时,涉及的相关因素包括节约的运输成本、节约的货损成本、节约的制冷成本和惩罚成本。在满足时间窗、车辆载重等约束条件下,考虑该配送路线是否可行,找出各点之间可节约的最大值,计算得到节约最多的运输路线,求解步骤归纳如下:(1)根据客户收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2)以最早时间窗的客户作为第1个配送点,根据节约总成本最大的客户确定下一个配送点,以此类推,直到达到车辆载重和时间窗的限制;(3)删除已选客户,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完成所有客户的配送任务。

4.2案例分析

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通过1个算例进行分析。已知8个客户需求点(编号为1,2,,8),配送中心0与各客户之间的距离(km),各客户的货运量qi(t)和要求的时间范围[Ei,Li](h)见表1。此外,客户可接受时间ei=0,li=2.5,设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为40 km/h,车辆载重4 t,产品单价p=8 000元/t,时间窗成本系数=0.02,=0.04,货损系数=0.2%、0.4%,运输过程制冷能耗成本为12元/h,但温差导致的制冷成本2.5元(℃/h)。

第5篇:冷链物流基本含义范文

为了摸清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解决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2008年9月至11月底,冷标委联合我国冷链物流服务、食品、医药、商业流通、冷链物流技术装备等相关领域的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媒体,组织了针对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暨冷链物流监管与信息服务需求情况的大型调查活动,为制定国家冷链物流标准发展规划、确定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以及明确国家当前急需制定的冷链物流标准项目提供依据。

调查情况及数据分析

1 行业发展状况及原因分析

寻找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促进冷链物流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从调查结果看,56.25%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企业从业标准缺失,非冷藏车进行冷链物流服务业务,造成企业之间恶性价格竞争”;认为“政府机关、下游企业和终端消费者还没有产品的冷链物流意识,造成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有效规模小”和“冷链物流对比一般社会物流成本太高,而全社会还没有这种意识,没有给予合理的价格、作业待遇”的比例分别为48.44%和40.63%。排列前三位的选项涉及社会意识及冷链标准的问题,说明当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集中在社会各级的意识以及冷链标准不完善两大方面。统计结果见图1。

总体来看,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同冷标委与企业交流的结果大体一致。

从实际走访的情况看,虽然我国冷链物流服务对象的产业基础雄厚,但冷链物流在我国发展的社会基础却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

(1)普通消费者乃至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对冷链物流的概念还十分陌生,对冷链物流的意义认识比较肤浅,或不全面,目前主要是从减少浪费的角度进行考虑,对于完善冷链物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建立开放的冷链物流系统、保障消费知情权、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的意义认知较浅;对于冷链物流系统还涉及到能源节约、需要系统合作等问题尚没有过多的考虑。

从近期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的动向看,甚至有排除部门横向合作的考虑,这种倾向是相当危险的。

(2)冷链物流产业链终端企业极度缺乏冷链物流的意识。

例如,医院、疾控中心、药店等单位了解冷链物流概念的比例非常低。在我国曾发生过的医药群体性事故中,医药生产企业、医院、疾控中心、药店等往往被迫分担了在物流环节发生的问题,他们可能是医药冷链物流系统不健全所造成事故的无辜受害者,但由于无法追踪冷链物流系统,造成相关责任无法分清。

从食品或初级农产品产业链来看,蔬菜、水果等腐烂比例太高,增加了超市的经营成本。但如果进入相对较好的冷链系统,商品的保质期可增加一倍以上,等于延长了商品在超市的可销售时间。如果果蔬类易腐食品的保质期从一天延长到三天,超市的损失就可以减少30%~50%。

从发达国家冷链物流发展的历史看,产业链终端作为冷链物流的受益者,应当是冷链物流积极的推动者。但我国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虽已起步,但未来的道路仍然很漫长。

在涉及我国冷链物流经常断链的原因判定问题上,被调查者有57.81%认为断链原因是“冷链物流硬件水平问题,包括:冷链系统设计处于空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车辆和物流节点之间没有衔接等”。50%认为是“人为因素:冷链物流服务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经常采用中途停机甚至采用非冷藏车运输冷藏货物”。42.19%认为是社会认知问题。统计结果见图2。

从实际走访的结果看,硬件建设也是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首要问题。冷链物流服务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确实存在恶意断链和用非冷藏车运输产品的问题,他们的行为又进一步导致恶性竞争。因此,行业规范的必要性十分迫切。

2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只有约60%的被调查者对所在城市采取的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情况进行了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被调查者对宏观政策及当地政府的支持程度不是非常了解,或当地政府没有相关的激励政策。调查显示,56.41%的被调查者建议将冷链物流发展“列入当地重点发展项目,优先进行项目立项”,41.03%的被调查者选择“和节能项目结合,进行资金扶持”。统计结果见图3。

对于组织冷链物流培训及赴国外进行交流的选项,56.25%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意义,但应先从了解国内情况开始”。统计结果见图4。

问卷中“所在城市最近3~5年内重要冷链物流规划项目”为填空题,回收的问卷中没有人进行解答,说明目前多数城市还没有对冷链物流进行规划。

3 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

调查中,希望通过制定国家冷链物流标准来解决行业问题的意见比较集中。79.69%的被调查者希望解决“冷链物流服务标准和服务企业准入标准。通过资质认证、诚信认证,逐步规范冷链物流服务市场”。表明被调查者普遍对现存的冷链物流服务市场不满意,希望通过国家标准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行业准入资格。在标准的强制执行中,一些不符合规范的企业将被淘汰,冷链物流服务市场现有状况可以得到改善,市场上规范的企业将得到公平地评价。统计结果见图5。

从行业当前最急需制订的冷链标准来看,53.1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冷链物流行业服务标准”,35.94%认为是“冷链物流服务企业资质认证和诚信体系标准”。本选项的结果与上一个问题的结果非常吻合,表明被调查者希望尽快建立相关行业标准和行业准入标准,希望通过标准的制定提高冷链物流行业的准入门槛,规范现有行业秩序,提高服务水平。统计结果见图6。

此外,78.13%的被调查者赞成国家鼓励、建设冷链物流实验/示范基地的意见。而这些工作的进行,需要得到国家相关支持。

4 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始终是物流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希望通过冷链物流信息化来解决哪些行业问题”的调查中,“空载配货问题”占42.19%,“物流服务企业内部优化调度和对于车、货、司机的管理问题”占

37.5%,“物流服务企业资质认证和诚信问题”占37.5%。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层面希望通过冷链物流信息化解决企业内部问题(空载、企业内部优化)、诚信问题。

其他选项涉及到“网络建设”、“供应链建设”、“共同配送”、“消费者权益维护”等问题,结果显示企业家对企业间及企业与消费者间的关系的关心程度不够。各选项的统计结果见图7。

对于“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应包含的内容”的调查,排在前三位的是温度(67.17%)、时间(51.56%)和湿度(42.19%)。调研结果显示了冷链物流服务的客体对这三个方面的敏感程度,同时也体现了冷链物流服务的特点。各选项的统计结果见图8。

针对“冷链物流服务信息向谁提供”的问题,选择结果为终端企业用户(56.25%)、冷链物流服务提供商(51.56%)、货主(39.06%)、工商及产品质检相关监管单位(20.31%)。统计结果见图9。

5 冷链物流监管现状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缺乏监管标准,无法执行”占56.25%,“冷链物流是个大系统,政府部门是分段管理;产品从出厂到市场的终端环节,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占48.44%。统计结果见图10。

对于冷链物流监管工作的重点问题,73.44%的被调查者认为重点应是“尽快出台和完善冷链物流信息服务标准,增加冷链物流服务过程的透明度。保证冷链物流不断链”。由此可以看出,监管的执行需要标准来支撑,也需要冷链物流信息化来增强服务过程的透明度。统计结果见图11。

目前,冷链物流监管的主要责任单位相对分散。50%的被调查者认为主要责任单位是“质量检验检疫部门”。同时也说明冷链物流是个大系统,涉及到的监管部门多,存在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问题。统计结果见图12。

进入2008年,我国出现了“冷链物流热”的现象。为做好行业工作,冷标委希望能在2009年举办我国第一次专业的冷链物流学术年会。从反馈意见来看,排在前三位的问题分别是:

(1)尽快建立相关产品(医药、加工食品、果蔬花卉、水产品、生鲜肉类、乳制品、化工危险品)的冷链标准;

(2)温度控制与监管;

(3)气调保鲜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调查虽然得到的终端企业信息有限,但统计结果仍然可以反映出一定问题。

首先,各地政府对冷链物流的概念不甚了解,没有意识到冷链物流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企业也对宏观环境、宏观政策不太了解。今后,冷标委应加强对各级政府的冷链物流宣传,并做好培训工作;同时加紧探讨冷链监管、冷链标准的制定等相关工作。

第6篇:冷链物流基本含义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新鲜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市场上的新鲜水果蔬菜,到餐桌上的鲜活食品,这一系列的食品都是只有在保持新鲜、可口和营养、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对于大多数的新鲜食品,在运输的过程中,有些易腐的食品在运输中没有控制温度导致的一些损耗。这些损耗与冷链物流有着极其相关的联系。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冷链物流使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中,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和质量、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指的是: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根据储存温度的不同,可将冷链物流产品分为三种:冷冻产品;冷藏产品;恒温产品等需要恒温保存的产品。

二、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

在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在我国尚处于推广的起步阶段,中国现在没有一个专职的部门来管理冷链市场。

(二)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

在国内配送市场,冷藏保温车占货运车的比例很少;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的设施。同时,出口市场中冷柜和相应的承运的车辆数量短缺。另外,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中国冷库的存量相当低,完全不能服务庞大的消费者群体。

(三)专业人员缺乏

冷链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活动,在这些活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包括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维护工程师、农业专家和物流运输的监管者。由于中国市场的不发达,这样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同时,在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实际技能之间也存在着断层,这将会限制冷链产业的未来发展。

三、冷链物流的对策

(一)完善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当前需制定和完善冷链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积极引导和监督物流、销售等环节的企业按照标准实施冷链物流。标准制定方面,政府需根据企业、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制定有效实施的标准监管体系建设,并应尽快出台配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标准执行的力度,并利用各种传播工具做好对冷链标准的宣传工作。

(二)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合理规划布局冷链物流对于保证食品和药品的安全非常重要。如果在流通过程中出现断“链”,就会对冷链产品的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国内冷链物流设施的结构不合理,断“链”现象时有发生。首先,在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布局上,要统筹全局,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冷链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西部地区要加快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加快规划和建设大中城市周边的冷链配送中心。其次,要平衡好各种冷链运输方式的发展,充分发展公路、铁路、海运、航空等实现冷链物流的联合运输,适应冷链产品运输的多元化需求。

(三)加快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目前,冷链物流行业缺乏训练有素的冷链物流专业人才,这是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企业投入资金买入冷藏设备,因为操作人员操作的不当,或者是管理人员的意识不到位,就无法实现冷链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培养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社会联动。首先要对冷链物流企业现有的一线员工进行相应的专门技能培训活动。同时,由行业协会组织编写冷链物流的操作规范指导书,发放给各个冷链物流企业进行学习;其次对冷链物流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培训,从而提高现有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最后由政府引导高校设置相应的学科专业,开设相关的课程,进行“双基教育”,培养既懂基础知识又懂基本技能的综合管理人员,大专院校要培养技术和流程管理人员,职业院校要培养一线的现场操作管理人员。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食品安全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国际冷链产品进入中市场,这就需要具备更强综合实力的冷链物流来提供服务。冷链物流企业只有直面现存的问题,并且脚踏实地去解决,障碍才会变成垫脚石,会助力冷链物流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郝书池.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前景及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7).

[2]陈宁.浅谈我国冷链物流现状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

[3]潘群.中国冷链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2).

第7篇:冷链物流基本含义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网上销售标准;网络配送标准;网络推广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8034

1 湖北省农产品配送的相关标准现状及问题

湖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点发展区域位于鄂西北地区,该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其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于该区域拥有丰富的土壤以及特殊的地形还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导致这里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鄂西北地区在形成特殊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给当地的交通造成了一定的不便,为湖北省鄂西北地区的农产品网络销售配送环节增加了难度,滞后的农产品物流发展严重地阻碍了鄂西北西区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该地区主要采用冷链式物流方式开展网络销售的运送。

2 国内外农产品配送的网上销售标准及特色

21 国际标准

很多发达国家都通过B2C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农产品的网络配送销售,对于本国的农产品网络销售的配送也有一定的规范化要求。在日本,在农户对农产品进行粗加工后,实行标准化的分级装箱。对于配送的纸箱有严格要求,例如纸箱上含有品名、规格、产地、生产者姓名和条码等商品所应具备的各种标识。

澳大利亚农林渔业部根据加工农产品包装材料的抗虫性,将商品划分为“暴露”和“非暴露”两类。对于这种不同类别的商品在配送包装上也有相应的规范要求。

由于农产品自身存在的结构性、季节性和区域性,引发农产品在通过新鲜状态进行配送时会造成大量的变质、腐坏的发生,许多发达国家对于这个问题都采取使用冷冻冷藏技术,从农产品采摘结束之后,直接进入冷冻状态进行运送,从而保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

22 国家标准

自2010年起,我国对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开始进行规范要求。例如重庆在2010年提出的对当地进行冷链系统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着普遍性的带头作用,按照《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01)、《冷藏库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BJ 11―2000)、《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4―98)等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和相关储存食品的技术规定及标准建设。下表显示的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冷链情况对比。

我国与发达国家冷链情况对比

内容[]国外先进国家情况[]国内情况[]原因分析

预冷保险率[]美国,欧洲:80%~100% []30%[]我国缺少有效的冷藏技术和冷藏管理支撑

冷藏运输能力[]美国:冷藏车16万辆,保温车6万辆

日本:冷藏车约12万辆,每年2万辆递增[]冷藏列车:6792辆

冷藏汽车:3万辆

冷藏车年产量:4000辆[]我国冷藏车生产投入不足,技术含量不高

冷藏链管理[]欧美发达国家已基本建立了适合各冷藏品特点的高效冷藏链[]冷藏品流通环节冗长复杂,整个供应链交易无信用可言,冷藏技术部普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冷藏链管理体系[BG)F][HT6”SS]

数据来源:卜梅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比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1).

23 农产品分类别标准

针对湖北省的十大特优农产品的商品化标准进行探究,对以下十种农产品进行分析,包括木耳、香菇、板栗、茶叶、脐橙、柑橘/柑桔、小龙虾、周黑鸭、神丹鸡蛋和魔芋。

(1)木耳:国家标准GB/T 6192―2008,其中GB/T191有专门提到关于包装储运图示标志信息。具体包括运输时轻装、轻卸,避免机械损伤;运输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物、无杂物;防日晒、防雨淋,不可运输;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鲜活动物混装混运。

(2)香菇:对香菇的配送没有额外的特殊要求。

(3)板栗:国家标准GB/T 22346―2008,其中引用了GB/T191有专门提到关于包装储运图示标志信息。

(4)茶叶:国家标准 DB33/T 506―2004,其中引用了GB/T191有专门提到关于包装储运图示标志信息;GB/T 48571―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试验时各部位的标示方法;GB/T 48572―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温湿度调节处理;GB/T 48573―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静载荷堆码试验方法;GB/T 48574―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压力试验方法;GB/T 48575―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和SN/T 0262―1993 出口商品运输包装瓦楞纸箱检验规程。

(5)脐橙与柑橘/柑桔:配送的要求按照GB/T、13607―1992规定执行。具体内容是:车厢内壁应平整、干燥,无尖突物、污染物、杂物,洁净、无异味;禁止散装散运;科学设计、合理堆码,既要紧凑,又要利于气体交换。采用交叉堆叠或“品”字形堆叠。在适当的层高处放置衬板;及时运输,文明装卸。做到快装、快运、快卸,轻装、轻卸;搞好覆盖和包裹,避免包装日晒、雨淋、风吹。根据气候环境采取保暖、降温、换气措施;冷藏车运输应按不同柑橘品种进行适宜的温湿度调节。

(6)小龙虾:小龙虾的配送,目前主要通过干法运输、带水运输,包括使用尼龙袋、箩筐、蛇皮袋、蒲包袋以及小竹篓等进行装运。但对使用的配送材料的标准并没有严格要求。

(7)周黑鸭:对周黑鸭的配送没有额外的特殊要求。

(8)神丹鸡蛋:配送根据国家标准GB 8674―88,具体内容包括:火车、汽车、船舱应清洁干燥、无毒、无异味、无鼠害并便于通风;搬运要轻拿轻放,箱体堆码整齐;船舶装运不得在加班或无遮盖物的船舱对方,不得靠近机舱,箱间保持通风;不得与有毒、有腐蚀、潮湿、粉灰物质接触、靠近和混装。

(9)魔芋:国家标准Q/YHY 0001 S-2011中有针对魔芋素食的配送标准,具体包括:运输工具应具有防尘、防雨、防晒设施;保持清洁卫生,不得与其他有毒、有害、易污染的混装混运,装运时要轻拿轻放,轻装轻卸,防止重压。

3 加快制定农产品网上销售标准的对策建议

31 加大网络销售物流资源重组力度,实行集约化配送

以湖北省鄂西北地区为例,目前大部分是小型的配送机构,参与配送的企业机构规模小、数量多,导致同行之间产生了恶性竞争,破坏了行业的秩序,使产品配送质量得不到保证。如果通过相关部门将这些配送机构企业进行整合,实现集约化配送,将不同部门的职能进行细分,那么将可以保证网络销售物流的质量。

32 优化和完善物流配送网点布局

对农产品网络销售的配送,并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因此,物流配送企业应在坚持统筹规划的同时,合理并完善物流的布局建设。例如,对不能使用冷藏技术传输的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应该考虑让物流网点更加密集;而对可以使用冷藏技术运输的农产品,在运输物流网点的搭配上可以较为松散。

33 积极推进管理和技术创新

对农产品网络销售的配送,由于物流管理的分散性导致在实际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人力、物力不平衡的情况,应加快物流配送设备的更新以及作业技术的创新,例如大力打造冷链物流,将农产品的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以及配送、冷冻销售进行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产品在运输中的损耗,提高配送效率。

参考文献:

[1]卜梅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比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1).

第8篇:冷链物流基本含义范文

①《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标志我国农产品物流进入崭新的产业化发展阶段。《规划》为东北农产品冷藏物流中心的建设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并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加快和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形成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网络健全、全程可控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体系,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成本,是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的有效途径。

②东盟和中国自由贸易区签订,促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量增加。随着东盟和中国自由贸易区的签订,将有大量果蔬产品、水产品及肉类产品从东南亚和东盟地区引入到国内。以大连口岸为着陆点,以沈阳为分拨中心的功能模式,将会大大吸引东南亚地区的农产品进口,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链。同时,通过加强南北果蔬的流通,带动国内农产品出口。

③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的最佳时机。目前沈阳市冷链设施落后的现状,使得一直处于全程冷链物流体系下的国外农产品止步沈阳及东北地区。抓住这一时机进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可以改善冷链断链现象,吸引一部分潜在的国外客户将其农产品出口市场延伸到沈阳及东北地区,另一方面也促进企业自身全程冷链服务体系的快速形成。

2东北农产品冷藏物流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2.1满足冷链市场外部环境发展趋势的需要①加强国内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是吸引更多国外农产品进口的重要前提条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高档的生鲜及冷冻农产品大量引入国内市场。国外冷链物流市场已经趋于成熟、稳定,而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物流设施陈旧、落后。国外农产品生产商十分看好需求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对冷链物流在我国国内延伸的需求十分强烈。②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农产品物流热潮。目前广州最大的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积极拓展农产品业务,陆续(将)在沈阳、上海、郑州建设大型果品批发市场,同时与营口港积极洽谈在营口建设南北水果及进出口水果的集散地。普菲斯亿达分别在上海临港物流园区和外高桥物流园区有两座冷库在建,北京首农也在与其他物流商一起进行建设6万吨冷库的前期调研。

2.2区位优势,服务辐射东三省选择在沈阳建设东北农产品冷藏物流中心,可以实现大连港口岸、大连保税冷库与沈阳冷库的物流对接及优势互补。借力连接世界各大港口的大连港,延伸物流链,充分发挥沈阳对整个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辐射作用,是完善国内冷链物流网络的重要一步,也是提升冷链物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3抓住市场机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①食品安全: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和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是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的有效途径。

②产能落后:冷库设施陈旧老化、冷链物流设施能力严重不足、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造成大量的农产品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浪费。

③竞争对手不成体系:目前沈阳的冷链物流企业只是拥有一个冷链节点,不能提供专业、全程配套的冷链物流服务。

2.4开展港口与腹地之间全程高端冷链物流业务拓展的有益尝试充分发挥大连港的口岸优势和沈阳对东北地区的辐射优势,为国外客户在沈阳及东北地区开展农产品贸易提供了一个平台,吸引国外客户将本项目作为其货物在中国国内的物流中心,辐射其在中国的整个市场分拨配送网络。项目建设使得大连口岸保税功能得以延伸,有保税存储需求、并意在东北地区进行分拨的冷冻农产品,抵达大连口岸后,可以保税监管运输至沈阳冷库,在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拨配送。

2.5通过全程冷链物流业务吸引进口业务扩大货源量的需要发展冷链物流不是做某一个物流节点的控制,而是将各个物流节点高效链接,形成一个不可替代的物流链条,才能越多货量、越广范围的吸引货源,进而形成不可复制的优势。项目以进口大连口岸为冷链物流的起点,开展以冷藏冷冻农产品存储为主的一站式冷链物流服务,包括货物运输、存储、加工配送、分拨等,同时提供相应的信息系统支持,为高端客户提供库存货物信息管理和物流解决方案,以全程冷链服务将吸引更多货源。

3农产品冷藏物流市场需求及市场前景分析

3.1沈阳地区冷库现状冷库是冷链服务各环节的核心,沈阳现有冷库30.86万吨,其中公用冷库约20万吨。冷库软硬件设施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早期建设公共冷库设施设备普遍陈旧、老化,不能对货物的质量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②新建的一些冷库主要为生产商自建型冷库,规模较小,而且分散,耗能不经济。

③现有冷库主要用于冷冻仓储和中转流通,在冷库服务中提供的附加值少。只是拥有一个冷链节点,并没有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队伍,也不能提供整套、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

3.2货源分析目前沈阳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年交易量约400万吨,沈阳的公共冷库存储容量仅为20万吨。冷库资源的短缺造成大量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存储、流通过程中的浪费。项目建设将为更多的农产品提供冷藏存储的空间,最大限度的防止生鲜农产品腐烂变质,保证质量安全,实现不分四季、不分空间的供应时鲜果蔬和反季节农产品。初步分析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货源支持:

3.2.1冷藏库储存业务

①进出口(含保税)农产品及肉类存储。a、目标客户:国内外农产品贸易商。b、现状:目前由于沈阳冷库短缺的现状,国内外贸易商只能根据销售情况分批次的买进、卖出,对于没有确定目标市场的货物,更是难于找到合适的冷库存储。c、项目建设填补了沈阳地区没有高标准(保税)冷库的空白,农产品贸易商可以根据生产情况和市场价格的变化,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增加利润空间。d、货量预估:此部分货物需求为5万吨。

②农产品果蔬即时采摘保鲜存储。a、目标客户:省内及东北三省的果蔬生产商。b、现状:辽宁是水果生产大国,每年在贮藏、运输当中变质的水果占总产量的30%(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农产品产后投入,水果损失不到5%)。一方面是由于采摘地冷库设施不达标,另一方面是储存技术落后。c、项目建成后将对即将上市的水果进行精选、清洗、打蜡、防腐保鲜、精细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并采用气调贮藏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d、货量预估:此部分货物需求为3万吨。

③高端肉类、鱼类等消费品储藏及配送。a、目标客户:各大高档酒店及餐饮企业b、现状:目前沈阳及东北三省的高级酒店的所供应的鲜活农产品及冷冻产品都是由其供应商送货,虽然产品在存储、采购、配送过程中货物质量变化不十分明显,但到餐桌上的营养和口感已经大打折扣。c、项目建设将为高端冷冻农产品的存储提供最优的温控条件,最大程度的保留产品的原有的质量、营养和口感,帮助沈阳餐饮企业从餐饮质量层面提高档次。d、货量预估:沈阳拥有万豪、喜来登、凯宾斯基、万鑫、香格里拉、瑞宝和君悦等一大批五星级酒店,此部分货物需求为3万吨。

3.2.2冷链市场对配送中心的需求情况

①目标客户:沈阳及东北地区各大超市及其连锁店。

②业务现状:沈阳市没有专业的冷链配送中心,大多是以冷库为依托形成的交易市场,目前超市各门店提前一天将供货信息下订单给不同的供应商,由供应商到不同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完成采购,再通过配货站送到各门店。交易市场环境脏乱,交通瘫痪,现场采购不能保证货物质量,当天供货也可能造成供货不及时。

③配送中心的建设将在供应商和超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供应商只须把商品送到配送中心,无须直接供给门店,各门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下订单到配送中心,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a、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与其上下游客户的信息兼容,使得连锁超市的采购、分拣、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作业系统有机的联系起来。b、超市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降低交易和物流成本。同时也节约了超市从缺货到补货的时间成本,减少因供货不及时给超市带来的损失。

④货量预估:截止2008年,沈阳市5000平以上综合超市达27家,其中家乐福、乐购、沃尔玛、麦德龙、大润发等万平以上的超市达16家,加上东北地区的部分连锁分店,此部分货量需求为5万吨。

3.2.3农产品和冻品的交易中心情况

①目标客户:农产品供应商和采购商。

②现状:沈阳没有统一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主要是以冷库为中心形成的交易市场。生鲜水产品、冷冻水产品、肉类产品、果蔬产品的批发市场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交易市场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收入主要来源于摊位租金、装卸服务费和停车费,使得交易中心不能充分享受市场繁荣带来的收益,即使交易量出现大幅增长,但却由于交易面积不变,租金收入难以随之大幅增长。

③项目建设将整合市场资源,实施“经营+管理+服务”的经营管理理念。通过农产品交易中心,搭建农产品交易平台(含电子结算系统),收取交易佣金、摊位租金、配套服务费(管理费、物流管理费)。通过增加交易市场和提高管理水平达到成交量、乃至成交金额的增长。此外,交易中心还提供网络虚拟交易和拍卖交易功能。

④货量预估:无论是原交易市场分流的货量,还是新增货量,都需要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公司的市场开发共同完成。

第9篇:冷链物流基本含义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零售企业;规模不经济;共同配送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082-04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期望也有所提高。昔日人们从食品量的角度出发,关注“菜篮子”、“米袋子”等工程,如今已被从质角度出发的“放心肉”、“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放心奶”等工程所取代。冷链物流是保持食品质量和卫生状况,安全、保质地运输到消费终端的重要环节,冷链物流的建设是中国节约食品资源不可或缺的手段,冷链物流的发展是中国党和政府多年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

一、冷链物流在连锁零售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从理论上讲,冷链物流的应用将会给企业带来诸多好处,它可以减少损耗,保持产品质量,降低企业成本等。但目前零售业使用冷链受益未达到预期,若自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易出现规模不经济,建设的投入成本远远高于损耗的降低,给企业带来经营负担。这也是连锁零售业发展冷链物流受阻的重要瓶颈。连锁零售业冷链物流发展缓慢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后的基础设备与冷链管理需求不匹配

冷链管理是一项含多技术、多环节的复杂的工作,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冷链物流现代化发展的一大障碍。西方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中心能够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的配送服务功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然而,在中国尤其是在零售业,受成本及短期利益影响,并未在规模和技术上进行彻底改进。有些零企业端在原有仓库的基础上,配备几辆厢式货车,进行简单的发货、配货、仓储等作业;用常温仓库替代具有冷藏、冷冻等保鲜功能的冷链仓库;用普通厢式货车替代冷藏、冷冻运输车辆,这没有起到保鲜食品的作用,更有悖于冷链物流的初衷。

(二)管理理念陈旧,短期利益抑制长期发展

许多连锁零售企业对冷链物流应用的理解仅限于短期经营层面,缺乏长远角度,战略层面考虑。在管理上,没有形成规范化和信息化,缺乏完整的作业程序。对于需要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工作,如路径规划、车辆调度、订货管理、库存控制等物流环节仍旧采用手工的方式进行处理,未能实现及时、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限制了冷链的发展。另外,由于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然而众多零售企业的管理者岗位短期调动较为频繁,长期投资与管理者追求短期业绩的心理相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冷链物流长期健康发展。

(三)自建物流中心成本偏高,规模不经济

目前,中国零售企业,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都在采取连锁经营的商业模式运营。尽管有些企业整体规模较大,但出于竞争对手、交通条件等诸多选址因素考虑,在一定区域内经营规模仍旧偏小。这种区域规模较小,零售终端分散,区域集中度低,零售终端经营面积过小的特点,导致单个零售企业销售量小,销售次数多,销售过程复杂多变等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配送中心能够提供多批次,单批次需求量小,需求变化复杂的配送需求。然后这种单次需求量较小的配送需求却与配送中心的配送盈亏规模不匹配,导致连锁零售企业自建配送中心物流成本偏高,享受不到规模效益带来的益处。尽管自建物流配送中心,对连锁超市企业来说,有利于各个物流环节进行协调与配合,系统化和集约化程度较高,但对于连锁零售业来说,由于冷链物流的建立、运营和维护的成本甚至高于冷链物流节约的产品损耗。这些增加的成本最终将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在获取同等利润的前提下,导致商品价格较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会削弱。物流冷链投资成本高、规模不经济已成为遏制冷链物流市场需求,阻止零售业冷链物流发展的首要原因。

(四)信息不对称,存断链现象,产生道德风险

冷链物流全程节点较多,缺乏连续的监管记录,信息不对称,断链现象严重。冷链运输的货物价格较高,基本上是常温下运输货物的2~3倍左右。由于利益驱使,部分物流运输企业因信息优势,利用信息不对称,采用常温运输车运输以降低运输成本,即便使用冷藏车或冷冻车,也不是全程在冷链温度要求下运输,而只是在各环节交货时点临时降温,使温度达标。这种利用信息不对称,冷链锻炼现象,在冷链物流的上游、中游、下游等环节都有存在可能且很难被发现,这不利于冷链物流的发展,还造成了货品损坏和资源浪费。

二、再集中―共同配送是解决城市零售业冷链物流配送发展的有效途径

冷链物流在零售业连锁超市发展缓慢,主要是成本问题、组织管理问题等因素导致的。对于这些问题,共同配送是较为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和监控,连锁零售业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的共同配送模式,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和人力,维持冷链的完整和提高效率等,是目前中国区域连锁零售业实现冷链物流的可行选择。

商品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是指不同物流配送中心在约束机制的监督下,本着诚信、合作的原则,分别将配送物品进行再次集中分配,使单车次配送目的地数量最少、配送成本最经济的合作运输模式,这是不同配送中心间的横向合作关系。传统配送模式与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如图1所示)。

传统配送模式存在降低成本与配送效率两难问题。如图1传统物流配送模式,每个物流配送中心都在给多个目的地门店配送商品。由于单个门店所需商品量未能达到整车配送需求,出于配送成本考虑,各物流中心不会采取一车一门店点对点的配送方式,而是选择一车配送多个门店的模式进行配送,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配送车辆的单一运输成本,但同时会增加交货时间,人工等待费用,降低配送效率,降低客户满意度。

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成本与效率两难问题。通过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区域内合作的配送中心在某一地点再次集中,重新分配配送物品,从而使得单一车次配送门店数量最小,这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实现整车配送,降低单车配送成本,由于减少了配送门店数量,不但降低了单车次交货时间,还提高了同批商品的配送效率,提高了顾客满意度。

三、再集中―共同配送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一)现实意义

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对于物流配送中心、连锁零售企业、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物流配送中心角度看,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可以整合区域内物流配送中心资源,可以较好地解决区域连锁零售业对多品种、小批量运输,配送网点众多,时间窗复杂等问题,使得区域内资源利用最大化。它的应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物流配送中心配送成本与配送效率两难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车辆装载率、整体减少配送时间、提高各配送中心效率、减少开关车箱的次数,形成规模效益,降低各配送中心的营运成本、增加利润,提高竞争力。从连锁零售业企业角度看,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不但可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营运成本,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资源投入,而且还可以使连锁零售业企业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从社会角度看,再集中―共同配送还可以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城市卸货妨碍交通的乱象,减少了城市交通压力,改善交通运输状况。

(二)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的实现是可行的

1.社会可行性

物流配送中心主要为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终端门店服务,然而这些零售终端通常选址在居民区等人员流动较多的地区。再集中―共同配送的实施,不但可以减少因运输车辆长期开动制冷机给周边居民带来的噪音,还会对市区缓解交通堵塞,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2.经济可行性

当再集中成本小于节约成本,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就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由于配送中心的运输车辆的承载量往往高于由于单个门店对冷链配送商品的需求量,若采取整车配送的方式,单次运输车将给多家门店配送,然而不同物流中心的配送客户,存在交叉重复,因此应用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将大大减少配送门店数量,减少交货时间,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和经济意义。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共同配送将使配送成本降低30%~50%。

3.技术可行性

在大卖场、超市和便利店等零售业态,其向配送中心所下订单,是根据商品种类分开下单,即冷藏、冷温和常温商品各自单独订单。通常不存在冷藏、冷冻和常温商品在同一张订单内出现。这为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另外,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目前均使用专业的WMS/TMS信息系统及GPS跟踪、温度实时监控系统这为新模式的实现,客户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四、实现再集中―共同配送的措施

促进连锁零售业冷链物流发展,顺利实施再集中―共同配送方案,应从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多举并措。

(一)政策层面

政策层面主要是政府、行业协会等主管机构主导、给予支持,为培养再集中―共同配送的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相关部门建立健全行业机制,对冷链物流发展、战略、领导方式、组织结构、工作制度等方面予以规划。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冷链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培养一批有责任、有能力的企业发展冷链物流。建立淘汰机制,对于冷链共同配送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对于“断链”等失信行为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企业,予以淘汰。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引导冷链共同配送模式规范运营。另外,政府相关机构要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力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区域性实现共同配送的相关物流企业和零售业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和奖励,如政府补贴、降低贷款利息、降低税率等,用以扶持正在发展的冷链物流企业,调动相关企业实施共同配送的积极性,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节约资源的中国梦。

(二)操作层面

操作层面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建立利益共赢机制

再集中―共同配送需要政府,连锁零售业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构建,才能顺利进行。其中物流企业来说实现再集中―共同配送方式的目的是合作企业增加利润,利益共赢。在推进各物流配送企业在连锁零售业再集中―共同配送项目的深入合作,要基于两个原则:一是推动创新,实现柔性合作,根据零售业客户的需求,调整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确保利润最大化;二是各物流配送企业彼此应注重长远发展目标,在竞争中寻求合作,这样才能实现长期的互惠、共赢。因此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的合作必须是战略合作、多方面合作、专业合作和深度合作。

2.采取协商机制,明晰责任

再集中―共同配送合作企业之间要建立协商机制,对合作中遇到的重大事项或突发事件,进行协商解决。为了提高协商机制的效率,要完善协商机制、做到规范性。在机制中要明确协商什么、与谁协商、怎样协商、协商成果如何运用等具体要求,并根据协商内容明晰相关权利,承担相应责任。

3.优化配送路线

实现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在配送策略上采用精柔的供应链管理思想,优化配送路径。通常,冷链产品对零售业的配送呈现小批量、多品种、高频次和高效率等特点。从配送中心把冷链产品再集中,再配送到所需的各个零售终端,有多种不同的选择路线。合理的选择配送路线,对于企业和社会的意义重大,配送路线优化方案要以效益最高、成本最低、路径长度最短和服务质量最好为目标。由于冷链产品具有易腐性,对时间要求高,因此其配送的最高目标为上面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在服务质量保证的前提下,追求运送快捷、路径最短、成本最低。

4.统一业务标准

在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下,各物流企业间合作与竞争共存,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合作关系。在共同配送过程中,各企业人员的言行不仅代表所在企业,也关乎着所有合作企业的形象,同时企业之间的顺利合作,离不开各业务的标准统一。

(1)统一人员培训、管理

再集中―共同配送方案需要多个企业配合完成,方案能否有效实施,认真贯彻,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各企业人员的配合与支持。若想顺利实施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就必须对来自不同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管理。这种人员培训、管理不仅对配送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方法方式进行培训,还需要对连锁零售业要求和规则等信息进行资源共享。通过培训,员工能够遵守内部规章制度,熟练工作;对外遵守客户的规章制度,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统一共同流程标准

统一共同流程标准,是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共同流程的标准化,是责任与权限明确化,业务运营有效化、合理化的前提,是各配送作业统一化,质量稳定化的保障。

在再集中―共同配送模式实施中,制定各合作企业共同的流程标准,可以提高合作管理水平,做到各环节无缝衔接,为客户提供更高的、稳定的配送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加大各环节考核力度,严格执行冷链物流各环节考核标准,合理监控运输时间和运输质量,在制定标准、严格考试时要做到有据有依,有据可循,有据可查。

(3)统一质量风险控制

由于再集中―共同配送过程涉及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因此必须分清各环节责任归属,并加强监控。在整个再集中―共同配送过程中,再集中过程中的商品质量风险监控尤为关键。

各配送中心配送商品可采取包装封条制度。在再集中地点,进行商品再分配时,只需检查商品温度、商品数量和封条状况。

再集中―共同配送实行签字制度,进行责任归属。在再集中过程中,若配送商品温度在规定范围内,商品数量与配送单相符,封条完好,则认为验收合格,共同配送人员需签字确认,进行共同配送,否则拒收。

再集中―共同配送过程中,二次配送人员只对商品温度、包装数量和封条完好程度负责。即在连锁零售业终端验收货物时,若因温度不达标、封条状况原因而拒收的,相关责任和损失由二次配送人员及所在公司负责;若因非温度和包装原因而拒收的,相关责任和损失由责任归初始配送公司负责。

(4)统一二次配送温度

各物流企业从自身角度考虑,对各自的冷链物流中仓储、拣货、配送环节温度要求不一。为了最小程度改变合作企业流程,可先做如下规定:

初始配送时,各配送企业根据客户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其仓储、拣货、初次配送温度自行控制;在再集中―共同配送环节,商品集中地点和配送车辆温度,按共同配送合作企业最严格温度要求统一控制温度,并通过GPS跟踪、温度实时监控系统的手段实时监测。

(5)统一信息系统对接

合作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为了使WMS/TMS信息系统及GPS跟踪、温度实时监控系统充分发挥管理效果,满足各企业对共同配送车辆监控、相关数据的查询等需求,各企业系统之间要统一数据接口,实现共同配送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发展和推广共同配送,是满足现阶段区域连锁零售业冷链需求现状,解决区域零售业冷链物流配送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冷链物流较为灵活、弹性的选择,对连锁零售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镜羽,陈久梅,唐星星.第三方冷链物流大背景下自营物流企业的决策[J].物流科技,2013,(10).

[2] 黄纯辉.食品冷链物流运输服务网络优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3] 胡鲜.供应链环境下的食品冷链配送中心选址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4] 顾淑红.连锁零售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的风险[J].物流管理,2007,(15).

[5] 韩宇红.发展中国冷链物流的对策研究[J].农产品加工,2006,(6).

[6] 袁平红,武云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10).

[7] 刘北林.食品保鲜与冷藏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Joint Distribution―A Way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for Urban Retail Enterprises

YANG Wei

(MBA Education Center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