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世界杯商业价值范文

世界杯商业价值精选(九篇)

世界杯商业价值

第1篇:世界杯商业价值范文

当06世界杯的硝烟烽火渐渐散去时,空调市场的硝烟再次席卷而至,在这个酷热的季节,一场商业大战几乎浓缩了空调市场一年所有的美丽。

综观本年度空调厂商的姿态,花样翻新、招数百变,几乎是每个厂商的必出绝技,而在这一场轰轰烈烈、腥风血雨的厮杀过后,尘埃落定,谁又能成为真正的江湖英雄,却惟有等待时间的验证。

不管如何,站在正值空调年度尾声的这个时段,回顾中国空调已经走过的2006年度岁月,我们总能看到更多的精彩、脱俗、绝妙,以及,期待。

关键词一:价 格

价格战——屡试不爽更进一层

只要有市场,就有价格战。对于产品已然同质化的空调行业来说,价格是永恒的主旋律。在今年的空调市场中,价格战依旧是各大厂家的“杀手裥”,而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味依靠降价打价格战的现象已然渐行渐远,而通过“价值战”这一手段打“价格战”,则是本年度的新鲜命题。

06年度,空调企业面对着铜价上涨、国家能效比强制实施、国外反倾销等多种困境,使得原本就已经非常稀薄的产品利润更加微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提升产品价值来确保产品利润,成为每个空调厂家的重点工作。

综观国内空调厂家打价值战的手段,主要体现在通过附加产品功能提升产品价值、通过调整市场经营策略提升产品销售渠道、通过树立品牌美誉度及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以及在终端宣传、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改进等等,以此来达到空调价格的“明降暗升”,这种不言自明的营销手段实际上已是业内人士的共识,并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今年4月,海尔率先在北京召开“双新风”空调新品会,向消费者传递新技术所带来的产品增值信息;6月,志高发动大规模“超值行动”,通过组合营销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随后,美的、奥克斯、格力的空调巨头也纷纷实施战略转移,价值战的硝烟就此燃起。

事实证明,空调业单纯依靠降低价格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调查显示,空调业长期以来过度的价格战已经使得不少空调厂家在下降产品价格的同时也降低了产品质量,这种通过牺牲性能和质量的手段来满足价格战,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值得庆幸的是,国内空调发展到今天,诸多厂家显然已经认识到了单纯的价格战带来的恶性循环,并及时通过市场策略的调整,转向对空调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的提高、售后服务的完善、品牌美誉度的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全面实现产品价值的增效,由此获得厂家和消费者双赢的结局。

关键词二:新 品

新品战——民族品牌锋芒显露

方正雷同的外壳、一成不变的款式、惨白黯淡的颜色,加上连开关都一样的“滴”声,在这个以个性和时尚为潮流的时代里,空调过去一直沿用老产品、“老一辈”,显然都已经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由此,在争抢客户、消费者已经白热化的今天,06年的空调新品如同米兰新款时装一样喷薄而出、争奇斗艳。

06年度,空调厂商纷纷推出各类空调新品,不仅在技术上推陈出新,在外观上也开始走上时尚的道路,流线型的设计、精巧细致的机身、颜色各异的外观等等,不仅起到节省空间的目的,同时也使空调本身成为消费者家庭中的装饰品、艺术品。

于是,多彩面板设计、触摸屏显示窗诞生、钻石角款式,以及玻璃钢的材质面板、华美精致的喷涂等等,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成为06空调市场的一大亮点。

格力空调今年一口气推出了王者风范、清凉王子、新冷静王、蓝天使、蓝极光等具有GEA全能智能感应系统、智能换新风技术等功能在内的近百款新品空调,并通过对制冷、噪音、节能等方面的改进,倡导节能、绿色、健康新生活,使空调更为“人性化”,更易于消费者接受;

在今年空调品牌评选中荣膺前四席位的奥克斯也不甘示弱,其针对干燥地区和季节推出的“水护氧”空调技术能使房间内的最高相对湿度达到60%以上,而普通空调很难达到30%;此外,奥克斯还在空调旺季强势推出“双静音”、“省钱王”等空调新品,并通过对产品款式、颜色的改进,将空调的古典、靓丽、活泼等各种气息演绎得更加美妙绝伦,更具时尚个性。

除此之外,海尔与志高空调不约而同地推出了“三超王”、美的推出新品“冷静星”、长虹首推“生态空调、”格兰仕力荐“光波空调”等,几乎所有的国内有实力的空调厂家都在新品上下足了功夫,并收到了很好的市场效益。

关键词三:营 销

营销战——体育蛋糕争相而食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引爆了全球的狂热,同时也给商家带来了难得的商业机会,尽管世界杯远在欧洲举行、尽管中国队再次被拒之门外,但这并不能影响国内数以亿计的球迷关注世界杯的眼球,借助世界杯这个舞台,抢食体育营销“蛋糕”,成为国内空调企业的普遍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空调以往的营销手段中,“体育营销”很少被提及和运用,在此之前,除了奥克斯曾利用2002世界杯的时机大打体育营销并助其迅速崛起外,国内的空调企业几乎都忽略了这块“风水宝地”。

体育营销,在06年世界杯举行的时候,终于名正言顺地步入了国内空调企业的视野。

世界杯开始前,奥克斯成功联姻贝克汉姆、齐达内、劳尔、罗纳尔多、卡洛斯五大巨星,并在广州召开新闻会宣布此事,结果,除了参会的众多媒体记者外,国内各大站、报纸、电视台,对于奥克斯在世界杯前的营销运作,同样不惜版面、时间地作了大篇幅报道,成为一时焦点,为奥克斯空调在旺季的销售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格兰仕的光波空调也不惜投入地加入到了世界杯营销阵营之中。其“购机、猜四强、返大奖”的营销手段虽然相对于奥克斯而言显得有些落伍,但作为初次涉入体育营销阵营的企业,格兰仕也将活动举办得风风火火,并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眼球,仅就这一点来说,已是难能可贵;

同样涉足体育营销的还有国内空调业巨头美的,美的的营销策略是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吸引球迷和消费者的关注,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美的将其营销活动称为“心思世界杯”,让消费者共同为世界杯出点子、赢球票,使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美的营销活动中来。

第2篇:世界杯商业价值范文

2、新浪微博营销打破同质化竞争

3、“黄加李泡”的营销启示

新浪:以数据印证第一网络营销平台

■文/本刊记者 闫芬 周再宇 实习记者 于文 发自北京

世界杯以斗牛士的狂欢落幕,在这个艺术足球的灵魂屈从于功利主义的江湖上,西班牙斗牛士们用一柄风花雪月的剑舞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而回到世界杯营销战场,备受关注的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主流的营销战场,世界杯网络营销的真谛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网络营销平台可以帮助广告主获得预期的回报?

从今年大受欢迎的微博来看,网络正在坚定不移地沿着互动传播的方向纵深发展,把话语权交给广大民众成为网友强烈的呼声。如何真正以受众为中心,将是网络媒体未来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只有不断推出互动性更强的Web2.0平台及服务,最大限度满足网友的上网体验和需求,并为客户打造全新的营销模式,才是网络媒体未来发展的趋势。”新浪营销中心总经理葛景栋说。事实上,新浪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其在南非世界杯上的突出表现得到了广大网友的认可。据CTR南非世界杯受众接触状况调查显示,新浪成为网民选择最多的网站:39%关注世界杯的网民,选择去新浪获取世界杯相关信息,该比例明显高于第二名腾讯的33%、第三名搜狐的22%。

对新浪表示认可的不仅仅是用户—世界杯期间,共有12个行业的55家广告主选择新浪做营销推广,其中大多数为中国移动、百威、中国联通(5.28,-0.05,-0.94%)、中国电信、可口可乐、银华基金、中粮、耐克等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印证了新浪在互联网行业世界杯营销的独特价值。

洞察用户行为

以用户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始终是新浪区别于其他媒体的努力方向,同时也是其南非世界杯营销策略的重心。世界杯就像一个全球性的大选秀场,只有抓住观众,才会抓住世界杯所带来的各种机会,因为观众才是产生营销价值的基础。

事实上,新浪在世界杯开战之前就进入备战状态,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深度分析用户在世界杯期间的行为,洞察用户与世界杯有关的各种心理需求。新浪对世界杯期间的网络用户进行了充分调查和分析,将用户分为真球迷、伪球迷和非球迷三类,并且以比赛进度为衡量维度,将赛前、赛中、赛后的用户行为细致地进行区分。

调查结果显示,在世界杯比赛前真伪球迷都对世界杯各个方面的信息十分关注,此时每项活动(如世界杯预测、竞猜和评论等)设置的奖品对真伪球迷都会有明显的促销效果,而非球迷对此没有太大的兴趣。世界杯比赛开始后,真球迷的注意力集中到比赛中,他们会把参与活动当成一种“干扰”,因此观看世界杯的需求侧重于专业评球、比分预测,以及通过社区论坛、博客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伪球迷则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对比分的直接了解上,而且很需要奖品的刺激和带动,非球迷可能因为朋友带动的关系偶尔帮朋友参加活动或评论两句、看看朋友的博客等。在世界杯结束后,真球迷会继续关注世界杯的后续报道,对世界杯盘点、花絮等有着强烈的需求,但伪球迷和非球迷基本上不会关注。

针对用户行为分析结果,新浪归纳出世界杯期间用户的人际关系传播特点,发现用户行为习惯的变化在于更加关注世界杯新闻和视频,更多地使用自媒体进行交流,参加各种互动活动。针对用户行为变化和心理特点,新浪进行了相关的节目和营销设计,推出原创视频节目、互动游戏及微博评球等产品,主要为《黄加李泡世界杯》、《米卢视点》、《巨星面对面》、《3D模拟进球》,以及微博、博客等六大原创产品,全方位对世界杯报道予以覆盖,并进一步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在后期调查中,网民选择关注新浪网世界杯的理由主要有:整体报道“及时专业”、“内容丰富”、“一贯优秀”,比例都在50%以上,明显高于行业网站均值(分别为41.6%、35.8%、40.8%);“互动内容丰富,参与性强”的比例为45%,明显高于行业网站均值33%;“微博、博客可读性强”的比例接近40%,明显高于行业网站均值21.8%。另外,新浪世界杯在“社区讨论气氛浓厚”、“网站汇聚大量明星名人”方面,也得到了网友的普遍认可。

基于多重资源的整合营销传播

随着网络的发展,发生变化的绝不仅仅是网络用户的需求,企业广告主对于网络营销的认识和态度也有了巨大的转变。网络用户的数量在短短几年内急剧上升,用户网络消费习惯逐渐形成,基于此,企业的网络营销需求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针对企业网络营销需求变化,新浪首席运营官杜红分析说:“以前客户更多考虑营销执行层面的问题,但是对策略方面的思考不是很多。今年这一方面的转变非常大,资源是一种呈现方式,但是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解决什么问题?这恰恰表现出客户对于网络营销认知的变化。”

基于用户对于网络互动活动的多元化需求,新浪在精准分析目标受众诉求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用户形态有针对性地推出互动活动方案,根据不同属性的客户确定了4个主题的互动活动,例如与中粮我买网合作的线上互动活动“囤粮”、针对银华基金特别推出的“囤礼”、与国美电器合作推出的“囤团”、与联通华盛共同推出的“囤武器”等活动。其中,“囤粮”活动的参与用户数高达1504229人,囤礼活动的参与用户数多达898617人。访问活动站的用户绝大部分参与了互动活动,比例高达82.3%,平均停留时间为1分42秒,而普通商业网站的平均停留时间约为70秒。

“从新浪导入的用户比我买网的平均转化率高30%。一方面,销售量和网站注册量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品牌美誉度也有所提升,根据舆情监测,我买网在论坛、社区、SNS、微博上的关注度大幅上升。”中粮创新食品(北京)有限公司电子商务事业部在线营销部经理尚炎认为,此次新浪策划的“囤粮”活动创意新颖,参与这一活动的受众与我买网的目标消费群体高度吻合。

除了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营销,同时,新浪整合多重产品资源,全方位地对目标受众进行精准覆盖,以此确保活动的高参与度。在可口可乐世界杯营销案例中,新浪将可口可乐的品牌信息植入《黄加李泡世界杯》原创节目中,并开设了可口可乐世界杯“啵乐哥”官方微博,这个以拿着可口可乐瓶子的开心胖子为形象的微博每天新鲜话题,吸引了众多粉丝。

除了产品和活动,新浪甚至在新闻报道中有机地植入品牌信息。通过招聘南非世界杯现场兼职记者,与“史上最牛工作”形成鲜明对照,衍生了很多话题,引起媒体主动报道,有力地提升了东风日产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南非赛场上,东风日产旗下的奇骏、逍客随着兼职记者采访及游览,获得了大量的品牌展示机会。

在中国移动的世界杯营销中,则充分体现了新浪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从品牌曝光、业务推广、促销等方面分别进行相应的营销组合。首先,基于用户习惯,选择品牌可以高度曝光的位置;然后根据用户分析、心理洞察,选择博客、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策划互动活动;除了在新浪世界杯视频节目中进行产品植入外,还针对泛球迷等三种人群不同的行为,选择公关报道和手机电视直播进行推广,并设立了手机电视专区。

在世界杯营销的过程中,新浪细致规划用户引导流程,将用户群进行细分,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用户体验,同时互动环节激励网友进行口碑传播,提高用户黏性,最大限度地避免用户流失,使企业品牌信息在不伤害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地传播开来。

媒体价值的综合考量

据杜红介绍,此次新浪的世界杯营销,是历年来新浪大事件营销中投入产出比最好的一次:55个广告主涉及12个行业,新浪广泛的受众基础吸引了各个行业的著名企业进行深度营销。

在大事件营销中,就总赞助商来说,无论是赞助金额还是合作层级都是最高的。但随着广告主日趋成熟,为了世界杯营销而营销的广告主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总赞助商角色望而却步。在本届世界杯中,除了新浪之外,其他所有的门户网站在总赞助商一栏中实质上都是空白。

而中国移动,从2006年德国世界杯、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今年的南非世界杯,都是选择新浪作为总冠名的网络媒体,显示出它对新浪媒体价值的持续认同。但即使是有实力的广告主,对于网络营销也不仅仅只是要一个名头,而是越发务实,更加关注传播效果。另外,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及终端公司的3G大战也无一例外选择了新浪平台进行世界杯营销。

虽然互联网营销已经成为大事件营销的主要阵地,但很多企业都是初次尝试网络世界杯营销或者网络大事件营销。其中金融行业的银华基金首次试水世界杯营销就把传播平台选在了新浪,赞助新浪的原创脱口秀节目《黄加李泡世界杯》和“世界杯囤礼”。在电子商务行业,网络服务和网络购物两大类的典型广告主中华英才网和中粮我买网也是首次尝试大事件营销,都在新浪平台进行了独家投放。

汽车行业是最早尝试互联网营销的行业之一,拥有丰富的互联网营销实践经验,对于互联网营销创新的体察更为细微,对于营销效果的评估十分严格。在本届世界杯期间,共有18家大型汽车客户选择新浪作为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互联网营销平台,说明它们充分信任新浪的营销能力。

第3篇:世界杯商业价值范文

2月3日,该公司与国际足联正式签约,成为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这意味着英利绿色能源成为中国首家获得世界杯足球赛全球赞助权的企业,在世界杯80年的历史上,将首次出现中国赞助商的名字。而与此同时,一场中国企业在南非世界杯的“无球争夺战”也如火如荼地展开。

为什么会是英利?

事实上,早在2009年底,国际足联就已经与英利签订了赞助协议。由于条款规定需要进行保密,因此在2月3日之前,外界人士并不知道南非世界杯的第七家赞助商,竟然是一家中国企业。

对于完成此壮举的这个企业,绝大多数人之前甚至没有听说过“英利”这个名字。足球和太阳能,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就像中国男足和世界杯总远隔千山万水。而在中国,不乏有实力的企业为塑造全球品牌而想方设法打进国际足联家族的“豪门”,但大多铩羽而归。为什么一个从1987年开始起步的光伏企业,在短短20年后便实现了众多企业梦寐以求的愿望?

其实,英利与足球结缘,早在2006年便开始了。英利如此的低调和总裁苗连生个人作风分不开。有着军人背景的苗连生,做事雷厉风行,经营企业强调产品自身的质量,“东西好了,才有人要”。而在品牌建设上,英利则始终坚持体育营销路线,尤其是足球方面。有了明确的体育营销路线之后,英利将目标细化,打算通过国际级赛事对品牌进行国际化推广。

2004年,英利正式进军太阳能市场。由于当时国内太阳能市场狭小,因此英利主要的市场发展目标都集中在欧洲,而德国是光伏业最主要的市场中心。当时恰逢德国世界杯,足球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言而喻,而英利发展的主要市场区域集中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国家都疯狂地热衷于足球运动。于是,英利集团毫不犹豫地决定从世界杯入手,德国攻略成为了英利打开海外市场措施的重中之重。

由于当时英利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规模并不大,英利并没有直接成为当届世界杯的赞助商,而是为凯泽斯劳滕球场提供了1兆瓦的光伏组件用于体育场电脑的运行。作为通过体育营销手段进行品牌建设的长期战略的第一步,这次赞助效果英利甚为满意,英利品牌在德国也打开了局面。

在德国世界杯尝到了“甜头”的英利立刻展开了下一步行动:赞助球队。由于西班牙是欧洲的另一个主要市场。英利果断地将目光瞄准了西甲。当时奥萨苏纳在2005/06赛季以黑马的姿态夺得了西甲第四名,极有潜力,于是英利决定赞助奥萨苏纳。自2007年至今,奥萨苏纳的球衣上,一直印有“中国英利”的字样。

他们看中对方啥?

由赞助西甲球队,到成为世界杯的赞助商,英利这一跨越可以称为“壮举”。但这并不是英利的突发奇想,他们一直在等待时机。

近几年,全球光伏产业迅速成长,英利也顺应潮流,成为全球同行业中的一匹“黑马”。随着生产规模的逐步增大,英利的资产也逐步雄厚起来。不过金融危机同样也给英利和全球光伏市场以巨大冲击。在应对危机时,苗连生表现出军人的魄力:绝不减员的同时降低销售价格。英利强硬的姿态令其在经济危机中逆势上扬,到2009年中期,全球光伏市场迅速反弹,英利赚得盆满钵满。这时候,英利人再次将眼光瞄准了带给他们甜头的体育营销。

2010年南非世界杯是国际足联四年一度最重要的大型赛事,关于南非世界杯的全球宣传早已铺开。2009年9月,英利集团CFO李宗炜在出差的途中看到了南非世界杯的广告,令其灵感突现,觉得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契机。他把赞助世界杯的提议向苗连生请示,苗连生欣然同意。英利在经过一系列的评估之后,启动世界杯赞助计划,首先通过中非基金搭桥牵线,恰巧当时国际足联也在寻找世界杯赞助商,双方一拍即合。

国际足联一方面希望从庞大的中国市场中寻找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国际足联也想找来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公司,将绿色的环保理念引入世界杯,英利恰好符合这两个条件。11月,英利开始就具体细节与国际足联谈判,12月中旬国际足联官员到英利集团所在地河北保定进行考察。由于国际足联对世界杯赞助商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在前往河北保定之前,国际足联方面已经对英利做了详细的调查。国际足联在到达保定2天之后,便迅速与英利签订了赞助协议。

双方的合作如此顺利,英利喜出望外。而事实上,国际足联世界杯赞助商的负责人在收到英利的材料后,也对这家中国企业青睐有加。“中国元素”和“绿色可再生能源”成为英利最终成功的两大重要因素,英利就此成为了世界杯历史上惟一的中国赞助商。

企业如何巧借东风?

英利的成功,使得更多的中国企业对于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场上的盛宴垂涎三尺,趋之若鹜。如今,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足音渐闻,难以计数的商家正绞尽脑汁发力南非世界杯,一场企业的营销点球战也在倒数之中。

在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的激活和洗礼之后,中国企业的体育营销正步入快速升温的轨道,欲借助世界杯提升品牌知名度的企业早就摩拳擦掌。日前,央视花1亿美元买断了2010年、2014年两届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在中国内地的电视、广播、新媒体(含互联网、手机及其他所有新媒体平台)转播权及其分授权,视频点播权、音频点播权及其转授权,成为迄今为止最大手笔的世界杯赛事转播权投资。为此,郎酒集团早早就以3300万元获得央视每日《射手榜》的独家冠名权:通信行业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奶制品行业的伊利、蒙牛,啤酒行业的青岛、雪花,服饰行业的劲霸、德尔惠等众多知名企业也已把黄金广告位置揽入怀中。

第4篇:世界杯商业价值范文

3D是今年最火的词。

电影上了,电视上了,体育比赛更是不能落下。3D是视听艺术革命性的进步,现代科技极大地满足了人类的视听感官享受。

各种可以播放、可以娱乐的产品频频“被3D”,其中,四年一遇的足球世界杯自然是不可多得的好原料:“3D技术让足球比赛精彩激烈的竞技过程更逼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还原一个逼真的赛场,让球迷们身处影院,却犹如亲身进入赛场观球。”

然而,好原料就一定能做成惊艳大餐吗中国转播方和院线在影院进行的3D世界杯转播仅10天即放弃了此次的商业活动。这个“坐地日收百万金”的商业策划,既是一个没什么油水可捞的鸡肋,更是一个臆想的商业模式。

盈利前景不明朗

未能明朗的盈利前景或是最终放弃转播的最大原因。3D电影放映和3D世界杯转播的盈利模式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对于放映3D电影而言,购买数字拷贝之后在有限的排映期内尽可能地增加放映场次、吸引尽可能多的观众,是影院方面的盈利途径。相对于电影这种能够循环播放,对于观众而言每场观看价值几乎等同,除了有时能见到明星的首映场所产生的炫耀价值更大之外,其他场次在观影体验上并无较大差别。

而世界杯转播的要求显然可谓苛刻至极。

首先,每场球赛仅能转播一次,在有限的90分钟之内,全球同此凉热。影院无法通过五花八门的营销手法,忽悠人们进入影院看一场两天前已见分晓的球赛。3D也许能为电影增添极大附加值,但对于世界杯来说,3D仅仅意味着一件事:尽可能还原现场。这种并非刻意的高标准严要求让影院在购置价格逾20万元的转播设备和支付每场6万元的版权费用时而心生寒意。

其次,定价问题显然也不像影院习惯的“撇奶油”式定价(首演价格最高,随后逐步下调价格)那么简单,因为足球比赛的价值判断标准不在于转播方式的高下,而在于每场比赛的竞技水准高低。根据参赛双方实力的不同,比赛的价值相去甚远,决赛阶段的比赛价值大体高于小组赛,而假如有大牌球队、大牌球星,小组赛也可以很有票房号召力。

香港目前唯一可进行3D世界杯转播的嘉禾院线旗下海运戏院发现,葡萄牙对巴西的比赛是小组赛中观影票最快售罄的比赛,与之相比,首场转播的上座率也仅为七成。参差不齐的观影需求显然加剧了需求的波动性,令影院方面挠头不止。更不要说,过了小组赛阶段,每场比赛的对阵双方都很难提前预测,比赛的价值估算问题将加倍复杂。

而上海地区挺到最后的大地数字院线表示,他们看重的并不是这一次世界杯转播是否能赚得盆满钵满,而是未来的商机――能继续承接3D转播欧洲杯、奥运会、奥斯卡颁奖礼甚至电脑游戏总决选等重大赛事或典礼,甚至在无合适3D内容转播的时候进行传统2D项目转播。也就是说,大地院线追求的与其说是3D,不如说是承接各种大规模有组织观看的娱乐活动。这倒确实符合其“二三线城市社区娱乐中心”的定位。

伪现场与伪球迷

除了成本过高,收费模式与原有电影收费体系格格不入之外,3D世界杯的另一个致命的命门便是:它花费重金追求的特效,真是球迷热衷的核心价值吗

让我们退回来考虑3D世界杯转播能够为观影人群带来什么。黄健翔在目前正火的一档评球栏目中说,对于那些不懂球的人,看8D也没用。他一语道出了此次3D世界杯转播目标观众群体指向不明的现状。究竟谁是愿意花钱进影院看3D世界杯转播的人?

如果扣除了意在尝鲜的伪球迷,真正的球迷能够满足于影院为他们提供的体验吗《时代周刊》记者在观看了3D世界杯转播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对于一场球赛而言,标清(SD)、高清(HD)和3D所带来的心跳并无不同。他认为,此次转播的摄制团队显然未能充分发挥3D技术的优势――竟使得一个无心拍到的球场边气球升空的镜头成为他全场印象最深的镜头。

正和香港导演彭浩翔在抨击“伪3D”时所表露的观点异曲同工:一部烂电影,加上3D,仍旧是一部烂的3D电影。而世界杯球赛各场次之间精彩程度呈现参差之态,只有7组机位14架两两并列摄影机的3D摄制设备也无法提供适合IMAX屏幕播放的360度全景景观。

何况,对于3D世界杯转播而言,客户体验的主题应当如同宣传语中强调的“在家门口看现场”。这种对于“现场”的诉求不仅仅囊括了技术上的高清晰、立体感、如同置身在场球员之间,同样也包括了传统看球场合所能提供的充分彰显个性的机会以及“与同好共悲喜”的感受。而面对这样的需求,影院实难满足。

首先,影院本身的性质很难为世界杯提供足以引爆流行的环境和氛围。一直以来,现场、家中、酒吧和麦当劳等快餐厅才是球迷看球的主要据点。它们所提供的“群起而围观”的随性自由、可呐喊可光膀子喝啤酒的气氛远非影院可比。要一个惯于制造掌声、泪水、私密、浪漫等以温馨为主调的影院场所在十几天时间之内化身为能够容忍尖叫、喝倒彩、酒精饮料以及突发性暴烈冲突的场所,显然不仅仅是多发几根荧光棒、多招几个保安所能办到的。

第5篇:世界杯商业价值范文

2010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已尘埃落定,进入决赛的队伍出现几家欢喜几家忧的场面,而这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毕竟足球是圆的,最后获得冠军的西班牙队是赛前许多人都难以预料的。

虽然本届世界杯足球赛的最后悬念已揭晓,但许多人并没有因此认为这场长达1个月的绿茵较量就此结束,相反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值得留恋的纪念品,而这恰恰是4年一次世界杯足球赛给收集者带来的丰富“遗产”――各种各样眼花缭乱的世界杯足球赛藏品。

“世足赛”纪念品在全球范围内已形成十分成熟的产业,不少商家也因此获利不菲,而支撑这种产业的恰恰是众多足球收藏品大军。在许多国家,尤其是欧美足球运动发达的国家,都有专门的足球收藏俱乐部。其中一些资深藏家,更是将世足赛藏品作为一种投资渠道,促成了藏品产业的欣欣向荣。

事实上,本届世界杯足球赛藏品的饕餮盛宴,随着世界杯的落幕而走向高潮。因为此时是收集藏品的最好时机,不仅价廉物美,而且藏品数量繁多,大有落令时节捡便宜货的意味。那么如何收集纷至沓来的世足赛藏品呢?这其中也有一些规律可循,在此笔者依据国际上的收集热点,结合国内藏品的现状作些介绍。

球星贴纸

球星贴纸是国际足联授权发行的官方世界杯贴纸,上面印着世界各国球星头像,其形式为即时贴。这种贴纸世界杯举办期间非常畅销,是最热门的应景藏品之一。自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开始发行,到目前一直热点不息,已流行了40年历史。尽管世界杯球星贴纸发行量巨大,但往往发行种数高达数百种,因此要收集齐全可真不容易。在国外,上至耄耋之年的老人,下到稚气未脱的小孩,都会为这些小贴纸着迷,疯狂收集者大有人在,成为比赛场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且志同道合的贴纸迷们会从四面八方聚集来,进行拾遗补缺式的交换活动。

吉祥物

早期的世界杯并没有吉祥物的身影,因此大多数主办国选择自己国家象征性的花卉或动物作为抽象吉祥物。但从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赛开始,东道主标新立异地推出了拟人化的狮子,由于憨头憨脑的造型惹人喜爱,导致销路大增,于是FIFA从中觅到了新的增收商机,也由此使得吉祥物开始成了世界杯的“成员”,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吉祥物是一只憨态可掬的猎豹――“扎库米”。对于吉祥物的收藏,主要是指吉祥物造型的纪念品,像现在最为流行的毛绒玩具、金属或木制吉祥物等,但如果仅仅是邮票、钱币和磁卡等上面的吉祥物图案或做成吉祥物形状的钥匙扣等,都不属于此范畴,而只是一种题材上的分类。所以,收藏吉祥物必须划分清楚,否则就是邮票、钱币等板块的世界杯藏品了。

可乐罐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又价廉物美的板块,包括可乐罐、啤酒罐等饮料罐以及瓶装饮料。在世界杯举办前后,一些大公司会推出形式多样的纪念产品,其收藏依据为其瓶罐上的图案是否与“世足赛”内容

有关。近年来,国内不少饮料厂家在世界杯举办时就推

出一些纪念瓶罐,如作为FIFA赞助商的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公司,其瓶罐上就有不少世界杯足球赛的图案,其中百事可乐以推出国际著名球星的纪念瓶罐为特色,而同样是赞助商的“百威”啤酒则推出“世足赛”大力神杯图案和会标的纪念罐。

纪念瓶罐产品的销量极大,因此销售期间收集十分容易,但投资效益却很一般。不过只要过几年之后,随着商品销售销声匿迹,而伴随着集藏需求的增加,其升值潜力往往会显现。如百事可乐在2002年和2006年推出的世界杯球星可乐罐,目前市场价格已升值至50元和15元,整套的价格就更高了。在国外,世界杯可乐罐的投资潜力一直撩人眼球,其初期介入成本低,后期升值惊人的优势,令大量集藏者乐此不疲,像全套1982年西班牙“世足赛”百事可乐罐的价格在2005年就已经升到500欧元,而目前的交换价格则上破1000欧元,升值空间十分巨大。

钱币

“世足赛”钱币同样是市场热点,许多国家都会在世界杯举办之际发行金银币。由于近年来国际黄金价格和邮价不断攀升,令此前发行的金银币大幅升值,也成为了世界杯足球赛产品家族的宠儿。当然,投资金银币要寻觅早期品种或量少品种,因为它们的升值步伐亦变得十分稳健。

我国发行的“世足赛”钱币在198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第12届“世足赛”时即问世,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一套4枚的纪念币,分别为金币1枚、银币2枚、铜币1枚,成为了我国首套“世足赛”纪念钱币。此后在1986年第13届墨西哥“世足赛”、1990年第14届意大利“世足赛”和1994年第15届美国“世足赛”时,均发行过纪念金银币。2005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彩色金银纪念币,其正面图案均为FIFA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的彩色标志,其中的1枚大规格1公斤彩银币,因发行量仅3000枚,发行后市价扶摇直上,市场交易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目前成交价已攀升到14000元附近,比2006年的5500元上涨了155%,而1盎司银币的价格也扬升至380元附近,4年来的涨幅为50%左右。

海报

海报是近年来国内的新兴收藏品,但作为世足赛的宣传品,海报的历史可谓悠久,只是许多人根本没有注意这种藏品而已。国外收集“世足赛”海报的时间也不长,由此导致了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的海报“洛阳纸贵”,一些50N60年代的海报价格动辄上千美元并不稀奇。由于海报几乎是世界杯文化最集中的浓缩物,所以往往会被主办国发挥得淋漓尽致,考虑到各国文化背景的不同,海报设计风格也各有千秋,这无疑增加了欣赏性和集藏趣味性。如2006年的德国世界杯海报图案是夜空下群星排列组成的足球,融入了“感动”和“欢乐”两个主题,且设计风格也独具匠心,而1982年的西班牙“世足赛”海报,其抽象的图案令人想起了毕加索的精髓。2010年南非“世足赛”海报则通过非洲版图幻化成喀麦隆著名球星埃托奥的头像,海报背景采用亮黄色,象征带来温暖、能量和生命的阳光,体现出完美非洲足球之魂意境。

门票

“世足赛”门票也是个收藏大类,因为这些门票制作精美、色彩鲜艳、印刷精良,特别是近年来为增强防伪功能,随着新技术的纷纷运用,也给收藏者带来不小的惊喜。由于门票的背面往往印制着各种宣传广告,因此举办国的风土人情、迷人风光等均会出现,大大丰富了集藏的内容,颇受集藏者青睐,投资价值也不断提升。如1930年在乌拉圭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杯门票,普通场次门票的收藏市场价格已高达350美元,决赛场的门票则是3000美元求购也难如愿,而2002年韩日世界杯全套门票价格则攀升至5000元人民币之上,而未使用过的门票存世量更加的凤毛麟角,价格常常是使用过门票价格的5-10倍。

邮票

在世界杯的集藏品大家族中,邮票无疑是最人丁兴旺的板块。许多国家都发行过以“世足赛”为题材的纪念邮票,因此成了吸引众多藏家的最主要对象,特别是那些进入决赛圈的国家更是将发行“世足赛”邮票作为一项重要的题材。如2002年中国队打人韩日“世足赛”,国家邮政局就发行了《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纪念邮票,作为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一套圆形邮票,与圆形的足球吻合,两者之间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颇具吸引力。其版票在发行后被投资者两度炒作,尤其在2004年的炒作尤甚,目前市价已攀升到80元附近。

今年为南非“世足赛”发行邮票的国家依然不少,东道主南非自不待言,而进入三十二强的法国、朝鲜、西班牙、阿根廷、日本、韩国等国家也理所当然地发行纪念邮票。

第6篇:世界杯商业价值范文

“齐达内退役了,法国队12年没缓过劲儿来;普斯卡什退役了,匈牙利队60年没缓过劲儿来;高俅退役了,中国队1000年没缓过劲儿来。”

“知道西班牙队为什么会大比分输给荷兰吗?”“因为他们的球衣跟中国队太像了。”

不能在球场上露脸,便在段子里调侃。连亚洲区十强赛都没打进的国足,频频“躺枪”,成为网民奚落的对象。

不过,调侃归调侃,国足也不会白白躺枪。按照国际足联计划,总共会有2亿美元的奖金分别发放给其所有成员国以及足协。今年每个会员协会将得到25万美元;明年初,每个协会将再得到50万美元的奖金。

如此说来,像中国这种只打了预选赛而没有进入决赛圈的球队,也能得到75万美金,合着有460多万人民币呢。等于躺着就把钱赚了。

不止是国家队,涉及到队员参加世界杯比赛的俱乐部,会收到每人每天2800美元的津贴,时间从世界杯开始之前的15天算起,一直算到球员在最后一场比赛之后的一天。这些球员只要代表国家队打完小组赛,其所在的俱乐部就能拿到8.4万美元。若能坚持到决赛,这笔补贴大概能到12万美元左右。

2010年南非世界杯时,国际足联为球员向俱乐部支付了4000万美元的补助,其中巴塞罗那得到了最高的86万美元。本届世界杯,国际足联准备了7000万美元的奖励,以确保俱乐部的利益。类似拜仁这样拥有众多世界杯球员的俱乐部,补贴超百万美元不在话下。

照此规定,中国俱乐部也能从世界杯中分得一杯羹,因为广州恒大、山东鲁能等六家俱乐部各自贡献了一名世界杯球员。

谁说咱隔岸观火只看热闹了?这分明是排排坐、分果果的节奏啊,人家吃肉咱喝汤,坐享其成也有咱一份。有道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国际足联该是一棵怎样的大树?缘何如此阔绰?且听细细道来――

43亿,好一块大蛋糕

“足球皇帝”贝肯鲍尔曾说过:国际足联始终把赚钱作为举办世界杯的第一目的。如果把这家注册在瑞士苏伊士的非营利机构比作一个企业的话,这个跨国垄断巨头的拳头产品就是世界杯。

早期世界杯,并没有赞助商的概念。国际足联只是单纯的赛事组织者,举办世界杯的费用都由主办国承担。1974年,巴西人阿维兰热就任国际足联主席时,账户上只有24美元的结余。在他任上,世界杯开始了商业化运作。阿维兰热搞定了阿迪达斯和可口可乐公司,以售卖商业赞助的形式给国际足联掘到第一桶金。

1994年的美国世界杯,成了阿维兰热足球商业化的巅峰之作。在获得大量商业赞助之外,他还找到了更快捷的赚钱路子――售卖世界杯电视转播权。至今国际足联的收益模式依然沿着阿维兰热设计的路线图前行。到了2009年,足联主席布拉特已经开始为10亿美元的盈利而欢呼了。

随即,布拉特便意识到,自己小富即安了,他低估了这台名叫世界杯的印钞机的能量。次年南非世界杯,电视转播权售出24.08亿美元,赞助商赞助费10.72亿元,出售特许商品销售权及招待特权约为1.75亿美元。一届世界杯收入达到36.6亿美元。

选择一个小数目,眼下的巴西世界杯,稳赚不赔没有悬念。据英国一家体育营销研究机构数据称,国际足联将从2014年巴西世界杯收益43亿美元,国际足联副秘书长卡特纳的估计是45亿美元。无论是43亿还是45亿,都将创历史新高。

且来看看43亿是怎样得来的――

媒体转播费用已经让国际足联有逾25亿美元入账。本届世界杯吸引了诸多国际品牌成为赞助商,赞助费已经超过13亿美元,预计最终将达到17亿美元。门票方面,300万张门票几乎售罄,总价值达到了3亿美元。纪念品收入约2.3亿美元。

透过两届世界杯的收益账单可以看出,国际足联的收入主要由转播权销售、厂商赞助与纪念品及门票销售构成。至于这个构成的比例,大致有两种说法。之前流行的说法是“721阵型”:70%的收入来自媒体版权分销,20%来自广告和商业赞助,剩余10%为门票以及特许经营商品的销售收入。

不过国际足联秘书长瓦尔克将这个阵型简化成了“6+4阵型”。他说:“门票和特许经营商品销售收入,在国际足联和世界杯整体收入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媒体版权收入的提升,是整个世界媒体变革影响的体现,估计大概能占到国际足联四年世界杯周期整体收入的60%~65%。市场营销收入的比重可能达到35%~40%。”

钱从何处来

世界杯是最受欢迎的国际赛事之一,或许“之一”都有些赘余,从来不缺观众,因此转播权一直是稳步增长的业务。2010年南非世界杯,320亿人次观看比赛,决赛观众达10亿。从2002年韩日世界杯开始,世界杯赛转播权皆由第三方买断后再进行分销。单是本届世界杯的转播费用就已经让国际足联有逾25亿美元入账,其中来自欧洲电视网的就达到了17亿美元。

国人熟知的中央电视台,从国际足联买断2010年和2014年两届世界杯转播权,花费大约1.2亿美元(按当时6.8的汇率相当于人民币8亿元左右)。当然,仅2010年一届世界杯的广告招标,央视已经收回转播权成本。本届世界杯,央视做出独播的决定,不再出售卫视转播权和网络直播权,只是将点播回看权卖给视频网站。如此一来,央视本届世界杯的广告收入应该超过15亿元人民币,可谓赚个盆满钵满。

世界杯也是国际品牌集中火力投放广告的时段。经过40年运转,国际足联已经塑造出一个成熟的商业赞助体系,为赛事正常运转提供资金支持。

根据不同职责和授权范围,国际足联将其市场合作伙伴分为三个层次:国际足联合作伙伴、国际足联世界杯赞助商以及主办国支持商。

合作伙伴是最高等级。能成为伙伴的只有六个品牌,分别是阿迪达斯,可口可乐,现代-起亚,索尼,VISA,阿联酋航空。合作伙伴的权限很大,代价也高。据悉,本届世界杯六家公司共向国际足联提供高达7.3亿美金的赞助费,每家至少贡献1.2亿美元。

第二级别叫世界杯赞助商,共有8家,多是世界品牌,比如百威啤酒,麦当劳、嘉实多机油等等,其中最让国人骄傲的是中国英利。这家总部位于河北保定的太阳能公司,光伏组件销往全球。作为赞助商,这8家公司共给国际足联贡献收入5.5亿美元,每家至少交6800万美金。

顺便提一句,本届世界杯,英利的广告牌出现在全部64场比赛中,每场至少出现8分钟。只有赞助金额超过1.7亿美元的才会出现在广告牌上,看来英利没少花钱。

第三层级叫做主办国支持商,必须为主办国公司,只能在本国使用国际足联标示推广。此次有8家来自巴西本土的企业成为主办国支持商。这一层级的企业没有进场权,但每家也需投入2125万美元以上,8家共计能给FIFA贡献1.7亿美元的收入。

另外,门票和相关纪念品的销售也为国际足联创收锦上添花。本届世界杯门票的最低票价为90美元,最高的决赛门票高达990美元,总值达到3亿美元,会有谁担心票不好卖吗?简直是杞人忧天。本届世界杯场均观众人数超过5.3万人,是近五届世界杯最高的一次,你只管担心太抢手买不到或者黄牛要价太高就行了。

如果巴西世界杯的收入能达到预计的43亿美元,那么,国际足联的盈利将有多少?答案是20亿美元左右。

财往何处散

收入约43亿美元,盈利20亿,剩下20多亿哪去了?

答案很简单,世界上没有空手套白狼的买卖,国际足联不可能只收不出,高收益的背后是高成本运作,大把赚钱的国际足联支出方面也格外大方。

这届世界杯,国际足联估计会支出20亿美元的款项,最大头当属奖金。国际足联将向参赛各国的足协、参赛球员所属的俱乐部以及俱乐部保护项目总共支付5.76亿美元,而在四年前的南非世界杯时,总奖金额是4.2亿美元。

在2010年,世界冠军西班牙拿到了3000万美元的奖金,本届冠军德国队将多拿500万美元奖金。亚军、季军和殿军的奖金数额,分别为2500万美元、220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在1/4决赛出局的四支球队,将得到1400万美元奖金。在1/8决赛出局的球队,将得到900万美元的奖金。在小组赛出局的球队,奖金数额则为800万美元。

这样累计的话,32支参赛球队,将分享总额3.58亿美元的奖金。而除此之外,每支球队还将获得150万美元的备战费,这一数额总计将达到4800万美元。另外FIFA还准备了7000万美元的奖金以发放给俱乐部,以表彰参赛球员所在俱乐部为本次大赛做出的贡献和牺牲。本文开头提到的每人每天2800美元的补助,便来自于此。

球员在国家队集训或备战时遭遇伤病,这是俱乐部最不愿意看到的,好在国际足联舍得砸钱。在巴西世界杯的总奖金中,将有1亿美元被用于“俱乐部保护计划”。从2012年9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内,任何球员在国家队备战和比赛中遭遇重伤的话,国际足联都会向其所在的俱乐部赔钱。

此外,国际足联还在电视转播设施、巴西世界杯组织上花费2.2亿美元的费用。

国际足联预测,此次巴西世界杯他们投入的成本大约在20亿美元左右。根据英国媒体预估,本届世界杯是国际足联历届投入最多也是最赚钱的,收支相抵后,最终国际足联将赚取20亿美元左右的总利润。按照32天赛程来计算,国际足联相当于每天赚4亿元人民币左右。日进斗金,一点都不夸张。

东道主的算盘拨得响

世界杯最大的受益者是国际足联,主办国从申办到场馆建设到赛事组织,忙里忙外,图的是什么?

“无利不起早”。对于主办国来说,这笔账很复杂,有眼前的商业收益,更有长期的红利效应以及国际影响等等。否则,不会有这么多国家对于承办世界杯趋之若鹜了。

去巴西看世界杯需要多少钱?多则几十万,少则六七万,以珠海女球迷崔迅为例,为去巴西看世界杯拿出了7万元的预算。赛事还未过半,她花在机票、球票和住宿上的费用已经接近5万元。

缘何花钱如流水?一个字,贵!贵到球迷直呼伤不起,为了看球简直到了倾家荡产的节奏。

一瓶可口可乐21元,一顿麦当劳120元,一件球衣1500元,贫民窟附近的酒店上千元一晚。银子都流到了谁的腰包里?自然是巴西。巴西将获得航空、酒店、餐饮、旅游等消费收入。

让我们看一下巴西的收支详单――

今年的世界杯,后年的奥运会,巴西政府希望以两次体育盛会为契机,实现国家振兴。本届杯赛是史上是昂贵的世界杯,巴西为此投入了149亿美元,具体账目如下:改善公共交通状况支出65亿美元、12个球场建设投资近35亿美元、安保支出8亿美元

四年前南非世界杯花费不到40亿美元,2006年德国世界杯花费90亿美元。巴西149亿的投入可谓孤注一掷,收益呢?预期收益约为140亿。

对于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仅为0.2%的巴西来说,收不抵支显然会惹来争议。5月初,巴西公交车司机、银行安保人员等发起了大规模罢工活动,巴西的交通和银行运营系统基本瘫痪,直接经济损失约1.14亿美元。

巴西人罢工的主要原因是抗议政府对世界杯的过度支出,比如巨资修建场馆,从而忽略急需改善的教育、医疗设施等。

执政者显然视角不一样。巴西总统罗塞夫推测,世界杯赛事将会使巴西GDP增加0.5个百分点,并带来超过50万的工作岗位。巴西央行对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为2%,这也就意味着世界杯将为全年经济增长贡献四分之一的动力。

巴西的经济学家列举了世界杯可能会给巴西经济带来的利益,如外国游客增加、经济总量增加、机场容量翻倍、中小企业收益、就业增加、税收增加和国际形象提升等。

经济学家应当不会糊弄大家伙儿。对于巴西来说,眼下最能见到“回头钱”的便是旅游。巴西旅游部估计,在世界杯期间将有60万外国游客来到巴西,人均每日支出500美元在酒店、机票、旅游与食品上。巴西因此而获益的总收入预计将达到30亿美元(巴西GDP的0.2%)。另外还有300万巴西本国游客也将带来逾79亿美元的消费。

有个细节足以佐证,巴西球星大、小罗也趁着世界杯经济潮大赚一笔,小罗将里约热内卢的豪宅以每天1.6万美元的价格租给外国游客,大罗把位于黎布朗海滩边上的豪宅以50万欧元的价格租给了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供其世界杯期间居住。这完全是全民淘金的火热场景。

从历年世界杯数据来看,承办国很难获得纯利。2006年,国际足联在德国世界杯期间收益为15.16亿欧元,而德国作为承办国,最终盈利约8000万欧元。2010年,南非世界杯投入53亿美元,收入49亿美元,账面亏空不小。有前车之鉴,巴西当心态淡定,放眼长远。

巴西在世界杯上能否打破惯例,实现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余?可能性不大。不过,主办国的钱也不会仅是打个水漂听个响。巴西政府新建和翻修了12个球场,并对全国多个地方的道路、机场等相关设施进行“升级换代”。这些基建投资,将使巴西不少城市建设焕然一新。

更何况,还有无形的价值,比如通过世界杯树立的国家形象,宣传国内的环境政策,以吸引国外投资和旅游者等等。这些效应在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显现。

顺风车搭载贸易伙伴

巴西世界杯用球“荣耀桑巴”畅销,据说可以卖到1000万个左右,足球上的几个LOGO的信息量值得分析。

三个LOGO依次是国际足联、巴西世界杯、阿迪达斯的标志,代表着三方利益格局。如果人们仔细看,会看到一行小字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寓意再明显不过,一届世界杯盛宴,不会是几家独享,而是见者有份,利益均沾。

不用羡慕东道主,尽管远隔万水千山,中国依然分享世界杯衍生品的消费红利,国内的家电、餐饮、零售业已经创造相当可观的利润,包括。7月15日,国家体彩中心公布称,整个世界杯期间,竞猜足球销量达到123.19亿人民币。

搭车世界杯经济的顺风车,中国企业在巴西也赚钱不少。早在5年前,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全世界都想赚世界杯的钱。哪里少得了最大的贸易伙伴?别看国足一再缺席世界杯,中国制造却保持着全勤,产品遍及巴西市场。

先来看看小物件。除了“荣耀桑巴”,还有杭州协程公司制造的吉祥物“福来哥”,与此同时,观众席上球迷们手中挥舞的各国国旗以及场外小贩兜售的世界杯纪念品基本来自浙江义乌。

来自中国的设备设施为世界杯保驾护航。世界杯期间,接送世界各地球迷前往里约热内卢马拉卡纳球场的地铁,就来自中国北车,这是中国研制的高端轨道车辆首次服务世界杯,也是中国地铁首次进入南美市场。

中国南车研制的首批油电混合新能源公交客车,在库里蒂巴上线运营,有效满足世界杯期间高负荷的运营需求。

比赛场馆里,球迷们随身携带的包裹要接受由同方威视制造的X光机安检,LED显示屏由奥拓电子生产。夜晚提供照明的设备也是中国制造――英利集团提供27套光伏系统,同时设置了很多大型太阳能充电站来服务世界杯。

最后再来看大建筑,在数座世界杯球场的建造工程中,主导施工的是三一重工、徐工等厂家的起重设备。据估算,2013年巴西成为中国汽车起重机的最大出口国,总额达到1.4亿美元。

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胡一帆撰文称:世界杯组织的主要受益者最终可能是中国,其在与巴西世界杯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商品销售和运输环节扮演着重要角色。

看得出,本届世界杯上,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由低端代工升级为高端制造。有媒体进行过不完全统计,此次参与巴西世界杯建设的中国内地企业有31个,在全球面前展示中国企业的新形象。

第7篇:世界杯商业价值范文

每支球队的球衣,是除现场广告牌以外最能露脸的地方。但耐克在这届欧洲杯上显然押错了队伍,它共赞助了5支球队,但在小组赛就淘汰了4支。

赞助商欧洲杯能将品牌传递给多少人

据欧足联估算,本届欧洲杯每场比赛吸引全球1.5亿以上电视观众,决赛将有超过2.5亿电视观众。

在2008年欧洲杯赛前一周,一项针对2000个德国、法国、西班牙和英国球迷的调查说,有41%的球迷列举不出任何一个欧洲杯赞助商。

不同国家球迷对赞助商的认知率差异较大,如果赞助品牌的业务重心在德国、西班牙等认知率较高国家,或许值得一试。

奥运会、世界杯、欧洲杯都是四年一次的赛事,这些赛事的确能吸引全球体育爱好者的注意力。但其较长的时间跨度对赞助商来说也意味着风险,比如赛事举办时间未必与自己主推的产品上市时间相匹配,更难以预料的是全球金融危机这样的整体性风险。

有意做体育营销的中国公司还面临另外一个选择:赞助NBA、中超等每年都有赛季的联赛。企业可以更灵活地制定自己的营销计划。其缺点在于,此类比赛观众都以“忠实球迷”为主,通常也只有部分场次的比赛会在世界范围内直播或者转播,宣传力度远远不及“全民观看”的奥运和世界杯。

当你在欧洲没有业务的时候,或者你在欧洲的业务并没有太大影响的时候,选择昂贵的欧洲杯赞助商身份是一场注定亏本的豪赌。

期望通过赞助欧洲杯来影响中国的观众,是一笔投入大、产出低的买卖。

欧洲杯和世界杯的所有赞助商都属于消费品领域,如果你的企业跟这些不相关,请谨慎。

阿迪达斯投入2500万欧元赞助费之后,能带来几十亿欧元的销售额提升。单就足球这一产品而言,每届欧洲杯、世界杯带来的销售额就超过10亿欧元。

2008年欧洲杯赞助商当年业绩大多表现平平,次年则大半缩水。当然,它们业绩不佳也是因为恰逢全球金融危机。

本届欧洲杯共九个全球赞助商,每个品牌赞助费约3125万美元。

相比奥运会、世界杯,这个赞助价格并不“昂贵”,2010南非世界杯及2012伦敦奥运会的赞助门槛均为8000万美元。

第8篇:世界杯商业价值范文

世界杯作为单项体育赛事,从2010年南非世界杯开始,其吸金能力超越奥运会,达到惊人的87亿美元。这87亿美元主要分为三部分:1.电视转播权销售27亿美元;2.知名企业赞助20亿美元;3.相关产品销售40亿美元。这种商业吸金模式,直接影响到了国际足联(FIFA)的200个会员国,各自国家队的收入来源也基本如此。

中国国家队从2011年8月开始征战世界杯预选赛,按照规划,如能顺利打进2012年6月开始的亚洲区十强赛,并且在2013年6月晋级巴西世界杯32强,相关企业的赞助将从2012年一直持续到2016年下一届十强赛开打之前,时间跨度为4年。各类赞助商的保守赞助费用为每年1.8亿人民币左右,4年总额至少为7.2亿人民币。

除了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对中国队的赞助之外,参加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进行的巴西世界杯,也会得到FIFA的巨额分成。2010年南非世界杯时,FIFA的总奖金为4.2亿美元,冠军奖金为3000万美金,参加小组赛的32支球队(包括进军16强的队伍和小组赛打完就被淘汰回家的16支球队),各自都获得800万美金的出场费。2014年巴西世界杯,FIFA拍出的总奖金为5.6亿美元,冠军奖金为4000万美元,3场小组赛的出场费将至少为900万美元。

FIFA还会给参加巴西世界杯比赛的32支球队各自100万美元的“世界杯备战启动金”。也就是说,只要打进巴西世界杯32强,打完3场小组赛就卷铺盖回家,也会从FIFA至少拿到1000万美元收入。

中国队如能打进十强赛和2014年巴西世界杯,中国足协自己也会奖励球队1500万人民币,约合250万美元。“中国之队”市场推广计划的签约赞助商,至少会拿出500万美元作为中国队的“出线奖”。

然而,由于最终没有出线,中国队因此损失的奖金和各类赞助损失,至少超过了8.2亿人民币。

实际上,中国队自从2001年10月7日在沈阳打进2002年韩日世界杯,从FIFA分得278万美金的出场费之后,至今已经连续三届世界杯预选赛没有晋级亚洲区十强赛,打进世界杯32强更是天方夜谭。2002—2012年,中国队在这10年里损失的商业赞助累计早已超过12亿,到2016年前,损失总计将肯定超过20亿。

“钱”景如此惨淡,是因为中国足协此前对国家队缺乏可操作性的近期和中长期规划,无视国家队发展规律造成的。比如2013年6月被解聘的西班牙籍主帅卡马乔,8月份上任,9月份就率队征战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签约过程离奇,执教风格与中国队相去甚远,导致中国队提前两轮折戟小组赛,无缘亚洲区十强赛。直至2013年6月在合肥1比5惨败给泰国二队,让赞助商的热情降至历史冰点,当真“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9篇:世界杯商业价值范文

客户见证影响力

在本届世界杯中,腾讯网得到了多达48家高端广告主的青睐,覆盖了汽车、通讯、服饰、快消品、医药等多个行业,其中不乏微软、耐克、可口可乐、沃尔沃、中国移动、联想等国内外知名品牌,这充分证明了腾讯网在高端品牌广告客户群中的巨大影响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腾讯网的广告主名单上,有22家企业品牌是以冠名形式投放,这种近50%的企业冠名比例比较罕见。此外,汽车类的企业客户占据了腾讯网广告主总量的30%,这在以往的体育赛事营销中也是很少出现的。

与此同时,在腾讯世界杯平台上,多家高端竞品同台"竞技"随处可见,成为本届世界杯营销的新现象。比如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耐克与阿迪达斯,移动G3与电信3G等,这表明腾讯网已经成为大型体育赛事不可或缺的网络营销平台。

创新赢得更多话语权

腾讯世界杯以腾讯网所具有的强势资源为基础,延续了北京奥运会独创的IM+门户的模式,并有所创新,革新了多项赛事在线报道模式,确立了全直播、秒互动、独家原创、千万级用户互动的互联网门户国际赛事报道"四大标杆",对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用户价值,在聚合用户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而且通过打通腾讯旗下各个产品之间界限,为广告客户提供了更高品质的世界杯营销价值,从而为广告主建起了最为稳健和最具智慧的世界杯品牌营销平台。正因为如此得到了多达48家顶级品牌客户的青睐和认可。腾讯在世界杯期间还大力提升了自身的媒体品牌,不但邀请梅西、卡卡作为腾讯世界杯的代言人,而且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投放形象广告,让腾讯高品质的形象深入人心,也因此,腾讯赢得了微软、耐克等众多国际品牌的青睐。

如果说从北京奥运会到南非世界杯,中国门户网站完成了国际性赛事报道从传统模式探索到今天多项模式的创新,那么腾讯网通过南非世界杯的创新,则超越了Web1.0时代门户的标准,预示着一个Web2.0的新门户时代已经到来。

更多品牌互动体验

对广告主而言,除了媒体品牌形象的考量之外,品牌曝光、消费者与自身品牌之间的有效互动,也是体育在线营销成功的关键。

随着腾讯QQ同时在线人数过亿,腾讯世界杯同样迎来"亿时代"。据腾讯官方公开数据显示,从6月11日截至7月12日清晨5点,腾讯世界杯日均PV4.7亿,日均UV3891万。巴西对阵荷兰的单场比赛竞猜人次超过1.02亿,创下腾讯世界杯单场竞猜的纪录。此外,腾讯网专为网友打造的球迷中心,直接注册用户达到1209万,竞猜的参与人数达到5376万。这一切既为企业带来了大量品牌曝光,也为用户提供更多参与、体验和分享品牌的机会,充分满足了企业品牌深度营销的需求。

"要取得营销成功,必须要有像腾讯一般的得力伙伴。"可口可乐公司资深整合营销总监嘉景荣先生(Andres Kiger)表示,企业品牌要想在网络营销上取得成功,首先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主题,其次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再次要对消费者生活进行深刻的洞察,最后必须要有得力的伙伴。具备了这四个条件的腾讯网,因此成为了广告主在本届世界杯的营销主场。

腾讯网世界杯并没有单纯依靠提高广告曝光幅度来吸引广告主,而是更注重用户深度体验上的创新。可以看到,腾讯世界杯的专题页面干净,在不干扰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获得了最多广告主的认同,充分表现出腾讯网在流量和影响力上的自信。

2010年,腾讯网通过南非世界杯,再次证明了自身的营销价值。在未来,凭借独特的在线平台优势和独家创新的报道模式,腾讯网将为众多品牌提供更多的创新模式,助力广告主的品牌迅速成长。易观国际及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的研究数据显示,世界杯期间腾讯网用户覆盖率达到80%以上,同时在用户美誉度、忠诚度及影响力提升三个关键指标上,腾讯网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通过独家签约梅西和卡卡做世界杯报道代言人,在央视直播时段投放广告,强力提升了腾讯的品牌价值和营销价值。

世界杯营销的三个关键点

腾讯网络媒体产品部助理总经理 刘曜

中国广告主对事件营销的认可度非常高,尤其是经过了08年奥运会和09年的建国60周年大庆,越来越多广告主开始认可这种大事件营销。这也造成了广告资源的相对稀缺,而社会化媒体则为世界杯营销开辟了新的蓝海。

中国的互联网网民,对赞助类广告的态度,比国际的标准要宽容,尤其是当赞助商以垄断性购买独家出现的时候,用户会认为是赞助商向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产品或服务,这个时候用户对品牌的好感度会大幅提升。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