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精选(九篇)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第1篇:辣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辣椒;整枝栽培;技术试验

辣椒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重要蔬菜,也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及出口创汇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贵州瓮安县常年种植商品辣椒6 667 hm2。为了推动我县特色辣椒产业项目的有序发展,推广普及辣椒的先进栽培技术,提高农民的辣椒栽培水平,结合实施贵州省农委下达的2011年省级蔬菜专项资金项目《瓮安县467 hm2辣椒番茄基地和标准园建设》,特进行了辣椒整枝栽培技术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辣椒品种选用湖南兴蔬种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博辣珍珑。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瓮安县猴场镇河滨村三佰佬大坝华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的责任田内进行,采用大区对比试验,不设重复,试验地面积700 m2,土壤为砂壤土,肥力中等,前作茶叶苗圃。大区长25 m,宽14 m,面积350 m2。其中整枝栽培,就是将第一分杈(门椒处)以下的所有侧枝一律及时摘除;不整枝栽培(即传统栽培)作为对照,其他管理相同。

1.3 试验过程

试验均采用营养球育苗移栽,于2012年4月11日播种,5月16日移栽,667 m2施复合肥60 kg作基肥,按1.4 m开厢起垄覆膜栽培,在膜下安装滴灌带,厢面宽0.8 m,沟宽0.6 m,每厢移栽2行,行距65 cm,株距33.3 cm,试验区和对照区各移栽 1 500株,折合667 m2定植2 860株。田间管理技术按一般农事操作进行,7月20日开始采收,10月10日采收完毕。生长期间观察各品种的植株性状,统计小区产量等。

辣椒开始采收期,在整枝区和对照区按照5点取样法分别定5个点,每点定5株,即在整枝区和对照区各定25株,记载每次采果数和质量,待采收结束分别推算平均单株红果数、平均单果质量及理论产量,同时分别记载整枝区和对照区每次实际采果数量,从而得出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从播种期到结果期,整枝区和对照区辣椒生育期基本一致,整枝区和对照区全生育期均为192 d。

2.2 经济性状及产量

从表2可以看出,与对照区植株相比,整枝区植株株径大0.46 cm,株高高11.67 cm,开展度大

30.33 cm,平均单株果数多3个,平均单果质量增加

0.83 g,理论单产增加248.21 kg/667 m2,理论增产率12.38%。整枝区实际产量达2 118.20 kg/667 m2,比对照区(1 896.19 kg/667 m2)实际增产222.01 kg/667 m2,实际增产率达11.71%(表3)。

2.3 经济效益分析

对照区350 m2共收辣椒995.0 kg,折合667 m2产量1 896.19 kg,按2012年市场平均价2.0元/kg计算,折合667 m2产值3 792.38元;整枝区350 m2共收辣椒1 111.5 kg,折合667 m2产量2 118.20 kg,按2012年市场平均价2.0元/kg计算,折合667 m2产值4 236.40元,整枝区比对照区每667 m2增加产值444.02元,整枝区比对照区多投入劳动力200元/667 m2(劳动力4个,按每个劳动力50元计算),实际比对照区每667 m2增加产值244.02元。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辣椒整枝栽培技术可以增强植株抗性,提高果实商品性,增加植株通风透光率,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增加结果数、单果质量和商品果数量,从而提高辣椒产量和质量,增加种植效益,是一项值得推广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经过多年的努力,瓮安辣椒的种植管理及施肥水平高于往年,结合现有的整枝技术,再采用小水池、小水窖配套膜下滴灌,辣椒单株开展度远大于往年,对于提高辣椒产量应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议2013年再适当加大株行距继续进行辣椒整枝栽培技术试验,并扩大面积进行示范。

Effects of Pruning on Growth Period and Economic Yield of Pepper

JIA Chaoying, LI Yuehui, WANG Huaisheng, TENG Jiujie, LUO Jun, DENG Mingjuan

( Weng'an Vegetable and Fruit Station, Guizhou 550400 )

第2篇:辣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现代社会是一个提倡创新与个性化的时代。对于商家或者生产者而言,个性化的服务或者产品常常能得到较好的“眼球经济”。比如在农业生产中,我们把西瓜培育成长方体或者正方体,把黄瓜培育成三角形、心形、五角星形(横切面),或者把一些其他的瓜培育成小娃娃(人参果)等[1~3]。这些产品因具有独特的个性化,往往有很好的卖点,可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迷你观赏蔬菜一般为专用品种,具有株型和果实都为迷你型的特征[4,5]。而将普通植物品种进行迷你盆栽,实现果实大而株型迷你的培育方式却很少。笔者在此介绍大辣椒的迷你盆栽培育方法,即将大的灯笼椒进行盆栽,并通过光照和肥水管理来塑造紧凑的株型,最后使产品具有辣椒大、株型迷你的特点。

1 盆栽的前期准备

用较大的塑料花盆(直径200 mm)进行辣椒的前期培育。每盆装栽培土3 kg左右,要求栽培土质地均匀、无石块、瓦块、土壤肥力中等。在育苗池中统一育苗。

2 大辣椒的前期盆栽管理

辣椒苗株高5 cm左右时,将其移栽到花盆中。当辣椒苗返青后,将移栽后的花盆放置在阳光较强的培育场中进行培育(去掉遮阳网)。前期栽培措施主要包括:合理的肥水与光照管理,满足辣椒基本的营养生长;在辣椒完成基本的营养生长后,促进辣椒向生殖生长转化;在前期培育过程中通过“见干见湿”的方式浇水,一般不追肥。通过上述肥水和光照的管理,对辣椒的株型进行必要的控制,使辣椒的第一分枝位点和开花的位点低。去掉“门椒”花。当“对椒”挂果,并长至小指头大小时才进行下一步操作。因为辣椒刚挂上果时,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掉果。

3 大辣椒的中期盆栽管理

将已经挂果的辣椒盆栽转移到光线稍微较弱的培养场(或者对原培育场适度遮荫)。此时对盆栽辣椒追肥,主要追施速效氮肥,促进辣椒果实生长。转移盆栽一周左右,对辣椒疏果,保留“对椒”2~4个,并再次追肥,促进辣椒生长。

4 大辣椒的后期盆栽管理

当“对椒”已经生长到足够大(一般要求已经达到商品性成熟),此时需要对辣椒整枝,即去掉辣椒上部的枝干,对枝叶进行适度的修剪使其具有较好的株型。从大花盆中取出辣椒植株,对根部进行整理,保留拳头大小根部土壤。然后将带土的植株移栽到用于出售的花盆中,要选用专用的花卉盆栽基质。浇定根水,并喷施杀菌剂以保护移栽后的辣椒植株。之后用遮阳网适度遮荫,以利于辣椒植株存活。移栽后一般2~3天就可以判断是否移栽成功,移栽成活的植株即可用于销售。

采用上述培育方法,笔者为威海市的Coffee Tree咖啡屋等休闲场所培育了少量迷你大辣椒,反响较好,许多消费者觉得这样的盆栽具有创新性,好看也实用。目前该盆栽方式只是一个简单的探索,如果需要进行大量的商品化生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如是否可以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效控制株型,实现高产等。

参考文献

[1] 徐凤珍.模具化方形西瓜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3(3):27.

[2] 鲁庸兴.农民增收要有创新意识[J].农家顾问,2010(3):20.

[3] 赵华.圆西瓜变方的启示[J].发明与创新,2008(8):21.

第3篇:辣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培育无毒壮苗

培育适龄壮苗是辣椒稳产、高产的基础。生产上确定苗龄长短,要根据育苗设施光、温条件,并和栽培方式结合起来。一般情况下,温床育苗、分苗,苗龄大约80天左右;温床育苗、阳畦分苗,苗龄大约90~100天。

种子处理。使用1%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或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可以钝化病毒,再用1%次氯酸钾浸种5~10分钟,可杀死炭疽等多种病菌。将经过消毒的种子,放到55~60℃的水中浸泡并不断搅拌。当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种子,继续浸泡6~8小时,最后捞出。捞出的种子用湿布裹好,在28~30℃的条件下催芽。

催芽期间,每天要用清水淘洗,一般种子露白四五天后,即可进行播种。

播种及苗期管理。播种一般选在晴天的上午进行,每平方米播种20~30克。播种时,要先浇足底水,而后撒播种芽,覆盖细土一厘米,然后盖膜提温。苗床的温度白天维持在25~30℃,晚上则维持在15~18℃,这样,7天左右即可出苗。

辣椒出苗后,应及时撤去地膜,分两次覆细土保墒,每次覆土0.5厘米。为防止幼苗徒长,出苗后应该降温,白天保持在22~24℃,夜间12~14℃,一周后再恢复到正常管理温度。幼苗长到2~3叶时要进行分苗,分苗一般采用双株分苗法,按8乘8厘米双株分苗。

分苗后,分苗床的温度白天保持26~30℃,夜间保持在15~18℃,促进缓苗。为了促进幼苗生长,分苗后,每天可以选喷0.2%硫酸铵、磷酸二铵混尿素,以及1%的葡萄糖2~3次。

辣椒定植

辣椒的安全定植期,为棚内最低气温连续7天稳定在5℃以上,10厘米地温在12℃以上。定植前,每亩施优质圈肥5000~10000千克,复合肥30~50千克,施后整地做畦栽植。大棚辣椒定植规格一般掌握行距50~60厘米,穴距30厘米,亩栽4000~4500穴。栽植的方式有平畦栽植、单垄栽植和高畦双行栽植三种。大棚辣椒定植时宜选用晴天的上午进行,开沟浇水,种植时以辣椒土坨与地表齐平为标准。

大棚辣椒的栽培管理

大棚辣椒的栽培,有早春栽培、秋延迟栽培和越冬栽培三种。他们的种子处理、育苗、定植技术基本一致。不同之处是,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管理栽培措施。

在我国,早春栽培辣椒从华中到东北地区可依次于3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定植,宜选用中早熟品种,如湘研1号、湘研5号、苏椒5号、早丰1号、中椒2号、甜杂1号、海花3号、寿光羊角椒等。

早春栽培辣椒采收前管理。定植后5~7天内不通风,白天温度保持在30℃以上,夜间18~20℃。缓苗后,适当加大通风量,保持白天25~30℃,夜间15~18℃。外界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可昼夜通风。定植前期一般只浇定植水和缓苗水,当门椒长到3厘米时,浇催果水,并顺水施用尿素每亩20千克,以后每隔7~10天浇一次水,忌大水漫灌。定植后3~4天开始中耕,作果后进行培土,培成10~15厘米高的垄以稳固植株。生长势高大的植株应用支架支撑以防止倒伏,或者也可用吊绳代替。开花初期,用20~30PPM的2,4-D点花,或者用40~50PPM的番茄灵喷花。

早春栽培辣椒采收期管理。白天进行通风,尽量不出现30℃以上的高温,夜间维持在20℃左右,最低温度控制在17~18℃。收获初期每6~8天浇一次水,收获盛期每隔2~3天浇一次。盛果期要随水施肥,一般每两次浇水施一次肥,每亩施尿素20千克、复合肥15千克,或者腐熟人粪尿1000千克,化肥要与有机肥交替使用。还要及时抹掉门椒以下的侧枝,结果期要打掉辣椒下面的老叶、病叶,并剪除多余枝条和已经结过果的枝条,除去病果。辣椒生长中后期温度高、光照强,容易患病毒病、日烧病等,可用遮阳网遮阴。结出的门椒也要及时早采,以后等果实长足,果肉变厚,果皮变硬有光泽,果色变深,并在变红之前采收最佳。

辣椒秋延迟栽培的栽培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越冬栽培的栽培期在8月上旬到9月上旬,都正值高温多雨,光照强的季节,要突出做好防病、防雨、防徒长等各项工作。同时,要采用小苗移栽,苗龄在30天以上,生有7~9片真叶后的植株要及时定植。

秋延迟栽培辣椒是在夏至到小暑播种、育苗,小雪前后鲜果上市,结果期可持续到霜降,最迟可到立冬。进行秋延迟栽培的辣椒,宜选用抗病、耐热,后期耐低温的品种,常用的有洛椒4号、苏椒5号、湘研1号、早丰1号、寿光羊角椒等。

秋延迟栽培辣椒采收前管理。定植初期,外界气温尚高,主要以通风降温为主,采取短时间遮阴防止午间高温。缓苗后维持白天温度25~30℃,夜间温度15~18℃。如果定植时没有扣棚,8月下旬应及时扣棚。定植后浇一次缓苗水,缓苗后中耕2~3次,未起垄的,开花前起垄培土,然后浇水。门椒3厘米时,浇催果水,每亩顺水施用尿素20千克,以后每10~15天浇一次水,忌大水漫灌。

秋延迟栽培辣椒采收期管理。9月下旬当夜间温度低于15℃时,要封闭通风口;10月上中旬,棚温低于15℃时,在周围围盖草衫;夜间棚温低于10℃时,要加盖小拱棚,白天敞开、夜间盖,以保证果实的膨大;棚内最低温度在5℃以下,要及时采摘上市。开花期喷洒10~20PPM多效唑2次,间隔15天左右;也可喷100~300PPM的助壮素,调整植株结构,促进开花结果。辣椒追肥以磷钾肥为主,一般随水冲施,每次每亩施用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尿素10千克左右。还需注意一点,钾肥不宜施用过多,以免造成徒长、落花落果,或受到冻害等。对生长势弱的植株,可摘去门椒花蕾,并打去一些分枝。第一次霜冻后,每株作果10个左右为宜。

越冬栽培辣椒主要是供应春节前后市场,一般在白露到秋分播种、育苗,大雪前后定植。这茬辣椒宜选用抗病毒病,前期耐热,后期耐低温,生长势强,持续结果性好的中熟、晚熟品种,比如寿光羊角椒、保加利亚羊角椒、农大40等。

越冬辣椒定植后的管理措施主要是在定植初期,外界气温尚高,可采取短时间遮阴,预防午间高温;10月中旬,温度开始下降,应及时扣好棚膜,当夜间棚温降到15℃以下时,放草衫保温,并逐渐减少通风量,促进辣椒开花和果实膨大。

深冬前,要注意调温壮苗,草衫的揭盖以棚内的温度为依据,越冬辣椒棚温白天保持25~30℃,夜间保持在15~18℃。在门椒坐住后,要进行第一次施肥,每亩施用尿素15千克,磷酸二氢钾10千克,或磷酸二铵15~20千克,施肥后浇一次小水。

深冬期,12月下旬到2月上旬,重点要做好大棚的保温工作。保持白天25~28℃,夜间不低于8~10℃。对椒坐住后,再结合浇水追一次肥,一般亩施磷酸二铵15千克。这期间,要控制浇水,注意通风排湿。

开花时,可用番茄灵40~50PPM,或2,4-D20~30PPM进行保花,叶面可喷施光合微肥、亚硫酸氢钠等,以提高光合产物的形成。2月下旬以后,气温升高,要及时加大通风量,随采收量增加进行追肥,每亩可用复合肥15千克。结合追肥,浇水量也要适当增加,浇水后,还要注意通风排湿和提温。

第4篇:辣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1 品种选择

吐鲁番设施辣椒栽培,应选择早熟、高产、耐低温弱光、抗病性强、长势强的品种[1~3]。目前,适合吐鲁番地区栽培的辣椒品种有王朝猪大肠辣椒、螺丝王、无名大螺丝和甘科10号等。

2 播种育苗

2.1 种子处理

设施辣椒育苗,播前宜用20~25℃的温水浸泡种子6~8 h,再用10%磷酸三钠液浸种20~30 min,洗净后于28~30℃下催芽,每天淘洗1次,略晾后继续催芽,经3~4天,有60%左右种子出芽即可播种。

2.2 播种

采用穴盘育苗,播种前浇足底水,播后覆土1.0~1.5 cm。温度白天保持在25~30℃,夜间15~20℃。早春栽培在1月上中旬晴天上午播种,秋延晚栽培于7月上中旬阴天或晴天下午播种,夏秋季需盖遮阳网。

3 定植

3.1 温室消毒

彻底清理温室内前茬残株、落叶等杂物,在温室内均匀放置烟熏剂并点燃,密闭熏蒸1昼夜,降低病虫基数。

3.2 定植方式

定植前,施足羊粪,以为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并浇足水。然后整平作垄,采用南北走向,行距70 cm,垄底宽40 cm,高10~15 cm。再铺滴灌带,覆盖地膜。选晴天定植,穴距30~35 cm,每穴2株,将苗定植在垄上或垄肩2/3处,及时浇水定植。

4 定植后管理

4.1 水肥管理

辣椒定植后,适当控水促根。门椒坐果并开始膨大时浇水追肥,每1 hm2追施磷酸铵450 kg、硫酸二铵300 kg、硫酸钾150 kg。盛果期保证充足的水肥供应,浇水前打药防病,浇水后注意通风排湿,浇水应注意小水勤浇,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采收后,追施叶面肥。

4.2 植株管理

在定植垄上方拉2道南北向的铁丝。门椒开花前后进行绑蔓。门椒坐果后,及时去掉门椒及以下侧枝。结果后期随时摘除门椒以下萌发的枝条和植株底部的老叶、黄叶、病叶,并疏掉无效枝。当每株坐果10~12个时打顶,必要时清除部分上层小果。辣椒采收后,及时剪除拥挤、细弱、徒长枝条,防止早春发出的大量枝条,造成内部拥挤,改善通风透光环境。

4.3 温度管理

秋延晚辣椒栽培,生长前期应及时通风,防止徒长。进入冬季后注意保温,缓苗期白天温度为24~28℃,夜间15℃左右;定植缓苗结束后,适当降低温度,利于辣椒壮苗;开花结果初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左右,夜间15℃左右。

早春茬栽培,注意保温保湿,温室温度低,会影响辣椒开花结果。辣椒结果期,夜间温度保持在15℃左右,白天温度保持在25℃左右,温度高于28℃时,注意通风。当温室夜间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可不用覆盖棉被。

5 病虫害防治

设施辣椒病害主要有疫病、白粉病、青枯病。辣椒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茶黄螨[4,5]。

5.1 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和抗虫性好的品种。实行轮作倒茬,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清理温室,科学进行肥水管理,创造适宜辣椒生长的环境,培育无病适龄壮苗。控制好温室的温湿度,防止病害发生。同时采用防虫网、遮阳网等设施,防止虫害的发生。

5.2 物理防治

高温消毒,夏、秋季节进行高温闷棚,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种植辣椒期间,用防虫网封闭放风口,以减轻虫害发生。同时也可采用黄板诱杀。

5.3 化学防治

病虫害的发生达到防治指标需要用药时,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制剂防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温室优先采用烟剂、粉尘剂。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不同病害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 黎玉华,颜爱湘,努尔古丽,等.设施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152-154.

[2] 薛道富,郝哲,薛舒尹,等.设施辣椒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4(6):172-173.

[3] 侯运和,刘婷.设施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2(5):263-266.

第5篇:辣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 辣椒 温室种植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148-01

温室辣椒种植是当前辣椒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温室种植比直接种植的成活率高,辣椒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更好。在温室辣椒种植过程中,应该要对栽培技术进行学习和掌握,保证辣椒的产量和质量提升。温室辣椒栽培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辣椒品种的选择以及种子的处理

温室辣椒在栽培过程中,尽量选用牛角椒、羊角椒,圆椒则可以选择辽椒、沈椒、进口品种红罗丹、布兰龙等。这些辣椒都是温室种植的良好品种。选择合适的辣椒种子之后要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并且要结合种子的消毒工作同时进行。一般说来,浸种是将种子浸泡在大约为30°左右的清水中,一直持续5~6 个小时,然后再放入浓度为1%的硫酸铜溶液中进行浸泡,大约浸泡五分钟之后捞出,用清水洗干净之后进行催芽处理,防治出现浸辣椒炭疽病和疮痂病。如果将种子在浸泡在温度为30~35 ℃的清水中持续4个小时左右,然后将种子捞出来放在浓度为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大约30分钟,或者只用浓度为2%氢氧化钠溶液对种子进行浸泡15分钟,可以大大地降低种子病毒的发生率。用55摄氏度的温水进行浸种,并且在浸种过程中进行搅拌,然后用30摄氏度的温水进行浸泡一直持续八个小时左右,可以促进种子发芽,并且实现杀菌的目的。对辣椒进行催芽处理,最合适的温度28~30 ℃,如果温度超过了35 ℃,可以加快种子发芽的速度,但是种子发芽不够整齐,如果温度在25 ℃以下,则会降低种子发芽的速度,导致发芽期延长。在发芽时应该要对种子进行翻动,并且要保证翻动的频率,对种子的包裹不能太严,一般使用通气性比较好的纱布进行包裹即可。

二、定植

在定值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首先在土壤中施底肥,底肥常用的是腐熟农家肥、过磷酸钙,这两种肥料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合,将配合之后的底肥的三分之二施入土中,并且对土壤进行开挖,制作成为宽0.5~0.6m、高垄或宽1m、高15cm 的高床,然后在开沟中施入剩下的底肥。在定值之前的一周,应该要用硫磺对温室的大棚进行烟熏消毒处理,其中的硫磺消毒剂的配置比例应该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配备。温室辣椒的定值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2月中旬至3月上旬之间,每个穴位单株或者双株种植,一般保持辣椒苗的株距为30~40厘米,用温水进行浇,当水渗入土壤中之后进行封处理。对辣椒苗进行定值之后应该要在辣椒叶上喷施一定的磷酸二氢钾,防止出现病虫害。

三、加强田间管理

温室辣椒在种植过程中,一般的育苗期正好是低温和弱光的时间,因此为了提高辣椒的产量,应该要进行必要的保温和增光处理。辣椒苗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从播种后一直到辣椒苗出土之前,温室大棚的温度应该保持在28~30 ℃之间,辣椒苗出土之后,要实现昼夜温差,白天的温度可以保持在28~30 ℃,而夜间的温度则应该要降低到18~20℃之间。在定值之前的7~10天可以保持白天温度为20℃,夜晚温度为12℃,对辣椒苗进行相应的炼苗处理。由于冬春时期,温室或者大棚的光照强度比较弱,光照时间比较短,因此在辣椒栽培过程中应该要对温室或者大棚的透光率和光照时间进行相应的增加,保证辣椒生长过程中的光照需求。在育苗期间,还应该要适当地扩大苗距,便于在日后的生长过程中能够保证幼苗都能够接受到阳光,防止幼苗之间相互遮光。在对辣椒苗进行整枝打杈时要对具有病虫害的枝叶进行深埋处理,一般是深埋到大棚或者温室外面,加强田间管理的效率提升。

四、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也是辣椒种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水分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尽量一次灌水灌足,尽量减少灌水的次数。在播种之前、分苗时期就应该对土壤浇足水,保证在一段时间内能够保持土壤的湿度,利于辣椒的生长。在缓苗之后可以根据土壤的湿润情况再选择进行补水,一般补水时水温要在10℃以上,尽量避免浇水时间过长,最终降低地面的温度。与此同时,在水肥管理过程中,不能过度地控水,防止幼苗不能获得足够的水分。在种植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强土壤的排水,保持土壤的湿度适宜。除了水的管理,肥料的管理也十分重要,辣椒栽培过程中,除了要保证充足的基肥,在辣椒生长过程中还应该要追肥,一般数来,每浇水一次可以追施一次肥,施肥过程中应该要严格控制化肥的用量,切忌由于化肥用量太多导致烧苗。

五、加强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辣椒产量的重要原因,在辣椒种植过程中,一些常见的病虫害现象需要及时治疗,防止对辣椒的生长效率带来影响。在辣椒苗期常出现的一种病害是猝倒病,对于这种病害的防治,一般可以采用用普力克800倍液,或者使用浓度为64%的杀毒矾可湿粉剂500倍液,对辣椒苗进行喷淋或者淋灌操作,可以有效地防治猝倒病的扩散和延续发展。在辣椒的整个生长发育期内都容易出现的病害是辣椒疫病,而且辣椒的茎杆、果实、叶片等都有可能会感染,因此对于这种病害的防治,应该要预防为主,可以采用浓度为25%阿米西达500倍液,或者浓度为80%大生可湿粉剂500倍液进行预防。如果在辣椒种植过程中发现中心病株,则应该要对整个大棚的辣椒进行全面的撒药,防治病害的扩散。

结语

辣椒温室种植是当前辣椒种植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温室辣椒栽培过程中从种子的选择到定苗、种子生长、收获等,都应该要加强管理,比如加强水肥管理、病虫害管理等,为辣椒温室栽培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辣椒的产量。

参考文献

[1]谭耀宇,赵任飞.温室辣椒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02)

第6篇:辣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中国菜豆育种研究进展(2.1)

番茄对盐胁迫的反应及其耐盐性鉴定的研究进展(4.1)

萝卜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进展(4.5)

野生蔬菜的研究现状(4.9)

蔬菜农药残留问题的研究进展(4.13)

结构植物学在茄子单性结实选育上的应用进展(6.1)

昆虫生态学的研究进展(6.4)

昆虫对农药抗性的研究进展(6.7)

浅谈广东省揭阳市主要蔬菜品种资源现状(6.10)

茄子的药用价值及机理研究进展(8.1)

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8.4)

蔬菜抽薹的遗传规律及机理研究(8.7)

蔬菜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和积累研究进展(10.1)

莼菜资源利用研究综述及展望(10.7)

萝卜的研究价值及开发应用前景(10.11)

富硒蔬菜的研究现状(10.14)

芸薹属作物抽薹开花调控途径的研究进展(12.1)

嫁接对甜瓜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12.4)

奉化芋艿生产研究进展(12.8)

分子标记在我国黄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14.1)

蕨菜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前景(14.6)

印度尼西亚食用魔芋资源分布及产业发展(14.9)

我国茭白鞘叶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16.16)

荸荠皮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16.21)

ISSR标记在芋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16.23)

我国甜瓜白粉病研究进展及生理小种的初步鉴定(18.1)

种子纯度研究现状与发展(18.6)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进展(20.1)

南瓜实蝇特性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20.7)

高垄覆膜滴灌栽培技术研究概述(22.1)

嫁接对西瓜抗性和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24.1)

育种研究

12个黄瓜杂交组合比较试验(2.6)

少籽西瓜荆杂18的选育(2.9)

球茎甘蓝小孢子培养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2.11)

早熟网纹甜瓜留种节位研究(2.14)

辣椒新品种长辣1号的选育(2.16)

白水生姜组培脱毒及离体快繁体系建立研究(4.17)

小白菜和菜薹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的分子鉴定(4.21)

南瓜杂交制种大棚立体栽培密度及留瓜方式试验(4.25)

茄子新品种红妃的选育(4.27)

高原夏季青花菜品种引进筛选试验(4.31)

早熟白皮绿肉甜瓜品种银蜜的选育(6.12)

早熟抗病苦瓜新品种潭白一号的选育(6.15)

草莓叶柄再生不定芽的研究(6.17)

二倍体与四倍体宝塔菜的可溶性蛋白质凝胶电泳分析(6.20)

PEG对胡萝卜花粉离体培养的影响(6.22)

温室专用迷你黄瓜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6.25)

温室专用迷你黄瓜若干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8.11)

几个大白菜亲本性状遗传力的试验研究(8.14)

萝卜与大头菜属间杂种胚的离体培养(8.18)

茉莉花愈伤组织诱导及悬浮细胞培养(8.21)

马铃薯块茎组织特异性启动子GBSS的克隆及序列分析(8.25)

无籽西瓜新品种健旺台新一号的选育(10.18)

白萝卜新品种雪玉2号选育(10.21)

白蓝4种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再生能力的效应(10.23)

甘薯主要数量性状的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10.25)

不同国家菜豆核DNA ITS序列分析(10.28)

苦瓜强雌系屿强-2的选育及利用(12.12)

早熟苦瓜新品种翠中翠的选育(12.14)

早熟辣椒新品种扬椒2号的选育(12.16)

乌塌菜VC、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异和聚类分析(12.18)

不同榨菜(茎瘤芥)雄性不育资源的育性鉴定(12.21)

NaCl溶液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性研究(14.14)

辣椒基因组DNA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14.17)

渗透压对马铃薯种质试管保存的影响效应(14.20)

线椒新品种黔椒8号的选育(14.24)

线椒新品种黔椒5号的选育(14.26)

子莲种子离子注入诱变效应的初步观察(16.40)

30份莲种质资源的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16.42)

北疆高寒地区水生蔬菜、水生花卉的引种试验(16.46)

子莲第三次航天搭载优良变异单株的选育(16.49)

芡实花部形态和开花习性研究(16.53)

早中熟芋新品种鄂芋1号的选育(16.55)

滇东地区水生蔬菜资源在金华的适应性调查(16.57)

优质抗病网纹甜瓜新品种红珍珠的选育(18.11)

韭菜引种试验的灰色关联度分析(18.13)

佳美苦瓜纯度的SRAP鉴定(18.16)

花椰菜新品种浙801杂交种纯度的SSR鉴定(18.18)

大蒜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研究(20.13)

优质早熟西瓜新品种苏蜜6号的选育(20.16)

中晚熟黑皮冬瓜黑杂1号的选育(20.18)

大白菜新品种金秋90的选育(20.20)

灰色关联分析在耐热甘蓝品质育种中的应用(22.5)

牛心甘蓝新品种探春的选育(22.9)

西瓜F2群体大小及选择技术研究(22.11)

茄子新品种淄茄一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要点(22.14)

草石蚕茎尖脱毒培养及良种繁育体系(22.16)

单茬茴香新品种德丰的选育(22.21)

新型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w-9605A的鉴定及利用研究(24.5)

高辣椒素含量航天辣椒桂航一号的选育(24.8)

辣椒不育系制种与可育系制种相关性状的比较研究(24.10)

栽培与生理

不同采摘期对黄秋葵果实性状和品质的影响(2.18)

不同嫁接方法对西瓜嫁接工效、嫁接苗生长和果实品质的

影响(2.21)

不同南瓜砧木嫁接对海南哈密瓜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

影响(2.24)

拌种对中早熟马铃薯LK99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的影响(2.27)

镉胁迫下硫元素与肥料交互作用对镉在茭白各器官中积累的影响(2.31)

春季青梗小白菜品种比较试验(2.34)

外源Ca2+对盐胁迫下甜瓜叶片气孔开度的调节(2.36)

汉中地区早薹蒜品种比较试验(2.40)

春季设施豇豆品种比较试验(2.42)

甘肃张掖露地春花菜品种比较试验(2.45)

岷江上游地区春萝卜品种比较试验(2.47)

塑料大棚山药珠芽快繁种薯密度研究(2.50)

黄瓜叶柄横切结构的数量特性研究(4.33)

不同种类地膜覆盖对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4.36)

不同栽培方式及种植密度对辣椒产量的影响(4.39)

不同灌水次数对温室黄瓜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4.43)

南宁市大棚早春越夏种植水果黄瓜的小气候评价与调控(4.47)

防虫网室内蔬菜种子出苗率试验初报(4.51)

高架栽培槽栽培草莓效果研究(6.28)

茎瘤芥保鲜技术的研究(6.32)

加拿大蓬水提液对甜白菜和油菜幼苗化感作用(6.35)

南通地区设施专用型辣椒品种比较试验(6.38)

番茄/马铃薯嫁接对番茄生长和果实形状的影响(6.41)

低温弱光对西葫芦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6.44)

不同株距处理对辣椒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6.47)

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番茄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6.49)

不同种植密度对华甜玉3号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8.28)

小黄瓜不同基质及不同规格穴盘育苗试验(8.31)

外界因素处理对吊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8.34)

多效唑和矮壮素对冀张薯8号产量的影响(8.37)

防落素在保护地甜瓜栽培上的应用试验(8.40)

南通地区番茄品种比较试验(8.42)

不同颜色樱桃番茄矿物元素分析(8.44)

贵州地区干椒品种对比试验(8.47)

冬种北运豇豆新品种比较试验(8.50)

西宁设施温棚黄瓜品种筛选试验(8.52)

辣椒新品种濮椒一号配套栽培技术研究(10.31)

SA处理对黑果龙葵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10.34)

不同化学试剂处理对茄子陈种子发芽力的影响(10.36)

青霉素处理对陈豌豆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10.40)

辽沈Ⅲ型温室青椒生长情况的时空差异性分析(10.43)

番茄树型栽培营养及植株调控试验(10.47)

河西走廊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辣椒品比试验(12.24)

南通地区甜椒品种比较试验(12.26)

不同浸种方式对辣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12.29)

人工老化和PEG渗调修复对黄瓜种子浸泡液电导率及种子萌发的影响(12.31)

青霉素对老化雪里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12.34)

不同规格穴盘育苗对大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12.38)

不同育苗方式对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12.40)

甘肃河西走廊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辣椒不同播期对其产量的影响(12.43)

浙江冬季大棚不同覆盖方式保温效果研究(12.46)

大葱新品种引种筛选和适应性试验(14.28)

响水县浅水藕品比试验(14.31)

秋茬青梗小白菜品种(系)比较试验(14.33)

直播和育苗移栽对豇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14.35)

不同种植模式对旱区马铃薯产量的影响(14.38)

温室栽培对茭白生长与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16.27)

雄茭、灰茭、正常茭形态指标及光合特性研究(16.31)

种藕质量对子莲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16.34)

60Co-γ辐射对茭白叶片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影响(16.36)

浅水苏芡露地高产栽培技术(16.101)

芡实新品系苏芡杂2号品种特性比较试验(16.103)

川东地区浅水藕栽培关键技术(16.107)

洪湖莲藕高效栽培模式三例(16.109)

双季茭―长豇豆高效水旱轮作栽培模式(16.110)

双季田藕春藕“六改”栽培技术(16.112)

红芽芋―蕹菜高产栽培技术(16.114)

对应城市一菜用睡莲种植户的调查(16.116)

荸荠新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16.117)

设施蔬菜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初探(16.119)

浙北茭区双季茭白新品种龙茭2号栽培新技术(16.122)

汉川市水生蔬菜高效种植模式分析(16.124)

楚魔花1号魔芋区域性试验研究(18.20)

海南省中小果型无籽西瓜品种比较试验(18.24)

安徽湖阳芡实梗高产高效种植技术(18.28)

南通地区大棚A级绿色食品西瓜栽培技术(18.29)

涪陵早市青菜头(鲜榨菜)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18.32)

甜玉米规范化穴盘基质育苗技术(18.34)

南京地区早熟西瓜工厂化嫁接育苗技术集成(18.36)

超甜玉米金湘甜5号高效栽培技术(18.39)

银川平原地区春种胡萝卜套种秋番茄复种花椰菜栽培技术(18.41)

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栽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18.44)

辣椒化感作用优势组分评价及GC-MS鉴定(18.46)

长豇豆荚果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18.49)

武汉地区GP-C825型农用单栋钢架大棚的建造要点(20.22)

沛县大棚西瓜三膜覆盖嫁接栽培技术(20.24)

青花菜―慈姑/荸荠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20.26)

塑料大棚杂交辣椒制种栽培技术规程(20.28)

辣椒漂浮育苗技术的研究及应用(20.31)

春季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20.34)

春播甜玉米品种比较试验(20.37)

不同水培方式对草莓结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20.39)

不同整枝方式对管棚越夏栽培番茄生长的影响(20.43)

江苏沿海地区黑番茄品种比较试验(20.47)

聚乙二醇和甲基托布津对菠菜陈种子发芽及田间成苗的影响(20.50)

天津地区设施中果型番茄春茬比较试验(22.23)

贵州高产优质干椒新品种筛选试验(22.25)

华南地区中晚熟菜心冬季品种比较试验(22.28)

贵阳夏秋延晚黄瓜品种比较试验(22.30)

浙南地区高山大棚茄子引种比较试验(22.32)

南京地区草莓保护地栽培品种比较试验(22.34)

茎节数、株距和覆土深度对蕺菜茎段发芽的影响(22.36)

高温胁迫对菜心农艺性状的影响(22.39)

不同贮藏处理对辣椒种子发芽的影响(22.44)

大蒜各器官的生长发育与二次生长的相关性探讨(22.47)

高寒地区露地娃娃菜栽培技术(22.49)

早春厚皮甜瓜优质无公害保护地实用栽培技术(22.51)

特早红扁豆大棚特早熟高效栽培技术(22.53)

沿海地区双大棚内保温西瓜春提早栽培技术(22.54)

贵阳低海拔山区次早熟西葫芦―延晚熟番茄―冬季白菜薹周年高效生态栽培模式(22.57)

苏椒5号(博士王)辣椒采收分级包装技术规程(22.59)

山东聊城灵芝山药高产栽培技术(22.60)

贵州露地草莓栽培品种比较试验(24.12)

白子菜不同器官营养与药用成分的测定与分析(24.14)

不同采收期及后熟处理对辣椒种子质量的影响(24.18)

攀枝花地区菜豆品系播期密度综合试验(24.20)

高山栽培密度对晓丰甘蓝产量及效益的影响(24.23)

不同低温处理对甜瓜幼苗生长和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24.25)

不同防虫网覆盖对网室小气候及青菜生产的影响(24.30)

不同嫁接方法对甜瓜枯萎病抗性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24.33)

高寒地区温室791韭菜高产栽培技术(24.38)

淮安樱桃番茄粉娘采收分级包装技术规程(24.40)

黄淮地区小果型西瓜日光温室立体栽培技术(24.41)

西北地区冬春黄瓜嫁接苗工厂化生产技术(24.43)

草莓套夹种春、秋玉米高效栽培模式(24.44)

成都市折耳根高产栽培技术(24.46)

土壤肥料

有机态硼肥对小白菜幼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2.52)

高寒地区不同施肥量和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2.55)

几种有机废弃物组合基质对黄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2.59)

锰肥对苋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4.53)

两种食用菌菌丝体对铁元素富集能力分析(4.57)

硫对大蒜生长发育及根系活力的影响(4.60)

锌、硼对大白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4.63)

大中微量元素配施对陇薯5号养分吸收及品质的影响(6.52)

发酵猪粪对设施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6.57)

不同施肥量对早春甜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6.60)

生姜施用生物钾肥增产效应初探(6.62)

不同形态氮肥对辣椒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研究(8.55)

亚硒酸钠叶面喷施对蒜黄生长与品质的影响(8.58)

不同施肥水平对宏大1号冬瓜经济性状的影响(8.61)

氮肥用量对大棚莴苣产量及产值的影响(8.63)

定植密度与复合肥互作对辣椒产量的影响(8.66)

氰胺化钙处理甜瓜连作地土壤试验(10.51)

叶面喷施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对不同氮水平小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10.53)

叶面追肥对兰州百合植株生长及鳞茎产量的影响(10.59)

硫酸钾复合肥对淮安大棚辣椒产量的影响(12.49)

日光温室有机土壤栽培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2.51)

3年生芦笋日光温室秋冬茬有机土和普通土栽培产量对比试验(12.54)

播前不同肥料基施对中早熟马铃薯LK99 氮素吸收规律的影响(12.57)

控释肥料对中蔬4号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2.60)

不同配方基质在辣椒漂浮育苗中的应用效果(12.64)

水葫芦沼渣对茄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4.41)

氮密互作对夏玉米产量性状及氮素利用的影响(14.44)

菜用春大豆新品种辽鲜1号施氮量和种植密度试验(14.48)

东河早藕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试验(16.90)

氮磷钾肥对莲藕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6.92)

藜蒿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效应试验示范(16.96)

硒处理对樱桃番茄果实发育的影响(18.52)

大蒜配方施肥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18.54)

不同基质配比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18.58)

上海市奉贤区设施菜地土壤理化性状分析(20.53)

黄州区莴笋“3414”肥效试验(20.56)

水溶性肥料在黄瓜育苗中的应用效果(20.60)

浙江山地和平原地区松花菜栽培施肥关键技术(20.64)

油葵芽苗菜循环式栽培技术研究(22.62)

滨州大棚蔬菜需肥水平及供肥状况的调查研究(22.64)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上的应用(24.48)

三亚地区农业土壤pH值测定方法初探(24.50)

不同粒径砂砾石覆盖对砂田西瓜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24.52)

植保研究

海南岛甜瓜镰刀菌果腐病药剂防治研究(2.63)

蔬菜中残留农药消减方法研究(2.66)

温室辣椒白粉病的药剂防治研究(2.69)

4种果蔬种子带菌的种类及其抗药性(4.65)

植物诱剂黄板诱杀小菜蛾的试验对比试验(4.69)

防虫网覆盖条件下豇豆病害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4.71)

温度对甘薯麦蛾发育历期和幼虫取食量的影响(4.75)

花椰菜病害数值诊断法的研究(6.64)

柳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及其对策(6.67)

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在田间蔬菜上的降解试验(8.69)

农药使用风险案例调查与降低农药使用风险的社区培训课程开发探讨(8.72)

武汉蔡甸区烟粉虱寄主植物调查(8.75)

氯虫苯甲酰胺对豇豆豆野螟的防效试验(10.62)

大白菜霜霉病药剂防治试验(12.68)

海门市蔬菜病虫害测报现状及思考(14.50)

防虫网覆盖栽培对豇豆采后品质的影响(14.52)

不同杀菌剂对莲藕腐败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效果(16.60)

不同覆水深度对莲藕腐败病菌越冬种群动态的影响(16.64)

莲藕贮藏期主要致病真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相关酶酶学特性研究(16.68)

菰黑粉菌对60Co-γ辐射的抗性研究(16.72)

荸荠秆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16.75)

湖北及山东地区栽培芋病毒病的田间调查及其病原的分子检测(16.79)

茭白黑粉菌脉冲电泳分析方法(16.82)

长绿飞虱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16.85)

菱角金花虫各虫态的形态学观察(16.87)

6种药剂防治美洲斑潜蝇药效的评价(18.64)

广西茄子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一)(18.67)

保护地西瓜蔓枯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 (18.71) 鲜食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绿色防控技术(18.72)

西昌市洋葱葱蓟马的为害特点与防治技术(20.66)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药剂防治(20.67)

广西茄子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二) (20.69) 美洲斑潜蝇田间药剂筛选试验(20.72)

20%寡聚酸碘对辣椒病毒病的药效试验(22.67)

成蒜早2号和温江红七星大蒜的叶枯病田间病情发展规律研究(22.69)

生物覆盖对大蒜田间的生态效应(22.71)

植物源杀菌剂丁子香酚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24.55)

毕节名优辣椒病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治(24.57)

枯草芽孢杆菌M6和木霉10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24.62)

河南经济作物根结线虫病的为害调查与种类鉴定(24.65)

青海省互助县蔬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24.68)

产业经济

温州地区蔬菜生产效益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71)

晋宁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2.75)

曲靖市麒麟区大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6.71)

东西湖柏泉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6.74)

柳州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6.76)

以规模化、企业化、品牌化的形式发展商品蔬菜(10.65)

郧县甘薯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10.67)

金坛市水芹标准化生产的现状和对策(14.55)

青海高原马铃薯特色产业现状及发展措施(14.57)

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14.60)

菜价暴跌深层次分析与对策研究(14.64)

黔南州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14.66)

洪湖市水生蔬菜产业资源优势与发展对策(16.1)

运用现代农业思路 推进水生蔬菜产业化水平(16.3)

蔡甸区水生蔬菜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16.6)

湖南的湘莲生产及加工概况(16.8)

武汉市莲藕种苗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措施(16.10)

山东芋头生产和加工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16.11)

北京地区水生蔬菜生产现状调研报告(16.14)

藜蒿文化历史与蔡甸藜蒿产业化发展现状(16.15)

乐都县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18.76)

铜山区蔬菜设施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20.74)

武汉有机蔬菜发展现状分析(22.74)

建立保障蔬菜供应价格稳定的长效机制(24.70)

保鲜与加工

建莲的营养保健功能及系列产品的开发利用(16.126)

两类不同质地莲藕烹煮过程中的差异研究(16.128)

第7篇:辣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 无公害辣椒;高山栽培;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 

 

永嘉县地处浙南山区,利用高海拔山区夏、秋季气候自然冷凉的资源优势生产高山无公害蔬菜,至2007年全县高山蔬菜栽培面积达900hm2,其中辣椒300hm2。因其产品上市期为夏秋蔬菜供应淡季,此时市场货缺、价高、效益好,是发展山区经济,致富山区农民的有效之路。据不完全统计,高山辣椒产量一般为24.75t/hm2,高的达41.25t/hm2,产值逾4.5万元/hm2,较种植水稻可提高经济效益4倍。现将无公害高山辣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 

 

选用生长势强、耐热、抗病、适应性强、果实商品性好、耐贮运、优质高产的品种。目前,永嘉县选用的品种有都椒1号、东方神剑1号、杭椒1号、海丰7号、海丰8号、采丰1号等。 

 

2 播种育苗 

 

应推广应用营养土块、塑料营养钵及穴盘育苗的方法,确保苗齐、全、壮。高山辣椒上市期主要在7~10月。根据永嘉高山地区9月下旬后气温下降快的气候特点,播种期宜安排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选择避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2~3年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制作成深沟高畦。大田辣椒需种子量300~450g/hm2。采用温汤浸种法,操作方便,杀菌效果好。先把种子放在太阳下晒1~2d,再把种子放入55~60℃的热水中,不断搅拌,保持恒温15min,然后让水温自然冷却到25℃左右再浸种6~8h。苗床浇足底水(水透至土面以下8~10cm为度),按每1m2种子6~8g的用量,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上,覆盖1cm左右厚的焦泥灰,随即覆盖稻草和地膜,架起小拱棚或中棚保湿、保温,以促快速出苗。当70%的苗出土后要及时揭去稻草和地膜,让苗见光,防止徒长。当辣椒苗长到2叶1心时,选择晴天分苗到营养钵中。辣椒幼苗出土后,要视天气情况,在塑料小拱棚畦两头或畦中间卷膜通风与降温,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15~20℃。在分苗前2~3d要增强通风时间降温炼苗。在分苗后要闷棚5~6d,提高温度,促进早缓苗。在缓苗后,白天要增强通风,降低苗床内温度与湿度,防止高温伤苗,在下雨天,要进行小拱棚薄膜覆盖,防止雨淋与寒害。在定植前7d开始,要逐渐降温炼苗,并在定植前2~3d,晚上可不进行塑料小拱棚覆盖。肥水管理要注意不宜勤浇水,防止苗床内土壤水分过多,引发病害,当营养钵或苗床表土见白时,才可浇水。当秧苗缺肥时,可结合浇水,追施复合肥或腐熟的稀人粪尿或喷施叶面肥等。 

3 定植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保肥保水力好,排水良好,2~3年未种过茄科作物,海拔高度在600~800m的旱地或水田。因辣椒生长期长,根系发达,需肥量大,要求施足基肥。施农家有机肥37.5~45.0t/hm2,复合肥和钙镁磷肥各450~600kg/hm2,石灰1 050~2 250kg/hm2。有机肥需在畦中间开沟深施,化肥和石灰撒施于畦面,再与土拌匀。再做成1.4~1.5m宽(含沟)的种植畦,沟深在20~30cm。定植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起苗前3~5d,辣椒苗宜喷1次药,施1次肥,选择晴天做到带肥、带药、带土块移植。移植后随即浇施稀薄粪尿水或0.1%~0.2%的尿素水。每畦种2行,株距35cm,栽苗3.9万株/hm2左右。 

 

4 田间管理 

 

定植后10~15d,选择晴天进行第1次较深中耕除草和培土,在植株搭架前,进行第2次浅中耕除草。植株搭架的同时,用青草覆盖畦面。铺草覆盖畦面,具有降低地温、保水保肥和保持土壤疏松、防止草害的作用。选择晴天及时剪除门椒以下的各叶节侧技,每株辣椒用长50cm左右的小竹竿或小木棍,以“∞”型把植株主干绑在支架上。定植后至第1个果膨大时,结合中耕追肥2~3次,每次施20%~30%腐熟人粪尿12~15t/hm2或复合肥150~180 kg/hm2。结果期每隔10~15d追肥1次,施复合肥150~225 kg/hm2;同时,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加0.2%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保墒是水分管理重要内容,除了畦面铺草外,可在田边地头挖掘坑穴,干旱时可及时浇水,但雨后要及时排水。

5 病虫害防治 

 

辣椒病虫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青枯病、疫病、小地老虎、蚜虫、棉铃虫、红蜘蛛等。需要多观察,做到早防,定期定量用药,做好无病预防。 

 

6 及时采收 

 

门椒适当提早采摘。每次采收间隔1~2d,采收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采摘后进行分级包装,选用耐运输包装盒,尽早运出。 

 

参考文献 

[1] 赵洪彦.大棚无公害辣椒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3):32. 

[2] 李中禄.秋冬茬辣椒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7(12):21,65. 

第8篇:辣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

辣椒在不同生育时期要求的温度不同。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 ℃,最高温度35 ℃,适温范围20~30 ℃。辣椒在变温条件下发芽更好。苗期白天最高温度27~28 ℃,夜间18~20 ℃比较合适。超过30 ℃或低于15 ℃时,对茎叶生长和花芽分化都不利。

水分

在气温和基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基质含水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55%时座果率可高达90%以上。辣椒在茄果类蔬菜中是比较耐旱的。一般大型果品种需水量较大,小型果品种需水量小。在幼苗期需水量少,保持基质湿润即可。从初花期开始,植株生长量增加,需水量随之增多,特别在果实膨大期开始,需要充足的水分,基质的相对湿度需保持在75%~80%。反之如水分不足有碍于果实膨大和植株生长发育,引起落花落果和畸型果增多。

光照

辣椒是中日性植物,对光周期要求不严格,光照时间长短对花芽分化和开花没有明显影响,短日照更能促进花芽的分化与发育。日照过强易引起日烧病,光合作用的饱和点为30000 Lx,光补偿点为1500 Lx,光照不足,会造成幼苗节间伸长,植株生长不良,落花落果严重。

品种与茬口的选择

品种选择

选用早熟、抗病、丰产、耐寒性和耐热性较强的品种,适宜栽培的品种有陇椒2号、3号、5号等。

陇椒2号 该品种为早熟品种,植株长势强,株高90cm左右,果实长牛角形,绿色,果长26~35 cm,耐弱光、抗逆性强、抗病性好,平均单果重37 g,单株结果数30 个以上,每667 m2产量4000 kg以上,适宜北方保护地栽培。

陇椒3号 早熟一代杂种,熟性比陇椒2号早7~10 天,生长势中等,果实羊角形,绿色,果长24 cm左右,果肩宽2.5 cm,平均单果重35 g,果面皱,果实商品性好,品质优。一般667 m2产3500~4000 kg 左右,抗病性强,经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苗期人工抗疫病鉴定及日光温室田间表现,陇椒3号对疫病的抗性较陇椒2号强。适宜西北地区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陇椒5号 早熟,生长势强,果实羊角形,果面有皱折,果长28 cm,单果重30~45 g,果色绿,味辣,果实商品性好,品质优良,抗病毒病,耐疫病,一般667 m2产4000~4500 kg。抗病毒病,耐疫病。保护地和露地均可栽培。

茬口选择

温室辣椒栽培一般选用一大茬和早春茬两种栽培模式。

一大茬 7月上旬播种育苗,8月下旬或9月上旬定植,11月中下旬上市,来年6月下旬拉秧。

早春茬 1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元月下旬定植,3月中下旬上市,7月上旬拉秧。

定植前准备工作

栽培基质配制

栽培基质以食用菌生产的废料、粉碎的玉米秆、麦衣、葵花秆及鸡粪、牛粪等有机物充分发酵腐熟后与过筛炉渣按7:3比例混配,一座50 m长的温室,需发酵好的玉米秆14 m3,菇渣6 m3,鸡粪2 m3、牛粪各6 m3,过筛炉渣12 m3,混合均匀即可装料组织生产。

栽培槽的建立

在地面开“U”型槽,就地取材,用挖出的块石砌槽边,槽内径60 cm,槽深30~35 cm,槽长7~8 m,槽间走道宽80 cm,走道60 cm,栽培槽底部填3~5 cm厚的瓜子石,上铺一层编织袋,填充25~27 cm深的栽培料。

供水系统建造

在温室内一侧建造一个半地下式蓄水池,上面盖上木板和塑料薄膜,保持水温与室内温度一致,然后安装滴灌设施,把准备好的滴管软管放在基质槽的中间,注意滴灌孔朝上,每个栽培槽铺设2 根滴灌带,滴灌带距两边砖各10~15 cm,靠近作物根部。

栽培技术

穴盘无土育苗

种子消毒

将种子放入55~60 ℃的温水中搅拌至水温降至30 ℃后,再用3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 min或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30 min,然后冲洗干净后浸泡4~6 h,取出后在28~32 ℃下催芽,待50%种子露白时播种。

基质消毒

用50%多菌灵500倍液均匀喷洒基质后堆闷两小时,然后装入72孔穴盘。

播种及苗期管理

将种子点播在穴盘内每穴2~3 粒,上盖1 cm厚的基质,然后浇透水,放入28~30 ℃环境条件下育苗,浇水要保持基质见干见湿为宜,出苗后每穴留两株苗,每隔15~20 天喷洒一次叶面肥,待苗龄达到4~5 片真叶(45~50 天),株高10~15 cm时定植。

定植

基质温度达到12 ℃以上时进行定植,每个栽培槽定植两行,“丁”字型定植,同行株距30~35 cm,单株定植。

定植后管理

根据辣椒喜温、喜水、喜肥及高温易得病,低温易落果,水涝易死秧,肥多易烧根的特点,在整个生长期内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定植后至采收前以促根促秧为主,开始采收至盛果期以促秧攻果为主,后期加强肥水管理夺取高产。

温度、光照管理

采收前室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 ℃,采收期内白天22~27 ℃,夜间保持14 ℃以上,夜间最低温度可降到12 ℃,不宜低于10 ℃。深冬季节应经常擦洗棚膜,坚持早拉晚放草苫,尽量延长光照时间。

水肥管理

浇水量必须根据气候变化和植株大小进行调整,一般定植后3~5 天开始浇水,在早晨9:00~10:00进行,根据基质湿度和植株长势每次浇水30 min左右,高温季节在下午14:00以后补浇一次,阴天停止浇水或少浇。

追肥配比为有机生态专用肥100 kg+尿素25 kg+硫酸钾复合肥10 kg+微肥1.5 kg,定植后20 天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此后每隔10 天追肥一次,将肥料均匀的埋施在离根5 cm以外的基质内,每株10 g,结果后7~10 天追肥一次,最大量20 g。

通风排湿

当室内温度达到22 ℃以上时进行通风,一是可以降低温室内相对湿度,降低病害的发生;二是可以增加温室内CO2浓度,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植株调整

辣椒整枝一般采用双杆或三杆整枝,株高达到50 cm左右时进行吊秧,每株保持4 个生长枝结果。

效益分析

生产成本

在我区非耕地日光温室条件下,每667 m2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需一次性增加设施建造投入约25000 元,增加生产性投入约5360 元,年均新增设施成本1036 元。但和土壤栽培相比较,在非耕地发展设施蔬菜,不占耕地,每增加667 m2非耕地,就相当于增加667 m2蔬菜的收入约20000 元,加之有机生态型栽培条件下减少了农药、肥料和水电开支,节约经常性生产成本631 元,故有机无土栽培年总成本比土壤栽培降低19595 元/667m2。

生产效益

在非耕地上采用有机无土栽培技术,日光温室辣椒667 m2产量比土壤栽培平均增加820 kg,增幅达16.7%,年均每667 m2产值增加2840 元,平均增收幅度达13.4%。

生态效益

非耕地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可对生产过程实施有效监控,并通过推广有机生态无土栽培、节水滴灌应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使用等技术,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废旧资源再生利用,实现生态良性循环,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9篇:辣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温室;辣椒;栽培技术

辣椒是人们经常食用的蔬菜之一,栽培历史悠久,而且温室辣椒生产因效益高、销路好,日益受到农户的重视。现将温室辣椒的主要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选择温室抗病高产品种,现在最受欢迎的特大牛角椒有荷兰瑞克斯旺品种37-74,果型正,产量高,其他品种如火炬也比较好;甜椒品种以沈椒4号较受欢迎,品质好,产量高。

2育苗

2.1播种量和播期

辣椒播种量为1 800~2 250g/hm2。温室一般1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80~90d,育苗期可一直到花蕾较大但未开花时为止。

2.2浸种催芽

先用清水浸种2h,之后置于55℃温水中浸种不断搅动15min,水温降至30℃时去除坏籽瘪籽,之后用清水洗种3~4次,搓去种皮黏液,去辣味,掺上细沙催芽,初期催芽温度25~30℃,当少部分种子发小芽时,将催芽温度降至20~25℃蹲芽,5~6d完成催芽[1]。

2.3温室营养钵育苗

将腐熟农家肥与土壤按1∶5比例混匀,装钵,用温水育苗青稀释液打透营养钵,穴播,盖薄膜,设小拱棚,出苗后撤薄膜,白天撤小拱棚,5d后晚上撤小拱棚,不旱不浇水,苗期注意防病防虫。

3定植

3.1定植准备

施好底肥,将腐熟农家肥75~120t/hm2、过磷酸钙750 kg/hm2混匀,2/3翻耕入土,作宽0.5~0.6m、高垄或宽1m、高15cm的高床,再开沟施入剩余部分,加磷酸二铵450kg/hm2、硫酸钾300kg/hm2、饼肥1 500kg/hm2。在定植前1周进行硫磺熏棚消毒,100m2用硫磺粉150g、锯末0.5kg、敌百虫0.5kg,分放于棚内数处,点燃熏棚,灭虫灭菌。定植前7~10d,白天放风,使温度降至15~20℃,夜间12℃,加强通风,低温炼苗[2]。

3.2定植时间和方法

温室辣椒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定植,每穴单株或双株,株距30~33cm,定植4.95~6.00万株/hm2,温水浇垵,水渗下后封垵,定植时可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缓苗后按植株长势科学管理。

4田间管理

4.1温度

低温时段,要尽量保持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条件,白天25~28℃,夜温17~20℃,地温20℃左右,最低要求15℃以上;温度较高时段,外界气温高于15℃时昼夜放风,以免徒长[3]。

4.2追肥

门椒长3cm时,结合浇水第1次追肥,追施尿素150kg/hm2或硫酸钾120~150kg/hm2,此后按生长情况15~30d追肥1次,可浇3次水追1次肥,做到小水勤浇,不要大水漫灌,既确保作物水分供给,又可防止棚室内湿度过大引发病害。

4.3整枝

门椒结果后将长势弱的副枝摘除,以利通风透光,果实长到1cm时,可根据长势,留4~6叶摘心,摘除中后期徒长枝,以集中养分供给果实生长,促进提早上市。

5病虫害防治

5.1病毒病

辣椒病毒病以蚜虫、白粉虱为主要传播媒介,多为烟草花叶病毒,采取和虫害防治并用的办法进行,可用敌敌畏、一遍净等药剂防治,夜晚用天王星加敌敌畏等烟剂熏蒸的办法强化防治,对病毒病初期染病的个别植株可以采取先拔除再施药的办法。染病第1周,每3d喷1次药剂,连续2次施药,病情控制住后,1周用药1次,连用3次左右,交替用药;并且在防虫药剂使用的同时,结合病毒病防治用药剂小叶敌、植病灵等喷施植株,1周1次,促进叶片生长,效果较好。

5.2疫病

辣椒疫病是辣椒常见病害,一旦发生,减产严重,防治上应积极预防、提高栽培管理水平,药剂防治可用杀毒矾加农用链霉素或甲霜灵等进行防治。

5.3其他病害

辣椒炭疽病可用代森锌等药剂防治;灰霉病可用灰霉克等药剂防治;美洲斑潜蝇可用虫螨克等防治。

6采收

定植50d后,即4月中下旬开始采收,门椒、对椒宜适当早收。

7参考文献

[1] 王小云,田晓东,孙玉蓉,等.日光温室“航椒5号”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