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平移教学设计范文

平移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平移教学设计

第1篇:平移教学设计范文

学校全称

***

课名

平移

教师姓名

张**

学科(版本)

数学  北师大版

章节

第二章 第三节

课时

第   1  课时

年级

五年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初步学习了将一些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而本课要求学生动手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后判断图形平移前后的方向和距离。因此,对于我班的大部分学生来说,本节课的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会根据平移前后的图形判断平移方向和距离。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建立直观的空间观念。

鉴于本节课属于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和发现并总结规律的,所以在课堂的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引导和点拨,所有的问题都采取学生独立、合作完成的模式,并及时进行作品展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环节一导入

1'—3'

帮助学生回忆准确的数学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进一步建立这种运动的具体感性认识,并让学生回忆知识建构过程,再过渡到运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平移运动的过程

与老师、同学互动,演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平移运动

白班的演示功能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平移运动现象

环节二:探究新知。

3'-12'

会准确地进行平移运动,并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掌握平移的方法

第一步:多媒体出示本课情景图,使学生对原图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学生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提供一个直观的印象。第二步:通过对比淘气和笑笑的平移过程,感受平移的过程引发思考;第三步:通过学生的对比和动手操作,总结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第一、选点。也就是在原图形上选择几个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如正方形的四个角上的顶点。

第二、移点。也就是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

 第三、连点成形。

在学案上自己去操作,并请几个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给与恰当的评价

学生没有画图的经验,但是能够简单的表述出图形平移的过程,所以先让学生在已有的观察经验基础上,自己探索画一画平移后的图形。  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数学活动空间,使学生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活动,真正掌握画平移后图形的方法。同时通过展示作品和小组评价,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环节三:合作交流

12'-20'25"

发现平移的特点,并且能够熟练判断出平移是否正确

探究画水平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出示教材主题图,提出要求:把小旗向左平移4格。

学生试着画出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的图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学案上进行平移,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白班的演示功能,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趣味性的操作可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

环节四:针对性练习。

20'25"-40'53"

熟练掌握画规定方向规定距离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完成教材第25页第1、2、3、4题

第2篇:平移教学设计范文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课本第18~19页的内容及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在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并能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五、教具准备:方格纸 卡片等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1、分类、感知:

(1)课件演示:

在黑板上方牵一条铁丝(尽量拉直),在铁丝上挂一个铁夹子,使铁夹从左到右,从右到左运动。

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

老师明确告诉学生,这是平移。

(2)取出小风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

车吹气,使小风车转动。

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

老师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旋转。

2、加深认识。

①师:先模拟下面这几种物体的运动,再思考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

②师: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现象,想一想哪里存在平移现象?哪里存在旋转现象呢?同桌一起找一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小朋友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

.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3、图形的平移

(1)师:老师为每对同桌都准备了一张方格纸和一张小三角形纸片,请把小三角形纸片放入虚线框里。

请完成得较快的同学介绍经验。

师:找一个点做代表去数就可以了

口令:

学生拿文具盒

向上平移,回原位;向右平移,回原位;向左上方平移,向右下方平移。

(生倒退着回座位,然后转身坐下,同学们很兴奋)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区别平移、旋转。

完成第18页“说一说”第(1)(2)题。你能区分平移和旋转了吗?

完成第19页第(2)(3)题。填一填,画一画 .

3、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下面我们就试着做一做平移和旋转的动作.

学生活动,然后指名上台展示。

(二)拓展练习:

完成第19页“你知道吗”。

四、全课总结

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又是旋转吗?

第3篇:平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移动技术 高校数字化校园 移动教学 实践平台 设计

近年来,人们所使用的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越来越多,尤其是无线带宽增加而成本降低的条件下,在高校中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条件已成熟。高校通过各种移动数字应用作为基础,把高校师生工作、学习以及生活情况有效地统筹起来,在移动设备的应用中达到信息交互、资源共享以及远程教育的目的,从而推进高校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工作进入智慧化、人文化以及多元化信息服务中,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其他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

1 分析高校开发与设计移动教学平台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1.1 必要性分析

本文依托西华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资助专项项目:《数字化校园随行移动网络应用研究》(项目编号 15D004)进行分析。目前,数字化的校园建设和可穿戴的设备结合在未来发展中是一个重要趋势,通过个人的穿戴设备基础,结合无线网络的纽带,有效地连接校园中数字化的设备进行交互,从而实现校园中的设备、图书资源、讲义资源以及课件资源再到教、学、服务、管理以及办公数字化的目标。这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工作效率。此外,对拓展校园间空维度以及提升校园传统系统管理的功能都带来积极作用。当前,可穿戴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个体的资料收集以及整理方面,对于校园环境下的应用未出现相关的研究。因此,本项目结合了校园环境中的数字化技术,把可穿戴的设备更好地服务于教职工和学生生活以及工作情况。例如学校中检查教师到岗情况,传统的做法主要是依靠人工抽查以及实地巡检,这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如果对每个教室都安装打卡系统,由于学校人数较多,可能会被学生的频繁操作而发生损坏,而通过手机App或者是穿戴式的移动设备,可以使得教师轻松扫描二维码则能够来到签到的指定网页,完成对教师上课情况的管理。此外,这些设备还能够有效地进行位置定位坐标,提升了检查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纪律。

1.2 可行性分析

在本项目中主要运用了校园网实际的环境情况进行搭建实验相结合,通过目前工作单位中的网络中心已有资源,如路由服务器的设备等,可以有效地与校园网进行接入,同时还可以在区域中设置无线网,从而实现架设、发送以及接受信息等良好的服务。在初期,只是把基础的穿戴设备借助于手机的方式进行实验,通过手接入无线网络,然后进入实验环境进行测试实验;而在中期,则可以直接地去掉手机这一中间设备,而是直接通过穿戴设备进入校园网,而且进行多种近场通讯测试;在后期,主要是搭建一个实验网络,通过人为干扰,如信号受干扰的模拟以及盲区情况下,实施多传输与多方案结合,从而更好地保证信息能够实现传达而不受影响。

2 分析本项目的创新点和达到的目标

2.1 创新点分析

本研究项目通过对高校的授课考核、签到情况以及行政办公情况作为切入点,根据绩效改革过程中所明确提出:高校需要着力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工作效率相关要求,在原来的设备上进行创新。因为原有的打卡设备架设不便,而人工签的方式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所以本项目采用NFC的传输手段以及802.11a、802.11b、Blueooth4.0的技术,结合一些便携式的设备,如手表(手环)以及手机等设备,把传统的无线设备以及近场的设备技术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方案互为补充的目的。而在信息覆盖的盲区中,可以最大程度增加校园网原来的辐射面,提升了师生体验以及网络应用的范围,进而对原有网络的管理方式也带来一定的改变,在新用条件下可以找到良好的解决方案。

2.2 阐述本研究所达到的目标

在本项目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能够对高校中的信息能够即时传达至对应的用户设备中,需要保证用户提前知晓与授权情况之下,能够有效地对用户目前所在的位置进行定位,同时可以把个人的有效信息上传至学校管理系统中。这一项目研究中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对学生、教职工进行信息多途径的通知,例如活动集会中的签到、学生出勤情况以及教师上课情况,此外在可穿戴的设备中还可以有效地反馈用户的身体状况,对用户身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在必要的情况可以即时发出告警。除此之外,这个项目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校园网中有线网络所出现的不便性,如信号出现盲区、信号受干扰以及电源无法提供等情况下,则可以发挥这些可穿戴的设备增益、补充以及拓展信息地传达和数据的收集、提交等技术,进而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在管理方面的效率,例如教职工开会、授课迟到以及早退行为的约束,从而促进高校各项管理能够做到严正纪律,保证提升学生对学校管理以及教师授课的满意度。

3 结束语

在建设移动数字的校园过程中,体现出变革传统教学与管理的模式,通过创新的方式使得师生能够在移动设备中更好地学习与体验,这不仅在技术与研发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而且也是我国高校在教育方式以及理念方面所进行的变革。通过搭建这一移动教学平台,符合了国家对教育工作所做出的统一部署,同时也适应了当前师生的科研与学习要求。在积极开发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及创新教学手段中进行有益尝试,使得广大师生能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子彪,蒲小梅.移动互联时代高校班主任工作创新开展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0):117-121.

[2]戴云武,郑楠.移动互联环境下云计算的高校混合学习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6(03):81-85.

[3]何磊.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效果及发展趋势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33(05):117-119.

[4]赵英,程良.基于OSGi和RESTful技术的移动校园数据中间件的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z2):127-130.

第4篇:平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云平台 移动网络 智能终端 教学管理 功能设计

一、引言

随着科学和教育观念的发展,教学管理系统在大学中的应用逐步普及,当前的教学管理[1]系统研发费用高,不便于资源分享。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美国曾在2005年综合现有的教育项目,对接政府网络提出了高校数字教务的理念;俄亥俄州立大学的Kimer教授研发了WEB教学监管平台,能够应用网络数据和师生间沟通;国内学者在2013年研究了CTI结合慕课方式构建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结合云计算,移动网络终端结合普通大学现有的管理平台综合面向目标程序设计方案,给出基于云计算方案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

二、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架构搭建

2.1 云计算技术特点

云计算[2]具有节约使用者开销,应用模式便捷,能够完成数据分享和程序定制的功能。各个使用者上载的教学资源均保存在云计算服务装置中,对高校而言,能够节约软硬件维护开销。此外,借助云计算,能够完备个性化需求,提升整个平台的可复制能力。

2.2 云计算策略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架构

云计算模型下和现有的教学监管平台存在差别。在云计算模式下的软件平台即供应商将全部程序安置在自身服务装置上,采用网络完成线上互动。整个移动教学监管平台包含老师,学生,管理者四种角色;教师模块包含资源监管,即数据检索,浏览以及推荐功能,作业监管部分则包含作业任务,作业批示,作业评判和作业统计等功能;学生与学生互动部分则包含资源加载,学术交流,完成作业,资源学习等功能。

2.3 云服务整体程序设计

在云服务状态下的程序即供应商将全部程序安置在系统服务装置[3]中,采用网络完成在线程序服务。云计算模式将服务划分为三个等级,即将程序用作服务(SaaS)层级,平台用作服务(PaaS层级),将基本装置设定为服务层级。

2.4 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架构

客户端部分设置在最高层,实现电脑,平板以及智能电话等智能终端的登入;在SaaS层则主要设置包含个体,学校,监管部分的空间服务,进而给出个体化业务定制;在PaaS层则主要设置,教育云搜索,服务配置系统,工作流,资源互动系统,身份认定,数据获取等应用;在IaaS层则划分为基础服务部分,包含测算服务,保存服务,负载监管,中断备份;基础设置则包含:虚拟服务装置,保存以及网络模型等。

2.5 本章总结

本章主要给出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架构搭建,首先分析了云计算技术特点,进而给出云计算策略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架构,包含云服务整体程序设计以及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架构设计。

三、教学监管平台移动网络对接模式解析

3.1 移动网络与教学监管平台对接分析

伴随当前科技的不断发展,综合当前的移动校园网络与教学监管平台业务过程手机录入方便,显示屏幕,存空间,处理功能不断提升的特点,将移动网络和教学监管系统对接是非常必要的。此外,整个教学监管系统面对全校教师和学生,其访问数据量较大,因而整个教学监管系统可靠程度高,数据处理性能较好,因而需要扩充网络数据常用功能和学校需求结合。

3.2 移动网络接口分析

移动网络数据主要源于现有的校园网络,因而实现移动网络和现有网络间的数据对接是整个课题的重点,数据传送选取XML模式,构建一对一响应机制。数据响应采用XML集合完成关键字处理,识别流水码生成的标志。

3.3 本章总结

本章主要给出教学监管平台移动网络对接模式解析,首先完成移动网络与教学监管平台对接分析,进而给出移动网络接口分析。

四、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4.1 使用者登录功能模块

依据使用者登入账号智能化获取功能树菜单,菜单动作依据角色进行匹配,因而能够使得学生,教师以及整个系统的监管者能够通过智能终端顺利登入系统,并且在系统中根据自己的职责完成工作。

4.2 在线作业操作

教师能够实现在线布置作业,批示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能够在线提交作业,并且搜索自己所提交的作业,进而针对已完成的作业进行等级评判。因而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能够实现无纸化业务处理,具有高效和环保特点。

4.3 移动教学监管系统内部邮件的实现

整个移动教学监管系统内部采用邮件完成,属于该系统内部的教师用户或者学生用户均可以自动注册,自动形成一个邮箱,给移动教学监管系统提供邮箱服务。

4.4 相关数据功能

移动教学监管系统还包含系统公示,日志管理等操作。例如:当系统正在维护或者暂停服务时,则由教师给某个行政班级发出提交作业的通知,日志监管即采用记录的模式登记使用者录入之后的移动教学监管系统应当处理的项目。

4.5 动态权限的分配监管

动态权限的分配监管功能由系统监管者完成,给不同的角色设置各种角色并且给予不同的权限,进而构建动态性能树。

4.6 教学资源监管

该部分搭建在云计算服务装置中,即采用校服务装置和云计算端实现互动,该部分包括资源搜索,预览,推荐以及收藏功能,完成资源互动。

4.7 本章总结

本文首先完成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功能模块设计,包含使用者登录功能模块,在线作业操作模块,并给出移动教学监管系统内部邮件功能实现,相关数据功能,动态权限的分配监管以及教学资源监管功能。

五、本文总结

本章首先给出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架构搭建,首先分析了云计算技术特点;进而给出教学监管平台移动网络对接模式,给出系统对接分析,进而给出移动网络接口分析。并完成云计算方式下的移动教学监管平台功能模块设计,包含使用者登录功能模块,在线作业操作模块,移动教学监管系统内部邮件功能,相关数据功能,动态权限的分配监管以及教学资源监管功能。

参 考 文 献

[1]万利平,陈燕.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9):75-77.

第5篇:平移教学设计范文

翻转课堂的关键理念是课外传递知识,课内内化知识,有效地解决课内学习学生学习效率差异性问题,解决课后巩固不到位等问题。本文具体探索移动微课程融合于《高级商务办公》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详细介绍移动微课程的设计思路、翻转课堂教学的方法步骤,并展示具体实施方法,为类似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移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一、引言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移动学习,人们通过手机、PAD等移动设备查阅信息、观看视频、记忆单词,随时随地获取处理信息,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高级商务办公》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设计移动微课程,来探索移动微课程与传统课程教学整合衔接。通过建设微信公众平台,再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手段,设计并开发出满足高职学生需要的《高级商务办公》移动微课程,利用微课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达到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有效结合。

《高级商务办公》是高职院校经济贸易、文秘等文科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商务办公能力,掌握基本办公软件设备的使用,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工作。目前,该课程教学大多数教学内容仍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为主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忽略了教学对象的差异,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学习者的需要,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教学目标的实施。学生课堂自主活动缺失,压制了学生质疑、批判、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翻转课堂是目前微课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传递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学生通过微课程平台,利用碎片化时间,在车站、机场或某一个特定等待的场合进行知识的传递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重复学习,非常有效地满足个性化需求。课内以答疑、讨论问题为主,能有效地带动课堂学习积极性。

二、基于移动微课程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

移动微课程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包括三步:课程微信公众号的建立,微课程设计,翻转课堂教学。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包括平台的开通、平台的关注以及平台优化三个方面内容。其中开通平台:填写关于平台信息与课程资料,引导学习者进行微型移动课程的学习。平台的关注:在学生中宣传微课程平台,通过查看公众账号或是扫二维码的方式关注,学生关注量要达到1,000以上。平台优化:包括平台菜单的导航设计、课程内容的排版修改、界面人性化设计等。移动微型课程的设计过程以传统教学设计为基础,遵循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区别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的差异性,移动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差异性。将《高级商务办公》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隔设计每一次的“短小精悍”、“碎片化”、“轻松愉悦”等特点的微课程教学内容。选材、组织材料、编辑制作、上传、推送形成每一次微课程教学内容。其内容包括视频、图像、文本等教学内容的制作。以ADDIE教学设计模式为基础,构建适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首先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态,将移动微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作为课前学习,课堂内以解决学习问题为主。

三、翻转课堂的实施步骤

本文以《高级商务办公》课程中“颈肩乐按摩器使用说明书制作”一课为例,说明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级商务办公教学实践的具体操作。

(一)课前教学微视频的制作。教师通过文本推送布置“说明书制作”具体要求,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再根据说明书制作过程中所设计到的word2010知识点,根据微课程设计思路,分解课程内容,制作3段5~8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分别是word2010页面设计、字体特效、图片裁剪与定位。通过建立的移动微课程平台任务要求及相关视频的推送,并根据后天的数据统计学习效果分析。

(二)学生在课下通过微视频的自主学习后。学生如存在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疑问,教师需及时追踪学生在线自测的反馈情况并收集学生的疑惑,在课堂上预先讲解难点疑惑。释疑解惑后,教师可采取“同济互助”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以带领组员讨论互动。通过学生在翻转课堂上频繁的练习,就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提升,提高学生word综合运用能力的终极目标。

四、结语

基于移动微课程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目标的分解小目标,每个视频实现一个小目标,视频要短至5~8分钟,但是要包含一个完整的知识点,要保证视频质量及吸引力;二是保证课前推送的课程任务及课程视频,学生认真自主学习了,这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通过学生在移动微课程上反馈信息告知教师;三是教师要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准备,这样可以有效地引导讨论课程的积极开展。

【参考文献】

[1]汪琼.翻转课堂教学法.

第6篇:平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移动学习;资源建设;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在移动通信技术及各种移动终端日益普及,各类教育资源快速建设的背景下,利用便携的移动设备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方式――移动学习(M-Learning)。对于以远程教育为主体的开放大学来说,目前的教学方式主要采取计算机网络平台。由于计算机在普及率和便携性上相比移动终端的劣势,移动学习能更好的在远程教育中体现高效化、个性化、微型化的优势。因此,移动学习将是未来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它可以逐步更新目前各地开放大学的主要教学手段,突破远程教育发展的瓶颈。

这其中,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是移动学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及过程有深远影响。

1 移动学习资源的形式

资源建设中常见的多媒体形式主要有文本、声音、图片、视频和动画。在移动学习环境中,针对不同的移动设备终端,开发者可以将各种多媒体素材进行有机结合,最终以一些不同类型的资源形式进行呈现。目前,常见的移动学习资源形式有如下几种:

1.1 短信(彩信)

短信作为手机中最常使用的通讯方式,有着简洁快捷的优点,在使用技术上也不存在任何疑难。其缺陷在于形式单一,仅有限篇幅的文本及少量图片可供使用。

1.2 智能交互课件

支持所有移动通信媒体类型,可以利用丰富的图片、视频和动画来实现学习者与资源之间交互,并具有较强的通信、检索、存储功能。这种设计灵活功能强大的资源形式大部分只能支持PDA、平板电脑及笔记本电脑,对于智能手机终端来说,负担较重。

1.3 微课程

随着以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与TEDEd为代表的国外在线微视频(时长约5-15分钟)学习资源的流行,微课程已经成为目前学习资源新形式探索的热点。在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微课程,仍然支持广泛的媒体类型,其中以视频为主,利用10-15分钟的短片,来阐述某一个具体知识点。微课程容量较小,时间紧凑,吸引力强,可供支持的设备也比较全,代表了目前移动学习资源形式的发展趋势。

1.4 网页课程

以浏览web页面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同样具有较高的交互性和开放性,但主要只支持文本及图片,少量网络课程支持视频,与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平台资源相似。

1.5 电子书

以文本为主,可应用的终端全,门槛低,可以获得传统纸质教材的教学效果。

1.6 教学软件

目前在移动学习领域还较少,但随着各类移动设备应用程序的告诉发展,将成为未来移动学习的重要形式。可以以课件、教学软件、教育游戏等具体形式出现,学习者下载安装客户端之后便可使用,并能支持广泛的媒体类型。

从当前情况看,短信、电子书、网页课程是当前移动学习中涉及到的主要资源形式,这些类型的资源短小简洁,移植方便,较快的进行了各种应用。微课程、智能交互课件及教学软件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些新形式能支持多种媒体资源,交互性更强,教学效果也更好。

2 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过程

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大致涵盖了一下几个方面:

2.1 学习目标及对象分析

任何学习方式都脱离不了对学习者及教学要求的分析,移动学习也不例外。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目标及对学习者本身的认识与开发者进行沟通,由开发人员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及环境,最后既能满足教师的前端设计要求,又能契合移动学习的实际环境。

2.2 学习内容设计

具体的教学内容是学习的主体,在移动学习环境中,学习内容大都以具体知识点为依托,将原本以章节形式出现的学习内容碎片化、专题化;具有精炼、短暂、高效的特征。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加入应用多种媒体的设计,将声音、图片、视频和动画素材有机结合到资源中去。由于移动学习资源个体较小,还需具有较强的持续性,能激发学习者不断的去接触和体验。

2.3 交互环节设计

任何单向的传播方式都有很大的局限性,移动学习资源需要设计出合理的交互模块,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常见的有利用短信或基于浏览模式的交互环节,可以提供给学习者及时有效的反馈功能,从而更好的完善移动学习的环境。

2.4 评估与修改

对于整个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而言,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是非常必要的。对教学资源的整体运行过程,需要进行有效的测评;对教学环节中所出现的变化,需要进行及时改进。

3 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环境及工具

由于移动终端的硬件构造及性能和PC区别较大,导致了移动学习资源开发平台与PC编程平台的差异。

目前,常见的移动学习资源开发平台中最典型的是Symbian系统。这一系统的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即软件开发工具包较为成熟,并有众多第三方

软件可以应用,非常适合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除此以外,还有三种常见的移动开发技术平台,分别是:苹果的iphone OS平台、Google的Andriod平台和微软的Windows Mobile平台。其中,iphone平台潜力大、开放度高,但由于不支持Java,开发门槛较高;Andriod平台的开发资料相对较少;而Windows Mobile平台则比较适合进行办公类应用的开发。

4 结束语

总之,移动学习作为远程教育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最重要的是教学设计的创新能充分发挥移动设备终端的优势。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了移动学习活动质量的好坏,只有开发出优质的移动学习资源,才能确保移动环境下远程教育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刘富逵,杨改学.移动学习系统应用现状及建议[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8):100-101.

[2]熊志刚.移动学习及其资源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3]方晶,陈章其.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7(7):55-60.

[4]朱守业.面向移动学习的课程设计和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67-70.

[5]方海光,毛莹,刘军,王红云.移动学习的系统支持环境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3):15-20.

[6]纪福菲.电大课程的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科技信息,2011(11):445-446.

[7]Anna Tnifonova,Maco Ronchetti. A General Architecture to Support Mobility in Learning[J].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ICALT04):26-30.

第7篇:平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开放教育;移动学习;微课程

一、引言

智能手机和新媒体技术(博客、微博、微信、QQ)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与传统沟通方式(面对面交流、电话)相比,新媒体技术集中体现了便捷、生动、聚焦生活、互动性强等沟通优势。新媒体技术中,微信功能最全、最强,最受大众喜欢。微信不仅可以实现视频对话、语音对话、群聊,还可以在朋友圈分享信息。微信使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生产者,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开发信息、加工信息和传播信息的积极性。此外,微信公众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平台化的业务和技术架构,使得应用微信平台开展手机移动教学的条件日渐成熟。目前,各级电大都在积极尝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发微移动教学系统,尝试手机移动教学。因此,当前,研究手机移动教学对开放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移动学习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

移动学习研究始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的人机交互研究室2000年启动的名为“MobileEducation”的项目,此后引发世界范围内教育研究者、移动通信运营机构和移动设备开发商的关注。

1.移动学习概念

从强调数字化学习出发,ClarkQuinn认为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与数字化学习的结合,它包括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强大的搜索能力,丰富的交互性,对有效学习的强力支持和基于绩效的评价。它是通过诸如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或移动电话等信息设备实现的数字化学习。[1]从强调实现技术出发,AlexanderDye认为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发生的随时随地学习,这些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无线的双向通信功能。[2]

2.应用移动设备开展移动教学

(1)将移动设备引入教学,提高教学反馈效果。Roschelle(2003)对课堂上使用反馈系统进行了相关研究。教师提出一个简短的多项选择题,每个学生都在类似电视遥控器的掌上设备上选择一个答案,系统自动收集和统计所有学生的答案并把结果以简洁的图表呈现出来。[3]

(2)用无线掌上电脑开展小组学习。智利一个科研团队研发了一个移动电脑支持协作学习的模型系统,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传统协作学习活动过程中协作、沟通、管理和移动性不足等问题(Zurita&Nussbaum,2004)。[2]31-32

(3)参与式模拟实验。Colella通过创新性使用掌上电脑,使学生能参与模拟实验。[3]24-25

(二)国内文献

国内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项目正式立项于2001年。

1.移动学习资源建设

从教学设计角度,吴严超从内容选择、情景设计、视觉组合、设计团队四个方面提出了移动教学设计要求。[4]秦恵娟对电大移动教学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强化教学设计、注重社交属性、规范技术标准的建设构想。[5]王军提出严谨结构个别化移动学习、紧凑结构社会化移动学习、灵活结构个别化移动学习和灵活结构社会化移动学习四种移动学习模式,并针对这四种模式的特点提出移动学习资源设计要求。[6]

2.移动学习应用研究

2007年,上海电大外语系与上海蓝卓信息有限公司共同研制了移动英语学习系统,通过每日一测的方式自动向电大学生发送基于短信的英语试题,并于第二天发送答案和试题讲解。郭峰池对电大学生英语词汇移动学习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短信的单词学习模式、基于链接浏览的单词学习模式和基于离线资源库的单词学习模式。[7]

3.手机移动学习项目如: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于2008年开通移动学习网,移动插卡学习平台投入使用。目前已建有丰富的可供下载的移动学习资源

,包括:趣味英语、统考无忧、财经人生、异国风情以及175门学历教育。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于2011年开通了手机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了基于Android/iOS客户端的“浙大远程”移动学习平台,成功推出了基于Android手机、iPhone和IPAD的移动学习客户端。梳理文献可以看出,自2000年,移动学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国外对移动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移动设备进行教学,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移动学习资源建设。从国内来看,在手机移动学习研究方面,一些高校网院已经开展了手机移动学习项目,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推广模式,缺少以微内容为特征的手机移动学习研究。目前,开放教育的移动学习项目已经启动,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构建开放大学移动教学模式。

三、开放教育微移动教学的必然性

开放教育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导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为:面授导学+自主学习。考试形式为: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和讨论)+终结性考试(指期末笔试)。为适应社会学习需求变化,开放教育始终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自身的教学模式。以海宁学院为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办学初到2002年,也称远距离教育。学生利用电视和广播进行远距离自学,受播放时间制约,无法随时学习,缺少学习互动。学习主要还是依赖面授教学。海宁学院这个阶段每门课程均开设8次面授教学,面授课到课率很高。第二阶段从2003年至2012年,为远程学习。学生利用电脑进行在线自主学习,不仅可以随时点播学习,还可以进行在线互动学习。网络自主学习增加,面授开始减少。值得注意的是,1998年教育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改革试点之后,高校网院的远程教育模式对电大开放教育产生较大影响。海宁学院这个时期的面授课到课率开始出现下降,上课积极性没有以前高。为保证教学质量,应对到课率下降,海宁学院一方面减少面授课教学课时,另一方面积极完善网络课程资源,增加对在线学习的考核,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但是由于开放教育入学门槛降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下降,尽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网络资源利用率却仍不理想。第三阶段从2013年至现在,为移动学习。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微学习,便携程度和互动程度进一步提高。由于面授到课率不高,海宁学院在2013年开始将部分面授课开课次数减少到1-2次,同时启动了微学习项目,开发手机移动教学系统,从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需求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开放教育学习终端从广播、电视发展到电脑,又从电脑发展到智能手机,学习资源从广播电视节目发展到网络课程,再从网络课程发展到微课程,便携程度和互动程度不断提高。以微内容为特征的手机移动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开放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开放教育微移动教学现状

当前,城市公共场所(校园、景区、公交车、火车站、汽车站、餐厅)网络覆盖率正在不断提高(有些城市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为开放教育微课程移动教学创造了重要基础条件。在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历史时期,为努力把自身打造成终身学习平台,开放教育正在加快开发微课程资源和微信公众平台,使得开放教育的微移动教学模式初步形成。

(一)微移动教学系统开发

自2012年掀起微课热潮以来,微课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推进器。虽然微课(又称微课堂)只是一个短小的教学视频,通常8-10分钟,但是微课内容短小、表现生动,易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促进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教学观念转变。微课这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也可以被应用到开放教育。开放教育正在积极开发微课程。微课程是由一系列微课和微练习组成。与微课相比,微课程更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微课程移动教学对开放教育具有以下显著优势:(1)可以实现随时学习、处处学习。开放教育学生为在职学生,群体分散,学生基础差异大,不容易集中教学。用短小生动的微课进行移动教学,能进一步解决工学矛盾。成人学生在工作之余(如等待登机的时间、出差坐车途中、工作休息时间)可以随时点播微课,进行学习互动。(2)有利于提高网络课程资源利用率。通过微视频和微练习,学生对知识点有了初步了解后,会主动利用网络课程进一步学习,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3)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微课强调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微课程移动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教学观念。为此,电大自上而下都在积极开展微课程学习资源建设。以海宁电大为例,近两年对微课程建设进行了以下实践探索。如:已投入15万元建设多媒体课件录播室;发动教师参加上级电大组织的微课教学比赛;组织教师到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学习课件制作;与海宁电视台取得合作,学习视频合成;正在尝试将部分课程的面授教学改革成微课程移动教学。同时,还在积极开展微课程移动教学理论研究。如:对开放教育学生发放移动学习需求问卷;组织教师以移动教学为题开展课题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讨论研究本组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和教学团队建设方法。

(二)微课程资源建设

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移动教学具有以下显著优势:(1)开发成本低。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设计人员和开发经费。(2)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构建虚拟学习社区,促进互动学习。通过微信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实现多种互动,如文本对话、语音对话、视频对话、小组对话等。(3)便于推广应用。学生对微信很熟悉,只要用智能手机关注微信号,绑定即可学习,省去了每次登陆、输学号等诸多麻烦。微信公众平台与学生绑定,可以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微信公众平台与教师绑定,便于教师及时更新教学信息。(4)便于接入现有的网络学习资源。微信公众平台为导入网络学习资源提供了设计接口,通过设计程序编码就可以把现有的网络学习资源对接到微信公众平台。为此,许多电大都在尝试如何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微移动教学系统,开展手机移动教学。以海宁电大为例,为促进手机移动教学,2013年开始开发手机移动教学系统,已经利用微信平台开发了微移动教学系统,构建了移动教学服务框架。该系统共有“学院信息”“学生服务”“教师服务”三个模块,其中“学院信息”提供最新招生信息、培训信息、办公电话、学院介绍;“学生服务”提供用户绑定、我的信息、我的课程、我的成绩、我的考试信息;“教师服务”提供用户绑定、教师课表。已经开发的服务有:培训信息推送、常见问题自动回复、校园文化活动信息推送。海宁电大正在将在线学习平台中的学习资源接入到微移动教学系统,同时正在开发“微课程学习”和“统考移动学习”。

五、开放教育微课程移动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区别微课程与网络课程的关系

网络课程学习是指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的一种探索性学习。网络课程优点是:教学资源丰富、便于成人学生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缺点是:内容多,学习时间长,教学呈现手段单一,不利于吸引学生。微课程学习是指利用微课程资源进行的一种体验式学习。微课程优点是:情景性强、表现手法生动、时间短、便于成人学生随时学习;缺点是: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对于微课程,有两种不同看法。有些人认为微课程学习是快餐式学习,不值得推广。有人则认为微课程学习也是一种有效学习。从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微课程学习不能替代网络课程学习,但是,微课程移动教学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促进网络课程学习。其一,微课程教学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其二,微课程教学可以随时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当学生具备了这两项条件,才会主动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

(二)加强优质微课程资源建设

开放教育优质微课程资源建设可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学习优秀微课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方法。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中的微课以动漫形式呈现,代表了微课发展方向。地方开放大学学习网中的微课体现了地方开放大学教学特色。高校微课网、浙江微课网也展示了众多高校优秀微课。开放教育教师平时要注意多浏览这些优秀课件,学习新颖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思路。其次,由教学团队共同开发。微课程从选题到构思,需要经过严谨地设计。制作前期要收集大量的素材如图片、视频、音频、案例、故事、练习等,制作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补充,制作后期还要多听来自不同方面的评价。开放大学前身是广播电视大学,一直以来电视大学都是一个办学体系。相比普通高校,电大师资和科研力量都很薄弱,尤其是基层电大。为此,开放教育微课程开发宜采取教学团队共同开发的方式。教学团队角色包括教学人员、拍摄人员、后期制作人员。

(三)改革形成性考核

随着微课程移动教学推广应用,开放教育面授教学将会减少,自主学习将会增多,形成性考核也要体现出自主学习过程。首先要加强微课程学习考核。可以在微移动教学系统中增加“微课程学习积分项目”,学生每点播一堂微课和完成微练习即可以获得相应积分。考核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微课程移动学习。其次,加强在线互动学习考核。辅导教师每学期在微移动学习系统中发起2-3次主题讨论(8-10分钟以内)。讨论以案例为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讨论以分组形式,采取互评打分。再次,加强在线作业考核。建议教师在每学期初结合近三年考试题目(六套试卷)和考试大纲编写四次平时作业,题量和难度适中,帮助学生梳理重难点。

六、展望

手机移动学习可以实现随时学习、处处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形式,手机移动学习完全符合开放大学办学理念(人的开放、地点的开放、方法的开放和思想的开放)。随着电大向开放大学顺利转型,微移动教学必将成为开放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开放教育微移动教学系统将是开放教育学生最喜欢使用的虚拟学习社区,微课程将是社区学员最喜欢分享和交流的精神产品。

参考文献:

[1]李诗,杨兵,何伟康.移动学习研究[J].科技研究,2013(3):23-24.

[2]迈克•沙普尔斯.移动学习:研究、实践和挑战[J].中国远程教育,2013(3):31-32.

[3]杨文阳.终身学习理念下的移动学习框架探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4):80-84.

[4]吴严超.微型学习资源:“微”理念与实践的思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24-25.

[5]秦惠娟.电大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初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35-36.

[6]王军,王琴.基于3G移动学习模式探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3(4):15-16.

[7]郭峰池,张成国,林梅.基于3G和云平台技术的开放英语词汇移动式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31-32.

[8]王琴.基于智能手机的高职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3(24):18-19.

[9]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6):11-12.

[10]程建峰.移动学习应用于大学英语四级培训中的实证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7):11-12.

第8篇:平移教学设计范文

数学核心知识,通常是指那些结构明确、适用范围广、自我生长和迁移能力强的基础知识,它们在数学课程和教材中处于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主干地位,具有内在逻辑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事实上,教学活动就是紧紧围绕核心知识而展开的。有效的教学过程必然会重视对核心知识的凸显和建构。

那么,在教学中又该如何凸显和建构核心知识呢?我觉得,核心知识要真正内化到学生的心里,让他们经历探索、发现、质疑、顿悟的完整思维过程是自然选择,而布设开放的课堂氛围,并适时进行引领和归依不失为一种有效策略。

适逢我执教苏教版四下的“图形的平移”一课,考量再三,决定在课中充分利用各种可以“开放”的教学因素,力图在开放和引领中凸显并突破核心知识。教学设计的片段如下:

片段一:回顾旧知,释放学生必要的知识贮备

课件逐一出示图1和图2。

1.(图1)正方形向()平移了()格。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结合多媒体演示说明:图形平移时,其中的每个点、每条线都相应地进行了平移。

2.(图2)三角形向()平移了()格。学生回答后,再相机小结: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过平移,知道了可以把一个图形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平移。具体平移的格数要通过数对应点或线之间的格子数。随之揭示: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并出示例题:你能把小亭子图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已有平移知识的复习,做好对学习新知的铺垫和迁移,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新知的切入点和支撑点。

片段二:自主探究,开放课堂的学习组织形式

课件出示例题图:

1.在小组中自主合作。(给学生每人提供一张第64页的例题准备图,同时提供一个亭子图的活动硬纸模型。)让学生们通过摆一摆、移一移或者画一画先独立做一做,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既让学生们展露自己的想法,又让他们充分表达不同的见解,相互启发和借鉴,从而产生对学习新知的强烈动机。

2.在班级里交流汇报。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形:①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②先向右平移6格,在向下平移4格。③斜着平移。④“楼梯状”平移。……

学生在以上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是随机的,教师不打断,也暂不作深入的讲解,只作适当的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展现不同的想法,教师暂不作点评,也是为了避免由教师的某种倾向讲解导致学生的“欲说而不敢”,从而泯灭难能可贵的思维火花。

3.在引领中逐渐明晰。待学生汇报完全部的想法后,再分别作详细的讲解。(此时教师采取有选择、有顺序、有步骤的讲解策略)可按以下顺序详细描述平移的过程:

①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教师在黑板上利用挂图及亭子图模型,详细演示平移的步骤,并规范地画出平移的过程。讲到中间一步时,可直接利用模型画出亭子的虚线图来。

②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教师仍在黑板上利用挂图及亭子图模型,详细演示平移的步骤,并规范地画出平移的过程。讲到中间一步时,让学生想想如果不直接利用模型,怎样画出亭子的虚线图来?(找关键点)

教师在演示完以上两种平移方法后,接着问:上面两种平移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呢?

③斜着平移。如果学生出现这种想法,教师可相机作以下处理。

教师谈话:前面两种平移方法我们不仅看得明白,即便闭上眼睛,只用耳朵听同学说,脑子里也能非常清楚地知道图形平移的过程。那么,你能把斜着平移的过程也象这样描述得那么清楚吗?

生:……

师:看来,有困难。并指出:斜着平移的方法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我们现在还不能用数学的语言精确地描述它的平移过程,所以暂且不采用。

④“楼梯状”平移。在这里,这种平移方法更显得麻烦,不简洁,所以也不采用。

设计意图:一方面主要通过对两种平移方法的详细讲解和对比,让学生准确掌握平移步骤,并学会正确地画出平移过程,突出了教学重难点。另一方面,并不囿于两种平移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肯定学生其它平移方法的同时,也让他们明白这些方法并不简洁或者利用现有的知识还没办法准确描述,所以暂且不采用。让学生在思维的冲突中更深入理解知识,若有所悟,引发思考。

4.在自我修复中逐步巩固。接着设置以下几个环节:①请同学们看屏幕,通过电脑动画演示,让我们再仔细体会上面的两种平移过程。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独自在脑海再想想平移的过程。③在小组里相互说说这两种平移方法,比一比谁说的既准确又简洁。④拿出前面已经画过的练习纸,对照一下,看看是否要把最初你画过的(或者想过的)平移过程作一些修正和调整,使得图形的平移过程更准确、更规范。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对刚学习的图形平移知识进行再认识、在调整、再反思,从而达到对新知有效建构和充分巩固的目的。

片段三:适时归依,激起学生的思维顿悟

在前面已有对比的基础上,再设置了两个总结性的问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平移知识和前面的比有什么不同?平移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今天学习的平移要向两个方向平移2次。平移时要注意方向和每次的距离。……

2.关于图形的平移,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①平移中的总格数相等。②两种方法平移后的路线正好组成一个长方形。……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意在让学生明白对图形平移知识的学习一般是由简单到稍复杂、从一维到二维的过程。第二个问题是立足以人为本的考虑,学习到这里时,适时留给学生相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充分表达学习过程中的想法和收获,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思维顿悟,同时也孕伏着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的观念。

围绕以上教学设计,我进一步做了以下反思:

1.瞄准切入点。我们知道,学习一方面要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依托,使知识得到有效建构。另一方面,一节课中的核心知识往往会由多个知识节点构成,这些知识节点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就其表现形式看,又会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因此,在教学前对学情的分析要充分,教学时对学习新知的切入点要找准,教学后对新知的反馈要及时。

第9篇:平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Android;自主学习;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124-02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不同,自主学习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由此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近年来随着3G网络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普及,移动学习因其是一种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方式,更多的自主学习者选用移动学习方式。

根据2014年10月沪江网与百度教育联合的《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学习用户研究报告》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面向各行各业的持续渗透,原本依托PC设备的互联网教育新兴市场,正在迸发出更强大的能量。因为移动学习更贴近现代用户碎片化学习需求的“移动学习”,正逐渐在全国各地普及开来。研究报告表明大学生及30岁以内的职场人士,移动学习频率更高,其中,19-22岁人群占33.2%;移动学习用户群体还是以大专/本科的大学生为主,比例占32.8%,基于Android的手机因其市场广泛,价格低廉,是移动学习的主力军,比例近达70%。基于Android的专业课程自主学习平台研究与实现,将教学内容与学习技巧通过Android智能终端传输,以便学习者利用移动设备就可获取学习信息、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促使教学双方利用移动计算技术开展教学交互,使得专业课程学习更具有便捷性、交互性、趣味性,从而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提高自主学习动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1 自主学习平台实现技术

主要实现技术:自主学习平台由三部分构成,分为WEB服务器、WEB客户端和Android客户端。WEB服务器要求能够支持WEB客户端和Android客户端的访问,并且为客户端提供学习资料,后台维护,同时负责组织、维护学习资源,进行用户管理;客户端从服务器获取学习资源,根据资源类型分配对应界面以展示学习内容,并为用户提供各种功能以方便其对学习资源的使用。

本文主要负责系统中Android移动课堂客户端的设计和实现。主要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开发平台,UI界面利用Android高级UI组件进行实现,通信部分主要通过安卓Http通信技术来实现。

2 自主学习平台实现基础

以现有课程中心资源库为基础,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专业课程移动网络教学资源库。目前学校已有基于互联网的课程中心,通信专业课程因其建设早、建设课程广,已准备有诸多教学资源,为了实现教师一次课程建设、多种应用支持,自主学习平台将实现与现有网络教学资源库结合,实现 “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结合”。自主学习平台所针对的用户类型主要是学生用户和教师用户。学生用户是使用学习平台的主要人群,而教师用户则更多地是管理各种学习资源并查看各种资源的浏览量和下载量,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重点。针对两种用户类型的需求,整个学习平台应具有下面三大功能:资源浏览功能、课堂互动功能、系统辅助功能。

3 自主学习平台客户端设计与实现

根据上文中对自主学习平台客户端的分析结果,学习平台要实现资源浏览、课堂互动、其他辅助功能等三个主要的功能模块。各个模块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过程,且不相互影响,故系统采用树状模型进行功能设计。

资源浏览功能为了使学生用户能更方便快捷地获取想要的资源,首要的任务是将资料按照教学模块进行分类,以《软交换设备配置与维护》课程为例,分为四大教学模块――NGN与软交换技术概述、软交换设备数据配置、软交换业务配置、操作维护与管理,按照教学模块、分章节显示菜单,如图2所示,图3所示中可见界面中可以进行某教学模块中教学资料的观看,如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讲解、内容解读等教学资源,由图4所示可见界面中针对老师课堂教学内容的视频资料。

课堂互动模块主要是为了便于学生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学习效果调整学习计划以便于达到更好学习效果。项目中设计了网络答题模块,如答题答案与正确答案不同将出现提示,直到正确为止如图5所示。

其他辅助功能模块中学生可以通过客户端对内容的颜色和字体的大小进行设置,以适应大部分学生的移动学习时间都是22:00之后,根据夜间模式进行内容颜色和字体的调整,如图6所示。

总的来说,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移动自主学习领域必将具有更广的前景,但仍有很多研究的空问,特别是在高校校教学中。在移动自主学习平台构建方面:平台的使用者、平台的管理者、平台的素材库以及平台的功能设计等都必将能够进行继续研究,以提高移动学习平台的品质理念进而达到利用手机推进全民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沪江网与百度教育联合《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学习用户研究报告》[R].2014.

(下转第8127页)

(上接第8125页)

[2] 方静.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和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 郑世珏,王敬华,杨三平.校园教学手机报模式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3(07).

[4] 王凌燕,张仕东,王丽燕.基于Android系统的英语口语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2(5):146-150.

[5] G Moy,NJones,CHarkless,RPotter.Distortion estimation techniques in solving visual CAPTCHAs. IEEE CVPR . 200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