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卓越医疗服务方案范文

卓越医疗服务方案精选(九篇)

卓越医疗服务方案

第1篇:卓越医疗服务方案范文

2002年2月,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公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基本要求》,界定了医学教育的7个基本方面: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与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交流沟通技能,群体健康与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与研究;阐述了医学院校毕业生所必须具备60种核心能力。从《医学教育全球最基本要求》和全国医学院校的卓越医师培养模式来看,与传统医学生培养目标相比,卓越医师的培养更强调和注重人文素质。鉴于在卓越医师培养中,人文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要,人文教育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预防医学的教学更应发挥学科人文科学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起来。

2将预防医学教育融入临床教学过程

2.1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的国际趋势

早在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五星级医生(医疗保健提供者、保健方案决策者、健康知识传播者、社区健康倡导者和健康资源管理者)的概念。医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治疗者,而是一个针对全人群的健康服务者。传统的培养模式不可能培养出五星级医生。因此,预防医学的教育在医师培养中承担了更大的任务。从国际来看,预防医学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美国,预防医学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社区保健、预防医疗、统计学、营养学、社会医学、家庭医学,并组织学生进行基层社区保健实习和门诊保健见习。在俄罗斯,预防医学也为必修课,定为国家考试科目,其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卫生(医院规划、卫生技术设备要求、放射防护、微小气候、照明、噪音、医院设计、劳动卫生、营养卫生、课间实习),并规定临床实习时每个学生必须在疾病控制中心实习一个月。在日本,文部省规定预防医学为社会保健课程,另外由教师制定课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德国,预防医学包括统计学、卫生学、劳动卫生学、社会医学、公共卫生事业课。在英国,公共卫生课也称社区医学,十分重视用流行病学方法来研究基础保健问题。

2.2结合卓越医师培养目标,将预防医学融入临床医学教学中

2.2.1预防医学理论与临床医学各学科融合渗透预防医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合格的卓越医师,预防医学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这一目标服务。因此,预防医学的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弥合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裂痕,将预防医学理论渗透到临床各学科,提高卓越医师的思考能力与逻辑能力。如将营养与食品卫生理论渗透到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中;将环境与健康理论、行为医学理论渗透到病因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将流行病学理论和概率观点,渗透到疾病的病因探索、诊断与治疗中;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理论与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控制结合起来。

2.2.2预防医学实践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卓越医师的岗位适应力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要求卓越医师有广阔的视野、深厚的知识底蕴与突出的实践能力。卓越医师培养过程中的临床实践,固然能够提高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但对于卓越医师来说,尚不能满足由于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对健康服务提出新的需求。加强卓越医师的预防医学实践必不可少,我国控制2003年SARS和2009年H1N1流感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表明:一个优秀的卓越医师必须具备能防、能治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医学实践主要内容包含社区预防、保健、免疫接种、疾病统计、疾病监测、疾病筛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在临床实践中,不仅要体现预防医学的实践内容,而且要将预防医学的实践场所从疾病控制中心,逐渐扩展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临床场所中,与卓越医师的岗位衔接起来,增强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

2.2.3培养卓越医师的科研思维与探索能力创新与探索精神是卓越医师的重要素质之一,对卓越医师而言,传统培养方法缺少相应的训练。预防医学学科中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卫生统计学等学科对培养卓越医师的科研思维和探索精神有重要作用[5]。预防医学的教学中应适当加强这些课程的学习,以适应医学生将来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需要,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提高临床工作的诊疗水平。突出循证医学的地位,培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2.2.4培养卓越医师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医学的目标和任务决定了卓越医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与技术能力,而且应具备良好的法治精神和职业素养。因此,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卫生法律、法规的知识,让学生尽早产生法律意识,明白医学的法治精神;除此之外,应让学生尽早地参与社区实践、社区活动,体验和了解社会实际情况;广泛与社会人流,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训练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其职业素质。

3编写用于卓越医师培养的预防医学教材

卓越医师的培养在我国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全国尚无统一的模式与教材。现阶段我国应用于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教材,主要是国家规划教材,经过多年实践与数次修订,内容选择和安排有很大的改进。但笔者认为尚不能完全适应卓越医师的培养,尤其是目前我国卓越医师培养方案均采用模块式教学,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全部分解到各个教学模块中,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融合在一起,极大地限制了预防医学的教学设计,因此如何设计和编写用于卓越医师培养的预防医学教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4综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考试评价体系

预防医学教学内容涉及理论、知识、技能和科研设计等内容,要全面提高预防医学教学质量,达到卓越医师的培养目标,必须综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现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法(C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RBL)和团队导向学习法(TBL)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基础理论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环境与健康、卫生法律法规可采用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法(CBL);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可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流行病学可采用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RBL)和团队导向学习法(TBL),鼓励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课题的设计、调查。此外,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采用以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过程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过程评价采取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后,根据学生的表现、结果质量及时予以评分的方式进行。过程评价成绩与最终卷面成绩一起进行学生成绩的综合评定。

5注重教师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第2篇:卓越医疗服务方案范文

关键词:构建主义;卓越中医师;培养;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启动实施面向全国高等医科院校的“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打造具备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文知识相结合,科学研究和职业素养相结合,能够掌握中医药知识,运用中医诊疗思维、技能和必要的现代诊疗技术,富有传承与创新精神的临床型中医卓越人才[1]。

1国内目前的研究现状

近几年,广州、北京、上海、湖南、江西等地的中医药院校纷纷开展了卓越中医师培养模式的探讨,通过架构“基础教育-跟师学习-临床实训”的培养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大部分中医院校的卓越中医师培养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培养模式。目前,各大高校遇到的各种挑战包括:①中医药特色不明显,临床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为主流,中医治疗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②中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法效仿西医,局限了纯中医思维的建立,传统文化阵地日渐缩小;③青年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大量参考检查结果,中医四诊法被轻视,加剧了中医药发展的尴尬,中医人才培养成长速度缓慢。而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城乡和基层迫切需要一批中医理念坚定、基础扎实、诊疗技术过关的卓越中医师。

2构建主义的主要内容

构建主义又称为建构主义,其主要的内容为学习者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对新的信息和资料再次组合排列,主动构建不同视角的知识点,进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形成新的领悟和体会[2]。构建主义的教学过程分为教师、学生、情境和知识重组。教师设立学习目标,然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以正确的途径获得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的是真实情境中的各种挑战,并且在这一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采取的是积极和主动的学习方式,加工形成了属于自身的知识架构,获得更深刻的体会;而在具体的环境中,来自现实社会背景下的复杂问题,充分赋予学生更宽广的发挥空间,为了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广泛地调动包括基础知识、临床经验、交流能力、综合判断在内的多项应变能力,激励学生不断地肯定和否定自己的观点。构建主义中的知识重组,包括知识结构的调整和认识的加深,还包含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转变,在具体情境中随着认知的不断加深,一些假说和观点逐渐被新的知识取代,新的内容得到延伸,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地锻炼,帮助他们解决了具体环境中的现实问题。

3现已开展的尝试

近年来,我专科参考了国内一些中医药高等院校(浙江中医药大学等)的卓越中医师培养方式,陆续在mini-CEX评估中引入中医临床技能考核,逐步形成了改良版mini-CEX评估,该版本融汇了中医思维方式和学科特点,现暂命名为改良版TCM-mini-CEX。测评要点主要集中在中医四诊、体格检查、辨证论治思路、理法方药、沟通技能、人文关怀、整体表现等方面[3]。具体的评估项目包括七项:①中医四诊。使用“望闻问切”结合“十问歌”采集病例一般信息,要求问诊语言准确,思路清晰,采集的舌、脉象规范、准确。②体格检查。详细告知病人进行检查的目的,针对病人的各种不适或病情变化,采取有重点的全面体格检查,实施正确的操作步骤。③辨证论治思路。及时归纳病史和体格检查资料,有效归纳和总结四诊信息,摒弃习惯思维,筛选合适的诊疗方案;其目的在于锻炼辨证思路的发散性,提高鉴别诊断能力,确立合理临床思维。④理法方药。正确书写案语能力;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遣方用药合理,并解释饮片煎煮及服用注意事项,饮食禁忌,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反应。⑤沟通技能。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及所学知识,运用恰当的医疗面谈技能,初步解释临床症状的原因、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理由;必要时解释检查结果和临床的相关性,就下一阶段的病情提出预估和健康宣教。⑥人文关怀。诊疗全过程要求体现对病患的尊重和关怀,对其个人病情保密;与病患建立良好的关系和信赖感。⑦整体表现。综合评价受试者的表现[4]。具体考核方法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实习生入科时说明考核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第1周熟悉两项内容:①改良版TCM-mini-CEX各项评分标准,②专科诊疗常规,周末进行首次考核。第二阶段: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到学生个人,由带教老师帮助改进不足之处,强化单项目练习,第3周末再次考核,统计每位学生的单项目测评结果并计算平均分。第三阶段:根据评价量表评估我专科学生实习期间诊疗水平的提高,作出综合性评价作为出科考核成绩,同时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分。该评价手段主要考核学生的整体协调能力,在临床科室中开展的主要形式是,随机选取新入院的病人若干,接诊医生评估病情后,由被考核学生开展接诊工作,内容包括医师自我介绍、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情解释、健康教育、整体协调等一系列例行医疗工作,主治医师随同记录。主要测评7项核心能力:①中医四诊技能;②体格检查技能;③辨证思路;④理法方药;⑤沟通技能;⑥人文关怀;⑦整体临床能力。离开病人后,接诊医生及时点评和反馈学生的诊疗行为,主要针对刚结束的诊疗活动中存在的优缺点补充或提出建议,拓宽诊疗思路,并记录考核结果。我专科以“扶阳法”为主要治疗思路,治疗方案制定时多采用“次第疗法”,因此,在反馈时,带教老师就能把这一观点融入点评,做到了中医经典、专科特色、病例辨证论治三者的有机结合。例如,主治医师发现中风急性期的患者入院时自觉肢体不灵活,接诊学生将患者症状等同于劳累后的乏力,这时,后续的点评中主治医师会纠正“乏力”为“无力”,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气血亏虚,神明失濡养,无法支配肢体关节活动导致,不能用“乏力”一词形容。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我们认为该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与病患、老师沟通的过程中,通过“接诊”这一形式加深对相关理论的印象,灵活地用书本指导实践,并且在与老师的沟通中迸发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知识体系的重新架构。基本达到了卓越中医师培养的目标———熟练运用中医诊疗思维、技能和必要的现代技术,富有传承与创新精神的临床型中医卓越人才。改良版TCM-mini-CEX的评估,实现了构建主义教学的几大要素:在特定的接诊环境中,由教师设立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诊疗工作,并形成初步的治疗计划;同时,后续的反馈帮助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通过查缺补漏,改进和提高知识的宽度和广度,建立临床思维。

第3篇:卓越医疗服务方案范文

关键词:全科理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课程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记载,2012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0%,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4%,可见专科层次医疗卫生人员是基层卫生机构的主力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于2010年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也随之进行创新改革,现报告如下。

1改革背景

为顺应人民健康需求增长和深化医药体制改革要求,我国于2009年启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机构。在该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逐步从过去单一的医疗服务转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重,即要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必须同时具备开展基本疾病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水平低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数量、素质、结构均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乡镇卫生院,可胜任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严重缺乏,明显阻碍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何坪[1]等人对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机构进行调研,以评价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结果表明,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数量及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几乎没有专业的全科医师;三年制临床专业毕业生临床基本诊疗能力不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力,缺乏相关理念、知识和技能,难以独立开展和全面承担相关工作,素质普遍偏低,自我职业归宿感也较低。同时,《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2~4]等的相继出台,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专科医学教育应以“3+2”模式着力培养全科医生,即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工作的三年制医学专科生,毕业后接受两年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技能培训。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强化临床实践技能以及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并将其作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

2改革措施

根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任务,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应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基本要求,深化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强化全科理念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为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应在原有预防医学课程基础上,针对具体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必要的建设与改革。在此基础上,我校公共卫生教研室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内容进行大量调研[5],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6],针对临床类学生编写了《基层预防保健技术》教材。教材共十一章,内容即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性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在编写过程中,将预防医学、健康保健等基础知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有机融合,并编写配套的实训教材,使实训内容按章节整合;改革教学方法,探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聘请基层医疗机构一线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和实训指导,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同期开发了课程教学网站,包括课程相关资料及课外学习资源链接,学生可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及拓展学习;同时,在临床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实习内容[7,8],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本课程教学使专科临床类学生能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与技能,为以后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开展相应工作奠定基础。

3讨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军,应同时具备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在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公共卫生课程较少,仅有预防医学一门课程,与基层实际工作结合不太紧密,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能力培养。《基层预防保健技术》即是在全科理念指导下,综合采用调研、查阅文献资料、专家研讨等方法,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开发的基层实用性校本教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其他高职医学院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该教材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和要求进行编写,并配套相应的实训教材和网络资源,针对性地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层工作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强调实训操作。如在讲解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时,让每一名学生自己创建一份健康档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在临床见习与顶岗实习中增加相应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以培养真正的全科医师。我校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于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国家相应政策规定不断更新,以更贴近实际岗位工作任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及能力均较以前的学生有所增强,岗位胜任力有所提高。综上所述,我校自主开发的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能有效提高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符合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但因为是一门新课程,如何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贴近实际岗位需求,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坪,邓宇,罗利刚,等.重庆市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科医学教育研究,2011,14(124):3593-35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6号.2012-05-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Z].教高[2012]7号.2012-05-07.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1〕23号.2011-07-07.

[5]谭涛,肖智勇,郝坡,等.以需求为导向整合高职高专类临床医学教学内容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36):3905-3906.

[6]秦怀金,陈博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7]黄进,李玲,赵宇亮,等.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7):63-65.

第4篇:卓越医疗服务方案范文

东软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企业,也是第一家通过CMM5和CMMI(V1.2)5级认证的软件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离岸软件外包提供商。

卓越运营

东软面向行业客户核心业务提供的IT解决方案是客户快速、低风险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最佳实践,能够有效提升客户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被广泛应用于电信、电力、金融、社会保障、财政与税务、国土资源、制造业、医疗、教育、交通等几十个重点行业和领域。东软先后承担了国家人口数据库、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社会保障系统、医疗卫生系统、国家外汇管理系统、国家税务稽查系统、上交所第三代监察系统等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其中在社保行业占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产品工程解决方案领域,东软不仅拥有自主品牌的医疗产品和网络安全产品,同时也与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开展合作,提供车载信息产品、数字家电、移动终端和IT 产品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和服务。该公司的嵌入式软件系统在众多世界著名品牌的汽车、DVD、数字电视、数码相机、电子琴、手机、笔记本电脑、复印机等终端产品中运行。

在自有品牌的产品工程方面,东软在医疗领域开发并提供包括CT、MRI、数字X线机、彩超、放射治疗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CAD软件、HIS、PACS以及远程医疗系统等11大系列50余种产品,其中CT、MRI获得欧洲CE认证和美国FDA认证。东软是中国唯一能提供CT设备和数字化医院全面解决方案的企业。

在网络安全领域,东软提供SOC、NTARS、FW、IPS、IDS、VPN、审计系统等全线网络安全产品,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电力、企业、社保、教育、政府等行业。东软NetEye防火墙产品连续七年保持中国市场领先位置。

在服务领域,东软提供包括应用开发和维护、套装应用软件服务、专业测试与本地化服务、IT 基础设施服务、IT 教育与培训、业务流程外包(BPO)等服务业务。其中,在业务流程外包(BPO)方面,东软已为日本、韩国等多家跨国公司提供IT Help Desk、Product Support Services、HR Services、Back-office Services of E-Commerce等服务。

人力资源发展

东软通过多项人力资源策略的实施,拥有了一支充满激情、智慧、专业、高度关注客户并极富协作精神的员工队伍,以支撑客户与公司业务的高速发展。为了推动软件产业核心基础与人力资源的发展,东软先后于2000~2003年在大连、南海和成都建立了3所IT学院,这是中国最大的IT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东软信息学院不仅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IT人才,也为东软及客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学院以社会和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教育创造学生价值”为办学理念,倡导“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致力于培养掌握最新IT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际化、实用化、个性化”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东软信息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标准,紧跟产业和技术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形成“产学合作、面向应用、以人为本”的鲜明教育特色。东软人才实训中心为高校、学生、企业等提供全面的IT培训解决方案,以培养“实用性、技能型”IT人才为目标,以助力IT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东软作为中国最大的离岸软件外包服务提供商,2008年,东软公司第四次入围“全球IT服务100强”,并且蝉联“亚洲新兴市场外包十强”榜首,引领亚洲新兴外包市场。根据赛迪顾问的报告,东软已连续五年蝉联中国软件外包第一。

东软将“超越技术”作为公司的经营思想和品牌承诺。作为一家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的公司,东软通过开放式创新、卓越运营管理、人力资源发展、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和服务网络的建设以及联盟与合作伙伴关系等战略的实施,全面构造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客户和社会的价值,从而实现技术的价值。

东软致力于成为最受社会、客户、投资者和员工尊敬的公司,并通过过程与方法的不断改进,领导力与员工竞争力的发展,持续和开放的创新,成为全球优秀的IT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者。

可持续发展

东软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组织结构,拥有面向政府、电信、金融、能源、交通、制造业、钢铁、汽车、信息安全、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专业化的运营部门;在营销、技术、运营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等方面建立了完备的支撑保障平台;面向全球市场建立10个区域中心、覆盖40多个城市的营销和服务网络。

经过多年的实践,东软逐渐形成了由清晰的战略规划、完备的实施策略、扎实的过程执行等三方面构成的战略执行体系,以追求增长为发展目标,以锁定客户的核心业务为发展方向来制定战略规划,在营销、技术、运营、人力资源、财务等方面制定详细的实施策略,以ISO标准为框架、以CMM/PCMM/CE/FDA为纵深的执行过程,保证公司的战略得到有效的制定和执行。东软形成了科学、系统的客户服务,保留、发展的客户关系管理方法,形成了解决方案高效性策略的实施框架(NeuSA),建立了以行业领域专家为核心的梯队式的人力资源培养模式。通过三者的有效融合,东软构建了自身独特的创造持续价值的客户管理体系。

为实现东软规模化快速发展,东软根据客户区域分布情况、人力资源供给情况、成本优势等方面进行统筹,通过科学的组织布局,大力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和组织能力建设,构筑了规模化、分布式的开发与交付体系,先后在沈阳、大连、南京、成都建立了规模化的软件研发基地,目前拥有开发人员近万人。

第5篇:卓越医疗服务方案范文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泰康人寿总资产近5300亿元,全年规模保费跨越900亿元平台,净资产超329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173%。泰康人寿在全国设有北京、上海、湖北、广东、山东、河南等35家分公司及285家中心支公司,各级机构超过4200家,同时在北京长安街、北京中关村及武汉光谷建设3个数据中心。

泰康人寿通过完善的个人保险、银行保险、团体保险、电话销售及经纪全渠道,为客户提供包括寿险、健康险、意外险、投连险、年金险等在内的丰富多样的保险产品。同时积极拥抱互联网,致力于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创新与开拓,整合线上、线下保险服务,提供普惠保险产品,全力打造“互联网保险”第一品牌。

泰康人寿协同旗下泰康资产、泰康养老、泰康之家三家子公司,全面推进“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终极关怀”四位一体的大幸福工程。

泰康资产是国内资本市场大型机构投资者之一,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7000亿元,是国内首家通过全球投资业绩标准(GIPS)验证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泰康养老作为国内专业养老保险公司,致力于为广大企业和员工提供员工福利一揽子解决方案。泰康人寿2009年经保监会批准,获保险行业首个养老社区投资试点资格;2010年,泰康之家应运而生,专业从事养老社区投资与经营,是以医养融合为特色的中国商业不动产投资商、开发商和服务商,目前已完成北京、上海、广州、三亚、苏州、成都、武汉经济发达地区养老社区战略布局。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以“娱、教、医、养”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大推动力。泰康人寿与国家鼓励医疗养老产业发展政策导向相契合,致力于服务国家大民生工程,坚定实施大健康战略,打破传统观念,以打造“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终极关怀”四位一体“大幸福工程”为目标,整合全生命产业链,创新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经营方式,致力于改变国人的养老方式,提升中国长者的生命质量,打造中国医养产业领先品牌。

第6篇:卓越医疗服务方案范文

目前,东软实训在沈阳、大连、南京、成都和无锡建立了分布式的实训基地,现有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各类培训教室、实验室220个,可同时容纳10000余人培训和住宿。东软拥有300余人的讲师队伍,讲师均拥有丰富的开发、管理经验,其中实训经理共65人。此外,它还与全国一百多所高校展开了持续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

IT人才“储备池”

东软1991年创立于东北大学。自创立伊始,与东北大学合作设立了“软件加强班”,开展联合培养人才的探索。

通过多年的在员工培养方面的大量实践,东软实训围绕TCOE(卓越技术团队)计划,以人员的能力发展为基础,形成了东软人才培养框架NeuTA,并构建了基础层、工作层、高级层、专家层四个不同层级,职业素质、软件基础、外语、商务办公、软件工程、工程实践等六纬能力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东软实训成立至今,已向行业输送人才万余名,其中东软内部录用近2000名,还与300余家国内外名企保持着持续用人关系,入职IBM、上海通用汽车、埃森哲、惠普、戴尔、简柏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LG电子等国内外名企的实训学员近千名,已成为行业初级人才“储备池”。

获得多项荣誉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多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东软实训已与全国一百多所高校和三百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深度合作关系,在多层次、多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先后被南昌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数十所知名高校授予大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等资质。

此外,东软实训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也充分受到了部级、省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赞誉,分别被授予“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软件十年中国软件行业人才培养贡献奖”、“人才信用公约缔约企业 ”、“辽宁省大学生实训基地”、“江苏省软件人才实训基地”等数十项资质和荣誉。

实力派品牌

东软是中国知名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目前,公司拥有员工18000多名,在中国建立了6个软件研发基地,8个区域总部,在40多个城市建立营销与服务网络,在大连、南海、成都和沈阳分别建立3所东软信息学院和1所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在美国、日本、欧洲、中东设有子公司。

以软件技术为核心,东软通过软件与服务的结合,软件与制造的结合,技术与行业管理能力的结合,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产品工程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软件产品、平台及服务。

面向行业客户,东软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易扩展的行业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信息化管理最佳实践,以满足客户业务快速发展的不同需求。行业解决方案涵盖的领域包括:东软的行业解决方案涵盖领域包括:电信、电力、金融、政府(社会保障、财政、税务、公共安全、国土资源、海洋、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商、知识产权等)、制造与商贸流通业、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行业。

在产品工程解决方案领域,东软的嵌入式软件系统在世界著名的数字家庭产品、移动终端、车载信息产品、IT产品等众多产品中运行。东软的客户遍布世界各地。

在自有品牌的产品工程方面,在医疗领域,东软先后研制成功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T、磁共振、数字X线机、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参数监护仪、放射治疗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等十大系列50多种医疗产品,其中CT机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能够生产CT的国家。产品已经销往中国32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在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巴西、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以及非洲等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设备安装,拥有客户5000多家,构建了覆盖中国、辐射全球的销售服务网络。

在服务领域,东软提供包括IT咨询服务、应用开发和维护、第三方ERP咨询与实施、专业测试及性能工程服务、与本地化服务、IT基础设施服务、业务流程外包(BPO)IT教育与培训等服务业务。

其中,在业务流程外包(BPO)方面,东软面向日本、韩国、欧美等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提供多语言、多类别的一站式BPO服务,包括:客户服务、技术支持、应用系统支持、Help Desk等Front Office外包服务,以及HR 外包、网站内容服务等Back-office外包服务,涉及IT、教育、政府、通信、互联网、制造、个人消费品等众多行业领域。

第7篇:卓越医疗服务方案范文

【关键词】“3+2” 临床医学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43-02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 [2012]7号)的精神,遵循医学教育发展规律和全科医生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从我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需求出发,以提高农村全科医学人才临床技能水平为核心,深化助理全科医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体制,培养适应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助理全科医生,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水平。

2.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服务内容,通过系统学习培训,使学生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高水平全科医疗服务,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培养合格的助理全科医学人才。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加强专科阶段教学改革,按照全科医学教育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在校3年专科阶段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进行调整,适当增加全科医学相关基础和临床教学内容,在完成3年临床医学专科培养的基础上,继续进行2年全科医师的培养和提高。具体措施如下:

3.1按六位一体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零距离接轨

基层医疗卫生全科服务主要包括“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内容,按照服务内容制定培养方案,使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零距离接轨,在提高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开展基层全科医疗卫生服务,为基层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的开展提供高素质人才队伍。

3.2开放招生,拓宽招生就业渠道

3.2.1 单独考试,择优录取

从全省临床医学专业应届专科毕业生中招生,再进行2年全科医学培养。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与职业岗位相一致。能够提高学生从事基层全科医学服务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从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2.2 订单招生,定向培养

根据基层单位的人员需求,由卫生、教育等相关行政部门统筹协调,制定分区域的单独“3+2”招生计划,并给予适当政策支持。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良好的生源,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毕业后及时到岗工作,做到学有所用,提高培养效益。

3.3深化学校――实践教学单位――用人单位合作,尽快补充基层卫生机构全科医学人才

在卫生、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下,在基层卫生机构中挑选具有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层次的在职人员,进行2年的全科医学教育,补充全科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加强系统的临床实践技能训练,达到助理全科医师的水平。培养过程中加强学校与实践教学单位的联系,注重在用人单位的行政区域内选择实践教学单位,实现学校――实践教学单位――用人单位――毕业生的有机联系。这可为学生毕业后的从业提前奠定良好的人脉关系,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开展;用人单位、实践教学单位的信息能及时反馈到学校,有利于学校调整培养方案,实现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

3.4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原则,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早临床、多临床的培养原则,在系统临床实习的基础上,增加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践、实习机会,提高学生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地方病的诊疗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4.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4.1建立“名师+名医+团队”人才聚集模式

采用外引内培的方法,实施名师、名医建设工程,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师资队伍。鼓励和支持专任教师到医院进行顶岗工作,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学医院带教水平,继续保持专任教师双师素质。通过校院共建,力争培育核心课程省级教学团队;培养数名省级教学名师及部级教学名师;引进或培养若干名专业带头人,充分发挥名师名医的引领示范作用。

4.2培养一支适应全科医生培养需求的师资队伍

根据全科医生培养内容,加强预防、保健、康复、健康管理等专业领域的师资培训和引进,建立一支全科医生教学的师资队伍,鼓励专任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使教学队伍年龄、学历与职称结构更趋合理;采取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临床技能。选派更多的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等做访问学者或研修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4.3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全科医生培训要求,进一步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通过试讲、公开课等方法,从实践教学基地选拔一批优秀的兼职教师,不断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授课水平。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评聘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措施

5.1继续加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进一步加强临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建设,使校内临床技能实训基地成为省临床医学专业技能教学示范基地和全科医生岗位技能培训、考核中心。根据全科医生人才培养要求,调整各实验室和实训室的功能结构。大力改造提升原有医学技能实训中心,增加与提升全科医生职业能力有关的实验实训内容,创造助理全科医生实训环境,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教学医院建设,改革实践、实习教学模式,建立实习考核病例库,训练学生临床思维、应急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为了二中心三基地(2007年9月,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经省卫生厅和教育厅批准设立并挂牌为“青海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青海省全科医生培训中心”、“青海省护理实践技能培训基地”、“青海省临床技能培训基地”、“青海省急救技能培训基地”)的作用。

5.2建立一批适应全科医生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

本着合作育人、共同发展的原则,在用人单位的行政区域内选择实践教学单位,探索“学校――实践教学单位――用人单位”三位一体全科医生实践教学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之上,建立新的适应全科医生培训需求的实践基地,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康复中心、社区卫生中心等机构,使岗位能力培养与基层医疗卫生需求内容“零距离”对接。实施优秀临床实践教学基地认证工程,强化实践基地的管理,完善实践实训基地的规章制度,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加强学校与实践教学单位的联系,建立“学校――实践教学单位――用人单位――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实现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

6.保障措施

6.1省卫生厅和教育厅高度重视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并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学院密切合作。

6.2学院成立“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领导小组,由学校、实践教学单位和用人单位组成,根据岗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保证培养适应基层医疗机构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助理全科医生。

6.3实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质量监控。根据助理全科医师培养的目标要求,调整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相应的管理考核办法,对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评价和考核,确保人才培养水平。

综上所述,学院作为试点项目院校除了做好以上工作之外,离不开国家相关部委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该试点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大批面向乡镇卫生院、服务农村医疗卫生需求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本土的全科医生,有利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第8篇:卓越医疗服务方案范文

品牌的追求

记者问裴西,是什么动力促使其在16年的时间里让富华获得如此多的殊荣?裴西莞尔一笑:“我并非不在乎荣誉,但当我立志要干好这番事业时,我从未单纯地要为荣誉而战。这是因为医疗美容行业是一个风险很大的高科技行业,无论对创业者还是成功者来说,除了勤奋、拼搏和创新,更需要专业,也需要担当责任。”

16年来,富华医疗美容医院从起步、发展和腾飞,充分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医疗美容行业的历史进程。在充满变数、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富华从“一切为了求美者出发”,始终以追求完美的远大信念、以与世界接轨的先进技术、以体现人性本真的精品服务意识,作为企业品牌发展的坚实基础,因而在国际医疗美容行业中,一直屹立潮头,浪遏飞舟,成为了彰显辉煌、不可复制的“超级品牌”。

美国国际健康美容管理研究院主席巴林博士曾说,惟有敬业和敏感专注的人才会紧跟最新的潮流,这一点在裴西身上得到了充分印证。她每年都会为自己预留出一些时间,去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地考察,领略当今最新的医疗美容技术,获取最新的美容时尚资讯。面对中国医疗美容业的发展现状,作为专业人士和权威专家,裴西告诉记者,在个人诉求多元化、形象个性化的今天,医疗美容早已逾越了单纯的整形概念,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医疗美容只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近几年,作为国际医疗美容前沿阵地之一的上海,更是众多女性心之向往的美容之城。每天都有许多来自本埠和外地的求美者,专程来到上海富华医疗美容医院咨询诊疗。求美者纷至沓来,一方面反映了现代女性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求美者非常渴望通过医疗美容来改变自己的形象和命运。所以,富华每年都要斥巨资引进世界上最新的医疗美容设备,实现与世界同行业接轨。同时,富华十分重视专业培训的制度化管理,组建了最强势的专家服务团队,致力于运用最科学的医疗美容理念和方法,为求美者提供永无止境的优质服务,使富华的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成为不可复制的中国医疗美容行业第一品牌。

品牌的责任

慈善是裴西的秉性,也是富华的符号。从设立富华希望基金到汶川地震的紧急捐款,裴西帮助了无数求美者走向幸福之路,开创了中国医疗美容慈善事业的先河。

“心中装着他人,就会产生爱心,心中拥有社会,就会产生责任。”裴西告诉记者,富华成立至今,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发展壮大的创业之路。同时,这也是一条洒满爱心的慈善之路。从创业之初,裴西就和慈善结缘,以自己的行动否定了传统的“商人”定义,体现了一名优秀企业领导者乐于奉献的可贵情怀。

两年前,富华捐款300万元人民币设立“富华希望基金”,其目的就是用于资助在为人民群众救急救难中英勇负伤的优秀人物:在见义勇为行动中受到伤害的先进人物;因容貌问题而受到各种困扰,遭受不公和不幸,却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人。两年多来,“富华希望基金”帮助了许多“因为容貌而遭受坎坷命运的人”走向幸福之路。

记者了解到,当年轰动全国的硫酸毁容案事件的女主角杨海霞,就是在裴西的关心下,通过富华精英医师团队提供的无偿帮助和“蝶变”的科学方案,不仅修复了容貌,而且彻底走出了被前夫用硫酸毁容、对命运感到绝望的阴影;因容貌怪异等先天性原因而导致无法就业的屠申吉,慕名找到裴西,在富华的无偿帮助下,扫清了最难攻克的容貌障碍,成为蝶变天使大赛中惟一的一名男性选手;因“国”字脸上布满了严重雀斑及色素斑而长期陷入学业无成、事业无味、爱情无望等困境的曹微小姐,也在裴西的帮助下成功整形,圆了留学梦从而改写了人生命运……

像这样的案例在富华可谓举不胜举,裴西谈到这些,便感慨道:“作为企业的领导,管理好企业责无旁贷,但是如何让企业的价值和文化与社会的责任融为一体,为社会的和谐承担道义,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欣慰的是,富华拥有一流的整形专家、一流的医疗设备和服务系统,将会永远帮助那些因容貌缺陷而陷入人生绝境的求美者,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在听闻5・12汶川地震后的第二天,裴西便率先捐款50万元,这在当时医疗美容业内是最早、最多的一笔。之后,裴西又立即在医院内召开特别会议,号召全院医护人员踊跃捐款。除此之外,裴西还十分关注灾后重建,先后将价值逾百万元的医疗设备和器械运往灾区。接受捐赠的有关部门领导目睹此景,曾高度评价:“富华一次又一次地捐款捐物,反映了富华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医护人员的良好素质,同时也见证了裴西女士那颗真诚的爱心。”

品牌的未来

哈佛大学教授在参观富华时,曾不止一次地发出这样的惊叹:“富华之所以能跃居国际医疗美容行业的顶尖地位,完全得益于CE0裴西的卓越管理。富华的今天,也足以验证裴西女士是具有深厚商业文化底蕴的行业领袖。”

第9篇:卓越医疗服务方案范文

教学改革方法

2012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中,对开展/:请记住我站域名/五年制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所涉及的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部分就提出: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方面要求: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小班教学、小班讨论。结合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的三个目标:探索建立“5+3”(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医师;适应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要求,深化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深化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批农村基层实用型全科医生。即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医师,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大批农村基层实用型全科医生。为适应这样的培养目标,在寄生虫学的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有所改革和创新。

教材建设

在过去以寄生虫的“虫学”为重点的基础上,增加“病学”的内容,因此,对教材内容作适当调整,在各论内容的编排上分为:形态和生活史、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流行与预防六个部分。以“蛔虫”为例,临床表现内容包括:幼虫所致症状:有肝脏症状和呼吸道症状;成虫所致症状有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过敏反应症状;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阑尾炎和蛔虫性腹膜炎。诊断内容包括:病状体征检查、血象检查、病原学检查、物理学检查和主要鉴别诊断五个方面。治疗内容包括:病原治疗、集体驱虫和并发症治疗。这些内容的增加,为今后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学生,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医学参考。在线虫、吸虫、绦虫、原虫和医学昆虫各章节后,均附上2-3个病例,作为学生自学的内容,在学习相关内容后,结合病例,以进一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适应这样一种教材模式的教学,需要授课老师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学识,为教师提高教学效果起到推动作用。

以寄生虫生活史为主导,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内容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在寄生虫病的诊断过程中,根据病人的主诉,首先要明确寄生虫的感染阶段、感染方式和途径;在病史询问过程中,了解寄生虫在体内移行途径,及对机体组织所产生的损伤和引发的临床症状;寄生虫在机体内寄生的阶段和寄生部位与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临床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了解寄生虫的排离阶段、排离方式和排离途径,做出相应的病原学检查,以明确寄生虫病的诊断;熟悉寄生虫在外界的生长发育条件、地域和其他生物间的关系,对防治寄生虫病的传播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人体寄生虫的基础医学内容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医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密切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密切结合,以适应“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无论为培养高水平的医师,或适应农村基层实用型全科医生,都奠定扎实的寄生虫病基础。

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小班教学、小班讨论,也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我们在临床医学(五年制)的寄生虫学教学上,都采用小班教学和小班讨论的方式,在小班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地采用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和讨论,例如在讲解各论的第一个内容“蛔虫”前,我们提出一个临床病例:一个患有顽固性中耳炎的2岁儿童,长期药物治疗不愈,最后造成鼓膜穿孔,并且医生从患儿的中耳道内取出一条6.8cm的虫体,经鉴定为一条雄性蛔虫。这样病例的一提出就给学生一个疑惑,这种疑惑的解释,就是通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将蛔虫在人体内移行过程联系起来,很快就获得答案,通过对蛔虫成虫基本形态特征的了解,自然就掌握了蛔虫成虫的识别要点。这样一种教育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带着一种解惑的心理进入学习状态,并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掌握寄生虫在人体内移行和寄生过程,以及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在临床医学中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