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岳阳楼记练习题范文

岳阳楼记练习题精选(九篇)

岳阳楼记练习题

第1篇:岳阳楼记练习题范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字音:

谪守朝晖夕阴迁客骚人

霪雨霏霏薄暮冥冥

潜形岸芷汀兰皓月

心旷神恰宠辱偕志浩浩汤汤

2、朗读全文,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新课: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滴,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场汤: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述,论述。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南极潇湘:极,尽。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

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得无异乎: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

那”。霏霏: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开,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隐耀,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

墙倾楫摧:墙,桅杆。楫,船桨。

薄暮冥冥:薄(比),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去国怀乡:去国,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谗,谗言,诽谤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

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感极而悲者矣:感,感慨。

5.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至若春和景明: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

“至于”“又如”。

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光。

一碧万顷: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顿。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游泳:锦鳞,指美丽的鱼儿。

岸立汀兰:蓝,香草。汀,水中的小洲。

郁郁青青: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长烟,大片烟雾。一空,完全消散。一,全。

浮光跃金:跃金,金色的月光闪耀跳动。

静影沉璧:壁,圆形的玉。

此乐何极:何极,哪有穷尽。

宠辱偕忘: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

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

6.请学生翻译第5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

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优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那一定要说“在

天下人忧之前无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吗?微,无、没有。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四、积累文言知识:

1.一词多义。

⑴和: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⑵通:政通人和(顺利)北通巫峡(通向)

⑶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⑷空: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

⑸一:一碧万顷(一)长烟一空(全)

⑹极:南极潇湘(尽,直通)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⑺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⑻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3.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古今异义。

⑴气象万千(气象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⑵微斯人(微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5.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

⑷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⑸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6.流传至今的成语。

⑴气象万千

⑵心旷神怡

⑶政通人和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背诵全文。

二、研讨课文:

1.朗诵全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

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全文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文的核心。)

3.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8.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9.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

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借代)

13.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现

箴之意。

14.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5.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调明“古六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三、写作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四、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五、教学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弓!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第2篇:岳阳楼记练习题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 导入法 学习兴趣 教学效率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上语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一开始就牢牢扣任住学生心弦,把学生思维引入即将学习的课文情境中,一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可见,导入得法,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归纳几种导入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导入框导入法

初中语文教材的每一课前面都有导入框,框内的导语或介绍作者,或揭示文章主旨,或提出问题,或明确阅读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恰当运用导入框的导语导入课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春》这课时,可先让学生阅读导入框的导语:“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多朗读几遍,你一定能进入那美好的境界中。”阅读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明确了阅读本文的方法,即通过朗读来品味江南春景,然后教师就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样,简捷明快地进入了文本的教学。

2.释标题导入法

课文的标题在结构上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内容上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即文章的文眼。它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晶,也是读者理解文章的钥匙。在语文课教学时,教师可抓住文章标题特点和它与课文内容的联系,通过对标题进行诠释来引起学生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学《生物入侵者》时,首先要求学生思考回答“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学生只能通过阅读课文来理解。这样,学生就带着这个问题,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文,也就顺利地导入课文的教学。

3.概括导入法

概括,就是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或精选课文中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或情节。教师也可以用概括的方法来导入语文课的教学。如一知名教师在教《皇帝的新装》时,开始就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故事的情节并说明理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情节――“骗”,同时,也导入了课文的教学。抓住一个“骗”字,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都迎刃而解了。这样做,既导入了课文教学,又达到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目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4.复习导入法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来导入新课的学习。如教《苏州园林》时,可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中国石拱桥》一文,然后提出问题:《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苏州园林》一文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这样导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通过教学,学生就系统地掌握了有关说明文的知识。

5.置疑导入法

教学中,还可用置疑的方法导入新课。如有位教师讲《祝福》时,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思考题:“祥林嫂是怎样死的?”这个问题学生乍看似乎不难,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是冻死的,有的说是饿死的,有的说是穷死的。然后教师又进一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仔细钻研课文,逐步理解祥林嫂“死”所包含的深刻意义。这样导入课文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多媒体课件导入法

第3篇:岳阳楼记练习题范文

一、听读法

听读法就是教师范读课文精彩段落,学生在教师示范下,反复诵读,直到把握文章脉络、结构,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止。这是利用声音的要素,在听读过程中,逐步地感受文章的内在节奏、气势和情调,感受语言的内蕴,领会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臧克家在他《重读〈岳阳楼记〉》一文中说:“对于《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中写景抒情的段落,儿时朗读,百遍如新,沉醉其中,如饮美酒。”可见,反复诵读的效果和意义非同一般了。

二、听想法

听想法指学生听教师范读与思考句子、段落内容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范读完一段内容之后,提问:这段话说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思考。以朱自清散文《春》第四段为例,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教师范读后,提问:这一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

么?怎样具体描绘的?从那些角度写的?

2.教师再读,请同学们仔细听,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3.学生回答问题。

通过让学生反复听的方法,积极引导听觉,调动学生思考。教师范读时,要讲究语气、语调,要读出文章的声情和韵味来。必须强化的知识可以加强语气。学生回答问题后予以评析,并给于适当的鼓励,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听视法

听视法即一边看课文或音像、教学挂图等资料,一边听范读。这一方法,既借助了娓娓动听的声觉形象,又利用了形象直观的视觉形象,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意境之中,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显明地感知课文中的形象,更深切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唤起共鸣,受到教育。同时,还可以得到多方面的美的享受。

例如,学习《岳阳楼记》,可以分三个层次:

1.入画:即教师范读课文,并展示“岳阳楼”、“洞庭湖”的彩色照片,出示“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课件,这样借助听觉和视觉形象,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声色俱佳的画面,产生身在图画中的美感。

2.生情:教师朗读,讲解岳阳楼“大观”、洞庭湖上的不同景象的同时,启发学生反复体验画面所表露出作者的情感。

3.悟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登楼者览物而生的两种不同感受所持的态度,感悟作者由此而生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并借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听记法

听记法即对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教师朗读后,要求学生将其记下来。这一方法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助于巩固知识和深入领会课文,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第4篇:岳阳楼记练习题范文

能否丢下《语文》?我的体会是,《语文》是“纲”是“本”,课外资料是“目”是“末”。我们决不能丢下《语文》,我们一定要信赖《语文》,并且充分地利用《语文》来教好语文。

《语文》是师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校内课程资源。就语文教学而言,没有第二种资料能与《语文》相比。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由人民出版社编著和出版,新华书店统一发行, 是国家最权威的教科书。这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教材的编写从学生兴趣和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精选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及时反映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多样、兴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育内容,并且提出了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一句话,教材的编写是极其严肃的、规范的,力求科学的。其他学习资料的编写都要以教材为依据和中心,因而具有明显的辅,其他学习资料的出版和发行也不像教材那样严格和规范,具有相对较多的自由。教材虽然也收书费(近年由国家出资),但赚钱不是编者、出版者和发行者的动机和目的,其他学习资料的编写、出版和发行无不考虑其销售市场,即经济效益。可见,教材是“纲”是“本”,其他学习资料是“目”是“末”。丢下教材去攻课外资料之举纯属丢纲抓目,舍本逐末。

既然教材是值得信赖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来教好语文。怎样利用《语文》来教好语文?我认为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其中包括转变教材观。要转变“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教师要把教材教活,有的放矢,为我所用,而不是生搬硬套或照本宣科地教教材。下面以我教《岳阳楼记》为例:

我以往是这样教《岳阳楼记》的:告诉学生第一段介绍作记缘由,再告诉学生第二段写……教材或参考书上有什么我教什么。最念念不忘的是告诉学生哪个句子最可能拿来作中考默写题。当中考试题没有本文的内容时,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惟一收获恐怕就是死记硬背课文了。今年我别出心裁教《岳阳楼记》。上课前先让学生写了篇《大观寺记》。“大观寺”离我们学校近,学生熟悉。有写成说明文的,介绍寺院的建筑情况。写记叙文的最多。描绘寺院内外景色和香火旺盛的情景。有的还对人们甘愿节衣缩食却慷慨解囊捐资建庙的行为流露出赞颂之情。学《岳阳楼记》时,我特意强调了《岳阳楼记》的写作特色之一就是借题发挥,虚写景物,目的在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课后,我让学生再写《大观寺记》。学生受《岳阳楼记》的启发,也来个借题发挥,有讽刺庙祝借神图财的,有讽刺香客愚昧的,有建议将建庙的钱用来办学校的……最妙的是,有人把香客与神的关系比作违法分子与执法人员的关系。香客敬神为的是得到保佑以“万事如意”,违法分子拉拢执法人员图的是受到庇护以为所欲为。学生认识境界于无声无息中得到了提升。可见,充分地利用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教材才能发挥它应有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同时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观念是先导,方式是载体,既然教师的观念转变了,就应该改变原来每天都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要改变过去的教师传授、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转到“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方式上来。教师不能只“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学到知识,更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获取知识。下面以教学“辨识单句与复句”为例:

传授、灌输式教学的步骤是:(1)什么是单句,什么是复句?(2)辨识单句与复句的依据。这种灌输式教学的缺点在于不能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即使学会了辨识单句与复句的知识,也是被动的学习,而被动学习的效果总是会打折扣的。

今年我上了节公开课,内容就是辨识单句与复句,教具是两块小黑板,步骤如下:

1、出示第一块小黑板的一面。题目是:下列四个句子都是单句,试找出特征,给“单句”下个定义。四个句子后面是:单句是由构成的句子。四个句子中有一句是单个的词带句号,一句是短语带句号,一句中间有一个逗号,一句中间有两个逗号。很快有学生说:“看第一、二个句子,单句就是简单的句子。”有的学生问:“看第三、四句呢?”我及时地提醒了一句:“看第三、四句是否和第二句一样:由短语加句号组成的?”几分钟后,学生经过讨论终于给“单句”下了定义:单句是由单个的词或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句子。

2、出示第一块小黑板的另一面。题目是:研究下列复句后给“复句”下个定义。受了给单句下定义的提示,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3、出示第二块小黑板的一面。题目是:下列句子哪是单句,哪是复句?四个句子中有一句中间没有语音停顿,很快被学生判断出是单句;另三句一时间几乎难住了全班学生。我点拨说:“看定义。”一会儿,有几个讨论小组的发言人举起了手,我让他们把结果分别写在纸上,发现竟然全对。问他们辨识的依据,他们说:“例一虽然中间有逗号,但前后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短语,所以是单句,例二和例四的逗号前后分别是一个单句,所以它们是复句。”我进一步点拨:“单句都可以分析分解为不同的句子成分,复句中的单句之间不能互为句子成分。”这个教学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用了约15分钟。

4、出示第二块小黑板的另一面,练习。

第5篇:岳阳楼记练习题范文

一、解决学生的意见分歧。

学生对同一问题看法不一致,这在语文课堂上是最为常见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常会针对一个话题据理力争,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热烈。每遇此况,我都注意认真揣摩他们意见的缘由和思想,去发现他们的"之所以然",以便对症下药。例如分析"临事而迷"这一成语的词性及关系时,学生比较集中的看法有四种:偏正式动词短词、并列式动词短词、偏正式形容词短词、并列式形容词短词。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答案?我只是把四个答案板书黑板上,不急着公布谁是谁非,因为留着悬念倒有利于诱发学生积极展开思考。我首先让他们弄清"临事而迷"的意思,这里关键是弄清"迷"是何义。"迷"是"迷惑、糊涂"的意思,它一般不能带宾语,同时能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反映了形容词的词性特点。进而我又组织学生回顾偏正与并列两种关系的特点,加以比较区别。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比较辨析,教师未下判定,学生却已经找到了正确认识,一致认定"临事而迷"是偏正式形容词短语。得出正确答案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结束,我还要让学生知道,他们为什么对或为什么错,从而掌握在课堂上已经演绎过的有效的解题方法。学生通过对一个问题的训练,不仅弥补了有关知识的缺漏,还纠正了以往解题的错误思维方式,从而提高了分析能力。

二、解决师生之间的意见分歧。

在语文教学中应做到师生平等。我经常向学生宣传做学问应该不"唯书",不"唯上"而"唯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我认为做学问除了要谦虚外,还要有破除迷信,敢于怀疑,勇于向权威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学生倘若养成勤思考、常比较、敢质疑的习惯,那么不仅能克服死读书的僵化局面,还有助于他们积极开动脑筋,主动自觉辨清问题的是非,提高自学能力。这有助于教学相长,师生双方同步提高,真正起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积极作用。另外,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让他们与教师开展学术争论,并不影响教师威信,反而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使学生更亲近教师,信任教师,这无疑为"情感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剂,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师生分歧意见的比较,有利于教师捕捉学生偏见的根源,一旦发现,教师就紧追不放,授之以理,这也可以说是"欲擒故纵"吧。当然,让学生充分发表议论,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促进,必须在课前课后多花时间,使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更深刻,处理更科学。有时我故意抛出一个错误见解,以刺激学生据理力争,在课堂上形成唇枪舌剑的局面,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学好语文这门功课的欲望,而且也造就了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和胆略。

三、解决教师之间的意见分歧。

调换课任教师在教学中是常有的事。新任教师复习旧功课,难免遇上这种情况:对某知识或某问题的看法与前任教师的意见不尽统一,甚至有严重的分歧。那么学生该听哪位教师的呢?面对这种棘手的问题,我的态度很明确,教师的看法不意味着永远正确,它只代表一家之说。面对不同意见,学生自己要动脑筋,比一比,想一想,谁更有理就听谁。记得组织学生复习宋代名家范仲淹的佳作《岳阳楼记》时,翻译"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句话,我的译文是:"这就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的雄伟景象。"或者"这就是岳阳楼(所面临的)雄伟景象。"而前任教师的译文则是"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当学生无所适从时,我坦率地告诉他们,语文老师意见不统一是常有的事,做学问不应盲从,要肯动脑筋,比较两个译文应好中选优。同时,我又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融会贯通。上文"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描绘的对象显然是洞庭湖,而不是岳阳楼,那么下文中的"大观也"能说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吗?当学生通过比较获得满意答案后,还认识到学海无涯,文无定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道理。认识到要想获真知,就要善于比较选择,这样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全面、更准确、更透彻的理解,从而真正消化和掌握。

四、解决教师与课文之间的分歧。

第6篇:岳阳楼记练习题范文

彭崇谷,男,1954年出生,湖南湘乡人。1982年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担任衡阳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衡阳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现任湖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省编办党组书记。系全国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诗词协会副会长、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企事业书法协会顾问、湖南省华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其诗词大势磅礴、激情奔放,读来荡气回肠,多次在《文艺报》、《湖南日报》、《中华诗词学会通讯》、《国际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中国作家》、《中华民族》等权威报刊杂志上登载;其楹联书法作品更是被《人民日报》、《湖南日报》、《内蒙古日报》、《广西日报》、《中国艺术报》、《大公报》、《中国文化报》、《艺术》、《人民美术报》、《湖湘文化》、《湖南书画》、《湖南印象》、《艺术人家》、《湖湘名家书画收藏鉴赏集》、《湖湘名家书画精品集》、《中国文联网》、《艺术网》、《湖南公务员书画网》等几十家权威报刊杂志、专业书籍和网站登载收录。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大赛并获奖。

“书山有路勤为径”

3月6日,记者随同与会代表从昆明驱车前往珠江之源开会,记者和彭崇谷并排而座,一路上,记者和彭崇谷吟诗作赋,好不惬意。当车行至世界最大天成花园――云南省罗平县80万亩油菜花种植园时,记者突然狂放:丰收的大地,金色的纸,宋祖英的歌呀,彭崇谷的诗……

说起彭崇谷的诗词与书法,彭崇谷告诉记者:“我小时没学过写诗,但从小爱好古典文学。从识字起便喜欢在古典文学的坛子里泡。上初中前,就已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杨家将》、《说唐》等许多中国古典名著和文学作品。上中学时,学过一些唐诗宋词及诗词。平时,一遇到喜欢的古典书籍,不仅在家看、课余看,连走路都看。读书期间,作文成绩不错。幼时喜好书法,这一爱好沿袭至今”。

潜心于书法钻研的彭崇谷不满足于初习柳工体、颜体,他苦练深研王羲之、米芾、文征明、董其昌等名家字贴,精细到具体每个字的字势、字态、字体,不断学习古人,又不拘泥于前人,传其神而不拘其形。去名胜古迹、风景旅游区,从观赏柱上的对联到墙上的题诗,他都会驻足细细观摩,在心里勾勒下笔的动作。就连看到公共汽车、街边门店的广告招牌等书法作品,他也是边看、边记、边用手指比划。许多名山寺庙里的对联,他都能背出来。

参加工作后,外出调研考察的机会多了,见多识广,创作题材也就更丰富了。出差外地,彭崇谷总要带着毛笔,一有空就用水在废报纸上练字、在地板上练,用手指在桌上练、在空中练。平时开会,他的很多讲话、报告,都喜欢自己思考,总结归纳,脱稿而讲。这样既生动、形象,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当(衡阳)市长后,要处理的事情更多了,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偶尔写点字,自得其乐。平时,他一不打牌二不跳舞唱歌三不钓鱼坐茶馆,一有空就尽情地“挥舞狼毫抒意气,方寻纸上显风流”。在忙碌的生活中,让自己拥有一份恬淡的情愫和闲情逸致,悠然自得,快意无比。

彭崇谷真正开始吟诗作对,那是在2008年底一次老乡聚会,乡友们请他讲几句话,他便吟了一首赞美家乡的诗,尽管诗不太符合格律要求,也就这样迈出了诗词创作的第一步。慢慢地,对诗词、楹联、书法创作便一发不可收拾。他散步写,坐车写,坐飞机也写。外出考察或游览,常灵感迸发,即兴吟诗,睹物生联,观景成赋,既有意境又有景有情。对于他来说,从政这些年,不仅有工作收获,也开阔了文化视野,开拓了艺术领域。

2010年秋,彭崇谷去美国、加拿大考察学习,尽管当时行程万里,公务在身,身心俱疲,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创作灵感和激情。短短十天里,便创作了100余首诗,真是“万里风光千幅画,十天游览百首诗” 。2011年4月,他作为湖南省政府招商团成员去东南亚招商,十余天写了70多首诗。几乎每到一地有吟唱,每见一景有歌赋,每经一事有诗韵。有时高兴起来,陪客人吃一餐饭要作好几幅对联赠友人。

“作诗如进黄金屋”

彭崇谷的诗词作品很多。所创作的诗,内容特色各异。有写农村自然之景的系列作品,如《春日下乡》、《咏莲》、《乡夏》、《咏雪》、《夜步庐山》、《春乐农家》、《观夕阳西下》;有歌咏名胜古迹的《天安门》、《祝融峰》、《张家界》、《马王堆汉墓》等;有记载重大事件和活动的,如《咏新农村养老保险》、《渔民上岸定居》、《秋收》等。将乡村风景、稻田喜事、春耕秋割、孩童戏水、鱼游清泉、月夜蛙鸣、惠农政策……情景结合,或实或虚,将万物生态之美与时代变迁之感熔为一炉。他赞美自然景观的诗,如图如画。如他写秋天钓鱼,“修竹翠树荡波澜,朗日清风云画繁。水浪秋光渔父醉,肥鱼不钓钓春山”。他写洞庭湖,“平湖万里荡清波,烟雨云天映黛螺。点点白帆飞锦网,一湖鱼跃一湖歌”。他的诗意境高远、气势磅礴。如,写北京鸟巢:“钢梁交错铸一巢,奥运健儿竞舞腰。孕育鲲鹏冲万里,长天广宇任逍遥”――从鸟巢引申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与中华民族的强大;写湖南浏阳大围山的雄伟,“耳闻湘水渔歌韵,目极赣湘万里川” 。写江西庐山之美:“惜叹陶翁西去早,桃花源里尽芳妍”。他去国外写的诗,同样韵味十足。如写泰国湄南河晨景:“晓日清江映伟楼,白鸥掠影荡悠悠。游人未醒温床梦,雪浪银花送飞舟”。他的抒情论理诗也写得情感迸发而又富有哲理。他在《重游三亚天涯海角》诗中写道:“长天无限涯何处,大海失边角哪求?莫道人生时日短,五洲四海任君遛”!他在誉满南北的《处世歌》中写人生:“人生本是车轮转,不转事业怎能酬”,“既然抽刀难断水,不如驾浪长放舟”,诗写得何等深刻。他对城市名胜的描写,既写景观,又写人文历史。湖南祁阳湘江之畔的浯溪碑林是全国闻名的碑林,这里崖石上刻下了由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散文学家元结撰文的《大唐中兴颂》,还有历代大书法家米沛、黄庭坚、何绍基等大师留下的书法墨迹。他为浯溪写诗曰:“溪汇湘江幽境开,奇石昂首耸亭台。宗师代代书墨迹,华论篇篇刻史碑。颜老挥毫龙凤舞,元公着溢春秋才。江涛千古滔滔去,惟听誉声阵阵回”。这诗写出了浯溪自然之美,和人文历史影响之久远,因而当时当地的管理部门请他留下墨宝,后来又将他的诗原模原样地镌刻在石碑之上,并放置在碑林的显著位置。那是在告诉人们,自古以来,浯溪不仅被文人墨客所青睐,而现代的浯溪,依然被人们所称颂。

“楚地多娇,日出韶山,浪涌洞庭,览武陵胜境,奇峰万仞。桃源红雨,九嶷竹涛,柏绿炎陵,凰城古韵。四水渔歌荡九霄。瞻衡岳,屹立冲星宇,雾滚云飘。儿郎自史英豪,痛屈子忧邦赴浪滔,贾宜三论妙,曾公奋力,危楼未倒。左帅安疆,嗣同横刀,德怀驱盗。国有急难湘人挑。,巨手翻地,锦绣今朝。”一曲浩浩汤汤的《沁园春・湖南》在彭祟谷晨起散步间散出来了。词一出世,湖南的书法界和文艺界震撼了!短短114个字,道尽湖南历史与人文风流,囊括了湖南的绮丽山河,尽显了数十代湘人的英雄豪气。

赋,应该是一种比较古老、年轻人相对陌生的文学形式。彭崇谷作赋立意高远,词章华丽,文采飞扬。他写《长白山颂》:“巍峨长白,五岳齐肩”、“万座雄峰滚玉澜,天池碧浪瀑飞翻。千秋才彦风流尽,不愧关东第一山”。他的《衡山赋》写衡山“虎踞龙腾八百里,云蒸霞蔚七二峰”、“朝日辉金,晚月泻银,山风阵阵,晨露玉凝。春观花锦,夏瞻云凌,秋醉日出,冬赏雪晶。奇山奇景,如画如屏。五岳独秀,谁与齐名?”……充分展示了衡山的秀美、雄壮,一句“谁与齐名”,更有力烘托了南岳独秀的霸气。他引古鉴今,力劝当代有志之士以天下为己任。同时,又深刻挖掘出衡山文化的内涵是“天人相和”,“和则物盛,和则教兴,和则人寿,和则域欣”。他写的《山赋》,既充分展示山“江南胜境”、“国之瑰宝”、“天下丹霞何为首、不推山谁列先?”之美,又深刻揭示山精神的核心是“人无神不立,物无神不兴;神足气锐,何惧艰辛;故攀山不畏高,谋事不惧难,征程虽艰险,拼斗能过关”。这几篇赋经湖南日报、吉林日报发表以后,誉扬南北。今《长白山颂》、《衡山赋》都被当地刻于巨石,立于景区,以供人们吟诵。

“书法雅趣乐其中”

楹联,短小精练、韵律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表达形式。楹联创作是彭崇谷的又一拿手好戏。他的楹联作品很多,妙句万千。有彰显湖南人敢于以天下为己任浩然气概的“千里湘江滋楚地,孕三湘才俊,兴神州伟业;万寻衡岳立乾坤,迎四海风云,壮华夏河山”。特别是“八千里湘江济海,九万寻衡岳擎天”一联,写出了湖南人擎天济海这种无与伦比的气势和情怀,这联彭崇谷书法后被《人民日报》选登。有情景结合的,如写高速公路“一行春色千幅画,几点白云万里天”, 写洞庭湖:“水天千里画,舟网一湖歌”。还有写名胜古迹的,如给曾国藩故居写联:“天灵地秀无二处,武略文韬第一臣”。为汩罗市纪念屈原的屈子祠作联:“一江眠诗圣,万古颂忠魂”,为邵阳魏源故居作联“两眼识世界、一言醒神州”。为湖南省图书馆精彩作联:“馆藏古今中外,室陈春夏秋冬”。

嵌名联,是他的拿手好戏。他给著名戏曲家、《国歌》作者田汉故居的作冠名联:“田耸山岳,汉歌长天” 。给湖南茶子花派的领军人物周立波纪念馆题词:“文立潮头,波扬四海”。全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法师是从湖南望城县洗心禅寺出家修行的,由于他要在北京主持佛教协会的工作,寺里由悟圣法师主持日常事务。彭崇谷巧妙地把一诚、悟圣两位法师芳名及洗心禅寺寺名嵌于一联内:“洗心循一,修到菩提正果诚为佛界泰斗。悟禅归三,净除业障邪行圣作法门宗师”。一诚大法师高兴地请全国著名国学大师百岁老人文怀沙先生书写,用红木雕刻镀金,悬挂在洗心禅寺方丈楼大柱上。

位于湖广交界的阳明山是湘南佛教名山,山上千年古刹万寿寺是“七祖”郑秀峰坐化成佛之处,被明嘉靖帝赠额曰“临济正派”,周边三省十八县的百姓经年不断来此烧香拜佛。彭崇谷为此山作联是:“阳明春山和万里,霞蔚古寺寿千秋”。此联也巧妙地把阳明山、万寿寺嵌于一联内。当地老百姓高兴得选巨石刻了此联,并立于山上的观景点上。这些对联,既嵌入了名字,又切合斯人斯物之内涵特征,妙语天成,不愧为绝联佳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彭崇谷曾对上了湖南望城县靖港镇望江楼上一副几百年来有上联而无下联的对联,上联是:“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他根据靖港是为纪念唐朝开国元帅李靖而得名的历史古镇,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对的历史事实,对了下联:“铭史港,铭史诗,铭史港传铭史诗,史港万年、史诗万年。”行家知道,彭崇谷所撰的下联可以说是平仄相对、名实相符,是恰到好处。彭崇谷所撰下联极大地满足了靖港文人、老百姓多少年来愁于无下联的相思之苦。于是靖港人把他的下联高兴地挂上望江楼,望江楼楹联的功德圆满,也一直被楹联界传为佳话。

彭崇谷所创作的书法作品中,应数“十二生肖”最富创意。人人有生肖,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表现形式源远流长。但他对十二生肖书法演绎却不同,通过对十二生肖形与义的深入研究,书写出生肖字与所代表的动物肖像有机统一的象形字。同时,以象形字为基础,寓物于字,凝字于物,字物如一,做到浑然天成。这是他近年书法创作的一大绝世亮点。其中,“龙”、“虎”最有特色,“龙”头枯笔,画“龙”点睛,昂首摆尾,上下翻腾,活灵活现,神韵十足。他把简体字“虎”字书写成具有虎头、虎尾、虎脚、虎身的象形字,配之以“举步越万里,一啸动千山”的题款,虎之雄壮威猛尽藏其间。他还为十二生肖各作题画诗,使这些作品集书法、绘画、诗词于一体。使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内涵深刻。最近,岳阳市旅游部门花巨资把这十二生肖书法刻在名石上,排列于君山上,以供游人观赏。还有人把这十二生肖书法图案做成青花瓷盘。有人则制成黑茶屏风,有人还做成邮册、贺年卡,从而使他的生肖书法名扬天下。他所书写的“福”、“寿”、“康”、“宁”、“竹”、“飞”、“酒”、“劲”等作品,力求形神兼备,将中国文字象形和会意的特色作了独特诠释。

“千古风流伴炎黄”

彭崇谷身负数职,既要主政由劳动、人事两厅合并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工作,又要抓省编办的工作,还要履行承担省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的职责。有人笑他一个人干了几个领导干部的事,但他把工作看成第一生命,尽心尽力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决不因私情和个人雅兴影响自己尽职尽责。2010年11月,他父亲病重住院已生命垂危,但按照省政府的工作安排须下市、州慰问救济困难群众,他义无反顾前往。正如他吟诗所记:“高亲病险几回危,岁末远行赴楚西。须道亲情衡岳重,更忧民众苦和疾”。现在,他负责的这些工作,大都有声有色,其中很多工作都得到中央主管部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工作之余,彭崇谷把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创作及练习书法上。每天下班后把上班未忙完的公务处理完,其余时间就是写字、整理诗联,直到十一点半点以后才睡觉,早上一般五点半起床写字作诗一小时左右。然后再就餐上班,既精神又惬意。赶上节假闲暇之日,他也很少出去应酬,兴起之时,悬笔一挥即两三个小时。他完全沉浸在书法境界中,乐哉、美哉,浑然忘我。

对于彭崇谷这一爱好,家人担心他休息不够、运动太少,影响健康。但他认为,“诗词用脑、书法运气,既有静态休养也有体能锻炼。他说:“作诗如进黄金屋,书法雅趣乐其中”。写诗炼字逸情雅趣,能使人心态常乐,自然也就延年益寿。所以,他写诗告慰亲人:“莫愁老夫体不康,寿超九五不为长。休说跑跳医百病,笔荡风雷亦妙方”。有的朋友、领导、同事则担心他影响工作,他则认为只要掌握好度,工作就不会耽搁,这一点在他实践中也得到了证明。

创作靠灵感,有时灵感一上来,佳言妙句就会如潮如浪。他十天美国行作诗106首,东南亚之行作诗70多首。他随省政府招商团去东南亚招商,在泰国普吉岛晚餐时,因菜久等不来,团友们要他吟诗取乐,他拎起筷子随口吟出:“两支小棒八寸长,碟盘扫尽显风光。莫说此物根基浅,千古风流伴炎黄” 。有一次,他到医院检查身体,医生给他用麻醉办法作无痛胃镜检查,他麻醉刚醒时,感到四肢还不听使唤,但一看到满屋医生护士都在陪护着他,万分感动,便诗兴激发,即口吟道:“白服翩翩菩萨肠,回春妙手保民康。华佗再世回天力,保我苍生不老翁”。截止目前,彭崇谷所创作的诗词约有700多首,对联800多幅,书法作品不少于100多幅。收集整理起来,可以出好几本书了。他赴美国十天写成的《西行诗集》已经出版,赴东南亚写成的《南洋诗话》,即将出版,集词联赋于一体的《衡山新话》也已整理就绪。

“不转事业怎能酬”

中国古代的有志之士都把修身、治家、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从屈原、诸葛亮到范仲淹、郑板桥等,概莫能外。彭崇谷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也深受这些先贤的影响。他既注重尽为子、为夫、为父之道,更念念不忙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强弱、民众的利益,那种对社稷苍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他的作品中跃然纸上。在庆2010年春节诗中,他一面写“备酒宰羊庆节忙”的欢乐情景,另一方面又呼吁要“莫忘夙愿行程远,更念弱群少食粮。卧薪尝胆一百载,神州万里更春光”。在《长白山颂》中,他呼吁“富民强国、吾辈当先”;在《衡山赋》中,召唤有志之士要“负社稷在肩,怀苍生于心”。彭崇谷在工作实践中,极力践行这种理念。他在衡阳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时,坚持选贤任能。对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严格的年度考核讲评,使全市干部队伍风气大变。任副书记后,既抓干部队伍建设;又分管计划生育。他敢抓敢管,仅用了一年时间,使计划生育工作从多年后进跃进全省先进行列。他担任衡阳市长后,全力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上任前衡阳市财政每年净增2到3个亿,最多也只4个亿。2006年,他上任第一年,财政收入从31亿上升到40个亿。2007年,则达到50个亿。他狠抓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和商贸物流业,推进机场、车站、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彰显衡阳交通枢纽城市地位,拓宽进城道路,提质升级改造市区道路,推进新城区和老城区结合部的建设,着力建设湘江、蒸水两岸风光带和小区公园广场。他大抓城区历史文化景点建设,恢复了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修建了纪念周敦颐的爱莲阁、曾国藩岳父欧阳故居、王船山故居、衡阳抗日保卫战纪念馆,修建了展示几千年衡阳历史文化的湘江长堤;可以说,这些工作不仅使衡阳市的城市形象大为改观,综合势力明显增强,也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可圈可点的经济和人文财富。

担任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后,彭崇谷牢牢把握“民生为上,人才优先”这一主线,极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省城乡居民政策制度的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全覆盖;尽力抓人才开发,不拘一格评选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完善干部分配安置办法;积极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及为民办实事考核工作;统筹兼顾好省编办和组织部的工作。从而赢得了领导和组织的肯定,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三天的“9+2”会议就要结束了,记者与彭崇谷的采访也只能嘎然而止,结束时,彭崇谷送给记者“交友诗书无寂寞,不贪名利不烦忧。管他世态浮沉事,墨海飞舟任我求”的诗。这也许是彭崇谷以诗言志。许多年来,彭崇谷工作起来尽心尽责,一往无前。工作之余,潜心诗书,将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用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创造出一个既刚正温雅,又鲜花烂漫的艺术世界……

第7篇:岳阳楼记练习题范文

一、设计思想与基本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基于网络环境下语文课堂模式的设计思想以现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为指导,具体而言就是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学习环境,即情境、协作、交流,最后实现意义建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将语文课堂模式定位在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课堂模式的设计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中心,基本上是按照提出学习任务―资料准备―自主探究―拓展延伸这样的思路设计的。设计中不仅包含教材的内容范围,而且还包括与之相关的丰富的资源信息。

网络环境下语文课堂模式的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模块。

课程信息模块。内容包括学习任务、学习重点与难点。

信息检索模块。内容包括背景知识、相关资料、相关作家作品。这部分内容信息广泛,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将相关的《水浒传》资料、图片和画册制作成网页,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学习指南模块。内容包括难点解析,阅读方法的指示,情景朗读。难点解析主要是展示专家学者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文章的理解、鉴赏,如《梵高自传》《皇帝的新装》,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制作成网页,以便学生拓展思维。情景朗读利用音频、视频资料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具有形象感,可以更好地理解、品味作品。

自主讨论模块。围绕课文内容设置问题,可以是教师设置的,也可以由学生质疑产生,设置专门的讨论与交流答题板,这个模块主要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发挥想象和联想,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测试园地模块。将课文的知识点与课后练习设计成作业。既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既通过答题板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口答的形式完成。

拓展阅读模块。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指导学生拓展延伸阅读。如《鲁迅自传》将现代名家评价鲁迅的文章,制成“认识鲁迅”“世说鲁迅”“怀念鲁迅”等网页,让学生自主浏览,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

二、应用及意义

语文课堂模式网络课件多用导航形式和框架形式,将教学对象、学习任务、教学思想、教学技巧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人机交互系统,这种教学改变了以往单向教学的现状,构建了新型的、开放的“双向式”教学方式,并实现真正的“多向式”教学。

按照现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学习者习得新知,不是依靠教师及书本知识的输出,而是依靠学生自身原有知识经验以及群体协作,自主地建构知识意义。因此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即情景、交流,最后实现意义建构。以《岳阳楼记》为例,运用网络环境,开发岳阳楼及范仲淹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翔实的学习情境,实现信息技术与文言教学的整合,借助网络环境这个“空中课堂”,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为一体,让历史与现代碰撞,让文字与图景交融,让情感与景致相悦,在网络世界中畅游岳阳楼大观。

网络课件内容分为学习任务、协作学习、资源中心、课堂练习、相关网站链接五部分。我们知道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教学目标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成效,设计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学习任务,围绕学习任务来筛选和使用资源,保证资源使用服务于本课教学目标。基于此学习任务设计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品味精练生动的语言,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明确要学习什么,达到什么目的,使整个学习过程沿目标进行。协作学习出示了3个问题:(1)岳阳楼景色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为什么?(2)面对两种不同的景色,迁客骚人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感情?本质是什么?(3)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是如何阐述的?资源中心收集了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范仲淹生平介绍,岳阳楼有关图片、历史变迁、古代三大名楼、文人墨客来此的诗文等,学生随机进入各窗口界面,浏览、检索、下载、讨论,便于学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抽象概括,供学生开展协作探究、资源赏析、交流。课堂练习则是检测课文学习效果的形式。相关网站链接是将语文课堂向课外拓展延伸,教师提供与《岳阳楼记》相关的网站让学生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课堂学习中,使课文内容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往往由于时代距离、经验差异而产生阅读障碍,而教师也难以用语言来营造情景、消除障碍。于是借助网络环境这个“空中课堂”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生发体验的喜悦。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模式首先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知识权威变成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合作伙伴,学生由原来的知识容器变为学习主体,成为知识的建构者。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及网上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能使学习者这一需求得以满足。在模拟的网页上,学生可以浏览学习内容,随意采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在学习中感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网络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突显了人的学习主体性,使学习在以技术为支持的方式下回归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

其次,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丰富了语文教学活动方式,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感交流的载体。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每个学生都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个性,当学生有了求知的愿望,才会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室上课尽管师生,生生之间有互动,但这种互动在空间上、时间上有限,而网络打破了这个局限,从空间上说,网络是完全自由的,“鼠标一点,世界在你面前打开。”利用网络技术为我们创设的平台,使师生、生生互动,变单一的教学为多元的教学,使学生原来的那种静态的、封闭的学习模式,改变为动态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这种多元的互动中获得了多元视角。学生的学习呈现出主动性、积极性的特点,使他们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得了发展。

第8篇:岳阳楼记练习题范文

一、设计导语的原则

1.导语要接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比如,讲《金岳霖先生》时,可先让学生讨论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然后导入新课。符合学生认知程度的导入语,才能使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到里地思考问题。

2.导语要饱含深情

对于情感色彩比较浓的诗歌来说,导语更要有强烈的抒情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中去。讲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七年级时我们学习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这首写于1938年的诗歌凝聚着诗人艾青对祖国最深沉的爱。上世纪70年代也有一位诗人充满激情地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将自己与祖国的命运相连,她就是舒婷。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她的代表作《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共同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吧。

3.导语要精练

语文课堂中,精美巧妙的导语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全部情绪和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课文中来。于漪在《语文教学谈艺录》中所说:“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

二、导语设计的常见方法

1.情境导入法

利用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引入新课。例如教《长城的价值》,可用幻灯片打出长城图片的同时,伴放歌曲。学生看着雄伟壮丽、蜿蜒盘旋的长城,听着一曲《我的中国心》,在这种充满感染力的气氛中,不仅自豪、爱国之情顿生,也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在讲傅雷的《家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放音乐――李春波的《一封家书》:“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我现在广州挺好的……其实我很想家……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妈妈,别舍不得穿上吧,以前儿子不太听话,现在懂事他长大了。”歌声传达出离家在外的儿子对父母的思念,父亲对儿子的牵挂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傅雷的《家书》。这样精心设计的导语,无疑能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

2.故事导入法

用故事导入新课,可以较快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讲授王小波的《驴和人的新寓言》时,我先讲述了伊索寓言中《磨坊主和儿子与驴子》的故事。听了寓言故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出作家王小波也从这则寓言中读出了自己的思考,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

学生爱听故事,讲故事投其所好,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3.激情导入法

在导入时,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文本中没有传达出来的信息。例如文章中涉及的一些内容,或是作者的身世背景等,这样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介绍《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可突出他小时候家境贫寒,连纸笔都买不起,他就在母亲的教导下用树枝在沙盘上写字。经过刻苦努力,后来他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家”之一。以此教育学生要克服困难,努力学习。

4.解题导入法

在导语里开门见山地对文题进行讲解,直接进行导入。有的题目表示文体,如周敦颐的《爱莲说》、柳宗元的《马说》,“说”就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又如,在讲授《岳阳楼记》时,可先简介岳阳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然后举出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讲解“记”在古代是一种不定体,写法可分两类:一类是由景物之中自然生发出情理,而常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即属这类;一类是寓情理于景物中,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

5.概括叙述法

概括叙述新课内容,可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讲授塞万提斯的《大战风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拉・曼却地区的一个穷绅士。他五十来岁,身材瘦削,爱读骑士小说,满脑子尽是些魔术呀、比武呀、打仗呀、恋爱呀、痛苦呀等荒诞无稽的故事。于是,他想入非非,要去做个游侠骑士,他先后三次出门去打抱不平。有过种种遭遇,闹了不少笑话。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大战风车的。通过这样的概括,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就大大提升了。

此外,阅读教学还可以用质疑、温故知新、猜谜语、读图、表演等方法开讲。教学要有法而无定法,课堂引言的设计应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从而选择好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第9篇:岳阳楼记练习题范文

摘要:传承传统文化是当代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做法,从教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出发,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传承 途径

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当代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民族精神、传统美德严重缺失。针对这种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是当代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从诗歌鉴赏学习出发,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文都是历代的经典之作,这些优秀的古代诗文透出了汉字的魅力,其中蕴涵的建筑美、韵律美能让人获得巨大的提升。所以,教好古诗文能提升学生的文化内蕴,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进行古诗文教学时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借助朗诵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教师可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文,使学生逐步体会到诗文的韵律美。如教学杜甫的《登岳阳楼》这首诗。诗人在诗中抒发了一种壮志难酬的沉郁之情。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学识和人生经验所限,很难把握诗人的这种沉郁之情。而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就能更好地感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中岳阳楼和洞庭湖壮阔的景色,然后进一步感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孤身一人飘零的孤独感,最后感受到“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壮志难酬的沉郁顿挫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的变化。通过长期训练,学生就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独立体会诗歌的情感变化,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兴趣也将逐渐增强。

1.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有关的教学内容展现在屏幕上,通过课件等形式将课文进行多色彩的处理和多元化的归纳。这种方式能通过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在获得快乐的同时高效地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其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有力工具,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教师可首先通过多媒体对岳阳楼的历史文化背景做一介绍,让学生对该篇课文的背景知识有所认知。紧接着教师可以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以一种醒目的方式展现在屏幕上,给学生一种震撼,并且给出相关链接,将现代人学习这种为民、为苍生而尽心尽力精神的实例加以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范仲淹的这种精神。学生在这种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课堂氛围中,就能够对自己早已熟知的知识和内容有一个深刻而良好的认知,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也提升了教学效率。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古代诗文的教学中能缩短学生与作者的时空差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人生态度,从而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立足课堂,拓展课外,以开展多彩的文化活动把学生带入传统文化的大殿堂。

1.3重视课外活动

开展多彩传统文化活动,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首先是结合教材中 的 综 合 性 学 习 举 办 的 活 动 , 如 《 到民间采风去》、《古诗苑漫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等;其次是结合学校开展的兴趣小组活动,如“侗歌班”、“芦笙队”、“琵琶班”等;再次是由语文兴趣班开展的《戏曲知识大比拼》;以及由学校书法班、国画班、民乐班和德育处主办的“毛笔、硬笔书法比赛”、“国画比赛”、“民乐比赛”和“古代名人志士故事演讲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使传统文化的传承突破了课堂教学的狭窄空间,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学生带入了传统文化的大殿堂。

2、培养学生中学语文鉴赏的形式

2.1民俗文化阅读课

通过开办鉴赏民俗文化的阅读课,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阅读课的内容参入一些诗词的阅读,与不同时代的小说作品的理解与戏剧类的阅读,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民俗文化课的开办,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民俗文化的意义与社会内涵。

2.2民俗文化调查课

由于地域性的不同,所以有着不同的传统礼仪与生活风俗等,要学生了解社会与研究社会的现象,很有必要对民间深厚的民俗知识进行探索厚学习。我们教师必须组织一些调查活动,深入民间生活进行搜索,带动初中学生的社会实践与观察的能力,让学生走进民俗文化的的社会现象中去,体验调查活动的生活,探索人类的创造性,以及流传至今的各种传统物质文化、行为习惯、神话传说,谚语文化等,进行详细的记录。

2.3民俗文化讨论课

阅读,收集民俗文化,由于长时间的蔓延,或有限的读者,采访者水平问题,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完整的情况。根据一些问题,实行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语言、节日、文学作品等作为讨论的切入点,对出现的民俗文化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致达到学生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目的。

2.4民俗文化作文课

民间文化欣赏是利用各种民俗文化知识,实事求是的进行分析,将分析的过程与最后的结果,综合理解转换成自己对民俗文化知识的见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作文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3、总结

通过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需要每一个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积极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把我国的传统文化很好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江淑燕.以古诗为载体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论初中语文古诗教学[J].台声·新视角,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