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创业方向范文

会计创业方向精选(九篇)

会计创业方向

第1篇:会计创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 会计风险管理 工作创新 方向

就建筑企业来讲,由于长期受到流动性与周期的影响,使其具有投资成本高、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促使建筑企业财务工作逐渐复杂化,例如:价款结算和资金筹措,考核以及成本预算等,与其他企业相对存在较大差异,如财务风险涉及的范围较广等。因此,建筑企业为了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目的,应加强自身风险意识,真正意识到会计风险管理工作所具有的意义,并通过相关有效措施,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整体水平,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一、目前建筑企业会计风险管理现状

在建筑企业中,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一方面PPP模式下财务风险。所谓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自身资金流动障碍,使其无法完成债务支付活动,而债券人为获取自身权益,只能采用政府强制化手段用于资金收取。而现代建筑企业只有利用资金的合理规划,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财务风险。而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资金的短缺风险,同样属于致命威胁,当建筑企业多个项目共同实施时,会花费大量的项目资金,从而经常发生资金链的断裂等问题,使其企业资金出出现交大损失;资金的筹集风险,通常情况下,建筑企业由于自身资金不足,导致无法正常维持项目的正常进行,此时企业会选择资金筹集方式获取资金,如银行信贷等,虽然可以及时解决企业资金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财务风险。另外在合同的签订过程,由于建筑项目会消耗较大的资金和人力等,加之项目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在合同签订过程,同样容易出现财务风险。

另一方面,“营改增”下的税务风险。在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企业出现的税负风险主要表现为税收筹划的准确性等。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会计凭证存在的不合理和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均会引发税务风险。第二,会计核算过程中,因为其他因素所导致的税务风险,例如:由于不同项目采用不同计税方式而引发的虚开虚抵风险。第三,建筑企业收入确认过程中出现税务风险。第四,建筑企业在开展纳税申报中,受到“营改增”的影响,一些税种申报不合理现象均会导致税务风险。

二、建筑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工作创新方向

(一)构建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建筑企业在进行会计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中,应通过内部控制、外部控制双重管理的方式,结合信息预警系统,合理制定与之相对应的风险监测指标。具体说来就是全面预算管理,让财务深入参与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同时,当系统发出警报后,企业需要依据信息监测结果,全面分析企业会计风险制因,从而根据最终结果,制定有效解决措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合理控制。当前,建筑企业中财务风险监测指标以资产负债、权益净利率或流动比率等方式呈现,因此,在进行管理时,可以根据以上风险监测指标进行。

(二)加强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

在建筑企业开展风险管理的工作中,会计人员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综合素质的高标准,是会计内部控制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对会计人员进行管理时,该项管理内容具体包括:专业资格与业务管理。对于会计人员而言,岗前必须获取从业资格证书,而机构负责人的录用,除了需要具备从业资格证,还应具备会计职称或者拥有相关工作经验。企业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一定要结合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确保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对于违法行为需要对其进行制止。此外,还应改善会计人员整体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保证企业会计内部的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会计人员一经录用,需要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思想道德等培训,从而提升工作人员自身专业能力,同时强化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并在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创新工作中真正发挥自身价值。

(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建筑企业在开展会计风险管理工作时,应该将加大风险防范意识作为工作重点,加强企业会计相关培训工作的开展。首先,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企业需要针对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解决,并将完善的会计制度落实到会计工作中,强化员工风险意识、思想教育等工作。另外还应从会计风险源头上进行优化,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创新的同时,将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模式进行合理应用,并严格遵守执法必严和有法必依的管理原则,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其次,加强相关培训工作,在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领导是否真正认识到会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可以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应该重点加强领导专业培训,确保领导真正认识到会计风险管理在企业发展的意义。最后,对企业会计风险合理制定预警机制。建筑企业在进行会计风险管理工作时,需要根据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对企业风险给予全方面的管理,针对重要指标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如果发生预警,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对其进行解决。为了保证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需要企业员工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并对其给予高度关注,保证风险管理可以真正发挥自身价值。

(四)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在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主要以实际经济活动为基础,管理结果还应做到信息反馈、客观检查。因此,企业为加大会计内部控制力度,需要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对审计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不仅需要对审计行为进行规范,而且还应重点强调审计评价职能,对传统审计制度进行创新,从而更好实现社会发展需求。在健全内部审计前提下,各工作人员要积极参与经济活动,并认真完成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从根本上降低企业不必要经济损失的出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判断企业经营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衡量企业整体管理效果的关键。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做到对会计制度进行优化、加大L险防范意识、强化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等,从而降低企业管理风险的出现,为建筑企业会计风险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有利依据,从而加强企业自身竞争力,为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华清.当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69-70.

第2篇:会计创业方向范文

你站在哪里:就立在哪里

三十而立,源于《论语・为政》

三十―无关年纪,而立,关乎言行与责任。

立―立德、立言、立身。

而立―在毕业前所得所知所习积累之上,

确立自己事业生活的原则、方法、责任与目标,

并投入彻底的执行至终。

1987-2017

30年

每一届BIFT毕业生都立在产业的前沿,

这便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我们就站在那里,BIFT就站在那里,你们就站在那里。

《论语》曰:“三十而立”。1987年,国家同意原北京化纤工学院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同年学校成立了服装系,后升级为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学院的学科专业体系日益齐全,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行业认可度、国内外影响力日益提升。2017北服时装周以“而立”为主题,既是向历代北服人致敬,也是对北京服装学院30年服装相关学科办学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创办的“北服时装周暨毕业设计展”于每年三月在校内举办,是北服最盛大的年度时尚活动之一。每年的2、3月份正是巴黎、米兰、纽约、伦敦四大时装周季,与国际时装秀场同步,北服率先推出中国学院派新锐设计师毕业秀。这里呈现的是一场场热血的设计创想,在“可穿的艺术,创意的成衣”的目标下,努力追求艺术与商业碰撞,潮流与情怀融合。

北京服装学院院长刘元风表示,设计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社会生活品质的担当,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并希望毕业生们以后的设计更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017北服时装周于包含7场时装和1个作品展,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女装、男装、传承、针织、运动五大方向的服装设计作品,到服装表演专业的模特秀,再到传播学专业-时尚传播方向毕业设计作品展。今年各专业方向的毕业展都有全新设计,更有首届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方向毕业设计会,将文化传承与潮流趋势糅合成新的审美形态,是2017北服时装周的最新亮点。

女装“时尚成衣”设计方向

探讨设计的力学与美学的恰到好处,探讨设计的社会价值

去年女装设计专业方向的毕业设计首次实行“时尚成衣”和“时尚创意”的划分,经过去年初次尝试的经验,在今年的作品中,学生们已经非常清晰两个创作方向划分的目的性,并能够根据所选择的方向进行设计创作。女装设计方向负责人梁燕老师介绍,时尚成衣组的设计更依托对服装产业和市场的了解,褪去一味追求个人情绪和自我表达之后,创作不再是停留于个体感受的造物观,而是更多探讨如何以服装为载体构架个体与群体的共鸣感,探讨设计的力学与美学的恰到好处,探讨设计的社会价值。

女装“时尚创意”设计方向

解读时代文化,审视学习体悟

时尚创意组的设计师们则将毕业设计环节作为深入解读所处的时代文化,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和学习体悟,整合和深化个人设计特质和设计态度的过程。他们将个人生活经历、设计思考和文化态度融入到作品中,带有思辨性、实验性,探索设计的观念、设计的立意和设计的价值。

男装设计方向

立足于实用,美化于外在

作为每年都在北服时装周秀场吸引大量眼球的男装设计方向,今年的新意在于评审的标准为“可穿的艺术”,要求学生们以实用为基础,将艺术、色彩、个人生活的体验等融入到创作中。不仅是重视服装的形式化,而且更注重个人对时尚的理解,将“可穿的艺术”完美体现。

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方向

传统文化结合现代设计

专,意为掌握纺织操作的能力。传,从人从专,意为掌握纺织操作能力的人。承,从人从手,意为以双手奉也,受也。2014年北京服装学院深切地感受到中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应用工作的紧迫性,以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因此,在刘元风院长的倡导与大力支持下,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于2015年开设了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专业方向,并招收了第一批学生,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方向负责人王子怡老师介绍:本专业方向立足于当代生活与审美,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为基础,以传承文化与创新设计为主旨,将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通过服装服饰,把文化融入到当代的大众生活中。

运动服装设计方向

严格与期待并存,概念与新意齐飞

运动服装设计方向负责人周绍恩老师介绍:相比往届,这一届运动班学生们的设计并不止步于“功能性”,而是赋予了运动服装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性”。

针织服装设计方向

锐利、个性张扬的创作

针织服装设计方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毕业设计的针织手法使用率要超过60%,并且响应学校的导向,学生的作品必须兼具可穿性和创意性。针织方向负责人顾远渊老师介绍:今年,学生们的作品出现了一个普遍的特点,同时也是现今针织市场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针织的梭织化。服装的面料强调肌理和织纹,做出相对硬挺的造型。这和以往针织给人弹性、舒适的感觉有很大不同。我们将会看到更多比较锐利、个性张扬的创作,这将会成为这次针织专业秀的一大看点。

服装表演专业作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017届服装表演专业毕业班他们带来50套毕业设计作品,以独特的演绎方式呈现出服装表演专业不只有外在优势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本届毕业生有很多优秀分子,班长孔敬是第66届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决赛冠军,并代表中国参加全球总决赛荣获全球十强的好成绩。

传播学专业-时尚传播方向

第3篇:会计创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会计课程;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前言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高职会计专业在实践课程方面的设置还存在不足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会计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充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创新,通过对高职会计课程的改革创新,完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发展。

二、高职会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各个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将学科作为中心,这种课程设置观念存在显著的缺陷,无法满足当前就业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重视学科体系。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长期使用大学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知识的编排上,各个专业学科的逻辑结构十分严密与完整,而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主要适用于学科型人才的培养;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会计专业方面,将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能够达到某一个财经职业岗位标准的应用型人才,所以传统的高职会计课程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一发展要求,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创新。

2.高职会计课程划分过于细致。传统高职课程设置中过于强调不同的学科体系,在专业设置方面过于狭窄,知识理论结构明显不合理,而且课程设置方面缺乏一定的横向联系,专业课程之间没有一个有效的整合,造成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性较差,课程内容交叉重复。

3.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就业市场的需求。传统高职课程设置中,选修课程的设置数量比较少,一些选修课的内容局限于会计专业范围内,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传统高职专业课程中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没有充分考虑就业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的需要,阻碍了高职学生的就业与创业。

4.没有将学生作为主体。传统的高职课程教学过程中,以高职会计教师讲授内容知识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做笔记为主,这种课程模式没有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创新

高职会计课程改革创新应当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对传统高职课程设置模式进行合理的优化与整合,探索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且能够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模式。通过对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基础学习,强化技能训练,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使学生能够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还要重视选修课的设置,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高职会计课程改革创新要突破传统专业的束缚。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创新,应当根据就业市场中的实际需求,在对高职会计课程进行设置的时候引入“通才”思想。高职会计专业应当针对“大专业”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在课程内容中加入适当的财经类专业知识,以此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例如:大多数中小企业中的会计岗位对于税务知识有一定的要求,不仅要求会计工作人员了解与掌握会计知识,还要熟悉与税务专业相关的知识。

2.高职会计课程改革创新要突破传统能力的束缚。高职会计学生具备的会计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高职会计学生能否适应会计工作的需求;同时高职会计学生还应当掌握一些通用能力,例如:自我发展、承受挫折、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以及语言表达等多个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高职会计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应当重视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从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因此,高职会计课程改革创新过程中,在对课程进行设置的时候应当重视复合性课程与通用性课程的增加,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能力。

3.高职会计课程改革创新要突破课时分配的束缚。传统高职会计课程设置过程中主要采用先对理论进行灌输,然后将这些理论集中起来进行实践的方法,这样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的统一性。在对高职会计课程进行安排的过程中,高职会计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应当进行相互的穿插,以此增强学生对于高职会计课程知识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高职课程中涵盖的内容。高职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传统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分配比例为3:7,无法满足高等职业院校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创新,应当重视高职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放在同一个位置,而不是专业理论知识所占比例超过了实践所占的比例,在高职会计课程教学中,还要将教育与训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相关的学习训练,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将高职会计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结语

会计专业是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的实践性非常强,高职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在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课程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对高职会计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这样才能够促进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咏平.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J].市场论坛,2010(10).

[2]崔红敏,岳颖.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研究[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3]孙晓辉,林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5).

第4篇:会计创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美国;案例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9183

1引言

当前创业教育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研究者重视,很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创业教育的探索,美国作为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美国高校有超过2200个创业教育课程,在超过1600个学校中,授予超过277个创业学学位,“创业就业”是美国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美国的创业教育为推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提升国家竞争力做出了卓越贡献。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创业精神成为个体就业与创新以及社会经济增长的一种驱动器。研究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对我国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2.1以培养企业主为目标的高校创业教育

在美国创业教育兴起阶段,创业教育是作为一种功利性的教育改革内容提出来的,主要面向商学院学生并针对个人创办小型企业,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沿袭传统的管理教育,主要形式是以专门技术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直接的目标就是培养企业主。塞克斯顿等(DLSexton,1991)提出创业教育的两个重要目标是为学生的职业成功做准备,增强学生的未来学习能力,推动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为社会做出贡献。衡量创业教育的最终标准就是看能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抱负,并真正创办企业。西尔士(Hills,1988)在对15位德高望重的创业教育作者的观点和经验作深入考察研究后指出,创业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高对创办企业程序的认识。

2.2以培养创业素质为目标的高校创业教育

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其直接指向对企业主的培养不如转向对创业者整体创业素质的提高,因为转向“非功利性创业教育”理念,侧重对创业者素质的提高,揭示创业的一般规律,传承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使受教育者具有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雷法特(AARefaat,2009)提出创业教育应该注重创造和开发创业的能力,培育和发展个人的创业特殊品质,鼓励个人自我雇用做企业老板。强调创业教育兼备培养创业者和创业精神双重目标,发展年轻人的创新精神,以便他们能够识别机会、创造机会、抓住机会。

2.3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2.3.1培养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就是一种倾向,是一种易于发现商机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很敏感的倾向,关键是识别创业机会,这需要对宏观因素包括社会的、法律的、政治的、人口的和心理因素有所了解。与创业意识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网络意识、觉察风险的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当然还包括创业者应具备乐观的态度和富有创造性。

2.3.2传授创业知识

创业教育知识涉及创业理论、创业成就、创业激励、创业训练、机会识别、商务计划准备等方面。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创业者怎样发现别人容易忽视的有经济价值的机会;第二,创业者怎样识别最有潜力的产业;第三,创业者怎样配置资源创办新企业。第四,创业者怎样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

2.3.3发展创业能力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创业者必须全面发展,创业能力的获得需要在教育过程中设置真实的创业背景给学习者以实践的机会,为以后的创业积累经验,增加创业成功的可能性,美国创业教育对能力的发展包括:销售与推销能力、资金运作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行政管理能力。

3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

3.1创业教育课程

3.1.1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情况

1947年2月麦勒斯-梅斯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的《新企业管理》被认为是美国创业教育课程的开端。创业课程分布在高等学校的每一个班级,从长青藤联盟商学院到小型私立学校,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各型各类学校都开设了本科和研究生创业课程,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农业学院和工程学院技术创业者中心。全美大约3000所设有商务计划的学院中,一半的学院已经开设创业课程。

3.1.2创业教育课程内容

美国创业教育课程涵盖了“从头脑到市场”活动或者“从创造性洞察力到成功创新”的方方面面。如芝加哥-布斯的创业教育课程综合所有的商务学科,包括营销、资金、运作策略,注重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真实的世界和环境中去检验他们的创业点子。设计这些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们发展建立企业、投资企业、募集资本、评估商务机会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课程、竞赛、实验等获得开办企业、寻求资金支持、管理企业的实践工具和经验。

3.2创业教育活动

3.2.1商务计划活动

商务计划是帮助学生发现并探索机会的工具和探索各种创业点子的方法。美国创业教育教师常将商务计划作为一种学习活动贯穿于商务过程的模拟之。商务计划是学习过程的一次重要的体验,学生每做一次商务决策,他们开办公司的可能性就增大一成。其次,创业教育教师还经常设计一些商务计划问题给学生以机会学习怎样计划一个企业,怎样体验决策过程。

3.2.2创造、创新、解决问题活动

创新性思维是成功创业的关键。美国创业教育活动就为学生设计了很多像发明家一样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首先,努力从顾客的视角去看待顾客的问题和需求;应该关心的在于这些问题该用什么特别的办法得到最好的解决。其次,创业教育活动中学生需要自由讨论。整个团体中要使每一个人尽可能多地、富有创造性地提出观点,然后是对所有的观点进行审视、选择、改进、修改等,以便能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受到鼓励花时间去尝试一些“知道不会有效”和“不知道是否有效”的方法。

3.2.3模拟创办企业活动

设计模拟练习使创业计划的所有参与者都介入到企业创建的活动中,可分成三个团队,管理团队、市场营销团队、融资团队,还设计任务供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根据学生的人数可以设计学生们组建多个企业。目的是在学生们学习创业技能并计划自己企业的时候给他们一次真实的创办企业的体验。教师充当公司的资金资助人或投资者,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案决定投资或拒绝投资,或者给每个公司提供小笔种子资本和公司签定合同,定下投资的回报时间及回报额度。每个企业的开张营业常被安排在模拟活动的最后一天进行,教师也会寻求帮助,找一些教师、学生或社区人员充当潜在的顾客。面对这些顾客,每个企业的学生代表需要做20分钟的陈述介绍,向银行家、投资者介绍他们公司的现有情况、未来打算、存在的有利条件及面临的挑战等。最后,学生们模拟创办的企业只需要运行一天,但是提供的创业计划至少要能显示企业可以成功运行一年。

4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典型案例研究――以伊利诺伊大学的创业教育体系为例

4.1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2003年12月,学校以商学院下属“创业领导研究所”牵头,向考夫曼基金会提出500万美元创业和创业教育资金资助,这是伊利诺伊大学全面推进和提升创业教育的开端。“创业领导研究所”成立后就致力于创业教育新课程的创建,在由8名教授组成的董事会指导下,“创业领导研究所”带头致力于为非商务专业的学生创建创业课程,其中核心课程土要关注创业,如“创业的基础”、“小型企业咨询”、“创业与小型企业构建”、“创业公司的法律策略”等。

4.2创业教育计划

伊利诺伊大学提供的创业学习计划包括,①创业证书。商学院、法学院、农业-消费与环境科学学院联合提供生命科学领域创业与管理研究生证书计划。工业企业系统工程系提供“一般工程”本科学位,该学位要求学生必须选择第二领域。据调查,最受学生欢迎的第二领域就是创业课程。②创业辅修计划。针对本科生的创业辅修计划于2008年获学校批准建立,由大学教师事务创业政策委员会起草设立;其次,还有商学院和工程学院联合举办的“创业技术与管理”辅修。③创业本科学位。商学院商务行政管理系提供面向本科生创业专业本科计划。④技术商业化证书。“技术创业者中心”提供的技术商业化课程由工业与系统工程系的杰出教师、法律专家及著名创新改革者发展和提供。该计划包括一门学程及2小时的选修课,设计这些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技术商业化有基本了解,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创新实践。

4.3创业教育方法

第一,基于计算机的模拟教学。例如在“创业模拟计划”中,参与者创办并运营一个零售店12个月,所有的团队在开始时获得相同金额的启动资金,在模拟结束时整个商店卖出去所获得的价值就是评判他们经营业绩的依据。还有“模拟创办小型企业”计划给每一参与团队1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创办生产爆米花的小型企业。第二,创业行为模拟。这是一种体验活动,设置了商务环境以供学生体验创业行为,发展创业素质和技能。参与模拟的团队之间相互竞争,发展策略以赢得最大可能的商务市场份额,目的是发展学生协商能力、说服力、形成网络(构建社会关系网络)的能力及吸引合作者的能力。第三,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创业教育,如录像、生活故事、角色扮演、在线通信工具等方式。

4.4创业教育活动

伊利诺伊大学向全校学生提供大量可供选择的创业体验机会:

第一,创新团队商务计划大赛,此活动已进行10年。比赛中有一个“快速组队”环节,给那些有商务点子的学生以机会向其他有兴趣入队的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对希望入队者进行现场采访面试。第二,“伊利诺伊冒险行动”的领导团队,主要向基于伊利诺伊大学技术组建的新生企业提供经验与咨询支持。“伊利诺伊冒险行动”的领导小组选择5支学生团队,每队资助25000美元,提供办公场所让学生们在10周内生产一个软件雏形;10周结束的时候,“伊利诺伊冒险行动”领导小组就组织学生团队与风险资本家、天使投资人面对面商讨。

4.5创业学习活动

学校每学年考虑提供辅助课程与体验学习活动的时候,总是注重增大学生的参与面和内容的覆盖面,考虑为不同学术背景不同专业知识的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的平台。

第一,伊利诺伊-技术论坛。在芝加哥两月举办一次的伊利诺伊技术论坛由大学工程学院“技术创业者中心”赞助。借此机会,学生向创业者、天使投资人、风险资本家、服务提供商等展示自己创业才能,推销自己的商务点子。第二,学生创新孵化器。设在“技术创业者中心”的学生创新孵化器前身是学生创业学习实验室。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教师和创业家的支持帮助下追寻自己的创新发明点子,分析自己的创业计划,识别并评估市场机会。第三,“从高级发明到风险企业”活动,该活动是为期3天的研讨会,由创业经验丰富的创业家向即将创办企业的团队提供建议和咨询服务。创业家针对资本化、雇用员工、市场评估、商业化背景下的成长等问题解答疑惑。研讨会结束后,创业团队还和创业家一起共同完成创业计划。

4.6创业教育组织

第一,创业领导研究所。“创业领导研究所”于2004年在考夫曼基金会资助下成立,隶属伊利诺伊大学商学院。研究所有教职员5名,常驻合作者1名,设11名成员组成的顾问委员会,其中7名院长,l名主任,2005年至2009年共接纳创业研究员54名。使命是在全校各学科激发创业意识和创业积极性;研究所全年赞助创业活动,举行创业讲习班、公开讨论、商务计划大赛、座谈会、创业讲座等。第二,技术创业者中心。成立于1999年的 “技术创业者中心”隶属于工程学院,致力于技术创新及将创新的技术商业化。课程包括“工程创业讲座”“工程法律”“技术创业”“项目管理”“商务技术咨询”“工程师的营销”“跨学科高级设计”。其次,还有辅助课程如 “风险企业”“产品竞争”“创业活动”。培养学生技术创新及技术商业化的创业意识,并使学生接触市场接纳过程本身固有的复杂性。

综合来看,基于学校的实际,伊利诺伊大学的创业教育选择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一方面伊利诺伊大学“商学院型”创业教育主要由商学院所属“创业领导研究所”推动和实施,从方法和目的上看,创业教育强调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商学院型”创业教育关注商业素质的培养,主张自我雇用、提升创业能力、培育创业文化。另一方面,伊利诺伊大学“工程学院型”创业教育向所有的工程及科学学生开放,以“技术创业者中心”为实施教育的主要机构,充分利用本校工程学科的领先优势,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始终围绕着自己的优势进行开拓进取,主要在创新技术的前提下实现技术的商业化,同时向学生传授技术商业化、基于高新技术的企业创建所涉及的知识。

5结论

创业教育是回应社会对创业的需求,以教育学生积极应对社会需要和市场变化,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创业要求我们关注现实,不断发现机会和创造机会,从潜在的市场中寻求包括经济利益在内的同报;创业教育不同于创办企业的教育,它追求的是一种机会警觉和机会创造的创业精神。本文介绍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以及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功的经验能够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孟祥霞,黄文军美国创业教育发展及其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

[2]缪乾,殷伟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特点及启示――以斯坦福大学和百森商学院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4(3)

[3]游振声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4]王琼花,张业平,秦风梅,邱玉辉美国创业教育体系构成和支撑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第5篇:会计创业方向范文

一、教学方法单一

漆画具有非常丰富多彩的表现力,除了具有特殊效果的材料美和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外,漆画的创作还应该强调特色和创新。在目前高校的漆画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还是相对单一,一般都是采用“蛋壳拼贴”和“色漆平涂”为主要表现形式。当然,在漆画的创作中,“蛋壳拼贴”自然是个亮点,能够为漆画的创作增添一种天然龟裂的美和韵味。不过,除了蛋壳之美以外,漆画还可以通过材料和手法达到水彩画的透明感和中国画的大气,甚至工笔画的细腻和丰富的层次。如去年获得“首届中国工艺精品博览会”优秀作品金奖的漆画作品《海上布达拉宫——妈祖神庙》,恢弘大气,可见一斑(见图1),“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漆画获奖作品《记忆片段》,视角独特,层次丰富(见图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法的尝试,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另外,学生对于漆画的认识,只是单单通过教师课堂上的传授还是过于片面和单一,应该给学生更多接触大师漆画作品的机会,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会使学生真正爱上漆画这门艺术。

二、艺术设计不同专业方向的漆画课程教学发展方向探索

目前,国内各地高校普遍开设艺术设计专业,而该专业又下设很多不同的专业方向,比如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工业造型设计方向、服装设计方向等等。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自然有很大的不同,都是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制定的,但是他们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一些公共学科的设置上却基本相同,比如艺术设计各个专业方向均开设素描、色彩、三大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者意识到基础课的教学不应该再像过去那样一味守旧,而是应该和专业相结合来进行教授。以素描教学为例,装潢专业的学生更加注重画面构图形式及装饰味的设计素描表达,而环艺的学生则更加注重空间感的营造和质感的表达。同样,各个专业开设漆画课程的目的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做到针对不同学科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重难点安排。

(一)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方向的漆画教学

漆画制作手法中的丰富技法、神秘肌理等视觉美感与装饰画中利用材料特点、工艺技术来进行装饰性表达这一点比较吻合,因此,视觉传达专业的漆画教学应该偏重装饰画的表达。对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进行漆画教育,可以用启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作能力、拓展其表现技巧为教学目标,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设计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1.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幅漆画作品首先是画,所以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和绘画创作能力,但更重要的则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装饰设计基础和对形式美的敏感认知。在漆画教学过程中,有意地要求学生根据漆材质本身变幻莫测的材质美特点来进行创意,比如“蛋壳拼贴”的天然龟裂营造的神秘感、松节油和腰果漆稀释产生的类似水彩撞色效果、金箔与铝箔制作衬托出的精美大气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创作过程中的创意亮点。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目前的高校漆画教学中,学生的作品大部分来自于临摹,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于漆画过于陌生,对于制作工艺流程等方面尚显力不从心,更何谈创作。在漆画教学中,引导学生创作应立足本乡本土,挖掘地域方面的特征。对于本土文化,大部分学生还是有所了解的,并且有很深的感情因素在里面,因此创作起来会更加用心。在漆画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本土文化方面去进行选材(见图3),这也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漆画教学的发展方向之一。3.拓展学生的表现技巧。漆画的创作材料与表现技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教学上除了常用的一些创作手法之外,还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手法上进行创新,而不要只是拘泥于一种或几种表现方法。在漆画教学过程中,要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方法的尝试,突破传统的局限和束缚,大胆吸收和借鉴其他画种的长处,从而使得我们的漆画教学更加多元化。比如,运用中国画工笔的晕染手法图4)和油画的堆砌手法来进行漆画创作,也常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二)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漆画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由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两大部分构成,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环艺专业的特点去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从而顺利完成从基础向专业进行过渡。作为建筑物附属部分的壁画,其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其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壁画的表现形式中就有漆画创作形式,比如湖北荆州博物馆的大厅壁画就是采用的漆画创作形式。因此,环艺专业的漆画教学应偏重壁画创作方向,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漆画教学中,要增强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意识的培养。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则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命题壁画创作。壁画与装饰画相比,首先画幅较大,因此学生独立完成不太现实,而且单幅的壁画创作是没有效果或者效果不好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分组,3—5人一组,创作内容给学生确定一个主题,如中原文化、民族特色、地方文化、体育精神、校园文化等等。一般说来,壁画属于大型绘画,甚者可称为绘画工程,因此就要求具有与其画相当容量的艺术内涵,要求有与空间感相适应的视觉意象。在这一点上,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的师生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他们曾为亚运会开幕式大型团体操设计和制作背景,完成数万平方米的图像。

(三)其他艺术设计方向的漆画教学

第6篇:会计创业方向范文

摘要:创新型中小企业财务、会计问题的特殊性使得其对财会人才的需求具有不同的特点。文章在分析创新型中小企业财会人才需求特点和能力要素的基础上,以常州大学会计学品牌专业建设为例,探讨了创新型中小企业财会人才的培养途径,以期为地方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型中小企业 财会人才 培养途径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创新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创新型中小企业对扩大就业、增强市场活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创新型企业既不同于传统产业企业,也不同于大型企业集团,其会计、财务问题具有特殊性,如何培养适合于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高层次财会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创新型中小企业财会人才需求特点和能力要素的基础上,以常州大学会计学专业建设为例,重点探讨面向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财会人才培养途径。

一、创新型中小企业财会人才需求特点

创新型中小企业一般是指具有较健全的创新机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形成技术、品牌、制度、管理、文化等全面而持续的创新能力,并借此获取超额利润的中小规模企业。由于创新型中小企业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企业规模不大,企业会计、财务问题既不同于传统产业企业,也不同于大规模国有企业,因此对财会人才需求具有特殊性。

(一)创新型中小企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财会人才。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来说,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和文化。尽管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但是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乃至商业模式创新也是中小企业所必需的创新方式。因为创新型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新的技术和产品还没有完全得到市场的认可,此时企业会陷入融资约束、投资回报不确定、资金周转困难等多种困境。作为为企业进行融资、投资和日常资金管理的财会人才,如果按照常规思路和方法可能难以解决企业面临的困境,需要企业在融资、投资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创造性地解决融资约束等问题。例如创新型中小企业在缺乏足够的实物担保以及投资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外部融资会遭到银行各种条款的限制,此时应借助政府政策、互助担保、供应链融资等其他创新方式解决企业的融资困境。总之,不同于传统产业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为企业做好常规性的财务、会计工作,更需要创造性地解决一些特殊问题。这就需要创新型中小企业财会人才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才能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型中小企业需要具备战略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的财会人才。一直以来,受会计基本职能的影响,财会人员的主要工作是记账、算账和报账,并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行为进行会计监督。尽管这些工作是企业所必需的基础性管理工作,但其自身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不能为企业的战略管理和风险管理服务。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核心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总是会受到企业外部环境的挑战,面临来自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环境、客户和供应商、竞争对手的竞争压力,国内调研数据表明,创新型中小企业有8%在第一个5年倒闭,19%可生存6―10年,只有13%运营超过10年。只有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能够适应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创新型中小企业财会人才需要具备战略思维,能够分析企业所处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随时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的动态,观察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新动向,预测消费者偏好的可能变化,评估企业可能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从会计和财务角度为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制定战略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另外,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应分析、预测和评估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通过各种风险管理工具转移、分散和规避企业风险。

(三)创新型中小企业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管理型财会人才。大型企业的财会岗位分工比较明细,每个岗位负责企业会计、财务某一方面的核算和管理,因此需要的是在某一方面具有专长的财会人才。而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来说,一是组织结构不像大型企业那样相对固定,创新型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相对灵活,趋于扁平化;二是创新型中小企业岗位设置比较综合,除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之外,一名财会人员可以兼任多个岗位。因此,创新型中小企业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管理型财会人才。所谓管理型财会人才是指充分利用企业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具有战略思维和价值创造理念,参与企业战略规划、风险控制和财务协调,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复合型财会人才。管理型财会人才不仅能够对企业进行会计核算,还需要运用各种信息进行分析预测,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不仅能解决企业中常见的财会问题和管理问题,而且能够在高度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中解决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复杂难题;不仅需要为企业融资投资进行决策,还需要为企业纳税筹划提供方案;不仅需要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财务冲突,而且需要从战略高度全面把握企业的资金活动,从整体角度进行资金配置和安排,保证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总之,创新型中小企业需要能力综合全面的复合型财会人才。

二、面向创新型中小企业财会人才的培养途径――以常州大学为例

常州大学地处我国区域经济发达、创新活力强的苏南地区,常州市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区域之一。学校位于常州科教城核心区域,紧邻常州国家科技园,创新型中小企业众多。常州大学的办学定位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会计学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面向创新型中小企业人才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C合能力强的高水平财务会计人才。作为会计学专业特色之一,常州大学申报2015年江苏省品牌专业一期工程获得立项。目前品牌专业建设在前期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打造培养面向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高水平财会人才的专业特色。为此,常州大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面向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高层次财会人才,也是常州大学经过多年探索,培养适合于创新型中小企业财会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贯彻“跟进式教育理念”,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和调整课程体系。当前,常州大学以“跟进式教育理念”为指导,提出“双需求跟进”的财会人才培养理念。所谓“双需求跟进”,一是跟进区域经济发展对财会人才培养的需求,二是跟进学生成才的自身需求。在此基础上,常州大学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是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面向创新型中小企业人才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强的高水平财务会计人才。因此,常州大学会计学专业每年一方面面向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查,分析和预测创新型中小企业对财会人才需求的特点和新的动向;另一方面面向在校学生进行学生成才需求的调查,了解和把握在校学生成才的愿望和需求。根据以上“双需求”的调研分析报告,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调整课程体系的方案。召开由企业财务总监、校外同行专家、校内专业教师和专业学生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探讨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体系的调整。例如近年来常州大学会计学专业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在培养方案中添加“课程与学生知识、能力、素养达成情况关系矩阵”,以明确每门课程在传授学生知识、能力培养和素养达成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方案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适应度。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课程体系中添加了“创业基础”“创新管理”“创新型中小企业纳税实务”等课程。

(二)依托区域优势,搭建“创新型教学平台”。创新创业管理是常州大学商学院重点建设的学科方向,近年来会计学专业加强与政府、企业联合,通过建立研究基地和实习基地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为人才培养搭建教学平台。例如本专业依托区域优势和借力学院学科专长,建成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创业与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训练中心”,与常州市各部门共建大W生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常州市现代服务业研究院、创新创业与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常州大学龙城创新俱乐部等多个人才培养平台,与科教城内数十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共建实践基地。以上这些借助校外资源搭建的人才培养平台为培养创新型中小企业“综合型”财会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大大激发了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战略管理意识,为学生学习创新创业能力、展现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舞台。

(三)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推行“三三三”教学设计。所谓“三三三”是指课程教学内容三分之一为理论教学、三分之一为案例教学、三分之一为实践教学。常州大学会计学专业选择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务筹划等课程推行“三三三”教学设计。案例教学部分,要求这些课程尽量吸收苏南本地区创新型中小企业财务会计问题建设本课程案例库;实践教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实习,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在学校“创业与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训练中心”进行实习。其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既有传统的理论授课,又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案例式教学,还有强化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互动式和探究式的教学。实践证明,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既满足了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需要,又强化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传统考核方式主要考核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往往会产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我们在考核方式上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关注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采用基础知识考核、案例分析、小作文、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考核。多样化考核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知识在什么地方应用以及如何应用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发挥教师科研专长,科研反哺教学。一直以来,教学与科研在地方本科高校是一对矛盾体,“不重视教学”“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比较普遍。发挥教师科研专长、将科研资源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常州大学培养创新型中小企业财会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常州大学会计学专业教师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热点问题、创新型中小企业关注的焦点难题,与政府、企业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例如“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与转型研究”“江苏高科技企业研发融资约束及环节对策”“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保障战略”“创新型中小企业信贷投向及企业竞争力提升研究”等课题研究不仅深化了高校教师与社会实践的深度合作,同时也逐渐摸索出了常州大学会计学专业“跨界培养专业人才”的特色模式。教师一方面通过课题吸引众多学生参与各类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高财会人才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经过多年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双模式’‘三平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协同创新视角下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商科人才跨界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工科院校复合型经管类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等一系列教学成果也获得了省、市和校级教学成果奖,为建设江苏省会计学品牌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S

参考文献:

[1]王文华等.谈管理型财会人才能力框架及培养模式[J].财会月刊,2015,(20).

[2]王文华等.管理型会计人才定位及培养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2013,(8).

[3]王永利等.工科高校文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0).

[4]孙玉甫.应用型本科财会人才培养研究[J].商业会计,2016,(14).

[5]刘艳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

[6]邓淇中,周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1).

作者简介:

第7篇:会计创业方向范文

以高校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选取合肥市六所高校学生做抽样调查,研究个体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与其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个体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都能够对其创业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社会网络和创业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个体的创业资本不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而是直接影响其创业意向。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创业资本;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向

一、引言

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的最好预测指标,是了解创业行为的中心点。因此,个体创业意向的研究理应成为对其创业研究的最佳切入点[1]。Krueger构建的创业意向模型表明,具有创业意向的个体才有可能会采取创业行动。同时,个体的创业意向越明显,其创业的可能性就越大。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综述发现:围绕个体的创业意向,国外学者对其概念的界定、测量量表的设计、实证模型的构建和影响因素的探索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国内学者则主要从个体背景因素、人格特质、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教育和创业环境等视角分析了其对个体创业意向的影响[3]。然而,当前学界对个体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对其创业意向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考虑到中国是个注重关系的社会,个体的社会网络在帮助其获得创业资源和发现创业机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4]。同时,筹措创业资金难是个体创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尽管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对个体创业给予了相应的资金支持,但仍不能满足他们创业对资金的延续性需求,导致他们面对创业望而却步。因此,关于个体社会网络的强弱及其筹集到的创业资本多少是否会影响他们的创业意向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当代大学生为主要研究群体,选取了合肥市六所高校的学生,通过随机抽样发放问卷获得的最新一手数据研究了个体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与其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并验证了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因变量(创业意向)和自变量(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创业意向相关理论基础

1.创业意向的概念Bird是最早提出创业意向这一概念的学者,他认为创业意向是讲创业者的注意力和行为引导至某个特定目标的心理状态[5]。Thompson认为创业意向是个体准备创办新企业的一种信念并在将来的某个时间自然而然将其付诸实施[6]。2.社会网络理论社会网络理论认为社会网络中的元素彼此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联系,网络中的人们不需要彼此认识,他们只要属于同一个社会网络就可以共享这一网络资源和信息。Aldrich认为社会网络同时考虑了个体及社会因素,适用于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在创立和经营企业方面做得更加成功[7]。3.创业自我效能理论Chen等学者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的个体更有可能抓住机会创业,并且更有可能在应对困难和风险方面做出持续的努力[8]。Luthans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是创业者对其自身是否有能力能够影响周边环境并获得创业成功的信心[9]。

(二)社会网络、创业资本对创业意向的主效应

Westerberg认为创业者个体的社会网络会影响其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10]。创业资本是投放于创业企业的一切货币资本,如创业主体的自有资金、创业主体的家庭成员或朋友提供的资助以及银行担保贷款等[11]。Kim和Aldrich通过研究发现:创业者个体获取资源的能力高低决定了其创业活动能否成功启动,创业者常常可以借助社会网络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和信息。而那些拥有丰富社会网络的创业者往往可借此得到他人难以获取的资源[12]。个体的社会网络情况和创业资本筹集情况如何,它们是否会显著影响其创业效能感及创业意向,还有待进一步检验。由此提出以下假设:H1a:个体的社会网络对其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b:个体的创业资本对其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Zhao引入创业自我效能感这一变量构建的创业意向影响因素模型证实了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前提与创业意向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13]。吴晓波等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高低,取决于其创业自我效能感和能否有效获得创业所需的资金和信息等。同时,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也会受到社会网络成员的思想上的影响[14]。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于是提出如下假设:H2a: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社会网络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H2b: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创业资本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本文选择了合肥市的安徽大学、合肥学院、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和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六所高校在校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从高校的层次来看基本涵盖了一本、二本、三本和高职四个层次。同时,所选择的六所高校专业结构也基本都涵盖了经、管、文、理、工等几大类主要专业。实际问卷发放时间在2015年9月-10月,通过进入各样本学校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共发放纸质版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62份,回收率为90.5%;剔除无效问卷43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19份,有效回收率为79.8%。对问卷的剔除有严格的标准:(1)问卷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题目未回答;(2)问卷大部分题目的答案相同;(3)答案有明显乱填或前后矛盾的情况。符合以上剔除标准的问卷全部视为无效问卷。

(二)问卷设计变量的测度

本文各变量所采用的测量量表主要来自国内外核心期刊所发表的学术界公认的量表,并立足我国的语言环境对量表进行了翻译和修改后得出最终量表,从而保证了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整个问卷设计的内容包括大学生的社会网络(以社会网络测度)、创业资本、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等变量以及调查对象的基本背景信息。一般而言,5分制已经足够包含比较广泛的被调查者意见且不易引起其填表过程中出现厌烦情绪[15]。问卷中各变量的测度工具与方法如下:1.创业意向的测度创业意向的测度主要应用Thompson(2009)的个体创业意向量表(IEIS)[16]。该量表由6个题目构成,其中第二、四、五题为反向计分。该量表已经过国内外学者多次实证检验并被学术界广泛认可和采用。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创业意向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866。2.社会网络的测度本研究选择国内外社会网络研究中普遍应用的测量题目并采用自我中心网络分析法测度社会网络这一变量[17]。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社会网络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837。3.创业资本的测度创业资本主要通过设计的一个题目来进行测度。问卷同样采用李克特五度打分法,用不同分值来体现题目中的问题反应程度,来揭示变量变化程度的强弱程度。具体题目为:如果打算创业,您大概能够筹集多少创业资本VC(含自有和融资资本)()。4.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测度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测度主要应用了立农(Linán)设计的量表[18]。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创业自我效能感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769。

(三)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SPSS19.0和AMOS统计软件对31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证结果分析/数据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时,首先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有助于发现其内在规律。本研究主要从学校、性别、生源地和学历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主效应和中介效应分析

1.主效应分析

根据问题的性质,本研究选用多元线性回归来验证个体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与其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所涉及的假设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如表2显示,个体的社会网络与其创业意向的回归系数为0.392,其显著性水平为0.000<0.01,表明个体的社会网络对其创业意向的正向影响显著,假设H1a也得到了验证。个体的创业资本与其创业意向的回归系数为0.088,其显著性水平为0.087<0.1,表明个体的创业资本对其创业意向的正向影响显著,假设H1b得到了验证。

2.中介效应分析

当原模型中加入创业自我效能感变量以后,新的模型所对应的调整后的R2值从0.158显著性地提高到了0.199,模型解释力增强。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回归系数为0.251,其显著性水平为p<0.01,表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个体的社会网络回归系数由原模型中的0.392减小为0.251,且其显著性水平为p<0.01,表明个体的社会网络与其创业意向的关系在加入创业自我效能感这一变量之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也证明了个体的社会网络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是部分地通过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来实现的,即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社会网络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2a得到了验证。个体的创业资本的回归系数数据不符合传统研究的预期,说明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资本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中不起中介作用,假设H2b未被得到验证。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文采集了合肥市的六所典型高校的在校学生有效问卷获得319份有效样本,分析了社会网络、创业资本、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和创业资本都能够对创业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网络可以通过有效提升个体的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水平进而影响其创业意向。个体的创业资本状况却不能对其创业自我效能感产生显著影响,而是直接影响其创业意向。这是对社会网络理论、创业自我效能理论在创业研究应用中的进一步丰富和细化。同时,这也对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当代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良好的社会网络可以提升大学生在获取创业所需资源、识别市场机会和应对创业风险方面的信心,最终提升他们创业意愿。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经营自身社会网络的水平是一个值得未来继续研究的问题。同时,创业资本的多少虽然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影响不明显,但是不可否认筹集资金难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问题。当前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一系列支持,但仍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支持措施已实施几十年,众多大学生创业企业已发展为国际知名企业,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借鉴其先进经验使其能够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意愿及创业绩效同样需要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2]马占杰.国外创业意向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4):9-15.

[3]林嵩.创业倾向模型评述与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55-160.

[4]解蕴慧,张一弛.谁会成为创业者?———主动性人格及社会资本对创业意愿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2014(2):148-156.

[11]裴平,胡道勇.创业资本:创业企业发展的推动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4(9):127-133.

[14]吴晓波.社会网络、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4(2):104-110.

第8篇:会计创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会计;创新方式

企业的会计信息计算以及相关数据管理等方式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变化,是现在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以及计算等重要的发展挑战。文章主要根据在大数据背景下对于企业会计的改革创新方式等进行详细的研究与探索,针对发展背景与要求作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与此同时认清企业会计创新改革面临的困难,掌握企业会计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一、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革新发展面临的机遇

1.企业会计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准确定位

企业会计主要的作用是帮助企业在发展运行过程中更准确的掌握发展的方向与发展的趋势,准确掌握企业财务信息方面的管理与计算,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那么在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会计怎样更好的适应发展的趋势,怎样对会计进行准确的定位是现在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经济多样化的发展形势下,企业数据信息量非常庞大,并且非常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信息怎样更好的进行准确的定位,财务会计师们怎样适应这样的变化进行会计工作。大数据背景下是需要更好的制定会计行业发展准则,还是在原有发展的准则上进行创新与改革,是不是需要为了更好的适应发展形式将企业会计进行更好的处理,这些都是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挑战。

2.企业会计的国家化形式与国家化发展趋势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大数据增长发展形式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网络化发展形式的扩大,这样的发展将全球化发展形式逐渐推进,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很多的企业不仅在各种服务内容上进行完善与创新,更是在数据管理规模上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发展背景下进入大数据发展时代[1]。我国的大数据发展时代主要是因为中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之后,逐渐将经济向全球推进,与各大洲之间都存在很多经济上的往来,特别是在近几年中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式居高不下,已经成为第一贸易发展的大国,居世界之首。

3.大数据背景下的会计发展形式

在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会计形式逐渐对其计算方面出现的心有余力不足的现象,不仅在会计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方面出现很多的漏洞,更是对企业发展形式方面产生迷惑,这已经逐渐成为会计发展最显著的问题之一。其中企业会计发展缺陷主要表现在数据整理过乱、积压情况严重等,还会出现私自设立账簿的现象发生,这样会导致会计掌握的整理等出现虚假的现象发生。

二、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发展的新方式

1.财务会计报告发展方式的创新

在企业的会计工作中,企业的财务报告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财务包括是企业在发展数据上以及发展趋势上重要的决策依据,是企业向更好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的企业财务报告是企业在从事经营生产之后才能进行编写,财务报告在编写的过程中因为涉及到很多的数据,所以编写过程非常漫长,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年度会计报告大概需要三到四个月才能编写完成,因为时间的问题经常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及时性,影响到企业对经济发展形式的判断与发展决策的制定[2]。所以在进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中经常采用的经营之后的编制方式比较迟缓,特别是在一些大企业经济运行决策中不能及时反映出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济运行结果,影响企业未来的经营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进行,影响会计信息的传递。在大数据发展的趋势下科学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对于信息的处理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变革中,很多的企业也逐渐意识到数据信息整理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创新的重要性,所以逐渐的将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创新的同时实现财务报告的优化。

2.企业会计信息发展趋势与方向

经过长时间以来的会计发展,企业的财务报告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将企业在过去发展的经济活动以及相关事项变成既定的事实,这样能够更好的掌握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因为企业未来发展预测与分析主要依靠的是会计信息的统计,若是会计信息出现不真实或是混乱的现象会严重影响到企业对于未来发展的决策。并且现在会计信息数据对于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需要更加的重视其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在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会计人员需要更好的利用大数据对于信息发展的预测与分析能力,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风险的规划,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企业会计。现在的大数据发展背景能够更好的改善企业会计人员的思想以及工作的形式,采用电算化的会计核算形式推动企业会计的发展与创新。在企业的会计核算工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准确的掌握相关数据信息的计算同时还要对经济发展决策进行适当的分析与阐述,将企业的经济运行信息传递给企业的决策者。重视企业会计信息的掌握与存储,准确的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保证企业的会计发展朝着更好的方向变化,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空间。

三、结束语

信息化互联网形式的发展将企业会计的核算与整理推向了新的发展方向,会计电算化的逐渐盛行不仅提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效率,还能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大数据发展背景下企业会计正在不断的进行创新与变革,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傅红彬,官登水.浅谈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的挑战与机遇[J].时代金融,2015,20:132.

第9篇:会计创业方向范文

一、会计的历史定位

1、会计具有重要地位

一般人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广泛运用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在各方面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代替了会计人员的手工劳动,不需要现在这么多的会计人员,这些多余的会计人员,应从会计的核算工作转向会计的管理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更好地为发展经济服务。在这种条件下,会计更重要。

同时,也有人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广泛运用电子技术,取代了会计核算工作,解放了会计人员的手工操作,使会计人员面临着失业的危险。由于使用电子计算机而使会计核算发生了变化,会计工作是否不重要了,会计人员是否会失业?

会计是千秋大业,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使用计算机进行核算只是改变了核算的手段和形式,但不可能改变核算的内容和要求。相反,核算的内容范围扩大了,要求提高了,信息需要加强了。更需要在新的条件下,以新的、更高的要求对经济进行会计核算。所以,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在会计工作中,由于使用计算机而富余的会计人员,不是无事可干而失业,而是要不失时机地转向会计的管理工作。当会计核算工作由于使用电子计算机而发生变化时,会计人员一方面应拓宽会计核算范围和深化会计核算工作,另一方面应将主要力量和精力,集中于会计管理工作中,用知识进行管理,使会计管理工作达到现代化的水平。会计核算工作的变化,是会计工作进入新阶段的机遇,是发挥会计工作作用的新起点。

2、会计的重心在管理

会计工作不等同于会计核算工作,它包括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两个方面。

会计是否有管理职能,还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会计就是会计核算,不是算帐,就是一个会计信息系统,不具有管理职能。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会计是否具有管理职能,要从会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出发,即从会计工作总体出发,要从客观的条件和要求出发来分析。会计具有管理职能,是因为:(1)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会计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关系。(2)企业、事业等单位管理的需要。企业、事业等单位要进行现代化管理,需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以便促进本单位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3)上层建筑的需要。体现上层建筑要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就是一种管理活动。(4)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需要。会计工作逐步实现现代化,特别是逐步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把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计算中解放出来,有条件并需要会计人员大量从事管理工作。(5)会计学科分类的要求。国家教委制定的学科分类,已将会计学从属于经济学改为属于管理学中的一门学科,从而确定了会计学的管理性质。

会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管理的任务,在于通过对经济活动的会计管理,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和做好财务决策,编制财务计划并组织财务活动,控制消耗并监督企业经济行为,检查财务计划执行情况和遵纪守法情况,考核经营业绩,分析执行情况,挖掘潜力,提出措施,以便促进企业、事业等单位提高经济效益。

3、建立管理型会计模式

在发展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的重心在管理,需要建立以会计管理为核心的会计模式。人类社会进入以知识为特征的经济发展阶段,将使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建立面向市场的会计模式: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要强化内部管理,严格监督,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相应地需要建立强化会计管理的会计模式;政府部门通过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和经济杠杆等,对企业进行调节和规范经营活动,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地需要建立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相协调的会计模式;企业要进入世界大市场,参与国际流通,发展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和技术交往,相应地需要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国际的知识管理型的企业会计模式。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建立调控型的会计组织系统;建立开放型的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知识型的会计管理系统;建立服务型的会计市场系统;建立竞争型的人才系统。

4、会计要逐步实现现代化

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当然各行各业都要实现现代化,其中也包括会计工作要实现现代化。会计现代化是指广泛、系统地运用先进、科学、规范的会计理论、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所进行的会计工作。会计工作现代化包括会计理论现代化、会计方法现代化、会计手段现代化和会计组织现代化。

中国的会计工作进入80年代,1990年11月召开的全国会计工作会议暨全国会计工作“双先”表彰大会,提出要努力使会计工作向经营管理型发展,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现代会计管理方法,逐步实现我国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1995年10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会计工作会议,在全面总结“八五”期间会计工作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未来15年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1995年12月15日财政部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在“九五”期间,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形成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计模式,实现会计的现代化、法制化。”会计工作要实现现代化,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的。

会计工作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是会计发展的方向。会计工作要实现现代化,其要求是会计工作要达到先进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国际性;会计工作规范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基础,科学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先进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高要求,国际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终要求。

二、会计核算向多方面、高质量方向发展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管理,将促进会计核算向多方面、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1、会计核算集中化

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发展与国内外的各个方面发生着紧密的联系,相应需要会计核算的集中化。它要求会计核算的制度要集中统一制定、分级管理,对经济活动的核算,要集中全面决算、分级辅助核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可以制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企业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可以制定本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

企业特别是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对经济活动的核算要集中、全面决算,统一、全面核算资金、销售、成本和利润,以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而对企业集团内部的各级单位实行分级辅助核算,分别核算本单位内部的资金、销售、成本和利润,以调动企业内部各方面和人员的积极性。

对小企业,有的可以实行独立会计核算;有的可以实行记帐,由记帐的单位(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等)实行集中核算、全面决算,被记帐的单位进行辅助核算。

2、会计核算信息化

会计核算是一个开放型的信息系统。会计核算的内容是开放的,提供会计信息是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是开放的。会计核算过程是信息的输人、加工、整理、传递、贮存和输出的过程;是通过信息发生着与国内外各企业、事业等单位各个方面的经济与技术的联系,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是通过信息沟通、处理与国内外各企业、事业、社会组织、国家机构和社会人士等各个方面的经济、技术与行政的关系,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维护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会计核算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进行的,通过网络生成和传递各种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要求会计核算生成和提供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全面的、有用的和及时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提供的信息能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不弄虚作假;会计信息的全面性,是提供的信息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提供的信息能为国家、社会和个人进行决策和评估判断作为可靠的依据;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是提供的信息能按照时间的要求及时提出。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开放的,既要向国家和社会其他各方面披露会计信息,又要向本单位内部全体员工和其他职能部门披露会计信息,实现财务公开。

3、会计核算规范化

会计核算内容的扩大、复杂和多方面,需要核算规范化。会计核算规范化,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为进行会计核算而采用具有标准性、统一性和一致性要求的手段、措施和途径。会计核算规范化要求:标准性,会计核算按确定的准则或依据、程序、格式、要求等进行;统一性,会计核算按有关的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一致性,会计核算按已有的规定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实施应是相同的。应该说明,会计核算规范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对会计核算的规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可以作相应的调整,或修改或充实,使其更符合规范的要求。

在会计核算规范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实行。《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4、会计核算法制化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依法治国当然包括依法治理会计工作,会计核算要法制化。会计核算法制化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工作法制化的“依法”,不仅要依据会计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也要依据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中有关会计的规定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还包括依据会计法规制定的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本单位依据法律规定做出的决定、指示等。会计工作的法制化,是要求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部和全过程都要依法进行。会计核算法制化的基本特征是会计核算工作依法进行的全面性和强制性。

会计核算法制化不仅要求企业、事业等单位依法组织和考核会计核算工作,还要求会计工作的管理部门依法管理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法制化需要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体系。

5、会计核算国际化

会计有中国特色,同时,随着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利用外资,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引进管理技术,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等,会计核算也要国际化。会计核算国际化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而采用具有国际的相应性、规范性、可比性和适用性的手段、措施和途径。其要求是:国际相应性,会计工作采用了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国际规范性,会计工作的组织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基本上是可比的;国际适用性,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和所采用的方法在国际上普遍适用。应该指出,会计工作具有国际性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通过借鉴、协调和统一来达到。会计核算国际化是与国际会计协调的过程。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协调的内容,是与国际会计通行规则(主要是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同时,还有与国际会计惯例、会计职业道德,某些地区的国家集团会计规范(如欧洲联盟公司法协调指令中有关会计的指令),其他主要国家的会计准则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等相协调。

三、会计管理向全方位、知识管理方向发展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管理,将促进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向全方位、知识管理的方向发展。

1、会计系统重视系统管理

会计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会计系统既是一个封闭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系统,它的运行受系统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会计管理要重视系统管理,即对会计系统的整体进行全面管理。系统因客体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子系统,对子系统也要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进行系统管理,如对成本系统的管理,对资金的系统管理。会计系统因管理条件不同而形成不同管理环节的系统管理。它包括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计划、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和会计分析,而形成会计管理体系。这种立足管理环节的系统管理,也就是全过程管理。

会计重视系统管理,是全面的管理,但同时,也要注意全面管理中的重点管理,即管理中心——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不同企业,因客观条件不同而主要矛盾不同,相应会计管理的中心也不同;有的企业以成本管理为中心,有的企业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有的企业以销售管理为中心。

2、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是经济实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竞争,而这些竞争最终又是人才的竞争。重视对人的管理,是管理之根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是要重视对人的培养。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一方面要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养竞争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并创造条件调动其创造性工作;另一方面要重视会计人才的管理,培养竞争性的会计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竞争性人才是创新人才。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创新,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理论,以及各种创新的相互结合。只有持续创新和全面创新,才能保持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特点是:创新性、全面性、专业性、复合性、适应性、优异性。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既包括在工作中培养,也包括在学校培养。

3、会计管理重视战略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的最显著特征,是加强发展战略研究,实施战略管理。企业要适应市场,制定和实施明确的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依据企业的战略,相应要研究会计战略。会计管理重视战略管理就是重视财务战略管理。财务战略是指对影响企业全局,重大、长远的财务活动进行的决策。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战略的中心。

财务战略分公司财务战略和事业部财务战略。财务战略按其内容分为资金战略、成本战略、利润战略和竞争财务战略。财务战略管理是对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它包括战略预测、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等。加强财务战略管理,落实战略目标,制定实施的方针、计划、方案、方法、措施和步骤,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

4、会计管理重视无形资产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从对有形资产管理转而重点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由于投资“无形化”,使企业形成大量无形资产,而这些无形资产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因而,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实际是对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的管理。知识产权是指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一种无形的财产权。它包括工业产权和著作权两大部分。工业产权由发现权、发明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构成。

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企业要以战略的眼光开发无形资产,扩大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企业开发无形资产除引入无形资产外,主要是自创无形资产。自创无形资产是指自行设计、申请或接受授权等非转让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它包括:专利权,如企业发明创造的科研成果;非专利技术,如技术秘密、管理技术、销售网络等;商标权,如申请注册商标,创造驰名商标;著作权,如出版的著作、设计的软件等;土地使用权;商誉,如培育企业形象等。

5、会计管理重视内部管理

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重视内部管理。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满足企业内部经济机制的需要,建立企业会计管理系统。企业会计管理系统,包括开展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计划、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和会计分析等工作,以便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企业内部会计管理要以责任会计为主要形式,加强对资产、资金、成本和利润的管理,而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实行目标管理,以利润目标为牵头,或以成本目标牵头,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考核严格、奖罚分明。在企业会计管理中,要积极推行各种会计现代管理方法。

企业内部会计管理要使会计监督制度化。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违反会计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正确处理与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外部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对单位监督的关系。会计监督与法律规范相结合。

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是: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监督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监督企业的经理、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贪污、腐化和铺张浪费行为。

6、会计管理重视知识管理

在发展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管理的核心在于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对知识进行管理;管理者用知识进行管理。

对知识进行管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效益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知识和创新,知识可以低成本地不断复制和递增报酬,使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资源依赖型而是知识型;企业要追求适应经济效益,把知识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而其中心环节是创新,离开技术创新就很难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因而企业将更重视知识和创新,重视知识的生产。对知识的生产需要大量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投入。管理者用知识进行管理,即会计管理知识化。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服务竞争延伸到知识竞争,表现为工作中的创新和实验室的创新。只有具备更多知识的企业,才能成为市场竞争的优胜者。使企业的成功取决于知识和创新能力,需要用知识对其加强管理。会计管理知识化,要求企业会计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发挥每个人知识的作用,提高创新能力,以便提高进行会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检查、考核和分析的管理水平。

四、会计学向综合化、细化、边缘化方向发展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管理,将促进会计学向综合化、细化、边缘化方向发展。

1、会计学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知识经济扩大了会计领域,会计向管理领域扩展,向与会计相关的领域扩展,大大丰富了会计的内容,使会计学呈现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会计学的综合化主要是:(1)对全部会计学科的综合,把各种相互联系的会计分支学科作为一个总体进行研究,研究它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学科体系等,如对《会计科学学》进行研究。(2)对类会计学科的综合,把各种分支会计学科中性质相近的学科作为一类进行研究,也就是把会计学科体系划分为不同的学科群(类)进行研究,如对会计基础学科、会计部门学科、会计专门学科,或对会计人本学科进行研究。(3)对会计学科比较的综合,将性质相近或相同的几门会计学科进行比较研究,如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比较研究,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比较研究,中外会计原理的比较研究等。

2、会计学向细化方向发展

知识经济在扩大会计领域的同时,也深化了会计内容。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从实际出发,探讨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加强经济管理需要的会计分支学科。会计内容的深化,既是适应客观需要的过程,也是人们对会计内容提高认识的过程,两者的结合,才形成某些专门的会计分支学科。在这方面,会计学的发展具有专门性的细化特点,即对某些专门的或特殊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这种专门性会计分支学科的发展,主要是会计学中基本学科——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的细化。财务会计学的细化,如对某方面进行专门核算的需要,而形成的《质量会计》、《租赁会计》、《破产会计》、《物价变动会计》和各种部门会计;管理会计的细化,如对某方面进行专门管理的需要,而形成的《决策会计》、《经济责任会计》和《控制会计》等。

3、会计学向边缘化方向发展

客观世界是一个大系统。在大系统中的各种子系统及其次系统,都有机地相互联系,使得研究这个系统的各种科学也相互联系。科学的联系性,为各种科学的融合提供了客观的可能。进入21世纪,科学融合发展趋势将更为明显。科技进步为科学融合创造了更好的物质条件,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管理要求为科学融合提出更多的要求。科学发展的融合趋势,向会计学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促进了会计科学的融合发展。

会计科学的融合即会计学的边缘化,是将其他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与会计学的理论、方法相结合进行研究而发展会计学的过程。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会计学科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会计学科将某种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移植或运用到本学科,使会计学科的理论、方法发生显著的或质的变化,如《计算机会计学》、《会计数学》等;一是会计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结合,会计学科将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某种学科的理论、方法移植或运用到本学科,使会计学科的理论、方法发生显著的或质的变化,如《会计哲学》、《会计伦理学》、《会计心理学》、《会计逻辑学》、《会计行为学》、《会计法学》、《会计公关学》和《环境会计学》等。会计科学与其他科学的融合发展,主要是:融合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发展新兴会计科学;融合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发展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移入其他科学理论与方法,完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发展会计科学。

五、会计发展在于创新

新世纪会计的发展,关键在于创新。

会计要创新,必须要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从一切不切实际的条件、框框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采用辩证法,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提高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会计创新的新,是相对于原有的而进行的比较。有的是全新的,原来都没有的;有的是对原有的补充,或充实,使其全面;有的是对原有的修订,使其完善;有的是对原有的改正(改错、纠正、订正),使其正确;这些都是新的因素,都是新的表现,是一种创新。创新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思想方面的新观念、新思路、新认识、新观点、新理论、新体系等;手段方面的新方法、新程序、新公式、新操作过程、新操作手段、新建议、新措施等;体制方面的新规范。新制度、新模式、新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