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考问题的思路范文

思考问题的思路精选(九篇)

思考问题的思路

第1篇:思考问题的思路范文

函数型综合题:是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先求函数的解析式,再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

几何型综合题:是先给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解答这类问题,关键是掌握几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一是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二是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三是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下面举几个例子就上述的思想来进行探讨,借以提高教学能力。

一、质点的运动问题

(1)求AB的长。

(2)当t为何值时,ACD与AOB相似?并直接写出此时点C的坐标。

(3)ACD的面积是否有最大值?若有,此时t为何值?

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评析】本题是一道压轴题,此题既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一次函数、相似三角形、方程等基本知识。这里设计了一个开放的,动点运动的数学问题,为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留下了广阔的探索、创新的思维空间。

解:

(3)略。

质点的运动问题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处理的关键是通过“执果索因”找出它的特殊位置,先让它在特殊位置的地方停下来,然后讨论符合题意的可能结果。

二、线的运动问题

例: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AC是对角线,点A(0,6),cE从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着直线BCD运动,过点E作直线L1∥AC交正方形的边于点M,2秒后,点F从D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路线DA运动,过点F作直线L2∥AC交正方形的边于点N,设点E运动时间为t秒(0≤t≤4.5),直线L1,和L2截得正方形所得图形的面积为S。

三、图形的运动问题

例如图3,RtPMN中,∠P=90°,PM=PN,MN=8cm,矩形ABCD的长和宽分别为8cm和2cm,C点和M点重合,BC和MN在一条直线上。令RtPMN不动,矩形ABCD沿MN所在直线向右以每秒1cm的速度移动(如图4),直到C点与N点重合为止。设移动x秒后,矩形ABCD与PMN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cm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第2篇:思考问题的思路范文

关键词 农村公路 养护 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

农村公路是公路交通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障。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宁夏各地农村公路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极大改善了农村的发展环境,农业的生产环境和农民的生活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但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加快、建设里程的延伸,农村公路的管理与养护问题日渐突出,农村公路“建设风风火火,管养冷冷清清”的现象在不少地方仍有出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不能及时跟上,给农村公路的正常使用和使用寿命造成一定的隐患,由此,农村公路的建管养亟需加强。笔者现就宁夏农村公路管养中存在的问题、症结和解决方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农村公路管养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影响

(1)部分领导和群众的思想意识的偏差,存在“重建设、轻养护”的思想,影响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从调查的情况看,部分领导深知修路花钱,养路更花钱,且不易出成绩,达不到为官一任“出糠见米”的政绩和效果,没有把农村公路管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说得多做得少;部分农民群众则认为路通了,能走就行了,没必要花那么多钱再搞养护管理。当路政人员对在路上堆放庄稼、打场晒粮及拦路浇水等有损公路行为进行管理时,有些群众还振振有辞地说:“修路不就是为了方便群众吗?”这说明对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自觉维护公路的意识较差,加剧了公路的损坏。调查显示,管养好的公路比不管养的公路的使用寿命要长30%―60%。同时,管养公路的通行能力、安全状况明显好得多,可以说,对公路而言,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

(2)养护资金缺口大,投入少,加剧了道路的损坏,使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果大打折扣。养护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县、乡、村三级公路养护的关键问题。但目前国家只对县道养护实行部门补助,乡道给予部分补助,而对村道是自建自养不予补助,加之国家三令五申不得加重农民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养护资金短缺的矛盾成为各级政府和交通部迫在眉睫的大事。另外,随着公路建设不断加快,里程也不断增长,养护资金缺口会越来越大,致使部分已老化或损坏的公路得不到及时修补,公路损坏程度有增无减,形成了恶性循环,出现“一年修、二年丢、三年后变成大水沟”的情况,影响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

(3)管养不到位,缩短了维护周期,增加了投入成本。由于以前修的公路等级低、标准低,排水设施不配套,路肩边坡窄、陡且土质松软,绿化一时又跟不上,交通安全标志牌几乎没有等等,服务功能大打折扣,安全隐患多多,造成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大量增加。而交通部门现有的农村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短缺、陈旧老化,生产方式为人力手工操作加少量机械生产,无法满足养护机械化大生产的需要,降低了生产效率,也增加了养护资金的投入。加上乡村公路工程技术与养护管理人员又十分缺乏,公路得不到正常的维护,沿线群众公路法制意识淡薄,各种侵占、损坏路产的行为时有发生,大量超限超载车辆的违规行驶,都对农村公路的维护和使用寿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4)农村公路管养不到位,降低了政府部门的职能形象。虽然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都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大事来抓,而大量的县、乡、村路的管理养护工作又使各级部门难以顾及,造成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滞后,再加上路政法规宣传较弱,沿线农民缺乏公路法制意识,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比较突出,堵塞交通的现象时有发生。而路政管理稽查人员又少,无暇顾及到每一条乡村路,难以及时制止每一起损坏公路的行为,使部分农村公路处于放养状态。而公路损坏后,又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的出行、工作和生产,影响了农村经济建设。群众势必将此原因规纳于有关政府部门的头上,产生对有关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不信任,从而降低了我们有关政府部门的职能形象。

2关于解决农村公路管养的几点思考

(1)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公路管养的思想认识。在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中,一方面要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将农村公路管养的重要性及潜在的社会效益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领导对正常管养和失养的农村公路进行实地观摩和对比,让他们有一直观认识从而使各级政府领导和群众从根本上认识到农路管理养护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把养护和管理农村公路作为一项严肃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来对待,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从根本上摒弃“重建轻养”的思想,把农村公路建设的重心逐步过渡到公路的维护养护上。以公路建设 “三分建七分养”的原则为标准,大力推进养护方式的变革。

(2)强化农村公路安全设施管理,营造安全的农村道路通行环境,确保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筹措到位。解决农村公路养护经费,是养好、管好农村公路的核心问题。以往乡村公路管养工作较难到位,除了养护机制没能建立外,其主要原因就是资金来源问题。要解决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问题,笔者认为可采取多方面、多渠道的方法。依据“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养护原则对农村公路进行管养是一项不错的管养办法,即农村公路养护费用,属于区级公路范畴的,由区交通局负责养护,纳入区公路养护计划,其资金由交通解决。属于乡级公路范畴的,由乡镇政府负责养护,纳入乡镇公路养护计划,其资金由乡镇财政解决。属于村级公路范畴的,由行政村负责养护,资金由行政村自行筹集。

(3)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防止农村公路病害问题不断发生。农村公路建设首先要确保工程质量问题。目前,一些县、乡、村盲目寻求建设速度,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进行农村公路建设,造成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薄弱的问题,因此公路质量是农村公路建设成败的关键。各级领导要正确认识发展农村公路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系统工程。发展农村公路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要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要合理确定农村公路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把农村公路的工程质量和效益质量放在第一位,做到建成一条路,带动一方经济。县乡两级职能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抓效能工程质量,真正做到优化设计、精心施工,加强管理、抓好工程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对于进入农村公路行驶的超限超载车辆,乡级人民政府可根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34条要求,为保护乡道、村道的需要在各自辖区农村公路两端出入口设置必要的限高、限宽设施,要在不能影响消防和卫生急救等应急通行需要的情况下加强对农村公路的保护。

(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农村公路养护队伍专业化。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还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村公路养护队伍。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并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管理难的特点,因此在选择养护队伍时要选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能独挡一面的养护能手。要逐年不断增加专业养护机械设备的投入,如沥青路面现场拌合设备、小型摊铺机、路面破碎机具、震动夯、道路清扫机、混凝土路面切缝机和道路边沟挖掘机等设备,以更好地处理路面车辙、网裂、坑槽、沉陷、翻浆、剥落、磨损、脱落等病害。通过举办长期的培训班、脱产半脱产进修班、业余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养护职工队伍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使职工队伍素质跟上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切实解决农村公路养护质量不高,养护工养护技术水平低的问题。

第3篇:思考问题的思路范文

蒋家琪

(兰州铁道设计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铁路信息传输的发展日新月异,在铁路运输生产和建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铁路信息运输的特点、影响通信传输安全的因素以及改善措施做了深刻的研究和探讨,以期能为铁路通信传输工作提供参考,使我国的铁路通信传输朝着安全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铁路;通信传输;安全

0引言

铁路通信传输安全与铁路的运输状况是息息相关的,我国的铁路运输正在蓬勃发展,列车的行使速度越来越快,安全性也越来越高。在构建安全的铁路通信运输体系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善措施,加强对铁路通信运输安全技术的创新运用,确保列车高速能够安全行使。

1铁路通信传输的特点

1.1铁路通信传输以运输为重点

铁路通信传输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实现列车和机车车辆运行的高度统一,协调指挥,能够保证列车行使的安全,提高列车行使效率。在铁路通信传输工作中,确保铁路通信的顺畅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或是危险事故,铁路通信发生故障的时候,首先要拨打站间行车电话呼救,及时与外界联系,保障生命安全。

1.2铁路通信传输设备分散、组网难度较大

铁路通信传输是一种转同通信技术,架空明线、电缆等均衡设置在铁路线两旁。通信用的设备主要安装在铁路各个管理机构,机务段、车务段、车辆段、工务段、电务段等也有沿线设置。同时,铁路两侧每间隔一两公里,都设置有区间电话,保障通信传输的安全。

1.3铁路通信传输种类繁多,设备齐全

由于铁路通信传输的综合业务比较多,设备具有多样化,这就决定了铁路通信传输必须要有安全保障。与传统的铁路通信传输相比,现代的铁路通信传输一般都建有综合性的铁路通信网,可靠性更高,传输速度更快,要求精确,分秒不断。

1.4铁路通信传输有线电与无线电相结合

铁路通信传输是一种有线电与无线电相结合的通信,为了方便运行车辆的有效行使,铁路通信必须形成一个有限通信为主、无限通信为辅的通讯系统,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

1.5铁路通信传输更加安全可靠

现代化的铁路通信传输有系统的运行机构,安全系统有更加强大的优势。现在铁路通信采用的通信组网方式灵活多变,多级应用的数字环网、物理位置,这些硬件设备系统的强化建设,都有效保证了传输的安全可靠性。

2影响铁路通信传输安全的因素

2.1人为因素造成的故障问题

在铁路通信传输的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通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没有有效解决就会造成铁路通信故障。例如,部分铁路工作人员在日常的施工维护过程中,没有遵守相关的安全准则和相关制度,甚至是违背管理制度进行操作,这就给铁路通信安全造成了重大隐患。这些隐患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给布局不合理的地方带来了更大的隐患,情况严重还会造成整个铁路通信系统的瘫痪。此外,一些铁路通信管理阶层人员没有保持高度警惕,放松了铁路施工质量,没有严谨把关铁路通信传输系统的安全。值得一提的是,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偷盗破环光缆等公共财物,这对于铁路正常运输也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2.2设备质量引发的麻烦

铁路通信设备是铁路通信传输安全的硬件设备,由于我国的铁路线较多、设备分散、组网难度较大,这些现状制约了通信硬件的质量。如果铁路通信的质量不过关,铁路通信传输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如果运行过程中出现一点差错,硬件质量出现一点不稳定的情况,就很难获得精准的数据。若是碰到雨雪恶劣天气,就会引发一些列的麻烦,造成铁路通信传输故障,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

2.3雷害阻碍铁路通信安全

雷害等自然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但必须要引起铁路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由于我国铁路所处的地理位置处于雷害易发阶段,要加强多层次的综合维护。从目前现状来看,一些铁路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铁路雷击带来的危害性,从而忽视了铁路防雷系统的建设。雷击放电诱发雷击电磁脉冲过电压和电流,对铁路通信传输通道、接地系统及建筑物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无法保障铁路设备的正常运行。

3完善铁路通信传输安全的主要措施

3.1提高铁路通信设备的质量

铁路通信设备是保障铁路通信传输安全的基础,铁路通信管理阶层必须意识到设备质量的重要性。一方面,铁路线路等通信电缆必须要在铁路沿线进行,沿着铁路旁边的仓库、沿线车站、停车场等安装通信电缆,在铁路管理机构处安装通信终端设备。另一方面,铁路沿线每间隔一段距离,从通信线路布局范围类安装座机电话,维持铁路通信的正常秩序。安装高科技的铁路沿线设备,帮助实现铁路通信的安全管理,高度关注铁路设备的源代码安全,保证铁路设备的质量。

3.2加强对铁路工作的培训

随着铁路通信设备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传统的通信知识已经无法与现代化的知识系统接轨。铁路主管部门必须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必须与通信发展相辅相成。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部门员工的培训,如上岗前培训、岗中带班、岗后总结,还可以聘请专家到铁路部门演讲,铁路部门也可以定期开展活动,评出铁路工作人员的先进人物,为工作人员树立榜样。通过这些措施提高铁路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使员工形成严格标准、遵规守纪的思想意识,并在工作中严格落实。

3.3建立健全安全检测机制

为了保障铁路通信传输的安全可靠,必须全方位的建立铁路通信安全检测机制。在铁路通信安全机构旁,实时监控每个铁路站点的安全状况,及时提醒每个工作人员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铁路部门的安全检测人员必须遵循制定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对各种安全问题保持高度警惕,利用各种监测方法对综合网管系统进行有效防范,对重点处所制度监测方案[6]。定期对监测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反馈信息,科学判断通信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从源头上杜绝通信传输安全问题。总之,安全检测机制是铁路通信传输安全的有效保障,铁路管理阶层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3.4创新铁路通信传输方式

铁路通信传输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传输方式。铁路通信会受到各种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铁路通信管理阶层及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实际具体问题,不断创新铁路通信信息技术,提高铁路传输的安全可靠性。例如,在铁路通信传输中可以充分利用光纤自动切换保护系统,维持铁路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运转。

3.5加强对铁路通信传输安全的舆论宣传

由于我国现阶段的部分人群素质较低,对铁路通信传输安全的认识程度关注不够。因此,铁路管理阶层可以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铁路通信传输安全的舆论宣传。通过有效宣传的途径,使社会公民自觉保护铁路通信设备,杜绝恶意损坏铁路通信设备,减少不法分子偷盗破环光缆等公共财物的现象,同时,铁路通信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铁路公共财物的监管,一旦出现危及公共财产的情况,要及时制止并对这些不法分子进行科学教育。

4结束语

实施有效的铁路通信传输手段,必须要不断完善技术水平,有效引进国外的经验,着手建设全面系统的铁路通信安全系统。这项工作必须立足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完善措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铁路通信传输安全,推动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柏.论铁路通信工程建设[J].现代商贸工业,2010(7).

[2]罗颖.四川铁路通信安全稳定专项检查见成效[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1(9).

[3]赵子岩.电力通信网光缆监测系统的规划与设计[J].电网技术,2011(7).

[4]李践实.光缆监测系统技术及应用研讨[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2(4).

第4篇:思考问题的思路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 勘察设计; 思考;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不断的延伸到山区。由于山区地质条件和环境都比较复杂,往往会给路基、隧道等的公路设计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山区的勘察设计,以便为公路设计提供数据依据。

一、山区公路勘察设计的技术问题

山区公路的勘察设计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路线方面:公路路线的选择及其平纵方案优化;

②路基、路面方面:路面的抗滑和深路堑边坡的设计和处理;

③隧道方面:岩溶隧道及地质不良地段的隧道设计和处理;

④桥梁方面:岩溶地区和采空地区的桥梁设计和处理。

二、路线的选择和优化

优化公路路线,最大限度的降低公路建设隐患,能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公路建设的投资效益,因而需要结合山区的地质条件,综合使用山区展线,优化公路路线方案。

1) 布设路线平、纵面线形时不能一味的追求高质量,需要适合地形特点,坚持不小于标准要求的一般值的原则。应加强路线方案的比较选择力度,选择最有价值的方案。

2)山区存在广泛的不良地质,如岩溶、采空区,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如航测数模技术、航测遥感方面的技术及CAD集成计算机漫游技术等,选择地质路线。

3) 设计路线时需要综合考虑平、纵、横组合,确保路线与隧道、桥梁之间的协调。4)利用运行车速理论检验该地区的运行车速检验并评价其安全性。

三、对路面抗滑及交通安全问题

为了克服山区公路部分路段的高差,通常设计连续上下坡,在有雾天气该路段很容易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为避免交通事故,不仅要研究路面的抗滑性外,还应结合地形,采取多种防范技术,保障该路段的行车安全。1)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对地形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尤其是路面的上面层结构,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和研究,以便选择最优方案。2)选择优质的施工材料。应使用满足设计要求的石油沥青,并通过SBS对沥青进行改性处理。采用抗磨耗的、质地较硬的玄武岩,对于岩石的开采、破碎和筛分要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通过试验选择合理的集料级配。3)在对车辆通行能力的进行详细的分析基础上,结合地形,设计合理的爬坡车道、避险车道和紧急停车带。4)设置科学合理的监控设备和安全设备,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在危险地段标明提示,设置合理的限速标志。

四、深路堑边坡的处理

山区公路存在很多的深路堑工点,在保障路堑边坡的稳定过程,还需对其进行加固和防护,同时还要考虑路边环境,尽量减少对原有青山绿地的破坏。开挖边坡过程需要进行绿色防护。

1)合理设计路基边坡的高度。如,风化层强的边坡高度要小于25m;风化层弱的硬质岩边坡高度不能大于40m。

2)加强对地质条件的勘探,掌握其水文、地质、环境等条件,以便为公路设计提供精确的参考数据;采用现代化的方法分析和评价其稳定性。

3)在保障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基础上,强化绿色环保设计。如在弯道上尽可能的不采用对视觉和水土保护不利的路堑挡土墙。

4)在进行高边坡施工过程,应时刻监测边坡的变形情况。结合山区的实际地质情况和监测到的实际数据,对方案及时调整和变更。

五、岩溶隧道的设计

在公路勘察设计时,为了确保公路建设的如期进行,必须做好岩溶隧道勘察设计。

1)重视隧道断面。岩溶处的隧道断面不仅要符合设计的要求,还需要详细的调查掌握该区的地质、岩溶分布和发育、地下暗河具体分布等情况。

2)了解施工地质。由于岩溶地质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隧道周边可能隐存着岩溶和高承压水,这会对公路的施工及运营的安全造成直接影响。因而,在进行岩溶隧道施工过程,应加强对水源丰富的岩溶隧道的施工工艺的管理,并进行施工现场的勘测工作,如周边岩溶探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等。

3)隧道预支护。如果隧道必须穿过富水岩溶地段,应事先进行注浆预加固和注浆堵水,从而改善隧道周边地质,此外,还可以通过长管棚来保障施工安全。需要注意经常的检查与评定注浆效果,确保注浆符合加固效果时,在进行开挖。

4)隧道结构。如果隧道穿过富水断层、溶腔及岩溶管道地段,隧道衬砌结构能够接受高压水力,应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支护参数和内轮廓,如有需要还可以采取圆形内轮廓。

5)隧道防、排水。隧道中要设计合理的防、排水系统,同时还需要尽量的维持本身的地下水系统。

六、合理勘察设计岩溶地区及采空区桥梁

岩溶通常具有隐蔽性,很难详细的掌握其地下状态,容易出现基底软硬不同、沉降不均匀、洞顶顶板超过负荷等问题,给在具有溶洞的地基上建设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如果桥梁基础恰好处于岩溶发育段,应按照地质钻探布孔的相关原则,即在初次检测阶段要综合钻探技术实行逐墩钻探;在定测阶段要采取逐墩逐桩的布孔钻探方式。同时,还利用必要的物探辅助探查,以便掌握地下岩溶的具体发育和分布状况。

2)如果该地段的岩溶埋藏比较浅,或只有局部存在溶沟或溶槽,或是经过探明没有溶洞,则可以扩大地基基础,并通过换填片石砼或钢筋砼基础跨越溶沟等措施处理解决基底之下的溶沟、溶槽。

3)对于岩溶已经发育或是有浅层或多层溶洞的情况,要采取钻(挖)孔桩基础。根据桩身穿越的岩层的实际情况将桩端放置在一定厚度的岩层顶板上。

七、其他不良地质地段的隧道勘察设计

山区公路沿线地质复杂,存在很多的采空区,隧道洞口的地形可能是偏压、陡崖、顺坡等,因而,要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妥善处理措施。

1)如果隧道需要穿越采空区时,要事先进行详细的勘察,掌握采空区的地质、水文及采空分布等情况,然后根据实际清理进行综合治理。目前,处治采空区的方法主要有注浆填充和墩台式支撑法。其中墩台式支撑法的原理是在采空区内建设一个类似桥基的墩台,以便对采空区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沉降塌陷。而注浆法治理的原理是设置注浆孔,将水泥一粉煤灰浆注到采空区,以便形成结石体,防止上覆岩层的塌陷。

2) 隧道穿越软弱地层时,要对软弱地层进行勘测,掌握软弱地层的发育和分布情况、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是否存在有害气体等。如果岩质软弱,则可以强化超前支护;如果受地下水严重影响了岩体的稳定性,则可以通过超前注浆或周边注浆的方法解决;如果岩体膨胀,要强化衬砌,防止地下水出现渗流,扩大预留变形空间,采用可伸缩钢进行支撑;如果含有害气体,需要进行全封闭性的气密衬砌。

结束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前进,公路建设作为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极高重视。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前期勘察和设计,往往会直接影响公路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型。因而,公路勘察设计工作者在不断的积累总结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更好的勘察设计公路工程,以便提公路质量和经济效益,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便捷、舒适的行车环境。

参考文献:

第5篇:思考问题的思路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的高速公路不断的建成和投入运营,做好高速公路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之一,在对高速公路进行能力的过程中,安全管理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只有保证做好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高速公路的行车才能保证安全。在我国高速公路的起步比较晚,很多的管理条例都是照搬别人的,缺乏自身的特色,对具体的公路运营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有效的进行指导。目前在我国,高速公路的运营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我国的高速公路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全管理。

一、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意义及内容

高速公路指的是多车道、全封闭、全立体交叉、具有中央分隔带,控制出入,集中管理,拥有多种安全服务设施的高标准的汽车专用公路。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比较大,行驶速度高,由于高速公路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事故率只有一般公路的1/3~1/4,交能事故大为减少,但在高速公路上行车的过程中,由于车速过快,一旦发生事故,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高速公路事故的死亡率比较高,目前在我国,高速公路管理等还不是很成熟,高速公路管理的水平比较落后,因此死伤人数和交通事故出现的比较多。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速公路的需求不断的增大,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发展处于快速上升的时期,为了避免高速公路事故损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要加强对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对其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具体的公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其内容很多,涉及面比较广,其主要包括:①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在公路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对高速公路的使用知识、安全常识等进行普及,这样对交通事故能够有效的预防;②做好法规建设工作,保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有法可依,严格执法,这样违法人员就能吸取教训,为行车安全提供一定的条件;③做好车辆建设工作,对过往的车辆要进行及时的检查,做好注册登记工作,做好行车执照、牌照的核发工作;④做好对驾驶员的驾驶证等的检查和管理;⑤管理和验收高速公路的基础设施、安全设施,一般来说,完成道路施工后,要做好路面的验收工作,管理和维护相关的安全设施,对破坏、侵占公路用地、公路设施的行为药剂师的制止,保证高速公路功能的发挥,有效的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消除;⑥对高速公路安全秩序进行维护,对交通事故进行处理,交通违章进行纠正,交通污染、道路治安进行管理。

二、加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力度

在高速公路的养护施工中,专业化的施工人员是养护工作的主体,控制着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影响着高速公路的养护施工安全。为了加强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的安全管理,必须对专业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养护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素质,规范养护工作人员的施工行为,提高养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更好的安全施工。对于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在现有教育培训的基础上,还应当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的安全意识,提高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的安全管理。

2.强化养护机械安全管理

在高速公路的养护施工中,养护机械是必备的装备,如果对养护机械使用或者管理不当,也容易引发一些安全问题。因此,要想加强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的安全管理,还要对养护机械进行安全管理。加强养护机械的安全管理,不仅能够保证养护机械的完好率,还能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有效地提高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的安全管理。

3.做好施工现场交通管理

在高速公路的养护施工中,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必然受到影响,如果没有做好养护施工现场交通管理,还容易引发一些安全事故。近年来,由于高速公路养护施工过程中的交通管理不良而导致的安全事故非常多,这就说明不仅要加强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的安全管理,还要做好施工现场的交通管理工作。在高速公路的养护施工中,要做好合理的交通管理方案,还要在现场设置好清晰的施工警示标志、限速标志、导向标志以及其他必要的安全标志,在一些非常特殊的时期,应当配合交通和路政部门,对高速公路的养护施工地段进行交通管制,争取做好交通管理工作,使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

4.完善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体系

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其良好的发展,要逐渐监理和完善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体系,将安全管理的内容纳入完整的管理体系中,安全管理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进行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体系监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管理和完善:1)做好高速公路日常的安全管理。在高速公路日常安全管理的内容中,要保证标识的清晰干净,只有将交通标识维护好,才能对驾驶者起到真正的提醒和警示的作用,对公路的基础设施要做好维护工作,如果出现基础损坏的情况,驾驶员的正常驾驶就会被影响,交通事故出现的可能性也很大,同时,对高速路上车辆的数量要进行管理,车辆过多出现交通事故的概率就越大,因此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2)要保证根据公路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公路安全管理的体系,这样才能根据不同地方交通的实际情况,将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解决,保证高速公路实现真正的安全管理。

5.做好安全施工技术的交底工作

在高速公路施工之前,项目经理部要仔细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其中包括明确各项工程的质量目标以及施工工艺与详细方案等。使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在技术交底工作时了解施工技术标准、设计意图以及质量目标等。这样就将各项工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目标落在施工基层个体上,使其能够掌握操作细则,也对开展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施工方面知识)

6.加强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

近几年,我国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等不良现象的次数越来越多,传统的高速公路管理体系已经很难去解决这些问题,为此,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出了利用智能交通系统来管制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智能交通系统的出现,降低了交通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也使高速公路的安全管制变得高效化、简单化。总而言之,加强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7.高速公路安全养护管理新发展

在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上也是今后我国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必要发展的趋势,新的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的养护工作中的一些不能做或者是比较困难的问题,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工作的效率,而生态养护的理念在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中的应用也是一个发展的趋势,在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植被毯等草灌结合的方法进行实施,这样更能够很好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发展,同时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的手段逐渐的向着机械化转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从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些对于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在今后的发展中都会得到实际的应用,更好的促进我国的交通事业的进步。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施工建设是和国家发展、民众福利相关的重大事件,管理身为一种能量,一种资产,一种方式,在提高全面施工质量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使用新工艺等,施工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丛利.关于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初步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09:349.

[2]侯冬玲.高速公路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及研究[J].现代商业,2008,05:74.

[3]陈晓冬.基于交通流理论的高速公路安全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

个人建议:题目与内容不是十分相符,主题不是很清晰

主要增加以下几点:

第6篇:思考问题的思路范文

1、收费公路的经济学属性分析

价格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任何一种物品定价前必须定出这类物品在经济学中的属性,公路也不例外”属私人物品的,应该由市场定价;属纯公共物品的应由政府在税收中解决,不存在价格问题;介于两者之间的准公共物品价格的确定则要有充足的理论依据“西方经济学中对公路的性质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按照萨缪尔森对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定义:在公路不存在拥挤现象的情况下(此时拥挤成本为零“因为拥挤造成排队现象,浪费了时间,所以产生了成本),它表现为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性;而当消费者增加到一定数量,拥挤现象产生后,公路又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私人物品特性”我国收费公路产生的经济原因是为了降低拥挤成本,增进社会福利,主要通过明确界定产权,通过价格调节机制增加公共物品有效供给。

1.1免费公路的经济学属性

免费公路大多是低等级或者等外级公路,由政府(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免费公路由于其使用上是免费的,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性,因此免费公路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公共物品”也正是由于此,公路本身不能取得任何收入,也就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吸引私人资本进行投资和运营。

1.2收费公路的经济学属性

收费公路的经济学属性较难判定,因为公路建设历来被认为是公益事业;另一方面,许多收费公路也有私人资本介入,许多收费公路还具备财务生存能力,有些收费公路还可能赢利,我们认为应该将收费公路列入准公共物品,原因如下:

(1)不论是收费公路还是免费公路都是一种交通基础设施,收费公路的建设和运营也是公益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收费公路的服务是一种公共物品,公路的最终所有权由全体公民共同享有,公路通行者对公路的使用基本不具有排他性。在公路未达到拥挤状态之前,任何一个公路使用者都不会对其他使用者发生影响,任何使用者都不以拒绝他人的使用而使用。

(2)公路还具有明显的消费非竞争性。因为公路产品具有不可分割性,因此在达到拥挤状态之前,增加一个通行者的边际成本为零,也就是说并不增加边际成本。

(3)无论是收费公路还是免费公路,都能产生正的外部效应“如一条公路的开通除了便利交通之外,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地区的产业布局,甚至会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等”,公路的这种正的外部效应其动力主要来自于政府,而不是来自于竞争中的市场。

4)我国收费公路无论收费目的是什么,都是国家公路网的组成部分,这些收费公路都不可能从国家路网中割裂出去“即使是经营性收费公路,在收费权转让后,公路本身仍然不可置疑地归国家所有”。

5)某些收费公路的建设和经营可以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这是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私人物品生产和经营所不能得到的。

6)收费公路的建设和运营的组织是经过政府特许的“不取得政府特许的企事业单位无权进行收费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基于上述原因,公路的本质属性是公共产品,是公共财政服务的基本职能之一由于公路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并且最终所有权属于国家,最终必将收归国有,由任何公民自由使用,从本质上讲应该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可以认为我国目前的收费公路是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

2、现阶段公路“表象商品”形式不改变其区别于普通国有资产的特性

尽管公路的本质属性毋容质疑是公共产品,但在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政府财政资金不足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公路交通的客观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了调和这种客观的矛盾,确保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在向公路通行者收取通行费用具有经济、技术可行性的前提下,公路就具有了使用排他性,但其消费的非竞争性依然存在。因此,公路的一种“表象商品”形式——全封闭收费公路出现了,公路在一定时期内就具有了阶段性部分商品属性。公路提供交通的便利使货物的运输费大大减少,消费者虽然负担了通行税,却比在没有这类公共工程、继而没有通行税的场合下,能够购得价格更低的货物。货物价格因通行税而提高的程度,不及因运费低廉而降低的程度,纳税者由于缴纳通行税而得到的利益,大于没有方便的交通造成货物价格高昂而蒙受的损失。他的支出恰和他所得的利益成比例,而这利益的取得就是以缴纳通行税为代价。

世界各国都存在类似的发展过程,我国现存的各类收费公路,都是利用公路的这种“阶段性部分商品属性”,为公路建设融资,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促进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解决了限制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综合效益。公路的建设,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构筑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公路还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现代文明。高速公路的效益远远超出了交通运输行业自身,有着广泛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必须要明确,收费公路仅仅是为了缓解供需矛盾所采取的“权宜之计”,公路是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对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作为特殊基础设施的最终所有权只能属于国家。而所有权的不可变更性,决定了其产权的不可交易性,使公路从本质上根本区别于其它产业和商品。国家对公路拥有最终所有权,并通过专门的特殊政策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样的道理,相应的收费经营企业在定位上也绝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企业实体,国家投资在其中所形成的资产也不同于普通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其管理问题自然也应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国有资产管理。

第7篇:思考问题的思路范文

当前高速公路治超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治超工作的法规建设仍须健全。从治超工作以来,省厅、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治超工作制度,经过各级的积累和完善,制度建设相对完备,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要建立治超工作的长效机制,我们必须加大治超法规建设步伐,在目前情况下,我们省地方行政和立法部门,应尽快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文秘站:治超工作法规体系。如__省人民政府近日出台了《__省道路货物运输源头治理超限超载暂行办法》和《__省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值得我们借鉴。

(二)执法人员自身存在的安全威胁依然突出。__省治超工作开展以来,我省先后有3名治超人员牺牲在治超执法岗位上。从治超工作开展至今,全国有240多名治超人员,因司机殴打和冲撞治超检测站致伤或致残。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势必影响治超工作向纵深发展。__高速治超工作开展以来,发生严重冲撞站点事件3起,有4人被打伤住院。这个问题存在,从根本上制约了治超长效机制的建立。

(三)“车托”不断翻新花样逃避打击。一些小团体和个人出于利益的躯动,无孔不入,变换花样,设法逃避治超打击,在高速公路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如有些“车托”设法买通个别意志薄弱的治超员,用给超限超载车辆垫板的方法通过检测。还有个别司机经常采取“跳秤”的方法通过检测,在逃避治超检测的同时,还寻机闹事,制造事端。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治超工作的外部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必须加以及时集中治理,预防导致治超形势逆转,破坏治超工作来之不易的好形势。

二、主要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总结高速公路治超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

(一)必须加快治超工作法制化建设的步伐。目前,治超工作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建议我省应该立足于高速公路自我发展的实际,从长效机制建立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建立健全更具有操作性的地方性治超法规制度,使治超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必须加大治超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力度。要严肃治超队伍进出的纪律和进入门坎,建议上级职能部门加大公开招聘力度,把一些政治素质强、作风纪律严、业务素质精的大学生和部队转业复退军人吸收进来,促进治超队伍整体素质跃升。

第8篇:思考问题的思路范文

关键词 国企改革 问题 路径

一、引言

国有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基本经济单位。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国企改革取得了较大成就。截至2014年,89.18%的中央企业及其下属企业完成改制,52%的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通过引入非公有资本等方式逐渐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相当数量的国企已经由过去的政府附属物转换为充满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微观经济主体再造的目标基本实现。然而,近几年从公司治理结构、市场竞争环境、股份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所释放出的制度红利逐渐减弱,现阶段国企改革实践面临新的问题。重新认识国企的特殊性质及其目标,系统地对30年来的国企改革路径进行总结,明确未来改革思路与方向,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信心与决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我国国企改革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未来的发展路径。

二、国企改革概述

(一)国企改革的概念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传统国有企业在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改革,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国企改革的意义

第一,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

第二,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第三,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从总体上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国企改革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现计划经济体制,以全民所有制为主来构建经济组织和经济运行模式,这种僵硬的体制缺乏活力和创造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我国的国企改革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1992年。由于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国企改革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不断推进的。这一时期,国企改革的主要思路是扩大企业自。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扩大企业自的方针。从1979年到1982 年,通过在部分企业实行扩大企业自的试点,逐步将干部任免权、销售权和资金使用权下放企业。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此后,价格和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承包责任制、股份制等也开始大规模推广。第一阶段的国企改革成效显著,政府税收、企业收益、职工收入都得到大幅度的增加。但同时,部分企业未能充分利用好承包责任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时有发生。

第二阶段是1992~2002年。1992年邓小平南行之后,十四大报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之后,我国开始进行公司制改革和企业战略性重组,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帮助国企走出经营困境。这一阶段的国企改革解决了过去的发展困境,使企业经营效率得以显著提升。但也存在国有资产流失、下岗分流、逃废银行债务等问题。

第三阶段是2002~2013年。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003年,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为标志,通过建立经营业绩考核制、领导人年薪制和重大责任追究制等机制,我国开始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这一阶段,我国国有企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国企规模迅速扩大,资产质量显著增强,企业竞争力显著提高,并成功克服2008年国际经济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国企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13年全国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的资产总额达到91.1万亿元,年净利润增长到2.41万亿元,共有81家国企上榜《财富》世界500强。但是,一些深层次问题也不断出现,这体现在:国有企业布局不合理,片面追求大而全,导致经营重点不突出;在重大战略性领域布局较弱,企业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不强;行政化色彩浓厚,部分企业管理层与职工收入差别较大;国有企业的社会性作用发挥较少。

四、我国国企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体制问题和国资监管问题

在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通常由许多子企业、兄弟企业、控股公司等许多分支或者子公司构成,这些分支和子公司并非与总部在一个城市或者相邻城市,往往分散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联系就变得十分微弱,整个企业也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机制,管理层之间分工重复,领导之间职务混淆,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债务关系混乱,子公司或者控股公司的债务也由总公司背负,最后е鹿有企业负债累累,最终破产,这使得国有企业不得不进行改革。此外,经营性国有资产尚没有实现集中统一监管,还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各级国资监管机构仍存在管得过多过细的问题,出资人监管定位不准、审批备案事项多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二)人事治理结构问题和激励机制问题

从人事结构方面来说,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缺失是主要问题。法人治理结构由厂长经理负责制向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转变,应该有相应管理者的转变与之相配合。此外,实行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必须要求管理者具有现代管理素质、管理理念,制度适应能力,分工合作能力,使管理者能真正代表广大股东的利益,听取广大股东的意见,而非一家独到。在激励机制方面,应该再次完善对企业人员的股权激励制度,使之与个人利益相关联,激发其积极性。

(三)国有企业薪资问题

国有企业中薪资不公,造成即使企业效益不好,员工开不出工资,领导照样过着滋润日子的局面。薪资差距过大,国有企业中工资水平与市场价位脱节,一般员工的工资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而起到关键作用、重要职位员工的工资却低于市场劳动力价格,这首先对于留住人才是十分不利的,其次对于提高人才工作积极性也是十分不利的。劳动力作为资本流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市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国有企业注重其他生产要素的投资,却不注重对于高素质人才的投资,使得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处于劣势。

五、我国国企改革的对策及路径选择

(一)国企改革的对策

1.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面对各种问题,应当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体制,明确分工与责任,将各个子公司、分支机构、控股公司等企业进行合理编排规划,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效率性、透明性;建立合理的监督监管机制,明确各个公司的地位与责任;建立民主的监督制度,员工监督企业发展,员工监督领导工作,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发展中不断提高自我。

2.建立与国企发展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当前国企绩效考察机制不完善,即使有既定的制度,也不能很好地落实,在薪资待遇方面通常也是做好做坏一个样,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下一步要认真研究并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激励体制。

3.完善分配制度。前面已经说到,国有企业薪资不均衡,一般劳动力的薪资高于市隼投力的水平,而那些高素质人才的薪资却往往低于市场水平,这是需要企业进行改变的。提高高素质人才的薪资,降低一般劳动力的薪资,使其薪资水平与市场相一致;完善考核制度,严格按照考核制度进行薪资分配。考核需要公平公正公开,让员工心服口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对工作的认真程度,也避免了许多消极怠工现象。薪资组成由单一向多元发展,多劳者多得,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同样也会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国企改革是一件长期、复杂的事情,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其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进行决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企改革要更加适应市场的发展,此外,国有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二)国企改革的总体路径

国企改革的发展历程是充满曲折的,国企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也充满了困难与挑战。在吸取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应选择一条正确的国企改革道路,努力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1.充分利用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对外开放的有利契机。党的十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本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为国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多层次资本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为国企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与此同时,中央积极推进全面对外开放,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推出“沪港通”和推动人民币加入SDR等措施,积极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国企改革应充分利用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的能力。

2.进行制度创新,用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实行国有股份制企业的股权激励制度,使管理者利益与广大股东利益、企业自身利益结合。但是必须注意薪酬分配,明确薪酬与贡献之间的关系。最近调查显示出,我国众多国有股份制企业出现“双高”增长,尤其是金融企业,最明显的要数在网络上被网友股民痛骂的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这件事情折射出,到底企业的利润增长与企业高层的关联性有多少;到底是国家政策基本面、经济基本面良好所致,还是企业管理者所致;到底企业高层与底层员工巨大的收入差有多少,这些都是值得思考以及在以后改革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3.做好国有资本管理工作。国资委过去习惯于管理资产,没有重视资本的管理,未来国资委应将工作重心放在动态调整的资本管理之上,“按照自愿的市场配置原则,通过资本运作与资产置换盘活国有资产,增强国有资产的流动性和企业的现金流动量,把国有企业中固化了的、不能流动的资产变为可实现的现金流与资本流,促进国有资产从企业形态向资本形态的转化”。此外,混合所有制下,各种性质的资本会产生矛盾,国有资本管理部门应有效协调各方利益,既要通过股权置换、交叉持股等形式,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规范性,又要通过引入非公有制资本来增强企业活力。此外,还应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防国企中的腐败现象。

4.处理好营利性与社会性的关系。过去的国企改革始终强调企业的营利性,忽视和弱化国企的社会责任。国企改革既要维护和进一步增强国有部门的竞争力和营利性,也要落实好公有制承诺给社会的劳动权利和消费权利,还要探索和克服掌握国家企业的人“任意支配”的弊病。一方面,要开发评估国有企业建立在营利性和社会性两方面基础之上的工具,改进国企考核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职工参与公司治理制度。“职工是公司的主要利害关系人,他们对公司有长期的人力投入,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作者单位为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张怡然(1992―),女,河南焦作人,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投资公司运作与资本运营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泉红.国有企业改革――路径设计和整体推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 桁林.再论国企改革方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5).

[3] 金碚.新常态下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方向[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5(2).

[4] 黄群慧,余菁.新时期的新思路: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治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3(11).

第9篇:思考问题的思路范文

关键词:沥青道路; 施工效率; 细节性问题; 质量; 安全

Abstract: with the quickening pace of China's modern construction, road building each construction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Related departments to the quality of the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and put a concer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sphalt road construction i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etail ques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the asphalt road construction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detail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for analysis. This paper is a man of some opinions, and for such project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 asphalt road;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Detail questions; Quality; security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沥青路面在我国道路工程建设中使用非常广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新材料都得到了实际应用,各种规范、标准比较齐全,但从实际施工来看,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由于经济地迅猛发展, 道路建设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沥青在道路建设中的广泛使用, 更加突出了沥青道路在经济发展中的现实意义。通过在道路建设中对沥青地应用, 推动了世界交通系统的完善, 拉近了国家间的距离,为经济、政治和文化在国家间地交流提供了方便。由于本人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在分析之中仅采用定性分析,而缺乏通过调查, 以统计得出相关的数据为基础,进行适度的定量分析在以后的研究学习过程中, 会在完善个人定性分析能力的基础上, 定性分析结合相关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使分析更加合理科学。

一、沥青道路施工中应该注意的细节性问题研究意义分析

1. 增强资源稀缺意识,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企业对资源的竞争,始终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基础。通过对沥青道路施工中应该注意的细节性问题进行研究, 可以使沥青道路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 加强相关部门对沥青道路施工的管理通过对沥青道路施工进行研究, 对于国家来讲,可以提高沥青道路施工的质量,避免资源的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浪费,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对于施工企业来讲,可以增强资源的稀缺意识,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沥青道路施工成本,可以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的效益

2. 提高沥青道路施工质量。随着质量管理的兴起, 使企业产品的相关质量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 并对企业产品质量的标准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这使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人员, 开始转变质量管理观念,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对沥青道路施工中的细节性问题的研究, 可以加强沥青施工企业对沥青道路施工的管理,根据国家或相关地区的施工标准,提高沥青道路施工的质量, 达到企业的预期 目标,防止因施工而造成的其他问题,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避免或减少因沥青道路的施工问题而导致的交通问题。通过对沥青道路施工中应该注意的细节性问题进行研究, 发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作用,规范沥青道路的施工建设,提高对沥青道路施工的管理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 加强沥青道路施工建设的思想教育, 提高施工人员的社会责任感, 让沥青道路施工人员认识到施工问题的重要性, 沥青道路施工人员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何等重大。在施工过程中, 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引导沥青道路施工人员的工作,提高沥青道路建设的科学性,提高沥青道路施工的质量, 避免或减少因沥青道路的施工问题而派生出的交通问题, 提高道路使用的安全性。

二、沥青道路施工中应该注意的细节性问题分析

1. 沥青道路施工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接受道路施工业务时, 沥青道路施工企业应该对道路所处的地方的具体环境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沥青道路建设所处的不同的施工环境,采用不同的有效地施工技术措施,提高相关部门对沥青道路施工的质量的效用,应该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综合考虑这些相关条件, 以便利用相关的地区优势,避免相关的劣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趋利避害,提高施工部门的施工质量,提高道路施工的效度,降低相关部门的施工成本。

2. 沥青道路施工工作人员的培训。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三大资源之一,同时也是决定工作质量的关键。通过对从事沥青道路的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 如沥青道路施工的相关知识, 提高沥青道路施工人员的专业性,增强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使沥青道路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 以相关的理论引导实践工作, 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处理通过对沥青道路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专业素质,塑造施工部门良好形象;另一方面是可以提高企业的施工质量, 对沥青道路因施工而造成的相关问题进行预防。

3. 沥青道路表面层矿料级配选择问题。随着交通问题的频繁发生, 使相关部门面对沥青道路所处的不同环境, 对沥青道路的施工提出不同的要求。 如在一些城市主干路线中, 面对比较繁重的交通任务,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对新铺筑的沥青路面具备更加高的要求,如解决高温稳定性、较强的水密性和良好的抗滑能力等问题。面对沥青道路施工环境的逐渐复杂化 ,要求施工人员在对沥青混合料的配置过程中,进行综合考虑,防范于未然。第一,满足高温稳定性,能够抵抗高温的使用环境; 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带来的全球变暖,致使沥青道路施工过程中,考虑如何采用更加耐高温的材料, 使沥青道路在使用的过程中, 避免由于温度过高而影响交通;如在某些夏季高温的城市, 应综合考虑集料的骨架结构, 选择一个适合具体道路使用环境的级配结构,提高整个沥青路面性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等等, 减少沥青道路的交通事故,增强沥青道路使用的安全性。第二,较强的水密性,就是沥青路面在施工的过程中, 使其具有阻止水分进人沥青结构层的能力, 以避免路面出现坑槽 松散和哪浆等早期水损害; 通常在城市沥青道路表层都采用了水稳性比较好的A c一161 型密实式沥青混合料, 但是对于处于高温环境下的城市 ,使用 Ac一61 1型混合料的沥青道路, 由于其构造深度偏小,沥青胶浆的移动空间不足, 易使车辙变形等问题,在道路通车后,将为车辆埋下安全隐患为了提高沥青道路的施工质量, 增强道路的水密性,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对混合料进行科学选择, 一方面在确保路表排水顺畅的情况下,采用土工布进行防范,发挥土工布的防渗功能,防止地表水渗入到基层, 而影响沥青道路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使用Superpave一12.5.型沥青混合料, 可对沥青道路质量所引起的交通问题防范于未然; 最后还可以选择酸性值小,粘附性和抗老化强的沥青材料,并且在配置施工原料过程中,掺加适量的抗剥落剂,如消石灰等。第三, 良好的抗滑能力以及表面服务功能;沥青道路在施工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相关因素, 使道路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下仍能保证交通问题的解决,如加大路面的粗糙度,在路面潮湿时,仍能保证沥青道路的抗滑能力,发挥沥青道路的功能。

三 结语

伴随我国交通事业与道路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当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上,沥青道路施工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 加强了政府相关部门对沥青道路质量的控制力度, 加强沥青道路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以依法施工,质量第一为原则,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增强企业对其所提供的产品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企业存在社会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生辉,刍议沥青道路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科技信息, 2009 年第27期

[2] 赵少忠,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序控制, 中外公路,2003 年第02 期

[3]朱明证, 沥青道路建设中应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广东建材,2005年第06期

[4]黄志雄, 麦惠芳.探讨沥青道路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建材与装饰,2008 年第07 期

[5]闫进轩,刘从容. 土工布在沥青道路维修中的应用,甘肃科技纵横,2004 年(第33 卷)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