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

高质量科学研究精选(九篇)

高质量科学研究

第1篇: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 本科高校 教师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On Undergraduate College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YANG Jia

(Zhuhai College of Jilin University, Zhuhai, Guangdong 519041)

Abstract For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onitoring for high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but also can ensur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china. And,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for all today, teaching quality, teacher qua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has been more and more widel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ociety, so the study for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s of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高校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 而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由于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十分复杂,目前仍没有一套公认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也不唯一,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讨,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1 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之中的中心部分就是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但是这又是其中最为难以驾驭的部分,这一问题值得我们进行重点研究。

首先,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主体通常由检察专家和学生两部分组成。专家评估主要针对教师的教案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以及作业、论文、考试等方面的批改,并对这些方面做出评价,而学生则是从对于教师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对于教师教学规律的掌握程度,以及在课堂之外与教师的交流程度,这一评价之中比较直观的反映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其次,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其实质目的还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受欢迎程度。在评价之中,教师也可以针对各项评价的优势以及劣势做出相应的完善以及改进。所以,在评价之中我们应该十分重视评价体系是否具有实效性,是否能真实反映现阶段教师教学的水平以及能力。

再次,任何评价体系一旦语言晦涩难懂,就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反映评价的真实内容,也无法得到应有的评价信息,所以,在评价之中我们必须做到直观性,也就是在评价之中必须用直观的语句对于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定义,而对于一些无法直观测量的部分,必须尽量转化为可以具体测量的指标。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2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因子

任何一个评价体系,也都存在着其特有的计算方法,以及评估标准,而我国教师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因子,其标度主要引自T・L・Satty所提出的就分为相对重要比例标度,以判断矩阵表现出来,通过矩阵的特征值表现出来以及其特征向量作为表现形式,同时在进一步检验矩阵的一致性,从而求得其各方面因子的权重。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会发现在各个级别的指标之中,次级的指标也较为丰富,在重要性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别,所以,此处的权重差异不应该过大,因此在设计权重因子的时候不应该采用Satty的1.354法,应该采用黄金分割0.618作为标度的新的分析法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直观地、科学地、合理地制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标准。

如果在评价体系之中同一层次的因素存在着差别,有的因素对于各个部分又都产生了明显的作用,则应该重点计算。实际操作当中,个别因素的作用较小,可以不加入计算当中,将其放入下一个层次当中,从而进一步在教师教学评价之中得到其某一层次的主要因素。

3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

理论无论怎样优越,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测,才能真正地反映其优劣程度。所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否具有合理性,我们应该进一步从实践之中得来。

一方面,从评价的主体来说,评价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之中,就必要的样本至少为全体学生数量的90%以上,如果样本数量较低,那么将会无法得到评价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此外,在教师的评价当中,我们应该构建一个以二级督导为主的三级覆盖体系,采用多层次的评价,以及全面的评教,将所覆盖的问题对象较多地涵盖进去,如由校长领导,教务处以及其他专家作为督促评估的队伍,相信评价将会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保障学生在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们往往在评估之中产生不重视的情绪,或者处于对于部分教师的个人情绪而无法做到公平公正,所以我们在对于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之中,要进行周密的计算,尽量在这种设计之中获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评价之初,我们应该尽量为学生普及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其意义,并明确这一评价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有益之处。而评价的后期,将数据总结之后也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评价得到了重视,才会更加认真的去对待教师教学评价。

此外,我们要格外重视的就是对于教师教学评价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做到及时的反馈。一般为了避免教师与学生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所以,任何形式的教师教学评价都不采用打分制,而是采用从A到E的等级评价方法,再由电脑系统进行处理,计算出评价的最终结果。同时对于评价结果,也不采用简单的排名,而是根据结果帮助教师查找原因,便于教师改进的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部分学校开发了网上评教软件,这样还可以进一步地将教师各项指标之中得分较差的选项,更为快捷地筛选、反馈出来。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水平。

总之,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建立全面和综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多维和动态评价方法,使其具有导向、鉴定、改进、激励、管理的功能,真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适合于 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玉琨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英]J・D・贝尔纳著.科学的社会功能[M].陈体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马庆国.管理统计[M].科学出版社,2002.

[4] 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 何强.高校学生评教工作的改善与探索[J].江苏高教,2010(4).

[7] 彭帅.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机制的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8] 陈奎彦.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现场监测的评价方法与程序[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2).

第2篇: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质量 教育应用研究 学科教育

一、现阶段教学质量要求

(1)现阶段的教学要求与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是初中语文教育的目标要求,同时要提高学生多方面的学习与欣赏能力。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做到兼顾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的环境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保证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思考。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做到平等交流,同时在教学环境上要逐步提高教师对课堂环境的调整与把握,使得整个课堂环境既活跃又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教师要通过过实际教学,做到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思考与能动能力。

(2)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与现状。现阶段,初中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单一的接受,没有自主思考,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多的是教师对于课文的讲解。实际上,这就导致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能力,也没有针对课文内容的复习与理解。在教学环境中,由于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更多是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理解能力都会有所下降,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学生更多的是对于课文内容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也没有真正做到对于教学实际的理解与思考。

二、初中语文教学易产生的问题

(1)教学环境枯燥。语文教学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对主观能力的思考要求比较高,在现阶段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没有更多地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下降,对于语文内容非知识性的理解存在较大能力差异,不少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同时很多学生缺乏对于语文这一学科专业性的理解。教学环境的单一,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对于初中生在更高阶段的学习很不利,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教学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教学环境必须得到改善。

(2)教育的内容不能贴合实际。现阶段,新课程标准在改革环境之下,更多的是通过对教育的方式进行改变,让学生能够灵活掌握教学知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有长足发展。教师在目前的上课阶段,更多的是单一重复与不断让学生练习相关知识,这就导致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只是单一接接受知识。如在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教师应该通过生动讲解,让学生与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课文内容是散文,在学生预习方面,就有很多的理解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讲解课文内容。文中老舍主要通过对济南冬天的描写,让济南这个城市展现在读者面前,实际上,课文还有很多内容是学生读不到的,如第二段的小山把整个济南为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文中通过这样的描写,把作者所居住的环境及周边的地势情况描写得非常细致,这样的描写让文章增色不少。教师通过对文章细节的讲解,同时在课堂上留出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就能够让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与教育质量有质的提高。

(3)学生没有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教学环境枯燥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过于严肃的教学氛围又会使得教学限制学生个人发展的空间与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现阶段初中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概念,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学限制,同时是由于学生自身因素。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在整个教学环境中,处在被动学习与被动接受的地位。要提高教学的实际操作性,就要不断掌握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1)优化教学的内容与课堂环境。优化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上能够更加灵活。优化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同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回答问题之外,更多的是要提高课堂的活跃状况,增强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接受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趣味性。

(2)注重教学的内容贴和生活现状。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应用语文,同时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更多地感知语文这一学科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关有生活气息的语文作业达到这一目的。同时,可以通过举办朗诵比赛、书法比赛和作文比赛等与语文有关的学科,达到对教学内容的升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

(3)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在课文内容的讲解上掌握好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教育观念,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使得学生对语文有一个具体理解。注重理论与实践性结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教育上,教师要多主动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具体学习态度,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增加素质教育的投入,深化教学实践,教育内容要符合时代潮流,让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都得到提高,保证在学习方面学生本身就有一个用以衡量的指标。

四、结语

本文结合教学研究与日常的教学情况,对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讲解与针对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要注重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优化课堂氛围与教学内容。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语文不仅是单一的针对课文的讲解,更要注重生活,使得学生能够从生活的多方面感知语文,并且让生活中时时有语文。让学生在真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做到活学活用,提高鉴赏语文与欣赏语文的能力与兴趣,保证教学质量能够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第3篇: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策略

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以及学生在小学这个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获得知识的多寡,因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在小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科学教育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且复杂,它不仅涉及哲学、历史、地理、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文科内容,还涉及天体、自然、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内容。小学科学教育不但能丰富小学生的各科知识,而且能锻炼小学生的动脑、动手等能力。另外,还能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时,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让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之后改善学习状态,达到增强小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还处于智力发育的幼龄时期,对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的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奇思妙想,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所产生的强烈的好奇心理。小学生的思维意识还未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其大脑思维所产生的反应往往局限在实物模型上。教师可采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调动小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科学课的任务是学习相应的科学知识,让学生能与科学知识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以满足新型的课程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如果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时,仅仅依靠自身语言描述,则难以让学生理解真正的科学内涵。因此,需要结合教学案例或者进行试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用一个长方形盒子,一面糊上黑色的纸盖,一面不糊纸盖,保持光亮,并在光亮较暗的一方铺上湿润的泥土,较亮的一方铺上干燥的泥土,之后带领学生放进去8条蚯蚓,让学生观察蚯蚓会选择怎样的居住环境,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写在作业本上。通过这样的引导型实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就能带动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一般习惯于依赖教师给予其直接的答案。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显得比较重要。随着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不断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会逐渐苏醒,并处于萌发阶段,教师应维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其能逐渐形成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带领其观察社会和大自然,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发展。如在三年级上册《植物》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用多媒体设计几棵大树,一株小草,几朵花,一只大象,一颗星星和一个小孩等图片,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辨认哪些是植物。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开启大脑,运用自己的生活常识,对图片进行分析。另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去植物园进行实体观察,并让学生指出每种植物的名称,从而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可组织学生搜集枯树叶,让学生通过动手开阔其思维。

三、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大脑的想象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单一复制,而是对生活中所见的新事物产生的独特见解。通过想象能引起学生定向性的探究反射,使其能保持或者加深求知欲望。科学属于一门综合学科,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广且多,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如此深奥又复杂的学科。因此,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时,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之后改善学习状态,同时增强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进行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时,教师可首先让学生想象地球的形状像什么,有的学生会想象成鹅卵石,有的想象为鸡蛋,不管哪种回答,教师首先要给予鼓励,从而肯定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还可让学生在地形图上指认出高原、山地、湖泊、峡谷等地形以及河流、山脉等地貌,并让学生观察地球的整体地形特征,从而加深学生的认知功能,并让学生回忆自己去过的风景区,讲述一下风景区是哪种地形地貌。另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将地球表面的地形想象成现实中的具体实物,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科学课堂教学是丰富小学生知识,培养其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想象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需要立足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智力发育,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第4篇: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培养质量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是衡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研究生培养质量都是研究生教育的首要工作,树立研究生教育正确的质量观,是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前提。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如何建立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是我国现阶段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确保研究生入学质量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

1 积极开展招生宣传,保证生源数量,提高生源质量。招生宣传工作是招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充足的生源是招生质量的重要保障。做好招生宣传工作,积极发动有效生源,是提高生源质量的有效措施。一是招生简章内容详实、丰富;其次,积极开展网上招生宣传和招生咨询活动。

2 留住本校优秀生源,吸引外校生源。推荐本科优秀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是留住本校优秀生源的有力举措,推行“硕博连读”、“提前攻博”制度,鼓励、吸引学习成绩优秀、业务能力强的学生报考博士生。积极拓宽专业方向,增加新的招生专业,进行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3 加强命题环节管理,保证命题质量。命题是招生工作中的基础环节,是科学合理选拔优秀人才的标尺。命题的质量、难易及区分度,决定了标尺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利于优秀考生的筛选。因此,要求在业务课命制中把握几项原则:一是科学合理地安排试题内容,紧扣大纲要求,又体现不同层次知识面在试卷中合理分布;其二,难易适度,有较好的区分度,注重技能运用方面的考查,使能力较强的优秀考生脱颖而出,切实保证命题质量。

4 切实做好研究生复试工作,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复试是招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进一步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否符合硕士生培养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优秀生源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优质的导师队伍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1 严格导师遴选制度。改革导师遴选制度,进一步明确导师职责和行为规范,严格导师遴选条件,要求导师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治学严谨求实。要求在指定的期刊每年都有发表的学术论文,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充足的科研经费。

2 建立导师岗前培训制度及复审制度。导师岗前培训是导师培养研究生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明确导师的责任和义务,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有关文件和规定。认真研习专业培养方案,熟悉研究生的培养环节和学校对研究生培养的各项要求。研讨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和教学改革以及实施策略。明确学位论文标准,研讨指导方略。指导教师每3年复审一次,旨在保证导师质量,增强导师责任心,提高导师自身素质和科研水平。复审不通过者,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或停止招生。

3 建立稳定的导师队伍。研究生自扩招以来,数量在急剧扩张,导师队伍也不断壮大,但研究生数量绝对和相对增长都远远超过导师的增长速度,一个导师带七八个博士、二十几个硕士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硕士生可能只是在面试和毕业论文答辩时见过导师,其他时间都是导师所带博士生管理,有的甚至只是师兄师姐带着。这种现象既是客观条件所造成,也是导师主观意识的缺乏造成的,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

培养导师是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应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途径解决导师数量不足,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导师是解决导师紧缺的有效办法之一,也是见效最快的办法,培养青年导师是最稳定的措施,具有长效性和发展性。对于年轻导师特别是新增的研究生导师,要注意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年轻导师具有学历高、视野广、愿意接受新观念、新事物的特点,但他们又缺乏教学经验,缺乏实践基础,因此在充分调动他们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年轻导师的培养。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既要放手让青年教师挑大梁、勇于承担重要课题,为他们提供锻炼和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把他们推向科学研究的前沿并逐步培养成为学术带头人,又要组织有经验的老教授对青年导师“传、帮、带”,改进其教学方法、提高其科研能力。同时,鼓励现有的教师和科研骨干在职深造并为其创造条件,使之在获得更高一级学位的同时,在学术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

三、学科平台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撑

科研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支撑,研究生既需要科研训练,又是科研的生力军。研究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教学和研究是密不可分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大学中一般的教学、科研实验室均可以成为学科平台,是研究生培养质量重要支撑。

学科平台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一级学科为建设单位,统一规划,兼顾同一学科门类的其他学科。学科平台建设应突破二级学科建制,组建学科群,优化学科结构,盘活教育资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整合、交叉,较单一的学科已不能独立承担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和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重任,社会发展对学科提出了“学科综合,综合学科”的新要求。需要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相互紧密配合,发挥多学科的人、财、物、信息等综合优势和群体力量,合作科研,合作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发挥对学科的整体效益。

由中国科技大学率先提出的“集约型学科平台”是现今学科平台建设的主要形式。从中国科技大学的“集约型学科平台”建设中可以看到,这种建设方式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鼓励了自由探索,实现科技原始创新的需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需要。打破了仪器设备的部门所有制,提高了仪器的利用率;解决了资金有限、重复建设的问题。各高校可依据各自现实情况,统一设计,综合规划平台建设,从学科发展需求为基点,尽可能提高资源共享的程度,缓解国家对教育投入不足。中科大利用同步辐射、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建立了世界先进水平的实验室,成为国内外此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同时利用985、211高校建设基金,建立理化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工程科学4个公共学科平台,集中购置一批在相关领域内急需、通用,而靠一般科研课题经费无力购买的大中型仪器设备,解决了全校科研和研究生培养需要,同时满足了重大科研项目和自由式探索研究。这种分层次建设、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新模式,避免了大型仪器的重复购置,显著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为科研和教学提供了先进的试验平台和良好的技术支撑。

四、完善管理制度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良好学术氛围是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条件。要广泛开展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把学术活动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一方面要求研究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学术会议、讲座,另一方面要求研究生作为主讲人做学术报告,不仅使得研究生开阔眼界、了解到学科前沿知识和动态,而且提高了研究生做学术报告的水平,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

严谨的学风是研究生培养的根本。研究生的培养经过扩招后,学风建设成为非常紧迫的工作,克服急功近利、浮躁的学术作风是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校要求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后,在论文结尾,注明论文创新点和成果;做出学术承诺,导师签字,编排在论文扉页,作为学位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这样既强调了学位论文的原创性,促进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又加强了研究生和导师的责任心。

全面开展督导制。督导制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的有力措施之一,是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起保证、提高、监督和评价作用的一种机制。对研究生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等环节进行督导,规范了研究生的教学管理、教学秩序,遏制调课比较频繁的现象,督促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减少了课时缩水现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通过督导,提高论文开题质量,进一步保证中期考核时效性,加强了论文答辩程序管理。

第5篇: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 贝叶斯理论 高校本科 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01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under

Bayesian Classification Theory

LIU Xiaoyang[1][2], LIU Wanping[1], LIU Chao[1], HUANG Xianying[1]

([1]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2]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ostdoctoral Office,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0)

Abstract For national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shoul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requirements.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today, analyz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not high deep-seated reasons proposed Bayesian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to achieve their college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Bayesian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method is more objective and reasonable.

Key words Bayesian Theory; colleg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指出,“应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①②由此可见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部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要实现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宏伟蓝图,必须重视研究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因而有效构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评价与保障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佳切入点。③④⑤现如今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不利于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1 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有的高校重教学质量,有的高校重科研。究其原因,可能存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

现如今社会上的各种大学排行榜多以科研能力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大多数评价机构在衡量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时,主要还是看其科研成果。教师的职称晋升也是以科研为主,很多大学以教师拿了几个省部级项目、是否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晋升高级职称的唯一评价指标,而把上课多少与上课好坏仅仅作为一个参考条件。⑥⑦这势必会造成一种错误的导向。大学毕竟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大学应该发扬其人才培养、创新、服务社会、文化传承这四大功能。而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教学质量才是根本,当然科研也是必不可少的,要以科研促教学。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促使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是因为做科研可以带来很多直接益处,例如:可以通过申请科研项目充实自己的实验条件,可以通过科研多带些研究生。通过申请各种基金和纵向项目来使自己的科研经费增加,通过种种项目的成果来参加评奖。这就促使有的教师专注于自己的科研项目,这样的方式不能够使其教学质量有提升。要平衡好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要把科研的成果、方法运用到教学内容当中去,更好的为教学做服务。

现在外界环境和内在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应该以教学为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针,坚持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才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1.2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客观、公正

目前有的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多以人为方式评价为主,所以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有的高校过分依赖学生的评价方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否合理还存在疑问,因为有的学生经常旷课、逃课,甚至从未听课,这样打出来的分数显然是对任课教师不负责任的。

1.3 教学质量定位、衡量标准不唯一

究竟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如何评价某位教师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要求还没有统一的衡量方法。教学质量应该多方位、多视角的来进行衡量,要结合政府、高校、教务处、同行专家、已经毕业的学生、在校的学生等不同群体来进行评价,正所谓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群体对同样的一堂课,其评价结果是不一样的。

2 贝叶斯分析

针对目前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主观性,将结合贝叶斯分类原理来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建立其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

贝叶斯方法是基于贝叶斯定理而发展起来用于系统地阐述和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一个完全的贝叶斯分析包括数据分析、概率模型的构造、先验信息和效应函数的假设以及最后的决策。⑧⑨⑩

在全概率公式的条件下,即存在样本空间 中的一个完备事件群{,,,},设为 中的一个事件,且()>0( = 1,,),()>0,则按条件概率计算方法,有如下的贝叶斯公式:

(O) = =

3 教学质量的贝叶斯数据分类分析

3.1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分析

由于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涉及范围之广。这里将高校里参与被评价的人员划分成几大类:

职称:{教授}、{副教授、工程师}、{讲师、助教};这里将副教授和工程师归为一个类别。

学历:{博士}、{硕士}、{学士}。

高校教龄:{小于等于3}、{3~5}、{大于等于5}。

性别:{男}、{女}。

行政职务:{校级领导}、{院级领导}、{系主任、副主任}。

年度考核结果“{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3.2 选取分析数据

假设以重庆理工大学2012-2015年间的200名教师进行评价分析。由于学生评价存在任意性,把零分和满分的两种情形剔除。选择200个数据样本集,最后得到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3.3 构建贝叶斯模型

根据表1的数据样本集可以进行预测。例如可以预测教龄在3~5年,具有硕士学位的讲师的评价结果。

这里要先计算每个类的先验概率,再确定好先验概率的基础上再进行条件概率的计算,最后再来估计每个个体的评价结果。

4 总结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之本,高校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均要靠教学质量来做保障。要克服人为主观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方法,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学的教学质量问题。本文分析了当今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现状,指出了如今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深层次原因。接着运用贝叶斯理论来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用贝叶斯分类技术来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避免了人为评价的主观性,评价结果更具说服力。

接下来将采集各个高校的教师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动态客观分析其教学质量。通过现有的教师数据和建立模型可以预测下一阶段的教学质量,这些均是本文下一步要研究的具体内容。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编号:2014-GX-039)、重庆理工大学2014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4QN02)

注释

① 叶志明,辛明军.构建高校常态化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3.2(3):45-47.

② 张德江.从教学工作评估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4.3(4):34-36.

③ 唐振福.关于构建开放式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3:23-26.

④ 潘月娟.国外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测进展及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4.3:213-17.

⑤ 刘小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建设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9:15-17.

⑥ 张文强.建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37-39.

⑦ 杨宏丽.教学质量提升的多维审视与有效路径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11):125-127.

⑧ 冯涛,柳一斌,万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与对策[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3:7-12.

第6篇: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循环运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058-03

课堂教学是学校质量运行管理和监控的关键环节,在本科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展课堂教学检查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强有力的支撑点。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每学期均组织院系领导听课,加上学校组织的督导听课及学生评教的数据,可以客观并比较全面地反映教师的授课质量,真正体现了数据的全面性,评价的客观公正,总结分析的科学性,反馈改进的有效性,真正实现了教学质量检查、监督的目的。

一、研究方式

(一)数据采集方式和范围

本研究主要采集的数据是基于同济大学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的范围包括学校督导、院系领导的听课记录,学生的评教情况。时间跨度为三学年六个学期。学校督导和院系领导的听课指标见表1,学生评教的指标见表2。各项指标共有五个等级,优、良、中、合格、不合格,通过加权平均得出最后结论。

从表1可以看出,学校课堂教学考评中权重最大的内容讲课思路以及科学使用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求得好的教学效果。

学校要求每位同学对每个学期的所有任课老师进行评价,学生评教的参与率纳入学校对学院的本科教学优良状态考核的指标体系中。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

采集的数据取自2010年到2013年三学年共六个学期,通过分析、比对,对全院每个学期开设的每门课、每位任课老师按学校督导、院、系领导的听课分别统计,直观地描述出什么类别的课程,哪些指标被肯定,哪些指标存在问题,需要改善和提高等,并对被听课的老师的职称分布等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差异或规律。

(三)数据采集

本文中所采集的数据均来自学校本科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块。

1.听课基础数据统计。从图1可知,近三年来院系领导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比较满意,A(优)等级评价基本保持在70%以上,B(良)等级在30%以下,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状态,没有中以下的等级出现。

相比于院系领导,学校督导的听课情况略有差异:从图2可见,学校督导的评价涵盖A(优)、B(良)、C(中)和D(合格)四个等级,各等级的曲线波动变化相差不大,优和良在30%~70%区间,中和合格维持在10%以下,评价更接近于正态分布。

2.听课分项评价统计。在学校和院系领导的听课评价中,大多是优、良等级,中和合格只占学校督导评价的很小比例,因此,本研究中,将评价为良的各项指标单独进行分析,所占比例较高的,代表该项存在不足,需要提高和改进。

从图3看出,各位领导认为大部分被听课的老师在“备课充分、思路清淅”、“教学手段科学合理”上存在的问题比较少,但在“引导学生联想创新”和“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的分布比例比较大,这说明院系领导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这两方面存在着不足,有提升的空间。

但在图4中,各项指标存在类似的比例,分布更趋均匀,只是在图4中在“内容充实”点有更大的比例,说明院系领导和学校督导,对这部分工作的评价都比较相近。

3.被听课老师职称分布情况统计。

因为工程师、研究员、实验师等其他职称,主要承担实验教学,且被听课的频次相对较低,因此合并为其他项以柱状图显示。比较表3和表4,从听课总数来看,学校督导的次数总体均高于院系领导,但从听课涵盖各职称等级来讲,院系领导的选择更均衡一些。但无论是学校督导还是学校督导,听课主要为副教授,这与院系的职称分布相似,与教学任务的安排情况有关,开设课程主要以副教授以上为主,但都有教授、讲师等其他职称的纪录,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院教师的授课情况,确保评价的全面性、综合性。

4.学生评教数据统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每届学生约170人左右,四年制共有将近700人,学院的教学任务主要面对三、四年级的学生,但各年级的学生要对各类课程进行评教,对其他学院开设课程的评价,均由各开课院系采集。

从表5(见上页)来看,我院学生参加学校的评教比例相对较高,三年六个学期中均保持在87%以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从表6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给予了相当的肯定,优秀率均在98%以上。

二、结果分析、讨论及建议

(一)结果分析

从各图表可以看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课堂教学的总体情况优良,无论是学校督导、还是院系领导的听课,都给予了相当的肯定,对备课充分、课程内容以及讲课的激情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尤其是学生的评教,三年六学期学生的参与率在87%以上,评教的结果具有相当的可信度,对教师的评价均为优。同时也从中可以看出,教学手段的合理性还有待提高,该评价指标占权重为0.2,是所有评价指标中最大,可见其重要性。

(二)讨论和建议

同济大学从2006年起就实行新教师考核上岗制,新入职的教师,不管学历、职称及教学经历,只要是从事教学岗位的,都要分别参加学校人事处及教务处组织的入职培训,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并且要通过试讲,才能获得授课的资格。从学院的层面讲,可以结合上述评价的结论,对本学院的任课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辅导,强化青年老师的助课制度,以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7篇: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质量工程;培育机制

自1999年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规模增长过快,带来了诸多问题,如专业设置与结构不尽合理,硬件设施不足,师资数量不足,教师队伍整体教学与科研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等。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于2003年首次提出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7年又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提出包含六大类建设项目在内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质量工程充分考虑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确定了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调动广大高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质量工程的实施,对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当看到,质量工程建设工作为高等院校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展示平台。但相对于重点大学而言,地方高校由于自身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在项目申报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劣势。笔者认为,建立质量工程培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高校建立质量工程成果培育机制的必要性

一方面,对于地方高校而言,由于受学术地位、经费投入、科研实力、教师及学生层次等因素的影响,与国家重点大学相比,在竞争中总体上处于劣势翻。

同时也应该看到,从2003年至今,一些地方院校经过多年积淀下来的优势与特色项目基本已经申报完各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在今后的申报中竞争力将进一步下滑。因此,即使仅从项目申报成功率的角度来看,对拟申报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也将十分有利于地方高校在劣势中找寻“相对优势”,进行集中建设,提高成功率。

另一方面,对于绝大多数地方高校而言,教学工作均是立身之本。因此,通过对各类质量工程项目的培育工作,不但可以为部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培育后备梯队,同时可以调动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参与本科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已申获质量工程项目和培育项目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从而促进其本科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二、地方高校质量工程培育机制的基本原则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质量工程项目培育宜采取遴选、建设、考评、滚动的机制,列入培育计划的项目应以立项的目标责任制的方式进行管理,一般坚持以下原则。

1.建立分级培育体系的原则。学校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体系,并在三级建设体系的基础上开展分级建设。列入培育计划的项目原则上应为校级或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同时各地方高校在推荐申报省级、部级质量工程项目时,原则上应从入选培育计划的项目中遴选。

2.注重助优扶强、补缺补弱的原则。对入选质量工程培育计划的建设项目,应按照部级、省级评选标准查缺、查弱,重点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校本科教学基本建设的优势和特色项目,在这些优势和特色项目中充分挖潜,整合资源,重点培育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并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育和建设,使得入选项目尽快具备申获部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基本条件,提高项目中选的成功率。对于已经获得部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学校还应加强对此类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3.发挥集聚效应的原则。应当看到,质量工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建设工程,各分项项目互为建设条件和基础。例如,教材对于精品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而精品课程又是申报名师的重要影响因子,名师又可以增强教学团队的竞争力等等。因此在选择培育项目时应注重发挥集聚效应,对优势和特色项目进行系统化的培育和建设,以形成优势特色项目群,增强各分项项目建设成果之间的相互支撑作用。

三、地方高校实施质量工程培育计划基本措施

1.明确组织领导机构。地方高校应成立专门的质量工程培育管理机构,负责各建设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培育指导、中期检查、经费管理、结项等工作。学校质量工程推进办公室及时向各教学单位提供质量工程项目申报评选信息,为各教学单位质量工程建设提供培育建设方向指导,并根据学校落实质量工程的总体规划,通过立项的形式,对初步具备申报省级、部级质量工程条件的项目,按照相应评审标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先期投入,重点培育建设。

2.设立质量工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列入培育计划的项目进行建设工作,以保障培育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可以参照项目的类别、培育的级别、现有的基础条件等诸多因素,制定不同的经费扶持额度标准。对于需要进行较大硬件投入的项目,根据实际需要及经济状况另行配套经费,支持和鼓励全校各教学院部对质量工程项目进行主动投入。对于经费相对不足的高校,也可以采取先行投入,先行建设,申获后扣除的办法。即,先由学校根据培育项目的类别和级别的不同垫付一定数额建设经费,待该项目经过培育建设,成功申获省级或部级质量工程项目资助时,从上级拔款中扣除学校先行垫付的部分经费。

3.确定培育的层次。一般而言,笔者提倡三级质量工程建设体系,即部级、省级、校级。但从培育的角度分析,笔者认为培育计划项目最好按级别划分为部级、省级两个层次。即将有可能申获部级、省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的列入培育计划,这些项目一般应来源于校级项目。对于不是校级的质量工程项目拟申报校级的,建议二级学院(系)自行培育。

4.科学评选培育对象。培育对象的选择将直接关乎培育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评选方式,建议应设立专门的质量工程项目评选专家委员会,遴选有质量工程项目评选、建设经验的专家作为评委,以保证评选的权威陛。在评选标准上,应根据培育的类别和级别,以国家、省的评选标准作为培育对象评选的基本标准。在评选方式上,宜采用比对的方式进行,例如,某课程拟申报部级精品课程,那么可由该课程组按照部级精品课程的标准,逐项对比本课程的建设情况,找出优势与特色、缺点和不足,由专家进行评议,如差距不大,经过建设有较大可能达到国“看得见,摸得着”的原则。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培育计划时,应特别注意各类项目全国分布情况,对于已布点较多的项目,应适当考虑暂缓建设,如对教育部已暂停申报的精品课程等。

5.培育对象的立项式管理。对于已列入培育计划的项目,应根据项目类别、级别、现有基础等因素,为其确定项目完成周期。在此基础上,要求项目组形成完整的项目建设计划书,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诸多任务纳入其中,如教学计划、教学改革项目申报计划、教材出版计划、教学成果奖培育计划等。经过专家论证通过后立项建设。

6.培育项目实行中期检查制度。项目培育进入中期阶段时,由各负责人提交项目建设中期报告与阶段性建设成果,接受专家组的检查审核。对检查合格的培育项目可按计划培育进度继续建设;对未按时完成培育任务,工作进展不力的项目进行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的项目可予以撤销。

7.培育项目实行结项验收制度。培育项目完成培育目标并申获相应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认定为完成培育目标直接通过结项验收;培育项目完成培育目标但未申获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经学校质量工程培育计划评审委员会验收通过,可以继续申请培育计划项目立项,但原则上每个项目不能超过两轮。对于新建学院、新办专业,学校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延长培育周期。

第8篇: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职教育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68-01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规模迅猛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的生力军。然而,在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其质量未能得到根本保证,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日趋凸显,如,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专业建设定位不准确,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单一,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教学设施短缺,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发展失衡等,成为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社会在对高职教育质量寄予期待的同时又存在不满,如,视高职教育为“低层次”、“低质量”教育,视高职生源和毕业生为“低素质”学生等。教育质量不尽人意的现实,令各高职院校日趋理性地认识到,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强化质量管理,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内涵

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内涵,应体现在“四个坚持”中。坚持以“育人”为本。教育的天职是育人。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并践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质量观、“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根本利益和发展需求,并以此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质的教育服务,营造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享受成功教育的良好育人环境。坚持以“人才”为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事业的人才支撑和宝贵财富,是职业教育兴旺发展之根系。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维护教师的根本利益,体现人文关怀,全心全意地服务于教师队伍,建设好教师队伍。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推进人才建设工程,培养吸纳人才,引进智力资源,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以优质的服务,促进人才全面发展,为高职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坚持以“人民满意”为纲。教育必须惠及社会,惠及人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高职教育的神圣职责,也是高职教育的行动纲领。坚持走“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之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完善育人环境,实施质量管理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社会信誉度,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为重。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是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内在统一。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以“内涵发展”为核心,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教育趋于全球化与国际化的现实和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为客观依据,改革办学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学科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主动适应经济社会需要和就业市场需求,提高办学效益、教学效力和教育质量,形成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提升、效益保证的良性发展机制,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教育质量管理的价值取向

全面质量管理,是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质量管理的新取向。全面质量管理具有“三全一多”特征,即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和多主体。全方位,即将涉及教学质量相关的因素全部纳入教学质量范畴;全过程,即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实施动态监督;全员化,即全体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多主体,即构建以学校自我监管为核心,以政府监管为指导,以社会监管为依据的多主体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基于此,应树立以下质量管理理念:

“顾客满意”。高职教育为“顾客”提供的是教育服务,“顾客满意”是服务质量的核心,即学校依存于“顾客”。为此,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业吻合度和社会适应度,使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令“外部顾客”满意和青睐;同时,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不断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成长需求”作为一切质量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生营造“全面发展、享受成功教育”的优质教育服务环境。

“全要素管理”。质量管理是一个全要素集成的系统工程。应按照整体性思维方式,将涉及教育质量的相关因素全部纳入质量管理范畴,从招生到人才培养、从专业建设到课程改革、从教学过程管理到学生质量评价以及信息反馈等,进行统筹规划,集成和优化配置全校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构建完善的、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

“全过程监控”。教育质量不是依据终结性评估而主要是通过预防和控制得以实现的。质量管理应由传统的“事后把关”转化为“事前预防”,由“管结果”转化为“管因素”,由“分散管理”转化为“综合治理”,由考查“符合标准”转化为“满足顾客需求”等。为此,要将质量管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体结构和全过程之中,实施动态监督,使每一个教育环节都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全员参与”。“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应成为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工及学生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事业。应致力于开发人才潜力,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员参与、团队合作、追求卓越的良好的质量管理文化和风尚,保证整个教育质量管理系统高效良性运作。

“主体多元”。教学质量的生成和改进,除取决于教师、教学设施、完善的保障制度等因素外,更重要地取决于学生能否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感应,有效地与教育资源进行互动。应尊重学生(包括毕业生)的主体地位,以增强质量评价的可信性和针对性;同时,应尊重教育行政部门在构建内部质量监控体系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以及社会相关机构的调节作用,建立学院、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多主体互动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

“持续改进”。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要依据质量管理标准实施有效运行,并随着外界环境和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朝着“更好”的方向推进。因此,每经过一个循环过程,都应制定新目标和新的实施方案,形成“纠偏-递进”机制,使质量管理体系始终处于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之中。

参考文献:

[1]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佚名,用科学发展观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3]钟敏真,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新探,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第9篇:高质量科学研究范文

论文摘要 提升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生源总体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学术研究态度和学术研究能力方面。高校应当通过加强招生宣传,研究生复试,推免和校际交流,生源调剂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生源质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的工作重点也由规模发展转变为注重提高培养质量。优质生源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生源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1 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内涵

关于研究生生源质量,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学者提出,“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是指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开始时,学生掌握的与未来研究方向有关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以及科研精神和学习态度满足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的程度。”①“在招生中选拔出具有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生源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前提。”②

从这些对于研究生生源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研究生生源质量,应当包括如下两方面内涵:学术研究态度与学术研究能力。优质的研究生生源,应该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严谨的研究态度、不断探究的科研精神,还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学术研究潜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2 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现状

硕士研究生数量的急剧扩大给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些高校一味强调招生数量增多和培养规模的扩大,降低了入学标准,盲目地追求发展而没有切实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拔适合的生源,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研究生学位所要求的高学术水准必须经过长期和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现实中,很多考生不是出于内心的兴趣和学术追求,而是出于其他的目的而考研。这些学生缺乏必要的学术研究意识,也没有打算下工夫认真攻读学位,而只是想得到研究生的头衔,在读研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缺失了必要的专业学习动力。

学术研究态度的缺失也直接导致了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潜力的不足。很多学生大学期间专攻考研,缺乏系统的知识学习和专门的技能训练,知识结构单一,素质能力低下,达不到大学本科教育与培养层次的要求。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这方面的缺陷十分明显,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后劲非常有限。

在目前大多数高校仍然沿袭国家统一划线的招考和选拔制度,这些入学考试成绩很高但是缺乏学术研究热情和科研潜力的学生大量被录取攻读研究生,这违背了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生人才的初衷,也不符合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3 高校提升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对策

3.1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考生

与高考优秀生源之间的激烈争夺相比,各个高校在研究生招生宣传方面的投入和力度是不够的。

首先,增加宣传媒介,扩大宣传渠道。通过网络、报刊、招生简章宣传册、海报等媒介和方式进行积极宣传。还可以举办考研咨询会、学生夏令营等,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介绍和指导。其次,增加宣传主体,充分调动导师、学生的积极性。要组织导师和优秀的学生到一些目标生源高校去,给学生开设讲座、报告等。从历年的招生宣传情况来看,校友及在读学生的宣传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3.2 加强复试工作,突出学科在研究生招生中的作用

复试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招生区别于其他类型人才选拔的特色所在。

首先,提高复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权重。复试中与考生面对面交流,可以更为全面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潜力、智力水平、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情况,以便确定该考生是否具备该专业研究生入学的基本条件,更有利于选拔出真正优秀的考生。

其次,设计严谨的复试细则和科学的考察程序。复试成绩权重的增加,对复试细则、复试程序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试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应该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重点考察考生对本专业的研究兴趣和认识程度、分析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考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潜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复试工作的过程中应掌握正确的考核标准和选拔方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第三,突出学科在研究生招生中的作用,扩大导师招生自主权。提高生源质量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培养的责任单位在学科,而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直接责任人。研究生导师最了解学科发展前景的趋势和需求,最了解从事某项科学研究的科研助手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学生具有从事本学科研究的潜质,学科和导师最有发言权。

3.3 加强校际交流,积极开展免试生推荐和交换工作

推免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成绩较为优秀、综合能力较强,接收推免生是保证研究生生源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方面,积极培育本校优质生源。要在教师中形成主动吸引优质生源的意识,注重在平时的教学科研过程中学校挖掘具有良好潜质的学生。学校应该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提供平台如科研创新计划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另一方面,加强校际交流,吸引外校优质生源。要采取一系列推免生奖励制度和保障机制,吸引知名高校优秀推免生。互相推荐和接受优秀生源,有利于改善生源素质结构,也有利于不同院校、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4 做好调剂工作,主动吸纳二志愿优秀生源

我国现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决定了第二志愿生源调剂成为研究生招生工作必须面对的现实。第二志愿生源中,不乏来自“985高校”、研究生院高校和“211高校”的优质生源。目前,由于二志愿生源流动存在着盲目性、无序性等问题,导致很多高校对于这部分调剂生源还保持着高姿态甚至是“歧视”,流失了很多优质生源。

高校应该高度重视这部分生源,及时接收调剂的信息,加大优秀生源的调剂录取力度,并配套相关的招生优惠政策和建立吸引第二志愿优秀生源的奖励机制,大力吸引第二志愿优秀考生。

另外,保持招生科目的相对稳定、提高研究生待遇、提高研究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对于提高生源质量,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生源质量,才能实现研究生教育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 陈立文,陈书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