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汛风险分析范文

防汛风险分析精选(九篇)

防汛风险分析

第1篇:防汛风险分析范文

图2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未来设计思路(网状结构)

当前,正值汛期。IT对防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信息系统该如何架构才能对防汛真正起到作用?

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是水利信息化应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防汛事件的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

当前系统:树状结构

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基本上是以各业务功能模块或子系统为实现目标,通过使用者向系统发出请求,系统向使用者提供相应的结果信息。其总体结构设计一般如图1所示。

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实时汛情监视子系统、综合信息服务子系统、洪水预报子系统、洪水调度子系统、灾情评估子系统、风险分析子系统、防洪抢险子系统、防汛会商子系统等。

实时汛情监视子系统 实现防汛值班室(或防汛值班人员)对气象预报、卫星云图、测雨雷达、暴雨、河库水情、防洪工程运行状态(含工程监视图像)、城市积水、泥石流易发区情况、洪涝灾情的实时监视。

综合信息服务子系统 对防汛业务分析人员、决策会商人员以及各级领导提供服务,包括气象信息(天气图、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天气预报、暴雨数值预报、台风分析以及相关单位分析成果)、雨水情信息、工程信息、灾情信息、防汛抢险物资和队伍信息、社会经济信息、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的责任、历史洪涝灾害记录、各种防汛预案等内容的查询。

洪水预报子系统 向业务分析人员和决策会商人员提供洪水预报作业和结果查询。

洪水调度子系统 为业务分析人员和决策会商人员提供洪水调度预案,根据水库或河道的洪水,可以计算水库或河道的洪水调度结果,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最佳的洪水调度方案。

灾情评估子系统 对业务分析人员和决策会商人员提供洪涝灾情评估的手段和结果,实现根据实时洪水以及调度成果,确定洪水淹没范围,并对淹没范围内的洪涝灾害损失作出评估。

风险分析子系统 主要服务对象是业务分析人员和决策会商人员。根据洪水调度成果,对实施调度的防洪工程以及相关水利工程进行工程安全分析,对实施的调度方案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防洪抢险子系统 针对工程可能出现的险情,为决策会商人员提供就近抢险物资的调集方案、就近抢险队伍的组织方案,按照设定的抢险预案,给出物资、队伍和方案的组合方案。

防汛会商子系统 主要服务对象是决策会商人员和指挥领导。根据前面各种分析成果,以大屏幕为表现媒体,在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的支持下,以实时图像、成果图表以及相关文字等为表现内容,向决策专家、指挥领导全面反映气象、雨水情、灾情、工情、洪水预报、调度方案、物资调运、抢险队伍集合组织等,并同时生成会商纪要、调度请示、调度命令等。

防洪管理子系统 主要包括决策系统文件和数据、图形的维护等功能。

未来方向:网状结构

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改变以往以业务单元作为划分系统的习惯,采用以应急事件作为驱动机制,以防汛责任制和预案为基础,针对某一个应急事件,采取多种业务的处理流程和方法,提高对应急事件的处理效率。

按照以上思路,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结构将不再像图1所示的树状结构,而是如图2所示的立体网状结构。在这种结构中,系统将不再简单响应使用者的请求,而是可以根据防汛应急事件发生的类型和量级,主动地为使用者提供事件处理的流程和结果,系统不再是简单的决策支持,而是可以智能地参与决策。

在图2的总体结构中,指挥决策支持流程的核心控制单元是事件分配单元。它直接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形成带有事件属性和事件详情的事件信息流,系统根据信息流内容的不同,将自动转到不同的功能单元。

通用事件 通用事件实际上是包括暴雨、洪水、积滞水、泥石流、工程运行险情等防汛应急事件的集合,这类事件不分量级等特殊定义,是广义的事件。对于这类事件,系统将自动转向实时汛前监视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功能单元,最终可以通过防汛会商得以表现。这也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服务系统。

触发事件 触发事件是指包括暴雨、洪水、积滞水、泥石流、工程运行险情等防汛应急事件的量级或某一特征值(如发生区域)达到一定标准,需要触发其他功能单元执行相应动作或提请指挥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在这一过程中,防汛预案和防汛责任制将起到过程引导作用。

北京慧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完成的镇江防汛指挥系统是该设计思路的一个初步实现。

未来,防汛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出发点是将防汛指挥决策的过程贯穿始终,系统不仅对使用者提供分析结果,而且还对使用者提供过程引导。各功能单元不是孤立的单体,而是考虑了功能单元之间的联动效应。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与使用者之间不是简单的互动关系,而是在系统内部的功能单元之间、系统与使用者之间实现了智能联动,可以使使用者充分感受决策支持的效果。

结束语:洪水资源化是要务

本报记者 张静

在我们准备这个专题的时候,正赶上淮河流域洪水泛滥,长江等水域频频告急。上至国家防汛办、水利部,下到地方水利局,几乎所有我们想联系采访的领导和专家,都在防汛抗洪的一线日夜奋战。“没时间,真的没时间。现在当务之急是赶紧把水位降下来,把洪水排出去。”不只一个专家这样对我说。然而,对于洪水,更多专家坦言,洪水其实是防不胜防的东西,因为即使你能预知它什么时候“不请自来”,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却无法让它“不请不来”。

第2篇:防汛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防汛抗旱水旱灾害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防汛抗旱是我国政府每年都十分关注的民生问题,这种自然灾害由于其不可避免性,使得人们很是头疼。近些年来的防汛抗旱问题更是严重,因为人们肆无忌惮的对环境进行着破坏,使得生态系统变得不在平衡,致使水旱灾害频率上升,其造成的影响也是越来越严重。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减弱水旱灾害的影响,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却不足以改善全国的整体水旱灾害现状。因此,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努力的改进。争取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一、关于防汛抗旱能力与基本问题

1.防灾减灾基础体系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国大江大河部分干流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严重滞后,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低,全国还有相当数量的耕地缺少灌溉设施,城乡供水保证率不高,还有2 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

2.预测预报预警能力与有效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国洪涝灾害监测站点不足,预测预报能力偏低,预警不够及时。此外,旱情监测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旱情监测评估和预测分析能力比较滞后。

3.防汛抗旱保障能力与社会化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国防汛抗旱经费投入渠道单一,水旱灾害救助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社会化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洪水干旱保险还停留在研究层面。防汛抗旱社会管理相对薄弱,防汛抗旱专业队伍偏弱偏少,抢险和抗旱服务能力普遍不强。

4.防汛抗旱技术水平与现代化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防汛抗旱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程度不高,防汛抗旱工程设备与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制约了防汛抗旱工作的效率。

二、关于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发展

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出现了,只不过那时候的人们不这么叫罢了,这个概念的提出是近些年的事情。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其发展历程。

1.古代人适应水的阶段,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古代的人们适应水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人们属于冷兵器时代,没有先进的生产力,不能构建坚固的水利设施,致使当汛期和旱期来临的时候没有任何办法。对于这个阶段人与水的关系,我国古人有许多论述,大多数的论述内容都是,水是一种变化无常的事物,我们无法控制它,我们只有了解它的习性,然后去适应它生存,因为我们离不开它。在古代也有著名的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案例,那就是大禹治水。总而言之这一阶段,实际上是人类主动并力图将其暴露程度降低为零,回避水旱灾害,从而减小风险。

2.近现代人逐渐控制水的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等到了近现代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拥有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大型机械,可以建设一些水利工程,来防治水旱灾害了。同时,人类改造自然的意愿和能力在增强,特别是人口增加后,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长,迫切需要对水进行控制,通过建设水利工程来改造河川、调蓄洪水、发展灌溉和供水等。技术的不断进步,需求的不断增多,使得人们的野心开始不断变大。人类在这个阶段认为大自然是可以战胜的,人类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无限度地改造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角度看,此时是人类在降低自己易损性的同时,试图通过各种强有力的工程措施,将水旱灾害的危害性减小到零,从而减小水旱灾害风险。

3.现代人和水和谐共存的阶段,人们经过上一个阶段与水的接触,人们开始发现水是不能够征服的,真正的生存之道就是与水共存,一起和谐发展。在这个阶段里,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不可能将水旱灾害风险“危害性”、“暴露程度”、“易损性”的任何一个风险因素减小到零。相反地,应当采取综合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小水旱灾害风险,实现水早灾害管理的最大效益。于是我国人们开始从各国学习先进的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工作,争取早日走上,人水和谐、水旱灾害综合管理的道路。

三、关于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流程

所有工作都有自己固定的流程,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也是如此。目前主流的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流程主要是以下几个步骤。

1.风险识别,水旱风险管理就是风险识别工作,该工作主要是对潜在的各种威胁进行系统的认真的归纳整理,并分析产生不利事件原因的过程。该步骤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出风险的来源、范围以及特性,然后形成文档报告,以便后面工作的开展。

2.风险评估,这里所谓的风险评估,指的就是根据某种灾害所导致的损失的历史资料的记载,然后再根据上一步的风险文档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这一工作中,主要利用的工具有概率统计、洪水风险图、资产评估法、水文水力学法、历史洪水类比法、地貌学法、专家调查法等。

3.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中间步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工作期间,会对上面的俩个工作内容进行综合的分析整理,然后把各种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及其他因素的风险指标值,综合成单指标值,以表示该地区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的程度,并与根据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的、可接受的风险标准进行比较,进而确定该地区的风险等级,由此确定是否应该采取相应的风险处理。

4.风险处理,风险处理顾名思义,就是指对某种不利事件进行科学的预防,尽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的一个过程,可以说该步骤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风险处理的主要任务是以最低的代价获得最佳效益的总目标。当面临风险时,主要思路为采取转移、接受、化解、规避和分担等各种风险处理手段,从这些手段中,选择适当内容,形成最优处理方案。

5.风险管理结果评价,风险管理结果评价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最后一步,该过程的主要工作是对以上每个步骤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然后找出每一步骤的可行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档案记录,以便于以后的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一般地说,对于某一地区或流域的水旱灾害风险管理,以上工作流程是逐步进行的,但每一步工作之间又是彼此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防汛抗旱、水旱灾害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洪和抗旱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不断完善对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宁.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与水旱灾害管理工程[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12)。

[2] 刘宁. 进一步提高科学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J]. 求是,2010(08)。

[3] 刘宁.堰塞湖应急处置实践与认识[J].水科学进展,2010,21(04)。

[4] 刘宁.舟曲白龙江堰塞排险与应急疏通减灾工程管理认知[J].中国工程科学,2011,13(01)。

[5] 刘宁.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与水旱灾害管理工程[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12)。

第3篇:防汛风险分析范文

1、1编制目的

港闸区是*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长江下游左岸,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决定了我区是一个洪涝、台风、暴潮灾害频发地区。制定我区防洪应急预案,是争取主动,保证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从而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1、《防洪法》、《水法》、《气象法》、《防汛条例》、《*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

2、《关于我省长远防洪(潮)设计水位及沿线建筑物设计标准的通知》(*省水利厅苏水计[*]210号);

3、《*市城市防洪规划》,年12月,*市人民政府批准;

4、有关堤防、水闸设计规范,管理规程。

5、《*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区境内发生的突发性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灾害包括:长江洪水、内涝灾害、台风、风暴潮灾害、坍江灾害以及由洪水、风暴潮、地震等引发的堤防决口、水闸倒塌、供水水质被侵害等次生衍生灾害。

1.4、工作原则

1.4.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防汛防旱并举,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不断提高城市防汛抗灾的水平。

1.4.2防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1.4.3以防洪安全和保障人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为首要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1.4.4坚持防汛抗旱统筹,因地制宜,在防洪保安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洪水资源;以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利用水资源又保护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4.5坚持依法防汛抗洪,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

2、自然状况

2、1、自然地理

2.1.1地形地貌

港闸区范围属江海冲积平原,境内地面高程3.6~6.2m(吴淞基面,下同)。地形相对平坦,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其地形、地貌特征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老岸田,成陆最早,地面高程为5.5~6.2m;位于通扬运河以东,九圩港以南地区。

2、中沙田,成陆较晚,地面高程为4.5~5.5m;位于通扬运河以西,东港套闸、芦泾河四号桥闸、天生街办中心河胜利套闸以东。

3、圩塘田,成陆最迟,地面高程为3.6~4.5m;位于东港套闸、芦泾河四号桥闸、天生街办中以河胜利套闸以西到长江。

2.1.2气象

港闸区范围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海洋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4.6~15.1℃,平均日照2100~2200hr,年总幅射量为110~117大卡/cm2,年均降水量1078mm,其中年间降水量分配很不平衡,有约55%的降水量集中在汛期。一般年份有5个相对集中的降水阶段,即一至二月份的早春冬雪水,降水量为95~120mm;四至五月份春季连绵阴雨,降水量在230~270mm之间;六至七月份的梅雨期,降水在250mm左右;八至九月份的热带风暴雨,降水在306~470mm之间;九至十月份秋季,降水量在20~250mm之间。年均雨日120d左右,年相对湿度为80%、雾日31d左右、无霜期212~235d,年蒸发量在1350~1450mm之间,年均风速3.1m/s,最大风24.0m/s,春夏以东南风居多,冬季以西北风为主。

2.1.3长江潮性

本区长江潮性为非正规半日潮,每日两涨两落,日不等现象十分明显,并受涨、落潮流的双重影响。

2.1.4长江潮位

市区长江代表站天生港站的历史最高潮位为7.08m(1997年7月18日),历史最低潮位为0.42m(1956年2月29日),平均高潮位为3.86m,平均低潮位为1.97m,最大潮差4.01m,最小潮差0m,平均潮差1.93m,平均涨潮历时4:09小时,平均落潮历时为8:06小时.

2、2、洪涝灾害分析

2.2.1、洪涝灾害特征

我区的洪涝灾害特征主要表现为台风、暴雨、天文大潮、上游大径流下泄这四个要素的多重组合影响。一般情况下台风暴雨、天文大潮、上游大径流下泄的多发季节在汛期6~9月份,这期间还有梅雨的影响。如果以上四个要素中有两个、三个或四个要素共同作用,极易引发特大洪涝灾害,从而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台风(热带气旋)一般7月份以后影响我市,台风影响主要表现为台风正面袭击影响、台风登陆后减弱成低气压槽与冷空气结合产生的暴雨影响。根据1949~2000年统计资料,本市每年平均受台风影响2.2次。台风一般夹带着暴雨,台风暴雨来势猛、强度大、时间短,往往形成大面积雨涝灾害。

洪潮的产生一般由上游长时间暴雨所产生的大流量径流加上天文大潮而引起,其特点是:流量大、流速快、水位高、持续时间长,对江堤的破坏程度大。

2.2.2雨涝灾害成因分析

雨涝灾害成因:导致我区内涝的原因是梅雨型暴雨、台风型暴雨或强对流天气降水影响。以上三种天气形成的强降水主要发生在6至9月份,当暴雨径流宣泄不及,特别是在长江潮位起涨高于内河水位时段时,沿江涵闸无法自排,内部涝灾就可能出现。导致涝灾的人为因素还有: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大量房地产项目的上马,使部分水系遭到严重破坏,打乱了排涝水系的整体布局,同时不透水面积比例不断增加,造成径流量加大;部分河道淤积现象相当突出,加上人为设障等原因,致使河道原有设计断面大为缩减,影响涝水外排;另外我区的排水管网配套建设不全,低洼地区的抽排泵站设置跟不上等原因也比较明显。

2、3、洪涝防御体系

2.3.1、防洪体系现状

根据省水利厅提供的潮位资料的分析结果,市区代表站天生港站的20年一遇设计潮位为6.50m,50年一遇设计潮位为6.73m,100年一遇设计潮位为7.18m。由于我区地处平原河网地区,地面高程只有3.6~6.2m,因此,如果没有江堤的挡潮作用,只要发生20年一遇的洪水,我区范围将全面受淹。

我区江堤达标建设起步较早,主江堤、港堤的防洪挡潮标准都基本达到了“长流规”防洪标准,另外,加上护岸工程、内河排水网络、城市排水网络及配套建筑物工程的不断完善,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能挡、能排、能引、能控的水利工程体系,为保护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江堤

港闸区沿江堤防西起九圩港、东至通吕运河口,全长9km,加上*亚华船厂段江堤,总长度10.1公里。土堤顶高程8.10~8.50m,顶宽5m,挡浪墙顶高程9.23~9.63m,外坡比1:3.0,均采用灌砌块石护坡,内坡比1:2.5;

2、涵闸

港闸区范围现有涵闸17座,其中内部河道节制闸、套闸17座,直接穿堤出江的涵闸有5座。沿江企业江堤上的旱闸口59座。

3、内河水系

我区内陆河网密度较高,辖区内有大小河道238条,总长度达460km,大部分河道相互贯通,所形成的河网与长江堤防共同构筑了防洪、排涝体系,其中过境一级河三条,分别为九圩港、通吕运河、通扬运河,二级河四条,三级河24条,其余均为四级河。

全区各级河道按各区地形、地貌的差异分别排涝入高、中、低三个不同水系再通过沿江涵闸排入长江。

高水系(老岸田地区):又称九、吕水系,正常水位4.2m。

中低水系(中沙田地区、圩塘田地区):又称沿江圩田水系,正常水位3.7、3.2m。

沿高、中、低水系分界线建有节制闸、套闸实施水位控制,防止高水下压,避免水位失控产生涝灾。

2.3.2、防洪体系现状防洪标准

港闸区范围主江堤或挡浪墙的顶高程为9.23m,这个标准是根据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6.73m设计水位加2.5m超高来确定的,其现状标准仅相当于90年代水情和工情条件下的50年一遇防洪标准,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其防洪排涝标准偏低,与其经济发展程度很不相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3.3、防洪体系规划标准

根据*省水利厅苏水计1997年210号文件精神,*市市区主江堤到2010年的规划防洪标准是:设计水位7.18m加2.5m超高,使主江堤或挡浪墙的顶高程达到9.68m,在遇到90年代水情和工情条件下达到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堤外坡进行灌砌块石护坡。

排涝标准:2010年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降水210mm

不受涝,按高、中、低水系分别将防涝安全水位控制在4.90m、4.10m及3.60m以下。

2.3.4、防洪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危害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堤身和堤基大部分为沙壤土,加上部分堤段护坡标准不高;

(3)部分出江涵闸老化、机电设备陈旧、带病运行,例如,天生港闸;

(5)高低水系控制设施有的老化需要更新。

有可能造成的影响:

(1)由于堤身和堤基土质沙,加上部分堤段护坡标准不高,在遭受台风、暴雨、高潮袭击时,容易使上部产生雨淋沟、发生块石塌落、跌塘,从而给防汛工作带来难度;

(3)出江涵闸带病运行,易使涵闸失去排水功能和局部地区产生内涝。

2、3、5、重点防护对象

根据我区实际情况,重点防护对象是:

34家沿江企业,及江堤内的天生港镇,重点在防风暴潮及防涝;

3组织体系与职责

港闸区人民政府设立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防汛防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各街道、乡、沿江有关单位可根据需要设立防汛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防汛防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并服从当地防汛防旱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

3.1、区防指组织机构

区防汛防旱指挥部由区政府区长任指挥,分管副区长、区人武部政委、区农经局局长任副指挥,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公室、发改委、公安分局、民政局、财政局、建设局等为指挥部成员单位。其办事机构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区防办)设在区农经局内。

3.2、区防指职责

区防指负责领导、组织全区的防汛防旱工作,主要职责是贯彻省防、市指和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有关防汛防旱工作部署和指令,制订、颁布全区防汛防旱工作有关规定、制度、通告、预警信息等,组织制订港闸区防汛抗旱调度方案,及时掌握全区汛情、旱情、灾情、工情并组织实施抗洪抢险及抗旱减灾措施,统一调度全区重要水利工程的运行,组织灾后处置,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3、3、区防指成员单位职责

区委宣传部:协调、指导新闻宣传单位做好防汛防旱新闻报导工作。

区政府办:协调指挥部成员单位履行好防汛防旱各项职责。协助指挥长调度指挥防洪抢险。

区发改委:协调安排防汛防旱工程建设、除险加固、水毁修复计划和资金的落实、防洪防旱救灾资金和电力、有关防汛抢险救灾所需物资器材的供应和调度。

区公安分局: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依法打击阻挠防汛防旱工作、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防汛防旱物资及破坏防汛防旱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妥善处置因防汛防旱引发的,协助防汛防旱部门组织群众从危险地区安全撤离或转移。

区民政局:负责及时将台风将登陆和台风中心可能经过的地区,居住在危房里的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指导洪涝旱灾地区灾民的生活安置和救灾工作,组织核查报告灾情,组织、指导和开展救灾、救助、捐赠等工作;协助政府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检查其使用情况。

区财政局:负责安排和调拨防汛防旱经费,并及时下拨、监督使用,根据轻重缓急及时安排险工隐患处理、抢险救灾、水毁修复经费。

区建设局:负责全区社区雨水管、泵站等排涝工程的建设和安全管理,组织协调城市主次干道排涝工作。

区农经局:负责提供雨情、水情、旱情、工情、灾情等信息,做好防汛调度和防旱水源的调度;制定全区防汛防旱措施以及工程防汛岁修和应急处理及水毁修复工程计划;部署全区防汛防旱

准备工作;提出防汛防旱所需经费、物资、设备方案;负责及时提供农业灾害情况;负责农业遭受洪涝旱灾和台风灾害的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指导灾区调整农业结构、推广应用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相关技术。

区人武部:调集民兵和预备役部队组织抢险队伍进行防洪抢险,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并协助地方组织受灾群众转移和安置等任务。

发生特大、重大或较大水旱灾害时,区防汛防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并由各部门组成若干应急工作组。

4、预防与预警

4、1、预防预警信息

当预报即将发生严重水旱灾害和风暴潮灾害时,区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提早预警,通知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准备。

4.1.1、堤防工程信息

(1)当江河出现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时,区堤防管理单位及沿江企业应加强工程监测,并将堤防、涵闸、泵站等工程设施的运行情况报上级工程管理部门和同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发生洪涝地区的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在每日9时前向区防指报告工程出险情况和防守情况。江堤、涵闸等发生重大险情应在险情发生后1小时内报到区防指。区防指立即向市防指报告。

(2)当堤防和涵闸等穿堤建筑物出现险情或遭遇超标准洪水袭击,以及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决口时,堤防、涵闸所属单位应迅速组织抢险,并在第一时间向可能受淹的有关区域预警,同时向区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准确报告出险部位、险情种类、抢护方案以及处理险情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通信联络方式、除险情况,以利加强指导或作出进一步的抢险决策。

4.1.2建立健全防汛责任制

(1)地方党政领导负责制

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组织全区的堤防防汛抢险工作,一旦汛情紧张分头赶赴负责的地区组织落实抢险救灾工作。各街道、乡的党政领导和区各部委办也必须层层落实分工负责制,责任到人到位;

(2)分级管理责任制

按照水利工程的收益范围、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的防汛责任制;哪一级管理范围内的工程出了问题,哪一级领导承担责任。

4.1.3、各级防汛人员岗位责任制

(1)建立和完善各种设施的运行、管理责任制。从指挥到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明确相应的责任和任务,以确保防汛工作的正常开展。

(2)加强防汛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的方针,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3)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防汛工作的重要性。

4.2江河洪水防御方案

4.2.1洪涝的量级划分

根据我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防洪工程体系的现状,其洪水的量级划分以长江天生港站的潮位为准:警戒水位5.50m,20年一遇潮位为6.50m,50年一遇潮位为6.73m,100年一遇潮位为7.18m,200年一遇潮位为7.44m,300年一遇潮位为7.59m。

内河(非区域性一级河)防涝标准以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210mm不受涝,按高、中、低水系分别确定防涝安全水位不得超过4.90m、4.10m及3.60m。

4.2.2防洪预案的分类

防洪预案按其作用分二类:

(1)标准内防洪预案,长江天生港潮位小于50年一遇6.73m;内河水位小于20年一遇涝水位即高水系4.90m、中水系4.10m、低水系3.60m。

(2)超过以上标准的防洪预案;

4、3、标准内防洪预案

4.3.1、加强对防洪工程的巡查监测

防洪工程的巡查监测的内容包括:

(1)河势监测

对沿江重点险段水下河床冲淤变化的监测在每年的汛前、汛后各进行一次,以掌握河床深泓部位的变化情况。如河势变化较快,威胁堤防工程,应予加测。区内重点险段为三化厂段江堤等。

(2)堤防工程监测

区属堤防管理部门和堤防占用部门负责其管辖范围、占用范围的监测和管理工作,组织落实技术力量和专人于汛前、汛中、汛后对堤防定期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为:堤身护坎、护坡、土方流失、裂缝、管涌、渗漏、滑坡、滩面塌陷等。尤其是在台风袭击、大汛高潮期,应加强日夜监测和管理。

(3)涵闸监测

具体由涵闸管理部门负责,主要监测内容为:一是对涵闸的运行状况、机电设备、启闭系统、闸身、闸门、消力池等;二是对闸室上下游引河于汛前、汛后进行定期监测,并拿出对比资料,以摸清引河的冲淤变化。

4.3.2保证通讯联络的畅通

区、街道(乡)、及沿江企业防汛责任人和防汛机构工作人员应配备必要的有线和无线通讯设备,并完善每年汛期防汛责任人的通讯联络,防汛通讯号码分发给有关防汛部门。

4.3.3防汛调度

(1)沿江堤防的防洪调度

根据“长流规”提出的标准,我区范围沿江堤防的防洪设计水位为6.73m,在出现设防水位以下的水位时,由区堤防涵闸管理所护堤员、沿江企业有关管理人员组成巡查队伍不定期地上堤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

(2)内河水情调度

按划定的高、中、低水位控制线调度节制闸、套闸,控制各水系的运行水位,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各片排涝前应视内河水位、预报降雨量等权衡是否需要预降内河水位,随降雨与积涝过程适时启闭涵闸排涝入河(区域性一级河)或直排入江,区各水系运行水位。

4.3.4防汛抢险

当长江天生港站出现5.5~6.73m潮位时,预示长江沿线可能会出现一般险情。全区各级防汛防旱机构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区防汛指挥部要明确责任,落实涵闸管理部门、沿江乡镇、堤防占用单位防汛巡查、监测人员上堤不间断查巡,24小时轮流值班;沿江各企业要关闭旱闸门;沿江涵闸不离人、确保涵闸启闭设备运行正常;区、有关街办防汛指挥部要派员上堤查看汛情,密切注视水情和工情的变化,加强对水情和工情的检查、落实各项防汛抢险工作:区人武部组织抢险队伍待命,抢险队伍和抢险物资由区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动,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有关险情和抢险情况及时向上级防汛部门汇报,同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现场对险情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加固措施。

4、4、超标准防洪预案

4.4.1做好抢险备用物资的准备和调运工作

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防汛物资的准备和储存主要有二种形式:一是区防汛部门专储;二是乡(镇)、沿堤企业单位的自储。一旦发生险情,根据险情程度、物资需要等情况,区防汛指挥部作具体调度;如果本区抢险物资缺口较大可向市求援。

根据市防指要求区级防汛物资的储存如下:块石500吨(储于永兴船厂内);另请幸福乡供销社代储存防汛编织袋1.0万只,箩筐、竹扛若干。各沿江企业根据防汛责任状上的要求备足防汛物资。

在防汛抢险阶段,由区防汛指挥部下达调运指标,由区防汛指挥指派有关沿江企业出车调运。

4.4.2组织落实抢险队伍

由区人武部落实由沿江乡(镇)、企业为单位组织的巡查、抢险、预备三支抢险队伍,具体人员配置见表

4.4.3统一指挥、突击抢险

当沿江江堤遭遇特大洪潮袭击时,区、街道(乡)、沿江企业单位,要全面动员,抢险队伍要各司其责,上堤坚守自己的岗位;重大险情由区人民政府、相应的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统一部署、统一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险;特殊险情,除立足于自抢自救外,要与驻通部队取得联系,请求得到部队的支援。

1、江堤决口,水闸垮塌

(1)当出现江堤决口、水闸垮塌前期征兆时,防汛责任单位要迅速调集人力、物力全力组织抢险,尽可能控制险情,并及时向保护区发出警报。江堤决口、水闸垮塌等事件应立即报告市防汛指。

(2)江堤决口、水闸垮塌应急处理,由区防汛防旱指挥部统一指挥。首先应迅速组织受影响群众转移,视情况,根据潮汐规律及时组织实施堤防堵口。明确堵口抢护的行政、技术责任人,调集人力物力迅速实施堵口抢护。对塌江严重的地段,还要作好退堤的准备,及时加固二道堤,如果没有二道堤,要在市、区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调度和指挥下,组织人力、物力抢筑二道堤,将洪水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第4篇:防汛风险分析范文

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依法抗洪,科学防汛,通过规范程序管理和科学防控,在现状工程防洪标准内,确保大中型水库不垮坝,重点河堤不决口,内涝少成灾,城市保安全;超标准洪水有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

二、指挥调度权限与组织实施

(一)大沽河段的防汛工作在青岛市防指的统一领导下,由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市防指)负责调度,市大沽河管理所组织实施。

(二)大中型水库的防汛工作,根据青岛市防指的统一部署,由市防指负责指挥调度,由各大中型水库管理局(所)具体实施。

(三)跨区(市)重点边界河道的防汛工作,根据青岛市防指的统一指挥,由市防指负责调度,相关河道管理所、沿河镇政府组织实施。

(四)小型水库的防汛工作由市防指负责调度,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实施。

(五)塘坝工程的防汛工作由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调度。

三、日常管理

(一)责任制落实

1、落实以各级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负责制、部门责任制、包工程责任制、包工程技术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防汛工作责任制,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2、公布重点防洪工程、小型水库责任人名单和技术责任人名单及其联系方式。

3、公布防汛专家组组成及其联系方式。

(二)预案制度

修订完善全市防汛预案、洪涝灾害应急预案和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方案。

(三)防汛检查

1、防汛检查由市防汛办组织分组实施。其中,城市防汛检查由城市防办组织实施。

2、防汛检查的主要内容:(1)防汛责任制落实情况;(2)大中型水库、小型水库、主要河道的险工隐患及处理措施;(3)在建工程防汛准备情况;(4)重点河道、水库防洪预案的修订和落实情况;(5)雨水情遥测和会商调度系统的运行情况;(6)河道清障情况;(7)防汛料物、抢险队伍等非工程措施以及其它防汛工作准备情况。

3、防汛检查结束后,由市防办统一汇总,提交检查报告,并下达防汛检查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

4、对重点险工隐患和水毁、岁修工程制定应急度汛和岁修工程计划,报青岛市水利局或市政府,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四)防汛队伍

1、市防汛队伍以武装部门组织的基干民兵、镇(街道)组织的防汛抢险队、城市防办组织的抢险队伍组成,我局组建市机动抢险队,市林业防火队员汛期编入市机动抢险队。

2、群众防汛队伍由各镇(街道)、各部门、各单位(企业)群众组成。各级防指负责本辖区内群众防汛队伍调度,跨镇(街道)群众队伍的调度由市防指负责。

3、市武装部门基干民兵抢险队和市机动抢险队主要承担急、难、险、重防汛抢险任务的实施,由市防指统一指挥调度。

(五)防汛料物

1、防汛料物包括市级防汛物资储备料物、镇(街道)级储备料物和群众号料、重点防洪工程储备料物等。

2、市级防汛物资储备料物,由市防指负责调度。具体按《防汛专用物资管理规定》执行。

3、镇(街道)级储备料物和群众号料,由各镇(街道)防指根据抢险需要,负责本辖区的料物调度。

4、防汛紧急时期的防汛料物实行依法征调,先征后补。防汛料物调拨实行出入库手续管理和核销、补充制度。

(六)防汛工作会议

1、会议由市防汛指挥部指挥或常务副指挥主持。

2、主要内容:传达贯彻上级指示;总结上年度防汛工作经验教训;研究部署本年度防汛工作。

3、参加人员:市级有关领导、市防指成员单位负责人、镇(街道)防指负责人、镇(街道)水利水产站负责人、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责人、其他有关单位负责人和专家。

(七)防汛值班

1、汛期(6月1日-9月30日),市防办、市防指成员单位以及镇(街道)防办、大中型水管单位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市防指汛前发文公布防汛值班制度、联系电话和其它联络方式及防汛值班要求。

3、在汛期市防指负责对成员单位、各镇(街道)防办、各大中型水库、河道管理单位、小型水库的值班情况进行抽查,抽查每月不少于四次,抽查情况报相关领导,市防办备存。对擅离职守、贻误工作的,将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

(八)防汛信息与传递

1、建立防汛信息定期制度,市防办负责涉及全市的防汛信息。

2、重要防汛信息内容须经市防指审查,并经市防指相关领导签字后,方可对社会公布。

3、各级防办要及时了解掌握当地的水情、雨情、工情和灾情等信息。下级防办要及时向上级防办报送防汛信息,由市防办汇总上报。

(九)洪水预报

1、当发生较大降雨时,由青岛水文局分局负责洪水测报、预报各控制站洪峰水位和洪峰流量,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修正预报。

2、洪水预报结论应及时报送市防办,经专家组会商和审查同意后,由市防办上报和通报。

(十)防汛会商和调度

1、当发生较大汛情时,由市防指副指挥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分析汛情,确定近期防汛工作重点,拟订洪水调度意见。

2、洪水调度令,由市防指领导签发,各镇(街道)防指、城市防办及有关单位必须执行。

3、市防办负责对市防指的各项决定(命令)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十一)紧急防汛期的和取消

1、根据雨情、水情、工情及台风暴潮情况,或水库、河道等重点防洪工程设施将发生重大险情时,市防指可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

2、紧急防汛期通过广播、电视、金宏网等媒体向社会。

3、在紧急防汛期,市防指根据防汛抗洪的需要,有权在管辖范围内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决定采取取土占地、砍伐林木、清除阻水障碍物和其他必要的紧急措施;必要时,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按照市防指的决定依法实施交通管制。

4、当汛情恢复正常后,市防指宣布取消紧急防汛期。

(十二)防汛抢险救灾

1、市防办接到险情、灾情报告,应及时向市防指领导汇报。

2、了解核实情况,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对策,指导各镇(街道)做好防汛抢险工作。

3、防洪工程遭重大险情,及时通知各镇(街道)防指做好下游群众的安全转移工作,确保人员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4、根据需要,调动基干民兵和机动抢险队参加抢险救灾工作。

(十三)汛后工作

1、组织汛后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按照轻重缓急,提出水毁工程修复和除险加固工程计划,上报青岛市水利局。

2、编制上报防汛工作总结。

四、不同量级的防汛工作规程

(一)预报无雨或小雨

1、一是防汛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二是机关值班按防汛值班表正常值班,带班领导到岗,值班人员全员值班,不得单人顶岗,值班车辆为当日值班车辆(下同)。

2、一般情况,由值班人员请示带班领导处理;特殊情况请示分管局长处理。

(二)预报中雨

1、按防汛值班表正常值班。

2、带班领导到岗。

3、防办值班主任到岗,雨水情测报和会商系统安排一人值班。

4、及时沟通气象预报,密切注意卫星云图走向,掌握天气及降雨趋势。

5、准确、及时采集、统计、校对、报送降雨量。其中,雨水情信息数据核对汇总、短信发送、雨情报送分别于次日6:30、7:00、7:30前完成,有“防汛抗旱信息”时要在次日8:30前完成。

(三)预报大雨

1、按规定正常值班,领导带班。

2、分管局长到岗。

3、防办值班主任到岗,通信组、水情组和洪水调度组分别安排值班人员到岗。

4、局办公室除当日值班车辆外,另外安排二辆车到岗并通知防办。

5、及时沟通气象预报,密切注意卫星云图走向,掌握天气及降雨趋势。

6、准确及时采集、统计、校对、报送降雨量。其中,雨水情信息数据核对汇总、短信发送、雨情报送分别于次日6:30、7:00、7:30前完成,有“防汛抗旱信息”时要在次日8:30前完成。并按要求加密报送时段降雨量。

(四)预报暴雨以上

1、防办全体人员上岗,遇连续降雨天气轮流值班。

2、各防汛职能组和专家组到岗。

3、局属全部车辆到院内集结。

4、局长及分管局长到岗。

5、开启调度会商系统,做好随时与青岛市防指联通的准备。

6、局长主持会商,密切监视汛情变化,研究拟订调度方案,将工作情况上报市政府并通报市防指成员单位。

7、通信组及时沟通汇总气象预报分析,准确测报降雨量,并将结果及时报送市政府、市防指和有关单位。当预报即将发生洪水灾害时,提前预警通知有关区域和单位做好相关准备。

8、水情组加密时段雨水情测报,雨水情2小时内、重要水库河道的水情30分钟内报市防指(办),为适时决策提供依据。

9、雨水情信息数据校对、短信发送、雨情报送分别于次日6:00、6:30、7:30前完成,有“防汛抗旱信息”时要在次日8:30前完成。强降雨地区的降雨量按1小时加报时段降雨量。

10、当河道即将出现洪水和大中型水库达到汛限水位时:

(1)水情组做好洪水预报、跟踪分析洪水的发展趋势,滚动预报最新水情,及时报告水位、流量的实测情况和洪水走势,为预警提供依据。

(2)市防指确定洪水预警区域、级别和洪水信息范围,按照权限向社会。

(3)专家组会商,分析雨、水、工情及发展趋势,研究对策措施。

(4)调度组按照大中型水库控制运用方案和大沽河等洪水调度规程修订洪水调度方案,经局长或分管局长签发后下达。

(5)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或出现险情时,启动《市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六)遇特大暴雨、台风暴潮和水库河道出现重大险情

1、防办全体人员值班。

2、各防汛职能组和专家组到岗,全局机关工作人员到位待命。

3、局领导全部到岗。

4、开启调度会商系统,确保测报和会商系统畅通。

5、市防指防汛紧急通知,包工程负责人、技术责任人、部门责任单位和防指成员到岗,组织专家和常备队、群众防汛队伍巡堤查险,严密布防。

6、市防指指挥或副指挥主持会商,做出防汛应急工作部署,视情启动《市洪涝灾害应急预案》和《市台风暴潮应急预案》,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并将情况上报市政府和青岛市防指。

7、水情组加密时段水情测报,跟踪洪水发展趋势,提前拟订洪水调度方案。

8、通信组及时提供气象预报分析,密切监视水情、汛情和险情,预警通知有关区域和单位做好相关准备,并将结果及时报送市政府、市防指及有关单位。

9、当洪水超过警戒水位,并危及重点保护对象时:

(1)专家组会商,分析雨、水、工情及发展趋势,研究对策措施。

(2)调度组按经批准的洪水调度预案或专家组商定调度方案,适时调度洪水。

(3)抢险组做好抢险准备。

10、水库河道重点工程出现险情灾害时:

(1)调度组通知相关镇(街道)防汛指挥机构,强化巡堤查险,加大防守措施,及时控制险情。

(2)专家组进行紧急会商,提供抢险救灾措施方案。

(3)抢险组赶赴现场指导抢险。

(4)水库、河道即将发生重大险情时,按防洪预案和防汛责任要求实施抢险救灾。

(5)发生水库垮坝、河道决堤等重大险情和超标准洪水人力不可抗拒时,根据预案转移受灾地区群众,首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雨、洪水及重大险情紧急时期,指挥决策、综合调度和各职能组负责人及重点岗位人员,应保持岗位相对稳定。

五、应急处置

1、调度会商系统电力突然中断。责任人:局办公室

(1)开启备用电源设备。

(2)切换UPS电源,保持设备供电。

(3)启动备用发电机组,30分钟内保障供电。

(4)快速检修,争取30分钟之内恢复系统供电。如属外部供电原因,联系市供电公司突击抢修。

2、雨水情测报系统失灵。责任人:防汛办公室

(1)实行人工观测,电话(电报)提报。其中,每降雨10毫米或30分钟加密测报一次。

(2)快速检修测报系统,如属内部网络故障,争取1小时内修复网络;如因青岛网络故障,及时与青岛市防指取得联系,争取2小时之内恢复网络。

六、职能组职责及防办内部分工

(一)各职能组职责:

1、洪水调度组

职责:及时准确掌握雨情、水情和工情,科学制定洪水调度方案,并按照领导指挥决策下达调度指令。

会商地点:防汛会商室

2、水情组

职责:及时准确测报雨情、水情,拟定洪水调度方案。

会商地点:防汛办公室

3、工程抢险组

职责:熟练掌握各种险情的抢险技术,科学制定抢险方案,现场指导抗洪抢险工作。

会商地点:二楼会议室

4、通信组

职责:负责通讯设施的管理维护,确保雨水情遥测和指挥调度系统正常运行。沟通上下情况,传达上级指示,准确及时汇报、通报有关情况。

会商地点:防汛办公室

5、信息报道组

职责:及时采集、掌握、整理汛情和抗洪抢险资料,报道全市的防汛动态,发表水情公报,报道水情、工情及抗洪抢险事迹,编印《防汛信息》。

会商地点:二楼办公室

6、后勤保障组

职责:根据汛情及抗洪抢险需要,做好救灾物资的组织、调运及防汛人员的后勤保障等工作;负责集结局属车辆;负责电力保障。

会商地点:水资源办公室

7、物资供应组

职责:熟练掌握市级防汛物资的储备地点、种类、数量和运输路线,熟悉常用防汛物资的生产厂家、库存数量及联系调运方式,落实调度运输车辆。根据市防办的调度指令调拨、发运抢险物资。

会商地点:二楼会议室

8、专家组

职责:对全市防汛工作提出指导建议,参加汛期气象、雨情、水情、工情等防汛会商,参与重大险情分析研究,为全市防汛抢险提供技术咨询等。

会商地点:四楼会议室

(二)重点工程技术负责人

小型水库、河道及塘坝工程的技术负责人由所在镇(街道)防指和单位选派。

(三)防办内部人员分工及AB角:

(A)全面负责上传下达协调调度工作、工程抢险、洪水调度、预案启动及抗洪抢险队伍的联络调度工作;

(A)负责洪水调度和抢险技术方案的会商、拟订和调度工作;

(A)负责工程抢险、洪水调度和抢险技术方案的拟订及通信联络工作;

(A)负责雨水情测报、系统维护、通信联络,掌握防汛信息、进行汛情;

(A)负责通信联络、雨水情测报和灾情的统计上报、抢险物资调度和后勤保障工作。

(A)负责工程情况的统计汇总、水雨情测报及通信联络工作。

第5篇:防汛风险分析范文

一、领导重视,制度落实

层层建立防汛安全责任制,街道办事处与有关村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签订安全防汛责任书,签订水库安全管理责任书,落实巡查人员和巡查报酬,办事处及时调整防汛防旱领导小组成员。明确行政负责人,灾情统计人和人及联系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值班制,并以办事处文件下发,确保水利工程及日常巡查和汛期值班落实到位。

二、物资落实,人员到位

街道及各村健全防汛抢险队伍,落实防汛抢险物资和救援车辆。编制好防洪、防台、防旱和防汛抢险等四个应急预案。做好防汛抢险工作准备,安排防汛指挥车三辆;组建好由四个民兵连人组成的应急抢险突击队伍,由党工委副书记、武装部长担任抢险突击队队长,街道办事处干部同时分成六个中队进行合理分工;准备好抢险必须物资,如编织袋、锄头、铁锹、畚箕及照明灯具等,并有存放地点和专职人员保管。

三、发现问题,落实措施

在检查水利工程工作中,对工程主要部位认真细致并结合巡查员记录进行分析,特别对水库大坝内外坡、溢洪道和放水设备,发现存在隐患及时落实处理,要求在汛期之前处理完毕。对存在问题较为严重的塘库,提出推迟蓄水和控制蓄水、汛期加强值班巡逻的要求,对存在问题梳理分析:

1、在建尚未完工的小(三)型水库有三十称水库和南垄水库,要求抓紧时间,抢睛天、战雨天确保汛前完成。

2、在前几年除险加固末通过验收的小(三)型水库有启坞垄水库和西垄两座水库,目前正在返工,同样要求在汛前完成投入使用。

对以下三座小(三)型水库列入年度除险加固计划和部份存在问题水库进行落实:

1、水库:正常库容万立方米,集雨面积平方公里,坝高米,坝顶长米,检查时发现坝中涵管断裂和分级卧管漏水,溢洪道过水断面不够,迎水坡风浪冲刷严重,汛期严格控制蓄水。

2、水库:正常库容万立方米,集雨面积平方公里,坝高米,坝顶长米,属屋顶山塘,坝体渗漏,背水坡很陡,分级卧管漏水。

3、水库:正常库容万立方米,集雨面积平方公里,坝高米,坝顶长主坝米、付坝米,坝脚渗水严重,迎水坡风浪冲刷。

4、水库:库容万立方米,而实际库容有万立方米(实际测量库容图计算),集雨面积平方公里,坝米,坝顶宽度米,据村领导和巡查员分析坝右涵管破裂,有隐患存在,要求注意观察,并要求列为小(二)型水库管理.

5、等水库管理不善,洪道口有栏鱼栅,需限期拆除。

6、等水库背水坡杂草丛生,要求及时给予清理。

通过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和情况已反馈到各村主要领导和水库工程管理单位,要求在汛期前加强整和管理,根据各村经济现状排出除险加固计划。

第6篇:防汛风险分析范文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一城三地”建设,保障我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防汛防旱工作意义重大。20*年我县防汛防旱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防汛防旱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理念,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紧紧围绕“不死人、少伤人”的工作目标,经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减少洪涝台旱灾害损失,圆满完成了今年各项防汛防旱工作任务。现将今年防汛防旱工作总结如下:

一、汛情、台情和灾情

20*年我县汛情较为平稳,汛期内除6月份梅雨期的连续降雨外,没有发生较大的灾情,现将今年汛期基本情况进行回顾。

1、汛情。今年汛期全县降雨量创十年历史以来最高记录,达到1133.4毫米(历年803.5毫米),降雨天数81天(历年77天),降雨主要集中在入梅后的6月份,受梅雨带的影响出现连续降雨,这个月降雨总量达372.2毫米,占汛期总雨量的32.8%,10月份降雨量最少,为64.3毫米。今年汛期最高水位为于城站4.06米(*)。梅汛期27天,其中雨日为18天,总降雨量为357.1毫米,水位普遍较高,基本在3.20米左右。

2、台情。汛期靠近我省东南沿海且我县作出防御的台风有4个,分别为7号(*)、8号(*)、13号(*)、15号(*)。分析今年的台风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台风生成个数偏少。汛期共有17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21.6个)偏少,直接登陆我省的个数更是为零,出现了多年未见的“空台”现象。二、台风强度强。今年影响的几个台风中,“*”登陆强度为台风,“*”、“*”为强台风,“*”为超强台风(时),登陆时达到台风以上强度的个数较常年同期(2.5个)明显偏多。三、秋季台风活跃。今年秋季以来(9月1日至10月15日),共有5个台风生成,2个影响我省,秋季以来登陆影响台风较常年同期(平均1.63个)明显偏多。四、台风持续时间长。“*”和“*”从生成到气象台停止编号,均持续了十多天,受其影响,给我省沿海一带带来了长时间的大风和降雨过程。

3、灾情。今年全县没有因台、涝灾害而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梅汛期的洪涝灾害给我县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今年6月8日我县入梅后,受梅雨带影响,出现了连续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雨量大,上游来水下泄,对我县工农业生产、水利工程设施、城区街道、居民生活等造成巨大影响。具体灾情信息统计:全县10个镇(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5.63万人次,倒塌房屋5间,城区局部严重积水,农村低洼区域农田受到淹没,全县直接经济损失7783.8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5557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4970公顷,水产养殖受灾面积440公顷;工业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1461万元:停产企业161家,毁坏路面3.05公里;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685万元:损坏堤防68处、长度18.06公里,护岸48处等。

二、防汛防旱工作

我县今年度汛总体上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因灾造成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一方面与我县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各项防汛防旱准备工作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县防御部署到位,抢险措施得力分不开。

(一)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

1、开展防汛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我县汛前大检查从二月中下旬着手部署,下发检查文件,各镇(区)开展自查,在此基础上,县防指分4个检查小组对各个镇(区)、围垦工程及城防工程进行了实地检查,到三月上旬结束。从检查情况来看,总体良好,但也反映出一些不足和问题,对此,在汇总各检查组的意见之后,以书面的形式向县政府作了报告。与此同时,各级领导也高度重视,在汛前及汛期间,省、市、县等多位领导先后对我县防汛工作进行督查指导,提出意见和要求。

2、健全防汛组织,落实责任到人。在汛前,及时调整了防汛防旱指挥部成员,新增新居民事务局为成员单位。并于4月17日召开*年度全县防汛防旱工作会议,简要总结去年的工作,研究分析今年的防汛防旱形势,安排部署防汛防旱任务,全面落实各项准备措施。为进一步明确防汛责任,在会上,县政府与各镇(区)签订了*年度防汛防旱工作责任书。

3、完善应急预案,开展抢险演练。在前几年编制了有关防汛防台预案的基础上,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在汛前出台了县防指的《防汛防台工作应急方案》,保证了人员组织分工明确,高效、有序地做好防汛防台工作。同时,全县各镇(区)也针对今年基层村干部换届选举和其它变动情况,对各自区域的应急预案作了重新修订。为全面检验我县防汛防台工作预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提高各级部门的抗灾救灾组织指挥及综合协调能力,县防指于7月14日举行了*县防御超强台风演练,本次演练以模拟第8号超强台风“海燕”正面登陆我县为背景展开,共设12场模拟场景,按台风影响时间和“防、避、抢、救”的不同时段循序渐进,逐步实施,整个演练过程历时1个小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4、储足防汛物资,加强规范管理。为做好今年防汛物资的储备与管理,确保在第一时间里拿得出用得上,对防汛物资储备工作做了进一步规范管理。一是新增一批防汛抢险物资,清扫整理防汛仓库,按物资品种、新旧程度作了归类存放;二是首次尝试“委托储备”机制,与供销社、石料厂等代储点签定有关协议,发放储备点告示板,解决了木材、块石等大宗物资储备保管难、资金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三是与电信部门签订汛期通讯保障协议,提供通讯中断时卫星电话的应急保障,确保防汛指挥、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5、开通信息平台,建成会商系统。我县水利防汛信息系统平台经过设计、开发、试运行等阶段,至今年上半年全部完成,于5月下旬顺利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至今运行情况良好。该平台能对水雨情、工情等多种信息进行相关分析和管理,做出综合评价,同时更新各类动态文稿,使水利政务和防汛公文进一步公开透明化。为了提高我县防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加强与各镇(区)防汛防台信息的沟通联系,在去年完成沿海4个镇(区)视频会商系统一期工程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其余6个镇(区)的建设。至此在全县8镇2区全面建成防汛视频会商系统,也使我县成为*地区首个率先将会商系统延伸至镇(区)的县(市),实现了市——县——镇三级连网。

6、多措逐步实施,开展基层建设。根据浙防汛《关于加强基层防汛能力建设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县自身实际,于今年汛后开展实施了基层防汛能力建设,要求各镇(区)对照标准,逐条落实,通过一年时间的建设,加强我县基层防汛能力,提高基层防汛体系整体水平。

7、加强防汛值班,完善制度管理。入汛后,水利防汛部门和各镇(区)加强防汛昼夜值班,保持通讯畅通,密切关注水雨情变化,及时做好汛情的上传下达。在此同时,防汛短信、传真群发网络系统积极发挥作用,播发各类紧急和宣传信息。为规范当前防汛中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完善了配套的规章制度建设,并将这些制度张贴上墙或编入防汛手册中,印发给防指成员单位、各镇(区)及防汛责任人等。

(二)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力以赴投入到防汛防台救灾。

今年汛期虽受连续降雨侵袭,也受台风活动影响,但由于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群众支持,最终顺利完成了全年度的防汛防台任务,实现了安全度汛。

我县自6月8日入梅以来,出现了连续暴雨天气,7日至12日平均雨量达204.0毫米,10日至11日雨量144.0毫米,更是为有记录以来(1964年至今),梅汛期单日降雨量最多的一次。11日7时,于城水位达4.03米、*闸水位达4.12米、*闸水位达4.02米,均超危急水位,城区内河水位也大大超过警戒水位。

受暴雨影响和上游洪水的涌入,我县长时间处于高水位,内陆各圩区和县城局部地区频频告急,多处受淹,防汛形势严峻。*南排工程、县城防工程、各镇(区)圩区设施全力启动排涝,有效地控制了水位的持续上涨。

县防指高度重视梅汛期的防汛工作,县防指总指挥、副县长黄江莺就安全度汛工作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防御准备,下发通知,及时启动防汛四级预警响应。指挥部内24小时坚守岗位进行现场办公,并派出多支督查协调组到各镇(区)、各重点水利工程,检查指导防汛工作的准备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各级各部门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责任人迅速进岗到位,安排落实抢险救灾工作。

12日下午,沈晓红县长对当前及下一阶段防汛工作作出重要指示,13日下午,沈晓红县长率水利局、教育局、武原镇政府等有关单位负责人,深入一线检查梅汛期防汛工作,听取情况汇报,了解核实灾情,部署指导防汛抗灾。

今年台汛期,第7、8、13、15号台风先后侵袭我省,受影响,我县也出现了明显的强风降雨过程。我县防台工作在县防指的统一决策指挥下,坚持以人为本,防患于未然,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在每次台风的防御中,县防指及时召开紧急会议,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防台工作会议精神,具体部署防台工作。各级各部门迅速进入临战状态,密切关注台风动向,加强值班,保持通讯畅通,根据职责分工部署防范重点,落实各项防台措施。及时通知出海船只回港避风,转移海上船只人员、沿海建筑工地、工棚、危房等危险地带人员。加强对排涝设施检查,做好预排、抢排的启用准备。

由于准备充分,防范到位,几次台风都未对我县造成人员伤亡和大的经济损失,取得了防台工作的巨大胜利。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在看到20*年防汛防旱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海塘防御能力有所削弱。由于建设水平、地面历史沉降、车辆超载行驶等原因,我县一线海塘防御标准在降低。同时,澉浦*围堤的20年一遇防御标准过低,以及林龙港口、东方船厂的建设使自然山体屏障被破坏,从而形成了多道防潮薄弱点。

2、城防、圩区工程防汛压力大。我县外河水位经常处于较高水位,加上近年来地面沉降严重,使得低洼农田在非台汛影响期也有受淹的情况,如果汛期有连续强降雨和上游洪水下泄涌入,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将受到影响,大大增加我县的防汛压力。

3、转移安置点存在安全隐患。我县城乡所建民房的框架结构只占少数,大多为抗风能力不高的混砖结构。被确立的各镇(区)集中转移安置点,也存在着数量少,未经过安全鉴定、没有向社会公告等现象。

4、尚未建立安全的避风港。到目前我县尚没有专门的避风港,给船只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和安全问题。同时我县海上紧急救援能力不足,也给船只和人员发生险情时实施抢救带来很大的难度。

5、物资储备不足,专业抢险队伍匮乏。目前我县的防汛物资储备对照省级定额标准,仍存在着品种不齐,数量较少,覆盖面较窄的现象,在处置各类险情方面也缺乏专业的应急抢险队伍,这对于人员救援、工程抢险等应急工作的支持相当有限。

6、圩区工程管理体制急需改革。“重建设,轻管理”问题突出,启动运行成本费用偏高,对基层财政的经济负担重,个别村因考虑运行成本,该启动防汛设施时不启动,群众引起不满,造成工作被动。

7、水利工程设施被盗现象严重。由于排涝机站远离村庄农户、基层日常管理不到位、设备贩卖价格高、周边县(市)均已安装防盗装置等多种原因,导致我县当前机电排涝设施成为某些盗窃人员的作案目标,偷盗现象时发生。

对策措施:

1、紧紧围绕“强塘固房”工作的总体部署,实施防洪封闭线建设,提高海塘防洪标准;继续做好对海塘的沉降观测,掌握沉降情况;加强对围垦、海塘的全面检查,确保工程安全。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对城防、圩区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抓紧对城防管理人员、职责、制度建设的落实到位;对现有防洪标准存在隐患的圩堤加高加固,加快对有关圩区工程的设计建设,尽早发挥排涝减灾作用。

3、按照《县防御洪涝台灾害人员避险转移办法》规定,要求有关责任单位对现有安置点进行摸底调查,评估鉴定房屋质量与抗风能力,并建设改造公共集中安置点。

4、增加防汛物资储备数量和品种,对于在防汛中已消耗减少的物资,要及时补齐入库,备足到位,并结合*本地的防御重点,有针对性,有条件地储备常用防汛物资器材。

5、加强圩区工程管理体制建设,通过政策制订出台,建立合适的财政补助机制,能够较好地解决泵站日常运行、管理经费等实际问题,使泵站可持续运行能落到实处。

6、积极做好与*南排的协调沟通,在台风、强降雨影响到来前提前进行水位预排,尽可能地减少降雨给我县带来的灾害损失,并积极向上级争取,建议降低南排开闸泄洪的水位标准,缓解我县目前严峻的防汛压力。

7、大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的防盗工作,一方面要积极争取联合各有关单位,组织力量加大打击力度,切实制止违法行为;另一方面从人防、技防入手,做好设施防盗、防破坏的长期防范工作。

四、明年工作思路及建议

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坚持防汛防台抗旱并重,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着力提升防汛防台抗旱综合能力,依法、科学、规范、高效处置洪涝台旱灾害,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保障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继续做好防御洪涝台旱各项准备工作。明确组织领导,完善工作责任机制,规范工作程序和内容;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整改,确保各项度汛措施落到实处;强化防汛值班,做好信息收集、报送和预警,掌握防汛抗灾全面动态;科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做好物资队伍准备,加强防汛防台预案的修订和演练,研究人员船只的避险管理。

2、全面推进基层防汛能力建设。以各镇(区)为单位,进行基层防汛防台工作标准化建设管理,对照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各镇(区)成立专门的防汛防旱办事机构,落实办公场所、配备专兼职人员和设施,完善防汛责任制体系,推进防汛预警和信息化建设,加强抢险救灾队伍建设等,通过动员准备、建设实施、完善提高、总结验收等四个阶段,最终实现全面建成。

第7篇:防汛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GIS;地理信息系统;防洪减灾;风险;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信息采集和管理的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操控人员、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以及空间的数据等构成。计算机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是息息相关的,当然也离不开社会的需求程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可能,也使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一、GIS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

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导致了资源性缺水以及水质性缺水,还有就是水资源极大浪费等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关注水资源管理工作。采用现代化的手段,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可以解决好资源水利中的诸多复杂问题。现阶段,可以通过多维水质模型、稳态和动态水流模型等环境过程模型对水资源进行规划和管理。但是,这些环境模型在对空间数据的操作及操作结果的显示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用到GIS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模拟数据和可视化技术直观地表现水资源状况,实现历史数据处理和实时数据的动态采集,完善水资源信息的节理与更新,实现水资源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模拟动态变化过程和数据共享。

二、GIS在水利防汛方面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自然灾害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在防洪减灾领域的涉及面越来越广。GIS新技术在水利防汛方面的应用使水利防汛工作进入崭新的时代。

2.1洪涝灾害风险分析

GIS在水利防汛方面的应用首先就是对洪涝灾害风险分析。也就是对洪水发生的概率、强度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分析。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洪水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四个方面来理解洪涝灾害风险分析。采用GIS技术,将DEM数据与江河流域的雨情、水情和社会经济数据库相结合,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对比,模拟洪水的演变规律,快速评估洪水的风险大小,预测洪水的发展趋势、可能的造成的经济损失,并根据预测和分析的结果来采取高效的救灾措施。GIS技术在灾情评估上的应用就是充分利用的空间查询功能、分析功能、可视化模拟的能力,结合灾害背景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计算淹没面积,然后科学的评估灾情严重程度以及会对各业造成的损失,为防汛物资的运输选择最佳路径。

2.2对灾情进行可行性的评估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灾情评估方面是其他系统无法望其项背的,主要体现在:对基础背景的数据完成处理,比如:地理、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对空间和属性的数据进行查询、检索、统计以及显示等方面的操作;提供洪水演进的最基本的平台;对灾情的数据进行有效的获取和研究分析;完成对灾情的可视化的表达;可以作为决策的工具,完成行蓄洪区应用、抢险救灾物资的储蓄和运输、避开危险、迁安等工作。当下,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已经广泛的应用了洪涝灾害的监测评估业务运行系统。

2.2防汛指挥和制定防汛决策

GIS在防汛指挥和制定防汛决策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GIS提供的江河湖泊分布、工业设施、城镇、交通、水利设施分布、水文信息等为基础,利用各类计算模型提供实时数据,有关部门可以有效的设置拦洪设施的点位,选择分洪、泄洪措施。同时,利用GIS空间分析及预测能力还可以模拟行蓄洪区人员物资的撤退、转移,选择最佳撤退路线。

三、GIS技术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GIS可以将施工过程通过图像的方式动态的显不出来,可以为水利施工过程提供便利的分析工具。GIS技术把工程施工各个时刻的工程面貌的图像存在数据库中,和与之相对的属性数据建立联系,当图像快速连续变换时,整个施工过程的工程面貌便动态显现出来。目前,在我国水利施工中GIS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可视化演示系统是采用这种方法。GIS在水利施工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将GIS中的地形信息与地质技术资料和水文资料相结合,通过强大的分析功能,来确定最为合适的工程施工地点。另外GIS系统还可以通过离散分布的平面点来模拟连续分布的地形,在此基础上进行坡度坡向分析、断面图分析等,这可以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的科学性。

四、基于防洪减灾的GIS地理信息系统设计

防洪规划信息数据类型复杂,数据量庞大,但归纳起来主要可由系统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组成。空间信息主要是有关防洪的各种地图,属性信息主要存储了系统所要查询的一切属性信息加实时水雨情,水文站、水库、堤防、重点防洪工程信息,气象信息等。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之间可以相互查询和检索这就需要功能强大的GIS软件来支持进而实现系统的模块间关联、查询、显示等功能。基于防洪减灾的GIS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必须要坚持以下原则:规范性、实用性、稳定性、扩展性和安全性。系统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等一系列国家及省级标准;根据不同用户的相应特点,为用户提供最大限度的系统灵活性;要保证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转,对于故障能够有效地处理、及时恢复;数据库和系统需随着数据内容和业务管理模式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系统安全性较高。

在系统的功能设计上,可以分为五大模块:基础数据库管理模块、基础工情信息管理模块、洪水预报模块、洪灾损失评估模块、三维仿真模块。系统的用户上,需要涉及3类不同用户:普通用户、系统管理员、高级用户。普通用户进行系统数据的建库工作以及基础工情信息的管理工作;系统管理员负责进行系统数据库维护工作、洪水预报、洪水模拟、洪灾评估、用户权限管理等工作。高级用户具有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的所有功能,另外还要包括各部分功能模块所实现的全部功能。

五、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防汛水情工作标准化、空间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同时也将防汛水情信息与空间地图很好地结合起来,保障了防洪减灾工作的开展。我国的防汛减灾工作要借助于GIS系统,降低国家和人们的财产和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刘丹,刘萍,樊耔均. GIS在水利现代化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 硅谷,2012,24:43+42.

[2]刘俊萍. GIS支持下的小流域设计洪水过程线推求[J]. 水文,2013,03:56-60+90.

[3]李昌志,姜晓明. 防洪减灾GIS常用功能需求浅议[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S1:201-205+208+214.

第8篇:防汛风险分析范文

关键词:辽宁省; 特征水位; 防汛抢险;系统研究;必要性;警戒水位;保证水位

一、流域基本情况

辽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发源于河北省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海拔1490m),流经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在辽宁省盘锦市入渤海。辽河在辽宁省境内河道全长538km,流域面积约为4.01万km2。辽河干流水文站主要有福德店、通江口(五)、铁岭(三)、马虎山、毓宝台、平安堡、辽中和六间房(金三);水位站主要有珠尔山(二)、巨流河(五)、腰屯站和盘山闸站,巨流河(五)、腰屯站和盘山闸站。

浑河发源于抚顺市清原县长白山余脉龙岗山脉的滚马岭,自东北向西南流经抚顺、沈阳两市市区及抚顺、沈阳、辽阳、鞍山四市所辖的清原、新宾、抚顺、灯塔、辽阳、辽中、海城、台安8县(县级市),流域面积11481km2,河长415km。浑河干流水文站主要有北口前(二)、大伙房水库、抚顺(二)、沈阳(三)、黄腊坨和邢家窝棚站。

太子河发源于辽宁省东部地区,上游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源于新宾县平顶山乡红石砬子,南支源于桓仁县白石砬子。两支在本溪下崴子汇合后称太子河干流。太子河流经新宾、桓仁、本溪、灯塔、辽阳、辽中、海城等市、县(区),流域面积13883km2,河长413km。太子河干流水文站主要有观音阁水库、本溪(五)、葠窝水库、辽阳(三)、小林子(二)和唐马寨(三)站。

浑河与太子河在三岔河口汇合后称为大辽河,大辽河总流域面积28190.7km2,由三岔河至入海口,河道全长约95km,先后流经鞍山市、盘锦市、营口市的海城、盘山、大洼、大石桥、老边等县(县级市、区)。大辽河干流水文站主要有三岔河(二)站和营口(二)站。

二、防汛特征水位确定的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我省大力加强防洪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在全面规划、统筹兼顾、蓄泄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下,兴建了大量的水库、堤防、闸站等防洪排涝工程,全省基本形成了以水库调控和堤防抗御洪水,闸站排水除涝的防洪工程体系,综合抗洪能力显著提高,并在防洪减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防洪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践证明,防洪工程的系统建设至少需要建立起四大体系—科学决策、指挥有力的管理体系;上下兼顾、蓄泄兼施的工程体系;设施先进、技术超前的非工程体系;社会动员、全面参与的保障体系。由此可见,只有高标准的工程体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保障体系、管理体系和非工程体系的大力支持。而非工程体系可以为管理体系进行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技术支持,在防洪抢险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非工程体系建设将成为我省防洪体系建设中新的重点。

防汛特征水位作为标识洪水对水利工程设施危害程度的特征值正在被广泛应用于洪水预警预报中。它是洪水预警、防汛调度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洪水量级、工程防洪能力和组织防守力量的重要指标,在防汛减灾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省还没有开展过江河堤防防汛特征水位确定的相关工作,在防汛中有的市地或单位曾提出过设防水位、保证水位、警戒水位、分洪水位、校核水位等,这些特征水位含义不够明确,确定的标准和称谓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抗洪、抢险和减灾工作,给防汛管理,尤其是对外新闻宣传带来了不必要的混乱,也给防汛调度决策带来诸多不便。因此,统一防汛特征水位的设置和含义,研究防汛特征水位确定方法,搞清我省主要河道现状行洪能力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三、主要工作内容

本项工作是在各河防洪工程总体规划、设计的前提下,通过堤防整修加固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清淤、清障工程和蓄滞洪区建设,以及进行流域基本情况调查、河流洪水特性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

目前,各河的系统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但河道内仍存在套堤(含导水路)、成片林木、油井、桥梁、拦河坝及违章建筑等阻水障碍物,甚至还有一些村屯,造成河道行洪断面大大缩窄,加之河道采砂、淤积、及今年洪水冲刷等因素影响,河道现状行洪能力与设计行洪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为科学调度洪水,保证沿河两岸人民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对河道现状行洪能力进行复核非常必要。在河道现状行洪能力复核基础上,提出各河特征断面位置的特征水位(警戒水位、保证水位)。

a)警戒水位

在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中,警戒水位是指在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到河段内可能发生险情的水位。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警戒水位多取定在洪水普遍漫滩或重要堤段开始漫滩偎堤的水位,此时河段或区域开始进入防汛戒备状态。但辽河、浑太河河道内套堤等行洪障碍物大量存在的实际情况,与长江、黄河等其他大江大河有所不同。

警戒水位的确定要与地方经济实力相结合,要考虑投入与风险的关系,要考虑河滩地与背水侧地面高程的关系等因素。警戒水位选取过高,紧接着出现保证水位的洪水来临,使防汛抢险措手不及,造成防汛形势被动;警戒水位选取过低,每年汛期警戒水位频繁,使防汛队伍疲于奔命,形成“有警无险”的情况,容易产生松懈麻痹思想,反而失去警戒作用。对于有防汛任务而无堤防的河段,可根据河岸险工情况,以洪水上滩或需要转移群众、财产时的水位为警戒水位。

因此,警戒水位需要经过大量调查分析研究、统筹考虑后确定。

b)保证水位

在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中,保证水位是指堤防工程所能保证自身安全运行的水位,又称最高防洪水位或危害水位,即指堤防设计水位或历史上防御过的最高水位。

第9篇:防汛风险分析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特别是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安排要求上来,积极推进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防、抗、救”相结合、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减少灾害损失与减轻灾害风险相并重,做到指挥高效、防救协同、综合施策,积极防御洪涝干旱灾害,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提供坚实防汛抗旱安全环境。

二、总体目标

防汛抗旱工作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落到实处,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努力做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发生设防标准内洪水,要保证重要江河不漫溢、堤防不决口、水库不垮坝、城市不受淹、人员不死亡和重要基础设施不毁坏、交通干线不中断;发生超标准洪水,要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大中型水库、大中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遭遇突发暴雨山洪,要确保受威胁区和低洼内涝区不发生群死群伤事件。发生轻到中度干旱,要保证城乡居民供水安全和农业灌溉、重要工业、重要生态用水安全;遭遇重特大干旱,要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基本口粮田灌溉、核心区生态用水安全。

三、工作原则

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在全面落实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落实地方党委责任,实行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坚持统分结合、协调配合、防救协同,强化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牵头抓总、协调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坚持预防处突结合、防抗救并重,有力有序防范应对,努力把水旱灾害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

四、重点任务

(一)健全各级防汛抗旱指挥体制机制

1.加快理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重要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防汛抗旱体制机制意见的通知》《国家防总关于健全地方防汛抗旱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按要求将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职责划入应急管理部门,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应急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承担防汛抗旱指挥部日常工作职责。要建立健全指挥工作机制,全面形成上下对应贯通、部门纵横联动的防汛抗旱新体制。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制定工作职责和工作规则,全面履行防汛抗旱指挥责任,加强防救统筹,统一领导指挥和管理所辖范围的防汛抗旱工作。

2.全面建立防汛抗旱指挥协调机制。着力发挥防汛抗旱指挥部牵头抓总作用,健全防汛抗旱指挥协调机制,加强全覆盖、全链条、全过程、全环节的防汛抗旱指导监督,细化落实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部门单位工作职责,加强职能衔接和工作协调配合。全面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各自责任,无缝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建立驻地部队、武警部队和综合消防救援队伍联络机制,分级组织开展防汛抗旱演练,统筹调配防汛应急抢险力量,增强防汛抗洪抢险突击能力。

(二)扎实细致全面开展防汛抗旱准备

3.提早做好周密动员部署。提请各级政府及时分级组织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逐级对今年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安排部署和组织动员。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适时召开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会议,落实各级各部门单位防汛抗旱职责任务,全面梳理今年防汛抗旱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精准会商分析汛旱情形势,精心安排部署防范应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落实防汛抗旱工作措施。

4.扎实开展防汛抗旱准备。针对体制改革后我省防汛工作实际,提早下发关于做好防汛准备通知,专门下发做好防洪预案修编和抗旱预案修编通知。实行防汛抗旱准备责任制,细化分解落实各项准备工作的责任人、承办人和时限要求,把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确保节点控制、有序推进,扎实细致完成备汛备旱工作。

5.逐级压实防汛抗旱责任。实行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分片联系各市防汛抗旱工作制度,在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础上,推动落实地方党委责任,实行党政同责,强化地方党委、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分级分部门落实工作责任。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将防抗责任层层分解,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严格落实堤防、水库、淤地坝、尾矿库和山洪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汛期巡防责任,健全落实防汛责任体系。各类防汛抗旱责任人应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6.科学修编防汛抗旱预案。认真总结去年机构改革防汛抗旱新职责运行实践情况,汛前及时组织修订编制完成防汛、抗旱、城市应急预案和洪涝干旱防御、调度实施方案,严格履行预案方案审查、审批、报备等程序。针对重要江河流域、重要区域和重点河段、城镇、乡村基层,细化实化组织动员、转移避险、抢险救援等关键环节措施,大力提高防汛抗洪方案预案的科学水平,分级组织预案演练,全面提升决策指挥调度和应对响应处置能力。

7.加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防汛抗旱工作的经费投入,及时拨付防汛抗旱补助经费,落实应急度汛准备、物资储备补充、应急抢险救援、突发灾害救助、防洪设施修复等专项资金。理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及时补充去年消耗的抢险物资,增加抢险物资储备数量,优化关键物资储备类别品种,多渠道、多种方式备足备齐抢险物料、救生器材和应急救援机具,确保一旦发生险情应急抢险物资能够迅速调运到位。

(三)突出洪旱风险防控隐患排查治理

8.彻底排查洪旱风险隐患。各级要提早组织防汛抗旱大检查,严格检查落实防汛抗旱指挥体制改革到位情况,查找制约理顺体制机制的短板弱项,重点检查县乡基层山洪应急抢险的盲点和漏洞,建立撤离避险的“谁组织、转移谁、何时转、去哪里、管得住”责任链条。强化洪旱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清单式督办,落实闭环式整改,落实安全度汛责任。把常态化的明查暗访、暗查暗访机制严格落实到防汛抗旱工作全过程,实行失职严肃追究制度,促进各级各项防汛抗洪措施落地落实见效。

9.积极防范化解灾害风险。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洪旱安全风险,落实风险识别评估、隐患监测预警和防范应对措施,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建立健全洪涝干旱灾害日常险情灾情巡查报告制度,严格落实重要防洪工程、重要城市区域、重要基础设施、重要抗旱水源安全监控责任,强化重要行业领域的风险评估与防控巡查防守措施,保证险情隐患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全力确保安全。

10.大力提高洪旱灾害防御能力。抓住“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大机遇,按照项目化、有投资、可实施、能落地的要求,加强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有机衔接,积极推进防汛抗旱指挥能力建设,健全法规预案标准,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上下贯通、横向联通、多源信息融合共享的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系统,实现洪旱灾害监测预警、风险防控、会商研判、指挥决策、应急调度、抢险救援、队伍调派、装备调配、物资调运、信息等环节的全过程、全链条综合管理,全面提升防汛抗旱指挥决策能力。

(四)全力组织防范应对洪涝干旱灾害

11.严格落实汛情旱情报送责任。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提早下达今年报汛报旱任务书,认真落实好防汛抗旱信息报送责任。各级气象、水利、水文部门和水库、水电站、淤地坝、河道闸坝、尾矿坝管理单位要明确责任分工,严格按照要求向同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门指挥中心,传输实时天气预报、雨情、水情、旱情监测和洪水预报预警信息。各级自然资源、住房建设、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将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农业墒情旱情等监测预警信息与统计数据,实时传输同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门指挥中心,为防汛抗旱指挥调度提供准确依据。

12.建立汛情旱情会商制度。各级要建立健全防汛抗旱与应急管理、水利、气象、水文等相关部门汛旱灾情会商分析研判机制,科学高效处理雨水墒情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定期组织开展汛情旱情趋势预测,对重要天气、雨水情过程及时会商科学研判,密切掌握汛旱情形势和发展动态,有针对性的提出洪涝干旱灾害防范意见和应对措施。

13.加强监测预警系统管理。各级气象、水利水文部门要加强雨水情监测站点、预报预警设施和应用系统管理,确保各系统正常运行。汛前,水利水文部门要将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通信网络、视频会商、图像监控、监测站点和信息数据、应用软件接入应急管理和防汛抗旱部门,落实好维护运行管理责任。各级气象、水利水文部门要梳理相关部门联系信息,确保部门会商顺利进行。加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设施设备应用,落实管理维护经费,确保系统运行正常,确保汛情信息监测及时、预报准确、传输畅通、报送快速、预警到位,为防汛抗旱指挥调度决策提供支撑保障。

14.全力防范应对洪涝灾害。各级防汛抗旱部门要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带班工作制度,密切监视天气和雨水情发展变化,精准会商研判和应对处置,及时预报预警信息,果断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行动。加强洪涝灾害应对工作监督检查,科学做好江河水库防洪调度工作,落实重点江河和水库工程巡查防守,做好突发灾害的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今年要突出抓好山洪灾害防御,全面强化转移避险措施落实,从严夯实县、乡、村基层“防、抢、撤”各环节责任,科学制定群众转移方案,建立山洪上下游汛情信息互报联防机制。全面加强山洪防汛抢险的组织领导,增强基层抢险领导力量,严格落实群众转移和避险的领导责任、组织责任、安置责任、管理责任,做到指挥责任到人、撤离对象到人、安置场所到位,确保山洪威胁群众在暴雨发生之前、洪水到来之前应撤尽撤、提前转移,加强安置点安全防控,全力避免人员伤亡。

15.积极做好抗旱减灾工作。加强抗旱基础保障工作,完善抗旱预案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提高旱情监测预警能力和抗旱调度能力。密切注视不同时段旱情发展的动态规律,不失时机抓好抗旱减灾工作,各有关行业部门及时开动各类灌溉设施,努力增加抗旱供水,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尽最大可能减轻旱灾损失。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统筹调配城乡抗旱水源,协调好生活、生产用水矛盾,坚持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全力保障城乡群众生活饮水安全和工农业生产抗旱供水安全。

(五)全面增强防汛抗旱基础保障能力

16.加强防汛抗旱技能培训。针对机构改革后新履职防汛抗旱岗位的行政领导、分管干部和工作人员多的实际,进一步按照省委组织部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培训的要求,按照省级培训市县、市级培训县镇、县级培训镇村、镇级培训村组的原则,持续组织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长、市县应急管理局负责人防汛抗旱知识培训,全面增强防汛抗旱指挥决策和抢险救援技能,大力提高各级防汛抗旱综合指挥能力。

17.抓好防汛抢险救援队伍落实。加强与驻地军队、武警部队、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伍和公安、民兵预备役等部门的联系,发挥好水利、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的防汛抢险行业优势,统筹涉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专业力量与社会应急力量,主动做好防汛抢险预案交底和联合现场查勘等工作,建立健全汛期信息共享与应急联动机制,提前预置应急抢险力量,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发生险情,能快速响应、处置有力。

18.健全防汛抗旱技术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全省防汛抗旱应急专家智库力量,及时调度防汛抗旱、应急、水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气象等行业的高级专家技能人才,全面服务防汛抗旱指挥决策、重大险情抢险和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组织编制《省防汛抗旱工作手册》、《省重大洪涝灾害应急响应手册》。积极开展新体制防汛抗旱理论研究和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为防汛抗旱提供技术保障支撑和科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