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

古建筑工程设计精选(九篇)

古建筑工程设计

第1篇: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

本文在论述我国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结合现状的基础上,以仿古建筑结构造型形式为主要研究点进行分析,对仿古建筑造型设计的艺术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促进我国仿古建筑造型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仿古建筑;造型设计;艺术语言

前言: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复古风逐渐盛行,仿古建筑也开始走进社会群体的视线当中。仿古建筑是推动城市经济建设和文化艰涩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仿古建筑造型设计的分析和研究,明确设计要点,遵循设计原则,从而切实提高仿古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

1我国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结合的现状

就我国建筑总体情况来看,不同地域的传统居住建筑都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住宅的功能要求存在一定矛盾,尤其是不能够合理的满足现代社会群体的住宅需求,与其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不一致。尤其是在建筑的结构形式、建筑材料以及施工工艺上,都存在一定不足。因此在仿古建筑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不能够完全照搬我国传统建筑形式,以提高仿古建筑造型的科学性。与此同时,就文化认同以及自信心上来看,我国很大一部分社会群体对建筑文化的认同度和自信心要明显低于对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的认同度和自信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仿古建筑造型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发扬。若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我国几千年的建筑文化毁于一旦。就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建筑设计中普遍缺乏中国特色,并未将民俗和地方特色融入到建筑当中,基本上属于西方建筑文化的复制品,这就对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全盘照搬照抄我国古代建筑形式,尤其是在园林景区以及城市公共建筑空间内,可以见到比较多得仿古建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传统建筑风格和地方特色,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文化的发展。

2仿古建筑结构造型形式

就我国建筑文化的总体情况来看,仿古建筑主要对传统营造法则与现代施工技术、材料技术实现有机融合,促进仿古建筑对传统古建筑的文化特征进行合理的再现,并且是提高建筑整体的抗震性和耐久性,促进仿古建筑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在对建筑材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可以发现仿古建筑不但能够对我国传统建筑中的结构进行合理的继承,并能够优化建筑结构的实际性能,由古建筑的木结构和砌体结构,逐渐转向具有时代特色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在此对仿古建筑结构造型不同形式进行优劣分析:

2.1木结构

就我国传统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木结构在建筑结构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木材资源比较广泛且易于再生产,在建筑结构形式中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亲和力较好,并且实际抗震性能良好。但是以木材为主要受力体系的工程结构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木材的防火性能比较差,极易引发火灾,并且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木材容易受到腐蚀和虫害,从而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从木结构的整体情况来看,其实际各项强度差异比较大,对于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2.2砌体结构

砌体机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主要包含砖砌体、砌块砌体以及石砌体。在我国仿古建筑中,大多使用砖砌体和石砌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砖石结构。砖石结构在仿古建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便于施工人员进行就地取材,耐火性、隔热性较好,施工成本比较低,实际施工过程中具有高度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就砖石结构仿古建筑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建筑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比较好。凡事有利必有弊,就砖石结构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由于砖石的体积和自重都比较大,并且砂浆的黏结力比较弱,此种情况下导致砖石结构的实际抗拉能和抗剪性能比较低,并且实际抗震性能不能够满足仿古建筑造型设计的实际要求、

2.3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仿古建筑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主要以钢筋混凝土材料作为仿古建筑的主要结构构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久性,具有比较好的防火性能,在仿古建筑结构应用中的安全隐患较低,并且施工成本易于接受,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应用价值比较高的结构形式。在仿古建筑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应用时,应当结合仿古建筑的实际特点进行系统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操作,确保各种仿古结构构件的实际规格和质量满足仿古建筑的实际需求,以促进仿古建筑建造工作的顺利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仿古建筑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最大程度上重现我国古建筑的外形特点,并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古建筑建造成本较低且易于接受,施工材料的获取和运输具有便捷性,建造完成后钢筋混凝土结构仿古建筑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震性,在提高仿古建筑实际使用性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4钢结构

钢结构构件主要包含热轧型钢、钢板以及冷加工成型的薄壁型钢等,刚结构构件的应用强度比较高,韧性和塑性比较好,通常情况下能够满足仿古建筑的性能要求。钢结构仿古建筑的施工周期较短且施工方式比较简便。钢结构材质均匀,质量较轻,实际抗震性能较好,并能够进行科学的重复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协调。就钢结构仿古建筑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随着应用时间的推移,钢结构的耐腐蚀性和耐火性较差,钢结构仿古建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实际施工成本比较高,此种情况下导致钢结构在仿古建筑应用中存在诸多局限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应用。

3以某大雄宝殿为例对仿古建筑造型设计进行分析

某大雄宝殿位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仿唐建筑,其建筑主体结构体系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仿木框架结构,屋面构架体系采用步架和举架复合的结构处理方法,屋面荷载通过屋面板传给屋面檩条梁,由梁架逐层往下传递,最终传给框架柱。由于这样的结构传递体系与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进行结构计算时,除了进行建模计算外,还要使进行复核计算,验证配筋梁是否满足结构承重要求。由于殿内相临柱子之间的跨度较大,在进行结构计算时采用了转换梁系,采用复合梁系共同支撑其上的柱子和屋面梁架体系,最终达到仿古建筑主体结构与装饰性结构的完美协调统一。

4结束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仿古建筑造型设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仿古建筑造型设计更应当满足时展的需求,既要体现出古建筑的风格,又要展现出时代化的发展特色,满足现代社会群体的审美需求,从而切实提升社会群体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对我国建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田林,李伟.谈仿古建筑造型设计艺术语言《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

[2]李舜,王家民.谈仿古建筑造型设计艺术语言《山西建筑》,2009

第2篇: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

CDIO工程教育改革所产生的结果主要是为了解决将来未知的技术方面的挑战,为工程提供严谨的科学的工程教育转化方法,进一步的减少了工程技术技能和素质的教学,CDIO教育过程主要是以产品生产的过程为周期,与所工作的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CDIO关注的是科学的知识基础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求找到科学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平衡点,创造的是现代工程师的工作环境,注重的是团队的合作能力,强调的是社会的责任感,最终面向的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CDIO工程教育模式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在真是的工作环境中怎样更好的进行构思、操作相对复杂的工程产品。CDIO工程的教育模式强调的是技术上的进步以及科学基础的把握。我们通过对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能够将学生逐渐培养成为可直接与岗位对接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十二五”期间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创新人才,近年来我国教育虽然做了一些改革,但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人才培养方案各学科之间相互支撑一体化不到位,基本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和对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的培养融入度不够。据统计,2006年我国所毕业的78万工程技术人才中,适合在国际化大公司工作的人才不足百分之7,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的学生在实际的训练中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在欧洲等国家就做的非常好,国外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CDIO的教育模式是可行的,而且成果也是非常显著的。根据古建筑木作修建岗位工作需求梳理课程内容,归纳岗位需要的核心知识点、岗位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木作知识。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工作任务和实际工程项目为教学载体,学生自主选择完成由构思、设计木构架,到制作、检验木构架的产品全过程。依据岗位工作过程构建识别古建筑木构架和木构件任务、构思设计古建筑木构架和木构件设计项目、实施制作安装木构架与木构件项目、评价检验木构件与木构架项目成果质量的四个关键核心课程体系,知识传授由浅到深,能力培养由简单到综合。创造木作岗位情景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平台。培养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实际工程中常见的木作问题并提出处理方案,勇于创新,能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达到毕业既能胜任岗位工作的培养目标。

二、我国古建筑木作CDIO模式在企业的发展前景

(1)我国的古建筑行业发展是在古建筑群发展的前提下形成的,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古建筑行业岗位的需求情况,对古建筑木作工程的修复状况也要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要调查一下我国目前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情况,各大高校是否真正的落实了培养古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任务;

(2)根据之前调查所得的结果,能够准确的整理出我国古建筑木作工程的岗位核心,不断的找寻出岗位的真实竞争情况;

(3)对CDIO工程培养模式在我国古建筑木作工程修复中的开况,基于此种情况设置全新的课程培养标准;

(4)着重分析了我国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育标准,进一步的构建我国古建筑木作工程修复课程体系的评价标准,这一评价标准对古建筑木作CDIO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好处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符合古建筑企业正常的发展规律,使得古建筑课程与企业的真实发展状况相吻合;

(5)通过对CDIO工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成功的构建一个一中国的古建筑木作工程为载体的,以行动导向为基准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教学情境中体会到CDIO工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

(6)要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我国古建筑木作工程的修缮当中,这也是为今后我们的古建筑设计和古建筑的课程之间的一体化衔接奠定基础;

(7)要逐渐的培养学生正确识别我国估计拿著木构件的能力,要时刻以团队为中心,设计制造出来的古建筑构件和木构件都能为我国的古建筑设计木作工程提供有力的参考;

(8)CDIO工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要求学生在实际的木作工程修缮中能够准确的构思出我国古建筑木作工程设计修缮的相关解决方法,设计出我国古建筑木作工程的修缮方案,为今后的古建筑木作工程施工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第3篇: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

论文摘要: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本文结合实践,阐明了建筑规划专业中古建筑浏绘的重要性,分析了古建筑测绘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重点研究了古建筑测绘教学的方法和实践,详细介绍了多媒体教学、双导师负责制、断浏绘技术的引进、实习教学中建立实习基地和高年级负责制教学的经验和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考核方法。

    古建筑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又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的一种载体。古建筑测绘是保护、发掘、整理和利用古代优秀建筑遗产的基础环节,为建筑遗产保护提供科学记录的档案,使保护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同时又为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史教学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为继承发扬传统建筑文化、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提供借鉴。古建筑测绘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通过古建筑测绘,会给予人们以艺术的滋养和传统的熏陶。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60年,到目前为止己招收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24届,园林专业本科学生6届,为国家培养出2000余名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人才,其中绝大部分成为安徽省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的骨干技术力量,已经成为培养安徽省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园林景观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并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

    古建筑测绘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一次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古建筑测绘的学习,增强对中国建筑传统经验的感性认识,深刻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中国建筑史、城市建设史、建筑测量、投影与制图、建筑设计基础、计算机制图等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建筑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论修养,培养建筑空间概念、尺度感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制图表现包括计算机制图水平、审美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亲手把建筑实物按比例制成工程图纸与数据资料、掌握测绘方法、加深对建筑造型与营造方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建筑空间概念和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图纸表现力,为学习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奠定基础。这些图纸与资料为发掘、整理、研究和保护、维修、开发中国古代建筑遗产,为继承传统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为中国建筑史的教学等方面,提供丰富而翔实的基础资料。

    古建筑测绘是测绘学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建筑遗产记录、监测以及保护工程实施等方面的直接应用,从技术上可归人侧绘学的分支中的工程测量学的范畴。但是,测绘技术方法只是手段,并非古建筑测绘的全部,它包含了对建筑遗产在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方面的体验、认知、理解乃至探究、甄别、发现和评价,包含着对建筑实体、空间及其精神意蕴的理解、再现和表达。因此,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应区别于单纯的工程测量学。根据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侧绘多年教学的经验,现对建筑规划专业古建筑测绘的教学做出一些研究和探讨。

1、古建筑测绘教学模式的探讨

    建筑规划类专业教授古建筑测绘课程的目的,是经过具体的实践教学,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使其思想情感领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学生经过在艰苦环境中的严格训练,在职业道德、吃苦耐劳、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也得到相应提高。

1.1古建筑测绘教学现状

    古建筑侧绘综合运用测量和制图技术来记录和说明古建筑,所以古建筑测绘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两大特性。目前,各高校的古建筑测绘的教学模式大致相同:

    (1)给学生讲授测绘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及仪器操作方法;

    (2)学生按4-6人分为一组,进行古建筑对象的考察与测绘;

    (3)在现场各小组分工绘制草图;

    (4)以草图和采集的测绘数据为依据,各小组绘制正式测绘图纸。

    这种教学模式为建筑教育、建筑史研究和建筑遗产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上述教学模式逐渐不适应学科的发展和古建筑测绘教学的目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规划专业学生对于古建筑测绘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热情不高;

    (2)一般高校古建筑测绘都设置在酷热的暑期进行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测绘工作的开展、管理与进程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作效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3)测量工具和测绘手段已跟不上工程生产实际的需要,导致测绘的效率低、成果差,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测绘技能的传授。

    (4)考核方式各高校千差万别,大都以手绘图纸作为教学成果,采集数据的记录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表格存储也各不相同。

    (5)学生测绘实践教学后,缺乏书写实践和学习心得体会。并对古建筑保护、蕴含的历史文化及精神的提炼与宣传不足。

1.2古建筑测绘教学新方法

    古建筑测绘的教改与实践在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教学模式有其优越性,但现在技术的进步,这种模式需要进行革新。古建筑测绘课程充分地体现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根据企事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结合正在企业从事古建筑岗位工作的学生及专家的建议,可以创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引导,学习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要实现该教学目的,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古建筑测绘多媒体教学方法

    利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计算机模拟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古建筑测绘教学中引人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古建筑测绘基本理论知识、测绘方法、技术要求和仪器操作技能等。

    在古建筑测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cai或pp7,课件,以文字图像、连续动画、片断动画以及视频资料等手段,从多个角度演示古建筑的方方面面,把测绘方法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从而优化了古建筑测绘插图教学及教学过程。此外,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并增大了古建筑测绘内容及方法的教学信息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掌握正确理论的教学目的,并且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双导师负责制教学方法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专业与企事业合作紧密,在安徽省影响较大,校企合作产学研比较成熟。这就为双导师负责制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学生在校内接受课堂理论教学;在企事业中对在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古建筑测绘现实问题运用所学测绘知识进行处理,并有企业导师指导和传授实践技能和仪器操作。这就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对实践中的方法和技能的透彻理解,动手和操作能力也得到培训和提高。单纯的课堂教学和课堂实验难以得到这样的教学效果,而且实现高等院校与企事业产学研联合,对促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3)新测绘技术教学的引人

    传统的古建筑测绘以直尺和角尺、垂球等工具直接量取建筑物及其构件的尺寸,获取的最终资料是图纸和一些文字记录。这种方法优点是原始简单,但精度与效率低,且登高测量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会对建筑物有损坏。随着gps、遥感、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现代新测绘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测量工具难以满足教学和实践生产的需要,必须采取一些现代化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手段给古建筑测绘提供技术支持。这就要求在古建筑测绘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对这些新测绘技术的原理、方法给学生加以讲解,以符合实践生产的需求。

    (4)计算机制图教学方法

    在实验机房,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教学广播系统讲授计算机绘制测绘图的要求、规则、要领和autocad高级技巧及古建筑绘图常用技巧。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现场操作进行各种制图技巧的学习。学生再通过实习采集的数据进行autocad制图,从而进一步深化古建筑测绘的知识及技能,对采集的测绘数据和影像进行系统化和流程化的处理。

2、古建筑测绘课程实习教学

    古建筑测绘实习是该课程的核心部分。通过古建筑测绘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古建筑测绘技术,学会古建筑测绘从搜集资料、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自我检查到评估工作的全过程,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古建筑测绘岗位职业能力。

2.1建立实习基地

    为了更加系统、完备的实习教学,建立实习基地有重要的意义。我院建筑学院古建筑测绘实习基地建立比较早,为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测绘技能、认识古建筑保护和开发价值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院的实习基地有:黔县屏山美术、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径县查济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绩溪上庄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绩溪县伏岭镇胡村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径县桃花潭镇陈村古建筑测绘教学实习基地。

2.2高年级负责制

    高年级建筑规划专业学生负责制教学的模式就是让学过古建筑测绘的大三或大四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和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习古建筑测绘技术;以小组为单位给小组成员讲解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课堂实验与社会实践中给以专业指导和讨论。学生相互之间往往比师生之间的探讨更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拓展学生专业的视野。但全程需要专业教师的宏观掌控,及时调整高年级学生的责任心和能动性。

3、考核方法

    结合多年的上述教学方式的尝试经验,对于古建筑测绘学课程的考核,应结合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和完成作业质量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有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3.1测图手稿占总成绩的25%,按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3.2仪器草图占总成绩的25%,按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3.3计算机成果图占总成绩的30%,正式图用计算机绘制,并符合事先制定的规范。

3.4工作日志、数据表、考察报告、心得体会等占总成绩的10% ;

3.5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10%,主要考察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纪律性;责任心等。

第4篇: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现代仿古建筑;结构设计;大屋顶;斗拱;雀替

仿古建筑研究应秉承艺术性、历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其作为古建筑的仿品和民族文化的载体,不仅仅反映着当时社会科技发展的综合水平,还映照着历史发展的足迹。现代仿古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体结构改变了传统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组合为主的受力系统,吸收了传统中国古建筑风格的精华,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上将传统古建筑的造型部件等作为装饰效果从而达到建筑上的仿古目的。

1.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要求

现阶段的仿古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木结构,为了达到油漆彩绘之后与木构架相同的外观效果,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具有以下特殊要求:

1.1模数要求和构件定型化

各受力构件的规格需满足古典建筑的模数要求,传力体系的构成极其各构件的尺度和形体完全仿照古代木结构中柱、梁、枋檩的相应做法。

1.2屋面造型要求

屋面变化显著,造型要求高,构架体系采用了步架和举架的处理方法。使屋面坡度越往上越陡,峻越往下越平缓,形成了曲线优美,出檐深远的特征,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特点。

1.3结构构件设计

建筑中有大量的具有独特装饰作用的结构构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斗拱和雀替。斗拱斗拱中方型的底座叫做斗,上面错落搭建的船形木块叫做拱。斗拱是中国传统古建筑特有的型制,它位于木结构梁和柱子之间,具有传导屋面荷载、加大屋檐挑出长度、缩短梁枋跨度、吸收地震能量等结构作用和装饰作用。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对于仿古建筑而言因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装饰常常成为斗拱的主要作用。

雀替用于额枋(檐枋)与檐柱相交处近似于三角形表面,有雕刻装饰的构件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具有辅助拉结和装饰双重功能。

2.工程案例

综合楼是某市老城区的中心地带, 周边是儿童公园及南音社等园林仿古建筑群, 综合楼具有健身、培训、商务兼会议接待等。其布局呈现基本对称,是具有中国古典建筑和园林风格的传统仿古型坡屋顶式综合楼。

图1所示为该综合楼的西立面,这是面向公园主立面,具有强烈传统特色的立面设计,高低错落,富有层次感、韵律感和均衡感,同时这种立面设计上的创新性和时代感又与传统性相互融合。考虑到建筑与城区文化形态相呼应, 既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同时也要从美学观点考虑建筑的造型,力求比例协调,匀称得体,顶部以宋式较陡直的举折做法为蓝本,脊吻、斗拱、雀替、悬鱼、藻井等,以变异简化的手法加以运用, 将这些传统要素融入新建筑中,使之既富有现代气息又具有历史的凝重感。

3.仿古建筑的设计方法

古建筑一直采用木构架为主要的受力体系,工程施工与设计主要以传承的经验、方法为主。现在出现了大量的以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为主要受力体系的仿古建筑。为了对古建筑模仿做到形似,就势必遵照古建筑木结构的结构形式和尺寸权衡,另外还得符合现代建筑规范要求。

按照现代力学理论进行简化,运用现代计算工具进行建模、计算、分析。这样将给建筑和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仿古建筑的设计之初,设计人员脑袋里已经有了即将仿建的古建筑形式,是硬山、歇山还是攒尖,是卷棚还是正脊,开间、进深各为几间,有没有外廊,屋面举折情况等等。

构想出要仿取的纯正古建筑具体情况,然后再根据古代建筑模数制度计算各种构件的几何尺寸,再根据简化结构简历结构模型,运用现代结构计算软件计算其内力,复核其截面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4.结构体系验算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仿木框架结构用SATWE程序进行整体计算 主受力框架用PK程序复核计算配筋。结构方式按照古建筑中的“叠梁式”,构架体系采用了步架和举架的处理方法,其传力途径也明显不同于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屋面荷载通过T 形屋面板传给屋面檩条梁,再由梁架逐层往下传递,最终通过最底层的梁传给框架柱。

5.大屋顶结构设计

本工程各层都是由大屋顶组成的, 屋顶形式多样, 有重檐歇山、十字脊、顶、攒尖、四坡。大屋顶的屋面板是由几段折板组成, 在折板的转折点, 按照建筑的要求, 主要区域直接设置钢筋混凝土梁, 局部次要区域梁高与板底有高差时, 用砖墙填砌, 对于一些不能加梁的区域,则按照构造要求设置弯折钢筋。外墙的封檐板因为尺寸的限制, 不能用填充墙砌筑, 则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内配置双层双向钢筋,分别锚入屋面板和屋面梁内。

6.斗拱和雀替的设计

笔者在考察其他仿古建筑时了解到:其斗拱大多是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 各级斗与拱之间通过预埋件焊接连接。尺度较大时或座浆连接尺度较小时,斗拱在结构中为受力构件,这种做法的主要缺点是做工较粗糙、不美观而且前者由于构件数量太多、防腐和维修费用较高、后者受力不太可靠。故本工程的斗拱采用木结构且仅作为装饰构件,不考虑其受力屋檐荷载,通过斗拱上方的现浇混凝土桃尖梁以及斗拱中间的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传给剪力墙下方的额枋斗和拱在桃尖梁施工前安装就位。

雀替仅作为装饰部分,不考虑其受力则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用定型模板在施工现场制作,主体结构施工时在相应位置留设预埋件。预制的雀替通过预埋件与主体结构的额枋檐枋和檐柱焊接连接,木斗拱与混凝土的预制雀替都是作为装饰构件与主体结构不是一起现浇成型,但采取了上述方式与受力构件连接后,再经过油漆彩绘处理整个建筑物浑然一体,完全达到了传统木结构的艺术效果。

7.结束语

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来建造多层仿古风格的现代建筑是经济合理的选择。由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受力机制与传统的木构架不同, 许多古建筑中重要的受力构件如斗拱等设计成装饰构件是比较经济的做法。曲线形的屋面、悬挑的屋檐、起翘的屋角是传统大屋顶的特色, 其做法是经过数千年的不断演变形成的, 适合传统的材料, 用钢筋混凝土来仿造应从受力合理、施工方便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做到形似(外形、尺寸相似)是基本要求,做到神似(受力特点相似)是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第5篇: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

古建筑的防火安全管理,必须要做到防范于未然,想尽一切手段消除可能会出现的火灾隐患。古建筑对于其他建筑而言,其建筑时间较早,存在时间较长。有许多古建筑甚至经历几百年风雨历练,并且因为建筑材料的约束力,导致其防火能力急剧下降,采用常规建筑的防火、防烟分区以及防火间距的防火方式已经无法达到效果。除此之外,文物保护部门规定,古建筑的结构需要受到大程度的保护,其整体结构、建筑工艺都不能破坏。这一问题也直觉决定无法直接改造建筑的整体结构,从而极大程度的提升古建筑的防火难度。

1提升构件的耐火能力,降低火灾影响

当前许多古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普遍为木头,并且建筑的结构普遍以木结构作为主要结构。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的使用防火涂料对核心木结构以及依然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从而提升建筑的整体耐火能力。与此同时,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之前,需要对文物的耐火能力进行测试,在确定耐火能力之后,如果发现原本的耐火能力与当前的疏散系统、防火分区不符合,则需要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防火保护结构提升建筑防火能力。对于不在文物保护范围之内的建筑,则可以采用耐火能力较高的建筑材料进行重新装饰,替代以往依然的建筑材料,从而提升古建筑的防火等级。

2加快消防硬件设施建设,提升防火保障

需要依据古建筑的防火重点以及特点,设计并安装科学、合理并且实用的防火设施。尤其是对一些结构系统不符合防火规定的古建筑,便只能采用增设防火设施方式来补偿。在对古建筑的整体防火安全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与影响古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既需要使古建筑的防火设施能够满足防火安全要求,还需要依据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合理的设计并安装对应的防火设施。①需要在古建筑内安装适量的轻便灭火器,如此才能够有效的遏制火灾的初期形态。②对于消防车无法快速达到的古建筑而言,还需要开辟开环的消防车道,以便于在火灾发生的同时,消防车能够及时的达到现场并及时灭火。在开辟消防车道之后,需要时刻保障消防车道的通畅,派专员对道路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③在开设防火分区的过程中,需要建设有效的排烟路径。在明确古建筑的特点以及基本使用功能以外,还需要在古建筑内充分的展现现代消防设施的使用效果以及古建筑的防火能力,明确防火重点区域及其面积。同时,还需要着重排烟设施的设计,利用排烟设施提升古建筑在发生火灾时的控烟能力。并且需要依据实际的条件,尽可能多的设计挡烟垂壁等有效的防火、方言设施分区。在不影响防火基础上,尽可能使用自然排烟模式。然后,如果古建筑的防火能力被降低,并且消防设施仍然无法满足当前的防火规定时,就需要采用增加消防设施数量的方案提升其防火能力。

3严格管理,消除火灾隐患

古建筑的管理人员需要建立严格的消防安装管理制度,并将其深切的落实,将消防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到每一位古建筑管理人员身上,将古建筑落实到相应负责任上,制定例行检查并记录等制度。建立并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内部需要明确分工,科学的规划防火区域,将具体区域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使古建筑当中的所有有人活着有火的物件,都需要有相应负责人。将货源、火种以及易燃物品进行分别储存,拒绝储存一些非必要的依然材料,建立安全的古建筑“生存”环境。除此之外,我国相关规定中表明,范式在古建筑内从事工作的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灭火、防火知识、能力。对此,古建筑管理单位需要积极的开展防火活动,并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开展必要的防火工作考核。定时或不定时的开展消防演练,提升员工的防火技术。

4提高防火监督力度,杜绝火灾可能性

古建筑管理单位需要定期开展全面的防火监督,并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进行季节性检查。结合重大节日与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对检查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火灾隐患进行分析,寻找对应的责任人,及时、有效的进行整改。在重点时期,古建筑管理单位需要定期对古建筑进行昼夜巡逻。除此之外,对于古建筑周围存在森林、建筑物、构筑物时,还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巡检,杜绝火灾蔓延的可能性。

5总结

第6篇: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

过去三十年来,新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了突出“地域化”特征,避免“千城一面”,各种形式的建筑作品层出不穷。其中,仿古建筑与古建筑在形式上最为接近,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木雕斗拱、山花线脚出现在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面对这种现象,学术界一直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并对此现象评价褒贬不一,大众则习惯笼统地将仿古建筑解读为“假古董”,可以说建筑仿古现象从产生开始经历了坎坷的发展过程。而对建筑仿古现象的态度与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如何传承文化、如何古为今用等重要问题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建筑设计中的仿古现象,坚持辩证的分析方法,对于正确认识和设计仿古建筑、摆脱仿古建筑作品的尴尬处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1关于仿古建筑的既往研究

关于仿古建筑的以往研究主要分为仿古建筑的多重价值、设计理念以及构建形式等三类。首先,仿古建筑的形式、空间以及建筑元素具有一定科学和艺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承传了传统文化。例如,卢中一、斯满芳的《仿古建筑与现代文明》探索了仿古建筑的现代价值,为传统建筑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借鉴[1]。其次,仿古建筑设计并非对传统要素的复制和粘贴,而是对富有美学意义的传统建筑或其构建方式进行抽象和总结,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观念抓住传统精华,在作品中恰当地展示传统韵味。相关研究如赵侃的《仿古建筑兴起的文化因素》,着重从文化要素等方面对仿古建筑的兴起进行分析,挖掘其文化根源[2]。再次,仿古建筑的构件组成和建构形式也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刘卉的《仿古建筑坡屋面设计探讨》等,对古代某些具体建筑的构件数据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考察[3]。上述研究为文章提供了研究范围和方法上的参考,但既往研究中缺少对仿古建筑出现根源的系统性总结,仿古建筑设计手法的研究更为少见。文章将针对以上问题着重讨论,并提出适应仿古建筑发展的相关策略。

1.2研究方法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进行研究。(1)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各类文献来获得资料,全面地掌握建筑设计中的仿古现象。在了解仿古建筑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最终在现实资料的比较中全面了解建筑仿古现象出现的根源和创作手法。(2)描述性研究法:将已有的建筑仿古现象相关理论通过理解和验证进行叙述和解释。通过叙述总结相关论证,定向提出问题并予以阐释,从而对仿古建筑的发展和运用进行展望。

2.仿古建筑的出现根源

2.1崇尚传统、追根溯源

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面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独特的传统建筑风貌,尤其是身处文化历史保护区中的建筑设计,建筑在形式上往往难以整体改变,而沿袭模仿便成为延续文脉中一种很自然的手法。“建筑,应当就像从她所在的地方生长出来的一样”[4],受此思想的影响,建筑设计常常以地域传统为依据研究特定的历史文脉,创作出与历史建筑融为一体、服务原有环境的作品。例如,屯溪老街沿街店铺改造设计(图1)仍保留老街独特的街巷肌理和风貌特征,并在建筑高度、体量、风貌、色彩上进行严格控制,使老街视觉协调、尺度适宜。同时,街边店铺采用统一而又有变化的匾额以及各种灯饰、小品,使老街充满传统气息与时尚活力。类似屯溪老街沿街商铺立面改造的仿古设计,不仅在建筑的体量和细部构造上与传统建筑相近,更从神韵上、气质上达到了“神形兼备”的境界。

2.2吸引眼球、创造价值

仿古建筑出现在风景名胜地是一种常见现象,往往能为原有风貌增色并弥补原有功能的不足,而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多地出现仿古建筑甚至仿古街区,在城市也不例外,城市异域风情商业街即是其中一种。异域风情商业街大多通过对异国风情的刻画形成特色风貌从而吸引游客、促进投资。例如,仿欧式建筑借鉴了欧洲传统建筑的空间关系和比例尺度,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公众视野,带动了当地经济。然而,建筑比例失调、装饰烦琐等现象仍时有出现,对于建筑设计创作来说,通过刻意模仿的欧洲风情聚集区如何与原有区域环境文化相协调仍有待思考。

3.仿古建筑的主要设计手法

建筑设计中的仿古形式大体分为两种,即狭义仿古设计和广义仿古设计[5]。狭义仿古建筑设计手法是指利用当地传统材料和工艺在特定范围内对古建筑进行复原工作;广义的仿古建筑设计手法是指延续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并利用现代材料和科学技术手段对古建筑实施一定改造。在仿古建筑的具体设计手法方面,又可分为以下三种:

3.1造旧如旧

此种做法通常针对特定风貌保护区中的历史文化建筑。历史建筑的意义在于文化,因此对历史建筑进行的改造或者加建,形式上应与传统保持一致。在特定的历史环境氛围中,仿古建筑的设计多遵循“造旧如旧”的原则。例如,青岛中山路历史风貌保护区中的天主教堂修缮项目(图2),为了保持建筑原有的欧洲风情以及良好的比例关系,施工过程中仔细参考旧堂资料并进行系统理论研究,当年德国设计者所保留的大样图纸则为改造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3.2造旧添新

相比“造旧如旧”的设计手法,“造旧添新”主要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关键内容既在于保持与传统建筑在形式上的微小差异,同时又有所创新,满足美学意义上的形式统一。新建的仿古部分不管与原有建筑多么相似,也不可能饱含先祖的劳作和汗水,因此,后人所做的仿古建筑远观能保持整体风貌统一,近观可令细心的观察者将仿古部分同原作分开,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将新作仿古部分与历史遗迹混为一谈的“假古董”的现象。例如,绩溪博物馆的设计中,继承了传统徽派建筑与聚落的表现肌理(图3),设置了多个庭院、天井和街巷,并尽可能地保留用地内现有树木的原状,既是对徽派传统建筑的传承,也是对传统山水相融环境理念的重释。

3.3无中生有

相对于前两种设计手法,“无中生有”或许是建筑设计中最容易让人质疑的设计手法,尤其对于结构复杂、代价高昂的仿古建筑。实际上,“无中生有”的设计思路若能清晰地展示地域文化、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或其他需要也无可厚非;而若只是一味追求模仿,忽视建筑空间本身的功能性则大可不必。研究古建筑的意义在于传承文化、感悟先祖的创造印迹,如若仅为粗糙和生硬的仿古,则很难在真正意义上达到仿古的效果,更难说像真正的古建筑一样给大众带来震撼力和感染力。

4.建筑仿古现象的未来

4.1古建筑信息库的建立

仿古建筑的依据是古建筑,设计是否得当、准确,其重要的参考标准都来源于现存的古建筑和相关文献。因此,考察古建筑现状、测绘古建筑数据、整理相关古代建筑设计文献,对于今天仿古建筑的设计具有重要价值和重大意义。同时,今天也是未来之古,相关研究人员应按照设计需求做好当代地域特色建筑的信息收集,供后人参考。

4.2设计素养的提高

仿古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设计者具备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文化素养和综合设计能力。要不要建仿古建筑、仿古建筑形式好不好,设计者修养的高低、设计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否往往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不断加强建筑师的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不断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在仿古建筑的设计舞台中找到合适的继承模式和贴切的现代作法。

4.3现代技术的融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人们对仿古建筑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纯粹的形式模仿是原地踏步的消极继承。仿古建筑应与现代环境相结合,与现代生活需求相适应,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形成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相协调的“艺术整体”,构建安全可靠的舒适空间,达到“仿古不同古”的艺术效果。现代技术的应用,让仿古建筑在认真忠实地继承传统建筑形式的同时有所创新,在创新中有所进步,并在进步过程中传递时代特征。

5.结论

仿古建筑作为当代建筑的一部分,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民族的精神的延伸。一方面,在坚持承传文化指引下的仿古建筑设计继续发展,有利于传承和保护传统建筑遗产;另一方面,建筑师应该站在建筑学的专业立场上,致力于研究建筑仿古现象,继承和发扬其精髓,统筹兼顾其象征功能、价值功能、使用功能等社会层面的作用。仿古建筑并不是生搬硬套地建筑符号拼贴与罗列,也不应一味地沉醉于历史的辉煌与文化的璀璨。仿古建筑设计必须通过辨证思维的运用,坚持文化高度自觉,摒弃奇奇怪怪的建筑,从民族精神实质上下功夫,真正提升建筑文化内涵,使仿古建筑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成为众多建筑作品中画龙点睛、承传文化的一道风景线,为城乡风貌增色。

参考文献:

[1]卢中一、斯满芳.仿古建筑与现代文明[J].城乡建设,2003(10):45.

[2]赵侃.仿古建筑兴起的文化因素[J].艺术评论,2009(3):72-75.

[3]刘卉.仿古建筑坡屋面设计探讨[J].上海建设科技,2009(2):31-33.

[4]李剑平.关于仿古建筑形式的思考[J].文物世界,2001(03):76-78.

第7篇: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商业街;仿古建筑;设计

当今,城市的发展水平不断的提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彰显城市的文化特点,很多商业街在建设的过程中都加入了一些仿古类型的建筑,仿古建筑通常就是指使用仿古形式的建筑材料将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形式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在某一个范围内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或者是对古建筑予以复原。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设计风格不够协调统一,仿古建筑的设计比较僵化,其次是仿古建筑的数量过多,再次就是仿古建筑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怎样将仿古建筑和现代建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逐渐的成为了人们关心和关注的焦点。

1 仿古建筑的起源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古代当中,不同朝代的社会和文化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别,所以建筑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各不相同的,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从宫殿到陵墓,都是有每个朝代自己的特点的。比如说宋朝就是我国建筑风格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宋朝使其的建筑规模要比唐代的建筑规模更小一些,但是从整体上看,宋朝的建筑风格更加的秀气,在形式上也更加的丰富,建筑的装饰也是风格迥异。就拿房木构建筑的砖石塔和墓葬来说,宋代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做功精致,风格独特的作品。宋朝的建筑构件在规范和标准上也更加的细致严格,不同工种在工作的时候也有了更加细致和严格的规范。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代的建筑当中是没有我们当前所说的仿古建筑的,那一时期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在前代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进和调整,融入一些新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但是在现代的商业街设计风格方面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某一个建筑是仿某个朝代的建筑建成的。历史上的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通过技术进行修复或者是重现的,同时它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开发利用,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如果在历史原貌完全不存在的情况下去谈建筑还原就成为了一种无法实现的期望。

2 现代仿古建筑的设计风格

顾名思义,仿古建筑其来源应该是古代的建筑,仿古建筑就是模仿古代建筑的形式,将古代建筑中一些比较鲜明的有特色的特点提取出来,从而展现出建筑所在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仿古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仿造,而是要在古代建筑中找到其最为重要的几个元素,之后和现代的装饰工艺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全新技术的过程。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朝代更替的次数也比较多,在这一过程中也就使得我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表现力更强,文化底蕴也更深,这对建筑设计而言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资源,同时它也可以为设计师的创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当前我们所看到的仿古建筑主要都是模仿唐宋和明清时期的建筑,现代建筑风格的形成会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首先,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建筑师对中国传统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西式建筑的基础上附加上中式传统建筑形式,比如在建筑装饰上使用斗拱形式,创造出新式的有中国传统的建筑。然后,改革开放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建筑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想影响世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城市建设的高潮,中国城市建筑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大量的传统建筑被摧毁,对西式建筑的盲目崇拜,风格的模式化使得城市变得像ctrl+c、ctrl+v一样简单。

3 仿古商业街的特性

3.1 仿古商业街的后现代性

现代主义建筑大多数都是强调使用功能性,很少去强调建筑的装饰性那么从建筑的形式和意义去分析,商业街的仿古建筑应属于后现代主义而且很多商业街在进行仿古建筑设计时,也运用了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传统元素如果仿古商业街能够充分地考虑到地域文化和传统内涵,那么商业街建筑就可以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3.2 仿古商业街的商业性

商业街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商业利益因此,更多的开发商将商业街的设计采用仿古建筑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作为一条商业街,首先要在使用功能上遵循功能合理性,然后再进行考虑仿古性建筑设计如果要建设仿古商业街,那么首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何仿古、仿古的意义、仿古所传承的文化内容是什么等,以此来凸显仿古的真正用意现代人们为何钟爱百年的文化商业街,因为其更多的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其就像现代社会的人们吃惯了大鱼大肉,如果去吃一些野菜的话,就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因此,需要去考虑生长在钢筋混凝土建筑里的人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建筑,如果更好地将地域文化和传统内涵展现给人们,这些才是仿古商业街必须去面对的问题。

4 现代商业街仿古建筑方法

4.1 拆除重造

将旧建筑进行整体拆除,然后在拆除的位置上按照设计的年代风格进行重建这种拆除重建的方法,从设计方和施工方的角度而言,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而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首先,对旧街道房屋进行整体拆除的话,设计者就相当于在一片空地上进行设计,根本不需考虑如何更好地保护文物另外,新的商业街设计风格可以按照某一个年代的风格进行统一规划,这样就可以在人力和物力节约大量成本这种拆除重建的方法固然有自身的优势,然而它也抹杀了人们对旧街道一些记忆,将传统建筑文化的底蕴进行了“拆除”。

4.2 局部改造

局部改造就是在保留一些原建筑的基础上,对一些局部外观进行改造,或者是对旧街道进行整体的景观规划这也是很多旅游景点惯用的方法,将川西传统民居院落和历史商业街区相融合,形成了川西院落商街它是一条有着非常悠远历史的古老商业街我们在设计时尊重对古街原貌保护,只是对其沿街景观进行了整体包装这种局部改造的做法不但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而且可以更好的繁荣旅游产业,进而为当地人们带来经济效益。

5 解析仿古商业街设计失败的原因

虽然,国内商业街更多是采用仿古建筑设计,但是没有继承原有的传统文化,以至于失去了原居民生活的气息让人们感觉到商业街的仿古建筑大多只是流于形式,给人一种肤浅的感觉,也可以看作是换了外衣的便利商店而已。例如苏州寒山寺古街改造工程,其主要是以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苏州寒山寺为中心,因为苏州寒山寺是非常著名的佛教圣地,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古香古味的建筑群政府和开发商意识到苏州寒山寺所能够带来的商业价值,于是在寒山寺的临近地段进行了商业街规划,建造出了一条在建筑风格、比例等多方面都极为相以的仿古街道从外观上观察,仿古商业街和寒山寺的建筑风格是一致的,不存在任何不协调的地方然而在苏州寒山寺的仿古商业街的建造时,将原有的居民全部搬迁,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气息。

结束语

在商业街改造的过程中进行仿古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风格的一致性,同时还要充分的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使得建筑和当地的风俗文化充分的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得整条商业街更有自己的风格和韵味,同时它也可能会成为当地的一个经济增长点,促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古建筑;修缮保护;定额;造价;控制

随着各地对第三产业——旅游经济的开发和利用,作为旅游资源主要构成部分的古建筑的保护开发和修缮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由于古建筑修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上修缮定额本身存在的遗漏和不足,不仅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准确性,而且影响了施工技术的提高和施工管理的水平,更不利于对古建筑的有效保护。本文通过湖州市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改造项目V标段一个古宅(周宅)工程修缮保护施工的造价管理实践中,得到以下几点体会,从而有效地控制造价,确保项目投资效益。

1.工程概况

湖州市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改造工程V标段周宅大摆渡口,位于湖州市中心苕霅相接的“江渚汇”东北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大摆渡口周宅坐北朝南,面水而踞,分为东西两路,每路各有四进建筑,通进深达50米,两路建筑格局基本相同,基本为面阔三间的楼梯带有两厢,两路建筑之间以封火墙相隔,总建筑占地11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300平方米。椽望多数保留初建时的原构,椽径约为70荷包椽,飞椽为70×35,每间每缝用檩7~9根不等,东西两路建筑共用檩条70余根,均用圆檩,脊檩直径为150~180,一般桁条110~140。少数檩条因虫蛀朽烂、开裂,多处山墙、后檐墙面有明显雨水冲刷痕迹,返潮严重。路一进建筑屋面因后期搭建渗漏情况相对严重,东路一进建筑屋面局部有渗水,东路披屋房屋顶局部渗水。周庄正面及背面如下图1-2所示:

2.当前古建筑修缮造价控制存在主要问题

1)古建筑中最主要的整体木结构当属梁架部分。在我国大多数古建筑中,梁架多因年代久远和地震、地基沉降不均匀等原因产生扭曲变形、歪闪、拔榫。大多数维修工程中经常使用梁架扶正这一步,但是《全国统一房屋修缮工程预算定额》没有这一条款,导致工程预算人员只能够估算这一部分费用,推算出所需的各种费用导致造价不准,在竣工结算阶段矛盾重重。

2)定额对古建筑单个构件的维修,主要侧重于更换,对需要加固项目没有很详细的确认。比如大梁的维修,当遇到裂缝、扭曲变形等情况时, 若经过荷载计算不需要更换, 工程加固措施一般采取高分子材料灌缝,大梁下部增设随梁,加铁箍或在断裂部位加钢板等措施,《全国统一房屋修缮工程预算定额》缺少上述古建筑加固措施工程费用具体规定,无法知道对古建筑物加固费用的计取。

3)古建筑中砖墙的破坏大致有:a.墙体倾斜或局部坍塌。b.墙面酥碱。c.墙体裂缝。

针对墙体倾斜或有坍塌时,根据破坏程度采取局部拆砌和全部拆除重砌。针对墙面酥碱现象,维修时采取对酥碱部分进行剔补,同时对新砖砍磨加工,按原位镶嵌。对于墙体裂缝《全国统一房屋修缮工程预算定额》没有相应的条款,只能间接参考现代建筑定额或是作一些推算,因此很不严谨和准确。

4)定额列出的为官式建筑的标准瓦,而现存古建筑瓦件的规格很多与标准瓦不同,因此每平方米所需块数与材料费自然与定额所列数据不同。脊件的雕刻图案、吻兽的形象和尺寸,各地均有不同特点,包括一些施工做法也多种多样。定额中脊件与吻兽仅为按照官式建筑确定的一种标准。屋面损坏程度不同,新瓦的添配率也不同,而定额仅给出一种添配率,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3.多角度造价控制理念

95版定额存在的缺项,不仅使预算编制无法做到科学严谨,而且对施工工艺缺乏必要的指导性和制约性,为了减少对古建筑造成新的人为破坏。必须提出新的造价管理理念。由于古建筑修缮工程的大多为手工操作,工序复杂,技术性强,而且施工中出现的不可预见因素的可能性远大于一般新建工程,甲方工程师加强了对成本控制的管理理念,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遵循古建筑物修缮工程变更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与控制体系,在项目可研阶段、图纸设计段、招标文件编制、施工实施、竣工结算各个阶段所进行的监督和控制,促进整个古建筑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4.具体造价控制措施

4.1图纸设计阶段

在本工程中,业主工程师协助周庄修缮设计项目负责人组织技术专家和经济专家共同组成的评委对方案进行技术与经济的综合评定,对檩的维修加固措施、木结构防腐及加固、磉石板平整度、木构架的修复、屋面防水、墙体砌筑工程等修复方案进行评估,对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审核,针对设计不详、遗漏、不合理等问题进行汇总,统一反馈给设计人员进行补充、调整,力争在施工图预算前完善施工图纸质量,并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进行优化。

4.2招标阶段

在招标过程之前,造价工程师仔细审阅周庄修缮项目图纸,对整个建筑群的木结构进行详细、彻底的检查,进行详细记录,并拍照片作修复、保存依据,尽可能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和中标单位以后的索赔机会。对修缮内容中不理解的、疑问内容,进行询标。在评标过程中,要求造价工程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实际工作经验,协助评标专家仔细分析各投标单位的商务标,防止低价中标、高价索赔和不平衡报价的情况出现。由于性能更先进、对文物腐蚀更小的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招标阶段造造价工程师还要积极鼓励中标单位从专业角度出发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控制总体造价。

4.3施工阶段

古建筑一般的破坏因素主要是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人为破坏主要集中在建筑木装饰上,自然破坏主要体现在部分木构架的虫蛀朽烂等。在本工程中造价工程师要搜集湖州当地历史资料,对周宅内砖细门楼进行修复,恢复其传统风貌,详细论证修缮施工方案及施工措施应从组织、经济、合同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控制成本。全面掌握周庄修缮日常施工现场人、材、机投入情况和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情况,并建档备查。

古建筑材料管理过程中要做到采购有计划,价格依市场,消耗有定额,回收有章法。古建筑构件在拆卸过程中,为避免混乱及安装差错,需对所有构件进行编号,包括绘制编号草图,填写构件登记表,在构件表面进行标注等有关工序。对进场的各种材料,由造价工程师认真检查,与材料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标准核对无误后,填写材料入库单。为加强监督作用,入库单上必须有两人以上签字方为有效。造价工程师并且掌握“先进先出,推陈储新”的原则,使材料不缺损,不浪费,防止无效消耗。在本工程中,由于科学管理,基本做到很少浪费现象。

4.4工程变更

对修缮变更项目的单价合同有适合或同样的单价套用原合同单价,如没有适合的或同样的单价,用类似的项目单价进行换算;如果是新增加的项目既无适合的也没有类似的单价,双方协商单价,在变更协议中明确。在本工程周宅修缮施工中,发现破损程度的一些隐蔽工程,先列暂定量,并明确实际工程量超过或低于原定工程量多少时调整单价,明确单价调整方法。而对于一些施工中较难计量的工程量,如施工中拆除的大量砖木构件建筑垃圾的清运费等,在清单中明确采用合价包干的形式。

修缮签证工程量的核算可按图纸理论计算的,承包商应提供相应详细的工程计算书;不能按图纸计算的,或可按古建筑修缮定额计算规则需按实计算的,在周庄修缮中,通过现场直接计量,监理及承包商在现场当场实测、清点和记录,并在当时形成的文件上双方签名确认工程量。持续签证事件应及时申报阶段性签证报告,在现场签证事件结束后,应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申报最终签证报告。

4.5结算阶段

在修缮项目确定工程造价时,应该坚持以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规定为依据,按照甲乙双方在施工合同中的约定,审核时应与原招标文件对照,凡原标底内已含项目不能重复出现。竣工结算时,实行工程结算复审和尾款结算会签制度,经多级审核后,以最后定案的结算作为财务进行周庄修缮工程尾款结算的依据。

5.结束语

古建筑修缮工程的大多为手工操作,工序复杂,技术性强,造价管理工作虽然复杂,只要做到在前期决策阶段详尽考察古建筑史料,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在设计阶段细致勘察古建筑现场,细致编制设计图纸,在实施阶段加强设计与施工的联系,严格控制工程变更,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投资,减少建设单位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车春鹏.杜春艳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第9篇:古建筑工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管理;管理模式

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主要是通过对古代建筑修缮重建的方式,还原历史风俗样貌,再现历史场景的一种新型旅游开发模式,在当今旅游城市的开发建设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对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整体进步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相关项目管理部门理应加强对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程度,不断提高项目的管理质量和建设水平。

1仿古旅游景观建筑的项目管理特点

仿古旅游景观建筑即是通过对古代建筑(例如古城墙、古镇、古塔、古寺等)的模仿重建,还原古代建筑独特的历史风格特征,进一步实现对古代建筑及当时历史风貌的重现,从而达到让旅客切身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气息的目的。仿古旅游景观建筑的修缮建设,对于保护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历史、带动我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普通旅游景点相比,仿古旅游景点建筑受历史文化传统、地区风俗习俗以及宗教习惯等方面影响较大,因而在其项目管理模式方面天然的具有一些较为独特的特性。1.1受传统文化因素制约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因其本身的属性,受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的影响较大,因此,在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的模式设计过程中,理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以及,保证该项目工程的风格统一,周到细致。例如,针对明清风格的景点建筑改造,在施工的过程中,出了对于当时历史风貌及文化特点的充分考究外,还应保证其对于明清灰墙黛瓦、柳槐荷花等鲜明建筑特色的保留,并同时注意减少现代文化特点的出现。1.2受政府部门及民间其它部门制约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因其地域性的特点,受相关政府部门及民间其它有关组织的关注和干预较多,对该项目的实行效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所涉及到的各类管理因素及资源配置(例如土地资源、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等方面)受政府有关部门管制较多,所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性意见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模式制定的同时,理应适当的将政府相关部门及民间其它有关组织的指导性意见纳入管理的范畴,不断加强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及程序化。1.3行业标准体系复杂由于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的发展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值得借鉴的管理经验少之又少,相关行业体系标准及管理标准错综复杂,专业性管理人才短缺,从而导致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标准长时间得不到统一,与此同时,其项目在未来的长期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此,尽快的建立出一套科学合理、严禁完善、切实可行的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法,对该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全面监管和控制,具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2仿古旅游景观建筑的项目管理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为了全方位还原仿古旅游景观建筑的历史文化风貌,一方面需要相关项目管理人员注重对项目工程的建筑设计,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强对其工程项目的管理效应,从而达到促进该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目标。然而,就目前的普遍情况来看,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在管理模式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加强。

2.1仿古旅游景观建筑的项目管理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在项目管理模式设计方面整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例如自然风格的设计模式、规则性风格的设计模式、多层次风格的设计模式以及综合性风格的设计模式等等。不同的设计模式很好的体现出了不同地区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化底蕴,体现出了一个地区和城市的文化形象。通过这些特点鲜明的设计模式,不仅可以使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在建设完工后能够招揽到更多的旅客参观,同时还可以创造出更好的仿古旅游景观建筑管理环境,提高项目的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

2.2仿古旅游景观建筑的项目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具体如下:

(1)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管理对施工质量和技术水平要求极高,但到目前为止,相关部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都不甚完善,对该项目设计、施工、管理等各方面的建设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2)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的管理是一个系统性极强的工程,需要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合作,才能保证该项目管理和运行的顺利进行。但就目前的普遍现象来看,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各管理部门之间长期缺乏沟通协调意识,严重制约了该项目管理方案的有效实施;(3)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管理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包括项目工程施工分包责任范围模糊、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严重降低了项目管理章程的实施效率。

3仿古旅游景观建筑的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为了适应当代形式下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发展的需要,有关项目管理部门理应围绕项目的质量、安全、成本、进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加大对其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研究力度,从而进一步对实现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管理模式的合理化控制。仿古旅游景观建筑的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策略:第一,加强对项目内各部门的协调管理,缓解部门矛盾,健全项目管理模式的体制机制,切实落实项目管理中的各项方案措施,完善行业发展规划,引导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发展的规范化、科学化;第二,政府相关部门须加强对仿古旅游建筑项目的监管职能,健全相关的质量评价体系和法规体系,保证项目建设的施工质量;第三,在保证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的同时,加强对项目的成本控制,提升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例如吸收当地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增强仿古建筑的历史风韵等;第四,培养和吸收大量资质专业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提高仿古景观建筑项目的研究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在施工技术方面,加强对于专业仿古建筑人才的吸收和培养,不断提升仿古景观建筑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合理的将现代通风、消防、环保、视频监控等公共设施与建筑环境融为一体,保证建筑风格的统一性等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新时展的需要,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理应大力加强对其自身管理模式的优化水平,完善其相关行业的发展规划,协调部门管理,加强政府管控职能,提高项目本身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其施工质量及经济文化效益,不断引导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走上一条规范合理、科学高效的发展道路,并为仿古旅游景观建筑项目的管理模式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莫莉秋.仿古旅游景观建筑的项目管理模式分析[J].工程经济,2015(06):63-67.

[2]王霜凌.成都市仿古街区的文化产业运作与管理研究———以锦里仿古街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5(0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