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太空生活范文

太空生活精选(九篇)

太空生活

第1篇:太空生活范文

每个航天员用于太空行走的衣服是不是量身定做的,跟阿波罗或早期的航天任务中的一样?

回答者:STS-109任务专家约翰-格斯菲尔德

我们的航天服不再是量身定做的。实际上,它们有不同的尺寸。服装的每一部分——例如胳膊、腿、靴子还有手套——都能够调节。所以我们只要选择正确的部分就能装备成一套合适的航天服。這次任务上半身部分是可以通用的,但是我们都有不同尺寸的下半身装备、手套和胳膊。

航天员的衣服可谓他们生命的保护伞。不仅要保证航天员身体所需的平衡压、氧气、水分,还要抵挡太空中的高温、紫外线、小陨石,还具备了通信、摄像等功能。一般来说,根据航天员穿戴的方便将航天服拆分为头盔、躯干、手套、靴子。躯干部分又可根据各个航天员的身体状况挑选可调节的胳膊和腿等部件组合而成。航天服的制作过程也非常复杂,通常由很多层组成,例如内衣舒适层、保难层、通风服和水冷服、气密限制层、隔热层、外罩防护层等等。因此一套航天服的价值可达几千万人民币。如此多功能且保证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服装重达30-40千克,但是不必担心,到了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再重的衣服也轻如薄衫。

提问者:米歇尔·琼斯,9岁

你喜欢太空食物0-57

回答者:STS-112任务专家珊德拉·马格诺斯

说实话,我只喜欢某些食物。我喜欢這里的菠菜奶油沙司和橙子一芒果饮料。开胃虾仁沙拉也不错,但是我觉得它没有我在地面上吃的好吃。我还喜欢吃這里的软干酪。如果你将它加热后放在一片玉米面饼上,味道相当的棒。所以這可能是我最喜欢的食物了。我非常不喜欢葡萄柚果汁和肉糕。所以看情况吧。【背后传来另一个航天员的声音“我喜欢肉糕”】這里的其他人告诉我他们非常喜欢肉糕,所以這完全取决于各人的口味。

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上都有“太空橱柜”,内有食品贮存箱、调味品贮存箱、分水器、加热箱、餐具箱、清洁卫生用品箱和废物箱。此外,航天员进餐使用特制的餐盘,這种餐盘本身不仅可以固定在其它设备或舱壁上,也可以任意固定住食物的外包装。

早期的太空食品是糊状的,如牛肉酱、菜泥等。基本上它们都被封装成牙膏一样。随着太空食物和包装的改进,现在的太空食品多采用易拉罐包装,以便加温。为保证航天员的营养均衡,太空食品的种类也逐渐变多,鱼虾、罐头、面包都比较常见。中国“神舟”五号的菜单可谓丰富,品种达20种之多。航天员在太空中不仅可以吃到鱼香肉丝和宫保鸡丁,饭后还可以喝一杯清爽的绿茶。

航天员进餐时,可将块状物拿起直接放入嘴中,或者让食物漂浮用嘴去咬。但是咀嚼时一定要闭着嘴,不能让食物残渣掉出来,否则食物残渣会飘在舱内,很难清除,如果残渣被吸入气管就麻烦了。喝水或牛奶时要用软管或者对着袋口挤着喝,不能让液体洒到舱内,否则它也会在舱内漂浮,危及航天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

提问者:金吉尔。托马斯,10岁

在太空中你们是怎么睡觉的?你们的床是什么样的,7因为没有重力,你们是不是被固定在墙上?

回答者:STS-88任务专家南希·凯瑞

很有趣的是我是所有乘员中唯一有优先权睡在地板和天花板之间的人,這个地方有5—6英尺的空间,可能比其它地方宽敞一点。所以每天晚上,我都在两个袋子中间摸索我的睡袋,那就是我睡觉的地方。在没有重力的太空中睡觉是很困难的,因为你已经习惯到了晚上就上床,倒向枕头,然后非常放松。而在太空中你一直漂浮着,导致一天下来你真的不会感觉到身体上有任何变化。所以杰里和吉姆都不会跟我争夺那两个睡袋之间的空间,那就是我的地方。

在太空中睡觉,航天员一般不需要床。只需要在居住舱内找个角落,不影响别人行动,没有噪音干扰,便可以舒舒服服的睡上一觉。在微重力条件下,航天员睡觉不受姿势的限制,可以躺着睡、坐着睡、站着睡,甚至倒立着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航天飞机或空间站都为航天员准备了睡袋。在睡觉之前,航天员需将睡袋固定在某个地方,否则睡着之后,由于呼吸气体产生的推力,会将航天员的身体推到空中,在舱内飘来飘去。但也有航天员有意将固定在舱壁上的睡袋放松,只用一条绳子牵着,任其飘动,享受這种飘飘然的感觉。固定好睡袋后,航天员钻进睡袋,再将手臂放进去,以免无意中碰到仪器设备的开关。一般说来,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睡眠时间比地面少一些。大部分航天员的睡眠是断断续续的,由于太空环境的影响,航天员一般是睡1—2小时后就醒了,之后再接着睡1—2小时或更多些。

提问者:悉尼·克罗斯,7岁

你能在太空中读书吗?由于你是一个医生,如果太空中的其它航天员得了胃病或者其它病,你怎么照顾他们?谢谢!

回答者:STS-107任务专家戴维-布朗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飞船上的飞行时间很短,也非常的忙,因此我们没有多少时间能够读书。但是曾在和平号空间站呆过的航天员谈论过读书是他们的乐趣之一,因为他们在那儿呆的时间长,他们非常享受這个过程。所以回答是可以看书。

实际上我们的飞船上有两个医生,我和劳雷尔·克拉克。如果里有人感觉不舒服或者是其它问题,我们的医学背景能帮得上忙。但是在太空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所有乘员要互相照顾。如果谁需要某些东西或者感觉不舒服,我觉得飞船里每个人都会去照顾其他人。

第2篇:太空生活范文

前几周,我观看了神州七号的成功发射以及宇航员太空生活的电视节目,使得我对太空的向往更加强烈了。

晚上,我刚躺在床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裹在身上的被子好像变成了宇航服,身体慢慢漂了起来,天上的星星离我越来越近了,我选了一个离地球最近的星星坐了上去,回头看看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蓝色的大水球。就在这时,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转头一看是个正在比划着手势的外星人,好像让我跟着她去某个地方。我们翻了几个跟头,已经来到了一所外星人学校。进入学校,我一看,教室里面的椅子都配有安全带,桌子上除了大屏幕就是密密麻麻的按钮。同学们都系着安全带上课,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存在手腕的芯片里……这里的一切真是太神奇了。

叮铃铃……我的太空生活被闹钟的铃声打断了,我想:自己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开发太空,实现自己的理想。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二年级:秦巧琳

第3篇:太空生活范文

    研究发现,在太空中长期逗留的宇航员,体内生物钟会变得更加正常。这一成果颠覆了此前科学界认为太空生活会使宇航员生物钟紊乱的预想。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对在国际空间站逗留的日本宇航员若田光一、野口聪一以及几名欧美的宇航员进行了3次24小时的心电图检查,这些宇航员当时都已在国际空间站逗留了约半年时间。通过与地面进行的检测结果比较,研究人员分析了宇航员生物节奏发生的变化。

    结果显示,在进入国际空间站前几天,宇航员的生物钟周期要比正常值稍长。随着在国际空间站逗留时间的增加,宇航员的生物钟逐渐接近24小时,恢复正常。但在返回地球后,生物钟又会变得比正常值稍长,类似刚去国际空间站时的状态。

    研究人员表示,未来人类飞往火星时,将会面临长达一两年的太空生活。因此这项研究成果将对宇航员长期太空生活下的健康管理发挥作用。

第4篇:太空生活范文

在3009年的一天,我花了200亿美元买了一架“USA号太空安全载人飞船”在早晨10点,我上了飞船,飞向宇宙深处。在一颗未命名的星球上降落。我停下飞船,戴上“太空自由呼吸器”和“太空自由走动器”下了飞船。我环绕了星球并给它命名“古一”星。休息片刻,我把飞船上的“房屋搭纵器”拿了出来,组装起来,就变成了一座别墅。“啊,人类的科技先进了,所以人都可以上太空了!”我不尽感叹道。接着,我拿出了“对话器”与另外一个星球上的朋友通话,告诉他我星球上的位置,他有空来坐坐,没想到话刚刚说完,那位朋友到了。他告诉我,赶快去太空币兑换处,去兑换太空币,1角钱就可以换10个太空币。而太空只能用太空币。我兑换了许多,看了看,太空币是用镁、钠、钾、铁、硫、还有太空物体合成的。可反复利用,而且不会坏掉,也不能造假。那天下午,我和那位朋友把地球上的家人都接来。太空有许多有趣的东西,如:太空种植场,我们来到了太空生态工业园。那里的水果有哈哈笑瓜,甜蜜蜜果等。那里的瓜果是无土种植,靠一种乳果的汁水培育而成。那里很热,是全自动化温度调节器在24小时运作,可以为瓜果随时调节适当的温度,使瓜果茁壮成长;还可以记录那些瓜果长到什么程度等,为记录员带来了方便。我吃了一个甜蜜蜜瓜,吃完后,顿时觉得一种甜滋滋的味道浸润着我的心,什么烦恼也没有了。还有太空游乐园,太空游乐园是利用太空无重力会漂浮原理制造出来的,许多小朋友都喜欢去那里玩,而且收费也不贵,玩1小时才2太空币。还有许多许多有趣的地方。然而,天天都有许多人来太空住,一时间,巨大的太空变得拥挤起来,但是,不久之后,满太空都是垃圾,可见地球人喜欢乱扔垃圾,太空使者知道了,便派他的徒弟去告诉人类:一旦太空超过200吨垃圾,太空将会爆炸。人们听了赶紧将垃圾捡干净,同时,他们的恶习也更正了,从此,太空干净了,地球也干净了。

第5篇:太空生活范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作业

(共6题;共23分)

1.

(2分)多音字组词。

zú________

cù________

2.

(5分)查字典填空

“若隐若现”中的“若”,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若”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如果;②好像,如;③你。这里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

3.

(1分)我能给这两个生字宝宝找到好朋友。

哟________

4.

(5分)依据句意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1)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七夕:________碧霄:________

(2)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深:________ 长河:________晓星:________。

5.

(4分)根据课文《鲸》的内容填空

因为鲸是用________呼吸的,又因为鲸是________,所以鲸不属于________而是属于________。

6.

(6分)选词填空。

(1)结果

成果

后果

①不听劝告,________自负。

②不听劝告,不会有什么好的________的。

③科学家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________。

(2)白花花

白霎霎

白茫茫

①三黑看到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________像一片雪。

②那云朵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________的云朵,而是五彩缤纷的。

③脚下踩着________的雪,想踩着一面白色的毛毯一样,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二、阅读提高

(共1题;共7分)

7.

(7分)读文段,完成练习。

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______过了九十九座高山,______过了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他______上一座大山,______上神箭,______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地就是一箭。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接着,噗噗地掉在地上。

羿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炎热渐渐退去。羿又伸手拔箭,准备射下最后一个太阳。这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文中。

①登

②拉

③蹚

④翻

⑤搭

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________过了九十九座高山,________过了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他________上一座大山,________上神箭,________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地就是一箭。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接着,噗噗地掉在地上。

(2)羿帮助人们脱离苦海的办法是________。

(3)文段主要讲的是________

①羿射下了九个太阳。

②十个太阳炙烤大地。

参考答案

一、基础作业

(共6题;共23分)

1-1、

2-1、

3-1、

4-1、

4-2、

5-1、

6-1、

6-2、

二、阅读提高

(共1题;共7分)

7-1、

第6篇:太空生活范文

太空总署没有“保密”的资料

美国太空总署成立五十多年来,通过阿波罗登月任务、国际空间站项目,以及太空探索任务,积累了大量的太空资料。

太空总署没有把这些资料当成“机密”尘封起来,而是整理成精美的可视化资料,作为公共资料对中小学生完全开放。

有了这些由“机密”变成的公开资料,中小学生通过观看太空总署提供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个个都是“太空通”。

当然,太空探索的技术含量高,且周期又很长,如果中小学生看不懂资料,很容易对太空探索感到盲然,从而失去对太空探索的持久兴趣与关注。为了让太空资料更符合中小学生的“口味”和知识水平,太空总署还费尽心思地把一些难懂的资料让太空画家或是漫画家进行“改编”,编制成中小学生容易看懂、便以理解的内容,供他们“研究”。

每一次太空探索活动,太空总署都会及时向校园释放大量的太空资料。比如这次“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着陆后,美国中小学生和太空总署的专家们在“同一时刻”看到了“好奇号”传回的火星地表照片。让中小学生与专家同步识别太空资料,一直是太空总署的责任。

美国太空总署向校园编制开放太空资料,点燃了中小学生们飞向太空的科学兴趣,从而促使他们成为美国太空探索的后备力量。

把学生的东西带上太空

美国太空总署调动中小学生参与太空探索热情的方法可谓是层出不穷。

太空总署的工作人员会到学校与中小学生互动,让中小学生为航天器提供搭载方案,并征集发射到太空的私人物品。

太空总署认为,让中小学生全面地参与到航天活动中来,是美国航天科技保持永远动力的最佳方法,这或许就是“群众基础”。

近些年来,美国的航天器已经将许多中小学生的“签名”送到了太空。比如“卡西尼”航天器正带着数十万中小学生的签名围着土星轨道旋转;又比如“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曾经把许多中小学生的艺术作品带到了火星。还有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里贮存了许多中小学生对“外星人”问候语的录音。美国太空总署还举行了一次“在太空露脸”的校园活动,征集中小学生的照片,然后把这些照片发送到太空。

就连“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的名称,也来自校园征集活动。太空总署在启动这次火星探测计划之初,就向全国中小学生以征文的方式征集这个探测器的命名。中小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与了这项活动,为太空总署提供了数以万计的探测器命名。一名叫马天祁的华裔女孩给探测器起的名字“好奇号”被选中,于是马天祁被隆重邀请到航天器发射中心,近距离地参观“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并且在探测器上亲自写上了自己的英文和中文名字。

不难想象,当太空的飞船里有自己的名字,有自己的物品,有自己的照片的时候,这会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掀起怎样的参与热度呀。

美国太空总署与中小学生的互动,成为太空教育的 “绝技”。

有争论就有教育

中小学生愿意与人争论。美国太空总署深谙中小学生的这一天性,并且把这一天性当成了激发中小学生参与太空探索的一种动力。

太空总署会“挑起”一些事关太空探索是是非非的争论话题,然后引导中小学生参与争论。其实,争论也是中小学生接受“太空教育”的过程。

在美国的航天史上,最有名的争论莫过于“美国登陆月球是一场骗局”。

最初,一位有航天“背景”的人报料,说美国登陆月球的事存在“造假嫌疑”。此料一出,立即吸引来了“围观者”,其中有许多中小学生。

于是,大家对登月的细节开始了“排查”。有人发现月球上的旗子在“飘”,按照月球上没有风,旗子不会飘,得出录像有假的结论;有人发现照片中物件的影子方向不一致,按照地球常识,得出照片有假的结论;还有人发现月球车在月球上留下了车辙,认为月壤没有聚结力,不会留有车辙,由此得出照片有假的结论……

人们对“月球登陆造假”的事争论不休,就等着太空总署出面“澄清”,可是,太空总署如哑了聋了一般,对于争论是不理不睬,任由人们争个天翻地覆。

太空总署为什么不出面澄清?因为太空总署发现争论可以向中小学生普及太空知识。有争论,就有教育——经过四十年的争论,一代又一代的中小学生认识了月球车,了解了月球构造,知道了飞船发射与返回的机制等太空知识,大大丰富了中小学生的太空视野。

第7篇:太空生活范文

应用卫星、载人航天和空间探测,是航天技术三大领域。空间探测是利用航天器对地球大气层以外的整个太阳系内的空间,包括除地球以外的所有天体――太阳、月球、行星、小彗星以及彗星等进行就近或实地探测的活动。

空间探测可以根据其探测的对象和区域划分为日地空间探测、月球探测和行星探测。

日地空间探测是对以太阳为中心、地球运行轨道以内和地球磁层作用范围内的空间的探测。它包括对太阳的探测。

行星探测是对地球和月球以外的星球进行的探测活动。

日地空间离太阳最近,其环境受太阳的主宰,变化十分剧烈,对地球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与人类生存关系密切。几十年来进行的空间探测活动,大都是以日地空间为中心展开的。

科学家为什么对日地空间探测一往情深?

首先,进行日地空间探测有助于了解太阳活动。日地空间的状态直接受太阳活动的影响,必然会反映太阳表面活动的物理过程。由于太阳的巨大引力和极端恶劣的条件,在太阳表面直接探测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接近太阳进行探测也很困难。科学研究发现,太阳活动所表现出的电磁辐射形式,可以在地球上用光学或射电望远镜等手段来观测对日地空间、近地空间和人类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而太阳活动所表现出的另外一种形式,也就是物质抛射的影响,却无法用地面上的手段来观测,只有通过在日地空间的现场测量。因此,通过在日地空间各个位置进行探测,来反映太阳表面的物理过程,成为空间物理学家们研究太阳的重要手段。

另外,太阳是一颗典型的恒星,日层内发生的许多变化过程都是宇宙空间中典型的过程。例如,太阳风的产生和向外运动,激波的形成、特征和运动,等离子体波的激发和传播等。所以,日地空间被科学家视为宇宙空间的缩影和人类了解宇宙规律的实验室。

进行日地空间探测将为月球和行星探测开路。在世纪之交,世界上许多航天国家都提出了月球计划,中国也将实现探测器的月球探测。人类下一步还将建立月球基地,对月球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同时人类正在策划进行火星载人飞行,无数个探测器将飞往太阳系以外的深层空间,开展深空探测活动,而日地空间是月球探测、行星探测等探测活动的必经之地,只有对日地空间的环境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对月球和行星探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提供帮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日地空间探测实际上是为深空探测、行星和月球探测探路,而月球和行星探测又进一步推动了日地空间探测的进展。

能够促进对近地空间的科学研究,保证航天器的安全。日地空间环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和作用于近地空间和地球,是影响近地空间和地球环境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研究日地空间环境的特征和规律,对近地空间状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近地空间环境预报所必不可少的。

我们知道,通信、气象等应用卫星都运行在近地空间,也就是处在日地空间环境中。太阳风压力的增强将压缩磁层顶的位置,大的太阳风暴发时有可能使磁层顶压缩到地球静止轨道以内,这就使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工作的通信、气象卫星暴露在日地空间环境之中。此外,当行星际磁场发生变化时,将会改变磁层内的状况,从而影响在磁层内运动的卫星。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近地空间状态,保证航天器的安全,就必须研究日地空间的变化规律。

可以促进航天技术试验,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在航天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新的技术进行试验验证。进行日地空间探测,可以推进航天新技术试验。比如,可以试验大推力运载火箭、远距离大容量数据传输系统、航天器姿态控制和测量技术、航天器的轨道修正技术等。同时,进行日地空间探测,是对航天国家运载火箭能力、远距离大容量数据传输能力、高精度姿态测量和控制能力等技术的实际展示。

日地空间探测是人类航天关注的热点

日地空间探测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于1959年~1968年发射了“先驱者”系列,1963年~1973年发射了“行星际监测台”系列,1964年~1968年发射了“轨道地球物理观测台”系列,对地球大气层附近进行了大量的探测活动。此间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次数增多,同时大规模的国际合作也拉开了序幕。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日地空间探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国家相继发射了专门对日地空间进行探测的航天器。其主要“代表作”有:前苏联发射的“预报”系列;由原西德与美国联合研制的“太阳神”系列;美国和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由两颗卫星组成的“国际日地探测器”系列,其主要任务是执行国际研究磁层计划。

20世纪80年代以后,最具代表性的日地空间探测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发射的太阳探测器,它们首次近距离考察了太阳磁极,丰富了人们对太阳的认识。同时,美国、欧洲空间局和日本还联合制定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日地空间探测计划,即:“国际日地计划”。其目的是研究日地空间从太阳表面,经过日冕、行星际空间、磁层至地球上层大气所产生的各种物理现象。该计划预计发射6个探测器,已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实施。美国研制3个,欧洲2个,日本1个。通过6个运行于不同的轨道、担负不同使命的探测器的相互配合和互为补充,来测量太阳风参数,研究太阳风起源,对太阳进行连续观测,获得太阳日冕、太阳亮度等数据。

太阳,是地球生命的缔造者,是万物之母。对太阳系广阔的宇宙空间物理现象进行探测,回答宇宙的起源、组成和演化,太阳系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寻找生命的起源,是21世纪日地空间探测的重要使命。

美国1990年4月25日发射升空的太空“老寿星”――“哈勃”空间望远镜可谓是空间探测器的“大哥大”。它可以从华盛顿看到澳大利亚悉尼的一只萤火虫,相当于在地球上能看到月球上两节电池手电筒发出的度亮。在太空中,它看到了星球诞生和死亡的壮丽景观,发现了未被发现的星球和行星,获得了有关宇宙的大小和膨胀速度的高精度数据,还看到了140亿光年的星系。这些重大发现,对于推测宇宙年龄,研究宇宙的起源及物质组成提供了重要的数据。经过航天飞机的几次太空维修,这个“老寿星”又焕发了青春。除此之外,世界上还发射了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见题图)、康普顿空间望远镜等一系列天文探测器,对太阳系和宇宙空间进行了大范围的研究探测,取得了重要成果。

我们将瞬时或短时间内太阳表面、太阳风、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的物理状态,称为“空间天气”。空间天气对航天器的正常运行、航天员的安全、无线电导航、卫星通信与短波通信、地面的输电系统等许多技术领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有时甚至会产生灾难性事件。因此,科学家对空间天气抱以极大的关注。太阳的变化是导致空间天气变化的源头,提高空间天气预报水平的关键是加强对太阳的观测。

2000年7月15日和8月9日,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分两次将欧洲空间局研制的4颗“团星”-2(CIuser-2)卫星发射升空。由于“团星”-2卫星坎坷的经历和在监测空间天气方面的重要作用,它们的发射入轨使密切关注该计划的全世界空间科学家松了一口气。

早在1986年2月,欧洲空间局为迎接“2000地平线计划”,确定了两个发射项目。其中一个是研究太阳和太阳高能粒子流的“太阳和日球层观测台”(SOHO)另一个就是主要研究地球磁层随太阳活动变化、提供太阳影响近地环境最详细资料的“团星”卫星,并把这两个项目作为整个“2000地平线计划”的第一块基石。1995年12月,“太阳和日球层观测台”成功发射,并发回了大量数据。1996年6月4日,“团星”-1却遭到失败,4颗卫星毁于一旦。此后,科学家们又重新研制了4颗卫星,这就是4年后的“团星”-2。

4颗“团星”-2卫星的每颗卫星都要进行11项科学实验,主要探测仪器有10个,其中包括电磁场测量仪器、粒子探测仪器等。由于携带了先进的科学仪器,“团星”-2将提供太阳影响近地球环境最详细的信息。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地球磁场进行详细的观测和对磁层进行三维测量。“团星”-2的轨道特性可保障对磁层顶、磁尾、极光带等关键区域的观测,有助于更为详细的了解地球周围的空间环境。这对于人们认识空间天气的变化规律,提高空间天气预报水平,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10年~15年,随着卫星小型化技术的发展,人类将以新技术为依托,开展太阳系其它领域更大规模、更详细的空间探测。可以相信,通过对太阳系的探测活动,人类将会发现许多新知,揭开许多未知之谜。

多年来,美国、欧洲空间局、日本和俄罗斯都十分重视天文卫星的发射,并取得了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些科研成果不仅对于认识宇宙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有效防范太阳的危害提供了依据。天文卫星的问世,开创了空间天文学的新时代。

第8篇:太空生活范文

关键词:太阳能空调 节能

 

一、引言 顾名思义,太阳能空调是以太阳能作为制冷空调的能源。利用太阳能制冷可以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光伏技术产生电力,以电力推动常规的压缩式制冷机制冷;二是进行光-热转换,用热作为能源制冷。前者系统比较简单,但以目前先电池的价格计算,其造价为为后者的3-4倍;后者除了供冷之外,还结合供热利用。因此国外的太阳能空调系统通常以第二种为主。

二、发展太阳能空调应用的基础和意义 1.1 太阳能利用的合理性

一般的太阳能热利用项目,如采暖、热水等,在需求上其实与太阳能的提供并不完全一致:当天气越冷、人们越需要温暖的时候,太阳能量的提供往往不足。从这个角度来看,太阳能空调的应用是最合理的:当太阳辐射越强。天气越热的时候,我们需要空调的负荷也越大。这是太阳能空调应用最有利的客观因素。

1.2 太阳能空调的市场基础

太阳能热水器在国内市场迅猛发展,全国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量已超过1000万平方米近年来每年增长超过200万平方米,由此可见,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量和需求量都非常大,市场前景非常好。另一方面,空调的需求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如果把供热与空调结合起耘将是一个更加理想的方案。这是太阳能空调实现推广应用的市场基础。

1.3 太阳能空调的技术基础

太阳能制冷空调的关键技术已经成熟。(1)在太阳能集热器方面,真空管集热器、平板集热器都已经在市场上推广应用;(2)在制冷机方面,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在九十年代大量地进入了市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制的低温热水型两级吸收式淡化侄制冷机,热源温度只需60℃以上,特别适合于太阳能的利用。 (3)在系统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太阳能空调应用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1.4 太阳能空调的经济性

太阳能热水器的经济性问题,市场已经作了很好的说明。太阳能空调建立在太阳能热水应用的基础上,利用的是夏天用不完的能源,使太阳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加的投资是制冷机部分,而这部分的投资在常规空调方面也是需要的。因此,太阳能空调与太阳能热水相结合,有更好的经济性。

1.5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一般民用建筑物,空调的能耗占了一半以上,给能源、电力和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电力的发展同时带来废气阶放,温室效应和酸雨等环境问题,空调机的制冷剂(cfcs)还会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破坏。切时龟空调用的是清洁的太阳能,制冷过程也没有污染的危险,系统本身是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另一方面,节省了电力和燃料,间接上也减轻了环境的压力,太阳能空调的应用完全降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基于上述观点和理由,有关部门和专家一致认为,发展太阳能空调应用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且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提高太阳能利用的科学意义和技术水平,有利于推动太阳能事业的发展。为了促进推广应用,需要建立一个示范性的系统。因此,国家科委(现科技部)把“太阳能空调及供热综合示范系统”列为“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2.我国太阳能空调的发展与现状

(1)起步阶段(70年代未一80年代初)在我国,太阳能制冷及空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75年在妄阳召开全国太阳能会议以后的七十年代后期。 1974年中东石油危机发生以后,不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纷纷投入人力和物力研制太阳能制冷(空调〕机,其中多数是小型的务水吸收式制冷试验样机。例如:天津大学1975年研制的连续式氨一水吸收式太阳能制冰机,日产冰量可达5.4kg。为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学大等)1977年研制成功1.5m2平板型间歇式太阳能制冰机,每天可制冰6.8-8kg; 1979年义研制出8m2平板型自动跟踪连续式太阳能冷藏柜.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理工大学)研制了采光面积为1.5m2,冰箱容积为70升,以氨一水为工质对的小型太阳能制冷装置,可维持冰箱0℃10小时左右。这期间先后有20多个单位开展过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坚持阶段(80年代中后期一90年代初)

其后,由于当时还有许多技术难题没有来得及解决,太阳能空调项目因一时难以看到成效而得不到支持,研究的队伍和规模大大缩小,仅存少数单位仍坚持基础性研究和样机试验,经历了一段非常困难的时期。在这期间,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得到了香港裘槎基金会的资助,坚持进行了太阳能空调系统以及太阳能制冷机的研究,并且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1987年,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与香港理工学院合作在深圳建成了一套科研与实用相结合的示范性太阳能空调与热水综合系统,集热面积共120 m2,制冷能力14kw,空调面积为80 m2采用了三种中温集热器,包括直通式真主管集热器、热管型真空管集热器和v形隔热膜平板型集热器。采用两合日本矢崎公司生产的2冷吨单级淡化侄吸收式制冷机。

为了适应太阳能的利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从1982年开始进行了新型热水型两级吸收式决化铰制冷机的研制并取得了成功,这种新型的制冷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所要求的热源温度低,在65℃以上的范国内能稳定地运行;二是热源的利用温差大,为12-24℃(随热源温度而变)。

(3)实用阶段(“九五”计划期间)

直到“九五”计划期间,太阳能空调的的各方面条件已经成熟,国家科委(现科技部)把“太阳能空调”列为重,氨科技攻关项目,计划建成示范性系统,以促进太阳能空调的推广应用。大阳能空调项目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太阳能空调的技术水平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和北京太阳能研究所承担了该项任务,计划在南方和北方各建一座大型实用性太阳能空调系统。

三、100kw太阳能空调系统 3.1 应用对象

太阳能空调系统应兼顾供热和供冷两个方面的应用,例如综合办公搂、招待所、学校、医院、游泳池、水产养殖等,都是比较理想的应用对象。这些用户冬季(或全年)需要供热,如生活热水、采暖、游泳池水补热调温等,而夏季一般都需要空调。“九五”攻关项目100kw太阳能空调系统选定在广东省江门市一座新建的24层大楼上实施。该大樱是一座多功能的综合性大楼,有办公樱、营业厅、招待所、培训中心等,利用

太阳能提供大搂每天所需的生活热水,除此之外,在夏天以太阳能热水制冷,供其中一层空调。

3.2 系统简介

太阳能空调热水系统如图1所示。以平板集热器收集太阳能产生热水,分别储存在制冷及生活热水水箱中.采用一台100kw的两级吸收式制冷机,用太阳能热水输入制冷机制冷。采取中央空调供冷方式,制取的9℃左右的冷冻水送到用户的风机盘管,然后返回冷冻水箱。当天气不好、水温不足时,用一台燃油热水炉辅助升温,保证系统能全天候运行。生活热水则直接输送到用户。系统金自动采集数据和控制运行。

3.3 主要技术构成

1)太阳能集热器

为了保证平板集热器能满足制冷空调的要求,又不失其简单价廉的特点,通过研究、试验,采取了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技术改进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增加了一决能耐较高温度的透明隔热板,通过抑制空气自然对流从而减少表面的热损失。试验及使用的结果证明,透明隔热板起了关键性作用。该集热器在太阳辐射较强的时候,能持续提供制冷用热水;在太阳辐射较弱时,也可以产生足够的生活用热水。

2)制冷机

制冷机是采用一种两级吸收式淡化枢制冷机,它的一个重要的特,氨是驱动热源温度忧只需要65-75℃,在60℃的情况下,仍能以较高的制冷能力稳定地运行;另一个特点是热水的利用温差大,达12-24℃(随热源温度而变)。市场上单级吸收式淡化钮制冷机热源温度一般要求88℃以上,热水利用温差只有6-8℃。

3)自控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可编程控制器(plc)及工业控制微机控制和管理。

·@性能系数(c0p)达到设计指标。

3.6 系统的主要特点

江门100kw太阳能空调系统是我国首座大型实用性太阳能空调系统,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系统有以下特点:

1)太阳能空调系统成功地全部采用高效乎板集热器,使常用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能够与太阳能空调系统”接轨”,同时也开拓了太阳能热水器更广阔的应用市场。

2)100kw两级吸收式决化俚刹冷机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其驱动热源温度之低(65-75℃)特别适合大阳能利用。

3)系统兼顾了生活热水与制冷空调的能量需求,合理分配利用太阳能,提高了太阳能日利用效率。

4)太阳能空调系统全天候自动运行。

四、太阳能空调的研究发展方向 1)产业化

太阳能空调实用性示范系统的建成,证明了人阳能空调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也显示出一定的效益,潜在的市场很大,应当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但要实现产业化目标,还有许多工作可做,例如:

·太阳能空调系统的计算机设计软件;

·制冷机商品化、产业化;

·统一的配套设备和零部件;

·制定产品(系统)的技术标准;

·大力开拓卞场。

2)研究和开发新的枝术

太阳能空调系统目前普遍采用成熟的淡化短吸收式制冷技术。由于造价人工艺方面的原因,泱化控制冷机不宜做得太j、。所以,采用这种技术的太阳能空调系统适用于中央空调和集中供热方式,系统需要有一定的规模。而市场对小型的、家用的太阳能空调器却有更大的需求,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满足千家万户人民群众需要的产品,才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因此,需要研究和开发小型太阳能空调的新方法、新技术。

3)建筑物的热-电-冷联供系统

第9篇:太空生活范文

在讨论太空中的性之前,首先要确定男女航天员在太空中到底有没有过性关系,能不能发生性关系。由于在太空失重情况下人体是处于自由漂浮状态,因此要保证两个人的身体紧贴在一起是很困难的,再加上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缘故,如果施加一个作用力,就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所以只要一用力两人身体就分开。而且无论是采取卧姿、站姿或是坐姿,都无济于事,可能需要借助机械外力。

1989年国外媒体流传着一份美国宇航局的内部文件。这份文件是美国宇航局在航天飞机飞行期间让航天员进行性实验的总结报告的内容摘要。

报告说,目前美国国际空间站上已经有很多夫妻航天员在站上工作,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让这些夫妻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下仍然能过正常的性生活。为此,美国人在航天飞机飞行期间进行了这方面的实验。

这份实验报告一经在互联网上公布,立即遭到美国宇航局的否认,认为这是一份伪造的实验报告。申明美国宇航局从来没有在太空进行过有关性的实验,不仅现在没有,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美国宇航局并不禁止航天员之间发生性关系,但是当问美国航天员在太空有没有这种经历时,无论男女航天员都闭口不谈。客观地说,美国宇航局对太空中的性问题一般都是采取十分严肃和谨慎的态度,从不给猎奇者有任何空子可钻。

相比之下,俄罗斯航天局的态度就开放得多。

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是俄罗斯研究航天医学和生物学的主要机构,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太空性问题的研究。该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太空中的性是个复杂问题,人的行为受其动机支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总是指向一个主要奋斗目标。有些人将性作为一个目标,而且有专业知识和远大理想的航天员不需要用性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他们在太空没有时间来想性,而是一心一意要完成航天任务。在太空有时间来想性和需要性的人主要是太空游客。他们还认为,在未来的载人航天中如果有机会让夫妻航天员一同上天当然是件美好的事情,他们会在天上过性生活。俄罗斯太空医生还认为,未来的航天飞行可能时间很长,长期的禁欲对航天员的身心健康未必不产生负面影响。

波利亚科夫曾经是一名俄罗斯航天员,现在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的副所长,1994~1995年曾在太空飞行438天。关于太空性实验问题,他认为最大的障碍是女航空员可能会怀孕,因为我们至今仍然不知道航天飞行中的失重和宇宙辐射对胚胎的遗传结构有何影响。在这个问题弄清楚之前,从道义上讲,没有权利拿人做实验。

一位俄罗斯太空女医生说,太空中性问题的严重性被夸大了,她认为,这个问题主要取决于个人心理状态。她也不相信在太空需要特殊的技术训练。她说,对于今天的男女来说,失重不会成为太空的绊脚石。她最后说,人们过高地估计了生活中性的作用,人们不应该只想着性,而应该多想着爱,只要有了爱,事情就会顺理成章。如果两个人是真心相爱,无论是在地面上还是在太空中,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他们过和谐而美满的性生活。

虽然太空性实验是个悬案,但是已有好心人为航天员设计出“太空服”,可免除太空情侣们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的不便或困难。这种服装是由两套飞行服组成,穿上以后服装的前面部分可以打开,然后将对方附着在自己身上,合二而一,形成一套两人共穿的宽松服装。服装上有拉链、尼龙搭扣和轻柔的衬里。服装内还有一套调节带,使得服装各个部位的宽松程度可以从里面进行调节,以便将两个人的身体完全贴附在一起。